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6709A - 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6709A
TW202006709A TW108119859A TW108119859A TW202006709A TW 202006709 A TW202006709 A TW 202006709A TW 108119859 A TW108119859 A TW 108119859A TW 108119859 A TW108119859 A TW 108119859A TW 202006709 A TW202006709 A TW 2020067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data
value
mark
pul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6331B (zh
Inventor
小林伸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6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633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1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analog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 G11B20/10027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analog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djusting the signal strength during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variable gain amplif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6Recording strategies, e.g. pulse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85Pits
    • G11B7/24088Pits for storing more than two values, i.e. multi-valued recording for data or pre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4Recording involving phase-change eff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8Modul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於採用了多值記錄的資訊記錄再生裝置中,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記號之尺寸限制成只有光束光點尺寸以下之所定尺寸,而實現可防止或減低串音、串寫的構成。具有: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資料記錄部,係基於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資料記錄部,係執行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記錄處理;並執行隨應於多值調變資料之各位準,而形成記錄標記之密度為不同之態樣的記錄領域的資料記錄處理。

Description

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本揭露係有關於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更詳言之係有關於,對資訊記錄媒體記錄高密度資料,並進行再生的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作為記錄映畫或音樂等各式各樣之內容的資訊記錄媒體(記錄媒體),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或BD(Blu-ray(註冊商標) Disc)等之光碟係經常被利用。 現行的BD等之記錄媒體,主要是記錄HD影像,亦即所謂高畫質對應之2K影像是比較常見,今後,隨著高畫質化的邁進,記錄了超高精細影像(UHD:Ultra High Definition影像)的媒體的增加,是可被預想的。此外,超高精細影像(UHD影像)係例如4K或8K等之高解析度影像為代表性的例子。
這些高畫質資料,係由於資訊量龐大,因此對BD等之碟片,要求能夠進行更高密度的資訊記錄。 作為高密度資訊記錄方法之一,係有多值記錄。在現狀下的多值記錄中,隨應於多值調變訊號而將記錄時的雷射之光強度(記錄功率)及記錄脈衝寬度進行調變(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調整記錄記號之尺寸,將相應於多值調變訊號之各位準之尺寸(面積及深度)的記號,形成在碟片上。 此外,作為記載了有關多值記錄處理的先前技術,係有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004516號公報)或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WO2000/074045號公報)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00451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國際公開WO2000/07404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碟片上的記錄記號列的徑向方向之間隔也就是軌距,係為了使每單位面積之記錄密度達到高密度,而在不會與記錄再生所涉及之光束光點尺寸發生干擾的範圍內,被設定成狹窄的寸法。   這裡所謂的光束光點尺寸,係意味著從光學拾取單元(OPU:Optical Pickup Unit)之接物透鏡被聚光至記錄媒體盤面的雷射光束之焦點的,接物透鏡開口之光學傅立葉轉換像之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0次光之照射範圍(相當於牛頓環的最內側之領域)。 又,前記所謂「不發生干擾的範圍」,在這裡是指,串音及串寫(後述)之影響為不顯著。 在現狀下的多值記錄中,隨應於多值調變訊號而將記錄時的雷射之光強度(記錄功率)及記錄脈衝寬度進行調變(PWM)以調整記錄記號之尺寸,將相應於多值調變訊號之各位準之尺寸(面積及深度)的記號,形成在碟片上。此係稱為記號尺寸調變所致之多值記錄。相變化媒體等之記錄後反射率降低型媒體中的記號尺寸調變所致之多值記錄的深階度位準中,藉由相對較廣之PWM脈衝寬度的記錄雷射光束照射所致之熱作用,會形成超過光束光點之尺寸的記錄記號。 以高密度記錄為目標(目的)的,軌距比光束光點相對較窄的碟片中,超過上記之光束光點之尺寸的記號,會對相鄰軌跡的再生訊號造成影響。亦即再生時會發生串音。又,於資料記錄處理中也是,有可能會記錄溢出至相鄰軌跡的記號,有時候會對相鄰軌跡之記錄資料造成影響也就是發生所謂的串寫。 這裡所謂的串寫,係於相變化媒體等之記錄後反射率降低型媒體中,藉由自軌跡之記錄雷射光束之照射所帶來的熱作用,導致相鄰軌跡之未記錄部分(也包含空白部及Groove-Land遷移領域之相當於壁面的部分)之反射率降低,造成該當相鄰軌跡之記錄記號列之調變度之降低而使SNR惡化,或者於多值記錄中對位準階度之線性造成損害等等。
本發明係有鑑於例如上計問題點而研發,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進行防止或減低串音或串寫的多值調變訊號之記錄,實現高品質的高密度資料之記錄再生的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於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中係提供一種,藉由不改變碟片的記錄記號之尺寸而記錄多值調變訊號,以進行防止或減低串音或串寫的多值調變訊號之記錄,實現高品質的高密度資料之記錄再生的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露的第1側面係在於一種資訊記錄裝置,係 具有: 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部,係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再者,本揭露的第2側面係在於一種資訊記錄媒體,係 為記錄有基於多值調變資料之記號的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僅記錄有由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所成之記號。
再者,本揭露的第3側面係在於一種資訊再生裝置,係 具有: 資料讀出部,係執行資訊記錄媒體中所被記錄之記號之讀出而取得多值調變資料;和 解調部,係將前記資料讀出部所取得之多值調變資料予以輸入而生成2值資料; 前記資料讀出部,係 執行光學拾取單元之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記號的讀出處理。
