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9535A - 共聚合聚酯及含有其之複合纖維 - Google Patents

共聚合聚酯及含有其之複合纖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9535A
TW201829535A TW106124140A TW106124140A TW201829535A TW 201829535 A TW201829535 A TW 201829535A TW 106124140 A TW106124140 A TW 106124140A TW 106124140 A TW106124140 A TW 106124140A TW 201829535 A TW201829535 A TW 2018295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ized polyester
ester
amount
acid
forming deriv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牧野正孝
渡一平
田中陽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9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53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63/68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63/68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sulfur
    • C08G63/6884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sulfur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88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較高之鹼易溶性或熱水溶解性之共聚合聚酯及含有該共聚合聚酯之複合纖維。
本發明係共聚合有含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成分及重複單位數n為45以上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合聚酯及含有該共聚合聚酯之複合纖維。

Description

共聚合聚酯及含有其之複合纖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末端經特定化合物改質之鹼易溶性之共聚合聚酯、及含有該共聚合聚酯之複合纖維。
聚酯由於其功能性之有用性而用於多種目的。例如用於衣料用、材料用、醫療用。其中,於通用性、實用性之方面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係優異而被大量使用。利用鹼或熱水而自一併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鹼易溶性之共聚合聚酯之複合纖維溶出共聚合聚酯,而獲得極細纖維或異形截面纖維。作為於該用途較佳之共聚合聚酯,提出有使含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聚環氧烷化合物進行共聚合所得者(專利文獻1)。又,亦提出有使用鈦化合物、磷化合物、或鋰化合物之鹼易溶性共聚合聚酯(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958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70739號公報
專利文獻1之共聚合聚酯對鹼之溶解性較低,而謀求 進一步改善。又,專利文獻2之共聚合聚酯亦無法獲得所需之鹼溶解性。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獲得鹼溶解性優異,進而若需要則容易溶解於熱水之共聚合聚酯;進而獲得即便自複合纖維溶出,於複合纖維與溶出後之纖維中強度或伸長率等之特性變化亦較少之共聚合聚酯。
為解決問題,本發明具有以下之構成。
(1)一種共聚合聚酯,其係自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及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獲得者,該共聚合聚酯係使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及下述式(1)所表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共聚合,且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量之合計係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源自二羧酸之構造為0.1~40莫耳%。
於式(1)中,X係自碳數1~30之烷基、碳數6~20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及碳原子數7~20之芳烷基選擇之至少1種,R係自碳數1~12之伸烷基選擇之至少1種,n係45~113之整數。
而且,作為較佳之樣態,係以下之構成。
(2)如上述共聚合聚酯,其含有相對於源自二羧酸構造之構造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造、及相對於源自二醇之構造 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乙二醇之構造。
(3)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構成共聚合聚酯之上述式(1)所表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合量為0.1質量%以上且未滿30質量%。
(4)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量係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源自二羧酸之構造為5~20莫耳%以下。
(5)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對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羧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係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為5~49.9莫耳%。
(6)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乙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係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為5~49.9莫耳%以下。
(7)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求出之結晶熔解熱量為20J/g以下。
(8)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藉由說明書中記載之方法測定之共聚合聚酯向濃度5g/L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之質量減少為10質量%以上。
(9)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固有黏度為0.50dL/g以上。
(10)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對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羧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為自己二酸、異酞酸、癸二酸、酞酸、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羧酸及環己烷二羧酸、以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選擇者。
(11)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乙二醇及其酯形成性 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係自二乙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及環己烷二甲醇,以及雙酚A、雙酚S及該等雙酚化合物之環氧乙烷加成物,以及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選擇。
而且,本發明揭示以下之複合纖維。
(12)一種複合纖維,其含有如上述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
根據本發明,獲得鹼溶解性及向熱水之溶解性優異,纖維之強度提高,結晶化速度較高之聚合物。
(1)共聚合聚酯
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係於可自「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及「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獲得之重複構造上共聚合有「作為離子性共聚合成分之具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以及上述式(1)所表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者,且「具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構造之共聚合量相對於構成共聚合聚酯之源自全部二羧酸之構造為0.1~40莫耳%。
