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2503A - 黏著帶 - Google Patents

黏著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2503A
TW202132503A TW109144942A TW109144942A TW202132503A TW 202132503 A TW202132503 A TW 202132503A TW 109144942 A TW109144942 A TW 109144942A TW 109144942 A TW109144942 A TW 109144942A TW 202132503 A TW202132503 A TW 2021325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tape
weight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4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陽平
小瀬真一郎
木内一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030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916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2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250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5/00Adhesives based on rubbe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1Paper; Textile fabr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儘管具備含有纖維之基材,卻可重疊黏貼之黏著帶。 本發明之黏著帶係具有基材層及配置於基材層之一側之黏著劑層者,該基材層含有纖維,該黏著帶之自背面黏著力為3 N/25 mm以上。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基材層為不織布層。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黏著劑層包含具有橡膠成分之黏著劑組合物。

Description

黏著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黏著帶。
已報導一種防水黏著帶,其用於對施工期間或施工後之建築構造物等之被黏著體賦予防水性(例如,專利文獻1)。
於將防水黏著帶用於混凝土建築構造物時,有時會在貼附後之防水黏著帶之背面上塗佈砂漿、塗料等塗佈物,因此考慮到與該塗佈物之密接性,多使用含有纖維之基材作為防水黏著帶之基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5488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關於具備含纖維基材之黏著帶,由於該基材之表面粗糙,故而存在難以於其表面上貼附黏著帶,且難以重疊貼附黏著帶的問題。更具體而言,存在如下等問題:黏著帶無法貼附於黏著帶上;即使可貼附也會隨時間流逝而剝離;貼附時需強力壓接,可實施性較差,因此亦存在無法獲得充分防水性的情況。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儘管具備含有纖維之基材,卻可重疊貼附之黏著帶。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黏著帶係具有基材層及配置於基材層之一側之黏著劑層者,該基材層含有纖維,該黏著帶之自背面黏著力為3 N/25 mm以上。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基材層為不織布層。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黏著劑層包含具有橡膠成分之黏著劑組合物。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模數G'為230 kPa以下。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黏著劑層之厚度、上述基材層之厚度及上述黏著劑層之彈性模數滿足如下關係:[黏著劑層之厚度(μm)/(基材層之厚度(μm)×黏著劑層之彈性模數(kPa))]×1000≥7 kPa-1 。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黏著帶於23℃下於寬度方向上斷裂時之伸長率為25%以上。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黏著帶於23℃下沿寬度方向伸長10%時之應力為12 N/10 mm。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黏著帶係防水膠帶。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積層體。該積層體具備上述黏著帶。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積層體具備第1層,上述第1層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上述黏著劑層側。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積層體具備第2層,上述第2層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與上述黏著劑層相反之側。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儘管具備含有纖維之基材,卻可重疊貼附之黏著帶。
≪黏著帶≫ 本發明之黏著帶具有基材層及配置於該基材層之一側之黏著劑層。基材層含有纖維。基材層可僅為1層,亦可為2層以上。黏著劑層可僅為1層,亦可為2層以上。於一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之黏著帶係以卷狀的形式提供。
本發明之黏著帶可進而具備任意合適之其他層。作為其他層,例如,可例舉配置於基材層與黏著劑層之間之封堵層。封堵層可僅為1層,亦可為2層以上。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黏著帶之一實施方式之概略剖視圖。黏著帶1000具有基材層100及配置於基材層100之一側之黏著劑層200。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黏著帶之另一實施方式之概略剖視圖。圖2中,本發明之黏著帶2000於基材層100與黏著劑層200之間進而具備封堵層300。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對混凝土之黏著力較佳為1~50 N/25 mm,更佳為3~40 N/25 mm。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可獲得不容易剝離且防水性優異之黏著帶。黏著力係依據JIS Z 0237:2000來測定。具體而言,使用拉伸試驗機於拉伸速度300 mm/min、剝離角度180°之條件下測定黏著力。又,黏著力測定所使用之作為被黏著體之混凝土係使用混凝土板(U-kou商會公司製造,JIS R 5201 10.2標準砂使用品)。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之自背面黏著力為3 N/25 mm以上。藉由具有此種自背面黏著力,本發明之黏著帶可重疊貼附,且防水性顯著優異。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之自背面黏著力較佳為4 N/25 mm以上,更佳為6 N/25 mm以上,進而較佳為8 N/25 mm以上,尤佳為9 N/25 mm以上,最佳為10 N/25 mm~50 N/25 mm。若自背面黏著力為50 N/25 mm以上,則貼錯時有可能難以用手剝離重貼。本發明之一大成果在於,儘管具備含有纖維之基材層,卻獲得了如上所述自背面黏著力較高之黏著帶。再者,所謂自背面黏著力,係指該黏著帶對於黏著帶之背面,即基材層之與黏著劑層相反側之面的黏著力。自背面黏著力可根據基材層之材料、基材層之厚度、黏著劑層之材料、黏著劑層之厚度、及黏著劑層之特性(例如,彈性模數)等而進行調整。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之自背面黏著力較佳為小於在23℃下對混凝土之黏著力。若以此方式構成,則容易於重疊貼附時進行重貼等作業。黏著帶黏貼於混凝土時於23℃下之黏著力相對於黏著帶於23℃下之自背面黏著力的比(對混凝土黏著力/自背面黏著力)較佳為1~10,更佳為1~5,進而較佳為1~3。
