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3465B - Methophase spherule graphatized substance,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nd the Li-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Methophase spherule graphatized substance,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nd the Li-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3465B
TWI223465B TW092102582A TW92102582A TWI223465B TW I223465 B TWI223465 B TW I223465B TW 092102582 A TW092102582 A TW 092102582A TW 92102582 A TW92102582 A TW 92102582A TW I223465 B TWI223465 B TW I223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graphitization
mesophase
graphit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2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3879A (en
Inventor
Kunihiko Eguchi
Hitomi Hatano
Makiko Ijiri
Yoichi Tajima
Yoshinori Takagi
Original Assignee
Jfe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887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729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977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729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fe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Jfe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3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3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34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20Graphite
    • C01B32/205Prepa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20Graphite
    • C01B32/21After-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IR- or Raman-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1223465 (1) 玫、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放電容量、起始充放電效率以及快速充電 效率之3性能優異的鋰離子蓄電池及構成材料。特別是有 關即使使用從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paste )所製作的負 極’仍不致於降低快速充電效率而能維持放電容量及起始 放電效率的鋰離子蓄電池。再者,本發明有關如此的鋰離 子蓄電池用之負極及負極材料,以及構成此等的中間相( mesophase)小球體之石墨化物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之小型化或高性能化、對電池 之高能量密度化的要求愈來愈高。由於鋰離子蓄電池,係 較其他蓄電池爲能高電壓化而能提高能量密度之故,頗受 囑目。鋰離子蓄電池,係以負極、正極以及非水電解質爲 主要構成要素者。從非水電解質所產生的鋰離子,係在放 電/充電過程中在負極與正極間移動,而成爲蓄電池。 通常’爲上述之鋰離子蓄電池之負極用材料,係使用 碳材。作爲如此的碳材,以採用能在充電/放電時容易吸 藏/放出鋰離子之方式具有積層構造,並可呈現高放電容 量及電位平坦性的石墨即成爲主流。 石墨而言’周知有天然石墨、焦碳等之高溫燒成物等 之人造石墨、瀝青系碳纖維或中間相碳纖維等之石墨化物 。再者,在日本專利特開平5 -290 8 3 3號公報中,揭示有將 -6 - (2) (2)1223465 以焦油(tai* )或瀝青(pitch )作爲原料的中間相瀝青進 行熱處理所得的中間相系之石墨化物者。 上述之石墨材料之中天然石墨,雖然有放電容量高的 有利點,惟由於具有鱗片形狀之故在形成負極時容易定向 ’以致非水電解質與石墨之接觸成爲不完全而快速充放電 特性(亦稱速率特性)將會降低。又,會發生隨伴充放電 的石墨之伸縮將成爲一方向,而不再能保持石墨間之接觸 以致循環特性會降低的問題。相對於此,使中間相瀝青經 過熱處理所得的石墨化物,特別是在瀝青中所生成的中間 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則具有球狀或近似球狀的形狀。因 而在形成時容易按無規(random)方式積層,而能在負極 內均勻含有非水電解質。又,隨拌充放電的石墨之伸縮之 方向將成爲無規之方式。此結果,將發揮良好的快速充放 電特性及循環特性。 在日本專利特開平5 - 2 9 0 8 3 3號公報中揭示有:如將瀝 青類保持在3 5 0至5 0 0 °C之熱熔融溫度,即可得所生成的碳 質中間相小球體。將此中間相小球體經過碳化後,並在 2 5 00至290CTC下使其石墨化即可得石墨化物之製法。在該 公報中,提案有將上述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中,平均 粒徑在2 5 // m,在X線繞射下的平均晶格面間隔dQQ2在 0.3 3 6 5至0.3 3 90nm,且在氬雷射•拉曼光譜(Raman spectrum )中對1 5 8 0cm·1之峰値強度的1 3 6 0 cm·1之峰値強 度之比値在〇 . 2至〇 . 4之範圍者,作爲鋰離子蓄電池之負極 材料使用。 -7- (3) (3)1223465 然而,如採用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以製作負極, 並使用此種負極以構成鋰離子蓄電池時,則視負極製作時 所使用之溶媒種類,有時不能充分發揮該電池之性能。 通常,製作負極時,首先將碳材料與結合劑(粘合劑 (binden )樹脂),在溶媒(以下,包含溶媒及/或分散 劑)中混合以使其糊質化。接著,將所得的糊質(稱此爲 負極合劑糊質)塗佈在銅箔等之集電材上後,加壓製得負 極。如在此糊質化過程中,作爲溶媒而使用有機溶劑等之 非水系溶媒時,則可放電容量大,起始充放電效率及快速 充電效率均高的優異的鋰離子蓄電池。 另一方面,近年來,從環境面、安全面等之觀點,希 望能使用水系溶媒亦即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然而,作爲 該溶媒而使用水系溶媒(含有水的媒體)時,快速充電效 率等之電池特性可能會降低。亦即,如將中間相小球體之 石墨化物作爲負極材料使用時,所得的鋰離子蓄電池之性 能即被負極合劑糊質之溶媒種類所影響。本發明申請案中 ’亦稱此爲鋰離子蓄電池之溶媒依賴性。 本案發明人等,使用上述日本專利特開平5-29083號 公報等中所揭示的周知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爲負極 材料’並使用水系或非水系之媒體以製作負極,並硏究鋰 離子蓄電池之溶媒依賴性。其結果,經確認如使用水系媒 體時’果然快速充電特性會降低的事實。 本發明,鑑於如此狀況,係以製得結晶性即使使用水 系負極合劑糊質的情形,仍然放電容量大,且起始充放電 -8- (4) (4)1223465 效率及快速充電效率均高的優異的鋰離子蓄電池爲目的。 再者,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如此的3性能優異的鋰離子蓄 電池用之負極及負極材料,以及構成負極等的中間相小球 體之石墨化物及其製造方法爲目的。 【發明內容】 換言之’本發明係在X線繞射下的平均晶格面間隔 d 〇 〇 2爲〇 . 3 3 7 n m以下,且使用波長5 1 4.5 n m之氬雷射光的拉 曼光譜(Raman spectrum)中,存在於 1350 至]370cm·1 之 領域的峰値之強度1〇,對存在於1 570至1 630cnT1之領域的 峰値之強度Ig之比値ID/ I。爲0.4以上2以下的中間相小球 體之石墨化物。 在此,此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較佳爲體積換算 之平均粒徑在3至50// m,而比表面積在1至20m2/ g者。 又,任一種上述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較佳爲在 表面埋設在硬度較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之硬度爲高 ,且平均粒徑較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之平均粒徑爲 小的小微粒,而更佳爲該微粒係選自氧化矽、氧化鋁以及 氧化鈦而成的群中之至少1種。 再者,本案中,亦提供含有上述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 化物之任一種的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材料。 在此,此負極材料,較佳爲再含有該中間相小球體之 石墨化物以外之石墨者。其中,更佳爲再含有被覆有結晶 性較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之結晶性爲低的碳材料的 -9 - (5) (5)1223465 石墨者。 再者,本案中,亦提供由上述負極材料之任一種而成 的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之發明。 又,本案中,亦提供具有上述負極之任一種的鋰離子 蓄電池之發明。 再者,本案中,亦提供一種對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 物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而在X線繞射下的 平均晶格面間隔d〇Q2爲0.3 3 7nm以下,且在使用波長 5 14.5 urn之氬雷射光之拉曼光譜中,存在於1 3 5 0至1370 cm·1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Id,對存在於1 570至1 630CHT1之 領域的峰値之強度之比値I。