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7839B - 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7839B
TWI747839B TW105127908A TW105127908A TWI747839B TW I747839 B TWI747839 B TW I747839B TW 105127908 A TW105127908 A TW 105127908A TW 105127908 A TW105127908 A TW 105127908A TW I747839 B TWI747839 B TW I7478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ormula
piperidine
compound represented
thiazol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8492A (zh
Inventor
堀越大輔
番場誠
川野剛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王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8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8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ated pyrid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1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ated pyrid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1/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ated pyrid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n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1/3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ated pyrid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n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1/60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 C07D211/62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only aliphatic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7/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及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Description

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至今為止已提出4-噻唑基哌啶衍生物能使用作為殺菌性作物保護劑(例如、專利文獻1~8)。該化合物合成中,身為重要中間體之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在專利文獻2~8等中已揭示其之製造方法,但使用此方法試圖以工業性製造該化合物之情況,則變得有使用低溫下之有機金屬反應、還原反應或氧化反應等構築醛之必要而造成問題,故從作業效率及經濟性之觀點,則逐漸要求更有效率之該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07/014290號公報
[專利文獻2]WO2008/013925號公報
[專利文獻3]WO2010/066353號公報
[專利文獻4]WO2011/076699號公報
[專利文獻5]WO2011/146182號公報
[專利文獻6]WO2012/020060號公報
[專利文獻7]WO2012/025557號公報
[專利文獻8]WO2014/118143號公報
[專利文獻9]WO2014/075874號公報
[專利文獻10]WO2014/075873號公報
[專利文獻11]CN104650061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ANDO, N. et al., A novel synthesis of the 2-amino-1H-imidazol-4-carbaldehyde derivativ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2-aminoimidazole alkaloids, oroidin, hymenidin, dispacamide, monobromodispacamide, and ageladine A, Tetrahedron, 2010, Volume 66, Issue 32, pages 6224-6237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效率調製有用作為殺菌性作物保護劑之哌啶衍生物之合成中間體即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的方法。
本發明者的等為了解決前述課題經過精心研討之結 果,發現了有效率地調製式[1]所示之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方法,並根據該知識見解而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包括以下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或化合物或其鹽之揭示。
(1)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3-1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3-3
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3、R4、R5、R6及R7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胺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C4~C10烷基環烷 基、C5~C10烷基環烷基烷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羥基烷基、C1~C6烷硫基、C1~C6鹵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C1~C6烷基胺基、C2~C8二烷基胺基、C3~C6環烷基胺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C2~C6烷基羰氧基、C2~C6烷基羰硫基、C2~C6烷基胺基羰基、C3~C8(二烷基胺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矽基;R8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苯基(在此苯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硝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5-4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5-5
{式中,X為鹵素原子或-OR10,R10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L1為鹵素原子等之脫離基}。
(2)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之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較佳在酸之存在下進行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5-6
{式中,A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5-7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6-8
{式中,R10及L1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6-9
(3)一種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之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6-11
{式中,A及R10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6-12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7-16
{式中,L1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7-15
(4)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變換成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7-14
{式中,A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7-13
{式中,X係如同(1)中所定義}。
(5)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反 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8-17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8-18
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3、R4、R5、R6及R7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胺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C4~C10烷基環烷基、C5~C10烷基環烷基烷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羥基烷基、C1~C6烷硫基、C1~C6鹵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C1~C6烷基胺基、C2~C8二烷基胺基、C3~C6環烷基胺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C2~C6烷基羰氧基、C2~C6烷基羰硫基、C2~C6烷基胺基羰基、C3~C8 (二烷基胺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矽基;R8為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苯基(在此苯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硝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9-19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09-20
{式中,R10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L1為鹵素原子等之脫離基}。
(6)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之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較佳係在酸之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0-22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0-23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0-24
{式中,R10及L1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0-25
(7)一種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 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之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1-26
{式中,A及R10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1-27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1-28
{式中,L1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1-29
(8)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 下,較佳在酸之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2-30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2-31
{式中,R10係如同(5)中所定義}。
(9)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2-32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2-33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3-34
{式中,X為鹵素原子或-OR10,R10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L1為鹵素原子等之脫離基}。
(10)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變換成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3-35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3-36
{式中,X係如同(9)中所定義}。
(11)如(1)~(10)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係各自獨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 基或C1~C6鹵烷基,R8為C2~C6烷基羰基、苄基、苯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
(12)如(1)~(11)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X為-OR10,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L1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13)如(1)~(12)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A-1,X為-OR10,R10為甲基,L1為溴原子。
(14)如(1)~(13)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
(15)如(1)~(12)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 X為-OR10,R10為甲基,L1為溴原子。
(16)一種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5-37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5-38
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
(17)如(16)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 R10為甲基。
(18)如(16)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為甲基。
(19)一種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6-39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6-40
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X為氯原子或-OR10,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
(20)一種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7-41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7-42
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
(21)如(19)或(20)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X為-OR10,R10為甲基。
(22)如(19)或(20)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 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X為-OR10,R10為甲基。
(23)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8-43
{式中,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
(24)如(23)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
(25)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1,1,3-三氯丙烷-2-酮在溶劑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轉換成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8-45
{式中,A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9-46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9-47
(26)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1,1,3-三氯丙烷-2-酮在溶劑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轉換成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9-48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19-49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0-50
(27)如(25)或(26)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8為C2~C6烷基羰基、苄基、苯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
(28)如(25)~(27)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
(29)如(25)~(28)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A-1。
(30)如(25)~(29)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
(31)如(25)~(28)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
(32)一種式[1c]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a]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b]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之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1-51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1-52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1-53
{式中,R23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L1為鹵素原子等之脫離基}。
(33)一種如(32)之式[1c]所表示之化合物之使用,其使用作為殺菌性作物保護劑之中間體。
(34)一種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步驟,且式[1]之化合物係藉由如前述(1)、(2)、(4)及(25)中任一項之方法所製造者;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2-54
