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0388A - 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0388A
TW201800388A TW106103717A TW106103717A TW201800388A TW 201800388 A TW201800388 A TW 201800388A TW 106103717 A TW106103717 A TW 106103717A TW 106103717 A TW106103717 A TW 106103717A TW 201800388 A TW201800388 A TW 2018003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represented
compound
group
ato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3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1930B (zh
Inventor
川野剛
番場誠
堀越大輔
Original Assignee
Sds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s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Sds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0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0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9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3/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 C07C303/26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 C07C303/30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esterified sulf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3/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 C07C303/24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esters of sulfur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9/00Sulf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C07C309/63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 C07C309/64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esterified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09/65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esterified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9/00Sulfonic acids; Halides, ester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C07C309/63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 C07C309/64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esterified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09/65Esters of sulfonic acid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esterified sulf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309/66Methanesulf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乃是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式[2]所示之化合物於酸性或鹼性條件下進行水解之步驟,及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之步驟,及將式[4]所示之化合物鹵素化之步驟。本發明係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之後,於反應液中加入醇、水、鹼使其反應之步驟,且本發明之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於鹼、離子液體及金屬硫酸鹽類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反應之步驟,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式[2]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及式[3]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Description

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乃是關於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至今為止,作為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有報告指出係使苯二甲酸或苯二甲酸酐、或鄰苯二甲內酯與氫化鋁鋰或硼烷、氫化硼鈉等之強力還原劑反應之方法,或者是將1,2-雙鹵甲基苯以鹼性水溶液處理之方法(非專利文獻1~3)。但是,欲使用前者之方法工業性地製造該化合物時,必須有副生的鋁化合物之處理或以禁水條件實施製造,而欲使用後者之方法工業性地製造該化合物時,經常會意外地產生官能基之分解或是不作為目的之氧雜環戊烷副生而成為問題,從作業性或經濟性、安全性、官能基之容許性的觀點來看,也求一種更具效率的改良法。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J. Am. Chem. Soc. 1947, 69, 1197.
[非專利文獻2] J. Am. Chem. Soc. 1949, 71, 122.
[非專利文獻3] J. Org. Chem. 1990, 55, 2325.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有效率地調製可用作為殺菌性作物保護劑之哌啶衍生物的合成中間體1,2-苯二甲醇化合物的方法作為本發明之目的。
本發明者們專致於解決前述課題的結果,發現一種有效地調製式[1]所示之1,2-苯二甲醇化合物的方法,並基於該見解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包含以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1)一種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式[2]所示之化合物於酸性或鹼性條件下水解的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1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 原子或-OS(O)2R1,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R1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環烷基}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2
{在此,X1、X2、X3及X4係如式[1]中所定義}。
(2)如(1)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鹼性條件係由金屬碳酸鹽類所提供。
(3)如(1)或(2)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而製造式[2]所示之化合物的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3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4)一種式[2]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之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4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5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5)如(1)~(4)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使式[4]所示之化合物鹵素化而製造式[3]所示之化合物的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6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
(6)一種式[3]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進一步包含使式[4]所示之化合物鹵素化的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7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8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
(7)如(5)或(6)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鹵素化反應之鹵素化試劑為氯、硫醯氯、N-氯丁二醯亞胺等之氯化試劑,或溴、N-溴丁二醯亞胺等之溴化試劑。
(8)如(1)~(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式[1]所示之化合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藉由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而得式[2]所示之化合 物,並在不單離此式[2]所示之化合物的情況,於鹼性條件下藉由水解而得式[1]所示之化合物的步驟。
(9)一種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前述製造方法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在鹼、離子液體及金屬硫酸鹽類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D00009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0
{在此,X1、X2、X3及X4係如(1)中所記載,L1及L2係如(3)中所記載}。
(10)如(9)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反應條件係藉由於鹼或金屬硫酸鹽類存在下,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使其反應的步驟所提供。
(11)如(9)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反應 條件係藉由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使其反應的步驟所提供。
(12)如(1)~(1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R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13)如(12)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14)如(13)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X4為氫原子或氟原子。
(15)如(3)~(1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R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16)如(15)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 -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L1及L2為溴原子。
(17)如(16)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X4為氫原子或氟原子。
(18)如(1)~(1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X3及X4為氫原子,X2為-OS(O)2R1,R1為C1~C4烷基。
(19)如(18)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2為-OS(O)2Me。
(20)如(3)~(1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X3及X4為氫原子,X2為-OS(O)2R1,R1為C1~C4烷基,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21)如(20)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2為-OS(O)2Me, L1及L2為溴原子。
(22)一種式[2]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1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原子或-OS(O)2R1,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R1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環烷基}。
(23)如(22)中記載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24)一種式[3]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2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原子或-OS(O)2R1,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R1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環烷基,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25)如(24)中記載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L1及L2為溴原子。
(26)一種式[5]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式[6]所示之化合物與式[1]所示之化合物反應的步驟,且式[1]之化合物係藉由前述(1)、(3)、(5)、(8)及(9)之任一項中記載之步驟所製造,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3
{式中,A係由A-1、A-2所選出之基,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4
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4、R5、R6、R7及R8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胺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C4~C10烷基環烷基、C5~C10烷基環烷基烷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羥基烷基、C1~C6烷基硫代基、C1~C6鹵烷基硫代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C1~C6烷基胺基、C2~C8二烷基胺基、C3~C6環烷基胺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 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C2~C6烷基羰基氧基、C2~C6烷基羰基硫代基、C2~C6烷基胺基羰基、C2~C8(二烷基胺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矽烷基,X1、X2、X3及X4係如(1)所定義}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5
{式中,A係如式[5]所定義}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6
{式中,X1、X2、X3及X4係如(1)所定義}。
(27)如(26)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R4、R6及R7為氫原子,R5及R8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
(28)如(26)或(27)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 R2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3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5及R8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
(29)如(26)~(28)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A-1。
(30)如(26)~(29)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
(31)如(26)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式中,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原子或-OS(O)2R1,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R1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環烷基。
(32)如(26)或(31)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R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33)如(26)、(31)及(32)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 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34)如(26)、及(31)~(3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X4為氫原子或氟原子。
