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5058A - 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以及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以及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5058A
TW201835058A TW106144446A TW106144446A TW201835058A TW 201835058 A TW201835058 A TW 201835058A TW 106144446 A TW106144446 A TW 106144446A TW 106144446 A TW106144446 A TW 106144446A TW 201835058 A TW201835058 A TW 2018350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compound
substituent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4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圭
奥山久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5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50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006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 C08F222/102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of dialcohols, e.g.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or 1,4-butanediol di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30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08F220/303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and one or more carboxylic moieties in the ch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4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8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 C08F220/385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and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8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 C08F220/387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and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an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67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cyclic ring having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6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cyclic ring having sulfur as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2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24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nitrogen-to-nitrogen bo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19/56Align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2019/044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 C09K2019/0448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the end chain group being a polymerizable end group, e.g. -Sp-P or acryl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以提供得有效率地製造高分子之手段為目的,此高分子得使用於製備具有良好的逆向波長色散特性之光學薄膜等。本發明的混合物,其下述式(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的含量為下述式(I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I)的含量之超過0.2倍〔式中,Ar1、Ar2係指定的環基,A1~A4、B1~B4係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芳族基,Z1~Z4、Y1~Y4、L1~L4係-O-、-C(=O)-O-或-O-C(=O)-等指定的基,R1~R6係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e、f之一者為1~3的整數且另一者為0~3的整數,c、d、i、j為1~20的整數,a、b、g、h為0或1〕。
Figure TW201835058A_A0001

Description

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以及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可在寬波長區域中偏光轉換一致的光學薄膜及光學各向異性體,以及使用該光學各向異性體之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
並且,本發明係關於得使用於製備上述光學薄膜及光學各向異性體之高分子,以及得使用於製備該高分子之混合物。
平面顯示裝置等各種裝置中所使用之相位差板中,有將直線偏光轉換成圓偏光之1/4波長板、將直線偏光的偏光振動面進行90度轉換之1/2波長板等。此等相位差板係對於某特定的單色光可正確賦予光線波長的λ/4或者λ/2的相位差者。
然而,在以往的相位差板中,有通過相位差板所輸出之偏光會被轉換成有色偏光的問題。其原因在於,構成相位差板之材料對於相位差具有波長色散特性,且對於混合存在有可見光區光線的合成波之白色光,會在各波長的偏光狀態產生分布,故不可能在全部的波長區域中將輸入光調整成正確的λ/4或者λ/2之相位差的偏光。
為了解決此種問題,而針對得對於寬波長區域的光賦 予均勻的相位差之寬頻帶相位差板進行各種探討,亦即針對所謂具有逆向波長色散特性之相位差板進行各種探討。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式電腦(mobile personal computer)、行動電話等便攜型的資訊終端之高機能化與普及,而開始要求盡可能將平面顯示裝置的厚度變薄。其結果,亦要求構成部件之相位差板的薄層化。
作為薄層化的方法,近年來最有效的方法係將含有低分子聚合性化合物之聚合性組成物塗布在薄膜基材而形成光學薄膜藉以製作相位差板的方法。因此,多進行可形成具有優異逆向波長色散特性之光學薄膜的聚合性化合物或使用其之聚合性組成物的開發。
而且,例如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010325號)及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200877號公報)中,提案一種聚合性化合物及聚合性組成物,其等可形成逆向波長色散特性優異之光學薄膜,且同時具有適於加工之低熔點而容易塗布於基材,並且顯示液晶性之溫度範圍廣,更可便宜地進行合成。
於此,在使用聚合性化合物之光學薄膜或光學各向異性體(以下,有將兩者合稱為「光學薄膜等」之情況。)的製造中,除了要求獲得逆向波長色散特性優異之光學薄膜等,亦要求提升生產性。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得有效率地製造高分子 之手段,此高分子得使用於製備可在寬波長區域中偏光轉換一致的光學薄膜等。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專心致志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若使用以下混合物,則可有效率地製造能形成逆向波長色散特性優異之光學薄膜等的高分子,進而完成本發明。此混合物係大量含有下述式(I)所示之指定的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尤其是以指定的比例含有下述式(I)所示之指定的聚合性化合物與下述式(II)所示之指定的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或含有二種以上之下述式(I)所示之指定的聚合性化合物且實質上不含有下述式(II)所示之指定的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
如此一來,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下述所示之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以及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1〕一種混合物,其係二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包含下述式(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與下述式(I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I);且以質量基準計,前述聚合性化合物(I)的含量為前述聚合性化合物(II)的含量之超過0.2倍。或者,一種混合物,其係二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其包含二種以上之下述式(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且實質上不含有下述式(I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I)。
[化1]
〔式(I)及式(II)中,Ar1及Ar2分別獨立表示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D1表示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Z1~Z4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O-CH2-、-CH2-O-、-C(=O)-O-、-O-C(=O)-、-C(=O)-S-、-S-C(=O)-、-NR21-C(=O)-、-C(=O)-NR21-、-CF2-O-、-O-CF2-、-CH2-CH2-、-CF2-CF2-、-O-CH2-CH2-O-、-CH=CH-C(=O)-O-、-O-C(=O)-CH=CH-、-CH2-CH2-C(=O)-O-、-O-C(=O)-CH2-CH2-、-CH2-CH2-O-C(=O)-、-C(=O)-O-CH2-CH2-、-CH=CH-、-N=CH-、-CH=N-、-N=C(CH3)-、-C(CH3)=N-、-N=N-或-C≡C-,R21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A1~A4及B1~B4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Y1~Y4及L1~L4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C(=O)-、 -C(=O)-O-、-O-C(=O)-、-NR22-C(=O)-、-C(=O)-NR22-、-O-C(=O)-O-、-NR22-C(=O)-O-、-O-C(=O)-NR22-或-NR22-C(=O)-NR23-,R22及R23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R1~R6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a、b、g及h分別獨立為0或1;c、d、i及j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e及f係一者為1~3的整數且另一者為0~3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2及R3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2〕如前述〔1〕所記載之混合物,前述Ar1及Ar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III-1)~(III-3)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III-1)~(III-3)中,Ax表示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Ax所具有之芳環亦可具有取代基;Ay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0的有機基;Q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 R0表示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6的烷基、碳數2~6的烯基、碳數1~6的鹵化烷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C(=O)-Ra、-C(=O)-O-Ra或-SO2Ra,Ra表示碳數1~6的烷基或者亦可具有碳數1~6的烷基或碳數1~6的烷氧基作為取代基之碳數6~20的芳烴環基;n1表示0~3的整數,n2表示0或1,n3表示0~4的整數,n4表示0~2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0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3〕如前述〔2〕所記載之混合物,前述Ar1及Ar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IV-1)~(IV-3)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IV-1)~(IV-3)中,Ay、Q、R0、n1、n2、n3及n4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R11~R14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或-C(=O)-O-Rb,Rb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 ~12的環烷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的芳烴環基,構成環之至少一個C-R11~C-R14亦可被取代成氮原子。〕
〔4〕如前述〔1〕所記載之混合物,前述Ar1及Ar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V-1)~(V-4)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V-1)~(V-4)中,E3及E4分別獨立表示-CR24R25-、-S-、-NR24-、-C(=O)-或-O-,R24及R2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4的烷基;Rc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alkylsulfinyl)、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alkylsulfonyl)、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p0為0~2的整數;D3及D4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烴環基或亦可具 有取代基之芳雜環基;存在複數個Rc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5〕如前述〔4〕所記載之混合物,前述D3及D4分別獨立為下述式(v-1)~(v-8)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v-1)~(v-8)中,Rd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p1表示0~5的整數,p2表示0~4的整數,p3表示0~3的整數,p4表示0~2的整數;Rf表示氫原子或甲基;存在複數個Rd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6〕如前述〔4〕或〔5〕所記載之混合物,前述Ar1及Ar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VI-1)~(VI-5)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化6]
〔式(VI-1)~(VI-5)中,E3、Rc及p0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Rd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p1表示0~5的整數,p2表示0~4的整數,p3表示0~3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c及Rd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7〕一種混合物,其包含下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與下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且以質量基準,前述化合物(Ia)的含量為前述化合物(IIa)的含量之超過0.2倍。
〔式(Ia)及式(IIa)中,A1、A3、B1及B3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Y1、Y3、L1及L3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C(=O)-、-C(=O)-O-、-O-C(=O)-、-NR22-C(=O)-、-C(=O)-NR22-、-O-C(=O)-O-、-NR22-C(=O)-O-、-O-C(=O)-NR22-或-NR22-C(=O)-NR23-,R22及R23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R1、R2及R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FG1及FG2分別獨立表示羥基、羧基或胺基;a及g分別獨立為0或1;c及i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e為1~3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2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8〕如前述〔7〕所記載之混合物,前述FG1及FG2為羥基,前述a及g為0。
〔9〕如前述〔7〕所記載之混合物,前述FG1及FG2為羧基,前述a及g為1。
〔10〕一種高分子,其係將如前述〔1〕~〔6〕任一項所記載之混合物聚合而得。
〔11〕一種光學薄膜,其將如前述〔10〕所記載之高分子作為構成材料。
〔12〕一種光學各向異性體,其具有將如前述〔10〕所記載之高分子作為構成材料之層。
〔13〕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如前述〔12〕所記載之光學各向異性體及偏光薄膜。
〔14〕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如前述〔13〕所記載之偏光板。
〔15〕一種抗反射薄膜,其包含如前述〔13〕所記載之偏光板。
〔16〕一種混合物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使如前述〔7〕~〔9〕之任一者所記載之混合物與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之步驟。
[化8]FGa-Ar-FGb(VII)
〔式(VII)中,Ar表示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D表示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或-C(=O)-R26,R26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FGa及FGb分別獨立表示羥基或羧基。〕
〔17〕一種混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A),使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與未達2.0當量之下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下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或如前述〔7〕~〔9〕之任一者所記載之混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以及步驟(B),在前述步驟(A)之後,不進行後處理,使前述步驟(A)的反應生成物與不同於前述步驟(A)之下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下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或前述〔7〕~〔9〕之任一者所記載之混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並且,相對於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前述化合物(Ia)、前述化合物(IIa)及前述混合物的合計使用量為2.0當量以上且3.0當量以下。
〔式(Ia)及式(IIa)中,A1、A3、B1及B3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 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Y1、Y3、L1及L3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C(=O)-、-C(=O)-O-、-O-C(=O)-、-NR22-C(=O)-、-C(=O)-NR22-、-O-C(=O)-O-、-NR22-C(=O)-O-、-O-C(=O)-NR22-或-NR22-C(=O)-NR23-,R22及R23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R1、R2及R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FG1及FG2分別獨立表示羥基、羧基或胺基;a及g分別獨立為0或1;c及i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e為1~3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2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並且,式(VII)中,Ar表示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D表示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或-C(=O)-R26,R26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FGa及FGb分別獨立表示羥基或羧基。〕
〔18〕如前述〔16〕或〔17〕所記載之混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使用結構互異之二種以上的化合物作為前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得使用於製備可在寬波長區域中偏光轉換一致之光學薄膜等的高分子,以及得有效率地製造該高分子的混合物。
並且,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可在寬波長區域中偏光轉換一致之光學薄膜及光學各向異性體、以及使用其等之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此外,在本發明中,所謂「亦可具有取代基之」,意指「無取代之或具有取代基之」。並且,通式中所含之烷基或芳烴環基等有機基具有取代基之情形中,具有該取代基之有機基的碳數係設定為不包含取代基的碳數者。例如,碳數6~20的芳烴環基具有取代基之情形中,碳數6~20的芳烴環基的碳數係設定為不包含此種取代基的碳數者。再者,在本發明中,所謂「烷基」,意指鏈狀(直鏈狀或分支狀)之飽和烴基,「烷基」係設定為不包含係環狀飽和烴基之「環烷基」者。
於此,包含指定的聚合性化合物之本發明的混合物,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在與聚合起始劑混合而製備聚合性液晶組成物時使用。
並且,本發明的混合物及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在製備本發明的高分子時使用。
而且,本發明的高分子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作為本發明的光學薄膜之構成材料及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所具有之層之構成材料。並且,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於本發明的偏光板。再者,本發明的偏光板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於平面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以及抗反射薄膜。
(1)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
本發明之一形態的混合物係包含下述式(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與下述式(I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I)之混合物,可使用於例如後述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及高分子的製造。此外,含有聚合性化合物(I)與聚合性化合物(II)之混合物,亦可含有二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I),亦可含有二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II)。
並且,本發明之另一形態的混合物係包含二種以上之下述式(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的混合物,可使用於例如後述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及高分子的製造。
而且,由提高使用混合物或使用利用混合物而製備之 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以合成高分子而形成光學薄膜等時的生產性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混合物必須:含有聚合性化合物(I)與聚合性化合物(II),且以質量基準計,聚合性化合物(I)的含量(A)為聚合性化合物(II)的含量(B)之超過0.2倍(A/B>0.2);或者含有二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I),且實質上不含有聚合性化合物(II)。
此外,混合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I)與聚合性化合物(II)之情形中,由更提高合成高分子而形成光學薄膜等時的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聚合性化合物(I)的含量(A),以聚合性化合物(II)的含量(B)之0.3倍以上為佳。並且,由提高所得之光學薄膜等的逆向波長色散特性之觀點而言,聚合性化合物(I)的含量(A),以聚合性化合物(II)的含量(B)之100倍以下為佳,以50倍以下為較佳。
並且,在本發明中,所謂「實質上不含有聚合性化合物(II)」,係指聚合性化合物(II)的含量為偵測下限以下,以0為佳。
(1-1)聚合性化合物(I)
於此,式(I)中,a及b分別獨立為0或1,以1為佳。並且,c及d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以2~12的整數為佳,以4~8的整數為較佳。再者,e及f之一者為1~3的整數且另一者為0~3的整數。
而且,Ar1係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族烴 環基或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並且,D1係具有選自由芳族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
於此,所謂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係指從D1所鍵結之芳烴環或D1所鍵結之芳雜環的環部分,將二個鍵結於D1所鍵結之碳以外的碳之氫原子去除而成之基。而且,Ar1的二價的芳烴環基及二價的芳雜環基亦可具有一個以上的D1以外之取代基。並且,Ar1的二價的芳烴環基及二價的芳雜環基所具有之取代基為複數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此外,作為Ar1的二價的芳烴環基,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1,4-伸苯基、1,3-伸苯基、1,4-伸萘基、2,6-伸萘基、1,5-伸萘基、蒽基-9,10-二基(anthracenyl-9,10-diyl)、蒽基-1,4-二基、蒽基-2,6-二基等。
並且,作為Ar1的二價的芳雜環基,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苯并噻唑-4,7-二基、1,2-苯并異噻唑-4,7-二基、苯并唑-4,7-二基、吲哚-4,7-二基、苯并咪唑-4,7-二基、苯并吡唑-4,7-二基、1-苯并呋喃-4,7-二基、2-苯并呋喃-4,7-二基、苯[1,2-d:4,5-d’]二噻唑-4,8-二基、苯[1,2-d:5,4-d’]二噻唑-4,8-二基、苯并噻吩-4,7-二基、1H-異吲哚-1,3(2H)-二酮-4,7-二基、苯[1,2-b:5,4-b’]二噻吩-4,8-二基、苯[1,2-b:4,5-b’]二噻吩-4,8-二基、苯[1,2-b:5,4-b’]二呋喃-4,8-二基、苯[1,2-b:4,5-b’]二呋喃-4,8-二 基、苯[2,1-b:4,5-b’]二吡咯-4,8-二基、苯[1,2-b:5,4-b’]二吡咯-4,8-二基、苯[1,2-d:4,5-d’]二咪唑-4,8-二基等。