{式中,A係如同(1)中所定義;R11、R12、R13及R1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環烷基、C1~C6鹵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鹵素原子、氰基或羥基,或R11與R12、及R13與R14係各自獨立與彼等所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羰基(C=O);X1、X2、X3及X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硝基、甲醯基、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6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炔氧基、C1~C6鹵烷氧基、C2~C6鹵烯氧基、C2~C6鹵炔氧基、羧基、胺甲醯基、C3~C6環烷基、C3~C8鹵環烷基、C3~C6環烷氧基、C3~C8鹵環烷氧基、C2~C6烷氧基烷基、C4~C10環烷氧基烷基、C2~C6鹵烷氧基烷基、C4~C10鹵環烷氧基烷基、C3~C8烷氧基烷氧基烷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4~C10環烷基烷氧基、C1~C6羥基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C4~C10烷基環烷基、C6~C14環烷基環烷基、C4~C10鹵環烷基烷基、C6~C14鹵環烷基環烷基、C4~C10鹵烷基環烷 基、C5~C10烷基環烷基烷基、C3~C8環烯基、C3~C8鹵環烯基、-SR15、-S(O)R15、-S(O)2R15、-OS(O)2R15、-(C1~C6烷基)S(O)2R15、C2~C6烷硫基烷基、C2~C6烷基亞磺醯基烷基、C2~C6烷基磺醯基烷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C4~C8環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C4~C8環烷氧基羰基、C5~C10環烷基烷氧基羰基、C2~C6烷基羰氧基、C2~C6鹵烷基羰氧基、C4~C8環烷基羰氧基、C2~C6烷氧基羰氧基、C2~C6鹵烷氧基羰氧基、C4~C8環烷氧基羰氧基、C3~C6烷基羰基烷氧基、-NR16R17、C2~C6烷基胺基烷基、C3~C8(二烷基胺基)烷基、C2~C6鹵烷基胺基烷基、C4~C10環烷基胺基烷基、C1~C6烷基磺醯基胺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胺基、C2~C6烷基胺基羰基、C3~C10(二烷基胺基)羰基、C4~C8環烷基胺基羰基、C2~C8(N-烷氧基-N-烷基)胺基、C2~C8(二烷基胺基)羥基、C3~C10三烷基胼基、C3~C10三烷基矽基、C4~C10三烷基矽基烷基、C5~C10三烷基矽基炔基、C3~C10三烷基矽氧基、C4~C12三烷基矽基烷基氧基、C5~C12三烷基矽基烷氧基烷基、C5~C12三烷基矽基炔氧基、C2~C6烷基磺醯氧基烷基、C2~C6鹵烷基磺醯氧基烷基、-C(=NOR18)R19、-C(=NR20)R19、C2~C6氰基烷基、苯基、苯氧基或苄基,或X1及X2、X2及X3、以及X3及X4一同地形成可包含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之C2~C6伸烷基鏈,或與彼等所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地形成噻吩環、吡啶環、吡咯環、咪唑環、苯環、萘環、嘧啶環、 呋喃環、吡嗪環、吡唑環或噁唑環;R15係各自獨立為C1~C8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C1~C6烷基胺基、苯基或苄基,苯基或苄基亦可至少一個R21所取代;R21係各自獨立為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C3~C8環烷氧基、C3~C8鹵環烷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硫基、C1~C6鹵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鹵素原子、氰基或羥基;R16及R17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8二烷基胺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C4~C8環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或C3~C10(二烷基胺基)羰基;R18為氫原子、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苄基;R19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苯基或苄基;R20為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苯基或苄基}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4-55
{式中,A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5-56
(35)一種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步驟,且式[5a]之化合物係藉由如前述(3)之方法所製造者;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5-59
{式中,A係如同(1)中所定義,R11、R12、R13、R14、X1、X2、X3及X4係如同(34)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5-61
{式中,R10係如同(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6-62
(36)一種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步驟,且式[1]之化合物係藉由如前述(5)、(6)、(8)~(10)及(26)中任一項之方法所製造者;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6-63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R11、R12、R13及R1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環烷基、C1~C6鹵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鹵素原子、氰基或羥基,或R11與R12、及R13與R14係各自獨立與彼等所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地形成羰基(C=O);X1、X2、X3及X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硝基、甲醯基、巰基、C1~C6烷基、C2~C6 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6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炔氧基、C1~C6鹵烷氧基、C2~C6鹵烯氧基、C2~C6鹵炔氧基、羧基、胺甲醯基、C3~C6環烷基、C3~C8鹵環烷基、C3~C6環烷氧基、C3~C8鹵環烷氧基、C2~C6烷氧基烷基、C4~C10環烷氧基烷基、C2~C6鹵烷氧基烷基、C4~C10鹵環烷氧基烷基、C3~C8烷氧基烷氧基烷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4~C10環烷基烷氧基、C1~C6羥基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C4~C10烷基環烷基、C6~C14環烷基環烷基、C4~C10鹵環烷基烷基、C6~C14鹵環烷基環烷基、C4~C10鹵烷基環烷基、C5~C10烷基環烷基烷基、C3~C8環烯基、C3~C8鹵環烯基、-SR15、-S(O)R15、-S(O)2R15、-OS(O)2R15、-(C1~C6烷基)S(O)2R15、C2~C6烷硫基烷基、C2~C6烷基亞磺醯基烷基、C2~C6烷基磺醯基烷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C4~C8環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C4~C8環烷氧基羰基、C5~C10環烷基烷氧基羰基、C2~C6烷基羰氧基、C2~C6鹵烷基羰氧基、C4~C8環烷基羰氧基、C2~C6烷氧基羰氧基、C2~C6鹵烷氧基羰氧基、C4~C8環烷氧基羰氧基、C3~C6烷基羰基烷氧基、-NR16R17、C2~C6烷基胺基烷基、C3~C8(二烷基胺基)烷基、C2~C6鹵烷基胺基烷基、C4~C10環烷基胺基烷基、C1~C6烷基磺醯基胺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胺基、C2~C6烷基胺基羰基、C3~C10(二烷基胺基)羰基、C4~C8環烷基胺基羰基、C2~C8(N-烷氧基-N-烷基)胺 基、C2~C8(二烷基胺基)羥基、C3~C10三烷基胼基、C3~C10三烷基矽基、C4~C10三烷基矽基烷基、C5~C10三烷基矽基炔基、C3~C10三烷基矽氧基、C4~C12三烷基矽基烷基氧基、C5~C12三烷基矽基烷氧基烷基、C5~C12三烷基矽基炔氧基、C2~C6烷基磺醯氧基烷基、C2~C6鹵烷基磺醯氧基烷基、-C(=NOR18)R19、-C(=NR20)R19、C2~C6氰基烷基、苯基、苯氧基或苄基,或X1及X2、X2及X3、以及X3及X4一同地形成可包含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之C2~C6伸烷基鏈,或與彼等所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地形成噻吩環、吡啶環、吡咯環、咪唑環、苯環、萘環、嘧啶環、呋喃環、吡嗪環、吡唑環或噁唑環;R15係各自獨立為C1~C8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C1~C6烷基胺基、苯基或苄基,苯基或苄基亦可被至少一個R21所取代;R21係各自獨立為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C3~C8環烷氧基、C3~C8鹵環烷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硫基、C1~C6鹵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鹵素原子、氰基或羥基;R16及R17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C1~C6烷氧基、C2~C8二烷基胺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C4~C8環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或C3~C10(二烷基胺基)羰基; R18為氫原子、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苄基;R19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苯基或苄基;R20為C1~C6烷基、C3~C8環烷基、C1~C6鹵烷基、C3~C8鹵環烷基、苯基或苄基}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9-65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29-67
(37)一種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步驟,且式[5a]之化合物係藉由如前述(7)之方法所製造者;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30-68
{式中,A係如同(5)中所定義;R11、R12、R13、R14、X1、X2、X3及X4係如同(36)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30-69
{式中,R10係如同(5)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30-70
(38)如(34)~(37)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8為C2~C6烷基羰基、苄基、苯基羰基、C2~C6烷氧 基羰基。
(39)如(34)~(38)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L1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40)如(34)~(39)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A-1,R10為甲基,L1為溴原子。
(41)如(34)~(40)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
(42)如(34)~(39)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為甲基,L1為溴原子。
(43)如(34)~(37)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1及R13為氫原子, R12及R1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基;X1、X2、X3及X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硝基、甲醯基、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鹵烷基、C1~C6羥基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羧基、C2~C6炔氧基、C2~C6烷氧基烷基、-SR15、-S(O)R15、-S(O)2R15、-OS(O)2R15、C2~C6烷硫基烷基、C2~C6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烷基羰氧基、C2~C6烷氧基羰氧基、-NR16R17、C1~C6烷基磺醯基胺基、C2~C6烷基胺基烷基、-C(=NOR18)R19、C2~C6氰基烷基、苯基、苯氧基或苄基,或X1及X2、X2及X3、以及X3及X4一同地形成可包含氧原子之C2~C6伸烷基鏈,或與彼等所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地形成苯環;R15係各自獨立為C1~C8烷基、C3~C6環烷基、C1~C6鹵烷基、或C1~C6烷基胺基;R16及R17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C1~C6烷基、C2~C6烷基羰基或C2~C6烷氧基羰基;R18及R19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4、R5及R7為氫原子。
(44)如(34)~(37)及(43)中任一項之製造方 法,其中R12及R14為氫原子;X1、X2、X3及X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硝基、甲醯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4羥基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SR15、-S(O)2R15、-OS(O)2R15、C2~C4烷基羰氧基、C2~C4烷氧基羰氧基、或-C(=NOR18)R19;R15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環丙基或C1~C4鹵烷基;R18及R19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甲基;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
(45)如(34)~(37)、(43)及(4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X1、X2、X3及X4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硝基、氟原子、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或-OS(O)2R15;R15為甲基;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
(46)如(34)~(37)及(43)~(45)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X1、X2、X3、X4之任一個為-OS(O)2R15
(47)如(34)~(37)及(43)~(46)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X1為-OS(O)2R15
(48)如(34)~(37)及(43)~(47)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X2及X3為氫原子。
(49)如(34)~(37)及(43)~(48)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A-1。
(50)如(34)~(37)及(43)~(49)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為選自4-[4-(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Benzodioxepin)-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8-二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8-二氯-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 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5-二氫-3H-2,4-萘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 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三氟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8,9-四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 1-基]乙醯基]哌啶、4-[4-(6-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辛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 1-基]乙醯基]哌啶、4-[4-[6-(1,1,1-三氟丙烷-3-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5,7,8,9-五氫-3H-2,4-茚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羥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環丙基羰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三氟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羰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 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氯-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胺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苯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羥基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8,9-四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苯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辛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7-(三氟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5,7,8,9-五氫-3H-2,4-茚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亞胺基)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及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
(51)如(34)~(37)及(43)~(49)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為選自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 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辛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 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1,1,1-三氟丙烷-3-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三氟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 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苯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辛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 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二甲基胺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氯-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氯-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氯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二氟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 3-基)-2-噻唑基]-1-[2-[2,5-雙(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 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及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