作為自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及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獲得之聚酯,例示有含有以下之構造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 酸伸環己二甲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聚1,2-雙(2-氯苯氧基)乙烷-4,4'-二甲酸乙二酯。
其中,較佳為最廣泛地使用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主要含有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位之聚酯共聚合體。再者,無需使用二羧酸與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之兩種化合物,亦無需僅使用其中任一者。又,無需同時使用二醇與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兩者作為原料,亦無需僅使用其中任一者。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就耐熱性提高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相對於「二羧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之構造之合計」,含有「源自對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之構造之合計」5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相對於「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含有「乙二醇及酯形成性衍生物」50莫耳%以上。再者,無需使用二羧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兩者作為原料,且無需僅使用其中任一者。又,無需使用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兩者作為原料,且無需僅使用其中任一者。
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係離子性共聚合成分,而對共聚合體賦予非晶性。作為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可列舉以下者。可列舉:4-磺基異酞酸鈉鹽、4-磺基異酞酸鉀鹽、5-磺基異酞酸鈉鹽、5-磺基異酞酸鉀鹽、5-磺基異酞酸鋇鹽等。其中,較佳為5-磺基異酞酸鈉鹽、5-磺基異酞酸鉀鹽,尤佳為5-磺基異酞酸鈉鹽。再者,該等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可使用1種化學構造者,亦可為組合2種以上者。
又,作為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之酯形成性衍生物,可例示其等之甲酯、乙酯等烷基酯;其等之醯氯化物或醯溴化物等醯鹵化物;進而異酞酸酐等。例如,就生產性即可減少紡絲時 之組合交換頻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甲酯或乙酯等烷基酯,尤佳為甲酯。再者,無需同時使用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兩者作為原料,亦無需僅使用其中任一者。
關於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共聚合量之合計,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源自二羧酸之構造為0.1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3.0莫耳%以上,更佳為5.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10.0莫耳%以上,尤佳為15.0莫耳%以上。藉由共聚合量處於該範圍,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獲得充分之鹼易溶性及熱水易溶性。又,共聚合量之上限為40.0莫耳%以下。較佳為30.0莫耳%以下,更佳為25.0莫耳%以下,尤佳為20.0莫耳%以下。藉由共聚合量處於該範圍,而獲得鹼易溶性及熱水易溶性優異,強度優異之共聚合聚酯纖維。
關於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亦可使其他酸成分進行共聚合。作為非離子性共聚合成分,可列舉以下者。己二酸、異酞酸、癸二酸、酞酸、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羧酸、環己烷二羧酸等二羧酸;其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
又,可使作為其他二醇成分之以下者進行共聚合。二乙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等二氧基化合物;上述二醇之酯形成性衍生物等。雙酚A、雙酚S及其環氧乙烷加成物。而且,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較佳為「對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共聚合成分之二羧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之共聚合量之合計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為5~49.9莫耳%以下。
關於作為非離子性共聚合成分之二羧酸或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之共聚合量之合計,相對於構成共聚合聚酯之全部二羧 酸成分,較佳為5.0莫耳%以上,更佳為10.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12.5莫耳%以上,尤佳為15.0莫耳%以上。藉由共聚合量處於該等範圍,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獲得充分之鹼易溶性及熱水易溶性。又,共聚合量之上限較佳為49.9莫耳%以下,更佳為40.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35.0莫耳%以下,尤佳為30.0莫耳%以下。再者,此處,無需同時使用作為非離子性共聚合成分之二羧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兩者作為原料,亦無需僅使用其中任一者。
作為乙二醇以外者即作為非離子性共聚合成分之二醇成分,就可縮短反應時間而高效率地獲得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之觀點而言,可列舉以下者。較佳為二乙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二甲醇、雙酚A及雙酚S及其等之乙二醇(EO)加成物。進而較佳為環己烷二甲醇、雙酚A或雙酚S之EO加成物。就容易顯現出熱水易溶性之觀點而言,亦較佳地使用上述二醇化合物。
關於乙二醇以外者即作為非離子性共聚合成分之二醇或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之共聚合量,相對於構成共聚合聚酯之全部二醇成分,較佳為5.0莫耳%以上,更佳為10.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12.5莫耳%以上,尤佳為15.0莫耳%以上。藉由共聚合量處於該等範圍,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獲得充分之鹼易溶性及熱水易溶性。又,共聚合量之上限較佳為49.9莫耳%以下,更佳為40.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35.0莫耳%以下,尤佳為30.0莫耳%以下。
而且,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係共聚合有下述式(1)所表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藉由該共聚合而熔融黏度降低。包含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共聚合體係熔融黏度容易上升。藉由使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進行共 聚合,可抑制熔融黏度之上升,其結果為,可提高聚合度,而且所獲得之纖維成為高強度。
於上述式(1)中,X係自碳數1~30之烷基、碳數6~20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及碳原子數7~20之芳烷基選擇之至少1種。
作為X,較佳為碳數1~30之烷基,更佳為碳數1~10之烷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丁基、癸基,進而較佳為甲基、癸基,尤佳為甲基。藉由上述式(1)中之X為烷基,而容易因聚合度上升而成為高強度。
又,於上述式(1)中,R係自碳數1~12之伸烷基選擇之至少1種,較佳為自1~4之伸烷基選擇之至少1種。作為具體例,例如可例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更佳為伸乙基、伸丙基、四亞甲基,進而較佳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尤佳為伸乙基。
上述式(1)中之重複構造單位-(O-R)-可僅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於組合2種以上之情形時,重複構造單位之無規共聚合、嵌段共聚合、交替共聚合均可。
進而,於上述式(1)中,重複單位數n係45~113之整數。其中,重複單位數n較佳為45~91之整數。藉由重複單位數n處於此種範圍,而鹼易溶性優異,由共聚合聚酯之高聚合度帶來之 纖維之高強度化、及結晶化速度提高,而能夠避免乾燥時之融黏。