/ I。爲〇·4以上2以下的製造 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的方法之發明。 在此,在此製造方法中,較佳爲在硬度較該中間相小 球體之石墨化物之硬度爲高且平均粒徑較該中間相小球體 之平均粒徑爲小的微粒之共存下,實施前述處理,其中更 佳爲前述微粒係選自氧化矽、氧化鋁以及氧化鈦而成的群 中之至少1種的製造方法。 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茲將本發明更具體說明如下。 首先,就有關本發明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加以 說明。 <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 10- (6) (6)1223465 一般,有關本發明之中間相小球體,係從因高溫熱處 理而易被促進石墨化的碳材料所製造者。如此的碳材料而 言,可例舉:石油系或煤碳系之焦油類、瀝青類。例如, 將煤焦油加熱爲3 50至500°C時,多環芳香分子將進行聚縮 反應而巨大化,並產生本身爲具有光學各向異性的小球體 的中間相小球體。中間相小球體,係可從具有光學各方同 性的瀝青基質,使用苯、甲苯' D奎啉、焦油中油、焦油重 油或洗滌油等之有機溶劑予以分離並精製。所得的中間相 小球體不一定係球狀者,惟多爲球狀或近似球狀者。因而 在同業者之間,一般俗稱爲「中間相小球體」而與其他碳 材料有所區別。 如將所分離的中間相小球體,在非氧化性氣氛下,在 3 00 °C以上一次燒成,最後達到2000 °C以上之溫度進行高 溫處理,則可得本發明之原料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由於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係實質上可保持石墨化前 之形狀之故,多爲球狀或近似球狀的情形。本案之中間相 小球體,可爲在粉碎中間相小球體之後,在2000°C以上施 予最終高溫處理者。由於中間相小球體具有光學各向異性 ,即使將此粉碎而使其石墨化的情形,仍然不會有如天然 石墨般的定向上之問題’而可呈現作爲負極材料優異的電 池性能。但,如予過份粉碎時,因不可逆容量可能增大之 故不宜。粉碎時,可適當採用周知之粉碎方法、加工方法 。粉碎較佳爲在300 °C以上之一次燒成後,而在進行最終 高溫處理前實施。本案中,對使中間相小球體之粉碎品經 -11 - (7) (7)1223465 過石墨化者,亦稱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在此,在非氧化性氣氛下之最終高溫處理,較佳爲在 2 5 00°C以上,更佳爲在280(TC以上之下進行。但,爲避免 石墨化物之升華或分解起見,通常,最高爲約3 300°C程度 〇 如將中間相小球體,在超過2000°C的溫度下實施最終 高溫處理以使其石墨化,在來即可得在X線繞射下的平均 晶格間隔dQ〇2在0.3 37 nm以下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惟,此種石墨化物,在使用波長5 1 4.5 n m之氬雷射光之拉 曼光譜中,存在於1 3 5 0至1 370cnT]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ID 對存在於1 570至1 630cm·1之領域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iG之 比値Id/ I。爲0.35以下。 本發明中,係對上述的在來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 物(以下,簡稱爲「原料石墨化物」),實施表面改性處 理以增大上述I。/ I。比値者。 換言之,本發明,係一種製造對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 化物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而在X線繞射中 的平均晶格面間隔心()2在〇.3 37 nm以下,且在使用波長 514.5nm之氬雷射光的拉曼光譜中,存在於1 350至1 3 70cm·1 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1〇對存在於1 5 7 0至1 630CHT1之領域的 峰値之強度1〇之比値I。/ I。在0.4以上2以下的中間相小球 體之石墨化物的方法之發明。又,本發明係兼備有如此的 X線繞射及拉曼光譜之要件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本 身之發明。 -12- (8) (8)1223465 所得的本發明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以下,簡 稱「改性石墨化物」),係在X線繞射下之C軸方向之平 均晶格面間隔“02爲0.3 3 7謂以下,較佳爲〇.3365nm以下。 如此,平均晶格面間隔d〇〇2之較短的石墨化物之結晶性較 佳,換言之,石墨化度亦高。因而,作爲鋰離子蓄電池之 負極材料使用時,可製得放電容量高的鋰離子蓄電池。 在此,平均晶格面間隔dQ()2,係指作爲X線而使用 CuK α線,而採用以高純度矽爲標準物質的X線繞射法[大 谷杉郎著,碳纖維,7 3 3至742頁(1 986 )近代編集社出版 ]所測定的値之意。 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會呈現特定之拉曼光譜。具 體而言,在使用波長5 1 4.5 n m之氬雷射光的拉曼光譜中, 以存在於1 3 5 0至];37 Ocm·1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ID,以存在 於1 5 7 0至163 OcnT1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IG時之峰値強度比 Id/ Ic爲在0.4以上2以下之範圍。 在此,本案中所稱的峰値強度,係指因峰値高度所得 的強度之意。 如使用能滿足上述之X線繞射及拉曼光譜之兩要件的 該改性石墨化物以製作負極,並用爲鋰離子蓄電池時,則 鋰離子蓄電池之溶媒依賴性即會消失。亦即,即使使用水 系之負極合劑糊質,能發揮仍然維持鋰離子蓄電池之放電 容量及起始充放電效率,且快速充電特性亦不會低落的效 果。在此,此時,如上述Id/ I。比値在0.4以下時,快速充 電特性可能會降低。另一方面,如Id/ I。比値超過2時,則 -13- (9.) (9.)1223465 放電容量有降低的傾向。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特佳爲 其上述ID / I。比値在0.4 5至1之範圍。 本發明人等認爲如此方式I D / I C:比値會影響該溶媒依 賴性之原因,係因作爲原料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之 表性所致者。能獲得表面改性效果之機構不甚明確,惟可 能是因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而石墨化物表面被硏磨所 致。因此,可認爲在原料石墨化物之表面出現多數親水基 而改善石墨化物本身之親水性之故。因而,本發明中所實 施的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以下,簡稱「表面改 性處理」),可謂因機械性或物理性處理而改變或賦與化 學性質之一種力學化學處理(niechanochemical treatment )。確認對原料石墨化物表面之親水性賦與之手段而言, 可使用該表面改性處理後之石墨化物與水之間的接觸角之 測定、或水之浸透速度、浸透量之測定等予以評估。 本發明之表面改性處理所用的裝置,祇要是能同時對 被處理物施加壓縮力及剪力者即可,而裝置構造並不特別 限定。 如此的裝置而言’可使用例如加壓混練機、雙輥等之 混練機、旋轉球磨、混成作用系統(h y b r i d i z a t i ο n s y s t e m )(奈良機械製作所製股)製)、力學微布(奈良機械製 作所(股)製)、力學/丨谷融系統(mech a nofusion system )(細川微米(股)製)等。 上述者之中,較佳爲使用利用旋轉速度差以同時賦與 剪力及壓縮力的裝置。可例舉:在第3 ( a )圖及第3 ( b ) -14- (10) (10)1223465 圖中表不模式性機構的細川微米(股)製力學熔融系統。 此種裝置,具有旋轉的圓筒(轉子3 ])及與該圓筒旋轉速 度不同的內部構件(內件3 2 ),以及被處理物之循環機構 (例如循環用葉片33 )。符號35爲排出擋板、36爲製品。 在轉子與內件之間所供給的原料石墨化物3 4,係在承受因 轉子之旋轉所產生的遠心力之下,同時承受內件與轉子之 速度差所起因的壓縮力及剪力。並且,原料石墨化物,即 因循環機構而反覆承受此壓縮力及剪力。 作爲其他例子,可舉第2圖所模式方式表示的奈良機 械製作所(股)製之混成作用系統。符號23爲葉片、25爲 循環路、26爲冷卻或加熱用之外套、27爲排出閥、28爲排 出口。從投入口所供給的原料石墨化物,將同時且反覆承 受高速旋轉的轉子22與固定圓筒(定子21 )之間之速度差 所起因的壓縮力及剪力。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對原料石墨化物同時施加的剪力 及壓縮力,通常係較一般之攬拌爲大。但,此等機械性應 力,較佳爲施加在原料石墨化物之表面,而以不致破壞石 墨化物之粒子骨架的程度爲宜。如石墨化物之粒子骨架被 破壞,則有招致鋰離子蓄電池之不可逆容量之增大的傾向 。如具體例示時,則該表面改性處理較佳爲按原料石墨化 物之平均粒徑之減少率能抑制在20%以下之方式進行。 例如使用具備有旋轉圓筒與內部構件的裝置時,較佳 爲在旋轉圓筒與內部構件之周速度差:5至50m/秒、兩者 間之距離:1至100mm、處理時間:3分鐘至90分鐘之條件 -15- (11) (11)1223465 下進行。 又,在具備有固定圓筒/高速旋轉轉子的裝置之情形 ,則較佳爲在固定圓筒與高速旋轉轉子之周速度差:】0至 1 0 0 m /秒、處理時間:3 0秒至]0分鐘之條件下進行。 依照以上所例示的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即可製得屬於 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之能滿足前述X線繞射及拉曼光譜 之兩項要件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之形狀,仍然以球狀或近似球 狀的形狀爲宜。但,由於已經過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 處理之後之故,亦可爲因粒狀、粉碎所引起的不定形之粒 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較佳爲由體積換算的平均粒 徑在3至5 0 # m者。如平均粒徑在3 # m以上,則作爲鋰離 子蓄電池之負極材料使用時,不會招致不可逆容量之增大 或電池之安全性之低落。又,如在5 0 # m以下,則可製得 負極之密接性良好的鋰離子蓄電池。 上述平均粒徑,特佳爲5至3 0 // m。又,改性石墨化物 之真比重,較佳爲2.2以上。 