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0242A - 具有萘骨架之雙芳基醇類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萘骨架之雙芳基醇類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0242A
TW201930242A TW107132271A TW107132271A TW201930242A TW 201930242 A TW201930242 A TW 201930242A TW 107132271 A TW107132271 A TW 107132271A TW 107132271 A TW107132271 A TW 107132271A TW 201930242 A TW201930242 A TW 2019302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group
carbon atoms
above formula
alcoh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2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伯崇史
河井秀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田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田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田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0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024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20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43/21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containing rings other tha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20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43/23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可顯現高折射、高耐熱性的樹脂原料。
該課題之解決手段係藉由下述式所表示之化合物而達成。
式中,環Z1、環Z2及環Z3表示芳環。惟環Z1、環Z2及環Z3中之至少一者係萘環。R1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5至12之環烷基或碳數6至12之芳基。R2a、R2b及R2c各別相同或相異,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6至12之芳基或鹵素原子。R3a及R3b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2至4的伸烷基。m1、m2及m3表示0至3之整數,n1及n2表示1以上之整數。m1、m2及m3中之至少一者為2以上時,各自所對應之R2a、R2b或R2c可相同亦可相異。

Description

具有萘骨架之雙芳基醇類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萘骨架之雙芳基醇類及其製造方法,其可用於聚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胺甲酸酯、環氧樹脂等。
以雙酚A為代表之雙芳基醇類由於具有高折射率、透明性、耐熱性、耐水性等,因此多用於作為聚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胺甲酸酯、環氧樹脂等之樹脂原料〔例如日本特開昭60-063214號公報(專利文獻1)〕。
例如專利文獻1所載之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3,5-二溴苯基)丙烷聚合物,在該文獻中雖記載其折射率係1.61,惟卻無法充分滿足近年來之要求性能。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日本特開平02-111742號公報(專利文獻2)提案使用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二苯基甲烷作為可期待更高的屈折率之二羥基化合物,該文獻中記載其丙烯酸衍生物與苯乙烯之共聚物的折射率係1.63。
又,就構成聚酯共聚物之二羥基化合物而言,日本特開平06-145320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提案1,1- 雙(4-羥基乙氧基苯基)1-苯基-乙烷及1,1-雙(4-羥基乙氧基苯基)-1,1-二苯基-甲烷等,該文獻中記載該等二羥基化合物與萘二羧酸之聚酯共聚物係光學特性、耐熱性優異的樹脂材料。
另外,就兼具高折射率與高耐熱性之樹脂原料而言,已知具有茀骨架之雙芳基醇類,例如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之折射率係1.63,為相對較高的折射率。然而,就近年光學構件要求之高折射率材料而言,無法說是充分的折射率,而要求開發具有更高折射率的材料。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0-0632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2-11174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06-14532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顯現高折射率且高耐熱性之樹脂原料。
