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6539A -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6539A
CN1806539A CN 200510135662 CN200510135662A CN1806539A CN 1806539 A CN1806539 A CN 1806539A CN 200510135662 CN200510135662 CN 200510135662 CN 200510135662 A CN200510135662 A CN 200510135662A CN 1806539 A CN1806539 A CN 1806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control member
dra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356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6539B (zh
Inventor
生田刚
川崎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680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462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06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6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06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6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可减少六角形的导向部与渔线轮主体的接触部分的不均衡。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45)包括:第2凸轮构件(22)、导向部(17)、导向固定部(39)、以及摆动支承部(34)。第2凸轮构件与制动操作构件的第1凸轮构件相卡合,并与制动操作构件的摆动相联动而在摆动轴方向上移动。导向部具有六角部(35)和圆筒部(36),所述六角部引导第2凸轮构件使其相对渔线轮主体不可自由回转、但可在摆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导向固定部用于固定导向部,具有:六角凹部(37),其设在渔线轮主体的侧部,六角部嵌合在其中;通孔(38),圆筒部嵌合在其中。

Description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结构,尤其涉及杆制动式渔线轮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该制动操作构件对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杆制动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侧部的制动机构的制动力进行调整。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如下所述的杆制动式渔线轮为众所知,即,通过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卷线筒轴上的制动操作构件,使卷线筒轴向轴向移动并对制动力进行调整(例如,参照特开平11-9157号公报)。这种制动操作构件其基端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摆动支承部上,所述摆动支承部在渔线轮主体的罩构件上与卷线筒轴同心地伸出而形成。另外,在制动操作构件的基端,设有对应于摆动而向轴向移动的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具有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所述第1凸轮部设在制动操作构件上,所述第2凸轮部与第1凸轮部相卡合,与制动操作构件的摆动相联动而在摆动轴(卷线筒轴)的方向上移动。在渔线轮主体的摆动支承部的内周侧设有导向部,其用于将第2凸轮部安装为不可回转但可在轴向上自由移动的状态。为了能以较多的面承受并分散回转方向的力,该导向部以六角形外观与摆动支承部一体成形在摆动支承部的内周侧。
在以模具成形渔线轮主体的罩构件的情况下,可与成形罩构件同时成形六角形外观的导向部。但是,当采用经机械加工的金属制构件来构成罩构件等渔线轮主体的情况下,若通过切削加工而一体地形成六角形外观的导向部,将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因此,可考虑分体形成导向部,再通过例如铆接等方式将其固定在渔线轮主体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向部要引导第2凸轮部并使其不可回转,所以必须将导向部以不可回转的方式固定在渔线轮主体上。因此,可考虑利用其六角形的外观而将导向部以不可回转的方式固定在渔线轮主体上。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在渔线轮主体上形成六角形的凹部,并使导向部与该凹部相卡合即可。在通过利用刀具进行机械加工形成六角形凹部的情况下,由于用于形成凹部的刀具(端铣刀)是圆柱状刀具,所以较难形成精确的六角形。因此,凹部的内周面与导向部的外周面相接触部分的数量不均衡而导致接触不稳定。当该接触部分的数量变少时,六角形的角部分附近发生载荷集中,从而该部分变形,可能会引起固定部分的晃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减少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中六角形的导向部与渔线轮主体间的接触部分的不均衡。