本發明之黏著帶之總厚度較佳為100 μm~2000 μm,更佳為100 μm~1000 μm,進而較佳為200 μm~1000 μm,尤佳為200 μm~800 μm。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及耐久性優異之黏著帶。
耐鹼性優異之黏著帶對混凝土建築構造物之防水有用。又,凹凸追隨性優異之黏著帶的有用之處在於,在用於具有凹凸之建築構造物、建築構造物之拐角部時可發揮優異之防水性。凹凸追隨性優異之黏著帶的有利之處在於,施工性優異。本發明之黏著帶可重疊貼附,且可附加凹凸追隨性,故而從防水性及施工性之觀點而言非常有用。又,本發明之黏著帶亦具有優異之耐久性,因此可用於建築構造物。本發明之一大成果在於,獲得了一種可重疊貼附,而且可具有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等建築構造物之防水黏著帶所需之特性的黏著帶。又,若凹凸追隨性優異,則上側之黏著帶可良好地追隨重疊黏著帶時所產生之階差,就該方面而言,本發明之黏著帶作為防水黏著帶亦有利。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可根據黏著帶之整體構成(例如,總厚度、拉伸特性)、基材層之材料、特性、及黏著劑層之材料、特性來進行調整(詳細說明見後述)。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沿寬度方向伸長10%時之應力較佳為12 N/10 mm以下,更佳為1 N/10 mm~11 N/10 mm,進而較佳為2 N/10 mm~10 N/10 mm,尤佳為3 N/10 mm~9 N/10 mm,最佳為4 N/10 mm~8 N/10 mm。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伸長時應力之測定方法見後述。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於寬度方向上斷裂時之伸長率較佳為25%以上,更佳為30%~100%,進而較佳為35%~95%,尤佳為40%~90%,最佳為45%~85%。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斷裂伸長率之測定方法見後述。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沿長度方向伸長10%時之應力較佳為30 N/10 mm以下,更佳為1 N/10 mm~27 N/10 mm,進而較佳為3 N/10 mm~25 N/10 mm,尤佳為4 N/10 mm~22 N/10 mm,最佳為5 N/10 mm~20 N/10 mm。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於長度方向上斷裂時之伸長率較佳為25%以上,更佳為30%~100%,進而較佳為35%~95%,尤佳為40%~90%,最佳為45%~85%。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本發明之黏著帶於23℃下沿長度方向伸長10%時之應力與其於23℃下沿寬度方向伸長10%時之應力的比(長度方向/寬度方向)較佳為1.1以上,更佳為1.1~5.0,進而較佳為1.2~4.0,尤佳為1.3~3.5。
所謂黏著帶之長度方向,係指拉出黏著帶之方向,於黏著帶被捲繞時,係指捲繞方向。寬度方向係指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如上所述,上述黏著帶構成為相較於長度方向而言,沿寬度方向以更低應力不斷裂地適當拉伸,其凹凸追隨性顯著優異。例如,可將上述黏著帶暫貼於直線上後沿寬度方向適當拉伸並貼附,因此可追隨著具有凹凸之表面進行貼附。
本發明之黏著帶可於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以任意合適之方法來製造。例如,可援用日本專利第6110767號公報所記載之黏著片之製造方法。
<基材層> 上述基材層含有纖維。基材層所包含之纖維之種類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纖維係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若使用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基材層,上述纖維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0重量份~100重量份,更佳為70重量份~1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80重量份~100重量份,尤佳為90重量份~100重量份,最佳為95重量份~100重量份。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上述基材層之厚度較佳為30 μm~1000 μm,更佳為30 μm~500 μm,進而較佳為50 μm~500 μm,尤佳為50 μm~300 μm。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又,能夠獲得耐鹼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關於本發明之黏著帶,[黏著劑層之厚度(μm)/(基材層之厚度(μm)×黏著劑層之彈性模數(kPa))]×1000所表示之值較佳為7 kPa-1 以上,更佳為10 kPa-1 以上,進而較佳為20 kPa-1 以上,尤佳為30 kPa-1 以上。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黏著劑層之厚度(μm)/(基材層之厚度(μm)×黏著劑層之彈性模數(kPa))]×1000所表示之值之上限較佳為100 kPa-1 ,更佳為80 kPa-1 。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久性優異之黏著帶。黏著劑層之彈性模數之測定方法見後述。
上述基材層較佳為不織布層。若使基材層為不織布層,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本發明之黏著帶即使具備不織布層,也具有優異之重疊貼附性。
不織布層之單位面積重量較佳為3 g/m2 ~100 g/m2 ,更佳為5 g/m2 ~80 g/m2 ,進而較佳為8 g/m2 ~60 g/m2 ,尤佳為10 g/m2 ~50 g/m2 。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又,能夠獲得耐鹼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於一實施方式中,不織布層含有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於該情形時,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構成不織布層之纖維,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0重量份~100重量份,更佳為70重量份~1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80重量份~100重量份,尤佳為90重量份~100重量份,最佳為95重量份~100重量份。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又,能夠獲得耐鹼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作為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可於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合適之纖維。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較佳為含有聚酯系聚合物作為芯成分,含有聚烯烴系聚合物作為鞘成分。若使用此種纖維,則能夠獲得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於芯鞘結構之芯成分包含聚酯系聚合物之情形時,相對於100重量份之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芯鞘結構之芯成分中聚酯系聚合物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0重量份~100重量份,更佳為70重量份~1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80重量份~100重量份,尤佳為90重量份~100重量份,最佳為95重量份~100重量份。聚酯系聚合物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上述聚酯系聚合物,可代表性地例舉: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