又,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之比表面積,以氮氣吸附 BET (布魯瑙厄-埃梅特-泰勒)法之比表面積測定時,較 佳爲在1至20m2/ g。如在20m2/ g以下,則不會增大電池 之不可逆容量,而從安全性而言,亦較合適。更佳爲在 5m2/ g以下。又,如在lm2/ g以上,則使用水系之負極合 劑糊質時容易製得優異的電池特性。 -16- (12) (12)1223465 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較佳爲在表面埋設有硬度較 逐改性石墨化物本身之硬度爲高,且平均粒徑較該改性石 墨化物之平均粒徑爲小的微粒者。 如此的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係在該微粒之共存下 進行原料石墨化物之該表面改性處理時即可製得。該微粒 而言,祇要是具有較改性石墨化物之平均粒徑爲小的平均 粒徑’且爲堅硬者,即並無特別限定而可使用任一種微粒 。如讀微爲凝聚物時,祇要是一次粒子之粒徑較改性石 墨化物爲小者即可。該微粒之形態及平均粒徑並無規定, 惟祇要是有1 m m程度,則可得原料石墨化物之表面改性效 果。又’按不妨礙所得的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互相間之 接觸,並對充放電特性無壞影響之方式,以;[00ηηι程度作 爲上限爲宜。 該微粒可爲對導電性或充放電有助益者或無助益者。 具體而言,可例示金屬、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 硼化物、金屬碳化物等。 此等之中,較佳爲具有親水性的硬質微粒。其中較佳 爲氧化矽、氧化鋁或各種金屬氧化物之微粒。特別是選自 氧化矽、氧化鋁以及氧化鈦而成的群中之至少1種較好用 。氧化矽、氧化鋁以及氧化鈦,較佳爲使用氣相法所製造 者。氧化矽較佳爲無水氧化矽。 如在具有此等親水性的硬質微粒之存在下,進行原料 石墨化物之表面改性時,則所得的石墨化物之親水性將更 可改善。 -17- (13) (13)1223465 在如此之表面改性處理時,通常,對原料石墨化物可 使用0.01至10質量%程度之該微粒。又,該微粒係可將預 與原料石墨化物乾慘合(d r y b 1 e n d )者供爲該表面改性 處埋,亦可在原料石墨化物之該處理中進行添加。 在此,所使用的該微粒係對製品石墨化物,按較佳爲 Ο · Ο 1至5質量%程度,更佳爲0.0 ]至0 · 5質量°/〇程度經埋設或 經〜體化者。 如經過上述之該微粒共存的該表面改性處理,即除親 水性之外,尙可得表面經微細地粗面化的改性石墨化物。 除石墨化物表面之硏磨效果將可提升之外,該微粒經埋設 在原料石墨化物之表面近旁之現象亦可能係提升本發明之 效果之原因。 本發明中,在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添加 周知之導電性材料、離子傳導性材料、表面活性劑、高分 子化合物等之各種添加材。此添加時期可爲該表面改性處 理前、處理中、處理後均可。 <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材料> 本案中’亦將提供含有上述之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 的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材料。 通常’當製作鋰離子蓄電池之負極時,首先將碳材料 與結合劑在溶媒(包含溶媒及/或分散劑)中混合以使其 糊質化。接著,係所得的糊質(稱此爲負極合劑糊質)塗 佈在集電材後,去除溶劑,使用加壓機等予以固化及/或 -18- (14) (14)1223465 賦形以製得負極。本案發明之負極材料,係指此固化及/ 或賦形過程止之所有材料之意。亦即,係在此負極材料中 ’必須至少含有上述之改性石墨化物爲其要件。因而,本 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本身亦係本發明之鋰離子蓄電池用之 負極材料。又,經混合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與結合劑的 負極合劑,再添加溶媒所得的負極合劑糊質,再將此塗佈 在集電材上者等亦屬本發明之負極材料之範圍。 本發明中,祇要是爲負極材料而使用上述本發明之改 性石墨化物之任一種,則即使使用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 鋰離子畜電池之快速充電效率仍然不致於下降。 能呈現能優異的快速充電特性之原因,可能是由於原 料石墨化物因其表面之親水化,以及進一步粗面化而經表 面改性之故。因此,改性石墨化物可能成爲即使屬於水系 ’仍能與結合劑堅固地密接,並反覆進行充放電,仍能改 性石墨化物、水系結合劑以及集電體之三者間能堅固地接 觸之方式之故。再者,結合劑將能均勻薄膜化而介在改性 石墨化物間,而可能抑制會阻礙導電性、離子傳導性、電 解液浸透性等的要因。 以下,就本發明之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材料,再加 以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負極材料,亦可添加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 (糸空表面改性處理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以外之石 11 (以下,簡稱「其他石墨」)而使用。 當倂用其他石墨時,如組合形狀及/或平均粒徑與本 -19- (15) (15)1223465 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不同的其他石墨,則由於快速充電效 率會改善之故較合適。 可具體例示:球狀之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與鱗片 狀及/或纖維狀之其他石墨之組合;鱗片狀之本發明之改 性石墨化物,與球狀及/或纖維狀之其他石墨之組合等。 又,如互相爲球狀時,例如對平均粒徑3 〇 # m程度之本發 明之改性石墨化物,則組合平均粒徑1 〇 # m程度之與其他 石墨等方式。 此種其他石墨並不特別限定,惟可具體例舉.:未經同 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的在來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 化物(原料石墨化物)等。再者,亦可例示;將煤碳系之 焦油、瀝青加熱所得的中間相燒成碳(容積中間相(bulk me soph ase )、將焦碳類(生焦碳、濕焦碳、瀝青焦碳、 針狀體焦碳、石油焦等)最後達到2 5 0 0 °C以上加以熱處理 以使其石墨化者。或者,可例舉:將石油系焦油、瀝青加 以熱處理以使其石墨化者。又,作爲此種其他石墨,亦可 例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其他石墨,可爲與上述所 例示的石墨質材料之組合。 上述的其他石墨之中,較佳爲使用被結晶性較本發明 之改性石墨化物(該表面改性處理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 化物)之結晶性爲低的碳材料所被覆的石墨。 在此所稱的具有低結晶性之被覆的石墨,係指蕊材較 被覆材爲相對性高結晶性之石墨。本身爲被覆材的碳材料 (以下,亦稱被覆材),係較蕊材之石墨(以下亦稱蕊材 -20- (16) (16)1223465 )爲低結晶性者,且較改性石墨化物(該表面改性處理的 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爲低結晶性之碳質或石墨質之 碳材料。被覆材料,祇要是存在於蕊材之粒子內部及/或 表面即可,惟較佳爲被覆材之一半以上存在於蕊材表面。 經被覆後之此種石墨之X線繞射下,難於分別判斷出 蕊材之結晶性與被覆材之結晶性。於是,被覆材之結晶性 ’係以將該被覆材單獨進行熱處理所得時之X線繞射中的 平均晶格面間隔d Q 〇 2予以規定。亦即,該被覆材之較佳平 均晶格面間隔dQ〇2爲〇.337nm,更佳爲表示〇.340nm以上者 。拉曼分光中的該強度比(ID/ Ic ),一般表示0.1 5以上 刖述被覆石墨之製造方法,係使蕊材中附著及/或含 浸有機化合物,並將此以9 0 0 °C以上,2 8 0 0 °C以下之溫度 實施最終高溫處理即可製得。特佳爲以5 〇 〇c以上,2 3 〇 〇 C以下之溫度實施最終高溫處理而製得者。如最終高溫處 理在9 0 0 °C以下或2 8 0 〇 °c以上溫度實施時,則得不到良好 的快速充電效率。 蕊材,係可選自各種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之中,惟較 佳爲鱗片狀石墨、塊狀石墨、球狀石墨等。蕊材較佳爲具 有適度空隙者。蕊材之粒徑,較佳爲在1至3 〇 # m之範圍 者。蕊材之比表面積並不特別限定,惟較佳爲〇.5m2〆g以 丄。為、材之結晶性’係在x線繞射下的平均晶格面間隔 d〇〇2表不0.337nm以下者。 作爲被覆材之原料,係選定因熱處理而會殘留碳份的 -21 - (17) (17)1223465 有機化合物。較佳爲殆不含有會阻礙充放電反應或促進電 解液之分解的重金屬、輕金屬者。特佳爲熱固化性樹脂、 熱可塑性樹脂、煤碳系或石油系之重質油、焦油、瀝青等 。特佳爲含有碳質微粒(煤碳之微粉、一次QI ( QI係D奎啉 不溶份)、碳黑、碳或石墨之微粒等)。可將此等之被覆 材之原料直接,或在溶劑中溶解或分散後,再與蕊材之石 墨混合後,加以熱處理。 被覆材對蕊材的混合比例,係對最終高溫處理後之合 計量,被覆材爲0.5至3 0質量%,特較爲3至2 0質量%。如 被覆材過剩時,則放電容量將會降低。如被覆材過少時, 則起始充放電效率將會降低。 此種其他石墨之添加量,視其他石墨及本發明之改性 石墨化物之形狀或平均粒徑而異,惟對其他石墨和本發明 之改性石墨化物之合計量,較佳爲在〇·5至90質量%程度。 如將添加量上限作成較佳7 0質量%程度,則可得更優異的 快速充電效率者。 例如’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在平均粒徑2 0至3 0 m 時,作爲此種其他石墨,使用5至4〇質量%之鱗片狀(平 面部之尺寸:3至15//m)之天然石墨及/或人造石墨。 或者’如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在平均粒徑5至i 5 M m的情形,則作爲此種其他石墨,使用2 〇至7 〇質量%之 被覆石墨(具有平均粒徑1 5至3 0 // m之低結晶性之被覆材 的石墨)。 此種改性石墨化物與此種其他石墨之混合方法,並不 -22- (18) (18)1223465 特別限定,惟一般係直接按粉體之狀態以乾的方式使用各 锺混合機。 再者,如在不損害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則可爲與 其他碳材料(包含非晶質硬碳等)、有機物、金屬化合物 之混合物、造粒物、被覆物、積層物。又,亦可爲經施加 液相、氣相、固相下的各種化學性處理、熱處理、氧化處 理者。 另外,在本發明中,用爲負極合劑糊質的結合劑而言 ,較佳爲使用對電解質具有化學上安定性、電氣化學上安 定性的有機粘合劑。例如可使用:聚二氟乙烯、聚四氟乙 烯等氟系樹脂、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纖維素、苯乙烯丁二 烯橡膠等。