技术方案1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是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杆制动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侧部,对制动机构的制动力进行强弱调整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其具有第2凸轮部、导向部、导向固定部、摆动支承部。第2凸轮部与设在制动操作构件上的第1凸轮部相卡合,并与制动操作构件的摆动相联动而在摆动轴方向上移动。导向部具有:六角部,其具有第1~第6外周面,该第1~第6外周面引导上述第2凸轮部,使其相对渔线轮主体不可自由回转但可在摆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圆筒部,其被配置为与六角部邻接的状态,且其外径比六角部的内接圆的直径小。导向固定部用于固定导向部,其具有:六角凹部,其设在渔线轮主体的侧部,导向部的六角部嵌合在该六角凹部中;通孔,圆筒部嵌合在该通孔中。六角凹部具有:第1、第4内周面,其分别与第1外周面和该第1外周面对面的第4外周面隔开间隙而配置;第2内周面,其具有:第1接触部,该第1接触部被配置为可与第2外周面的第1外周面侧的第1部分接触的状态,所述第2外周面与第1外周面邻接;第1分离部,该第1分离部配置在第2外周面的第3外周面侧的第2部分处,并与第2外周面隔开间隙,其中,所述第3外周面与第2外周面邻接;第3、第6内周面,其被配置为分别可与第3外周面和该第3外周面对面的第6外周面接触的状态;第5内周面,其具有:第2接触部,该第2接触部被配置为可与第5外周面的第4外周面侧的第3部分接触,所述第5外周面与第4外周面邻接;第2分离部,该第2分离部配置在第6外周面侧的第4部分处,并与第5外周面隔开间隙,其中,所述第6外周面与第5外周面邻接;第1~第6内周面被沿着上述制动操作构件使上述制动机构的制动力增强的摆动方向排列而配置。摆动支承部设在上述渔线轮主体上,位于上述导向固定部的外周侧,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述制动操作构件
该安装结构中,导向部被固定在导向固定部上,所述导向固定部形成在渔线轮主体的侧部。而且第2凸轮部被以可在轴向自由移动但不可回转的方式安装在已被固定的导向部上,在配置于导向部外周侧的摆动支承部上,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有制动操作构件。这样,当制动操作构件摆动时第1凸轮部摆动,第2凸轮部在轴向上移动。通过将此第2凸轮部的移动传递给卷线筒轴或卷线筒,可调整制动长度。当将制动操作构件向使卷线筒轴或卷线筒移动,制动力增强的方向操作时,在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之间,在摆动方向上也有较大的力作用。另外,当反方向操作时,没有较大的力作用于摆动方向。另外,在希望利用刀具形成六角凹部时,由于刀具通常都被形成为圆柱状,所以要精确地形成六角形的凹部较为困难。因此,本发明中,六角凹部的第1、第4内周面与六角形的导向部的外周面分离,使该部分不会进行止转。另外,与第1、第4内周面邻接的第2、第5内周面在第1、第4内周面一侧形成第1、第2接触部,所述第1、第2接触部与第2、第5内周面的第1、第3部分接触;在第3、第6内周面侧形成第1、第2分离部,所述第1、第2分离部从第2、第5外周面的第2、第4部分分离。而且,使与第2、第5内周面邻接的第3、第6内周面与第3、第6外周面接触。在此,通过使第1内周面和第4内周面与第1、第2外周面分离,并且,在第2内周面和第5内周面上设置第1、第2分离部,从而,即使使用圆柱状的刀具,也可刀具在该部分退刀,因此,可沿着六角形的第2、第5外周面的第1、第3部分以及第3、第6外周面对第1、第2接触部以及第3、第6内周面进行精确的机械加工。另外,由于将第1、第2接触部配置在摆动方向的上游侧,在该上游侧较之下游侧有较强的摆动方向的力作用于导向构件上,所以当制动操作构件受到向着该摆动方向的摆动操作时,发生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个数比反方向的接触部分的个数多。具体地说,当制动操作构件被向着制动力增强的方向操作时,第1、第2接触部以及第3、第6内周面的第2、第5内周面侧的两部分共计4处的部分与导向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另一方面,当其被向着反方向摆动操作时,仅在第3、第6内周面的第4、第1内周面侧的两部分处与导向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因此,接触部的个数稳定,可减少六角形的导向构件与渔线轮主体的接触部分的不均衡。
