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2738A - 雙軸承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承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2738A
TW201642738A TW105115323A TW105115323A TW201642738A TW 201642738 A TW201642738 A TW 201642738A TW 105115323 A TW105115323 A TW 105115323A TW 105115323 A TW105115323 A TW 105115323A TW 201642738 A TW201642738 A TW 2016427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cam
rotation
reel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2714B (zh
Inventor
Hitoshi Har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64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2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7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課題〕無關旋轉構件的停止位置,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或藉由操作桿,皆可將離合器機構朝導通(ON)狀態迅速地返回。 〔技術內容〕雙軸承捲線器(100),是具備:離合器控制機構(20)、及離合器返回機構(22)。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每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操作,就將離合器機構(16)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包含離合器凸輪(40),其具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配置的鋸齒狀的複數棘輪齒(40a),對應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的移動,每次朝第1方向(R1)旋轉規定的旋轉相位(RP)。離合器返回機構(22)是包含旋轉構件(52),其在外周面具有:與驅動軸(30)連結,藉由驅動軸(30)的線捲取方向(WD)的旋轉而將棘輪齒(40a)推壓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的複數突起部(52a)。

Description

雙軸承捲線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雙軸承捲線器,尤其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雙軸承捲線器。
在雙軸承捲線器中,將操作桿的旋轉傳達(導通(ON)狀態)及遮斷(斷開(OFF)狀態)的離合器機構是被設在操作桿及捲筒之間。對於雙軸承捲線器,已知每操作離合器操作構件,離合器機構就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者(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
專利文獻1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具有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的操作或操作桿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可以將離合器機構從斷開(OFF)狀態返回至導通(ON)狀態的離合器返回機構。離合器返回機構,是具有禁止驅動軸的逆轉的設於逆轉禁止機構的旋轉構件的1根銷構件。銷構件,是旋轉構件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將棘輪齒推壓,將離合器機構返回至導通(ON)狀態。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4-281731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雙軸承捲線器中,由1根銷構件將棘輪齒推壓。因此,旋轉構件停止時,銷構件是超過棘輪齒的位置的話,為了由操作桿將離合器機構返回至導通(ON)狀態,必需將操作桿旋轉接近一圈。此結果,在操作桿中不易將離合器機構迅速地返回至導通(ON)狀態。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雙軸承捲線器,無關旋轉構件的停止位置,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或藉由操作桿皆可將離合器機構迅速地返回至導通(ON)狀態。
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釣魚用捲線器。雙軸承捲線器,是具備:設有竿裝設腳部的捲線器本體、及捲筒、及操作桿、及驅動軸、及離合器機構、及離合器操作構件、及離合器控制機構、及離合器返回機構。捲筒,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操作桿,是將捲筒旋轉驅動的方式構成。驅動軸,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藉由操作桿朝線捲取方 向旋轉。離合器機構,是被配置於操作桿及捲筒之間。離合器操作構件,是朝第1位置及遠離第1位置的第2位置可移動地設在捲線器本體,朝第1位置被推迫。離合器控制機構,是每將離合器操作構件操作,就可將離合器機構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離合器控制機構,是包含離合器凸輪,其在外周面具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的複數齒部,對應離合器操作構件的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的移動朝第1方向旋轉規定的旋轉相位。離合器返回機構,是將斷開(OFF)狀態中的離合器機構,藉由操作桿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而返回至導通(ON)狀態。離合器返回機構,是包含旋轉構件,其與驅動軸連結,且在外周面具有藉由驅動軸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而將齒部推壓將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的複數突起部。
在此雙軸承捲線器中,每將離合器操作構件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操作,離合器機構就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離合器機構是斷開(OFF)狀態時將操作桿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複數突起部的其中任一是將齒部推壓將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規定的旋轉相位。藉此,使離合器凸輪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移動,使離合器機構成為導通(ON)狀態。在此,將齒部推壓的複數突起部是設於旋轉構件。因此,無關旋轉構件的停止位置,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或藉由操作桿,皆可將離合器機構迅速地返回至導通(ON) 狀態。
旋轉構件,是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而使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時,突起部是遠離齒部的方式移動也可以。在此情況下,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時,突起部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的旋轉。
旋轉構件,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驅動軸的圓板狀的本體部也可以。突起部,是朝:可將齒部推壓地朝本體部的外周側突出的推壓姿勢、及比推壓姿勢更接近外周側的退避姿勢,可擺動自如地被連結也可以。突起部,是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時,藉由離合器凸輪被推壓,朝退避姿勢擺動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時,藉由離合器凸輪被推壓,使突起部朝退避姿勢擺動。因此,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時,突起部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的旋轉。
旋轉構件,是對於驅動軸,由規定的角度範圍朝捲取方向可旋轉地被連結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時,齒部即使與突起部接觸,因為旋轉構件朝線捲取方向旋轉,所以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時,突起部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的旋轉。
