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4549A - 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 - Google Patents

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4549A
TW202204549A TW110117725A TW110117725A TW202204549A TW 202204549 A TW202204549 A TW 202204549A TW 110117725 A TW110117725 A TW 110117725A TW 110117725 A TW110117725 A TW 110117725A TW 202204549 A TW202204549 A TW 2022045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ilm
dicing
mass
semiconductor wafer
dicing ta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7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増田晃良
角田俊之
古川慧
田中理恵
齋藤邦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麥克賽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麥克賽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麥克賽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4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454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5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temporarily an auxiliary support
    • H01L21/6836Wafer tapes, e.g. grinding or dicing support ta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Dicing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其可兼顧切割步驟的切削屑之發生的抑制與拾取步驟中的拾取性之提升。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一種基材薄膜,其係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具有在其上形成黏著劑層的第1面與對向於第1面的第2面,且藉由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所構成,該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係包含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或脂環式二醇所成的聚酯所構成的硬鏈段(A)與由脂肪族聚醚所構成的軟鏈段(B)之嵌段共聚物,其中該基材薄膜係以雙支撐樑彎曲模式,於頻率1Hz、升溫速度0.5℃/分鐘之條件下測定動態黏彈性時,具有10MPa以上135MPa以下之範圍的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

Description

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
本發明關於在將半導體晶圓切割成晶片狀的元件時,用於固定該半導體晶圓的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使用該基材薄膜之切割膠帶。
以往,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中,為了藉由切割(以下亦僅稱「切削」或「切斷」)步驟將半導體晶圓單片化成半導體晶片,有使用切割膠帶或將該切割膠帶與黏晶薄膜一體化成之切割黏晶薄膜的情況。切割膠帶係成為在基材薄膜上設有黏著劑層之形態,在黏著劑層上配置半導體晶圓,以在半導體晶圓的切割時經單片化的導體晶片不飛散之方式,用於固定保持之用途。然後,將半導體晶片從切割膠帶的黏著劑層剝離,透過另外準備的接著劑或接著薄膜而使其固著於引線框架或配線基板等之黏附體。
切割黏晶薄膜係在切割膠帶的黏著劑層上可剝離地設有黏晶薄膜(以下亦稱為「接著薄膜」或「接著劑層」)者。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中,用於在切割黏晶薄膜的黏晶薄膜上保持半導體晶圓,將半導體晶圓與黏晶薄膜一起切割,得到各個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然後,將半導體晶片與黏晶薄膜一起從切割膠帶的黏著劑層,作為附有黏晶薄膜的半導體晶片剝離,透過黏晶薄膜使半導體晶片固著於引線框架或配線基板等之黏附體。
為了得到如上述的半導體晶片或附有黏晶薄膜的半導體晶片,對於在切割膠帶的黏著劑層面上或切割黏晶薄膜的黏晶薄膜面上所保持的狀態之半導體晶圓,進行刀片切割。於此刀片切割中,半導體晶圓,或者半導體晶圓與保持它的切割黏晶薄膜之黏晶薄膜,係受到高速旋轉的切割刀片之切削加工,被單片化成指定尺寸的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於該刀片切割步驟中,以去除不可避免地發生之切削屑等為目的,一邊向半導體晶圓供給流水,一邊進行切削加工。
於如此的刀片切割步驟中,為了從大徑的半導體晶圓之加工來確實地得到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較佳為將彼等完全地切斷・分割之所謂全切(full cut)方式者,但實際上,若考慮裝置的動作精度或所用的切割膠帶、黏晶薄膜及半導體晶圓之厚度精度,則有對於半導體晶圓等,從與切割膠帶相反的面側切入的切割刀片之切入深度到達切割膠帶的基材薄膜為止之情況。此時,在切割時會發生絲屑狀的切削屑。此被認為是因為在基材中,於與高速旋轉的切割刀片接觸的地方發生摩擦熱,因該摩擦熱而軟化熔融的基材構成材料係藉由從高速旋轉的切割刀片所受到的拉伸作用而被延伸,發生絲屑狀的切削屑。
此絲屑狀的切削屑多附著於流水供給下之經過刀片切割步驟的半導體晶片。若絲屑狀的切削屑附著於半導體晶片,則半導體元件的可靠性降低,在拾取步驟之際發生辨識錯誤而無法確實地拾取半導體晶片,半導體晶片破裂而無法拾取,或發生無法在正確的方向且高精度地安裝所拾取的半導體晶片等之問題。因此,於刀片切割步驟中,如此之絲屑狀的切削屑之發生量宜更少。
作為抑制切削屑的發生之習知技術,引用文獻1之目的在於提供於全切切割方式中能防止切削屑向半導體晶圓表面之殘留的切割用黏著帶,其中揭示一種半導體晶圓固定用黏著帶,特徵在於將樹脂層與黏著劑層層合而成,該樹脂層包含試驗溫度190℃下的MFR(熔體質量流速)為3以下,且具有羧基的構成成分作為聚合物的構成成分。又,引用文獻2之目的在於提供在半導體晶圓等之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幾乎不發生之切割用基體薄膜及切割薄膜,其中揭示一種切割用基體薄膜,其具有含有樹脂的層,該樹脂包含芳香族聚醯胺。
另一方面,近年來,IC卡的普及或USB記憶體的急劇容量上升係進展,隨著重疊半導體晶片的片數之增加,希望半導體晶片之更薄型化。因此,發生必須將以往厚度為200~350μm左右的半導體晶片薄化到厚度50~100μm或其以下。又,為了實現進一步的成本削減,強烈要求以儘可能高的生產性且高的良率來生產半導體晶片,於半導體裝置之製程的各步驟中亦要求終極的效率化。
然而,作為半導體晶片使用的矽或玻璃等為脆性材料,若如上述地半導體晶片之厚度變薄,則搬運或加工時破損的風險變更高。例如,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的一個,有拾取經單片化的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之步驟,但若半導體晶片之厚度變薄,則在拾取時半導體晶片容易破裂。於拾取步驟中,將切割後的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從切割膠帶的基材薄膜側以頂銷(針)等頂起,一邊促進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之從黏著劑層的剝離,一邊從上方以吸附筒夾吸附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從切割膠帶的黏著劑層來拾取之方法係成為主流。此時,於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被頂起時,若難以促進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薄膜的半導體晶片從黏著劑層剝離,則發生必須更增大頂起高度(頂起量)而促進剝離,茲認為結果半導體晶片遭受的應力變更大,半導體晶片的翹曲變大而破裂。
因此,現狀為藉由採取例如在減小頂銷(針)的頂起速度後,或調整至適當的速度後,一邊調節頂起高度,一邊慎重地拾取薄膜半導體晶片之方法而對應。然而,仍然不能說是充分地消除拾取步驟中的半導體晶片之破裂所造成的良率降低者,由於大地依賴於切割膠帶之種類,故對於拾取機構,同時對於切割膠帶,亦渴望更進一步的改善。具體而言,希望以實用上能容許的範圍內之頂起速度,以更小的頂起高度,在不使薄膜半導體晶片損傷下能拾取之切割膠帶。
作為提高拾取性之習知技術,引用文獻3之目的在於提供在切割步驟後的拾取步驟中,能效率良好地拾取薄型的半導體晶片之切割膠帶,其中揭示一種切割膠帶,其係在指定條件下所測定的環剛度為3~25mN的基材薄膜上具有黏著劑層者。又,引用文獻4之目的提供在兼備良好的擴張特性與拾取性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時所利用之抗靜電性薄膜,其中揭示一種薄膜,其係由組合有特定的硬鏈段成分與軟鏈段成分之聚酯嵌段共聚物所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81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6-3199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0-22575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6-15207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於引用文獻1之半導體晶圓固定用黏著帶中,藉由在基材薄膜使用熔融黏度高的樹脂,而確實地抑制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但未特別提及薄膜半導體晶片的拾取特性。實施例所例示的基材薄膜之材質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2-甲基丙酯)三元共聚物樹脂係熔融黏度高,因此為稍硬的材質,當半導體晶片厚度為薄時,有拾取特性變不充分之虞。
又,於引用文獻2之切割薄膜中,雖然亦確實地抑制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但未特別提及薄膜半導體晶片之拾取特性。實施例所例示的基材薄膜之材質的主成分之芳香族聚醯胺係熔點高、硬的材質,因此當半導體晶片厚度為薄時,有拾取特性變不充分之虞。
另一方面,於引用文獻3之切割膠帶中,於實施例中關於100μm厚度的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性,雖然看到一定的提升效果,但於拾取時的頂起高度(銷高度),尚有改善(減低)之餘地。未特別提及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的抑制,但實施例所例示的基材薄膜之材質的乙烯-乙酸乙烯酯或MFR大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樹脂係熔點稍低,對於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的抑制,有變不充分之虞。
再者,於引用文獻4之半導體晶圓固定用薄膜中,於實施例中關於350μm厚度的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性,雖然看起來良好,但關於適用於100μm以下之厚度的半導體晶片時之拾取特性或其具體的內容則未明。又,未特別提及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的抑制。
如此地,習知技術的切割膠帶係在應用於厚度為100μm以下的半導體晶圓時,從兼顧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的抑制與拾取步驟中的拾取性之提升的觀點來看,難以說是充分地滿足者,尚有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狀況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其係即使應用於厚度為100μm以下的半導體晶圓時,也在實用上無問題的範圍內能兼顧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的抑制與拾取步驟中的拾取性之提升,及提供一種使用該基材薄膜之切割膠帶。 [解決課題的手段]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材薄膜,其係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具有在其上形成黏著劑層的第1面與對向於第1面的第2面, 且藉由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所構成,該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係包含以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或脂環式二醇所成的聚酯為主成分的硬鏈段(A)與以脂肪族聚醚為主成分的軟鏈段(B)之嵌段共聚物, 該基材薄膜係以雙支撐樑彎曲模式,於頻率1Hz、升溫速度0.5℃/分鐘之條件下測定動態黏彈性時,具有10MPa以上135MPa以下之範圍的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
於某一形態中,前述基材薄膜具有17MPa以上115MPa以下之範圍的前述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
於某一形態中,相對於硬鏈段(A)與軟鏈段(B)之總質量,軟鏈段(B)具有51質量%以上73質量%以下之範圍的含量(共聚合量)。
於某一形態中,相對於硬鏈段(A)與軟鏈段(B)之總質量,軟鏈段(B)具有5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之範圍的含量(共聚合量)。
於某一形態中,硬鏈段(A)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於某一形態中,軟鏈段(B)為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及/或聚(環氧丙烷)二醇的環氧乙烷加成聚合物(PPG-EO加成聚合物)。
於某一形態中,前述基材薄膜係由單一的樹脂層所構成,構成該層的前述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具有160℃以上200℃以下之範圍的結晶熔點。
於某一形態中,前述基材薄膜係由複數積層的樹脂層所構成,構成具有第1面的層之前述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具有160℃以上200℃以下之範圍的結晶熔點。
於某一形態中,前述基材薄膜具有70μm以上155μm以下之範圍之厚度。
於某一形態中,前述基材薄膜係伸長率為300%以上700%以下之範圍。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切割膠帶,其具有前述任一基材薄膜與形成在它的表面之黏著劑層。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其即使應用於厚度為100μm以下的半導體晶圓時,也在實用上無問題的範圍內能兼顧切割步驟中的切削屑之發生的抑制與拾取步驟中的拾取性之提升。又,可提供一種使用該基材薄膜之切割膠帶。
[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視需要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合適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不受以下的實施形態所限定。
<<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之構成>> 圖1之(a)~(d)係顯示適用本實施形態的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1之構成的一例之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可為單一樹脂的單層(參照圖1之(a)1-A),也可為由相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成之積層體(參照圖1之(b)1-B),亦可為由不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成之積層體(參照圖1之(c)1-C、(d)1-D)。當為由複數層所成之積層體時,層數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2層以上5層以下之範圍。
圖2係顯示使用了適用本實施形態的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1的切割膠帶之構成的一例之剖面圖。如圖2所示,切割膠帶10具有在基材薄膜1的第1面上具備黏著劑層2之構成。尚且,雖然未圖示,但可為在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表面(與對向於基材薄膜1的面相反側之面)具備具有脫模性的基材薄片(剝離襯墊)。作為形成黏著劑層2的黏著劑,例如可使用藉由照射紫外線(UV)等活性能量線而進行硬化・收縮,對於黏附體的黏著力降低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丙烯酸系黏著劑等。
於半導體製程中,如以下地使用。於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上保持半導體晶圓(暫時固定),切割(切削)半導體晶圓而形成各個半導體晶片後,將半導體晶片從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剝離。透過另外準備的接著劑,使所得之半導體晶片固著於引線框架或配線基板等之黏附體。
圖3係顯示將使用了適用本實施形態的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1的切割膠帶10與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貼合而一體化之構成,即所謂切割黏晶薄膜的一例之剖面圖。如圖3所示,切割黏晶薄膜20具有在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上能剝離地密著、層合有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構成。
於半導體製程中,如以下地使用。於切割黏晶薄膜20的黏晶薄膜3上保持(接著)半導體晶圓,切割半導體晶圓而形成各個半導體晶片後,將半導體晶片與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一起從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剝離。透過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使所得之附有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半導體晶片固著於引線框架或配線基板等之黏附體。尚且,雖然未圖示,但在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表面(與對向於基材薄膜1的面相反側之面)及黏晶薄膜3之表面(與對向於黏著劑層2的面相反側之面),可各自具備具有脫模性的基材薄片(剝離襯墊)。
<<基材薄膜>> 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係由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所構成。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係在構成基材薄膜1的樹脂之總量中,較佳為80質量%以上含有,更佳為90質量%以上含有。首先,以下說明構成基材薄膜1的樹脂之主成分的熱塑性聚酯彈性體。
<熱塑性聚酯彈性體> 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係將以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或脂環式二醇所構成的聚酯為主成分的硬鏈段(A)及以脂肪族聚醚為主成分的軟鏈段(B)作為共聚物之構成成分的嵌段共聚物,亦即聚酯・聚醚型的熱塑性彈性體。此處,所謂「以~為主成分」,就是意指上述「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或脂環式二醇所構成的聚酯」係在上述硬鏈段(A)之總量中,佔75質量%以上,較佳為80質量%以上,特佳為90質量%以上。同樣地,上述「脂肪族聚醚」係意指在上述軟鏈段(B)之總量中,佔75質量%以上,較佳為80質量%以上,特佳為90質量%以上。
