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7274A -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7274A
TW202037274A TW108144701A TW108144701A TW202037274A TW 202037274 A TW202037274 A TW 202037274A TW 108144701 A TW108144701 A TW 108144701A TW 108144701 A TW108144701 A TW 108144701A TW 202037274 A TW202037274 A TW 2020372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tea
tea extract
component
mass
extract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1473B (zh
Inventor
白倉生道
山脇健司
斉藤淳
木下佳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7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7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4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22Drying or concentrating tea extract
    • A23F3/28Drying or concentrating tea extract by spraying into a gas stre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22Drying or concentrating tea ex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30Further treatment of drie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0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 A23L29/212Starch; Modified starch; Starch derivatives, e.g. esters or 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3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carbohydrate syrups; containing sugars; containing sugar alcohols, e.g. xylitol; containing starch hydrolysates, e.g. dextrin
    • A23L29/35Degradation products of starch, e.g. hydrolysates, dextrins; Enzymatically modified star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5%以上。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及Δa 與本說明書中記載之Δa1 及Δa 含義相同]

Description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近年來,由於健康意識提高而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生理效果受到關注,茶飲料等飲食品之需求擴大。持續攝取包含高濃度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飲食品有利於充分地表現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生理效果。因此,對各種對綠茶萃取物進行純化而將夾雜物去除而使非聚合物兒茶素類高純度化之技術進行了研究。例如提出有如下方法:將含有特定濃度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固體兒茶素製劑添加至有機溶劑與水之重量比率被控制為固定之溶劑中,並藉由向其中添加水而將有機溶劑與水之重量比率調整為特定濃度,其後將不溶之固形物成分去除之方法(專利文獻1);使兒茶素類組合物溶解於有機溶劑/水之質量比被控制為固定之混合溶劑中,並與活性碳及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接觸之方法(專利文獻2);使綠茶萃取物通過填充有合成吸附劑之管柱而被吸附,繼而使水通過而將管柱洗淨,繼而使特定濃度之乙醇水溶液通過管柱之方法(專利文獻3)等。
另一方面,麥芽糊精等澱粉分解物係糖鍵結而成之糖質之一種,作為具有適當甜味之水溶性食物纖維被周知。對於將此種澱粉分解物應用於飲食品進行了研究,例如報告有:若將澱粉分解物調配於茶飲料中,則可一面具有茶本來之風味,一面改善保存期間之冷後渾(專利文獻4)。又,已知:將利用抗壞血酸等抗氧化物質進行了處理之粉末茶葉與利用添加有抗壞血酸、糊精等抗氧化物質之水性溶劑進行萃取所獲得之萃取液進行混合並進行乾燥所獲得之即溶綠茶可抑制光劣化所導致之褪色或變質臭之產生(專利文獻5)。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4750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22271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6-16065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3-145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6-254819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5%以上。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a)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40質量%以上之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以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成為1.2以上之比率於水系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後,將混合液進行乾燥。
上述專利文獻5中記載之技術抑制源自來自粉末茶葉之葉綠素等之顯色成分於暴露於光下之情形時褪色而外觀發生變化。通常,綠茶萃取組合物於未純化之情形或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純度相對較低之情形時,只要為進行了粉末化且進行了遮光之條件,則即便長期保存,其外觀亦不會發生較大變化。然而,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存在如下問題:伴隨增加綠茶萃取組合物之純化度而提高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純度,即便進行了粉末化且進行了遮光,若長期保存,則亦容易帶有紅色而外觀發生較大變化。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高純度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且於長期保存時難以產生色相變化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者等人鑒於上述情況而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於(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奎尼酸之質量比[(B)/(A)]未達特定值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中相對於(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以特定之質量比含有(C)高分子糖,可獲得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得到抑制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根據本發明,能夠以簡便之操作製造包含高純度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且於長期保存時難以產生色相變化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作為成分(A)。此處,於本說明書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將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及表沒食子兒茶素等非沒食子酸酯體與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等沒食子酸酯體合併之總稱。於本發明中,只要含有上述8種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至少1種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中之成分(A)之含量,就強化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質量%以上,又,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5質量%以下,更佳為4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8質量%以下。作為該成分(A)之含量之範圍,較佳為2~45質量%,更佳為3~42質量%,進而較佳為4~38質量%。再者,成分(A)之含量係基於上述8種之合計量所定義,可藉由通常已知之測定法中之適合測定試樣之狀況的分析法進行測定。例如,可藉由液相層析法進行分析,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揭示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又,於測定時亦可視需要適當地施加處理,例如,為了適合於裝置之檢測區域,亦可將試樣冷凍乾燥,或者,為了適合於裝置之分離能力,亦可將試樣中之夾雜物去除。