離合器操作構件,是在捲筒的後方朝上下方向可移動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第2位置是比第1位置 更接近竿裝設腳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可由朝向竿裝設腳部的朝下方的相同的推壓操作來進行離合器機構的通斷(ON/OFF)操作,所以離合器機構的通斷(ON/OFF)操作容易。
離合器控制機構,是具有離合器軛及第1推迫構件也可以。離合器軛,是卡合於離合器機構及離合器凸輪。離合器軛,是藉由離合器凸輪的每次朝第1方向的規定的旋轉相位的旋轉,而沿著捲筒的軸方向,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交互地移動,將離合器機構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也可以。第1推迫構件,是將離合器軛朝向離合器接合(ON)位置推迫也可以。離合器凸輪,是具有複數凸輪部,其與規定的旋轉相位相關連地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包含離合器軛卡合的傾斜凸輪面也可以。
在此情況下,藉由傾斜凸輪面將離合器軛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的方式構成,且藉由離合器凸輪的第1方向的旋轉,而使離合器軛卡合在離合器凸輪的凸輪部的傾斜凸輪面的話,離合器軛,會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進一步使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使離合器軛從傾斜凸輪面脫落的話,離合器軛是藉由第1推迫構件被推迫返回至離合器接合(ON)位置。在此,因為藉由離合器凸輪的第1方向的規定的旋轉相位的旋 轉,而使離合器軛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交互地移動,所以離合器機構是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
傾斜凸輪面,是沿著第1方向漸漸遠離捲筒地形成,凸輪部,是卡合於離合器軛的側面,將離合器軛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向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傾斜凸輪面,將離合器軛朝遠離捲筒的方向移動,可以將離合器軛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
離合器操作構件,是具有轉動部及操作部也可以。轉動部,是繞捲筒軸周圍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在捲線器本體。操作部,是與轉動部可一體轉動地連結。離合器控制機構,是具有離合器爪及第2推迫構件也可以。離合器爪,是與齒部可卡合及解除卡合地可擺動自如地連結在轉動部,卡合於齒部將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轉動。第2推迫構件,是將離合器爪朝向齒部推迫。
在此情況下,在離合器操作構件加上力將離合器操作構件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移動的話,轉動部會轉動,藉由第2推迫構件而被推迫的離合器爪是卡合於齒部將離合器凸輪朝第1方向旋轉。且,將施加在離合器操作構件的力解除的話,離合器操作構件會返回至第1位置。
離合器控制機構,是進一步包含:將離合器凸輪,定位在第1方向的各規定的旋轉相位的相位定位部 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離合器操作構件11即使返回至第1位置,也可以將離合器凸輪定位在各規定的旋轉相位。
相位定位部,是具有離合器軛卡合的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也可以。第1定位部,是被配置於複數凸輪部,第2定位部,是被配置於複數凸輪部之間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利用凸輪部及離合器軛,將離合器凸輪定位在各規定的旋轉相位,所以可以將離合器凸輪的相位由簡潔的構造定位。
雙軸承捲線器,是進一步具備禁止驅動軸的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的逆轉禁止機構也可以,其具有:旋轉構件、及朝卡合於複數突起部的其中任一的卡合位置及遠離突起部的遠離位置擺動的爪構件。在此情況下逆轉禁止機構及離合器返回機構可以共用零件。
複數齒部,是具有:可與突起部卡合的複數第1齒部、及與第1齒部在圓周方向交互地配置且不能與突起部卡合的第2齒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可以容易實現旋轉構件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的第1方向的旋轉的構成。
對於雙軸承捲線器,無關旋轉構件的停止位置,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或藉由操作桿,皆可將離合器機構迅速地返回至導通(ON)狀態。
R1‧‧‧第1方向
RP‧‧‧規定的旋轉相位
WD‧‧‧線捲取方向
1‧‧‧捲線器本體
2‧‧‧操作桿
2a‧‧‧操作桿臂
2b‧‧‧操作桿把手
3‧‧‧星狀牽引器
4‧‧‧水深顯示部
5‧‧‧調整構件
7‧‧‧框架
7a‧‧‧第1側板
7b‧‧‧第2側板
7c‧‧‧連結構件
7d‧‧‧圓形開口
7e‧‧‧竿裝設腳部
8a‧‧‧第1側蓋
8b‧‧‧第2側蓋
8c‧‧‧第1轂部
8d‧‧‧第2轂部
9a‧‧‧側板本體
9b‧‧‧機構裝設板
9c‧‧‧第1支撐部
9d‧‧‧第2支撐部
9e‧‧‧第3支撐部
9f‧‧‧第4支撐部
9g‧‧‧轂部
10‧‧‧捲筒
11‧‧‧離合器操作構件
12‧‧‧馬達
13‧‧‧捲筒驅動機構
14‧‧‧捲筒軸
16‧‧‧離合器機構
16a‧‧‧離合器銷
16b‧‧‧離合器凹部
17‧‧‧捲筒支撐部
17a‧‧‧第1軸承
17b‧‧‧第2軸承
17c‧‧‧第3軸承
18‧‧‧轉動部
18a‧‧‧環部
18b‧‧‧插入部
18c‧‧‧連結部
18d‧‧‧第1彈簧架設部
18e‧‧‧爪裝設部
18f‧‧‧支撐軸
18g‧‧‧第2彈簧架設部
19‧‧‧操作部
20‧‧‧離合器控制機構
22,122‧‧‧離合器返回機構
23‧‧‧牽引機構
24‧‧‧第1旋轉傳達機構
25‧‧‧第2旋轉傳達機構
26‧‧‧殼
30‧‧‧驅動軸
30a‧‧‧第1直線部
30b‧‧‧第1圓弧部
31‧‧‧驅動齒輪
32‧‧‧小齒輪
32a‧‧‧環狀凹部
34‧‧‧逆轉禁止機構
37‧‧‧滾子離合器
37a‧‧‧內輪
38‧‧‧單向離合器
39a‧‧‧牽引板
39b‧‧‧牽引墊圈
40‧‧‧離合器凸輪
40a‧‧‧棘輪齒
40b‧‧‧凸輪部
40c‧‧‧第1棘輪齒
40d‧‧‧第2棘輪齒
40e‧‧‧第1傾斜凸輪面
40f‧‧‧第2傾斜凸輪面
40g‧‧‧平坦面
41‧‧‧離合器軛
41a‧‧‧卡合部
41b‧‧‧導引孔
41c‧‧‧凸輪承接部
41d‧‧‧直角部
41e‧‧‧鈍角部
42‧‧‧第2彈簧構件
43a‧‧‧第1接觸構件
43b‧‧‧第2接觸構件
44‧‧‧離合器爪
44a‧‧‧擺動支撐部
44b‧‧‧爪部
46‧‧‧相位定位部
46a‧‧‧第1定位部
46b‧‧‧第2定位部
48‧‧‧第3彈簧構件
49‧‧‧導引構件
49a‧‧‧導引軸
51‧‧‧第1彈簧構件
52、152‧‧‧旋轉構件
52a、152a‧‧‧突起部
52b‧‧‧連結孔
52c‧‧‧第1角部
52d‧‧‧第2角部
52e‧‧‧推壓面
52f‧‧‧第2直線部
52g‧‧‧第2圓弧部
52h‧‧‧第3直線部
53‧‧‧螺栓構件
54‧‧‧爪構件
60‧‧‧第1齒輪構件
61‧‧‧第2齒輪構件
62‧‧‧第3齒輪構件
100‧‧‧雙軸承捲線器
153‧‧‧本體部
〔第1圖〕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的電動捲線器的俯視圖。
〔第2圖〕藉由第1圖的切剖面II-II切斷的剖面圖。
〔第3圖〕取下了第1側蓋及機構裝設板的狀態的電動捲線器的左側視圖。
〔第4圖〕電動捲線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離合器操作構件是位於第1位置時的取下了第1側蓋的狀態的電動捲線器的左側視圖。
〔第6圖〕離合器操作構件是位於第2位置時的取下了第1側蓋的狀態的電動捲線器的左側視圖。
〔第7圖〕離合器返回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離合器返回機構的側面圖。
〔第9圖〕將離合器凸輪的凸輪部直線地展開的意示圖。
〔第10圖〕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圖。
〔第11圖〕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6圖的圖。
〔第12圖〕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8圖的圖。
<第1實施例>
在第1圖及第2圖中,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雙軸承捲線器100,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捲線器。雙軸承捲線器100,是藉由從外部電源被供給的電力而將馬達12驅動將捲筒10旋轉的電動捲線器。在雙軸承捲線器100內部具有手動捲取時使用的電源。且,雙軸承捲線器100是具有對應線吐出長度或是線捲取長度顯示釣組的水深的水深顯示功能。
<雙軸承捲線器的概略構成>