(35)如(26)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X3及X4為氫原子,X2為-OS(O)2R1,R1為C1~C4烷基。
(36)如(26)或(35)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2為-OS(O)2Me。
(37)如(31)~(36)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A-1。
(38)如(26)~(36)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式[5]所示之化合物係由下述所選出: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乙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7-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環丙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丙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辛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7-乙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1,1,1-三氟丙烷-3-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異丙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辛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丁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氯-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二氯-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氯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溴-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二氟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 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雙(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 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 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及4-[4-[6,9-雙(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就本發明詳細說明。
式[1]係符合可藉由本發明調製之1,2-苯二甲醇化合物的一般定義。有關上述及下述中所示之式的基之較佳定義,係如以下記載。如此的定義可適用於式[1]所示之最終生成物,以及同樣地,也適用於所有中間體。
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較佳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原子或-OS(O)2R1,更佳為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再更佳為X1為-OS(O)2R1,又更佳為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特別佳為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特別佳為X2及X3為氫原子,特別佳為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最佳為X1為-OS(O)2Me,最佳為X4為氫原子、或氟原子。
R1較佳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 環烷基,更佳為甲基。
L1及L2各自獨立地,較佳為鹵素原子,再更佳為氯原子或溴原子,特別佳為溴原子。
A較佳為A-1。
R2及R3各自獨立地,較佳為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鹵素原子,更佳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
R4、R6及R7較佳為氫原子。
R5及R8各自獨立地,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
一般的範圍或較佳的範圍中,上述所示之基的定義及說明,亦可視需要而互相組合。即,亦可於各自的範圍與較佳的範圍之間組合。該等可適用於最終生成物與其對應之前驅物及中間體雙方。
較佳的一個樣態是式[1]{式中,X1、X2、X3及X4之中至少一個表示-OS(O)2Me}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Me,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Et,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n-Pr,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 -OS(O)2i-Pr,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c-Pr,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n-Bu,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n-C8H17,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CH2CH2CF3,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Me,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硝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Me,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氟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Me,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氯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Me,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溴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 -OS(O)2Me,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碘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X4表示二氟甲氧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及X4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1]{式中,X1及X3、X4表示氫原子,X2表示-OS(O)2Me}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一個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5-二氟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5-二氯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 5-二溴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5-雙(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5-溴-2-甲基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甲基-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氟-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氯-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A表示2-[2-溴-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X2、X3及X4之中至少一個表示-OS(O)2Me}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Me,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Et,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n-Pr,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i-Pr,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 -OS(O)2c-Pr,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n-Bu,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n-C8H17,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CH2CH2CF3,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X4表示硝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Me,X2及X3表示為氫原子,X4表示氟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X4表示氯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X4表示溴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X4表示碘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表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X4表示二氟甲氧基}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及X4表示-OS(O)2Me,X2及X3表示氫原子}所示之化合物。
較佳的別的樣態是式[5]{式中,X1及X3、X4表示氫原子,X2表示-OS(O)2Me}所示之化合物。
以下,就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用語進行說明。
所謂鹵素原子,包含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如C1~C6般的元素記號與下標的數字所成的標記,表示接續於此所標記之基的元素數為下標的數字所示之範圍。例如,此情況表示碳數為1~6者,C2~C6之標記表示碳數為2~6者。
接續於C1~C6般的元素記號與下標的數字所成的標記後有複合取代基被標記時,表示複合取代基全體的元素數為下標的數字所示之範圍。例如,C2~C6烷基羰基中,表示烷基羰基全體的碳數為2~6,且包含丙基羰基等。
所謂烷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碳數為1~8,較佳係碳數為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的烷基,可舉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丁基、n-丁基、sec-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n-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 3-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新戊基、n-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丙基、1-乙基-2-甲基丙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為例如鹵烷基、烷基硫代基、烷基羰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烷基。例如像烷基環烷基,在末端包含烷基之複合取代基的情況下,環烷基的該部分,亦可藉由相同或不同的烷基來獨立地受到單取代或多取代。末端具有其他基例如烯基、烷氧基、羥基、鹵素等之複合取代基也是同樣地解。
所謂環烷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具有碳數為3~8較佳係碳數為3~6之分枝鏈之環烷基,可舉例如環丙基、1-甲基環丙基、2-甲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4,4-二甲基環己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意可適用為例如鹵環烷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環烷基。
「鹵...」(例如,「鹵烷基」)中「鹵」的用語包含氟、氯、溴及碘。與「鹵」的接頭語所示之鹵取代包含單取代或多取代,較佳係單取代、二取代及三取代。
所謂的鹵烷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碳數 為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的烷基,該等之基中的氫原子之一部或全部被鹵素原子所取代之基,可舉例如氟甲基、氯甲基、溴甲基、碘甲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二溴甲基、二碘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三溴甲基、三碘甲基、1-氯乙基、1-溴乙基、2-三氟乙基、3-氯丙基、3-溴丙基、4-氯丁基、4-溴丁基、4-三氟丁基、5-氯戊基、6-氯己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基羰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鹵烷基。
所謂烯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碳數為2~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的烯基,可舉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異丙烯基、3-丁烯基、1,3-丁二烯基、4-戊烯基、5-己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烯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烯基。
所謂炔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意指碳數為2~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的炔基,可舉例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3-丁炔基、1-甲基-3-丙炔基、4-戊炔基、5-己炔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炔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炔基。
所謂烷氧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碳數為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的烷氧基,可舉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sec-丁氧 基、tert-丁氧基、戊基氧基、己基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烷氧基。
所謂鹵烷氧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被1個以上較佳係1~10個的鹵素原子所取代之碳數為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的烷氧基,可舉例如氟甲氧基、氯甲氧基、溴甲氧基、碘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二溴甲氧基、二碘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三氯甲氧基、三溴甲氧基、三碘甲氧基、1-氯乙氧基、1-溴乙氧基、2-三氟乙氧基、3-氯丙氧基、3-溴丙氧基、4-氯丁氧基、4-溴丁氧基、4-三氟丁氧基、5-氯戊氧基、6-氯己基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氧基羰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鹵烷氧基。
所謂烷基硫代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烷基部分為上述意義之碳數為1~6之(烷基)-S-基,可舉例如甲基硫代基、乙基硫代基、n-丙基硫代基、異丙基硫代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基硫代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烷基硫代基。
所謂烷基亞磺醯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烷基部分為上述意義之碳數為1~6之(烷基)-SO-基,可舉例如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n-丙基亞磺醯基、異丙基亞磺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基亞磺醯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 部分之烷基亞磺醯基。
所謂烷基磺醯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烷基部分為上述意義之碳數為1~6之(烷基)-SO2-基,可舉例如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n-丙基磺醯基、異丙基磺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基磺醯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烷基磺醯基。
所謂羥基烷基,意指被1~5個之羥基所取代之碳原子數1~6之直鏈狀或分枝狀的烷基,可舉例如羥基甲基、羥基乙基、羥基丙基或羥基異丙基等。
