TWI235351B - Suppression of leakage current in image acquisition - Google Patents

Suppression of leakage current in image acqui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5351B
TWI235351B TW092122133A TW92122133A TWI235351B TW I235351 B TWI235351 B TW I235351B TW 092122133 A TW092122133 A TW 092122133A TW 92122133 A TW92122133 A TW 92122133A TW I235351 B TWI235351 B TW I2353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optical sensor
gate electrode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2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1021A (en
Inventor
Masahiro Tada
Takashi Nakamura
Norio Tada
Masahiro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548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427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816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11971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Publication of TW200501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1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5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53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92Thin film technologies, e.g. amorphous, poly, micro- or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01L27/14645Colour imag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2Circuits comprising photodetect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01L31/125Composite devices with photosensitive element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within one single body

Description

123535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申請案係基於並要求來自於2002年8月3〇日申請的曰 本專利申凊案第2002-25485 1號及2002年9月26日的第2002- 281665號之優先好處,該等二申請案的完整内容係以提及 方式併入本文。 本發明係與在包括影像擷取功能的一顯示裝置或一影像 擷取電路中進行影像#貞取時用於抑制—漏電流的技術有關。 【先前技術】 種液曰曰顯不裝置包#··在複數個信號線與複數個掃指 次互相又叉的個別部分包括像素的一像素陣列部分,以及 Γ動該等信號線與掃描線的驅動電路。伴隨積體電路技術 取近的向^展,用於在_陣列基板上形成部分該等驅動 器電路以及該像素陣列部分的一程序技術已經投入實際應 用。從而可減少整個、、存a弓 正個液日日顯不裝置的重量與大小。因而, 该液晶顯不裝置係作為士矣上 乍為4如可攜式電話及膝上型電腦 各種可攜式m顯示單^廣泛應用。 順便提及’本文所抽甚& 所推薦為一顯示裝置,其中,實行影像 擷取的-接㈣區域感應器係置放於—陣列基板之上。例 —日θ mi㈣2(K)1_292276號及第細韻 此技術而揭示。 U句 移率,因此, 較佳應採用多 ,「日日,I王矽更大的 為在-陣列基板上形成部分該等驅動 晶矽。 87280 1235351 然而,即使形成於該陣列基板上的各種薄膜電晶體(_ , fUm t娜istor ; TFT)的作用層均由多晶石夕形成,當在該等 作用層中存在許多懸鍵時,β會存在漏電流流人該等加 的問題。 為解決此問題,人們考慮過使該等作用層氫化並使該等^ b鍵止的一技術。然而,在上述接點型區域感應器情況 v 下,存在一問題,即當該等作用層中的懸鍵終止時,其光 敏度會降低。 而且在一傳統影像操取電路中使用的一光學感應器二 極體中,當光照射時,即使一反向偏壓電壓為〇ν,亦會產 生較弱的漏電流,從而造成影像擷取之精確性的惡化。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第一項發明的一顯示裝置包括:用於驅動形成 於^號線與掃描線之個別交叉點處之像素的切換元件,以
及至少逐個提供的、與該等切換元件分別對應的光電轉換 ^件,此等光電轉換元件可將在一指定範圍内接收到的光 轉換成一電子信號。該光電轉換元件具有一 ρ層與一 η層之 間的一 I層,且此丨層的一缺陷密度高於該切換元件之一通道 部分的一缺陷密度。 根據此發明,該光電轉換元件之I層中的缺陷密度可變得 高於該切換元件之通道部分中的缺陷密度。從而,當抑制 切換元件的漏電流時,光電轉換元件對光的敏感度會得到 改善。 本發明之第二項發明為用於製造第一項發明之顯示裝置 87280 1235351 少日:二: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絕緣基板上形成一 :夕層;在該多晶秒層上形成-第-絕緣層;將雜質離 子注入在多晶石夕層中分 ㈣貝離 ""成之有该等切換元件盘弁雷艎 換元件的區域之中;在第—u電轉 ϋΜ安w 仕弟絶緣層上形成-第-金屬層; 圖案化该弟—金屬層為光電轉換元件形成一第一問電 極,亚為切換元件形成形 入在多晶石夕層令分別开… 琶極;將雜f離子注 的區域之中.代化,曰等切換元件與光電轉換元件 件的…Φ 石夕層,以便在用於形成光電轉換元 件的该區域中設定一缺 、山又,该邊、度會高於在用於形成 刀換兀件的該區域中的一缺陷 層中形成有該等切換元㈣光•:換:'二路在该… 十/、尤电轉換凡件之個別電極的區 以及在已暴露的該等區域中形成一第二金屬層。 :據此發明’實行多晶矽層的氫化,以便在用於形成光 電轉換元件的該區域中μ 次中1 2又疋一缺陷密度,該密度會高於在 =:換元件的該區域中的-缺陷密度。從而有可能 斂刀'兀件之漏電流可得到抑制且光電轉換元件的光 破度可得到改善的顯示裝置。 本1 艮據本發明之第三項發明的-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包括一 體層’ 4半導體層包括:注人有Ρ型雜質的-ρ區域;·· 二有η型雜質的一η區域;及具有比該等_區域更低雜 2度的—區域;與該ρ區域連接的一陽極電極;與該〇區 1 的陰極電極,以及提供於該i區域之上,具有一絕 2 緣溥《插入二者之間的一閘電極。 根據此發明,該閘電極係提供於該針型光學感應器二極 87280 1235351 體的嶇域之上,其間插入有一絕緣膜,因而當電流開始流 入光學感應器二極體時,該偏壓電壓之臨界值便可藉由該 閘極電壓來控制。從而可避免漏電流流入即使在受到光照 射的狀態下亦未施加有高於該閘極電壓之偏壓電壓的光學 感應器二極體。 本t明之第四項發明的一影像擷取電路包括安裝於一玻 璃絕緣基板上的複數個信號線;安裝用於與該等信號線交 又的複數個選擇線;對應於每一選擇線安裝的一共用控制 線;為個別信號線提供的選擇開關;以及在該等信號線與 選擇線之個別交又點處提供的閘極控制型光學感應器二極 體其中在该二極體的一陽極電極與一陰極電極中:一極 係選擇與信號線連接,另—極與選擇線連接,且—問電極 係與該共用控制線連接。 根據此發明,在該閘極控制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的一陽 極電極與一陰極電極中:一極係選擇與該影像擷取電路的 信號線連接,另一極與選擇線連接,且一閘電極係與該共 用控制線連接。從而,當—電流開始流人光學感應器二極 體時,透過共用控制線施加至閘電極的一電壓便可控制一 偏壓電壓之臨界值。 、 本發明之第五項發明為用於驅動第四項發明之影像擷取 電路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向共用控制線施加一 固疋電壓,開啟一信號線的選擇開關,用於偵測光量的一 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係與該信號線連接;以及向一選擇線施 加大於5亥固定電壓的一電壓,用於偵測光量的該光學感應 87280 1235351 器二極體與該選擇線連接。 根據此發明,當電流開始流動 ^ L助日寻,该偏壓電壓之臨界值 係藉由透過共用控制線向所有弁風 的 ’九予感應态二極體之閘電極 施加一固定電壓來決定。開啟 ^ 運接至用於偵測光量的光學 感應器二極體的信號線的選擇開關,可將大於施加至該閘 電極之電壓的-偏壓電壓施加至—選擇線,用於偵測光量 的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係與該選擇線連接。從而,僅來自 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的電流可流入該信號線。 