雙軸承捲線器100,是如第1圖~第4圖所示,具備:捲線器本體1、及操作桿2、及線捲用的捲筒10、及離合器操作構件11、及包含驅動軸30的捲筒驅動機構13(第3圖參照)、及離合器機構16(第2圖參照)、及離合器控制機構20(第4圖參照)、及離合器返回機構22(第4圖參照)、及逆轉禁止機構34(第4圖參照)。操作桿2,是將捲筒10旋轉驅動的方式構成,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的側部。捲筒10,是透過捲筒軸14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朝第1位置(第5圖參照)及遠離第1位置的第2位置(第6圖參照)可移動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朝第1位置被推迫。捲筒驅動機構13,是將操作桿2及馬達12的旋轉傳達至捲筒10。驅動軸30,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藉由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離合器機構16是被配置於操作桿2及捲筒10之 間。離合器機構16,可取得:在操作桿2的線捲取方向將旋轉朝捲筒10可傳達的導通(ON)狀態、及不能傳達的斷開(OFF)狀態。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每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操作,就可將離合器機構16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離合器返回機構22,是將斷開(OFF)狀態中的離合器機構16,藉由操作桿2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而返回至導通(ON)狀態。逆轉禁止機構34,是禁止驅動軸30的線捲取方向相反的方向(逆轉方向)的旋轉。
<捲線器本體>
捲線器本體1,是具備:框架7、及第1側蓋8a、及第2側蓋8b、及前述的水深顯示部4。框架7,是例如合成樹脂或是金屬製的被一體形成的構件。框架7,是具有: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及將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連結的複數連結構件7c。第2側板7b,是與第1側板7a在左右方向(第2圖左右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第1側蓋8a,是將框架7的操作桿2裝設側覆蓋。第2側蓋8b,是將框架7的操作桿2裝設側相反側覆蓋。
第1側板7a,是如第4圖所示,具有:側板本體9a、及被配置於第1側蓋8a之間與側板本體9a隔有間隔地配置,將各種的機構裝設的方式構成的機構裝設板9b。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側板本體9a及機構裝設板 9b之間,是配置有捲筒驅動機構13的一部分。機構裝設板9b及第1側蓋8a之間,是設有:捲筒驅動機構13的剩下部分、及離合器控制機構20、及離合器返回機構22、及將捲筒10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制動的牽引機構23。如第2圖所示,在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之間,設有:捲筒10、及離合器機構16。
機構裝設板9b,是被螺固在側板本體9a的外側面。機構裝設板9b,是具有:第1支撐部9c、及第2支撐部9d、及第3支撐部9e、及第4支撐部9f。第1支撐部9c,是被配置於機構裝設板的9b的後部的外側面,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及離合器控制機構20支撐的圓筒形的部分。第1支撐部9c,是形成以捲筒軸14的中心位置CA為中心的圓筒形。第2支撐部9d,是被配置於第1支撐部9c的前方,將驅動軸30支撐的圓筒形的部分。第3支撐部9e,是將後述的第2齒輪構件61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第3支撐部9e,是由第2支撐部9d的前方朝機構裝設板9b的內側面呈軸狀突出。第4支撐部9f,是被配置於第3支撐部9e的前方。第4支撐部9f,是將具有後述的第1齒輪構件60的行星齒輪機構支撐的圓形孔的形態。
在第2側板7b中,如第4圖所示,形成有捲筒10可通過的圓形開口7d。將捲筒10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捲筒軸14的第1端(第2圖左端)透過軸承17a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捲筒支撐部17是被定心地可裝卸地被 裝設在圓形開口7d中。
複數連結構件7c,是將第1側板7a及第2側板7b的下部、前部及後部連結。前部的連結構件7c是形成筒狀,將馬達12收容在內部。釣竿裝設用的竿裝設腳部7e是一體地形成於下部的連結構件。
如第1圖所示,在第1側蓋8a中,將驅動軸30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方式構成的第1轂部8c是朝外方突出地形成。在第1轂部8c的後方中,將捲筒軸14的第2端(第2圖右端)支撐的軸承17b被收納的第2轂部8d是朝外方突出地形成。
水深顯示部4,可顯示可裝設於釣線的先端的釣組的水深。在水深顯示部4中,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設有將馬達12的輸出調整的調整構件5。
操作桿2,是設於第1側蓋8a側。操作桿2,是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具有:操作桿臂2a、及被裝設於操作桿臂2a的先端的操作桿把手2b。操作桿2,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驅動軸30。
<離合器操作構件>
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朝第5圖所示的第1位置、及遠離第1位置的第6圖所示的第2位置可移動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朝第1位置被推迫。第1位置及第2位置之間的間隔,是對應後述的規定的旋轉相位RP地被設定。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在捲筒的後方朝上下方向可移動 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第2位置是比第1位置更接近竿裝設腳部7e,在第1實施例中,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如第4圖所示,具有:繞捲筒軸14周圍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在捲線器本體1的轉動部18、及與轉動部18可一體轉動地連結的操作部19。操作部19,是與捲筒軸14平行地配置。
轉動部18,是具有:可擺動自如地被支撐於機構裝設板9b的第1支撐部9c的外周面的環部18a、及插入操作部19的插入部18b、及將環部18a及插入部18b連結的連結部18c。
在環部18a的外周部中,設有朝徑方向延伸的第1彈簧架設部18d。在第1彈簧架設部18d中,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朝向第1位置推迫的第1彈簧構件51的一端是被鉤住。第1彈簧構件51,是例如捲簧。第1彈簧構件51的另一端,是在機構裝設板9b的第1側蓋8a側的外側面被鉤住。第1彈簧構件51,是在拉伸狀態下被裝設。
連結部18c,是各別從環部18a及插入部18b曲折彎曲,從平面看L字狀的構件。在連結部18c中,形成有裝設有構成離合器控制機構20的後述的離合器爪44的爪裝設部18e。爪裝設部18e,是設有將離合器爪44繞與捲筒軸14平行的軸周圍可擺動自如地支撐的支撐軸18f。在支撐軸18f的外周側中設有第2彈簧架設部18g。第2彈簧架設部18g,是例如由圓孔所構成。
操作部19,是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由手推壓操作的方式構成。操作部19,是與捲筒軸14平行地配置。操作部19,是透過第1接觸構件43a與第1側板7a接觸,透過第2接觸構件43b與第2側板7b接觸的方式,沿著與捲筒軸14平行的方向延伸。藉此,即使將操作部19推壓,操作操作部19也不易傾斜。
<捲筒驅動機構>
捲筒驅動機構13,是將捲筒10朝線捲取方向驅動。且,在釣線的捲取時朝捲筒10發生牽引力使防止釣線的切斷。捲筒驅動機構13,是如第3圖所示,具備:藉由無圖示的滾子離合器而使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被禁止的馬達12、及第1旋轉傳達機構24、及第2旋轉傳達機構25。第1旋轉傳達機構24,是將馬達12的旋轉減速地傳達至捲筒10。第2旋轉傳達機構25,是將操作桿2的旋轉,透過第1旋轉傳達機構24增速地傳達至捲筒10。
第1旋轉傳達機構24是具有與馬達12的輸出軸連結的無圖示的行星減速機構。在行星減速機構的殼26的內側面中,形成有無圖示的內齒齒輪,內齒齒輪的輸出是藉由形成於殼26的外周面的第1齒輪構件60而被傳達至捲筒10。具體而言,第1旋轉傳達機構24,是具有:第1齒輪構件60、及與第1齒輪構件60嚙合的第2齒輪構件61、及與第2齒輪構件61嚙合的小齒輪32。第2齒輪構件61及小齒輪32,是如第4圖所示,被配置於 機構裝設板9b及側板本體9a的外側面之間。如第3圖所示,第2齒輪構件61,是將第1齒輪構件60的旋轉朝小齒輪32將旋轉方向整合地傳達的方式構成的中間齒輪。第2齒輪構件61,是透過滾動軸承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側板本體9a的轂部9g及機構裝設板9b。