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含有奎尼酸作為成分(B)。成分(B)較佳為來自原料者而非新添加者。
關於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成分(B)之含量,就風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質量%以下,更佳為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8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6質量%以下。再者,該成分(B)之含量之下限值亦可為0質量%,但就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0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作為該成分(B)之含量之範圍,較佳為0.00001~3質量%,更佳為0.00001~2質量%,進而較佳為0.00001~1質量%,進而更佳為0.0001~0.8質量%,進而更佳為0.001~0.6質量%。再者,成分(B)之含量可藉由通常已知之測定法中之適合測定試樣之狀況之分析法進行測定。例如,可藉由液相層析法進行分析,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揭示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又,於測定時亦可視需要適當地施加處理,例如,為了適合於裝置之檢測區域,亦可將試樣冷凍乾燥,或者,為了適合於裝置之分離能力,亦可將試樣中之夾雜物去除。
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含有高分子糖作為成分(C)。此處,於本說明書中,「高分子糖」係指各種糖藉由糖苷鍵聚合而成之高分子化合物。  作為成分(C),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來自澱粉之高分子糖,例如可列舉澱粉分解物。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澱粉分解物」係指使用酵素及/或酸將澱粉分解而成者。例如可列舉藉由如下方式所獲得之糊精等,即,將澱粉分散於水中,向其中添加酵素(例如α-澱粉酶)及/或酸(例如鹽酸或草酸),進行加熱而進行糊化並進行水解。又,視需要亦可進行脫色、脫離子等純化,以液狀、或藉由噴霧乾燥、轉筒乾燥等製成粉末狀而加以利用。作為澱粉分解物,例如可列舉玉米澱粉分解物、蠟質玉米澱粉分解物、木薯分解物、馬鈴薯分解物、糯米分解物、甘薯分解物、小麥分解物等,其中,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蠟質玉米澱粉分解物、甘薯分解物,進而較佳為蠟質玉米澱粉分解物。
又,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成分(C)之葡萄糖當量(DE)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進而更佳為5以上,並且,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作為該DE之範圍,較佳為1~25,更佳為2~20,進而較佳為3~20,進而更佳為3~15,進而更佳為5~15。此處,於本說明書中,「葡萄糖當量(DE)」係藉由SOMOGYI法所測得之值,可藉由以下揭示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其中,作為成分(C)高分子糖,較佳為麥芽糊精。此處,於本說明書中,「麥芽糊精」係指葡萄糖主要藉由α-1,4鍵(於糯種澱粉分解物之情形時,包含一部分α-1,6鍵)連結而成者,為DE通常為3~20、較佳為5~15者。
關於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成分(C)之含量,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1質量%以上,更佳為44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7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50質量%以上,又,就風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8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7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65質量%以下。作為該成分(C)之含量之範圍,較佳為41~95質量%,更佳為44~85質量%,進而較佳為47~75質量%,進而更佳為50~65質量%。再者,成分(C)之含量可藉由通常已知之測定法中之適合測定試樣之狀況之分析法進行測定。例如,可藉由液相層析法進行分析,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揭示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又,於測定時亦可視需要適當地施加處理,例如,為了適合於裝置之檢測區域,亦可將試樣冷凍乾燥,或者,為了適合於裝置之分離能力,亦可將試樣中之夾雜物去除。
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係含有高純度之成分(A)者,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但就風味之觀點、容易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5以下,更佳為0.1以下,進而較佳為0.05以下。再者,質量比[(B)/(A)]之下限值亦可為0,但就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10-6 以上,更佳為1×10-6 以上,進而較佳為10×10-6 以上。作為該質量比[(B)/(A)]之範圍,較佳為0.1×10-6 以上且未達0.2,更佳為0.1×10-6 以上且0.15以下,進而較佳為1×10-6 以上且0.1以下,進而更佳為10×10-6 以上且0.05以下。
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但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3以上,更佳為1.4以上,進而較佳為1.5以上,進而較佳為1.7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較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5以上,又,就調配特定量之非聚合兒茶素類之情形時之配方的自由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下。作為該質量比[(C)/(A)]之範圍,較佳為1.2~25,更佳為1.3~20,進而較佳為1.4~15,進而較佳為1.5~15,進而較佳為1.7~15,進而較佳為2.0~15,進而較佳為2.5~15,進而更佳為3.0~10,進而更佳為5~10。
於本說明書中,「粉末」意指粒子狀形態,為不僅包含粉末狀亦包含顆粒狀之概念。作為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形態,就操作容易性、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粉末狀。  關於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平均粒徑,就抑制溶解時之凝聚(粉末結塊)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又,就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8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μm以下。作為該平均粒徑之範圍,較佳為1~1000 μm,更佳為10~800 μm,進而較佳為20~500 μm。此處,於本說明書中,「平均粒徑」係藉由雷射繞射散射法所測得者,且係將以個數基準作成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粒度分佈所獲得之中值徑(d50 )設為平均粒徑所獲得者。