【實施方式】 g 1 ·第一項具體實施例 如圖1之電路區塊圖所示’一位於由玻璃製成的一絕緣基 板上的帛I體貫施例之顯示裝置包括:一像素陣列部 刀/、中像素係置放於信號線與掃描線之個別的交又點 處,一 k號線驅動電路2,其驅動該等信號線;一掃描線驅 動電路3 ’其驅動該等掃描線;—偵測/輸出電路4,其操取 並輸出一影像,·以及一感應器控制電路5,其控制用於影像 擷取的感應、器。此制/輸&電路4包括用於影像摘取的類· 比/數位轉換電路以及用於輸出的並聯/串聯轉換電路。此等v 上述電路構成一陣列基板。 、 如圖2之洋細電路區塊圖所示,像素陣列部分1具有:用 於驅動像素的切換元件丨丨,其係形成於垂直及水平安裝的 該等信號線與掃描線(閘極線)之個別的交叉點處;液晶電容 C 1及輔助電容C2,其係連接於個別切換元件丨丨之一端與輔 助電容線之間;以及影像擷取感應器12a與12b,二者係為 87280 *.10- 1235351 各切換元件11提供。影像擷取感應器12a與12b係分別與未 說明的功率線與控制線連接。該等個別像素係整齊分佈, 且與紅(R)、綠(G)及藍(B)對應。此處,舉例來說,假定切 換元件11由一薄臈電晶體形成,且下文中稱為一像素丁FT。 如圖3之電路圖所示,該等感應器12a與12b分別具有作為 光電轉換元件的光二極體D1、D2,以及感應器切換電晶體 Q卜Q2。該等光二極體⑴與的分別輸出電子信號,該等電 子k號係與在該處接收到的光量對應。該等感應器切換電 晶體Q1與Q2係連接至-感應器切換線,並根據藉由感應器· 切換線提供的一彳§號PAR,在一像素内交替選擇該等光二 極體D1與D2之一。 每一像素具有:該等二感應器123與1213; 一由同一像素 内該等二感應器12a與12b所共用的電容器C3 ; 一緩衝器^ ,其儲存與電容器C3中所累積之電荷對應的二元資料7 一 電晶體Q3,其為緩衝器13實行寫入控制;以及一重設電晶 體Q4,其初始化緩衝器13與電容器C3。電晶體⑺之開/關 係藉由一信號SPOLA來控.制。電晶體(^4的一閘極係連接至 一重設線,且電晶體Q4的開/關係藉由一信號RST來控制。 緩衝器13包括一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咖^ ⑽ access memory ; SRAM)。如圖4之電路圖所示,(例如)緩衝 器1 3之構成為·二串聯連接的反相器丨v丨與〗; 一電晶體 Q5,其係連接於較後的反相器1¥2的_輸出端子與較前的反 相tsivi之一輸入端子之間;以及一輸出電晶體,其係連 接於較後的反相器IV2之輸出端子上。 八 87280 -11 - 1235351 當一信號SPOLB位於其高位準時,電曰 一 卞了电日日體Q5會開啟,且 一反相器IV1與IV2會實行一保留 电日日體Q6的一輸出 鸲子係連接至-债測線,且當電晶體Q6開啟時,藉由反相 器m與IV2保留的資料會作為一信號_輸出至偵測線。 此具體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實行一正常的顯示操作以及 與一掃描器之實行類似的影像操取。在實行正常顯示操作 的情況下,電晶體Q3係設定於其關閉狀態,且緩衝器U中 無有效資料儲存。對應於視頻資料的一信號線電壓係從信 號線驅動電路2提供給信號線。此信號線電壓係透過像素 TFT 11施加至液晶,從而可實行該正常的顯示操作。 同時,在實行如圖5之斷面圖所示的影橡擷取的情況下, 一影像擷取物件22(例如一張紙)係置放於一陣列基板2 1之 一上部表面側面上,且來自一背光23的光線係穿過一反向 基板24、液晶及陣列基板21照射至紙22上。紙^上反射的 光線係藉由陣列基板21_的感應器12a與12b來接收,並實 行影像擷取。所擷取的影像資料係暫時儲存於緩衝器13之 中,且之後藉由該偵測線發送至未說明的一中央處理單元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中。此cpu 接收從此具體實 施例之顯示裝置輸出的數位信號,並實行諸如資料重新排· 列及資料中雜訊移除等操作處理。請注意,該cpu可包括 一半導體晶片或複數個半導體晶片。 接著,藉由使用圖6之時序圖來說明影像擷取中的一操作 。此處’舉例來說,假定像素陣列部分1包括320 χ24〇圓點 的像素且有240個閘極線。 87280 -12- 1235351 首先’在時間tl中,信號PAR到達高位準,電晶體Q1開 啟並選擇感應器12a。 在時間11至t2中,像素陣列部分1的閘極線係逐一依序驅 動且所有像素均設定在同一色彩(如白色)之中。 在時間t3中,信號RST、SPOLA及SPOLB係全部設定處於 回位準’且全部電晶體Q3、Q4與Q5均開啟。從而可將初始 值設定於緩衝器13與電容器C3中。 在時間t4中,信號RST到達該較低位準,且感應器12a與 12b開始影像擷取。當從紙22處反射的光係藉由感應器工以 與12b中的光二極體〇1與〇2來接收時,在電容器C3中累積 的電荷會透過光二極體〇1與1)2流入一接地端子GND。明確 地說,有一光漏電流流出。從而,電容器C3累積的電荷會 減少。 在時間t5中,信號SPOLA到達該高位準,電晶體q3開啟 ,且在此時對應於電容器C3之已累積電荷的二元資料係儲 存於緩衝器13中。 在時間t6中,信號SPOLB到達該高位準,電晶體仍開啟 ,且緩衝器13開始一保留操作。在其後的時間口中,儲存 於緩衝H 13中的資料係依序提供給用於每_像素㈣測^ 並發送至未說明的該CPU。 為圖3中每一該等像素提供緩衝器13的理由如下··電容器 C3之已累積電荷因電流流過感應器12a與12b中的光二極态 D1與D2及亦因電流流過像素中的個別電晶體而洩漏出來 。因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電容器C3之已累積電荷會減少 37280 1235351 ’且電容器C3兩端的電壓也會降低。因此,為每一該等像 素提供緩衝器13,且在其中之茂漏發生之前將電容器。之 已累積電荷轉移至緩衝器13。於是’不受汽漏影響的影像 擷取即成為可能。如上所述,為什麼將SRAM作為緩衝器13 使用的原因在於,即使用數十萬勒克斯的光來照射,該 SRAM也不會有造成諸如邏輯倒置等錯誤的危險。 在時間18中,5亥感應器―切換信號par到達該較低位準, 且此具體貫施例之顯示裝置藉由切換該等感應器i 與12b 來實行影像擷取。 % 像素陣列部分i與包括像素TFT u的個別電晶體係分別 為η通道TFT或p通道TFT,像素TFT 11係用於電路2至5之每 一電路,該等電路均位於陣列基板2丨上。該等η通道與p通 道TFT(以下統稱為TFT)係在一普通製造程序中形成。 藉由利用圖7A至7E及8A至8E,將該等η通道與p通道TFT 的製造程序說明如下。 首先’在一玻璃絕緣基板3 1上,藉由化學氣體沈積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CVD)形成由 SiNx、Si〇X或類似 物製成的一底塗層。形成該底塗層的原因是為了防止該處 的雜質擴散進入於該絕緣基板3 1上形成的元件。 〜 接著’在藉由電衆增強化學氣體沈積(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PECVD)、噴濺或類似操作於絕 緣基板3 1上形成一非晶性矽膜之後,藉由雷射照射使該非 晶性矽膜結晶,並形成一多晶矽膜32。 然後,使多晶矽膜32圖案化,並藉由PECVD、電子迴旋 87280 -14 - 1235351 共振—化學氣體沈積(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ECR-CVD)或類似操作形成由一 si〇x膜製 成的一第一絕緣層3 3。之後,將低濃度的硼離子作為雜質 注入該等η通道與p通道TFT在多晶矽膜32中形成的一區域 之中,從而形成一p-層(圖7A與圖8A)。 之後,藉由使用一阻劑34作為一光罩,將磷離子注入一 區域之中,該區域中形成有η通道TFT且有一 n+層形成於多 曰曰石夕膜32之一部分之中(圖7Β)。阻劑34可防止鱗離子注入 其中形成有ρ通道TFT的一區域之中(圖8Β)。 P远後’藉由使用Mo-Ta、Mo-W或類似物於第一絕緣層33 上形成一第一金屬層,並圖案化該第一金屬層,形成一第 二閘電極35b。之後,藉由使用阻劑34作為一光罩,將硼離 子作為雜質注入其中形成有P通道TFT的區域之中(圖8C)。 阻劑34可防止硼離子注入其中形成有n通道丁 FT的區域之中 (圖 7C)。 接著,藉由使用阻劑34作為一光罩,將低濃度的磷離子% 注入其中形成有11通道TFT的區域之中(圖7D)。直接位於為 阻劑34所遮蓋之地點以下的磷膜作為P·層保留。阻劑34可防 止磷離子注入其中形成有P通道TFT的區域之中(圖8D)。應· 該注意,可使用圖案化用於獲得一預定形狀的第一金屬層 而不使用阻劑34。阻劑34與第一金屬層均具有阻擋離子 注入的同樣效果。考慮到該製造程序的各種條件,可使用 比其他條件更有利的一條件。 接著,實行所謂的氫化程序。氫化作用為暴露氫電漿中 87280 -15- 1235351 之基板的程序。此程序藉由使用一 CVD裝置來實行。氫化 作用能使有TFT通道在多晶矽膜32中形成的該區域中的懸 鍵終止。實行此氫化程序的目的是抑制該TFT的一漏電流。 當該基板暴露於氫電漿時’氫會受到閘電極3 5b的阻擋,並 從無閘電極35b存在的一部分處進入多晶矽膜32。此氫化程 序將在以後詳細說明。 在氫化程序之後,於同一CVD裝置中的第一絕緣層33上 开> 成由SiOx製成的一第二絕緣層36。隨後,提供一接點孔 ’以暴露該η通道與p通道TFT之一區域,並在已暴露的此區% 域中形成一第二金屬層37。圖案化第二金屬層37,並從而 形成源極與及極(圖7E與圖8E)。最後,一 siN膜係作為一鈍 化膜形成’從而完成該等η通道與p通道TFT。 之後,藉由利用圖9A至9E,說明具有一PIN結構的該等 光二極體D1與D2的製造程序。從基本上講,該等光二極體 D1與D2較佳應具有包括一〆層、一 p-層、ι_層及1+層的 ΡΙΝ、、’σ構。這疋因為pIN結構具有較寬的耗盡層及良好的光% 轉換成電流的效率。此處,一;[層相當於包括p•層與層的 -層’ P·層與η.層係形成於p +與n+層之間。η·層能有效抑制 熱漏電流。受抑制的熱漏電流越多,一光電流之開/關比就 會變得越高。 在該等光二極體1)1與1)2的製造程序中,首先藉由pecvd 、喷錢或類似操作n緣基板31之上形[非晶性石夕膜, 然後,藉由雷射照射使該非晶性矽膜結晶,從而形成一多 日曰石夕膜32。