技术方案2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具有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此外,导向部进一步具有圆筒部,该圆筒部被配置为与上述六角部邻接的状态,且其直径比上述六角部的内接圆的直径小;导向固定部进一步具有圆筒部所嵌合的通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圆筒部嵌合在通孔中,可将导向部在导向固定部上定心并安装。
技术方案3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具有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结构,此外,第1凸轮部具有沿摆动轴的径向配置的多个凸轮销;第2凸轮部具有:倾斜凸轮,为与凸轮销相卡合,其具有沿周向倾斜的倾斜面;六角孔,其配置在内周部,并以可沿轴向自由移动但不可回转的方式与导向构件相卡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设在制动操作构件的内周部的凸轮销构成第1凸轮构件,为与其相卡合,以沿着周向形成的倾斜面构成第2凸轮构件,通过以两者构成倾斜面,可简化凸轮结构。
技术方案4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具有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此外,六角部进一步具有第1~第6圆弧部,这些圆弧部将第1~第6外周面中相邻的外周面用圆弧连接,所述圆弧以摆动轴的轴芯为中心;第2凸轮部的内周部进一步具有圆形孔,该圆形孔与六角孔邻接形成,圆弧部可嵌合在该圆形孔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六角孔例如以挤压成形制成长度较短,由于可使6个圆弧部嵌合在圆形孔中,所以可抑制第2凸轮部的晃动。
技术方案5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具有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结构,此外,第2内周面的第1分离部与上述第5内周面的第2分离部分别被形成为圆弧状。在这种情况下,在用圆柱状刀具形成六角凹部时,容易形成第1、第2分离部。
技术方案6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具有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结构,此外,导向部的圆筒部具有铆接部,该铆接部贯穿通孔,伸出至渔线轮主体的内部,并且内周面由向前扩展的锥形面构成;导向部通过将从通孔伸出的铆接部铆接在渔线轮主体的内壁,而被固定在上述渔线轮主体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铆接固定而将导向部固定在渔线轮主体上,所以导向部的固定结构比通过螺纹连接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第1内周面和第4内周面与第1、第2外周面分离,并且在第2内周面和第5内周面上设置第1、第2分离部,即使使用圆柱状刀具,也可使刀具在上述部分退刀。因此,可将第1、第2接触部以及第3、第6内周面沿六角形的第1、第4外周面的第1、第2部分以及第3、第6外周面,利用刀具精确地进行机械加工。另外,由于将第1、第2接触部配置在摆动方向的上游侧,即,有更强的摆动方向的力作用于导向部的第2、第5内周面的一侧,所以当制动操作构件受到向着该摆动方向的摆动操作时,发生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个数比反方向的接触部分的个数多。具体地说,当制动操作构件被向着制动力增强的方向操作时,第1、第2接触部以及第3、第6内周面的第2、第5内周侧的两部分共计4处的部分与导向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另一方面,当其被向着反方向摆动操作时,仅在第3、第6内周面的第4、第1内周部侧这两部分处与导向部的外周面接触。因此,接触部的个数稳定,可减少六角形的导向部与渔线轮主体的接触部分的不均衡。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第2单向离合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第2单向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2单向离合器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VI-V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制动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制动调整构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导向部的主视图。
图10是第2凸轮构件的半剖视图。
