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1385A -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1385A
TW202001385A TW107142955A TW107142955A TW202001385A TW 202001385 A TW202001385 A TW 202001385A TW 107142955 A TW107142955 A TW 107142955A TW 107142955 A TW107142955 A TW 107142955A TW 202001385 A TW202001385 A TW 2020013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structure
electrode
opening
display panel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4815B (zh
Inventor
張國瑞
陳文泰
陳文斌
李庚益
陳祖偉
陳國光
洪仕馨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102680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2177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1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1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81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主動元件陣列基板、第一電極、第一隔離結構、第二隔離結構以及金屬隔離結構。第一電極配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第一隔離結構覆蓋第一電極,且具有第一開口。第一電極所占區域重疊第一開口所占區域。第二隔離結構配置於第一隔離結構上,且具有第二開口。第一隔離結構的第一開口所占區域位於第二隔離結構的第二開口所占區域以內。金屬隔離結構配置於第一隔離結構與第一電極之間,且具有第三開口。金屬隔離結構的第三開口所占區域位於第二隔離結構的第二開口所占區域以內。一種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良率高的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相較於目前主流的液晶顯示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面板因具有高色彩飽和度、應答速度快及高對比的性能表現,逐漸吸引各科技大廠的投資目光。然而,在其製造成本偏高及使用壽命無法與現行的主流顯示器相抗衡的情況下,即使OLED顯示面板具有上述優異的顯示品質,在消費端的市占率仍無法明顯提升。
為了尋求較低成本的製造方法,生產設備及相關材料的開發是許多製造商的努力方向之一,其中與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IJP)技術相關的畫素隔離結構對於發光材料層的塗佈均勻性的影響更是研究重點之一。然而,目前用於製作畫素隔離結構的材料層,在蝕刻的過程中易造成其他膜層(例如電極層)的損傷,進而影響發光結構的出光均勻性。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術瓶頸是目前科技廠所亟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發光均勻性佳。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良率高。
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包括主動元件陣列基板、第一電極、第一隔離結構、第二隔離結構以及金屬隔離結構。第一電極配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第一隔離結構覆蓋第一電極,且具有第一開口。第一電極所占區域重疊第一開口所占區域。第二隔離結構配置於第一隔離結構上,且具有第二開口。第一隔離結構的第一開口所占區域位於第二隔離結構的第二開口所占區域以內。金屬隔離結構配置於第一隔離結構與第一電極之間,且具有第三開口。金屬隔離結構的第三開口所占區域位於第二隔離結構的第二開口所占區域以內。
本發明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主動元件陣列基板、在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依序在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形成金屬材料層及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覆蓋第一電極、進行乾式蝕刻步驟,移除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重疊於第一電極的一部分,以形成暴露出金屬隔離結構的部分表面的第一隔離結構、以及進行濕式蝕刻步驟,移除第一隔離結構所暴露的金屬材料層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第一電極的部分表面的金屬隔離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第一隔離結構定義第一開口的邊緣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隔離結構定義第二開口的邊緣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距1.5微米至10微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第一電極包括透明電極層及反射電極層,透明電極層配置於金屬隔離結構與反射電極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透明電極層的厚度介於50埃至300埃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金屬隔離結構的第三開口與第一隔離結構的第一開口切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金屬隔離結構環繞第一電極的周邊,且覆蓋第一電極的側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金屬隔離結構的材料包括鉬、鋁、銅或其組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第一隔離結構的材質包括具親水性的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第二隔離結構的材質包括含氟的高分子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發光結構及第二電極。發光結構配置於第一隔離結構的第一開口、第二隔離結構的第二開口及金屬隔離結構的第三開口中,且位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第二電極配置於發光結構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發光結構包括依序堆疊在第一電極上的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及發光層。發光層具有重疊於第一開口的底部表面及連接於第二隔離結構的端部。發光層的底部表面與第一電極之間具有第一高度H1,發光層的端部與第一隔離結構之間具有第二高度H2,且滿足下列關係式:H1£H2£20H1。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輔助電極,配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且電性連接第二電極。輔助電極與金屬隔離結構屬於同一膜層,且輔助電極與金屬隔離結構彼此間隔開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第一隔離結構覆蓋輔助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主動元件陣列基板包括基板及配置於基板上的主動元件。主動元件配置於金屬隔離結構與基板之間,且主動元件位於金屬隔離結構所占區域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第二隔離結構覆蓋第一隔離結構的側壁及金屬隔離結構的側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的濕式蝕刻步驟的蝕刻劑對第一電極的部分表面的材料與對金屬材料層的材料的蝕刻選擇比介於3至30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在該第一隔離結構上形成一第二隔離結構及進行一噴墨印刷製程。第一隔離結構具有第一開口,而第二隔離結構具有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所占區域落在第二開口所占區域內。在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中,依序形成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及發光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的形成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方法包括使得第一隔離結構定義第一開口的邊緣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隔離結構定義第二開口的邊緣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距1.5微米至10微米。