本發明者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反覆認真研究之結果,發現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顯示高折射率且高熔點,並且會成為化學安定性指標之5%重量減少溫度 亦高的化合物。具體言之,本發明包含下述發明。
〔1〕一種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
式中,環Z1、環Z2及環Z3表示芳環。惟環Z1、環Z2及環Z3中之至少一者係萘環。R1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5至12之環烷基或碳數6至12之芳基。R2a、R2b及R2c各別相同或相異,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6至12之芳基或鹵素原子。R3a及R3b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2至4的伸烷基。m1、m2及m3表示0至3之整數,n1及n2表示1以上之整數。m1、m2及m3中之至少一者係2以上時,各別所對應之R2a、R2b或R2c可相同亦可相異。
〔2〕如〔1〕所述之醇類,其中,環Z1及環Z2皆為萘環。
〔3〕如〔1〕或〔2〕所述之醇類,其中,環Z3係萘環。
〔4〕一種〔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醇類的製造方法,係依序包含下述步驟: 將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與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反應而獲得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之步驟、以及將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反應之步驟。
式中,環Z3及R1係如上所述。此外,R4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6至12之芳基或鹵素原子,p表示0至3之整數。p係2以上時,對應之R4可相同亦可相異。
式中,環Z表示芳環。此外,R5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6至12之芳基或鹵素原子,q表示0至3之整數。q係2以上時,對應之R5可相同亦可相異。
式中,環Z1、環Z2、環Z3、R1、R2a、R2b、R2c、m1、m2及m3係如上所述。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可成為顯示高折射率且高耐熱性之樹脂原料的醇類。特別係本發明之醇類即使不具有酚性羥基、茀骨架,卻仍具有特別的高折射率、高熔點,並且顯示化學安定性指標之5%重量減少溫度亦高的特徴,因此可成為會顯現與從具有茀骨架之雙芳基醇類所製造之各種樹脂同等或以上之特性的樹脂原料。
第1圖係以實施例1所製造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中之下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的1H-NMR譜。
第2圖係以實施例1所製造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中之下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的13C-NMR譜。
第3圖係以實施例1所製造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中之下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的質譜。
<本發明之醇類>
本發明之醇類係由上述通式(1)來表示。上述通式(1)中,環Z1、環Z2及環Z3表示芳環,其中至少一者含有萘環。就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會更高熔點及高折射率而言,以環Z1及環Z2皆為萘環為佳,特佳係環Z1、環Z2及環Z3全部皆為萘環。
有關環Z1、環Z2及環Z3,就萘環以外之芳環而言,可列舉例如:苯環,還有蒽環、菲環、芘環等多環式的芳環等。以至少環Z3係茀環以外之芳環為佳,以環Z1、環Z2及環Z3全部皆為茀環以外之芳環為較佳。
就取代基R1中之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而言,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等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就碳數5至12之環烷基而言,可列舉例如: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金剛烷基、降莰基、雙環己基等,就碳數6至12之芳基而言,可列舉例如:苯基、經烷基(例如碳數1至4之烷基)取代的苯基、聯苯基、萘基等。該等取代基R1之中,係以氫原子、碳數1至3之直鏈狀烷基或苯基為佳,以氫原子、甲基或苯基為較佳。
就取代基R2a、R2b及R2c中之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而言,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等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就碳數6至12之芳基而言,可列舉例如:苯基、經烷基(例如碳數1至4之烷基)取代的苯基、聯 苯基、萘基等,就鹵素原子而言,可列舉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之中,以碳數1至4之烷基或碳數6至12之芳基為佳,特佳係甲基。