图11是第2凸轮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第1制动构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离心制动机构构成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是中型的杆制动型产品,它包括:渔线轮主体1;制动操作构件2,其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侧方;摇柄3,其位于制动操作构件2的下方,并以可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1上;卷线筒4,其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内部。
渔线轮主体的结构
渔线轮主体1具有轮架10和第1、第2侧罩13a、13b,所述第1、第2侧罩13a、13b将轮架10的两侧罩住。轮架10具有左、右一对第1、第2侧板11a、11b以及联结第1、第2侧板11a、11b的多个联结部12。第1、第2侧板11a、11b是从侧面观察大致呈圆形的构件,第2侧板11b的直径被制成比第1侧板11a的直径大。例如,第2侧板11b的直径范围为第1侧板11a的直径的110%以上140%以下,本实施方式中,第2侧板11b的直径是第1侧板11a的直径的110%~120%。多个联结部12与第1、第2侧板11a、11b一体成形,如图1和图2所示,下侧的联结部12上固定有金属制的竿安装机架7,该竿安装机架7前后较长,用于将轮安装到钓鱼竿RD上。
在竿安装机架7上,相向地配置有夹住钓鱼竿RD的竿夹板8。竿夹板8为金属制,具有圆弧部8a以及从圆弧部8a的两侧伸出的一对安装部8b、8c。竿夹板8在夹住钓鱼竿RD的状态下,通过第1、第2连接部9a、9b而固定在下侧的联结部12上。第1、第2连接部9a、9b具有:第1、第2连接螺栓9c、9e,其安装在安装部8b、8c上;第1、第2连接螺母9d、9f,所述第1、第2连接螺栓9c、9e分别与该第1、第2连接螺母9d、9f旋合而被拧入联结部12中。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侧板11b比第1侧板11a的直径大,所以联结部12与第2侧板11b的联结部分比其与第1侧板11a的联结部分相应地向钓鱼竿RD一侧下降,就从联结部12到竿夹板8的安装部8b的距离而言第2侧板11b一侧要短一些。因此,与第1侧板11a一侧的第1连接部9a相比,第2侧板11b一侧的第2连接部9b的长度较短。具体地说,虽然连接螺栓9c、9e的长度相等,但连接螺母9d、9f的长度关系为:第2侧板11b侧的连接螺母9f比第1侧板11a侧的连接螺母9d短。
如图1和图2所示,第1侧罩13a为侧面观察大致呈圆形的构件,安装在第1侧板11a的侧部。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2侧罩13b具有圆筒部14和突出部15,所述圆筒部14安装在第2侧板11b的侧部,所述突出部15向圆筒部14的轴向的外侧(图2中的右侧)突出。第1侧罩13a和圆筒部14都是侧面观察大致呈圆形的构件,并分别与第1、第2侧板11a、11b的直径大致相同,第2侧罩13b的直径被制成比第1侧罩13a的直径大。例如,圆筒部14的直径范围是第1侧罩13a的直径的110%以上140%以下,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14的直径是第1侧罩13a的直径的110%~120%。
突出部15与圆筒部14一体成形,并向轴向的外侧(图2中的右侧)突出而形成,在其内部具有与圆筒部14连通的空间。突出部15是侧面观察大致呈雨滴形状的构件,具有小圆弧部和大圆弧部,位于下部的大圆弧部比圆筒部14更向下方突出。在突出部15上,安装有向外露出的制动操作构件2和摇柄3。
如图4所示,在突出部15的制动操作构件2安装部分上,形成有比其它部分更向外阶梯状突出的摆动支承部34,其用于支承制动操作构件2,使其可自由摆动。摆动支承部34具有大直径突出部34a以及从大直径突出部突出的小直径突出部34b,在大直径突出部34a的内部,容纳有后述的轴承20d(参照图8)。在摆动支承部34的内周侧,具体地说,在小直径突出部34b上配置有导向部17,该导向部17引导后述的第2凸轮构件22(参照图8),使其不可回转但可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导向部17贯穿第2侧罩13b并被铆接固定在导向固定部39上,所述导向固定部39设在第2侧罩13b的卷线筒轴5所贯穿的摆动支承部34的内周侧。如图8和图9所示,导向固定部39具有六角凹部37和圆形的通孔38,所述六角凹部37被与卷线筒轴心同轴配置并与导向部17不可回转地卡合。
如图8和图9所示,导向部17具有:六角部35,其截面外形大致为正六边形的形状,并嵌合在六角凹部37内;圆筒部36,其外径比六角部35的内接圆的直径小,并嵌合在通孔38内。六角部35的外周部具有:第1~第6外周面35a1~35a6,它们是例如正六边形的边;第1~第6圆弧部35b 1~35b6,其以圆17c的圆弧连接相邻的第1~第6外周面35a1~35a6,所述圆17c以摆动轴轴芯(卷线筒轴轴芯)为圆心。圆筒部36嵌合在通孔38内,用于将导向部17相对卷线筒轴5定心。圆筒部36具有铆接部36b,该铆接部36b贯穿通孔38并向第2侧罩13b的内部伸出,且该铆接部36b的内周面由向前扩展的锥形面36a构成。导向部17通过将从通孔38伸出的铆接部36b铆接在第2侧罩13b的内壁上,而被铆接固定在第2侧罩13b上。