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透過金屬材料層設置在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與第一電極之間,且利用濕式蝕刻的方式移除金屬材料層重疊於第一電極的一部分,使第一電極的表面在蝕刻過程中受損的風險明顯降低,以提升製程良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本質上」、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例如±30%、±20%、±15%、±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本質上」、或「實質上」可依量測性質、切割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方式,示範性實施方式的實例說明於所附圖式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0的上視示意圖。圖2A至圖2I為圖1的顯示面板10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圖2A至圖2I對應圖1的剖線A-A’。需說明的是,為清楚呈現起見,圖1僅繪示出圖2I中的第一電極160、金屬隔離結構201、第一隔離結構301以及第二隔離結構321。以下將針對圖1所示的顯示面板10的製造流程進行示範性地說明。
請參照圖2A,首先,提供一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其中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包括基板110、主動元件T以及閘絕緣層120。主動元件T配置於基板110上,且具有閘極G、源極S、汲極D以及半導體圖案SC。閘絕緣層120配置在半導體圖案SC與閘極G之間。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主動元件T的閘極G可選擇性地配置在半導體圖案SC的上方,以形成頂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top-gate TFT),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根據其他的實施例,主動元件T的閘極G也可配置在半導體圖案SC的下方,即閘極G位於半導體圖案SC與基板110之間,以形成底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bottom-gate TFT)。
在本實施例中,半導體圖案SC可包括源極區SR、輕摻雜源極區LSR、通道區CH、輕摻雜汲極區LDR以及汲極區DR,輕摻雜源極區LSR位於源極區SR與通道區CH之間,輕摻雜汲極區LDR位於通道區CH與汲極區DR之間,且閘極G重疊於半導體圖案SC的通道區CH,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根據其他的實施例,半導體圖案SC可僅包括源極區SR、通道區CH及汲極區DR。
承接上述,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更包括層間絕緣層130,配置於閘絕緣層120上,且覆蓋主動元件T的閘極G。主動元件T的源極S與汲極D配置在層間絕緣層130上,且分別重疊於半導體圖案SC的不同兩區。詳細而言,主動元件T的源極S與汲極D都貫穿層間絕緣層130以及閘絕緣層120,以分別電性連接半導體圖案SC的源極區SR與汲極區DR。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更包括平坦層140,覆蓋主動元件T的源極S、汲極D以及層間絕緣層130的部分表面。
在本實施例中,半導體圖案SC的材質例如是低溫多晶矽(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半導體,也就是說,主動元件T可以是低溫多晶矽薄膜電晶體(LTPS TFT)。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主動元件T也可以是非晶矽薄膜電晶體(Amorphous Silicon TFT,a-Si TFT)、微晶矽薄膜電晶體(micro-Si TFT)或金屬氧化物電晶體(Metal Oxide Transistor)。
需說明的是,閘極G、源極S、汲極D、閘絕緣層120、層間絕緣層130及平坦層140分別可由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周知的用於顯示面板的任一閘極、任一源極、任一汲極、任一閘絕緣層、任一層間絕緣層及任一平坦層來實現,且閘極G、源極S、汲極D、閘絕緣層120、層間絕緣層130及平坦層140分別可藉由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周知的任一方法來形成,故於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照圖2B,接著,在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上形成第一電極160,其中第一電極160與主動元件T的源極S電性連接。詳細而言,第一電極160例如是依序堆疊於平坦層140上的第一導電材料層161、第二導電材料層162以及第三導電材料層163所形成的堆疊結構,且第一導電材料層161貫穿平坦層140,以電性連接主動元件T的源極S。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材料層161及第三導電材料層163的厚度介於50埃至300埃之間。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材料層161及第三導電材料層163例如是透明電極層,而透明電極層的材質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兩者之堆疊層;第二導電材料層162例如是反射電極層,而反射電極層的材質包括金屬、合金、金屬材料的氮化物、金屬材料的氧化物、金屬材料的氮氧化物、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是金屬材料與其他導電材料的堆疊層,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導電材料層161、第二導電材料層162以及第三導電材料層163可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而選用適當的材料。舉例而言,在部分實施例中,應用於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時,第一導電材料層161、第二導電材料層162以及第三導電材料層163可分別為銦錫氧化物、銀與銦錫氧化物。
請參照圖2C,在形成第一電極160後,依序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上形成金屬材料層200及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其中金屬材料層200及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覆蓋第一電極160及平坦層140的部分表面,且金屬材料層200配置於第一電極160與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之間。金屬材料層200的材質包括鉬、鋁、銅、或其他適於濕式蝕刻(wet etching)的金屬或合金材料、或上述之組合;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的材質包括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至少二種材料的堆疊層)。特別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的材質例如是具親水性(hydrophilic)的材料。
此外,為了將金屬材料層200及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圖案化,可進一步在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上形成光阻圖案PR。光阻圖案PR實質上環繞於第一電極160所占區域的周邊,部分地重疊於第一電極160所占區域,並且露出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的一部分。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被露出的部分大致對應於第一電極160所占區域的中央部分。
請參照圖2D,在形成金屬材料層200及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後,以光阻圖案PR為罩幕,進行一乾式蝕刻步驟,移除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重疊於第一電極160的中央部分的一部分,以形成暴露出金屬材料層200的部分表面的第一隔離結構301。
請參照圖2E,接著,可繼續以光阻圖案PR為罩幕,進行一濕式蝕刻步驟,移除第一隔離結構301所暴露出的金屬材料層200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第一電極160的部分表面的金屬隔離結構201。在濕式蝕刻步驟中,金屬材料層200被移除後,濕式蝕刻步驟的蝕刻劑可能會接觸到第一電極160最接近於金屬材料層200的部分(即第三導電材料層163)。在一些實施例中,濕式蝕刻步驟的蝕刻劑對第三導電材料層163的材料與對金屬材料層200的材料的蝕刻選擇比可介於3至30之間。換言之,第三導電材料層163的材料並不容易受濕式蝕刻步驟的蝕刻劑所蝕刻。如此,透過濕式蝕刻的方式移除部分金屬材料層200時,暴露出的第一電極160的部分表面在蝕刻過程中受損的風險明顯降低,而可提升製程良率。由於本實施例在蝕刻金屬材料層200的過程中也不容易損壞第三導電材料層163,可避免第二導電材料層162露出。如此,第二導電材料層162即使採用較容易氧化或變質的金屬材料製作,也不容易發生變質。
