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2293A - 双轴承绕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绕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2293A
CN106172293A CN201610359360.XA CN201610359360A CN106172293A CN 106172293 A CN106172293 A CN 106172293A CN 201610359360 A CN201610359360 A CN 201610359360A CN 106172293 A CN106172293 A CN 106172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lutch
cam
reel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93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72293B (zh
Inventor
原口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72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2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72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2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其无关于旋转部件的停止位置,无论是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还是借助手柄,都使离合器机构迅速地返回到接通状态。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离合器控制机构和离合器复位机构。离合器控制机构在每次操作离合器操作部件时,将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离合器凸轮,该离合器凸轮具有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的锯齿状的多个棘齿,且对应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而针对每个第一方向的既定的旋转相位地旋转。离合器复位机构包括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连结于驱动轴,在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借助驱动轴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推压棘齿,从而使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双轴承绕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特别地涉及向前方陆续放出渔线的双轴承绕线轮。
背景技术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传递(接通状态)以及遮断(关闭状态)手柄的旋转的离合器机构设置于手柄与卷筒之间。在双轴承绕线轮中,如下所述的内容被广泛所知:在每次操作离合器操作部件时,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双轴承绕线轮具有离合器复位机构,前述离合器复位机构与离合器操作部件的操作一起,即使借助手柄的绕线方向的旋转,也能够使离合器机构从关闭状态返回到接通状态。离合器复位机构具有一根销部件,前述销部件设置于禁止驱动轴的反转的反转禁止机构的旋转部件。若旋转部件向绕线方向旋转,则销部件推压棘齿,从而使离合器机构返回到接通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28173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双轴承绕线轮中,用一根销部件来推压棘齿。因此,若在旋转部件停止时,销部件处于已通过棘齿的位置,则为了用手柄使离合器机构返回到接通状态,不得不将手柄旋转接近一圈。结果,很难用手柄迅速地使离合器机构返回到接通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在双轴承绕线轮中,无关于旋转部件的停止位置,不管是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还是借助手柄,都使离合器机构迅速地返回到接通状态。
涉及本发明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将渔线向前方陆续放出的钓鱼用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卷筒、手柄、驱动轴、离合器机构、离合器操作部件、离合器控制机构、离合器复位机构,前述绕线轮主体具有竿装配脚部。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手柄构成为将卷筒旋转驱动。驱动轴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借助手柄向绕线方向旋转。离合器机构配置于手柄与卷筒之间。离合器操作部件在第一位置和从第一位置分离的第二位置能够移动地设置于绕线轮主体,并被向第一位置施力。离合器控制机构在每次操作离合器操作部件时,能够将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离合器凸轮,离合器凸轮在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隔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齿部,并对应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而针对每个第一方向的既定的旋转相位地旋转。离合器复位机构使处于关闭状态的离合器机构借助手柄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返回到接通状态。离合器复位机构包括旋转部件,旋转部件连结于驱动轴,并在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突起部借助驱动轴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推压齿部,从而使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
在该双轴承绕线轮中,每次将离合器操作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离合器机构便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若在离合器机构是关闭状态时将手柄向绕线方向旋转,则多个突起部中的某一个推压齿部,从而使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既定的旋转相位。由此,离合器凸轮移动到离合器接通位置,离合器机构变成接通状态。在这里,推压齿部的多个突起部设置于旋转部件。因此,无关于旋转部件的停止位置,无论是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还是借助手柄,都使离合器机构迅速地返回到接通状态。
旋转部件也可以在离合器凸轮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而向第一方向旋转时,以突起部从齿部分离的方式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凸轮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突起部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的旋转。
旋转部件也可以具有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驱动轴的圆板状的主体部。突起部也可以在能够推压齿部地突出的推压姿势和比推压姿势更靠近外周侧的退避姿势摆动自如地连结于主体部的外周侧。突起部也可以在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时,被离合器凸轮推压,而向退避姿势摆动。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时,被离合器凸轮推压,从而突起部向退避姿势摆动。因此,在离合器凸轮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突起部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的旋转。
旋转部件也可以相对于驱动轴以既定的角度范围向绕线方向能够旋转地连结。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时,即使齿部接触于突起部,由于旋转部件向绕线方向旋转,因此在离合器凸轮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突起部也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的旋转。
离合器操作部件在卷筒的后方沿上下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第二位置也可以比第一位置更靠近竿装配脚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朝向竿装配脚部的向下方的相同的推压操作来进行离合器机构的接通关闭操作,因此离合器机构的接通关闭操作是容易的。