作為上述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例如可例舉:以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萘-2,6-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或其等之酯類為酸成分,且以乙二醇、二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1,4-二甲醇等二醇化合物為二醇成分所構成的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再者,亦可添加對羥基苯甲酸、聚伸烷基二醇、季戊四醇、雙酚A等或使其等共聚。
作為上述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例如可例舉:使α-羥酸聚合所得之聚乙醇酸;使乳酸聚合所得之聚乳酸;使α-羥酸與乳酸共聚所得之共聚物;聚(ε-己內酯)或聚(β-丙內酯)等聚(ω-羥基烷酸酯);聚-3-羥基丙酸酯、聚-3-羥基丁酸酯、聚-3-羥基己酸酯、聚-3-羥基庚酸酯、聚-3-羥基辛酸酯等聚(β-羥基烷酸酯);使構成聚-3-羥基戊酸酯或聚-4-羥基丁酸酯等之單體成分與聚(β-羥基烷酸酯)共聚所得之共聚物;以己二酸或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或者其等之酯成分為酸成分,且以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1,4-二甲醇等二醇化合物為二醇成分所構成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例如,聚乙二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乙二酯、聚己二酸乙二酯、聚壬二酸乙二酯、聚乙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己二酸丁二酯、聚癸二酸丁二酯、聚癸二酸己二酯、聚乙二酸新戊酯或使構成該等化合物之單體成分共聚所得之共聚物)等。
於芯鞘結構之鞘成分包含聚烯烴系聚合物之情形時,相對於100重量份之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芯鞘結構之鞘成分中聚烯烴系聚合物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0重量份~100重量份,更佳為70重量份~1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80重量份~100重量份,尤佳為90重量份~100重量份,最佳為95重量份~100重量份。聚烯烴系聚合物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上述聚烯烴系聚合物,例如可例舉: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等。
作為聚乙烯,例如可例舉:高密度聚乙烯(熔點125~135℃)、中密度聚乙烯(熔點100~120℃)、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熔點125~128℃)、低密度聚乙烯(熔點80~100℃)等。
用ASTM-D-1238(E)中記載之方法測得之上述聚乙烯之熔融指數較佳為10 g/10分鐘~80 g/10分鐘。若聚乙烯之該熔融指數未達10 g/10分鐘,則除非紡絲時提高熔融溫度,否則有可能難以高速進行熔融紡絲。於高溫下紡絲時,會促進原料聚合物之熱分解,且污垢容易附著於紡絲頭面,操作性可能受損。若聚乙烯之該熔融指數超過80 g/10分鐘,則熔融黏度過低,因此聚乙烯於紡絲步驟中難以充分冷卻,有可能導致纖維彼此密接,或纖維強度變差。
用ASTM-D-1238(L)中記載之方法測得之上述聚丙烯之熔體流動速率較佳為20 g/10分鐘~70 g/10分鐘。若聚丙烯之該熔體流動速率未達20 g/10分鐘,則熔融黏度過高,有可能無法獲得高速製絲性。若聚丙烯之該熔體流動速率超過70 g/10分鐘,則熔融黏度過低,有可能產生黏膩感,或者纖維彼此容易密接。
於芯成分、鞘成分中,可視需要於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添加消光劑、顏料、防炎劑、阻燃劑、除臭劑、光穩定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結晶促進劑等各種添加劑。
可包含於芯成分中之聚酯系聚合物與可包含於鞘成分中之聚烯烴系聚合物之熔點差較佳為50℃以上。藉由對可包含於芯成分中之聚酯系聚合物與可包含於鞘成分中之聚烯烴系聚合物之熔點設置此種熔點差,實施熱處理時,芯成分可在不受到熱的影響而維持纖維形態並保持機械強度的同時於僅鞘成分作為接著成分發揮作用之溫度區域內進行加工,因此可將加工溫度範圍設定得相對比較寬泛,可兼顧優異之熱密封加工性、高機械強度、及優異之靈活性。
構成不織布之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單紗纖度較佳為1分德士~20分德士。作為構成不織布之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剖面形狀,只要為聚烯烴系聚合物於纖維外周露出之形狀之芯鞘型複合纖維,則可形成中空部分,芯成分可分佈不均,或者可使剖面形狀並非圓形剖面。例如,即使為多邊形形狀、纖維剖面具有縱橫比之扁平剖面形狀,亦可於機械性能上無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適當地進行選擇。又,芯成分與鞘成分之構成比率可於10:90~90:10(重量比)之範圍內適當地進行選擇。
本發明之黏著帶所具有之基材層可採用之包含具芯鞘結構纖維之含纖維不織布層可於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以任意合適之方法來製造。作為此種製造方法,例如,可採用日本專利第4263897號公報所記載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包含黏著劑組合物。
黏著劑層之厚度較佳為70 μm~1000 μm,更佳為70 μm~500 μm,進而較佳為100 μm~500 μm,尤佳為100 μm~400 μm。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容易重疊貼附,且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模數G'較佳為230 kPa以下,更佳為200 kPa以下,進而較佳為170 kPa以下,尤佳為140 kPa以下,最佳為100 kPa以下。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模數G'之下限較佳為10 kPa,更佳為20 kPa,進而較佳為30 kPa。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耐久性優異之黏著帶。黏著劑層之儲存模數G'之測定方法見後述。
黏著劑組合物較佳為包含橡膠成分。藉由使黏著劑組合物包含橡膠成分,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又,能夠獲得耐鹼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橡膠成分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橡膠成分,例如可例舉:天然橡膠、丁基橡膠、聚異丁烯、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丙烯腈-丁二烯橡膠、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膠、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橡膠、異戊二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膠、乙烯-丙烯橡膠、丙烯酸系橡膠、聚矽氧橡膠、胺基甲酸酯橡膠、乙烯基烷基醚橡膠、聚乙烯醇橡膠、聚乙烯吡咯啶酮橡膠、聚丙烯醯胺橡膠、纖維素橡膠等。其中,從進一步顯現本發明效果之觀點出發,作為橡膠成分,可較佳地例舉:丁基橡膠、聚異丁烯、丁基橡膠與聚異丁烯之組合。
丁基橡膠係異丁烯(isobutene、isobutylene)與少量異戊二烯之共聚物(異丁烯-異戊二烯橡膠)。作為丁基橡膠之種類,例如可例舉再生丁基橡膠、合成丁基橡膠等。丁基橡膠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一實施方式中,使用再生丁基橡膠作為丁基橡膠。從加工性等觀點出發,再生丁基橡膠較為有利。