如图9所示,六角凹部37具有第1~第6内周面37a1~37a6。第1和第4内周面37a1和37a4分别与第1外周面35a1以及第1外周面35a1对面的第4外周面35a4隔开间隙而配置。第2内周面37a2具有:第1接触部37c1,其被配置为可与第2外周面35a2的靠近第1外周面35a1侧的第1部分35a21相接触,所述第2外周面35a2与第1外周面35a1相邻接;第1分离部37d1,其配置在第2外周面35a2的靠近第3外周面35a3侧的第2部分35a22处,并与第2外周面35a2隔开间隙,所述第3外周面35a3与第2外周面35a2相邻接。第3和第6内周面37a3、37a6被分别配置为可与第3外周面35a3以及该第3外周面35a3对面的第6外周面35a6相接触。第5内周面37a5具有:第2接触部37c2,其被配置为可与第5外周面35a5的靠近第4外周面35a4侧的第3部分35a53相接触,所述第5外周面35a5与第4外周面35a4相邻接;第2分离部37d2,其配置在第5外周面35a5的靠近第6外周面35a6侧的第4部分35a54处,并与第5外周面35a5隔开间隙,所述第6外周面35a6与第5外周面35a5相邻接。这些第1~第6内周面37a1~37a6,被沿着箭头R所示的方向排列配置,该箭头R所示的方向是制动操作构件2的使制动机构6的制动力增强的摆动方向。第1和第2分离部37d1、37d2为圆弧状,并与第3和第6内周面37a3、37a6相连。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突出部15上、且在制动操作构件2下方,向外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安装摇柄3的突出筒16。如图2所示,在突出筒16的内部,配置有与卷线筒轴5平行的筒状的摇柄轴31,所述卷线筒轴5是卷线筒4的回转轴。如图2所示,摇柄轴31通过配置在突出筒16的两端的两个轴承32、33,被以可自由回转的方式悬臂支承,其中一个轴端通过轴承32向内侧突出配置。在摇柄轴31靠近轴承32一侧的突出部上,以可自由回转的方式安装有主齿轮60。在主齿轮60的圆板部上,形成有一对回转传递孔60a。主齿轮60隔着垫圈59与轴承32接触。在摇柄轴31的另一轴端,以不可回转的方式安装有摇柄3。
在轴承32、33之间配置有辊式第1单向离合器62。第1单向离合器62只允许摇柄轴31进行收线方向的正转,而禁止其进行放线方向的反转。另外,在摇柄轴31的一个轴端上,配置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爪式的第2单向离合器63。第2单向离合器63同样是使摇柄轴31不可反转的构件。这些第1单向离合器62和第2单向离合器63,主要被用于使后述的制动机构6动作,所述制动机构6对卷线筒4的放线方向的回转进行制动。在摇柄轴31的靠近轴承32一侧的轴端部31b上,形成有回转卡合部31a,该回转卡合部31a形成为非圆形截面,例如,矩形截面。
第2单向离合器的结构
如图3~图6所示,第2单向离合器63具有:棘轮65,其与主齿轮60联动并与之隔开距离而排列配置在摇柄轴31的回转卡合部31a上;棘爪66,其位于棘轮的外周侧;加载构件67,其对棘爪66加载;爪支承部68,其支承棘爪66,使其可自由摆动;固定螺栓69,其将棘轮65固定在摇柄轴31上。
在棘轮65的外周部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彼此隔开距离的锯齿状的齿部65a。棘轮65是大致圆形的构件,其直径小于主齿轮60,在其中心部形成有矩形的安装孔65b,该安装孔65b与摇柄轴31的回转卡合部31a卡合。另外,在圆板部上能与主齿轮60的回转传递孔60a相向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对贯穿两侧面的回转传递孔65c。将回转传递孔60a、65c连接的连接销70,配置在主齿轮60与棘轮65之间,并插入回转传递孔60a、65c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棘轮65的回转,即摇柄轴31的回转便通过连接销70被传递给主齿轮60。固定螺栓69拧入摇柄轴31的轴端部31b,棘轮65通过固定螺栓69而被固定在摇柄轴31上。该固定螺栓69隔着棘轮65按压主齿轮60,主齿轮60隔着垫圈59而与轴承32的内轮相接触。因此,主齿轮60也通过固定螺栓69而被定位并固定。
如图5所示,棘爪66安装在爪支承部68上并可自由摆动成接触姿势和分离姿势,在接触姿势时,棘爪66与齿部65a接触,在图中以实线表示;在分离姿势时,棘爪66与齿部65a分离,图中以虚线表示。当棘爪66处于接触姿势时,摇柄轴31向放线方向的回转被禁止。因此,当卷线筒4向放线方向回转,后述的制动机构6就工作。棘爪66具有支承孔66a,后述的摆动支承销76嵌合在支承孔66a中。棘爪66的前端66b配置在支承孔66a的棘轮65的绕线方向R的下游侧。棘爪66向主齿轮60侧的轴向移动以及挠曲受到主齿轮60的限制。
加载构件67是被折弯成C字形的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板状构件,使其嵌套在棘爪66的中间部上,通过例如铆接销73将其固定。如图6所示,加载构件67的一对前端67a与棘轮65的两侧面弹性接触,并夹持棘轮65。在爪支承部68靠近棘爪66的分离姿势一侧,立设有限制销71,其用于对加载构件67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使其不会脱离开棘轮65。当棘轮65向收线方向R回转时,该加载构件67通过其与棘轮65的摩擦,将棘爪66向分离姿势侧加载。被向分离姿势侧加载的棘爪66与限制销71抵接,从而被维持在图5中以虚线表示的分离姿势处。由此,收线时棘爪66不会与棘轮65的齿部65a接触,可抑制噪音。并且,还可抑制旋转阻力的增加,以及抑制卷线筒4的卷绕效率的降低。另外,当棘轮65相反地向放线方向回转时,加载构件67通过其与棘轮65的摩擦,将棘爪66向接触姿势侧加载。由此,可禁止摇柄轴31向放线方向回转。