离合器控制机构也可以具有离合器拨叉和第一施力部件。离合器拨叉卡合于离合器机构以及离合器凸轮。离合器拨叉也可以借助离合器凸轮的针对每个第一方向的既定的旋转相位的旋转,而沿着卷筒的轴向,在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关闭位置交替地移动,从而使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第一施力部件也可以对离合器拨叉朝向离合器接通位置施力。离合器凸轮也可以具有多个凸轮部,前述凸轮部与既定的旋转相位关联地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且包括供离合器拨叉卡合的倾斜凸轮面。
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使离合器拨叉借助倾斜凸轮面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由此,若离合器拨叉借助离合器凸轮的第一方向的的旋转而卡合于离合器凸轮的凸轮部的倾斜凸轮面,则离合器拨叉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进一步地,若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而离合器拨叉从倾斜凸轮面脱离,则离合器拨叉被第一施力部件施力而返回到离合器接通位置。在这里,离合器拨叉借助离合器凸轮的第一方向的既定的旋转相位的旋转,而在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关闭位置交替地移动,因此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
倾斜凸轮面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从卷筒逐渐地离开,凸轮部也可以卡合于离合器拨叉的侧面,使离合器拨叉从离合器接通位置朝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借助倾斜凸轮面,使离合器拨叉向从卷筒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离合器拨叉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
离合器操作部件也可以具有转动部和操作部。转动部绕卷筒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操作部能够一体地转动地连结于转动部。离合器控制机构也可以具有离合器爪和第二施力部件。离合器爪能够卡合以及解除卡合于齿部地摆动自如地连结于转动部,卡合于齿部而使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第二施力部件对离合器爪朝向齿部施力。
在这种情况下,若向离合器操作部件施加力而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则转动部转动,被第二施力部件施力的离合器爪卡合于齿部,而使离合器凸轮向第一方向旋转。另外,若解除施加于离合器操作部件的力,则离合器操作部件返回到第一位置。
离合器控制机构也可以进一步地包括相位定位部,该相位定位部将离合器凸轮针对每个第一方向的既定的旋转相位地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返回第一位置,也能够将离合器凸轮针对每个既定的旋转相位地定位。
相位定位部也可以具有供离合器拨叉卡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配置于多个凸轮部,第二定位部配置于多个凸轮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凸轮部和离合器拨叉,能够将离合器凸轮针对每个既定的旋转相位地定位,因此能够将离合器凸轮的相位用简单的构造来定位。
双轴承绕线轮还可以具备反转禁止机构,前述反转禁止机构具有旋转部件和爪部件,前述爪部件在卡合于多个突起部中的某一个的卡合位置和从突起部分离的分离位置摆动,前述反转禁止机构禁止驱动轴的与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反转禁止机构和离合器复位机构能够共用零件。
多个齿部也可以具有能够卡合于突起部的多个第一齿部和不能卡合于突起部的第二齿部,前述第二齿部与第一齿部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旋转部件不妨碍离合器凸轮的第一方向的旋转的结构。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无关于旋转部件的停止位置,不管是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还是借助手柄,都使离合器机构迅速地返回到接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电动绕线轮的俯视图。
图2是由图1的剖切面II-II切断的剖视图。
图3是卸下第一侧盖及机构装配板的状态的电动绕线轮的左视图。
图4是电动绕线轮的一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离合器操作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卸下第一侧盖的状态的电动绕线轮的左视图。
图6是离合器操作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卸下第一侧盖的状态的电动绕线轮的左视图。
图7是离合器复位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离合器复位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将离合器凸轮的凸轮部直线地展开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8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以及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00是将渔线向前方陆续放出的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100是借助由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驱动马达12从而使卷筒10旋转的电动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100在内部具有以手动卷绕而使用时的电源。另外,双轴承绕线轮100具有水深表示功能,该水深表示功能根据陆续放线长度或绕线长度来表示钓组件(仕掛け)的水深。
双轴承绕线轮的概略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双轴承绕线轮100具备:绕线轮主体1、手柄2、绕线用的卷筒10、离合器操作部件11、包括驱动轴30的卷筒驱动机构13(参照图3)、离合器机构16(参照图2)、离合器控制机构20(参照图4)、离合器复位机构22(参照图4)、和反转禁止机构34(参照图4)。手柄2以旋转驱动卷筒10的方式构成,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的侧部。卷筒10经由卷筒轴1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第一位置(参照图5)和从第一位置分离的第二位置(参照图6)能够移动地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并被向第一位置施力。卷筒驱动机构13将手柄2以及马达12的旋转传递给卷筒10。驱动轴30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并借助手柄2向绕线方向旋转。离合器机构16配置于手柄2与卷筒10之间。离合器机构16能够取得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前述接通状态下,能够在手柄2的绕线方向上传递旋转给卷筒10,在前述关闭状态下不能传递。离合器控制机构20能够在每次操作离合器操作部件11时,将离合器机构16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离合器复位机构22使处于关闭状态的离合器机构16借助手柄2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返回到接通状态。反转禁止机构34禁止驱动轴30的与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反转方向)的旋转。
绕线轮主体
绕线轮主体1具备:框架7、第一侧盖8a、第二侧盖8b、和前述的水深表示部4。框架7是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制的一体形成的部件。框架7具有第一侧板7a、第二侧板7b、连结第一侧板7a和第二侧板7b的多个连结部件7c。第二侧板7b与第一侧板7a在左右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第一侧盖8a将框架7的手柄2装配侧覆盖。第二侧盖8b将与框架7的手柄2装配侧相反的一侧覆盖。
如图4所示,第一侧板7a具有机构装配板9b,前述机构装配板9b构成为,配置于侧板主体9a与第一侧盖8a之间,与侧板主体9a隔着间隔地配置,并装配各种机构。如图3及图4所示,在侧板主体9a与机构装配板9b之间,配置有卷筒驱动机构13的一部分。在机构装配板9b与第一侧盖8a之间设置有卷筒驱动机构13的余下部分、离合器控制机构20、离合器复位机构22、和对卷筒10的陆续放线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23。如图2所示,在第一侧板7a与第二侧板7b之间,设置有卷筒10和离合器机构16。
