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5137A - 捆包體 - Google Patents

捆包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5137A
TW202035137A TW108145059A TW108145059A TW202035137A TW 202035137 A TW202035137 A TW 202035137A TW 108145059 A TW108145059 A TW 108145059A TW 108145059 A TW108145059 A TW 108145059A TW 202035137 A TW202035137 A TW 2020351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ransparent resin
resin film
formula
pack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5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岡宏司
吉川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5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13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4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single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 B65D75/14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single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in sheets or blanks folded-up around all sides of the contents from a portion on which the contents are plac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web or tape-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web or tape-like material
    • B65D85/671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web or tape-like material wound in flat spiral form
    • B65D85/6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web or tape-like material wound in flat spiral form on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25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2565/381Details of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 Wrappe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捆包體,其係包含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膜者,將該捆包體輸送、保管等時不易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 本發明係一種捆包體,其係包含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該透明樹脂膜之捆包膜者,關於上述捆包膜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之靜摩擦係數,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為0.14以下。

Description

捆包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該透明樹脂膜之捆包膜之捆包體。
現今,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圖像顯示裝置被廣泛應用於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錶等各種用途。作為此種圖像顯示裝置之前面板,一直使用玻璃,但玻璃非常剛直,易於破裂,故而較難用作可撓性顯示器之前面板材料。
故而,研究應用高分子材料作為代替玻璃之材料之一,例如研究使用聚醯亞胺系樹脂之樹脂膜。此處,樹脂膜通常係藉由將樹脂進行延伸等而製造膜後,以於捲芯上捲取膜而成之膜卷之形態或自樹脂膜切出所期望之形狀而成之膜片之形態進行輸送或保管。將樹脂膜進行輸送或保管時,為了防止來自外部之異物等附著於樹脂膜、防止於樹脂膜上產生損傷等目的,將樹脂膜以捆包膜進行捆包(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1688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可知於先前之捆包體中,將捆包體進行輸送、保管等時,由於樹脂膜與捆包膜接觸,有時於樹脂膜之該接觸部分產生微細之損傷。尤其可知於樹脂膜係用作光學膜之透明樹脂膜之情形時,即使為微細之損傷,亦存在引起膜之光學特性下降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技術所具有之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捆包體,其係包含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膜者,並且將該捆包體進行輸送、保管等時不易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為解決上述課題,著眼於用以捆包透明樹脂膜之捆包膜之各種物性而進行潛心研究。其結果,發現於將捆包膜之與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之靜摩擦係數設為特定範圍內之情形時,即使該捆包膜與透明樹脂膜接觸,亦不易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微細之損傷,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包含以下之較佳態樣。 [1]一種捆包體,其係包含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該透明樹脂膜之捆包膜者,關於上述捆包膜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之靜摩擦係數,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為0.14以下。 [2]如上述[1]之捆包體,其中上述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間之靜摩擦係數為0.25以上。 [3]如上述[1]或[2]之捆包體,其中捆包膜之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之動摩擦係數為0.15以下。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中捆包膜具有抗靜電功能。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中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為3 GPa以上。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中透明樹脂膜為聚醯亞胺系樹脂膜或聚醯胺系樹脂膜。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以捲取於捲芯上之膜卷之形式包含透明樹脂膜。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進而包含將以捆包膜捆包之透明樹脂膜進而捆包之防濕性膜。 [9]如上述[8]之捆包體,其中防濕性膜為金屬蒸鍍膜、金屬層壓膜或金屬箔。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捆包體,將該捆包體進行輸送、保管等時,可防止於該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再者,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定於此處說明之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本發明之捆包體包含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該透明樹脂膜之捆包膜。本發明之捆包體可包含一種透明樹脂膜,亦可包含兩種以上之透明樹脂膜,但通常包含一種透明樹脂膜。又,本發明之捆包體可包含一種捆包膜,亦可包含兩種以上之捆包膜。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膜分別可為單層之膜,亦可為多層之膜。
<捆包膜> 關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捆包膜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之靜摩擦係數,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為0.14以下。以下,將上述捆包膜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之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之靜摩擦係數亦稱為「靜摩擦係數A」。於靜摩擦係數A超過0.14之情形時,於捆包體中之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接觸之部分,由於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易於在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其結果,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受損。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捆包膜係捆包透明樹脂膜之膜,且係至少一部分與透明樹脂膜接觸之膜。
就易於防止透明樹脂膜產生損傷,易於維持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之觀點而言,靜摩擦係數A為0.14以下,較佳為0.13以下,更佳為0.12以下,進而較佳為0.11以下。靜摩擦係數A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就捆包時之捆包膜之操作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5以上,更佳為0.07以上,進而較佳為0.085以上。
此處,靜摩擦係數A係針對上述捆包膜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靜摩擦係數,係自施加1,000 gf(9.8 N)之負荷而使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與捆包膜相接觸之狀態,使捆包膜於水平方向移動時測定之靜摩擦係數。測定條件之詳細內容如實施例中所示。再者,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係Flonchemical(股)之製品目錄NR30000、編碼0532-003中記載之市售之膜。
作為使捆包膜之靜摩擦係數A成為上述範圍之方法,可列舉:於藉由溶液澆鑄成形法、壓延成形法或T模膜成形法、吹脹成形法等擠出成形、或根據情形實施之後續之延伸步驟而膜化之樹脂中,混合潤滑劑、抗黏連劑等的方法;對膜表面實施化學處理、底塗處理、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紫外線臭氧處理、壓紋處理、噴砂處理等的方法;或於膜表面設置烯烴系、苯乙烯系、胺基甲酸酯系等之熱塑性彈性體、聚矽氧樹脂等之塗佈層的方法等。又,關於結晶性之樹脂,藉由於上述成形法中藉由調整結晶化速度而控制結晶尺寸,亦可將捆包膜之靜摩擦係數A調整為上述範圍。上述潤滑劑可列舉:液態石蠟、石蠟(paraffin wax)等烴系、硬脂酸、硬脂醇等脂肪酸、高級醇系、硬脂醯胺、油醯胺、芥醯胺、亞甲基雙硬脂醯胺、伸乙基雙硬脂醯胺等脂肪醯胺系、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酯等酯系、硬脂酸鉛、硬脂酸鋅、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等金屬皂系。上述抗黏連劑係其平均粒徑為數十微米以下,較佳為數微米以下之粒子,更佳為惰性之無機或有機粒子。作為無機粒子,例如可列舉:氧化矽、凝集氧化矽、碳酸鈣、高嶺土、滑石、雲母、沸石、氧化鋁、氫氧化鋁、氧化鋅及玻璃粉末等,作為有機粒子,可列舉:交聯丙烯酸系樹脂、交聯聚苯乙烯系樹脂、交聯聚矽氧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碳黑等。藉由根據膜之種類而適宜選擇上述方法,可製作具有所期望之靜摩擦係數A之捆包膜。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捆包膜只要靜摩擦係數A為0.14以下,則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聚乙烯(以下亦稱為「PE」)、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烴系樹脂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亦稱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膜、聚四氟乙烯(以下亦稱為「PTFE」)等氟化碳系樹脂膜、丙烯酸系樹脂膜、尼龍6、尼龍6,6等尼龍系樹脂膜、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膜、氯乙烯系樹脂膜、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膜等樹脂膜、紙、鋁箔等金屬膜。就耐久性或捆包時之操作容易性之觀點而言,捆包膜較佳為樹脂膜,更佳為聚烯烴系樹脂膜、聚酯系樹脂膜、氟化碳系樹脂膜或尼龍系樹脂膜。就獲取性、經濟性之觀點而言,捆包膜進而較佳為聚烯烴系樹脂膜、聚酯系樹脂膜。又,捆包膜可為該等樹脂膜之積層膜、共擠壓多層膜等。
捆包膜例如可為對上文所述之樹脂膜、紙或金屬膜進行有聚矽氧塗佈等表面處理、金屬層壓處理或金屬蒸鍍處理等之膜。
於捆包膜中,該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間之靜摩擦係數較佳為0.25以上,更佳為0.30以上,進而較佳為0.31以上,進而更佳為0.40以上,尤佳為0.50以上。以下,將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間之靜摩擦係數亦稱為「靜摩擦係數B」。若靜摩擦係數B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易於防止捆包時之捆包膜彼此之偏移。若產生捆包膜彼此之偏移,則存在污垢或塵埃自因偏移所導致之間隙侵入捆包膜與透明樹脂膜之間,從而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之可能性。例如,於透明樹脂膜為捲取於捲芯上之膜卷之情形時,以捆包膜捲繞而捆包該膜卷時,於捆包膜之兩端部彼此重疊之狀態下視需要進行膠帶接合等,將其固定。此處,於兩端部彼此重疊之部分,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相接觸。若靜摩擦係數B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於兩端部彼此重疊之部分可防止捆包膜彼此之偏移,故而作業性良好。進而,抑制了黏著劑等之使用,故而易於防止因該黏著劑等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污染。
就提高捆包膜自捲筒狀態之捲出性或抑制捆包膜彼此之刮卡,從而易於維持操作性之觀點及/或不易於捆包膜間捲入塵埃或污垢之觀點而言,靜摩擦係數B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進而更佳為0.8以下。此處,靜摩擦係數B係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間之靜摩擦係數,係準備兩張捆包膜之試驗片,使用與上述靜摩擦係數A相同之測定裝置,自施加1,000 gf(9.8 N)之負荷而使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相接觸之狀態,使其中一個試驗片於水平方向移動時測定之靜摩擦係數。測定條件之詳細內容如實施例中所示。