爪支承部68具有:固定架75,其通过例如螺纹构件77被固定在第2侧罩13b的突出部15上,棘轮65位于该固定架75与突出部15之间;摆动支承销76,其安装在固定架75上并支承棘爪66,使该棘爪66可从棘轮65侧拔出或插入棘轮65侧,并可自由摆动。固定架75为了使固定螺栓69的头部69a露出,而被形成为月牙形。由此,可在将固定架75固定在突出部15上之后,将固定螺栓69紧固。固定架75上,形成有第1固定孔75a和第2固定孔75b,所述第1固定孔75a用于将摆动支承销76铆接固定,所述第2固定孔75b用于将限制销71铆接固定。另外,挠曲防止凸起75c向着棘爪66突出而形成以防止棘爪66向固定架75侧挠曲。摆动支承销76是中央部具有大直径凸缘的轴构件,在其前端安装有棘爪66,所述棘爪66可自由摆动,并可从棘轮65侧拔出或插入棘轮65侧。
在这样构成的第2单向离合器63中,由于摆动支承销76安装在固定架75上,两者之间有棘轮65,并且支承棘爪66,使其可从棘轮65侧拔出或插入棘轮65侧,所以在组装时,即使在安装于棘爪66上的加载构件67夹持棘轮65的状态下,使摆动支承销76向与棘轮65接近的方向移动,使得棘爪66欲相对棘轮65移动,安装有加载构件67的棘爪66也与棘轮65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加载构件67不会由于棘轮65而变形,从而可抑制加载构件67的变形。
如图2所示,摇柄3固定在摇柄轴31的另一端部。摇柄3具有:摇臂40,其固定在摇柄轴31的前端;摇柄把手41,其支承在摇臂40的前端并可自由回转。摇臂40通过螺纹构件42而被固定在摇柄轴31的前端,且其不可相对摇柄轴31回转。为了便于加力握持,摇柄把手41的外形被形成为带有圆弧的大致T字形。
卷线筒的构成
如图2所示,卷线筒4具有筒状的绕线筒部4a以及第1凸缘部4b和第2凸缘部4c,所述第1凸缘部4b和第2凸缘部4c形成在绕线筒部4a的两侧,且它们的直径比绕线筒部4a的直径大。卷线筒4通过轴承20a、20b而支承在卷线筒轴5上,并可自由回转。另外,在卷线筒4靠近摇柄3的一侧,设有制动机构6,其对卷线筒4向放线方向的回转进行制动。另外,在卷线筒4靠近第1侧罩13a的一侧,设有离心制动机构18,其对卷线筒4进行制动。另外,在卷线筒4与第1侧罩13a之间,设有卷线筒发声机构19。卷线筒发声机构19可在对应于卷线筒4的回转发声的发声状态、以及不发声的无声状态间进行切换。
如图2所示,第2凸缘部4c被制成比第1凸缘部4b的直径大。如图7中放大表示的那样,第2凸缘部4c在靠近绕线筒部4a一侧具有圆筒状的小直径部4d,而在最外周侧具有圆筒状的大直径部4e,所述小直径部4d的直径比构成制动机构6的后述第1制动构件25的直径小,所述大直径部4e的直径比该第1制动构件25的直径大。小直径部4d被与大直径部4e一体成形,通过设置小直径部4d,使大直径部4e与绕线筒部4a的端部之间产生阶梯。此处,在绕线筒部4a的外周上卷绕钓鱼线,而由于小直径部4d的阶梯,可将钓鱼线一直卷绕到小直径部4d的最外侧直径为止。另外,第2侧板11b被配置为将大直径部4e与小直径部4d之间罩住,其前端部与小直径部4d接近并向径向的内方向延伸。因此,可防止钓鱼线被卷绕到小直径部4d以外的外周上,并且可限制钓鱼线向轴向的外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小直径部4d的直径与第1凸缘部4b的直径大致相同。大直径部4e的直径范围为小直径部4d的直径的110%以上14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大直径部4e的直径为小直径部4d的直径的120%~130%。另外,大直径部4e的直径与第1侧板11a和第1侧罩13a的直径大致相同。另外,第1制动构件25的直径在小直径部4d的直径的90%以上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制动构件25的直径为小直径部4d的直径的130%~140%。另外,绕线筒部4a的外径是小直径部4d的直径的30%~40%。
制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2所示,制动机构6用于变更、调整对安装于卷线筒轴5上的卷线筒4的放线方向的回转施加的制动力。如图7所示,制动机构6具有:制动操作构件2;第1凸轮构件21,其设在制动操作构件2的内周部;第2凸轮构件22,其与第1凸轮构件接触配置;制动调整构件27,其被安装为可相对第2凸轮构件22回转,并且将卷线筒轴5向外(图7中的右侧)拉;止脱构件23,其用于防止制动调整构件27沿轴向从第2凸轮构件22脱离;对卷线筒4向轴向的内方向进行加载的第1加载构件24a(参照图2)和第2加载构件24b,所述第1加载构件24a例如,由4枚碟形弹簧构成,所述第2加载构件24b由螺旋弹簧构成;第3加载构件24c,其由螺旋弹簧构成,对制动调整构件27向轴向的外方向(图2中的右侧)进行加载;第1制动构件25,其固定在卷线筒4的轴向的外侧(图7中的右侧);第2制动构件26,其被配置为可与第1制动构件25接触的状态。图2中,卷线筒轴5的上半部分表示最大制动操作时的轴向位置,下半部分表示制动力的减小位置。