接著,圖案化多晶矽薄膜32,並藉由、 87280 -16- 1235351 ECR-C VD或類似操作形成由一以〜膜製成的一第一絕緣層 3 3。之後,將低濃度的硼離子作為雜質注入該等光二極俨 D1與D2在多晶矽膜32中形成的一區域之中,從而形成一 · 層(圖9A)。 接著,藉由使用阻劑34作為一光罩,將磷離子注入夕曰 ^ 日日 矽膜32之一部分中,從而形成該n+層(圖9b)。 隨後,於第一絕緣層33之上形成一第一金屬層,並圖案 化該第一金屬層,形成一第一閘電極35a。之後,藉由使用 阻劑34作為一光罩,將硼離子作為雜質注入形成有該等光% 二極體D1與D2的區域之中,從而在多晶矽膜32之一部分中 形成該P+層(圖9C)。 接著,藉由使用阻劑34作為一光罩,將低濃度的磷離子 左入多晶矽膜32中(圖9D)。直接位於為阻劑34所遮蓋之地 點以下的多晶矽膜作為Ρ·層保留。應該注意,可使用圖案化 用來獲仟一預定形狀的第一金屬層,而不使用阻劑Μ。阻 劑:4與第一金屬層均具有阻擋離子注入的同樣效果。考 到該製造程序的各種條件,可使用比其他條件更有利的一 條件。隨後’實行ί層的氫化程序。錢化程序將在以後詳 細說明。 ,料’於第-絕緣層33之上形成—第二絕緣層%。之後 :提供-接點孔,以暴露形成有該等光二極體之電極的一 =域’並在已暴露的此區域中形成—第二金属層37,並將 〜圖案化,以便具有一預定形狀(圖9Ε)。 圖9Α至9Ε中顯示的光二極體與圖7八以及圖从至㈣ 8728〇 -17- 1235351 顯示的該TFT可在同—程序中製造。明確地說,圖7A、8A 與9A可在同一程序中實行。與此類似,圖π,與9b係在 5轾序中Λ行,圖7C、8C與9C在同一程序令實行,圖7D 、奶與9D在同-程序中實行,且圖7E、犯與9£在同一程序 中實仃才文此方式,藉由共用製造程序,可使製造成本減
少。 、如上所述,在此項具體實施例之任一情況下,當形成TFT 或光極體時5亥氫化程序即可得到實行。然而,在形成 光=極體的情況下’當與形成TFT之情況比較時,氫化程序%
的進程會受到抑制。上述之原因如下:明確地說,在該TFT 月兄下因為漏電々IL已按此方式減少,故多晶石夕膜3 2中的 懸鍵係較佳由氫化作用來終止。與此相反,在該光二極體 情況下,若多晶矽膜32中的懸鍵未被終止,則一陷阱位準 便會增加,從而會改善光電轉換效率。此係基於以下因素 所致:明確地說,當具有大於一既定能隙Eg之一能量的光 入射時,電子與電洞便會產生,並出現光漏電流。因此,% 备在泫光一極體中存在許多懸鍵時,該陷阱位準便會增加 ,從而即使光的能量小於該既定能隙,亦有可能進行光電 轉換。
藉由試驗,本發明的發明者確認:閘電極的長度變得越 長,圖10所示的光漏電流就會增加越多。因此,在此項具 月豆貝W例中,第一閘電極(其係置放於圖1 2 a與1 2 B中所示 TFT的通道之上)的長度LT(以下稱為丁叮的閘極長度)係做 得比第一閘電極(其係由MoW製成,並置放於圖丨丨a與丨i B 87280 -18- 1235351 所示光二極體D1與D2的I層之上)的長度Lp(以下稱為光二 極體的閘極長度)短。應該注意,圖丨1B顯示一狀態,在此 狀怨下,第一閘電極係形成於光二極體D丨與D2的p-層之上 ,且圖12B亦顯示一狀態,在此狀態下,第二閘電極係形成 於丁FT的層之上。 光漏電流可藉由閘極長度來可變化地控制的原因如下。 如圖13A之光二極體D1與D2的斷面圖以及圖13B中TFT的 斷面圖所示,氫化作用發生,以便自該閘電極的端部圍繞 該閘電極進行。因此,閘極長度越長,氫化作用就越不可% 旎在直接位於該閘電極以下地點附近發生。於是,將光二 極體D1與D2的閘極長度做得比TFT的閘極長度長,以便防 止與TFT相比的光二極體01與〇2的氫化作用的進程。從而 使在光二極體中遭到終止的懸鍵的比例比在TFT中的要小 。因此,可使因光二極體01與02之1層中未遭終止之懸鍵造 成的一缺陷密度高於TFT之通道部分中的一缺陷密度。 例如,可使置放於圖UB所示光二極體之?·層上的第一閘| 電極的閘極長度長於置放於圖12B所示TFT之通道部分上· 的第二閘電極的閘極長度。因此可使光二極體D1與〇2之〆. 層中的缺陷密度高於TFT之通道部分中的缺陷密度。 而且,氫化作用的時間控制也會給氫化作用的進程造成 差異。明確地說’氫化作用的時間越短,欲終止之懸鍵的 比例會越小。®此’可使用於氫化光二極體⑴與的之】層所 需的時間短於用於氫化TFT之通道部分所需的時間。從而使 在光二極體中遭到終止的懸鍵的比例比在爪中的小。因而 87280 -19- 1235351 可使光二極體D1與D2之I層中的缺陷密度高於tFT丨丨之通 道部分中的缺陷密度。 如上所述,在此項具體實施之該顯示裝置的製造程序中 ,與像素TFT 11之通道部分中的氫化作用相比,光二極體 D1與D2之I層中的氫化作用的進程係遭到阻止。因而可使在 光二極體D1與D2中遭到終止的懸鍵的比例小於在丁F丁中遭 終止者,從而使光二極體]01與1)2之1層中的缺陷密度高於像 素丁FT 11之通道部分中的缺陷密度。從而,當抑制像素π丁 η的-漏電流時,該等光二極體㈣的對光的敏感度會得% 到改善。 而且$所周知’即使沒有光照,也會有熱漏電流出現 。該熱漏電流係藉由一 LDD層(圖9E中的n.層部分)來抑制 。此外’閘極長度變得越長,受到抑制的熱漏電流會越多 。從而在該TFT中,為抑制光漏電流及熱漏電流,提供具有 一短閘極長度的複數個閘電極,並因此採用所謂的雙問極 結構或三閘極結構。從而,較佳可藉由促進具有該短閘 長度之氫化作用的進程來抑制光漏電流’並藉由延長總的 閘極長度來抑制熱漏電流。 據乂上原因,在此項具體實施例中,該等光二極體⑴ ㈣中的單個閘電極的閘極長度LP為6 um(圖11A),且該 =像素TFT ")與該等電晶體Q1至Q4具有-雙閘極結 乂、。構使用閘極長度以為3 um的二閘電極(圖UA)。 應該注意,在此項呈體宭 例巾,說明藉由使用光二極 體D1與D 2來構成該等光電轉 释換件的一範例。然而,此等 87280 -20- 1235351 元件可藉由使用丁F 丁來構成。在此情況下,可使將成為光電 轉換元件的丁FT的閘極長度長於其他TFT的閘極長度,從而 獲得與此項具體實施例中類似的效果。 2 ·弟>_項具體貫施例 如圖14之斷面圖所示,在依據一第二項具體實施例的一 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中,藉由電漿CVD在一玻璃絕緣基板1〇1 上形成具有約150 nm厚度的一矽膜102。該矽膜1〇2係由氮 化矽、氧化矽或其疊層形成。在矽膜丨〇2上,形成由多晶矽 製成的-半導體層110,以便獲得約50 nm的一厚度。此半· 導體層11〇係藉由置放具有p型雜質注入其中的一p區域ui 、幾乎不包括任何雜質的一 i區域112以及具有11型雜質注 入其中的一η區域113而形成,且以上各區域係依此順序互 相邶近置放。在該Ρ區域丨丨1中,石朋係以(例如)約 lxl〇19atm/cm3的高濃度注入。在該η區域113中,磷係以大 约1 χ10 atm/cm3的高濃度注入。為防止藉由未預料到的雜 質所造成的特徵性波動,該i區域U2可為硼或磷以低於該 區域111與該η區域113之一濃度(如lxl〇15atm/cm3)注入的一 區域。 在具有形成於其上之半導體層U〇的矽膜1〇2上,形成伟 為一絕緣膜的氧化矽膜1 03,以便具有約50至1 〇〇 nm的一厚 氣化石夕膜1 03上’形成厚度約為3 〇〇 nm的一閘電極π 4 其係由鉬鎢合金製成,以便覆蓋至少該i區域1 1 2。在此 ,下’於氧化矽膜103之上進一步形成一氧化矽膜1(M。 在氧化矽薄膜104上,於對應於P區域111及ϋ區域113的位置 87280 -21- 1235351 分別形成由鉬與一鋁疊層膜製成的一陽極電極丨丨5及一陰 極電極116。明確地說,該等電極之個別尖端的厚度約為6〇〇 nm °形成陽極與陰極電極11 5與11 6之個別主體部分,以便 藉由牙透氧化石夕膜1 〇 3與1 〇 4的接點孔分別與該p區域1 11及 η區域113接觸。在此狀態下,於氧化矽膜1〇4之上進一步形 · 成一氮化矽膜105。 , 如上所述’此項具體實施例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具有一 構造,其中,閘電極114係在用於光學感應器的針型薄膜二 極體之i區域112之上提供,且該絕緣膜插入其間。 如圖15之電路圖所示,在使用此項具體實施例之光學感 應器二極體的一電路範例中,一偏壓電壓Vpn係提供給光學 感應器二極體1〇〇之陽極電極115,且一閘極電壓Vgn係提供 給閘電極114。陰極電極116係接地。 當圖15所不電路圖中之閘極電壓Vgn係設定至〇v時,圖 16之曲線圖可顯示電流-電壓特徵。明確地說,此曲線圖係 與無閘電極的傳統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之電流_電壓特徵對| 應。在無光照的情況下,此曲線圖會顯示一特徵4〇丨,且在- 光照的情況下,其顯示一特徵4〇2。在光照情況下,一漏電, 流會在Vpn=〇V時出現,此時,一反向偏壓電流開始流入光 學感應器二極體100。 田固疋反向偏壓電壓係作為圖1 5所示電路圖中之閘極 電壓Vgn施加時’圖17之曲線圖可顯示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100之電· •電壓特徵。在無光照的情況下,此曲線圖會顯 示一特徵403 其顯示一特徵404。在 且在光照的情況下 87280 -22- 1235351 vgn<Vpn<0的範圍内,可獲得其中絕對無電流流動的一獨 特特徵。此特徵顯示,在位於該等陽極與陰極端子11 5與Η 6 之間的反向偏壓電壓變得高於施加至閘電極丨丨4上的反向 偏壓電壓之前,不會有電流開始流動。明確地說,當一電 流開始流入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時,該特徵表明閘極電壓 Vgn可控制該偏壓電壓之一臨界值。 如上所述,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閘電極丨丨4係提供於該 針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的i區域112之上,其間插入有絕緣 膜,因而當電流開始流入光學感應器二極體時,該偏壓電_ 壓之臨界值便可藉由該閘極電壓來控制。