再者,作為Ar1的二價的芳烴環基及二價的芳雜環基所具有之D1以外的取代基,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鹵素原子、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碳數2~6的烯基、碳數1~6的鹵化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C(=O)-Ra、-C(=O)-O-Ra或-SO2Ra。於此,Ra係碳數1~6的烷基,或者亦可具有碳數1~6的烷基或碳數1~6的烷氧基作為取代基之碳數6~20的芳烴環基。並且,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亦可列舉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
而且,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1~6的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2~6的烯基,可列舉:乙烯基、丙烯基、異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1~6的鹵化烷基,可列 舉:氟甲基、三氟甲基、氟乙基、五氟乙基(pentafluoroethyl)、七氟丙基(heptafluoropropyl)、九氟丁基(nonafluorobutyl)等碳數1~6的氟烷基。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1~6的N-烷基胺基,可列舉:N-甲基胺基、N-乙基胺基、N-丙基胺基、N-異丙基胺基、N-丁基胺基、N-異丁基胺基、N-二級丁基胺基、N-三級丁基胺基、N-戊基胺基、N-己基胺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可列舉:N,N-二甲基胺基、N-甲基-N-乙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N,N-二丙基胺基、N,N-二異丙基胺基、N,N-二丁基胺基、N,N-二異丁基胺基、N,N-二戊基胺基、N,N-二己基胺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1~6的烷氧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二級丁氧基、三級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可列舉: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丙基亞磺醯基、異丙基亞磺醯基、丁基亞磺醯基、異丁基亞磺醯基、二級丁基亞磺醯基、三級丁基亞磺醯基、戊基亞磺醯基、己基亞磺醯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1~6的硫烷基,可列舉: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異丙硫基、丁硫基、異丁硫基、二級丁硫基、三級丁硫基、戊硫基、己硫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 基,可列舉:N-甲基胺磺醯基、N-乙基胺磺醯基、N-丙基胺磺醯基、N-異丙基胺磺醯基、N-丁基胺磺醯基、N-異丁基胺磺醯基、N-二級丁基胺磺醯基、N-三級丁基胺磺醯基、N-戊基胺磺醯基、N-己基胺磺醯基等。
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可列舉:N,N-二甲基胺磺醯基、N-甲基-N-乙基胺磺醯基、N,N-二乙基胺磺醯基、N,N-二丙基胺磺醯基、N,N-二異丙基胺磺醯基、N,N-二丁基胺磺醯基、N,N-二異丁基胺磺醯基、N,N-二戊基胺磺醯基、N,N-二己基胺磺醯基等。
並且,作為Ra的碳數1~6的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等。
再者,作為Ra之亦可具有碳數1~6的烷基或碳數1~6的烷氧基作為取代基之碳數6~20的芳烴環基,可列舉苯基、萘基等,前述苯基、萘基等,亦可具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等碳數1~6的烷基或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數1~6的烷氧基作為取代基。
再者,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之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與以下詳細說明之作為D1的有機基為相同者。
此外,在本發明中,所謂「芳環」,意指遵循休克耳定 則(Hückel’s rule)之具有廣義的芳族性之環狀結構,亦即,具有(4n+2)個π電子之環狀共軛結構,及噻吩、呋喃、苯并噻唑等所代表之硫、氧、氮等雜原子之孤電子對參與π電子系統且顯示芳族性之環狀結構。
而且,作為D1的芳烴環,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苯環、萘環、蒽環、菲環、芘環、茀環等。
並且,作為D1的芳雜環,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1H-異吲哚-1,3(2H)-二酮環、1-苯并呋喃環、2-苯并呋喃環、吖啶環、異喹啉環、咪唑環、吲哚環、二唑環、唑環、唑并吡環、唑并吡啶環、唑并嗒環、唑并嘧啶環、喹唑啉環、喹啉環、喹啉環、啉環、噻二唑環、噻唑環、噻唑并吡環、噻唑并吡啶環、噻唑并嗒環、噻唑并嘧啶環、噻吩環、三環、三唑環、啶環、吡環、吡唑環、哌喃酮環、哌喃環、吡啶環、嗒環、嘧啶環、吡咯環、啡啶環、呔環、呋喃環、苯[c]噻吩環、苯并異唑環、苯并異噻唑環、苯并咪唑環、苯并二唑環、苯并唑環、苯并噻二唑環、苯并噻唑環、苯并噻吩環、苯并三環、苯并三唑環、苯并吡唑環、苯并哌喃酮環、二氫哌喃環、四氫哌喃環、二氫呋喃環、四氫呋喃環等。
此外,D1的芳烴環及芳雜環亦可被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 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或-C(=O)-O-Rb取代。於此,Rb係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的芳烴環基。
而且,芳烴環及芳雜環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之一或複數個取代基。而且,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於此,作為D1的芳烴環及芳雜環得具有之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及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可列舉與上述作為D1以外的取代基者為相同者。
並且,作為D1的芳烴環及芳雜環得具有之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可列舉:甲磺醯基、乙磺醯基、丙磺醯基、異丙磺醯基、丁磺醯基、異丁磺醯基、二級丁磺醯基、三級丁磺醯基、戊磺醯基、己磺醯基等。
再者,作為D1的芳烴環及芳雜環得具有之碳數1~6的氟烷基,可列舉:氟甲基、三氟甲基、氟乙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九氟丁基等。
並且,作為Rb之碳數1~20的烷基,可列舉:甲基、 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1-甲基戊基、1-乙基戊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異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基、正十二基、正十三基、正十四基、正十五基、正十六基、正十七基、正十八基、正十九基、正二十基等。
作為Rb之碳數2~20的烯基,可列舉:乙烯基、丙烯基、異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heptenyl)、辛烯基(octenyl)、癸烯基(decenyl)、十一烯基、十二烯基、十三烯基、十四烯基、十五烯基、十六烯基、十七烯基、十八烯基、十九烯基、二十烯基等。
作為Rb之碳數3~12的環烷基,可列舉: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辛基等。
作為Rb之碳數5~12的芳烴環基,可列舉:苯基、1-萘基、2-萘基等。
而且,作為Rb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及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的芳烴環基的取代基,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等碳數1~20的烷氧基;硝基;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烴環基;呋喃基、噻吩基等碳數2~20的芳雜環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碳數3~8的環烷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CH2CF3等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之碳數1~12的氟烷基等。Rb的碳數1~20 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及碳數5~12的芳烴環基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之一或複數個取代基,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並且,作為Rb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之取代基,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甲基、乙基、丙基等碳數1~6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等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及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族烴基等。Rb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的一或複數個取代基,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而且,作為上述Ar1(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可列舉:經式:-C(Rf)=N-N(Rg)Rh或者式:-C(Rf)=N-N=C(Rg1)Rh所表示之基取代的伸苯基、經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5-(2-丁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6-二甲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6-甲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6,7-三甲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5,6-三甲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5-甲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5-丙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7-丙基-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5-氟-1-苯并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 噻唑-4,7-二基、經苯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氟苯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硝基苯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三氟甲基苯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氰苯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甲磺醯苯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噻吩-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噻吩-3-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5-甲噻吩-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5-氯噻吩-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噻吩并[3,2-b]噻吩-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2-苯并噻唑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聯苯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丙基聯苯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噻唑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1-苯基乙烯-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4-吡啶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2-呋喃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萘并[1,2-b]呋喃-2-基取代之苯并噻唑-4,7-二基、經5-甲氧基-2-苯并噻唑基取代之1H-異吲哚-1,3(2H)-二酮-4,7-二基、經苯基取代之1H-異吲哚-1,3(2H)-二酮-4,7-二基、經4-硝基苯基取代之1H-異吲哚-1,3(2H)-二酮-4,7-二基或經2-噻唑基取代之1H-異吲哚-1,3(2H)-二酮-4,7-二基等。於此,上述式中,Rf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乙基、丙基及異丙基等碳數1~6的烷基。並且,上述式中,Rg及Rg1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0的有機基。於此,作為碳數1~30的有機基及其取代基,可列舉與後述列出作為Ay之碳數1~30的有機基及其取代基的具體例者為相同者。再者,上述式中,Rh表示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 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於此,作為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的具體例,可列舉與後述列出作為Ax之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的具體例者為相同者。
而且,作為Ar1(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以具有式:-C(Q)=N-N(Ax)Ay所表示之基作為D1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二價的芳雜環基為佳,以具有式:-C(Q)=N-N(Ax)Ay所表示之基作為D1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為較佳,以下述式(III-1)~(III-3)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為更佳。
於此,上述Ax係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此外,Ax所具有之芳環亦可具有取代基。並且,Ax亦可具有複數個芳環。
此外,作為Ax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可列舉與列出作為D1的芳烴環者為相同者。其中以苯環、萘環、蒽環為佳。
並且,作為Ax之碳數2~30的芳雜環,可列舉與列出作為D1的芳雜環者為相同者。其中,以呋喃環、噻吩環、唑環、噻唑環等單環的芳雜環;苯并噻唑環、苯并唑環、喹啉環、1-苯并呋喃環、2-苯并呋喃環、苯并噻吩環、噻唑并吡啶環、噻唑并吡環等稠環的芳雜環為佳。
Ax所具有之芳環亦可具有取代基。作為此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或-C(=O)-O-Rb。於此,Rb係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的芳烴環基。
此外,Ax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之複數個取代基。在Ax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取代基可相同亦可相異。
於此,作為Ax所具有之芳環的取代基之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及-C(=O)-O-Rb,可列舉與列出作為D1的芳烴環及芳雜環得具有之取代基者為相同者。
此等之中,作為Ax所具有之芳環的取代基,以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6的烷基及碳數1~6的烷氧基為佳。
而且,Rb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的碳 數,以1~12為佳,以4~10為更佳。
並且,Rb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的碳數,以2~12為佳。
再者,作為Rb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之環烷基,以環戊基、環己基為佳。
並且,作為Rb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的芳烴環基之芳烴環基,以苯基為佳。
再者,作為Rb之碳數1~20的烷基之取代基、碳數2~20的烯基之取代基及碳數5~12的芳烴環基之取代基,以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等碳數1~20的烷氧基;硝基;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烴環基;呋喃基、噻吩基等碳數2~20的芳雜環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碳數3~8的環烷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CH2CF3等至少1個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之碳數1~12的氟烷基為佳。
此外,Rb之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及碳數5~12的芳烴環基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之複數個取代基。在Rb之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及碳數5~12的芳烴環基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並且,作為Rb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之取代基,以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甲基、乙基、丙基等碳數1~6 的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等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族烴基為佳。
此外,Rb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之複數個取代基。在Rb之碳數3~12的環烷基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於此,Ax所具有之芳環亦可具有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取代基,相鄰的二個取代基可鍵結在一起而形成環。所形成之環可為單環,亦可為稠合多環,可為不飽和環,亦可為飽和環。
此外,Ax之碳數2~20的有機基之「碳數」,意指不包含取代基的碳原子之有機基整體的總碳數。
而且,作為Ax之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可列舉:1)具有至少一個碳數6~30的芳烴環之碳數6~40的烴環基;2)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2~40的雜環基;3)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1~12的烷基;4)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2~12的烯基;及5)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 少一個取代之碳數2~12的炔基。
作為上述1)之「具有至少一個碳數6~30的芳烴環之碳數6~40的烴環基」中之芳烴環的具體例,可列舉與列出作為Ax所具有之芳烴環的具體例者為相同者。而且,作為上述1)之烴環基,可列舉例如:碳數6~30的芳烴環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phenanthrenyl)、芘基及茀基等)、二氫茚基、1,2,3,4-四氫萘基以及1,4-二氫萘基。
作為上述2)之「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2~40的雜環基」中之芳烴環及芳雜環的具體例,可列舉與列出作為Ax所具有之芳烴環及芳雜環的具體例者為相同者。而且,作為上述2)的雜環基,可列舉例如:碳數2~30的芳雜環基(酞醯亞胺基、1-苯并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吖啶基、異喹啉基、咪唑基、吲哚啉基、呋呫基、唑基、唑并吡基、唑并吡啶基、唑并嗒基、唑并嘧啶基、喹唑啉基、喹啉基、喹啉基、啉基、噻二唑基、噻唑基、噻唑并吡基、噻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嗒基、噻唑并嘧啶基、2-噻吩基、3-噻吩基、三基、三唑基、啶基、吡基、吡唑基、哌喃酮基、哌喃基、吡啶基、嗒基、嘧啶基、吡咯基、啡啶基、呋基、呋喃基、苯[c]噻吩基、苯并異唑基、苯并異噻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三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吡唑基、苯并哌喃酮基、二氫哌喃基、四氫哌喃基、二氫呋喃 基及四氫呋喃基等)、2,3-二氫吲哚基、9,10-二氫吖啶基、1,2,3,4-四氫喹啉基。
作為上述3)之「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1~12的烷基」中之碳數1~12的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等。而且,作為上述3)中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與在上述1)及2)中列出作為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具體例者為相同者。
作為上述4)之「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2~12的烯基」中之碳數2~12的烯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乙烯基、烯丙基等。而且,作為上述4)中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與在上述1)及2)中列出作為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具體例者為相同者。
作為上述5)之「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2~12的炔基」中之碳數2~12的炔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乙炔基、丙炔基等。而且,作為上述5)中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與在上述1)及2)中列出作為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具體例者為相同者。
此外,在上述1)~5)中所列舉之有機基亦可具有一或複數個取代基。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 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作為此取代基,可列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甲基、乙基、丙基等碳數1~6的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碳數2~6的烯基;三氟甲基等碳數1~6的鹵化烷基;二甲基胺基等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等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烴環基;-OCF3;-C(=O)-Rb;-O-C(=O)-Rb;-C(=O)-O-Rb;-SO2Ra;等。於此,Rb、Ra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此等之中,作為在上述1)~5)中所列舉之有機基所具有之取代基,以選自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6的烷基及碳數1~6的烷氧基之至少一個取代基為佳。
以下揭示作為Ax之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的較佳具體例。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以下所示者。此外,下述式中,「-」表示與從環之任意位置伸出的N原子(與Ax鍵結之N原子)之原子鍵。
1)作為具有至少一個碳數6~30的芳烴環之碳數6~40的烴環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式(1-1)~(1-21)所表示之結構,以式(1-9)~(1-21)等所表示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基為佳。
[化12]
2)作為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2~40的雜環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式(2-1)~(2-51)所表示之結構,以式(2-12)~(2-51)等所表示之碳數2~30的芳雜環基為佳。
〔各式中,X表示-CH2-、-NRc-、氧原子、硫原子、-SO-或-SO2-,Y及Z分別獨立表示-NRc-、氧原子、硫原子、-SO-或-SO2-,E表示-NRc-、氧原子或硫原子。
於此,Rc表示氫原子或甲基、乙基、丙基等碳數1~6的烷基。(但是,在各式中,氧原子、硫原子、-SO-、-SO2-為各自不鄰接者。)〕
3)作為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1~12的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式(3-1)~(3-8)所表示之結構。
4)作為經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之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2~12的烯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式(4-1)~(4-5)所表示之結構。
5)作為經選自由芳烴環基及芳雜環基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取代之碳數2~12的炔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式(5-1)~(5-2)所表示之結構。
[化16]
此外,上述Ax之較佳具體例所具有之環亦可具有一或複數個取代基。而且,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作為此取代基,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甲基、乙基、丙基等碳數1~6的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碳數2~6的烯基;三氟甲基等碳數1~6的鹵化烷基;二甲基胺基等碳數1~12的N,N-二烷基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等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烴環基;-OCF3;-C(=O)-Rb;-O-C(=O)-Rb;-C(=O)-O-Rb;-SO2Ra;等。
於此,Rb及Ra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此等之中,作為Ax所具有之上述環所具有之取代基,以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6的烷基及碳數1~6的烷氧基為佳。
上述之中,Ax以碳數6~30的芳烴環基、碳數2~30的芳雜環基或前述式(1-9)所示之基為佳。
並且,Ax以碳數6~20的芳烴環基或碳數4~20的芳雜環基為較佳,以上述式(1-14)、式(1-20)、式(2-27)~式(2-33)、式(2-35)~式(2-43)及式(2-51)所示之基之任一者為更佳。
此外,如前所述,上述的環亦可具有一或複數個取代基。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 可相異。作為此取代基,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甲基、乙基、丙基等碳數1~6的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碳數2~6的烯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等碳數1~6的鹵化烷基;二甲基胺基等碳數1~12的N,N-二烷基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等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烴環基;-C(=O)-Rb;-O-C(=O)-Rb;-C(=O)-O-Rb;-SO2Ra;等。
於此,Rb及Ra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此等之中,作為上述環所具有之取代基,以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6的烷基及碳數1~6的烷氧基為佳。