再生丁基橡膠之慕尼黏度較佳為20~100(ML1+4,100℃),更佳為25~65(ML1+4,100℃)。
於橡膠成分包含丁基橡膠之情形時,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橡膠成分,丁基橡膠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0重量份~100重量份,更佳為60重量份~1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70重量份~100重量份,尤佳為80重量份~100重量份。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又,能夠獲得耐鹼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聚異丁烯係異丁烯之聚合物,其黏度平均分子量較佳為30萬~500萬,更佳為50萬~300萬,進而較佳為80萬~290萬,最佳為100萬~280萬。再者,聚異丁烯之黏度平均分子量例如可依據BASF公司之「Oppanol B Types」目錄(2005年版)第2頁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聚異丁烯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橡膠成分包含聚異丁烯之情形時,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橡膠成分,聚異丁烯之含有比率較佳為超過0重量份且5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3重量份~45重量份,進而較佳為5重量份~40重量份,尤佳為10重量份~30重量份。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有效地表現出低溫時之黏著性。
丁基橡膠與聚異丁烯之含有比(丁基橡膠/聚異丁烯)以重量基準計,較佳為50/50~100/0,更佳為70/30~90/10。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黏著劑組合物,黏著劑組合物中橡膠成分之含有比率較佳為3重量份~70重量份,更佳為5重量份~6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7重量份~50重量份,尤佳為10重量份~40重量份。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獲得重疊貼附時不容易剝離且凹凸追隨性優異、防水性顯著優異之黏著帶。又,能夠獲得耐鹼性、耐久性更優異之黏著帶。
黏著劑組合物可於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包含任意合適之其他成分。作為此類其他成分,例如可例舉:軟化劑、黏著賦予劑、填充劑等。其他成分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軟化劑可對黏著劑層賦予良好之黏著性。作為軟化劑,例如可例舉:石蠟類、蠟類、環烷類、芳香類、瀝青類、乾性油類(例如,亞麻仁油等)、動植物油類、石油系油類(例如,加工處理油等)、聚丁烯、低分子量聚乙二醇、鄰苯二甲酸酯類、磷酸酯類、硬脂酸或其酯類、烷磺酸酯類等。其中,從進一步顯現本發明效果之觀點出發,作為軟化劑,較佳為聚丁烯。軟化劑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軟化劑於40℃下之動黏度較佳為100 mm2 /s~50000 mm2 /s,更佳為200 mm2 /s~40000 mm2 /s,進而較佳為250 mm2 /s~35000 mm2 /s,尤佳為300 mm2 /s~30000 mm2 /s。若軟化劑於40℃下之動黏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能夠有效地表現出低溫時之黏著性。軟化劑之動黏度係依據JISK2283(2000)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玻璃製毛細管式黏度計裝置進行測定。
軟化劑之流動點較佳為-55℃~-5℃,更佳為-45℃~-8℃,進而較佳為-35℃~-10℃,尤佳為-30℃~-15℃。若軟化劑之流動點處於上述範圍內,則能夠有效地表現出低溫時之黏著性。流動點係使軟化劑冷卻時可令其保持流動狀態之最低溫度,例如,依據JISK2269(1987),藉由自動流動點試驗器進行測定。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橡膠成分,軟化劑之含有比率較佳為30重量份~300重量份,更佳為50重量份~2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80重量份~150重量份,尤佳為105重量份~125重量份。若處於此種範圍內,則能夠有效地表現出低溫時之黏著性。
黏著賦予劑可任意調配以提高黏著劑層之黏著力,並且使得橡膠成分於高溫下容易軟化。作為黏著賦予劑,例如可例舉:石油系樹脂、酚系樹脂、松香系樹脂、萜烯系樹脂等。其中,從進一步顯現本發明效果之觀點出發,較佳為石油系樹脂。黏著賦予劑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橡膠成分,黏著賦予劑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重量份~500重量份,更佳為8重量份~3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10重量份~200重量份,尤佳為30重量份~70重量份。
任意調配填充劑以補強黏著劑層。作為填充劑,例如可例舉:碳酸鈣(例如,重質碳酸鈣或輕質碳酸鈣等)、滑石、氧化鈦、碳黑、二氧化矽、氧化鎂等。其中,從進一步顯現本發明效果之觀點出發,較佳為碳酸鈣。填充劑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填充劑之數量平均粒徑較佳為0.001 μm~10 μm,又,依據JIS-K-5101所測得之350目之篩餘物較佳為10重量%以下,更佳為0.1重量%~5重量%。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橡膠成分,填充劑之含有比率較佳為20重量份~600重量份,更佳為30重量份~5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份~400重量份,尤佳為100重量份~300重量份。
黏著劑組合物可視需要以適當之比率包含交聯劑、抗老化劑、塑化劑等其他添加劑。
黏著劑組合物可於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以任意合適之方法來製造。作為此種製造方法,例如可例舉出將上述各成分以上述比率進行調配、混練之方法。作為混練方法,例如可例舉:採用捏合機、班布里混合機、混合輥等批次式混練機之混練;或採用雙軸混練機等連續混練機之混練等。
可藉由使用例如擠出機、砑光輥、壓製機(熱壓機)等成形裝置,使以上述方式獲得之黏著劑組合物成形為片狀,而獲得黏著劑層。
為了形成黏著劑層,較佳為對黏著劑組合物進行加熱。加熱溫度較佳為60℃~180℃,更佳為70℃~160℃。
<封堵層>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黏著帶可於基材層與黏著劑層之間進而具有封堵層。於一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之黏著帶係基材層、封堵層及黏著劑層依次直接積層而成。
封堵層之厚度較佳為5 μm~100 μm,更佳為5 μm~80 μm,進而較佳為10 μm~80 μm,尤佳為10 μm~50 μm。若封堵層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可使本發明之黏著帶之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更加優異。若封堵層之厚度過小,則基材層與封堵層之接著強度(層間強度)降低,基材層與封堵層可能會變得容易剝離。若封堵層之厚度過大,則封堵層之剛性增強,黏貼於被黏著對象之凹凸部時黏著帶之斥力增大,因此黏著帶可能容易從被黏著對象上剝離。
本發明之黏著帶中,使黏著劑層形成於例如基材層/封堵層之積層體之封堵層之表面上。
本發明之黏著帶中,黏著劑層例如可藉由用2片剝離片在厚度方向上將黏著劑組合物夾住,而以具備黏著劑層及於厚度方向上將其夾住之2片剝離片的黏著片之形式獲得。並且,於此情形時,可將剝離片之一面剝離,使得黏著劑層壓接(轉印)於封堵層。
封堵層較佳為用於防止構成黏著劑層之成分滲透到基材層之障壁層,且積層於基材層之一面上。