重複單位數n可利用以下程序算出。採取共聚合有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合聚酯約0.05g,添加28%氨水1mL,於加壓下以120℃加熱5小時而使試樣溶解。恢復至室溫後,添加純化水1mL、6M鹽酸1.5mL,利用純化水進行5mL定容。離心分離後,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利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PC)對濾液中所含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進行測定。進而,例如使用日本電子公司製造之FT-NMR JNM-AL400,藉由1H-NMR測定,鑑定共聚合有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合聚酯中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重複構造單位。然後,算出重複構造單位之分子量。用藉由GPC算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除以藉由1H-NMR測定算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構造單位之分子量,藉此算出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重複單位數n。
關於本發明中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合量,相對於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未滿30質量%,較佳為25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尤佳為15質量%以下。此處所謂共聚合量係亦包含共聚合成分之羥基之氫在內之質量。
藉由處於該範圍,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成為高聚合度,而獲得高強度纖維。又,共聚合量之下限值係0.1質量%以上,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0.0質量%以上。藉由處於該範圍,而因共聚合聚酯之高聚合度而纖維之強度優異,且鹼易溶性優異。
共聚合聚酯中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 合量係根據藉由核磁共振裝置(NMR)算出之共聚合聚酯之主鏈構造部分之構成單位數之比例、自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構造部分之重複單位數n算出之比例、及各構造單位之重複單位之分子量,藉由以下之式(2)算出。
此處na:源自二羧酸及二醇之重複單位之數量之比例
Ma:源自二羧酸及二醇之重複單位之分子量
nb:源自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環氧烷單位之數量之比例
Mb:源自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環氧烷單位之分子量。
以上所謂「單位之數量之比例」,意指相對於上述源自二羧酸及二醇之重複單位之數量以及上述環氧烷單位之數量之和的比例。
本發明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0以上,更佳為4000以上。此處所謂數量平均分子量係亦包含共聚合成分之羥基之氫在內之分子量。又,數量平均分子量之上限值較佳為5000以下。藉由數量平均分子量處於該範圍,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係鹼易溶性優異,藉由提高聚合度而纖維之強度優異,又,藉由結晶化速度之提高而能夠避免乾燥時之融黏。數量平均分子量係指:採取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約0.05g,添加28%氨水1mL,於加壓下以120℃加熱5小時而進行溶解;恢復至室溫後,添加純化水1mL、6M鹽酸1.5mL,利用純化水進行5mL定 容;離心分離後,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進行濾液中所含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測定,而以標準聚乙二醇換算之值之形式求出者。
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較佳為將鄰氯酚作為溶劑並於25℃下進行測定時之固有黏度為0.50dL/g以上,更佳為0.52dL/g以上,進而較佳為0.54dL/g以上,尤佳為0.55dL/g以上。又,上限值較佳為0.70dL/g以下,更佳為0.65dL/g以下,進而較佳為0.62dL/g以下。藉由處於該範圍,可獲得由共聚合聚酯之高聚合度帶來之高強度纖維。
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較佳為利用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所得之結晶熔解熱量為50J/g以下,更佳為45J/g以下,進而較佳為40J/g以下,尤佳為35J/g以下,最佳為20J/g以下。又,下限值較佳為0J/g以上,更佳為1J/g以上。處於該範圍時,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鹼易溶性及熱水易溶性優異。再者,共聚合聚酯之結晶熔解熱量係對於在150℃下進行過0.1KPa以下之真空乾燥24小時之樣品,自20℃直至280℃以升溫速度16℃/分鐘進行測定時之結晶熔解熱量。
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較佳為製成共聚合聚酯(1質量份。形態係直徑3mm、高度4mm之圓柱)之濃度5g/L氫氧化鈉水溶液(100質量份)之分散液時之在達到90℃時之質量減少為10質量%以上。此處,溫度上升係自20℃以4℃/分鐘升溫至90℃者。該質量減少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上,尤佳為50質量%以上,最佳為60質量%以上。
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較佳為製成共聚合聚酯(1質量 份。形態係直徑3mm、高度4mm之圓柱)之水(100質量份)之分散液時之在達到90℃時之質量減少為30質量%以上。此處,溫度上升係自20℃以4℃/分鐘升溫至90℃者。該質量減少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尤佳為80質量%以上,最佳為90質量%以上。
(2)共聚合聚酯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可藉由任意之方法合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利用以下之步驟合成。通常,第一階段之反應係藉由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之酯化反應、或者以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為代表之對苯二甲酸之低級烷基酯與乙二醇之酯交換反應,而生成對苯二甲酸之二醇酯或其低聚合體。然後,第二階段之反應係於聚合觸媒之存在下對第一階段之反應產物進行減壓加熱,進行縮聚反應直至成為所需之聚合度。
於上述步驟之任一步驟,或步驟與步驟之間添加共聚合成分。關於共聚合成分之添加時間,例如以下任意時間均可:酯化反應前或酯交換反應時;自酯交換反應結束之時點直至縮聚反應開始;以及縮聚反應實質上結束後等。
酯化即便於無觸媒下亦進行反應。於酯交換反應中,通常將鋰、錳、鈣、鎂、鋅等之化合物用於觸媒以進行反應,又,於酯交換反應實質上結束後,為了使該反應所使用之觸媒惰性化,而添加磷化合物。作為縮聚反應觸媒,可使用銻系化合物、鈦系化合物、鍺系化合物等化合物等。
於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中,亦可以減少成形加工步驟 中之與各種導件、輥等接觸物之摩擦而提高步驟通過性為目的,或以調整製品之色調為目的,而含有粒子。該所包含之粒子之種類係任意。若表示具體例,則可使用二氧化矽、二氧化鈦、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鋁、氧化鋯等無機粒子,或交聯聚苯乙烯等有機高分子粒子。該等粒子中,二氧化鈦粒子就在聚合物中之分散性良好,且成本相對較低之方面而言較佳。二氧化鈦粒子係利用濕式、乾式之各種方法進行製造,且視需要實施粉碎、分級等預處理後,於向共聚合聚酯之合成步驟之任一步驟中進行添加。粒子向共聚合聚酯反應系統之添加可在合成時之反應物之固有黏度為0.30dL/g以下時。若於實質上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結束後進行添加,則聚合物中之分散性變得良好,故而較佳。本發明中之粒子之相對於聚合物之添加量或粒徑係根據所應用之用途產生變化,並無特別限定,若為相對於共聚合聚酯為0.01~10質量%,以平均粒徑計為0.05~5μm,粒徑為4μm以上之粗大粒子為1000個/0.4mg以下之範圍,則步驟通過性或色調變得特別良好,故而較佳。
又,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亦可添加藍色系調整劑、紅色系調整劑、紫色系調整劑等色調調整劑。作為色調調整劑,使用可用於樹脂等之染料。若以COLOR INDEX GENERIC NAME具體地列舉,則例示以下者。SOLVENT BLUE 104、SOLVENT BLUE 122、SOLVENT BLUE 45等藍色系色調調整劑;SOLVENT RED 111、SOLVENT RED 179、SOLVENT RED 195、SOLVENT RED 135、PIGMENT RED 263、VAT RED 41等紅色系色調調整劑;DESPERSE VIOLET 26、SOLVENT VIOLET 13、SOLVENT VIOLET 37、SOLVENT VIOLET 49等紫色系色調調整劑。其中,可較佳地使用 不含容易成為裝置腐蝕之原因之鹵素而高溫下之耐熱性相對良好且顯色性優異的SOLVENT BLUE 104、SOLVENT BLUE 45、SOLVENT RED 179、SOLVENT RED 195、SOLVENT RED 135、SOLVENT VIOLET 49。