(52)如(34)~(37)及(43)~(49)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為選自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異丙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醯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2,2-二甲基亞肼基)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氰基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苯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5-二氫-3H-2,4-萘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第三丁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第三丁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7-(三氟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8,9-四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三氟甲氧基)-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1-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1,5-二氫-3H-2,4-萘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二甲基胺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第三丁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二氟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羥基亞胺基)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二氟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二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氰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氯-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氯-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氯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二氟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二氟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二氟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乙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羥基亞胺基)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 4-[4-(6-氰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羥基亞胺基)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氰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羥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 啶、4-[4-(7-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丁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1-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7-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7-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 4-[4-(6-氯-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8,9-四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8,9-四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雙(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7-二甲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 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溴-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基磺醯氧基-9-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硝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氯-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 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7-氟-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碘-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9-甲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二氟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4-[4-[6-(二氟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7-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 4-[4-(6-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4-[4-(6-氟-9-甲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及4-[4-[6,9-雙(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
以下,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
式[1]係賦予藉由本發明而能調製之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一般定義。上述及下述所示之關於式之基之理想定義係記載如以下。此種定義係適用於式[1]所表示之最終生成物,及,同樣地亦適用於全部之中間體。
A係較佳為A-1或R8,更佳為A-1。
R1及R2係各自獨立較佳為C1~C6烷基、C1~C6鹵烷基、或鹵素原子,更佳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
R4、R5及R7係較佳為氫原子。
R3及R6係各自獨立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
R8係較佳為C2~C6烷基羰基、苄基、苯基羰基、 C2~C6烷氧基羰基,更佳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
R10係各自獨立較佳為甲基或乙基,更佳為甲基。
R11、R12、R13及R14係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更佳為氫原子。
X1、X2、X3及X4係各自獨立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硝基、甲醯基、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4羥基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烷氧基、-SR15、-S(O)2R15、-OS(O)2R15、C2~C4烷基羰氧基、C2~C4烷氧基羰氧基、或-C(=NOR18)R19,更佳為X1、X2、X3及X4之中至少一個為-OS(O)2R15,特佳係為X1-OS(O)2R15,特佳係X2及X3為氫原子,特佳係X4為氫原子、硝基、鹵素原子、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或-OS(O)2R15,最佳係X4為氫原子、硝基、甲基、氟原子或甲氧基。
R15係各自獨立較佳為C1~C4烷基、環丙基或C1~C4鹵烷基,更佳為甲基。
R18係較佳為氫原子或C1~C4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R19係較佳為氫原子或C1~C4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L1係較佳為氯原子或溴原子,更佳為溴原子。
在一般範圍或較佳範圍中,上述所示之基之定義及說 明係因應必要亦能互相組合。即,亦能在個別之範圍與較佳範圍之間予以組合。此等係適用於最終生成物與對應於此之前驅物及中間體之兩者。
較佳之1種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5-二氯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5-二溴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5-雙(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5-溴-2-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甲基-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氟-5- (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氯-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溴-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苄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苯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甲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乙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1]{式中,A表示2,2-二甲基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1種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3,5-雙(二 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5-二氟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5-二氯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5-二溴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5-雙(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5-溴-2-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甲基-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氟-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氯-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溴-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乙醯基}所表示 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苄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苯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甲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乙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式中,A表示2,2-二甲基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1種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5-二氟 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5-二氯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5-二溴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5-雙(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5-溴-2-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甲基-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氟-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氯-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溴-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苄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苯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甲氧基羰基} 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乙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5a]{式中,A表示2,2-二甲基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1種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3,5-二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5-二氟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5-二氯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5-二溴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5-雙(三 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5-溴-2-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甲基-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氟-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氯-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A表示2-[2-溴-5-(三氟甲基)苯基]乙醯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X1、X2、X3及X4之中至少一個為甲基磺醯氧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X1為甲基磺醯氧基,X2、X3及X4表示氫原子}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X1為甲基磺醯氧基,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氟原子}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X1為甲基磺醯氧基,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甲氧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較佳之其他態樣為式[7]{式中,X1為甲基磺醯氧基,X2及X3為氫原子,X4表示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說明本說明書中記載之用語。
鹵素原子係指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如C1~C6之元素記號與下標之數字所成之標示係代表其後所標示之基之元素數在下標數字所示之範圍內。例如,於此情況下係表示碳數為1~6,且C2~C6之標示係表示碳數為2~6。
在如C1~C6之元素記號與下標之數字所成之標示之後標示有複合取代基之情況,則表示複合取代基全體之元素數在下標數字所示之範圍內。例如,C4~C8環烷基羰氧基係表示環烷基羰氧基全體之碳數為4~8,且包含環丙基羰基等。又,例如C2~C8氰基烷基係表示氰基烷基全體之碳數為2~8。C2~C8氰基烷基係包含1個或複數之氰基,且包含氰基甲基等。
烷基並無特別限定,意指碳數為1~8,較佳係碳數為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之烷基,可舉出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丁基、n-丁基、sec-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n-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新戊基、n-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丙基、1-乙基-2-甲基丙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下,亦適用於作為鹵烷基、烷硫基、烷基羧基、烷基磺醯氧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之烷基。例如,在如烷基環烷基在末端包含烷基之複合 取代基之情況,環烷基之該部分亦可被相同亦可為相異之烷基所獨立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他基例如在末端具有烯基、烷氧基、羥基、鹵素原子等之複合取代基亦進行相同解釋。
環烷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具有碳數3~8,較佳為具有碳數3~6之分枝鏈之環烷基,可舉出例如環丙基、1-甲基環丙基、2-甲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4,4-二甲基環己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可適用於例如鹵環烷基等之做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環烷基。
環烯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具有碳數3~8,較佳為具有碳數3~6之分枝鏈之環烯基,可舉出例如環丙烯基、1-甲基環丙烯基、環丁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環烯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環烯基。
環烷氧基在未特別時,意指具有碳數3~8,較佳為具有碳數3~6之分枝鏈之環烷氧基,可舉出例如環丙氧基、1-甲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環己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環烷氧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環烷氧基。
「鹵‧‧‧」(例如,「鹵烷基」)中之「鹵」之用語係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鹵」之接頭語所表示之鹵取代係包括單取代或多取代,較佳係包括單取代、二取代及三取代。
鹵烷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碳數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之烷基,且此等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鹵素原子所取代之基,可舉出例如氟甲基、氯甲基、溴甲基、碘甲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二溴甲基、二碘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三溴甲基、三碘甲基、1-氯乙基、1-溴乙基、2-三氟乙基、3-氯丙基、3-溴丙基、4-氯丁基、4-溴丁基、4-三氟丁基、5-氯戊基、6-氯己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基羰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鹵烷基。
烯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碳數2~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之烯基,可舉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異丙烯基、3-丁烯基、1,3-丁二烯基、4-戊烯基、5-己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烯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烯基。
炔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碳數2~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之炔基,可舉出例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3-丁炔基、1-甲基-3-丙炔基、4-戊炔基、5-己炔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炔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炔基。