作為構成封堵層之材料(封堵材料),較佳地例舉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樹脂等。其中,從進一步顯現本發明效果之觀點出發,作為構成封堵層之材料(封堵材料),較佳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更佳為聚乙烯。
構成封堵層之材料(封堵材料)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封堵層例如可藉由使封堵材料熱熔融並將其熔融物塗佈於基材層之一面上而形成。藉此,可獲得基材層/封堵層之積層體。塗佈方法例如可例舉:刮刀法、砑光輥塗佈、絲網塗佈、凹版塗佈等。熱熔融之溫度較佳為150℃~500℃,更佳為180℃~450℃,進而較佳為200℃~400℃,尤佳為220℃~350℃。
封堵層可經由接著劑形成於基材層上,或者藉由轉印於基材層上而形成。
≪黏著帶之使用≫ 本發明之黏著帶可應用於建築構造物,較佳地用於提高該建築構造物之防水性。本發明之黏著帶尤其可較佳地用於混凝土建築構造物。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黏著帶即使重疊貼附也不容易彼此剝離,即,具有優異之重疊貼附性。此種黏著帶可較佳地用於具有拐角部之建築構造物(例如,浴室等室內之地板/牆壁之交界、地板/天花板之交界、牆壁/牆壁之交界、地板/牆壁/牆壁之交點、天花板/牆壁/牆壁之交點等)。於拐角部處,可藉由根據其形狀重疊貼附黏著帶以提高防水性。
於本發明之黏著帶之施工前及/或施工後,可進行其他處理。例如,於黏著帶之施工前,可對建築構造物進行任意合適之填隙處理。又,於黏著帶之施工後,可將聚合物水泥塗佈於建築構造物。藉由進行該等處理,可進一步提高防水性。
≪積層體≫ 本發明之積層體具備上述黏著帶。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積層體具備上述黏著帶、及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上述黏著劑層側之第1層。於另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積層體具備上述黏著帶、及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與上述黏著劑層相反之側(例如,基材層側)之第2層。於又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積層體具備上述黏著帶、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上述黏著劑層側之第1層、及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與上述黏著劑層相反之側(例如,基材層側)之第2層。
上述積層體可相當於重疊貼附了上述黏著帶之狀態。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1層可為下塗層或片材。
上述下塗層包含任意合適之下塗劑。作為下塗劑,例如可例舉:塗料、填隙劑、油灰、接著劑、無機材料等。該等下塗劑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下塗層可為單層,亦可為多層。
塗料可為溶劑系,亦可為漆系,還可為水系。作為溶劑系塗料,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系塗料、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塗料、環氧系塗料、胺基甲酸酯系塗料、氟系塗料、矽酮系塗料、醇酸系塗料、矽丙烯酸系塗料、矽改性醇酸系塗料、氯丁二烯系塗料、矽系塗料、乙烯系塗料、酚系塗料、鄰苯二甲酸系塗料、不飽和聚酯系塗料、瀝青系塗料等。作為漆系塗料,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系塗料等。作為水系塗料,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系塗料、EVA系塗料、胺基甲酸酯系塗料、氟系塗料、矽酮系塗料、聚合物水泥系塗料等。作為填隙劑,例如可例舉:矽酮系填隙劑、改性矽酮系填隙劑、胺基甲酸酯系填隙劑、丙烯酸系填隙劑等。作為油灰,例如可例舉:橡膠系油灰、矽酮系油灰等。作為接著劑,例如可例舉:環氧系接著劑、胺基甲酸酯系接著劑、丙烯酸系接著劑等。作為無機材料,例如可例舉:水泥、砂漿、混凝土、灰泥等。
上述下塗劑可為不平整調整劑(例如,聚合物水泥)、防水劑(例如,聚合物水泥、填隙劑)、錨固劑(例如,底塗劑)、著色劑(例如,塗料)或吸收調整劑(例如,水系底塗劑)。
作為上述片材,例如可例舉非黏著性片材或黏著性片材。作為非黏著性片材,可例舉:EVA系片材、橡膠系片材、胺基甲酸酯系片材等。作為黏著性片材,可例舉:丙烯酸系片材、丁基系片材、矽系片材、胺基甲酸酯系片材等。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2層可為表面塗層或片材。
上述表面塗層包含任意合適之表面塗劑。作為表面塗劑,例如可例舉:塗料、填隙劑、油灰、接著劑、無機材料等。該等表面塗劑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表面塗層可為單層,亦可為多層。
作為表面塗劑之塗料、填隙劑、油灰、接著劑、無機材料可使用如上所述者。再者,用作表面塗劑之塗料較佳為水系塗料。若使用水系塗料,則能夠防止黏著帶之劣化。
上述表面塗劑可為設計劑(例如,塗料、接著劑)、不平整調整劑(例如,聚合物水泥)、防水劑(例如,聚合物水泥、填隙劑)、錨固劑(例如,底塗劑)、著色劑(例如,塗料)或吸收調整劑(例如,水系底塗劑)。
作為構成第2層之片材,可使用如上所述者。 實施例
以下,將根據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到該等實施例任何限定。再者,實施例等中之試驗及評估方法如下所述。再者,於記載為「份」之情形時,只要無特別記載之事項,則意指「重量份」;於記載為「%」之情形時,只要無特別記載之事項,則意指「重量%」。
(厚度) 依據JIS Z0237,利用接著面為平面、直徑為5 mm、測定壓力為40~60 kPa之針盤量規(Peacock公司製造之1/100針盤量規)測定厚度。
(儲存模數G') 使用Rheometric公司製造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ARES」,按下述條件測定動態黏彈性,測定黏著劑層之儲存模數G'。 裝置:Rheometric Scientific公司製造之ARES(Advanced Rheometric Expansion System,先進流變擴展系統) 頻率:1 Hz 溫度:-30~120℃ 升溫速度:5℃/分鐘
(伸長10%時之應力) 於23℃之環境溫度下,於試片尺寸為寬10 mm、夾頭間距為50 mm、拉伸速度為300 mm/分鐘之條件下,使用拉伸壓縮試驗機(Minebea公司製造之「TECHNOGRAPH TG-2kN,NMB」),測定黏著帶伸長10%時之應力。
(伸長20%時之應力) 於23℃之環境溫度下,於試片尺寸為寬10 mm、夾頭間距為50 mm、拉伸速度為300 mm/分鐘之條件下,使用拉伸壓縮試驗機(Minebea公司製造之「TECHNOGRAPH TG-2kN,NMB」),測定黏著帶伸長20%時之應力。
(最大強度) 於23℃之環境溫度下,於試片尺寸為寬10 mm、夾頭間距為50 mm、拉伸速度為300 mm/分鐘之條件下,使用拉伸壓縮試驗機(Minebea公司製造之「TECHNOGRAPH TG-2kN,NMB」),測定黏著帶之最大強度。
(斷裂伸長率) 於23℃之環境溫度下,於試片尺寸為寬10 mm、夾頭間距為50 mm、拉伸速度為300 mm/分鐘之條件下,使用拉伸壓縮試驗機(Minebea公司製造之「TECHNOGRAPH TG-2kN,NMB」),測定黏著帶之斷裂伸長率。
(自背面黏著力) 自背面黏著力係指要測定之黏著帶自身對於不織布基材側之180度剝離強度(180度剝離黏著力)。關於180度剝離強度之測定,將黏著片切割成尺寸為寬25 mm、長100 mm之測定樣品,於23℃、50%RH之環境下,使2 kg輥往返滾動1次而使上述測定樣品之接著面壓接於另外切割準備好之相同黏著帶之背面部分(利用手壓輥將尺寸為寬30 mm、長120 mm之部分黏貼於按壓板用鋼板上而成者)。將其於相同環境下放置30分鐘後,使用萬能拉伸壓縮試驗機,依據JIS Z 0237:2000,於拉伸速度300 mm/分鐘、剝離角度180度之條件下,測定剝離強度(N/25 mm)。使用萬能拉伸壓縮試驗機(Minebea公司製造之「TECHNOGRAPH TG-2kN,NMB」)。
(重疊貼附性) 關於重疊貼附性,於23℃、50%RH之環境下,將要測定之黏著帶沿寬度方向伸長5%,同時以其自身之不織布側之基材為被黏著體,用5 kg輥進行貼附,評估8小時後端部之隆起。貼附後即刻隆起者記為×,8小時後隆起者記為○,8小時後未隆起者記為◎。
(凹凸追隨性) 如圖3所示,測量混凝土基材之凹凸,對最大間隙處為1 cm以上且未達3 cm之基材貼附膠帶,並確認膠帶於常溫下經過24小時後是否會產生隆起。膠帶產生隆起者記為×,未產生隆起但貼附時難以用手拉伸者記為△,未產生隆起且容易用手拉伸並貼附者記為○。