在本實施例中,圖2D所示的乾式蝕刻步驟與圖2E的濕式蝕刻步驟可以共用光阻圖案PR作為罩幕。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在進行濕式蝕刻步驟之前可先移除光阻圖案PR,而以第一隔離結構301作為罩幕,換言之,金屬材料層200及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雖採用不同的蝕刻方式圖案化,可僅使用單個光阻圖案PR而不需要額外的罩幕及對應的製程工序(例如曝光、顯影)。也因為使用同一個光阻圖案PR,金屬材料層200及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經圖案化之後所獲得的第一隔離結構301與金屬隔離結構201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輪廓。因此,圖1的上視圖中,第一隔離結構301與金屬隔離結構201大致上彼此重合,而由圖2E可知,金屬隔離結構201的開口201a與第一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實質上可切齊。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金屬隔離結構201可環繞第一電極160的周邊,且覆蓋第一電極160的側壁160a,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另外,金屬隔離結構201可設置在主動元件T的上方,且主動元件T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位於金屬隔離結構201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以內,如此一來,可避免半導體圖案SC在發光結構180所發出的光線長時間照射下產生劣化(degradation),而有助於提升主動元件T的信賴性(reliability)。
請參照圖2F,接著,在第一隔離結構301上形成第二隔離結構321,其中第二隔離結構321具有重疊於第一電極160的開口321a。請同時參照圖1,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或金屬隔離結構201的開口201a)所占區域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位於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開口321a所占區域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以內,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承接上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隔離結構321環繞第一電極160、金屬隔離結構201及第一隔離結構301,且可選擇性地覆蓋金屬隔離結構201的側壁201b及第一隔離結構301的側壁301b,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特別一提的是,形成第二隔離結構321的方法包括:使得第一隔離結構301定義開口301a的邊緣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隔離結構321定義開口321a的邊緣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之間具有間距S1,且在一些實施例中,間距S1可介於1.5微米至10微米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隔離結構321的材質包括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至少二種材料的堆疊層)、有機材料(例如:聚酯類(PET)、聚烯類、聚丙醯類、聚碳酸酯類、聚環氧烷類、聚苯烯類、聚醚類、聚酮類、聚醇類、聚醛類、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之組合)、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隔離結構321的材質例如是含氟的高分子材料,且第二隔離結構321可具疏水性(hydrophobic)。舉例而言,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遠離基板110的部分可以相對其他部分含有較高比例的氟含量,因此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頂表面可相對於側壁可具有較明顯的疏水性,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G,金屬隔離結構201的開口201a、第一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及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開口321a構成一容納空間。在形成第二隔離結構321後,採用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製程,在金屬隔離結構201的開口201a、第一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及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開口321a所構成的容納空間中依序形成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於第一電極160上。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的形成方式各自包括先將對應的材料以噴墨方式滴入或注入金屬隔離結構201的開口201a、第一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及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開口321a所構成的容納空間內,再將滴入或注入的材料固化而形成對應的膜層。
此外,電洞注入層181固化後才進行電洞傳輸層182的噴墨印刷步驟,且在電洞傳輸層182固化後才進行發光層183的噴墨印刷步驟。如此,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各自的厚度可藉由噴墨印刷的步驟中控制,且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的材料彼此不會在噴墨印刷的過程中發生混染。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的堆疊在此僅是舉例說明之用,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的任相鄰兩層之間可選擇性地包含有一或多層其他的膜層。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層183遠離第一電極160的表面183s到電洞注入層181接近於第一電極160的表面181s之間的距離可反映出藉由噴墨製程製作的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的堆疊結構的厚度。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的堆疊結構在中央部分具有第一厚度H1,而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及發光層183的堆疊結構在接近或接觸於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邊緣部分具有第二厚度H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厚度H1可小於第二厚度H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可滿足下列關係式:H1£H2£20H1。
另一方面,在噴墨印刷製程後,還可利用例如熱蒸鍍(thermal evaporation)的方式於發光層183上形成電子傳輸層184,以完成多層堆疊的發光結構180。需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透過噴墨印刷製程所形成的發光材料層的種類及數量,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發光材料的製程特性及需求,調整適於採用噴墨印刷方式進行成膜的發光材料層的數量,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傳輸層184也可透過噴墨印刷的方式形成於發光層183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60的第二導電材料層162例如是反射電極層,且電洞注入層181、電洞傳輸層182、發光層183及電子傳輸層184依序堆疊於第一電極160上,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發光結構180例如是頂發光(top emission)型態的電激發光層。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其他實施例,發光結構180也可以是底發光(bottom emission)型態的電激發光層。