又,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但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又,就製造成本、抑制製造時之熱劣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8質量%以上,更佳為1.9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上。作為該揮發分之範圍,較佳為1.8~5.6質量%,更佳為1.9~5.0質量%,進而較佳為1.9~4.5質量%,進而更佳為2.0~4.0質量%。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揮發分」係指將試樣於105℃之電恆溫乾燥機中加熱15分鐘時之揮發分之含有比率,且指根據加熱前後之試樣之質量藉由下述式(1)算出之值。揮發分例如為包含水、及水以外之揮發性物質之概念。
揮發分(質量%)=(P-Q)/P×100    (1)
[式中,P表示加熱前之試樣之質量,Q表示加熱後之試樣之質量]
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於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得到抑制。具體而言,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 值與保存開始前(例如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顯示小於具有與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以下稱作「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並且,其變化率、即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以下亦稱作「抑制率」)通常為5%以上,但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進而較佳為30%以上,進而較佳為40%以上,進而更佳為50%以上,進而更佳為60%以上。又,該抑制率亦可為100%,但就風味、成本、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達100%,更佳為99%以下。
變化率(%)=(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本發明之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再者,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之條件通常相當於在25℃±2℃/60%RH±5%下保存了8個月時。此處,於本說明書中,「a 值」係於以L a b 表色系統表現顏色時表示色相、彩度之座標值,且係表示紅色方向之彩度之座標值。L a b 表色系統中亦存在作為表示黃色方向之彩度之座標值之b ,但於本發明中,為對於在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產生了色相變化時最容易表面化之a 進行規定者。再者,色相變化(Δa )之測定係依照以下揭示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色相變化之測定」。
就風味、成本、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之值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11以上,進而較佳為0.13以上。  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之上限值較佳為根據質量比[(B)/(A)]之值以如下方式進行設定。  於質量比[(B)/(A)]為0.05以下之情形時,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達4.0,更佳為3.5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進而更佳為2.5以下。  又,於質量比[(B)/(A)]超過0.05且為0.15以下之情形時,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2.5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下。  進而,於質量比[(B)/(A)]超過0.15之情形時,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只要具備上述特性,則可藉由適當之方法進行製造,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進行製造:將(a)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40質量%以上之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以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成為1.2以上之比率於水系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後,將混合液進行乾燥。
(a)綠茶萃取物係對原料綠茶萃取物進行純化而將夾雜物去除,而將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調整為40質量%以上而成者。  原料綠茶萃取物通常可自綠茶葉進行萃取而獲得。作為綠茶葉,例如可列舉:山茶(Camellia)屬之茶葉、例如小葉茶(C. sinensis. var. sinensis)(包括藪北種)、大葉茶(C. sinensis. var. assamica)及選自該等之雜交種之茶葉(中國茶(Camellia sinensis))。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煎茶、深蒸煎茶、焙茶、番茶、玉露、冠茶、碾茶、釜炒茶、莖茶、棒茶、芽茶等。再者,茶葉之茶品種及採摘時間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地進行選擇。
作為萃取方法,可採用捏合機萃取、攪拌萃取(分批萃取)、逆流萃取(滴濾萃取)、管柱萃取等公知之方法。  萃取條件可根據萃取方法適當地進行選擇,例如,可使用水系溶劑作為萃取溶劑。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水系溶劑」係指包含水之溶劑,水系溶劑中之水之含量通常為1~100質量%,較佳為30~100質量%。作為水系溶劑,例如可列舉水、有機溶劑水溶液、碳酸水等。作為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醇、酮、酯等,若考慮用於食品,則較佳為醇,進而較佳為乙醇。其中,作為水系溶劑,較佳為水。作為水,例如可列舉自來水、天然水、蒸餾水、離子交換水等。其中,就味道方面而言,較佳為離子交換水。
水系溶劑之pH值(20℃)通常為4~10,較佳為5~7。再者,為了設為所需之pH值,亦可向水系溶劑中添加pH值調整劑。  水系溶劑之溫度通常為25~100℃,較佳為50~100℃,進而較佳為80~99℃。  萃取倍率及萃取時間根據萃取方法或規模而不同,例如,萃取倍率通常為1~50倍,萃取時間通常為5~60分鐘。  萃取後可藉由過濾、離心分離、膜處理等公知之固液分離方法將綠茶葉與綠茶萃取物分離。
又,亦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原料綠茶萃取物。例如可列舉:三井農林公司製造之「Polyphenon」、伊藤園公司製造之「THEA-FLAN」、太陽化學公司製造之「Sunphenon」等。
作為純化方法,只要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40質量%以上,則無特別限定,就風味之觀點、容易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可列舉下述(i)~(iii)中之任一種方法、或兩種以上方法之組合。  (i)使原料綠茶萃取物懸浮於水或有機溶劑水溶液(例如乙醇水溶液)中並將所產生之沈澱去除之方法。  (ii)使原料綠茶萃取物與選自活性碳、酸性白土及活性白土中之至少1種吸附劑接觸之方法。  (iii)使原料綠茶萃取物與合成吸附劑或離子交換樹脂接觸之方法。
關於上述(i)之方法,例如可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4-1475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4-149416號公報等。又,關於上述(ii)之方法,例如可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4-22271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270094號公報等。進而,關於上述(iii)之方法,例如可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4-22259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858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160656號公報等。  又,於上述(i)~(iii)之方法中,亦可使用經鞣酸酶處理者作為原料綠茶萃取物,又,亦可於藉由(i)~(iii)中任一種以上之方法進行處理後進行鞣酸酶處理。此處,「鞣酸酶處理」係指使綠茶萃取物與具有鞣酸酶活性之酵素接觸。再者,鞣酸酶處理中之具體操作方法可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4-321105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