所謂烷基羰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烷基部分為上述意義之(烷基)-C(=O)-基,可舉例如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三甲基乙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基羰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烷基羰基。
所謂烷基羰基氧基,在未特別限定下,意指烷基部分為上述意義之(烷基)-C(=O)O-基,可舉例如甲基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丙基羰基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亦可適用於例如作為鹵烷基羰基氧基等之複合取代基的一部分之烷基羰基氧基。
本發明所謂在反應中使用的酸,在未特別說明之下,意指反應系中放出質子的布忍斯特酸,可例示出鹽酸、溴化氫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本發明之反應中使 用的路易士酸,意指在氫離子以外於反應系中作為電子對受體機能之化合物,可例示如氯化鋅、氯化鋁、氯化錫、三氯化硼、三氟化硼、三氟甲烷磺酸三甲基矽烷基酯等。
本發明之反應中使用的鹼,在未特別說明之下,意指反應系中接受質子之化合物,或於反應系中作為電子對供體機能之化合物,可例示出三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等之有機胺類;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金屬碳酸氫鹽類;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等之金屬乙酸鹽類所代表的羧酸金屬鹽類;鈉甲氧化物、鈉乙氧化物、鈉第三丁氧化物、鉀甲氧化物、鉀第三丁氧化物等之金屬烷氧化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鎂等之金屬氫氧化物;氫化鋰、氫化鈉、氫化鈣等之金屬氫化物等。
本發明之反應中使用的離子液體,可例示出1-丁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己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甲烷磺酸鹽、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等之咪唑鎓鹽類;四丁基銨氟化物、四丁基銨氯化物、四丁基銨溴化物、四丁基銨碘化物等之銨鹽類等。
本說明書中,表中的以下標記各自相當於下述之基。
例如,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n-Pr表示n-丙基、i-Pr表示異丙基、c-Pr表示環丙基、n-Bu表示n-丁基。
將式[1]所示之化合物的代表性製造方法例示於下,但並不受限於此等方法。
<製造方法1>
式[1]所示之化合物,可藉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而成的方法來製造。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7
(式中,X1、X2、X3、X4、L1及L2各自如(1)及(3)中所定義。)
(步驟1)
式[3]之化合物,係使式[4]之化合物於鹵素化試劑的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而製造。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鹵素化試劑方面,可舉例如氯或硫醯氯、N-氯丁二醯亞胺等之氯化試劑;溴或N-溴丁二醯亞胺等之溴化試劑。
本步驟中,為了使自由基反應開始,亦可進行光照射,或添加偶氮異丁腈、過氧化苯甲醯基等之自由基起始劑。
本步驟中使用之鹵素化試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4]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2.0~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2.0~3.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若為不阻礙本反應之進行者即可,可使用例如乙腈等之腈類;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四氫呋喃、二氧陸圜、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等之醚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之鹵素化烴類;苯、氯苯、硝基苯、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之醯胺類;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之咪唑啉酮類;二甲基亞碸等之硫化合物類等,再者,亦可使用此等之混合溶劑。
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4]之化合物1莫耳,若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 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可於0℃~100℃之範圍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作為反應目的物之式[3]之化合物,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視需要可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又,藉由本步驟所得之式[3]之化合物,於反應終了後,亦可不進行單離及純化操作而使用步驟2之反應。
(步驟2)
式[2]之化合物係可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在金屬乙酸鹽類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所製造。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金屬乙酸鹽類方面,可舉例如乙酸鋰或乙酸鈉、乙酸鉀等。
本步驟中使用的金屬乙酸鹽類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2.0~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2.0~3.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可舉出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可以0℃~100℃之範圍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藉由本步驟所得之式[2]之化合物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且視需要可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又,藉由本步驟所得之式[2]之化合物於反應終了後,可不進行單離及純化操作而使用於步驟3之反應。
(步驟3)
式[1]之化合物係可使式[2]所示之化合物於酸、酸氯化物或鹼存在下在水及溶劑中反應而製造。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酸方面,可舉例如鹽酸、溴化氫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等。
酸的使用量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係由0.1~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5.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酸氯化物方面,可舉例如乙醯基氯化物、苯甲醯基氯化物等。
酸氯化物的使用量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係由0.1~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5.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鹼方面,可舉例如三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等之有機胺類;碳酸鈉、碳酸 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金屬碳酸氫鹽類;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等之金屬乙酸鹽類所代表的羧酸金屬鹽類;鈉甲氧化物、鈉乙氧化物、鈉第三丁氧化物、鉀甲氧化物、鉀第三丁氧化物等之金屬烷氧化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鎂等之金屬氫氧化物;氫化鋰、氫化鈉、氫化鈣等之金屬氫化物等,較佳係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
鹼的使用量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係由0.2~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2~5.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可舉出水及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係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水的使用量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係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係可於0℃~100℃之範圍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作為反應目的物之式[1]之化合物,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且視需要可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製造方法2>
式[1]所示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成的方法來製造。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8
(式中,X1、X2、X3、X4、L1及L2各自如(1)及(3)中所定義。)
式[1]之化合物是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於金屬乙酸鹽類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步驟1),之後,於步驟1之反應液中加入醇、水及鹼使其反應(步驟2)而得以製造。
(步驟1)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金屬乙酸鹽類方面,可舉出於製造方法1、步驟2中所說明同樣者。
本步驟中使用的金屬乙酸鹽類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2.0~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2.0~3.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可舉出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係可於0℃~100℃之範圍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步驟2)
式[1]之化合物,係可於藉由製造方法2、步驟1所得之反應液中加入醇、水及鹼使其反應而製造。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醇方面,可舉例如,甲醇或乙醇等。
醇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水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鹼方面,可舉出與製造方法1、步驟3中所說明之同樣者。
鹼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2~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2~5.0莫耳。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係可於0℃~100℃之範圍進 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作為反應目的物之式[1]之化合物,係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且視需要可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製造方法3>
式[1]所示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成的方法來製造。
Figure TW201800388AD00019
(式中,X1、X2、X3、X4、L1及L2各自如(1)及(3)中所定義。)
式[1]之化合物是使式[3]之化合物於鹼、離子液體及金屬硫酸鹽類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反應,較佳係於鹼或金屬硫酸鹽類存在下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使其反應,更佳為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使其反應而得以製造。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鹼方面,可舉例如三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等之有機胺類;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金屬碳酸氫鹽類;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等之金屬乙酸鹽類所代表的羧酸金屬鹽類;鈉甲氧化物、鈉乙氧化物、鈉第三丁氧化物、鉀甲氧化物、鉀第三丁氧化物等之金屬烷氧化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鎂等之金屬氫氧化物;氫化鋰、氫化鈉、氫化鈣等之金屬氫化物等,較佳係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金屬碳酸氫鹽類。
本反應中使用的鹼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10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離子液體方面,可舉例如1-丁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己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甲烷磺酸鹽、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酸鹽等之咪唑鎓鹽類;四丁基銨氟化物、四丁基銨氯化物、四丁基銨溴化物、四丁基銨碘化物等之銨鹽類。
本反應中使用的離子液體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10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金屬硫酸鹽類方面,可舉例如硫酸銅(Ⅱ)、硫酸鐵(Ⅲ)等。
本反應中使用的金屬硫酸鹽類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10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可舉出水及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3]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係可於0℃~100℃之範圍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作為反應目的物之式[1]之化合物係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且視需要可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製造方法4>
式[5]所示之本發明化合物係可藉由下述例示之反應 式所成的方法來製造。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0
(式中,A係如(26)中所定義,X1、X2、X3及X4係如(1)所定義。)
可藉由使式[1]所示之化合物與式[6]所示之化合物於溶劑中、酸或路易士酸的存在下,較佳係於酸的存在下反應,來製造式[5]所示之本發明化合物。
本步驟中使用的式[1]之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對於式[6]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1.0~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1.0~3.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酸方面,可舉例如鹽酸、溴化氫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等。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路易士酸方面,可舉例如氯化鋅、氯化鋁、氯化錫、三氯化硼、三氟化硼、三氟甲烷磺酸三甲基矽烷基等。
酸或路易士酸的使用量,相對於式[6]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5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可舉出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6]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係可於0℃~150℃之範圍來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作為反應目的物之式[5]之化合物,係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且視需要可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中間體製造方法1>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1
(式中,A係如(26)中所定義,L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等之鹵素原子。)
(步驟1)
式[6]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7]之化合物與式[8]之化合物於鹼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脱水縮合劑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而製造。