机构装配板9b螺纹紧固固定于侧板主体9a的外侧面。机构装配板9b具有第一支承部9c、第二支承部9d、第三支承部9e、和第四支承部9f。第一支承部9c是如下所述的圆筒形的部分:配置于机构装配板9b的后部的外侧面,支承离合器操作部件11以及离合器控制机构20。第一支承部9c形成为以卷筒轴14的中心位置CA为中心的圆筒形。第二支承部9d是配置于第一支承部9c的前方、并支承驱动轴30的圆筒形部分。第三支承部9e将后述的第二齿轮部件61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三支承部9e在第二支承部9d的前方,在机构装配板9b的内侧面上轴状地突出。第四支承部9f配置于第三支承部9e的前方。第四支承部9f是支承具有后述的第一齿轮部件60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圆形孔的形态。
如图4所示,在第二侧板7b上形成有卷筒10能够通过的圆形开口7d。在圆形开口7d上,被对芯并能够拆装地装配有卷筒支承部17,前述卷筒支承部17将卷筒轴14的第一端(图2左端)经由轴承17a旋转自如地支承,前述卷筒轴14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着卷筒10。
多个连结部件7c连结第一侧板7a以及第二侧板7b的下部、前部及后部。前部的连结部件7c形成为筒状,将马达12收纳于内部。在下部的连结部件上一体地形成有钓竿装配用的竿装配脚部7e。
如图1所示,在第一侧盖8a上,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第一轴套部8c,前述第一轴套部8c构成为将驱动轴30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一轴套部8c的后方,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第二轴套部8d,前述第二轴套部8d收纳支承卷筒轴14的第二端(图2右端)的轴承17b。
水深表示部4能够表示能够装配于渔线末端的钓组件的水深。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水深表示部4上设置有调整马达12的输出功率的调整部件5。
手柄2设置于第一侧盖8a侧。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手柄2具有手柄臂2a、手柄把手2b,前述手柄把手2b装配于手柄臂2a的末端。手柄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驱动轴30。
离合器操作部件
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和从第一位置分离的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能够移动地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并被向第一位置施力。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间隔根据后述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而设定。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卷筒的后方沿上下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更接近竿装配脚部7e,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离合器操作部件11具有转动部18和操作部19,前述转动部18旋绕卷筒轴14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前述操作部19能够一体地转动地连结于转动部18。操作部19与卷筒轴14平行地配置。
转动部18具有环部18a、插入部18b、和连结部18c,前述环部18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构装配板9b的第一支承部9c的外周面,前述插入部18b插入操作部19,前述连结部18c连结环部18a和插入部18b。
在环部18a的外周部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弹簧挂部18d。在第一弹簧挂部18d上挂着第一弹簧部件51的一端,前述第一弹簧部件51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朝向第一位置施力。第一弹簧部件51例如是螺旋弹簧。第一弹簧部件51的另一端挂于机构装配板9b的第一侧盖8a侧的外侧面。第一弹簧部件51在拉伸状态下装配。
连结部18c是由环部18a以及插入部18b分别弯曲而来的、在俯视中呈L字状的部件。在连结部18c上形成有爪装配部18e,前述爪装配部18e装配有构成离合器控制机构20的后述的离合器爪44。爪装配部18e设置有支承轴18f,前述支承轴18f将离合器爪44绕与卷筒轴14平行的轴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轴18f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挂部18g。第二弹簧挂部18g例如由圆孔构成。
操作部19以用手推压操作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方式构成。操作部19与卷筒轴14平行地配置。操作部19沿着与卷筒轴14平行的方向延伸,使得操作部19经由第一接触部件43a与第一侧板7a接触,经由第二接触部件43b与第二侧板7b接触。由此,即使对操作部19进行推压操作,操作部19也不容易倾斜。
卷筒驱动机构
卷筒驱动机构13将卷筒10沿绕线方向驱动。另外,在渔线的卷绕时,使卷筒10产生曳力从而防止渔线的切断。如图3所示,卷筒驱动机构13具备:马达12、第一旋转传递机构24、和第二旋转传递机构25,前述马达12借助未图示的滚柱离合器来禁止绕线方向的旋转。第一旋转传递机构24将马达12的旋转减速后传递给卷筒10。第二旋转传递机构25将手柄2的旋转经由第一旋转传递机构24增速后传递给卷筒10。
第一旋转传递机构24具有未图示的行星减速机构,前述行星减速机构连结于马达12的输出轴。在行星减速机构的箱体26的内侧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内齿轮,内齿轮的输出功率借助第一齿轮部件60传递给卷筒10,前述第一齿轮部件60形成于箱体26的外周面。具体地,第一旋转传递机构24具有:第一齿轮部件60、第二齿轮部件61以及小齿轮32,前述第二齿轮部件61啮合于第一齿轮部件60,前述小齿轮32啮合于第二齿轮部件61。如图4所示,第二齿轮部件61以及小齿轮32配置于侧板主体9a的外侧面与机构装配板9b之间。如图3所示,第二齿轮部件61是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构成的中间齿轮:将第一齿轮部件60的旋转整合旋转方向后传递给小齿轮32。第二齿轮部件61经由滚珠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机构装配板9b以及侧板主体9a的轴套部9g。
小齿轮32借助第三轴承17c,绕卷筒轴14旋转自如并且轴向移动自如地装配于侧板主体9a,前述第三轴承17c装配于侧板主体9a。小齿轮32由离合器控制机构20控制,沿轴向在离合器接通位置与离合器关闭位置之间在卷筒轴14的外周侧移动。小齿轮32卡合于离合器拨叉41并在卷筒轴14方向上移动。如图4以及图7所示,在小齿轮32上形成有供离合器拨叉41卡合的环状凹部32a。
如图4、图5以及图11所示,第二旋转传递机构25具有驱动轴30、驱动齿轮31、第三齿轮部件62、和曳力机构23,前述驱动轴30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着手柄2。
如图4所示,驱动轴3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机构装配板9b的第二支承部9d以及第一侧盖8a的第一轴套部8c。驱动轴30借助构成反转禁止机构34的滚柱离合器37而支承于第一侧盖8a的第一轴套部8c。借助滚柱离合器37,驱动轴30的与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被禁止。另外,借助构成离合器复位机构22以及反转禁止机构34的爪式的单向离合器38,驱动轴30的与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也被禁止。单向离合器38具有旋转部件52和爪部件54,前述旋转部件52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突起部52a。爪部件54在能够卡合于突起部52a的卡合位置和能够从突起部52a分离的分离位置摆动自如地装配于机构装配板9b。该旋转部件52也作为后述的离合器复位机构22而发挥功能。旋转部件52的详细的结构在离合器复位机构22中说明。
如图7以及图8所示,驱动轴3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截面形成有以大致构成正方形的方式配置的四个第一直线部30a、和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线部30a的第一圆弧部30b。第一圆弧部30b由以驱动轴30的旋转中心RC为中心的圆弧构成。驱动齿轮31旋转自如地装配于驱动轴30。驱动齿轮31借助曳力机构23来对陆续放线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由此,卷筒10的陆续放线方向的旋转被制动。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三齿轮部件62构成为,将手柄2的绕线方向的旋转向卷筒10传递。第三齿轮部件6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行星减速机构的齿轮。第三齿轮部件62啮合于驱动齿轮31,并将手柄2的旋转传递给行星减速机构的行星架(carrier)。传递给行星架的旋转经由第一齿轮部件60以及第二齿轮部件61传递给小齿轮32。从第三齿轮部件62到第二齿轮部件61的减速比大概为“1”。