請參照圖2H,接著,於第二隔離結構321及發光結構180上形成第二電極170,第二電極170覆蓋第二隔離結構321及發光結構18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170可連續地由第二隔離結構321上方,順應於第二隔離結構321的側壁延伸至發光結構180上方並且覆蓋發光結構18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極170可與發光結構180上的電子傳輸層184採用相同的製作方式製作,例如熱蒸鍍。第二電極170可具有大致均勻的膜層厚度。舉例而言,第二電極170自身膜層厚度的差異小於前述第一厚度H1與第二厚度H2的差異。由圖2I可知,在形成第二電極170後,還可形成封裝層350,覆蓋第二電極170。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層350的材料可包括氮化矽、氧化鋁、氮碳化鋁、氮氧化矽、壓克力樹脂、六甲基二矽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HMDSO)或玻璃。於此,便完成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0。
由圖1與圖2I可知,顯示面板10包括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第一電極160、第一隔離結構301、第二隔離結構321以及金屬隔離結構201。此外,顯示面板10還包括發光結構180、第二電極170以及封裝層350,其中發光結構180夾於第一電極160與第二電極170之間以做為顯示元件之用,而顯示元件則夾於封裝層350與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的基板110之間。由於發光結構180中的發光層183可採有機發光材料製作,顯示面板10實質上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
第一電極160配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00上。第一隔離結構301覆蓋第一電極160,且具有開口301a。第一電極160所占區域重疊開口301a所占區域。第二隔離結構321配置於第一隔離結構301上,且具有開口321a。第一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所占區域位於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開口321a所占區域以內。金屬隔離結構201配置於第一隔離結構301與第一電極160之間,且具有開口201a。金屬隔離結構201的開口201a所占區域位於第二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所占區域以內。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隔離結構201的開口201a與第一隔離結構301的開口301a在上視圖中的輪廓可大致上重合,但不以此為限。另外,第一電極160、第一隔離結構201與第二隔離結構301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大致上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第一隔離結構301定義開口301a的邊緣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隔離結構321定義開口321a的邊緣於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相距1.5微米至10微米,也就是之間所具有的間距S1大致為1.5微米至10微米。
圖3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顯示面板20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20與圖2I的顯示面板10的差異在於:顯示面板20的金屬隔離結構201及第一隔離結構301未覆蓋第一電極160的側壁160a。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隔離結構301的側壁301a、金屬隔離結構201的側壁201a及第一電極160的側壁160a實質上可切齊,而第二隔離結構321可直接地覆蓋第一電極160的側壁160a,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圖4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顯示面板30的上視示意圖。圖5為圖4的顯示面板30的剖面示意圖。圖5對應圖4的剖線B-B’。需說明的是,為清楚呈現起見,圖4僅繪示出圖5中的基板110、第一電極160、金屬隔離結構201、輔助電極202、第一隔離結構301以及第二隔離結構321。
請參照圖4及圖5,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30與第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0的差異在於:顯示面板30更包括輔助電極202,且第二隔離結構321還具有露出輔助電極202的開口321b。第二電極170還填入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開口321b,且覆蓋平坦層140的部分表面及輔助電極202的兩側壁202a、202b,以電性連接輔助電極202。
另一方面,由圖4可知,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隔離結構321可包括多個隔離結構圖案330,陣列排列於基板110上。多個隔離結構圖案330彼此藉由開口321b間隔開來,且輔助電極202配置在任兩相鄰的隔離結構圖案330之間。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輔助電極202係以網格(mesh)的形式配置在多個隔離結構圖案330之間,且電性連接於第二電極170,如此一來,可降低第二電極170的等效阻值,而有助於提升驅動電路的電性表現,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顯示面板30的製作方式大致相同於顯示面板10的製作方式,因此可參照圖2A至圖2I及對應的描述。不過,在顯示面板30的製造流程中,形成第一隔離結構301的乾式蝕刻步驟(如圖2D所示)還可包括移除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0位於第一電極160所占區域以外的另一部分,以形成圖5中的輔助圖案302,且在圖2E所示的圖案化金屬隔離結構201的濕式蝕刻時,進一步形成圖5中被輔助圖案302覆蓋的輔助電極202。接著,在製作第二隔離結構321時,可進一步形成開口321b,以製作彼此分離的隔離結構圖案330並將輔助電極202的兩側壁202a、202b曝露出來,使得後續形成的第二電極170填入開口321b並且接觸輔助電極202的兩側壁202a、202b。
由圖4可知,輔助圖案302與輔助電極202大致上彼此重合。換句話說,輔助電極202與金屬隔離結構201可選擇性地屬於同一膜層,且輔助電極202與金屬隔離結構201彼此間隔開來,如此一來,輔助電極202的製作不需要額外的罩幕及對應的製程工序(例如曝光、顯影)。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可以額外移除輔助圖案302,使得輔助電極202不被輔助圖案302覆蓋,而增加第二電極170與輔助電極202的接觸面積。
圖6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40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40與圖5的顯示面板30的差異在於:顯示面板40的金屬隔離結構201及第一隔離結構301未覆蓋第一電極160的側壁160a。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隔離結構301的側壁301a、金屬隔離結構201的側壁201a及第一電極160的側壁160a實質上可切齊,而第二隔離結構321的隔離結構圖案330可直接地覆蓋第一電極160的側壁160a,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透過金屬材料層設置在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與第一電極之間,且利用濕式蝕刻的方式移除金屬材料層重疊於第一電極的一部分,使第一電極的表面在蝕刻過程中受損的風險明顯降低,以提升製程良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30、40‧‧‧顯示面板100‧‧‧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10‧‧‧基板120‧‧‧閘絕緣層130‧‧‧層間絕緣層140‧‧‧平坦層160‧‧‧第一電極160a、201b、202a、202b、301b‧‧‧側壁161‧‧‧第一導電材料層162‧‧‧第二導電材料層163‧‧‧第三導電材料層170‧‧‧第二電極180‧‧‧發光結構181‧‧‧電洞注入層181s、183s‧‧‧表面182‧‧‧電洞傳輸層183‧‧‧發光層184‧‧‧電子傳輸層200‧‧‧金屬材料層201‧‧‧金屬隔離結構201a、301a、321a、321b‧‧‧開口202‧‧‧輔助電極300‧‧‧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301‧‧‧第一隔離結構302‧‧‧輔助圖案321‧‧‧第二隔離結構330‧‧‧隔離結構圖案350‧‧‧封裝層CH‧‧‧通道區D‧‧‧汲極DR‧‧‧汲極區G‧‧‧閘極H1‧‧‧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LDR‧‧‧輕摻雜汲極區LSR‧‧‧輕摻雜源極區S‧‧‧源極SC‧‧‧半導體圖案SR‧‧‧源極區S1‧‧‧間距T‧‧‧主動元件A-A’、B-B’‧‧‧剖線