本步驟中使用的式[8]之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對於式[7]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5~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1.0~1.2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脱水縮合劑方面,可舉出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DCC)、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二醯亞胺(EDC或WSC)、N,N-羰基二咪唑、2-氯-1,3-二甲基咪唑鎓氯化物、碘化-2-氯-1-吡啶鎓等。
本反應中使用的脱水縮合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7]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1.0~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1.0~3.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鹼方面,可舉例如三乙基 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等之有機胺類;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金屬碳酸氫鹽類;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等之金屬乙酸鹽類所代表的羧酸金屬鹽類;鈉甲氧化物、鈉乙氧化物、鈉第三丁氧化物、鉀甲氧化物、鉀第三丁氧化物等之金屬烷氧化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鎂等之金屬氫氧化物;氫化鋰、氫化鈉、氫化鈣等之金屬氫化物等。
本反應中使用的鹼的使用量,相對於式[7]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10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可舉出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本反應中使用的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7]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係可於0℃~100℃之範圍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作為反應目的物之式[6]之化合物,係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且視需要可 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步驟2)
式[6]之化合物乃是藉由使式[7]之化合物與式[9]之化合物於鹼的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而製造。
本步驟中使用的式[9]之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對於式[7]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5~1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1.0~1.2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鹼方面,中間體可舉出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本反應中使用的鹼的使用量,相對於式[7]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100莫耳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0莫耳。
本步驟中可使用的溶劑方面,可舉出於製造方法1、步驟1中所說明同樣者。
本步驟中使用的溶劑的使用量,相對於式[7]之化合物1莫耳,可由0.01~100L之範圍適當地選擇,較佳係0.1~10L。
反應溫度若由-20℃起從使用之惰性溶劑的沸點域之範圍選擇即可,較佳係可於0℃~100℃之範圍進行。
反應時間雖視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作為反應目的物之式[6]之化合物,係於反應終了後,可藉由既定的方法從反應系中取得,且視需要可 藉由管柱層析、再結晶等之操作予以純化。
調製式[1]、式[2]、式[3]、式[4]或式[5]之化合物用的上述幾個試劑及反應條件,會被設定為不適合存在於中間體的特定官能基之情況。此等之例中,藉由於合成中導入保護/去保護的手法或官能基的相互轉換,可獲得所期望的生成物。有關保護基的使用與選項,若為熟知化學合成領域之業者自可明白(例如,參考T.W.Greene及P.G.Wuts著、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4版;Wiley:New York、2007)。視情況,如各個流程圖中所說明的,將特定的試劑導入後,為了完成式[1]、式[2]、式[3]、式[4]或式[5]之化合物的合成,可能有必要追加實行未說明的既定方法之合成步驟,此乃熟知該領域之業者所認知的。以為了調製式[1]、式[2]、式[3]、式[4]或式[5]之化合物所提案顯示出特定順序之外,又熟知該領域之業者也認識到,亦可能必須依序施行上述流程圖例示之步驟的組合。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以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即使未詳細地說明,若為熟知該領域之業者,被認為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本發明。因此,以下之實施例可單解釋成例示者,並不受限於本揭示。以下之例中的步驟乃是說明全體的合成展開中各步驟之程序,各步驟的起始原料,若依據 其它例或步驟中所載程序之特定的調製之實施,未必需要經過調製。
此外,以下之說明中,「%」表示重量百分率,「份」表示重量份。
[實施例1]3-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1)之調製 步驟1:1-甲基磺醯基氧基-2,3-二甲基苯之調製
使2,3-二甲基苯酚(10g)溶解於四氫呋喃(125mL),並加入三乙基胺(9.1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10.26g)並於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6.39g、產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2.26(s,3H)、2.31(s,3H)、3.17(s,3H)、7.11~7.15(m,3H)。
步驟2:1-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溴甲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1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6.39g)溶解於四氯化碳(300mL),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32.05g)與2,2′-偶氮異丁腈(671mg),加熱迴流4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矽藻土過濾,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9.3g、產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3.20 (s,3H)、4.87(s,2H)、5.00(s,2H)、7.04(d,1H)、7.16~7.23(m,2H)。
步驟3:1-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1之步驟2中,使所得的生成物(506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8mL),並加入乙酸鈉(241mg),在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80mg、產率85%)。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7(s,3H)、2.11(s,3H)、3.28(s,3H)、5.25(s,2H)、5.30(s,2H)、7.40~7.43(m,3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3A及步驟3B來調製。
步驟3A:1-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氯甲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1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g)溶解於氯苯(25mL),並加入2,2′-偶氮異丁腈(0.05g)。將反應液昇溫至90℃,於反應液中通入氯氣(相對於起始物質為3.15當量),。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3.29(s,3H)、4.75(s,2H)、4.84(s,2H)、7.38-7.51(m,3H)。
步驟3B:1-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苯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1之步驟3A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630mg)溶解於甲苯(23mL),並加入乙酸鈉(480mg)與四丁基銨溴化物(75mg),於80℃攪拌7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40%來溶出)進行純化,藉此得到標題化合物(310mg)。
步驟4:3-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1之步驟3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7g)溶解於甲醇(160mL)、四氫呋喃(160mL),並於冰冷下,加入水(40mL)、碳酸鉀(15.23g),攪拌3小時。減壓下餾去溶劑,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2.18g、產率98%)。
1H-NMR(DMSO-d6/TMS δ(ppm)值):3.42(s,3H)、4.57(d,2H)、4.70(d,2H)、4.98(t,1H)、5.27 (t,1H)、7.25(d,1H)、7.36(t,1H)、7.46(d,1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4A來調製。
步驟4A:3-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1之步驟2中,於所得的生成物(502mg)中加入水(5.6mL),加熱迴流6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25mg、產率100%)。
[實施例2]3-甲基磺醯基氧基-6-硝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14)之調製 步驟1:1-甲基磺醯基氧基-2,3-二甲基-4-硝基苯之調製
使2,3-二甲基-4-硝基苯酚(25g)溶解於四氫呋喃(500mL),並加入三乙基胺(16.7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18.93g),使其與實施例1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反應,藉由後處理而得標題化合物(34.98g、產率95%)。
1H-NMR(CDCl3/TMS δ(ppm)值):2.36(s,3H)、2.44(s,3H)、3.26(s,3H)、7.30(d,1H)、7.67(d,1H)。
步驟2:1-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溴甲基)-4-硝基苯之調 製
上述實施例2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2.92g)溶解於1,2-二氯乙烷(140mL),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8.43g)與2,2′-偶氮異丁腈(195mg),加熱迴流8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靜置一晚,將析出的固體過濾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4.8g、產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3.42(s,3H)、4.73(s,2H)、4.84(s,2H)、7.62(d,1H)、7.98(d,1H)。
步驟3:1-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4-硝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2之步驟2中,使所得的生成物(4.8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50mL),加入乙酸鈉(1.75g),在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40%來溶出)進行純化,藉此得到標題化合物(2.8g、產率65%)。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4(s,3H)、2.08(s,3H)、3.36(s,3H)、5.37(s,2H)、5.47(s,2H)、7.60(d,1H)、7.89(d,1H)。
步驟4:3-甲基磺醯基氧基-6-硝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2之步驟3中,使所得的生成物(2.8g)溶解於甲醇(80mL)、四氫呋喃(80mL),冰冷下,加入水(20mL)、碳酸鉀(1.9g),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1當量的鹽酸,減壓下餾去溶劑,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5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59g、產率74%)。
1H-NMR(CDCl3/TMS δ(ppm)值):3.05-3.12(m,2H)、3.36(s,3H)、4.91(dd,4H)、7.48(d,1H)、7.89(d,1H)。
[實施例3]3-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3)之調製 步驟1:1-胺基-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2之步驟1中,使將所得的生成物(10g)溶解於甲醇(200mL),並加入鈀/碳(2g、鈀含有量10%、約55%水濕潤品),於氫氛圍下,在室溫攪拌24小時。將反應液使用矽藻土過濾,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8.43g、產率96%)。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9 (s,3H)、2.26(s,3H)、3.12(s,3H)、3.64(brs,2H)、6.54(d,1H)、6.98(d,1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1A來調製。
步驟1A:1-胺基-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代替性調製
使2,3-二甲基-4-硝基苯酚(25.3g)溶解於乙酸乙基酯(300mL),並加入三乙基胺(16.8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18.2g),在室溫攪拌3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鈀/碳(8g、鈀含有量10%、約55%水濕潤品),於氫氛圍下,在室溫攪拌24小時。將反應液使用矽藻土過濾,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3g、產率100%)。
步驟2: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重氮四氟硼酸鹽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5.6g)溶解於48%四氟硼酸水溶液(84mL)、水(120mL)中,並於冰冷下花費10分鐘加入一將亞硝酸鈉(5.1g)溶解於水(12mL)中所成的水溶液,在冰冷下攪拌1小時半。過濾反應液,將所得的個體以二乙基醚洗淨之後,予以乾燥,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9.5g、產率86%)。
步驟3:1-氟-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2中,係於所得的生成物(0.5g)中加入1-丁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1.8g),在80℃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甲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0.29g、產率83%)。
1H-NMR(CDCl3/TMS δ(ppm)值):2.21(d,3H)、2.28(s,3H)、3.18(s,3H)、6.90(t,1H)、7.11(dd,1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3A或步驟3B來調製。
步驟3A:1-氟-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1中,於所得的生成物(1g)中在冰冷下加入氟化氫吡啶(8mL),之後,少量逐次地添加亞硝酸鈉(355mg),攪拌30分鐘。然後,在55℃攪拌1小時半。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二乙基醚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0.75g、產率74%)。
步驟3B:1-氟-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代替性 調製
使2,3-二甲基-4-氟苯酚(200mg)溶解於乙酸乙基酯(5mL),並添加三乙基胺(174mg)。然後,於室溫添加甲烷磺醯基氯化物(180mg)並攪拌3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90mg、產率93%)。