亦可倂用此等有機結合料。 上述之中,爲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並最大限度發揮 效果起見,特佳爲使用羧基甲基纖維素(水溶性)、聚乙 烯醇(水溶性)、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水分散性)等之結 合劑。 結合劑’較佳爲通常,在負極合劑全量中,按〇. 5至 20質量%程度之量使用。 接著’講到負極之製作方法,再就負極材料加以說明 。例如’依分級等方法將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調整爲適 當粒徑,並與結合劑混合以調製負極合劑。將此負極合劑 分散在溶媒中,作成糊質狀後,通常塗佈在集電體之單面 或雙面。接著,將此乾燥,即可使負極合劑層能均勻且堅 固地粘接在集電體以形成負極合劑層。 -23- (19) (19)1223465 更具體而言,可將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之任一種, 與例如殘基甲基纖維素、苯乙儲丁二烯橡膠等作爲結合劑 使用,並與水、醇等之溶劑混合作成料漿後,進行塗佈。 或者,可將聚四氟乙烯、聚二氟乙烯等之氟系樹脂粉末, 與異丙醇、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醯胺等之溶媒混合 作成後,進行塗佈。 具中’考量溶媒之去除乾燥時對安全面、環境面之影 ’較佳爲將水或含水醇等作爲溶媒,使用使羧基甲基纖維 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等之結合劑溶解及/或分散而成的 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 糊質,可使用周知之攪拌機、混合機、混練機、捏合 機攪拌以調製。 本發明中,如將負極合劑糊質塗佈在集電體之塗佈厚 度,最好作成10至200 // ni。 另外,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亦可將聚乙烯、聚乙 烯醇等之樹脂粉末進行乾式混合,並在金屬模具內予以熱 壓機成型而作成負極。此時,鋰離子蓄電池當然不會有溶 媒依賴性。如結合劑過多時,可能鋰離子蓄電池之放電容 量或快速充放電效率會降低。由於乾式混合時,爲獲得足 夠的負極強度起見需要多量結合劑之故,較佳爲採用前述 之濕式混合(使結合劑分散在溶媒中的方法)。 如經形成負極合劑層後,進行壓機加壓等之壓接時, 則可再提升負極合劑層與集電體間之粘接強度。 用在負極的集電體之形狀而言,並不特別限定。可使 -24- (20) (20)1223465 用箱狀、或餘眼(m e s h )、網形鐡(e χ p a n d e d m e t a 1 )等 之網狀者等。集電材而言,可例舉:銅、不銹鋼、鎳等。 在箱狀之情形’集電體之厚度在5至2 〇 # m程度較好用。 <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 本案中’亦提供由本發明之負極材料而成的鋰離子蓄 電池用之負極之發明。 本發明之負極’係可將上述之本發明之負極材料予以 固化及/或賦形而製得。該負極之形成,係可準照通常之 成型[方法實施’惟祇要是能充份發揮石墨化物之性能,且 對粉末的賦形性很高,而能製得化學上,電氣化學上安定 的負極的方法,則並不特別限定。 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係特別作爲上述的鋰離子蓄 電池之負極用材料以及負極好用者,惟亦可利用其特徵而 轉用爲負極材料以外之用途。本發明中,再提供使用此負 極的鋰離子蓄電池。 <鋰離子蓄電池> 鋰離子蓄電池,通常係以負極、正極以及非水系之電 解質爲主要電池構成要素。正極及負極將分別成爲鋰離子 之載體。係在充電時,鋰離子將摻雜(dope)至負極內, 而放電時則從負極去摻雜(dedope )的電池機構。 本發明之鋰離子蓄電池,係使用從含有本發明之改性 石墨化物的負極材料所製得的負極以外,其餘則並不特別 -25- (21) (21)1223465 限定。其他構成要素而言,則準照一般性的鋰離子蓄電池 之要素。 正極之材料(正極活性物質)而言,較佳爲選擇能將 充分量之鋰進行摻雜/去摻雜者。如此的正極活性物質而 言’可例示鋰與過渡金屬之複合硫屬化物,尤其鋰與過渡 金屬之複合氧化物。 鋰與過渡金屬之複合氧化物(亦稱含有鋰的過渡金屬 氧化物)’可爲將鋰與2種以上之過渡金屬予以固溶者。 具體而言,可以LiM(l) 2-χΜ(2) x〇2(式中X爲OSXS 1之範圍之數値,而Μ ( 1 )、Μ ( 2 )爲至少由一種過渡金 屬元素而成者。)或者以LiM(l) 2-υΜ(2) γ〇4(式中Υ 爲0SYS1之範圍之數値,而Μ(]) 、Μ(2)爲至少由 一種過渡金屬元素而成者。)所表示。 上述中,以Μ表示的過渡金屬元素而言,可舉:Co( 鈷)、Ni (鎳)、Μη (錳)、Cr (鉻)、Ti (鈦)、V ( 釩)、Fe (鐵)、Zn (鋅)、A1 (鋁)、In (銦)、Sn ( 鍚)等。 更具體可舉:以LiC〇02或LixNixMhYO: ( Μ爲除Ni以 外的上述過渡金屬元素,較佳爲選自Co、Fe、Μη、Ti、 Cr、V、A1的至少一種,而 0.05SXS1.10、0.5SYS1.0 ° )所表示的與鋰之複合氧化物。 如上述般的含有鋰的過渡金屬氧化物,係例如以Li ( 鋰)、過渡金屬之氧化物或鹽類作爲起始原料,將此起始 原料按照組成予以混合,在氧氣存在氣氛下,在6〇〇r至 -26- (22)1223465 ]00 0 °c之溫度範圍進行燒成即可製得。另外,起 不限定在氧化物或鹽類,而亦可從氫氧化物等合 本發明中,正極活性物質,可以單獨使用上 ,亦可倂用2種以上。例如,正極中,亦可添加 之碳酸鹽。 使用如此的正極材料以形成正極。例如將由 材料及結合劑以及電極賦與導電性用之導電劑而 合劑塗佈在集電體之雙面,即可形成正極合劑層 而言,在負極所例示者均可使用。導電劑而言, 使用石墨化物。 集電體之形狀並不特別限定,而可使用箔狀 篩眼、網形鐵等之網狀等者。例如,集電體之材 可例舉:鋁、不銹鋼、鎳等。其厚度而言,1 〇至 // Π1者較合適。 又,正極之情形亦可與負極,使正極合劑分 中而作成糊質狀,並將此糊質狀之正極合劑塗佈 上,乾燥後以形成正極合劑層。經形成正極合劑 可再進行壓機加壓等之壓接。由此,正極合劑層 且堅固地粘接在集電體上。 當形成如以上之正極時,可適當使用在來周 劑或結合劑等之各種添加劑。 用爲本發明之電解質而言,可使用由溶媒及 而成的有機系電解質’或由高分子及電解質鹽而 物電解質。電解質鹽而言,例如可使用:LiPF6、 始原料並 成。 述化合物 碳酸鋰等 爲對正極 成的正極 。結合劑 例如,可 、眼、或 料而言, 40 散在溶劑 在集電體 層後,亦 將可均勻 知之導電 電解質鹽 成的聚合 LiBF4、 -27- (23) (23)1223465
LiAsF6 、 LiC104 、 LiB ( C6H6) 、 LiCl 、 LiBr 、 LiCF3S03 、LiCH3S03、LiN ( CF3S02 ) 2、L i C ( C F 3 S 0 2 ) 3、
LiN ( CF3CH20S02) 2、LiN ( CF3CF2OS〇2) 2、
LiN ( HCF2CF2CH20S02 ) 2、LiN ( ( CF3) 2CH0S02 ) 2、 LiB[CeH3 (CF3) 2]4、LiAlCU' LiSiF6等。特別是,由於 氧化安定性佳之故,較佳爲使用LiPF6、LiBF4。 有機系電解質中之電解質鹽濃度,較佳爲0 . 1至5莫耳 /公升,更佳爲0.5至3.0莫耳/公升。 有機系電解質之溶媒而言,可使用:碳酸乙烯酯、碳 酸甲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1,1-或!,2_二甲 氧乙烷、1,2 -二乙氧乙烷、四氫呋喃、2 -甲基四氫呋喃 、v-丁內酯、1,3-二氧雜戊環、4·甲基d,3·二氧雜戊環 、茴香醚、二乙醚、環丁硕、甲基環丁碾、乙腈、氯腈、 丙腈、硼酸三甲酯、矽酸四甲酯、硝基甲烷 '二甲基甲醯 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原甲酸三甲酯、硝基苯 、苯醯氯、苯醯溴、四氫化噻吩、二甲基亞硕、3 _甲基- 2 -喝卩坐卩疋酮、乙一醇、一甲基硫等之質子惰性的有機溶媒 〇 如將非水電解質作爲聚合物電解質時,含有被可塑劑 (非水電解液)所凝膠化的基質高分子,惟爲此基質高分 子,可將聚環氧乙烷或其交聯體等之醚系高分子、聚甲基 丙烯酸酯系、聚丙烯酸酯系、聚偏氟乙烯或聚偏氣乙燒_ /、氟丙燃共聚物等之氟系高分子等以單獨或混合方式使用 -28- (24) (24)1223465 此中,由於氧化還原安定性較佳之故,較佳爲使用聚 偏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之氟系高分子 〇 構成聚合物電解質中所含有的可塑劑的電解質鹽或溶 媒而言,前述者均可使用。本身爲可塑劑的電解液中之電 解質鹽濃度,較佳爲0.1至5莫耳/公升,更佳爲0.5至2.0 桌耳/公升。 如此的聚合物電解質之製作方法而言,並不特別限制 ’可例舉:將形成基質的高分子化合物、鋰鹽以及溶媒混 合、加熱以熔融的方法。再者,在適當的混合用之有機溶 劑中溶解高分子化合物、鋰鹽以及溶媒之後,使混合用之 有機溶劑蒸發的方法,以及將單體、鋰鹽以及溶媒混合, 對此照射紫外線、電子線或分子線等以形成聚合物的方法 等。 又’聚合物電解質中之溶媒之添加比例,較佳爲]〇至 9 0質量%,更佳爲3 〇至8 〇質量%。如在上述〗〇至9 〇質量% 時’則導電率較高,且機械性強度較高,且容易薄膜化。 本發明之鋰離子畜電池中,亦可使用隔片(Separator )° 隔片而言,並不特別限定。可例舉:織布、不織布、 合成樹脂製微多孔膜等。特別是合成樹脂製微多孔膜較好 用。其中,聚烯烴系微多孔膜,由於膜強度、膜阻抗較佳 之故較好用。具體而言,係聚乙烯及聚丙烯製微多孔膜, 或將此等予以複合的微多孔膜等。 -29 - (25) (25)1223465 在本發明之鋰離子蓄電池,由於起始充放電效率較高 之故,亦能使用聚合物電解質。 使用聚合物電解質的鋰離子蓄電池,係一般稱爲聚合 物電池者。係可由含有本發明之_改性石墨化物的負極、及 正極以及聚合物電解質所構成。係例如按負極、聚合物電 解質、正極之順序予以積層,並收容在電池外裝材內之方 式所構成者。在此,亦可作成此外再在負極及正極之外側 配裝聚合物電解質之方式。在將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用 爲負極材料的聚合物電池中,可在聚合物電解質中含有碳 酸丙烯酯。一般,碳酸丙烯酯係對石墨之電氣性分解反應 較激烈’惟對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之分解反應性則較低 〇 再者’有關本發明之鋰離子蓄電池之構造可爲任意決 定’而對其形狀、形態方面,並不特別限定。可從圓筒型 、方型、錢幣型、鈕扣型等中任意選擇。爲製得安全性更 局的密閉型非水電解液電池,較佳爲具備有能在過充電等 之異常時察覺到電池內壓上升並切斷電流的手段者。在使 用聚合物電解質的聚合物電池的情形,亦可作成爲封入在 層壓薄膜中的構造。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不 因此等實施例而有所限定。又,在如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 -30- (26) (26)1223465 中,係將石墨化物製作爲如第1圖所示的構成之評估用之 鈕扣型蓄電池以進行評估。