再者,本揭露的第4側面係在於一種資訊記錄方法,係 為於資訊記錄裝置中,執行對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處理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係 執行: 記錄脈衝生成步驟,係由記錄脈衝生成部,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步驟,係由資料記錄部,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於前記資料記錄步驟中,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再者,本揭露之第5側面係在於一種程式,係 為令資訊記錄裝置執行對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處理的程式,其係 執行: 記錄脈衝生成步驟,係令記錄脈衝生成部,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步驟,係令資料記錄部,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於前記資料記錄步驟中, 令其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此外,本揭露的程式,係對例如可執行各種程式碼的資訊處理裝置或電腦系統,藉由以電腦可讀取之形式而提供的記憶媒體、通訊媒體,來加以提供的程式。藉由將此種程式以電腦可讀取形式來提供,就可在資訊處理裝置或電腦系統上實現相應於程式的處理。
本揭露的更多其他目的、特徵或優點,係可基於後述本揭露之實施例或添附圖面所作的更詳細說明來理解。此外,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系統,係為複數裝置的邏輯集合構成,各構成之裝置係不限於位在同一框體內者。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之構成,則可實現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記號之尺寸限制成光束光點尺寸以下而可防止或減低串音、串寫的構成。 具體而言,係具有例如: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資料記錄部,係基於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資料記錄部係執行,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 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稱之為半值寬) 以下之尺寸的記錄處理,並執行隨應於多值調變資料之各位準,而形成記錄標記之密度為不同之態樣的記錄記號列的資料記錄處理。 藉由本構成,可實現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記號之尺寸縮小而可防止或減低串音、串寫的構成。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亦可還有附加性的效果。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揭露的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的細節。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項目來進行。 1. 關於現狀下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 2. 關於本揭露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 3. 關於本揭露的記錄裝置、再生裝置的構成例 4. 關於記號尺寸的具體例 5. 關於可適用本揭露之處理的記錄媒體(記錄媒體) 6. 本揭露的構成之總結
[1. 關於現狀下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 首先,參照圖1來說明現狀下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 如前述,作為對碟片等之記錄媒體的高密度資訊的記錄方法之一,係有多值記錄。在現狀下的多值記錄中,隨應於多值調變訊號而將雷射的記錄功率及記錄脈衝寬度進行調變(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調整記錄記號之尺寸(包含深度),將相應於多值調變訊號之各位準之尺寸的記號,形成在碟片上。
圖1係現狀下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1中係從上而下依序圖示了以下的各資料。此處係以前記的多值係為3值的情況為例做說明。 (a)記錄用2值資料 (b)多值(3值)調變資料 (c)記錄脈衝 (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
(a)記錄用2值資料,係為0, 1之2值資料。在圖所示的例子中,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0] 此一記錄位元列係被圖示。
(b)多值(3值)調變資料,係為將上記(a)所示的記錄用2值資料進行了多值調變而成的資料。圖中所示的多值調變例,係將2值資料調變成3值之多值資料的例子。此外,作為要記錄至碟片的多值資料,係可利用3值以上之各式各樣的多值資料。例如4值、5值以上等,可調變成任意之多值資料。
圖1所示的多值(3值)資料的例子中,係由S0、S1、S2之3值所構成。 S0、S1、S2之3值間的遷移規則係為任意,但例如,記錄用2值資料之位元值=0的情況下,不執行S0、S1、S2之3值間之遷移,另一方面,記錄用2值資料之位元值=1的情況下,則執行S0、S1、S2之3值間之遷移。此情況的多值調變之位準,係依照S0→S1→S2→S1→S0之序列而做遷移。
依照如此的多值調變規則,圖1的(a)記錄用2值資料,就會被調變成圖1的(b)多值(3值)調變資料。 (b)多值(3值)調變資料,係為用來規定要記錄至碟片10之記號列的資料。隨應於多值(3值)調變資料的S0、S1、S2之各值,而如以下般地控制記號的記錄態樣。 S0=不記錄記號; S1=記錄第1尺寸(例如光束光點以下之尺寸)之記號 S2=記錄第2尺寸(例如超過光束光點之尺寸)之記號 此外,如此的各式各樣的尺寸之記號的記錄處理,係藉由雷射的記錄功率控制及記錄脈衝寬度之調變(PWM)而被進行。
圖1所示的(c)記錄脈衝,係為相應於多值(3值)調變資料之S0、S1、S2之各值的記錄脈衝列。圖示了依照上記的記號記錄控制而被生成的記錄脈衝列。 依照該圖1所示的(c)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碟片10。該記錄記號係為圖1所示的(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 此處圖1(d)的記號,係圖示了相變化型媒體等之反射率降低型記錄媒體的情況。又,所謂記號尺寸,係不只有記錄記號的幾何性的面積,還意味著光學性的面積(將記號的反射率分布予以加權積分而算出的面積)。 如圖1(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所示,記號,係由不同尺寸的記號列所構成。
如此,隨應於多值調變訊號而將雷射的記錄功率及記錄脈衝寬度進行調變(PWM),以控制碟片的記錄記號之尺寸,就可將多值調變訊號之各位準所相應之尺寸的記號,形成在碟片。
在圖1(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中,係為碟片10的1個軌跡。圖示了軌跡n上所被記錄之記號列。這些不同尺寸的記號列,係為將(a)所示的記錄用2值資料[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0]進行多值(3值)調變而被生成的記錄資料。
可是,若如此把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各式各樣之尺寸的記號記錄至碟片,則在軌距較窄的碟片中,超過光束光點之尺寸的記號,就會對相鄰軌跡的再生訊號造成影響。亦即會有在再生時發生串音的問題。又,於資料記錄處理中也是,有可能會記錄溢出至相鄰軌跡的記號,有時候會對相鄰軌跡之記錄資料造成影響也就是發生所謂的串寫。
其結果為,圖1所示的軌跡n之記錄資料,會對相鄰的軌跡n-1、n+1之資料的再生處理或記錄處理造成影響,導致再生資料的SN比降低,亦即降低再生品質此一問題的發生。
[2. 關於本揭露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 接著說明,解決上述問題點的本揭露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
圖2係本揭露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中係和圖1同樣地,從上而下依序圖示了以下的各資料。 (a)記錄用2值資料 (b)多值(3值)調變資料 (c)記錄脈衝 (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
(a)記錄用2值資料,係為0, 1之2值資料。在圖所示的例子中,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0] 此一記錄位元列係被圖示。
(b)多值(3值)調變資料,係為將上記(a)所示的記錄用2值資料進行了多值調變而成的資料。和參照圖1所說明同樣地,圖示了調變成3值之多值資料的例子。3值之多值資料,係由S0、S1、S2之3值所構成。 S0、S1、S2之3值間的遷移規則係為任意,但例如,記錄用2值資料之位元值=0的情況下,不執行S0、S1、S2之3值間之遷移,另一方面,記錄用2值資料之位元值=1的情況下,則執行S0、S1、S2之3值間之遷移。此情況的多值調變之位準,係依照S0→S1→S2→S1→S0之序列而做遷移。