作為使捆包膜之靜摩擦係數B成為上述範圍之方法,可同樣地應用上述靜摩擦係數A之調整方法,亦可藉由對正面及背面分別進行處理,或將顯示不同之靜摩擦係數A之膜之背面彼此貼合,而調整靜摩擦係數B。又,於捆包膜之靜摩擦係數B為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亦可使用聚烯烴系樹脂膜或設置有胺基甲酸酯塗佈層之樹脂膜等具有自我黏著性之膜。
關於捆包膜之與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之動摩擦係數之上限值,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較佳為0.15以下,更佳為0.10以下,進而較佳為未達0.07,進而更佳為0.065以下。以下,將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上述動摩擦係數亦稱為「動摩擦係數A」。若動摩擦係數A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易於防止在捆包體中之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接觸之部分產生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所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尤其易於防止較長、較大之損傷,其結果,易於維持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動摩擦係數A之下限值較佳為0.025以上,更佳為0.040以上,進而較佳為0.055以上。若動摩擦係數A之下限值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例如於搬運中等對捆包體施加振動之環境中,易於抑制捆包膜與透明樹脂膜之偏移變大,從而防止污垢或塵埃自因偏移而產生之間隙侵入捆包膜與透明樹脂膜之間而導致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
此處,動摩擦係數A係針對上述捆包膜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動摩擦係數,係自施加1,000 gf(9.8 N)之負荷而使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與捆包膜相接觸之狀態,使捆包膜於水平方向移動時測定之動摩擦係數。測定條件之詳細內容如實施例中所示。
作為使捆包膜之動摩擦係數A成為上述範圍之方法,可列舉與靜摩擦係數A相同之方法。
捆包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200 μm以下,較佳為10~150 μm,更佳為20~100 μm,進而較佳為30~80 μm,進而更佳為40~60 μm。若捆包膜之厚度為上述範圍,則捆包膜具有柔軟性,捆包作業變得容易,又,可維持對外力之耐久性。
捆包膜較佳為具有抗靜電功能,只要上述靜摩擦係數A、以及視需要之上述靜摩擦係數B及上述動摩擦係數A滿足上述範圍,則可含有陽離子系或陰離子系之界面活性劑、導電性聚合物等導電性高分子、導電性金屬氧化物等導電性無機材料、碳黑或奈米碳黑等導電性碳黑等抗靜電劑。藉此,可於捆包時或輸送時、解捆時防止透明樹脂膜之帶電,防止污垢或塵埃附著於表面,從而減低光學膜產生損傷之風險。於本說明書中,於捆包膜之表面之薄片電阻值為1×1013 Ω/sq以下之情形時,可認為該捆包膜具有抗靜電功能。於捆包膜具有抗靜電功能之情形時,就易於防止透明樹脂膜之帶電從而防止污垢或塵埃附著於表面之觀點而言,該薄片電阻值較佳為1×1012 Ω/sq以下,更佳為1×103 Ω/sq以上1×1012 Ω/sq以下,進而較佳為1×104 Ω/sq以上1×1011 Ω/sq以下,進而更佳為1×106 Ω/sq以上1×1010 Ω/sq以下。捆包膜之表面之薄片電阻值可依據JIS K 6911使用電阻率計而測定,例如可於實施例中記載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透明樹脂膜>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可為含有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環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之膜。尤其,透明樹脂膜較佳為含有選自由聚醯胺系樹脂及聚醯亞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更佳為含有至少一種聚醯亞胺系樹脂。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將含有聚醯亞胺系樹脂之膜亦稱為聚醯亞胺系樹脂膜。關於其他樹脂亦相同。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例如可為如可較佳用作可撓性顯示裝置之前面板的前面板用光學膜。此種光學膜係要求具有較高之透明性、優異之光學特性之膜。該透明樹脂膜係以於捲芯上捲取樹脂膜而成之膜卷之形態或自樹脂膜切出所期望之形狀而成之膜片之形態進行輸送、保管等。於樹脂膜為光學膜之情形時,即使產生微小之損傷等,亦會引起樹脂膜之光學特性下降,從而可對將該膜組入顯示裝置等時之視認性產生影響。故而,將樹脂膜進行輸送、保管等時,尤為重要的是防止因該樹脂膜產生損傷而導致光學特性下降。此處,於將樹脂膜以捲取於捲芯上而成之膜卷之形態或切出所期望之形狀而成之膜片之形態進行輸送、保管等時,為防止樹脂膜之污染或損傷,使用捆包膜,該捆包膜與透明樹脂膜於至少一部分中接觸。於此種捆包膜與透明樹脂膜之接觸部分存在透明樹脂膜產生損傷之可能性,其結果,存在產生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下降之可能性。於包含具有特定靜摩擦係數A之捆包膜之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將本發明之捆包體進行輸送、保管等時,可防止由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接觸之部分引起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故而可抑制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之下降。再者,即使於透明樹脂膜上貼合保護膜進行輸送等之情形時,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亦於透明樹脂膜之端部接觸。於此種情形時亦同樣地,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可防止由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接觸之部分引起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只要為透明之樹脂膜,則並無特別限定。所謂樹脂膜為透明係指例如透明樹脂膜之全光線透過率為70%以上。透明樹脂膜之全光線透過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88%以上,進而更佳為89%以上,尤佳為90%以上,尤其更佳為91%以上,進而尤佳為92%以上,通常為100%以下。若全光線透過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將透明樹脂膜組入圖像顯示裝置時易於提高視認性。再者,全光線透過率例如可依據JIS K 7361-1:1997使用霧度計而測定。全光線透過率可為下述透明樹脂膜之厚度之範圍之全光線透過率。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之透明性較高,透過率較高,故而例如與使用透過率較低之膜之情形相比較,可抑制為獲得一定亮度所必需之顯示元件等之發光強度。故而,可減小耗電。例如,於將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組入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存在即使減少背光源之光量亦可獲得較亮之顯示之傾向,可幫助節約能量。
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較佳為3 GPa以上,更佳為4 GPa以上,進而較佳為5 GPa以上,較佳為10 GPa以下,更佳為9 GPa以下。若彈性模數為上述下限以上,則不易於透明樹脂膜中產生凹陷等缺陷,並且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強度,於將透明樹脂膜進行輸送、保管等時,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又,易於提高將透明樹脂膜例如用作光學膜時之耐久性。又,若彈性模數為上述上限以下,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耐彎曲性。再者,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例如可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精密萬能試驗機,於夾頭間距離50 mm、拉伸速度20 mm/分鐘下測定,例如可於實施例中記載之測定條件下測定。
透明樹脂膜之黃度(以下,有時稱為YI值)通常為-5以上,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0以上,進而較佳為0.3以上,進而更佳為0.5以上,尤佳為0.7以上,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5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若透明樹脂膜之YI值為上述上限以下,則易於提高透明性,例如於用於顯示裝置之前面板之情形時易於提高視認性。YI值可依據JIS K 7373:2006,使用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進行對300~800 nm之光之透過率測定,求出三刺激值(X、Y、Z),基於YI=100×(1.2769X-1.0592Z)/Y之式而算出。
透明樹脂膜之霧度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進而更佳為0.5%以下,尤佳為0.3%以下,通常為0.01%以上。若透明樹脂膜之霧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透明性變得良好,例如於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之前面板之情形時,易於提高圖像之視認性。再者,霧度可依據JIS K 7136:2000使用霧度計而測定。
透明樹脂膜之厚度可根據用途而適宜調整,較佳為25 μm以上,更佳為27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上,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9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85 μm以下。透明樹脂膜之厚度可利用膜厚計等而測定,例如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而測定。
(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含有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所謂聚醯亞胺系樹脂係指選自由含有包含醯亞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樹脂(以下,有時稱為聚醯亞胺樹脂)、以及含有包含醯亞胺基及醯胺基兩者之重複結構單元之樹脂(以下,有時稱為聚醯胺醯亞胺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又,所謂聚醯胺系樹脂係指含有包含醯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樹脂。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聚醯亞胺系樹脂較佳為具有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聚醯亞胺樹脂,或具有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又,聚醯胺系樹脂較佳為具有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聚醯胺樹脂。以下對式(1)及式(2)進行說明,針對式(1)之說明係關於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兩者,針對式(2)之說明係關於聚醯胺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兩者。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係四羧酸化合物與二胺化合物反應所形成之結構單元,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係二羧酸化合物與二胺化合物反應所形成之結構單元。
於式(2)中,Z相互獨立為2價之有機基,較佳為可經碳數1~8之烴基或由氟取代之碳數1~8之烴基取代之碳數4~40之2價有機基,更佳為可經碳數1~8之烴基或由氟取代之碳數1~8之烴基取代之具有環狀結構之碳數4~40之2價有機基。作為環狀結構,可列舉:脂環、芳香環、雜環結構。作為Z之有機基,可例示下述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及式(29)所表示之基之鍵結鍵中,不鄰接之兩個被取代為氫原子之基及碳數6以下之2價鏈式烴基,可例示具有噻吩環骨架作為Z之雜環結構之基,就易於減低透明樹脂膜之YI值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式(20)~式(28)所表示之基及具有噻吩環骨架之基。
作為Z之有機基,更佳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及式(29')所表示之2價有機基: [化2]
Figure 02_image003
[式(20')~式(29')中,W1 及*係如式(20)~式(29)中所定義]。 再者,式(20)~式(29)及式(20')~式(29')中之環上之氫原子可被取代為碳數1~8之烴基、由氟取代之碳數1~8之烴基、碳數1~6之烷氧基、由氟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
於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具有式(2)中之Z表示為上述式(20')~式(29')之任一者之結構單元之情形時,其中於具有式(2)中之Z表示為下述式(3a)之結構單元之情形時,就易於提高清漆之成膜性,易於獲得光學膜之均勻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除該結構單元外,亦進而具有下述式(d1)所表示之源自羧酸之結構單元: [化3]
Figure 02_image005
[式(d1)中,R24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R25 表示R24 或-C(=O)-*,*表示鍵結鍵]。
於R24 中,作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及碳數6~12之芳基,可分別列舉作為式(3)中之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而例示者。作為結構單元(d1),具體可列舉:R24 及R25 均為氫原子之結構單元(源自二羧酸化合物之結構單元)、R24 均為氫原子且R25 表示-C(=O)-*之結構單元(源自三羧酸化合物之結構單元)等。
本發明中之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複數種Z作為式(2)中之Z,複數種Z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尤其,就易於提高本發明中之樹脂之光學特性、彈性模數及耐彎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式(2)中之Z較佳為由式(3a)所表示: [化4]
Figure 02_image007
[式(3a)中,Ra 及Rb 相互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Ra 及Rb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A、m及*分別與式(3)中之A、m及*相同,t為0~4之整數,u為0~4之整數] ,更佳為由式(3)所表示: [化5]
Figure 02_image009