又,可視目的而使用1種或數種之該等色調調整劑。尤其是若使用藍色系調整劑與紅色系調整劑各1種以上,則可精細地控制色調,故而較佳。進而,於該情形時,若相對於所添加之色調調整劑之總量,藍色系調整劑之比率為50質量%以上,則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色調變得特別良好,故而較佳。最終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色調調整劑之含量較佳為以總量計30ppm以下。若超過30ppm,則有共聚合聚酯之透明性降低,或顯色暗淡之情況。含量可藉由核磁共振裝置(NMR),根據色調調整劑之構造特定及色調調整劑之構成部分之比例而算出。
只要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亦可添加其他添加劑而進行各種改質。作為其他添加劑之具體例,可列舉:碳黑等顏料、烷基苯磺酸等界面活性劑、習知之抗氧化劑、防著色劑、耐光劑、抗靜電劑、相容劑、可塑劑、螢光增白劑、脫模劑、抗菌劑、成核劑、調整劑、消光劑、消泡劑、防腐劑、膠化劑、乳膠、填料、油墨、著色料、香料等。該等其他添加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3)共聚合聚酯之複合紡絲方法、及複合纖維
可使用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作為複合纖維之構成成分。此處所謂複合纖維,係指於1根纖維中分離地存在有2種以上之聚合物 者。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獲得至今所沒有之製絲穩定性、鹼易溶性及熱水易溶性。又,可獲得即便於溶出處理後,強度或伸長率等之特性變化亦較少之複合纖維。於以海島型進行複合纖維化之情形時,若為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被配置為海成分,且於纖維表面露出之構造,則製絲穩定性及鹼易溶性變得良好,故而較佳。
作為纖維之形態,可列舉:芯鞘型複合纖維、芯鞘型複合中空纖維、海島型複合纖維等,可以任意之比例使用本發明之共聚合聚酯作為構成成分。例如,於芯鞘型複合纖維及芯鞘型複合中空纖維之情形時,芯部之共聚合聚酯之複合比率(質量%)較佳為設為芯/鞘=5/95~90/10。進而較佳為7/93~70/30,尤佳為10/90~50/50。複合比率可根據鹼減量加工後所獲得之複合纖維之所需中空率而任意地選擇。芯部之複合比率之下限係根據賦予充分之中空率之目的而設定,複合纖維比率之上限係自防止紡絲性之降低或纖維物性之降低之觀點出發而設定。
又,於海島型複合纖維中使用之共聚合聚酯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90質量%。進而較佳為7~60質量%,尤佳為10~40質量%。共聚合聚酯較佳為作為海成分進行配置。共聚合聚酯之含有率可根據鹼減量後之纖維之纖度而任意地選擇。含有率之下限係根據賦予鹼減量性、製絲穩定性之目的而設定,含有比率之上限係自防止紡絲性之降低或纖維物性之降低之觀點出發而設定。
作為使用共聚合聚酯及聚酯之複合纖維之製法,可利用任意之方法進行製造。以下表示海島型複合纖維之代表性製造方法。於海島型複合纖維之情形時,使成為島部之聚酯及本發明之成為海部之共聚合聚酯各自分開熔融,引導至紡絲組件,於噴頭裝置 內形成海島複合流,自噴出孔紡出。以既定之速度牽引紡出長絲後,暫時捲於組件上,利用通常之延伸機對所獲得之未延伸絲進行延伸。又,亦可於牽引紡出絲後,不進行捲取而連續地進行延伸,之後將其捲起。又,亦可採用如下方法:以高速進行牽引,實質上不進行延伸而一舉獲得具有所需特性之纖維。該速度較佳為4000m/分鐘以上。作為直接紡絲延伸法,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以1000~5000m/分鐘牽引紡出絲,緊接著以3000~6000m/分鐘進行延伸、熱固定。該纖維之絲狀形態可為長絲、短纖維中之任一者,且根據用途適當選定。作為布帛形態,可視目的而適當選擇梭織物、編織物、不織布等。
作為將本發明之聚酯複合纖維中之共聚合聚酯成分進行減量之方法,可列舉鹼減量法或熱水減量法。作為鹼,可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等化合物以水溶液之形式使用。其濃度較佳為0.5~10質量%之範圍。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該等例僅為例示,並非對本發明進行限定。
<聚酯之固有黏度(IV)>
表示聚酯之固有黏度之擷取程序。使所獲得之聚酯溶解於鄰氯酚溶劑中,而製備0.5g/dL、0.2g/dL、0.1g/dL之濃度之溶液。其後,藉由烏氏黏度計測定所獲得之濃度C之溶液於25℃下之相對黏度(ηr),相對於C將(ηr-1)/C進行繪圖。將所獲得之結果外插到濃度0,藉此求出固有黏度。
<共聚合聚酯之組成分析>
共聚合聚酯中之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及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合量之分析係使用核磁共振裝置(NMR)實施。
裝置: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AL-400
氘代溶劑:氘代六氟異丙醇
累計次數:128次
樣品濃度:測定樣品50mg/氘代溶劑1mL。
<共聚合聚酯中之聚環氧烷化合物之提取>
利用以下程序進行共聚合聚酯中之聚環氧烷化合物之提取,利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測定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分子量。
表示共聚合聚酯中之聚環氧烷化合物之提取程序。
採取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0.05g,於1mL之28%氨水中,於120℃下進行5小時加熱溶解,放置冷卻後,添加純化水1mL、6M鹽酸1.5mL,利用純化水進行5mL定容,離心分離後,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將濾液用於GPC測定。
<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分子量>
共聚合聚酯中之聚環氧烷之分子量之分析係利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PC)對上述所提取之濾液進行。
裝置:Waters公司製造Waters-2690
檢測器:Waters公司製造示差折射率檢測器RI(Waters-2410, 感度128x)
管柱: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SKgelG3000PWXL(1根)
管柱溫度:40℃
溶劑:0.1M氯化鈉水溶液
流速:0.8mL/min
注入量:0.05mL
標準樣品:標準聚乙二醇。
<共聚合聚酯之鹼質量減少>
共聚合聚酯之鹼質量減少係以下述方式進行評價。利用熱風乾燥機,將共聚合聚酯於100℃下進行3小時熱處理,而使之預結晶化。使用真空乾燥機,於150℃下且於0.1KPa以下進行24小時熱處理。使用其濃度5g/L之氫氧化鈉水溶液,將由氫氧化鈉水溶液質量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質量所表示之浴比設為1:100,以4℃/分鐘自室溫向90℃進行升溫,測定達到90℃時之質量減少。值越大,鹼易溶性越優異。
裝置:TEXAM技研股份有限公司UR.MINI-COLOR
鹼溶液:0.5%氫氧化鈉水溶液
浴比:1:100
樣品:於100℃下加熱3小時後,於150℃下進行0.1KPa以下之24小時真空乾燥
升溫速度:4℃/分鐘,室溫→90℃,於達到90℃之時點取出
鹼質量減少:鹼質量減少(%)=(A-B)/A×100
A係鹼處理前之共聚合聚酯之質量(g)
B係鹼處理後之共聚合聚酯之質量(g)。
<共聚合聚酯之熱水質量減少>
共聚合聚酯之熱水質量減少係藉由下述方式進行評價。利用熱風乾燥機,將共聚合聚酯於100℃下進行3小時熱處理,而使之預結晶化。使用真空乾燥機,於150℃下於0.1KPa以下進行24小時熱處理。將由水質量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質量所表示之浴比設為1:100,以4℃/分鐘自室溫向90℃進行升溫,對達到90℃時之質量減少進行測定。值越大,熱水易溶性越優異。
裝置:TEXAM技研股份有限公司UR.MINI-COLOR
浴比:1:100
樣品:於100℃下進行3小時加熱後,於150℃下進行0.1KPa以下之24小時真空乾燥
升溫速度:4℃/分鐘,室溫→90℃,於達到90℃之時點取出
熱水質量減少:熱水質量減少(%)=(C-D)/C×100
C係熱水處理前之共聚合聚酯之質量(g)
D係熱水處理後之共聚合聚酯之質量(g)。
<共聚合聚酯之熱特性>
共聚合聚酯之熱特性分析係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DSC),測定結晶熔解熱量。
裝置: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Q-2000
樣品:於100℃下進行3小時加熱後,於150℃下進行0.1KPa以下之24小時真空乾燥
升溫速度:16℃/分鐘、20℃→280℃。
<纖度>
於溫度20℃、濕度65%RH之環境下,使用INTEC製造之電動檢尺機,捲繞藉由實施例獲得之纖維100m。對所獲得之繞線之質量進行測定,並使用下述式算出纖度(dtex)。再者,測定係每個試樣進行5次,將其平均值設為纖度。
纖度(dtex)=纖維100m之質量(g)×100。
<強度、伸長率>
強度及伸長率係將藉由實施例獲得之纖維作為試樣,並依據JIS L1013:2010(化學纖維長絲試驗方法)8.5.1而算出。於溫度20℃、濕度65%RH之環境下,使用Orientec公司製造之Tensilon UTM-III-100型,於初始試樣長度20cm、拉伸速度20cm/分鐘之條件下進行拉伸試驗。用顯示出最大負重時之應力(cN)除以纖度(dtex)而算出強度(cN/dtex),使用顯示出最大負重時之延伸長度(L1)與初始試樣長度(L0),藉由下述式算出伸長率(%)。再者,測定係每個試樣進行10次,將其平均值設為強度及伸長率。