依照如此的多值調變規則,圖2的(a)記錄用2值資料,就會被調變成圖2的(b)多值(3值)調變資料。 (b)多值(3值)調變資料,係為用來規定要記錄至碟片10之記號列的資料。隨應於多值(3值)調變資料的S0、S1、S2之各值,而如以下般地控制標記記錄。 S0=不記錄記號; S1=將所定尺寸之記號以第1密度(低密度)做記錄; S2=將所定尺寸之記號以第2密度(高密度)做記錄; 這裡所謂的「密度」,係為表示軌跡方向之每單位長度的記號之數量,(單位:個/m)、或者是記錄所涉及之面積(軌距:Tp與軌跡方向單位長度的積)為分母的記錄記號之總面積(光學性面積之總和)的比率(無維量),第1密度係比第2密度還要低密度,亦即第2密度>第1密度。
在本揭露的處理中,不會記錄如參照圖1所說明的超過光束光點之尺寸的記號,而只會記錄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 S1、S2係皆記錄相同的所定尺寸之記號,但S1的記號之密度係為未滿S2的記號之密度。
此外,所謂S1、S2領域中所記錄的所定尺寸之記號,具體而言係為例如:具有記錄再生處理中所被利用之光束光點之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記號,尤其是,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中的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功率位準的光束光點直徑(半值寬)以下。關於該記號尺寸之具體例係在後段詳細說明。
例如,藉由將記號尺寸設定成光束光點尺寸以下,在再生時就可抑制相鄰軌跡之記號跑入光束光點內的可能性,可有效減低串音。
圖2所示的(c)記錄脈衝,係為相應於多值(3值)調變資料之S0、S1、S2之各值的記錄脈衝列。圖示了依照上記的記號記錄控制而被生成的記錄脈衝列。 依照該圖2所示的(c)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碟片10。該記錄記號係為圖2所示的(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 如圖2(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所示,記號列,係僅由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所構成。此外,所定尺寸之記號係不要求全部都是完全相同,只要實質上可以視為相同尺寸的尺寸即可。例如只要在統計上的公差範圍內可以視為實質上相同尺寸的尺寸即可。
在本揭露的處理中,不是隨應於多值調變訊號而進行記錄記號之尺寸之變更,而是只變更記號的密度,藉此而可將多值調變訊號所相應之記號列,形成在碟片。
在圖2(d)碟片上的記錄記號中,係為碟片10的1個軌跡。圖示了軌跡n上所被記錄之記號列。這些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列,係為將(a)所示的記錄用2值資料[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0]進行多值(3值)調變而被生成的記錄資料。
如此,在本揭露的處理中係構成為,不會記錄對相鄰軌跡造成影響的超過光束光點之尺寸的記號,而僅記錄對相鄰軌跡不造成影響的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 其結果為,即使在軌距窄的碟片中,仍不會對相鄰軌跡之再生訊號造成影響,可減低再生時的串音。又,於資料記錄處理中也是,不會記錄溢出至相鄰軌跡的記號,也可降低對相鄰軌跡之記錄資料造成影響也就是所謂的串寫。
亦即,圖2所示的軌跡n之記錄資料,對相鄰的軌跡n-1、n+1之資料的再生處理或記錄處理的影響可被減低,結果而言,可提升再生資料之SN比,實現再生品質的提升。
此外,在上述的說明中,雖然說明了,隨應於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 (a)記號非記錄領域; (b)第1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c)第2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其中,第1密度係較第2密度為低密度; 至少上記3種類以上之不同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記錄媒體的資料記錄處理之例子,但除此以外,亦可進行例如如下的記錄處理。 亦即,隨應於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 (a)第1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b)第2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c)第3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其中,前記第1密度係較前記第2密度為低密度,前記第2密度係較前記第3密度為低密度; 如此的3種類以上之不同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記錄媒體,亦可執行此種資料記錄處理。
[3. 關於本揭露的記錄裝置、再生裝置的構成例] 接著說明,進行參照圖2所說明的基於多值調變訊號之記號的記錄及再生的本揭露的記錄裝置、再生裝置的構成例。
圖3中圖示兼具本揭露的記錄裝置與再生裝置之機能的記錄再生裝置100的一構成例。
記錄再生裝置100,係與PC等之外部裝置150透過主機IF101而被連接,從外部裝置150輸入記錄資料(2值訊號列),又,將基於來自碟片10之再生訊號而生成的再生資料(2值訊號列)輸出至外部裝置150。 外部裝置150,係透過主機介面101而控制記錄再生裝置100的動作,往記錄再生裝置100傳輸影像或聲音或其他資料。
首先說明,對碟片10的資料記錄處理。 記錄再生裝置100的控制部102,係從PC等之外部裝置150,透過主機IF101而將記錄資料(2值訊號列)予以輸入。控制部102係進行,於記錄再生裝置中所執行之處理的控制。此外,控制部102係還具有例如匯流排控制單元(Bus Control Unit)、或直接記憶體存取控制器(DMA Controller)之機能。
記憶部(Buffer Memory)103,係作為控制部102所執行之處理程式、參數等的記錄領域,還有來自外部裝置150的輸入資料、或往外部裝置150的輸出資料的暫時性記錄領域等,而被利用。
控制部102,係將從PC等之外部裝置150所輸入的記錄資料(2值訊號列),輸出至記錄資料格式部(ECC ENC Formatter)104。
記錄資料格式部104,係將從外部裝置150所輸入的記錄資料(2值訊號列),轉換成被預先規定之碟片記錄用格式。此外,在該格式轉換處理中,係也一併執行ECC(Error Correction Code)等錯誤訂正碼之附加處理等。
於記錄資料格式部104中所被生成的格式資料,係被輸入至多值調變部(Modulator)105。 多值調變部(Modulator)105,係將由2值資料所成之格式資料轉換成多值,亦即3值以上之多值資料。亦即係為,從參照圖2所說明的(a)記錄用2值資料,生成(b)多值調變資料的處理。此外,在前述的圖2的例子中,雖然說明了從2值資料往3值資料的多值調變處理,但多值調變處理係不限於3值,亦可利用4值、5值以上等任意之多值調變。
於多值調變部(Modulator)105中所被生成的多值調變資料,係被輸出至記錄脈衝生成部106。
記錄脈衝生成部106係執行,從參照圖2所說明的(b)多值調變資料生成(c)記錄脈衝的處理。 這裡所生成的記錄脈衝,係不包含將如參照圖1所說明的超過光束光點之尺寸的記號進行記錄的脈衝,而是如參照圖2所說明,僅由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所構成。
此外,所謂所定尺寸,具體而言係為例如:記錄再生處理中所被利用之光束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尤其是,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中的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功率位準的光束光點直徑(半值寬)以下。
藉由將記錄至碟片10的記號尺寸如此般地設定成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就可抑制自軌跡之記錄記號列對相鄰軌跡造成影響,可有效防止串寫。 關於記錄脈衝生成部106所執行之具體的脈衝生成處理例,係於後段中參照圖4等而詳細說明。
記錄脈衝生成部106所生成之記錄脈衝列,係透過記錄補正部(WS:Write Strategy)107而被供給至光學拾取單元(OPU:Optical Pickup Unit)108。
此外,記錄補正部(WS)107與光學拾取單元(OPU)108,係為用來記錄碟片10之記號的資料記錄部的構成要素。
記錄補正部(WS)107,係基於記錄脈衝生成部106所生成之記錄脈衝列,而生成往光學拾取單元108的LDD(Laser Diode Driver)111做輸出的記錄訊號。亦即,考慮記錄時的媒體之記號形成過程的非線性等,使得與記錄脈衝列同等之記號列會被形成在媒體上的方式,生成預先補正了脈衝之形狀或形態的記錄訊號而輸出至LDD111。
光學拾取單元108的LDD111,係基於依照從記錄補正部(WS)107所輸入之記錄脈衝列的記錄訊號而驅動LD(Laser Diode)113,對碟片10記錄下依照記錄脈衝列之記號。
此處對碟片所被記錄的記號,係只有參照圖2所說明的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 記號尺寸之控制,係可藉由LDD111所致之LD113之功率控制而執行。藉由控制LD113之功率,就可將所定尺寸之記號,記錄至碟片10。此外,控制LD113之功率而將光束光點以下之尺寸之記號予以記錄的處理,係被稱為筆尖記錄。亦即,記錄補正部(WS)107,係對光學拾取單元(OPU)108的LDD111,生成用來記錄筆尖記錄所致之所定尺寸之記號的記錄訊號並輸出。
此外,在對碟片10的記號記錄時,FPD(Front-monitor Photo Detector)112會將已被分束器115所分割之LD113的出射光予以受光,將該受光訊號回饋給LDD111。LDD111係基於該訊號而將LD113之光輸出功率控制成所定之目標值,將依照從記錄補正部(WS)107所被輸入之記錄脈衝列的記號列,以所定之記號尺寸而記錄至軌跡上。