如上述,作為用於抑制切割時之絲屑狀的切削屑之發生的較佳特性之一個,可舉出基材薄膜1的熔點之高度。另一方面,作為用於提高薄膜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性之較佳特性的一個,可舉出基材薄膜1的柔軟性。然而,此等兩特性一般成為權衡的關係之情況多。亦即,若欲提高基材薄膜1的熔點,則喪失柔軟性,另一方面,若欲將柔軟性賦予至基材薄膜1,則有熔點變低的傾向。作為能消除如此的互相對立之權衡關係的材質,宜為兼備熔點的高度與柔軟性之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特別地,將基材薄膜1設為層合有熔點高的層與柔軟性優異的層之構成,在即使不依靠控制熔點與柔軟性之方法,也能以單一層展現兩特性之點上,適合作為基材薄膜1之材質。
(硬鏈段(A)) 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硬鏈段(A)係如上述,以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或脂環式二醇所構成的聚酯為主成分。如此構成的芳香族聚酯係結晶性且為高熔點。由該結晶性聚酯(硬鏈段)所成的硬域(hard domain)係藉由將結節點給予後述橡膠狀的軟鏈段,而實質上擔任交聯點的角色。藉此,使用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作為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1之材質,在切割時不易熔融,即使熔融也由於結晶化速度快,難以變成絲狀,故可抑制絲屑狀的切削屑之發生。
作為構成上述硬鏈段(A)的主成分之聚酯的芳香族二羧酸,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通常的芳香族二羧酸。作為芳香族二羧酸,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5-鈉磺基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二苯基二羧酸等。其中,作為芳香族二羧酸,可適宜使用對苯二甲酸或2,6-萘二羧酸等。從紫外線穿透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對苯二甲酸。此等芳香族二羧酸之使用量較佳為合計其他酸成分的全部酸成分之75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特佳為90質量%以上。又,代替上述芳香族二羧酸,使用此等芳香族羧酸的酯形成性衍生物,藉此亦可在上述聚酯之中作為酸成分導入。例如,該酸的烷基酯為代表,特佳為使用甲基酯。具體而言,較宜使用對苯二甲酸甲酯。
作為上述其他酸成分,可舉出環己烷二羧酸、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等之脂環式二羧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氫化二聚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等。其他酸成分係在不使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結晶熔點大幅降低之範圍內使用,其使用量較佳為全部酸成分的25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特佳為10質量%以下。又,與上述同樣地亦可使用此等酸的酯形成性衍生物。
又,作為構成上述硬鏈段(A)之主成分的聚酯之脂肪族或脂環式二醇,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通常的脂肪族或脂環式二醇。作為脂肪族二醇,例如可舉出碳數2~8的烷二醇類,具體而言,可使用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作為脂環式二醇,可使用1,4-環己烷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等。其中,較宜使用1,4-丁二醇或1,4-環己烷二甲醇。從通用性、製膜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脂肪族二醇之1,4-丁二醇。
作為構成上述硬鏈段(A)的主成分之聚酯的成分,由對苯二甲酸與1,4-丁二醇所成的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單元所構成者(亦稱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或由2,6-萘二羧酸與1,4-丁二醇所成的萘二甲酸丁二酯單元所構成者(亦稱為聚萘二甲酸丁二酯(PBN)),係從物性、成形性、成本性能之點來看較佳,從紫外線穿透性之觀點來看,特佳為由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單元所構成者(PBT)。
又,於事先製造作為本發明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中的構成硬鏈段(A)的聚酯所適合的芳香族聚酯,然後使其與軟鏈段(B)成分共聚合時,該芳香族聚酯可藉由通常的聚酯之製造方法而獲得。又,該芳香族聚酯係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10,000以上40,000以下之範圍。
(軟鏈段(B)) 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軟鏈段(B)係如上述以脂肪族聚醚為主成分。上述脂肪族聚醚係玻璃轉移溫度(Tg)低,為橡膠狀性質,藉由與上述硬鏈段(A)之平衡的控制,而擔任將適度的柔軟性賦予至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之角色。藉此,使用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作為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1之材質時,可將基材薄膜1在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控制在能將薄膜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性提高到最大限度的範圍,亦即10MPa以上135MPa以下之範圍。若上述基材薄膜1在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為10MPa以上135MPa以下之範圍,則在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時,於切割膠帶10被頂銷頂起之際,由於切割膠帶10變容易以銷的前端作為支點而彎曲,故即使頂銷的頂起高度小,亦即即使以小力頂起,也容易促進半導體晶片的四方端部從黏著劑層2之剝離。
結果,即使使用100μm以下的薄膜之半導體晶圓時,也薄膜半導體晶片從黏著劑層2的剝離係快速地進行,能以比以往的力更小的力,不使薄膜半導體晶片破損而容易地從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來拾取,能比以往進一步提高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成功率。
作為上述軟鏈段(B)的主成分之脂肪族聚醚,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聚(環氧乙烷)二醇、聚(環氧丙烷)二醇、聚(四氫呋喃)二醇、聚(環氧己烷)二醇、環氧乙烷與環氧丙烷的共聚物、聚(環氧丙烷)二醇的環氧乙烷加成聚合物、環氧乙烷與四氫呋喃的共聚物等之聚(環氧烷)二醇等。
於上述脂肪族聚醚之中,較佳為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聚(環氧丙烷)二醇的環氧乙烷加成聚合物(PPG-EO加成聚合物)、環氧乙烷與四氫呋喃的共聚物二醇(EO/THF共聚合二醇),從通用性、製膜性之觀點來看,更佳為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聚(環氧丙烷)二醇的環氧乙烷加成聚合物(PPG-EO加成聚合物)。又,此等軟鏈段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係於經共聚合的狀態下較佳為300以上6,000以下左右。具體而言,可舉出PTMG850(數量平均分子量Mn:分子量850)、PTMG1000(數量平均分子量Mn:1,000)、PTMG1500(數量平均分子量Mn:1,500)、PTMG2000(數量平均分子量Mn:2,000)、PTMG3000(數量平均分子量Mn:3,000)、PPG(附加莫耳數2)-EO(附加莫耳數9)加成聚合物、PPG(同7)-EO(同14)加成聚合物、PPG(同41)-EO(同36)加成聚合物等。
上述脂肪族聚醚之使用量,較佳為脂肪族聚醚以外的其他軟鏈段成分亦含之全部軟鏈段成分的75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特佳為90質量%以上。
作為與上述脂肪族聚醚可併用的其他軟鏈段成分,例如可舉出聚己內酯、聚己二酸丁二酯等之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聚碳酸酯等。其他軟鏈段成分係在不損害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柔軟性之範圍內使用,其使用量較佳為全部軟鏈段成分的25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特佳為10質量%以下。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合適態樣,可舉出在硬鏈段(A)使用PBT或PBN,且在軟鏈段(B)使用PTMG或PPG-EO加成聚合物之嵌段共聚物。具體而言,較佳為以PBT-PTMG-PBT構成的嵌段共聚物、以PBT-(PPG-EO加成聚合物)-PBT構成的嵌段共聚物、以PBN-PTMG-PBN構成的嵌段共聚物、以PBN-(PPG-EO加成聚合物)-PBN構成的嵌段共聚物。從紫外線穿透性之觀點來看,更佳為以PBT-PTMG-PBT構成的嵌段共聚物或以PBT-(PPG-EO加成聚合物)-PBT構成的嵌段共聚物,從通用性、製膜性之觀點來看,特佳為以PBT-PTMG-PBT構成的嵌段共聚物。此等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係按照需要,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亦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但從製膜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以單獨使用。
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軟鏈段(B)之含量(共聚合量),相對於構成成分的硬鏈段(A)與軟鏈段(B)之總質量,較佳為51質量%以上73質量%以下之範圍,更佳為5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之範圍。尚且,基材薄膜1為由複數層所成的積層體時,上述軟鏈段(B)之含量意指從各層中的軟鏈段(B)之含量與層全體中的各層之質量比率所計算出的積層體全體中之值。硬鏈段(A)與軟鏈段(B)之質量比可使用NMR測定裝置進行測定。軟鏈段(A)之含量未達51質量%時,基材薄膜1的彎曲彈性模數(G’)變過大,於半導體製程中,在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步驟中有薄膜晶圓的晶片破損之虞,或有拾取特性變差之虞。另一方面,軟鏈段(A)之含量超過73質量%時,有基材薄膜1的製膜本身變困難之虞。又,基材薄膜1的結晶熔點變低,伸長率・黏性亦變大,故於半導體製程中,藉由刀片切割晶圓之際,成為進行到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1為止的切入之結果,基材薄膜1係被熔融・延伸而發生成為絲屑狀的切削屑,該切削屑係附著於半導體晶片而有使半導體元件的可靠性降低之虞,或在拾取步驟之際有引起辨識錯誤之虞。若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軟鏈段(B)之含量(共聚合量)在上述範圍,則可使上述基材薄膜1在23℃下的彎曲彈性模數(G’)容易成為10MPa以上135MPa以下之適當範圍。
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係可藉由眾所周知之方法製造。例如,可舉出:使二羧酸的低級醇二酯、過剩量的低分子量二醇及軟鏈段成分在有機酸鹽或有機金屬化合物等觸媒之存在下進行酯交換反應,將所得之反應生成物在銻化合物、鈦化合物或鍺化合物等之觸媒下進行聚縮合之方法,使二羧酸與過剩量的二醇及軟鏈段成分在有機酸鹽或有機金屬化合物等觸媒之存在下進行酯化反應,將所得之反應生成物在銻化合物、鈦化合物或鍺化合物等觸媒下進行聚縮合之方法,對於由芳香族二羧酸與低分子量二醇成分所得之合適的芳香族聚酯,加熱混合脂肪族聚醚多元醇,使該芳香族聚酯的一部分解聚合,與脂肪族聚醚多元醇反應而聚縮合之方法,預先製作硬鏈段,於其中添加軟鏈段成分,藉由酯交換反應而使其無規化之方法,以鏈連結劑連接硬鏈段與軟鏈段之方法等。預先製作硬鏈段,於其中添加軟鏈段成分,藉由酯交換反應使其無規化之方法的情況,較佳為以硬鏈段與軟鏈段的酯交換反應不變成過剩之方式,亦即不發生過剩的無規化,以彈性體特性不消失之方式,預先製作硬鏈段,於其中預添加經預先高分子量化的軟鏈段成分而使其無規化之方法。具體而言,較佳為日本發明專利第4244067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
<其他熱塑性樹脂> 構成基材薄膜1的樹脂係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於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以外,可含有以下例示的熱塑性樹脂作為其他成分。作為該熱塑性樹脂,例如可舉出聚烯烴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含有源自芳香族乙烯單體的成分之均聚物及共聚物樹脂等之熱塑性樹脂、本實施形態之聚酯・聚醚型嵌段共聚物以外的熱塑性彈性體,以及不共聚合於聚酯・聚醚型嵌段共聚物的聚(環氧烷)二醇等。作為上述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及丙烯的共聚物,及此等與碳數4~10的α-烯烴之共聚物等。此等聚合物可被馬來酸酐等酸化合物所改質。又,聚烯烴系樹脂包含金屬鹽系離子聚合物。作為該其他熱塑性樹脂之含量,相對於基材薄膜1中含有的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之總量100質量份,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之範圍。
<其他> 基材薄膜1係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從滑動性賦予(防黏連)所致的操作性之觀點來看,於構成基材薄膜1的樹脂中,可含有粒子。上述粒子,當基材薄膜1為單層構成時,較佳為使其含於該單層中,當基材薄膜1為積層構成時,較佳為使其至少含於單側之最表層中。作為上述粒子,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可將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單獨或組合而使用。作為無機粒子,可舉出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鋯等之金屬氧化物,或硫酸鋇、碳酸鈣、矽酸鋁、磷酸鈣、雲母、高嶺土、黏土及沸石等。作為有機粒子,可舉出聚甲氧基矽烷系化合物的交聯粒子、聚乙烯系化合物的交聯粒子、聚苯乙烯系化合物的交聯粒子、丙烯酸系化合物的交聯粒子、聚胺基甲酸酯系化合物的交聯粒子、聚酯系化合物的交聯粒子、氟系化合物的交聯粒子或此等之混合物。上述粒子之平均粒徑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0.5μm以上15.0μm以下之範圍。又,作為上述粒子之含量,相對於基材薄膜1中含有的上述熱塑性聚酯彈性體與上述熱塑性樹脂之總量100質量份,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之範圍。
再者,構成基材薄膜1的樹脂,係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著色劑、難燃劑、可塑劑、抗靜電劑、防老化劑等之各種添加劑。此等添加劑之含量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應停留在基材薄膜1能發揮所欲的機能,且不喪失柔軟性之範圍內。
<基材薄膜之彎曲彈性模數> 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係以雙支撐樑彎曲模式,於頻率1Hz、升溫速度0.5℃/分鐘之條件下測定動態黏彈性時的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為10MPa以上135MPa以下之範圍。若由上述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所構成之基材薄膜1在23℃下的彎曲彈性模數(G’)為上述之範圍內,則可同時滿足基材薄膜1的高熔點化與適切的柔軟性賦予,故將基材薄膜1應用於切割膠帶時,可謀求能兼顧切割時之絲屑狀的切削屑發生之抑制及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性提升。從兩特性的進一步提升之觀點來看,上述基材薄膜1在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較佳為17MPa以上115MPa以下之範圍。
上述基材薄膜1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具體測定方法係如下述。
(1)測定機器 股份有限公司日立高科技公司製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DMA6100」(製品名)
(2)測定樣品 ・樣品製作方法:從所製膜的基材薄膜1之原材,切出數片的下述樣品尺寸之試料,使此等疊合,使用熱壓機,以總厚度成為1.5mm之方式使其加壓密著而成為積層體 ・樣品尺寸:10mm(寬度)×50mm(長度)×1.5mm(厚度)
此處,事先準備的數片基材薄膜1之試料,係分別以上述樣品尺寸的10mm之寬度方向符合基材薄膜1之製膜時的MD方向(流動方向),上述樣品尺寸的50mm之長度方向符合基材薄膜1之製膜時的TD方向(對於MD方向呈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從相當於將基材薄膜1加工成切割膠帶10的原材時之寬度方向中央部的位置所切出者。
(3)測定條件 ・測定模式:雙支撐樑彎曲 ・測定頻率:1Hz ・測定溫度範圍:-40~40℃ ・升溫速度:0.5℃/分鐘 ・測定環境氣體:氮氣
將經由上述測定方法所得之動態黏彈性頻譜中的23℃之儲存彈性模數之值當作該基材薄膜1之彎曲彈性模數(G’)。上述基材薄膜1在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未達10MPa時,基材薄膜1或使用該基材薄膜的切割膠帶10本身之搬送性或操作性有變差之虞。又,藉由使用該基材薄膜1的切割膠帶10來製造半導體裝置時,於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步驟中,過度地追隨從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1之第2面側藉由頂銷所頂起的半導體晶片之彎曲的動作,變難以在半導體晶片的四方端部給予從黏著劑層2的剝離契機,反而有拾取性變差之虞。另一方面,上述基材薄膜1在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超過135MPa時,藉由使用該基材薄膜1的切割膠帶10來製造半導體裝置之際,於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步驟中,即使藉由頂銷頂起切割膠帶10,也切割膠帶10的彎曲小,由於難以促進半導體晶片的四方端部從黏著劑層2之剝離,故發生必須進一步增大頂起高度,結果有半導體晶片破裂的風險變高之虞。
<基材薄膜之厚度> 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之厚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例如適用於切割膠帶時,較佳為70μm以上155μm以下之範圍,更佳為80μm以上100μm以下之範圍。尚且,基材薄膜1為積層構成時,該厚度意指將各層的厚度合計後的總厚度。上述基材薄膜1之厚度未達70μm時,於藉由使用該基材薄膜1的切割膠帶10來製造半導體裝置之際,在切割時經由切割刀片導入有一部分切痕的基材薄膜1,係在其後的擴張步驟中有斷裂之虞。另一方面,上述基材薄膜1之厚度超過155μm時,於使用基材薄膜1製作切割膠帶10而捲取之際,有在捲繞的芯部發生因品質不良所造成的階差痕跡之虞,或有黏著劑層2之硬化所必須的紫外線(UV)等活性能量線之穿透性變差之虞。又,有基材薄膜1之因製膜時之殘留應力的釋放所造成的翹曲變大之虞。