就R3a及R3b中之可具有分支之碳數2至4的伸烷基而言,可列舉例如:伸乙基、伸正丙基、伸異丙基、伸正丁基、伸二級丁基、伸三級丁基。該等伸烷基之中,以伸乙基或伸異丙基為佳。
此外,上述通式(1)中,表示取代基數之m1至m3係表示0至3之整數,以0或1為佳,以0為特佳。再者,在m1至m3中之至少一者係2以上時,各別所對應之取代基R2a、R2b或R2c可相同亦可相異。表示氧基伸烷基數之n1及n2係表示1以上之整數,以1或2為佳,特別係1。
本發明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由於依據後述條件所測定之折射率通常係1.63以上,特別係1.65以上,因此可顯示與已知作為顯示高折射率之材料之具有茀骨架之雙芳基醇類相同程度或該程度以上之折射率。
此外,本發明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由於熔點係200℃以上,特別係230℃以上,因此與一般有高熔點且被認為作為樹脂時會顯示高耐熱性之具有茀骨架之雙芳基醇類相比,可顯示更高的熔點。
再者,本發明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由於5%重量減少溫度係300℃以上,特別係340℃以上,因此可顯示與被認為作為樹脂時會顯示高耐熱性之具有茀骨 架之雙芳基醇類相同程度或該程度以上之5%重量減少溫度。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就算與具有茀骨架之雙芳基醇類相比,也具有相同程度或該程度以上之折射率、熔點及5%重量減少溫度,因此當然適宜用於作為聚碳酸酯、聚酯、聚酯聚碳酸酯等熱塑性樹脂用單體,且亦可藉由依據常規方法進行丙烯酸酯化、環氧化來製備丙烯樹脂用單體、環氧樹脂。尤其因具有高折射率,因此可適宜用於作為構成以光學透鏡、光學膜為代表的光學構件之樹脂用單體。
<本發明之醇類的製造方法>
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可藉由例如下述方法而獲得,該方法為:在鹼或酸的存在下,將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與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反應,而獲得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並將該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反應。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中,當屬於取代基R1為氫原子之羰基化合物類(醛類)時,就反應性及位置選擇性之觀點而言,以使用鹼為佳。此外,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當屬於取代基R1為氫原子以外之羰基化合物類(酮類)時,以使用酸為佳。
上述通式(2)中,就取代基R4中之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而言,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 己基等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就碳數6至12之芳基而言,可列舉例如:苯基、經烷基(例如碳數1至4之烷基)取代的苯基、聯苯基、萘基等,就鹵素原子而言,可列舉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之中,以碳數1至4之烷基或芳基為佳,特佳係甲基。
此外,上述通式(2)中,表示取代基數之p係表示0或1至3之整數,以0或1為佳,以0為特佳。
就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之具體例而言,可列舉例如:苯甲醛、2-甲基苯甲醛、3-甲基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2,3-二甲基苯甲醛、2,4-二甲基苯甲醛、2,5-二甲基苯甲醛、2,6-二甲基苯甲醛、2,4,5-三甲基苯甲醛、2,4,6-三甲基苯甲醛、4-乙基苯甲醛、4-丁基苯甲醛、4-三級丁基苯甲醛、4-異丙基苯甲醛、4-異丁基苯甲醛、4-氟苯甲醛、2,4-二氟苯甲醛、3,4-二氟苯甲醛、4-氯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3,4-二氯苯甲醛、4-溴苯甲醛、聯苯-3-甲醛、聯苯-4-甲醛、苯乙酮、4’-甲基苯乙酮、4’-乙基苯乙酮、4’-異丙基苯乙酮、2,4,6-三甲基苯乙酮、乙基苯基酮、4’-三級丁基苯丙酮、4’-乙基苯丙酮、4’-甲基苯丙酮、苯異丁酮、苯丁酮、苯己酮、異丁基苯基酮、丁基苯基酮、己基苯基酮、環丙基苯基酮、環丁基苯基酮、環戊基苯基酮、環己基苯基酮、二苯基酮、2-甲基二苯基酮、3-甲基二苯基酮、4-甲基二苯基酮、3,4-二甲基二苯基酮、4,4’-二甲基二苯基酮、4,4’-二-三級丁基二苯基酮、1-萘甲醛、4-甲基-1-萘乙酮、2-萘甲醛、1-溴-2-萘甲醛、6- 溴-2-萘甲醛、1’-萘乙酮、4-甲基-1-萘乙酮、2’-萘乙酮、2-萘基苯基酮、9-蒽甲醛等。
上述通式(3)中,就取代基R5中之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而言,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等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就碳數6至12之芳基而言,可列舉例如:苯基、經烷基(例如碳數1至4之烷基)取代的苯基、聯苯基、萘基等,就鹵素原子而言,可列舉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之中,以碳數1至4之烷基或芳基為佳,特佳係甲基。
此外,上述通式(3)中,表示取代基數之q係表示0或1至3之整數,以0或1為佳,以0為特佳。
上述通式(3)中,環Z相當於上述通式(1)中之環Z1及環Z2