步驟4:1-氟-2,3-雙(溴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3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48g)溶解於氯苯(15mL),並加入水(8mL)、2,2′-偶氮異丁腈(0.11g)。將反應液昇溫至80℃,花費30分鐘添加一將溴(1mL)溶解於氯苯(15mL)所得之溶液,再進一步於80℃攪拌1小時半。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硫代硫酸鈉水溶液、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45g、產率96%)。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3(s,3H)、4.65(d,2H)、4.68(s,2H)、7.12(t,1H)、7.42(dd,1H)。
步驟5:1-氟-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4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6.71g) 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50mL),加入乙酸鈉(7.65g),使其與實施例2之步驟3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予以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1.81g、產率80%)。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6(s,3H)、2.07(s,3H)、3.29(s,3H)、5.29(d,2H)、5.31(s,2H)、7.17(t,1H)、7.44(dd,1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5A及步驟5B來調製。
步驟5A:1-氟-2,3-雙(氯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3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g)溶解於氯苯(25mL),並加入2,2′-偶氮異丁腈(0.08g)。將反應液昇溫至88℃,於反應液中通入氯氣(相對於起始物質為4.1當量)。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3(s,3H)、4.79(s,2H)、4.82(s,2H)、7.14-7.19(m,1H)、7.44-7.47(m,1H)。
步驟5B:1-氟-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5A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2g) 溶解於甲苯(20mL),並加入乙酸鈉(1.32g)與四丁基銨溴化物(225mg),在80℃攪拌5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加入飽和食鹽水,使用甲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35%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47g)。
步驟6:3-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5中,使所得的生成物(7.19g)溶解於甲醇(20mL),並於冰冷下,加入水(4mL)、碳酸鉀(6.53g),攪拌15分鐘。減壓下餾去溶劑,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5.38g、產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3.27(s,3H)、3.53(brs,1H)、3.65(brs,1H)、4.80(s,2H)、4.84(s,2H)、7.11(dd,1H)、7.26-7.29(m,1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6A、6B、6C、6D或6E來調製。
步驟6A:3-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4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0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7mL),加入乙酸鈉(4.58g),在50℃攪拌4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加入甲醇(20mL)、水(5mL)、碳酸鉀(7.73g),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6.43g、產率97%)。
步驟6B:3-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4中,於所得的生成物(0.38g)中加入水(10mL),加熱迴流6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0.23g、產率92%)。
步驟6C:3-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4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0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7mL),加入水(240mL),在100℃攪拌3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 標題化合物(6.66g、產率100%)。
步驟6D:3-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4中,使所得的生成物(5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1mL),加入硫酸銅(Ⅱ)五水合物(234mg)與水(30mL),在110℃加熱迴流7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1g、產率93%)。
步驟6E:3-氟-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5中,使所得的生成物(4.46g)溶解於甲醇(20mL),並加入乙醯基氯化物(208mg),在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8g、產率84%)。
[實施例4]3-氯-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17)之調製 步驟1:1-氯-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使2,3-二甲基-4-氯苯酚(1.81g)溶解於四氫呋喃(20mL),並加入三乙基胺(1.41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1.45g),使其與實施例1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反應,藉由後處理而得標題化合物(1.86g、產率68%)。
1H-NMR(CDCl3/TMS δ(ppm)值):2.31(s,3H)、2.37(s,3H)、3.19(s,3H)、7.10(dd,1H)、7.25(dd,1H)。
步驟2:1-氯-2,3-雙(溴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4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86g)溶解於1,2-二氯乙烷(50mL),並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4.23g)與2,2′-偶氮異丁腈(130mg),加熱迴流3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加入水,使用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11g、產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4(s,3H)、4.69(s,2H)、4.76(s,2H)、7.39-7.45(m,2H)。
步驟3:1-氯-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4之步驟2中,使所得的生成物(3.11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40mL),並加入乙酸鈉(1.56g), 在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6(s,3H)、2.09(s,3H)、3.30(s,3H)、5.31(s,2H)、5.36(s,2H)、7.42(d,1H)、7.49(d,1H)。
步驟4:3-氯-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4之步驟3中,係使所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甲醇(20mL)、四氫呋喃(20mL),於冰冷下,加入水(5mL)、碳酸鉀(2.2g),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8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41g)。
1H-NMR(CDCl3/TMS δ(ppm)值):2.57(brs,2H)、2.85(s,3H)、4.88(s,2H)、4.94(s,2H)、6.84(d,1H)、7.35(d,1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4A來調製。
步驟4A:3-氯-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4之步驟2中,於所得的生成物(1.64g)中加入水(42mL),加熱迴流7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11g、產率100%)。
[實施例5]3-溴-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18)之調製 步驟1:1-溴-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使2,3-二甲基-4-溴苯酚(6.57g)溶解於四氫呋喃(100mL),並加入三乙基胺(3.64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4.12g),使其與實施例1之步驟1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進行後處理,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2.33(s,3H)、2.41(s,3H)、3.19(s,3H)、7.04(d,1H)、7.44(d,1H)。
步驟2:1-溴-2,3-雙(溴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5之步驟1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1.87g)溶解於1,2-二氯乙烷(13mL),並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 (2.5g)與2,2′-偶氮異丁腈(110mg),加熱迴流3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乙酸乙基酯-己烷:30%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66g)。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4(s,3H)、4.71(s,2H)、4.79(s,2H)、7.33(d,1H)、7.62(d,1H)。
步驟3:1-溴-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5之步驟2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5.28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0mL),加入乙酸鈉(6.31g),在90℃攪拌3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6(s,3H)、2.09(s,3H)、3.30(s,3H)、5.32(s,2H)、5.37(s,2H)、7.35(d,1H)、7.68(d,1H)。
步驟4:3-溴-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5之步驟3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甲醇(75mL)、四氫呋喃(25mL)中,並於冰冷下,加入水(25mL)、碳酸鉀(9.04g),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5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7.53g)。
1H-NMR(CDCl3/TMS δ(ppm)值):2.10(s,2H)、3.29(s,3H)、4.86(s,2H)、5.01(s,2H)、7.17(d,1H)、7.64(d,1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4A來調製。
步驟4A:3-溴-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5之步驟2中,於所得的生成物(1.95g)中加入水(45mL),加熱迴流8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35g、產率97%)。
[實施例6]3-碘-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 1-19)之調製 步驟1:1-碘-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3.44g)溶解於二甲基亞碸(100mL),並加入碘化鉀(13.3g)、亞硝酸鈉(4.41g),於冰冷下少量逐次加入48%溴化氫酸(20mL),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5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97g、產率57%)。
1H-NMR(CDCl3/TMS δ(ppm)值):2.35(s,3H)、2.47(s,3H)、3.18(s,3H)、6.89(d,1H)、7.72(d,1H)。
步驟2:1-碘-2,3-雙(溴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6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2.97g)溶解於1,2-二氯乙烷(50mL),並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3.89g)與2,2′-偶氮異丁腈(150mg),加熱迴流3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加入水,使用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 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4(s,3H)、4.74(s,2H)、4.80(s,2H)、7.18(d,1H)、7.89(d,1H)。
步驟3:1-碘-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6之步驟2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50mL),並加入乙酸鈉(1.79g),在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6(s,3H)、2.09(s,3H)、3.30(s,3H)、5.31(s,2H)、5.37(s,2H)、7.42(d,1H)、7.49(d,1H)。
步驟4:3-碘-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6之步驟3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甲醇(20mL)、四氫呋喃(20mL),於冰冷下,加入水(5mL)、碳酸鉀(2.52g),使其與實施例5之步驟4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652mg)。
1H-NMR(CDCl3/TMS δ(ppm)值):3.11-3.16(m,2H)、3.29(s,3H)、4.86(d,2H)、5.00(d,2H)、7.01(d,1H)、7.92(d,1H)。
[實施例7]3-二氟甲氧基-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21)之調製 步驟1:2,3-二甲基-4-二氟甲氧基-苯酚之調製
使2,3-二甲基-4-[[(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苯酚(820mg)(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1),2218-2225;2010記載之化合物)溶解於乙腈(13mL)中,並加入水(13mL)、氫氧化鉀(3.65g),使反應液冷卻至-20℃後,加入(溴二氟甲基)膦酸二乙基(1.74g),再進一步於-20℃攪拌1小時。然後,在室溫攪拌2小時半之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5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00mg、產率33%)。
1H-NMR(CDCl3/TMS δ(ppm)值):2.18(s,3H)、2.21(s,3H)、5.01(s,1H)、6.37(t,1H)、6.60(d,1H)、6.84(d,1H)。
步驟2:1-二氟甲氧基-2,3-二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 調製
上述實施例7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200mg)溶解於四氫呋喃(20mL),並加入三乙基胺(178m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134mg),在室溫攪拌3小時。過濾反應液,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5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20mg、產率78%)。
1H-NMR(CDCl3/TMS δ(ppm)值):2.24(s,3H)、2.29(s,3H)、3.19(s,3H)、6.47(t,1H)、6.99(d,1H)、7.15(d,1H)。
步驟3:1-二氟甲氧基-2,3-雙(溴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7之步驟2中,使所得的生成物(220mg)溶解於四氯化碳(10mL),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353mg)與2,2′-偶氮異丁腈(13.6mg),加熱迴流4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5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40mg、產率97%)。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4(s,3H)、4.68(s,2H)、4.69(s,2H)、6.58(t,1H)、7.20(d,1H)、7.45(d,1H)。