小齒輪32,是藉由被裝設於側板本體9a的第3軸承17c而繞捲筒軸14周圍可旋轉自如且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裝設於側板本體9a。小齒輪32,是藉由離合器控制機構20被控制而在軸方向在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之間朝捲筒軸14的外周側移動。小齒輪32,是卡合於離合器軛41朝捲筒軸14方向移動。如第4圖及第7圖所示,在小齒輪32中,形成有離合器軛41卡合的環狀凹部32a。
第2旋轉傳達機構25,是如第4圖、第5圖及第11圖所示,具有:操作桿2可一體旋轉連結的驅動軸30、及驅動齒輪31、及第3齒輪構件62、及牽引機構23。
驅動軸30,是如第4圖所示,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機構裝設板9b的第2支撐部9d及第1側蓋8a的第1轂部8c。驅動軸30,是藉由構成逆轉禁止機構34的滾子離合器37而被支撐於第1側蓋8a的第1轂部8c。驅動軸30,是藉由滾子離合器37而使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被禁止。且,驅動軸30,也藉由離合器返回機構22及構成逆轉禁止機構34的爪式的單向離合器38, 使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被禁止。單向離合器38,是具有:在圓周方向複數突起部52a隔有間隔地配置的旋轉構件52、及爪構件54。爪構件54,是朝可與突起部52a卡合的卡合位置及遠離突起部52a的遠離位置可擺動自如地裝設於機構裝設板9b。此旋轉構件52也作為後述的離合器返回機構22的功能。旋轉構件52的詳細的構成,是在離合器返回機構22說明。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驅動軸3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剖面,是形成有:構成大致正方形地配置的4個第1直線部30a、及將相鄰接的2個第1直線部30a連接的第1圓弧部30b。第1圓弧部30b,是由以驅動軸30的旋轉中心RC為中心的圓弧所構成。驅動齒輪31,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驅動軸30。驅動齒輪31,是藉由牽引機構23而使線吐出方向的旋轉被制動。藉此,捲筒10的線吐出方向的旋轉被制動。
第3齒輪構件62,是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將操作桿2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傳達至捲筒10的方式構成。第3齒輪構件62,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行星減速機構的小齒輪支架。第3齒輪構件62,是與驅動齒輪31嚙合,將操作桿2的旋轉傳達至行星減速機構的小齒輪支架。朝小齒輪支架被傳達的旋轉,是透過第1齒輪構件60及第2齒輪構件61被傳達至小齒輪32。第3齒輪構件62至第2齒輪構件61為止的減速比是大致為「1」。
牽引機構23,是如第4圖所示,具有與滾子離合器37的內輪37a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且藉由內輪37a被推壓的牽引板39a。牽引板39a,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驅動軸30。牽引板39a,是透過牽引墊圈39b將驅動齒輪31推壓。牽引機構23的制動力(將牽引板39a推壓的推壓力),是藉由與驅動軸30螺合的星狀牽引器3(第1圖及第2圖參照)被調整。
<離合器機構>
離合器機構16,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離合器銷16a、及在小齒輪32的第2圖左側端面沿著徑方向呈十字被凹陷形成的離合器凹部16b。小齒輪32,是構成離合器機構16,並且構成捲筒驅動機構13的第1旋轉傳達機構24。小齒輪32,是沿著捲筒軸14方向,在第2圖所示的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離合器接合(ON)位置的第2圖右側的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之間移動。在離合器接合(ON)位置中,離合器銷16a是卡合於離合器凹部16b使小齒輪32的旋轉朝捲筒軸14被傳達,離合器機構16,是成為導通(ON)狀態。在此導通(ON)狀態下,小齒輪32及捲筒軸14是成為可一體旋轉。且,在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中,離合器凹部16b是遠離離合器銷16a使小齒輪32的旋轉不會朝捲筒軸14被傳達。因此,離合器機構16成為斷開(OFF)狀態,捲筒10可自由地旋轉。
<離合器控制機構>
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具有:離合器凸輪40、及離合器軛41、及2條第2彈簧構件42、及離合器爪44、及第3彈簧構件48、及相位定位部46。第2彈簧構件42,是第1推迫構件的一例。第3彈簧構件48,是第2推迫構件的一例。
<離合器凸輪>
離合器凸輪40,是對應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從第5圖所示的第1位置朝第6圖所示的第2位置的移動,而每次朝第1方向(第5圖逆時針)旋轉規定的旋轉相位RP。離合器凸輪40,是在第1方向R1的各規定的旋轉相位RP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交互地切換。離合器凸輪40,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機構裝設板9b的第1支撐部9c。離合器凸輪40,是如第7圖、第8圖及第9圖所示,具有:複數(例如6個至16個,在第1實施例中,例如12個)的棘輪齒40a、及複數(例如棘輪齒40a的半數)的凸輪部40b。棘輪齒40a,是齒部的一例。複數棘輪齒40a,是在離合器凸輪40的外周面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的鋸齒狀的齒。規定的旋轉相位RP是藉由棘輪齒40a的數量被決定。在第1實施例中棘輪齒40a的數量因為是12,所以規定的旋轉相位RP是30度。
如第8圖所示,棘輪齒40a,是具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交互配置的第1棘輪齒40c及第2棘輪齒40d。第1棘輪齒40c的厚度,是比第2棘輪齒40d更厚。在第1實施例中,第1棘輪齒40c的厚度是與離合器凸輪40的厚度相同。第2棘輪齒40d的厚度是第1棘輪齒40c的一半的厚度。第2棘輪齒40d,是不能與旋轉構件52的突起部52a卡合。
如第9圖所意示,凸輪部40b,是由與規定的旋轉相位RP相關連的相位PS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在第1實施例中,凸輪部40b的相位PS,是規定的旋轉相位RP的2倍,例如60度。凸輪部40b,是包含:離合器軛41卡合的第1傾斜凸輪面40e、及第2傾斜凸輪面40f、及平坦面40g。第1傾斜凸輪面40e是傾斜凸輪面的一例。第1傾斜凸輪面40e,是第1方向R1的旋轉方向上游側的傾斜凸輪面,沿著第1方向R1漸漸遠離捲筒10地形成。第1傾斜凸輪面40e,是將離合器軛41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用的傾斜凸輪面。第2傾斜凸輪面40f,是第1方向R1的旋轉方向下游側的傾斜凸輪面,沿著第1方向R1漸漸接近捲筒10地形成。第2傾斜凸輪面40f,是藉由第2彈簧構件42,而將離合器軛41從離合器斷開(OFF)位置返回至離合器接合(ON)位置時,使離合器軛41不會急劇地移動的方式構成。因此,不設置第2傾斜凸輪面40f也可以。平坦面40g,是被配置於第1傾斜凸輪面40e及 第2傾斜凸輪面40f之間。平坦面40g,是與離合器凸輪40的側面平行的平坦面。平坦面40g,是將離合器軛41保持於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的方式構成。
<離合器軛>
離合器軛41,是為了將小齒輪32,朝卡合於離合器銷16a的導通(ON)位置及遠離離合器銷16a的斷開(OFF)位置移動而設置。離合器軛41,是如第4圖所示,藉由例如被螺固在第1支撐部9c的先端的導引構件49,而對於捲筒10接近、遠離的方式朝捲筒軸14的軸方向可往復移動自如地被支撐。導引構件49,是具有離合器軛41嵌合的2條導引軸49a。離合器軛41,是具有:卡合於小齒輪32的卡合部41a、及一對的導引孔41b、及一對的凸輪承接部41c。卡合部41a,是卡合於小齒輪32的環狀凹部32a的方式形成半圓形。一對的導引孔41b,是設在卡合部41a的兩側,2條導引軸49a可通過。一對的凸輪承接部41c,是設在卡合部41a的兩側,卡合於凸輪部40b及相位定位部46。一對的凸輪承接部41c,是如第9圖所示第1方向R1下游側是具有直角部41d,第1方向R1上游側是具有鈍角部41e。
<第2彈簧構件>
2條第2彈簧構件42,是將離合器軛41朝向離合器接合(ON)位置推迫。第2彈簧構件42,是第1推迫構 件的一例,例如捲簧。第2彈簧構件42,是各別被裝設於2條導引軸49a。2條第2彈簧構件42,是在第1側蓋8a的內側面及離合器軛41之間,在壓縮狀態下被裝設於導引軸49a。
<離合器爪>