藉由如此的控制,在碟片10中就會記錄了,僅由參照圖2所說明的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所成之記號列。
接著說明,將碟片10中所被記錄之記號列予以讀出而再生的處理。 資料再生處理的概要,係如以下所述。首先,由光學拾取單元(OPU)108~PRML123所構成的資料讀出部中,來自碟片10的記號讀出、與基於讀出資料的多值資料的生成處理,會被執行。接著多值資料係被輸入至解調部131,藉由解調處理而被轉換成2值資料。接著再生資料去格式部132,係基於解調2值訊號而生成再生資料。 再生處理的大致流程係如上述。以下,說明各構成部之處理。 此外,記錄時與再生時的雷射之光強度係為不同,而為 Pw(記錄時的雷射光強度)>Pr(再生時的雷射光強度) 但,光束光點尺寸及光束側寫的相對形狀係為相同。
碟片10中所被記錄之記號列,係與碟片盤面中的光束光點之2維強度分布(功率側寫)在軌跡方向上做摺積而成為反射光,透過光學拾取單元(OPU)108的接物透鏡116與分束器115而被光偵測器(PD:photo Detector)114所讀出,作為再生RF訊號(PBRF:Play-Back Radio Frequency signal)而被輸入至FEP(Front-End Process)121。
FEP121,係進行讀出訊號之增幅處理或廣域雜訊成分之去除處理、必要的訊號頻帶之強調處理等之再生訊號成形處理,將處理訊號,輸出至ADC(Analaog to Digital Convertor)-PLL(Phase Locked Loop)122。 ADC-PLL122的ADC,係進行從FEP121所輸入的再生訊號之數位轉換。PLL係執行再生時脈生成處理。
ADC-PLL122中所被生成的再生訊號之數位轉換資料與再生時脈訊號係被輸出至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123。
PRML123,係藉由部分響應最大似然解碼處理(PRML偵測方式: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偵測方式),參照藉由所定之碼間干擾而被預先規定的基準位準,藉由維特比演算法而將再生訊號之序列做最大似然推定而生成多值資料列。所謂多值資料列係為例如3值等,由3值以上之多值資料所成之資料列。
PRML123所生成的再生多值訊號列,係被輸出至解調部(Demodulator)131。 解調部(Demodulator)131,係將從PRML123所輸入的多值資料列予以輸入,進行解調處理,亦即多值調變部(Modulator)105所執行之多值調變的逆處理,從3值等之多值資料,復原出2值資料。 具體而言,係執行從參照圖2所說明的(b)多值轉換資料,復原出(a)2值資料的處理。
解調部(Demodulator)131基於來自碟片10的再生訊號而復原的2值資料,係被輸入至再生資料去格式部(ECC DEC Deformatter)132。
再生資料去格式部(ECC DEC Deformatter)132,係根據從解調部(Demodulator)131所輸入的2值資料(碟片記錄格式資料),生成作為再生訊號而被利用的2值資料列。具體而言,例如使用ECC進行錯誤訂正等,生成構成影像、聲音等之再生訊號的2值資料列。
再生資料去格式部(ECC DEC Deformatter)132所生成之再生訊號也就是2值資料,係透過控制部102和主機IF101而被傳輸至外部裝置150,於外部裝置150中,作為基於再生訊號的影像、聲音、其他資料而被利用。
接著,參照圖4,說明記錄脈衝生成部106的具體例。 記錄脈衝生成部106係執行,從參照圖2所說明的(b)多值調變資料生成(c)記錄脈衝的處理。 此外,記錄脈衝生成部106所生成之脈衝,係不包含用來記錄如參照圖1所說明的超過光束光點之尺寸的記號所需之脈衝。記錄脈衝生成部106所生成之脈衝,係如參照圖2所說明,只有所定尺寸之記號。
圖4中,作為記錄脈衝生成部106之一構成例而圖示了利用微分積分(ΔΣ)調變器210的構成例。微分積分調變器210,係如圖所示,是由:差分算出部211、累加器212、再量化部213所構成。
差分算出部211,係將從多值調變部105所被輸入之多值調變資料,與來自再量化部213的回饋資料之差分,輸出至累加器212。累加器212係基於差分資料進行演算處理,以生成微分積分(ΔΣ)調變資料而輸出至再量化部213。再量化部213,係執行微分積分(ΔΣ)調變資料的量化處理,將量化資料輸出至邊緣觸發器220。
邊緣觸發器220,係將來自微分積分調變器210的再量化部213的輸出之邊緣部予以抽出進行波形成形而生成記錄脈衝輸出資料並輸出至記錄補正部107。
圖4所示的記錄脈衝生成部106之各構成部所生成的資料,亦即: (a)從多值調變部105所被輸出之多值調變資料; (b)累加器212所生成之微分積分(ΔΣ)調變資料; (c)再量化部213所生成之再量化資料; (d)記錄脈衝生成部106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輸出資料; 這些各資料的例子,示於圖5。
圖5中係從上而下圖示了上記(a)~(d)的各資料。再者,基於(d)記錄脈衝輸出資料,被記錄至碟片10中的(e)記錄記號列之例子,也一併圖示。 圖5的(a)~(d)所示的圖形之橫軸,係相當於時間軸。 圖5(a)多值調變資料,係不是參照圖2所說明的3值,而是7值(S0~S6)之多值資料的例子。
表示圖4之實施例之各部波形的圖5(a)的S0~S6之7值間之遷移規則係為任意,但例如,記錄用2值資料之位元值=0的情況下,不執行S0~S6之7值間之遷移,另一方面,記錄用2值資料之位元值=1的情況下,則執行S0~S6之7值間之遷移。此情況的多值調變之位準,係依照S0→S1→S2→S3→S4→S5→S6→S5→S4→S3→S2→S1→S0之序列而做遷移。
該7值之多值調變資料係從多值調變部105被輸出,而被輸入至記錄脈衝生成部106。 (b)微分積分(ΔΣ)調變資料,係為記錄脈衝生成部106的累加器212所生成之微分積分(ΔΣ)調變資料。此外,此例係圖示了一次的ΔΣ調變資料。多值資料越靠近S0則為越稀疏的脈衝,越靠近S6則為越緻密的脈衝。
(c)再量化資料,係為再量化部213所生成之再量化資料,是藉由(b)微分積分(ΔΣ)調變資料之量化處理而被生成。此外,此例係圖示了2值化之例子。 (d)記錄脈衝輸出資料,係為記錄脈衝生成部106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輸出資料,係為進行將(c)再量化資料之邊緣部予以抽出的波形成形而被生成的記錄脈衝輸出資料。藉由該處理,而生成脈衝頻率調變(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訊號並輸出至記錄補正部107。
記錄脈衝生成部106,係如圖5(d)所示,生成隨應於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密度不同的脈衝頻率調變資料(PFM)而輸出至記錄補正部(WS)107。
記錄補正部107,係基於記錄脈衝生成部106之輸出也就是脈衝頻率調變(PFM)訊號,而對碟片10將記錄記號予以記錄。 亦即,記錄補正部107,係基於脈衝頻率調變(PFM)訊號,生成用來向光學拾取單元108的LDD111進行輸出所需之記錄訊號並予以輸出。LDD111,係基於依照從記錄補正部107所輸入之記錄脈衝列的記錄訊號而驅動LD113,對碟片10記錄下依照記錄脈衝列之記號。
圖5(e)記錄記號列資料,係為基於圖5(d)記錄脈衝輸出資料而被記錄至碟片10的記號列。 此外,在本揭露的處理中,如參照圖2所說明,記號之尺寸,係只有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如前述,記號尺寸之控制,係可藉由LDD111所致之LD113之功率控制而執行。藉由控制LD113之功率,就可將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記錄至碟片10。此外,控制LD113之功率而將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的記號予以記錄的處理,係被稱為筆尖記錄。
此外,在圖5所示的例子中,雖然揭露了,將記錄脈衝列生成部106所輸出之(d)記錄脈衝輸出資料,設成脈衝頻率調變(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訊號的例子,但記錄脈衝列生成部106所輸出之資料,係不限定於脈衝頻率調變(PFM)資料。例如,亦可為脈衝密度調變(PDM:Pulse Density Modulation)訊號,或是脈衝數調變(PNM:Pulse Number Modulation)訊號。這些係為以每單位時間的脈衝之數量來表現訊號位準的脈衝調變方式,本質上係為等同。
又,本實施例中的多值記錄之各位準,係如圖5(e)般地作為記錄記號之粗密(疏密)而被記錄,不包含明確的未記錄記號部分。因此,不會含有如現狀下的多值記錄般的未記錄記號部與記錄記號部之間的不連續的相轉移,對於維持多值調變之各位準之直線性而言,係為合適。
圖6係為將圖5(e)所示的記錄記號列資料進行再生時的再生訊號之例子的圖示。 圖6中係圖示了,藉由圖4所示的光學拾取單元(OPU:Optical Pickup Unit)108的光偵測器(PD:photo Detector)114而被讀出的(f)再生RF訊號(PBRF)之例子。
碟片10中所被記錄之(e)記號列,係與碟片盤面中的光束光點之2維強度分布(功率側寫)在軌跡方向上做摺積而成為反射光,透過光學拾取單元(OPU)108的接物透鏡116與分束器115而被光偵測器(PD)114所讀出的(f)再生RF訊號(PBRF),係被輸入至FEP121,於FEP121中,進行訊號的增幅處理或廣域雜訊成分之去除處理、必要的訊號頻帶之強調處理等之再生訊號成形處理,透過ADC-PLL122而被輸出至PRML123。
PRML123,係藉由部分響應最大似然解碼處理(PRML偵測方式: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偵測方式),參照藉由所定之碼間干擾而被預先規定的基準位準,藉由維特比演算法而將再生訊號之序列做最大似然推定而生成多值資料列,輸出至解調部(Demodulator)131。解調部131,係將從PRML123所輸入的多值資料列予以輸入,從多值資料復原出2值資料。