如图7所示,制动操作构件2被构成为:形成于中心部的轮毂部2a,以可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在第2侧罩13b上;从此处向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杆部2b,在其周向的多个部位与第2侧罩13b相卡合。另外,如图8所示,在轮毂部2a的内周部,以不可相对该轮毂部2a回转的方式固定有安装构件2c,其用于安装第1凸轮构件21。
如图8所示,第1凸轮构件21是棒状的凸轮销,它们固定在制动操作构件2的安装构件2c的多处(例如2处)上。第2凸轮构件22是筒状构件,它与第1凸轮构件21接触配置,可对应于第1凸轮构件21的摆动、即制动操作构件2的摆动在轴向上移动,但不可相对卷线筒轴5回转。在安装构件2c与摆动支承部34的壁面之间,安装有垫片46。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2凸轮构件22具有倾斜凸轮22a,该倾斜凸轮22a具有倾斜面22e,该倾斜面22e沿着与第1凸轮构件21相接触的周向倾斜。在图11中,以180度的间隔设有2组倾斜凸轮22a,各倾斜凸轮22a具有:第1平面部22d,其为最大凹陷平面,其上配置有圆弧状的凹部22g,在制动释放状态下,在该圆弧状的凹部22g中配置第1凸轮构件21;倾斜面22e,其突出高度从第1平面部22d起,沿周向(摆动方向)逐渐升高;第2平面部22f,其处于倾斜面22e的最高高度位置上,由平面构成,在该第2平面部22f处产生最大制动力。该第2平面部22f形成于比从摆动开始位置(凹部22g的形成位置)偏转角度α(例如150°)的位置略靠近摆动开始位置侧的位置上,其中,所述摆动开始位置是制动操作构件2的最大摆动位置。
另外,第2凸轮构件22的内周部以不可回转但可在轴向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向部17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2凸轮构件22的内周部具有六角孔22b和圆形孔22c,所述六角孔22b与导向部17的第1~第6外周面35a1~35a6以及第1~第6圆弧部35b 1~35b6相卡合;所述圆形孔22c与六角孔22b邻接形成,并嵌合在连接第1~第6圆弧部35b1~35b6的圆17c中。由于六角孔22b被以例如挤压成形的方式制成,所以考虑到其精度则不能形成为较大的厚度(轴向的长度)。若仅利用这种厚度较薄的六角孔22b,将第2凸轮构件22以不可回转但可在轴向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向部17上,则由于轴向长度较短,所以第2凸轮构件22可能会晃动。因此,在导向部17上形成第1~第6圆弧部35b1~35b6,并且与六角孔22b邻接地形成圆形孔22c,通过圆形孔22c与导向部17的第1~第6圆弧部35b1~35b6的嵌合,抑制第2凸轮构件22的晃动。
当制动操作构件2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摆动时,第2凸轮构件22向图8中的上侧的轴向左侧移动,从而制动力减弱。另外,当制动操作构件2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摆动时,第2凸轮构件22向图8中的下侧的轴向右侧移动,从而制动力增强。
通过止脱构件23防止制动调整构件27沿轴向从第2凸轮构件22脱离开。止脱构件23例如是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C形挡环。止脱构件23被配置为与第2凸轮构件22的外周面以及制动调整构件27的内周面相接触,C形挡环借助向外扩张的力而限制上述两构件的轴向移动。
制动操作构件2的安装结构45具有:上述的第2凸轮构件22、导向部17、导向固定部39、摆动支承部34。
如图8所示,制动调整构件27为有底的筒状帽构件,其用于对制动力进行初始设定。制动调整构件27以可相对第2凸轮构件22自由回转的方式安装在该第2凸轮构件22上,从第2侧罩13b向外突出的卷线筒轴5的端部与该制动调整构件27旋合,制动调整构件27通过向旋合方向的回转,将卷线筒轴5向轴向的外方向牵拉。在制动调整构件27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部27a,该内螺纹部27a与形成于卷线筒轴5端部的外螺纹部5a相旋合。在制动调整构件27的内周部与第2凸轮构件22内周部的轴向端面之间,安装有由螺旋弹簧构成的第3加载构件24c,该第3加载构件24c始终对制动调整构件27向外加载。由此,可防止第2凸轮构件22的晃动。在制动调整构件27的前端部的外周部,沿周向形成有比其它部分凹陷的沟状阶梯部27b。当安装、拆卸制动调整构件27时,捏住阶梯部27b向轴向的外方向(图8中右侧)牵拉,可使制动调整构件27的安装、拆卸更容易。
制动调整构件27向逆时针方向回转时,即向图8中上侧、即轴向左侧稍作移动,制动力略微减弱。另外,制动调整构件27向顺时针方向回转时,则向图8中下侧、即轴向右侧稍作移动,制动力略微增加。
如图2所示,卷线筒轴5是以可在轴向上移动但不可相对渔线轮主体1回转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轴构件。在卷线筒轴5的外周上,安装有轴承20a、20b以及轴承20c,其中,轴承20a、20b用于将卷线筒4以可自由回转的方式安装,轴承20c用于支承后述的第2制动构件26,使其可自由回转。如图2、图7所示,在轴承20a、20b之间的卷线筒轴5的外周上,安装有由螺旋弹簧构成的第2加载构件24b,其对卷线筒4向轴向的内方向(图2中左侧)进行加载。另外,如图2所示,在轴承20a的轴向的内方向(图2中左侧)的卷线筒轴5的外周上,安装有由碟形弹簧构成的第1加载构件24a,其对卷线筒4向轴向的内方向(图2中左侧)进行加载。第1加载构件24a比第2加载构件24b的加载力强。因此,当卷线筒轴5作轴向移动时,首先第1加载构件24a作用,然后第2加载构件24b再作用。