但,在實物電池,則可根據本 發明之槪念,而準照周知之方法製作之。該評估用電池中 ,係將活性電極以負極表示.,將相對電極以正極表示。 在此,如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粒子之物性係依下 述方式進行測定。 平均粒徑,係使用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計所測定。 平均晶格面間隔,係使用X線繞射所測定。 比表面積,係利用氮氣吸附的BET比表面積。·· 硬度,係依下述之方法進行測定。將石墨化物5 g塡充 在圓筒狀容器(內徑20mm )中,輕敲200下。然後,將具 有圓筒狀容器之內徑的鋼鐵製圓棒從塡充面上部擠入,以 定速進行壓縮試驗,將在檢測荷重之反曲點(由於粒子之 破壞而檢測荷重降低的點)下的荷重以相對値表示。亦即 ,將後述的實施例]所用的石墨化物之反曲點荷重作爲1, 以表示各石墨化物及硬質微粒之反曲點荷重之相對値。 石墨化物之拉曼分析,係利用日本分光社製NR-1800 ,使用波長5 1 4 · 5 η ΙΏ之氬雷射光所進行者。 實施例1 (1 )負極材料之調製 將煤焦油瀝青加以熱處理而成的中間相小球體(川崎 製鐵(股)製,平均粒徑:25 # m )在3 000 °C使其石墨化 ,製得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原料石墨化物)。此石 -31 - (27)1223465 墨化物係呈現爲球狀,而平均晶格面間聞 ,真比重爲 2.228 (密度2.228§/〇^3)。 0.45m2/ g硬度之相對値爲1。 接著,對此石墨化物,使用如第2圖 之處理裝置(奈良機械製作所(股)製: ,依如下條件進行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 亦即,依旋轉轉子之周速40m/秒而 之條件所進行處理,一邊分散該裝置內所 ,一邊反覆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 經同時施加上述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 係呈現有球狀,而平均粒子徑爲24 // m。 該強度比(1〇/ I。比)爲0.47。該平均晶释 然維持爲〇 . 3 3 6 2 n m。 (2 )負極合劑糊質之調製 使用上述所得的經同時施加壓縮力及 石墨化物(改性石墨化物),分別調製水 溶媒之負極合劑糊質。 <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之調製> 將改性石墨化物97質量%,及作爲結 纖維素1質量%、苯乙烯丁二烯橡膠2質量 以混合,使用均質混練機(h 0 m 0 m丨x e Γ ) 分鐘’調製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 I (3 0 0 2 爲 0.3 3 62nm 又,比表面積爲 所示的槪略構造 混成作用系統) 的處理。 ί處理時間6分鐘 投入的石墨化物 後之石墨化物’ 拉曼分析所得的 F面間隔“02則仍 剪力的處理後之 系溶媒及有機系 合劑之羧基甲基 %使用水爲溶媒 以500rpm攪拌5 -32- (28) (28)1223465 <有機系之負極合劑糊質之調製> 將改性石墨化物90質量%,及作爲結合劑的聚二氟乙 烯1 0質量%,以N -甲基吡咯烷酮作爲溶媒混合,使用均質 混練機以5 0 0 r p m攪拌5分鐘,以調製有機系之負極合劑糊 質。 (3 )負極之製作 將上述負極合劑糊質,以均勻的厚度塗佈在銅箔(集 電材)上,再在真空中9 0 °C下使溶劑揮發以進行乾燥。接 者’使用輕壓機加壓在此銅箱上所塗佈的負極合劑。然後 ,打穿爲直徑1 5 . 5 m m之圓形狀以製作經密接在集電體7b 的由負極合劑層而成的負極2。 (4 )正極之製作 將鋰金屬箔壓貼在鎳網(nickel net )上,並一體化 打牙爲直徑1 5 . 5 m m之圓形狀,以製作經密接在鎳網之集 電體7 a的由鋰金屬箔而成的正極4。 (5 )電解質 在經以碳酸乙烯酯33莫耳%、碳酸甲乙酯67莫耳%之 比例混合的溶液中,按能成爲〗莫耳/ dm3之濃度之方式溶 解LiPF6 ’以調製非水電解、液,並製作使非水電解液含浸 在聚丙烯多孔質體中的隔片5。 -33、 (29) (29)1223465 (6 )評估電池之製作 作爲評估電池而製作具有第1圖之構造的鈕扣型蓄電 池。 首先,在密接於集電體7b的負極2與密接於集電體7a 的正極4之間,夾介含浸有電解質溶液的隔片5以積層。然 後,按負極集電體7b側能收容在外裝罩1內,而正極集電 體7 a側能收容在外裝罐3內之方式,使外裝罩1與外裝罐3 對合。此時,在外裝罩1與外裝罐3間之周緣部介在絕緣密 封塗層6,並緊合兩周緣部以密閉。 就如上方式所製作的評估電池,在2 5 t之溫度下,進 行如下式的充放電試驗。 (7 )充放電試驗 <起始放電效率> 電路電壓能到達止,實施0.9m A之定電流充電。 接著,切換爲定電流充電,再繼續充電至電流値達到20 μ A爲止。然後,休息]2 0分鐘。 其次,以0.9mA之電流値,電路電壓達到1 .5V爲止進 行定電流放電。此時,從第]循環下的通電量求出充電容 量及放電容量,並從下式計算起始充放電效率。 起始充放電效率(%) = (充電容量/放電容量)χ 100 -34- (30) (30)1223465 另外’在式驗φ,將鋰離子摻雜在石墨化物中的過 程作爲充電,將從石墨化物去摻雜的過程作爲放電。 <快速充電效率> 繼續上述’在第2循環中進行高速充電。 /Kf電k値作成5倍之4.5 m a,實施電路電壓達到〇 m ν爲 止之定電流充電。從所得的充電容量,依下式計算快速充 電效率。 快速充電效率(% )=(第2循環中的定電流充電容量) (第1循環中的放電容量) (8 )負極材料之親水性評估 將所得的負極材料之親水性,按如下方式加以評估。 將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1 5 g,塡充在底部爲由鐵絲網及 濾紙而成的圓筒容器中,輕敲]6 0下。然後,使該容器之 底部接觸水面,以測定水之浸透量之經時變化。 表]中表示上述中所測定的對每〗g之改性石墨化物之 放電容量(m Ah / g )及起始充放電效率(% )、快速充電 效率(% )之値。又,在第4圖中表示親水性之評估結果 實施例2 在如下述的無水氧化矽之共存下進行貫施例1之(1 ) 過程,以調製負極材料。其餘之條件,則與貫施例1同樣 -35 - (31) (31)1223465 方式進行。 亦即,在實施例]之(])過程中,混合原料石墨化物 ]〇 〇質里份、及無水氧化矽(日本埃羅西爾(股)製 AEROSIL 3 00,平均粒徑7nm,硬度相對値4 2) 〇 2質量 份後彳又入處理裝置中,除將處理時間作成2分鐘以外,其 餘則與貫施例1同樣方式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 理。 δ亥表面改性處理後之石墨化物係呈現球狀者,而平均 粒徑爲23 // ηι。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d/ i。比)爲〇 57 。X線繞射中的該平均晶格面間隔“。爲〇 3 3 62nm。 就此負極材料’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加以評估。表1中 表示電池特性,第4圖中表示負極材料之親水性。 實施例3 在貫施例1中,將(1 )負極材料調製時,實施同時施 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的裝置,改換爲如第3 ( a )至(b )圖所示的槪略構造之處理裝置(細川微米(股)製力學 熔融系統),而按如下之條件進行表面改性處理以外,其 餘則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實施。 亦即,對石墨化物,按旋轉圓筒與內部構材間之距離 5mm,旋轉圓筒之周轉2 0 m /秒以及處理時間6 0分鐘,實 施同時反覆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該表面改性處理後 之石墨化物,係呈現有球狀,而平均粒徑爲2 5 μπι。 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 d / I。比)爲0.4 5。X線繞射 -36- (32) (32)1223465 下的該平均晶格面間隔“。2爲〇 3 3 62 nm。 接著’製作負極合劑糊質、負極、鋰離子蓄電池。 就此負極材料,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加以評估。表1中 表示電池特性,第4圖中表示負極材料乏親水性。 實施例4 在與實施例3同樣的原料石墨化物1 〇 〇重量份中,使氧 化鈦(日本埃羅西爾(股)製P 2 5,平均粒徑2 1 n m,硬度 相對値4 · 6 )共在0.5質量份,按處理時間〗〇分鐘,實施與 實施例3同樣的表面改性處理。該表面改性處理後之石墨 化物,係呈現有球狀,而平均粒徑爲2 4 // m。 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d /〗。比)爲〇.63。X線繞射 下的5亥平均日日格面間隔d 〇 g 2爲0.3 3 6 2 n m 〇 接著,製作負極合劑糊質、負極、鋰離子蓄電池。 就此負極材料,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加以評估。表1中 表不電池特性,第4圖中表示負極材料之親水性。 如表1之實施例1至4所示,經確認在負極使用本發明 之負極材料的鋰離子蓄電池,不僅在使用有機系之負極合 劑糊質的情形,即使在使用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的情形, 仍能維持高放電容量及高起始充放電效率之同時,亦具有 高快速充電效率的事實。 又,如第4圖(實施例1至4 )所示,本發明之負極材 料’係因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水之浸透量大爲 增加。再者,由於在硬質之微粒之共存下進行該處理之故 -37- (33) (33)1223465 ’水之浸透量再更爲增加。另外,爲比較起見,將原料石 墨化物加以粉碎,以製作與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同樣比 表面積者。對此亦實施同樣之吸水試驗,惟未確認水之浸 透量之增加。由知可知,本發明之負極材料,經已高度親 水化的事實。