[4. 關於記號尺寸的具體例] 本揭露的記錄裝置,係將記錄至碟片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以下之所定尺寸。以下,說明該記號之尺寸的具體例。
圖7(1),係本揭露的記錄裝置將碟片中所被記錄之記號列予以讀出之際的光束光點尺寸之規定之一例的說明圖。 令光束光點的直徑為D1。
圖7(2)係說明記號尺寸的尺寸之規定之一例。將記號之直徑dm,設成光束光點的直徑D1以下之直徑時,令記號尺寸為光束光點之尺寸以下之尺寸。 亦即,將記號尺寸dm設定成滿足以下的式子。 dm≦D1
如此,將記錄至碟片的記號尺寸dm設定成只有光束光點尺寸D1以下之所定尺寸,就可減低再生時的相鄰軌跡之記號與光束光點之干擾,可有效防止或減低串音。
圖8係本揭露的記錄裝置記錄至碟片的記號尺寸之規定的另一個例子的說明圖。圖8(1)係記錄時的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的說明圖。 如圖8(1)所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係為越靠近中央部就越高,在週邊部為較低的位準。
將具有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最大值(Pmax)之一半(Pmax/2)之位準的光束光點之直徑,令作(D2)。此處,將D2稱作半值寬。
將記號尺寸設定成該光束光點之半值寬(D2)以下。
圖8(2)係說明記號尺寸的尺寸之規定例。將記號的直徑dm,設成光束光點之最大值(Pmax)半值寬(D2)以下之直徑。 亦即,將記號尺寸dm設成滿足以下的式子。 dm≦D2
如此,藉由把所被記錄的記號尺寸設成比光束光點之半值寬還小,在記錄裝置的資料記錄時,也可減少對相鄰軌跡的記錄之影響。亦即,可防止或減低串寫。
[5. 關於可適用本揭露之處理的記錄媒體(記錄媒體)] 接著說明,可適用本揭露之處理的記錄媒體(記錄媒體)。可適用本揭露之處理的媒體,係除了相變化型之媒體以外,還可利用由光照射所致之反射率會有變化的色素材料或無機材料所構成的媒體、利用克爾效應的光磁性媒體等各式各樣的媒體。 對這些各式各樣的媒體所記錄的記號,係只要是能夠使反射率產生變化的構成即可,除了不改變形狀只改變反射率的構成以外,還可利用藉由凹坑、空孔等之形狀變化而使反射率產生變化的記號等,具有各式各樣的構成的記號。
甚至,本揭露的構成,係不只光記錄型之構成,就連進行磁性記錄的裝置中,也可利用。例如,在磁性記錄中,磁區係相當於本揭露的記號,1個磁區尺寸係對應於本揭露的記號尺寸。
在參照圖7、圖8所說明的光記錄構成中,雖然是基於光束光點之尺寸來規定記號尺寸,但磁性記錄時的記號(磁區)尺寸係例如,可基於磁性記錄再生裝置中的記錄或再生間隙而做規定。
例如,將所被記錄的記號尺寸(磁區尺寸)設成,磁性記錄再生裝置的再生時的再生磁頭之磁性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1/2的寬度(半值寬)以下之所定尺寸等的設定。 藉由這些構成,於磁性記錄再生裝置中也可實現串音或串寫的防止或減低。
[6. 本揭露的構成之總結] 以上,一面參照特定實施例,一面詳解本揭露的實施例。可是在此同時,在不脫離本揭露之宗旨的範圍內,當業者可以對實施例進行修正或代用,此乃自明事項。亦即,這些僅為以例示形態來揭露本發明,不應做限定性解釋。要判斷本揭露之宗旨,應要參酌申請專利範圍欄。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技術,係可採取如下之構成。 (1) 一種資訊記錄裝置,係 具有: 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部,係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2) 如(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3) 如(1)或(2)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執行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記錄記號之密度為不同的複數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前記記錄媒體的資料記錄處理。
(4) 如(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 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 (a)記號非記錄領域; (b)第1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c)第2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其中,前記第1密度係較前記第2密度為低密度; 至少上記3種類以上之不同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前記記錄媒體的資料記錄處理。
(5) 如(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 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 (a)第1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b)第2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c)第3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其中,前記第1密度係較前記第2密度為低密度,前記第2密度係較前記第3密度為低密度; 至少上記3種類以上之不同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前記記錄媒體的資料記錄處理。
(6) 如(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係 生成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密度不同的脈衝訊號,並輸出至前記資料記錄部。
(7) 如(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 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密度不同的脈衝頻率調變資料(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訊號、 或是脈衝密度調變(PDM:Pulse Density Modulation)訊號、 或是脈衝數調變(PNM:Pulse Number Modulation)訊號;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基於該記錄脈衝而在前記記錄媒體中形成記號的資料記錄處理。
(8) 如(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係具有由差分算出部與累積加算器(累加器)與再量化部所構成的微分積分調變器,並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生成脈衝密度為不同的複數態樣之記錄脈衝;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基於該記錄脈衝而在前記記錄媒體中形成記號的資料記錄處理。
(9) 如(1)~(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具有:記錄補正部、和光學拾取單元(OPU:Optical Pickup Unit); 前記記錄補正部,係 將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之寬度及時序予以補正,並生成要對構成該OPU的雷射二極體驅動器(LDD:Laser Diode Driver)進行輸出的記錄訊號; 前記LDD,係藉由前記記錄補正部所生成之記錄訊號來驅動構成該OPU的雷射二極體(LD:Laser Diode),且前記LDD,係基於構成該OPU的前端監視器(FPD:Front Monitor Photodetector)所輸出的前記LD輸出之光強度偵測訊號而控制前記LD之輸出光強度,以進行筆尖記錄所致之記號記錄。
(10)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係為記錄有基於多值調變資料之記號的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僅記錄有由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所成之記號。
(11) 如(10)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前記記號係全部皆為,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
(12) 一種資訊再生裝置,係 具有: 資料讀出部,係執行資訊記錄媒體中所被記錄之記號之讀出而取得多值調變資料;和 解調部,係將前記資料讀出部所取得之多值調變資料予以輸入而生成2值資料; 前記資料讀出部,係 執行只有光學拾取單元之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記號的讀出處理。
(13) 如(12)所記載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讀出部,係 執行只有會成為光學拾取單元之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記號的讀出處理。