步驟4:1-二氟甲氧基-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4-甲基磺醯基氧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7之步驟3中,使所得的生成物(340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mL),並加入乙酸鈉(158mg),在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06mg、產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6(s,6H)、3.30(s,3H)、5.30(s,2H)、5.31(s,2H)、6.53(t,1H)、7.27(d,1H)、7.48(d,1H)。
步驟5:3-二氟甲氧基-6-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7之步驟4中,使所得的生成物(306mg)溶解於甲醇(8mL)、四氫呋喃(8mL),於冰冷下,加入水(2mL)、碳酸鉀(222mg),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甲醇:甲醇15%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30mg、產率55%)。
1H-NMR(CDCl3/TMS δ(ppm)值):3.27-3.30(m,5H)、4.82(s,2H)、4.86(s,2H)、6.57(t,1H)、7.22(d,1H)、7.31(d,1H)。
[實施例8]3,6-雙(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20)之調製 步驟1:1,4-雙(甲基磺醯基氧基)-2,3-二甲基苯之調製
使2,3-二甲基氫醌(1g)溶解於四氫呋喃(12mL),並加入三乙基胺(1.75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1.83g),使其與實施例1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反應,藉由後處理而得標題化合物(2.13g、產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2.30(s,6H)、3.21(s,6H)、7.20(s,2H)。
步驟2:1,4-雙(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溴甲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8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2g)溶解於1,2-二氯乙烷(13mL),並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2.53g)與2,2′-偶氮異丁腈(112mg),加熱迴流3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81g、產率92%)。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6(s,6H)、4.69(s,4H)、7.50(s,2H)。
步驟3:1,4-雙(甲基磺醯基氧基)-2,3-雙(乙醯基氧基甲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8之步驟2中,使所得的生成物(2.68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40mL),並加入乙酸鈉(1.07g),使其與實施例2之步驟3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予以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78g、產率60%)。
1H-NMR(CDCl3/TMS δ(ppm)值):2.07(s,6H)、3.31(s,6H)、5.34(s,4H)、7.51(s,2H)。
步驟4:3,6-雙(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8之步驟3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78g)溶解於甲醇(40mL)、四氫呋喃(40mL),於冰冷下,加入水(10mL)、碳酸鉀(1.1g),使其與實施例2之步驟4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916mg、產率64%)。
1H-NMR(CDCl3/TMS δ(ppm)值):3.30-3.38(m,8H)、4.86(d,4H)、7.39(s,2H)。
又,標題化合物亦可藉由以下之步驟4A來調製。
步驟4A:3,6-雙(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代替性調製
上述實施例8之步驟2中,係於所得的生成物(1g)中加入水(22mL),加熱迴流7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 止之後,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790mg、產率100%)。
[實施例9]4-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化合物1-4)之調製 步驟1:1-甲基磺醯基氧基-3,4-二甲基苯之調製
使3,4-二甲基苯酚(2g)溶解於四氫呋喃(25mL),並加入三乙基胺(1.99g)。之後,於冰冷下加入甲烷磺醯基氯化物(2.06g),使其與實施例1之步驟1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進行後處理,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2.26(s,3H)、2.28(s,3H)、3.11(s,3H)、7.01(dd,1H)、7.06(d,1H)、7.15(d,1H)。
步驟2:1-甲基磺醯基氧基-3,4-雙(溴甲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9之步驟1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四氯化碳(60mL),加入N-溴丁二醯亞胺(6.4g)與2,2′-偶氮異丁腈(134mg)、實施例1之步驟2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進行後處理,藉此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不將此粗生成物純化而是使用下述步驟。
1H-NMR(CDCl3/TMS δ(ppm)值):3.18(s,3H)、4.61(s,2H)、4.63(s,2H)、7.22-7.25(m,1H)、7.32 (d,1H)、7.42(d,1H)。
步驟3:1-甲基磺醯基氧基-3,4-雙(乙醯基氧基甲基)苯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9之步驟2中,使所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50mL),並加入乙酸鈉(3.36g),使其與實施例2之步驟3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予以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3.26g)。
1H-NMR(CDCl3/TMS δ(ppm)值):2.10(s,3H)、2.12(s,3H)、3.17(s,3H)、5.18(s,2H)、5.19(s,2H)、7.28(d,1H)、7.35(d,1H)、7.46(d,1H)。
步驟4:4-甲基磺醯基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9之步驟3中,係使所得的生成物(3.26g)溶解於甲醇(40mL)、四氫呋喃(40mL),於冰冷下,加入水(20mL)、碳酸鉀(2.6g),使其與實施例2之步驟4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64g、產率69%)。
1H-NMR(CDCl3/TMS δ(ppm)值):2.63(brs,2H)、3.16(s,3H)、4.76(s,4H)、7.21-7.53(m,2H)、7.32(s,1H)、7.42(d,1H)。
[實施例10]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5-甲基-3-(三氟甲基)- 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2-1)之調製
將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200mg)(WO2008/013622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實施例1中所得的生成物(121mg)與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溶解於甲苯(20mL),使用Dean-Stark裝置,加熱迴流1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之後,以乙酸乙基酯稀釋,並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將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40%-10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98mg、產率96%)。
[實施例11]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2-3)之調製
將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220mg)(WO2008/013622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實施例3所得的生成物(150mg)與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溶解於甲苯(15mL),並使其與化合物2-1之調製中的反應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97mg、產率84%)。
[實施例12]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 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2-15)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202mg)(WO2010/066353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實施例1中所得的生成物(232mg)與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使其與化合物2-1之調製中的反應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64mg、產率53%)。
[實施例13]4-[4-(6-氟-9-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2-23)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202mg)(WO2010/066353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實施例3中所得的生成物(250mg)與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中,使其與化合物2-1之調製中的反應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05mg、產率33%)。
[實施例14]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3-1)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200mg)、實施例1中所得的生成物(142mg)與p- 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溶解於甲苯(15mL)中,使其與化合物2-1之調製中的反應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06mg、產率64%)。
[實施例15]4-[4-(6-甲基磺醯基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氧雜環庚-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3-2)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191mg)、實施例1中所得的生成物(232mg)與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使其與化合物2-1之調製中的反應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267mg、產率72%)。
以下之實施例16~18中,表示於上述實施例1~15所用之製造起始物質之製造例。
[實施例16]2,3-二甲基-4-硝基苯酚之調製
使2,3-二甲基-4-亞硝基苯酚(500mg)懸濁於甲醇(10mL),並加入鎢酸鈉二水合物(54mg),將反應液昇溫至60℃。於其中,緩慢地加入30%過氧化氫水溶液(563mg),在60℃攪拌8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並加入亞硫酸鈉、水,使用乙酸乙基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500mg、產率90%)。
[實施例17]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三氟乙酸鹽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羧酸1,1-二甲基乙基酯(3.9g)(WO2008/013622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溶解於二氯甲烷(65mL),並加入三氟乙酸(15.2mL),在室溫攪拌一晚。將二氯甲烷與三氟乙酸於減壓下餾去,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
步驟2: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17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g)溶解於二氯甲烷(50mL),並加入2,5-二甲基苯基乙酸(919mg)與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1.07g),在室溫攪拌一晚。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無機物之後,減壓下餾去溶劑。將殘渣使用藉由急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社製/IsoleraTM)所為之氧化矽膠體急速層析(以乙酸乙基酯-己烷:0%-100%來溶出)來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45g、產率83%)。
1H-NMR(CDCl3/TMS δ(ppm)值):1.61-1.84(m,2H)、2.08-2.22(m,2H)、2.24(s,3H)、2.29(s,3H)、2.82-2.89(m,1H)、3.13-3.33(m,2H)、3.68 (s,2H)、3.87-3.90(m,1H)、4.74-4.78(m,1H)、6.96-6.98(m,2H)、7.07(d,1H)、8.09(s,1H)、9.99(s,1H)。
[實施例18]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上述實施例17之步驟1中,使所得的生成物(1.1g)溶解於二氯甲烷(30mL),並加入2,5-二氯苯基乙酸(1.7g)與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1.18g),使其與實施例17之步驟2的調製同樣地反應,並進行純化,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7g、產率79%)。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4-1.85(m,2H)、2.20-2.23(m,2H)、2.85-2.92(m,1H)、3.22-3.37(m,2H)、3.81(s,2H)、3.94-4.02(m,1H)、4.69-4.73(m,1H)、7.20(dd,1H)、7.31-7.33(m,2H)、8.10(s,1H)、10.00(s,1H)。
藉由同樣的製造法,合成[表1]~[表4]中所示之化合物1-2、1-5~1-13、1-15、1-16、2-2、2-4~2-14、2-16~2-22、2-24~2-55、及3-3~3-22。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2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3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4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5
將上述實施例所得之化合物及由以同樣方法製造之[表1]~[表4]中所示的化合物之1H-NMR數據(CDCl3/TMS δ(ppm)值)顯示於[表5]~[表11]。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6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7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8
Figure TW201800388AD00029
Figure TW201800388AD00030
Figure TW201800388AD00031
Figure TW201800388AD00032
接著,記載本發明化合物之使用實施例。
(1)製劑化之實施程序 <製劑例1>水合劑
將本發明化合物10份與月桂基硫酸鈉2份、木質素磺酸鈉4份、白碳(非晶質二氧化矽)20份及黏土64份混合,予以粉碎而得10%水合劑。
<製劑例2>懸濁劑
加入本發明化合物10份、聚氧乙烯烯丙基苯基醚硫酸酯4份、聚氧乙烯烷基醚5份、丙二醇5份、矽系消泡劑0.2份、鈉蒙脫土0.8份、水50份予以混合,使用DYNO-MILL進行濕式粉碎,得到粉碎懸濁液。
於粉碎懸濁液75份中,添加包含黃原膠、2-苯基異噻唑啉-3-酮各0.2份、0.1份之黃原膠溶液10份與水15份之後,予以混合而得10%水性懸濁狀農藥組成物。
<製劑例3>乳劑
使本發明化合物1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鈣2份、蓖麻油乙氧基化15份與芳香族烴混合物73份混合溶解而得均質的10%可乳化油狀液體。
<製劑例4>顆粒水合劑
添加本發明化合物10份、木質素磺酸鈉20份、萘磺酸縮合物之鈉鹽10份、烷基苯磺酸鈉3份、矽系泡消劑0.5份、珪藻土5份、硫酸銨10份、滑石10份、黏土份31.5份後充分地攪拌混合並粉碎而得粉碎物。粉碎物中可視需要添加適量的水而於造粒機予以造粒,乾燥後過篩而得10%水合性細粒。
<製劑例5>乳化劑
添加本發明化合物10份、芳香族烴混合物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鈣2份、聚氧乙烯蓖麻油20份、丙二醇4份予以溶解並獲得混合液。於水49份中添加混合液,使用均質機而混合,得到均質的10%乳濁液體。
<製劑例6>粒劑