而且,作為Ax,以下述式(iv)所表示之基為更佳。
亦即,Ar1以下述式(IV-1)~(IV-3)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為佳。此外,式(IV-1)~(IV-3)中,Ay、Q、R0、n1、n2、n3及n4表示與前述式(III-1)~(III-3)相同的意義。
[化18]
於此,式(iv)及式(IV-1)~(IV-3)中,R11~R14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或-C(=O)-O-Rb。於此,Rb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其中,R11~R14係以全部為氫原子或R11~R14中之至少一個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6的烷氧基且其餘為氫原子為佳。
而且,C-R11~C-R14彼此可全部相同亦可相異。並且,構成環之至少一個C-R11~C-R14可被取代成氮原子。
於此,下述揭示上述式(iv)所表示之基的C-R11~C-R14中的至少一個被取代成氮原子之基的具體例。但是,C-R11~C-R14中的至少一個被取代成氮原子之基並非限定於此等者。
[化19]
〔各式中,R11~R14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並且,上述Ay係氫原子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0的有機基。
而且,作為Ay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0的有機基,並未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炔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SO2Ra、-C(=O)-Rb、-CS-NH-Rb、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30的芳雜環基。
於此,Ra及Rb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此外,作為Ay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可列舉與上述列出作為Rb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 ~12的環烷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的具體例者為相同者。再者,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之碳數以1~10為佳,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之碳數以2~10為佳,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之碳數以3~10為佳。
再者,作為Ay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炔基之碳數2~20的炔基,可列舉:乙炔基、丙炔基、2-丙炔基(炔丙基)、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戊炔基、2-戊炔基、己炔基、5-己炔基、庚炔基、辛炔基、2-辛炔基、壬炔基、癸炔基、7-癸炔基等。
而且,作為Ay之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炔基之取代基,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氰基;二甲基胺基等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等碳數1~20的烷氧基;甲氧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經碳數1~12的烷氧基取代之碳數1~12的烷氧基;硝基;苯基、萘基等碳數6~20的芳烴環基;三唑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等碳數2~20的芳雜環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碳數3~8的環烷基;環戊氧基、環己氧基等碳數3~8的環烷氧基;四氫呋喃基、四氫哌喃基、二氧基(dioxolanyl)、二氧基(dioxanyl)等碳數2~12的環狀醚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碳數6~14的芳基氧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CH2CF3等至少1個 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之碳數1~12的氟烷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哌喃基;苯并二氧呃基(benzodioxolyl);苯并二氧基(benzodioxanyl);-O-C(=O)-Rb;-C(=O)-Rb;-C(=O)-O-Rb;-SO2Ra;-SRb;經-SRb取代之碳數1~12的烷氧基;羥基;等。於此,Ra及Rb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此外,Ay之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3~12的環烷基、碳數2~20的炔基,亦可具有複數個上述取代基,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並且,作為Ay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以及此等之取代基,可列舉分別與列出作為Ax的芳烴環基及芳雜環基、以及此等之取代基者為相同者。Ay之碳數6~30的芳烴環基及碳數2~30的芳雜環基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列出者之複數個取代基。在Ay的芳烴環基及芳雜環基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再者,Ay之上述芳烴環基之碳數,以6~20為佳,以6~18為較佳,以6~12為更佳。並且,Ay之上述芳雜環基之碳數,以2~20為佳,以2~18為較佳。
上述之中,作為Ay,以氫原子、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炔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8的芳烴環基或亦可具有取 代基之碳數2~18的芳雜環基為佳。再者,作為Ay,以氫原子、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8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18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18的炔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0的環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2的芳烴環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18的芳雜環基為較佳。其中,作為Ay,尤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18的烷基為佳,其中,更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12的烷基為佳。
再者,上述Q係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作為Q之碳數1~6的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等。
上述式(III-1)~(III-3)之R0係:鹵素原子;氰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等碳數1~6的烷基;碳數2~6的烯基;碳數1~6的鹵化烷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C(=O)-Ra;-C(=O)-O-Ra;或-SO2Ra。於此,Ra係:甲基、乙基等碳數1~6的烷基;或苯基、4-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等亦可具有碳數1~6的烷基或碳數1~6的烷氧基作為取代基之碳數6~20的芳烴環基。此外,在Ra的取代基為複數個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作為R0,以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鹵化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為佳。
此外,在(III-1)~(III-3)中,存在複數個R0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再者,上述式(III-1)~(III-3)之n1為0~3的整數,n2為0或1,n3為0~4的整數,n4為0~2的整數。而且,n1~n4以0為佳。
並且,作為Ar1(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亦以下述式(V-1)~(V-4)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為佳。此外,在下述式(V-1)~(V-4)所表示之Ar1中,D3成為相當於D1之取代基。並且,在(V-3)及(V-4)中,D4相當於D1以外之取代基。
於此,式(V-1)~(V-4)中,p0為0~2的整數,以0或1為佳。
Rc係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
此外,分別在式(V-1)~(V-2)中,存在複數個Rc 之情形中,此等複數個Rc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於此,作為Rc之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及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可列舉與列出作為D1以外之取代基的具體例者為相同者。
並且,作為Rc之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可列舉:甲磺醯基、乙磺醯基、丙磺醯基、異丙磺醯基、丁磺醯基、異丁磺醯基、二級丁磺醯基、三級丁磺醯基、戊磺醯基、己磺醯基等。
其中,作為Rc之鹵素原子,以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為佳。
並且,作為Rc之碳數1~6的烷基,以碳數1~4的烷基為佳,以三級丁基、甲基為尤佳。
再者,作為Rc之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以碳數1~4的烷基亞磺醯基為佳,以碳數1~2的烷基亞磺醯基為較佳,以甲基亞磺醯基為尤佳。
並且,作為Rc之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以碳數1~4的烷基磺醯基為佳,以碳數1~2的烷基磺醯基為較佳,以甲磺醯基為尤佳。
再者,作為Rc之碳數1~6的氟烷基,以碳數1~4的氟烷基為佳,以碳數1~2的氟烷基較佳,以三氟甲基為尤佳。
並且,作為Rc之碳數1~6的烷氧基,以碳數1~4的烷氧基為佳,以碳數1~2的烷氧基為較佳,以甲氧基為尤佳。
再者,作為Rc之碳數1~6的硫烷基,以碳數1~4的硫烷基為佳,以碳數1~2的硫烷基為較佳,以甲硫基為尤佳。
並且,作為Rc之碳數1~6的N-烷基胺基,以碳數1~4的N-烷基胺基為佳,以碳數1~2的N-烷基胺基為較佳,以N-甲基胺基為尤佳。
再者,作為Rc之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以碳數2~8的N,N-二烷基胺基為佳,以碳數2~4的N,N-二烷基胺基為較佳,以N,N-二甲基胺基為尤佳。
並且,作為Rc之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以碳數1~4的N-烷基胺磺醯基為佳,以碳數1~2的N-烷基胺磺醯基為較佳,以N-甲基胺磺醯基為尤佳。
再者,作為Rc之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以碳數2~8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為佳,以碳數2~4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為較佳,以N,N-二甲基胺磺醯基為尤佳。
而且,上述之中,Rc以鹵素原子、三級丁基、甲基、氰基、硝基、羧基、甲磺醯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甲硫基、N-甲基胺基、N,N-二甲基胺基、N-甲基胺磺醯基、N,N-二甲基胺磺醯基或甲基亞磺醯基為佳。
式(V-1)~(V-4)中,E3及E4分別獨立表示-CR24R25-、-S-、-NR24-、-C(=O)-或-O-,R24及R25分別獨 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4的烷基。作為R24及R25中之碳數1~4的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等,以碳數1~2的烷基為佳,以甲基為較佳。
而且,E3及E4以分別獨立為-S-、-C(=O)-、-NH-或-N(CH3)-為佳。
式(V-1)~(V-4)中,D3及D4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烴環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雜環基。
具體而言,作為D3及D4的芳烴環基,可列舉: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茀基等。
此等之中,作為芳烴環基,以苯基、萘基為佳。
並且,作為D3及D4的芳雜環基,可列舉:酞醯亞胺基、1-苯并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吖啶基、異喹啉基、咪唑基、吲哚啉基、呋呫基、唑基、唑并吡基、唑并吡啶基、唑并嗒基、唑并嘧啶基、喹唑啉基、喹啉基、喹啉基、啉基、噻二唑基、噻唑基、噻唑并吡基、噻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嗒基、噻唑并嘧啶基、2-噻吩基、3-噻吩基、三基、三唑基、啶基、吡基、吡唑基、哌喃酮基、哌喃基、吡啶基、嗒基、嘧啶基、吡咯基、啡啶基、呔基、呋喃基、苯[c]噻吩基、苯并異唑基、苯并異噻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三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吡唑基、苯并哌喃酮基、二氫哌喃基、四氫哌喃基、二氫呋喃基、四氫呋喃基等。
此等之中,作為芳雜環基,以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唑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唑基、1-苯并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噻唑并吡啶基為佳。
D3及D4的芳烴環基及芳雜環基亦可被以下者取代: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
此外,芳烴環基及芳雜環基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之一或複數個取代基。而且,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複數個取代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作為D3及D4的取代基之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及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以及其等之較佳例,可列舉與列出作為Rc之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及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之具體 例及較佳例為相同者。
而且,D3及D4以分別獨立為以下之式(v-1)~(v-8)所表示之任一基為佳。
式(v-1)~(v-8)中,Rd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並且,p1表示0~5的整數,p2表示0~4的整數,p3表示0~3的整數,p4表示0~2的整數,其中p1、p3及p4以0或1為佳,p2以0~3的整數為佳。再者,Rf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此外,分別在式(v-1)~(v-8)中,存在複數個Rd之情形中,其等複數個Rd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
作為Rd之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及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以及其等之較佳例,可列舉與列出 作為Rc之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及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而且,作為Rd,以鹵素原子、甲基、氰基、硝基、羧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甲硫基、N,N-二甲基胺基或N-甲基胺基為佳。
並且,D3及D4就聚合性化合物(I)之光學特性及成本的方面而言,以分別獨立為式(v-1)、(v-3)或(v-7)所表示之基為尤佳。
而且,由上述式(V-1)~(V-4)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而成之Ar1,以下述式(VI-1)~(VI-5)所表示之基之任一者為較佳。
於此,在式(VI-1)~(VI-5)中,E3、Rc、Rd、p0~p3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其較佳例亦與前述相同。
於此,將由上述式(V-1)~(V-4)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而成之Ar1的具體例揭示於以下的式(ar-1)~(ar-94)。
[化31]
並且,前述式(I)中,Z1及Z2分別獨立為單鍵、-O-、-O-CH2-、-CH2-O-、-C(=O)-O-、-O-C(=O)-、-C(=O)-S-、-S-C(=O)-、-NR21-C(=O)-、-C(=O)-NR21-、-CF2-O-、-O-CF2-、-CH2-CH2-、-CF2-CF2-、-O-CH2-CH2-O-、-CH=CH-C(=O)-O-、-O-C(=O)-CH=CH-、-CH2-CH2-C(=O)-O-、-O- C(=O)-CH2-CH2-、-CH2-CH2-O-C(=O)-、-C(=O)-O-CH2-CH2-、-CH=CH-、-N=CH-、-CH=N-、-N=C(CH3)-、-C(CH3)=N-、-N=N-或-C≡C-。而且,R21係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作為R21之碳數1~6的烷基,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等。
其中,Z1以-C(=O)-O-為佳。並且,Z2以-O-C(=O)-為佳。
再者,A1及A2分別獨立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其中,A1及A2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為佳。
此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係無取代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而且,二價的環狀脂族基,其係碳數通常為5~20之具有環狀結構之二價的脂族基。
作為A1及A2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的具體例,可列舉:環戊烷-1,3-二基、環己烷-1,4-二基、1,4-環庚烷-1,4-二基、環辛烷-1,5-二基等碳數5~20的環烷烴二基;十氫萘-1,5-二基、十氫萘-2,6-二基等碳數5~20的雙環烷烴二基等。
並且,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係無取代之二價的芳族基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的芳族基。而且,二價的芳族基,其係碳數通常為2~20之具有芳環結構之二價的芳族基。
作為A1及A2之二價的芳族基之具體例,可列舉:1,4- 伸苯基、1,4-伸萘基、1,5-伸萘基、2,6-伸萘基、4,4’-伸聯苯基等碳數6~20的二價的芳烴環基;呋喃-2,5-二基、噻吩-2,5-二基、吡啶-2,5-二基、吡-2,5-二基等碳數2~20的二價的芳雜環基;等。
再者,作為A1及A2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及二價的芳族基之取代基,可列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鹵素原子;甲基、乙基等碳數1~6的烷基;甲氧基、異丙氧基等碳數1~5的烷氧基;硝基;氰基;等。前述環狀脂族基及芳族基亦可具有選自上述取代基之至少一個取代基。此外,在具有複數個取代基之情形中,各取代基可相同亦可相異。
並且,在a及/或b為1之情形中,L1及L2分別獨立為單鍵、-O-、-C(=O)-、-C(=O)-O-、-O-C(=O)-、-NR22-C(=O)-、-C(=O)-NR22-、-O-C(=O)-O-、-NR22-C(=O)-O-、-O-C(=O)-NR22-或-NR22-C(=O)-NR23-。於此,R22及R23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其中,L1及L2以分別獨立為-O-、-C(=O)-O-或-O-C(=O)-為佳。
此外,作為前述R22及R23之碳數1~6的烷基,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等。
並且,在a及/或b為1之情形中,B1及B2分別獨立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其中,B1及B2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為佳。
於此,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係無取代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而且,二價的環狀脂族基,其係碳數通常為5~20之具有環狀結構之二價的脂族基。
作為B1及B2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與示例作為前述A1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者為相同者。
並且,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係無取代之二價的芳族基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的芳族基。而且,二價的芳族基,其係碳數通常為2~20之具有芳環結構之二價的芳族基。
作為B1及B2之二價的芳族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與示例作為前述A1之二價的芳族基者為相同者。
再者,作為B1及B2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及二價的芳族基之取代基,可列舉與示例作為前述A1之二價的環狀脂族基及二價的芳族基之取代基者為相同者。
並且,Y1及Y2分別獨立為單鍵、-O-、-C(=O)-、-C(=O)-O-、-O-C(=O)-、-NR22-C(=O)-、-C(=O)-NR22-、-O-C(=O)-O-、-NR22-C(=O)-O-、-O-C(=O)-NR22-或-NR22-C(=O)-NR23-。於此,R22及R23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其中,Y1及Y2以分別獨立為-O-、-C(=O)-O-或-O-C(=O)-為佳。
此外,作為前述R22及R23之碳數1~6的烷基,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等。
而且,R1~R4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以氫原子或甲基為佳。此外,R1~R4以全部相同為較佳,R1~R4以全部為氫原子為更佳。
此外,從獲得逆向波長色散特性優異之光學薄膜等的觀點而言,聚合性化合物(I)以具有將Ar1作為中心而左右大致對稱的結構為佳。具體而言,聚合性化合物(I)以具有下述對稱結構為佳:R1、a及c分別與R4、b及d相同,且將-Y1-[B1-L1]a-A1-Z1-(*)與(*)-Z2-A2-[L2-B2]b-Y2-鍵結至Ar1之側(*)作為對稱中心之對稱結構。
此外,所謂「具有將(*)作為對稱中心之對稱結構」,意指具有例如:-C(=O)-O-(*)與(*)-O-C(=O)-、-O-(*)與(*)-O-、-O-C(=O)-(*)與(*)-C(=O)-O-等結構。
上述聚合性化合物(I)可組合已知的合成反應而合成。亦即,可參照各種文獻(例如,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WILEY)、Sandler & Karo《官能基別有機化合物合成法》稻本直樹、竹內敬人共同翻譯(廣川書店))、日本專利特開2010-031223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而合成。
(1-2)聚合性化合物(II)
並且,上述式(II)中,g及h分別獨立為0或1,以1為佳。並且,i及j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以2~12的整數為佳,以4~8的整數為較佳。
而且,作為上述式(II)的Ar2,可列舉與列出作為Ar1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並且,作為Z3及Z4,可列舉與列出作為Z1及Z2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再者,作為A3及A4,可列舉與列出作為A1及A2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並且,在g及/或h為1之情形中,作為L3及L4,可列舉與列出作為L1及L2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再者,在g及/或h為1之情形中,作為B3及B4,可列舉與列出作為B1及B2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並且,作為Y3及Y4,可列舉與列出作為Y1及Y2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再者,作為R5及R6,可列舉與列出作為R1及R4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此外,從獲得逆向波長色散特性優異之光學薄膜等的觀點而言,聚合性化合物(II)以具有將Ar2作為中心而左右大致對稱的結構為佳。具體而言,聚合性化合物(II)以具有以下對稱結構為佳:R5、g及i分別與R6、h及j相同,且將-Y3-[B3-L3]g-A3-Z3-(*)與(*)-Z4-A4-[L4-B4]h-Y4-結合至Ar2之側(*)作為對稱中心之對稱結構。
此外,所謂「具有將(*)作為對稱中心之對稱結構」,意指具有例如:-C(=O)-O-(*)與(*)-O-C(=O)-、 -O-(*)與(*)-O-、-O-C(=O)-(*)與(*)-C(=O)-O-等結構。
上述聚合性化合物(II)可組合已知的合成反應而進行合成。亦即,可參照各種文獻(例如,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WILEY)、Sandler & Karo《官能基別有機化合物合成法》稻本直樹、竹內敬人共同翻譯(廣川書店))、日本專利特開2010-031223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而合成。
此外,雖非特別限定,但由提高光學薄膜等之逆向波長色散特性的觀點而言,本發明之混合物中,以聚合性化合物(I)的Ar1、Z1、Z2、A1、A2、B1、B2、Y1、Y2、L1、L2、R1、R4及a~d分別與聚合性化合物(II)的Ar2、Z3、Z4、A3、A4、B3、B4、Y3、Y4、L3、L4、R5、R6及g~j相同為佳。
亦即,聚合性化合物(II)除了在「CH2CR1C(=O)O-」與「-(CH2)c-」之間不具有「-(CH2CHR2C(=O)O)e-」,且在「-OC(=O)CR4CH2」與「-(CH2)d-」之間不具有「-(OC(=O)CHR3CH2)f-」以外,以具有與聚合性化合物(I)相同的結構為佳。
(2)包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之製備
包含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以所期望的比例混合個別製備之一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I)與一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II)而製備;或者不使用聚合性化合物(II),藉由以所期望的比例僅混合複數種之聚合性化合 物(I)而製備。
並且,包含含有上述聚合性化合物(I)及聚合性化合物(II)之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並未特別限定,可使用以下說明之化合物(Ia)與化合物(IIa)之混合物而製備。
(2-1)化合物的混合物
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混合物係包含下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與下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之混合物。此外,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混合物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以所期望的比例混合個別製備之化合物(Ia)與化合物(IIa)而製備。
而且,由容易製備包含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的觀點而言,本發明之混合物,其以質量基準計,化合物(Ia)的含量必須為化合物(IIa)的含量之超過0.2倍。
此外,化合物(Ia)的含量,以化合物(IIa)的含量之0.3倍以上為佳,且以100倍以下為佳,以50倍以下為較佳。
(2-1-1)化合物(Ia)
於此,式(Ia)中,A1、L1、B1、Y1、R1、R2、a、c及e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其較佳例亦與前述同樣。此外,在 a為0之情形中,A1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為佳,在a為1之情形中,A1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為佳。
並且,FG1為羥基、羧基或胺基。此外,在a為0之情形中,FG1以羥基為佳,在a為1之情形中,FG1以羧基為佳。