[式(3)中,R1 ~R8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R1 ~R8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 A相互獨立地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SO2 -、-S-、-CO-或-N(R9 )-,R9 表示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1價烴基, m為0~4之整數, *表示鍵結鍵]。
於式(3a)中,各苯環之鍵結鍵可鍵結於以-A-為基準之鄰位、間位或對位之任一者,較佳為可鍵結於間位或對位。式(3a)中之Ra 及Rb 相互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式(3a)中之t及u較佳為0,而於t及/或u為1以上之情形時,Ra 及Rb 較佳為表示碳數1~6之烷基,更佳為表示碳數1~3之烷基。於式(3a)中之Ra 及Rb 中,作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及碳數6~12之芳基,分別可列舉作為式(3)中之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而例示者。
式(3a)中之t及u相互獨立地為0~4之整數,較佳為0~2之整數,更佳為0或1,進而更佳為0。
於式(3)及式(3a)中,A相互獨立地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SO2 -、-S-、-CO-或-N(R9 )-,就透明樹脂膜之耐彎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表示-O-或-S-,更佳為表示-O-。 於式(3)中,R1 、R2 、R3 、R4 、R5 、R6 、R7 及R8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作為碳數1~6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乙基-丙基及正己基等。作為碳數1~6之烷氧基,例如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環己氧基等。作為碳數6~12之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聯苯基等。就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柔軟性之觀點而言,R1 ~R8 相互獨立,較佳為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更佳為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3之烷基,進而較佳為表示氫原子。此處,R1 ~R8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 R9 表示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1價烴基。作為碳數1~12之1價烴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乙基-丙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第三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該等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作為上述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複數種A,複數種A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式(3)及式(3a)中,m為0~4之範圍之整數,若m為該範圍內,則透明樹脂膜之耐彎曲性或彈性模數易於變得良好。又,於式(3)及式(3a)中,m較佳為0~3之範圍之整數,更佳為0~2,進而較佳為0或1,進而更佳為0。若m為該範圍內,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耐彎曲性或彈性模數,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含有m為0之式(3)或式(3a)所表示之結構之結構單元係例如源自對苯二甲酸或間苯二甲酸之結構單元,該結構單元較佳為含有式(3)或式(3a)中之m為0及u為0之結構之結構單元。又,聚醯胺系樹脂及聚醯亞胺系樹脂可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之式(3)或式(3a)所表示之結構作為Z,就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及耐彎曲性之提高、YI值減低之觀點而言,可含有m之值不同之兩種以上之結構,較佳為m之值不同之兩種結構。於該情形時,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或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所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以及易於減低透明樹脂膜之YI值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樹脂含有Z中,m為0之式(3)所表示之結構,更佳為除該結構外進而含有m為1之式(3)所表示之結構。
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中,樹脂含有式(2)中之Z表示為m=0且u=0之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於本發明之更佳之一實施形態中,樹脂含有式(2)中之Z表示為m=0且R5 ~R8 為氫原子之式(3)之結構單元。於更佳之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樹脂具有式(2)中之Z表示為m=0且R5 ~R8 為氫原子之式(3)之結構單元、及式(2)中之Z表示為式(3')之結構單元: [化6]
Figure 02_image011
。 於該情形時,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所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並且易於減低YI值。
於透明樹脂膜含有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式(2)中之Z表示為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相對於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合計,較佳為20莫耳%以上,更佳為3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40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50莫耳%以上,尤佳為60莫耳%以上,較佳為90莫耳%以下,更佳為8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80莫耳%以下。若式(2)中之Z表示為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且易於提高耐彎曲性或彈性模數,故而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若式(2)中之Z表示為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抑制源自式(3)或式(3a)所表示之結構之醯胺鍵間之氫鍵所導致之含樹脂之清漆之黏度上升,易於提高膜之加工性。
又,於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具有式(2)中之Z表示為m=1~4之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情形時,該結構單元之比率相對於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合計,較佳為3莫耳%以上,更佳為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7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9莫耳%以上,較佳為70莫耳%以下,更佳為5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30莫耳%以下,進而更佳為15莫耳%以下。若式(2)中之Z表示為m為1~4之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所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若式(2)中之Z表示為m為1~4之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比率為上述上限以下,則抑制源自式(3)或式(3a)之醯胺鍵間之氫鍵所導致之含樹脂之清漆之黏度上升,易於提高膜之加工性。再者,式(1)、式(2)、式(2)中之Z表示為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例如可使用1 H-NMR而測定,或亦可自原料之饋入比而算出。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聚醯胺樹脂或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之Z之較佳為30莫耳%以上、更佳為4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45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50莫耳%以上係由m為0~4之式(3)或式(3a)所表示。若Z之上述下限以上係由m為0~4之式(3)或式(3a)所表示,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並且亦易於提高耐彎曲性及彈性模數,故而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又,只要聚醯胺樹脂或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之Z之100莫耳%以下係由m為0~4之式(3)或式(3a)所表示即可。再者,樹脂中之式(2)中之Z表示為m為0~4之式(3)或式(3a)之結構單元之比率例如可使用1 H-NMR而測定,或亦可自原料之饋入比而算出。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聚醯胺樹脂或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之Z之較佳為5莫耳%以上、更佳為8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10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12莫耳%以上係由m為1~4之式(3)或式(3a)所表示。若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Z之上述下限以上係由m為1~4之式(3)或式(3a)所表示,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且易於提高耐彎曲性及彈性模數,故而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所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又,較佳為Z之較佳為90莫耳%以下、更佳為7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50莫耳%以下、進而更佳為30莫耳%以下係由m為1~4之式(3)或式(3a)所表示。若Z之上述上限以下係由m為1~4之式(3)所表示,則抑制源自m為1~4之式(3)或式(3a)之醯胺鍵間之氫鍵所導致之含樹脂之清漆之黏度上升,易於提高膜之加工性。再者,樹脂中之m為1~4之式(3)或式(3a)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比率例如可使用1 H-NMR而測定,或亦可自原料之饋入比而算出。
於式(1)及式(2)中,X相互獨立地表示2價有機基,較佳為表示碳數4~40之2價有機基,更佳為表示具有環狀結構之碳數4~40之2價有機基。作為環狀結構,可列舉:脂環、芳香環、雜環結構。對上述有機基而言,有機基中之氫原子可被取代為烴基或由氟取代之烴基,於該情形時,烴基及由氟取代之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8。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聚醯亞胺樹脂或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可含有複數種X,複數種X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作為X,可例示:式(10)、式(11)、式(12)、式(13)、式(14)、式(15)、式(16)、式(17)及式(18)所表示之基;該等式(10)~式(18)所表示之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之基;以及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
[化7]
Figure 02_image013
式(10)~式(18)中, *表示鍵結鍵, V1 、V2 及V3 相互獨立地表示單鍵、-O-、-S-、-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SO2 -、-CO-或-N(Q)-。此處,Q表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1價烴基。作為碳數1~12之1價烴基,可列舉關於R9 而於上述記載之基。 一個例為:V1 及V3 為單鍵、-O-或-S-,且V2 為-CH2 -、-C(CH3 )2 -、-C(CF3 )2 -或-SO2 -。V1 與V2 之對各環之鍵結位置及V2 與V3 之對各環之鍵結位置相互獨立,對各環較佳為間位或對位,更佳為對位。作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1價烴基,可列舉式(3)中上述例示者。
式(10)~式(18)所表示之基中,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式(13)、式(14)、式(15)、式(16)及式(17)所表示之基,更佳為式(14)、式(15)及式(16)所表示之基。又,作為V1 、V2 及V3 ,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柔軟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而言,相互獨立地較佳為單鍵、-O-或-S-,更佳為單鍵或-O-。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式(1)及式(2)中之複數個X之至少一部分係由式(4)所表示: [化8]
Figure 02_image015
[式(4)中,R10 ~R17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R10 ~R17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表示鍵結鍵]。 若式(1)及式(2)所表示之複數個結構單元中之複數個X之至少一部分為式(4)所表示之基,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透明性。
於式(4)中,R10 、R11 、R12 、R13 、R14 、R15 、R16 及R17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作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可列舉作為式(3)中之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而例示者。R10 ~R17 相互獨立,較佳為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更佳為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3之烷基,此處,R10 ~R17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作為鹵素原子,例如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R10 ~R17 相互獨立,就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透明性及耐彎曲性之觀點而言,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進而更佳為R10 、R12 、R13 、R14 、R15 及R16 為氫原子,R11 及R17 為氫原子、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尤佳為R11 及R17 為甲基或三氟甲基。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為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化9]