伸長率(%)={(L1-L0)/L0}×100。
<共聚合聚酯之融黏性評價>
以下述方式實施共聚合聚酯之融黏性評價。
溫度:80℃
時間:30分鐘
試樣:於100mL燒杯內放入試樣30g
負重:50mL燒杯為160g
評價:於上述條件下進行熱處理後,搖晃燒杯而評價有無融黏。
A無融黏。
B有融黏,但用手能解開。
C有融黏,用手解不開。
[參考例1]
預先加入雙(羥乙基)對苯二甲酸酯100kg,將高純度對苯二甲酸(三井化學公司製造)82.5kg與乙二醇(日本觸媒公司製造)35.4kg之漿體歷時4小時依序供給於保持為溫度250℃之酯化反應槽,供給結束後,亦進而歷時1小時進行酯化反應,將所獲得之酯化反應產物101.5kg移送至縮聚槽。
於該酯化反應產物中添加磷酸三甲酯25.3g,於10分鐘後添加乙酸鈷四水合物20.3g、三氧化銻25.3g。進而,於5分鐘後添加相對於聚合物,以氧化鈦粒子換算計為0.3質量%之氧化鈦粒子之乙二醇漿體。進而,於5分鐘後,對反應系統進行減壓而使反應開始。於反應器內,自250℃緩慢地升溫至290℃,並且使壓力降低至40Pa。直至達到最終溫度及最終壓力之時間係設為60分鐘。於成為既定之攪拌轉矩之時點,對反應系統進行氮氣沖洗,恢復至常壓,使縮聚反應停止,自噴頭線狀地擠出,進行水槽冷卻、切割而獲得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之顆粒。所獲得之PET之固有黏度為0.65。
[參考例2]
將ε-己內醯胺10kg、離子交換水2.5kg添加至反應容器內並進行密閉,進行氮氣置換。將位於反應容器外周之加熱器之設定溫度設為275℃,開始加熱。罐內壓力達到1.0MPa之後,一面將水分釋出至系統外,一面將罐內壓力保持為1.0MPa,進行升溫直至罐內溫度成為240℃。罐內溫度達到240℃之後,將加熱器之設定溫度變更為255℃,歷時1小時調節罐內壓力以成為常壓。繼而,一面使氮氣於罐內流動一面保持40分鐘。於成為既定之攪拌轉矩之時點對反應系統進行氮氣沖洗,恢復至常壓,使縮聚反應停止,自噴頭線狀地擠出,進行水槽冷卻、切割而獲得聚醯胺6(Ny6)之顆粒。所獲得之Ny6之相對黏度ηr(濃度0.01g/mL之98%硫酸溶液,25℃,利用奧士華式黏度計進行測定)為2.40。
[實施例1]
添加二甲基對苯二甲酸(DMT)5.5kg、二甲基5-磺基異酞酸鈉(SSIA)3.6kg(相對於全部酸成分為30莫耳%)、乙二醇(EG)4.7kg、乙酸錳四水合物(MN)22.5g、乙酸鋰二水合物(LAH)103.5g、三氧化銻(AO)1.4g,於140~230℃下蒸餾出甲醇,並且進行酯交換(EI)反應,250分鐘後,添加磷酸(PA)0.9g。進而,加入數量平均分子量4000之單末端甲氧基封阻PEG(日油製造之「Uniox M-4000」)1.0kg(相對於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為10.0質量%)、[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酚)丙酸酯)](BASF製造之「Irganox(註冊商標。以下相同)1010」)25.0g、聚矽氧油(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製造之「TSF433」)10.0g,開始減壓及升溫,而使縮聚反應開始。緩慢地減壓至0.1kPa以下,同時升溫至290℃,聚合開始 75分鐘後,對反應系統進行氮氣沖洗,恢復至常壓,使縮聚反應停止,自噴頭線狀地擠出,實施水槽冷卻、切割。將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聚合物特性記載於表1~3。
將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作為海成分,將參考例1中獲得之聚酯作為島成分,對各自進行乾燥直至含水率成為300ppm以下之後,以島成分80質量%、海成分20質量%之調配比向擠壓機型複合紡絲機進行供給,分別使其等熔融,並於紡絲溫度285℃下,使其等流入至裝有海島複合噴頭(島數18)之紡絲組合中,而獲得230dtex-9f之未延伸絲。其後,使用延伸假撚機(撚線機部:摩擦盤式,加熱器部:接觸式),於加熱器溫度140℃、倍率3.1倍之條件下將所獲得之未延伸絲進行延伸,而獲得71dtex-9f之海島型複合纖維。於NaOH 1質量%、90℃、浴比1:100之條件下對所獲得之延伸絲進行30分鐘處理,去除海成分而僅獲得島成分。藉由該浸漬處理,9長絲者被分割為162長絲之極細纖維。將所獲得之絲特性記載於表4。
[實施例2]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0kg,將SSIA添加量設為3.1kg(2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4.8kg,將MN添加量設為18.0g,將LAH添加量設為90.0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40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8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3]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6kg,將SSIA添加量設為2.5kg(20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4.9kg,將MN添加量設為13.5g,將LAH添加量設為76.5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25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8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4]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7.2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9kg(1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0kg,將MN添加量設為9.0g,將LAH添加量設為63.0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10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9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5]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7.8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3kg(10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2kg,將MN添加量設為4.5g,將LAH添加量設為49.5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00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9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6]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8.4kg,將SSIA添加量設為0.7kg(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3kg,將MN添加量設為2.7g,將LAH添加量設為36.0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190 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0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7]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8.7kg,將SSIA添加量設為0.4kg(3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4kg,將MN添加量設為2.7g,將LAH添加量設為30.6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180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1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8]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0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6kg(1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4.2kg,將MN添加量設為7.5g,將LAH添加量設為52.5g,將AO添加量設為1.1g,將PA添加量設為0.75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10分鐘,將Uniox M-4000添加量變更為2.5kg(25質量%),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25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9]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4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7kg(1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4.5kg,將MN添加量設為8.0g,將LAH添加量設為56.0g,將AO添加量設為1.2g,將PA添加量設為0.80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10分鐘,將Uniox