將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設為由不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構成之積層體,適用作為後述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時,基材薄膜1中之具有與黏著劑層2接觸的第1面之層的厚度,較佳為比經由切割刀片切入基材薄膜1的深度更厚,再者該層所含有的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之軟鏈段(B)的含量係小於其他層所含有的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之軟鏈段(B)的含量。藉此,採用該基材薄膜1作為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時,由於可更高地維持基材薄膜1中之構成具有與黏著劑層2接觸的第1面之層的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之結晶熔點,故可安定地抑制基材薄膜1的切割時之絲屑狀的切削屑之發生。
<基材薄膜之結晶熔點> 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的結晶熔點,當基材薄膜1僅由相同樹脂所構成時,意指該樹脂的結晶熔點。又,當基材薄膜1為由不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構成的積層體時,意指構成具有與黏著劑層接觸的第1面之層的樹脂的結晶熔點。詳細而言,將上述積層體的基材薄膜1應用於後述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時,意指基材薄膜1中之具有與黏著劑層2接觸的第1面之層,亦即構成經由切割刀片導入切痕的層之樹脂的結晶熔點。上述基材薄膜1的結晶熔點較佳為160℃以上200℃以下,更佳為170℃以上195℃以下。若基材薄膜1的結晶熔點未達160℃,則藉由切割機全切切割半導體晶圓時,基材薄膜1之絲屑狀的切削屑變容易發生,若基材薄膜1的結晶熔點超過200℃,則有基材薄膜1之彎曲彈性模數(G’)變大的傾向,故於拾取步驟中,在藉由頂銷頂起切割膠帶10之際,切割膠帶10的彎曲性降低,於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步驟中,發生必須增大頂起高度,結果半導體晶片容易破裂。
將基材薄膜1設為由不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構成之積層體,適用作為後述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時,較佳為基材薄膜1中之構成具有與黏著劑層2接觸的第1面之層的樹脂之結晶熔點比構成其他層的樹脂之結晶熔點更高。藉此,採用上述基材薄膜1作為後述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時,可安定地抑制基材薄膜1的切割時之絲屑狀的切削屑之發生。
樹脂的結晶熔點,例如可使用股份有限公司RIGAKU公司製之示差熱掃描熱量計「DSC-8321」(製品名)進行測定。具體而言,首先將樹脂試料10mg填充於鋁製的盤,於氮氣環境下,以10℃/分鐘之升溫速度升溫到290℃,於同溫度下保持3分鐘後,將鋁盤投入液態氮中而急速冷卻。將經急速冷卻的鋁盤再度設置於上述示差熱掃描熱量計「DSC-8321」,將以10℃/分鐘之升溫速度升溫時出現的吸熱峰之峰值溫度當作該樹脂的結晶熔點。
<基材薄膜之伸長率> 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較佳為根據JIS Z 0237(2009)規定的方法所測定的MD方向及TD方向之伸長率皆300%以上700%以下之範圍。此處,所謂伸長率100%,就是伸長到原來的長度之2倍的長度。又,所謂MD方向,就是如上述,指基材薄膜1之製膜時的流動方向,所謂TD方向,就是指對於MD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上述基材薄膜1的伸長率未達300%時,有基材薄膜1變硬的傾向,故有切割膠帶的擴張性或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性變差之虞。另一方面,上述基材薄膜1的伸長率超過700%時,基材薄膜1的伸長率・黏性變大,故在切割時有絲屑狀的切削屑變容易發生之虞。
<基材薄膜的紫外線穿透率> 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當採用後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黏著劑組成物作為黏著劑層2時,必須活性能量線能穿透。此時,具體而言,例如當使用紫外線(UV)作為活性能量線時,基材薄膜1之以分光光度計測定的紫外線之平行光線穿透率係在波長365nm下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5%以上。上述基材薄膜1的紫外線之平行光線穿透率未達1%時,即使從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1側來照射紫外線,也紫外線不充分地到達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黏著劑組成物之黏著劑層2,故黏著劑層2不充分地硬化・收縮,有對於黏附體的黏著力不充分地降低之虞。結果,於從黏著劑層2剝離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劑層的半導體晶片之步驟(拾取步驟)中,有發生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劑層的半導體晶片之拾取不良之虞。基材薄膜1的紫外線之平行光線穿透率為1%以上時,由於可使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黏著劑組成物之黏著劑層2充分地硬化・收縮,故可使對於黏附體的黏著力充分地降低。結果,半導體晶片或附有接著劑層的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性變良好。
<基材薄膜之製膜方法>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之製膜方法,可舉出澆鑄法、T字模法、吹脹法、壓延法等以往的製造方法。其中,從由於在基材薄膜1的製膜時不施加剪切應力而不引起聚合物分子的配向,在基材薄膜1之擴張時不被分割而能均勻地延伸之點來看,較佳為以澆鑄法進行製膜。
具體而言,例如於將成為基材薄膜1的材料之樹脂的顆粒視需要地乾燥後,將藉由T字模等之擠壓機以190~300℃之溫度所擠出的熔融樹脂,用夾持加壓或單面接觸方式,以單一或複數的30~70℃之溫度的澆鑄滾筒進行冷卻,在實質上不施加延伸下進行製膜而製造無延伸的薄膜。於澆鑄時,藉由使用靜電密著法、氣刀法或吸引室法等,可得到厚度不均少的基材薄膜1。
又,將基材薄膜1設為積層構成時,作為該基材薄膜1之製膜方法,例如可使用共擠出法、乾式層合法等慣用的薄膜積層法。
再者,以基材薄膜1之製膜時的捲取安定化或製膜後的黏連防止為目的,亦可利用將與設置黏著劑層2之側(第1面)相反面側之表面(第2面)予以壓花加工而進行捲取之方法,或將基材薄膜1層合於工程脫模紙,進行捲取之方法。作為工程脫模紙,可適宜使用通常被稱為O-PET的延伸聚酯薄片,及通常被稱為OPP的延伸聚丙烯薄片、由紙所成的工程脫模紙,或在紙上塗佈有烯烴系樹脂或矽氧系樹脂的工程脫模紙等。工程脫模紙係將使基材薄膜1成為切割膠帶10之形式後,只要於將切割膠帶10例如供切割步驟時能剝離即可。
<<切割膠帶>> 本發明之切割膠帶10係在上述基材薄膜1的第1面之上具備用於保持(暫時固定)半導體晶圓30的黏著劑層2。又,於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表面,可具備具有脫模性的基材薄片(剝離襯墊)。於形成上述黏著劑層2的黏著劑中,可使用作為切割膠帶10之黏著劑所習知的黏著劑。作為如此的黏著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系、矽氧系、聚酯系、聚乙酸乙烯酯系、聚胺基甲酸酯系、橡膠系等之各種黏著劑組成物。於此等之中,從通用性、實用性之觀點來看,可較宜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
<黏著劑層> 作為適用於本實施形態之黏著劑層2的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眾所周知或慣例的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及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皆可使用。此處,所謂「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就是意指藉由照射紫外線、可見光線、紅外線、電子線、β射線、γ射線等之活性能量線,而進行交聯・硬化,黏著力降低之黏著劑組成物,亦即具有光感應性的碳-碳雙鍵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又,所謂「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就是意指即使照射活性能量線,也黏著力不降低之黏著劑組成物,亦即不具有光感應性的碳-碳雙鍵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於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步驟中,從不使半導體晶片破損而能容易地拾取之拾取成功率提升(拾取性提升)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
(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 作為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典型上可舉出包含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及與該官能基反應的交聯劑而成之所謂一般的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惟不受其所特別限定。此處所言的官能基係指熱反應性官能基。該官能基之例為與羥基、羧基及胺基等活性氫基及環氧丙基等活性氫基進行熱反應的官能基。所謂活性氫基,就是指具有碳以外的氮、氧或硫等元素與直接鍵結於它的氫之官能基。
[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 上述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主骨架係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單體與含活性氫基的單體及或含環氧丙基的單體之共聚物所構成。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單體,可舉出碳數6~18的(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三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甲基)丙烯酸十五酯、(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十七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或碳數5以下的單體之(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又,作為含活性氫基的單體,可舉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等之含羥基的單體、(甲基)丙烯酸、伊康酸、馬來酸、富馬酸、巴豆酸、異巴豆酸等之含羧基的單體、馬來酸酐、伊康酸酐等之含酸酐基的單體、(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之醯胺系單體;(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乙酯等之含胺基的單體等。此等含活性氫基的單體成分係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又,作為含環氧丙基的單體,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等。上述熱反應性官能基的含量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相對於共聚合單體成分全量,較佳為0.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之範圍。
作為共聚合有上述單體的合適之共聚物,具體而言可舉出丙烯酸2-乙基己酯與丙烯酸之共聚物、丙烯酸2-乙基己酯與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共聚物、丙烯酸2-乙基己酯與甲基丙烯酸與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三元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與丙烯酸之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與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共聚物、丙烯酸正丁酯與甲基丙烯酸與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三元共聚物等,惟不受此等特別地限定。
上述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係以內聚力及耐熱性等為目的,視需要可含有其他的共聚合單體成分。作為如此之其他的共聚合單體成分,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腈等之含氰基的單體、乙烯、丙烯、異戊二烯、丁二烯、異丁烯等之烯烴系單體、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之苯乙烯系單體、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之乙烯酯系單體、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之乙烯基醚系單體、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之含鹵素原子的單體、(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之含烷氧基的單體、N-乙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𠯤、N-乙烯基吡𠯤、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㗁唑、N-乙烯基嗎啉、N-乙烯基己內醯胺、N-(甲基)丙烯醯基嗎啉等之具有含氮原子的環之單體。此等其他的共聚合單體成分係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上述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係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70℃以上15℃以下之範圍,更佳為-60℃以上-10℃以下之範圍。
[交聯劑]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為了上述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高分子量化,可進一步含有交聯劑。作為如此的交聯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使用具有與上述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基之羥基、羧基及環氧丙基等能反應的官能基之眾所周知的交聯劑。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聚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氮丙啶系交聯劑、三聚氰胺樹脂系交聯劑、尿素樹脂系交聯劑、酸酐化合物系交聯劑、多胺系交聯劑、含羧基聚合物系交聯劑等。於此等之中,從反應性、通用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聚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或環氧系交聯劑。此等交聯劑係可單獨或併用2種以上。交聯劑之摻合量,相對於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固體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15質量份以下之範圍。
作為上述聚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例如可舉出具有異三聚氰酸酯環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使三羥甲基丙烷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反應而成之加成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使三羥甲基丙烷與甲苯二異氰酸酯反應而成之加成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使三羥甲基丙烷與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反應而成之加成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使三羥甲基丙烷與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反應而成之加成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等。此等可為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上述環氧系交聯劑,例如可舉出雙酚A・環氧氯丙烷型的環氧樹脂、乙二醇二環氧丙基醚、聚乙二醇二環氧丙基醚、甘油二環氧丙基醚、甘油三環氧丙基醚、1,6-己二醇二環氧丙基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環氧丙基醚、山梨糖醇聚環氧丙基醚、聚甘油聚環氧丙基醚、季戊四醇聚環氧丙基赤藻糖醇、二甘油聚環氧丙基醚、1,3’-雙(N,N-二環氧丙基胺基甲基)環己烷、N,N,N’,N’-四環氧丙基-間苯二甲胺等。此等可為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藉由上述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形成黏著劑層2後,作為用於使上述交聯劑與上述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反應之熟化的條件,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只要溫度在23℃以上80℃以下之範圍,且時間在24小時以上168小時以下之範圍內適宜設定即可。
[其他]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係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可另外添加增黏劑、填充劑、防老化劑、著色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界面活性劑、矽烷偶合劑、調平劑等之添加劑。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 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典型上可舉出包含具有光感應性的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光聚合起始劑以及與該官能基反應的交聯劑而成之黏著劑組成物(A),或者包含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光聚合起始劑以及與該官能基反應的交聯劑而成之黏著劑組成物(B)等,但不受此等所特別限定。其中,從抑制對於半導體晶圓的殘膠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前者之態樣的黏著劑組成物(A)。
(黏著劑組成物(A)) [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 上述黏著劑組成物(A)的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之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係使用在分子側鏈具有碳-碳雙鍵者。作為製造具有碳-碳雙鍵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通常可舉出使(甲基)丙烯酸酯與含官能基的不飽和化合物進行共聚合而得到共聚物,使具有對於該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基能加成反應的官能基及碳-碳雙鍵之化合物進行加成反應之方法。此處,作為使具有官能基及碳-碳雙鍵之化合物進行加成反應之前的上述共聚物,可使用與上述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說明中作為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所例示者相同物。