Figure 02_image017
, 即式(1)及式(2)所表示之複數個結構單元中之複數個X之至少一部分為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於該情形時,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對溶劑之溶解性提高,從而易於提高含有該樹脂之清漆之保管穩定性,並且易於減低該清漆之黏度,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加工性。又,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中之X之較佳為30莫耳%以上、更佳為5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70莫耳%以上係由式(4),其中由式(4')所表示。若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中之上述範圍內之X係由式(4),其中由式(4')所表示,則所得透明樹脂膜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而提高樹脂之對溶劑之溶解性,從而易於提高含有該樹脂之清漆之保管穩定性,並且易於減低該清漆之黏度,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加工性。又,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亦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再者,較佳為上述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中之X之100莫耳%以下係由式(4),其中式(4')所表示。上述樹脂中之X可為式(4),其中可為式(4')。上述樹脂中之X之式(4)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比率例如可使用1 H-NMR而測定,或亦可自原料之饋入比而算出。
於式(1)中,Y表示4價有機基,較佳為表示碳數4~40之4價有機基,更佳為表示具有環狀結構之碳數4~40之4價有機基。作為環狀結構,可列舉:脂環、芳香環、雜環結構。上述有機基為有機基中之氫原子可被取代為烴基或由氟取代之烴基之有機基,於該情形時,烴基及由氟取代之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8。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聚醯亞胺系樹脂可含有複數種Y,複數種Y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作為Y,可例示:以下之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及式(29)所表示之基;該等式(20)~式(29)所表示之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之基;以及4價之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
[化10]
Figure 02_image019
式(20)~式(29)中, *表示鍵結鍵, W1 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Ar-、-SO2 -、-CO-、-O-Ar-O-、-Ar-O-Ar-、-Ar-CH2 -Ar-、-Ar-C(CH3 )2 -Ar-或-Ar-SO2 -Ar-。Ar表示氫原子可被取代為氟原子之碳數6~20之伸芳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伸苯基。
式(20)~式(29)所表示之基中,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式(26)、式(28)或式(29)所表示之基,更佳為式(26)所表示之基。又,作為W1 ,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並且易於減低透明樹脂膜之YI值之觀點而言,相互獨立地較佳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或-C(CF3 )2 -,更佳為單鍵、-O-、-CH2 -、-CH(CH3 )-、-C(CH3 )2 -或-C(CF3 )2 -,進而較佳為單鍵、-C(CH3 )2 -或-C(CF3 )2 -。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式(1)所表示之複數個結構單元中之Y之至少一部分係由式(5)所表示: [化11]
Figure 02_image021
[式(5)中,R18 ~R25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R18 ~R25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 *表示鍵結鍵]。 若式(1)所表示之複數個結構單元中之Y之至少一部分為式(5)所表示之基,則聚醯亞胺系樹脂之對溶劑之溶解性提高,從而易於減低含有聚醯亞胺系樹脂之清漆之黏度,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加工性。又,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
於式(5)中,R18 、R19 、R20 、R21 、R22 、R23 、R24 及R25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作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可列舉作為式(3)中之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而於上述例示者。R18 ~R25 相互獨立,較佳為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更佳為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3之烷基,此處,R18 ~R25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作為該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R18 ~R25 相互獨立,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及易於提高透明性,並且易於維持該透明性之觀點而言,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進而更佳為R18 、R19 、R20 、R23 、R24 及R25 為氫原子,R21 及R22 為氫原子、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尤佳為R21 及R22 為甲基或三氟甲基。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式(5)所表示之結構單元為式(5')所表示之基: [化12]
Figure 02_image023
, 即式(1)所表示之複數個結構單元中之複數個Y之至少一部分係由式(5')所表示。於該情形時,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聚醯亞胺系樹脂之對溶劑之溶解性提高,從而易於提高含有該樹脂之清漆之保管穩定性,並且易於減低該清漆之黏度,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加工性。又,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聚醯亞胺系樹脂中之Y之較佳為50莫耳%以上、更佳為6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70莫耳%以上係由式(5),其中由式(5')所表示。若聚醯亞胺系樹脂中之上述範圍內之Y係由式(5),其中由式(5')所表示,則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聚醯亞胺系樹脂之對溶劑之溶解性提高,從而易於減低含有該樹脂之清漆之黏度,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加工性。又,藉由含有氟元素之骨架,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再者,較佳為上述聚醯亞胺系樹脂中之Y之100莫耳%以下係由式(5),其中由式(5')所表示。聚醯亞胺系樹脂中之Y可為式(5),其中可為式(5')。聚醯亞胺系樹脂中之Y表示為式(5)之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比率例如可使用1 H-NMR而測定,或亦可自原料之饋入比而算出。
聚醯亞胺系樹脂除式(1)及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外,亦可含有式(30)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及/或式(3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化13]
Figure 02_image025
於式(30)中,Y1 為4價有機基,較佳為有機基中之氫原子可被取代為烴基或由氟取代之烴基之有機基。作為Y1 ,可例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及式(29)所表示之基,該等式(20)~式(29)所表示之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之基,以及4價之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聚醯亞胺系樹脂可含有複數種Y1 ,複數種Y1 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式(31)中,Y2 為3價有機基,較佳為有機基中之氫原子可被取代為烴基或由氟取代之烴基之有機基。作為Y2 ,可例示:上述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及式(29)所表示之基之鍵結鍵之任一個被取代為氫原子之基,及3價之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聚醯亞胺系樹脂可含有複數種Y2 ,複數種Y2 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式(30)及式(31)中,X1 及X2 相互獨立為2價有機基,較佳為有機基中之氫原子可被取代為烴基或由氟取代之烴基之有機基。作為X1 及X2 ,可例示:上述式(10)、式(11)、式(12)、式(13)、式(14)、式(15)、式(16)、式(17)及式(18)所表示之基;該等式(10)~式(18)所表示之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之基;以及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聚醯亞胺系樹脂包含式(1)及/或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以及視情況之式(30)及/或式(3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又,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並且易於提高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而言,於上述聚醯亞胺系樹脂中,式(1)及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比率以式(1)及式(2)、以及視情況之式(30)及式(31)所表示之全部結構單元為基準,較佳為80莫耳%以上,更佳為9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95莫耳%以上。再者,於聚醯亞胺系樹脂中,式(1)及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比率以式(1)及式(2)、以及視情況之式(30)及/或式(31)所表示之全部結構單元為基準,通常為100%以下。再者,上述比率例如可使用1 H-NMR而測定,或亦可自原料之饋入比而算出。
關於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及耐彎曲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而言,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計,較佳為230,000以上,更佳為25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270,000以上,進而更佳為300,000以上。又,就易於提高聚醯胺系樹脂或聚醯亞胺系樹脂之對溶劑之溶解性,並且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延伸性及加工性之觀點而言,該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00以下,更佳為8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700,000以下,進而更佳為500,000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可進行GPC測定,藉由標準聚苯乙烯換算而求得,例如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而算出。
於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相對於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1莫耳,較佳為0.1莫耳以上,更佳為0.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1.0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1.5莫耳以上,較佳為6.0莫耳以下,更佳為5.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4.5莫耳以下。若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表面硬度,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又,若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抑制式(2)中之醯胺鍵間之氫鍵所導致之增黏,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加工性。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透明樹脂膜中所含之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可含有例如可藉由上述含氟取代基等而導入之氟原子等鹵素原子。於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含有鹵素原子之情形時,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且減低YI值。若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較高,則易於抑制該膜之損傷及皺褶等之產生,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又,若透明樹脂膜之YI值較低,則易於提高該膜之透明性及視認性。鹵素原子較佳為氟原子。作為用以使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中含有氟原子之較佳含氟取代基,例如可列舉氟基及三氟甲基。
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中之鹵素原子之含量分別以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40質量%,更佳為5~40質量%,進而較佳為5~30質量%。若鹵素原子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易於進一步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降低吸水率,進一步減低YI值,進一步提高透明性及視認性。若鹵素原子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合成變得容易。