M-4000添加量變更為2.0kg(20質量%),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20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10]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8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8kg(1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4.8kg,將MN添加量設為8.5g,將LAH添加量設為59.5g,將AO添加量設為1.3g,將PA添加量設為0.85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10分鐘,將Uniox M-4000添加量變更為1.5kg(15質量%),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5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11]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7.6kg,將SSIA添加量設為2.0kg(1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3kg,將MN添加量設為9.5g,將LAH添加量設為66.5g,將PA添加量設為0.95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10分鐘,將Uniox M-4000添加量變更為0.5kg(5質量%),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8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12]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7.9kg,將SSIA添加量設為2.1kg(1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5kg,將MN添加量設 為9.9g,將LAH添加量設為69.3g,將AO添加量設為1.5g,將PA添加量設為0.99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10分鐘,將Uniox M-4000添加量變更為0.1kg(1質量%),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7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13]
將實施例4中使用之聚環氧烷化合物變更為數量平均分子量5000之單末端甲氧基封阻PEG(Aldrich製造),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8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14]
將實施例4中使用之聚環氧烷化合物變更為數量平均分子量2000之單末端甲氧基封阻PEG(日油製造之「Uniox M-1000」),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1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15]
將實施例4中使用之聚環氧烷化合物變更為數量平均分子量4500之單末端癸氧基封阻PEG(第一工業製藥製造之「Noigen XL-1000」),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9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比較例1]
將實施例2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7kg,將SSIA添加量設為3.4kg(25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3kg,將MN添加量設為20.0g,將LAH添加量設為100.0g,將AO添加量設為1.5g,將PA添加量設為1.0g,不添加聚環氧烷化合物,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7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實施。但是,所獲得之線料較脆而無法切割。由於無法切割,故而進行鹼減量評價以外之聚合物特性評價。
[比較例2]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3.6kg,將SSIA添加量設為5.5kg(50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3kg,將MN添加量設為40.5g,將LAH添加量設為157.5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300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7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實施。但是,所獲得之線料較脆而無法切割。由於無法切割,故而進行鹼減量評價以外之聚合物特性評價。
[比較例3]
將實施例4中使用之聚環氧烷化合物變更為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之單末端甲氧基封阻PEG(日油製造之「Uniox M-2000」),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3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比較例4]
將實施例4中使用之聚環氧烷化合物設為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之聚乙二醇,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8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16]
將實施例4中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融黏性評價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17]
將實施例13中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融黏性評價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18]
將實施例14中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融黏性評價結果示於表5。
[比較例5]
將比較例3中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融黏性評價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19]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8.0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1kg(8莫耳%),將EG添加量設為5.2kg,將MN添加量設為2.7g,將LAH添加量設為44.1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195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9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將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之聚合物特性記載於表6、表7、表8。
將所獲得之共聚合聚酯作為芯成分,將參考例2中獲得之聚醯胺6作為鞘成分,對各自實施乾燥直至含水率成為300ppm以下之後,以芯成分50質量%、鞘成分50質量%之調配比向擠壓機型複合紡絲機進行供給,分別使其等進行熔融,於紡絲溫度285℃下,使其等流入至裝有C型複合噴頭之紡絲組合中,而獲得260dtex-36f之未延伸絲。其後,使用延伸假撚機(加撚部:摩擦盤式,加熱器部:接觸式),於加熱器溫度140℃、倍率3.1倍之條件 下將所獲得之未延伸絲進行延伸,而獲得84dtex-36f之C型複合纖維。於NaOH1質量%、90℃、浴比1:100之條件下對所獲得之延伸絲進行30分鐘處理,去除芯成分而僅獲得鞘成分。將所獲得之絲特性記載於表9。
[實施例20]
將實施例19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9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9kg(15莫耳%),將二甲基異酞酸(DMI)設為1.9kg,將EG添加量設為5.0kg,將MN添加量設為9.0g,將LAH添加量設為63.0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10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9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9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1]
於實施例20中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0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2]