上述化合物(Ia)可組合已知的合成反應而進行合成。亦即,可參照各種文獻(例如,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WILEY)、Sandler & Karo《官能基別有機化合物合成法》稻本直樹、竹內敬人共同翻譯(廣川書店))所記載之方法而合成。
(2-1-2)化合物(IIa)
並且,式(IIa)中,A3、L3、B3、Y3、R5、g及i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其較佳例亦與前述同樣。此外,在g為0之情形中,A3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為佳,在g為1之情形中,A3以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為佳。
並且,FG2為羥基、羧基或胺基。此外,在g為0之情形中,FG2以羥基為佳,在g為1之情形中,FG2以羧基為佳。
上述化合物(IIa)可組合已知的合成反應而進行合成。亦即,可參照各種文獻(例如,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WILEY)、Sandler & Karo《官能基別有機化合物合成法》稻本直樹、竹內敬人共同翻譯(廣川書店))所記載之方法而合成。
(2-2)包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作為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混合物而製造包含聚合性化合物(I)及聚合性化合物(II)之混合物的方法,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包含以下步驟之製造方法:使上述化合物的混合物與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之步驟。
此外,作為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使用結構互異之二種以上之化合物(彼此之FGa、Ar及FGb的至少一個以上為不同之化合物)。
[化35]FGa-Ar-FGb(VII)
於此,式(VII)中,Ar表示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
而且,作為Ar之二價的芳烴環基及二價的芳雜環基,可列舉與列出作為上述Ar1之二價的芳烴環基及二價的芳雜環基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並且,D係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或-C(=O)-R26。於此,R26係氫原子,或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等碳數1~6的烷基。
於此,作為D之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可列舉與列出作為上 述D1之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並且,作為Ar得具有之D以外的取代基,可列舉與列出作為D1以外之取代基的具體例及較佳例者為相同者。
再者,式(VII)中,FGa及FGb係得與化合物(Ia)之FG1及化合物(IIa)之FG2形成酯鍵或醯胺鍵者,例如在使其進行酯化反應之情形中分別獨立為羥基或羧基,在使其進行醯胺化反應之情形中分別獨立為胺基或羧基。
而且,在使上述化合物的混合物與式(VII)所示之化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之情形中,可獲得以下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上述式中,Ar、A1、L1、B1、Y1、R1、R2、a、c及e,以及A3、L3、B3、Y3、R5、g及i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其較佳例亦與前述同樣。並且,上述式中,Z1係化合物(Ia)之FG1與式(VII)所示之化合物之FGa及/或FGb所形成之酯鍵(-O -C(=O)-或-C(=O)-O-),或者醯胺鍵(-NR21-C(=O)-、-C(=O)-NR21-,於此R21係與前述相同的意義),Z3係化合物(IIa)之FG2與式(VII)所示之化合物之FGa及/或FGb所形成之酯鍵(-O-C(=O)-或-C(=O)-O-),或者醯胺鍵(-NR21-C(=O)-、-C(=O)-NR21-,於此R21係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此外,在Ar所具有之D為-C(=O)-R26之情形中,藉由使用已知的手法將D轉換成D1,可獲得包含聚合性化合物(I)與聚合性化合物(II)之混合物。
此外,上述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並未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方法實施。作為反應態樣,可適用一般進行有機合成之態樣,例如:使用脫水縮合劑之縮合反應;將式(Ia)所示之化合物與式(IIa)所示之化合物衍生化成酸鹵化物或混合酸酐並使其活化後,在鹼存在下使其反應之方法等。
於此,作為上述反應所使用之溶劑,只要為惰性者則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氯仿、二氯甲烷等氯系溶劑;N-甲基吡咯啶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六甲基磷醯三胺(hexamethylphosphoric triamide)等醯胺系溶劑;1,4-二氧、環戊基甲基醚、四氫呋喃、四氫哌喃、1,3-二氧等醚類;二甲亞碸、環丁碸等含硫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烴系溶劑;正戊烷、正己烷、正辛烷等脂族烴系溶劑;環戊烷、環己烷等脂環烴系溶劑;及由此等之溶劑的二種以上而成之混合溶劑; 等。其中,以氯仿、二氯甲烷等氯系溶劑;N-甲基吡咯啶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六甲基磷醯三胺等醯胺系溶劑;1,4-二氧、環戊基甲基醚、四氫呋喃、四氫哌喃、1,3-二氧等醚類為佳。
並且,作為脫水縮合劑並未特別限制,但可列舉: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二環己基碳二亞胺等。其中,以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為佳。
此外,在使用脫水縮合劑時,亦可使4-(二甲基胺基)吡啶等活化劑共存。
往酸鹵化物之衍生化,並未特別限制,但可使用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亞硫醯氯、草醯氯等鹵化劑而進行。其中,以亞硫醯氯、草醯氯為佳。
往混合酸酐的衍生化,並未特別限制,但可在甲磺醯氯、對甲苯磺醯氯等磺醯鹵(sulfonyl halide)、及三乙胺、二異丙基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等鹼之存在下進行。
作為用於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的鹼,可列舉:三乙胺、二異丙基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等。其中,以三乙胺、二異丙基乙基胺為佳。
並且,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的反應條件可適當調整。
而且,上述化合物之混合物與式(VII)所示之化合物 的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亦可以如使式(VII)所示之化合物的FGa及FGb一併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之方式進行。
於此,在使FGa及FGb一併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之情形中,相對於式(VII)所示之化合物,可使用例如2.0~3.0當量之上述化合物的混合物,以使用2.0~2.8當量為佳,以使用2.1~2.6當量為更佳。
此外,作為製造包含聚合性化合物(I)及聚合性化合物(II)之混合物的方法,亦可舉出依照下述階段性反應之方法:在實施使式(VII)所示之化合物與上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上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或上述化合物之混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的步驟(A)後,不進行後處理,實施使步驟(A)之反應生成物與不同於步驟(A)之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或上述化合物之混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的步驟(B)。
於此,在使FGa及FGb進行階段性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之情形中,於第一次的反應(步驟(A)),相對於式(VII)所示之化合物,使用例如未達2.0當量之化合物(Ia)、化合物(IIa)或混合物,以未達1.5當量為佳,以0.05~1.0當量為更佳。並且,於接下來進行之第二次的反應(步驟(B)),相對於式(VII)所示之化合物,以化合物(Ia)、化合物(IIa)及混合物的合計使用量(步驟(A)的使用量與步驟(B)的使用量之合計)成為例如2.0~3.0當量,以2.0~2.6當量為佳之方式,使用化合物(Ia)、 化合物(IIa)或混合物。具體而言,於第二次的反應,使用例如0.5當量以上之化合物(Ia)、化合物(IIa)或混合物,以使用1.95~1.6當量為佳。此外,通常在步驟(A)及步驟(B)之至少一者中,使用化合物(Ia)或混合物。
(3)聚合性液晶組成物
使用本發明之混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包含上述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包含聚合性化合物(I)及聚合性化合物(II)的混合物,或實質上不含有聚合性化合物(II)且包含二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I)的混合物)與聚合起始劑。
此外,使用本發明之混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如後所述,有利於作為本發明之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的製造原料。而且,根據使用本發明之混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可有效率地製造可在寬波長區域中偏光轉換一致之光學薄膜等。
於此,從更有效率地進行聚合性液晶組成物所含之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反應之觀點而言,會摻合聚合起始劑。
而且,作為所使用之聚合起始劑,可列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陰離子聚合起始劑、陽離子聚合起始劑等。
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使用以下之任一者:熱自由基產生劑,其係藉由進行加熱而產生得起始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之活性物種的化合物;或光自由基產生劑,其係藉由可見光線、紫外線(i射線等)、遠紫外線、電子射線、X射線等曝光光線之 曝光,而產生得起始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之活性物種的化合物。但以使用光自由基產生劑最為合適。
作為光自由基產生劑,可列舉:苯乙酮系化合物、聯咪唑系化合物、三系化合物、O-醯基肟(O-acyloxime)系化合物、鎓鹽系化合物、安息香系化合物、二苯基酮系化合物、α-二酮系化合物、多核醌(polynuclear quinone)系化合物、酮系化合物、重氮系化合物、醯亞胺磺酸鹽(imidesulfonate)系化合物等。此等化合物係藉由曝光而產生活性自由基或活性酸抑或活性自由基與活性酸兩者之成分。光自由基產生劑可使用單獨一種,或者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苯乙酮系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2-羥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啉基-1-丙酮、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啉基苯基)-1-丁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1-乙酮等。
作為聯咪唑系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2,2’-雙(2-氯苯基)-4,4’,5,5’-肆(4-乙氧基羰基苯基)-1,2’-聯咪唑、2,2’-雙(2-溴苯基)-4,4’,5,5’-肆(4-乙氧基羰基苯基)-1,2’-聯咪唑、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6-三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溴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二溴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6-三溴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等。
此外,在本發明中,在使用聯咪唑系化合物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光自由基產生劑)之情形中,就可更加改良敏感度之方面而言,以併用氫予體為佳。
於此,所謂「氫予體」,意指可對於藉由曝光而從聯咪唑系化合物產生之自由基供予氫原子之化合物。作為氫予體,以下述所定義之硫醇系化合物、胺系化合物等為佳。
作為硫醇系化合物,可列舉:2-巰苯并噻唑、2-巰苯并唑、2-巰苯并咪唑、2,5-二巰-1,3,4-噻二唑、2-巰-2,5-二甲基胺基吡啶等。作為胺系化合物,可列舉: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基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基酮、4-二乙基胺基苯乙酮、4-二甲基胺基苯丙酮、4-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ethyl-4-(dimethylamino)-benzoate)、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4-二甲基胺基苯甲腈(4-(dimethylamino)benzonitrile)等。
作為三系化合物,可列舉:2,4,6-參(三氯甲基)-對稱三、2-甲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2-[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2-[2-(呋喃-2-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2-[2-(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2-[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2-(4-甲氧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2-(4-乙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2-(4-ethoxystyryl)-4,6-bis(trichloromethyl)-s-triazine)、2-(4-正丁氧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對稱三等具有鹵甲基 (halomethyl)之三系化合物。
作為O-醯基肟系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1-[4-(苯硫基)苯基]-1,2-庚二酮-2-(O-苯甲醯肟)、1-[4-(苯硫基)苯基]-1,2-辛二酮-2-(O-苯甲醯肟)、1-[4-(苯甲醯基)苯基]-1,2-辛二酮-2-(O-苯甲醯肟)、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醯肟)、1-[9-乙基-6-(3-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醯肟)、1-(9-乙基-6-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四氫呋喃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四氫哌喃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5-四氫呋喃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5-四氫哌喃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2,2-二甲基-1,3-二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四氫呋喃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四氫哌喃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5-四氫呋喃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5-四氫哌喃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2,2-二甲基-1,3-二氧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 基}-1-(O-乙醯肟)等。
並且,作為光自由基產生劑,亦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作為具體例,可列舉:BASF公司製之商品名:Irgacure 907、商品名:Irgacure 184、商品名:Irgacure 369、商品名:Irgacure 651、商品名:Irgacure 819、商品名:Irgacure 907及商品名:Irgacure OXE02;以及ADEKA公司製之商品名:ADEKA ARKLS N1919T等。
作為前述陰離子聚合起始劑,可列舉:烷基鋰化合物;聯苯、萘、芘等之單鋰鹽或單鈉鹽;二鋰鹽或三鋰鹽等多官能性起始劑;等。
並且,作為前述陽離子聚合起始劑,可列舉:硫酸、磷酸、過氯酸、三氟甲磺酸等質子酸;如三氟化硼、氯化鋁、四氯化鈦、四氯化錫之路易斯酸;芳族鎓鹽,或芳族鎓鹽與還原劑之併用系。
此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單獨一種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此外,在使用本發明的聚合性化合物或混合物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中,相對於上述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100質量份,聚合起始劑的摻合比例通常為0.1~30質量份,以0.5~10質量份為佳。
並且,在使用本發明的聚合性化合物或混合物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中,為了調整表面張力,以摻合界面活性劑為佳。 作為該界面活性劑,並未特別限定,但通常以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為佳。作為該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只要使用市售品即可,可列舉例如分子量為數千程度之寡聚物的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例如NEOS公司製之商品名:Ftergent 208G。
於此,在使用本發明之混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中,相對於全部的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的摻合比例通常為0.01~10質量份,以0.1~2質量份為佳。
再者,在使用本發明之混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中,除了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聚合起始劑、界面活性劑以外,在不影響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可更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可列舉:金屬、金屬錯合物、染料、顏料、螢光材料、磷光材料、調平劑、觸變劑、膠化劑、多醣類、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離子交換樹脂、氧化鈦等金屬氧化物等。
並且,作為其他成分,亦可列舉其他可共聚合之單體。具體而言,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甲酸-4’-甲氧基苯酯(4’-methoxyphenyl 4-(2-methacryloyloxyethyloxy)benzoate)、4-(6-甲基丙烯醯氧基己氧基)苯甲酸聯苯酯、4-(2-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甲酸-4’-氰基聯苯酯、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甲酸-4’-氰基聯苯酯、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甲酸-3’,4’-二氟苯酯、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甲酸萘酯、4-丙烯醯氧基-4’-癸基聯苯、4-丙烯醯氧 基-4’-氰基聯苯、4-(2-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氰基聯苯、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聯苯、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4’-(4”-氟苄氧基)-聯苯、4-丙烯醯氧基-4’-丙基環己基苯、4-甲基丙烯醯-4’-丁基聯環己烷、4-丙烯醯-4’-戊基二苯乙炔、4-丙烯醯-4’-(3,4-二氟苯基)聯環己烷、4-(2-丙烯醯氧基乙基)苯甲酸-4-戊基苯酯、4-(2-丙烯醯氧基乙基)苯甲酸-4-(4’-丙基環己基)苯酯、商品名「LC-242」(BASF公司製)、反-1,4-雙{4-[6-(丙烯醯氧基)己氧基]苯基}環己烷二羧酸酯,以及日本專利特開2007-0022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9-1738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9-27498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0-03097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0-03122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1-006360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2010-24438號公報所揭示之化合物等可共聚合之單體。
相對於全部的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此等其他成分的摻合比例通常為0.1~20質量份。
使用本發明之混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其通常可使指定量之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聚合起始劑以及依據所期望而摻合之其他成分等以指定的比例混合、溶解於適當的有機溶劑中,藉此而製備。
此外,在此情形中,作為混合物之二種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具體而言為聚合性化合物(I)與聚合性化合物(II),或複數種的聚合性化合物(I))可以已預先混合的狀態添加,亦 可分別添加。
作為所使用之有機溶劑,可列舉:環戊酮、環己酮、甲基乙基酮等酮類;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乙酸酯類;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鹵化烴類;1,4-二氧、環戊基甲基醚、四氫呋喃、四氫哌喃、1,3-二氧等醚類;等。
(4)高分子
本發明的高分子係將上述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包含聚合性化合物(I)及聚合性化合物(II)之混合物,或實質上不含有聚合性化合物(II)且包含二種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I)之混合物)或上述聚合性液晶組成物聚合而得者。
於此,所謂「聚合」,設定為意指除了通常的聚合反應以外還包含交聯反應之廣義的化學反應者。
而且,本發明的高分子通常具有源自聚合性化合物(I)之下述單體單元(重複單元(I)’)與源自聚合性化合物(II)之下述單體單元(重複單元(II)’)。
並且,本發明之其他形態的高分子具有二種以上的源自聚合性化合物(I)之下述單體單元(重複單元(I)’)。
〔式(I)’及(II)’中的Ar1、Ar2、Z1~Z4、A1~A4、B1~B4、Y1~Y4、L1~L4、R1~R6及a~j係與前述相同的意義。〕
此外,本發明的高分子係使用至少包含聚合性化合物(I)且任意地更包含聚合性化合物(II)之混合物而製備,故可良好使用作為光學薄膜等之構成材料。並且,本發明之高分子係使用聚合性化合物(I)在聚合性化合物中所佔之比例高之混合物而製備,故可在短時間有效率地合成。具體而言,例如在藉由曝光光線的曝光而使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之情形中,可縮短聚合所需的曝光時間。並且,例如在藉由加熱而使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之情形中,可縮短聚合所需的加熱時間。
並且,本發明的高分子並未特別限定,可依據用途作成薄膜狀、粉體狀、聚集粉體而成之層狀等任意形狀而使用。
具體而言,高分子的薄膜可良好使用作為後述光學薄膜及光學各向異性體的構成材料,高分子的粉可利用於塗料、防偽物品、保全(security)物品等,由高分子的粉而成之層可良好使用作為光學各向異性體的構成材料。
而且,具體而言,可藉由以下方法而較佳地製造本發明的高分子:(α)在適當的有機溶劑中,進行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或聚合性液晶組成物的聚合反應後,將作為目的之高分 子單離,將所得之高分子溶解於適當的有機溶劑而製備溶液,將此溶液塗布在適當的基板上,將所得之塗膜乾燥後,依據期望而加熱,藉此獲得本發明的高分子之方法;(β)將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或聚合性液晶組成物溶解於有機溶劑,利用公知的塗布法將此溶液塗布於基板上後,去除溶劑,接下來加熱或照射活性能量射線,藉此進行聚合反應之方法等。
作為在前述(α)的方法中用於聚合反應之有機溶劑,只要為惰性者則未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mesitylene)等芳族烴;環己酮、環戊酮、甲基乙基酮等酮類;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乙酸酯類;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鹵化烴類;環戊基甲基醚、四氫呋喃、四氫哌喃等醚類;等。
此等之中,從操作性優異之觀點而言,以沸點為60~250℃者為佳,以60~150℃者為較佳。
並且,作為在前述(α)的方法中用於溶解經單離之高分子的有機溶劑及前述(β)的方法所使用之有機溶劑,可列舉: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戊酮、環己酮等酮系溶劑;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酯系溶劑;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等鹵化烴系溶劑;四氫呋喃、四氫哌喃、1,2-二甲氧乙烷、1,4-二氧、環戊基甲基醚、1,3-二氧等醚系溶劑;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亞碸、γ-丁內酯、N-甲基吡咯啶酮等非質子性極性溶劑;等。此等之中,從容易處理的方面而言,以溶 劑的沸點為60~200℃者為佳。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作為在前述(α)及(β)的方法中所使用之基板,不問有機、無機,可使用材質為公知慣用者。例如,作為有機材料,可列舉:聚環烯烴〔例如,ZEONEX、ZEONOR(註冊商標;日本瑞翁公司製)、ARTON(註冊商標;JSR公司製)及APEL(註冊商標;三井化學公司製)〕、聚對酞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醯亞胺、聚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纖維素、三乙酸纖維素、聚醚碸等,作為無機材料,可列舉:矽、玻璃、方解石等。
並且,所使用之基板可為單層亦可為堆疊體。
作為基板,以由有機材料而成之基板為佳,以將有機材料作成薄膜狀之樹脂薄膜為更佳。
此外,作為基板,亦可舉出製作後述光學各向異性體所使用之基板等。
並且,作為(α)的方法中將高分子的溶液塗布於基板之方法及(β)的方法中將聚合反應用的溶液塗布於基板之方法,可使用公知的方法。具體而言,可使用例如:簾塗布法、擠壓塗布法、輥塗布法、旋轉塗布法、浸塗法、棒式塗布(bar coating)法、噴塗法、斜板式塗布(slide coating)法、印刷塗布法、凹版塗布(gravure coating)法、模具塗布(die coating)法、覆塗(cap coating)法等。
再者,作為前述(α)及(β)的方法中之乾燥或去溶劑的方法,可使用自然乾燥、加熱乾燥、減壓乾燥、減壓加熱乾燥等。
並且,作為使混合物及聚合性液晶組成物聚合的方法,雖可舉出照射活性能量射線的方法或熱聚合法等,但照射活性能量射線的方法因不需要加熱而係以室溫進行反應故較佳。其中,因操作簡便,故以照射紫外線等光的方法為佳。
於此,照射光時的溫度,以設定成30℃以下為佳。光照射強度通常為1W/m2~10kW/m2的範圍,以5W/m2~2kW/m2的範圍為佳。
如上述般進行所得之高分子,可自基板進行轉印而使用,可自基板剝離而以單體形式使用,亦可不自基板剝離而直接使用作為光學薄膜等的構成材料等。
並且,自基板剝離之高分子,亦可利用已知的方法進行粉碎而呈粉體狀後再使用。
如以上般進行所得之本發明的高分子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以500~500,000為佳,以5,000~300,000為更佳。若該數量平均分子量在此範圍中,則可獲得高硬度,操作性亦優異,故合乎期望。高分子之數量平均分子量,可將單分散的聚苯乙烯作為標準樣品,將四氫呋喃作為溶析液,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GPC)進行量測。
而且,根據本發明的高分子,可有效率地獲得能在寬 波長區域中偏光轉換一致之性能面上可滿足之光學薄膜等。
(5)光學薄膜
本發明的光學薄膜包含使用本發明的高分子所形成之具有光學功能的層。所謂光學功能,僅意指透射、反射、折射、雙折射等。