從而可避免漏電 流流入即使在光照狀態下亦未施加有高於該閘極電壓之偏 壓電壓的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在此項具體實施例中,作為其中提供有閘電極丨丨4的光學 感應為一極體,採用了具有圖14中顯示的斷面結構之光學 感應器二極體。然而,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並不限於該結 構。例如,如圖18之斷面圖所示,使用包括一 n區域2〇1的% 一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亦令‘人滿意,且鱗係在i區域丨1 2與η區 域113之間以大約lxl〇i7atm/cm3的一低濃度注入該區域 201 〇 在此情況下的半導體層110係藉由置放硼以一高濃度注 入其中的Ρ區域111、幾乎不包括任何雜質的i區域112、碟以 一低濃度注入其中的η區域2 01以及碟以一高漢度注入其中 的η區域113而形成,且以上各區域係依此順序互相鄰近置 放。同樣在此情況下,圖17所示電流-電壓特徵可類似於上 87280 -23- 1235351 述情況而獲得,而且可避免漏電流流入即使在光照狀態下 亦無偏壓電壓施加的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之中。應該注意, 在圖18中,與圖14相同的構成組件將藉由相同的參考數字 表示,且不在此處重複說明。 此項具體實施例中說明的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可應用於第 一項具體實施例之光二極體D1與〇2之中。 3.第三項具體實施例 如圖19之電路圖所示,在一第三項具體實施例之一電路| 組態中,一偏壓電壓Vnp係提供給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〇〇之 陰極電極116,且一閘極電壓Vgp係提供給閘電極ιΐ4。陽極 電極11 5係接地。 當圖19所示電路圖中一固定電壓係作為閘極電壓v卯施 加時,圖20之曲線圖可顯示光學感應器二極體ι〇〇之電流_ 電I特彳政。在然光照射至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 的情況下, 此曲線圖會顯示一特徵405,且在光照的情況下,其顯示一 特徵406。此曲線圖顯示一良好特徵,#中,在光照射時一· 電^ (下文稱為「照射電流」)與無光照射時的一電流(下文 稱為「非照射電流」)之電流比(其係為照射電流/非照射電 流)在O^Vgpg Vnp的範圍内達到雙數位或更大。特定言之 ’該曲線圖顯示了在Vgp=Vnp/2時的最大電流比。以下將說 明考慮了此等特徵的一電路組態。 在圖2丨之電路圖中,閘極控制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的閘電極U4係、與陰極電極116連接’且偏壓電壓vnp係提供 給閘電極m與陰極電極116。陽極電極115係接地。按此構 87280 -24- 1235351 造,可確立VgP=VnP,且獲得照射電流/非照射電流之一良 好的電流比。 在圖22之電路圖中,閘極控制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的閘電極114係與陽極電極115連接,且閘電極114與陽極電 極115均接地。偏壓電壓Vnp係提供給陰極電極116。按此構 造,可確立Vgp=0,且獲得照射電流/非照射電流之一良好 的電流比。 的 在圖23之電路圖中,閘極控制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_ 閘電極114係藉由一第一靜電電容元件7〇1與陽極電極% U5連接。而且,閘電極114係藉由一第二靜電電容元件⑽ 與陰極電極116連接,該靜電電容元件7〇2具有大約與靜電 電容元件701相等的靜電電容。陽極電極ιΐ5係接地,且偏 壓電壓Vnp係提供給陰極電極116。按此構造,可確立 VgP=Vnp/2 ’並獲得照射電流/非照射電流之一最佳電流比。 送等靜電電容元件係、在間電極114與陽極電極⑴,以及 問電極m與陰極電極116之間分別提供。㈣,開電極以 的電位總是位於陽極電位與陰極電位之間的令間電位。從 而’不會有諸如藉由-周邊線路、靜電或表面電荷之一感 電動勢所造成的影響或干擾,同樣,電阻也決不會劇烈· .交動,且光量可穩定並準確地偵測出來。 以下將參考圖24、圖25及26的承;回七 口及6的+面圖來說明圖23中顯示 的#電電容元件7〇1與702的一社槎。圖? 褥圖25為圖24之XXV- XXV部分的斷面圖,苴中 、 ,回口具f置放有靜電電容元件7〇1與7〇2。 圖26為圖24之χχνί_χχνί部分 面圖,其令置放有光學 87280 -25- 1235351 感應器二極體⑽,並基本顯示與圖18所示光學感應器二極 體之斷面圖類似的一構造。 氮化矽薄膜105 如圖25所示,形成一石夕膜1〇2,以便藉由電聚在—絕 緣基板UH上獲得約15〇㈣的一厚度:。於石夕膜⑽之上形成 隔開的多晶韻咖與綱,以便分別獲得㈣疆的一厚度 。以大約1 X H)i9atm/cm3的高濃度向多晶矽膜8〇丨與8〇4注2 蝴或磷。於石夕薄膜102之上進-步形成-氧化石夕膜1〇3,以 便獲得約50至⑽_的—厚度。於氧切㈣3之上形成由 銦鎮合金製成的上部電極繼與8()5,以便在多晶賴8〇ι盘 _上方之位置分別獲得約则咖的―厚度。在此狀態下, 於氧化賴1G3之上進—步形成—氧切膜·於氧化石夕 膜104之上形成具有約_ 厚之尖端部分的抽出式電極 803與806 ’其係由鉬與—鋁疊層膜製成,並位於與多晶矽 咖與m分別對應的位置。形成該等抽出式電極8〇3與 806的主體部分,以便藉由穿透氧化矽膜ι〇3與ι〇4的接點孔 分別與多晶矽膜801與804接觸。於氧化矽薄膜1〇4之上形成 在與圖26所示半導體層11〇相同的層中形成多晶矽薄臈 801與804,並以與p區域lu&n區域113相等的一濃度向其. 中注入雜質。該等上部電極8()2與8()5的形成方法與圖%中 顯不的閘電極114-樣。抽出式電極8〇3的形成方法與陽極 電極115相同’ ^抽出式電極8()6的形成方法與陰極電極1 w 相同。 如上所述,靜電電容元件701係藉由使用有上部電極8〇2 87280 * 26 - 1235351 重豐於多晶矽膜801之上的部分而形成,且靜電電容元件 7〇2係藉由使用有上部電極8〇5重疊於多晶矽膜8〇4之上的 部分而形成。從而,靜電電容元件701與702可在形成光學 感應為二極體10 0的同時形成。 接下來將參考圖27、圖28及29之平面圖來說明 圖23所示 電路的另一結構。圖28為圖27之XX VIII-XX VIII部分的斷面 圖其中置放有靜電電容元件701與702。圖29為圖27之 XXHXXIX部分的斷面圖,其中置放有《學感應器二極體 100並基本顯不與圖18所示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之斷面圖類 似的一構造。 士圖28所不,形成一矽膜丨〇2,以便藉由電漿在一絕 ’、彖土板1 0 1上獲得約1 50 nm的一厚度。於石夕膜1 之上形成 氧化矽膜103,以便獲得約5〇至1〇〇 nm的一厚度。於氧化 矽膜103之上形成由鉬鎢合金製成的下部電極9〇1與9〇3,以 便分別獲得約300⑽的一厚度。於氧化石夕膜1〇3之上進一步 形成一氧化碎膜1〇4。於氧化石夕膜1〇4之上形成由鉬及一紹| 疊層膜製成的抽出式電極.9〇2與9〇4,以便在該等下部電極 _與903上方分別獲得約_ _的_厚度。在此狀態下, 於氧化矽膜104之上進—步形成一氮化矽膜1〇5。 該等下部電極9〇1與903的形成方法與圖巧中顯示的問電 極114一樣。抽出式電極902的形成方法與陽極電極U5相同 ’且抽出式電極904的形成方法與陰極電極116相同。 如上所述’靜電電容元件7〇1係藉由使用有抽出式電極 地重疊於下部電極901之上的部分而形成,且靜電電容元 87280 -27- 1235351 件7 Ο 2係藉由使用有抽出田 出式電極9〇4重®於下部電極903之 上的^刀形成。從而,靜電電容元件7〇1與7〇2可在形成光 學感應器二極體100的同時形成。 圖3〇為斷面圖’其顯示圖23所示電路的另-結構。其 基本結構係大約與圖丨4 圓4之斷面圖中之顯示者相同。然而在 形成閘電極114係便於重疊於ρ區域umn區域113 2上。有閘電極m重疊於㈣域⑴之上的部分形成靜電電 “件701,且有閑電極114重疊於n(i域⑴之上的部分形 j静電電容元件702。應該注意,與圖14相同的構成組件將 猎由相同的蒼考數字表示,且不在此處重複說明。 接下來藉由利用圖31之斷面圖來說明圖23所示電路的另 一結構。在圖31中,於氧化矽膜1〇4之上形成陽極電極115 與陰極電極116 ’以使其分別重疊於閘電極114之上。有陽 極電極115重登於閘電極114之上的部分形 -,且有陰極電㈣6重疊於閘電極114之上的部分形^ 電電容元件702。應該注意,與圖14相同的構成組件將藉由 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且不在此處重複說明。 藉由圖30或圖3丨所示之結構,靜電電容元件7〇ι與7〇2可 在形成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〇〇的同時形成。 因此根據此項具體貫施例(如圖2 1所示),閘電極11 4係 與陰極電極116連接,從而閘極電壓Vgp變得與偏壓電壓