烷氧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碳數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之烷氧基,可舉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sec-丁氧基、tert-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 一部分之烷氧基。
鹵烷氧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被1個以上,較佳係被1~10個鹵素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6之直鏈或分枝鏈狀之烷氧基,可舉出例如氟甲氧基、氯甲氧基、溴甲氧基、碘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二溴甲氧基、二碘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三氯甲氧基、三溴甲氧基、三碘甲氧基、1-氯乙氧基、1-溴乙氧基、2-三氟乙氧基、3-氯丙氧基、3-溴丙氧基、4-氯丁氧基、4-溴丁氧基、4-三氟丁氧基、5-氯戊氧基、6-氯己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氧基羰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鹵烷氧基。
烷硫基在特別限定時,意指烷基部分係指上述碳數1~6之(烷基)-S-基,可舉出例如甲硫基、乙硫基、n-丙硫基、異丙硫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硫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烷硫基。
烷基亞磺醯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烷基部分係上述所指之碳數1~6之(烷基)-SO-基,可舉出例如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n-丙基亞磺醯基、異丙基亞磺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基亞磺醯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烷基亞磺醯基。
烷基磺醯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烷基部分為上述所指之碳數1~6之(烷基)-SO2-基,可舉出例如甲基磺醯 基、乙基磺醯基、n-丙基磺醯基、異丙基磺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基磺醯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烷基磺醯基。
羥基烷基係意指被1~5個羥基所取代之碳原子數1~6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可舉出例如羥基甲基、羥基乙基、羥基丙基或羥基異丙基等。
烷基磺醯氧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烷基部分係上述所指之碳數1~6之(烷基)-S(O)2O-基,可舉出例如甲基磺醯氧基、乙基磺醯氧基、n-丙基磺醯氧基、異丙基磺醯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基磺醯氧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烷基磺醯氧基。
烷基羰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烷基部分係上述所指之(烷基)-C(=O)-基,可舉出例如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三甲基乙醯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基羰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烷基羰基。
烷基羰氧基在未特別限定時,意指烷基部分係上述所指之(烷基)-C(=O)O-基,可舉出例如甲基羰氧基、乙基羰氧基、丙基羰氧基等之基。此定義在未另行定義之情況,亦適用於例如鹵烷基羰氧基等之作為複合取代基之一部分之烷基羰氧基。
本發明在反應中所使用之酸在未特別敘及之情況,意指在反應系統中放出質子之布氏酸,可例示如鹽酸、氫溴 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本發明在反應中所使用之路易斯酸係意指出氫離子以外在反應系統中機能作為電子對受體之化合物,可例示例如氯化鋅、氯化鋁、氯化錫、三氯化硼、三氟化硼、三氟甲烷磺酸三甲基矽基等。
本發明在反應中使用之鹼在未特別敘及之情況,意指在反應系統中接受質子之化合物,或在反應系統中機能作為電子對提供體之化合物,可例示如三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1,8-二吖[5,4,0]-7-十一烯等之有機胺類;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金屬碳酸氫鹽類;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等之金屬乙酸鹽類所代表之羧酸金屬鹽類;甲氧基化鈉、乙氧基化鈉、第三丁氧基化鈉、甲氧基化鉀、第三丁氧基化鉀等之金屬烷氧化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鎂等之金屬氫氧化物;氫化鋰、氫化鈉、氫化鈣等之金屬氫化物等。
本發明中,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脫離基L1在未特別敘及之情況,意指異屬鍵裂解(Heterolysis bond cleavage)中持有電子對而脫離之化學基,可例示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之鹵素原子、甲烷磺醯氧基、三氟甲烷磺醯氧基等之烷基磺醯氧基、苯磺醯氧基、p-甲苯磺醯氧基等之芳基磺醯氧基、硝酸酯基、磷酸酯基等之無機酸酯基。
本說明書之表中之下述之標記係如下述所示,分別表示其所該當之基。
例如,Me係表示甲基,Et係表示乙基,n-Pr係表示n-丙基,i-Pr係表示異丙基,c-Pr係表示環丙基,n-Bu係表示n-丁基,t-Bu係表示tert-丁基,Ph係表示苯基。
式[1]所示之化合物之代表性製造方法係例示如以下,但並非係受到此等方法所限定者。
<製造方法1>
式[1]所示之化合物係可藉由由如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構成之方法進行製造。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83-71
(式中,A為選自(1)中定義之A-1、A-2及A-3之基,R1~R7係如同(1)中所定義,R8為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 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係如同(1)中所定義,R10及L1係分別如同(1)中所定義)。
藉由使式[2](依據WO2008/013925之記載而能製造)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溶劑中反應,而可製造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在此使用之式[3a]之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1.5莫耳。
作為本步驟可使用之溶劑,只要係不阻礙本反應進行者即可,可使用例如乙腈等之腈類;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四氫呋喃、二噁烷、單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等之醚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之烴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之鹵化烴類;苯、氯苯、硝基苯、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之醯胺類;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之咪唑啉酮類;二甲亞碸等之硫化合物類等, 並且亦可使用此等之混合溶劑。
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1]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製造方法2>
式[1]所示之化合物係亦可藉由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構成之方法進行製造。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85-72
(式中,A為選自(1)中所定義之A-1、A-2及A-3之基,R1~R7係如同(1)中所定義,R8為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 代)、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係如同(1)中所定義,R10及L1係分別如同(1)中所定義)。
(步驟1)
式[4]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之存在下溶劑中進行反應而製造。
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本步驟中使用之式[3a]之化合物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1.5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鹼,可舉出例如三乙基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1,8-二吖[5,4,0]-7-十一烯等之有機胺類;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碳酸鈣等之金屬碳酸鹽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金屬碳酸氫鹽類;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等之金屬乙酸鹽類所代表之羧酸金屬鹽類;甲氧基化鈉、乙氧 基化鈉、第三丁氧基化鈉、甲氧基化鉀、第三丁氧基化鉀等之金屬烷氧化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鎂等之金屬氫氧化物;氫化鋰、氫化鈉、氫化鈣等之金屬氫化物等。
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本反應中使用之鹼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3.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如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又,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藉由本步驟所得之式[4]之化合物可不經過單獨分離而使用於下個步驟,但因應必要亦可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進行純化。
(步驟2)
式[1]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溶劑存在下/非存在下,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較佳係酸之存在下進行反應而製造。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酸,可舉出例如鹽酸、氫溴 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等。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路易斯酸,可舉出例如氯化鋅、氯化鋁、氯化錫、三氯化硼、三氟化硼、三氟甲烷磺酸三甲基矽基等。
相對於式[4]之化合物1莫耳,酸或路易斯酸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又,相對於式[4]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1]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製造方法3>
式[1]所示之化合物係亦可藉由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構成之方法進行製造。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89-73
(式中,A為選自(1)中所定義之A-1、A-2及A-3之基,R1~R7係如同(1)中所定義,R8為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係如同(1)中所定義,R10係如同(1)中所定義)。
(步驟1)
式[5a]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於溶劑中進行反應而製造。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酸及路易斯酸,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2步驟2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4]之化合物1莫耳,酸或路易斯酸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3.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又,相對於式[4]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藉由本步驟所得之式[5a]之化合物可不經過單獨分離而使用於下個步驟,但因應必要亦可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進行純化。
(步驟2)
式[1]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較佳在酸之存在下於溶劑中進行反應而製造。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酸及路易斯酸,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2步驟2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5a]之化合物1莫耳,酸或路易斯酸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3.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又,相對於式[5a]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1]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製造方法4>
式[1]所示之化合物係亦可藉由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構成之方法進行製造。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91-74
(式中,A為選自(1)中所定義之A-1、A-2及A-3之基,R1~R7係如同(1)中所定義,R8為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 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係如同(1)中所定義)。
(步驟1)
式[6]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1,1,3-三氯丙烷-2-酮在溶劑中進行反應而製造。本反應中因應必要亦可添加相間轉移觸媒。
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1,1,3-三氯丙烷-2-酮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1.0~5.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1.5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相間轉移觸媒,可舉出如氟化四丁基銨、氯化苄基三乙基銨、氯化四乙基銨、溴化四甲基銨、溴化四丁基銨、碘化四丁基銨、氫氧化四丁基銨等之銨鹽;氯化苄基三苯基鏻、溴化四甲基鏻、碘化四苯基鏻、四丁基銨四氟硼酸鹽等之鏻鹽;15-冠-5-醚、15-冠5-醚18-冠6-醚等之冠醚等。
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相間轉移觸媒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1.5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0.1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又,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藉由本步驟所得之式[6]之化合物可不經過單獨分離而使用於下個步驟,但因應必要亦可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進行純化。
(步驟2)
式[1]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或鹼之存在下於水中進行反應而製造。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酸,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2步驟2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6]之化合物1莫耳,酸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1~5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1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鹼,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2步驟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2]之化合物1莫耳,本反應中使用之鹼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2.0莫耳。
相對於式[6]之化合物1莫耳,水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水之沸點區域之範圍即可,較佳宜在2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1]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並且,以本製造方法取得之式[1b](A為A-2或A-3之化合物)之化合物藉由適當脫保護條件而進行脫保護後,藉由使用既知方法而能轉換成殺菌性作物保護劑之中間體即式[1a](A為A-1之化合物)之化合物(請參照例如WO2008/013925號公報第79頁第8~26行)。關於保護基之方法,若係化學合成領域之業界人士即為顯而易知(例如參照T.W.Greene及P.G.Wuts著,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4版;Wiley:New York、2007)。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94-75
<製造方法5>
式[1c]所示之化合物係可藉由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構成知方法而製造。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95-76
(式中,R23及L1係分別如同(32)中所定義)。
藉由使式[2a](能依據WO2015/189115號公報之記載等而製造)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b]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酸之存在下於溶劑中進行反應,而可製造式[1c]所表示之化合物。
在此使用之式[3b]之化合物之使用量係相對於式[2a]之化合物1莫耳而言,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1.5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只要不阻礙本反應進行者即可,可使用例如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2-甲基-2-丙醇等之醇類、乙腈等之腈類;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四氫呋喃、二噁烷、單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等之醚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之鹵化烴類;苯、氯苯、硝基苯、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之醯胺類;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之咪唑啉酮類;二甲亞碸等之硫化合物類等,並亦可使用此等之混合溶劑,較佳為甲醇、乙醇或2-丙醇。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酸,可舉出例如鹽酸、氫溴 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等,較佳為鹽酸。
相對於式[2a]之化合物1莫耳,酸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5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2.0莫耳。
相對於式[2a]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1c]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亦或,藉由先前技術內之周知基本方法,式[1c]之胺亦能單獨分離作為酸鹽。