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醯亞胺化率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93%以上,進而較佳為96%以上。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之觀點而言,醯亞胺化率較佳為上述下限以上。又,醯亞胺化率之上限為100%以下。醯亞胺化率係表示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之醯亞胺鍵之莫耳量相對於聚醯亞胺樹脂或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之源自四羧酸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之莫耳量之2倍之值的比率。再者,於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含有三羧酸化合物之情形時,係表示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之醯亞胺鍵之莫耳量相對於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中之源自四羧酸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之莫耳量之2倍之值與源自三羧酸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之莫耳量之合計的比率。又,醯亞胺化率可藉由IR(Infrared Spectroscopy,紅外光譜)法、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法等而求得。
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可使用市售品。作為聚醯亞胺樹脂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三菱瓦斯化學(股)製造之Neoprim(註冊商標)、河村產業(股)製造之KPI-MX300F等。
(樹脂之製造方法) 聚醯亞胺樹脂例如可將四羧酸化合物及二胺化合物作為主原料而製造,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例如可將四羧酸化合物、二羧酸化合物及二胺化合物作為主原料而製造,聚醯胺樹脂例如可將二羧酸化合物及二胺化合物作為主原料而製造。此處,二羧酸化合物較佳為至少含有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4]
Figure 02_image027
[式(3'')中,R1 ~R8 相互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R1 ~R8 中所含之氫原子可相互獨立地被取代為鹵素原子, A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SO2 -、-S-、-CO-或-N(R9 )-, R9 表示氫原子、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1價烴基, m為0~4之整數, R31 及R32 相互獨立地表示羥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或氯原子]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二羧酸化合物為m為0之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二羧酸化合物,更佳為除m為0之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外,亦使用A為氧原子之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又,於另外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二羧酸化合物為R31 、R32 為氯原子之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又,亦可使用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代替二胺化合物。
作為樹脂之製造中所使用之二胺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脂肪族二胺、芳香族二胺及該等之混合物。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芳香族二胺」係指胺基直接鍵結於芳香環上之二胺,可於其結構之一部分中含有脂肪族基或其他取代基。該芳香環可為單環,亦可為縮合環,可例示苯環、萘環、蒽環及茀環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苯環。又,所謂「脂肪族二胺」係指胺基直接鍵結於脂肪族基之二胺,可於其結構之一部分中含有芳香環或其他取代基。
作為脂肪族二胺,例如可列舉:己二胺等非環式脂肪族二胺、以及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降𦯉烷二胺及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等環式脂肪族二胺等。該等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芳香族二胺,例如可列舉:對苯二胺、間苯二胺、2,4-甲苯二胺、間苯二甲胺、對苯二甲胺、1,5-二胺基萘、2,6-二胺基萘等具有1個芳香環之芳香族二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醚、3,4'-二胺基二苯醚、3,3'-二胺基二苯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3,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胺基二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有時記為TFMB)、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9,9-雙(4-胺基苯基)茀、9,9-雙(4-胺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胺基-3-氯苯基)茀、9,9-雙(4-胺基-3-氟苯基)茀等具有2個以上芳香環之芳香族二胺。該等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芳香族二胺較佳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醚、3,3'-二胺基二苯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胺基二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更佳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該等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上述二胺化合物之中,就透明樹脂膜之高表面硬度、高透明性、高柔軟性、高彎曲耐性及低著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由具有聯苯結構之芳香族二胺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更佳為使用選自由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及4,4'-二胺基二苯醚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進而更佳為使用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
作為樹脂之製造中所使用之四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等芳香族四羧酸化合物;及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等脂肪族四羧酸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兩種以上使用。四羧酸化合物除二酐外,亦可為醯氯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類似物。
作為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之具體例,可列舉:非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單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及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作為非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例如可列舉: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有時記為6FDA)、1,2-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雙(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對伸苯基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4,4'-(間伸苯基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又,作為單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例如可列舉:1,2,4,5-苯四羧酸二酐,作為縮合多環式之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例如可列舉:2,3,6,7-萘四羧酸二酐。
該等之中,較佳可列舉: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1,2-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雙(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對伸苯基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及4,4'-(間伸苯基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更佳可列舉: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雙(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及4,4'-(對伸苯基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該等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可列舉:環式或非環式之脂肪族四羧酸二酐。所謂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係指具有脂環式烴結構之四羧酸二酐,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1,2,4,5-環己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羧酸二酐等環烷烴四羧酸二酐、雙環[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二環己基-3,3',4,4'-四羧酸二酐及該等之位置異構物。該等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作為非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之具體例,可列舉: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及1,2,3,4-戊烷四羧酸二酐等,該等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又,可組合使用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及非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
上述四羧酸二酐之中,就透明樹脂膜之高表面硬度、高透明性、高柔軟性、高彎曲耐性及低著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以及該等之混合物,更佳為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及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以及該等之混合物,進而較佳為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
作為樹脂之製造中所使用之二羧酸化合物,較佳可使用對苯二甲酸、4,4'-氧基雙苯甲酸或該等之醯氯化合物。除對苯二甲酸或4,4'-氧基雙苯甲酸或該等之醯氯化合物外,亦可使用其他二羧酸化合物。作為其他二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及其等之類似之醯氯化合物、酸酐等,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作為具體例,可列舉: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4,4'-聯苯二羧酸;3,3'-聯苯二羧酸;碳數8以下之鏈式烴之二羧酸化合物及兩個苯甲酸以單鍵、-CH2 -、-C(CH3 )2 -、-C(CF3 )2 -、-SO2 -或伸苯基連結而成之化合物、以及該等之醯氯化合物。作為具體例,較佳為4,4'-氧基雙(苯甲醯氯)、對苯二甲醯氯,進而較佳為組合使用4,4'-氧基雙(苯甲醯氯)與對苯二甲醯氯。
再者,上述聚醯亞胺系樹脂可為於不損害透明樹脂膜之各種物性之範圍內,除上述四羧酸化合物外,亦進而使四羧酸及三羧酸以及其等之酸酐及衍生物反應而成者。
作為四羧酸,可列舉上述四羧酸化合物之酸酐之水加成物。
作為三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三羧酸、脂肪族三羧酸及其等之類似之醯氯化合物、酸酐等,可組合兩種以上使用。作為具體例,可列舉:1,2,4-苯三羧酸之酸酐;2,3,6-萘三羧酸-2,3-酐;鄰苯二甲酸酐與苯甲酸以單鍵、-O-、-CH2 -、-C(CH3 )2 -、-C(CF3 )2 -、-SO2 -或伸苯基連結而成之化合物。
於樹脂之製造中,二胺化合物、四羧酸化合物及/或二羧酸化合物之使用量可根據所期望之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之各結構單元之比率而適宜選擇。
於樹脂之製造中,二胺化合物、四羧酸化合物及二羧酸化合物之反應溫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20~200℃,較佳為25~100℃。反應時間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30分鐘~10小時左右。視需要,可於惰性環境或減壓之條件下進行反應。於較佳態樣中,反應係於常壓及/或惰性氣體環境下,一面攪拌一面進行。又,反應較佳為於對反應為惰性之溶劑中進行。作為溶劑,只要對反應無影響,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異丙醇、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丁醚、1-甲氧基-2-丙醇、2-丁氧基乙醇、丙二醇單甲醚等醇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γ-丁內酯、γ-戊內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乳酸乙酯等酯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環戊酮、環己酮、2-庚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戊烷、己烷、庚烷等脂肪族烴溶劑;乙基環己烷等脂環式烴溶劑;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四氫呋喃及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系溶劑;氯仿及氯苯等含氯之溶劑;N,N-二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等醯胺系溶劑;二甲基碸、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含硫系溶劑;碳酸乙二酯、碳酸丙二酯等碳酸酯系溶劑;及該等之組合等。該等之中,就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可使用醯胺系溶劑。