離合器爪44,是如第4圖,與棘輪齒40a可卡合及解除卡合地可擺動自如地連結於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轉動部18。離合器爪44,是如前述,可擺動自如地被支撐於設在轉動部18的爪裝設部18e的支撐軸18f。離合器爪44,是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的移動,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只有旋轉規定的旋轉相位RP。離合器爪44,是卡合於棘輪齒40a的第1棘輪齒40c及第2棘輪齒40d的其中任一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推壓。離合器爪44,是具有:被支撐於支撐軸18f的擺動支撐部44a、及從擺動支撐部44a朝徑方向延伸的爪部44b。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被操作的話,爪部44b的先端是與棘輪齒40a的根部部分接觸,將離合器凸輪40推壓朝第1方向R1旋轉。離合器爪44,是藉由被螺入支撐軸18f的先端部的螺栓構件53而對於支撐軸18f被止脫。
<第3彈簧構件>
如第4圖所示,第3彈簧構件48,是將離合器爪44 朝向棘輪齒40a推迫。第3彈簧構件48,是例如扭轉捲簧。第3彈簧構件48,其一端是在爪部44b被鉤住,另一端是在設於爪裝設部18e的第2彈簧架設部18g被鉤住。第3彈簧構件48,是使兩端比自由狀態更寬地被裝設於離合器爪44。
<相位定位部>
相位定位部46,是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在第1方向R1的各規定的旋轉相位RP的方式構成。如第9圖所示,相位定位部46,是具有:被配置於凸輪部40b且在凸輪部40b凹陷形成的第1定位部46a、及被配置於凸輪部40b之間的第2定位部46b。第1定位部46a,是卡合於乘上凸輪部40b的第1傾斜凸輪面40e的離合器軛41的凸輪承接部41c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在各相位PS。因此,第1定位部46a,是離合器軛41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時,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第2定位部46b,是卡合於從凸輪部40b下降的離合器軛41的凸輪承接部41c並被定位在離合器凸輪40的各相位PS。因此,第2定位部46b,是離合器軛41從離合器斷開(OFF)位置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移動時,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因此,整體離合器凸輪40是被定位在各規定的旋轉相位RP。
在此,因為使用凸輪部40b及離合器軛41,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所以相位定位部46的構成簡潔。
在這種構成的離合器控制機構20中,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推壓操作的話,離合器機構16,會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且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推壓操作停止的話,藉由第1彈簧構件51,使離合器操作構件11返回至第1位置。此時,離合器爪44,是藉由棘輪齒40a被推壓朝遠離位置擺動,返回至第1位置的話卡合於棘輪齒40a。
<離合器返回機構>
離合器返回機構22,是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包含:與驅動軸30連結,藉由驅動軸30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而將棘輪齒40a推壓的前述的旋轉構件52。旋轉構件52,是具有:複數突起部52a、及連結孔52b。複數(例如7個)的突起部52a,是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的方式構成。突起部52a,是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形成。突起部52a,是如前述,不能卡合在棘輪齒40a的第2棘輪齒40d,只可與第1棘輪齒40c卡合。突起部52a,是具有:驅動軸30的線捲取方向WD的上游側的第1角部52c、及線捲取方向WD的下游側的第2角部52d。第1角部52c,是形成例如銳角,第2角部52d,是形成鈍角。且,第1角部52c,是比第2角部52d更遠離驅動軸30的旋轉中心RC地配置。具體而言,第1角部52c,是與第1棘輪齒40c可接觸地形成,第2角部52d, 是與第1棘輪齒40c不能接觸地形成。藉此,形成有將第1角部52c及第2角部52d連結的傾斜的推壓面52e。這種構成的推壓面52e,是從旋轉中心RC的距離為線捲取方向WD的上游側比下游側更大的傾斜凸輪面。因此,推壓面52e將第1棘輪齒40c推壓時,突起部52a不易嚙入第1棘輪齒40c,由嚙入所產生的旋轉構件52的卡住等的問題不易產生。
如第8圖所示,離合器機構16,是位於離合器軛41乘上凸輪部40b的斷開(OFF)狀態時,第1棘輪齒40c是被配置於最接近旋轉構件52的位置。且,位於在凸輪部40b之間配置有離合器軛41的導通(ON)狀態時,第2棘輪齒40d,是被配置於最接近旋轉構件52的位置。因此,離合器機構16是斷開(OFF)狀態時,藉由操作桿2而使驅動軸30朝線捲取方向WD旋轉的話,推壓面52e,是將第1棘輪齒40c推壓,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且,離合器接合(ON)狀態時,突起部52a的推壓面52e,不會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
且旋轉構件52,是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突起部52a是遠離棘輪齒40a的方式移動。為了實現此,旋轉構件52的與驅動軸30連結的連結孔52b,是對於驅動軸30可轉動規定的角度範圍A(規定的角度範圍A,是15度至35度的範圍在第1實施例中為25度)地被裝設。
連結孔52b,是具有:卡合於第1直線部30a且比第1直線部更短的4個第2直線部52f、及卡合於第1圓弧部30b且比第1圓弧部30b更長的4個第2圓弧部52g、及將第2圓弧部52g及第2直線部52f連結的4個第3直線部52h。藉此,藉由驅動軸30的旋轉,而使旋轉構件52旋轉的情況時,在第8圖成為由實線所示的狀態,第2直線部52f是卡合於第1直線部30a。藉由離合器凸輪40的第1方向R1的旋轉,而使第1棘輪齒40c將突起部52a推壓的情況時,由規定的角度範圍A使旋轉構件52對於驅動軸30例如第8圖朝順時針旋轉,如第8圖2點鎖線所示,突起部52a是遠離第1棘輪齒40c的方式移動。此時,第2棘輪齒40d,因為是不會與突起部52a接觸的厚度,所以第2棘輪齒40d,不會將旋轉構件52旋轉。
在這種構成的離合器返回機構22中,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而將離合器機構16成為斷開(OFF)狀態的場合,將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驅動軸30會朝線捲取方向WD旋轉。驅動軸30朝線捲取方向WD旋轉的話,旋轉構件52會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突起部52a的推壓面52e,是將第1棘輪齒40c推壓將離合器凸輪40只有規定的旋轉相位RP朝第1方向R1旋轉。藉此,離合器軛41是從平坦面40g將第2傾斜凸輪面40f下降,被配置於凸輪部40b之間,使離合器機構16成為導通(ON)狀態。
且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棘輪齒40a即使與突起部52a接觸,旋轉構件52也會對於驅動軸30由規定的角度範圍A朝線捲取方向WD旋轉。因此,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突起部52a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40的旋轉。
<雙軸承捲線器的整體動作>
進行釣魚時,是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推壓操作,將離合器機構16成為斷開(OFF)狀態。藉此,藉由釣組的自重而使釣線被吐出,使捲筒10朝線吐出方向旋轉。
釣組到達魚群聚的棚(魚類洄游層深度)的位置的話,將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WD旋轉。藉此,如前述,旋轉構件52的突起部52a是將離合器凸輪40的第1棘輪齒40c推壓,將離合器凸輪40只有旋轉規定的旋轉相位RP。藉此,藉由第2彈簧構件42被推迫的離合器軛41是將凸輪部40b的第2傾斜凸輪面40f下降,被配置於凸輪部40b之間。此結果,小齒輪32接近捲筒10,離合器凹部16b卡合於離合器銷16a,使離合器機構16成為導通(ON)狀態。又,在本發明中,即使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操作也可以將離合器機構16從斷開(OFF)狀態返回至導通(ON)狀態。
<第2實施例>
在第10圖、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的第2實施例中,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複數(例如3個至8個,在第2實施例中為5個)的突起部152a的其中任一是遠離棘輪齒40a的方式移動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例相異。具體而言,離合器返回機構122的旋轉構件152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例相異。在第2實施例中,旋轉構件152未構成逆轉禁止機構。