並且,以本製造方法取得之式[1c]之化合物藉由使用既知方法即可轉換成殺菌性作物保護劑之中間體即式[1a]之化合物(請參照例如WO2008/013925號公報第79頁第8~26行)。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96-77
(式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製造方法6>
式[7]所示之本發明化合物係可藉由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構成之方法而製造。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97-78
(式中,A為選自(1)中所定義之A-1、A-2及A-3之基,R1~R7係如同(1)中所定義,R8為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係如同(1)中所定義,R11、R12、R13、R14、 X1、X2、X3、及X4係分別如同(34)中所定義)。
藉由使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在溶劑中、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較佳在酸之存在下進行反應,而可製造式[7]所表示之本發明化合物。
在此使用之式[8]之化合物之使用量係相對於式[1]之化合物1莫耳而言,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3.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酸,可舉出例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等。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路易斯酸,可舉出例如氯化鋅、氯化鋁、氯化錫、三氯化硼、三氟化硼、三氟甲烷磺酸三甲基矽基等。
相對於式[1]之化合物1莫耳,酸或路易斯酸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5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只要係不阻礙本反應進行者即可,可使用例如乙腈等之腈類;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四氫呋喃、二噁烷、單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等之醚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之鹵化烴類;苯、氯苯、硝基苯、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之醯胺類;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之咪唑啉酮類;二甲亞碸等之硫化合物類等,並且亦可使用此等混合溶劑。
相對於式[1]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50℃之範圍下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7]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製造方法7>
式[7]所示之本發明化合物係藉由由下述例示之反應式所構成之方法而製造。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099-79
(式中,A係選自(1)中所定義之A-1、A-2及A-3之基,R1~R7係如同(1)中所定義,R8為C1~C4烷基、C1~C4烯基、苄基(在此苄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 代)、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苯基羰基(在此苯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C2~C6烷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在此苄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苯基氧基羰基(在此苯基氧基羰基之苯環亦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係如同(1)中所定義,R10係如同(1)中所定義,R11、R12、R13、R14、X1、X2、X3、及X4係分別如同(34)中所定義)。
藉由使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在溶劑中、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進行反應,而可製造式[7]所表示之本發明化合物。
在此使用之式[8]之化合物之使用量係相對於式[5a]之化合物1莫耳而言,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3.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酸,可舉出例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等之無機酸、乙酸、三氟乙酸、p-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之有機酸等。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路易斯酸,可舉出例如氯化鋅、氯化鋁、氯化錫、三氯化硼、三氟化硼、三氟甲烷磺酸三甲基矽基等。
相對於式[5a]之化合物1莫耳,酸或路易斯酸之使用 量係適宜選自0.01~5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只要係不阻礙本反應進行者即可,可使用例如乙腈等之腈類;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四氫呋喃、二噁烷、單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等之醚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之鹵化烴類;苯、氯苯、硝基苯、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之醯胺類;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之咪唑啉酮類;二甲亞碸等之硫化合物類等,並且亦可使用此等之混合溶劑。
相對於式[5a]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50℃之範圍下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7]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中間體製造方法1>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02-80
(式中,X1、X2、X3、X4係分別如同(34)中所定義)。
式[8a]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70]之化合物在溶劑中使用還原劑進行還原而製造。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還原劑,可舉出如氫化鋁鋰、氫化二異丁基鋁、硼烷等。
相對於式[70]之化合物1莫耳,還原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2.0~5.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70]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8a]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中間體製造方法2>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03-81
(式中,X1、X2、X3、X4係分別如同(34)中所定義,R22表示氫原子或C1~C4烷基)。
又,式[8a]之化合物係亦可藉由使式[71]之化合物在溶劑中使用還原劑進行還原而製造。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還原劑,可舉出與在中間體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71]之化合物1莫耳,還原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2.0~5.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71]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8a]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中間體製造方法3>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04-82
(式中,R11、R12、X1、X2、X3及X4係分別如同(34)中所定義)。
式[8b]之化合物係可藉由使式[72]之化合物在溶劑中使用還原劑進行還原而製造。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還原劑,可舉出與在中間體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72]之化合物1莫耳,還原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1.0~10莫耳之範圍即可,較佳為1.0~3.0莫耳。
作為本步驟中可使用之溶劑,可舉出與在製造方法1中所說明之相同者。
相對於式[72]之化合物1莫耳,溶劑之使用量係適宜選自0.01~100L之範圍即可,較佳為0.1~10L。
反應溫度係選自從-20℃至所使用之惰性溶劑之沸點區域範圍即可,較佳係宜在0℃~100℃之範圍內進行。
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反應基質、反應量等而相異,但通常為10分~48小時。
反應之目的物即式[8b]之化合物在反應結束後亦可藉由常規方法從反應系統中採取,因應必要藉由管柱層析 法、再結晶等之操作而進行純化。
可預想到調製式[1]、式[1c]、式[4]、式[5]、式[5a]或式[7]之化合物用之上述幾種試藥及反應條件會有不適合存在於中間體上之特定官能基的情況。於此等之例中,藉由在合成中導入保護/脫保護之手法或官能基之相互轉換,即可取得所欲之生成物。保護基之使用與選項則係對於化學合成領域之業界人士為顯而易知者(參照例如T.W.Greene及P.G.Wuts著、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4版;Wiley:New York、2007)。業界人士應會體認到根據情況不同,如各別反應流程中所說明,在導入特定試藥後,為了完成式[1]、式[1c]、式[4]、式[5]、式[5a]或式[7]之化合物之合成,而會有可能必須追加實施未說明知常規方法之合成步驟。業界人士應會體認到在為了調製式[1]、式[1c]、式[4]、式[5]、式[5a]或式[7]之化合物所提案之特定順序所示之以外之順序,會有可能必須實施上述反應流程所例示之步驟之組合。
[實施例]
以下例舉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即使不更加詳細,只要係業界人士即能將本發明利用致最大限度。因此,以下之實施例單僅係解釋成例示性者,而並非係限制本發明揭示內容者。以下之例中之步驟係說明全體合成展開中之各步驟之操作順序者,各步驟之起始原料在其他例或步驟中並不一定必須要藉由已記載操作順序之特定調製 之實施進行調製。
尚且,以下之說明中「%」表示重量百分率,「份」表示重量份。
[實施例1]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990mg)(WO2008/013925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5mL),冰冷下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710mg)(WO2003/008282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在室溫下攪拌一晚。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由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Silica gel flash chromatography)(乙酸乙酯-己烷:5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650mg,收率56%)。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5~1.85(m,2H)、2.16~2.28(m,2H)、2.37(s,3H)、2.93(t,1H)、3.28~3.38(m,2H)、4.10(d,1H)、4.59(d,1H)、5.00(m,2H)、6.34(s,1H)、8.11(s,1H)、10.00(s,1H)。
[實施例2]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之調製
使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1.0g)溶解於乙酸乙酯(50mL),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770mg)與乙酸鈉(500mg),在室溫下攪拌一晚。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5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無色非晶狀固體(1.2g,收率89%)。
1H-NMR(CDCl3/TMS δ(ppm)值):1.67~1.71(m,2H)、1.98~2.04(m,2H)、2.29(s,3H)、2.76~2.87(m,2H)、2.87(m,1H)、3.20(s,3H)、3.51(s,3H)、3.55(m,1H)、3.56(d,1H)、3.95(d,1H)、4.38(s,1H)、4.40~4.50(m,1H)、4.96(m,2H)、6.32(s,1H)。
步驟2: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250mg)溶解於乙酸(5mL),在70℃下攪拌4小時。在減壓下餾除乙酸,對殘渣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5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無色非晶狀固體(192mg,收率90%)。
[實施例3]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4-(4-二甲氧基甲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338mg)溶解於甲醇(10mL),添加氯化鋅(76mg)在70℃下攪拌5.5小時。濃縮反應液後,對殘渣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5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無色非晶狀固體(160mg,收率49%)。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0~1.83(m,2H)、2.15~2.28(m,2H)、2.32(s,3H)、2.85(t,1H )、3.24~3.36(m,2H)、3.38(s,6H)、4.03(d,1H)、4.98(m,2H)、5.50(s,1H)、6.33(s,1H)、7.30(s,1H)。
步驟2: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藉由上述實施例3之步驟1所得之生成物(690mg)溶解於丙酮(10mL)及水(1mL),添加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3g),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濃縮反應液,對殘渣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藉由在減壓下餾除溶劑,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無色非晶狀固體(607mg,收率99%)。
[實施例4]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與實施例1之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同樣方法進行合成)(90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5mL),冰冷下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76mg),藉由與實施例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53mg,收率51%)。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8~1.95(m,2H)、2.26(dd,2H)、2.94(t,1H)、3.32~3.39(m,2H)、3.94(d,1H)、4.59(d,1H)、5.16(m,2H)、6.53~7.02(m,3H)、8.11(s,1H)、10.01(s,1H)。
[實施例5]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carboimidethioate)之調製
使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790mg)溶解於乙酸乙酯(10mL),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570mg)與乙酸鈉(360mg),藉由與實施例2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800mg,收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1.66~1.74(m,2H)、1.98~2.13(m,2H)、2.75~2.94(m,2H)、3.17~3.27(m,3H)、3.53(s,3H)、3.57(s,3H)、3.82(d,1H)、4.39(s,1H)、4.40~4.49(m,1H)、5.11(s,2H)、6.52~7.00(m,3H)。
步驟2:4-(4-甲醯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5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800mg)溶解於乙酸(11mL),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900mg,收率100%)。
[實施例6]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二甲氧基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5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190mg)溶解於甲醇(10mL),添加氯化鋅(27mg),藉由與實施例3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89mg,收率50%)。
1H-NMR(CDCl3/TMS δ(ppm)值):1.67~1.83(m,2H)、2.32(d,1H)、2.52(d,1H)、2.86(t,1H)、3.33~3.45(m,2H)、3.53(s,3H)、3.55(s,3H)、3.98(d,1H)、4.73(d,1H)、5.18(m,2H)、5.83(s,1H)、6.55~7.02(m,3H)、7.48(s,1H)。
步驟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6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210mg)溶解於丙酮(10mL)及水(1mL),添加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3g),藉由與實施例3之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 使其反應,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193mg,收率100%)。
[實施例7]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370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5mL),冰冷下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450mg),藉由與實施例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固體(310mg,收率70%)。
1H-NMR(CDCl3/TMS δ(ppm)值):1.48(s,9H)、1.73~1.82(m,2H)、2.12(d,2H)、2.90(t,2H)、3.19~3.25(m,1H)、4.22(m,2H)、8.09(s,1H)、10.00(s,1H)。
[實施例8]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之調製
使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266mg)溶解於乙酸乙酯(8mL),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280mg)與乙酸鈉(180mg),藉由使實施例2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390mg,收率100%)。
步驟2: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8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1.47g)溶解於乙酸(10mL),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固體(450mg,收率37%)。
[實施例9]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4-(4-二甲氧基甲基-2-噻唑基)-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哌啶之調製