於此,本發明的光學薄膜可為以下任一形態:直接形成於亦可具有配向膜之配向基板上的形態(配向基板/(配向膜)/光學薄膜);將光學薄膜轉印於與配向基板不同的透明基板薄膜等的形態(透明基板薄膜/光學薄膜);或在光學薄膜具有自我支撐性之情形中為光學薄膜單層形態(光學薄膜)。
此外,作為配向膜及配向基板,可使用與後述之光學各向異性體相同的基板及配向膜。
而且,本發明的光學薄膜可藉由以下方法製造:(A)將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的溶液或聚合性液晶組成物的溶液塗布於配向基板上,將所得之塗膜乾燥,並進行熱處理(液晶的配向)以及光照射及/或加熱處理(聚合)之方法;(B)將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混合物或液晶性組成物聚合,將所得之液晶性高分子的溶液塗布於配向基板上,並任意將所得之塗膜乾燥之方法。
本發明的光學薄膜可用於光學各向異性體、液晶顯示元件用配向膜、彩色濾光片、低通濾光片、光偏光稜鏡、各種光濾光片等。
此外,本發明的光學薄膜,較佳為從利用橢圓偏光計 而量測之波長449.9nm、548.5nm、650.2nm中之相位差所求得之下述α值及β值位於指定的範圍內。具體而言,α值以0.70~0.99為佳,以0.75~0.90為較佳。並且,β值以1.00~1.25為佳,以1.01~1.20為較佳。
α=(449.9nm中之相位差)/(548.5nm中之相位差)
β=(650.2nm中之相位差)/(548.5nm中之相位差)
(6)光學各向異性體
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具有將本發明的高分子作為構成材料之層。
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舉例而言,可藉由在基板上形成配向膜,且在該配向膜上再形成由本發明的高分子而成之層(液晶層)而得。此外,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可為在基板上直接形成由本發明的高分子而成之層(液晶層)者,亦可為僅由本發明的高分子而成之層(液晶層)者。
此外,由高分子而成之層,可為由薄膜狀的高分子而成者,亦可為粉體狀的高分子之聚集體。
於此,為了在面內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配向限制成一方向,而在基板的表面形成配向膜。
配向膜可藉由在基板上將含有聚醯亞胺、聚乙烯基醇(polyvinyl alcohol)、聚酯、聚芳酯(polyarylate)、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醯亞胺等聚合物之溶液(配向膜用組成物)塗布成膜狀,使其乾燥,接下來在一方向進行摩擦處理等而得。
配向膜的厚度,以0.001~5μm為佳,以0.001~1μm為更佳。
摩擦處理的方法並未特別限制,但可舉出例如利用纏繞有由耐綸等合成纖維、木棉等天然纖維而成之布或毛氈的輥,在一定方向摩擦配向膜的方法。為了將進行摩擦處理時所產生的微粉末(異物)去除且將配向膜的表面作成清潔的狀態,以在摩擦處理後藉由異丙醇等清洗配向膜為佳。
並且,除了進行摩擦處理的方法以外,藉由對配向膜的表面照射偏光紫外線的方法,亦可使其擁有在面內配向限制成一方向的功能。
作為形成配向膜之基板,可舉出由玻璃基板、合成樹脂薄膜而成之基板等。作為前述合成樹脂,可列舉: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對酞酸乙二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碸樹脂、聚芳酯(polyarylate)樹脂、聚乙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二乙酸纖維素、三乙酸纖維素及脂環式烯烴聚合物等熱塑性樹脂。
作為脂環烯烴聚合物,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平05-310845號公報、美國專利第5179171號說明書所記載之環狀烯烴隨機多元共聚物;日本專利特開平05-97978號公報、美國專利第5202388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氫化聚合物;日本專利特開平11-124429號公報(國際公開99/20676號)所記載之熱塑性雙環戊二烯系開環聚合物及其氫化物等。
在本發明中,作為在配向膜上形成由本發明的高分子而成之液晶層的方法,可舉出與在前述本發明的高分子之項所記載者為相同的方法(前述(α)及(β))。
所得之液晶層的厚度並未特別限制,但通常為1~10μm。
此外,作為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之一種,並未特別限定,可列舉:相位差板、視角擴大板等。
此外,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較佳為從利用橢圓偏光計而量測之波長449.9nm、548.5nm、650.2nm中之相位差所求取之下述α值及β值位於指定的範圍內。具體而言,α值以0.70~0.99為佳,以0.75~0.90為較佳。並且,β值以1.00~1.25為佳,以1.01~1.20為較佳。
α=(449.9nm中之相位差)/(548.5nm中之相位差)
β=(650.2nm中之相位差)/(548.5nm中之相位差)
(7)偏光板等
本發明的偏光板係包含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及偏光薄膜者。
作為本發明的偏光板之具體例,可舉出:在偏光薄膜上,直接或中介其他層(玻璃板等),堆疊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而成者。
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並未特別限定。作為製造PVA系的偏光薄膜之方法,可列舉:使PVA系薄膜吸附碘離子後,在單 軸延伸之方法;在將PVA系薄膜在單軸延伸後,使其吸附碘離子之方法;同時進行對PVA系薄膜的碘離子吸附與單軸延伸之方法;利用二色性染料將PVA系薄膜染色後,在單軸延伸之方法;在將PVA系薄膜在單軸延伸後,利用二色性染料染色之方法;同時進行對PVA系薄膜的利用二色性染料之染色與單軸延伸之方法。並且,作為製造多烯系的偏光薄膜之方法,可列舉:在將PVA系薄膜在單軸延伸後,在脫水觸媒存在下加熱、脫水之方法;在將聚氯乙烯系薄膜在單軸進行延伸後,在脫鹽酸觸媒存在下加熱、脫水之方法等公知的方法。
在本發明的偏光板中,偏光薄膜與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可中介由接著劑(包含黏著劑)而成之接著層而相接。接著層的平均厚度通常為0.01μm~30μm,以0.1μm~15μm為佳。前述接著層以依據JIS K7113之抗拉破壞強度(tensile fracture strength)成為40MPa以下之層為佳。
作為構成接著層之接著劑,可列舉:丙烯酸接著劑、胺甲酸酯接著劑、聚酯接著劑、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接著劑、聚烯烴系接著劑、改質聚烯烴接著劑、聚乙烯烷基醚(polyvinyl alkyl ether)接著劑、橡膠接著劑、氯乙烯乙酸乙烯酯接著劑、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共聚物)接著劑、其氫化物(SEBS共聚物)接著劑、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及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等乙烯接著劑、以及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 聚物及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丙烯酸酯接著劑等。
本發明的偏光板因使用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體,故係能以低成本製造,反射輝度低,且能在寬波長區域中偏光轉換一致,性能面亦優異者。
並且,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偏光板,而可適於製造供予面板及偏光板之顯示裝置、抗反射薄膜。此外,作為顯示裝置,可列舉:使用液晶面板作為面板之平面顯示裝置、使用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作為面板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非受到以下實施例任何限制者。
(合成例1)化合物1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A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反 -1,4-環己烷二羧酸17.98g(104.42mmol)與四氫呋喃(THF)180mL。此時,添加甲磺醯氯6.58g(57.43mmol),將反應器浸於水浴,將反應液內溫設定成20℃。接下來,將三乙胺6.34g(62.65mmol)以保持反應液內溫在20~30℃的同時,耗費10分鐘滴下。滴下結束後,將整體再於25℃攪拌2小時。
在所得之反應液中,添加4-(二甲基胺基)吡啶0.64g(5.22mmol)及4-[6-(丙烯醯氧基)己氧基]酚(DKSH公司製)13.80g(52.21mmol),再次將反應器浸於水浴,將反應液內溫設定成15℃。此時,將三乙胺6.34g(62.65mmol)以保持反應液內溫在20~30℃的同時,耗費10分鐘滴下,滴下結束後,將整體再於25℃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蒸餾水1000mL與飽和食鹽水100mL,利用乙酸乙酯400mL萃取兩次。收集有機層,利用無水硫酸鈉使其乾燥,並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自濾液蒸發去除溶劑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THF:甲苯=1:9(容積比,以下相同))將所得之殘留物進行精煉。利用高速液相層析法進行分析,在純度達到99.5%以上之前,重覆進行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的精煉。其結果,獲得14.11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A(產率:65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12.12(s,1H),6.99(d,2H,J=9.0Hz),6.92(d,2H,J=9.0Hz),6.32(dd,1H, J=1.5Hz,17.5Hz),6.17(dd,1H,J=10.0Hz,17.5Hz),5.93(dd,1H,J=1.5Hz,10.0Hz),4.11(t,2H,J=6.5Hz),3.94(t,2H,J=6.5Hz),2.48-2.56(m,1H),2.18-2.26(m,1H),2.04-2.10(m,2H),1.93-2.00(m,2H),1.59-1.75(m,4H),1.35-1.52(m,8H)。
步驟2:中間產物B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 4.00g(9.56mmol)及THF 60mL,作成均勻溶液。此時,添加甲磺醯氯1.12g(9.78mmol),將反應器浸於水浴以將反應液內溫設為20℃。接下來,將三乙胺1.01g(9.99mmol)以保持反應液內溫在20~30℃的同時,耗費10分鐘滴下,滴下結束後,將整體再於25℃攪拌2小時。在所得之反應液中,添加4-(二甲基胺基)吡啶0.11g(0.87mmol)及2,5-二羥苯甲醛0.60g(4.35mmol),再次將反應器浸於水浴以將反應液內溫設定為15℃。此時,將三乙胺1.10g(10.87mmol)以保持反應液內溫在20~30℃的同時,耗費5分鐘滴下,滴下結束後,將整體再於25℃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蒸餾水400mL與飽和食鹽水50mL,利用乙酸乙酯750mL萃取兩次。收集有機層,利用無水硫酸鈉使其乾燥,並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 蒸發器,自濾液蒸發去除溶劑,使所得之殘留物溶解於THF 10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甲醇500mL而使結晶析出,並過濾取得析出的結晶。利用甲醇清洗所得之結晶後,使其真空乾燥,而獲得2.51g之呈白色固體之中間產物B(產率:62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10.02(s,1H),7.67(d,1H,J=3.0Hz),7.55(dd,1H,J=3.0Hz,8.5Hz),7.38(d,1H,J=8.5Hz),6.99-7.04(m,4H),6.91-6.96(m,4H),6.32(dd,2H,J=1.5Hz,17.5Hz),6.17(dd,2H,J=10.0Hz,17.5Hz),5.93(dd,2H,J=1.5Hz,10.0Hz),4.11(t,4H,J=6.5Hz),3.95(t,4H,J=6.5Hz),2.56-2.81(m,4H),2.10-2.26(m,8H),1.50-1.76(m,16H),1.33-1.49(m,8H)。
步驟3:化合物1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前述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2.30g(2.45mmol)及THF 25mL,作成均勻溶液,此時,添加濃鹽酸0.49mL(0.25mmol)。在此溶液中,耗費15分鐘滴下2-肼基苯并噻唑(2-hydrazino benzothiazole)0.40g(2.45mmol)的THF 5mL溶液,滴下結束後,將整體再於25℃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甲醇400mL,並過濾取得析出之固體。利用真空乾燥機,使過濾取得之固體乾燥,而獲得2.4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化合物1(產率:90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12.63(s,1H),8.10(s,1H),7.80(d,1H,J=5.0Hz),7.60(d,1H,J=3.0Hz),7.48(s,1H),7.21-7.35(m,3H),7.14(t,1H,J=7.5Hz),6.98-7.05(m,4H),6.91-6.97(m,4H),6.32(dd,2H,J=1.5Hz,17.5Hz),6.18(dd,2H,J=10.0Hz,17.5Hz),5.93(dd,2H,J=1.5Hz,10.0Hz),4.12(t,4H,J=6.5Hz),3.95(t,4H,J=6.5Hz),2.56-2.83(m,4H),2.11-2.30(m,8H),1.52-1.80(m,16H),1.33-1.49(m,8H)。
(合成例2)化合物2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C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2-肼基苯并噻唑2.00g(12.1mmol),並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DMF)2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鉀8.36g(60.5mmol)、1-碘己烷3.08g(14.5mmol),在50℃攪拌7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20℃,將反應液投入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300mL萃取。然後,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後, 利用旋轉蒸發器將乙酸乙酯減壓蒸餾掉,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75:25)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2.10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C(產率:69.6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0(dd,1H,J=1.0Hz,8.0Hz),7.53(dd,1H,J=1.0Hz,8.0Hz),7.27(ddd,1H,J=1.0Hz,8.0Hz,8.0Hz),7.06(ddd,1H,J=1.0Hz,8.0Hz,8.0Hz),4.22(s,2H),3.74(t,2H,J=7.5Hz),1.69-1.76(m,2H),1.29-1.42(m,6H),0.89(t,3H,J=7.0Hz)。
步驟2:化合物2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C 697mg(2.37mmol)及合成例1的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2.00g(2.13mmol),並使其溶解於乙醇3mL及THF 20mL之混合溶劑。在此溶液中,添加(±)-10-樟腦磺酸55.1mg(0.237mmol),於40℃攪拌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150mL,利用乙酸乙酯300mL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後,利用旋轉蒸發器將乙酸乙酯減壓蒸餾掉,而獲得白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0:10)精煉此白色固體,而獲得2.24g之呈白色固體的化合物2(產率:86.4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400MHz,CDCl3,TMS,δppm):7.75(d,1H,J=2.5Hz),7.67-7.70(m,3H),7.34(ddd,1H,J=1.0Hz,7.0Hz,7.5Hz), 7.17(ddd,1H,J=1.0Hz,7.5Hz,7.5Hz),7.12(d,1H,J=9.0Hz),7.10(dd,1H,J=2.5Hz,9.0Hz),6.99(d,2H,J=9.0Hz),6.98(d,2H,J=9.0Hz),6.88(d,4H,.J=9.0Hz),6.40(dd,2H,J=1.5Hz,17.0Hz),6.13(dd,2H,J=10.5Hz,17.5Hz),5.82(dd,2H,J=1.5Hz,10.5Hz),4.30(t,2H,.J=8.0Hz),4.18(t,4H,J=6.5Hz),3.95(t,4H,J=6.5Hz),2.58-2.70(m,4H),2.31-2.35(m,8H),1.66-1.82(m,18H),1.31-1.54(m,14H),0.90(t,3H,J=7.0Hz)。
(合成例3)化合物3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D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2-氯苯并噻唑3.00g(17.69mmol)與苯肼7.65g(70.74mmol),使其溶解於乙二醇30mL。將此溶液加熱至140℃,並使其反應5小時。之後,在反應液中添加蒸餾水300mL,利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兩次。利用硫酸鈉使有機層乾燥,利用旋轉蒸發器進行濃縮後,添加THF 15mL並使其溶解,將此溶液投入蒸餾水300mL中。 過濾析出之固體,利用蒸餾水清洗後,使其真空乾燥而獲得黃色固體。將所得之黃色固體置入燒瓶,添加甲苯50mL並攪拌30分鐘後,藉由進行過濾而去除不溶於甲苯之固體成分。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濾液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THF:甲苯=2:50)精煉,而獲得0.94g之呈黃色油狀的中間產物D(產率:22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8.01(dd,2H,J=1.0Hz,9.0Hz),7.78(dd,1H,J=1.0Hz,8.0Hz),7.51(dd,1H,J=1.0Hz,8.0Hz),7.43(dd,2H,J=7.5Hz,8.5Hz),7.28(dt,1H,J=1.0Hz,7.5Hz),7.08-7.16(m,2H),6.26(s,2H)。
步驟2:化合物3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合成例1的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1.00g(1.06mmol),並使其溶解於THF 30mL。在此溶液中,添加1N鹽酸0.22mL(0.22mmol)與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D 0.38g(1.60mmol),使其於40℃反應2小時。之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反應液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THF=40:1)精煉,藉此獲得1.14g之呈淡黃色固體之化合物3(產率:95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82(d,1H,J=2.5Hz),7.73(dd,1H,J=1.0Hz,8.0Hz),7.64-7.70(m,2H),7.60(d,2H,J=7.5Hz),7.35-7.42(m,3H),7.30(dt,1H,J=1.0Hz,7.5Hz),7.18(dt,1H,J=1.0Hz,7.5Hz),7.03-7.12(m,2H),7.00(d,2H, J=9.0Hz),6.99(d,2H,J=9.0Hz),6.90(d,2H,J=9.0Hz),6.89(d,2H,J=9.0Hz),6.41(dd,1H,J=1.5Hz,17.5Hz),6.41(dd,1H,J=1.5Hz,17.5Hz),6.13(dd,1H,J=10.5Hz,17.5Hz),6.13(dd,1H,J=10.5Hz,17.5Hz),5.82(dd,1H,J=1.5Hz,10.5Hz),5.82(dd,1H,J=1.5Hz,10.5Hz),4.18(t,2H,J=6.5Hz),4.18(t,2H,J=6.5Hz),3.92-3.98(m,4H),2.56-2.71(m,2H),2.41-2.50(m,1H),2.27-2.40(m,5H),2.12-2.22(m,2H),1.64-1.91(m,14H),1.41-1.56(m,10H),1.19-1.31(m,2H)。
(合成例4)化合物4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E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環己基肼鹽酸鹽2.50g(16.6mmol),並溶解於三乙胺8mL。在此溶液中添加2-氯苯并噻唑5.63g(33.2mmol),以80℃攪拌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20℃,將反應液投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150mL,利用乙酸乙酯300mL萃取。然後,利用無水硫酸 鈉乾燥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75:25)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1.02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E(產率:22.3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400MHz,CDCl3,TMS,δppm):7.58(d,1H,J=7.8Hz),7.52(d,1H,J=8.2Hz),7.26(dd,1H,J=7.4Hz,8.2Hz),7.05(dd,1H,J=7.4Hz,7.8Hz),4.25-4.32(m,1H),4.04(s,2H),1.84-1.88(m,4H),1.68-1.73(m,1H),1.43-1.59(m,4H),1.08-1.19(m,1H)。
步驟2:化合物4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合成例1的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1.40g(1.49mmol)、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E 456mg(1.84mmol)、(±)-10-樟腦磺酸38.6mg(0.166mmol)、THF 16mL及乙醇4mL,作成均勻的溶液。之後,使其於40℃反應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100mL,利用乙酸乙酯200mL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自濾液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THF=97:3)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1.24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化合物4(產率:71.4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8.15(s,1H),7.72(d,1H,J=1.5Hz),7.68(dd,1H,J=1.5Hz,8.0Hz),7.66(dd,1H,J=1.5Hz,8.0Hz),7.31-7.35(m,1H),7.14-7.18(m,1H),7.13(d,1H,J=9.0Hz),7.10(dd,1H,J=1.5Hz,9.0Hz),6.96-7.00(m,4H),6.86-6.90(m,4H),6.40(dd,2H,J=1.5Hz,17.0Hz),6.13(dd,2H,J=10.0Hz,17.0Hz),5.82(dd,2H,J=1.5Hz,10.0Hz),4.62-4.70(m,1H),4.17(t,4H,J=6.5Hz),3.94(t,4H,J=6.5Hz),2.55-2.74(m,4H),2.27-2.47(m,10H),1.90-2.00(m,4H),1.65-1.85(m,16H),1.42-1.55(m,10H),1.24-1.33(m,2H)。
(合成例5)化合物5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F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2-肼基苯并噻唑2.00g(12.1mmol),使其溶解於DMF 3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銫7.88g(24.2mol),並冷卻至0℃,耗費5分鐘滴下2-氯乙基丁基醚(butyl 2-chloroethyl ether)1.98g(14.5mmol),之後將反應液回溫至室溫(23℃,以下相同)並 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兩次。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有機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正己烷:乙酸乙酯=75:25)精煉,藉此獲得1.70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F(產率53.0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1(dd,1H,J=1.0Hz,8.0Hz),7.50(dd,1H,J=1.0Hz,8.0Hz),7.27-7.29(m,1H),7.04-7.08(m,1H),4.70(s,2H),4.01(t,2H,J=5.0Hz),3.82(t,2H,J=5.0Hz),3.44(t,2H,J=7.0Hz),1.52-1.57(m,2H),1.31-1.39(m,2H),0.90(t,3H,J=7.0Hz)。
步驟2:化合物5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合成例1的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1.50g(1.60mmol)、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F 396mg(1.78mmol)、(±)-10-樟腦磺酸41.4mg(0.178mmol)、THF 16mL及乙醇4mL,作成均勻的溶液。之後,使其於40℃反應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100mL,利用乙酸乙酯200mL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自濾液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1)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1.31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化合物5(產率:69.4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8.03(s,1H),7.76(d,1H,J=1.5Hz),7.65-7.71(m,2H),7.34(ddd,1H,J=1.5Hz,8.0Hz,8.0Hz),7.17(ddd,1H,J=1.5Hz,8.0Hz,8.0Hz),7.09-7.12(m,2H),6.96-7.00(m,4H),6.87-6.90(m,4H),6.40(dd,2H,J=1.5Hz,17.5Hz),6.13(dd,2H,J=10.5Hz,17.5Hz),5.82(dd,2H,J=1.5Hz,10.5Hz),4.45(t,2H,J=5.5Hz),4.18(t,4H,J=7.0Hz),3.95(t,4H,J=7.0Hz),3.79(t,2H,J=5.5Hz),3.44(t,2H,J=7.0Hz),2.55-2.74(m,4H),2.28-2.40(m,8H),1.65-1.83(m,16H),1.42-1.55(m,10H),1.25-1.34(m,2H),0.85(t,3H,J=7.0Hz)。
(合成例6)化合物6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G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2-肼基苯并噻唑5.04g(30.5mmol),並溶解於DMF 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銫14.9g(45.8mmol)、4-溴-1-丁烯4.94g(36.6mmol),在室溫攪拌7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 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300mL萃取。然後,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正己烷:乙酸乙酯=70:30)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4.40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G(產率:49.5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0(dd,1H,J=1.0Hz,8.0Hz),7.54(dd,1H,J=1.0Hz,8.0Hz),7.28(ddd,1H,J=1.0Hz,7.5Hz,8.0Hz),7.06(ddd,1H,J=1.0Hz,7.5Hz,8.0Hz),5.89(ddt,1H,J=7.0Hz,10.5Hz,17.0Hz),5.17(ddt,1H,J=1.5Hz,3.0Hz,17.0Hz),5.09(ddt,1H,J=1.0Hz,3.0Hz,10.5Hz),4.26(s,2H),3.85(t,2H,J=7.0Hz),2.52(dddt,2H,J=1.0Hz,1.5Hz,7.0Hz,7.0Hz)。