旋轉構件152,是具有與驅動軸30可一體旋轉地連結的圓板狀的本體部153。複數突起部152a,是朝:可將棘輪齒40a推壓地朝本體部153的外周側突出的推壓姿勢、及比推壓姿勢更接近外周側的退避姿勢,可擺動自如地被連結。突起部152a,是藉由無圖示的推迫構件,朝推壓姿勢被推迫。推迫構件,是例如由扭轉捲簧、板彈簧、捲簧等的彈性構件所構成。突起部152a,是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離合器凸輪40的棘輪齒40a即使與突起部152a接觸,也藉由棘輪齒40a被推壓,使突起部152a朝退避姿勢擺動。因此,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突起部152a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40的旋轉。
且將棘輪齒40a推壓的複數突起部152a是可擺動地設於旋轉構件152的本體部153。因此,無關旋轉 構件152的停止位置,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或藉由操作桿2,皆可將離合器機構16迅速地返回至導通(ON)狀態。
<特徵>
上述實施例,可如下述的方式表現。
(A)雙軸承捲線器100,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釣魚用捲線器。雙軸承捲線器100,是具備:設有竿裝設腳部7e的捲線器本體1、及捲筒10、及操作桿2、及驅動軸30、及離合器機構16、及離合器操作構件11、及離合器控制機構20、及離合器返回機構22。捲筒10,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操作桿2,是將捲筒10旋轉驅動的方式構成。驅動軸30,是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藉由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
離合器機構16,是被配置於操作桿2及捲筒10之間。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從第1位置及第1位置遠離的第2位置可移動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朝第1位置被推迫。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每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操作,就可將離合器機構16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包含離合器凸輪40,其在外周面具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配置的鋸齒狀的複數棘輪齒40a,對應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每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的移動就朝第1方向R1旋轉規 定的旋轉相位RP。離合器返回機構22,是將斷開(OFF)狀態中的離合器機構16,藉由操作桿2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而返回至導通(ON)狀態。離合器返回機構22是包含旋轉構件52,其在外周面具有:與驅動軸30連結,藉由驅動軸30的線捲取方向WD的旋轉而將棘輪齒40a推壓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的複數突起部52a。
在此雙軸承捲線器100中,每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操作,離合器機構16就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離合器機構16為斷開(OFF)狀態時將操作桿2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複數突起部52a的其中任一是將棘輪齒40a推壓將離合器凸輪40只有規定的旋轉相位RP朝第1方向R1旋轉。藉此,離合器凸輪40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移動,使離合器機構16成為導通(ON)狀態。在此,將棘輪齒40a推壓的複數突起部52a是設於旋轉構件52。因此,無關旋轉構件52的停止位置,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或藉由操作桿2,皆可將離合器機構16迅速地返回至導通(ON)狀態。
(B)旋轉構件52,是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突起部52a是遠離棘輪齒40a的方式移動也可以。在此情況下,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突起部52a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40的旋轉。
(C)旋轉構件152,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驅動軸30的圓板狀的本體部153也可以。突起部152a,是朝:可將棘輪齒40a推壓地朝本體部153的外周側突出的推壓姿勢、及比推壓姿勢更接近外周側的退避姿勢,可擺動自如地被連結也可以。突起部152a,是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藉由離合器凸輪40被推壓,朝退避姿勢擺動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藉由離合器凸輪40被推壓,使突起部152a朝退避姿勢擺動。因此,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突起部152a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40的旋轉。
(D)旋轉構件52,是對於驅動軸30,由規定的角度範圍A朝線捲取方向WD可旋轉地連結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時,棘輪齒40a即使與突起部52a接觸,因為旋轉構件52朝線捲取方向WD旋轉,所以藉由離合器操作構件11的操作而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旋轉時,突起部52a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40的旋轉。
(E)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在捲筒10的後方朝上下方向可移動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第2位置是比第1位置更接近竿裝設腳部7e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可由朝向竿裝設腳部7e的朝下方的相同的推壓操作來進行離合器機構16的通斷(ON/OFF)操作,所以離合器機構16的通斷(ON/OFF)操作容易。
(F)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具有離合器軛41及第2彈簧構件42也可以。離合器軛41,是卡合於離合器機構16及離合器凸輪40。離合器軛41,是藉由離合器凸輪40的每次朝第1方向R1的規定的旋轉相位RP的旋轉,而沿著捲筒10的軸方向,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交互地移動,將離合器機構16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也可以。第2彈簧構件42,是將離合器軛41朝向離合器接合(ON)位置推迫也可以。離合器凸輪40,是具有複數凸輪部40b。其與規定的旋轉相位RP相關連地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包含離合器軛41卡合的第1傾斜凸輪面40e也可以。
在此情況下,藉由第1傾斜凸輪面40e將離合器軛41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且藉由離合器凸輪40的第1方向R1的旋轉,而在離合器凸輪40的凸輪部40b的第1傾斜凸輪面40e卡合有離合器軛41的話,離合器軛41,是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進一步使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使離合器軛41從第1傾斜凸輪面40e脫落的話,離合器軛41是藉由第2彈簧構件42被推迫而返回至離合器接合(ON)位置。在此,因為藉由離合器凸輪40的第1方向R1的規定的旋轉相位RP的旋轉,使離合器軛41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交互地移動,所以離合器 機構16是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
(G)第1傾斜凸輪面40e,是沿著第1方向R1漸漸遠離捲筒10地形成,凸輪部40b,是卡合於離合器軛41的側面,將離合器軛41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向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也可以。在此情況下,藉由第1傾斜凸輪面40e,可以將離合器軛41朝遠離捲筒10的方向移動,可以將離合器軛41從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