使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320mg)溶解於甲醇(10mL),添加氯化鋅(74mg),藉由與實施例3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280mg,收率76%)。
1H-NMR(CDCl3/TMS δ(ppm)值):1.47(s,9H)、1.72(m,2H)、2.08(m,2H)、2.85(m,2H)、3.20(m,1H)、3.37(s,6H)、4.14(m,1H)、5.50(s,1H)、7.27(s,1H)。
步驟2: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9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230mg)溶解於丙酮(10mL),添加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30mg),藉由實施例3之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175mg,收率88%)。
[實施例10]1-苄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苄基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0.9g)溶解於N,丙酮(16mL),冰冷下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0.99g)加熱迴流2小時。濃縮反應液後,對殘渣添加水,使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30%-8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0.88mg,收率83%)。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3~1.87(m,2H)、2.10~2.21(m,2H)、2.99(t,1H)、3.18~3.29(m,2H)、4.29(m,2H)、5.15(s,2H)、7.29~7.36(m,6H)、8.09(s,1H)、10.00(s,1H)
[實施例11]1-(苯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苯基羰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之調製
使1-(苯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190mg)溶解於乙酸乙酯(10mL),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195mg)與乙酸鈉(126mg),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280mg,收率100%)。
步驟2:1-(苯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藉由上述實施例11之步驟1所得之生成物(460mg)溶解於乙酸(10mL),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220mg,收率58%)。
1H-NMR(CDCl3/TMS δ(ppm)值):1.88(m,2H)、2.18(m,1H)、3.08(m,2H)、3.35(m,1H)、3.90(brs,1H)、4.80(brs,1H)、7.42(s,5H)、8.11(s,1H)、10.00(s,1H)。
[實施例12]1-(苯基羰基)-4-(4-二甲氧基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11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280mg)溶解於甲醇(10mL),添加氯化鋅(52mg),藉由與實施例3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 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100mg,收率38%)。
1H-NMR(CDCl3/TMS δ(ppm)值):1.88(m,3H)、2.18(m,2H)、2.93(m,2H)、3.41(s,6H)、3.85(m,1H)、4.84(m,1H)、5.58(s,1H)、7.33(s,1H)、7.41(s,5H)。
[實施例13]1-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430mg)(WO2014/075874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溶解於丙酮(24mL),冰冷下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700mg),藉由與實施例10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300mg,收率55%)。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5~1.86(m,2H)、2.13(s,3H)、2.20(m,2H)、2.76(t,1H)、3.21~3.34(m,2H)、3.95(d,1H)、4.70(d,1H)、8.10(s,1H)、10.00(s,1H)。
[實施例14]1-(2,2-二甲基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2,2-二甲基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470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mL),冰冷下 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590mg),藉由與實施例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390mg,收率70%)。
1H-NMR(CDCl3/TMS δ(ppm)值):1.31(s,9H)、1.75~1.89(m,2H)、2.10(d,2H)、3.00(t,2H)、3.29~3.39(m,1H)、4.52(d,2H)、8.10(s,1H)、10.00(s,1H)。
[實施例15]1-(2,2-二甲基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2,2-二甲基丙醯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之調製
使1-(2,2-二甲基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0.91g)溶解於乙酸乙酯(20mL),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1.0g)與乙酸鈉(0.66g),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0.67g,收率49%)。
1H-NMR(CDCl3/TMS δ(ppm)值):1.28(s,9H)、1.64~1.74(m,2H)、1.99(d,2H)、2.75~2.82(m,1H)、2.91(t,2H)、3.17(m,2H)、3.52(s,3H)、3.56(s,3H)、4.38(s,1H)、4.40(d,2H)。
步驟2:1-(2,2-二甲基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15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320mg)溶解於乙酸(10mL),藉由與實施例2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200mg,收率77%)。
[實施例16]1-(2,2-二甲基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2,2-二甲基丙醯基)-4-(4-二甲氧基甲基-2-噻唑基)哌啶(176mg)溶解於丙酮(10mL)及水(1mL),添加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1g),藉由與實施例3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150mg,收率99%)。
[實施例17]1-(甲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甲氧基羰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之調製
使1-(甲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1.07g)溶解於乙酸乙酯(25mL),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1.36g)與乙酸鈉(0.87g),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1.58g,收率93%)。
1H-NMR(CDCl3/TMS δ(ppm)值):1.59~1.72(m,2H)、1.94(d,2H)、2.66~2.74(m,1H)、2.86(t,2H )、3.47(m,2H)、3.51(s,3H)、3.56(s,3H)、3.69(s,3H)、4.06~4.21(m,2H)、4.39(s,1H)。
步驟2:1-(甲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17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1.58g)溶解於乙酸(10mL),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0.48g,收率38%)。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6~1.83(m,2H)、2.15(d,2H)、2.96(t,2H)、3.21~3.27(m,1H)、3.72(s,3H)、4.26(m,1H)、8.09(s,1H)、10.00(s,1H)。
[實施例18]1-(乙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乙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0.87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mL),冰冷下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1.18g),藉由與實施例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0.51g,收率48%)。
1H-NMR(CDCl3/TMS δ(ppm)值):1.28(s,3H)、1.73~1.84(m,2H)、2.15(d,2H)、2.95(t,2H)、3.21~3.27(m,1H)、4.15(q,2H)、4.27(d,2H)、8.09 (s,1H)、10.00(s,1H)。
[實施例19]1-(乙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3,3-二甲氧基-2-氧代丙烷-1-基1-(乙氧基羰基)哌啶-4-碳醯亞胺硫化酸酯之調製
使1-(乙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1.97g)溶解於乙酸乙酯(30mL),添加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2.33g)與乙酸鈉(1.49g),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黃色油狀物(3.1g,收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1.26(t,3H)、1.59~1.71(m,2H)、1.93(d,2H)、2.67~2.76(m,1H)、2.86(t,2H)、3.45(m,2H)、3.52(s,3H)、3.56(s,3H)、3.69(s,3H)、4.09~4.22(m,4H)、4.39(s,1H)。
步驟2:1-(乙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19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3.1g)溶解於乙酸(18mL),藉由與實施例2之步驟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1.08g,收率44%)。
[實施例20]1-(乙氧基羰基)-4-(4-二甲氧基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19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0.53g)溶解於甲醇(16mL),添加氯化鋅(110mg),藉由與實施例3之步驟1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180mg,收率36%)。
1H-NMR(CDCl3/TMS δ(ppm)值):1.26(t,3H)、1.67~1.78(m,2H)、211(d,2H)、2.91(t,2H)、3.17~3.24(m,1H)、3.37(s,6H)、4.15(q,2H)、4.24(m,1H)、5.50(s,1H)、7.28(s,1H)。
[實施例21]1-(2,2-二甲基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1-(2,2-二甲基丙醯基)-4-(4-二氯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2,2-二甲基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400mg)與溴化四丁基銨(58mg)溶解於乙酸乙酯(7mL),添加1,1,3-三氯丙烷-2-酮(80%,389mg),在80℃下攪拌4小時。其後返回室溫,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茶色油 狀物(250mg,收率43%)。
1H-NMR(CDCl3/TMS δ(ppm)值):1.30(s,9H)、1.69~1.79(m,2H)、2.18(d,2H)、2.97(t,2H)、3.24~3.32(m,1H)、4.50(d,2H)、6.81(s,1H)、7.48(s,1H)。
步驟2:1-(2,2-二甲基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1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250mg)與純化水(1mL)溶解於乙酸(4mL),在80℃下加熱4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米黃色固體(140mg,收率67%)。
[實施例22]1-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1-乙醯基-4-(4-二氯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260mg)與溴化四丁基銨(45mg)溶解於乙酸乙酯(7mL),添加1,1,3-三氯丙烷-2-酮(80%,309mg),在80℃下攪拌4小時。其後返回室溫,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過濾分 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0%-100%、甲醇-乙酸乙酯:0%-2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茶色油狀物(130mg,收率32%)。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6~1.84(m,2H)、2.12(s,3H)、2.10~2.23(m,2H)、2.76(m,2H)、3.18~3.30(m,2H)、3.92(d、1H)、4.68(d,2H)、6.80(s,1H)、7.48(s,1H)。
步驟2:1-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2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130mg)與純化水(1mL)溶解於乙酸(4mL),80℃下加熱4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0%-100%、甲醇-乙酸乙酯:0%-2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茶色非晶狀固體(105mg,收率100%)。
[實施例23]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4-(4-二氯甲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 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5.0g)與硫酸氫四丁基銨(250mg)溶解於乙酸乙酯(20mL),添加1,1,3-三氯丙烷-2-酮(80%,3.34g),在80℃下攪拌3小時。其後返回室溫,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從甲醇-水15%使殘渣進行再結晶,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淡黃色非晶狀固體(5.20g,收率79%)。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4~1.80(m,2H)、2.21(t、2H)、2.32(s,3H)、2.85~2.92(m,2H)、3.27~3.32(m,2H)、4.04(d,1H)、5.00(m、2H)、6.34(s,1H)、6.81(s,1H)、7.50(s,1H)。
步驟2: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3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3.0g)與純化水(2mL)溶解於乙酸(8mL),在100℃下加熱1.5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減壓下餾除溶劑。對殘渣添加水,以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硫酸鈉乾燥有機層後,過濾分離去除無機物,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殘渣溶解於甲醇並在減壓下餾除溶劑,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液體(2.64g,收率99%)。
[實施例24]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二氯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2.0g)與硫酸氫四丁基銨(97mg)溶解於乙酸乙酯(10mL),添加1,1,3-三氯丙烷-2-酮(80%,1.27g),在80℃下攪拌4.5小時。其後返回室溫,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20%-5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淡黃色非晶狀固體(1.7g,收率65%)。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4~1.86(m,2H)、2.20(d、2H)、2.28(d,2H)、2.92(t,1H)、3.32(m,2H)、3.92(d,1H)、4.57(d,1H)、5.14(m、2H)、6.52~7.02(m,4H)、7.50(s,1H)。
步驟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4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350mg)與純化水(0.75mL)溶解於乙酸(2.25mL),在80℃下加熱2.5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減壓下餾除溶劑。對殘渣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以硫酸鈉乾燥有機層後,過濾分離去除無機物,在減壓下餾除溶劑, 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淡黃色非晶狀固體(276mg、90%)。
[實施例25]1-(苯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1-(苯基羰基)-4-(4-二氯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苯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410mg)與溴化四丁基銨(27mg)溶解與乙酸乙酯(10mL),添加1,1,3-三氯丙烷-2-酮(80%,366mg),在80℃下攪拌3.5小時。其後返回室溫,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20%-5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無色固體(365mg,收率62%)。
1H-NMR(CDCl3/TMS δ(ppm)值):1.82(br s,2H)、2.17(br s、2H)、3.08(br d,2H)、3.31(m,1H)、3.89(br s,1H)、4.79(br s,1H)、6.81(s,1H)、7.42(s,5H)、7.49(s,1H)。
步驟2:1-(苯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5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 (365mg)與純化水(0.5mL)溶解於乙酸(2mL),在80℃下加熱2.5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減壓下餾除溶劑。對殘渣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以硫酸鈉乾燥有機層後,過濾分離去除無機物,減壓下餾除溶劑。藉此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286mg、90%)。
[實施例26]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二氯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1.0g)溶解於2-丁酮(30mL),添加1,1,3-三氯丙烷-2-酮(80%,830mg),在80℃下攪拌7小時。其後返回室溫,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10%-25%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為淡黃色非晶狀固體(780mg,收率54%)。