(14) 一種資訊記錄方法,係為於資訊記錄裝置中,執行對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處理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係 執行: 記錄脈衝生成步驟,係由記錄脈衝生成部,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步驟,係由資料記錄部,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於前記資料記錄步驟中,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15) 一種程式,係為令資訊記錄裝置執行對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處理的程式,其係 執行: 記錄脈衝生成步驟,係令記錄脈衝生成部,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步驟,係令資料記錄部,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於前記資料記錄步驟中, 令其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又,於說明書中所說明之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硬體、或軟體、或兩者的複合構成來執行。在執行軟體所致之處理的情況下,雖然是將記錄有處理程序的程式,安裝至組裝有專用硬體的電腦內的記憶體而執行,但或者亦可在能夠執行各種處理的通用電腦中安裝程式來執行。例如,程式係可預先記錄在記錄媒體中。除了從記錄媒體安裝至電腦外,還可透過LAN(Local Area Network)、網際網路這類網路而接收程式,安裝至內建的硬碟等之記錄媒體裡。
此外,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各種處理,係不只是依照記載的時間順序來進行,亦可隨著執行處理之裝置的處理能力或必要,而平行或個別地進行。又,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系統,係為複數裝置的邏輯集合構成,各構成之裝置係不限於位在同一框體內者。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如以上所說明,若依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之構成,則可實現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記號之尺寸縮小而可防止或減低串音、串寫的構成。 具體而言,係具有例如: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資料記錄部,係基於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資料記錄部,係執行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記錄處理;並執行隨應於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形成(a)記號之非記錄領域、(b)低密度記號之記錄領域、(c)高密度記號之記錄領域,至少這3種類之不同態樣之記錄領域的資料記錄處理。 藉由本構成,可實現把要記錄至記錄媒體的記號之尺寸縮小而可防止或減低串音、串寫的構成。
10‧‧‧碟片 100‧‧‧記錄再生裝置 101‧‧‧主機IF 102‧‧‧控制部 103‧‧‧記憶部 104‧‧‧記錄資料格式部 105‧‧‧多值調變部 106‧‧‧記錄脈衝生成部部 107‧‧‧記錄補正部 108‧‧‧光學拾取單元(OPU) 111‧‧‧LDD 112‧‧‧FPD 113‧‧‧LD 114‧‧‧PD 115‧‧‧分束器 116‧‧‧接物透鏡 121‧‧‧FEP 122‧‧‧ADDPLL 123‧‧‧PRML 131‧‧‧解調部 132‧‧‧再生資料去格式部 150‧‧‧外部裝置 210‧‧‧微分積分調變器 211‧‧‧差分算出部 212‧‧‧累加器 213‧‧‧再量化部 220‧‧‧邊緣觸發器
[圖1] 現狀下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2] 本揭露的多值調變訊號的記錄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3] 兼具本揭露的記錄裝置與再生裝置之機能的記錄再生裝置之一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4] 記錄脈衝生成部之具體例的說明圖。 [圖5] 記錄脈衝生成部所執行的記錄脈衝之生成處理的說明圖。 [圖6] 碟片中所被記錄之記錄記號的再生過程的說明圖。 [圖7] 記錄至碟片的記號尺寸之規定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8] 記錄至碟片的記號尺寸之規定之一例的說明圖。
10‧‧‧碟片

Claims (15)

  1. 一種資訊記錄裝置,係 具有: 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部,係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執行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記錄記號之密度為不同的複數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前記記錄媒體的資料記錄處理。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 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 (a)記號非記錄領域; (b)第1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c)第2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其中,前記第1密度係較前記第2密度為低密度; 至少上記3種類以上之不同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前記記錄媒體的資料記錄處理。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 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將: (a)第1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b)第2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c)第3密度之記號記錄領域; 其中,前記第1密度係較前記第2密度為低密度,前記第2密度係較前記第3密度為低密度; 至少上記3種類以上之不同態樣之記錄領域,形成在前記記錄媒體的資料記錄處理。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係 生成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密度不同的脈衝訊號,並輸出至前記資料記錄部。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係生成,由: 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密度不同的脈衝頻率調變(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訊號、 或是脈衝密度調變(PDM:Pulse Density Modulation)訊號、 或是脈衝數調變(PNM:Pulse Number Modulation)訊號所構成的記錄脈衝;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基於該記錄脈衝而在前記記錄媒體中形成記號的資料記錄處理。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係具有由差分算出部與累積加算器(累加器)與再量化部所構成的微分積分調變器,並隨應於前記多值調變資料之值,而生成脈衝密度為不同的複數態樣之記錄脈衝;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執行,基於該記錄脈衝而在前記記錄媒體中形成記號的資料記錄處理。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記錄部,係 具有:記錄補正部、和光學拾取單元(OPU:Optical Pickup Unit); 前記記錄補正部,係 將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之寬度及時序予以補正,並生成要對構成該OPU的雷射二極體驅動器(LDD:Laser Diode Driver)進行輸出的記錄訊號; 前記LDD,係藉由前記記錄補正部所生成之記錄訊號來驅動構成該OPU的雷射二極體(LD:Laser Diode),且前記LDD,係基於構成該OPU的前端監視器(FPD:Front Monitor Photodetector)所輸出的前記LD輸出之光強度偵測訊號而控制前記LD之輸出光強度,以進行筆尖記錄所致之記號記錄。
  10.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係為記錄有基於多值調變資料之記號的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僅記錄有由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所成之記號。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前記記號係全部皆為,會成為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