於聚醯亞胺系樹脂之製造中之醯亞胺化步驟中,可於醯亞胺化觸媒之存在下進行醯亞胺化。作為醯亞胺化觸媒,例如可列舉:三丙胺、二丁基丙胺、乙基二丁胺等脂肪族胺;N-乙基哌啶、N-丙基哌啶、N-丁基吡咯啶、N-丁基哌啶及N-丙基六氫氮呯等脂環式胺(單環式);氮雜雙環[2.2.1]庚烷、氮雜雙環[3.2.1]辛烷、氮雜雙環[2.2.2]辛烷及氮雜雙環[3.2.2]壬烷等脂環式胺(多環式);以及吡啶、2-甲基吡啶(2-picoline)、3-甲基吡啶(3-picoline)、4-甲基吡啶(4-picoline)、2-乙基吡啶、3-乙基吡啶、4-乙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2,4,6-三甲基吡啶、3,4-環戊烯并吡啶、5,6,7,8-四氫異喹啉及異喹啉等芳香族胺。又,就易於促進醯亞胺化反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與醯亞胺化觸媒一同使用酸酐。酸酐可列舉於醯亞胺化反應中所使用之慣用之酸酐等,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乙酸酐、丙酸酐、丁酸酐等脂肪族酸酐、鄰苯二甲酸等芳香族酸酐等。
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可藉由慣用之方法,例如過濾、濃縮、萃取、晶析、再結晶、管柱層析等分離方法或將組合該等之分離方法而分離精製從而單離,於較佳態樣中,於含有透明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之反應液中添加大量之甲醇等醇,使樹脂析出,進行濃縮、過濾、乾燥等,藉此可進行單離。
(添加劑)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可含有填料。作為填料,例如可列舉:有機粒子、無機粒子等,較佳可列舉無機粒子。作為無機粒子,可列舉:氧化矽、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鍺、氧化銦、氧化錫、銦錫氧化物、氧化銻、氧化鈰等金屬氧化物粒子、氟化鎂、氟化鈉等金屬氟化物粒子等。就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耐衝擊性,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之觀點而言,填料較佳為氧化矽粒子、氧化鋯粒子、氧化鋁粒子,更佳為氧化矽粒子。該等填料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填料,較佳為氧化矽粒子之平均一次粒徑通常為1 nm以上,較佳為5 nm以上,更佳為10 nm以上,進而較佳為15 nm以上,進而更佳為20 nm以上,較佳為100 nm以下,更佳為9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80 nm以下,進而更佳為70 nm以下,尤佳為60 nm以下,尤其更佳為50 nm以下,進而尤佳為40 nm以下。若氧化矽粒子之平均一次粒徑為上述範圍內,則抑制氧化矽粒子之凝集,易於提高所得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填料之平均一次粒徑可藉由BET(Brunauer-Emmett-Teller,布厄特)法而測定。再者,可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或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之圖像解析而測定平均一次粒徑。
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含有填料,較佳為氧化矽粒子之情形時,填料之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膜100質量份,通常為0.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5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上,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3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60質量份以下。若填料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易於提高所得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易於防止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而導致之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又,若填料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易於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光學特性。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可進而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可自於樹脂材料之領域中通常用作紫外線吸收劑者中適宜選擇。紫外線吸收劑可含有吸收40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之化合物。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選自由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水楊酸酯系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及三𠯤系化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藉由使透明樹脂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樹脂之劣化得以抑制,故而於將所得透明樹脂膜應用於圖像顯示裝置等之情形時可提高視認性。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系化合物」係指附帶該「系化合物」之化合物之衍生物。例如所謂「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係指具有作為母體骨架之二苯甲酮與鍵結於二苯甲酮之取代基之化合物。
於透明樹脂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膜100質量份,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8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6質量份以下。較佳之含量根據所使用之紫外線吸收劑而有所不同,若以400 nm之透光率成為20~60%左右之方式調節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則透明樹脂膜之耐光性得以提高,並且易於提高透明性。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可進而含有填料、紫外線吸收劑以外之其他添加劑。作為其他添加劑,例如可列舉:抗氧化劑、脫模劑、穩定劑、上藍劑、阻燃劑、pH值調整劑、氧化矽分散劑、潤滑劑、增黏劑及調平劑等。於含有其他添加劑之情形時,其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膜100質量份,較佳可為0.0005~20質量份,更佳可為0.01~15質量份,進而較佳可為0.1~10質量份。
(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包含以下步驟之製造方法: (a)製備含有上述樹脂之液體(以下,有時記為清漆)的步驟(清漆製備步驟), (b)將清漆塗佈於支持材而形成塗膜的步驟,即塗佈步驟,及 (c)使塗佈之液體(塗膜)乾燥,從而形成透明樹脂膜的步驟,即透明樹脂膜形成步驟。
於清漆製備步驟中,將上述樹脂溶解於溶劑,視需要添加上述填料、紫外線吸收劑等添加劑並攪拌混合,藉此製備清漆。再者,於使用氧化矽粒子作為填料之情形時,於樹脂中添加將含有氧化矽粒子之矽溶膠之分散液以可溶解上述樹脂之溶劑,例如下述清漆之製備中所使用之溶劑置換所得之矽溶膠。
清漆之製備中所使用之溶劑只要可溶解上述樹脂,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該溶劑,例如可列舉:N,N-二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等醯胺系溶劑;γ-丁內酯、γ-戊內酯等內酯系溶劑;二甲基碸、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含硫系溶劑;碳酸乙二酯、碳酸丙二酯等碳酸酯系溶劑;及該等之組合。該等之中,較佳為醯胺系溶劑或內酯系溶劑。該等溶劑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又,可於清漆中含有水、醇系溶劑、酮系溶劑、非環狀酯系溶劑、醚系溶劑等。清漆之固形物成分濃度較佳為1~25質量%,更佳為5~20質量%,進而較佳為5~15質量%。
於塗佈步驟中,可藉由公知之塗佈方法,於支持材上塗佈清漆而形成塗膜。作為公知之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線棒塗佈法、反向塗佈、凹版塗佈等輥塗法、模嘴塗佈法、卡馬(comma)塗佈法、模唇塗佈法、旋轉塗佈法、網版塗佈法、噴注式塗佈法、浸漬法、噴霧法、流涎成形法等。
於膜形成步驟中,乾燥塗膜,自支持材剝離,藉此可形成透明樹脂膜。剝離後可進而設置乾燥透明樹脂膜之步驟。塗膜之乾燥通常於50~350℃之溫度下進行。視需要,可於惰性環境或減壓之條件下進行塗膜之乾燥。
作為支持材之例,若為金屬系,則可列舉:SUS(Steel Use Stainless,不鏽鋼)板,若為樹脂系,則可列舉: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其他之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膜、環烯烴系聚合物(COP)膜、丙烯酸系膜等。其中,就平滑性、耐熱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PET膜、COP膜等,進而就與透明樹脂膜之密接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更佳為PET膜。
(功能層) 可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之至少一個面上積層1個以上之功能層。作為功能層,例如可列舉:紫外線吸收層、硬塗層、底塗層、阻氣層、黏著層、色相調整層、折射率調整層等。功能層可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紫外線吸收層係具有紫外線吸收之功能之層,例如包含選自紫外線硬化型之透明樹脂、電子束硬化型之透明樹脂及熱硬化型之透明樹脂中之主材、及分散於該主材之紫外線吸收劑。
黏著層係具有黏著性之功能之層,具有使透明樹脂膜接著於其他構件之功能。作為黏著層之形成材料,可使用通常已知者。例如可使用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或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於該情形時,可藉由於事後供給能量而將樹脂組合物高分子化,從而使之硬化。
黏著層可為稱為感壓型接著劑(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之藉由按壓而貼合於對象物之層。感壓型接著劑可為作為「於常溫下具有黏著性,以較輕之壓力接著於被接著材之物質」(JIS K 6800)之黏著劑,亦可為作為「特定成分容納於保護覆膜(微膠囊)中,直至藉由適當之方法(壓力、熱等)將覆膜破壞為止均可保持穩定性之接著劑」(JIS K 6800)之膠囊型接著劑。
色相調整層係具有色相調整之功能之層,係可將含有透明樹脂膜之積層體調整為目標色相之層。色相調整層例如係含有樹脂及著色劑之層。作為該著色劑,例如可列舉:氧化鈦、氧化鋅、紅丹、氧鈦系煅燒顏料、群青、鋁酸鈷及碳黑等無機顏料;偶氮系化合物、喹吖啶酮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苝系化合物、異吲哚啉酮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喹酞酮系化合物、士林(threne)系化合物及吡咯并吡咯二酮系化合物等有機顏料;硫酸鋇及碳酸鈣等體質顏料;以及鹼性染料、酸性染料及媒染染料等染料。
折射率調整層係具有折射率調整之功能之層,例如係具有與透明樹脂膜不同之折射率,可對光學積層體賦予特定折射率之層。折射率調整層例如可為含有適宜選擇之樹脂、及視情況進而含有顏料之樹脂層,亦可為金屬之薄膜。作為調整折射率之顏料,例如可列舉: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銻、氧化錫、氧化鈦、氧化鋯及氧化鉭。該顏料之平均一次粒徑可為0.1 μm以下。藉由使顏料之平均一次粒徑為0.1 μm以下,可防止透過折射率調整層之光之漫反射,從而防止透明度之下降。作為折射率調整層中所使用之金屬,例如可列舉:氧化鈦、氧化鉭、氧化鋯、氧化鋅、氧化錫、氧化矽、氧化銦、氮氧化鈦、氮化鈦、氮氧化矽、氮化矽等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氮化物。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可為單層,亦可為積層體,例如可直接使用如上述方式製造之透明樹脂膜,亦可作為進而與其他膜之積層體而使用。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之耐衝擊性及光學特性優異,故而係作為圖像顯示裝置等中之光學膜而有用之膜。
於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作為圖像顯示裝置之前面板,其中作為可撓性顯示器之前面板(以下,有時稱為視窗膜)而有用。可撓性顯示器例如具有可撓性功能層、及重疊於可撓性功能層之前面板而發揮功能之光學膜。即,可撓性顯示器之前面板係配置於可撓性功能層上之視認側。該前面板具有保護可撓性功能層之功能。
作為圖像顯示裝置,可列舉:電視、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汽車導航、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攜帶型遊戲機、電子紙、指示器(indicator)、公告板、錶及智慧型手錶等可穿戴裝置等。作為可撓性顯示器,可列舉具有可撓性特性之所有圖像顯示裝置。
<保護膜> 可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上積層保護膜。保護膜可積層於透明樹脂膜之單面或雙面。於在透明樹脂膜之單面形成功能層之情形時,保護膜可積層於透明樹脂膜側之表面或功能層側之表面,亦可積層於透明樹脂膜側與功能層側之兩者之表面。於在透明樹脂膜之雙面形成功能層之情形時,保護膜可積層於其中一個功能層側之表面,亦可積層於兩個功能層之表面。保護膜係用以暫時保護透明樹脂膜或功能層之表面之膜,只要為可保護透明樹脂膜或功能層之表面之可剝離之膜,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保護膜,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膜;聚乙烯、聚丙烯膜等聚烯烴系樹脂膜、丙烯酸系樹脂膜等,較佳為選自由聚烯烴系樹脂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膜及丙烯酸系樹脂膜所組成之群。根據情形於形成功能層之透明樹脂膜上積層2個保護膜之情形時,各保護膜可相同,亦可不同。
保護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10~100 μm,較佳為10~80 μm,更佳為10~50 μm。根據情形於形成功能層之透明樹脂膜上積層2個保護膜之情形時,各保護膜之厚度可相同,亦可不同。
<膜卷>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可以捲取於捲芯上之膜卷之形式包含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構成捲芯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酯樹脂、環氧樹脂、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矽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等合成樹脂;鋁等金屬;纖維強化塑膠(FRP:使玻璃纖維等纖維含有於塑膠中從而提高強度之複合材料)等。捲芯之形狀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圓筒狀或圓柱狀之形狀。於捲芯為圓筒狀或圓柱狀之情形時,作為其外直徑,就兼顧對質量之耐久性及操作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0~200 mm,更佳為100~180 mm,進而較佳為120~170 mm。又,作為捲芯之長軸方向之長度,就防止捆包時對側面之損傷或搬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捲取之透明樹脂膜之寬度方向之長度之1.1~2.0倍,更佳為1.2~1.8倍,進而較佳為1.3~1.6倍。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膜卷可具有如下形態:於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步驟中,不自透明樹脂膜剝離支持材,具有支持材、透明樹脂膜以及任意之功能層及保護膜之積層體於捲芯上捲繞為捲筒狀。