就風味之觀點、容易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以此方式所獲得之(a)綠茶萃取物之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較佳為45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60質量%以上。再者,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之上限值亦可為100質量%,但就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5質量%以下。此處,於本說明書中,「固形物成分」係指將試樣於105℃之電恆溫乾燥機中乾燥3小時而將揮發分去除後之剩餘部分。  再者,(a)綠茶萃取物亦可直接進行濃縮或乾燥而使用。作為濃縮方法,例如可列舉:於常壓下進行溶劑之蒸發之常壓濃縮法、於減壓下進行溶劑之蒸發之減壓濃縮法、藉由膜分離將溶劑去除之膜濃縮法等。又,作為乾燥方法,例如可採用噴霧乾燥、轉筒乾燥、冷凍乾燥等公知之方法。
又,(a)綠茶萃取物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奎尼酸之質量比[(B)/(A)]通常未達0.2,但就風味之觀點、容易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5以下,更佳為0.1以下,進而較佳為0.05以下。再者,質量比[(B)/(A)]之下限值亦可為0,但就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10-6 以上,更佳為1×10-6 以上,進而較佳為10×10-6 以上。作為該質量比[(B)/(A)]之範圍,較佳為0.1×10-6 以上且未達0.2,更佳為1×10-6 以上且0.15以下,進而較佳為10×10-6 以上且0.1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05以下。再者,於本發明中,為了將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質量比[(B)/(A)]設為上述範圍內,除(a)綠茶萃取物以外,亦可調配(a)綠茶萃取物以外之植物萃取物。
繼而,將(a)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以特定之比率於水性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而製備混合液。再者,(C)高分子糖之具體態樣如上述說明。  (a)綠茶萃取物、(C)高分子糖及水性溶劑之混合順序並無特別限定,可以任意之順序添加三者,亦可同時添加三者,只要於乾燥前之混合液中水系溶劑、(a)綠茶萃取物、及(C)高分子糖為共存之狀態即可。
(a)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係以(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C)高分子糖之質量比[(C)/(A)]成為1.2以上之比率混合,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該質量比[(C)/(A)]較佳為1.3以上,更佳為1.4以上,進而較佳為1.5以上,進而較佳為1.7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較佳為2.5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進而更佳為5以上,又,就調配特定量之非聚合兒茶素類之情形時之配方的自由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下。作為該質量比[(C)/(A)]之範圍,較佳為1.2~25,更佳為1.3~20,進而較佳為1.4~15,進而較佳為1.7~15,進而較佳為2.0~15,進而較佳為2.5~15,進而更佳為3.0~10,進而更佳為5~10。
作為水系溶劑,例如可列舉水、有機溶劑水溶液等。作為水及有機溶劑之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相同者。再者,有機溶劑水溶液只要於該有機溶劑水溶液中包含1質量%以上、較佳為30質量%以上之水即可。其中,作為水系溶劑,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水,進而較佳為離子交換水。
關於水系溶劑之使用量,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以於混合液中含有1質量%以上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方式進行調整,更佳為2.5質量%以上,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並且,就同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以含有30質量%以下之方式進行調整,更佳為2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15質量%以下。作為該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之範圍,較佳為1~30質量%,更佳為2.5~25質量%,進而較佳為5~20質量%,進而更佳為7~20質量%,進而更佳為10~15質量%。
於(a)綠茶萃取物及(C)高分子糖均不包含溶劑之情形時,於將水系溶劑、(a)綠茶萃取物、及(C)高分子糖進行混合時,只要以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成為上述範圍內之方式調整水系溶劑之使用量即可。又,亦可將特定量之水系溶劑、(a)綠茶萃取物、及(C)高分子糖混合,並添加追加之水系溶劑而以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成為上述範圍內之方式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於(a)綠茶萃取物及(C)高分子糖之任一者以上包含溶劑之情形時,可考慮該溶劑量而以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成為上述範圍內之方式調整水系溶劑之使用量。再者,於藉由(a)綠茶萃取物及(C)高分子糖之任一者以上中所含之溶劑量而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滿足上述必要條件之情形時,只要該溶劑中包含水,則只要將(a)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直接混合即可。又,於藉由(a)綠茶萃取物及(C)高分子糖之任一者以上中所含之溶劑量而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滿足上述必要條件且溶劑中不包含水之情形時,可將該溶劑濃縮或去除後,添加水系溶劑而以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成為上述範圍內之方式進行調整。
作為混合方法,例如可採用攪拌、振盪等適當之方法,例如亦可使用混合裝置。混合裝置之混合方式可為容器旋轉型,亦可為容器固定型。作為容器旋轉型,例如可採用水平圓筒型、V型、雙錐型、立方型等。又,作為容器固定型,例如可採用帶型、螺旋型、圓錐形螺旋型、槳型、流動層型、飛利浦攪拌機等。
關於混合溫度,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5℃以上,更佳為18℃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又,就風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作為混合溫度之範圍,較佳為15~40℃,更佳為18~35℃,進而較佳為20~30℃。  關於混合時間,就抑制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分鐘以上,更佳為5分鐘以上,進而較佳為6分鐘以上,又,就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0分鐘以下,更佳為60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30分鐘以下。作為混合時間之範圍,較佳為3~90分鐘,更佳為5~60分鐘,進而較佳為6~30分鐘。