(H)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具有轉動部18及操作部19也可以。轉動部18,是繞捲筒軸14的軸周圍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在捲線器本體1。操作部19,是與轉動部18可一體轉動地連結。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具有離合器爪44及第3彈簧構件48也可以。離合器爪44,是與棘輪齒40a可卡合及解除卡合地可擺動自如地連結在轉動部,卡合於棘輪齒40a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轉動。第3彈簧構件48,是將離合器爪44朝向棘輪齒40a推迫。
在此情況下,在離合器操作構件11加上力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從第1位置朝第2位置移動的話,轉動部18會轉動,藉由第3彈簧構件48而被推迫的離合器爪44是卡合於棘輪齒40a將離合器凸輪40朝第1方向R1旋轉。且,將施加在離合器操作構件11上的力解除的話,藉由第3彈簧構件48被推迫的離合器操作構件11是 返回至第1位置。
(I)離合器控制機構20,是進一步包含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在第1方向R1的各規定的旋轉相位RP的相位定位部46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離合器操作構件11即使返回至第1位置,也可以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在各規定的旋轉相位。
(J)相位定位部46,是具有離合器軛41卡合的第1定位部46a及第2定位部46b也可以。第1定位部46a,是被配置於複數凸輪部40b,第2定位部46b,是被配置於複數凸輪部40b之間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利用凸輪部40b及離合器軛41,將離合器凸輪40定位在各規定的旋轉相位RP,所以可以將離合器凸輪40的相位由簡潔的構造定位。
(K)雙軸承捲線器100,是進一步具備逆轉禁止機構34,其具有:旋轉構件52、及朝卡合於複數突起部52a的其中任一的卡合位置及遠離突起部52a的遠離位置擺動的爪構件54,禁止驅動軸30的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逆轉禁止機構34及離合器返回機構22可以共用零件。
(L)複數棘輪齒40a,是具有:可與突起部52a卡合的複數第1棘輪齒40c、及與第1棘輪齒40c在圓周方向交互地配置且不能與突起部52a卡合的第2棘輪齒40d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可以容易實現旋轉構件52不會妨害離合器凸輪40的第1方向R1的旋轉的構成。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複數實施例及變形例可依據需要任意組合。
(a)在上述2個實施例中,雙軸承捲線器100雖揭示由馬達12將捲筒驅動的電動捲線器,但是本發明也可以適用在由手動捲取的雙軸承捲線器。
(b)雙軸承捲線器100,是進一步具備使用者可識別離合器機構16的狀態的識別手段也可以。例如,將第1棘輪齒40c及第2棘輪齒40d的位置,藉由目視或是感測器識別離合器機構16的導通(ON)狀態或斷開(OFF)狀態也可以。
(c)在上述2個實施例中,雖將離合器操作構件11繞捲筒軸周圍可擺動地設置。但是,離合器操作構件的移動,不限定於繞捲筒軸周圍的擺動,繞其他的軸周圍擺動也可以,直線移動也可以。
(d)在上述2個實施例中,雖將相位定位部由凸輪部40b及離合器軛41構成,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藉由複數凹部及銷構件構成相位定位部也可以。凹部,是在離合器凸輪40的相面對於機構裝設板9b的面及機構裝設板9b的一方,對應規定的旋轉相位RP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形成也可以。銷構件,是卡合於凹部 且可進退地朝向凹部推迫地設置也可以。
14‧‧‧捲筒軸
22‧‧‧離合器返回機構
30‧‧‧驅動軸
30a‧‧‧第1直線部
30b‧‧‧第1圓弧部
32‧‧‧小齒輪
32a‧‧‧環狀凹部
39a‧‧‧牽引板
40‧‧‧離合器凸輪
40a‧‧‧棘輪齒
40b‧‧‧凸輪部
40c‧‧‧第1棘輪齒
40d‧‧‧第2棘輪齒
41‧‧‧離合器軛
41a‧‧‧卡合部
41b‧‧‧導引孔
49a‧‧‧導引軸
52‧‧‧旋轉構件
52a‧‧‧突起部
52b‧‧‧連結孔
52c‧‧‧第1角部
52d‧‧‧第2角部
52e‧‧‧推壓面
52f‧‧‧第2直線部
52g‧‧‧第2圓弧部
52h‧‧‧第3直線部

Claims (12)

  1.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具有竿裝設腳部的捲線器本體;及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前述捲線器本體的捲筒;及將前述捲筒旋轉驅動的方式構成的操作桿;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藉由前述操作桿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驅動軸;及被配置於前述操作桿及前述捲筒之間的離合器機構;及朝第1位置及遠離前述第1位置的第2位置可移動地設在前述捲線器本體,朝前述第1位置被推迫的離合器操作構件;及每將前述離合器操作構件操作,就可將前述離合器機構朝導通(ON)狀態及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的離合器控制機構;及將前述斷開(OFF)狀態中的前述離合器機構,藉由前述操作桿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返回至前述導通(ON)狀態的離合器返回機構;前述離合器控制機構,是包含離合器凸輪,其在外周面具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的複數齒部,對應前述離合器操作構件的從前述第1位置朝前述第2位置的移動每次朝第1方向旋轉規定的相位旋轉,前述離合器返回機構,是包含旋轉構件,其在外周面 具有:與前述驅動軸連結,藉由前述驅動軸的線捲取方向的旋轉而將前述齒部推壓將前述離合器凸輪朝前述第1方向旋轉的複數突起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旋轉構件,是藉由前述離合器操作構件而使前述離合器凸輪朝前述第1方向旋轉時,使前述突起部遠離前述齒部的方式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旋轉構件,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前述驅動軸的圓板狀的本體部,前述突起部,是朝:可將前述齒部推壓地朝前述本體部的外周側突出的推壓姿勢、及比前述推壓姿勢更接近前述外周側的退避姿勢,可擺動自如地被連結,前述突起部,是前述離合器凸輪朝前述第1方向旋轉時,藉由前述離合器凸輪被推壓,朝前述退避姿勢擺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旋轉構件,是對於前述驅動軸,由規定的角度範圍朝線捲取方向可旋轉地與前述驅動軸連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離合器操作構件,是在前述捲筒的後方朝上下方向可移動地被支撐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前述第2位置是比前述第1位置更接近前述竿裝設腳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離合器控制機構,具有:卡合於前述離合器機構及前述離合器凸輪,藉由前述離合器凸輪的每次朝前述第1方向的前述規定的旋轉相位的旋轉,而沿著前述捲筒的軸方向,朝離合器接合(ON)位置、及前述離合器斷開(OFF)位置交互地移動,將前述離合器機構朝前述導通(ON)狀態及前述斷開(OFF)狀態交互地切換的離合器軛;及將前述離合器軛朝向前述離合器接合(ON)位置推迫的第1推迫構件;前述離合器凸輪,是具有複數凸輪部,其與前述規定的旋轉相位相關連地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包含前述離合器軛卡合的傾斜凸輪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傾斜凸輪面,是沿著前述第1方向漸漸遠離前述捲筒地形成,前述凸輪部,是卡合於前述離合器軛的側面,將前述離合器軛從前述離合器接合(ON)位置朝向前述離合器斷開(OFF)位置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離合器操作構件,是具有:繞前述捲筒軸周圍可轉動自如地被支撐在前述捲線器 本體的轉動部、及與前述轉動部可一體轉動地連結的操作部,前述離合器控制機構,是具有:與前述齒部可卡合及解除卡合地擺動自如地連結在前述轉動部,當卡合於前述齒部時將前述離合器凸輪朝前述第1方向旋轉的離合器爪;及將前述離合器爪朝向前述齒部推迫的第2推迫構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8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前述離合器控制機構,是進一步包含:將前述離合器凸輪,定位在前述第1方向的各前述規定的旋轉相位的相位定位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相位定位部,是具有前述離合器軛卡合的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前述第1定位部,是被配置於前述複數凸輪部,前述第2定位部,是被配置於前述複數凸輪部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進一步具備逆轉禁止機構,其具有:前述旋轉構件、及朝卡合於前述複數突起部的其中任一的卡合位置及遠離前述突起部的遠離位置擺動的爪構件,禁止前述驅動軸的前述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的雙軸承 捲線器,其中,前述複數齒部,是具有:可與前述突起部卡合的複數第1齒部、及與前述第1齒部在圓周方向被交互配置且不能與前述突起部卡合的第2齒。