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2A至圖2I為圖1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5為圖4的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10‧‧‧顯示面板
100‧‧‧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110‧‧‧基板
120‧‧‧閘絕緣層
130‧‧‧層間絕緣層
140‧‧‧平坦層
160‧‧‧第一電極
160a、201b、301b‧‧‧側壁
161‧‧‧第一導電材料層
162‧‧‧第二導電材料層
163‧‧‧第三導電材料層
170‧‧‧第二電極
180‧‧‧發光結構
181‧‧‧電洞注入層
181s、183s‧‧‧表面
182‧‧‧電洞傳輸層
183‧‧‧發光層
184‧‧‧電子傳輸層
201‧‧‧金屬隔離結構
201a、301a、321a‧‧‧開口
301‧‧‧第一隔離結構
321‧‧‧第二隔離結構
350‧‧‧封裝層
CH‧‧‧通道區
D‧‧‧汲極
DR‧‧‧汲極區
G‧‧‧閘極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LDR‧‧‧輕摻雜汲極區
LSR‧‧‧輕摻雜源極區
S‧‧‧源極
SC‧‧‧半導體圖案
SR‧‧‧源極區
T‧‧‧主動元件
A-A’‧‧‧剖線

Claims (19)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 一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一第一電極,配置於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 一第一隔離結構,覆蓋該第一電極,且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電極所占區域重疊於該第一開口所占區域; 一第二隔離結構,配置於該第一隔離結構上,且具有一第二開口,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的該第一開口所占區域位於該第二隔離結構的該第二開口所占區域以內;以及 一金屬隔離結構,配置於該第一隔離結構與該第一電極之間,且具有一第三開口,該金屬隔離結構的該第三開口所占區域位於該第二隔離結構的該第二開口所占區域以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定義該第一開口的邊緣於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與該第二隔離結構定義該第二開口的邊緣於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距1.5微米至10微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一透明電極層及一反射電極層,該透明電極層配置於該金屬隔離結構與該反射電極層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透明電極層的厚度介於50埃至300埃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金屬隔離結構的該第三開口與該第一隔離結構的該第一開口切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金屬隔離結構環繞該第一電極的周邊,且覆蓋該第一電極的一側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金屬隔離結構的材料包括鉬、鋁、銅或其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的材質包括具親水性的材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材質包括含氟的高分子材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 一發光結構,配置於該第一隔離結構的該第一開口、該第二隔離結構的該第二開口及該金屬隔離結構的該第三開口中;以及 一第二電極,配置於該發光結構上,其中該發光結構夾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發光結構包括依序堆疊在該第一電極上的一電洞注入層、一電洞傳輸層及一發光層, 其中該發光層具有重疊於該第一開口的一底部表面及連接於該第二隔離結構的一端部,該發光層的該底部表面與該第一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一高度H1,該發光層的該端部與該第一隔離結構之間具有一第二高度H2,且滿足下列關係式:H1£H2£20H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 一輔助電極,配置於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且電性連接該第二電極,其中該輔助電極與該金屬隔離結構屬於同一膜層,且該輔助電極與該金屬隔離結構彼此間隔開來。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覆蓋該輔助電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包括一基板及配置於該基板上的一主動元件,該主動元件配置於該金屬隔離結構與該基板之間,且該主動元件位於該金屬隔離結構所占區域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隔離結構覆蓋該第一隔離結構的一側壁及該金屬隔離結構的一側壁。
  16. 一種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在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形成一第一電極; 依序在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形成一金屬材料層及一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覆蓋該第一電極; 進行一乾式蝕刻步驟,移除該第一隔離結構材料層重疊於該第一電極的一部分,以形成暴露出該金屬隔離結構的部分表面的一第一隔離結構;以及 進行一濕式蝕刻步驟,移除該第一隔離結構所暴露的該金屬材料層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該第一電極的部分表面的一金屬隔離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濕式蝕刻步驟的蝕刻劑對該第一電極的該部分表面的材料與對該金屬材料層的材料的蝕刻選擇比介於3至30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更包括: 在該第一隔離結構上形成一第二隔離結構,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具有一第一開口,而該第二隔離結構具有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所占區域落在該第二開口所占區域內;以及 進行一噴墨印刷製程,在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中,依序形成一電洞注入層、一電洞傳輸層及一發光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方法包括使得該第一隔離結構定義該第一開口的邊緣於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與該第二隔離結構定義該第二開口的邊緣於該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距1.5微米至10微米。
TW107142955A 2018-06-22 2018-11-30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684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8015.9A CN110112177A (zh) 2018-06-22 2019-04-03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88635P 2018-06-22 2018-06-22
US62/688,635 2018-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1385A true TW202001385A (zh) 2020-01-01
TWI684815B TWI684815B (zh) 2020-02-11

Family

ID=6918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602A TWI678009B (zh) 2018-06-22 2018-10-24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7138760A TWI684810B (zh) 2018-06-22 2018-11-01 顯示面板
TW107142834A TWI679789B (zh) 2018-06-22 2018-11-30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TW107142955A TWI684815B (zh) 2018-06-22 2018-11-30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107143785A TWI685702B (zh) 2018-06-22 2018-12-05 顯示裝置