此處所言的官能基,就是與碳-碳雙鍵能共存的熱反應性官能基。該官能基之例為與羥基、羧基及胺基等活性氫基及環氧丙基等活性氫基進行熱反應的官能基。所謂活性氫基,就是指具有碳以外的氮、氧或硫等元素與直接鍵結於它的氫之官能基。
作為上述加成反應,例如有使在上述共聚物(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側鏈之羥基與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酸酯、4-甲基丙烯醯氧基正丁基異氰酸酯等)反應之方法,使在上述共聚物的側鏈之羧基與(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反應之方法,或使在上述共聚物之側鏈的環氧丙基與(甲基)丙烯酸反應之方法等。尚且,於進行此等反應時,較佳為藉由聚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或環氧系交聯劑等之交聯劑來使上述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交聯,進而為了高分子量化,較佳為使羥基、羧基或環氧丙基等之官能基殘存。例如,對於在側鏈具有羥基的共聚物,使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時,只要使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異氰酸酯化合物的異氰酸酯基(-NCO)相對於在上述共聚物之側鏈的羥基(-OH)之當量比[(NCO)/(OH)]成為未達1.0之方式,調整兩者之摻合比即可。如此地,可得到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等活性能量線反應性基(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
於上述加成反應中,為了維持碳-碳雙鍵的活性能量線反應性,較佳為使用聚合抑制劑。作為如此的聚合抑制劑,較佳為氫醌・單甲基醚等之醌系的聚合抑制劑。聚合抑制劑之量係沒有特別的限制,但相對於基底聚合物與放射線反應性化合物之合計量,通常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0.1質量份以下之範圍。
上述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亦稱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較佳為具有10萬以上200萬以下之範圍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未達10萬時,考慮塗佈性等,難以得到數千cP以上數萬cP以下的高黏度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溶液而不宜。又,活性能量線照射前的黏著劑層2之內聚力變小,在切割半導體晶圓時,容易發生半導體晶片的偏移,有影像辯識變困難之情況。另一方面,重量平均分子量Mw超過200萬時,在作為黏著劑的特性上,沒有特別的問題,但難以量產地製造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例如在合成時有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凝膠化之情況而不宜。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更佳為30萬以上150萬以下。此處,重量平均分子量Mw意指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所測定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值。
上述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碳-碳雙鍵含量,只要在活性能量線照射後於黏著劑層2中得到充分的黏著力減低效果之量即可,由於隨著活性能量線的照射量等使用條件等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該碳-碳雙鍵含量較佳為0.10meq/g以上2.00meq/g以下之範圍,更佳為0.50meq/g以上1.50meq/g以下之範圍。碳-碳雙鍵含量未達0.10meq/g時,活性能量線照射後的黏著劑層2之黏著力減低效果變小,有半導體晶片的拾取不良增大之虞。另一方面,碳-碳雙鍵含量超過2.00meq/g時,活性能量線照射後的黏著劑層2中的黏著劑之流動性變不充分,切割膠帶10或切割黏晶薄膜20之擴張後的半導體晶片間隙不充分地變寬,在拾取時有發生各半導體晶片的影像辨識變困難之問題。又,取決於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共聚合組成,有在合成之際的聚合或反應時變容易凝膠化,合成變困難之情況。尚且,確認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碳-碳雙鍵含量時,可藉由測定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碘價,而算出碳-碳雙鍵含量。
再者,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係如上述,藉由聚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或環氧系交聯劑等交聯劑來使上述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交聯,進而為了高分子量化,較佳為使羥基、羧基或環氧丙基等之官能基殘存。其中,更佳為羥基或羧基。作為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羥值,並沒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5mgKOH/g以上100mgKOH/g以下之範圍。又,作為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酸價,並沒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0.5mgKOH/g以上30mgKOH/g以下之範圍。若具有碳-碳雙鍵及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羥值及酸價各自為上述範圍內,則活性能量線照射後的黏著劑層2之黏著力穩定地減低,結果可更減低半導體晶片的拾取不良而較宜。
[光聚合起始劑]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A))包含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產生自由基的光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係感受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的活性能量線之照射,產生自由基,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所具有的碳-碳雙鍵之交聯反應開始。
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習知者。例如,可舉出烷基苯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醯基膦氧化物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肟酯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等。作為烷基苯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舉出苄基甲基縮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α-羥基烷基苯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胺基烷基苯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等。作為苄基甲基縮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例如商品名Omnirad 651,IGM Resins B.V.公司製)等。作為α-羥基烷基苯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商品名Omnirad 1173,IGM Resins B.V.公司製)、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商品名Omnirad 184,IGM Resins B.V.公司製)、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商品名Omnirad 2959,IGM Resins B.V.公司製)、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商品名Omnirad 127,IGM Resins B.V.公司製)等。作為胺基烷基苯酮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商品名Omnirad 907,IGM Resins B.V.公司製)或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商品名Omnirad 369,IGM Resins B.V.公司製)等。作為醯基膦氧化物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商品名Omnirad TPO,IGM Resins B.V.公司製)、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商品名Omnirad 819,IGM Resins B.V.公司製),作為肟酯系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舉出(2E)-2-(苯甲醯氧基亞胺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商品名Omnirad OXE-01,IGM Resins B.V.公司製)等。此等光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添加量,相對於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固體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10.0質量份以下之範圍。光聚合起始劑之添加量未達0.1質量份時,由於對於活性能量線的光反應性不充分,故即使照射活性能量線也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光自由基交聯反應不充分地發生,結果活性能量線照射後的黏著劑層2之黏著力減低效果變小,有半導體晶片的拾取不良增大之虞。另一方面,光聚合起始劑之添加量超過10.0質量份時,其效果飽和,從經濟性之觀點來看亦不宜。又,取決於光聚合起始劑的種類,有黏著劑層2變黃而變外觀不良之情況。
又,作為如此的光聚合起始劑之增感劑,可將二甲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異戊酯等化合物添加至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
[交聯劑]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A)),為了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之高分子量化,而進一步含有交聯劑。作為上述交聯劑,可使用與上述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說明中作為交聯劑例示者相同物。又,關於交聯劑的摻合量及用於使交聯劑與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反應的熟化之條件,亦可同樣。
[其他]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A)),係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可另外添加多官能丙烯酸單體、多官能丙烯酸寡聚物、增黏劑、填充劑、防老化劑、著色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界面活性劑、矽烷偶合劑、調平劑等之添加劑。
(黏著劑組成物(B)) [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 作為上述黏著劑組成物(B)之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可使用與上述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說明中作為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例示者相同物。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 作為上述黏著劑組成物(B)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廣泛使用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能三次元網狀化之在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以上的碳-碳雙鍵之低分子量化合物。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甲基)丙烯酸與多元醇之酯化物;2-丙烯基-二-3-丁烯基三聚氰酸酯、2-羥基乙基雙(2-丙烯醯氧基乙基)異三聚氰酸酯、參(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三聚氰酸酯等之異三聚氰酸酯或異三聚氰酸酯化合物等。此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之化合物係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又,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除了如上述的化合物之外,還可使用環氧丙烯酸酯系寡聚物、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寡聚物、聚酯丙烯酸酯系寡聚物等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寡聚物。環氧丙烯酸酯係藉由環氧化合物與(甲基)丙烯酸之加成反應而合成。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例如係對於多元醇與聚異氰酸酯之加成反應物,使末端殘留的異氰酸酯基與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應,將(甲基)丙烯酸基導入至分子末端而合成。聚酯丙烯酸酯係藉由聚酯多元醇與(甲基)丙烯酸之反應而合成。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寡聚物,從活性能量線照射後的黏著劑層2之黏著力的減低效果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在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碳-碳雙鍵者。此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寡聚物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寡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100以上30,000以下之範圍,從半導體晶片的污染抑制及活性能量線照射後的黏著劑層2之黏著力的減低效果之兩觀點來看,更佳為500以上6,000以下之範圍。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寡聚物之羥值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於半導體晶圓的剛剛研削後貼附切割膠帶10而使用時,較佳為3mgKOH/g以下。即,剛剛研削後的半導體晶圓之表面為極度活性,與該活性面的活性原子鍵結的羥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寡聚物的羥基)在黏著劑層2中愈少,愈可抑制活性能量線照射後的黏著劑層2之黏著力過度變大,因此容易從黏著劑層2剝取半導體晶片。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寡聚物之羥值更佳為0mgKOH/g。
相對於具有官能基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100質量份,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之含量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5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份以上180質量份以下之範圍。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的含量為上述範圍內時,在活性能量線照射後可使黏著劑層2的黏著力適當地降低,不使半導體晶片破損,可使拾取成為容易。
[光聚合起始劑]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B))包含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產生自由基的光聚合起始劑。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與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A))之說明中例示者相同物。又,光聚合起始劑之添加量亦可同樣。
[交聯劑]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B)),係為了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的高分子量化,而進一步含有交聯劑。作為上述交聯劑,可使用與上述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說明之說明中作為交聯劑例示者相同物。又,關於交聯劑的摻合量及用於使交聯劑與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反應的熟化之條件,亦可同樣。
[其他] 本實施形態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B),係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可另外添加增黏劑、填充劑、防老化劑、著色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界面活性劑、矽烷偶合劑、調平劑等之添加劑。
(黏著劑層之厚度) 本實施形態之黏著劑層2之厚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3μm以上50μm以下之範圍,更佳為5μm以上20μm以下之範圍。黏著劑層2之厚度未達3μm時,有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力過度降低之虞。此時,例如於半導體晶圓的切割之際,切割膠帶10無法充分地保持半導體晶片,有半導體晶片飛散之虞。又,作為切割黏晶薄膜使用時,有發生黏著劑層2與黏晶薄膜3的密著不良之情況。另一方面,黏著劑層2之厚度超過50μm時,切割時的振動容易傳到黏著劑層2,振動幅度變大,於半導體晶圓的切割中有該半導體晶圓從基準位置偏離之虞。此時,有在半導體晶片發生缺口(碎裂)之虞,或在每個半導體晶發生大小的偏離。
<錨塗層> 於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中,按照切割膠帶10之製造條件或製造後的切割膠帶10之使用條件等,可在基材薄膜1與黏著劑層2之間,設置符合基材薄膜1之組成的錨塗層。藉由設置錨塗層,而提高基材薄膜1與黏著劑層2之密著力。
<剝離襯墊> 又,於黏著劑層2之與基材薄膜1相反的表面側(一方的表面側),視需要可設置剝離襯墊。可作為剝離襯墊使用者,係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例如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之合成樹脂或紙類等。又,於剝離襯墊之表面,為了提高黏著劑層2的剝離性,可施予矽氧系剝離處理劑、長鏈烷基系剝離處理劑、氟系剝離處理劑等之剝離處理。剝離襯墊之厚度有特別的限定,但可適宜使用10μm以上200μm以下之範圍者。
<切割膠帶之製造方法> 圖4係說明切割膠帶10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首先,準備剝離襯墊(步驟S101:剝離襯墊準備步驟)。其次,製作黏著劑層2的形成材料之黏著劑層2用的塗佈溶液(黏著劑層形成用塗佈溶液)(步驟S102:塗佈溶液製作步驟)。塗佈溶液例如可藉由將黏著劑層2之構成成分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交聯劑與稀釋溶劑均勻地混合攪拌而製作。作為溶劑,例如可使用甲苯或乙酸乙酯等通用的有機溶劑。