1H-NMR(CDCl3/TMS δ(ppm)值):1.47(s,9H)、1.69~1.74(m,2H)、2.11(d,2H)、2.87(t,2H)、3.18(m,1H)、4.32(br s,1H)、6.81(s,1H)、7.47(s,1H)。
步驟2:1-(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6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780mg)、碳酸氫鈉(2.0g)及純化水(10mL)溶解於甲醇(10mL),在60℃下加熱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減壓下餾除溶劑。對殘渣添加水,以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硫酸鈉進行乾燥後,過濾分離去除無機物,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20%-3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非晶狀固體(340mg、78%)。
[實施例27]1-(甲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步驟1:1-(甲氧基羰基)-4-(4-二氯甲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1-(甲氧基羰基)哌啶-4-硫代甲醯胺(1.0g)溶解於乙酸乙酯(10mL)與溴化四丁基銨(158mg),添加1,1,3-三氯丙烷-2-酮(95%,878mg),在80℃下攪拌4小時。其後返回室溫,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以無水硫酸鎂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目的生成物作 為橙色油狀物(1.42g,收率93%)。
1H-NMR(CDCl3/TMS δ(ppm)值):1.68~1.79(m,2H)、2.13(d,2H)、2.94(t,2H)、3.20(m,1H)、3.71(s,3H)、4.24(br s,1H)、6.81(s,1H)、7.48(s,1H)。
步驟2:1-(甲氧基羰基)-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之調製
使上述實施例27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1.42g)與純化水(1mL)溶解於乙酸(4mL),80℃下加熱4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黃色油狀物(0.7g,收率60%)。
[實施例28]4-(4-甲醯基-2-噻唑基)哌啶鹽酸鹽之調製
使哌啶-4-硫代甲醯胺(403mg)溶解於乙醇(8.4mL),添加37%濃鹽酸(253mg)與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500mg),在70℃下攪拌6小時。使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添加水(1mL)並在室溫下再攪拌一晚。藉由在減壓下餾除溶劑,而取得包含標題化合物之粗生成物(890mg)。此粗生成物未經純化而使用於下個步驟。
1H-NMR(DMSO-d6/TMS δ(ppm)值):1.94~2.04(m,2H)、2.21(d,2H)、2.98~3.07(m,2H)、3.33(d,2H)、3.38~3.47(m,1H)、8.68(s,1H)、9.13(brs,1H)、9.28(brs,1H)、9.90(s,1H)。
[實施例29]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實施例28中取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二氯甲烷(8.4mL),添加1-{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酸(580mg)與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534mg),在室溫下攪拌一晚。對反應液添加水,使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以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240mg)。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5~1.85(m,2H)、2.16~2.28(m,2H)、2.37(s,3H)、2.93(t,1H)、3.28~3.38(m,2H)、4.10(d,1H)、4.59(d,1H)、5.00(m,2H)、6.34(s,1H)、8.11(s,1H)、10.00(s,1H)。
[實施例30]4-(4-甲醯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 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之調製
使實施例28中取得之粗生成物溶解於二氯甲烷(8.4mL),添加1-{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酸(631mg)與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534mg),藉由與實施例2之調製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230mg)。
1H-NMR(CDCl3/TMS δ(ppm)值):1.78~1.95(m,2H)、2.26(dd,2H)、2.94(t,1H)、3.32~3.39(m,2H)、3.94(d,1H)、4.59(d,1H)、5.16(m,2H)、6.53~7.02(m,3H)、8.11(s,1H)、10.01(s,1H)。
[實施例31]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3)之調製
使實施例1中取得之生成物(210mg)、3,6-二氟-1,2-苯二甲醇(210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11mg)溶解於甲苯(15mL),使用狄恩史塔克(Dean-Stark)裝置加熱迴流1小時。使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以乙酸乙酯進行稀釋,以水及飽和食鹽水進行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4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45mg,收率83%)。對取得之非晶狀固體添加甲醇, 加熱迴流下使其溶解後,藉由在室溫下静置而取得白色結晶(融點151℃)。
[實施例32]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6)之調製
使實施例1中取得之生成物(200mg)、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121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溶解於甲苯(20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98mg,收率96%)。
[實施例33]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8)之調製
使實施例1中取得之生成物(220mg)、3-氟-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150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溶解於甲苯(15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97mg,收率84%)。
[實施例34]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38)之調製
使實施例4中取得之生成物(202mg)、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232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164mg,收率53%)。
[實施例35]4-[4-(6-甲氧基-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39)之調製
使實施例4中取得之生成物(202mg)、3-甲氧基-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232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68mg,收率75%)。
[實施例36]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42)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200mg)(與實施例1之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相同之方法進行合成)、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109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00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 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96mg,收率31%)。
[實施例37]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50)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3,5-雙(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200mg)、3,6-二氟-1,2-苯二甲醇(82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00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183mg,收率53%)。
[實施例38]4-[4-(6-氟-9-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62)之調製
藉由使實施例4中取得之生成物(202mg)、3-氟-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250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105mg,收率33%)。
[實施例39]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 基]哌啶(化合物2-1)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甲基苯基)乙醯基]哌啶(與實施例1之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相同之方法進行合成)(200mg)、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142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溶解於甲苯(15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06mg,收率64%)。
[實施例40]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2-2)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與實施例1之4-(4-甲醯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相同之方法進行合成)(191mg)、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232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67mg,收率72%)。
[實施例41]4-[4-(6,9-二氟-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化 合物2-4)之調製
使4-(4-甲醯基-2-噻唑基)-1-[2-(2,5-二氯苯基)乙醯基]哌啶(191mg)、3,6-二氟-1,2-苯二甲醇(174mg)及p-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mg)溶解於甲苯(15mL),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中之反應同樣地使其反應,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31mg,收率86%)。
[實施例42]4-[4-(6-甲基磺醯氧基-1,5-二氫-3H-2,4-苯并二噁呯-3-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化合物1-6)之調製
使4-(4-二甲氧基甲基-2-噻唑基)-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實施例3之步驟1中取得之生成物)(150mg)、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81mg)、及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錯合物(100mg)溶解於二氯甲烷(10mL),在室溫下攪拌一晚。反應結束後,添加飽和碳酸氫鈉水,以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飽和食鹽水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進行乾燥。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與化合物1-3之調製同樣地進行純化,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非晶狀固體(200mg,收率96%)。
以下之實施例43~46展示上述實施例31~42中使用之製造出發物質之製造例。
[實施例43]3,6-二氟-1,2-苯二甲醇之調製
冰冷下,依順序使氫化鋁鋰(870mg)與3,6-二氟酞酸酐溶解於四氫呋喃27mL,加熱迴流反應液2小時。使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冰冷下添加水,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藉由使用矽藻土過濾溶液,減壓下餾除溶劑,而取得標題化合物作為白色固體(640mg,收率68%)。
1H-NMR(CDCl3/TMS δ(ppm)值):2.89(brs,2H)、4.84(s,4H)、7.03(dd,2H)。
[實施例44]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使3-甲基磺醯氧基酞酸酐(2.2g)(WO2004/000796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溶解於四氫呋喃(60mL),添加硼烷四氫呋喃錯合物(0.9M四氫呋喃溶液、50mL),在60℃下攪拌6小時。反應結束後,冰冷下添加甲醇,減壓下餾除溶劑。以乙酸乙酯稀釋殘渣,以1N鹽酸、飽和食鹽水進行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3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3-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作為白色固體(1.36g,收率64%)。
1H-NMR(DMSO-d6/TMS δ(ppm)值):3.42(s,3H)、4.57(d,2H)、4.70(d,2H)、4.98(t,1H)、5.27(t,1H)、7.25(d,1H)、7.36(t,1H)、7.46(d,1H)。
[實施例45]3-氟-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步驟1:5-氟-2-甲基磺醯氧基酞內酯之調製
使5-氟-2-羥基酞內酯(200mg)(WO2003/076424號公報記載之化合物)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mL),添加甲基磺醯基氯化物(150mg)與三乙基胺(133mg),在室溫下攪拌1晚。以乙酸乙酯稀釋反應液,以飽和食鹽水進行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而取得5-氟-2-甲基磺醯氧基酞內酯作為白色固體(290mg,收率100%)。
步驟2:3-氟-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使5-氟-2-甲基磺醯氧基酞內酯(290mg)溶解於四氫呋喃(10mL),添加氫化鋁鋰(45mg),在室溫下攪拌30分。冰冷下,對反應液添加1N鹽酸,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反應液,以飽和食鹽水進行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而取得3-氟-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作為白色固體(290mg,收率100%)。
1H-NMR(CDCl3/TMS δ(ppm)值):3.28(s,3H)、3.45(brs,2H)、4.84(s,4H)、7.11(dd,1H)、7.25~7.28(m,1H)。
[實施例46]3-甲氧基-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步驟1:2,3-雙(甲氧基羰基)-1-甲氧基-4-甲基磺醯氧基苯之調製
使2,3-雙(甲氧基羰基)-4-甲氧基酚(2.0g)(Synthetic Communication,43(2),260-267;2013記載之化合物)溶解於四氫呋喃(30mL),添加甲基磺醯基氯化物(1.05g)與三乙基胺(1.01g),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對反應液添加水,以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後,以飽和食鹽水進行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而取得2,3-雙(甲氧基羰基)-1-甲氧基-4-甲基磺醯氧基苯作為白色固體(2.5g,收率100%)。
步驟2:3-甲氧基-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之調製
使2,3-雙(甲氧基羰基)-1-甲氧基-4-甲基磺醯氧基苯(2.5g)溶解於四氫呋喃(30mL),冰冷下添加氫化鋁鋰(620mg),冰冷下攪拌1小時。冰冷下,對反應液添加1N鹽酸,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反應液,以飽和食鹽水進行洗淨。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有機層,過濾分離無機物後,減壓下餾除溶劑。藉由使用快速自動純化裝置(biotage AB公司製/IsoleraTM)所成之矽膠快速層析法(乙酸乙酯-己烷:30%-100%下析出)純化殘渣,而取得3-甲氧基-6-甲基磺醯氧基-1,2-苯二甲醇作為 白色固體(906mg,收率42%)。
1H-NMR(DMSO-d6/TMS δ(ppm)值):3.39(s,3H)、3.81(s,3H)、4.62~4.64(m,4H)、4.84(t,1H)、5.06(t,1H)、7.03(d,1H)、7.28(d,1H)。
藉由同樣之製造法,合成出[表1]至[表6]所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1-83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2-84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3-85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4-86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4-87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5-88
將上述實施例取得之化合物及以同樣方法所製造之[表1]至[表6]所示之化合物之1H-NMR數據(CDCl3/TMS δ(ppm)值)展示於[表7]至[表19]。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6-89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7-90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8-91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49-92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0-93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1-94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2-95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3-96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4-97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5-98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6-99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7-100
Figure 105127908-A0202-12-0158-101
其次,記述本發明化合物之使用實施例。
(1)製劑化之實施操作順序 <製劑例1>水合劑
將本發明化合物10份與月桂基硫酸鈉2份、木質素磺酸鈉4份、白碳20份及白土64份進行混合,予以粉碎而取得10%水合劑。
<製劑例2>流動性劑
添加本發明化合物10份、聚氧乙烯烯丙基苯基醚硫酸酯4份、聚氧乙烯烷基醚5份、丙二醇5份、矽系消泡劑0.2份、鈉蒙脫土0.8份、水50份進行混合,使用Dyno-mill研磨機施以濕式粉碎而取得粉碎懸浮液。
對粉碎懸浮液75份添加各別包含0.2份、0.1份之黃 原膠、2-苯并異噻唑啉-3-酮之黃原膠溶液10份及水15份後,進行混合而得到10%水性懸濁狀農藥組成物。
<製劑例3>乳劑