TW107144587A TWI678802B (zh) 2018-06-22 2018-12-11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7144975A TWI679765B (zh) 2018-06-22 2018-12-13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107146598A TWI695527B (zh) 2018-06-22 2018-12-22 顯示面板
TW107146906A TWI679792B (zh) 2018-06-22 2018-12-25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108101440A TWI733078B (zh) 2018-06-22 2019-01-15 顯示裝置
TW108102163A TWI696870B (zh) 2018-06-22 2019-01-19 顯示裝置
TW108102272A TWI683375B (zh) 2018-06-22 2019-01-21 發光元件
TW108103467A TWI690753B (zh) 2018-06-22 2019-01-30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108104630A TWI694626B (zh) 2018-06-22 2019-02-12 畫素結構
TW108104827A TWI683168B (zh) 2018-06-22 2019-02-13 畫素結構與其製造方法
TW108106211A TWI680589B (zh) 2018-06-22 2019-02-25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108109084A TWI710832B (zh) 2018-06-22 2019-03-18 量子點顯示面板
TW108119483A TWI714115B (zh) 2018-06-22 2019-06-05 顯示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602A TWI678009B (zh) 2018-06-22 2018-10-24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7138760A TWI684810B (zh) 2018-06-22 2018-11-01 顯示面板
TW107142834A TWI679789B (zh) 2018-06-22 2018-11-30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785A TWI685702B (zh) 2018-06-22 2018-12-05 顯示裝置
TW107144587A TWI678802B (zh) 2018-06-22 2018-12-11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7144975A TWI679765B (zh) 2018-06-22 2018-12-13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107146598A TWI695527B (zh) 2018-06-22 2018-12-22 顯示面板
TW107146906A TWI679792B (zh) 2018-06-22 2018-12-25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108101440A TWI733078B (zh) 2018-06-22 2019-01-15 顯示裝置
TW108102163A TWI696870B (zh) 2018-06-22 2019-01-19 顯示裝置
TW108102272A TWI683375B (zh) 2018-06-22 2019-01-21 發光元件
TW108103467A TWI690753B (zh) 2018-06-22 2019-01-30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108104630A TWI694626B (zh) 2018-06-22 2019-02-12 畫素結構
TW108104827A TWI683168B (zh) 2018-06-22 2019-02-13 畫素結構與其製造方法
TW108106211A TWI680589B (zh) 2018-06-22 2019-02-25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108109084A TWI710832B (zh) 2018-06-22 2019-03-18 量子點顯示面板
TW108119483A TWI714115B (zh) 2018-06-22 2019-06-05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8) TWI678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430B (zh) * 2020-07-22 2021-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TWI742977B (zh) * 2020-08-21 2021-10-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的畫素陣列基板
TWI762136B (zh) * 2020-12-31 2022-04-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顯示裝置
WO2022160216A1 (zh) * 2021-01-28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TWI769817B (zh) * 2021-05-17 2022-07-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79631B (zh) * 2021-05-27 2022-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CN113363302B (zh) * 2021-06-02 2023-09-08 南京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TWI793921B (zh) * 2021-12-13 2023-0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3353A (ja) * 1988-07-25 1990-06-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着色光重合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3899566B2 (ja) * 1996-11-25 2007-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848371B2 (ja) * 1997-02-21 1999-0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28997B2 (ja) * 2000-11-27 2005-03-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557020A (zh) * 2001-09-24 2004-12-22 �ʼҷ����ֵ��ӹɷ����޹�˾ 薄膜光学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7378124B2 (en) * 2002-03-01 2008-05-27 John James Daniels Organic and inorganic light activ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4014901B2 (ja) * 2002-03-14 2007-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による材料の配置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252297B2 (ja) * 2002-12-12 2009-04-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の発光素子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SG142140A1 (en) * 2003-06-27 2008-05-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4479381B2 (ja) * 2003-09-24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3915806B2 (ja) * 2003-11-11 2007-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019331B2 (en) * 2004-01-22 2006-03-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Green light-emitting microcavity OLED device using a yellow color filter element