添加本發明化合物10份、聚羧酸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3份、磺琥珀酸鈉二辛酯0.2份、糊精2份、鈉膨土15份、碳酸鈣69.8份予以均一混合後,加入適當量的水予以混練,以籠型造粒機押出予以造粒後經乾燥後篩分,得到10%細粒。
<製劑例7>微乳化劑
將本發明化合物10份與脂肪酸二甲基醯胺12份、環己酮10份芳基苯酚乙氧基化15份予以混合,並添加醇乙氧基化物10份及水43份,於加溫下攪拌數分鐘,得到安定的10%水溶性液體。
(2)試驗懸濁液之調製之實施程序
將根據製劑例1所作成之10%水合劑以調製成1/5000之濃度之Teen20水溶液進行稀釋,並將式[1]所示之化合物調製成4ppm之濃度。又,試驗4乃是將式[1]所示之化合物調製成1000ppm之濃度。
(3)對植物病害之防治效果的評價試驗程序 <試驗1 對蕃茄疫病之防治效果試驗>
對5葉期的番茄(品種:Redina)每1苗散佈20ml的試驗懸濁液。於散佈的1日後,將調製成1.0×105個/ml濃度的馬鈴薯晚疫黴(Phytophthora infestans)之遊走子懸濁 液進行噴霧接種,於調節至22℃的濕室中培養16小時。然後,於室內促進發病,自接種日起4日後調查葉面上所產生的病斑面積率,使用以下算式算出防治價。
防治價的算出式:防治價值={1-散佈試驗藥劑之葉的發病面積率/無處理的發病面積率}×100
<試驗2 對胡瓜露菌病之防治效果試驗>
對2葉期的胡瓜(品種:相模半白)每1苗散佈20ml的試驗懸濁液。於散佈的1日後,將調製成1.0×104個/ml濃度的古巴假單軸黴(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之遊走子嚢懸濁液進行噴霧接種,於調節至22℃的濕室中培養16小時。於室內促進發病,自接種日起5日後調查葉面上所產生的病斑面積率,使用以下算式算出防治價。
防治價的算出式:防治價值={1-散佈試驗藥劑之葉的發病面積率/無處理的發病面積率}×100
<試驗3 對葡萄露菌病之防治效果試驗>
對實生的葡萄(品種:Neo Muscat)每1苗散佈20ml的試驗懸濁液。於散佈的1日後,將調製成1.0×104個/ml濃度的葡萄生單軸黴(Plasmopara viticola)之遊走子嚢懸濁液進行噴霧接種,於調節至22℃的濕室中培養16小時。於室內促進發病,自接種日起5日後調查葉面上所產生的病斑面積率,使用以下算式算出防治價。
防治價的算出式:防治價值={1-散佈試驗藥劑之葉的 發病面積率/無處理的發病面積率}×100
<試驗4 對Pythium菌所致水稻苗立枯病之防治效果試驗(土壤灌注)>
在以剪股穎屬種子培養基培養之禾生腐黴(Pythium graminicola)的菌叢中加入蒸餾水,以攪拌機攪拌,對土壤1kg而言混合菌5g,調製污染土。
1穴乃是對31×31mm2之穴盤填充污染土各20ml,將已催芽的糙米(品種:越光)以每穴3粒進行播種,加入5ml之覆土,灌注處理試驗懸濁液2.5ml,於調節至28℃之濕室培養72小時,進行出芽處理。然後,於5℃的低溫室內2日促進發病,之後,在25℃之溫室內育病14日。
洗掉土壤,計測枯死株、生育抑制株、健全株,根據下述算式算出發病度。
發病度=[Σ(程度別發病株數×發病指數)/(已調査株×3)]×100
[發病指數]
0:健全株
1:生育抑制株
3:枯死株
又,使用以下算式,從已算出的發病度算出防治價。
防治價之算出式:防治價值={1-已散佈試驗藥劑之區 的發病度/無處理區的發病度}×100
(4)對植物病害<試驗1>~<試驗4>之防治效果的評價試驗結果
實施試驗1的結果,以下所示之化合物顯示出防治價80以上:No.2-1~2-55、3-1~3-7、3-10、3-12~3-15、3-17~3-22。
實施試驗2的結果,以下所示之化合物顯示出防治價80以上:No.2-1~2-55、3-1~3-20、3-22。
實施試驗3的結果,以下所示之化合物顯示出防治價80以上:No.2-1~2-53、2-55、3-1~3-22。
就幾個化合物實施試驗4的結果,任何化合物均顯示出防治價90以上。以下顯示出該等化合物No.:No.2-1、2-7、2-8、2-14、2-18、2-19、2-23、2-33、2-34、2-38、2-42、2-46、2-48、2-49、2-54、3-1、3-2、3-4、3-8、3-9、3-19、3-20。

Claims (19)

  1. 一種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式[2]所示之化合物於酸性或鹼性條件下進行水解之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1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原子或-OS(O)2R1,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R1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環烷基}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2
    {在此,X1、X2、X3及X4係如式[1]中所定義}。
  2. 如請求項1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鹼性條件係由金屬碳酸鹽類所提供。
  3. 如請求項1或2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而製造式[2] 所示之化合物的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3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4. 一種式[2]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之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4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5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使式[4]所示之化合物鹵素化而製造式[3]所示之化合物的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6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
  6. 一種式[3]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式[4]所示之化合物鹵素化之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7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8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
  7. 如請求項5或6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鹵素化反應之鹵素化試劑為氯、硫醯氯、N-氯丁二醯亞胺等之氯化試劑,或溴、N-溴丁二醯亞胺等之溴化試劑。
  8.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式[1] 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與金屬乙酸鹽類反應而得式[2]所示之化合物,並在不單離此式[2]所示之化合物的情況,於鹼性條件下藉由水解而得式[1]所示之化合物的步驟。
  9. 一種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使式[3]所示之化合物於鹼、離子液體及金屬硫酸鹽類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在水中或水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Figure TW201800388AC00009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
    Figure TW201800388AC00010
    {在此,X1、X2、X3及X4係如請求項1中所載,L1及L2係如請求項3所載}。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R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 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11. 如請求項10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12. 如請求項3~9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R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13. 如請求項12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L1及L2為溴原子。
  14.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X3及X4為氫原子,X2為-OS(O)2R1,R1為C1~C4烷基。
  15. 如請求項3~9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X1、X3及X4為氫原子,X2為-OS(O)2R1,R1為C1~C4烷基,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16. 一種式[2]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TW201800388AC00011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原子或-OS(O)2R1,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R1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環烷基}。
  17. 如請求項16中記載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
  18. 一種式[3]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TW201800388AC00012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硝基、鹵素原子或-OS(O)2R1,X1、X2、X3及X4之中任一者為-OS(O)2R1,R1為C1~C8烷基、C1~C8鹵烷基或C3~C6環烷基,L1及L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
  19. 如請求項18中記載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X1為-OS(O)2Me、-OS(O)2Et、-OS(O)2n-Pr、-OS(O)2i-Pr、-OS(O)2c-Pr、-OS(O)2n-Bu、-OS(O)2n-C8H17、-OS(O)2CH2CH2CF3,X2及X3為氫原子, 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二氟甲氧基或-OS(O)2Me,L1及L2為溴原子。
TW106103717A 2016-02-08 2017-02-03 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TWI731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3650 WO2017138068A1 (ja) 2016-02-08 2016-02-08 1,2-ベンゼンジメタノ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PCT/JP2016/053650 2016-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388A true TW201800388A (zh) 2018-01-01
TWI731930B TWI731930B (zh) 2021-07-01

Family

ID=5956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3717A TWI731930B (zh) 2016-02-08 2017-02-03 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4076B2 (zh)
EP (1) EP3415496B1 (zh)
JP (1) JP6407457B2 (zh)
CN (2) CN114702411A (zh)
ES (1) ES2895047T3 (zh)
PL (1) PL3415496T3 (zh)
PT (1) PT3415496T (zh)
TW (1) TWI731930B (zh)
WO (1) WO20171380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9831A (zh) * 2018-01-25 2018-05-25 上海恩氟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2,3-二甲基-4-氟苯酚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4350A1 (ja) 2014-08-13 2016-02-18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エス バイオテック 縮合11員環化合物及びそれらを含有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6407457B2 (ja) 2016-02-08 2018-10-17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エス バイオテック 1,2−ベンゼンジメタノ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11903387B2 (en) 2016-02-08 2024-02-20 Gowan Company, L.L.C. Fungicidal composition
CN110776441B (zh) * 2019-11-27 2022-03-22 西安淳甄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4-氟-2,3-二甲基苯基甲磺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15448835A (zh) * 2022-09-08 2022-12-09 苏州莱克施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2-氟-3-(三氟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8464A (en) 1979-03-02 1980-08-19 Smithkline Corporation 4- and 5-Substituted 2,3-dihydro-1H-isoindole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inhibiting 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
GB8529546D0 (en) 1985-11-30 1986-01-08 Beecham Group Plc Compounds
IE61028B1 (en) 1987-10-19 1994-09-07 Beecham Group Plc Imidazole derivative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alpha 2-adreno-receptor antagonists
GB9123857D0 (en) * 1991-11-09 1992-01-02 Smithkline Beecham Plc Novel compounds
TWI242011B (en) 1997-03-31 2005-10-21 Eisai Co Ltd 1,4-substituted cyclic amine derivatives
US6638929B2 (en) * 1999-12-29 2003-10-28 Wyeth Tricyclic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ATE353320T1 (de) * 1999-12-29 2007-02-15 Wyeth Corp Tricyclische proteinkinasehemmer
JP2001302658A (ja) * 2000-04-18 2001-10-31 Showa Denko Kk 3−イソクロマノン類の製造方法
EP1425168A4 (en) 2001-07-20 2007-01-03 Univ Rochester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LIGHT-EMITTING ORGANIC OLIGOMER
JP3630326B2 (ja) 2002-08-22 2005-03-16 三共株式会社 水溶性トリアゾール医薬組成物
DK1848694T3 (da) 2005-02-07 2010-01-25 Hoffmann La Roche Heterocykliske substituerede phenylmethanoner som inhibitorer af glycintransporter
TW200738701A (en) 2005-07-26 2007-10-16 Du Pont Fungicidal carboxamides
WO2008013622A2 (en) 2006-07-27 2008-01-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azocyclic amides
WO2008091594A2 (en) 2007-01-24 2008-07-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mixtures
JP5337711B2 (ja) 2007-01-25 2013-11-06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殺菌性アミド
AR067585A1 (es) 2007-07-19 2009-10-14 Schering Corp Compuestos heterociclicos de amidas como inhibidores de la proteincinasa
TWI428091B (zh) 2007-10-23 2014-03-01 Du Pont 殺真菌劑混合物
MX2010008102A (es) 2008-01-25 2010-08-04 Du Pont Compuestos fungicidas heterociclicos.
AU2009206522B2 (en) 2008-01-25 2013-12-1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amides
US20090298894A1 (en) * 2008-04-21 2009-12-03 Asahi Kasei Pharma Corporation Amino acid compounds
KR20100135952A (ko) 2008-04-30 2010-12-27 바이엘 크롭사이언스 아게 식물 보호제로서의 티아졸-4-카복실산 에스테르 및 티오에스테르
KR20110067052A (ko) 2008-10-01 2011-06-20 바이엘 크롭사이언스 아게 식물 보호제로서의 헤테로사이클릴 치환된 티아졸
PL2358709T3 (pl) 2008-12-02 2014-06-30 Du Pont Grzybobójcze związki heterocykliczne
MX2011006042A (es) 2008-12-11 2011-07-04 Bayer Cropscience Ag Tiazoliloximeteres y tiazolilhidrazonas como agentes fitosanitarios.