比較例I 不用實施例】之改性石墨化物,而使用未經表面改性 處理的實施例1之原料石墨化物(拉曼分析値Id / IC比 =0· 20 )。其餘則與實施例同樣方式調製負極合劑,以製 作負極及鋰離子蓄電池。第4圖中表示該原料石墨化物之 親水性。表1中表示電池特性之結果。 如第4圖所示,負極材料殆不呈現親水性。 又,如表1所示,可知在將未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 剪力的處理的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原料石墨化物) 作爲負極材料使用的鋰離子蓄電池中,在使用有機系負極 合劑糊質的情形,雖然呈現有與實施例1同樣大的放電容 量、高起始充放電效率以及高快速充電效率,惟在使用水 系負極合劑糊質的情形,則快速充電效率會降低的事實。 比較例2 使用享謝爾混練機(三井鑛山(股)製),將實施例 2中的原料石墨化物及無水氧化矽,以攪拌旋轉數700 rpm 混合3 0分鐘。使用所得的混合物,按與實施例2同樣方式 -38- (34) (34)1223465 調製負極材料此,在此混合處理中,不能同時施加壓縮力 及剪力。 攪拌混合後,該混合物之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d / I。比)爲0.2 1。X線繞射下的該平均晶格面間隔d()()2爲 0.3 3 62nm。另外,使用風力分級機分離氧化矽及石墨化物 ,並測定石墨化物單質之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d/ Ic 比)以及在X線繞射下的§亥平均晶格面間隔d 〇 q 2的結果, 係與含有無水氧化矽的混合物同一分析値。 除·使用上述所得的石墨化物與無水氧化矽之混合物以 外,其餘則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調製負極合劑糊質,再製 作負極及鋰離子蓄電池。表1中表示電池特性。 從表1所示,可知即使在無水氧化砂共存下混合而言 ,將未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的石墨化物作爲 負極材料使用的鋰離子蓄電池,在使用水系負極合劑糊質 的情形,係快速充電效率低的事實。 實施例5 不用實施例4之原料石墨化物,而使用預先粉碎中間 相小球體後再在3〇〇〇°C下進行石墨化所得的中間相小球體 粉碎物之石墨化物(平均粒徑1 7 // m )。其餘的條件,係 與實施例4同樣方式且亦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 理。 該表面改性處理前之中間相小球體粉碎物之石墨化物 ,係混在有球狀與不定形的形狀。平均晶格面間隔d Q Q 2爲 -39- (35) (35)1223465 0.336211111’真比重爲2.228’比表面積爲〇.951112/8。硬度 之相對値爲〇 . 9。 該表面改性處理後之石墨化物,仍然係球狀與不定性 混在的形狀,平均粒徑爲1 7 // m,而並無變化者。但,比 表面積爲3.4 5 m 2 / g,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丨d /〗。)爲 0 · 7 5。X線繞射下的g亥平均晶格面間隔d 〇 〇 2爲〇. 3 3 6 2 η m。 按與實施例4同樣方式調製負極合劑糊質,再製作負 極及鋰離子蓄電池。表1中表示與實施例4同樣方式所評估 的電池特性。 比較例3 除在實施例5中,不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 理以外,其餘則與實施例5同樣方式調製負極材料,再製 作負極及鋰離子蓄電池。表1中表示與實施例5同樣方式所 評估的電池特性。 如表1所示,在將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d/ I。)低 的比較例3之石墨化物用爲負極的鋰離子蓄電池中,如使 用水系負極合劑糊質的情形,則快速充電效率較低。相對 於此,在藉由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以提高拉曼分 析中的該強度比(Id/ I。)的實施例5中,即使在使用水系 負極合劑糊貪的情形,快速充電效率仍提升很多。又,起 始充放電效率亦獲改善。另外,在使用有機系負極合劑糊 質的青形,仍能獲得快速充電效率及起始充放電效率之更 進一步的改善效果。 -40 - (36)1223465 實施例6至1 1 Μ在貫施例1至4至之任一'方法所製造的改性石墨 ,與表2中所示的該其他石墨化物之混合物用爲鋰離 電池之負極。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調製負極合劑糊質 製作負極及鋰離子畜電池。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評 結果如表2所示。 比較例4 將實施例1之原料石墨化物、與天然石墨(埃斯 社製SNO-10 )之混合物,用爲鋰離子蓄電池之負極材 按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調製負極合劑糊質,再製作負 鋰離子蓄電池。進行與鋰離子實施例1同樣之評估。 如表2所示。 以下,就同時含有被結晶性較本發明之改性石墨 之結晶性爲低的碳材料所被覆的石墨及該改性石墨化 負極材料,加以具體例示。 實施例1 2 (1 )被結晶性較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之結晶 低的碳材料所被覆的石墨之調製 高壓鍋內裝入作爲蕊材的天然石墨(中越石墨( 製B F 1 Ο A,平均粒徑1 〇 μ m,平均晶格面間隔d 〇 0.3 3 5 6 nin’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d/i。)爲〇.〇9) 化物 子蓄 ,再 估0 伊西 料。 極及 結果 化物 物的 性爲 股) 0 2爲 100 (37) (37)1223465 質量份,再作爲被覆蕊材的碳材料之原料而裝入將煤焦油 瀝有2 0質量份溶解在焦油中油1 〇 〇質量份的溶液,並在攪 拌下加熱爲1 4 0 °C。繼續加熱後,藉由減壓蒸餾以去除焦 油中,製得瀝青經附著及/或含浸在表面及/或內部的石 墨。接著,將此裝入不銹鋼製坩渦中,在燒成爐中之惰性 氣體流通中,在5 0 (TC進行燒成。然後,使用霧化器( atomizer)進行粉碎。再者,將此在13〇〇它燒成,製得被 結晶性較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之結晶性爲低的碳材料所 被覆的石墨(以下,簡稱「被覆石墨」)。 在被覆石墨的碳材料,係將瀝青在最終溫度1 3 0 0 °C施 予熱處理者,而結晶性係較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爲低。 爲確認該結晶性起見,僅將煤焦油瀝青單獨置入不銹鋼製 ί甘堝中,在燒成爐之惰性氣體流通下,在5 〇 〇艺下進入燒 成。然後’使用噴霧器進行粉碎。再者,將此在]3 00 °C燒 成’製得碳材料。分析該碳材料之結晶性的結果,X線繞 射中的該平均晶格面間隔dQ()2爲0.3 43 nm。由此可知如此 力式被覆有石墨的碳材料單質之結晶性係較本發明之改性 石墨化物之結晶性爲低的事實。又,該碳材料之被覆率, 係相當於全體之8質量%。該被覆石墨之拉曼分析中的該 強度比(I。/ I。比)爲0.28,平均粒徑爲13 // m。 (2 )負極材料及負極合劑糊質之調製 將上述所得的被覆石墨,與在實施例1之方法所製造 的改性石墨化物,按該改性石墨化物:該被覆石墨=6 0 : -42- (38)1223465 4 0之質量比割進行混合,按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分別調製 水系溶媒及有機系溶媒之負極合劑糊質。 使用此負極材料’按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製作負極及 鋰離子蓄電池。對所得的鋰離子蓄電池之特性,亦做與實 施例1同樣之評估。在此,亦另外測定下述之快速放電效 率。綜合其結果,表示在表3中。 <快速放電效率> 繼續起始充放電’在第2循環中進行高速放電。按與 初次同樣方式充電後,將電流値作成2 0倍之〗8 m A,進行 電路電壓能到達1 . 5 V止之定電流放電。從所得的放電容量 ’ {衣下式計算快速放電效率。 快速放電效率(% ) _ (第2循環中的放電容量) 環中的放電容量)x 實施例1 3 將實施例]所用的平均粒徑2 5 // m之中間相小球體( 川崎製鐵(股)製),使用霧化器以粉碎爲平均粒徑1 4 “印後,在3 000 °C石墨化後製得原料石墨化物。對此,按 與實施例]同樣條件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 _得改性石墨化物。所得的改性石墨化物之平均粒徑爲】3 & m ’拉曼分析中的該強度比(I。/ I。比)爲0.83。將該改 性石缝化物,使用爲替代在實施例1 2之負極材料所使用的 己女性石墨化物。其餘之條件則按與實施例;! 2同樣方式,製 (39) (39)1223465 作負極材料、負極合劑糊質、負極以及鋰離子蓄電池。就 所得的鋰離子蓄電池之特性,進行與實施例]2同樣之評估 。結果如表3表示。 比較例5 將實施例1所使用的原料石墨化物,使用爲替代在實 施例1 2之負極材料所使用的改性石墨化物。其餘之條件則 按與實施例1 2同樣方式,製作負極材料、負極合劑糊質、 負極以及鋰離子蓄電池。就所得的鋰離子,蓄電池之特性, 進行與實施例1 2同樣之評估。結果如表3所示。 如表3之比較例5所示,不用本發明之負極材料(改性 石墨化物),而使用未改性的原料石墨、及被覆石墨的鋰 離子蓄電池,係在使用有機系之負極合劑糊質時將具有優 異的特性,惟相對地,如使用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時,則 放電容量、快速充電效率以及快速放電效率將會降低。 比較例6 在實施例1 2中,不用該改性石墨化物,而單獨使用該 被覆石墨。其餘的條件則按與實施例1 2同樣方式,製作負 極材料、負極合劑糊質、負極以及鋰離子蓄電池。就所得 的鋰離子蓄電池之特性,進行與實施例]2同樣之評估。結 果如表3所示。 如表3之比較例6所示,不用本發明之負極材料(改性 石墨化物),而單獨使用被覆石墨的鋰離子蓄電池,係在 -44- (40) (40)1223465 使用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時,雖具有高放電容量及高起始 充放電效率,惟快速充電效率及快速放電效率則較低。此 原因,可能係由於該被覆石墨作爲蕊材而使用鱗片狀之天 然石墨之故,負極中之該被覆石墨即定向,以致非水電解 質與被覆石墨間之接觸成爲不完全者。 如表3之實施例]2至]3所示,經確認爲使用本發明之 負極材料(改性石墨化物與被覆石墨之混合物)的鋰離子 蓄電池,係不僅在使用有機系之負極合劑糊質的情形以外 ,在使用水系之負極合劑糊質的情形亦能維持大的放電容 量及高的起始充放電效率,同時亦具有高的怏速充電效率 的事實。由於作爲負極材料而使用本發明之改性石墨化物 與被覆石墨之混合物,終於解決單獨使用該被覆石墨時( 比較例6 )之快速充電效率較低以及快速放電效率較低的 課題。 1223465 比較例3 未改性 0.3362 d m CO ο CNl CO cn § 〇〇 cn CO cn cn 比較例2 S !' Η un csi ,丨 C<) Ο CNl CO CO Csl m m 比較例1 ΙΤΊ un CNl m CO m CO m CO 實施例5 改性 CO IQ 〇 un CO CO 艺 CO 實施例4 m cn5 习 CO \o c5 CO m CO On cn CO CO σ、 實施例3 r—H un CO 〇 cn CO CO 苳 J^} m m m 實施例2 wo ON CO CNl 〇 cs m m cn CN cn m CO 實施例1 j^} τ "1 < c3 CNl m CO CO CN cn CNl CO m cn On 03 種類 X線繞射d〇〇2(nm) Q B S5 晅 ±Λ 平均粒徑(μπι) ^ Q 放電容量(mAh/g) 起始充放電效率(%) 快速充電效率(%) 放電容量(mAh/g) 起始充放電效率(%) 快速充電效率(%) 中間 相小 球體 之石 墨化 物 水系 負極 合劑 糊質 f S 1 議!》 (42)1223465 表2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η 比較例J4 中間 相小 球體 之石 墨化 物 平均粒徑(μΐΉ) 24 23 25 24 25 Id/Ig 0.47 0.57 0.45 0.63 0.2 比表面樹m2/g) 1.45 1.95 1.1 2.35 0.45 苴 S 石 墨 鱗片狀天然石墨 件號 SNO-10 SNO-5 BF10A SNO-10 Id/IG 0.04 0.05 0.09 0.04 比表面積(m2/g) 8.16 13.5 6.31 8.16 其他石墨之含有率(%) 10 20 20 25 25 ! 25 25 水 系 負 極 合 劑 糊 質 放電容量 (mAh/g) 337 339 340 341 342 340 起始充放電效率 (%) 93 93 93 93 94 94 92 快速充電效率 (%) 47 48 52 52 50 53 32 有 機 系 負 極 合 劑 糊 質 放電容量 (niAJi/g) 337 340 340 341 342 340 337 起始充放電效率 (%) 92 92 92 92 93 93 92 快速充電效率 (%) 41 40 42 44 47 47 40 -47 - (43)1223465 表3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5 比較例6 中間 相小 平均粒徑(μηι) 24 13 25 一 球體 之石 Id/Ig 0.47 0.83 0.2 一 墨化 物 比表面積(m2/g) 1.45 3.68 0.45 一 被 蕊材石墨 BF-10A BF-10A BF-10A BF-10A 覆 蕊材石墨之Id/1g 0.09 0.09 0.09 0.09 石 被覆石墨之Id/Ig 0.28 0.28 0.28 0.28 墨 被覆材之含有率(%) 8 8 8 8 被覆石墨之含有率(%) 40 40 40 100 水系 負極 放電容量(mAh/g) 348 353 345 360 起始充放電效率(%) 94 94 93 94 合劑 快速充電效率(%) 52 50 40 42 糊質 快速放電效率(%) 90 90 70 60 有機 系負 極合 劑糊 質 放電容量(mAh/g) 347 351 350 一 起始充放電效率(%) 93 92 93 一 快速充電效率(%) 50 50 48 —
-48- (44) (44)1223465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由本發明之表面改性處理所製得的新穎的改性石墨化 物,雖係高結晶性,惟最表面係屬於無序晶格者,且係經 改善濕潤性等之表面特性者。此改性石墨化物,係作爲鋰 離子蓄電池之負極以及負極材料好用者。特別是即使不用 有機系合劑糊質而使用水系負極合劑糊質以製作負極時, 仍能製得在維持大放電容量及高起始充放電效率之下,同 時具有在來所未能達成的高快速充電效率的鋰離子蓄電池 。因硕,不僅能符合環境面、安全面之要求,亦能符合近 年來對電池之高能量密度化的要求。進而亦能對所裝備之 設備之小型化以及高性能化有所貢獻。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表示爲評估石墨化物之特性之用之評估電池 的剖面圖。 第2圖:爲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之用之 裝置之槪略說明圖。 第3圖:爲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理之用之 其他裝置之槪略說明圖。 弟4圖:表不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的中間相小球 體之石墨化物之水浸透量(親水性)的圖。 符號說明 1外裝罩 -49- (45) (45)1223465 2 負極 3 外裝罐 4 正極 5隔片 6絕緣密封塗層 7 a負極集電體 7b正極集電體 2 1 定子 2 2 轉子 23 葉片 2 4 投入口 2 5 循環路 26 冷卻或加熱用之外套 2 7排出閥 2 8 排出口 3 1轉子 3 2 內件 3 3 循環用葉片 3 4原料石墨化物 3 5排出擋板 36製品 -50

Claims (1)

1223465 7啤?月3。日 修正本(丨)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2 1 02582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3年7月30日修正 1 · 一種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係在X線繞射下的 平均晶格面間隔dG()2爲未滿0.337nm,且使用波長514.5nm 之氬雷射光的拉曼光譜中,存在於1 3 5 0至1 3 70cm·1之領域 的峰値之強度Id,對存在於1 570至163OcnT1之領域的峰値 之強度IG之比値Id/ I。爲超過0.4,且在2以下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其中在體積換算之平均粒徑在3至50μ m,而比表面積 在 1至 20m2/g。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其中在表面埋設有硬度較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之 硬度爲高,且平均粒徑較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之平 均粒徑爲小的小微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其中前述微粒係選自氧化矽、氧化鋁以及氧化鈦所成群 中之至少1種。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其爲含於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材料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其更爲包含有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以外之石墨’ 而含於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極材料者。 (2)122346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其爲更以包含有結晶性較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爲 低的碳材料予以被覆之石墨,而含於鋰離子蓄電池用之負 極材料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中任一項之中間相小球 體之石墨化物,其中,負極材料係形成鋰離子蓄電池用之 負極者。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 ,其中,該鋰離子蓄電池,係具有負極者。
1 〇 · —種製造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的方法,係對 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實施同時施加壓縮力及剪力的處 理’而在X線繞射下的平均晶格面間隔d 〇 〇 2爲未滿〇 . 3 3 7 n m ,且在使用波長514.5 nm之氬雷射光之拉曼光譜中,存在 於1350至]370CHT1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iD,對存在於157〇 至1 63 0cnT]之領域的峰値之強度IG之比値Id / Ie爲超過〇 4 ,且在2以下者。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在硬度 較該中間相小球體之石墨化物之硬度爲高且平均粒徑較該 中間相小球體之平均粒徑爲小的微粒之共存下,實施前述 處理β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微粒係 選自氧化矽、氧化鋁以及氧化鈦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 -2-
TW092102582A 2002-03-27 2003-02-07 Methophase spherule graphatized substance,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nd the Li-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TWI22346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88798A JP4672955B2 (ja) 2001-08-10 2002-03-27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97734A JP4672958B2 (ja) 2002-10-10 2002-10-10 黒鉛質粒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そのための負極材料および負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879A TW200403879A (en) 2004-03-01
TWI223465B true TWI223465B (en) 2004-11-01

Family

ID=2845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2582A TWI223465B (en) 2002-03-27 2003-02-07 Methophase spherule graphatized substance,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nd the Li-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75971B1 (zh)
CN (1) CN100564253C (zh)
TW (1) TWI223465B (zh)