膜卷係將透明樹脂膜捲取於如上述之捲芯上而成之捲筒。捲取於捲芯上之透明樹脂膜之長度方向之長度,即卷長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膜卷之捲取後之直徑為200~800 mm,較佳為250~700 mm,更佳為300~600 mm。透明樹脂膜之寬度方向之長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200~2,000 mm,較佳為500~1,500 mm,更佳為700~1,200 mm。
<膜片> 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可為切斷為所期望之形狀而成之膜片。於透明樹脂膜為膜片之情形時,本發明之捆包體可包含1張膜片,亦可包含2張以上之複數張膜片。膜片之形狀及大小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透明樹脂膜之用途而適宜設定。
<防濕性膜> 本發明之捆包體可進而包含將以捆包膜捆包之透明樹脂膜進而自外側捆包之防濕性膜。作為防濕性膜之透濕度,只要具有防濕性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 g/m2 ・24小時以下,更佳為3.0 g/m2 ・24小時以下。作為此種防濕性膜,例如可列舉:金屬蒸鍍膜、金屬層壓膜或金屬箔。作為該金屬,可列舉鋁。藉由將透明樹脂膜以捆包膜捆包後,進而以防濕膜捆包,可抑制透明樹脂膜之改性。
<捆包體> 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中,透明樹脂膜由捆包膜捆包。所謂透明樹脂膜由捆包膜捆包係指透明樹脂膜於至少一部分與捆包膜接觸之狀態下被捆包膜覆蓋。捆包可利用1張捆包膜進行捆包,亦可重疊2張以上之捆包膜進行,亦可利用至少1張捆包膜進行捆包後,進而利用至少1張捆包膜進行捆包。捆包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於透明樹脂膜為捲取於捲芯上之膜卷之形態之情形時,可自透明樹脂膜之捲筒上進而捲繞捆包膜從而將透明樹脂膜覆蓋後,視需要將捆包膜之端部以黏著帶等貼合而固定,亦可藉由將透明樹脂膜之捲筒裝入袋狀之捆包膜,視需要將開口部封閉而捆包。於透明樹脂膜為切斷為所期望之形狀之膜片之情形時,可藉由將1張或複數張膜片以捆包膜包裹而捆包,亦可藉由裝入袋狀之捆包膜,視需要將開口部封閉而捆包。再者,對市售之各種用途之膜測定靜摩擦係數A等,將具有上述本發明中特定範圍內之靜摩擦係數A之膜以具有該靜摩擦係數A之面成為與透明樹脂膜相接之面之方式,用作本發明之捆包體中之捆包膜。
<實施形態> 其次,藉由以下實施形態詳細說明本發明。再者,以下為說明圖式中所表示之構成,使用表示「上」、「下」、「左」、「右」等方向之用語及包含該等之其他用語,使用該等用語之目的係通過圖式使實施形態變得容易理解。因此,該等用語並不限定於表示實際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時之方向,專利申請範圍中記載之發明之技術範圍不受該等用語任何限定。
(第1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捆包體示於圖1及圖2。本實施形態之捆包體如圖1及圖2所示,係包含透明樹脂膜1及捆包該透明樹脂膜之捆包膜2之捆包體5,關於捆包膜2之與透明樹脂膜相接之面之靜摩擦係數,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為0.14以下。於圖1及圖2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中,透明樹脂膜1係以捲取於捲芯3上之膜卷之形式包含於捆包體5中。關於捆包膜2之與捲芯3相接之部分之端部(圖1及圖2中之左右之端部),藉由捲繞黏著帶4b而將於捆包膜被捲繞之狀態下開口之開口部封閉。又,捆包膜2之捲繞結束部分之端部2a於圖中之膜卷上於水平方向上存在。於該端部2a中,捆包膜2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相接。該端部2a亦可例如使用黏著帶等(例如黏著帶4a)而貼合,於端部2a中例如捆包膜2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靜摩擦係數為特定值以上,該等面具有充分之密接性之情形時,亦可不使用黏著帶等貼合。
(第2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捆包體示於圖3。本實施形態之捆包體如圖3所示,透明樹脂膜1以捆包膜2捆包後,進而以另外之捆包膜2捆包。此處,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關於捆包膜2之與透明樹脂膜相接之面之靜摩擦係數,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為0.14以下。以捆包膜2捆包之透明樹脂膜1進而由防濕性膜6捆包。防濕性膜之左右之端部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藉由黏著帶4b而封閉。於圖3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中,捆包膜2之張數為2張,該張數只要至少為1張,則並無特別限定。又,本實施形態之捆包體5包含防濕性膜6,但防濕性膜6為任意之膜。又,捆包體5可包含具有其他功能之膜。捆包膜2及防濕膜6之左右之端部可利用黏著帶4b進行固定,亦可藉由其他方法進行固定,亦可不固定。
(第3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捆包體示於圖4及圖5。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捆包體如圖4及圖5所示,係包含透明樹脂膜1及捆包該透明樹脂膜1之捆包膜2之捆包體5,關於捆包膜2之與透明樹脂膜相接之面之靜摩擦係數,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為0.14以下。於圖4及5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捆包體5中,透明樹脂膜1插入袋狀之捆包膜2內。再者,於圖4及圖5中,插入複數張透明樹脂膜1,但捆包體5中包含之透明樹脂膜1之張數並無特別限定,可為1張,亦可為2張以上。 例如可使袋狀之捆包膜2之大小大於透明樹脂膜1之尺寸,於透明樹脂膜1不存在之端部2c中捆包膜2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相接。於該情形時,於捆包膜2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靜摩擦係數為特定值以上,該等面具有充分之密接性之情形時,於端部2c中捆包膜彼此不易偏移,故而將捆包體5進行輸送等時可防止樹脂膜1於捆包膜2內移動。 袋狀之捆包膜2可為與透明樹脂膜1相接之側之面之靜摩擦係數為上述範圍內之成形為袋狀之捆包膜。袋狀之捆包膜2可具有開口部,將透明樹脂膜1插入後,對於該開口部使用市售之封口機等進行熱熔接、接著,或者以附有黏著劑之膠帶或夾具進行固定,使之成為閉口部。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例中之「%」及「份」若無特別記載,則表示質量%及質量份。首先說明測定方法及評價方法。
<重量平均分子量> 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測定 (1)預處理方法 使試樣溶解於γ-丁內酯(GBL)而製為20質量%溶液後,藉由DMF(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甲醯胺)溶離液稀釋至100倍,以0.45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後作為測定溶液。 (2)測定條件 管柱:TSKgel SuperAWM-H×2+SuperAW2500×1(6.0 mm I.D.×150 mm×3根) 溶離液:DMF(添加10 mM之溴化鋰) 流量:0.6 mL/分鐘 檢測器:RI檢測器 管柱溫度:40℃ 注入量:20 μL 分子量標準:標準聚苯乙烯
<氧化矽粒子之粒徑> 實施例中之氧化矽粒子之平均一次粒徑係藉由BET法而測定評價。
<霧度(Haze)> 依據JIS K 7136:2000,將透明樹脂膜切割為30 mm×30 mm之大小,使用霧度計(Suga Test Instruments(股)製造,「HGM-2DP」)測定霧度(%)。
<YI值> 使用日本分光(股)製造之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V-670」測定透明樹脂膜之YI值。於無樣品之狀態下進行背景(background)測定後,將透明樹脂膜設置於樣品保持器,進行對300~800 nm之光之透過率測定,求得三刺激值(X、Y、Z),基於下述式算出YI值。 YI=100×(1.2769X-1.0592Z)/Y
<全光線透過率(Tt)> 依據JIS K 7361-1:1997,將透明樹脂膜切割為30 mm×30 mm之大小,使用霧度計(Suga Test Instruments(股)製造,「HGM-2DP」),測定透明樹脂膜之全光線透過率(%)。
<透明樹脂膜之厚度> 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膜之厚度係使用ABS數位式量表(Mitutoyo(股)製造,「ID-C112BS」)而測定。
<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 使用啞鈴切割機將透明樹脂膜切割為10 mm×100 mm之短條狀,獲得樣品。針對該樣品之彈性模數,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精密萬能試驗機「Autograph AG-IS」,於夾頭間距離50 mm、拉伸速度20 mm/分鐘之條件下測定應力-應變曲線(S-S曲線),自5~20 MPa之範圍之傾斜算出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GPa)。
<對NR0532-003之靜摩擦係數及動摩擦係數> 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之靜摩擦係數(靜摩擦係數A)及動摩擦係數(動摩擦係數A)係使用新東科學(股)製造之表面性能測定機TYPE:38而測定。參照圖6說明具體測定方法。首先,將50 mm×100 mm之捆包膜2作為測定試樣,以密接於裝置之測定台33之方式固定。其次,於該捆包膜2上,將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圖6中,記為「聚四氟乙烯膜31」)固定於試樣固持器32,施加1,000 gf(9.8 N)之負荷使聚四氟乙烯膜31與捆包膜2接觸。其次,於將安裝有聚四氟乙烯膜31之試樣固持器32固定之狀態下,使捆包膜2與測定台33一同於圖6中之箭頭方向水平移動,於以下條件下測定靜摩擦係數及動摩擦係數。 負荷轉換機容量:1,000 gf 垂直負荷:1,000 gf(9.8 N) 移動距離:12 mm 移動速度:30 mm/分鐘 採樣速度:100 Hz 測定時間:2.5秒 聚四氟乙烯膜31與捆包膜2之接觸面:直徑10 mm之圓形
<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間之靜摩擦係數> 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間之靜摩擦係數(靜摩擦係數B)係於上述靜摩擦係數A之測定方法中,使用捆包膜2代替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聚四氟乙烯膜31),以捆包膜2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以1,000 gf之負荷相接之方式進行測定。
<摩擦試驗> 摩擦試驗係使用鋼絲絨試驗機((股)大榮科學精器製作所製造)而進行。參照圖7~圖9說明具體試驗方法。首先,製作圖7所示之透明樹脂膜試驗試樣40。具體而言,於9 cm×9 cm之玻璃板41上放置4.5 cm×9 cm之透明樹脂膜1,利用膠帶42(3M公司製造,Scotch(註冊商標)膠帶),以透明樹脂膜密接於玻璃板之方式固定。此處,於玻璃板41之透明樹脂膜1之載置面相反側之面之中央部,以簽字筆記載用以顯示觀察位置之1.0 cm×1.0 cm之正方形之標記43。其次,製作圖8所示之捆包膜試驗試樣50。圖8中示有捆包膜試驗試樣50之俯視圖及側視圖。具體而言,將2.5 cm×2.5 cm之捆包膜2以雙面膠帶521貼附於玻璃板51。又,於玻璃板51之捆包膜2之載置面相反側之面亦貼附於圖9中用以於砝碼61之底面固定捆包膜試驗試樣50之雙面膠帶522。 將如上述方式製作之透明樹脂膜試驗試樣40如圖9所示,以透明樹脂膜1成為上表面之方式,固定於測定裝置之測定台62。其次,將捆包膜試驗試樣50以捆包膜2成為下表面之方式貼附於砝碼61(500 g)之底面,施加500 gf之負荷使透明樹脂膜1與捆包膜2接觸。使貼附有捆包膜試驗試樣50之砝碼61於圖9中之箭頭之方向以1個往返/秒之速度來回摩擦。再者,圖9中之箭頭之方向相當於圖7中之箭頭之方向,1個往返之移動距離為5 cm。每100個往返,使用光學顯微鏡(KEYENCE(股)製造,VHX-2000)以30倍之倍率,觀察透明樹脂膜上之標記43內,確認有無損傷,以下述1~5之評價基準進行評價,2~5為良好,1以下之評價為不良。 (摩擦性評價) 5:500個往返後未確認損傷。 4:400個往返後未確認損傷,但500個往返後確認損傷。 3:300個往返後未確認損傷,但400個往返後確認損傷。 2:200個往返後未確認損傷,但300個往返後確認損傷。 1:100個往返後未確認損傷,但200個往返後確認損傷。 0:100個往返後確認損傷。
<表面電阻率之測定> 使用電阻率計(三菱化學ANALYTECH(股)製造,HIRESTA UP MCP-HT450型),依據JIS K 6911測定捆包膜之表面電阻率(Ω/sq)。將樣品切割為50 mm×50 mm之大小,將所得樣品於23℃、60%RH下放置24小時。其後,測定光學積層體之功能層側之表面電阻率。再者,該裝置之測定上限為1.0×1014 Ω/sq。
[製造例1:矽溶膠之製備] 對甲醇分散矽溶膠(平均一次粒徑27 nm,氧化矽粒子固形物成分30.5%)100質量份添加GBL 68.1質量份,以真空蒸發器於45℃之熱水浴下,於400 hPa下進行1小時、於250 hPa下進行1小時甲醇之蒸發。進而於250 hPa下升溫至70℃並加熱30分鐘,獲得GBL分散矽溶膠。所得GBL分散矽溶膠之固形物成分濃度為28.9%。
[製造例2:聚醯胺醯亞胺之製備] 將具備攪拌機與溫度計之反應容器以氮氣置換,冷卻至10℃,對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100質量份添加N,N-二甲基乙醯胺(DMAc)1708質量份,一面於室溫下攪拌一面使TFMB溶解於DMAc。其次,於燒瓶中添加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42質量份,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其後,於燒瓶中添加4,4'-氧基雙(苯甲醯氯)(OBBC)9.3質量份,繼而添加對苯二甲醯氯(TPC)38.4質量份,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繼而,於燒瓶中添加4-甲基吡啶10.3質量份與乙酸酐29.0質量份,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後,使用油浴升溫至70℃,進而攪拌3小時,獲得反應液。 將所得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以絲狀投入大量之甲醇中,取出析出之沈澱物,以甲醇浸漬6小時後,以甲醇洗淨。其次,於100℃下進行沈澱物之減壓乾燥,獲得聚醯胺醯亞胺。所得聚醯胺醯亞胺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00,000。
[製造例3:清漆之製備] 將製造例2中獲得之聚醯胺醯亞胺溶解於GBL中,添加上述GBL分散矽溶膠並充分混合,藉此獲得聚醯胺醯亞胺/氧化矽粒子混合清漆。聚醯胺醯亞胺與氧化矽粒子之比率為60:40。又,以聚醯胺醯亞胺/氧化矽粒子濃度(相對於清漆之質量之樹脂與氧化矽粒子之總質量)成為10質量%之方式製備。