然後,使用步驟S102所製作之黏著劑層2用的塗佈溶液,在剝離襯墊之剝離處理面上塗佈該塗佈溶液並乾燥,形成指定厚度的黏著劑層2(步驟103:黏著劑層形成步驟)。作為塗佈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使用模塗機、缺角輪塗佈機(註冊商標)、凹版塗佈機、輥塗機、逆塗機等進行塗佈。又,作為乾燥條件,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例如較佳在乾燥溫度為80℃以上150℃以下之範圍內,乾燥時間為0.5分鐘以上5分鐘以下之範圍內進行。接著,準備基材薄膜1(步驟S104:基材薄膜準備步驟)。然後,於剝離襯墊上所形成的黏著劑層2之上,貼合基材薄膜1(步驟S105:基材薄膜貼合步驟)。此處,使用由不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成之積層體的基材薄膜作為基材薄膜1時,使以結晶熔點為160℃以上200℃以下之範圍的樹脂所構成的層側之面(第1面)貼合至黏著劑層2之上。最後,藉由將所形成的黏著劑層2例如在40℃之環境下熟化72小時,使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與交聯劑反應,而使其交聯・硬化(步驟S106:熱硬化步驟)。藉由以上之步驟,製造在基材薄膜1之上從基材薄膜側起依序具備黏著劑層2、剝離襯墊之切割膠帶10。尚且,於本發明中,有將在黏著劑層2之上具備剝離襯墊的積層體亦稱為切割膠帶10之情況。
尚且,作為在上述基材薄膜1上形成黏著劑層3之方法,例示在剝離襯墊之上塗佈黏著劑層2用的塗佈溶液並乾燥,然後在黏著劑層2之上貼合基材薄膜1之方法,但亦可使用在基材薄膜1上直接塗佈黏著劑層2用的塗佈溶液並乾燥之方法。從穩定生產之觀點來看,宜使用前者之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可為捲繞成捲筒狀之形態,或可為寬度廣的薄片積層之形態。又,亦可為將此等形態的切割膠帶10切斷成預定的大小而形成之薄片狀或膠帶狀之形態。
<<切割黏晶薄膜>> 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係於半導體製程中,亦可作為在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上能剝離地密著、層合有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切割黏晶薄膜20之形式使用。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係用於將切割後經單片化的半導體晶片接著・連接至引線框架或配線基板。又,層合半導體晶片時,亦作半導體晶片彼此的接著劑層之角色。以下,關於將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作為切割黏晶薄膜20之形式使用時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顯示一例,但不受此例所特別限定。
<黏晶薄膜(接著劑層)> 上述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係由因熱進行硬化的熱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所構成的層。作為上述接著劑組成物,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習知的材料。作為上述接著劑組成物的較佳態樣之一例,例如可舉出包含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作為熱塑性樹脂,且包含環氧樹脂作為熱硬化性樹脂,及包含對於環氧樹脂的硬化劑作為硬化劑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具有如此組成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係半導體晶片/支撐基板間、半導體晶片/半導體晶片間的接著性優異,另外亦能賦予電極埋入性及/或線(wire)埋入性等,且在黏晶步驟中能在低溫下接著,短時間得到優異的硬化,藉由密封劑模塑後具有優異的可靠性等之特徵而較宜。
(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上述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係在作為共聚物單元,較佳為至少包含具有碳數1~8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上述(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的共聚物單元,從確保適當的接著力之觀點來看,在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全量中,較佳為以0.5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又,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係視需要,從玻璃轉移溫度(Tg)的調整之觀點來看,可包含苯乙烯或丙烯腈等其他單體作為共聚物單元。
上述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50℃以上30℃以下之範圍,從提高作為黏晶薄膜的操作性(沾黏性的抑制)之觀點來看,更佳為-10℃以上30℃以下之範圍。為了使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成為如此的玻璃轉移溫度,作為上述具有碳數1~8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宜使用(甲基)丙烯酸乙酯及/或(甲基)丙烯酸丁酯。
上述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10萬以上300萬以下之範圍,更佳為50萬以上200萬以下之範圍。若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上述範圍內,則容易使接著力、耐熱性、流動性成為適當者。此處,重量平均分子量Mw意指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所測定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值。
上述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中之上述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含有比例,較佳為5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之範圍,更佳為5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之範圍。
(環氧樹脂) 作為環氧樹脂,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例如可舉出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脂環式環氧樹脂、脂肪族鏈狀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烷基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雙酚A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聯酚的二環氧丙基醚化物、萘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化物、酚類的二環氧丙基醚化物、醇類的二環氧丙基醚化物,及此等之烷基取代物、鹵化物、氫化物等之二官能環氧樹脂、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等。又,亦可使用多官能環氧樹脂及含雜環的環氧樹脂等一般已知的其他環氧樹脂。此等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上述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中的上述環氧樹脂之含有比例,從使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中作為熱硬化型接著劑的機能適當地展現之觀點來看,較佳為5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之範圍,更佳為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之範圍。
(對於環氧樹脂的硬化劑) 作為對於環氧樹脂的硬化劑,例如可舉出使酚化合物與2價連結基的苯二甲基化合物在無觸媒或酸觸媒之存在下反應而能獲得之酚樹脂。作為上述酚樹脂,例如可舉出酚醛清漆型酚樹脂、甲階酚醛型酚樹脂及聚對羥基苯乙烯等之聚羥基苯乙烯等。作為酚醛清漆型酚樹脂,例如可舉出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苯酚芳烷基樹脂、甲酚酚醛清漆樹脂、第三丁基酚酚醛清漆樹脂及壬基酚酚醛清漆樹脂等。此等酚樹脂係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於此等酚樹脂之中,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或苯酚芳烷基樹脂係有使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連接可靠性提升之傾向而較宜使用。
從使上述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環氧樹脂與酚樹脂之硬化反應充分地進行之觀點來看,酚樹脂係環氧樹脂成分中的環氧基每1當量,該酚樹脂中的羥基較佳為0.5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更佳以成為0.8當量以上1.2當量以下之範圍的量進行摻合。
(其他) 又,於上述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視需要亦可添加三級胺、咪唑類、四級銨鹽類等之硬化促進劑。作為如此的硬化促進劑,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1-氰基乙基-2-苯基咪唑、1-氰基乙基-2-苯基咪唑鎓偏苯三酸酯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另外,於上述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從抑制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流動性,提高彈性模數之觀點來看,視需要可添加無機填料。具體而言,可舉出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鎂、矽酸鈣、矽酸鎂、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鋁、氮化鋁、硼酸鋁晶鬚、氮化硼、結晶質二氧化矽、非晶質二氧化矽等,此等亦可為1種或併用2種以上。上述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中的上述無機填料之含有比例較佳為35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之範圍。
再者,於上述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視需要可添加難燃劑、矽烷偶合劑及離子捕捉劑等。作為難燃劑,例如可舉出三氧化二銻、五氧化二銻及溴化環氧樹脂等。作為矽烷偶合劑,例如可舉出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作為離子捕捉劑,例如可舉出水滑石類、氫氧化鉍、含水氧化銻、特定構造的磷酸鋯、矽酸鎂、矽酸鋁、三唑系化合物、四唑系化合物及聯吡啶系化合物等。
<黏晶薄膜(接著劑層)之厚度> 上述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厚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5μm以上60μm以下之範圍。若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厚度未達5μm,則有半導體晶片與引線框架或配線基板的接著力變不充分之虞。另一方面,若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厚度超過60μm,則變不經濟的,而且對於半導體裝置的小型薄膜化之對應容易變不充分。
<黏晶薄膜之製造方法> 上述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例如係如以下地製造。首先,準備剝離襯墊。尚且,作為該剝離襯墊,可使用與在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上配置的剝離襯墊相同者。其次,製作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形成材料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用之塗佈溶液。塗佈溶液例如可藉由將包含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構成成分的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環氧樹脂及對於環氧樹脂的硬化劑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與稀釋溶劑均勻地混合分散而製作。作為溶劑,例如可使用甲基乙基酮或環己酮等通用的有機溶劑。
接著,將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用的塗佈溶液,在成為暫時支撐體的上述剝離襯墊之剝離處理面上,塗佈該塗佈溶液並乾燥,而形成指定厚度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然後,將另一剝離襯墊的剝離處理面貼合於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上。作為塗佈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使用模塗機、缺角輪塗佈機(註冊商標)、凹版塗佈機、輥塗機、逆塗機等進行塗佈。又,作為乾燥條件,例如較佳在乾燥溫度為70℃以上160℃以下之範圍內,乾燥時間為1分鐘以上5分鐘以下之範圍內進行。尚且,於本發明中,有將在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兩面或單面具備剝離襯墊的積層體亦稱為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情況。
<切割黏晶薄膜之製造方法> 作為上述切割黏晶薄膜20之製造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可藉由習知的方法來製造。例如,上述切割黏晶薄膜20係首先個別地分別準備切割膠帶10及黏晶薄膜20,其次將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及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剝離襯墊分別剝離,將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與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例如藉由熱輥層合機等壓接輥進行壓接而貼合即可。貼合的溫度例如較佳為10℃以上100℃以下之範圍,貼合的壓力(線壓)例如較佳為0.1kgf/cm以上100kgf/cm以下之範圍。尚且,於本發明中,切割黏晶薄膜20係有將在黏著劑層2及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上具備剝離襯墊的積層體亦稱為切割黏晶薄膜20之情況。於切割黏晶薄膜20中,在黏著劑層2及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上所具備的剝離襯墊,只要在將切割黏晶薄膜20供加工時,進行剝離即可。
上述切割黏晶薄膜20可為捲繞成捲筒狀之形態,或可為寬度廣的薄片積層之形態。又,亦可為將此等形態的切割膠帶10切斷成預定的大小而形成之薄片狀或膠帶狀之形態。
例如,如日本特開2011-159929號公報中所揭示,亦可作為在剝離基材(剝離襯墊)上使經預切加工成構成半導體元件的晶圓之形狀的接著劑層(黏晶薄膜)及黏著薄膜(切割膠帶)多數形成島狀之薄膜捲筒狀的形態而製造。此時,切割膠帶10形成比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更大徑的圓形,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形成比半導體晶圓30更大徑的圓形。
<<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 圖5係說明使用了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或切割黏晶薄膜20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又,圖6係顯示在切割膠帶(或切割黏晶薄膜)的外緣部貼附有環框(晶圓環),且在中心部貼附有半導體晶圓的狀態之概略圖。再者,圖7(a)~(f)係顯示使用了在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之上層合有黏著劑層2的切割膠帶之半導體晶片之製造例的圖。再者,圖8(a)~(f)係顯示使用了在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上層合有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切割黏晶薄膜20之半導體晶片之製造例的圖。
<使用了切割膠帶10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 首先,如圖7(a)所示,例如準備在以矽為主成分的半導體晶圓30上搭載有複數的積體電路(未圖示)之半導體晶圓30(步驟S201:準備步驟)。
其次,研削半導體晶圓30之搭載有積體電路的面相反側之面,使半導體晶圓30成為預定的厚度(步驟S202:研削步驟)。此時,雖然未圖示,但在半導體晶圓30之搭載有積體電路之面,貼附保護膠帶(背面研磨膠帶)。保護膠帶係在半導體晶圓30的切斷(切割)步驟之前被剝離。
半導體晶圓30之厚度較佳為調節至100μm以下,更佳為調節至20μm以上50μm以下之厚度。半導體晶片雖然希望薄型化,但若減小厚度則脆弱而容易破裂,良率變差。本發明的切割膠帶可以實用上能容許的範圍內之頂起速度,以更小的頂起高度,不損傷厚度小的半導體晶片而進行拾取。
接著,從經切割成圓狀的切割膠帶10之黏著劑層2將剝離襯墊剝離後,如圖6及圖7(a)所示,將環框(晶圓環)40貼附於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外緣部,同時將半導體晶圓30貼附於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中央部(步驟S203:貼附步驟)。在經步驟202剛剛研削半導體晶圓30後貼附切割膠帶10之情況,係成為以在半導體晶圓30之表面存在活性原子的狀態,將切割膠帶10貼附於半導體晶圓30。
此處,於貼附步驟中,一般而言,使用能推壓黏著帶的壓接輥等,在半導體晶圓30上貼附切割膠帶10。貼附溫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例如較佳為20℃以上80℃以下之範圍。又,貼附時的壓力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例如較佳為0.1MPa以上0.3MPa以下之範圍。又,可於能加壓的容器(例如高壓釜等)中使半導體晶圓30與切割膠帶10疊合,藉由將容器內加壓,而將切割膠帶10貼附於半導體晶圓30。再者,可於減壓室(真空室)內,將切割膠帶10貼附於半導體晶圓30。
接著,如圖7(b)所示,於使切割膠帶10與半導體晶圓30貼合之狀態下,沿著切斷(切割)預定線X,將半導體晶圓30從搭載有積體電路之面側,依照常見方法,使用切割機等,藉由切割刀片切斷成指定的尺寸而單片化,形成半導體晶片30a(步驟S204:切斷(切割)步驟)。如圖7(c)所示,於此例中,對於半導體晶圓30進行全部切入的所謂全切。於切斷半導體晶圓30之切斷步驟中,理想上為了得到半導體晶片30a,只要僅切半導體晶圓30即可,但實際上,若考慮裝置的動作精度或所用的切割膠帶10或半導體晶圓30之厚度精度,為了確實地得到半導體晶片30a,而如圖7(c)所示,較佳為切斷黏著劑層2及基材薄膜1的一部分。
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薄膜1係如上述,即使切斷基材薄膜1的一部分,也在切割時不易發生絲屑狀的切削屑。因此,可抑制半導體晶片30a的拾取不良。作為切割刀片對基材薄膜1的切入深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切削屑發生的抑制與導入有一部分切痕的基材薄膜1之強度(後述擴張步驟中基材薄膜1不斷裂之強度)的平衡之觀點來看,較佳設為到基材薄膜1之厚度的1/2為止,更佳設為到1/4為止。
此處,於切斷步驟中,為了摩擦熱之去除或防止切斷屑的附著,例如一邊將洗淨水供給至貼附有切割膠帶10的半導體晶圓30,一邊例如使用旋轉的刀片將半導體晶圓30切斷成預定的大小。