Vnp相等。從而可獲得良好的照射電流/非照射電流之電流 比。 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如圖22所示),閘電極114係與陽極 87280 -28- 1235351 電極115連接,從而可獲得良好的照射電流/非照射電流之 電流比。 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如圖2 3所示),第一靜電電容元件 701係形成於閘電極114與陽極電極115之間,第二靜電電容 元件702係形成於閘電極114與陰極電極U6之間。由此,閘 極電壓Vgp變為偏壓電壓γηρ的一半。從而可獲得最佳的照 射電流/非照射電流之電流比。 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如圖2 5所示),第一靜電電容元件| 701係由與半導體層11〇處於同一層的多晶矽膜801與上部 電極802之間的重疊部分形成,上部電極802係與閘電極114 共同’且其係形成於多晶石夕膜801上方。而且,第二靜電電 容元件702係由與半導體層110處於同一層的多晶矽膜8〇4 上σ卩電極8 〇 5之間的重豐部分形成,且上部電極8 〇 5係與 閑電極114共同,其係形成於多晶矽膜804上方。從而,靜 電電容元件701與702可在形成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〇〇的同 時形成。 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如圖28所示),第一靜電電容元件 -7〇1係由與閘電極114相同的下部電極901與抽出式電極9〇2 - 之間的重疊部分形成,抽出式電極902係與陽極電極共同,·· 且其係提供於下部電極901上方。而且,第二靜電電容元件 7〇2係由與閘電極114相同的下部電極9〇3與抽出式電極卯4 之間的重疊部分形成,抽出式電極9〇4係與陰極電極共同, 且其係提供於下部電極903上方。從而,靜電電容元件7〇1 與702可在形成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00的同時形成。 87280 -29- 1235351 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如圖3〇所示),第一 701係由p區域⑴與閑電極⑴之間的重疊部分形成谷^ 極114之形成係便於與p區域川重4。而且,第二靜電電容 凡件702係由n區域J13與閘電極i 14之間的重疊部分形成合 閘電極114之形成係便於與11區域113重疊。從而,靜電電容 凡件701與7〇2可在形成光學感應器二極體⑽的同時形成电。合 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如圖31所示),第一靜電電容元件 7〇1係由閘電極114與陽極電極U5之間的重疊部分形成,陽 極Π5之形成係便於與閘電極U4重疊。而且,第二靜電電< 谷7L件702係由閘電極114與陰極電極116之間的重疊部分 形成,陰極電極116之形成係便於與閘電極U4重疊。從而 ,靜電電容元件701與7〇2可在形成光學感應器二極體i〇q 的同時形成。 此項具體實施例中說明的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可應用於第 一項具體實施例中說明的光二極體D1與D2。
4·第四項具體實施例 第四項具體實施例將說.明一影像擷取電路,其中可應用 第二與第三項具體實施例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在圖32的 影像擷取電路中,複數個信號線602a、602b…以及複數個、 選擇線603a、603b···係安裝於一玻璃絕緣基板之上,以便 互相交叉。在個別的交叉點處,逐個置放光學感應器二極 體100a、100b···。該等信號線6〇2a、602b···係藉由個別的選 擇開關605a、605b····與一電流放大器606連接。 個別的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00的佈線係依據圖1 5所示電 87280 -30- 1235351 路組態。明確地說,一陰極端子係與對應於一特定的選擇 線603連接,一陽極端子係與對應於該二極體的信號線6〇2 連接’且一閘極端子係與所有該等二極體共用的一共用控 制線601連接。例如,在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丨❾补中,陰極端 子係與選擇線603b連接,且陽極端子係與信號線6〇2a連接。 接下來說明此項具體實施例之影像擷取電路的驅動方法 。首先,所有選擇線603的電位係設定至〇v,且有(例如)一 3V反向偏壓電壓施加至共用控制線6(H。從而,在所有光學 感應器二極體1〇〇中,在一 3V或更高的反向偏壓電壓藉由選 擇線603施加之前,絕對不會有電流流動。在光係照射至此 具體實施例之電路之上的狀態下,若(例如)在光學感應器二 極體1 00b中彳貞測到光1 ,則選擇開關會開啟,信號線 602a與電流放大器606會互相連接且一(例如)大約5V的反 向偏壓電壓會施加至選擇線603b。結果,一大於該閘極電 C的電摩會%加至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 的陰極與陽極之 間。因而,與光量對應的一電流會從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00bl 机入電流放大器606。在此情況下,絕對不會有漏電流從連 接至信號線602a的其他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〇以與1〇〇(:中流 出,且僅可準確偵測到來自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〇讣的電流 藉此方式,知描#號線602與選擇線6〇3可在所需位置驅 動^等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丨00。因而,從所需光學感應器二 極體中取出該等電流信號作為影像資訊,可實行影像擷取。 因此,根據此項具體貫施例,閘極控制型光學感應器二 極體100的陰極端子係與影像擷取電路的選擇線6〇3連接, 87280 ,, _ 1235351 其陽極端子係連接至信號線602,且閘電極連接至共用控制 線6〇1。從而當一電流開始流入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時,透 過共用控制線601施加至閘電極一電壓便可控制一偏壓電 壓之臨界值。此外,可避免漏電流流入即使在光照狀態下 亦未施加有高於該閘極電壓之偏壓電壓的光學感應器二極 體。從而,可以較高的精確度來實行影像擷取。 根據此項具體實施例,當電流開始流動時,該偏壓電壓 之匕界值係藉由透過共用控制線6 01向所有光學感應哭 極體100之閘電極施加一固定電壓來決定。開啟連接至用於胃 偵測光里的光學感應器一極體的信號線6 0 2的選擇開關6 〇 5 ,可將大於施加至該閘電極之電壓的一偏壓電壓施加至選 擇線603,用於偵測光量的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係與該選擇 線603連接,從而僅有來自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的電流會流 入信號線602。從而,可以較高的精確度來實行影像擷取。 應该注意,在此項具體實施例中,每一該等光學感應器 二極體100的陰極端子係與選擇線603連接,且陽極端子係丨 與信號線602連接。然而·,陽極端子可與選擇線6〇3連接, 且陰極端子可與信號線6〇2連接。 在此項具體實施例中,個別的光學感應器二極體1〇〇的褅 線係依據圖15所示電路組態。然而,除上述外,其佈線亦 可依據圖21、圖22或圖23中所示電路組態。在此情況下, 可獲得照射電流/非照射電流之一良好的電流比,:可以更 高的精確度來實行影像擷取。 至第一項具體實 此項具體實施例之影像榻取電路可應用 87280 -32- 1235351 施例所示顯示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性構造的電路區塊圖。 ‘ " ^ 圖2為詳細顯示圖1所示—像素陣列部分之-部分的電 區塊圖。 圖3為詳細顯示圖2之-部分的電路區塊圖 圖4為顯不圖3所示一缓衝器之内部構造的電路區塊 圖5為顯示⑴之顯示裝置之一結構的簡化的斷面圖 圖6為顯示第1具體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影像掏 程中之一操作的時序圖。 圖 〇
〇 取過 圖7Α至7Ε為製造_η通道TF丁的程序圖。 圖8Α至8Ε為製造一 ρ通道tft的程序圖。 圖9A至9E為製造一光二極體的程序圖。 圖10為顯示一閘極長度與一漏電流之關係的曲線圖。 圖UA為顯示一光二極體之一構造的平面圖,且圖ιΐβ為 圖11A的斷面圖。 圖丨2八為顯示一TFT之一構造的平面圖,且圖12B為圖12A 的斷面圖。 圖13 A為顯示一氫化一光二極體之狀態的斷面圖,且圖 138為顯示一氫化一 TFT之狀態的斷面圖。 圖14為顯示依據第二項具體實施例之一光學感應器二極 體之一構造的斷面圖。 圖15為顯示採用圖14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的一電路組態 87280 -33- 1235351 的電路圖。 圖丨6為當圖15所示電路圖中之閘極電壓Vgn係設定為0V 時,顯示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之電流-電壓特徵的曲線圖。 圖丨7為當圖15所示電路圖中一固定電壓係作為閘極電壓 Vgn施加時,顯示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之電流-電壓特徵的 曲線圖。 圖1 8為顯示該光學感應器二極體之另一組態的斷面圖。 圖19為顯示依據第二項具體貫施例採用一光學感應器二 極體的一電路組態的電路圖。 圖20為當圖19所示電路圖中一固定電壓係作為閘極電壓 VgP^加時,顯示該光學感應器一極體之電流-電壓特徵的 曲線圖。 圖2 1為顯示採用前述光學感應器二極體的另一電路組態 的電路圖。 圖22為顯示採用前述光學感應器二極體的另一電路組雜