[製造例4:膜卷之製造] 藉由流涎成形,使製造例3中獲得之清漆於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東洋紡(股)製造「COSMOSHINE(註冊商標)A4100」,厚度188 μm,厚度分佈±2 μm)上成形為塗膜。此時,線速為0.3 m/分鐘。又,在於80℃下加熱10分鐘後,於100℃下加熱10分鐘,繼而於90℃下加熱10分鐘,最後於80℃下加熱10分鐘之條件下乾燥塗膜。其後,自PET膜剝離塗膜,獲得寬度700 mm、厚度58 μm之原料膜。 使用夾具作為固持器具,使用拉幅式乾燥機將原料膜(膜寬700 mm)於200℃下加熱12分鐘,去除溶劑,獲得厚度49 μm之透明樹脂膜。將透明樹脂膜捲取於捲筒芯上,獲得長度700 mm、直徑300 mm之膜卷。所得透明樹脂膜之霧度為0.2%,YI值為2.3,全光線透過率為91%,彈性模數為7 GPa。
對下述表1所示之捆包膜A~G,依據上述方法,測定靜摩擦係數A、動摩擦係數A及靜摩擦係數B。又,作為上述摩擦試驗中之透明樹脂膜,使用自製造例4中製造之膜卷切出4.5 cm×9 cm之透明樹脂膜而獲得之膜,作為捆包膜,分別使用捆包膜A~G,進行摩擦試驗。所得結果示於表1。 [表1]
捆包膜 靜摩擦係數A 動摩擦係數A 摩擦試驗評價結果 靜摩擦係數B
No. 材質
A PET (聚矽氧塗佈) 0.06 0.03 5 0.23
B PTFE 0.08 0.05 5 0.08
C PE1 0.10 0.06 5 0.63
D 6,6尼龍1 0.12 0.06 5 0.31
E PE2 0.13 0.07 2 0.30
F 6,6尼龍2 0.15 0.07 0 0.31
G 胺基甲酸酯 0.30 0.19 0 0.36
<密接性試驗> 對上述捆包膜A~G進行密接性試驗。具體而言,自各捆包膜切出2張40 mm×50 mm之大小之測定試樣,以乙醇擦拭各個測定試樣之雙面並使之乾燥。其次,以切出前之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相接之方式重合2張試樣。此時,以相互之端部偏移10 mm之方式,換言之以2張試樣於40 mm×40 mm之範圍內重疊之方式進行重合。按壓重疊之試樣從而排出界面之空氣後,將具有10 cm×10 cm之底面之660 g之砝碼置於重疊之試樣上,靜置1分鐘。除去砝碼後後立刻將2張試樣中之上側試樣之偏移之部分之端部以鑷子夾住並緩慢上拉,將下側試樣亦拉升之情形作為良好(〇),將下側試樣未拉升或雖拉升但立刻剝離脫落之情形作為不良(×)。對捆包膜A~G進行上述密接性試驗之結果為,捆包膜C~F為〇,捆包膜A、B及G為×。
[實施例1] 使用寬度950 mm、厚度50 μm之捆包膜C,將製造例4中獲得之膜卷進行捆包。具體而言,將捆包膜C於與膜卷之透明樹脂膜之捲繞方向相同之方向上以覆蓋膜卷整體之方式捲繞於膜卷上。此時,以捆包膜之靜摩擦係數A為0.10之面與膜卷之透明樹脂膜相接之方式進行捆包。繼而,將捆包膜之兩端部以膠帶固定於捲芯,製作膜卷捆包體。將該膜卷捆包體進行輸送後,確認捲筒表面、端面,未見損傷。
[實施例2] 除使用顯示與上述捆包膜C相同之靜摩擦係數A、靜摩擦係數B、動摩擦係數A,且23℃、60%RH下之表面之薄片電阻值為8.0×1010 Ω/sq之捆包膜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作膜卷捆包體。將該膜卷捆包體進行輸送後,確認捲筒表面、端面,未見損傷。又,於捆包時或解捆時幾乎未見污垢或塵埃之吸附。
如表1所示,對製造例4中記載之透明樹脂膜及靜摩擦係數A為0.14以下之捆包膜A~E而言,確認於摩擦試驗中透明樹脂膜之損傷較少。再者,包含製造例4中記載之透明樹脂膜及靜摩擦係數A為0.14以下之捆包膜A~E之至少一種之捆包體相當於本發明之捆包體。並且,對包含製造例4中記載之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膜C之捆包體進行輸送試驗,結果確認捲筒表面或端部未見損傷等。因此,於該等本發明之捆包體中,因透明樹脂膜與捆包膜之摩擦所導致之對透明樹脂膜之損傷得以抑制,故而可認為將該捆包體進行輸送、保管等時不易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相對於此,對靜摩擦係數A超過0.14之捆包膜F及G而言,確認於摩擦試驗中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因此,可認為包含製造例4中記載之透明樹脂膜及靜摩擦係數A超過0.14之捆包膜F或G之捆包體於輸送時等,於透明樹脂膜上產生損傷之可能性較高。
1:透明樹脂膜 2:捆包膜 2a~2c:端部 3:捲芯 4a~4b:黏著帶 5:捆包體 6:防濕性膜 31:聚四氟乙烯膜 32:試樣固持器 33:測定台 41:玻璃板 42:膠帶 43:標記 40:透明樹脂膜試驗試樣 51:玻璃板 50:捆包膜試驗試樣 61:砝碼 62:測定台 521:雙面膠帶 522:雙面膠帶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捆包體之概略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捆包體之概略截面圖。 圖3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捆包體之概略截面圖。 圖4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捆包體之概略圖。 圖5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捆包體之概略截面圖。 圖6係用以說明靜摩擦係數及動摩擦係數之測定方法之圖。 圖7係用以說明摩擦試驗之試驗方法之圖。 圖8係用以說明摩擦試驗之試驗方法之圖。 圖9係用以說明摩擦試驗之試驗方法之圖。
2:捆包膜
2a:端部
3:捲芯
4a:黏著帶
4b:黏著帶
5:捆包體

Claims (9)

  1. 一種捆包體,其係包含透明樹脂膜、及捆包該透明樹脂膜之捆包膜者,上述捆包膜之與上述透明樹脂膜相接之至少一個面之靜摩擦係數,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進行測定之結果為0.14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捆包體,其中上述捆包膜之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之間之靜摩擦係數為0.25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捆包體,其中捆包膜之對Flonchemical(股)製造之聚四氟乙烯膜「NR0532-003」之動摩擦係數為0.15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中捆包膜具有抗靜電功能。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中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為3 GPa以上。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中透明樹脂膜為聚醯亞胺系樹脂膜或聚醯胺系樹脂膜。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以捲取於捲芯上之膜卷之形式包含透明樹脂膜。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捆包體,其進而包含將以捆包膜捆包之透明樹脂膜進而捆包之防濕性膜。
  9. 如請求項8之捆包體,其中防濕性膜為金屬蒸鍍膜、金屬層壓膜或金屬箔。
TW108145059A 2018-12-13 2019-12-10 捆包體 TW2020351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3448 2018-12-13
JP2018-233448 2018-1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137A true TW202035137A (zh) 2020-10-01

Family

ID=71106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5059A TW202035137A (zh) 2018-12-13 2019-12-10 捆包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735892B2 (zh)
KR (1) KR20200073143A (zh)
CN (1) CN111319871A (zh)
TW (1) TW2020351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6728A (ja) 2020-08-24 2022-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ロール梱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ロール体の保管方法
JP2023034866A (ja) * 2021-08-31 2023-03-13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ラップフィルム巻回体、収納容器、ラップフィルム巻回体入り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収納容器の輸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6001A (ja) * 1995-04-17 1996-11-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ー表面保護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イルム
JP3775882B2 (ja) * 1996-03-11 2006-05-1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ハロゲン化銀感光材料包装体
JP4146917B2 (ja) * 1997-10-03 2008-09-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平版印刷版包装体及び感光性平版印刷版
JP2000229395A (ja) * 1999-02-12 2000-08-22 Toyobo Co Ltd 光学用易接着フィルム
JP2003320764A (ja) * 2002-02-27 2003-11-11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平版印刷版用合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34911A (ja) * 2002-05-21 2003-11-25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ディスプレイ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05028619A (ja) * 2003-07-08 2005-02-03 Ci Sanplus Kk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05129443A (ja) * 2003-10-27 2005-05-19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用フィルム
JP4866027B2 (ja) * 2005-07-04 2012-02-01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用保護フィルム
JP2008094461A (ja) * 2006-10-13 2008-04-24 Fujifilm Corp ロール状光学フィルムの包装方法及びその包装体
CN101468515B (zh) * 2007-12-27 2013-01-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制薄膜及其卷层体、以及制造方法
US20100000898A1 (en) * 2008-07-02 2010-01-07 Johannes Bohn Packaging assembly for printing plates
US9821923B2 (en) * 2010-11-04 2017-11-21 Georgia-Pacific Consumer Products Lp Method of packaging product units and a package of product units
JP2013227073A (ja) * 2012-03-30 2013-11-07 Kuraray Co Ltd フィルムロールの包装体
KR102191080B1 (ko) * 2012-12-27 2020-12-15 아사히 가세이 이-매터리얼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감광성 수지 적층체 롤
JP2016016882A (ja) * 2014-07-08 2016-02-01 東レ・デュポン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ロール包装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44154B2 (ja) * 2015-09-04 2021-03-1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包装体、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保管または輸送方法、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膜
CN108883866A (zh) * 2016-03-24 2018-11-23 味之素株式会社 薄膜卷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75958A (ja) 2020-10-29
JP6735892B2 (ja) 2020-08-05
CN111319871A (zh) 2020-06-23
KR20200073143A (ko) 2020-06-23
JP2020097447A (ja)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75748B1 (ko) 폴리아미드이미드 수지 및 당해 폴리아미드이미드 수지를 포함하여 이루어지는 광학 부재
KR102475756B1 (ko) 폴리이미드계 필름 및 적층체
TW202035137A (zh) 捆包體
JP2020076067A (ja) 光学フィルム
KR20190125206A (ko) 광학 필름
TW202132100A (zh) 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CN113811562A (zh) 清漆、光学膜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10967780A (zh) 光学膜
TW202237396A (zh) 積層體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JP6683863B2 (ja) ポリイミド系樹脂粉体およびポリイミド系樹脂粉体の製造方法
CN113227209A (zh) 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光学膜及柔性显示装置
TW202116561A (zh) 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CN111378130A (zh) 光学膜
JP2020125463A (ja) 光学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及び樹脂組成物
CN111378129A (zh) 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清漆、光学膜及柔性显示装置
WO2020138046A1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2023132813A (ja) 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23133098A (ja) ポリイミド系樹脂を含む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JP2023133097A (ja) ポリイミド系樹脂を含む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KR20230133774A (ko) 폴리이미드계 수지를 포함하는 필름, 적층체 및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KR20230084057A (ko) 필름 및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KR20230133773A (ko) 폴리이미드계 수지를 포함하는 필름, 적층체 및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CN113227222A (zh) 光学膜、柔性显示装置及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
WO2024024570A1 (ja) 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
CN116731515A (zh) 包含聚酰亚胺系树脂的膜、层叠体及柔性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