如图4所示,曳力机构23具有曳力板39a,前述曳力板39a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滚柱离合器37的内轮37a,并且由内轮37a推压。曳力板39a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驱动轴30。曳力板39a经由曳力垫圈39b推压驱动齿轮31。曳力机构23的制动力(推压曳力板39a的推压力)由螺纹接合于驱动轴30的星形曳力件(star drag)3(参照图1以及图2)调整。
离合器机构
如图2所示,离合器机构16具有离合器销16a和离合器凹部16b,前述离合器凹部16b在小齿轮32的图2左侧端面上沿着径向凹陷成十字地形成。小齿轮32构成离合器机构16,并且构成卷筒驱动机构13的第一旋转传递机构24。小齿轮32沿着卷筒轴14方向,在图2所示的离合器接通位置与比离合器接通位置靠图2右侧的离合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离合器接通位置时,离合器销16a卡合于离合器凹部16b从而小齿轮32的旋转传递给卷筒轴14,离合器机构16变成接通状态。在该接通状态下,小齿轮32与卷筒轴14能够一体旋转。另外,在离合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离合器凹部16b从离合器销16a分离从而小齿轮32的旋转不会传递给卷筒轴14。因此,离合器机构16变成关闭状态,卷筒10变得能够自由旋转。
离合器控制机构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离合器控制机构20具有:离合器凸轮40、离合器拨叉41、两个第二弹簧部件42、离合器爪44、第三弹簧部件48、相位定位部46。第二弹簧部件42是第一施力部件的一例。第三弹簧部件48是第二施力部件的一例。
离合器凸轮
离合器凸轮40对应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从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向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移动,针对每个第一方向(图5的逆时针旋转)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地旋转。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第一方向R1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交替地切换至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关闭位置。离合器凸轮40旋转自如地装配于机构装配板9b的第一支承部9c。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离合器凸轮40具有多个(例如6个到16个,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12个)棘齿40a和多个(例如棘齿40a一半的数量)凸轮部40b。棘齿40a是齿部的一例。多个棘齿40a是在离合器凸轮40的外周面上沿周向隔着间隔地配置的锯齿状的齿。既定的旋转相位RP由棘齿40a的数量而确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棘齿40a的数量是12,因此既定的旋转相位RP是30度。
如图8所示,棘齿40a具有沿周向隔着间隔地交替地配置的第一棘齿40c和第二棘齿40d。第一棘齿40c比第二棘齿40d厚度更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棘齿40c的厚度与离合器凸轮40的厚度相同。第二棘齿40d的厚度是第一棘齿40c的一半的厚度。第二棘齿40d不能卡合于旋转部件52的突起部52a。
如图9示意地所示,凸轮部40b以与既定的旋转相位RP关联的相位PS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轮部40b的相位PS是既定的旋转相位RP的两倍,例如60度。凸轮部40b包括:供离合器拨叉41卡合的第一倾斜凸轮面40e、第二倾斜凸轮面40f、和平坦面40g。第一倾斜凸轮面40e是倾斜凸轮面的一例。第一倾斜凸轮面40e是第一方向R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倾斜凸轮面,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R1从卷筒10逐渐地远离。第一倾斜凸轮面40e是用于使离合器拨叉41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的倾斜凸轮面。第二倾斜凸轮面40f是第一方向R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倾斜凸轮面,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R1向卷筒10逐渐地靠近。第二倾斜凸轮面40f构成为,在借助第二弹簧部件42而使离合器拨叉41从离合器关闭位置向离合器接通位置复位时,离合器拨叉41不会急剧地移动。因此,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倾斜面40f。平坦面40g配置于第一倾斜凸轮面40e与第二倾斜凸轮面40f之间。平坦面40g是与离合器凸轮40的侧面平行的平坦面。平坦面40g构成为,将离合器拨叉41保持于离合器关闭位置。
离合器拨叉
离合器拨叉41设置为用于使小齿轮32移动至卡合于离合器销16a的接通位置和从离合器销16a分离的关闭位置。如图4所示,离合器拨叉41借助引导部件49,以相对于卷筒10接近·分离的方式在卷筒轴14的轴向上往复移动自如地被支承,前述引导部件49例如螺纹紧固固定于第一支承部9c的末端。引导部件49具有供离合器拨叉41嵌合的两根引导轴49a。离合器拨叉41具有卡合部41a、一对引导孔41b、和一对凸轮承接部41c,前述卡合部41a卡合于小齿轮32。卡合部41a形成为半圆形,使得卡合部41a卡合于小齿轮32的环状凹部32a。一对引导孔41b设置于卡合部41a的两侧,两根引导轴49a能够通过。一对凸轮承接部41c设置于卡合部41a的两侧,卡合于凸轮部40b以及相位定位部46。如图9所示,一对凸轮承接部41c的第一方向R1下游侧具有直角部41d,第一方向R1上游侧具有钝角部41e。
第二弹簧部件
两个第二弹簧部件42对离合器拨叉41朝向离合器接通位置施力。第二弹簧部件42是第一施力部件的一例,例如是螺旋弹簧。第二弹簧部件42分别装配于两根引导轴49a。两个第二弹簧部件42在第一侧盖8a的内侧面与离合器拨叉41之间,以压缩状态装配于引导轴49a。
离合器爪
离合器爪44能够卡合以及解除卡合于棘齿40a地摆动自如地连结于图4以及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转动部18。如前所述,离合器爪44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轴18f,前述支承轴18f设置于转动部18的爪装配部18e。离合器爪44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既定的旋转相位RP。离合器爪44卡合于棘齿40a的第一棘齿40c与第二棘齿40d中的某一个,从而将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推压。离合器爪44具有摆动支承部44a和爪部44b,前述摆动支承部44a支承于支承轴18f,前述爪部44b从摆动支承部44a沿着径向延伸。若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进行操作,则爪部44b的末端接触于棘齿40a的根部分,推压离合器凸轮40而使其向第一方向R1旋转。离合器爪44借助螺入支承轴18f的末端部的螺纹部件53,相对于支承轴18f止脱。
第三弹簧部件
如图4所示,第三弹簧部件48对离合器爪44朝向棘齿40a施力。第三弹簧部件48例如是螺旋扭转弹簧。第三弹簧部件48的一端挂于爪部44b,另一端挂于设置于爪装配部18e的第二弹簧挂部18g。第三弹簧部件48与自由状态相比,两端更扩展地装配于离合器爪44。
相位定位部
相位定位部46构成为,将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第一方向R1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地进行定位。如图9所示,相位定位部46具有第一定位部46a和第二定位部46b,前述第一定位部46a配置于凸轮部40b,凹陷地形成于凸轮部40b,前述第二定位部46b配置于凸轮部40b之间。第一定位部46a卡合于上到凸轮部40b的第一倾斜凸轮面40e上的离合器拨叉41的凸轮承接部41c,从而将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相位PS地定位。因此,第一定位部46a在离合器拨叉41从离合器接通位置移动到离合器关闭位置时,将离合器凸轮40定位。第二定位部46b卡合于从凸轮部40b下来的离合器拨叉41的凸轮承接部41c,从而将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相位PS地定位。因此,第二定位部46b在离合器拨叉41从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到离合器接通位置时,将离合器凸轮40定位。因此,作为整体,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既定的旋转相位RP地被定位。