將實施例20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5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9kg(15莫耳%),將DMI添加量設為2.6kg,將EG添加量設為5.0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1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3]
將實施例20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9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9kg,將環己烷二羧酸二甲酯(CHDC)設為1.9kg,將EG添加量設為5.0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1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4]
將實施例20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7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9kg,將萘二甲酸二甲酯(NDCM)設為1.5kg,將EG添加量設為4.9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2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5]
將實施例20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7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5kg,將EO4莫耳加成型雙酚A(BPAEO)設為2.1kg,將EG添加量設為4.0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5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6]
將實施例20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0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6kg,將EO2莫耳加成型雙酚S(BPSEO)設為1.8kg,將EG添加量設為4.2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8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7]
將實施例20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3kg,將SSIA添加量設為1.1kg,將DMI添加量設為2.7kg,將EG添加量設為5.2kg,將MN添加量設為2.7g,將LAH添加量設為44.1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195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2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8]
將實施例27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8kg,將DMI添加量設為3.3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2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7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29]
將實施例27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4kg,將DMI添加量設為4.0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3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7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30]
將實施例27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0kg,將DMI添加量設為4.7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35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7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31]
將實施例20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6.2kg,將SSIA添加量設為2.5kg,將DMI添加量設為0.6kg,將EG添加量設為4.9kg,將MN添加量設為13.5g,將LAH添加量設為76.5g,並將EI反應時間變更為225分鐘,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8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32]
將實施例3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8kg,將DMI添加量設為1.3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9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實施例33]
將實施例31中使用之DMT添加量設為5.3kg,將DMI添加量設為1.9kg,並將縮聚反應時間變更為100分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1相同之方式實施,而獲得共聚合聚酯及複合纖維。
根據該等實施例、比較例可知,具有本發明之特徵之共聚合聚酯於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共聚合量之合計為一定量以上時,鹼易溶性優異。可知於非離子性共聚合成分之共聚合量之合計為一定量以上時,熱水易溶性優異。可知於單末端經甲基封阻之特定聚合度範圍之聚乙二醇之共聚合量為一定量以上時,鹼易溶性及熱水易溶性優異。
[表6][表6]

Claims (12)

  1. 一種共聚合聚酯,其係自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及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獲得者,該共聚合聚酯係使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及下述式(1)所表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共聚合,且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量之合計係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源自二羧酸之構造為0.1~40莫耳%; 於式(1)中,X係自碳數1~30之烷基、碳數6~20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及碳原子數7~20之芳烷基選擇之至少1種,R係自碳數1~12之伸烷基選擇之至少1種,n係45~113之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共聚合聚酯,其含有相對於源自二羧酸構造之構造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造,及相對於源自二醇之構造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乙二醇之構造。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合聚酯,其中,構成共聚合聚酯之上述式(1)所表示之單末端封阻聚環氧烷化合物之共聚合量為0.1質量%以上且未滿30質量%。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含有金屬磺酸鹽基之異酞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之量係相對於共聚合聚酯之源自二羧酸之構造為5~20莫耳%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含有相對於源自二羧酸構造之構造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造、及相對 於源自二醇之構造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乙二醇之構造,且對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羧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係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為5~49.9莫耳%。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含有相對於源自二羧酸構造之構造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造、及相對於源自二醇之構造為50莫耳%以上之源自乙二醇之構造,且乙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係相對於全部二羧酸成分為5~49.9莫耳%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獲得之結晶熔解熱量為20J/g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藉由說明書中記載之方法測定之共聚合聚酯向濃度5g/L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之質量減少為10質量%以上。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固有黏度為0.50dL/g以上。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對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羧酸及其酯形成衍生物成分為自己二酸、異酞酸、癸二酸、酞酸、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羧酸及環己烷二羧酸、以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選擇者。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其中,乙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非離子性之二醇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係自二乙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及環己烷二甲醇,以及雙酚A、雙酚S及該等雙酚化合物之環氧乙烷加成物,以及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成分選擇。