二極體的另一電路組態 的電路圖。 ® 23為顯示採用前述光學感應器 的電路圖。 圖24為顯示圖23所示電路之一結構的平面圖。 圖25為圖24之XXV-XXV部分的斷面圖。 圖26為圖24之xxvi-XXVMp分的斷面圖。 圖27為顯示圖23所示電路之另一結構的平面圖。 圖8為圖27之XXVIII-XXVIII部分的斷面圖。 圖29為圖27之XXIX-XXIX部分的斷面圖。 87280 -34- 1235351 圖30為一靜電電容部分的斷面圖,其顯示圖23所示電路 的另一結構。 圖31為一靜電電容部分的斷面圖,其顯示圖23所示電路 的另一結構。 圖32為顯示依據第四項具體實施例,採用一光學感應器 二極體的一影像擷取電路之一組態的電路圖。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 像素陣列部分 2 信號線驅動電路 3 掃描線驅動電路 4 偵測/輸出電路 5 感應器控制電路 11 切換元件 12a 、 12b 影像擷取感應器 13 緩衝器 21 陣列基板 22 影橡擷取物件 23 背光 24 反向基板 31 玻璃絕緣基板 32 多晶矽膜 33 絕緣層 34 阻劑 35a 第一閘電極 87280 -35- 1235351 35b 36 37 100、lOOa-lOOf 101 102 103 104 105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401-404 601 602a 、 602b… 603a 、 603b." 605a 、 605b____ 606 701 702 第二閘電極 第二絕緣層 第二金屬層 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玻璃絕緣基板 矽膜 氧化矽膜 氧化矽膜 氮化碎膜 半導體層 p區域 i區域 η區域 閘電極 陽極 陰極 特徵 共用控制線 信號線 選擇線 選擇開關 電流放大裔 第一靜電電容元件 第二靜電電容元件 87280 -36- 1235351
801 、 804 802 、 805 803 > 806 901 > 903 902 、 904 B Cl C2 C3 D1-D2 Eg G GND IV1 、 IV2 LT Lp MoW Q1-Q6 OUTi PAR 多晶矽膜 上部電極 抽出式電極 下部電極 抽出式電極 藍 液晶電容 輔助電容 電容器 光二極體 能隙 綠 接地端子 反相器 長度 長度
MoW 電晶體 信號 信號
R RST 信號 SPOLA、SPOLB 信號 Vgn、Vgp 閘極電壓
Vpn 偏壓電壓 87280 -37-

Claims (1)

123535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山切換7L件’其用於驅動形成於信號線與掃描線之個別 父叉點處的像素;以及 光電轉換元件,立传$ ,丨 /、乐主夕逐個梃供,且與該等切換元 件刀別對應,其可將在一 ^ . ^ 4曰疋耗圍内接收到的光轉換成 一電子信號, 其中該光電轉換元件具有-P層與-η層之間的一 !層, 且此I層的-缺陷密度係高於該切換元件之—通道部分的 一缺陷密度。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I層包括形成於-〆層與_η+層之間的mn· 層,以及 、- 該p-層的-缺陷密度係高於該切換元件之該通道部分 的一缺陷密度。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括: -置放於該光電轉換·元件以層之上的第一閘電極;以 及 之上的第二閘電極,·· 第一閘電極的一閘極 一置放於該切換元件之通道部分 其中,該第一閘電極具有長於該 長度。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3項之顯示裝置,#中該等切換元件中 之第二閘電極的數量係大於該等光電轉換元件中之第一 閘電極的數量。 87280 1235351 5. 一種用於製造一顯示裝i之方法,該顯示&置包括:用 於驅動形成於信號線與掃描線之個別交又點處之像素的 切換元件’以及至少逐—提供與該等切換元件分別對應 的光電轉換元件,且該等光電轉換元件可將在一指定^ 圍内接收到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該方法包括以下: 於一絕緣基板之上形成一多晶矽層; 於該多晶石夕層之上形成一第一絕緣層; 將雜質離子注入該等切換元件與該等光電轉換元件分丨 別在該多晶石夕層中形成的區域之中; 於該第一絕緣層之上形成一第一金屬層; 藉由圖案化該第-金屬層為該光電轉換元件形成—第 一閘電極,並為該切換元件形成一第^閘電極; 將雜質離子注入該等切換元件與該等光電轉換元件分 別在該多晶矽層中形成的區域之中; 氫化該多晶石夕層,以便在用於形成該光電轉換元件的< 區域中設定-缺陷密度,該缺陷密度應大於用於形成該 切換元件的區域中的一缺陷密度,·以及 ^ 暴路/刀換元件及^亥光電轉換元件之個別電極在該多 晶石夕層中形成之區域,並在該等已暴露區域之中形成― 第二金屬層。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光電轉換元件 之一第一開電極的-間極長度係做得比該切換元件之— 第二閘電極的一閘極長度長。 87280 -2- 123535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 光雷轉梅亓株夕r + 万法,其中氫化用於形成該 九冤轉換7C件之區域所需 μ f間係短於氫化用於形成哕 切換元件之區域所需的時間。 成°玄 其中§亥專切換元件中 電轉換元件中之該等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造方法; 之第二閘電極的數量係大於該等光 第一閘電極的數量。 9. 一種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其包括: 的一 P區域、注入η型 η區域更低雜質濃度
一半導體層,其包括注入p型雜質 雜質的一 n區域以及具有比該等P與 的一 i區域; 一與該ρ區域連接的陽極電極; 一與該η區域連接的陰極電極;以及 一提供於該i區域上方的閘電極,且有一絕緣膜插入並 間。 I 〇·如申凊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該半導 體層係由多晶矽形成。 < II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該等p 型雜質係硼,且該等n型雜質係磷。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進一步包 括: 位於該1區域與該η區域之間的另一 η區域,n型雜質係以 低於該η區域之雜質濃度的一濃度注入其中。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該閘電 極係與該陰極電極連接。 、 87280 1235351 其申該閘電 其進一步包 如申明專利|巳圍第9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極係與該陽極電極連接。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 括: -形成於該閘電極與該陽極電極之間 元件H 諍電電谷 一形成於該閘電極與該陰極電極之間的第二靜雷雷六 元件。 电电谷 16.如申料利範圍第b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 一°亥弟一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與該半導體層處於同一層的 二=及與該問電極共同的一上部電極形成,二系 用於重疊該多晶矽膜,以及 一,第二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與該半導體層處於同一層的 提二與該閘電極共同的一上部電極形成,其係 挺仏用於重疊該多晶矽膜。 17.如: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 。亥第-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與該閘電極共同的一下部電 極以及與該陽極電極共 4 用於重疊該下部電極,以及極形成’其係提傅 該第二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與該間電極 極以及與該陰極電極共同的-抽出式雷… 供用於重疊該下部電極。 大電極形成,其係提 Ί月專利乾圍第15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 該第一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該❿域及形成用來重叠該ρ 87280 1235351 區域的一閘電極形成,以及 該第二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該η區域及形成用來重叠該n 區域的一閘電極形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 該第一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該閘電極及形成用來重疊該 閘電極的一陽極電極形成,以及 該第二靜電電容元件係由該閘電極及形成用來重疊該 20. 閘電極的一陰極電極形成。 一種影像擷取電路,其包括:
複數個安裝於一玻璃絕緣基板之上的信號線; 複數個安裝用於與該等信號線交叉的選擇線; 一對應於各選擇線安裝的共用控制線; 為該等個別信號線提供的選擇開關;以及 在該等信號線與選擇線之個別交叉點處提供的閘極控 制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在一陽極電極與一陰極電 極中:一極係選擇與該信號線連接,且另一極與該選擇| 線連接,並且一閘電極·係與該共用控制線連接。 21. 一種用於驅動一影像擷取電路之方法,其具有複數個安 褒於一玻璃絕緣基板上的信號線;複數個安裝用於與讀 等信號線交叉的選擇線;一對應於各選擇線安裝的共用 控制線;為該等個別信號線提供的選擇開關;以及在今 等信號線與該等選擇線之個別交叉點處提供的閘極控制 型光學感應器二極體,其中在一陽極電極與一陰極電極 當中:一極係選擇與該信號線連接,且另一極係與該選 87280 1235351 擇線連接,並且一閘電極係與該共用控制線連接,該方 法包括如下步驟: 向該共用控制線施加一固定電壓; 開啟一信號線的一選擇開關,該信號線係與用於偵測 該光量的一光學感應器二極體連接;以及 向一選擇線施加大於該固定電壓之一電壓,該選擇線 係與用於偵測該光量的一光學感應器二極體連接。