繼而,將混合液進行乾燥。  作為乾燥方法,可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噴霧乾燥、轉筒乾燥、冷凍乾燥等。乾燥能夠以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揮發分成為上述範圍內之方式進行。  又,亦可藉由公知之造粒法製成造粒物。作為造粒方法,例如可列舉:噴霧造粒、流動層造粒、壓縮造粒、滾動造粒、攪拌造粒、擠出造粒、粉末被覆造粒等。再者,造粒條件可根據造粒方法適當地進行選擇。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以下進一步揭示本發明之較佳態樣。  <1>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0.9~5.0質量%,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5%以上。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2>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為1×10-6 ~0.1,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5%以上。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3>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包含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7~15,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5%以上。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4>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40~99%。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5>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1.9~5.0質量%,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為1×10-6 ~0.1,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5%以上。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6>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7~15,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40~99%。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7>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1.9~5.0質量%,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為1×10-6 ~0.1,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7~15,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40~99%。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成分(A)之含量為2~45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0.00001~3質量%,成分(C)之含量為41~95質量%。  <9>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成分(A)之含量為3~42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0.00001~2質量%,成分(C)之含量為44~85質量%。  <10>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成分(A)之含量為4~38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0.00001~1質量%,成分(C)之含量為47~75質量%。
<11>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a)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40~99質量%之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以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成為1.7~15之比率於水系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後,將混合液進行乾燥。
<12>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a)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40~95質量%之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以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成為1.7~15之比率於水系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後,將混合液進行乾燥。
<13>如上述<11>或<12>記載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水系溶劑為水或有機溶劑水溶液。  <14>如上述<11>或<12>記載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水系溶劑之使用量為於混合液中成分(A)成為1~30質量%之量。  <15>如上述<11>或<12>記載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混合時間為3~90分鐘。  [實施例]
1.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分析  使用島津製作所製造之高效液相層析儀(型號SCL-10AVP)並安裝十八烷基導入液相層析儀用填充管柱(L-column TM ODS、4.6 mmϕ×250 mm:財團法人化學物質評價研究機構製造),於管柱溫度35℃下藉由梯度法對經純水溶解稀釋之試樣進行測定。流動相A液設為含有0.1 mol/L之乙酸之蒸餾水溶液,B液設為含有0.1 mol/L之乙酸之乙腈溶液,以流速為1 mL/分鐘,試樣注入量為10 μL,UV(ultraviolet,紫外線)檢測器波長為280 nm之條件進行測定。再者,梯度條件如下所述。
濃度梯度條件(體積%)  時間                A液濃度        B液濃度  0分鐘              97%             3%  5分鐘              97%             3%  37分鐘             80%             20%  43分鐘             80%             20%  43.5分鐘          0%               100%  48.5分鐘          0%               100%  49分鐘             97%             3%  60分鐘             97%             3%
2.奎尼酸之分析  將試樣與5%過氯酸混合後,利用離子交換水進行定容,其後適當地進行稀釋、過濾,其後利用高效液相層析儀進行分析。
(分析機器)  ・機種:LC-20AD(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檢測器:紫外可見吸光光度計 SPD-20AV(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管柱:Gelpack GL-C610H-S×2 ϕ7.8 mm×300 mm(日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管柱溫度:40℃  ・流動相:3 mmol/L之過氯酸  ・反應液:含有0.2 mmol/L溴瑞香草酚藍之15 mmol/L之磷酸氫二鈉溶液  ・流量:流動相0.5 mL/min、反應液0.6 mL/min  ・測定波長:445 nm
3.高分子糖之分析  (1)定量法  利用純水將試樣稀釋後,使之依序通過二氧化矽基底之填充劑(BONDELUTE C18,Varian公司製造)0.5 g、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SAX,Varian公司製造)0.5 g、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SCX,Varian公司製造)0.5 g而製備試樣。
使用高效液相層析儀(D-2000,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以下述條件進行分析。  對高效層析儀安裝強陰離子交換管柱(TSKgel Suger Axi,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管柱溫度70℃下藉由柱後反應法進行測定。流動相液設為含有0.5 mol/L硼酸之蒸餾水溶液,流速設為0.4 mL/分鐘,試樣注入量設為10 μL。又,柱後反應試劑設為含有1%之精胺酸及3%之硼酸之蒸餾水溶液,於150℃下進行反應。檢測器係使用螢光檢測計,以激發波長為320 nm,螢光檢測波長為430 nm之條件進行測定。
(2)葡萄糖當量  準確地稱量2.5 g試樣,使之溶解於水中而成為200 mL。準確地稱量10 mL該液,添加0.04 mol/L之碘溶液10 mL、及0.04 mol/L之氫氧化鈉溶液15 mL並於暗處放置20分鐘。繼而,添加2 mol/L之鹽酸5 mL並進行混和後,利用0.04 mol/L之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滴定。若於接近滴定終點時液體變成微黃色,則添加2滴澱粉指示劑以繼續滴定,將液體顏色消失之時間點設為滴定終點。另外進行空白試驗。藉由下式求出葡萄糖當量(DE)。
DE=(p-q)×f×3.602/(1/1000)/(200/10)/{r×(100-s)×100}×100  [式中,p表示滴定值(mL),q表示空白值(mL),f表示硫代硫酸鈉溶液之因數值,r表示試樣之稱取量(mg),s表示試樣之水分值(%)]