(防水性(重疊部)) 按照圖4所示步序,於23℃、50%RH之環境下準備防水性評估用試樣(黏著帶),進行評估。針對厚0.2 mm、寬5 cm、長10 cm之聚丙烯膜,用雙面膠帶(日東電工製造,NO. 5000NS)固定住其寬度方向左右兩端(分別為寬1 cm、長10 cm),將密封用雙面膠帶(日東電工製造,NO. 6924)黏貼於聚丙烯膜之下邊部分之一表面上,而製成試驗用筒狀體(圖4(a))。繼而,將試樣(黏著帶)之基材(不織布)之面與黏貼於試驗用筒狀體上之密封用雙面膠帶貼合在一起(圖4(b))。此時,將試樣(黏著帶)之尺寸設為寬7.5 cm、長3 cm,使其於寬度方向上僅從試驗用筒狀體伸出1.25 cm,於長度方向上僅從試驗用筒狀體伸出1.5 cm。繼而,使另一試樣(黏著帶)隔著試驗用筒狀體與上述試樣(黏著帶)重合,使2 kg輥往返滾動1次,而將另一試樣(黏著帶)伸出部分之黏著劑層與上述試樣(黏著帶)伸出部分之基材層貼合在一起(圖4(c))。用橡膠刮刀(產品名:帶柄橡膠刮刀;製造:大塚刷毛製造;材質:天然橡膠)將該試樣旁側之聚丙烯膜與膠帶之階差部分強力壓接,而填補間隙(圖4(c)圓形部分)。以此方式獲得了一種試驗用袋體,其上邊部被打開,下邊部被黏著帶之重合部分封閉。 將該試驗用袋體固化12小時後,於該試驗用袋體中放入3 g水。 截至經過30分鐘確認有漏水者記為×;經過30分鐘以上無漏水者記為○。
(耐鹼性) 將黏著帶之樣品放入氫氧化鈣飽和水溶液中浸漬兩週後,取出該樣品,使其於常溫下充分乾燥後,以與(斷裂伸長率)之測定相同之方法測定長度方向之伸長率。 按以下公式求出殘存率。 殘存率(%)=100×(取出後之長度方向斷裂伸長率)/(初始之長度方向斷裂伸長率) 殘存率為80%以上,則記為○,殘存率為50%以上且未達80%,則記為△,殘存率未達50%,則記為×。
(耐久性) 將黏著帶之樣品於90℃氣體氛圍下加溫21週,於常溫下冷卻後,以與(斷裂伸長率)之測定相同之方法測定長度方向之伸長率。 按以下公式求出殘存率。 殘存率(%)=100×(取出後之長度方向斷裂伸長率)/(初始之長度方向斷裂伸長率) 殘存率為80%以上,則記為○,殘存率為50%以上且未達80%,則記為△,殘存率未達50%,則記為×。
(PE層壓抓固力) 對不織布進行20 μm之PE層壓,而製成PE層壓側貼合有黏著帶之膠帶樣品,PE層壓層未融合而自然剝離者記為×,其後測定自背面黏著力時PE層壓部分與不織布之間發生了層間破壞者記為△,未發生層間破壞者記為○。
[製造例1] 按照表1所記載之配方,用混合輥於120℃下以轉速15 min-1 進行10分鐘混練,而製備混練物。其後,用由紙製成且表面(內側面)塗佈有矽酮系剝離處理劑而經處理之2片剝離襯墊(剝離片)將所製備之混練物夾住,於80℃、壓力50 kg/cm2 之條件下將其加壓5分鐘,而製成一種厚0.3 mm之黏著劑層被2片剝離襯墊夾住的黏著劑層片材。
[表1]
      黏著劑A 黏著劑B 黏著劑C 黏著劑D 黏著劑E
橡膠成分 OPPANOL N100 20重量份            
EPT-1045          100重量份   
DAINAREC-SI          100重量份   
S丁基再生橡膠 80重量份 100重量份 100重量份    100重量份
填充劑 重質碳酸鈣 200重量份 160重量份 180重量份    180重量份
Tipaque A-100          15重量份   
CATALPO          330重量份   
RADIOLITE F          90重量份   
碳黑SEAST SO          0.2重量份   
黏著賦予劑 T-REZ RB100 45重量份 45重量份 25重量份 70重量份 30重量份
軟化劑 Asphalt Compound 3       35重量份    40重量份
聚丁烯HV-15 90重量份            
聚丁烯HV-300    10重量份 55重量份 180童量部 15重量份
Diana Process Oil PW-90    40重量份       15重量份
SUNTHENE 2100J       15重量份      
表1中各成分之詳細內容如下所述。 ・OPPANOL N-100:聚異丁烯,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3×106 ,分散度(Mw/Mn)為2.9,BASF公司製造。 ・EPT-1045:EPDM橡膠(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elastomer,乙烯-丙烯-二烯M類橡膠),慕尼黏度ML1+4(100℃)為38,乙烯含量58%,二烯含量5%,三井化學公司製造。 ・DAINAREC-SI:聚異戊二烯與碳酸鈣之混合物,慕尼黏度ML1+4(100℃)為25~45,灰分45%以下,大榮護謨公司製造。 ・S丁基再生橡膠:慕尼黏度ML1+4(100℃)為44±6,縣護謨公司製造。 ・重質碳酸鈣:填充劑,篩餘物(350目)=0.5%以下(依據JIS-K-5101),Maruo Calcium公司製造。 ・Tipaque A-100:二氧化鈦,純度98%以上,石原產業公司製造。 ・CATALPO:乾式黏土,化學組成(Al2 O3 為15~18%、SiO2 為73~80%、Fe2 O3 為0.5~1%、CaO為0.1~0.3%),竹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RADIOLITE F:矽藻土,平均粒徑16.3 μm,150 μm篩餘物0.0%,45 μm篩餘物2.4%,吸油量180.0 ml/100 g,鬆密度0.40 g/cm3 ,白度88.1,昭和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碳黑SEAST SO:微晶無定形碳,算術平均粒徑43 mm,碘吸附量44 mg/g,DBP(Dibut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量(A法)115 cm3 /100 g,比著色力60%,加熱減量(裝袋時)0.3%,灰分0.2%,篩餘物(150 μm剩餘物)0.001%,鬆密度380 kg/m3 ,TOKAI CARBON公司製造。 ・T-REZ RB100:黏著賦予劑,石油系樹脂,軟化點100℃,東燃化學公司製造。 ・Asphalt Compound 3:石油吹製瀝青,軟化點100℃以上,針入度(25℃)20~40 1/10 mm,針入度指數5.0以上,蒸發質量變化率1%以下,引火點280℃以上,甲苯可溶分95%以上,弗拉斯脆點-15℃以下,垂度8以下,出光興產公司製造。 ・聚丁烯HV-15:聚丁烯,軟化劑,流動點-20℃,動黏度(40℃)655 mm2 /s,JX日礦日石能源公司製造。 ・聚丁烯HV-300:聚丁烯,軟化劑,流動點0℃,動黏度(40℃)26000 mm2 /s,JX日礦日石能源公司製造。 ・Diana Process Oil PW-90:石油烴,流動點-10℃以下,出光興產公司製造。 ・SUNTHENE 2100J:環烷系加工處理油,黏度11.5~13.5,比重0.90~0.918,流動點-7.5℃以下,日本太陽石油公司製造。
[實施例1] 準備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不織布(Unitika公司製造,「ELEVES S系列」,S0153WDO,單位面積重量=15 g/m2 ,鞘成分=聚乙烯(PE),芯成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90 μm)作為基材層。使用手壓輥將一剝離襯墊已被剝離之黏著劑層片材A貼合於基材層,而製成黏著帶。 將另一剝離襯墊剝離後,將該黏著帶供上述評估使用。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2~21、比較例1] 使用表2及表3所示之基材層及黏著劑層,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獲得黏著帶,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估。結果示於表2及表3。 表2及表3中基材層之內容如下所述。 