JP2006222071A (ja) * 2005-01-17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WO2007023272A1 (en) * 2005-08-23 2007-03-01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JP2007103349A (ja) * 2005-09-08 2007-04-19 Seiko Epson Corp 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03032A (ja) * 2005-09-30 2007-04-19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88653A (ja) * 2006-01-11 2007-07-26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311235A (ja) * 2006-05-19 2007-11-29 Seiko Epson Corp デバイス、膜形成方法、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09104969A (ja) * 2007-10-25 2009-05-14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953166B2 (ja) * 2007-11-29 2012-06-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5266823B2 (ja) * 2008-03-21 2013-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表示装置、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609878B2 (ja) * 2009-09-07 2014-10-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084176B1 (ko) * 2009-11-26 2011-11-1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074809B1 (ko) * 2009-12-22 2011-10-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084191B1 (ko) * 2010-02-16 2011-11-1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30010879A (ko) * 2010-07-15 2013-01-29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유기 el 표시 패널, 유기 el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650518B1 (ko) * 2010-09-13 2016-08-23 에피스타 코포레이션 발광 구조체
WO2012049715A1 (ja) * 2010-10-15 2012-04-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表示装置
JP5935238B2 (ja) * 2011-04-20 2016-06-15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端末装置
KR20130007006A (ko) * 2011-06-28 2013-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9324964B2 (en) * 2011-07-15 2016-04-26 Joled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with hole injection layer having concave portion
JP5927476B2 (ja) * 2011-10-03 2016-06-01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WO2013069233A1 (ja) * 2011-11-07 2015-04-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US8648337B2 (en) * 2012-04-03 2014-02-1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TWI469194B (zh) * 2012-05-16 2015-01-11 Au Optronics Corp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之畫素結構
JP6013067B2 (ja) * 2012-07-26 2016-10-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10112B (zh) * 2012-09-17 2018-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JP2014119705A (ja) * 2012-12-19 2014-06-30 Sony Corp 防湿構造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314451B2 (ja) * 2012-12-27 2018-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4137489A (ja) * 2013-01-17 2014-07-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表示パネル
KR102021027B1 (ko) * 2013-02-28 2019-09-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101701257B1 (ko) * 2013-03-14 2017-02-01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박막 캡슐화 ― oled 어플리케이션을 위한 얇은 초고 배리어 층
KR102028680B1 (ko) * 2013-03-20 2019-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55683B1 (ko) * 2013-03-29 2019-1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40133053A (ko) * 2013-05-09 2014-1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515890B (zh) * 2013-06-03 2016-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顯示面板與其之製造方法
KR102122380B1 (ko) * 2013-07-10 2020-06-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48935B1 (ko) * 2013-11-21 2020-08-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431463B2 (en) * 2014-04-30 2016-08-3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4021735B (zh) * 2014-05-23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04053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50145525A (ko) * 2014-06-20 2015-12-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4157671B (zh) * 2014-06-25 2018-0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205700B1 (ko) * 2014-07-16 2021-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246294B1 (ko) * 2014-08-04 2021-04-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51475B1 (ko) * 2014-09-04 2020-09-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01827B1 (ko) * 2014-09-16 2021-0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40803B1 (ko) * 2014-09-26 2016-07-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72025B (zh) * 2015-01-15 2017-0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N104882468B (zh) * 2015-06-09 2017-1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18009B1 (ko) * 2015-06-25 2022-07-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89836B1 (ko) * 2015-06-30 2023-01-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TW201703248A (zh) * 2015-07-06 2017-01-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5118928B (zh) * 2015-07-29 2018-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808715B1 (ko) * 2015-09-23 2017-1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WO2017064593A1 (en) * 2015-10-12 2017-04-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528294B1 (ko) * 2015-11-12 2023-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739771B1 (ko) * 2015-11-30 2017-05-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449111B (zh) * 2016-01-08 2018-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结合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66191B1 (ko) * 2016-01-15 2022-1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628849B1 (ko) * 2016-03-24 2024-01-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870346B (zh) * 2016-04-15 2018-07-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和led显示屏
JP2018006212A (ja) * 2016-07-05 2018-01-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603593B1 (ko) * 2016-07-29 2023-1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발광층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18130B1 (ko) * 2016-08-04 2023-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80020091A (ko) * 2016-08-17 2018-02-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CN106206970A (zh) * 2016-08-31 2016-1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8857B (zh) * 2016-11-08 2019-06-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液晶显示装置
KR20180066556A (ko) * 2016-12-09 2018-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601922B (zh) * 2016-12-15 2020-05-26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01774B (zh) * 2016-12-16 2020-05-12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型像素bank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9314A (zh) * 2017-08-24 2017-11-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7402416B (zh) * 2017-08-31 2020-10-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扩散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31881A (zh) * 2017-11-06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277A (zh) 2020-01-01
TW202001853A (zh) 2020-01-01
TWI690753B (zh) 2020-04-11
TW202002329A (zh) 2020-01-01
TWI695527B (zh) 2020-06-01
TWI683375B (zh) 2020-01-21
TWI678802B (zh) 2019-12-01
TWI679789B (zh) 2019-12-11
TWI683168B (zh) 2020-01-21
TW202001386A (zh) 2020-01-01
TW202001389A (zh) 2020-01-01
TWI684815B (zh) 2020-02-11
TW202001373A (zh) 2020-01-01
TWI710832B (zh) 2020-11-21
TWI696870B (zh) 2020-06-21
TWI680589B (zh) 2019-12-21
TWI685702B (zh) 2020-02-21
TW202002353A (zh) 2020-01-01
TW202002096A (zh) 2020-01-01
TWI714115B (zh) 2020-12-21
TW202002351A (zh) 2020-01-01
TW202001363A (zh) 2020-01-01
TW202002275A (zh) 2020-01-01
TWI679765B (zh) 2019-12-11
TWI733078B (zh) 2021-07-11
TWI679792B (zh) 2019-12-11
TW202001374A (zh) 2020-01-01
TW202002276A (zh) 2020-01-01
TW202002354A (zh) 2020-01-01
TW202002356A (zh) 2020-01-01
TWI684810B (zh) 2020-02-11
TWI694626B (zh) 2020-05-21
TW202018386A (zh) 2020-05-16
TW202002352A (zh) 2020-01-01
TWI678009B (zh)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4815B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088636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02430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076476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2020020345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KR20130005854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071152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9218623A1 (zh) 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1503358A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21184235A1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WO2021097690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2381901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20070870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0220476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KR102520574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95110B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755792B (zh) 顯示器件及其製造方法
WO2020239071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949509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70905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640554B2 (en) Pixel structure
CN111933671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TW201423976A (zh) 用於顯示設備的基板、包含該基板的顯示設備及製造該顯示設備的方法
CN11555261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627933A (zh) 主动元件基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