4.色相變化之評價  使用分光光度計(形式Color Meter ZE-2000,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將粉末試樣放入至30ϕ之圓形槽中而反射測定L a b 表色系統之a 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製造例1  綠茶萃取物(I)之製造  利用90℃之熱水300 mL將乾燥綠茶葉30 g萃取30分鐘後進行過濾,藉由噴霧乾燥將所獲得之綠茶萃取液進行乾燥,獲得粉末狀之綠茶萃取物(I)。綠茶萃取物(I)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38.3質量%,(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B)奎尼酸之質量比[(B)/(A)]為0.2。
製造例2  綠茶萃取物(II)之製造  向53.6質量%之乙醇水溶液500 g中投入粉末狀之綠茶萃取物(I) 200 g,繼而添加酸性白土(MIZUKA ACE#600,水澤化學公司製造)69 g、過濾助劑(Solka-Floc,栗田工業公司製造)22 g。其後,於40℃下攪拌1小時。繼而,添加92.2質量%之乙醇水溶液300 g,於40℃下攪拌30分鐘。繼而,利用沈積有預覆劑之2號濾紙進行過濾。繼而,使過濾液通過填充有活性碳(SG-K,FUTAMURA CHEMICAL製造)28 g之管柱,將回收液進行直餾而將乙醇蒸餾去除,藉此獲得綠茶萃取物(II)。綠茶萃取物(II)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21.9質量%(於固形物成分中為42.7質量%),(A)非聚合兒茶素類與(B)奎尼酸之質量比[(B)/(A)]為0.16。
製造例3  綠茶萃取物(III)之製造  向92.2質量%之乙醇水溶液800 g中投入粉末狀之綠茶萃取物(I) 200 g,繼而添加酸性白土(MIZUKA ACE#600,水澤化學公司製造)100 g、過濾助劑(Solka-Floc,栗田工業公司製造)12.6 g。其後,於25℃下攪拌6小時。繼而,利用沈積有預覆劑之2號濾紙進行過濾。繼而,以乙醇濃度成為60質量%之方式對過濾液加水後,進行離心分離,將上清液回收。繼而,使上清液通過填充有活性碳(SG-K,FUTAMURA CHEMICAL製造)24 g之管柱,將回收液進行直餾而將乙醇蒸餾去除,藉此獲得綠茶萃取物(III)。綠茶萃取物(III)中,(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14.3質量%(於固形物成分中為62.5質量%),(A)非聚合兒茶素類與(B)奎尼酸之質量比[(B)/(A)]為0.02。
實施例1~7  以(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C)高分子糖之質量比[(C)/(A)]成為2.1之比率添加綠茶萃取物(III) 200 g與高分子糖60 g後,於25℃下攪拌30分鐘。其後,藉由噴霧乾燥將混合液進行乾燥,以揮發分成為表1所示之比率之方式使其乾燥,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使用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2 g進行色相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
參考例1  使用粉末狀之綠茶萃取物(I)2 g進行色相變化之評價。其結果,Δa 為0.3,揮發分為2.0質量%。
比較例1  藉由噴霧乾燥將綠茶萃取物(II)進行乾燥,以揮發分成為表1所示之比率之方式使之乾燥,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使用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2 g進行色相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藉由噴霧乾燥將綠茶萃取物(III)進行乾燥,以揮發分成為表1所示之比率之方式使之乾燥,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使用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2 g進行色相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再者,本比較例之Δa 之值成為以下之質量比[(B)/(A)]相同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Δa 之抑制率之基準。
[表1]
   比較例 實施例
1 2 1 2 3 4 5 6 7
   茶萃取物(II)1) [g] 200                        
茶萃取物(III)2) [g]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高分子糖3 ) [g] 0 0 60 60 60 60 60 60 60
製造 條件 是否於水性溶劑存在下進行混合 [-]
混合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 -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混合時間 [min] - - 30 30 30 30 30 30 30
分析值或計算值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42.7 62.5 28.2 27.8 27.5 27.4 27.2 27.1 26.9
(B)奎尼酸 [質量%] 6.8 1.3 0.6 0.6 0.6 0.6 0.6 0.6 0.6
(C)高分子糖 [質量%] 0.0 0.0 56.9 56.1 55.4 55.2 54.9 54.6 54.2
揮發分(105℃,15 min) [質量%] 2.0 2.0 2.0 3.0 4.0 4.1 4.6 4.9 5.6
質量比[(B)/(A)] [-] 0.16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質量比[(C)/(A)] [-] 0 0 2.1 2.1 2.1 2.1 2.1 2.1 2.1
評價 Δa [-] 3.2 5.4 2.1 1.9 2.1 2.1 1.9 1.9 4.0
抑制率 [%] - - 61.1 64.8 61.1 61.1 64.8 64.8 25.9
   1)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茶萃取物                           
   2)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茶萃取物                           
   3)Sandec#100,三和澱粉工業公司製造,DE=10~13(SOMOGYI法)                  
實施例8~16及比較例3  將綠茶萃取物(III)與高分子糖以(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C)高分子糖之質量比[(C)/(A)]成為表2所示之比率之方式添加至蒸餾水中後,以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成為表2所示之比率之方式加水,並於25℃下攪拌30分鐘。其後,藉由噴霧乾燥將混合液進行乾燥,以揮發分成為表2所示之比率之方式使之乾燥,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使用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2 g進行色相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2。
[表2]
   比較例 實施例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配方 茶萃取物(III)2 ) [g] 300 300 300 300 250 200 200 100 50 50
高分子糖3 ) [g] 45 53 64 75 69 60 72 72 105 117
蒸餾水 [g] 84 99 118 136 128 107 134 134 344 383
製造 條件 是否於水性溶劑存在下進行混合 [-]
混合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10.0 9.5 8.9 8.4 8.0 7.8 7.0 4.7 1.4 1.3
混合時間 [min]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分析值或計算值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37.4 35.0 32.0 29.6 28.0 26.7 24.0 14.8 6.0 5.4
(B)奎尼酸 [質量%] 0.8 0.7 0.7 0.6 0.6 0.6 0.5 0.3 0.1 0.1
(C)高分子糖 [質量%] 39.2 43.2 47.8 51.7 54.1 56.1 60.4 74.7 88.4 88.9
揮發分(105℃,15 min) [質量%] 2.3 2.0 2.0 2.0 2.0 2.0 2.0 2.1 2.2 2.6
質量比[(B)/(A)] [-]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質量比[(C)/(A)] [-] 1.0 1.2 1.5 1.7 1.9 2.1 2.5 5.0 14.7 16.5
評價 Δa [-] 5.3 4.9 4.0 3.0 2.9 2.3 1.1 0.2 0.1 0.1
抑制率 [%] 1.9 9.3 25.9 44.4 46.3 57.4 80.1 96.8 98.2 98.1