將本發明化合物10份、十二基苯磺酸鈣2份、乙氧基化菎麻油15份與芳香族烴混合物73份進行混合使其溶解而得到均質之10%可乳化油狀液體。
<製劑例4>顆粒水合劑
添加本發明化合物10份、木質素磺酸鈉20份、萘磺酸縮合物之鈉鹽10份、烷基苯磺酸鈉3份、矽系泡消劑0.5份、矽藻土5份、硫酸銨10份、滑石10份、白土份31.5份,進行充分攪混合且進行粉碎而取得粉碎物。因應必要對粉碎物添加適當量之水並以造粒機進行造粒,乾燥後進行篩析而取得10%水合性細粒。
<製劑例5>乳化劑
添加本發明化合物10份、芳香族烴混合物15份、十二基苯磺酸鈣2份、聚氧乙烯蓖麻油20份、丙二醇4份使其溶解而取得混合液。對水49份添加混合液並使用均質機進行混合而得到均質之10%乳濁液體。
<製劑例6>粒劑
添加本發明化合物10份、聚羧酸型陰離子界面活性 劑3份、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2份、糊精2份、皂土鈉15份、碳酸鈣69.8份並進行均勻混合後,加入適當量之水進行混練,以籃型造粒機進行擠壓予以造粒,乾燥後進行篩析而取得10%細粒。
<製劑例7>微乳化劑
混合本發明化合物10份與脂肪酸二甲基醯胺12份、環己酮10份、乙氧基化芳基酚15份,添加乙氧基化醇10份及水43份,在加溫下攪拌數分鐘,而取得安定之10%水溶性液體。
(2)試驗懸浮液之調製之實施操作順序
根據製劑例1所作成之10%水合劑以調製成1/5000濃度之Teen20水溶液進行稀釋,而將式[1]所示之化合物調整成4ppm濃度。又,試驗4中將式[1]所示之化合物調製成1000ppm之濃度。
(3)對於植物病害之防除效果之評價試驗操作順序 <試驗1 對於番茄疫病之防除效果試驗>
對於5葉期之番茄(品種:雷吉娜(regina),以每1苗散布試驗懸浮液20ml。散布1日後,噴霧接種調製成1.0×105個/ml濃度之馬鈴薯晚疫黴(Phytophthora infestans)之遊走孢子懸浮液,在調節至22℃之濕室中培養16小時。其後,在室內促使其發病,調查從接種到4 日後葉片上產生之病斑面積率,使用以下之式算出防除價。
防除價之算出式:防除價值={1-已散布試驗藥劑之葉片之發病面積率/無處理之發病面積率}×100
<試驗2 對於黃瓜露菌病之防除效果試驗>
對於2葉期之黃瓜(品種:相模半白(Cucumis sativus)),以每1苗散布試驗懸浮液20ml。散布1日後,噴霧接種調製成1.0×104個/ml濃度之古巴假單軸黴(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之遊走孢子囊懸浮液,在調節至22℃之濕室中培養16小時。其後,在室內促使其發病,調查從接種到5日後葉片上產生之病斑面積率,使用以下之式算出防除價。
防除價之算出式:防除價值={1-已散布試驗藥劑之葉片之發病面積率/無處理之發病面積率}×100
<試驗3 對於葡萄露菌病之防除效果試驗>
對於葡萄(品種:Neo Muscat)實生,已每1苗散布試驗懸浮液20ml散布。散布1日後,噴霧接種調製成1.0×104個/ml濃度之葡萄生單軸黴(Plasmopara viticola)之遊走孢子囊懸浮液,在調節至22℃之濕室中培養16小時。其後,在室內促使其發病,調查從接種到5日後葉片 上產生之病斑面積率,使用以下之式算出防除價。
防除價之算出式:防除價值={1-已散布試驗藥劑之葉片之發病面積率/無處理之發病面積率}×100
<試驗4 對於腐霉(Pythium)菌造成之水稻苗立枯病之防除效果試驗(土壤灌注)>
對以常綠草(bentgrass)種子培養基所培養之禾生腐黴(Pythium graminicola)之菌叢添加蒸餾水,以混合器進行攪拌,以使成為菌5g之方式對土壤1kg進行混合,而調製成污染土。
在1空格為31×31mm2之空格盤(cell tray)中填充污染土各20ml,在每1空格中撥種已催芽之水稻谷種(品種:越光)3粒,加入5ml之覆土,灌注處理試驗懸浮液2.5ml,在調節成28℃之濕室中培養72小時,進行出芽處理。其後,在5℃之低溫室內促使其2天發病,其後,在25℃之溫室內持續患病14天。
沖洗土壤,計算測量枯死株、抑制生育株、健全株,依據下述之式算出發病度。
發病度=[Σ(個別程度之發病株數×發病指數)/(已調査之株×3)]×100
[發病指數]
0:健全株
1:抑制生育株
3:枯死株
又,從所算出之發病度使用以下之式算出防除價。
防除價之算出式:防除價值={1-已散布試驗藥劑之區之發病度/無處理區之發病度}×100
(4)對於植物病害<試驗1>至<試驗4>之防除效果之評價試驗結果
實施試驗1之結果,以下所示之化合物展現防除價80以上:No.1-1~1-149、2-1~2-11、2-13~2-17、2-19~2-21、2-23~2-26、2-29、2-31~2-36、2-38~2-50。
實施試驗2之結果,以下所示之化合物展現防除價80以上:No.1-1~1-68、1-71~1-149、2-1~2-45、2-47~2-50。
實施試驗3之結果,以下所示之化合物展現防除價80以上:No.1-1~1-143、1-145~1-149、2-1~2-50。
使用數個化合物實施試驗4之結果,化合物皆展現防除價90以上。以下表示其化合物No.:No.1-3、1-6、1-10、1-11、1-15、1-21~1-23、1-32~1-34、1-36、1-40、1-44、1-45、1-47、1-49~1-51、1- 57、1-61、1-62、1-69、1-70、1-72、1-78、1-79、1-84、1-90、1-91、1-95~1-97、1-100、1-107、1-111、1-113、1-117、1-121、1-126、1-128~1-130、1-137、1-141、1-144、2-1、2-2、2-4、2-6、2-9、2-11、2-12、2-15~2-17、2-19、2-20、2-26~2-28、2-36、2-40~2-42、2-45、2-49。

Claims (17)

  1. 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7-4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7-3
    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3、R4、R5、R6及R7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羥基、胺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氧基、C3~C6環烷基、C3~C6鹵環烷基、C4~C10環烷基烷基、C4~C10烷基環烷基、C5~C10烷基環烷基烷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羥基烷基、C1~C6烷硫基、C1~C6鹵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C1~C6烷基胺基、C2~C8二烷基胺基、C3~C6環烷基胺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 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鹵烷氧基羰基、C2~C6烷基羰氧基、C2~C6烷基羰硫基(alkylcarbonylthio)、C2~C6烷基胺基羰基、C3~C8(二烷基胺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矽基;R8為氫原子、C1~C4烷基、C1~C4烯基、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之苄基、C2~C6烷基羰基、C2~C6鹵烷基羰基、可被選自由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之苄基氧基羰基、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氧基羰基、三苯基甲基、甲醯基或基-SO2R9;R9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可被選自鹵素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硝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所取代之苯基}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8-5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8-6
    {式中,X為-OR10, R10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L1為鹵素原子}。
  2. 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之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布氏酸之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9-8
    {式中,A係如同請求項1中之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9-9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9-7
    {式中,R10及L1係如同請求項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69-10
  3. 一種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3a]所表示之化合物在鹼之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在路易斯酸之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0-11
    {式中,A及R10係如同請求項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0-14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0-13
    {式中,L1係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0-12
  4. 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包含使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在布氏酸或路易斯酸之存在下 反應而取得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1-15
    {式中,A係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1-16
    {式中,X係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C1~C4烷基、C1~C4鹵烷基、或鹵素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烷基或C1~C6鹵烷基,R8為C2~C6烷基羰基、苄基、苯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
  6.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 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L1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7.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A-1,R10為甲基,L1為溴原子。
  8.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
  9.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為甲基,L1為溴原子。
  10. 一種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2-17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2-27
    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
  11. 如請求項10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R10為甲基。
  12. 如請求項10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R10為甲基。
  13. 一種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3-18
    {式中,A為選自下述之基,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4-28
    R1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2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氯原子,R4、R5及R7為氫原子,R3及R6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甲基,R8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X為氯原子或-OR10,R10係各自獨立為甲基或乙基}。
  14. 如請求項13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或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X為甲氧基。
  15. 如請求項13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A為乙醯基、苄基、苯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基氧基羰基或2,2-二甲基丙醯基,X為甲氧基。
  16. 一種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與1,1,3-三氯丙烷-2-酮在溶劑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及,使前述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在布氏酸或路易斯酸之 存在下反應而取得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5-19
    {式中,A係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5-21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5-22
  17. 一種式[5a’]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之製造方法,該方法包含使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與3-溴-1,1-二甲氧基丙烷-2-酮在鹼之存在下反應,從而取得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的步驟,以及使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在路易斯酸之存在下反應的步驟;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5-23
    {其中A係如同請求項13中所定義}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6-24
    Figure 105127908-A0305-02-0176-25
TW105127908A 2015-09-18 2016-08-30 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TWI747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6682 2015-09-18
WOPCT/JP2015/076682 2015-09-18
JP2016-024958 2016-02-12
JP2016024958 2016-0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492A TW201718492A (zh) 2017-06-01
TWI747839B true TWI747839B (zh) 2021-12-01

Family

ID=5828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908A TWI747839B (zh) 2015-09-18 2016-08-30 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71915B2 (zh)
TW (1) TWI747839B (zh)
WO (1) WO2017047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0540A1 (en) 2017-07-26 2019-01-31 Basf Se PESTICIDE MIXTUR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4305A (en) * 2010-05-20 2011-12-16 Du Pont Fungicidal oximes and hydrazones
TW201427975A (zh) * 2012-11-13 2014-07-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微生物吡唑衍生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5873A1 (en) * 2012-11-13 2014-05-2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CN104650061B (zh) * 2014-12-17 2018-01-19 南开大学 一类噻唑醛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4305A (en) * 2010-05-20 2011-12-16 Du Pont Fungicidal oximes and hydrazones
TW201427975A (zh) * 2012-11-13 2014-07-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微生物吡唑衍生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eulemans E, et al. "A novel ring transformation of 5-azidothiazoles" Tetrahedron 1999;55(7):1977-198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47337A1 (ja) 2017-03-23
TW201718492A (zh) 2017-06-01
JP6371915B2 (ja) 2018-08-08
JPWO2017047337A1 (ja)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316079B2 (en) Oxazole compound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TWI254708B (en) 3-phenoxy-4-pyridazinol derivatives and containing thereof for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JP6181168B2 (ja) ある種の2−(ピリジン−3−イル)チアゾ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ES2380443T3 (es) Proces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ácido 1-(3-(2-(1-benzotiofen-5-il)etoxi)propiónico o sales del mismo
TWI731930B (zh) 1,2-苯二甲醇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HU227488B1 (en) Halogen pyrimidine derivatives, intermediates,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as fungicides
WO2008065754A1 (fr) Composé de carbinol substitué
CN108570041B (zh) 一种含异恶唑啉脲嘧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US20200223837A1 (en) Benzofuran amides and heteroaromatic analogues thereof for use in therapy
US11345690B2 (en) Methods of synthesizing a difluorolactam analog
TWI747839B (zh) 4-(4-甲醯基噻唑基)哌啶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US20100240642A1 (en) 1H-Indole-2-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Useful As PPAR Modulators
JP4128048B2 (ja) 3−フェノキシ−4−ピリダジノール誘導体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除草剤組成物
CA2874107A1 (en) Processes to produce certain 2-(pyridine-3-yl)thiazoles
TW200918540A (en) Novel herbicides
US9708340B2 (en) Urea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 (FABP) inhibitors
KR101308227B1 (ko) 니코틴산 유도체 또는 그의 염의 제조 방법
JP4549690B2 (ja) 3−フェノキシ−4−ピリダジノール誘導体を含有する除草性組成物
CN109485567B (zh) 一种4-羟甲基噻唑的清洁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JP4567345B2 (ja) 3−フェノキシ−4−ピリダジノール誘導体を含有する農薬
JP4518066B2 (ja) ジアルコキシニトリル誘導体及びその製法
WO1994004506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
MXPA97006123A (en) Derivatives of pirazolil-ben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