  12. 一種複合纖維,其含有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共聚合聚酯。
TW106124140A 2016-07-19 2017-07-19 共聚合聚酯及含有其之複合纖維 TW201829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1148 2016-07-19
JP2016141148 2016-07-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535A true TW201829535A (zh) 2018-08-16

Family

ID=60992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4140A TW201829535A (zh) 2016-07-19 2017-07-19 共聚合聚酯及含有其之複合纖維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009995B2 (zh)
KR (1) KR20190031205A (zh)
CN (1) CN109476832A (zh)
TW (1) TW201829535A (zh)
WO (1) WO20180164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9914A (ja) * 1985-12-19 1987-07-03 Teijin Ltd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H06108313A (ja) * 1992-09-29 1994-04-19 Kuraray Co Ltd カチオン染料可染性分割型複合繊維
JP3263370B2 (ja) 1998-09-25 2002-03-04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水易溶出性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778808B2 (ja) 2001-04-04 2006-05-24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系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58565C (zh) * 2003-03-20 2006-06-07 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易碱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05061058A1 (de) * 2005-12-21 2007-07-05 Clariant Produkte (Deutschland) Gmbh Anionische Soil Release Polymere
CN101200534A (zh) * 2006-12-13 2008-06-18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222963A (ja) * 2007-03-15 2008-09-25 Teijin Fibers Ltd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ならびに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繊維製品
JP5293108B2 (ja) 2008-08-21 2013-09-18 東レ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易溶性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複合繊維
EP2504380B1 (de) * 2009-11-27 2014-08-13 Clariant Finance (BVI) Limited Soil release polymere mit vergrauungsinhibierender wirkung und hoher lösungsstabilität
ES2533679T3 (es) * 2010-03-27 2015-04-14 Clariant Finance (Bvi) Limited Poliésteres coloreados
JP6596932B2 (ja) * 2015-05-29 2019-10-30 東レ株式会社 末端変性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78053A (ja) * 2017-04-21 2018-11-15 東レ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易溶性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09995B2 (ja) 2022-02-10
CN109476832A (zh) 2019-03-15
KR20190031205A (ko) 2019-03-25
JPWO2018016468A1 (ja) 2019-05-09
WO2018016468A1 (ja)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531395A (ja) ポリエステル
KR20140068939A (ko) 심초 복합 섬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4050652A1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394254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13087153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4137418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4064149B2 (ja) 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
JPWO2017022569A1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繊維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TW201829535A (zh) 共聚合聚酯及含有其之複合纖維
KR20140073273A (ko) 수용성 복합중공섬유 및 복합중공사
JP40802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
JP2008001731A (ja) 制電性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製品
JP3022037B2 (ja)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2009263832A (ja) 引裂き強力に優れた薄地織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9270232A (ja) 制電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410887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9270231A (ja) 制電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9144257A (ja) ポリエステル極細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布帛
JP2004353140A (ja) 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9127174A (ja) ポリエステル複合長繊維
JP4354623B2 (ja) 交互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法
TW444030B (en) Novel materials for improved the dyeability of conjugated fibers
JP2001172485A (ja)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
JP2019081864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含む複合繊維
JP2002088574A (ja) 耐アルカリ加水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