就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之具體例而言,可列舉例如:苯酚、鄰甲酚、間甲酚、對甲酚、2,4-二甲基苯酚、2,4,6-三甲基苯酚、2-三級丁基苯酚、3-三級丁基苯酚、4-三級丁基苯酚、4-三級戊基苯酚、4-己基苯酚、2-苯基苯酚、3-苯基苯酚、4-苯基苯酚、2,6-二苯基苯酚、4-氯苯酚、4-溴苯酚、1-萘酚、2,4-二溴-1-萘酚、2-萘酚、6-溴-2-萘酚、7-溴-2-萘酚、1-氯-2-萘酚、1-溴-2-萘酚、3-溴-2-萘酚、1,6-二溴-2-萘酚等。
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的使用量,相對於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1莫耳而言,通常 係2至5莫耳,就更經濟地獲得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之觀點而言,係以使用2至3莫耳為佳。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可僅使用1種,或者可因應需求而併用2種以上。藉由併用2種以上,可製造非對稱之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或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
就本反應中使用的鹼而言,可列舉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等鹼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鉀、碳酸鈉等鹼金屬碳酸鹽;乙酸鈉等有機酸鹼金屬鹽等。鹼之使用量,相對於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1莫耳而言,通常係0.1至3.0莫耳,就獲得充分的反應速度之觀點與後處理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較佳係相對於該芳基醇類1莫耳而言,使用0.3至1.0莫耳。該等鹼可僅使用1種,或者可因應需求而併用2種以上。
就本反應中使用的酸而言,可使用例如:無機酸、有機酸等各種酸,具體而言,無機酸可列舉例如:硫酸、氯化氫、鹽酸、磷酸、雜多酸、沸石、黏土礦物等,有機酸可列舉例如:甲磺酸、三氟甲磺酸、對甲苯磺酸、離子交換樹脂等。酸之使用量,相對於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1莫耳而言,通常係0.1至5.0莫耳,就獲得充分的反應速度之觀點及後處理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較佳係相對於該羰基化合物類1莫耳而言,使用0.5至1.0莫耳。該等酸可僅使用1種,或者可因應需求而併用2種以上。
使用酸之際,就增加反應速度之觀點而言,以與含硫化合物共存者為佳。本反應中,就可使用之含硫化合物而言,可列舉例如:含硫羧酸類、烷基硫醇類、芳烷基硫醇類及該等的鹽類。
就含硫羧酸類而言,可列舉例如:硫乙酸、巰基丙酸、硫乙醇酸、二硫草酸、巰基琥珀酸、巰基苯甲酸等,就烷基硫醇類而言,可列舉例如:甲基硫醇、乙基硫醇、丙基硫醇、異丙基硫醇、正丁基硫醇、十二基硫醇等C1-16烷基硫醇。該等含硫化合物之中,就工業上處理性之良好度而言,適宜使用十二基硫醇。
使用該等含硫化合物時之使用量,相對於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1重量份而言,通常係0.01至1.0重量份,就獲得充分的反應速度之觀點與後處理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較佳係相對於該羰基化合物類1重量份而言,使用0.01至0.50重量份。該等含硫化合物可僅使用1種,或者可因應需求而併用2種以上。
在將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與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反應之際,可因應需求而在溶媒存在下實施反應。可使用的溶媒可列舉例如:脂族烴類、芳族烴類、醚類、鹵化烴類、非質子性極性溶媒等。
就脂族烴類而言,可列舉例如:己烷、庚烷、辛烷、癸烷等,就芳族烴類而言,可列舉例如: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就醚類而言,可列舉例如:二乙基醚等二烷基醚類、四氫呋喃、二烷等環狀醚類,就鹵化烴類而 言,可列舉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脂族鹵化烴類、氯苯、二氯苯等芳族鹵化烴類,就非質子性極性溶媒而言,可列舉例如:二甲基亞碸、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2-吡咯啶酮、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該等溶媒之中,就易取得性、處理性之良好度而言,適宜使用甲苯、二甲苯等芳族烴類。
使用該等溶媒時之使用量,相對於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1重量份而言,通常係0.1至10重量份,就獲得充分的反應速度之觀點與經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係相對於該羰基化合物類1重量份而言,使用0.5至5.0重量份。該等溶媒可僅使用1種,或者可因應需求而併用2種以上。
將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與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的反應,通常係以50至200℃實施,較佳係以80至140℃實施。此外,就獲得充分的反應速度之觀點而言,可因應需求而在常壓或減壓回流下,在進行脫水的同時實施反應。