TW105115323A 2015-05-28 2016-05-18 雙軸承捲線器 TWI682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8342 2015-05-28
JP2015108342A JP6518514B2 (ja) 2015-05-28 2015-05-28 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2738A true TW201642738A (zh) 2016-12-16
TWI682714B TWI682714B (zh) 2020-01-21

Family

ID=57453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5323A TWI682714B (zh) 2015-05-28 2016-05-18 雙軸承捲線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18514B2 (zh)
KR (1) KR102577102B1 (zh)
CN (1) CN106172293B (zh)
TW (1) TWI6827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8777A (zh) * 2021-06-03 2022-12-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6324B2 (ja) * 2016-01-26 2021-02-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
JP6914052B2 (ja) * 2017-02-21 2021-08-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49799B2 (ja) 2017-10-10 2022-04-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84736B2 (ja) 2018-02-01 2022-06-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9936A (en) * 1981-04-01 1983-01-25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ishing reel clutch control mechanism
JPS61193769U (zh) * 1985-05-24 1986-12-02
JPS6239478U (zh) * 1985-08-28 1987-03-09
JPH0325575Y2 (zh) * 1986-04-11 1991-06-03
JPS6320771U (zh) * 1986-07-25 1988-02-10
CN2061760U (zh) * 1989-07-21 1990-09-12 中外合资福建钓鱼机具制造有限公司 钓鱼用绕线轮
JPH04281731A (ja) * 1991-03-08 1992-10-07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
JP3566565B2 (ja) * 1998-11-19 2004-09-1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00354441A (ja) * 1999-06-16 2000-12-26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
JP2001045930A (ja) * 1999-08-06 2001-02-20 Ryobi Ltd 両軸受けリール
US6318655B1 (en) * 2000-06-14 2001-11-20 Penn Fishing Tackle Maufacturing Co. Drag apparatus for conventional and spinning reels
JP4381580B2 (ja) * 2000-08-30 2009-12-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逆転防止機構
JP4451773B2 (ja) * 2004-12-27 2010-04-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4281731B2 (ja) 2005-11-17 2009-06-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車両
JP5746841B2 (ja) * 2010-09-22 2015-07-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JP2014100078A (ja) * 2012-11-19 2014-06-05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
EP2772968B1 (en) 2013-02-28 2016-11-30 Samsung SDI Co., Ltd. Composite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positive electrode and lithium battery containing the material
JP6198421B2 (ja) * 2013-03-15 2017-09-20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釣り用リールの爪歯車
JP6295047B2 (ja) * 2013-09-20 2018-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200287B2 (ja) * 2013-11-14 2017-09-20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8777A (zh) * 2021-06-03 2022-12-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TWI807637B (zh) * 2021-06-03 2023-07-01 日商古洛布萊股份有限公司 釣魚用電動捲線器
CN115428777B (zh) * 2021-06-03 2024-02-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40356A (ko) 2016-12-07
CN106172293A (zh) 2016-12-07
JP2016220570A (ja) 2016-12-28
JP6518514B2 (ja) 2019-05-22
KR102577102B1 (ko) 2023-09-11
TWI682714B (zh) 2020-01-21
CN106172293B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42738A (zh) 雙軸承捲線器
US4154121A (en) Clutch mechanism
RU2706076C2 (ru) Рулеточный поводок для сматывания и разматывания поводка
TWI604926B (zh) Electric ratchet wrench
TW201507610A (zh) 釣魚用捲線器的爪齒輪
JP5593376B2 (ja) スプール固定型フィッシングリール
JP2016220570A5 (zh)
JP2012522499A5 (zh)
CN110100802B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3256123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CN110506716B (zh)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JP2019068775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00139287A (ja) 魚釣用リ−ル
US7162988B1 (en) Power-saving activation device
EP2111754B1 (en) Fishing spinning reel
EP3354827A1 (en) Door lock controlling device
CN218488382U (zh) 划线器
JP3936882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8245566A (ja) 魚釣用リール
US3669378A (en) Fishing reel with manual or motor drive
JP6914052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US5799890A (en) Actuating system for changing a fishing reel from a retrieve state into a cast state
JP2003250401A (ja)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JP2501129Y2 (ja) 玉 網
JP3512693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