JP2012512248A (ja) 2008-12-17 2012-05-31 メルク・シャープ・エンド・ドーム・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Cgrp受容体アンタゴニストとしてのイミダゾリノン誘導体
JP2011021013A (ja) * 2009-06-19 2011-02-03 Ube Industries Ltd オキシル基を有する芳香族メチルアルコ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EP2272846A1 (de) 2009-06-23 2011-01-12 Bayer CropScience AG Thiazolylpiperidin Derivate als Fungizide
UA107938C2 (en) 2009-08-12 2015-03-1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terocycles with microbicidal properties
MX2012001690A (es) 2009-08-12 2012-02-2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terociclos microbicidas.
WO2011051243A1 (en) 2009-10-29 2011-05-05 Bayer Cropscience Ag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JP5827626B2 (ja) 2009-10-30 2015-12-02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ヘテロアリールピペリジン及びピペラジン誘導体
ES2553620T3 (es) 2009-12-21 2015-12-10 Bayer Cropscience Ag Bis(difluorometil)pirazoles como fungicidas
CN102666532A (zh) 2009-12-22 2012-09-12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吡唑衍生物
EP2521450B1 (en) 2010-01-07 2015-02-25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N102971314B (zh) 2010-04-28 2016-03-23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酮基杂芳基哌啶和酮基杂芳基哌嗪衍生物作为杀菌剂
US8815775B2 (en) 2010-05-18 2014-08-26 Bayer Cropscience Ag Bis(difluoromethyl)pyrazoles as fungicides
BR112012026708A2 (pt) 2010-05-20 2015-09-22 Du Pont composto selecionado, composição fungicida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doenças vegetais
BR112012030184A2 (pt) 2010-05-27 2015-12-29 Bayer Cropscience Ag derivados de ácido piridinilcarboxílico como fungicidas
US20120122928A1 (en) 2010-08-11 2012-05-17 Bayer Cropscience Ag Heteroarylpiperidine and -Piperazin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EP2423210A1 (de) 2010-08-25 2012-02-29 Bayer CropScience AG Heteroarylpiperidin- und -piperazinderivate als Fungizide
US8759527B2 (en) 2010-08-25 2014-06-24 Bayer Cropscience Ag Heteroarylpiperidine and -piperazin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GB2483736B (en) 2010-09-16 2012-08-29 Aragon Pharmaceuticals Inc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and uses thereof
US9408391B2 (en) 2010-10-07 2016-08-09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Fungicid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tetrazolyloxime derivative and a thiazolylpiperidine derivative
MX352731B (es) 2010-10-27 2017-12-06 Bayer Ip Gmbh Derivados de heteroarilpiperidina y -piperazina como fungicidas.
BR112013012621A2 (pt) 2010-11-25 2016-07-1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terociclos microbicidas
US20130261154A1 (en) 2010-12-17 2013-10-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azocyclic amides
JP6326231B2 (ja) 2011-02-01 2018-05-16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殺菌剤としてのヘテロアリールピペリジン誘導体及びヘテロアリールピペラジン誘導体
US8748432B2 (en) 2011-02-10 2014-06-1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BR112013020419A2 (pt) 2011-02-10 2016-07-1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cidas derivados de pirazol
EP2532233A1 (en) 2011-06-07 2012-12-12 Bayer CropScience AG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WO2013000941A1 (en) 2011-06-30 2013-01-03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heterocycles
HUE032594T2 (en) 2011-06-30 2017-10-3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BR112014005989B1 (pt) 2011-09-15 2019-11-05 Bayer Ip Gmbh compostos fungicidas piperidina-pirazoles, seus usos, método e composição para controlar fungos fitopatogênicos prejudiciais,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composições
BR112014009037A2 (pt) 2011-10-18 2017-05-09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derivados pirazol microbicidas
US20140243371A1 (en) 2011-10-18 2014-08-2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EP2921491B1 (de) 2011-12-27 2017-08-16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Zwischenverbindungen zur herstellung von heteroarylpiperidinen und -piperazinderivaten als fungizide
TWI568721B (zh) 2012-02-01 2017-02-01 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殺真菌之吡唑混合物
PE20190344A1 (es) 2012-02-27 2019-03-07 Bayer Ip Gmbh Combinaciones de compuestos activos
WO2013127784A1 (en) 2012-03-02 2013-09-0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EP2820011A1 (en) 2012-03-02 2015-01-0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3127808A1 (en) 2012-03-02 2013-09-0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3191866A1 (en) 2012-06-22 2013-12-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O2014060176A1 (en) 2012-10-16 2014-04-24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4075874A1 (en) 2012-11-13 2014-05-2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4075873A1 (en) 2012-11-13 2014-05-2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4118142A1 (en) 2013-02-01 2014-08-0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4118143A1 (en) 2013-02-04 2014-08-0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4154530A1 (en) 2013-03-25 2014-10-0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14179144A1 (en) 2013-04-29 2014-11-0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JP6430494B2 (ja) 2013-06-24 2018-11-28 バイエル・クロップサイエンス・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殺真菌剤としてのピペリジンカルボン酸誘導体
WO2015036379A1 (en) 2013-09-13 2015-03-19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iazolylisoxazoline fungicide and biological fungicide
EP3057967B1 (de) 2013-10-17 2017-10-11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Neue kristalline form von 2-{3-[2-(1-{[3,5-bis(difluormethyl)-1h-pyrazol-1-yl]acetyl}piperidin-4-yl)-1,3-thiazol-4-yl]-4,5-dihydro-1,2-oxazol-5-yl}-3-chlorphenylmethansulfonat
TWI647215B (zh) 2013-11-11 2019-01-11 德商拜耳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自α,α-二鹵胺製備3,5-雙鹵烷基吡唑衍生物之方法
WO2016024350A1 (ja) * 2014-08-13 2016-02-18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エス バイオテック 縮合11員環化合物及びそれらを含有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6407457B2 (ja) 2016-02-08 2018-10-17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エス バイオテック 1,2−ベンゼンジメタノ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11903387B2 (en) 2016-02-08 2024-02-20 Gowan Company, L.L.C. Fungicidal composi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9831A (zh) * 2018-01-25 2018-05-25 上海恩氟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2,3-二甲基-4-氟苯酚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2765B (zh) 2022-05-03
JPWO2017138068A1 (ja) 2018-03-29
ES2895047T3 (es) 2022-02-17
JP6407457B2 (ja) 2018-10-17
US20200399263A1 (en) 2020-12-24
WO2017138068A1 (ja) 2017-08-17
CN114702411A (zh) 2022-07-05
EP3415496A4 (en) 2019-08-07
US11274076B2 (en) 2022-03-15
EP3415496B1 (en) 2021-07-21
EP3415496A1 (en) 2018-12-19
PT3415496T (pt) 2021-10-25
CN108602765A (zh) 2018-09-28
TWI731930B (zh) 2021-07-01
PL3415496T3 (pl) 2022-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1930B (zh) 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TWI254708B (en) 3-phenoxy-4-pyridazinol derivatives and containing thereof for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TW200305365A (en) Chemical compounds
KR101728443B1 (ko) 2-아미노니코틴산벤질에스테르 유도체의 제조 방법
JP6968373B2 (ja) ナフトビスカルコゲナジアゾール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47839B (zh) 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JP4580175B2 (ja) 3−フェノキシ−4−ピリダジノール誘導体を含有する除草剤組成物
JPWO2002062759A1 (ja) イミノオキシメチルピリジン化合物及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JP2013124248A (ja) 4,4−ジフルオロ−3,4−ジヒドロイソキノ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JP2004262940A (ja) 3−フェノキシ−4−ピリダジノール誘導体を含有する除草組成物
TWI547483B (zh) 4-羰基氧基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
JP2012171903A (ja) 2−(置換)フェニルニトロベンゼンの製造方法
KR20200108836A (ko) 퀴놀린-4(1h)-온 유도체의 제조 방법
TW201825474A (zh) 製備殺蟲劑化合物的方法
US20150045557A1 (en) Compou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urifying compound
JP4869739B2 (ja) 含フッ素ジヒドロキノリン化合物及び含フッ素キノリ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4580174B2 (ja) 3−フェノキシ−4−ピリダジノール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除草性組成物
JP4580173B2 (ja) 3−フェノキシ−4−ピリダジノール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除草組成物
WO2000066569A1 (fr) Composes de benzoxazole, procede d&#39;elaboration de ceux-ci et herbicides
WO2018084120A1 (ja) 安息香酸誘導体及び脱水縮合剤、並びにエステル及びラクトンの製造方法
CN114746406A (zh) 用于合成2-(5-异噁唑基)-苯酚的方法
JPH04224560A (ja) ベンジルアルコール誘導体及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
WO2017171095A1 (ja) アゾ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中間体化合物
CA3104048A1 (en) Pyridone compounds and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fungicides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s
JP2016079104A (ja) ジフェニルジスルフィド誘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