前述的反應結束後,可將獲得的反應液因應需求而藉由中和、水洗、濃縮、晶析、過濾等常規方法來取出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此外,也可不取出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而供應於後述之該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之反應中。再者,暫時取出的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可在供應於與碳酸伸烷基酯的反應之前,藉由再結晶、蒸餾、吸附、管柱層析等常規 方法精製。
隨後針對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之反應進行詳細說明。
就用於本發明中之碳酸伸烷基酯而言,可列舉:碳酸伸乙酯、碳酸伸丙酯及碳酸伸丁酯。碳酸伸烷基酯之使用量可因應上述通式(1)中之表示氧基伸烷基數之n1及n2而適當地調整,例如:將n1=n2=1之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作為主生成物進行製造時,相對於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1莫耳而言,碳酸伸烷基酯之使用量通常係2至5莫耳,較佳係2至3莫耳。
在將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反應之際,可在鹼存在下反應。就可使用的鹼而言,可列舉例如:碳酸鹽類、碳酸氫鹽類、氫氧化物類、有機鹼類等。更具體而言,碳酸鹽類可列舉: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鋰、碳酸銫等,碳酸氫鹽類可列舉:碳酸氫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鋰、碳酸氫銫等,氫氧化物類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等,有機鹼類可列舉:三乙基胺、二甲基胺基吡啶、三苯基膦、溴化四甲銨、氯化四甲銨等。該等鹼之中,就處理性之良好度的觀點而言,適宜使用碳酸鉀、碳酸鈉或三苯基膦。該等鹼可僅使用1種,或者可因應需求而併用2種以上。
使用該等鹼之際的使用量,相對於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1莫耳而言,通常係0.01至1.0莫耳,較佳係0.03至0.5莫耳。
在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反應之際,可在有機溶媒存在下進行反應。就該有機溶媒而言,可列舉:酮類、芳族烴類、鹵化芳族烴類、脂族烴類、鹵化脂族烴類、醚類、脂族腈類、醯胺類、亞碸類等。更具體而言,酮類可列舉:丙酮、甲基乙基酮、丁基甲基酮、二異丁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異戊基酮、2-庚酮、2-辛酮、環戊酮、環己酮、環庚酮、環辛酮、環癸酮、環十一酮等,芳族烴類可列舉: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鹵化芳族烴可列舉:氯苯、二氯苯等,脂族烴可列舉戊烷、己烷、庚烷等,鹵化脂族烴類可列舉: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醚類可列舉: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甲基三級丁基醚、環戊基甲基醚、二苯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二乙二醇異丙基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丁基甲基醚、三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丁基醚、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四乙二醇二甲基醚等,脂族腈類可列舉乙腈等,醯胺類可列舉: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2-吡咯啶酮、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亞碸類可列舉二甲基亞碸等。該等有機溶媒之中,就易取得性、處理性之良好度而言,適宜使用沸點係110℃以上之芳族烴類、酮類、酯類或醚類。該等有機溶媒可僅使用1種,或者可因應需求而併用2種以上。
使用該等有機溶媒之際的使用量,相對於上述通式(4) 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1重量份而言,通常係0.1至10重量份、較佳係0.5至3重量份。
上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之反應,通常係以30至150℃實施,較佳係以100至130℃實施。
前述的反應結束後,可將獲得的反應液因應需求而藉由中和、水洗、濃縮、晶析、過濾等常規方法來取出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此外,獲得的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可藉由再結晶、蒸餾、吸附、管柱層析等常規方法精製。
[實施例]
下述中,雖列舉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再者,例中,各種測定係依據下述方法而實施。此外,下述實施例中記載的各成分之生成率(殘留率)及純度係依下述條件所測定的HPLC之面積百分率。
〔1〕HPLC分析
裝置:島津製作所製LC-20A
管柱:YMC-Pack ODS-A(5μm、4.6mm ×250mm)
移動相:A液純水、B液乙腈。對於B液濃度,改變濃度如下並進行分析。
B液濃度:70%(5分鐘)→(5分鐘)→90%→(5分鐘)→100%(15分鐘)
流量:1.0ml/min、管柱溫度:40℃、檢測波長:UV 254nm