S0203WDO:Unitika公司製造,商品名「ELEVES S系列 S0203WDO」,單位面積重量:20 g/m2 ;鞘成分:聚乙烯(PE);芯成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100 μm S0503WDO:Unitika公司製造,商品名「ELEVES S系列 S0503WDO」,單位面積重量:50 g/m2 ;鞘成分:聚乙烯(PE);芯成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250 μm S1003WDO:Unitika公司製造,商品名「ELEVES S系列 S1003WDO」,單位面積重量:100 g/m2 ;鞘成分:聚乙烯(PE);芯成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430 μm 20307WTD:Unitika公司製造,商品名「20307WTD」,單位面積重量:30 g/m2 ;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120 μm 21008WOV:Unitika公司製造,商品名「21008WOV」,單位面積重量:100 g/m2 ;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390 μm SP-1050E:前田工纖公司製造,商品名「SP-1050E」,單位面積重量:50 g/m2 ;纖維:聚丙烯(PP);厚度:280 μm SP-1100E:前田工纖公司製造,商品名「SP-1100E」,單位面積重量:100 g/m2 ;纖維:聚丙烯(PP);厚度:480 μm T1060-W-93:江西國橋公司製造,商品名「T1060-W-93」,單位面積重量:60 g/m2 ;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200 μm SE-2020E-H:前田工纖公司製造,商品名「SE-2020E-H」,單位面積重量:20 g/m2 ;纖維:聚乙烯(PE);厚度:120 μm 21008WOV:Unitika公司製造,商品名「21008WOV」,單位面積重量:100 g/m2 ;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厚度:390 μm
[表2]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黏著劑層 黏著劑種類 黏著劑A 黏著劑A 黏著劑A 黏著劑A
厚度(mm) 0.3 0.3 0.3 0.3
彈性模數(kPa) 47 47 47 47
基材層 基材產品編號 S0153WDO S0203WDO S0503WDO S1003WDO
構成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單位面積重量(g/m2 ) 15 20 50 100
厚度(mm) 0.09 0.10 0.25 0.43
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 3.3 3.2 1.2 0.7
1000×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黏著劑層彈性模數) (kPa- 1 ) 71 67 26 15
黏著帶特性 伸長1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3 3 14 24
寬度方向 1 1 5 15
伸長2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5 5 19 31
寬度方向 2 2 8 20
最大強度 (N/10 mm) 長度方向 9 9 43 73
寬度方向 4 4 20 48
斷裂伸長率 (%) 長度方向 63 56 76 91
寬度方向 58 68 78 88
自背面黏著力(N/25 mm) 24 14 11 10
施工性 重疊貼附性
凹凸追隨性
防水性
耐鹼性
耐久性
帶狀時之PE層壓抓固力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黏著劑層 黏著劑種類 黏著劑B 黏著劑B 黏著劑B 黏著劑B 黏著劑C 黏著劑C 黏著劑C
厚度(mm) 0.3 0.3 0.3 0.3 0.3 0.3 0.3
彈性模數(kPa) 90 90 90 90 116 116 116
基材層 基材產品編號 S0153WDO S0203WDO S0503WDO S1003WDO S0153WDO S0203WDO S0503WDO
構成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單位面積重量(g/m2 ) 15 20 50 100 15 20 50
厚度(mm) 0.09 0.10 0.25 0.43 0.09 0.10 0.25
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 3.3 3.2 1.2 0.7 3.3 3.2 1.2
1000×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黏著劑層彈性模數) (kPa- 1 ) 37 35 14 8 29 27 10
黏著帶特性 伸長1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3 3 14 24 3 3 14
寬度方向 1 1 5 15 1 1 5
伸長2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5 5 19 31 5 5 19
寬度方向 2 2 8 20 2 2 8
最大強度 (N/10 mm) 長度方向 9 9 43 73 9 9 43
寬度方向 4 4 20 48 4 4 20
斷裂伸長率 (%) 長度方向 63 56 76 91 63 56 76
寬度方向 58 68 78 88 58 68 78
自背面黏著力(N/25 mm) 11 9 7 8 15 10 7
施工性 重疊貼附性
凹凸追隨性
防水性
耐鹼性
耐久性
帶狀時之PE層壓抓固力
[表3]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黏著劑層 黏著劑種類 黏著劑D 黏著劑D 黏著劑E 黏著劑B 黏著劑B 黏著劑C
厚度(mm) 0.3 0.3 0.3 0.3 0.3 0.3
彈性模數(kPa) 163 163 217 90 90 116
基材層 基材產品編號 S0153WDO S0203WDO S0153WDO 20307WTD 21008WOV 21008WOV
構成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芯鞘結構(PET/PE) PET PET PET
單位面積重量(g/m2 ) 15 20 15 30 100 100
厚度(mm) 0.09 0.10 0.09 0.12 0.39 0.39
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 3.3 3.2 3.3 2.4 0.8 0.8
1000×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黏著劑層彈性模數) (kPa- 1 ) 20 19 15 27 9 7
黏著帶特性 伸長1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3 3 3 14 62 62
寬度方向 1 1 1 4 34 34
伸長2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5 5 5 17 78 78
寬度方向 2 2 2 2 42 42
最大強度 (N/10 mm) 長度方向 9 9 9 17 84 84
寬度方向 4 4 4 4 45 45
斷裂伸長率 (%) 長度方向 63 56 63 22 27 27
寬度方向 58 68 58 13 26 26
自背面黏著力(N/25 mm) 15 8 6 10 10 8
施工性 重疊貼附性
凹凸追隨性
防水性 × × ×
耐鹼性
耐久性
帶狀時之PE層壓抓固力
   實施例18 實施例19 實施例20 實施例21 比較例1   
黏著劑層 黏著劑種類 黏著劑B 黏著劑B 黏著劑A 黏著劑B 黏著劑D
厚度(mm) 0.3 0.3 0.3 0.3 0.3
彈性模數(kPa) 90 90 47 90 163
基材層 基材產品編號 SP-1050E SP-1100E T1060-W-93 SE-2020EH 21008WOV
構成 PP PP PET PE PET
單位面積重量(g/m2 ) 50 100 60 20 100
厚度(mm) 0.28 0.48 0.2 0.12 0.39
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 1.1 0.6 1.5 2.4 0.8
1000×黏著劑層厚度/(基材層厚度・黏著劑層彈性模數) (kPa- 1 ) 12 7 32 27 5
黏著帶特性 伸長1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7 22 29 2 62
寬度方向 5 12 19 0.3 34
伸長20%時之應力 (N/10 mm) 長度方向 10 29 37 3 78
寬度方向 7 18 25 0.4 42
最大強度 (N/10 mm) 長度方向 18 42 40 3 84
寬度方向 17 34 30 1 45
斷裂伸長率 (%) 長度方向 69 61 26 26 27
寬度方向 97 102 35 33 26
自背面黏著力(N/25 mm) 6 7 12 7 2
施工性 重疊貼附性 ×
凹凸追隨性
防水性 × × × ×
耐鹼性
耐久性 × ×
帶狀時之PE層壓抓固力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黏著帶具有優異之耐鹼性、凹凸追隨性、耐久性,因此,例如可於各種環境下用作防水膠帶。