步驟2:化合物6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G 195mg(1.77mmol)及合成例1之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1.50g(1.60mmol),使其溶解於乙醇3mL及THF 15mL之混合溶劑。在此溶液中,添加(±)-10-樟腦磺酸41.2mg(0.177mmol),並於40℃攪拌8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150mL,利用乙酸乙酯300mL萃取。然後,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0:10)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1.26g之呈白 色固體的化合物6(產率:69.3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76(d,1H,J=2.5Hz),7.67-7.70(m,3H),7.35(ddd,1H,J=1.5Hz,7.5Hz,8.0Hz),7.18(ddd,1H,J=1.5Hz,7.5Hz,8.0Hz),7.10-7.14(m,2H),6.99(d,2H,J=9.5Hz),6.98(d,2H,J=9.5Hz),6.88(d,4H,J=9.5Hz),6.40(dd,2H,J=1.5Hz,17.5Hz),6.13(dd,2H,J=10.5Hz,17.5Hz),5.89(ddt,1H,J=6.5Hz,10.5Hz,17.0Hz),5.82(dd,2H,J=1.5Hz,10.5Hz),5.18(dd,1H,J=1.5Hz,17.0Hz),5.15(dd,1H,J=1.5Hz,10.5Hz),4.38(t,2H,J=7.0Hz),4.18(t,4H,J=6.5Hz),3.95(t,4H,J=6.5Hz),2.58-2.68(m,4H),2.51(dt,2H,J=6.5Hz,7.0Hz),2.31-2.35(m,8H),1.76-1.85(m,4H),1.65-1.74(m,12H),1.41-1.54(m,8H)。
(合成例7)化合物7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H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2-肼基苯并噻唑2.00g(12.1mmol),使其溶解於DMF 3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銫7.88g(24.2mol)並冷卻至0℃,耗費5分鐘滴下2-溴己烷2.39g(14.5mmol),之後將反應液回溫至室溫,並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兩次。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有機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進行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正己烷:乙酸乙酯=93:7)精煉,藉此獲得1.61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H(產率53.4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400MHz,CDCl3,TMS,δppm):7.59(dd,1H,J=1.0Hz,8.0Hz),7.52(dd,1H,J=1.0Hz,8.0Hz),7.24-7.30(m,1H),7.05(ddd,1H,J=1.0Hz,8.0Hz,8.0Hz),3.97(s,2H),1.47-1.74(m,3H),1.20-1.41(m,7H),0.89(t,3H,J=5.5Hz)。
步驟2:化合物7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合成例1之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1.50g(1.60mmol)、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H 444mg(1.78mmol)、(±)-10-樟腦磺酸41.4mg(0.178mmol)、THF 16mL及乙醇4mL,作成均勻的溶液。之後,使其於40℃反應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100mL,利用氯仿200mL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有機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進行濃縮後,藉由矽膠管 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2:8)精煉,而獲得1.35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化合物7(產率:72.4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8.04(s,1H),7.73(d,1H,J=1.5Hz),7.69(dd,1H,J=1.5Hz,7.8Hz),7.65(dd,1H,J=1.5Hz,7.8Hz),7.33(ddd,1H,J=1.5Hz,7.8Hz,7.8Hz),7.07-7.19(m,3H),6.95-7.01(m,4H),6.85-6.91(m,4H),6.40(dd,2H,J=1.5Hz,17.5Hz),6.13(dd,2H,J=10.5Hz,17.5Hz),5.82(dd,2H,J=1.5Hz,10.5Hz),4.18(t,4H,J=6.5Hz),3.95(t,4H,J=6.5Hz),2.54-2.73(m,4H),2.25-2.40(m,8H),1.65-1.83(m,16H),1.60-1.62(m,2H),1.57(d,3H,J=7.5Hz),1.24-1.55(m,13H),0.87(t,3H,J=7.5Hz)。
(合成例8)化合物8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I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至入2- 肼基苯并噻唑2.00g(12.1mmol),並溶解於DMF 3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銫7.88g(24.2mmol)、1-溴-2-丁炔1.93g(14.5mmol),在室溫下攪拌20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300mL萃取,並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褐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正己烷:乙酸乙酯=85:15)精煉此褐色固體,而獲得1.25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I(產率:47.5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3(dd,1H,J=1.3Hz,7.8Hz),7.58(dd,1H,J=1.3Hz,7.8Hz),7.29(ddd,1H,J=1.3Hz,7.8Hz,7.8Hz),7.10(ddd,1H,J=1.3Hz,7.8Hz,7.8Hz),4.56(q,2H,J=2.5Hz),4.36(s,2H),1.84(t,3H,J=2.5Hz)。
步驟2:化合物8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合成例1之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1.50g(1.60mmol)、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I 387mg(1.78mmol)、(±)-10-樟腦磺酸41.4mg(0.178mmol)、THF 16mL及乙醇4mL,作成均勻的溶液。之後,使其於40℃反應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100mL,利用氯仿200mL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有機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1)精煉,而獲得1.54g之呈淡黃色 固體的化合物8(產率:84.9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90(s,1H),7.78(d,1H,J=1.3Hz),7.67-7.73(m,2H),7.35(ddd,1H,J=1.3Hz,7.5Hz,7.5Hz),7.18(ddd,1H,J=1.3Hz,7.5Hz,7.5Hz),7.09-7.15(m,2H),6.95-7.01(m,4H),6.85-6.91(m,4H),6.40(dd,2H,J=1.5Hz,17.0Hz),6.13(dd,2H,J=10.5Hz,17.0Hz),5.82(dd,2H,J=1.5Hz,10.5Hz),5.06(d,2H,J=2.0Hz),4.18(t,4H,J=6.0Hz),3.95(t,4H,J=6.0Hz),2.55-2.76(m,4H),2.26-2.43(m,8H),1.64-1.83(m,19H),1.41-1.55(m,8H)。
(合成例9)化合物9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J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置入2-肼基苯并噻唑5.00g(30.3mmol),並溶解於DMF 10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鉀20.9g(152mmol)、5-溴戊腈 (5-bromovaleronitrile)5.17g(30.3mmol),以60℃攪拌8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20℃,將反應液投入水500mL,利用乙酸乙酯500mL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正己烷:乙酸乙酯=60:40)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3.41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J(產率:45.7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400MHz,CDCl3,TMS,δppm):7.60(d,1H,J=7.8Hz),7.51(d,1H,J=8.1Hz),7.28(dd,1H,J=7.3,8.1Hz),7.07(dd,1H,J=7.3Hz,7.8Hz),4.23(s,2H),3.81(t,2H,J=6.9Hz),2.46(t,2H,J=7.1Hz),1.88-1.95(m,2H),1.71-1.79(m,2H)。
步驟2:化合物9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合成例1之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B 1.50g(1.60mmol)、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J 438mg(1.78mmol)、(±)-10-樟腦磺酸41.4mg(0.178mmol)、THF 16mL及乙醇4mL,作成均勻的溶液。之後,使其於40℃反應5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投入水100mL,利用乙酸乙酯200mL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自濾液減壓蒸餾掉乙酸乙酯,而獲得黃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85:15)精煉此黃色固體,而獲得1.31g之呈淡黃色固體 的化合物9(產率:70.2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74(d,1H,J=1.5Hz),7.64-7.72(m,3H),7.35(ddd,1H,J=1.5Hz,8.0Hz,8.0Hz),7.19(ddd,1H,J=1.5Hz,8.0Hz,8.0Hz),7.10-7.14(m,2H),6.96-7.01(m,4H),6.86-6.91(m,4H),6.40(dd,2H,J=1.5Hz,17.0Hz),6.12(dd,2H,J=10.5Hz,17.0Hz),5.82(dd,2H,J=1.5Hz,10.5Hz),4.22(t,2H,J=6.5Hz),4.18(t,4H,J=6.5Hz),3.95(t,4H,J=6.5Hz),2.58-2.75(m,4H),2.55(t,2H,J=6.5Hz),2.26-2.40(m,8H),1.96(tt,2H,J=6.5Hz,6.5Hz),1.66-1.83(m,18H),1.42-1.55(m,8H)。
(合成例10)化合物10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1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3,5- 二甲苯酚20.0g(164mmol)及乙腈500mL,並溶解。在此溶液中,添加氯化鎂23.4g(246mmol)、三乙胺58.1g(574mmol),以25℃攪拌30分鐘後,添加聚甲醛14.8g(492mmol),並於75℃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30℃,添加600mL之1M鹽酸,利用二乙基醚800mL萃取。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300mL、飽和食鹽水300mL清洗二乙基醚層後,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過濾硫酸鎂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二乙基醚,而獲得白色固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容積比)精煉此白色固體,而獲得17.7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1(產率:71.9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11.95(s,1H),10.22(s,1H),6.61(s,1H),6.53(s,1H),2.54(s,3H),2.30(s,3H)。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12.0g(79.9mmol)及二甲基乙醯胺105mL,並溶解。在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鉀11.0g(79.9mmol),升溫至80℃後,耗費30分鐘添加溴乙酸乙酯13.3g(79.9mmol)。 將此溶液以80℃攪拌1小時後,升溫至130℃,再攪拌1小時。之後,將反應液冷卻至30℃後,添加300mL之1M鹽酸,利用甲基異丁酮120mL萃取。利用硫酸鈉乾燥甲基異丁酮層,過濾硫酸鈉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甲基異丁酮,而獲得淡黃色固體。將此淡黃色固體溶解於乙醇500mL。在此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鉀12.0g(214mmol),於80℃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乙醇,而獲得淡黃色固體。將此淡黃色固體溶解於水300mL後,利用甲苯300mL、庚烷300mL清洗此溶液。在此溶液中添加2M硫酸水溶液以將pH作成3後,過濾取得析出之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2.3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2(產率:80.9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13.42(brs,1H),7.69(d,1H,J=1.0Hz),7.30(s,1H),6.98(s,1H),2.48(s,3H),2.41(s,3H)。
步驟3:中間產物3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前述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2:12.0g(63.1mmol)、2,5-二甲氧苯 胺14.5g(94.6mmol)及氯仿120g,並溶解。在此溶液中,添加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13.3g(69.4mmol)與氯仿120g之混合液,並於25℃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減壓蒸餾掉氯仿,而獲得淡黃色油狀物質。在此淡黃色油狀物質中添加1M鹽酸200mL與水200mL與甲醇100mL之混合溶液,並於25℃攪拌。過濾取得析出之白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6.7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3(產率:81.2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 ppm):8.28(d,1H,J=3.0Hz),7.56(d,1H,J=1.0Hz),7.26(s,1H),7.22(s,1H),6.94(s,1H),6.86(d,1H,J=9.0Hz),6.64(dd,1H,J=3.0Hz,9.0Hz),3.97(s,3H),3.81(s,3H),2.51(s,3H),2.49(s,3H)。
步驟4:中間產物4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前述步驟3所合成之中間產物3:16.0g(49.2mmol)及甲苯200mL,並溶解。在此溶液中,添加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2,4-二磷-2,4-二硫化物12.1g(23.0mmol),並進行4小時加熱迴流。 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30℃後,添加1M氫氧化鈉水溶液400mL,利用甲苯500mL萃取。利用旋轉蒸發器,自所得之甲苯層減壓蒸餾掉甲苯500mL後,添加庚烷500mL。過濾取得析出之黃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4.7g之呈黃色固體的中間產物4(產率:87.5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10.45(s,1H),9.13(d,1H,J=3.0Hz),7.82(d,1H,J=1.0Hz),7.18(s,1H),6.93(s,1H),6.91(d,1H,J=9.0Hz),6.77(dd,1H,J=3.0Hz,9.0Hz),3.97(s,3H),3.83(s,3H),2.51(s,3H),2.46(s,3H)。
步驟5:中間產物5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4:13.2g(38.6mmol)、水220g、氫氧化鉀11.9g(212mmol),並在冰冷下攪拌。在所得之混合液中添加鐵氰化鉀29.2g(88.8mmol)、甲醇12g後,升溫至60℃,並攪拌6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30℃,過濾取得析出之黃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0.2g之呈黃色固體的中間產物5(產率:76.8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5(d,1H,J=1.0Hz),7.21(s,1H),6.91(s,1H),6.84(d,1H,J=8.5Hz),6.76(d,1H,J=8.5Hz),4.04(s,3H),3.97(s,3H),2.51(s,3H),2.46(s,3H)。
步驟6:中間產物6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在前述步驟5所合成之中間產物5:7.2g(21.2mmol)中添加吡啶鹽酸鹽72g,並於180℃攪拌4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30℃後,添加水300g。過濾取得析出之固體,利用水30g、甲苯30g、己烷30g清洗。使所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6.38g之呈黃色固體的中間產物6(產率:96.6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9.91(s,1H),9.59(brs,1H),7.76(d,1H,J=1.0Hz),7.36(s,1H),6.99(s,1H),6.79(d,1H,J=8.5Hz),6.74(d,1H,J=8.5Hz),2.53(s,3H),2.43(s,3H)。
步驟7:化合物10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 述步驟6所合成之中間產物6:1.00g(3.21mmol)及氯仿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之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2.96g(7.07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39.2mg(0.321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972mg(7.70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乙酸乙酯=90:10(容積比)精煉所得之殘渣,而獲得2.84g之呈白色固體的化合物10(產率:79.5%)。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53(d,1H,J=1.0Hz),7.23(s,2H),7.21(s,1H),6.999(d,2H,J=9.0Hz),6.995(d,2H,J=9.0Hz),6.94(s,1H),6.89(d,4H,J=9.0Hz),6.40(dd,2H,J=1.5Hz,17.5Hz),6.12(dd,2H,J=10.5Hz,17.5Hz),5.82(dd,2H,J=1.5Hz,10.5Hz),4.18(t,4H,J=7.0Hz),3.95(t,4H,J=6.5Hz),2.84(tt,1H,J=3.5Hz,12.0Hz),2.59-2.75(m,3H),2.54(s,3H),2.47(s,3H),2.42-2.46(m,2H),2.31-2.41(m,6H),1.69-1.87(m,16H),1.41-1.57(m,8H)。
(合成例11)化合物11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7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2-噻吩甲醯氯(2-thenoyl Chloride)5.00g(34.1mmol)、2,5-二甲氧苯胺5.22g(34.1mmol)及氯仿50g,並溶解。在此溶液中添加三乙胺6.90g(68.2mmol),並於60℃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在添加水50g後,利用氯仿100mL萃取。利用旋轉蒸發器,自所得之氯仿層減壓蒸餾掉氯仿100mL後,添加庚烷100mL。過濾取得析出之淡黃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7.79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中間產物7(產率:86.7%)。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8.45(s,1H),8.20(d,1H,J=3.0Hz),7.61(dd,1H,J=1.0Hz,3.5Hz),7.54(dd,1H,J=1.0Hz,5.0Hz),7.13(dd,1H,J=3.5Hz,5.0Hz),6.83(d,1H,J=9.0Hz),6.61(dd,1H,J=3.0Hz,9.0Hz),3.89(s,3H),3.81(s,3H)。
步驟2:中間產物8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前 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7:7.00g(26.6mmol)及甲苯100mL,並溶解。在此溶液中添加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2,4-二磷-2,4-二硫化物6.45g(15.9mmol),並加熱迴流4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30℃後,添加1M氫氧化鈉水溶液400mL,利用甲苯500mL萃取。利用旋轉蒸發器,自所得之甲苯層減壓蒸餾掉甲苯後,獲得油狀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0:10(容積比)精煉所得之油狀物質,而獲得7.07g之呈橙色油狀物質的中間產物8(產率:95.2%)。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9.71(s,1H),8.88(s,1H),7.52(dd,1H,J=1.0Hz,5.0Hz),7.47(dd,1H,J=1.0Hz,4.0Hz),7.09(dd,1H,J=4.0Hz,5.0Hz),6.86(d,1H,J=9.0Hz),6.70(dd,1H,J=3.0Hz,9.0Hz),3.89(s,3H),3.78(s,3H)。
步驟3:中間產物9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8:7.00g(25.1mmol)、水120g、氫氧化鉀8.20g(146mmol),並在冰冷下攪拌。在所得之混合液中添加鐵氰化鉀21.9g(66.5mmol)、甲醇6g後,升溫至25℃並攪拌15小時。反應結束後,過濾取得析出之黃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 體真空乾燥,而獲得3.40g之呈黃色固體的中間產物9(產率:46.1%)。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400MHz,CDCl3,TMS,δppm):7.67(dd,1H,J=1.2Hz,3.6Hz),7.46(dd,1H,J=1.2Hz,5.2Hz),7.11(dd,1H,J=3.6Hz,5.2Hz),6.82(d,1H,J=8.8Hz),7.30(d,1H,J=8.8Hz),4.02(s,3H),3.95(s,3H)。
步驟4:中間產物10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前述步驟3所合成之中間產物9:2.10g(7.72mmol)及甲苯50mL,溶解後,冷卻至0℃。在此溶液中,添加1M三溴化硼二氯甲烷溶液46.3mL(46.3mmol)並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添加至水200mL,過濾取得析出之固體。使所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79g之呈黃色固體的中間產物10(產率:93.2%)。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9.82(s,1H),9.48(s,1H),7.83(dd,1H,J=1.0Hz,5.0Hz),7.78(dd,1H,J=1.0Hz,3.5Hz),7.23(dd,1H,J=3.5Hz,5.0Hz),6.74(d,1H,J=8.5Hz),6.68(d,1H,J=8.5Hz)。
步驟5:化合物11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0:1.50g(6.02mmol)及氯仿9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之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5.29g(12.63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47mg(1.20mmol),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82g(14.5mmol),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在所得之殘渣中添加甲醇150mL,過濾取得析出之固體。使所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4.69g之呈白色固體的化合物11(產率:74.2%)。
利用1H-NMR鑑定結構。1H-NMR光譜資料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3(dd,1H,J=1.0Hz,3.5Hz),7.51(dd,1H,J=1.0Hz,5.0Hz),7.18(s,2H),7.12(dd,1H,J=3.5Hz,5.0Hz),6.993(d,2H,J=9.0Hz),6.987(d,2H,J=9.0Hz),6.88(d,4H,J=9.0Hz),6.40(dd,2H,J=1.5Hz,17.5Hz),6.12(dd,2H,J=10.0Hz,17.5Hz),5.82(dd,2H,J=1.5Hz,10.0Hz),4.17(t,4H,J=6.5Hz),3.94(t,4H,J=6.5Hz),2.79(tt,1H,J=3.5Hz,11.5Hz),2.58-2.71(m,3H),2.42-2.45(m,2H),2.31-2.36(m,6H),1.66-1.89(m,16H),1.42-1.54(m,8H)。
(合成例12)化合物12的合成
[化69]
步驟1:中間產物11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0之步驟6所合成之中間產物6:4.0g(12.8mmol)及THF 160mL後,冷卻至0℃。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之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6.44g(15.4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56mg(1.28mmol)及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94g(15.4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400mL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0:10)精煉所得之殘渣,藉此獲得1.29g之呈膚色固體的中間產物11(產率:14.1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53(d,1H,J=1.0Hz),7.21(s,1H),7.10(d,1H,J=9.0Hz),6.98-7.01(m,4H),6.94(s,1H),6.88(d,2H,J=9.0Hz),6.41(dd,1H,J=1.5Hz,17.5Hz),6.13(dd,1H,J=10.5Hz,17.5Hz),6.13(dd,1H,J=1.5Hz,10.5Hz),4.18(t,2H,J=7.0Hz),3.95(t,2H,J=6.5Hz),2.53(s,3H),2.47(s,3H),2.32-2.43(m,4H),1.67-1.82(m,10H),1.45-1.56(m,4H)。
步驟2:中間產物12的合成