接著,對於切割膠帶10,藉由從基材薄膜1側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黏著劑層2硬化・收縮,使黏著劑層2的黏著力降低(步驟S205: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此處,作為用於上述後照射的活性能量線,可舉出紫外線、可見光線、紅外線、電子線、β射線、γ射線等。於此等活性能量線之中,較佳為紫外線(UV)及電子線(EB),特佳為使用紫外線(UV)。作為用於照射上述紫外線(UV)的光源,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例如可使用黑光、紫外線螢光燈、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碳弧燈、金屬鹵化物燈、氙燈等。又,亦可使用ArF準分子雷射、KrF準分子雷射、準分子燈或同步輻射光等。上述紫外線(UV)之照射光量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較佳為100mJ/cm2 以上2000J/cm2 以下之範圍,更佳為300mJ/cm2 以上1000J/cm2 以下之範圍。
尚且,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只需要在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由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之情況中進行即可,當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為由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的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時,不需要進行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
接著,為了使經由切割所形成的各個半導體晶片30a之拾取成為容易,於切斷步驟之後,如圖7(d)所示,進行切割膠帶10的拉伸(擴張)(步驟S206:擴張步驟)。具體而言,對於保持有經切斷的複數之半導體晶片30a之狀態的切割膠帶10,使中空圓柱形狀的頂起部材從切割膠帶10的下面側上升,將切割膠帶10擴張而使其在包含環框(晶圓環)40的徑向及圓周方向之二次元方向中被拉伸成輻射狀。藉由擴張步驟,擴大半導體晶片30a彼此之間隔,可提高CCD相機等對於半導體晶片30a之辨識性,同時防止拾取時相鄰的半導體晶片30a彼此接觸而發生半導體晶片30a彼此之再接著。結果,提高半導體晶片30a的拾取性。
接著,進行將切斷半導體晶圓30而單片化的各半導體晶片30a從切割膠帶10剝取之所謂拾取(步驟S207:剝離(拾取)步驟)。
作為上述拾取方法,例如如圖7(e)所示,可舉出對於半導體晶片30a藉由頂銷(針)60頂起切割膠帶10的基材薄膜1之第2面,同時如圖7(f)所示,藉由拾取裝置(未圖示的)的吸附筒夾50來吸引經頂起的半導體晶片30a,而從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剝取之方法等。藉此,得到半導體晶片30a。
作為拾取條件,只要是實用上能容許的範圍,則沒有特別的限定,通常頂銷(針)60之頂起速度多設定在1mm/秒以上100mm/秒以下之範圍內,但當半導體晶片30a之厚度(半導體晶圓之厚度)為100μm以下之薄時,從抑制半導體薄膜晶片的損傷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在1mm/秒以上20mm/秒以下之範圍內設定。從加上生產性之觀點來看,更佳可在5mm/秒以上20mm/秒以下之範圍內設定。
又,不使半導體晶片30a損傷而能拾取的頂銷之頂起高度,例如從與上述同樣之觀點來看,較佳可在100μm以上600μm以下之範圍內設定,從對於半導體薄膜晶片的應力減輕之觀點來看,更佳可在100um以上450μm以下之範圍內設定。從加上生產性之觀點來看,特佳可在100μm以上350μm以下之範圍內設定。如此的可更減小頂起高度的切割膠帶可說是拾取性優異。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係於半導體晶片30a之剝離(拾取)步驟中,藉由頂銷頂起切割膠帶10時,切割膠帶10容易彎曲。因此,即使頂銷的頂起高度小,亦即即使以小力頂起,也容易促進半導體晶片30a的四方端部從黏著劑層2之剝離。結果,即使使用強度低的100μm以下之極薄的半導體晶圓30時,也極薄的半導體晶片30a從黏著劑層之剝離係快速地進行,能以比以往的力更小的力,不使極薄的半導體晶片30a破損而容易地從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來拾取。藉此,能比以往進一步提高半導體晶片30a的拾取成功率。
尚且,圖7(a)~(f)所說明之製造方法為使用了切割膠帶10的半導體晶片30a之製造方法的一例,切割膠帶10之使用方法係不受上述方法所限定。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只要在切割時貼附於半導體晶圓30,則可不限定於上述方法而使用。
例如,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時,半導體晶圓之切割方法係除了上述刀片切割法之外,作為不使切削屑發生之方法,亦可利用:一邊將雷射照射至半導體晶圓的內部照射而選擇地形成改質層,一邊形成切割線,以該改質層為起點,例如藉由-15℃的低溫下之擴張步驟而使龜裂垂直地成長,割斷半導體晶圓之方法等。
<使用了切割黏晶薄膜20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 亦說明將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作為切割黏晶薄膜20之形式使用時的半導體晶片30a之製造方法。除了於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與半導體晶圓30之間存在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以外,與使用了上述切割膠帶10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基本上相同。使用切割黏晶薄膜20時,在半導體晶片30a之搭載有積體電路的面相反側之面貼附有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狀態下,亦即以附有接著劑層的半導體晶片之形式拾取。
首先,將與使用了上述切割膠帶10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同樣地準備之半導體晶圓30,研削成預定的厚度(步驟S201:準備步驟、步驟S202:研削步驟)。接著,從經切割成圓形的切割黏晶薄膜20之黏著劑層2及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將剝離襯墊剝離後,如圖6及圖8(a)所示,將環框(晶圓環)40貼附於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外緣部,同時將半導體晶圓30貼附於在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之中央部所層合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上(步驟S203:貼附步驟)。
接著,如圖8(b)所示,於使切割黏晶薄膜20與半導體晶圓30貼合之狀態下,沿著切斷(切割)預定線X,將半導體晶圓30從搭載有積體電路之面側,依照常見方法,藉由切割機等切斷成指定的尺寸而單片化,形成半導體晶片30a(步驟S204:切斷(切割)步驟)。如圖8(c)所示,於此例中,對於半導體晶圓30進行全部切入的所謂全切。於切斷半導體晶圓30之切斷步驟中,理想上為了得到半導體晶片30a,只要僅切半導體晶圓30即可,但實際上,若考慮裝置的動作精度或所用的切割膠帶10或半導體晶圓30之厚度精度,為了確實地得到半導體晶片30a,而如圖8(c)所示,較佳為切斷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黏著劑層2及基材薄膜1的一部分。
作為刀片對基材薄膜1的切入深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切削屑發生的抑制與導入有一部分切痕的基材薄膜1之強度(後述擴張步驟中基材薄膜1不斷裂之強度)的平衡之觀點來看,較佳設為到基材薄膜1之厚度的1/2為止,更佳設為到1/4為止。
接著,與上述使用了切割膠帶10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同樣,視需要施予步驟S205: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接著藉由經過步驟S206:擴張步驟(參照圖8(d)),其次步驟S207:剝離(拾取)步驟(參照圖8(e)、圖8(f)),即使使用強度低的100μm以下之極薄的半導體晶圓30時,也可從切割黏晶薄膜20的黏著劑層2容易地拾取附有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極薄之半導體晶片30a。
尚且,圖8(a)~(f)所說明之製造方法為使用了切割黏晶薄膜20的半導體晶片30a之製造方法的一例,將切割膠帶10作為切割黏晶薄膜20之形式使用的方法,係不受上述方法所限定。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切割黏晶薄膜20只要在切割時貼附於半導體晶圓30,則可不限定於上述方法而使用。
例如,將本實施形態之切割膠帶10作為切割黏晶薄膜20之形式使用時,半導體晶圓之切割方法係除了上述刀片切割法之外,作為不使切削屑發生之方法,亦可利用:一邊將雷射照射至半導體晶圓的內部照射而選擇地形成改質層,一邊形成切割線,以該改質層為起點,例如藉由-15℃的低溫下之擴張步驟而使龜裂垂直地成長,將半導體晶圓與黏晶薄膜一起割斷之方法等。 [實施例]
接著,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尚且,本發明係不受以下的實施例所限定。
1.基材薄膜1之製作 作為用於製作基材薄膜1的材料,準備下述樹脂A~I。尚且,樹脂A~G係以對苯二甲酸二甲酯及1,4-丁二醇作為硬鏈段(PBT)成分,以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的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1000)或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的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1500)、或數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的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2000)作為軟鏈段成分之原料而製造的熱塑性聚酯彈性體。
(樹脂) ・樹脂A: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2000)=27質量%/73質量%的鏈段比率所構成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結晶熔點160℃ ・樹脂B: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2000)=33質量%/67質量%的鏈段比率所構成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結晶熔點180℃ ・樹脂C: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1000)=39質量%/61質量%的鏈段比率所構成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結晶熔點172℃ ・樹脂D: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1500)=45質量%/55質量%的鏈段比率所構成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結晶熔點186℃ ・樹脂E: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1500)=51質量%/49質量%的鏈段比率所構成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結晶熔點192℃ ・樹脂F: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1500)=54質量%/46質量%的鏈段比率所構成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結晶熔點198℃ ・樹脂G: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1000)=64質量%/36質量%的鏈段比率所構成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結晶熔點203℃ ・樹脂H:無規共聚合聚丙烯(PP),結晶熔點138℃ ・樹脂I: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酸乙烯酯含量20質量%,結晶熔點82℃ ・樹脂J:低密度聚乙烯(LDPE),結晶熔點116℃
[樹脂的結晶熔點] 上述樹脂的結晶熔點係使用股份有限公司RIGAKU公司製之示差熱掃描熱量計「DSC-8321」(製品名),如以下地測定。首先,將各樹脂試料10mg填充於鋁製的盤,於氮氣環境下,以10℃/分鐘的升溫速度升溫到290℃為止,於同溫度下保持3分鐘後,將鋁盤投入液態氮中而急速冷卻。接著,將經急速冷卻的鋁盤再度設置於上述示差熱掃描熱量計「DSC-8321」,將以10℃/分鐘之升溫速度升溫時出現的吸熱峰之峰值溫度當作該樹脂的結晶熔點。
(基材薄膜1(a)) 使用上述樹脂B(PBT/PTMG2000=33質量%/67質量%),藉由T字模擠出成形機,製造單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a)。
(基材薄膜1(b)) 使用上述樹脂C(PBT/PTMG1000=39質量%/61質量%),藉由T字模擠出成形機,製造單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b)。
(基材薄膜1(c)) 使用上述樹脂D(PBT/PTMG1500=45質量%/55質量%),藉由T字模擠出成形機,製造單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c)。
(基材薄膜1(d)) 使用上述樹脂A(PBT/PTMG2000=27質量%/73質量%),藉由1種3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相同樹脂3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d)。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第3層=20μm /60μm/20μm。
(基材薄膜1(e)) 使用上述樹脂A(PBT/PTMG2000=27質量%/73質量%)作為第2層的樹脂,使用上述樹脂B(PBT/PTMG2000=33質量%/67質量%)作為第1層及第3層的樹脂,藉由2種3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2種樹脂3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e)。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第3層=25μm/50μm/25μm。層全體的PBT與PTMG之鏈段的質量比率為PBT/PTMG=30質量%/70質量%。
(基材薄膜1(f)) 使用上述樹脂C(PBT/PTMG1000=39質量%/61質量%)作為第2層的樹脂,使用上述樹脂D(PBT/PTMG1500=45質量%/55質量%)作為第1層及第3層的樹脂,藉由2種3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2種樹脂3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f)。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第3層=30μm/40μm/30μm。層全體的PBT與PTMG之鏈段的質量比率為PBT/PTMG=43質量%/57質量%。
(基材薄膜1(g)) 使用上述樹脂E(PBT/PTMG1500=51質量%/49質量%)作為第1層的樹脂,使用上述樹脂D(PBT/PTMG1500=45質量%/55質量%)作為第2層的樹脂,藉由2種2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2種樹脂2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g)。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30μm/70μm。層全體的PBT與PTMG之鏈段的質量比率為PBT/PTMG=47質量%/53質量%。
(基材薄膜1(h)) 使用上述樹脂E(PBT/PTMG1500=51質量%/49質量%)作為第1層的樹脂,使用上述樹脂D(PBT/PTMG1500=45質量%/55質量%)作為第2層的樹脂,藉由2種2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2種樹脂2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h)。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60μm/40μm。層全體的PBT與PTMG之鏈段的質量比率為PBT/PTMG=49質量%/51質量%。
(基材薄膜1(i)) 使用上述樹脂A(PBT/PTMG2000=27質量%/73質量%),藉由1種3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相同樹脂3層構成的155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i)。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第3層=20μm/ 115μm/20μm。
(基材薄膜1(j)) 使用上述樹脂C(PBT/PTMG1000=39質量%/61質量%)作為第2層的樹脂,使用上述樹脂D(PBT/PTMG1500=45質量%/55質量%)作為第1層及第3層的樹脂,藉由2種3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2種樹脂3層構成的7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j)。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第3層=20μm/30μm/20μm。層全體的PBT與PTMG之鏈段的質量比率為PBT/PTMG=42質量%/58質量%。
(基材薄膜1(k)) 使用上述樹脂I(EVA)作為第2層的樹脂,使用上述樹脂H(PP)作為第1層及第3層的樹脂,藉由2種3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2種樹脂3層構成的8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k)。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第3層=8μm/64μm/8μm。層全體的PP/EVA之質量比率為PP/EVA=20質量%/80質量%。
(基材薄膜1(l)) 使用上述樹脂H(PP)作為第2層的樹脂,使用上述樹脂J(PE)作為第1層及第3層的樹脂,藉由2種3層T字模共擠出成形機,製造2種樹脂3層構成的9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l)。各層的厚度係設為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之面側)/第2層/第3層=10μm/70μm/10μm。層全體的PE/PP之質量比為PE/PP=22質量%/78質量%。
(基材薄膜1(m)) 使用上述樹脂F(PBT/PTMG1500=54質量%/46質量%),藉由T字模擠出成形機,製造單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m)。
(基材薄膜1(n)) 使用上述樹脂G(PBT/PTMG1000=64質量%/36質量%),藉由T字模擠出成形機,製造單層構成的100μm厚度之基材薄膜1(n)。
[基材薄膜之彎曲彈性模數(G’)] 對於上述基材薄膜1(a)~(n),使用股份有限公司日立高科技公司製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DMA6100」(製品名),如以下地測定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首先,作為測定用的樣品,從基材薄膜1之原材切出數片的下述樣品尺寸之試料,使彼等疊合,使用熱壓機,準備以總厚度成為1.5mm之方式使其加壓密著而成的積層體。樣品尺寸為10mm(寬度)×50mm(長度)×1.5mm(厚度)。此處,事先準備的數片基材薄膜1之試料係使用:分別以上述樣品尺寸的10mm之寬度方向符合基材薄膜1之製膜時的MD方向(流動方向),上述樣品尺寸的50mm之長度方向符合基材薄膜1之製膜時的TD方向(對於MD方向呈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從相當於將基材薄膜1加工成切割膠帶10的原材時之寬度方向中央部的位置所切出者。將此等測定用之樣品設置於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以雙支撐樑彎曲模式,於頻率1Hz、升溫速度0.5℃/分鐘、測定溫度範圍-40℃~40℃、氮氣環境下之條件下,測定動態黏彈性。將所得之動態黏彈性頻譜的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值當作該基材薄膜1之彎曲彈性模數(G’)。