WO (1) WO2003080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5104B1 (ko) * 2005-08-31 2008-02-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높은 비표면적과 전도성을 갖는 탄소 재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719716B1 (ko) * 2005-09-27 2007-05-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WO2007069664A1 (ja) * 2005-12-14 2007-06-21 Mitsui Mining Co., Ltd. 黒鉛粒子、炭素-黒鉛複合粒子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EP2081243B1 (en) * 2006-11-10 2012-08-08 Tokai Carbon Co., Ltd.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196149B2 (ja) * 2008-02-07 2013-05-1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CN103477476B (zh) * 2011-03-29 2017-09-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碳材料、负极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JP5207006B2 (ja) * 2011-10-04 2013-06-12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球形炭素材及び球形炭素材の製造方法
JP5917361B2 (ja) * 2011-12-16 2016-05-11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非晶質炭素粒子の製造方法、非晶質炭素粒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3855397B (zh) * 2012-12-05 2018-07-20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石墨材料的预处理方法及所得产品和应用
CN103482606B (zh) * 2013-09-23 2015-06-17 大连宏光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相炭负极材料的生产方法
JP5838245B2 (ja) * 2014-07-22 2016-01-06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金属化合物ナノ粒子を分散担持したカーボンの製造方法
KR102461344B1 (ko) 2015-11-10 2022-10-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20190074290A (ko) * 2016-11-14 2019-06-27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리튬이온 2차전지용 음극재, 리튬이온 2차전지용 음극 및 리튬이온 2차전지
CN107482203B (zh) * 2017-08-21 2020-12-18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石墨负极材料的包覆改性方法及石墨负极材料和应用
CN112996749A (zh) * 2019-09-17 2021-06-18 杰富意化学株式会社 石墨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13066977B (zh) * 2021-03-18 2022-09-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2557B2 (ja) * 1994-02-10 2000-08-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の製造法
JP3593140B2 (ja) * 1994-03-31 2004-11-24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負極用炭素材料の製造方法
JPH10255800A (ja) * 1997-03-07 1998-09-25 Mitsui Kozan Kasei Kk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JP2000012034A (ja) * 1998-06-17 2000-01-14 Petoca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黒鉛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134827A3 (en) * 2000-03-16 2007-06-13 Sony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carbon-based material for negative electrode
JP4421750B2 (ja) * 2000-08-16 2010-02-24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炭素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75971B1 (ko) 2006-05-02
WO2003080508A1 (en) 2003-10-02
CN100564253C (zh) 2009-12-02
KR20040007548A (ko) 2004-01-24
CN1514805A (zh) 2004-07-21
TW200403879A (en) 200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33206B1 (ko)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부극 재료,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부극 및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KR101361567B1 (ko) 복합 흑연 입자 및 그 용도
TWI527299B (zh) Lithium-ion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with carbon particles,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a negative and lithium-ion battery
KR101484432B1 (ko)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용 부극 재료,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부극 및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KR102020753B1 (ko) 비수 전해액 2 차 전지 부극용 복층 구조 탄소재, 비수계 2 차 전지용 부극, 리튬 이온 2 차 전지 및 비수 전해액 2 차 전지 부극용 복층 구조 탄소재의 제조 방법
JP5543533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
TWI223465B (en) Methophase spherule graphatized substance,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nd the Li-ion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467295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35467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活物質用黒鉛粉
KR101667125B1 (ko) 비정질 탄소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비정질 탄소 입자,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부극 재료 및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JP2004022507A (ja) 電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2012216545A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黒鉛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負極並びに非水系二次電池
TW201542451A (zh) 電極用碳質成形體、及其製造方法
JP2022550820A (ja) 球状化カーボン系負極活物質、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含む負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8292747A (zh) 负极活性物质、混合负极活性物质材料、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JP4672958B2 (ja) 黒鉛質粒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そのための負極材料および負極
JP5394721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そのための負極材料および負極
JP4933092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04253379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負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753460B1 (ko) 비정질 탄소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비정질 탄소 입자,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용 부극 재료 및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JP2004063456A (ja) 電極用炭素材料の製造方法
JP6070016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複合炭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負極並びに非水系二次電池
JP5567232B1 (ja) 複合炭素粒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001977B2 (ja) 黒鉛質粒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負極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