〔2〕熔點(藉由示差掃描熱析測定(DSC)所得之熔解吸熱最大溫度)
將下述實施例及參考例中記載的化合物之結晶5mg在鋁盤中精確地稱取,使用示差掃描熱析儀(SII‧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DSC7020),以氧化鋁作為對照並在下述操作條件下測定,並將檢測出的熔解吸熱最大溫度作為熔點。
(操作條件)
升溫速度:10℃/min
測定範圍:30至300℃
環境:開放、氮氣40ml/min
〔3〕NMR測定
1H-NMR及13C-NMR係使用四甲基矽烷作為內部標準,使用CDCl3作為溶媒,並藉由JEOL-ESC 400分光計來記錄。
〔4〕LC-MS測定
LC-MS係以下述測定條件進行分離、質量分析以鑑定目的物。
裝置:Waters股份有限公司製「Xevo G2 Q-Tof」
管柱:YMC股份有限公司製「YMC-Ultra HT Pro C18」(2μm、2.0mm ×100mm)
管柱溫度:40℃
檢測波長:UV 220-500nm
移動相:A液=10mM乙酸銨水、B液=乙腈
移動相流量:0.3ml/分鐘
移動相梯度:B液濃度:70%→(2分鐘)→90%→(2分鐘)→100%(6分鐘)
檢測法:Q-Tof
離子化法:ESI(+)法
離子源(Ion Source):電壓(+)2.0kV、溫度120℃
取樣錐(Sampling Cone):電壓30V、氣流50L/h
去溶劑氣體(Desolvation Gas):溫度500℃、氣流1000L/h
〔5〕折射率
將以下述方式所測定之折射率作為各化合物之折射率。
將由實施例獲得的化合物溶解於二甲基亞碸並調製成5重量%、10重量%及15重量%的溶液,使用後述之裝置、條件測定各溶液之折射率。其次,從獲得的3個測定值導出近似直線,將其於100重量%外插時之值作為各化合物的折射率。
<各溶液之折射率測定條件>
裝置:阿貝折射計(Atago股份有限公司製「多波長阿貝折射計DR-2M」)
測定波長:589nm(20℃)
〔6〕5%重量減少溫度
使用熱重量測定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TGA-50)在氮氣流下以10℃/分鐘從室溫升溫至500℃,並測定。
<實施例1 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中之下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的製造例>
在具備攪拌器、加熱冷卻器、迪安-斯塔克(Dean-Stark)管及溫度計之玻璃製反應器中,加入1-萘甲醛100g(0.640莫耳)、2-萘酚200g(1.387莫耳)、24%氫氧化鈉水溶液120g(0.720莫耳)、甲苯300g後,將內壓減壓至53kPa,進行升溫至100℃。在以相同溫度脫水的同時攪拌40小時後,使用高效液相層析法將反應液進行分析時,雙芳基醇化合物之生成率係85.4%。
反應後,在獲得的反應液中追加甲苯,使用35%鹽酸 水中和後,藉由將反應液冷卻至20℃而析出結晶,藉由將析出的結晶過濾並乾燥而獲得雙芳基醇化合物之結晶239g(純度95%、收率88%)。
於具備攪拌器、加熱冷卻器及溫度計之玻璃製反應器中,加入獲得的雙芳基醇化合物之結晶100g(0.234莫耳)、碳酸伸乙酯43.6g(0.495莫耳)、碳酸鉀2.70g(0.0195莫耳)、甲苯200g後,升溫至120℃,以相同溫度攪拌22小時後,使用高效液相層析法將反應液進行分析時,上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的生成率係91.6%。
反應後,在獲得的反應液中加入N-甲基-2-吡咯啶酮800g,以90℃攪拌1小時並獲得均勻的溶液後,緩慢滴下離子交換水並以相同溫度攪拌1小時,藉此將結晶析出後,藉由冷卻至20℃而進一步析出結晶。其後,藉由將析出的結晶過濾並乾燥而獲得上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的結晶70g(純度99%、收率67%)。
使用上述之方法來測定獲得的上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的熔點、折射率及5%重量減少溫度。此外,藉由使用1H-NMR、13C-NMR及LC-MS測定獲得的結晶,以確認該結晶係上述式(1-1)所表示之醇化合物。將1H-NMR、13C-NMR及LC-MS之測定圖表各別表示於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同時將測定結果記載如下。
1H-NMR(CDCl3)
δ2.56-2.74ppm(3H、m)、3.00(1H、d)、3.38-3.40(2H、m)、3.59-3.62(1H、m)、3.73(1H、t)、3.92-3.97(1H、m)、7.09-7.19(4H、m)、7.22-7.35(5H、m)、7.42(1H、t)、7.52(1H、s)、7.73-7.89(9H、m)
13C-NMR(CDCl3)
δ42.09ppm、60.96ppm、70.42ppm、71.86ppm、114.56ppm、116.85ppm、122.90ppm、123.64ppm、123.78ppm、123.93ppm、125.64ppm、125.94ppm、126.14ppm、126.79ppm、127.01ppm、127.51ppm、128.79ppm、128.93ppm、129.04ppm、129.10ppm、129.63ppm、129.81ppm、130.23ppm、131.97ppm、133.22ppm、133.30ppm、133.86ppm、140.46ppm、155.62ppm
質譜值(M+Na)+:537.20
折射率:1.67
熔點:262℃
5%重量減少溫度:340℃
<參考例>
使用上述之方法測定下述式(5)所表示之茀化合物的熔點、折射率及5%重量減少溫度。結果係表示於下。
折射率:1.63
熔點:161℃
5%重量減少溫度:320℃

Claims (4)