在具備冷卻器及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氫醌104.77g(0.9515mol)、6-氯己醇(6-chlorohexanol)100g(0.7320mol)、蒸餾水500g、鄰二甲苯100g。攪拌整體,且同時以內容物的溫度不超過40℃之方式,耗費20分鐘少量持續添加氫氧化鈉35.15g(0.8784mol)。氫氧化鈉之添加結束後,加熱內容物,在迴流條件下(96℃),進一步進行12小時反應。
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的溫度降低至80℃,添加蒸餾水200g後,將反應液冷卻至10℃,藉此析出結晶。藉由過濾而將析出之結晶固液分離,利用蒸餾水500g清洗所得之結晶,並真 空乾燥,藉此獲得褐色結晶123.3g。
利用高效液相層析術分析此褐色結晶的結果,褐色結晶所含之化合物的含量比(莫耳比)為(氫醌/中間產物12/副產物12=1.3/90.1/8.1)。不精煉此混合物,而直接用於步驟3。
步驟3:中間產物13的合成
在具備附有迪恩-斯達克管(Dean-Stark Tube)之冷卻器及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包含前述步驟1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2之褐色結晶10.00g、甲苯100g、2,6-二(三級丁基)對甲酚0.105g(0.476mmol),攪拌整體。將溶液加熱至80℃,添加丙烯酸-2-羧乙酯20.56g(0.1427mol)、甲磺酸1.37g(14.3mmol),於迴流條件(110℃)下,一邊去除所生成的水一邊進行2小時的脫水反應。接下來,將反應液冷卻至30℃,添加蒸餾水500g,攪拌整體後靜置。分離取得有機層,在所得之有機層中添加5%食鹽水500g,並液液萃取。分離取得有機層,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並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8:1)精煉,步驟2~3合計獲得7.93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13(產率:40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6.77(d,2H,J=9.0Hz),6.76(d,2H,J=9.0Hz),6.41(dd,1H,J=1.5Hz,17.5Hz),6.11(dd,1H,J=10.5Hz,17.5Hz),5.83(dd,1H,J=1.5Hz,10.5Hz),4.83(s,1H),4.44(t,2H,J=6.5Hz),4.13(t,2H,J=6.5Hz),3.89(t,2H,J=6.5Hz),2.69(t,2H,J=6.5Hz),1.71-1.80(m,2H),1.62-1.70(m,2H),1.36-1.52(m,4H)。
步驟4:中間產物14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反1,4-環己烷二羧酸3.58g(0.0208mol)與THF 25mL。接下來,添加甲磺醯氯1.25g(0.0109mol),將反應器浸於水浴以將反應液內溫設定為5℃。而且,以反應液內溫成為15℃以下之方式,耗費15分鐘滴下三乙胺1.15g(0.0114mol)。以5℃攪拌反應液1小時後,添加4-(二甲基胺基)吡啶0.127g(1.04mmol)、前述步驟3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3:3.51g(0.0104mol),以反應液內溫成為15℃以下之方式,耗費15分鐘滴下三乙胺1.15g(0.0114mol)。之後,使反應液在25℃反應2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蒸餾水300mL與飽和食鹽水30mL,利用氯仿200mL萃取兩次。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有機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THF=95:5)精煉, 藉此獲得2.41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14(產率:47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6.96(d,2H,J=9.0Hz),6.86(d,2H,J=9.0Hz),6.41(dd,1H,J=1.5Hz,17.5Hz),6.11(dd,1H,J=10.5Hz,17.5Hz),5.83(dd,1H,J=1.5Hz,10.5Hz),4.44(t,2H,J=6.5Hz),4.13(t,2H,J=6.5Hz),3.93(t,2H,J=6.5Hz),2.69(t,2H,J=6.5Hz),2.47-2.57(m,1H),2.34-2.43(m,1H),2.12-2.28(m,4H),1.73-1.82(m,2H),1.36-1.71(m,10H)。
步驟5:化合物12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1:975mg(1.37mmol)及氯仿2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810mg(1.65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6.5mg(0.135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207mg(1.65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在所得之殘渣中添加甲醇80mL。過濾取得析出之白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35g之呈白色固體的化合物12(產率:82.8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將結果揭示於下。
1H-NMR(400MHz,CDCl3,TMS,δppm):7.53(s,1H),7.22(s,2H),7.20(s,1H),6.99(d,4H,J=9.0Hz),6.94(s,1H),6.88(d,4H,J=9.0Hz),6.37-6.43(m,2H),6.12(dd,1H,J=11.0Hz,17.6Hz),6.11(dd,1H,J=10.8Hz,17.6Hz),5.83(dd,1H,J=1.6Hz,11.0Hz), 5.81(dd,1H,J=1.6Hz,10.8Hz),4.43(t,2H,J=6.4Hz),4.17(t,2H,J=6.8Hz),4.13(t,2H,J=6.4Hz),3.94(t,4H,J=6.4Hz),2.84(tt,1H,J=4.0Hz,11.6Hz),2.59-2.75(m,5H),2.54(s,3H),2.41-2.48(m,5H),2.29-2.39(m,6H),1.64-1.87(m,16H),1.38-1.55(m,8H)。
(合成例13)化合物13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15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1之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0:4.0g(16.04mmol)及THF 160mL後,冷卻至0℃。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之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8.05g(19.25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96mg(1.60mmol)及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2.43g(19.25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400mL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乾 燥所得之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0:10)精煉所得之殘渣,藉此獲得1.55g之呈淡黃土色固體的中間產物15(產率:14.9莫耳%)。
步驟2:化合物13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步驟1所得之中間產物15:1.5g(2.31mmol)及氯仿3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2之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1.36g(2.77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33.8mg(0.277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350mg(2.77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在所得之殘渣中添加甲醇100mL。過濾取得析出之白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88g之呈白色固體的化合物13(產率:72.5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結果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3(dd,1H,J=1.0Hz,3.5Hz),7.50(dd,1H,J=1.0Hz,5.0Hz),7.17(s,2H),7.11(dd,1H,J=3.5Hz,5.0Hz),6.99(d,4H,J=9.0Hz),6.88(d,4H,J=9.0Hz),6.40(dd,2H,J=1.5Hz,17.5Hz),6.12(dd,2H,J=10.0Hz,17.5Hz),5.82(dd,2H,J=1.5Hz,10.0Hz),4.43(t,2H,J=6.4Hz),4.17(t,4H,J=6.5Hz),3.93(t,4H,J=6.5Hz),2.79(tt,1H,J=3.5Hz,11.5Hz),2.58-2.71(m,5H),2.41-2.46(m,2H),2.29-2.34(m,6H), 1.62-1.89(m,16H),1.40-1.52(m,8H)。
(合成例14)化合物14的合成
步驟1:中間產物K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合成例1之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3.90g(8.85mmol)、DMF0.52g(7.1mmol)、甲苯39g。將溶液冷卻至5℃,耗費10分鐘滴下亞硫醯氯1.10g(9.3mmol)後,使其於5℃反應1小時。之後,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反應液,並使其真空乾燥,藉此獲得白色固體。
並且,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2,5-二羥苯甲醛6.10g(0.0443mol)、三乙胺0.985g(9.7mmol)及THF 35g,並使其溶解。將溶液冷卻至5℃,添加上述所得之白色固體,並使其反應30分鐘。之後,在反應液中添加蒸餾水 200mL與飽和食鹽水10mL,利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兩次。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有機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THF=95:5)精煉,藉此獲得1.53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K(產率:32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10.91(s,1H),9.86(s,1H),7.32(d,1H,J=3.0Hz),7.24(dd,1H,J=3.0Hz,9.0Hz),7.01(d,1H,J=9.0Hz),6.97(d,2H,J=9.0Hz),6.87(d,2H,J=9.0Hz),6.40(dd,1H,J=1.5Hz,17.5Hz),6.12(dd,1H,J=10.5Hz,17.5Hz),5.82(dd,1H,J=1.5Hz,10.5Hz),4.17(t,2H,J=6.5Hz),3.94(t,2H,J=6.5Hz),2.51-2.65(m,2H),2.20-2.35(m,4H),1.75-1.83(m,2H),1.63-1.75(m,6H),1.36-1.55(m,4H)。
步驟2:中間產物L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前述合成例12之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1.00g(2.04mmol)及THF 15mL,並使其溶解。接下來,添加甲磺醯氯0.234g(2.04mmol),將反應液冷卻至5℃,耗費10分鐘滴下三乙胺0.236g(2.33mmol)。使反應液在5℃反應1小時後,添加4-二甲基胺基吡啶0.018g(0.15mmol)、前述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 K0.786g(1.46mmol),並耗費10分鐘滴下三乙胺0.177g(1.75mmol)。之後,將反應液設為25℃並使其反應2小時後,在反應液中添加蒸餾水200mL與飽和食鹽水20mL,利用氯仿100mL萃取兩次。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乙酸乙酯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THF=99:1)精煉,藉此獲得1.15g之呈白色固體的中間產物L(產率:78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10.08(s,1H),7.61(d,1H,J=3.0Hz),7.37(dd,1H,J=3.0Hz,9.0Hz),7.20(d,1H,J=9.0Hz),6.98(d,2H,J=9.0Hz),6.97(d,2H,J=9.0Hz),6.88(d,2H,J=9.0Hz),6.88(d,2H,J=9.0Hz),6.41(dd,1H,J=1.5Hz,17.5Hz),6.40(dd,1H,J=1.5Hz,17.5Hz),6.13(dd,1H,J=10.5Hz,17.5Hz),6.11(dd,1H,J=10.5Hz,17.5Hz),5.83(dd,1H,J=1.5Hz,10.5Hz),5.82(dd,1H,J=1.5Hz,10.5Hz),4.44(t,2H,J=6.5Hz),4.17(t,2H,J=6.5Hz),4.13(t,2H,J=6.5Hz),3.94(t,2H,J=6.5Hz),3.94(t,2H,J=6.5Hz),2.53-2.74(m,6H),2.20-2.39(m,8H),1.60-1.83(m,16H),1.34-1.56(m,8H)。
步驟3:化合物14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投入前述步驟2所合成之中間產物L:0.944g(0.934mmol)、合成例2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C:0.279g(1.12mmol)、2,6-二(三級丁基)對甲酚0.02g及THF 15mL,使其溶解。在此溶液中添加(+)-10-樟腦磺酸44mg(0.189mmol)與乙醇2mL,加熱至40℃並 使其反應5小時。反應結束後,在反應液中添加蒸餾水100mL與飽和食鹽水15mL,並利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兩次。利用無水硫酸鈉乾燥所得之有機層,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濃縮後,使所得之固體溶解於氯仿10mL。在此溶液中添加甲醇150mL,使結晶析出並進行過濾,將過濾取得之結晶利用甲醇清洗後,使其真空乾燥,而獲得0.986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化合物14(產率:80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目標物的結構。結果顯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7.75(d,1H,J=2.5Hz),7.65-7.71(m,3H),7.34(dd,1H,J=1.0Hz,7.5Hz),7.17(dd,1H,J=1.0Hz,7.5Hz),7.07-7.14(m,2H),6.99(d,2H,J=9.0Hz),6.98(d,2H,J=9.0Hz),6.88(d,2H,J=9.0Hz),6.88(d,2H,J=9.0Hz),6.41(dd,1H,J=1.5Hz,17.5Hz),6.40(dd,1H,J=1.5Hz,17.5Hz),6.13(dd,1H,J=10.5Hz,17.5Hz),6.11(dd,1H,J=10.5Hz,17.5Hz),5.83(dd,1H,J=1.5Hz,10.5Hz),5.82(dd,1H,J=1.5Hz,10.5Hz),4.44(t,2H,J=6.5Hz),4.30(t,2H,J=7.5Hz),4.18(t,2H,J=6.5Hz),4.13(t,2H,J=6.5Hz),3.95(t,2H,J=6.5Hz),3.94(t,2H,J=6.5Hz),2.54-2.74(m,6H),2.25-2.40(m,8H),1.62-1.84(m,18H),1.28-1.56(m,14H),0.90(t,3H,J=7.0Hz)。
(合成例15)化合物15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0的步驟6所合成之中間產物6:0.5g(1.61mmol)及氯仿3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1.65g(3.37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39.3mg(0.32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486mg(3.85mmol),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在所得之殘渣中添加甲醇50mL。過濾取得析出之白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1.20g之呈白色固體的化合物15(產率:59.3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結果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54(d,1H,J=1.0Hz),7.23(s,2H),7.21(s,1H),7.001(d,2H,J=9.0Hz),6.996(d,2H,J=9.0Hz),6.94(s,1H),6.89(d,4H,J=9.0Hz),6.41(dd,2H,J=1.5Hz,17.5Hz),6.11(dd,2H,J=10.5Hz,17.5Hz),5.83(dd,2H,J=1.5Hz,10.5Hz),4.44(t,4H,J=6.5Hz),4.14(t,4H,J=6.5Hz),3.95(t,4H,J=6.5Hz),2.85(tt,1H,J=3.5Hz,11.5Hz),2.56-2.77(m,7H),2.55(s,3H),2.42-2.51(m,5H),2.29-2.40(m,6H),1.65-1.87(m,16H),1.39-1.57(m,8H)。
(合成例16)化合物16的合成
化合物16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1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0:1.0g(4.01mmol)及氯仿6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4.13g(8.42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98mg(0.80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21g(9.58mmol),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在所得之殘渣中添加甲醇100mL。過濾取得析出之白色固體,使過濾取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3.51g之呈白色固體的化合物16(產率:73.3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結果揭示於下。
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64(dd,1H,J=1.0Hz,3.5Hz),7.52(dd,1H,J=1.0Hz,5.0Hz),7.18(s,2H),7.13(dd,1H,J=3.5Hz,5.0Hz),6.994(d,2H,J=9.0Hz),6.988(d,2H,J=9.0Hz),6.88(d,4H,J=9.0Hz),6.41(dd,2H,J=1.5Hz,17.5Hz),6.11(dd,2H,J=10.0Hz,17.5Hz),5.83(dd,2H,J=1.5Hz,10.0Hz),4.44(t,4H,J=6.5Hz),4.13(t,4H,J=6.5Hz),3.94(t,4H,J=6.5Hz),2.80(tt,1H,J=3.5Hz,11.5Hz),2.55-2.73(m,7H),2.42-2.45(m,2H),2.29-2.35(m,6H),1.63-1.89(m,16H),1.41-1.54(m,8H)。
(合成例17)化合物17的合成
[化82]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2,5-二羥苯甲醛1.33g(9.64mmol)及氯仿1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11.81g(24.07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18mg(0.964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3.65g(28.88mmol),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之後,將反應液在冰浴下冷卻,並添加前述合成例2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C:2.88g(11.57mmol)、1當量的鹽酸水溶液19.1mL(19.09mmol)。之後,將此溶液在40℃下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10質量%之小蘇打水500mL,並利用乙酸乙酯500mL萃取兩次。收集有機層,利用無水硫酸鈉使其乾燥,並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去除溶劑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90:10(容積比))精煉所得之殘留物,而獲得9.11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化合物17(產率:71.9莫耳%)。
利用1H-NMR鑑定結構。結果揭示於下。
1H-NMR(500MHz,DMSO-d6,TMS,δppm):7.75(d,1H,J=2.5Hz),7.65-7.71(m,3H),7.34(dd,1H,J=1.0Hz,7.5Hz),7.17(dd,1H,J=1.0Hz,7.5Hz),7.07-7.14(m,2H),6.99(d,2H,J=9.0Hz),6.98(d,2H,J=9.0Hz),6.88(d,2H,J=9.0Hz),6.88(d,2H,J=9.0Hz),6.41(dd,1H,J=1.5Hz,17.5Hz),6.40(dd,1H,J=1.5Hz, 17.5Hz),6.13(dd,1H,J=10.5Hz,17.5Hz),6.11(dd,1H,J=10.5Hz,17.5Hz),5.83(dd,1H,J=1.5Hz,10.5Hz),5.82(dd,1H,J=1.5Hz,10.5Hz),4.44(t,4H,J=6.5Hz),4.30(t,2H,J=7.5Hz),4.18(t,2H,J=6.5Hz),4.13(t,2H,J=6.5Hz),3.95(t,2H,J=6.5Hz),3.94(t,2H,J=6.5Hz),2.53-2.75(m,8H),2.25-2.40(m,8H),1.62-1.84(m,18H),1.28-1.56(m,14H),0.90(t,3H,J=7.0Hz)。
(合成例18)混合物1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0的步驟6所合成之中間產物6:3.00g(9.64mmol)及氯仿1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7.63g(18.24mmol)、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2.87g(5.86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18mg(0.964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 丙基碳二亞胺2.92g(23.12mmol),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將所得之殘渣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乙酸乙酯=90:10(容積比))精煉,而獲得8.5g之呈白色固體的混合物1。利用高效液相層析術分析此白色固體的結果,白色固體所含之化合物的含量比(質量比)係如下述。
(合成例19)混合物2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1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0:2.4g(9.64mmol)及氯仿1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7.63g(18.24mmol)、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2.87g(5.86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18mg(0.964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82g(14.5mmol),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在所得之殘渣中添加甲醇250mL,過濾取得析出之固體。使所得之固體真空乾燥,而獲得7.5g之呈白色固體的混合物2。利用高效液相層析術分析此白色固體的結果,白色固體所含之化合物的含量比(質量比)係如下述。
[化86]
(合成例20)混合物3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三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2,5-二羥苯甲醛1.33g(9.64mmol)及氯仿1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7.63g(18.24mmol)、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 2.87g(5.86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118mg(0.964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82g(14.5mmol),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之後,將反應液在冰浴下冷卻,並添加前述合成例2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C:2.88g(11.57mmol)、1當量之鹽酸水溶液19.1mL(19.09mmol)。之後,將此溶液在40℃下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10質量%之小蘇打水500mL,利用乙酸乙酯500mL萃取兩次。收集有機層,利用無水硫酸鈉使其乾燥,並過濾硫酸鈉。利用旋轉蒸發器去除溶劑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苯:乙酸乙酯=85:15(容積比))精煉所得之殘留物,而獲得9.88g之呈淡黃色固體的混合物3。利用高效液相層析術分析此淡黃色固體的結果,淡黃色固體所含之化合物的含量比(質量比)係如下述。
(合成例21)混合物4的合成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0的步驟6所合成之中間產物6:3.00g(9.64mmol)及氯仿1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2.87g(5.86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29mg(0.237mmol)。將此溶液冷卻至0℃後,緩慢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887mg(7.03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之後,在所得之反應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7.63g(18.24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89mg(0.73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2.76g(21.89mmol),在室溫下再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 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乙酸乙酯=90:10(容積比))精煉將所得之殘渣,而獲得8.2g之呈白色固體的混合物4。利用高效液相層析術分析此白色固體的結果,白色固體所含之化合物的含量比(質量比)係如下述。
(合成例22)混合物5的合成
[化91]
在具備溫度計之四口反應器中,在氮氣流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0的步驟6所合成之中間產物6:2.22g(7.13mmol)、前述合成例11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0:0.626g(2.51mmol)及氯仿150mL。在此溶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2的步驟4所合成之中間產物14:2.87g(5.86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29mg(0.237mmol)。將此溶液冷卻至0℃後,緩慢添加N,N’-二異丙基 碳二亞胺887mg(7.03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之後,在所得之反應液中添加前述合成例1的步驟1所合成之中間產物A:7.63g(18.24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89mg(0.73mmol),並冷卻至0℃。之後,在此溶液中添加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2.76g(21.89mmol),在室溫下再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使用已預塗矽膠之濾材過濾反應液後,將其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乙酸乙酯=90:10(容積比))精煉所得之殘渣,而獲得8.8g之呈白色固體的混合物5。利用高效液相層析術分析此白色固體的結果,白色固體所含之化合物的含量比(質量比)係如下述。