在这里,使用凸轮部40b和离合器拨叉41来将离合器凸轮40定位,因此相位定位部46的结构简单。
在这样的结构的离合器控制机构20中,若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推压操作,则离合器机构16交替地转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另外,若停止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推压操作,则借助第一弹簧部件51,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返回到第一位置。这时,离合器爪44被棘齿40a推压而向分离位置摆动,若返回第一位置,则卡合于棘齿40a。
离合器复位机构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离合器复位机构22包括前述的旋转部件52,该旋转部件52连结于驱动轴30,借助驱动轴30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推压棘齿40a。旋转部件52具有连结孔52b和多个突起部52a。多个(例如7个)突起部52a构成为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突起部52a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如前所述,突起部52a不能卡合于棘齿40a的第二棘齿40d,仅能卡合于第一棘齿40c。突起部52a具有:驱动轴30的绕线方向WD的上游侧的第一角部52c、和绕线方向WD的下游侧的第二角部52d。第一角部52c例如形成为锐角,第二角部52d形成为钝角。另外,第一角部52c比第二角部52d更远离驱动轴30的旋转中心RC地配置。具体地,第一角部52c形成为能够接触于第一棘齿40c,第二角部52d形成为不能接触于第一棘齿40c。由此,形成连结第一角部52c和第二角部52d的倾斜的推压面52e。这样的结构的推压面52e形成为绕线方向WD的上游侧比下游侧距旋转中心距离更大的倾斜凸轮面。因此,推压面52e在推压第一棘齿40c时,变得突起部52a难以咬入第一棘齿40c,从而变得难以产生由咬入引起的旋转部件52的卡住等故障。
如图8所示,离合器机构16在处于离合器拨叉41上到凸轮部40b上的关闭状态时,第一棘齿40c被配置于最接近旋转部件52的位置。另外,在处于离合器拨叉41配置于凸轮部40b之间的接通状态时,第二棘齿40d被配置于最接近旋转部件52的位置。因此,在离合器机构16是关闭状态时,若驱动轴30借助手柄2而向绕线方向WD旋转,则推压面52e推压第一棘齿40c,并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另外,在离合器接通状态时,突起部52a的推压面52e不会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
另外,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旋转部件52以突起部52a从棘齿40a分离的方式移动。为了实现上述移动,旋转部件52的连结于驱动轴30的连结孔52b相对于驱动轴30能够以既定的角度范围A(既定的角度范围A是从15度到35度的范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25度。)转动地装配。
连结孔52b具有:四个第二直线部52f、四个第二圆弧部52g、和四个第三直线部52h,前述第二直线部52f卡合于第一直线部30a并且比第一直线部短,前述第二圆弧部52g卡合于第一圆弧部30b并且比第一圆弧部30b长,前述第三直线部52h将第二圆弧部52g和第二直线部52f连结。由此,在旋转部件52借助驱动轴30的旋转而旋转的情况下,变成图8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第二直线部52f卡合于第一直线部30a。在第一棘齿40c借助离合器凸轮40的第一方向R1的旋转而推压突起部52a的情况下,旋转部件52相对于驱动轴30以既定的角度范围A例如图8顺时针地旋转,如图8中的两点划线所示,突起部52a以远离第一棘齿40c的方式移动。这时,第二棘齿40d是不会接触于突起部52a的厚度,因此第二棘齿40d不会使旋转部件52旋转。
在这样的结构的离合器复位机构22中,在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而将离合器机构16设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若使手柄2向绕线方向旋转,则驱动轴30向绕线方向WD旋转。若驱动轴30向绕线方向WD旋转,则旋转部件52向绕线方向旋转,突起部52a的推压面52e推压第一棘齿40c而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既定的旋转相位RP。由此,离合器拨叉41从平坦面40g在第二倾斜凸轮面40f上降下,而配置于凸轮部40b之间,从而离合器机构16变成接通状态。
另外,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即使棘齿40a接触于突起部52a,旋转部件52也相对于驱动轴30以既定的角度范围A向绕线方向WD旋转。因此,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突起部52a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40的旋转。
双轴承绕线轮的整体动作
在进行垂钓时,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推压操作,从而将离合器机构16设为关闭状态。由此,渔线借助钓组件的自重而陆续放出,卷筒10向陆续放线方向旋转。
若钓组件到达鱼聚集的钓鱼深度的位置,则使手柄2向绕线方向WD旋转。由此,如前所述,旋转部件52的突起部52a推压离合器凸轮40的第一棘齿40c,从而使离合器凸轮40旋转既定的旋转相位RP。由此,被第二弹簧部件42施力的离合器拨叉41在凸轮部40b的第二倾斜凸轮面40f上降下,而配置于凸轮部40b之间。结果,小齿轮32向卷筒10接近,离合器凹部16b卡合于离合器销16a,从而离合器机构16成为接通状态。此外,在本发明中,即使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操作,也能够使离合器机构16从关闭状态返回到接通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以多个(例如3个到8个,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5个)突起部152a中的某一个从棘齿40a分离的方式移动。具体地,离合器复位机构122的旋转部件15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152不构成反转禁止机构。
旋转部件152具有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驱动轴30的圆板状的主体部153。多个突起部152a以能够推压棘齿40a地突出的推压姿势和比推压姿势更靠近外周侧的退避姿势摆动自如地连结于主体部153的外周侧。突起部152a被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向推压姿势施力。施力部件例如由螺旋扭转弹簧、平板弹簧、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构成。突起部152a在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即使离合器凸轮40的棘齿40a接触于突起部152a,也被棘齿40a推压,突起部152a向退避姿势摆动。因此,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突起部152a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40的旋转。
另外,推压棘齿40a的多个突起部152a能够摆动地设置于旋转部件152的主体部153。因此,无关于旋转部件152的停止位置,不管是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还是借助手柄2,都使离合器机构16迅速地返回到接通状态。
特征
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如下所述地表达。
(A)双轴承绕线轮100是将渔线向前方陆续放出的钓鱼用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100具备绕线轮主体1、卷筒10、手柄2、驱动轴30、离合器机构16、离合器操作部件11、离合器控制机构20和离合器复位机构22,前述绕线轮主体1具有竿装配脚部7e。卷筒1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手柄2以旋转驱动卷筒10的方式构成。驱动轴30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并借助手柄2向绕线方向旋转。离合器机构16配置于手柄2与卷筒10之间。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第一位置和从第一位置分离的第二位置能够移动地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并被向第一位置施力。离合器控制机构20在每次操作离合器操作部件11时,使离合器机构16能够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离合器控制机构20包括离合器凸轮40,该离合器凸轮40在外周面上具有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的锯齿状的多个棘齿40a,并且对应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而针对每个第一方向R1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地旋转。离合器复位机构22使处于关闭状态的离合器机构16借助手柄2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返回到接通状态。离合器复位机构22包括旋转部件52,旋转部件52连结于驱动轴30,在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52a,前述突起部52a借助驱动轴30的绕线方向WD的旋转而推压棘齿40a,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