100:基材層 200:黏著劑層 300:封堵層 1000:黏著帶 2000:黏著帶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黏著帶之一實施方式之概略剖視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黏著帶之另一實施方式之概略剖視圖。 圖3係表示測定凹凸追隨性時測量基材凹凸之方法之概略剖視圖。 圖4(a)至(c)係說明實施例中防水性評估方法之概略圖。
100:基材層
200:黏著劑層
1000:黏著帶

Claims (11)

  1. 一種黏著帶,其係具有基材層及配置於基材層之一側之黏著劑層者, 該基材層含有纖維, 該黏著帶之自背面黏著力為3 N/25 mm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黏著帶,其中上述基材層為不織布層。
  3.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帶,其中上述黏著劑層包含具有橡膠成分之黏著劑組合物。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中上述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模數G'為230 kPa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中上述黏著劑層之厚度、上述基材層之厚度及上述黏著劑層之彈性模數滿足如下關係:[黏著劑層之厚度(μm)/(基材層之厚度(μm)×黏著劑層之彈性模數(kPa))]×1000≥7 kPa-1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於23℃下於寬度方向上斷裂時之伸長率為25%以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於23℃下沿寬度方向伸長10%時之應力為12 N/10 mm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黏著帶,其係防水膠帶。
  9. 一種積層體,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黏著帶。
  10. 如請求項9之積層體,其具備第1層,上述第1層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上述黏著劑層側。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積層體,其具備第2層,上述第2層配置於上述黏著帶之與上述黏著劑層相反之側。
TW109144942A 2020-01-10 2020-12-18 黏著帶 TW2021325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3081A JP7491694B2 (ja) 2020-01-10 粘着テープ
JP2020-003081 2020-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2503A true TW202132503A (zh) 2021-09-01

Family

ID=7678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4942A TW202132503A (zh) 2020-01-10 2020-12-18 黏著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7308A (zh)
TW (1) TW202132503A (zh)
WO (1) WO20211407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4774A (zh) * 2022-02-25 2022-06-17 湖北华宇防水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丁基橡胶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2980B2 (ja) * 2003-07-28 2009-01-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皮膚貼着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シート
JP3145046U (ja) * 2008-07-10 2008-09-25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かかと用貼付材
US20110306677A1 (en) * 2009-02-20 2011-12-15 Hiroshi Kataok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
JP5368248B2 (ja) * 2009-10-20 2013-12-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マスキング用粘着テープ
JP5306517B1 (ja) * 2012-05-31 2013-10-02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撥水性の貼付材
JP5923000B2 (ja) * 2012-06-29 2016-05-2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WO2016027799A1 (ja) * 2014-08-20 2016-02-25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粘着層付屋根下葺材
JP7036715B2 (ja) * 2017-03-29 2022-03-1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7308A (zh) 2022-07-22
WO2021140759A1 (ja) 2021-07-15
JP2021109928A (ja) 2021-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7049B2 (en) Method for pre-applied waterproofing
US20110067799A1 (en) Adhesive tape
JP5480319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透湿防水粘着シート
EP1715013B1 (en) Waterproof and airtight double-sid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WO2013084703A1 (ja) 防水ねじ、シール材、構造体設置方法および構造体設置構造
JP2007262374A (ja) 改質アスファルト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己粘着性防水シート
JP6185790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透湿防水粘着シート
JP2011099098A (ja) 内装工事のための構造用接着テープ
KR101611185B1 (ko) 자착식 방수단열시트
JP5918034B2 (ja) 防水ねじ、シール材、構造体設置方法および構造体設置構造
KR101487772B1 (ko) 자착식 방수시트
JPWO2018168990A1 (ja) 粘着性シート、保護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TW202132503A (zh) 黏著帶
JP2010070983A (ja) 防水シート材
KR101805764B1 (ko) 도로 균열부의 보수 및 방수 시공용 자착식 테이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110767B2 (ja) 片面粘着シート
TW202022070A (zh) 黏著帶
JP2015054888A (ja) 粘着テープ
JP7491694B2 (ja) 粘着テープ
JP2004293070A (ja) 複合防水工法
TW202200367A (zh) 防水用片材
JP4156242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0400B2 (ja) 防水気密用粘着シート
JP5378484B2 (ja) 架橋された固形タイプの粘着剤組成物とその粘着シートおよび防水気密用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3092439A (ja) 粘着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