[化92]
(實施例1~66、比較例1~15)
以表1~5所示之比例,分別使藉由合成例1~22所得之化合物1~17、混合物1~5與作為聚合起始劑之0.61質量%的 BYK316N、作為調平劑之0.02質量%的Irgacure #819一起溶解於79.49質量%之環戊酮。利用具有0.45μm之細孔徑的拋棄式過濾器過濾此溶液,而分別獲得聚合性液晶組成物1~66及1r~15r。
<液晶相的穩定性評價>
(i)聚合性液晶組成物所致之液晶層的形成
在賦予有經摩擦處理之聚醯亞胺配向膜的透明玻璃基板(E.H.C.Co.,Ltd.製,商品名:配向處理玻璃基板)上,使用#4的線棒(wire bar)分別塗布聚合性液晶組成物1~66及1r~15r。以下述表1~5所示之溫度,將塗膜乾燥1分鐘後,以表1~5所示之溫度進行1分鐘的配向處理,而形成液晶層(厚度約2μm)。
(ii)光學各向異性體的形成與光聚合感度的判定
分別對於上述(i)所製作之液晶層,以表1~5所示之溫度,從液晶層的塗布面側照射(曝光)1次500mJ/cm2的紫外線,使其聚合,而且,以指尖觸診,藉此確認黏性(附著性)的有無。在具黏性之情形中,再次照射500mJ/cm2的紫外線,使其聚合,並利用同樣的方法確認黏性的有無。重複照射紫外線直到黏性消失。將結果整理於表1~5。其結果,分別獲得附有透明玻璃基板之光學各向異性體。
<光學特性的量測>
針對上述(ii)所得之附有透明玻璃基板之光學各向異性體,利用橢圓偏光計(J.A.Woollam公司製,M2000U型), 量測245.9nm至998.4nm間的相位差。並且,使用所量測之相位差,由如以下般所算出之α、β值評價波長色散特性。結果揭示於表1~5。
α=(449.9nm中之相位差)/(548.5nm中之相位差)
β=(650.2nm中之相位差)/(548.5nm中之相位差)
此外,在表示顯示寬頻帶性之理想的波長色散特性,亦即表示逆向波長色散特性之情形中,α值小於1,β值大於1。在具有平坦的波長色散特性之情形中,α值與β值成為同程度的值。在具有一般的(通常的)波長色散特性之情形中,α值大於1,β值小於1。亦即,以α值與β值成為同程度的值之平坦的波長色散特性為佳,以α小於1且β大於1之逆向波長色散特性為尤佳。
於此,光學各向異性體的膜厚係藉由利用針刺傷附有透明玻璃基板之光學各向異性體的光學各向異性體,並利用表面形狀量測裝置DEKTAK150型(ULVAC股份有限公司製)量測其高低差而進行測量。
由表1~5可知,在以指定的比例包含化合物12~17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中,因即使累積曝光量少黏性仍消失,故成 為較高感度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其結果,變得能提高生產性。
並且可知,所得之光學各向異性體,皆α小於1且β大於1。因此可知,即使添加化合物12~17,亦維持寬頻帶性之理想的波長色散特性,亦即維持逆向波長色散特性。

Claims (18)

  1. 一種混合物,其係二種以上之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包含下述式(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與下述式(I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I),且以質量基準計,該聚合性化合物(I)的含量為聚合性化合物(II)的含量之超過0.2倍;或者,其包含二種以上之下述式(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且實質上不含有下述式(II)所示之聚合性化合物(II), 〔式(I)及式(II)中,Ar 1及Ar 2分別獨立表示至少具有D 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 1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D 1表示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Z 1~Z 4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O-CH 2-、-CH 2-O-、-C(=O)-O-、-O-C(=O)-、-C(=O)-S-、-S-C(=O)-、-NR 21-C(=O)-、-C(=O)-NR 21-、-CF 2-O-、-O-CF 2-、-CH 2-CH 2-、-CF 2-CF 2-、-O-CH 2-CH 2-O-、-CH=CH-C(=O)-O-、 -O-C(=O)-CH=CH-、-CH 2-CH 2-C(=O)-O-、-O-C(=O)-CH 2-CH 2-、-CH 2-CH 2-O-C(=O)-、-C(=O)-O-CH 2-CH 2-、-CH=CH-、-N=CH-、-CH=N-、-N=C(CH 3)-、-C(CH 3)=N-、-N=N-或-C≡C-,R 21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A 1~A 4及B 1~B 4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Y 1~Y 4及L 1~L 4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C(=O)-、-C(=O)-O-、-O-C(=O)-、-NR 22-C(=O)-、-C(=O)-NR 22-、-O-C(=O)-O-、-NR 22-C(=O)-O-、-O-C(=O)-NR 22-或-NR 22-C(=O)-NR 23-,R 22及R 23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R 1~R 6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a、b、g及h分別獨立為0或1;c、d、i及J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e及f係一者為1~3的整數且另一者為0~3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 2及R 3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物,該Ar 1及Ar 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III-1)~(III-3)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III-1)~(III-3)中, Ax表示具有選自由碳數6~30的芳烴環及碳數2~30的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有機基,Ax所具有之芳環亦可具有取代基;Ay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30的有機基;Q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R 0表示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6的烷基、碳數2~6的烯基、碳數1~6的鹵化烷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烷氧基、硝基、-C(=O)-R a、-C(=O)-O-R a或-SO 2R a,R a表示碳數1~6的烷基,或者亦可具有碳數1~6的烷基或碳數1~6的烷氧基作為取代基之碳數6~20的芳烴環基;n1表示0~3的整數,n2表示0或1,n3表示0~4的整數,n4表示0~2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 0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混合物,該Ar 1及Ar 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IV-1)~(IV-3)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IV-1)~(IV-3)中,Ay、Q、R 0、n1、n2、n3及n4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R 11~R 14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 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或-C(=O)-O-R b,R b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0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20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3~12的環烷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的芳烴環基,構成環之至少一個C-R 11~C-R 14亦可被取代成氮原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物,該Ar 1及Ar 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V-1)~(V-4)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V-1)~(V-4)中,E 3及E 4分別獨立表示-CR 24R 25-、-S-、-NR 24-、-C(=O)-或-O-,R 24及R 2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4的烷基;Rc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alkylsulfinyl)、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alkylsulfonyl)、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p0為0~2的整數;D 3及D 4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烴環基或亦 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雜環基;存在複數個Rc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混合物,該D 3及D 4分別獨立為下述式(v-1)~(v-8)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v-1)~(v-8)中,Rd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p1表示0~5的整數,p2表示0~4的整數,p3表示0~3的整數,p4表示0~2的整數;Rf表示氫原子或甲基;存在複數個Rd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混合物,該Ar 1及Ar 2分別獨立為下述式(VI-1)~(VI-5)之任一者所表示之基, 〔式(VI-1)~(VI-5)中,E 3、Rc及p0表示與前述相同的意義;Rd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氰基、硝基、碳數1~6的烷基亞磺醯基、碳數1~6的烷基磺醯基、羧基、碳數1~6的氟烷基、碳數1~6的烷氧基、碳數1~6的硫烷基、碳數1~6的N-烷基胺基、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基、碳數1~6的N-烷基胺磺醯基或碳數2~12的N,N-二烷基胺磺醯基;p1表示0~5的整數,p2表示0~4的整數,p3表示0~3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c及Rd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7. 一種混合物,其包含下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與下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且以質量基準,該化合物(Ia)的含量為該化合物(IIa)的含量之超過0.2倍, 〔式(Ia)及式(IIa)中,A 1、A 3、B 1及B 3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Y 1、Y 3、L 1及L 3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C(=O)-、-C(=O)-O-、-O-C(=O)-、-NR 22-C(=O)-、-C(=O)-NR 22-、-O-C(=O)-O-、-NR 22-C(=O)-O-、-O-C(=O)-NR 22-或-NR 22-C(=O)-NR 23-,R 22及R 23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R 1、R 2及R 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FG 1及FG 2分別獨立表示羥基、羧基或胺基;a及g分別獨立為0或1;c及i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e為1~3的整數;存在複數個R 2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混合物,該FG 1及FG 2為羥基,該a及g為0。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混合物,該FG 1及FG 2為羧基,該a及g為1。
  10. 一種高分子,其係將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混合物聚合而得。
  11. 一種光學薄膜,其將如請求項10所述之高分子作為構成材料。
  12. 一種光學各向異性體,其具有將如請求項10所 述之高分子作為構成材料之層。
  13.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學各向異性體及偏光薄膜。
  14.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如請求項13所述之偏光板。
  15. 一種抗反射薄膜,其包含如請求項13所述之偏光板。
  16. 一種混合物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使如請求項7至9之任一項所述之混合物與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之步驟,FG a-Ar-FG b(VII)〔式(VII)中,Ar表示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D表示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或-C(=O)-R 26,R 26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FG a及FG b分別獨立表示羥基或羧基〕。
  17. 一種混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A),使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與未達2.0當量之下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下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或如請求項7至9之任一項所述之混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以及步驟(B),在該步驟(A)之後,不進行後處理,使該步驟(A)的反應生成物與不同於該步驟(A)之下述式(Ia)所示之化合物(Ia)、下述式(IIa)所示之化合物(IIa)或 如請求項7至9之任一項所述之混合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醯胺化反應;並且,相對於下述式(VII)所示之化合物,該化合物(Ia)、該化合物(IIa)及該混合物的合計使用量為2.0當量以上且3.0當量以下, FG a-Ar-FG b(VII)〔式(Ia)及式(IIa)中,A 1、A 3、B 1及B 3分別獨立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脂族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之芳族基;Y 1、Y 3、L 1及L 3分別獨立表示單鍵、-O-、-C(=O)-、-C(=O)-O-、-O-C(=O)-、-NR 22-C(=O)-、-C(=O)-NR 22-、-O-C(=O)-O-、-NR 22-C(=O)-O-、-O-C(=O)-NR 22-或-NR 22-C(=O)-NR 23-,R 22及R 23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R 1、R 2及R 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甲基或氯原子;FG 1及FG 2分別獨立表示羥基、羧基或胺基;a及g分別獨立為0或1;c及i分別獨立為1~20的整數;e為1~3的整數; 存在複數個R 2之情形中,其等可各自相同亦可相異;並且,式(VII)中,Ar表示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烴環基或至少具有D作為取代基之二價的芳雜環基;D表示具有選自由芳烴環及芳雜環而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芳環之碳數1~67的有機基或-C(=O)-R 26,R 26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的烷基;FG a及FG b分別獨立表示羥基或羧基〕。
  18. 如請求項16或17所述之混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使用結構互異之二種以上的化合物作為該式(VII)所示之化合物。
TW106144446A 2016-12-26 2017-12-18 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以及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TW2018350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2098 2016-12-26
JP2016252098 2016-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5058A true TW201835058A (zh) 2018-10-01

Family

ID=62708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4446A TW201835058A (zh) 2016-12-26 2017-12-18 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以及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15482A1 (zh)
EP (1) EP3560967A4 (zh)
JP (1) JPWO2018123622A1 (zh)
KR (1) KR20190099415A (zh)
CN (1) CN110088152B (zh)
TW (1) TW201835058A (zh)
WO (1) WO20181236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60025A1 (ja) * 2018-02-14 2019-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重合性液晶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光学異方性膜、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1194080B2 (en) * 2019-07-08 2021-1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device
JP6700468B1 (ja) * 2019-12-25 2020-05-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混合物、重合性液晶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9171A (en) 1985-05-24 1993-01-12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Random co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3060532B2 (ja) 1990-11-30 2000-07-10 ジェイエスアール株式会社 開環重合体水素化物の製造方法
JP3063311B2 (ja) 1991-10-09 2000-07-12 ジェイエスアール株式会社 水素添加重合体
JP3237072B2 (ja) 1992-05-11 2001-12-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ランダム多元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63035B2 (ja) * 1997-09-05 2007-08-22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性(メタ)アクリレート化合物と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異方体
JP4707779B2 (ja) 1997-10-23 2011-06-2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ジシクロペンタジエン系開環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9820894T2 (de) 1997-10-23 2004-12-30 Zeon Corp. Thermoplastisches Ringöffnungspolymer auf der Basis von Dicyclopentadien, hydrierte Derivate davo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eiden
JP4929546B2 (ja) * 2001-08-20 2012-05-09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異方体
JP4186980B2 (ja) 2004-11-11 2008-1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WO2008050573A1 (fr) * 2006-10-26 2008-05-02 Nippon Shokubai Co., Ltd. Film de protection de polariseur, plaque de polarisation et affichage d'image
JP5391682B2 (ja) 2007-12-28 2014-01-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53798B2 (ja) 2007-12-28 2014-03-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274984A (ja) 2008-05-14 2009-11-2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51176B2 (ja) 2008-05-20 2014-03-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899607B2 (ja) * 2009-03-16 2016-04-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1006360A (ja) 2009-06-26 2011-01-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375644B2 (ja) * 2010-02-10 2013-12-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JP5608474B2 (ja) * 2010-08-27 2014-10-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活性光線性又は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12136652A (ja) * 2010-12-27 2012-07-19 Adeka Corp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及び光学素子
KR101985943B1 (ko) * 2011-04-27 2019-06-04 제온 코포레이션 중합성 화합물, 중합성 조성물, 고분자, 및 광학 이방체
CN107253935B (zh) 2012-07-09 2020-10-0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肼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将肼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原料使用的方法
CN104755512B (zh) * 2012-10-19 2016-05-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高分子以及光学各向异性体
JP6476862B2 (ja) * 2012-10-22 2019-03-0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9777096B2 (en) * 2012-10-23 2017-10-03 Zeon Corporation Polymerizable compou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polymer, and optical anisotropic body
JP6047604B2 (ja) 2014-03-31 2016-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化合物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5524625B (zh) * 2014-10-21 2020-10-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层及其制造方法、层叠体、偏振片、显示装置、液晶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羧酸化合物
JP6055569B1 (ja) * 2016-05-18 2016-12-2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混合物、重合性液晶組成物、高分子、光学フィルム、光学異方体、偏光板、フラットパネル表示装置、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6137398B1 (ja) * 2016-11-02 2017-05-3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混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152B (zh) 2021-02-12
EP3560967A1 (en) 2019-10-30
WO2018123622A1 (ja) 2018-07-05
US20200115482A1 (en) 2020-04-16
JPWO2018123622A1 (ja) 2019-11-14
EP3560967A4 (en) 2020-08-26
KR20190099415A (ko) 2019-08-27
CN110088152A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895B (zh) 聚合性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TWI765945B (zh)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液晶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抗反射薄膜及化合物
TW201835058A (zh) 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以及混合物之製造方法
CN109952323B (zh) 聚合性化合物、混合物、聚合性液晶组合物、高分子、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防反射膜
TWI749189B (zh)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液晶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抗反射薄膜及化合物
CN110392703B (zh) 聚合性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聚合性组合物、高分子、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
CN109890858B (zh) 混合物、聚合性组合物、高分子、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聚合性化合物的使用方法
TW201840830A (zh) 相位差板、多層相位差板、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聚合性化合物
TW201918477A (zh) 聚合性化合物、混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及抗反射薄膜
TW201942338A (zh) 液晶固化薄膜及其製造方法、第一固化層、偏光板以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KR20190078591A (ko) 중합성 화합물, 중합성 조성물, 고분자, 광학 필름, 광학 이방체, 편광판, 플랫 패널 표시 장치,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화합물
JP7484709B2 (ja)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重合性液晶組成物、高分子、光学フィルム、光学異方体、偏光板、表示装置、並びに、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TW201945348A (zh)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性液晶組成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體、偏光板、顯示裝置以及抗反射薄膜
TW201912633A (zh)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組合物、高分子、光學薄膜、光學各向異性軆、偏光板、平面顯示裝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抗反射薄膜及化合物
JP2022056258A (ja) 重合性化合物、重合性組成物、高分子、光学フィルム、光学異方体、偏光板、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