在该双轴承绕线轮100中,针对每次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操作,离合器机构16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若在离合器机构16是关闭状态时使手柄2向绕线方向旋转,则多个突起部52a中的某一个推压棘齿40a而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既定的旋转相位RP。由此,离合器凸轮40向离合器接通位置移动,从而离合器机构16变成接通状态。在这里,推压棘齿40a的多个突起部52a设置于旋转部件52。因此,无关于旋转部件52的停止位置,不管是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还是借助手柄2,都使离合器机构16迅速地返回到接通状态。
(B)旋转部件52也可以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以突起部52a从棘齿40a分离的方式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突起部52a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40的旋转。
(C)旋转部件152也可以具有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驱动轴30的圆板状的主体部153。突起部152a也可以以能够推压棘齿40a地突出的推压姿势和比推压姿势更靠近外周侧的退避姿势摆动自如地连结于主体部153的外周侧。突起部152a也可以在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被离合器凸轮40推压,而向退避姿势摆动。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被离合器凸轮40推压,从而突起部152a向退避姿势摆动。因此,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突起部152a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40的旋转。
(D)旋转部件52也可以相对于驱动轴30能够以既定的角度范围A向绕线方向WD旋转地连结。在这种情况下,在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即使棘齿40a接触于突起部52a,由于旋转部件52向绕线方向WD旋转,因此在离合器凸轮40借助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操作而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突起部52a也不会妨碍离合器凸轮40的旋转。
(E)离合器操作部件11在卷筒10的后方沿上下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第二位置也可以比第一位置更靠近竿装配脚部7e。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朝向竿装配脚部7e的向下方的相同的推压操作来进行离合器机构16的接通关闭操作,因此离合器机构16的接通关闭操作是容易的。
(F)离合器控制机构20也可以具有离合器拨叉41和第二弹簧部件42。离合器拨叉41卡合于离合器机构16以及离合器凸轮40。离合器拨叉41也可以借助离合器凸轮40的针对每个第一方向R1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的旋转,而沿着卷筒10的轴向在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关闭位置交替地移动,从而使离合器机构16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第二弹簧部件42也可以对离合器拨叉41朝向离合器接通位置施力。离合器凸轮40也可以具有多个凸轮部40b,前述凸轮部40b与既定的旋转相位RP关联地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且包括供离合器拨叉41卡合的第一倾斜凸轮面40e。
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使离合器拨叉41借助第一倾斜凸轮面40e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由此,若离合器拨叉41借助离合器凸轮40的第一方向的R1的旋转而卡合于离合器凸轮40的凸轮部40b的第一倾斜凸轮面40e,则离合器拨叉41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进一步地,若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而离合器拨叉41从第一倾斜凸轮面40e脱离,则离合器拨叉41被第二弹簧部件42施力而返回到离合器接通位置。在这里,离合器拨叉41借助离合器凸轮40的第一方向R1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的旋转,而在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关闭位置交替地移动,因此离合器机构16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
(G)第一倾斜凸轮面40e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R1从卷筒10逐渐地离开,凸轮部40b也可以卡合于离合器拨叉41的侧面,使离合器拨叉41从离合器接通位置朝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借助第一倾斜凸轮面40e,使离合器拨叉41向从卷筒10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离合器拨叉41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
(H)离合器操作部件11也可以具有转动部18和操作部19。转动部18绕卷筒轴14的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操作部19能够一体地转动地连结于转动部18。离合器控制机构20也可以具有离合器爪44和第三弹簧部件48。离合器爪44能够卡合以及解除卡合于棘齿40a地摆动自如地连结于转动部,卡合于棘齿40a而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转动。第三弹簧部件48对离合器爪44朝向棘齿40a施力。
在这种情况下,若向离合器操作部件11施加力而使离合器操作部件1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则转动部18转动,被第三弹簧部件48施力的离合器爪44卡合于棘齿40a,而使离合器凸轮40向第一方向R1旋转。另外,若解除施加于离合器操作部件11的力,则被第三弹簧部件48施力的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返回到第一位置。
(I)离合器控制机构20也可以进一步地包括相位定位部46,前述相位定位部46将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第一方向R1的既定的旋转相位RP地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离合器操作部件11返回第一位置,也能够将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既定的旋转相位地定位。
(J)相位定位部46也可以具有供离合器拨叉41卡合的第一定位部46a和第二定位部46b。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46a配置于多个凸轮部40b,第二定位部46b配置于多个凸轮部40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凸轮部40b和离合器拨叉41,能够将离合器凸轮40针对每个既定的旋转相位RP地定位,因此能够将离合器凸轮40的相位用简单的构造来定位。
(K)双轴承绕线轮100还可以进一步具备反转禁止机构34,前述反转禁止机构34具有旋转部件52和爪部件54,前述爪部件54在卡合于多个突起部52a中的某一个的卡合位置和从突起部52a分离的分离位置摆动,前述反转禁止机构34禁止驱动轴30的与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反转禁止机构34和离合器复位机构22能够共用零件。