[基材薄膜的紫外線穿透率] 對於上述基材薄膜1(a)~(n),使用日本分光公司製之分光光度計「V-670DS」(製品名),測定紫外線(UV)穿透率。具體而言,測定波長365nm下的平行光線穿透率。
[基材薄膜的伸長率] 對於上述基材薄膜1(a)~(n),根據JIS Z 0237(2009)所規定的方法,使用Minebea Mitsumi股份有限公司製之拉伸試驗機「Minebea Techno Graph TG-5kN」(製品名),測定MD方向及TD方向的伸長率。
2.黏著劑組成物溶液之調製 作為切割膠帶10的黏著劑層2用之黏著劑組成物,調製下述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b)及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c)、(d)之溶液。
(黏著劑組成物2(a)之溶液) 作為共聚合單體成分,準備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丙烯酸(AA)。將此等之共聚合單體成分以成為MMA/2-EHA/2-HEA/AA=56質量%/39質量%/3質量%/2質量%的共聚合比率進行混合,藉由使用乙酸乙酯作為溶劑、使用偶氮雙異丁腈(AIBN)作為起始劑的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具有羥基與酸基的基底聚合物溶液(A)(固體成分濃度:35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Mw:41萬)。
接著,對於上述所合成的基底聚合物溶液(A)286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100質量份),將作為交聯劑的三菱瓦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之環氧系交聯劑(商品名:TETRAD-X,固體成分濃度:100質量%)以0.3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0.3質量份)之比率摻合,以乙酸乙酯稀釋,進行攪拌而調製固體成分濃度22.6質量%的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2(a)之溶液。
(黏著劑組成物2(b)之溶液) 使用上述黏著劑組成物2(a)之溶液所使用的基底聚合物溶液(A),對於該基底聚合物溶液(A)286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100質量份),將作為交聯劑的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Coronate L,固體成分濃度:75質量%)以2.7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2.0質量份)之比率摻合,以乙酸乙酯稀釋,進行攪拌而調製固體成分濃度22.6質量%的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2(b)之溶液。
(黏著劑組成物2(c)) 作為共聚合單體成分,準備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將此等之共聚合單體成分以成為2-EHA/2-HEA/MMA=75質量%/20質量%/5質量%的共聚合比率進行混合,藉由使用乙酸乙酯作為溶劑、使用偶氮雙異丁腈(AIBN)作為起始劑的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具有羥基的基底聚合物溶液。
接著,對於該基底聚合物之固體成分100質量份,摻合作為活性能量線反應性化合物的具有異氰酸酯基與活性能量線反應性碳-碳雙鍵之2-異氰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MOI)16質量份,使其與2-HEA的羥基之一部分反應,合成在側鏈具有碳-碳雙鍵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溶液(C)(固體成分濃度:35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Mw:55萬,碳-碳雙鍵含量:0.89meq/g)。尚且,於上述反應時,使用0.05質量份的氫醌・單甲基醚作為聚合抑制劑。
接著,對於上述所合成的丙烯酸系黏著性聚合物溶液(C)286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100質量份),將作為光聚合起始劑的IGM Resins B.V.公司製之醯基膦氧化物系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Omnirad 819)以0.7質量份、作為交聯劑的東曹公司製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Coronate L,固體成分濃度:75質量%)以5.3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4.0質量份)之比率摻合,以乙酸乙酯稀釋,進行攪拌而調製固體成分濃度22.6質量%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2(c)之溶液。
(黏著劑組成物2(d)) 作為共聚合單體成分,準備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將此等共聚合單體成分以成為2-EHA/2-HEA/MMA/NVP=50質量%/3質量%/37質量%/10質量%的共聚合比率進行混合,藉由使用乙酸乙酯作為溶劑、使用偶氮雙異丁腈(AIBN)作為起始劑的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具有羥基的基底聚合物溶液(D)(固體成分濃度:35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Mw:50萬)。
接著,對於上述所合成的基底聚合物溶液(D)286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100質量份),將紫外線硬化性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寡聚物120質量份(重量平均分子量Mw:1,000,羥值:1mgKOH/g,雙鍵當量:167)、作為光聚合起始劑的IGM Resins B.V.公司製之α-胺基烷基苯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Omnirad 369)以1.0質量份、作為交聯劑的東曹公司製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商品名:Coronate L,固體成分濃度:75質量%)以10質量份(固體成分換算7.5質量份)之比率摻合,以乙酸乙酯稀釋,進行攪拌而調製固體成分濃度22.6質量%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2(d)之溶液。
3.接著劑組成物溶液之調製 作為切割黏晶薄膜20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用之接著劑組成物,調製下述接著劑組成物3(a)之溶液。
(接著劑組成物3(a)之溶液) 首先,於由作為熱硬化性樹脂的東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之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商品名:YDCN-703,環氧當量:210,分子量:1,200,軟化點:80℃)55質量份、作為交聯劑的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之酚樹脂(商品名:Milex XLC-LL,羥基當量:175,吸水率:1.8%)45質量份、作為矽烷偶合劑的日本UNICAR股份有限公司製之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商品名:NUC A-189)1.7質量份與日本UNICAR股份有限公司製之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商品名:NUC A-1160)3.2質量份、作為填料日本AEROSIL股份有限公司製之二氧化矽(商品名:Aerosil R972,平均粒徑0.016μm)32質量份所構成的樹脂組成物中,添加環己酮作為溶劑,進行攪拌混合,更使用珠磨機分散90分鐘。
接著,於上述樹脂組成物中,添加作為熱塑性樹脂的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含環氧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商品名:HTR-860P-3,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含量:3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Mw:80萬)280質量份及作為硬化促進劑的四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之1-氰基乙基-2-苯基咪唑(商品名:Curezol 2PZ-CN)0.5質量份,攪拌混合,進行真空脫氣,而調製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的接著劑樹脂組成物3(a)之溶液。
<切割膠帶10> (實施例1) 使用上述基材薄膜1(a)作為基材薄膜1,使用黏著劑組成物2(a)作為黏著劑層2形成用的黏著劑組成物之溶液,藉由以下步驟製作切割膠帶10(a)的原材(300mm寬度)。
在剝離襯墊(厚度38μm,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剝離處理面側,以乾燥後的黏著劑層2之厚度成為30μm的方式,塗佈上述黏著劑組成物2(a)之溶液,藉由在100℃的溫度下加熱3分鐘而使溶劑乾燥後,於黏著劑層2上貼合基材薄膜1(a),製作切割膠帶10(a)的原材。然後,將切割膠帶10(a)的原材在40℃的溫度下保持72小時,而使黏著劑層2交聯、硬化。藉由以上步驟,製作本實施例之切割膠帶10(a)的原材。尚且,於後述直徑8吋的半導體晶圓30之切割用樣品製作時,將上述所製作的具備剝離襯墊之切割膠帶10(a),連剝離襯墊一起切割成直徑290mm的圓形而使用。
(實施例2~13) 除了對於實施例1,如表1所示,適宜變更基材薄膜1之種類、黏著劑層2形成用的黏著劑組成物之種類及黏著劑層2之厚度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切割膠帶10(b)~(m)的原材。尚且,當基材薄膜1為積層構成時,將基材薄膜1的第1層側之面貼合至黏著劑層2上。
(比較例1~4) 除了對於實施例12,如表1所示,適宜變更基材薄膜1之種類、黏著劑層2形成用的黏著劑組成物之種類及黏著劑層2之厚度以外,與實施例12同樣地,製作切割膠帶10(n)~(q)的原材。尚且,當基材薄膜1為積層構成時,將基材薄膜1的第1層側之面貼合至黏著劑層2上。
<切割黏晶薄膜20> (實施例14) 首先,使用上述基材薄膜1(d)作為基材薄膜1,使用黏著劑組成物2(c)之溶液作為黏著劑層2形成用的黏著劑組成物之溶液,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切割膠帶10的原材。
其次,準備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形成用的接著劑樹脂組成物3(a)之溶液,在剝離襯墊(厚度38μm,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剝離處理面側,以乾燥後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厚度成為25μm的方式,塗佈上述接著劑樹脂組成物3(a)之溶液,藉由在140℃的溫度下加熱5分鐘而使溶劑乾燥後,製作具備剝離襯墊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
接著,將上述製作之具備剝離襯墊的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連剝離襯墊一起切割成直徑220mm的圓形,將該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的接著劑層面貼合至已將剝離襯墊剝離的上述切割膠帶10之黏著劑層2面。貼合條件係設為40℃、10mm/秒、線壓30kgf/cm。
最後,藉由將切割膠帶10切成直徑290mm的圓形,製作在直徑290mm的圓形切割薄片10的黏著劑層2之上中心部層合有直徑220mm的圓形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切割黏晶薄膜20(a)。
(實施例15~19) 除了對於實施例14,如表1所示,適宜變更基材薄膜1之種類、黏著劑層2形成用的黏著劑組成物之種類及黏著劑層2之厚度以外,與實施例14同樣地,製作切割黏晶薄膜20(b)~(f)。尚且,當基材薄膜1為積層構成時,將基材薄膜1的第1層側之面貼合至黏著劑層2上。
(比較例5~8) 除了對於實施例14,如表1所示,適宜變更基材薄膜1之種類以外,與實施例14同樣地,製作切割黏晶薄膜20(g)~(j)。尚且,當基材薄膜1為積層構成時,將基材薄膜1的第1層側之面貼合至黏著劑層2上。
4.切割膠帶及切割黏晶薄膜之評價方法 對於上述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所製作的切割膠帶10,以及實施例14~19及比較例5~9所製作的切割黏晶薄膜20,如以下地測定半導體晶圓30之切割後的分割性及基材薄膜的切削屑發生狀態亦即切割特性,以及半導體晶片30a的拾取性,進行評價。
4.1 半導體晶圓之切割後的分割性 首先,使用股份有限公司DISCO製之背面研磨裝置「DAG-810」(製品名),將直徑8吋的半導體晶圓在該表面貼合背面研磨用保護膠帶後,進行研削而得到厚度50μm的半導體晶圓(鏡面晶圓)30。 對於經切成直徑290mm的圓形之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的切割膠帶10(a)~(q),在厚度50μm的半導體晶圓30之表面(研削面側)貼合已將剝離襯墊剝離的切割膠帶10之黏著劑層2面,同時在切割膠帶10之黏著劑層2面外周部貼附環框40,製作如圖7(a)所各切割用樣品。尚且,於此時間點,半導體晶圓30的背面研磨用保護膠帶係被剝離。 又,對於在直徑290mm的圓形切割薄片10的黏著劑層2之上中心部層合有直徑220mm的圓形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之切割黏晶薄膜20(a)~(j),在厚度50μm的半導體晶圓30之表面,以熱板溫度70℃貼合已將剝離襯墊剝離的切割黏晶薄膜20之黏晶薄膜(接著劑層)3面,同時在切割黏晶薄膜20之切割膠帶10部分的黏著劑層2面外周部貼附環框40,製作如圖8(a)所示的各切割用樣品。尚且,於此時間點,半導體晶圓30的背面研磨用保護膠帶係被剝離。 接著,使用股份有限公司DISCO製之福特切割機「DFD-6361」(製品名),藉由全切切割方式切削上述切割用樣品。切削條件係設為刀片旋轉數40,000rpm、切削速度50mm/秒、晶片尺寸5mm×5mm,如圖7(c)或圖8(c)所示,進行在基材薄膜1導入有5μm左右的切痕之切削。尚且,於上述切割步驟中,向旋轉的刀片及半導體晶圓連續地供給流水,進行冷卻(水供給量:1公升/分鐘,水溫:25℃)。
使用上述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所製作的切割膠帶10以及實施例14~19及比較例5~9所製作的切割黏晶薄膜20,切割半導體晶圓30後,對於經切斷的半導體晶片30a之四邊,使用股份有限公司KEYENCE公司製之光學顯微鏡「VHX-1000」(製品名),從半導體晶圓30表面來觀察,根據經放大至倍率150倍的照片,評價半導體晶圓30的分割狀態。具體而言,對於5mm×5mm的尺寸之經單片化的全部之半導體晶片30a,評價是否可在不破裂下整齊且獨立地分割。
半導體晶圓之切割後的分割性係用以下判斷基準進行評價。尚且,將A的評價當作合格。 A:全部的晶片係不破裂而獨立(形成切口) C:有破裂的晶片,或不充分地形成切口,相鄰的晶片彼此會接觸
4.2 半導體晶圓之切割後的基材薄膜之切削屑發生狀態 使用上述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所製作的切割膠帶10以及實施例14~19及比較例5~9所製作的切割黏晶薄膜20,切割半導體晶圓30後,對於半導體晶圓30之表面的特定5處的切削屑之附著量的程度,使用股份有限公司KEYENCE公司製之光學顯微鏡「VHX-1000」(製品名),根據經放大至倍率150倍的照片,進行觀察。具體而言,於經過切割步驟的半導體晶圓上之特定5處的各自,計數長度50μm以上的絲屑狀的切削屑之數,算出將該5處的絲屑狀的切削屑之總數除以5後之值(平均條數)。上述所謂特定5處,就是在藉由切割而形成的分割溝(切割線)之交叉處之中,包含最接近半導體晶圓中央的交叉處之一個十字線部(中央部),與位於接觸黏著劑層的層且以90度間隔在半導體晶圓周方向中互相隔離的四個交叉處(上下左右部)之十字線部。
半導體晶圓之切割後的基材薄膜之切削屑發生狀態,係用以下判斷基準進行評價。尚且,將A或B之評價當作合格。 A:絲屑狀的切削屑之平均條數為0以上且未達1 B:絲屑狀的切削屑之平均條數為1以上且未達10 C:絲屑狀的切削屑之平均條數為10以上
4.3 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性之評價 使用上述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所製作的切割膠帶10以及實施例14~19及比較例5~9所製作的切割黏晶薄膜20,切割半導體晶圓30後,為了擴張半導體晶片30a間距離,對於各切割膠帶10及各切割黏晶薄膜20進行擴張。尚且,作為黏著劑層2的黏著劑組成物,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時,在擴張之前,從基材薄膜1側,對於黏著劑層2照射累計照射光量300mJ/cm2 的紫外線(UV),而使黏著劑層2交聯、硬化。作為黏著劑層2的黏著劑組成物,使用活性能量線非硬化性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時,不照射紫外線(UV)而進行擴張。於擴張步驟中,擴張速度(中空圓柱形狀的頂起部材上升之速度)設為30mm/秒,擴張量(中空圓柱形狀的頂起部材上升之距離)設為9mm。
藉由上述擴張步驟,對於在切割膠帶10及切割黏晶薄膜20上經單片化的半導體晶片30a間距離被擴張之狀態的半導體晶片30a,使用DAITO ELECTRON股份有限公司製之拾取裝置「WCS-700」(製品名)進行拾取試驗,評價拾取性。所使用的拾取部之筒夾(collet)例如具有4.5mm×4.5mm的頂起面,5支頂銷60係沿著頂起面的對角線上以指定的間隔排列。拾取條件係將頂起速度設為5mm/秒,在350~500μm之範圍內以每50μm使頂起高度變化。尚且,此拾取條件為實用上無問題之範圍者。 然後,對於各頂起高度,將半導體晶片30a的樣品數設為指定位置的20個,計數藉由吸附筒夾50可不損傷半導體晶片30a而拾取的半導體晶片30a之數。
半導體晶片30a的拾取性係於各頂起高度,用以下判斷基準進行評價。 A: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成功數為20(成功率100%) B: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成功數為18以上且未達20(成功率90%以上且未達100%) C: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成功數為16以上且未達18(成功率80%以上且未達90%) D: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成功數未達16(成功率未達80%)
作為上述拾取試驗之綜合評價,半導體晶片的拾取成功數之評價成為A或B的頂銷之頂起高度的量愈小,判斷其切割膠帶10或切割黏晶薄膜20的拾取性愈更優異。
5.評價結果 對於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所製作的切割膠帶10以及實施例14~19及比較例5~9所製作的切割黏晶薄膜20之各評價結果,合併切割膠帶10及切割黏晶薄膜20之構成及所使用的基材薄膜1之構成等,顯示於表1~7中。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Figure 02_image011
Figure 02_image013
首先,如表1~4所示,確認使用了滿足本發明之要件的基材薄膜1(a)~(j)之實施例1~13的切割膠帶10(a)~(m),係在切割特性及拾取性之任一評價中皆得到良好的結果。