   2)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茶萃取物                              
   3)Sandec#100,三和澱粉工業公司製造,DE=10~13(SOMOGYI法)                  
實施例17~20  將綠茶萃取物(III)與高分子糖以(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C)高分子糖之質量比[(C)/(A)]成為2.1之比率添加至蒸餾水中後,以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成為8.9質量%之方式加水,並於25℃下攪拌表3所示之時間。其後,藉由噴霧乾燥將混合液進行乾燥,以揮發分成為表3所示之比率之方式使之乾燥,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使用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2 g進行色相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3。
[表3]
   實施例
17 18 19 20
配方 茶萃取物(III)2 ) [g] 200 200 200 200
高分子糖3 ) [g] 60 60 60 60
蒸餾水 [g] 107 107 107 107
製造 條件 是否於水性溶劑存在下進行混合 [-]
混合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7.8 7.8 7.8 7.8
混合時間 [min] 6 15 30 60
分析值或計算值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26.7 26.7 26.7 26.7
(B)奎尼酸 [質量%] 0.6 0.6 0.6 0.6
(C)高分子糖 [質量%] 56.1 56.1 56.1 56.1
揮發分(105℃,15 min) [質量%] 2.0 2.0 2.0 2.0
質量比[(B)/(A)] [-] 0.02 0.02 0.02 0.02
質量比[(C)/(A)] [-] 2.1 2.1 2.1 2.1
評價 Δa [-] 2.4 2.2 2.0 2.0
抑制率 [%] 55.6 59.3 62.9 63.0
   2)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茶萃取物            
   3)Sandec#100,三和澱粉工業公司製造,DE=10~13(SOMOGYI法)
實施例21~24  將綠茶萃取物(III)與高分子糖以(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C)高分子糖之質量比[(C)/(A)]成為2.1之比率添加至蒸餾水中後,以混合液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成為表4所示之比率之方式加水,並於25℃下攪拌30分鐘。其後,藉由噴霧乾燥將混合液進行乾燥,以揮發分成為表4所示之比率之方式使之乾燥,獲得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使用所獲得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2 g進行色相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4。
[表4]
   實施例
21 22 23 24
配方 茶萃取物(III)2 ) [g] 200 200 200 200
高分子糖3 ) [g] 60 60 60 60
蒸餾水 [g] 3000 440 120 0
製造 條件 是否於水性溶劑存在下進行混合 [-]
混合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0.9 4.0 7.4 10.8
混合時間 [min] 30 30 30 30
分析值或 計算值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26.7 26.7 26.7 26.7
(B)奎尼酸 [質量%] 0.6 0.6 0.6 0.6
(C)高分子糖 [質量%] 56.1 56.1 56.1 56.1
揮發分(105℃,15 min) [質量%] 2.0 2.0 2.0 2.0
質量比[(B)/(A)] [-] 0.02 0.02 0.02 0.02
質量比[(C)/(A)] [-] 2.1 2.1 2.1 2.1
評價 Δa [-] 3.3 2.9 2.3 2.0
抑制率 [%] 38.9 46.9 57.0 63.0
   2)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茶萃取物               
   3)Sandec#100,三和澱粉工業公司製造,DE=10~13(SOMOGYI法)   
比較例4~6  將綠茶萃取物(II)與綠茶萃取物(III)以表5所示之比率進行混合,獲得質量比[(B)/(A)]分別為0.05、0.08、0.11之綠茶萃取混合物。藉由噴霧乾燥使所獲得之綠茶萃取混合物粉末化,獲得粉末狀之綠茶萃取乾燥物。對所獲得之綠茶萃取乾燥物進行色調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與比較例2之結果一併示於表5。
實施例25~28  將比較例2、4~6中所獲得之綠茶萃取混合物200 g與高分子糖60 g添加至蒸餾水106.7 g中後,於25℃下攪拌30分鐘。其後,藉由噴霧乾燥將混合液進行乾燥,獲得粉末狀之綠茶萃取組合物。對所獲得之綠茶萃取組合物進行色調變化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5。
[表5]
   比較例 實施例
2 4 5 6 25 26 27 28
配方 茶萃取物(II)1) [g] 0 50 100 150 0 50 100 150
茶萃取物(III)2 ) [g] 200 150 100 50 200 150 100 50
高分子糖3 ) [g] 0 0 0 0 60 60 60 60
蒸餾水 [g] 0 0 0 0 106.7 106.7 106.7 106.7
製造 條件 是否於水性溶劑存在下進行混合 [-]
混合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 - - - 7.8 8.8 9.9 10.9
混合時間 [min] - - - - 30 30 30 30
分析值或 計算值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質量%] 62.5 57.6 52.6 47.7 26.7 29.0 30.7 32.2
(B)奎尼酸 [質量%] 1.3 2.7 4.1 5.4 0.6 1.3 2.0 2.8
(C)高分子糖 [質量%] 0.0 0.0 0.0 0.0 56.1 53.6 50.9 48.4
揮發分(105℃,15 min) [質量%]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質量比[(B)/(A)] [-] 0.02 0.05 0.08 0.11 0.02 0.05 0.08 0.11
質量比[(C)/(A)] [-] 0 0 0 0 2.1 1.8 1.7 1.5
評價 Δa [-] 5.4 5.5 5.1 4.2 2.1 1.0 0.7 0.4
抑制率 [%] - - - - 61.1 81.8 86.3 90.5
   1)製造例2中所獲得之茶萃取物                        
   2)製造例3中所獲得之茶萃取物                        
   3)Sandec#100,三和澱粉工業公司製造,DE=10~13(SOMOGYI法)      
由參考例1、表1之比較例1及2、以及實施例25~28可知:伴隨藉由綠茶萃取組合物之純化而質量比[(B)/(A)]降低,於長期保存時產生色相變化之問題。相對於此,由表1~5之實施例可知:藉由相對於(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以特定之量比含有(C)高分子糖,可獲得長期保存時之色相變化得到抑制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Claims (8)

  1. 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含有以下之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B)奎尼酸  (C)高分子糖,且  揮發分為5.6質量%以下,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B)/(A)]未達0.2,  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為1.2以上,  於求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時,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Δa 為低於具有與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相同之質量比[(B)/(A)]且不包含成分(C)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Δa 的值,且  藉由下述式(2)算出之變化率為5%以上,  (Δa -Δa1 )/Δa ×100  (2)  [式中,Δa1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該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Δa 表示於37℃/50%RH之環境下保存6週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與剛製造後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α之L a b 表色系統中之a 值之差量的絕對值]。