  1. 一種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醇類, 式中,環Z 1、環Z 2及環Z 3表示芳環;惟環Z 1、環Z 2及環Z 3中之至少一者係萘環;R 1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5至12之環烷基或碳數6至12之芳基;R 2a、R 2b及R 2c各別相同或相異,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6至12之芳基或鹵素原子;R 3a及R 3b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2至4的伸烷基;m1、m2及m3表示0至3之整數,n1及n2表示1以上之整數;m1、m2及m3中之至少一者係2以上時,各別所對應之R 2a、R 2b或R 2c可相同亦可相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醇類,其中,環Z 1及環Z 2皆為萘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醇類,其中,環Z 3係萘環。
  4. 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醇類的製造方法,係依序包含下述步驟: 將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羰基化合物類與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芳基醇類反應而獲得下述通式(4)表示之雙芳基醇類的步驟、以及將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雙芳基醇類與碳酸伸烷基酯反應之步驟; 式中,環Z 3及R 1係如上所述;此外,R 4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6至12之芳基或鹵素原子,p表示0至3之整數;p係2以上時,對應之R 4可相同亦可相異; 式中,環Z表示芳環;此外,R 5表示可具有分支之碳數1至6的烷基、碳數6至12之芳基或鹵素原子,q表示0至3之整數;q係2以上時,對應之R 5可相同亦可相異; 式中,環Z 1、環Z 2、環Z 3、R 1、R 2a、R 2b、R 2c、m1、m2及m3係如上所述。
TW107132271A 2017-10-25 2018-09-13 具有萘骨架之雙芳基醇類及其製造方法 TW2019302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5750 2017-10-25
JP2017-205750 2017-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0242A true TW201930242A (zh) 2019-08-01

Family

ID=6624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2271A TW201930242A (zh) 2017-10-25 2018-09-13 具有萘骨架之雙芳基醇類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28582B2 (zh)
TW (1) TW201930242A (zh)
WO (1) WO20190825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8126B (zh) * 2018-02-09 2023-07-1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三芳基甲烷化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8524A1 (ja) * 2021-10-04 2023-04-13 群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化合物、樹脂、硬化性組成物、硬化物および光学部材
WO2023190508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群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光学部材形成材料、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8743A (ja) * 1982-05-28 1983-12-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ハロゲン化銀写真感光材料
JPH02111742A (ja) * 1988-10-19 1990-04-24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アクリル酸誘導体
JPH06145320A (ja) * 1992-11-10 1994-05-24 Kanebo Ltd 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756205A3 (en) * 1995-07-26 1998-10-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attern transfer techniques for fabrication of lenslet arrays using specialized polyesters
JP5192641B2 (ja) 2005-10-07 2013-05-08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349860A (zh) 2015-09-03 2018-07-3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光学部件形成用组合物、光刻用膜形成组合物、抗蚀剂组合物、抗蚀图案形成方法、辐射敏感组合物、非晶膜制造方法、光刻用下层膜形成材料、光刻用下层膜形成用组合物、光刻用下层膜制造方法、抗蚀图案形成方法、电路图案形成方法、纯化方法