詳細比較實施例時,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7MPa以上115MPa以下之範圍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1~3、實施例5、6、實施例10~13的切割膠帶10,係與分別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0.4MPa、118.5MPa、133.9MPa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4與9、實施例7、8的切割膠帶10比較下,可知在切割特性(切削屑的抑制)及拾取性(拾取成功率成為100%的最低頂起高度)之評價中能以高水準兼顧而優異。亦即,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0.4MPa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4與9的切割膠帶10,係與其他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比較下,切割時的切削屑之抑制效果稍差。分別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18.5MPa、133.9MPa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7、8的切割膠帶10,係與其他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比較下,在拾取試驗中,拾取成功率成為100%的最低頂起高度為400μm,比其他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的350μm更大50μm,拾取性稍差。
相對於其,如表4所示,使用了不滿足本發明之要件的基材薄膜1(k)~(n)之比較例1~4的切割膠帶10(n)~(q),係在切割特性及拾取性的至少任一個評價中,確認為比實施例1~13的切割膠帶10(a)~(m)較差的結果。
具體而言,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146.5MPa的PP/EVA/PP(2種樹脂、3層構成)之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k)之比較例1的切割膠帶10(n),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及切削屑的抑制效果為良好,但在拾取試驗中,即使於指定範圍的任一頂起高度中,也拾取成功率達不到100%,尤其若頂起高度為450μm以上,則因晶片破裂所造成的拾取失誤係多地處處可見,拾取性係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
又,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413.0MPa的PE/PP/PE(2種樹脂、3層構成)之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l)之比較例2的切割膠帶10(o),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為良好,但起因於具有基材薄膜1之第1面的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2之面側)的PE之結晶熔點低,切割時的切削屑之發生・附著係多地處處可見,切割時的切削屑之抑制效果係劣於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再者,於拾取試驗中,亦即使於指定範圍的任一頂起高度中,也拾取性成功率達不到100%,因晶片剝離不良或晶片破裂所造成的拾取失誤係多地處處可見,拾取性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
再者,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159.7MPa的PBT/PTMG共聚物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m)之比較例3的切割膠帶10(p),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及切削屑之抑制效果為良好,但在拾取試驗中,為與比較例1相同程度的評價結果,拾取性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
另外,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之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218.7MPa的PBT/PTMG共聚物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n)之比較例4的切割膠帶10(q),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及切削屑之抑制效果為良好,但在拾取試驗中,為與比較例2相同程度的評價結果,拾取性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膠帶10。
接著,如表5~7所示,關於使用了滿足本發明之要件的基材薄膜1(a)、(c)~(e)、(h)之實施例14~19的切割黏晶薄膜20(a)~(f),亦確認在切割特性及拾取性任一評價中皆得到良好的結果。
詳細比較實施例時,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7MPa以上115MPa以下之範圍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15、16、實施例18、19的切割黏晶薄膜20,係與分別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0.4MPa、133.9MPa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14、實施例17的切割黏晶薄膜20比較下,可知在切割特性(切削屑的抑制)及拾取性(拾取成功率成為100%的最低頂起高度)之評價中能以高水準兼顧而優異。亦即,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0.4MPa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14的切割黏晶薄膜20,係與其他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比較下,切削屑之抑制效果稍差。使用了彎曲彈性模數(G’)為133.9MPa的基材薄膜1之實施例17的切割黏晶薄膜20,係與其他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比較下,拾取成功率成為100%的最低頂起高度為400μm,比其他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的350μm更大50μm,拾取性稍差。
相對於其,如表6、7所示,使用了不滿足本發明之要件的基材薄膜1(k)~(n)之比較例5~8的切割黏晶薄膜20(g)~(j),係在切割特性及拾取性的至少任一個評價中,確認為比實施例14~19的切割黏晶薄膜20(a)~(f)較差的結果。
具體而言,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146.5MPa的PP/EVA/PP(2種樹脂、3層構成)之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k)之比較例5的切割黏晶薄膜20(g),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及切削屑的抑制效果為良好,但在拾取試驗中,即使於指定範圍的任一頂起高度中,也拾取成功率達不到100%,尤其若頂起高度為450μm以上,則因晶片破裂所造成的拾取失誤係多地處處可見,拾取性係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
又,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413.0MPa的PE/PP/PE(2種樹脂、3層構成)之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1)之比較例6的切割黏晶薄膜20(h),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為良好,但起因於具有基材薄膜1之第1面的第1層(接觸黏著劑層2之面側)的PE之結晶熔點低,切割時的切削屑之發生・附著係多地處處可見,切割時的切削屑之抑制效果係劣於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再者,於拾取試驗中,亦即使於指定範圍的任一頂起高度中,也拾取性成功率達不到100%,因晶片剝離不良或晶片破裂所造成的拾取失誤係多地處處可見,拾取性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
再者,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159.7MPa的PBT/PTMG共聚物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m)之比較例7的切割黏晶薄膜20(i),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及切削屑之抑制效果為良好,但在拾取試驗中,為與比較例5相同程度的評價結果,拾取性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
另外,使用了由高於本發明之彎曲彈性模數(G’)的範圍之上限值之彎曲彈性模數(G’)218.7MPa的PBT/PTMG共聚物之熱塑性聚酯彈性體所構成的基材薄膜1(n)之比較例8的切割黏晶薄膜20(q),雖然切割時的分割性及切削屑之抑制效果為良好,但在拾取試驗中,為與比較例6相同程度的評價結果,拾取性大幅劣於實施例的切割黏晶薄膜20。
1:基材薄膜 2:黏著劑層 3:黏晶薄膜(接著劑層) 10:切割膠帶 20:切割黏晶薄膜 30:半導體晶圓 30a:半導體晶片 40:環框 50:吸附筒夾 60:頂銷(針)
[圖1(a)~(d)]係顯示適用本實施形態的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之構成的一例之剖面圖。 [圖2]係顯示使用了適用本實施形態的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的切割膠帶之構成的一例之剖面圖。 [圖3]係顯示將使用了適用本實施形態的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的切割膠帶與黏晶薄膜貼合之構成的一例之剖面圖。 [圖4]係說明切割膠帶之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圖5]係說明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圖6]係顯示在切割膠帶(或切割黏晶薄膜)的外緣部貼附有環框(晶圓環),且在中心部貼附有半導體晶圓的狀態之斜視圖。 [圖7(a)~(f)]係顯示使用了切割膠帶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例之剖面圖。 [圖8(a)~(f)]係顯示使用了切割黏晶薄膜的半導體晶片之製造例之剖面圖。
1-A:單一樹脂的單層
1-B:由相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成之積層體
1-C,1-D:由不同樹脂的複數層所成之積層體

Claims (11)

  1. 一種基材薄膜,其係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具有在其上形成黏著劑層的第1面與對向於第1面的第2面, 且藉由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所構成,該熱塑性聚酯彈性體係包含以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或脂環式二醇所成的聚酯為主成分的硬鏈段(A)與以脂肪族聚醚為主成分的軟鏈段(B)之嵌段共聚物, 該基材薄膜係以雙支撐樑彎曲模式,於頻率1Hz、升溫速度0.5℃/分鐘之條件下測定動態黏彈性時,具有10MPa以上135MPa以下之範圍的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
  2. 如請求項1之基材薄膜,其中前述基材薄膜具有17MPa以上115MPa以下之範圍的前述23℃下之彎曲彈性模數(G’)。
  3.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材薄膜,其中相對於硬鏈段(A)與軟鏈段(B)之總質量,軟鏈段(B)具有51質量%以上73質量%以下之範圍的含量(共聚合量)。
  4.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材薄膜,其中相對於硬鏈段(A)與軟鏈段(B)之總質量,軟鏈段(B)具有5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之範圍的含量(共聚合量)。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基材薄膜,其中硬鏈段(A)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基材薄膜,其中軟鏈段(B)為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及/或聚(環氧丙烷)二醇的環氧乙烷加成聚合物(PPG-EO加成聚合物)。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基材薄膜,其中前述基材薄膜係由單一的樹脂層所構成,構成該層的前述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具有160℃以上200℃以下之範圍的結晶熔點。
  8.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基材薄膜,其中前述基材薄膜係由複數積層的樹脂層所構成,構成具有第1面的層之前述包含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的樹脂具有160℃以上200℃以下之範圍的結晶熔點。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基材薄膜,其厚度為70μm以上155μm以下之範圍。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之基材薄膜,其伸長率為300%以上700%以下之範圍。
  11. 一種切割膠帶,其特徵為具有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基材薄膜與形成在它的表面之黏著劑層。
TW110117725A 2020-06-02 2021-05-17 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 TW2022045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6301A JP7427530B2 (ja) 2020-06-02 2020-06-02 ダイシングテープ用の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ダイシングテープ
JP2020-096301 2020-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4549A true TW202204549A (zh) 2022-02-01

Family

ID=7878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7725A TW202204549A (zh) 2020-06-02 2021-05-17 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27530B2 (zh)
KR (1) KR20210149610A (zh)
CN (1) CN113755111A (zh)
TW (1) TW20220454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2393A (ja) 2002-05-30 2003-12-0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ダイシングテープ用ポリエステル系軟質フィルム
JP2006152072A (ja) 2004-11-26 2006-06-15 Teijin Chem Ltd 半導体製造用帯電防止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41457B2 (ja) 2009-03-19 2014-03-12 グンゼ株式会社 バックグライン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34690B2 (ja) 2009-03-23 2014-07-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シングテープ
JP5803123B2 (ja) 2011-02-08 2015-11-0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用粘接着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ウエハ、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347945A (zh) 2011-02-09 2013-10-09 纳幕尔杜邦公司 具有改善性能的聚酯组合物
JP6227494B2 (ja) 2014-07-14 2017-11-08 ダイヤプラス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製造工程用粘着フィルムに使用する基材フィルム
JP6293012B2 (ja) 2014-07-28 2018-03-14 グンゼ株式会社 ダイシング用基体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シングフィルム
JP7400263B2 (ja) 2018-08-23 2023-12-19 東レ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5111A (zh) 2021-12-07
JP2021190625A (ja) 2021-12-13
KR20210149610A (ko) 2021-12-09
JP7427530B2 (ja) 202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5591B (zh) A sheet having a subsequent resin laye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414010B (zh) Crystalline crystal / sticky ribbon and semiconductor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2085533B1 (ko) 필름, 워크 가공용 시트 기재 및 워크 가공용 시트
JP6833083B2 (ja) フィルム状接着剤、接着シート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0038985A (ja) 半導体加工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020096A (zh) 半導體加工用黏著帶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CN111527594B (zh) 粘合片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5156438A (ja) 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TWI566282B (zh) Cut the adhesive sheet
TWI778263B (zh) 切晶黏晶一體型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KR102171423B1 (ko) 수지막 형성용 시트
TWI520236B (zh)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for processing board,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0927875A (en) Multilayer adhered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ic member by using multilayer adhered sheet
TW202239850A (zh) 晶圓切割膠帶及晶圓切割黏晶膜
TW202204549A (zh) 切割膠帶用之基材薄膜及切割膠帶
JP2022095302A5 (zh)
WO2023281996A1 (ja) 粘着テープ
WO2022201789A1 (ja) 半導体加工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201790A1 (ja) 半導体加工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201788A1 (ja) 半導体加工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3132842A (ja) ダイシングテープおよびダイシングテープを使用す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239913A (zh) 作業加工用黏著膠帶
CN117264553A (zh) 切割带以及使用切割带的半导体芯片和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7157369A (zh) 工件加工用粘着带
KR20200112831A (ko) 장척 적층 시트 및 그 권수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