  12. 一種資訊再生裝置,係 具有: 資料讀出部,係執行資訊記錄媒體中所被記錄之記號之讀出而取得多值調變資料;和 解調部,係將前記資料讀出部所取得之多值調變資料予以輸入而生成2值資料; 前記資料讀出部,係 執行只有光學拾取單元之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記號的讀出處理。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讀出部,係 執行只有會成為光學拾取單元之光束光點之2維光強度分布(功率側寫)之最大值(Pmax)之一半(1/2)之位準的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記號的讀出處理。
  14. 一種資訊記錄方法,係為於資訊記錄裝置中,執行對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處理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係 執行: 記錄脈衝生成步驟,係由記錄脈衝生成部,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步驟,係由資料記錄部,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於前記資料記錄步驟中, 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15. 一種程式,係為令資訊記錄裝置執行對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處理的程式,其係 執行: 記錄脈衝生成步驟,係令記錄脈衝生成部,生成基於多值調變資料的記錄脈衝;和 資料記錄步驟,係令資料記錄部,基於前記記錄脈衝生成部所生成之記錄脈衝,而將記號記錄至記錄媒體; 於前記資料記錄步驟中, 令其執行把要記錄至前記記錄媒體的所有的記號之尺寸,設成光束光點之光點尺寸以下之尺寸的資料記錄處理。
TW108119859A 2018-06-20 2019-06-10 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TWI726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6598 2018-06-20
JP2018-116598 2018-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709A true TW202006709A (zh) 2020-02-01
TWI726331B TWI726331B (zh) 2021-05-01

Family

ID=6898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859A TWI726331B (zh) 2018-06-20 2019-06-10 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5149B2 (zh)
EP (1) EP3813065A4 (zh)
JP (1) JP7347418B2 (zh)
CN (1) CN112292725B (zh)
TW (1) TWI726331B (zh)
WO (1) WO20192445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6727A (zh) 2020-01-30 2022-09-16 索尼集团公司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1758A (ja) * 1995-02-13 1996-08-30 Hitachi Ltd 記録再生方法
JP3558747B2 (ja) * 1995-08-03 2004-08-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JPH09270158A (ja) 1996-04-01 1997-10-14 Sony Corp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記録媒体再生方法、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媒体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00636091B1 (ko) * 1999-04-21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기록 매체와 그 기록 방법
WO2000074045A1 (fr) 1999-05-31 2000-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nregistrement d'informations optiques,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informations optiques
JP2001003245A (ja) * 1999-06-16 2001-01-09 Tsudakoma Corp 編機における編成部材駆動用のリニア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1256731A (ja) * 2000-01-07 2001-09-21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2008233A (ja) 2000-06-19 2002-01-1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
EP1174863A3 (en) 2000-06-22 2006-09-06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2002083424A (ja) 2000-06-22 2002-03-22 Tdk Corp 光記録方法
TW591639B (en) 2000-06-22 2004-06-11 Tdk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2002083446A (ja) 2000-06-22 2002-03-22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
US6808778B2 (en) * 2000-07-04 2004-10-26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WO2002029790A2 (en) * 2000-10-03 2002-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JP3914704B2 (ja) * 2000-11-17 2007-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値記録再生可能な光情報記録媒体、これを用いた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US7082088B2 (en) * 2001-03-30 2006-07-25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by irradiation
EP1246175A2 (en) * 2001-03-30 2002-10-02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US7012870B2 (en) * 2001-03-30 2006-03-14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rradiating time controlling device
US6754166B2 (en) * 2001-03-30 2004-06-22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2002367172A (ja) * 2001-06-05 2002-12-20 Tdk Corp マルチレベル光記録媒体、マルチレベル記録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レベル再生方法
TWI233108B (en) * 2001-09-12 2005-05-21 Tdk Corp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device for multi-level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2003178486A (ja) * 2001-12-11 2003-06-27 Tdk Corp マルチレベル光記録媒体
TWI255452B (en) * 2002-03-18 2006-05-21 Ricoh Kk Multi-leve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multi-leve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multi-leve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ulti-leve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US7474603B2 (en) * 2002-09-04 2009-01-06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laser control circuit, wobble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servo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JP4030862B2 (ja) * 2002-11-29 2008-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値記録のウォブル信号検出方法と光情報記録装置