US11130724B2 (en) * 2015-12-25 2021-09-2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Compound, resin, composition, resist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and circuit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JP7194355B2 (ja) 2016-07-21 2022-12-2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樹脂、組成物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8126B (zh) * 2018-02-09 2023-07-1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三芳基甲烷化合物
US11760712B2 (en) 2018-02-09 2023-09-1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Triarylmethane compou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8582B2 (ja) 2022-08-31
JP2019077672A (ja) 2019-05-23
WO2019082541A1 (ja)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30242A (zh) 具有萘骨架之雙芳基醇類及其製造方法
KR102564609B1 (ko) 플루오렌 골격을 갖는 알코올의 결정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23160865A (ja) ビスフェノール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26349A (ja) 9,9−ビス(アルキル置換−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フルオレン類と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9039515A1 (ja) ビスフェノール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30835A1 (ja) 新規なトリ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
JP4108946B2 (ja) 新規な1,4−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1−シクロヘキセン類
KR20120015322A (ko) 트리스페놀류 및 그의 모노에스테르 치환체의 제조방법, 및 4-아실아랄킬페놀 유도체
JP6181048B2 (ja) 4,4”−ジヒドロキシ−m−ターフェニル類の製造方法
JP6068204B2 (ja) 新規なトリ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
TW201634435A (zh) 1,3-雙(3-甲基-4-羥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及其之製造方法,以及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及其之製造方法
JP6205349B2 (ja) 新規な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シクロヘキセン類
JP2013216582A (ja) ビスフェノール類のビスヒドロキシエチルエ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JP6138115B2 (ja) トリスフェノ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JP2016003220A (ja)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アミノヒドロキシヒドロアクリジ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9134742A (ja) トリフエノ−ル系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むポリカ−ボネ−ト
JP6327255B2 (ja) 1,3−ビス(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5−エチルアダマンタ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70014B (zh) 新穎之二羥基化合物
JP7267008B2 (ja) 新規な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
JP6071739B2 (ja) 1,3−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シクロヘキサン類の製造方法
JP6250453B2 (ja) トリ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
JP4115450B2 (ja) 新規な4,4’−ジ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ビシクロヘキセン類
US20220098135A1 (en) Bisphenol composition and polycarbonate resin
JP2023069294A (ja)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
JP2022104623A (ja) フルオレ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