87280
TW092122133A 2002-08-30 2003-08-12 Suppression of leakage current in image acquisition TWI23535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54851A JP4342780B2 (ja) 2002-08-30 2002-08-30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81665A JP2004119719A (ja) 2002-09-26 2002-09-26 光センサ用ダイオード、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入力回路、および画像入力回路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1021A TW200501021A (en) 2005-01-01
TWI235351B true TWI235351B (en) 2005-07-01

Family

ID=31497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2133A TWI235351B (en) 2002-08-30 2003-08-12 Suppression of leakage current in image acquisition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65740B2 (zh)
EP (1) EP1394859A3 (zh)
KR (1) KR100607619B1 (zh)
CN (1) CN100507684C (zh)
SG (1) SG110066A1 (zh)
TW (1) TWI235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5740B2 (en) 2002-08-30 2007-09-04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Suppression of leakage current in image acquisition
TW584953B (en) * 2003-04-25 2004-04-2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ESD protection device with thick poly film,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KR100669270B1 (ko) * 2003-08-25 2007-01-16 도시바 마쯔시따 디스플레이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표시 장치 및 광전 변환 소자
US7612818B2 (en) * 2004-03-29 2009-11-03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Input sensor contain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JP2006186266A (ja) * 2004-12-28 2006-07-13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497366B2 (ja) * 2005-02-04 2010-07-07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光センサ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GB2443204A (en) 2006-10-04 2008-04-30 Sharp Kk Photosensor and ambient light sensor
WO2008143211A1 (ja) * 2007-05-18 2008-11-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
US20100045642A1 (en) * 2007-05-18 2010-02-25 Masakazu Satoh Display device
CN101600985B (zh) * 2007-05-18 2011-02-02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WO2009022577A1 (ja) * 2007-08-10 2009-0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090066822A1 (en) * 2007-09-07 2009-03-12 Joon Hwang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48770B (en) 2007-09-28 2011-09-1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sensor
US20110122111A1 (en) * 2008-06-03 2011-05-26 Christopher Brown Display device
JP5275739B2 (ja) * 2008-10-03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センサ素子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WO2010041489A1 (ja) * 2008-10-09 2010-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を備え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300859B2 (ja) * 2008-10-21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撮像装置、表示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197485B (zh) * 2008-10-23 2013-07-17 夏普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5157825B2 (ja) * 2008-10-29 2013-03-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JP5246795B2 (ja) * 2009-08-19 2013-07-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センサ装置、センサ素子の駆動方法、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481127B2 (ja) * 2009-08-19 2014-04-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素子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センサ装置、ならびに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721994B2 (ja) * 2009-11-27 2015-05-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放射線撮像装置
JP2011135523A (ja) * 2009-12-25 2011-07-07 Sony Corp 駆動回路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1129441A1 (ja) * 2010-04-16 2011-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CN102427079B (zh) * 2011-12-09 2014-01-08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Cmos图像传感器
JP2013130729A (ja) 2011-12-21 2013-07-04 Japan Display Central Co Ltd 表示装置
TW201337871A (zh) * 2012-03-01 2013-09-1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具影像擷取功能之顯示器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JP5953242B2 (ja) 2013-01-28 2016-07-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085518B2 (ja) 2013-05-09 2017-02-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424880A (zh) * 2013-08-21 2015-03-18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显示器及减少漏电流的方法