(L)多个棘齿40a也可以具有能够卡合于突起部52a的多个第一棘齿40c和不能卡合于突起部52a的第二棘齿40d,前述第二棘齿40d与第一棘齿40c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旋转部件52不妨碍离合器凸轮40的第一方向R1的旋转的结构。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特别地,记载于本说明书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组合。
(a)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展示了作为双轴承绕线轮100的用马达12来驱动卷筒的电动绕线轮,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手动卷绕的双轴承绕线轮。
(b)双轴承绕线轮100还可以进一步具备使用者能够识别离合器机构16的状态的识别机构。例如,也可以是,将第一棘齿40c和第二棘齿40d的位置借助目测或传感器来识别,从而识别离合器机构16是接通状态还是关闭状态。
(c)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将离合器操作部件11绕卷筒轴能够摆动地设置。但是,离合器操作部件的移动不限于绕卷筒轴的摆动,也可以绕其他轴摆动,也可以是直线移动。
(d)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由凸轮部40b和离合器拨叉41构成相位定位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多个凹部和销部件来构成相位定位部。凹部也可以对应既定的旋转相位RP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于离合器凸轮40的对置于机构装配板9b的面以及机构装配板9b的一侧。销部件也可以设置为能够进退地与凹部卡合并且朝向凹部施力。
附图标记说明
1绕线轮主体;2手柄;7e竿装配脚部;10卷筒;11离合器操作部件;16离合器机构;18转动部;19操作部;20离合器控制机构;22、122离合器复位机构;40离合器凸轮;40a棘齿;40b凸轮部;40c第一棘齿;40d第二棘齿;40e第一倾斜凸轮面;41离合器拨叉;42第二弹簧部件;44离合器爪;46相位定位部;46a第一定位部;46b第二定位部;48第三弹簧部件;52、152旋转部件;52a、152a突起部;100双轴承绕线轮;153主体部;R1第一方向;RP既定的旋转相位;WD绕线方向。

Claims (12)

1. 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前述双轴承绕线轮向前方陆续放出渔线,其特征在于,
具备绕线轮主体、卷筒、手柄、驱动轴、离合器机构、离合器操作部件、离合器控制机构、离合器复位机构,
前述绕线轮主体具有竿装配脚部,
前述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述绕线轮主体,
前述手柄构成为将前述卷筒旋转驱动,
前述驱动轴旋转自如地装配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借助前述手柄而向绕线方向旋转,
前述离合器机构配置于前述手柄与前述卷筒之间,
前述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从前述第一位置分离的第二位置移动地设置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并被向前述第一位置施力,
前述离合器控制机构在每次操作前述离合器操作部件时,能够将前述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至接通状态和关闭状态,
前述离合器复位机构使处于前述关闭状态的前述离合器机构借助前述手柄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返回到前述接通状态,
前述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离合器凸轮,前述离合器凸轮在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隔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齿部,并对应前述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从前述第一位置向前述第二位置的移动而针对每个第一方向的既定的旋转相位地旋转,
前述离合器复位机构包括旋转部件,前述旋转部件连结于前述驱动轴,并在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前述突起部借助前述驱动轴的绕线方向的旋转而推压前述齿部,从而使前述离合器凸轮向前述第一方向旋转。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离合器凸轮借助前述离合器操作部件而向前述第一方向旋转时,前述旋转部件以前述突起部从前述齿部分离的方式移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部件具有圆板状的主体部,前述主体部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前述驱动轴,
前述突起部在能够推压前述齿部地突出的推压姿势和比前述推压姿势更靠近前述外周侧的退避姿势摆动自如地连结于前述主体部的外周侧,
在前述离合器凸轮向前述第一方向旋转时,前述突起部被前述离合器凸轮推压,而向前述退避姿势摆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部件相对于前述驱动轴以既定的角度范围向绕线方向能够旋转地连结于前述驱动轴。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离合器操作部件在前述卷筒的后方沿上下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承于前述绕线轮主体,
前述第二位置比前述第一位置更靠近前述竿装配脚部。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拨叉和第一施力部件,
前述离合器拨叉卡合于前述离合器机构以及前述离合器凸轮,借助前述离合器凸轮的针对每个前述第一方向的前述既定的旋转相位的旋转,沿着前述卷筒的轴向,在离合器接通位置和前述离合器关闭位置交替地移动,从而将前述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至前述接通状态和前述关闭状态,
前述第一施力部件对前述离合器拨叉朝向前述离合器接通位置施力,
前述离合器凸轮具有多个凸轮部,前述凸轮部与前述既定的旋转相位关联地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并且包括供前述离合器拨叉卡合的倾斜凸轮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倾斜凸轮面形成为沿着前述第一方向从前述卷筒逐渐地离开,
前述凸轮部卡合于前述离合器拨叉的侧面,使前述离合器拨叉从前述离合器接通位置朝向前述离合器关闭位置移动。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离合器操作部件具有转动部和操作部,前述转动部绕前述卷筒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前述操作部能够一体地转动地连结于前述转动部,
前述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爪和第二施力部件,
前述离合器爪能够卡合以及解除卡合于前述齿部地摆动自如地连结于前述转动部,卡合于前述齿部而使前述离合器凸轮向前述第一方向旋转,
前述第二施力部件对前述离合器爪朝向前述齿部施力。
9. 如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离合器控制机构还包括相位定位部,前述相位定位部将前述离合器凸轮针对每个前述第一方向的前述既定的旋转相位地定位。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相位定位部具有供前述离合器拨叉卡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前述第一定位部配置于前述多个凸轮部,前述第二定位部配置于前述多个凸轮部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反转禁止机构,前述反转禁止机构具有前述旋转部件和爪部件,并禁止前述驱动轴的与前述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前述爪部件在卡合于前述多个突起部的某一个的卡合位置与从前述突起部分离的分离位置摆动。
12.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齿部具有能卡合于前述突起部的多个第一齿部以及不能卡合于前述突起部的第二齿部,前述第二齿部与前述第一齿部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CN201610359360.XA 2015-05-28 2016-05-27 双轴承绕线轮 Active CN1061722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8342 2015-05-28
JP2015108342A JP6518514B2 (ja) 2015-05-28 2015-05-28 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2293A true CN106172293A (zh) 2016-12-07
CN106172293B CN106172293B (zh) 2021-04-20

Family