JP2004152369A (ja) * 2002-10-29 2004-05-27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4247028A (ja) * 2003-01-23 2004-09-02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554972B2 (ja) * 2003-04-11 2010-09-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情報媒体の再生信号等化方法及び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201740B2 (ja) * 2004-06-02 2008-1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6004516A (ja) 2004-06-17 2006-01-05 Ricoh Co Ltd 多値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多値データ記録装置
JP4349248B2 (ja) * 2004-10-04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情報記録媒体、そ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85542A (ja) * 2004-12-28 2006-07-13 Canon Inc 多値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JP4556818B2 (ja) * 2005-09-21 2010-10-06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へ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4689426B2 (ja) * 2005-09-30 2011-05-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画像描画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KR101017963B1 (ko) * 2006-08-01 2011-03-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추기형 광 기록 매체 및 그 기록 방법
JP4327186B2 (ja) * 2006-08-25 2009-09-0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7663087B2 (en) * 2007-02-27 2010-02-16 Intersil Americas Inc.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multiple wavelength photodetector array for optical storage applications
CN101785055B (zh) * 2007-08-30 2012-05-30 夏普株式会社 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0041404A1 (ja) * 2008-10-09 2010-04-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記録方法、光記録装置、原盤露光装置、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再生方法
WO2010067496A1 (ja) * 2008-12-09 2010-06-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記録方法、光記録装置、原盤露光装置、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再生方法
JP4893777B2 (ja) * 2009-05-11 2012-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記録媒体
JP5257261B2 (ja) 2009-06-18 2013-08-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情報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再生方法
JP5639434B2 (ja) * 2010-10-08 2014-1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原盤検査方法、及び、原盤検査装置
JPWO2013051220A1 (ja) * 2011-10-04 2015-03-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6168760B2 (ja) * 2012-01-11 2017-07-26 ギガフォトン株式会社 レーザビーム制御装置及び極端紫外光生成装置
JP7012018B2 (ja) 2016-10-06 2022-01-27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式流体機械、シール部材およびシール
JP6975914B2 (ja) * 2018-03-09 2021-12-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積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55149B2 (en) 2022-06-07
TWI726331B (zh) 2021-05-01
EP3813065A4 (en) 2021-08-04
CN112292725B (zh) 2022-11-01
JP7347418B2 (ja) 2023-09-20
WO2019244550A1 (ja) 2019-12-26
EP3813065A1 (en) 2021-04-28
JPWO2019244550A1 (ja) 2021-07-08
US20210257000A1 (en) 2021-08-19
CN112292725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079385A (ja) データ検出装置、再生装置、データ検出方法
US7826323B2 (e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reduced bit error rate
JP2008159231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EP3413313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4598355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プリピット検出方法
TWI726331B (zh) 資訊記錄裝置、資訊再生裝置、資訊記錄媒體、及方法、以及程式
US6737996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JP3432003B2 (ja)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161487B2 (ja) データ復号装置及び方法
JP4281171B2 (ja) オフセット調整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読み取り装置
JP6036798B2 (ja) データ検出装置、再生装置、データ検出方法
JP2637603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KR100372923B1 (ko) 고밀도 디브이디를 위한 변조방법
Kobayashi et al. High-track-density optical disc by radial direction partial response
JP2001084592A (ja) 多値情報記録方法、多値情報記録装置、記録媒体
JP4383246B2 (ja)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2830675B2 (ja) コード変換方法
JP2598146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4253196B2 (ja) 情報記録方法と情報再生方法と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202680A (ja)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154470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JPH05198097A (ja) 波形整形回路
JPWO2005093729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H0573915A (ja)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123264A (ja) 光ディスク媒体、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