  2. 如請求項1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成分(C)為來自澱粉之高分子糖。
  3. 如請求項1或2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成分(C)之葡萄糖當量為1~25。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中成分(C)為麥芽糊精。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其平均粒徑為1~1000 μm。
  6. 一種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a)固形物成分中之(A)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含量為40質量%以上之綠茶萃取物與(C)高分子糖以成分(A)與成分(C)之質量比[(C)/(A)]成為1.2以上之比率於水系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混合後,將混合液進行乾燥。
  7. 如請求項6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水系溶劑之使用量為於混合液中成分(A)成為1~30質量%之量。
  8. 如請求項6或7之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混合時間為3分鐘以上。
TW108144701A 2018-12-06 2019-12-06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TWI821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9254 2018-12-06
JP2018-229254 2018-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274A true TW202037274A (zh) 2020-10-16
TWI821473B TWI821473B (zh) 2023-11-11

Family

ID=7097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701A TWI821473B (zh) 2018-12-06 2019-12-06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22479A1 (zh)
EP (1) EP3892104B1 (zh)
JP (1) JP7410699B2 (zh)
CN (1) CN113194735A (zh)
TW (1) TWI821473B (zh)
WO (1) WO20201166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4319B2 (ja) 2001-06-22 2011-04-20 松谷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茶飲料の製造法
JP3378577B1 (ja) 2001-09-28 2003-02-17 花王株式会社 飲 料
JP4181848B2 (ja) 2002-10-28 2008-11-19 花王株式会社 カテキン製剤の精製方法
JP4225814B2 (ja) 2002-11-29 2009-02-18 花王株式会社 カフェイン含有カテキン類組成物の脱カフェイン方法
JP3662561B2 (ja) 2002-10-28 2005-06-22 花王株式会社 カテキン製剤の精製方法
JP3696594B2 (ja) 2003-01-23 2005-09-21 花王株式会社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3706370B2 (ja) 2003-04-25 2005-10-12 花王株式会社 タンナーゼ処理した緑茶抽出物
JP3590050B1 (ja) * 2003-07-30 2004-11-17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ES2338562T3 (es) * 2003-12-18 2010-05-10 Kao Corporation Bebida embotellada.
JP4280232B2 (ja) 2004-02-26 2009-06-17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4327707B2 (ja) 2004-12-07 2009-09-09 花王株式会社 非重合体カテキン類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773696B2 (ja) 2004-06-25 2011-09-14 花王株式会社 非重合体カテキン類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20060099318A1 (en) * 2004-11-04 2006-05-11 Kao Corporation Non-tea-based, packaged beverages
JP4354902B2 (ja) 2004-12-24 2009-10-28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抽出物の精製物及びそれを配合した高濃度カテキン含有容器詰飲料
JP4287395B2 (ja) 2005-03-18 2009-07-01 株式会社 伊藤園 インスタント緑茶の製造方法
JP5081028B2 (ja) 2008-03-24 2012-11-21 花王株式会社 非重合体カテキン類含有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2010068741A (ja) 2008-09-17 2010-04-02 Ito En Ltd 茶葉顆粒及び茶葉顆粒の製造方法
KR101721389B1 (ko) 2013-10-29 2017-03-29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녹차 추출 조성물
JP6777372B2 (ja) 2014-07-09 2020-10-28 味の素株式会社 粉末状清涼飲料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542733B2 (ja) 2015-09-28 2019-07-1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16603A1 (ja) 2020-06-11
EP3892104A1 (en) 2021-10-13
JP7410699B2 (ja) 2024-01-10
TWI821473B (zh) 2023-11-11
US20220022479A1 (en) 2022-01-27
CN113194735A (zh) 2021-07-30
JP2020092702A (ja) 2020-06-18
EP3892104B1 (en) 2023-06-07
EP3892104A4 (en) 2022-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61251B1 (ko) 가공 차의 제조방법
TWI402037B (zh) Purified green tea extract
CN1492736A (zh) 含儿茶素的饮料
JP4800779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5767453B2 (ja) シリアル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17417A1 (en) Phenolic antioxidant-supplemented infusion beverage
EP2517565B1 (en) Instant black tea
TWI735617B (zh) 即溶粉末茶
CN100462019C (zh) 含有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的脱咖啡因的方法
TWI498086B (zh) Polyphenol composition
TW202037274A (zh) 粉末綠茶萃取組合物
JP5767452B2 (ja) フロストシリアル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itriani et al. Spray Drying of Rosella (Hibiscus sabdariffa L.) Powder: Effect of Shelf Life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yanidin 3-O—glucoside
EP2192843B1 (en) Beverage precursor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JP7454931B2 (ja) 固形経口組成物
JP5393770B2 (ja) 粉末紅茶
JP7425592B2 (ja) 粉末緑茶抽出組成物
EP4292442A1 (en) An iron fortified instant beverage composition
JP5285468B2 (ja) 容器詰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