US9691797B2 (en) * 2014-04-08 2017-06-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JP6607777B2 (ja) * 2015-12-28 2019-11-2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957883B (zh) * 2018-07-20 2021-07-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TWI826491B (zh) * 2018-07-30 2023-12-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固體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CN109785797B (zh) * 2019-03-14 2020-11-1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amoled像素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76091D1 (en) * 1981-12-24 1987-05-21 Nippon Denso Co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iode
GB2133893A (en) * 1983-01-19 1984-08-01 Bl Tech Ltd Detecting leaks
US4785186A (en) * 1986-10-21 1988-11-15 Xerox Corporation Amorphous silicon ionizing particle detectors
US5021694A (en) * 1987-03-30 1991-06-04 Nec Corporation Circuit for driving a gated p-n-p-n device
US5262649A (en) * 1989-09-06 1993-11-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in-film, flat panel, pixelated detector array for real-time digital imaging and dosimetry of ionizing radiation
JPH06103745B2 (ja) * 1989-10-06 1994-12-14 株式会社東芝 集積回路素子
JP2959682B2 (ja) 1991-03-20 1999-10-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
JP3191745B2 (ja) * 1997-04-23 2001-07-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97705A (ja) * 1997-09-23 1999-04-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4256544B2 (ja) * 1998-08-25 2009-04-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の静電気保護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静電気保護装置を用いた静電気保護回路
KR100307397B1 (ko) * 1999-06-14 2001-11-01 준 신 이 씨앗층으로 플루오르화칼슘 또는 산화세륨을 적용하여 미세결정 규소박막을 성장시킨 박막 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방법
JP4112184B2 (ja) 2000-01-31 2008-07-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エリアセンサ及び表示装置
US6747638B2 (en) 2000-01-31 2004-06-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dhesion type area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dhesion type area sensor
JP2001308460A (ja) * 2000-04-27 2001-11-02 Sharp Corp 窒化物半導体レーザ素子とそ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703815B2 (ja) * 2000-05-26 2011-06-1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Mos型センサの駆動方法、及び撮像方法
JP4543560B2 (ja) 2001-02-09 2010-09-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機能を内蔵した画像入力装置
JP4646095B2 (ja) * 2001-04-19 2011-03-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7265740B2 (en) 2002-08-30 2007-09-04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Suppression of leakage current in image acqui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94859A3 (en) 2008-07-09
US20040043676A1 (en) 2004-03-04
CN100507684C (zh) 2009-07-01
US7265740B2 (en) 2007-09-04
TW200501021A (en) 2005-01-01
EP1394859A2 (en) 2004-03-03
CN1508611A (zh) 2004-06-30
SG110066A1 (en) 2005-04-28
KR20040020033A (ko) 2004-03-06
KR100607619B1 (ko) 200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5351B (en) Suppression of leakage current in image acquisition
US716416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JP4737956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光電変換素子
US9985061B2 (en) Light detec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photodiode and thin film transistor
US7208810B2 (en) Integrated MIS photosensitive device using continuous films
WO2017128557A1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080065535A (ko) 고감도 광 센서 소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광 센서 장치
TWI227458B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946324B (zh) 光感测装置
WO2016195001A1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US7803650B2 (en) Sensor thin film transis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95511B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431610B2 (en) X-ray detecting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4119719A (ja) 光センサ用ダイオード、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入力回路、および画像入力回路の駆動方法
WO2016195005A1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CN110783353A (zh) 摄像面板
JP434278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20039A (ja) 光電変換装置
US890739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WO2023182517A1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固体撮像装置
JP5402211B2 (ja) 光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6417473A (zh) 驱动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21132057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32442B2 (ja) 光センサ用ダイオード
JP2002208720A (ja) 光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