ID=57453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9360.XA Active CN106172293B (zh) 2015-05-28 2016-05-27 双轴承绕线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18514B2 (zh)
KR (1) KR102577102B1 (zh)
CN (1) CN106172293B (zh)
TW (1) TWI6827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802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6324B2 (ja) * 2016-01-26 2021-02-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
JP6914052B2 (ja) * 2017-02-21 2021-08-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49799B2 (ja) 2017-10-10 2022-04-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2022185844A (ja) * 2021-06-03 2022-12-1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760U (zh) * 1989-07-21 1990-09-12 中外合资福建钓鱼机具制造有限公司 钓鱼用绕线轮
JPH04281731A (ja) * 1991-03-08 1992-10-07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
JP2000354441A (ja) * 1999-06-16 2000-12-26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
US6318655B1 (en) * 2000-06-14 2001-11-20 Penn Fishing Tackle Maufacturing Co. Drag apparatus for conventional and spinning reels
CN1225165C (zh) * 2000-08-30 2005-11-0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的逆转防止机构
CN1806539A (zh) * 2004-12-27 2006-07-26 株式会社岛野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CN102405889A (zh) * 2010-09-22 2012-04-1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3814873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4041469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钓鱼用渔线轮的棘轮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9936A (en) * 1981-04-01 1983-01-25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ishing reel clutch control mechanism
JPS61193769U (zh) * 1985-05-24 1986-12-02
JPS6239478U (zh) * 1985-08-28 1987-03-09
JPH0325575Y2 (zh) * 1986-04-11 1991-06-03
JPS6320771U (zh) * 1986-07-25 1988-02-10
JP3566565B2 (ja) * 1998-11-19 2004-09-1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01045930A (ja) * 1999-08-06 2001-02-20 Ryobi Ltd 両軸受けリール
JP4281731B2 (ja) 2005-11-17 2009-06-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車両
EP2772968B1 (en) 2013-02-28 2016-11-30 Samsung SDI Co., Ltd. Composite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positive electrode and lithium battery containing the material
JP6295047B2 (ja) * 2013-09-20 2018-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200287B2 (ja) * 2013-11-14 2017-09-20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760U (zh) * 1989-07-21 1990-09-12 中外合资福建钓鱼机具制造有限公司 钓鱼用绕线轮
JPH04281731A (ja) * 1991-03-08 1992-10-07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
JP2000354441A (ja) * 1999-06-16 2000-12-26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
US6318655B1 (en) * 2000-06-14 2001-11-20 Penn Fishing Tackle Maufacturing Co. Drag apparatus for conventional and spinning reels
CN1225165C (zh) * 2000-08-30 2005-11-0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的逆转防止机构
CN1806539A (zh) * 2004-12-27 2006-07-26 株式会社岛野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CN102405889A (zh) * 2010-09-22 2012-04-1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3814873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4041469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钓鱼用渔线轮的棘轮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802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18514B2 (ja) 2019-05-22
TW201642738A (zh) 2016-12-16
TWI682714B (zh) 2020-01-21
KR102577102B1 (ko) 2023-09-11
JP2016220570A (ja) 2016-12-28
CN106172293B (zh) 2021-04-20
KR20160140356A (ko)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2293A (zh) 双轴承绕线轮
CN103222451B (zh) 双轴承绕线轮
CN102405889B (zh) 双轴承绕线轮
TWI642356B (zh) Double bearing reel
JPH0514780Y2 (zh)
CN105454176A (zh) 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
CN207371103U (zh) 陀螺发射装置
CN102283184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变速操作机构
JP5593376B2 (ja) スプール固定型フィッシングリール
CN109619055A (zh) 旋转传递机构及具备其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
JP2016220570A5 (zh)
KR101592532B1 (ko) 낚시용 전동 릴
CN104717882B (zh) 钓鱼用卷线器
KR100522647B1 (ko) 낚시용 릴
CN104222038A (zh) 钓鱼用纺车式绕线轮及其转子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杆
CN110100802A (zh) 双轴承渔线轮
KR20170089399A (ko) 전동 릴
CN110506716A (zh)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JP2019068775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6284307B2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KR910003988Y1 (ko) 양축받이 릴
GB2575550A (en) Spinning reel
JP6914052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TWM409135U (en)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CN107207073B (zh) 动力传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