另外,在第2侧罩13b的内周部安装有轴承20d,其支承安装在卷线筒轴5外周上的小齿轮61的外周部。如图2所示,小齿轮61与固定在摇柄轴31上的主齿轮60啮合。小齿轮61的前端部固定在后述的第2制动构件26的内周侧。其效果为,始于摇柄3的回转经由主齿轮60、小齿轮61、第2制动构件26被传递给第1制动构件25,并从第1制动构件25传递给卷线筒4,从而卷线筒4回转。
如图2和图7所示,第1制动构件25为环状构件,其位于第2侧板11b的内部,并被固定在卷线筒4的轴向外侧(图2中右侧)。第1制动构件25的直径比第2凸缘部4c的小直径部4d的直径大,所述第2凸缘部4c的小直径部4d的直径是卷线筒4的可绕线的直径。第1制动构件25被多个螺纹构件51固定在卷线筒4的端面上。第1制动构件25为耐热合成树脂制成,例如,是使碳纤维织物中含浸酚醛树脂等耐热树脂而制成的纤维强化树脂等。
如图7以及图12中放大表示的那样,第2制动构件26具有:圆环状的滑动盘26a,该滑动盘26a被配置为第1制动构件25可与其抵接的状态;主体构件26b,其被以可自由回转但不可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5上。滑动盘26a由例如不锈钢等耐热耐腐蚀金属制成。滑动盘26a的直径比第1制动构件25略小,通过多个螺纹构件52被固定在主体构件26b上。主体构件26b是具有轮毂部26c的圆板状构件,通过轴承20c以可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在卷线筒轴5上。主体构件26b在轮毂部26c处以内周面与小齿轮61啮合。另外,主体构件26b经由小齿轮61、轴承20d,而受到渔线轮主体1对其向轴向外方向(图2中右侧)的移动的限制。
第1、第2制动构件25、26的外部被罩圆板28罩住。罩圆板28的外周部固定在第2凸缘部4c的大直径部4e的轴向外侧(图2中右侧)的前端部。罩圆板28通过螺纹构件53被固定在第2凸缘部4c的大直径部4e的前端部。另外,在罩圆板28和轮毂部26c的外周部配置有密封构件29,该密封构件29具有唇缘部29a,从而罩圆板28的内部被密封。唇缘部29a被构成为:当处于如图7所示的制动释放状态时,不与罩圆板28接触;当如图12所示,通过制动操作构件2的操作使第1制动构件25与第2制动构件26接触时,唇缘部29a与罩圆板28接触,将内部密封。由此,可使制动释放时卷线筒4的回转阻力减少。
如图13所示,离心制动机构18是为了防止被称为后冲的所谓因卷线筒4的过度回转而在卷线筒4上产生的渔线缠结而设置的。离心制动机构18具有:回转架台78,其固定在卷线筒4的凸缘部4b的外侧面上;导向轴79,其呈放射状立设在回转架台78上,共有例如4根;滑块80,其以可径向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向轴79上,共有例如4个;筒状的制动衬垫81,其固定在第1侧罩13a的内侧面上。回转架台78通过印笼结合,以定心状态与卷线筒4同心地配置并通过螺纹构件82被固定在凸缘部4b的外侧面上。回转架台78具有:第1筒部78a,其配置在第1加载构件24a的周围;圆板部78b,其与第1筒部78a一体地形成在第1筒部78a的外周面上;第2筒部78c,其与圆板部78b一体地形成在圆板部78b的外周部上。该圆板部78b固定在卷线筒4的凸缘部4b的外侧面上。第2筒部78c上形成有供导向轴79插入用的4个插入孔78d。
导向轴79是在基端具有大直径凸缘79a的轴构件,它从第2筒部78c的内周面安装到插入孔78d中。该导向轴79通过螺纹构件82的头部82a而被止脱,所述螺纹构件82用于固定回转架台78。具体地说,螺纹构件82的头部82a与凸缘79a接触,从而导向轴79无法从插入孔78d中脱出。
滑块80通过卷线筒4回转时的离心力而与环状的制动衬垫81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对卷线筒4制动。
在这样构成的双轴承渔线轮中,当组装第2单向离合器63时,在安装在摇柄轴31上的主齿轮60的回转传递孔60a中,安装2根连接销70。然后,将棘轮65安装到摇柄轴31轴端的回转卡合部31a上。此时,将连接销70插入回转传递孔65c中而安装到回转卡合部31a上。由此,棘轮65与主齿轮60被以不可回转的方式连接。安装棘轮65后,将固定在棘爪66上的加载构件67以夹住棘轮65的外周面的方式安装。在此状态下,将固定有摆动支承销76的固定架75通过螺纹构件77而固定在突出部15的内侧面上。此时,将摆动支承销76插入棘爪66的支承孔66a中。由于该摆动支承销76可将棘爪66以可从棘轮一侧拔出或插入棘轮一侧的方式安装,所以即使在对固定架75进行固定时,棘轮65在轴向上移动,棘爪66也会随其移动,加载构件67便不会变形。将固定架75固定后,最后将固定螺栓69拧入摇柄轴31的轴端,将棘轮65固定。由此,主齿轮60被棘轮65按压而在轴向上定位并得以固定。
另外,在分解第2单向离合器63时,以与上述的安装作业相逆的顺序进行操作。
首先,在将第2侧罩13b从轮架10上拆下的状态下,将螺纹构件77旋松并将固定架75拆下。此时,即使摆动支承销76在轴向上移动,加载构件67也因前述理由相对棘轮65呈静止状态,因而加载构件67不会变形。将固定架75拆下后,摆动支承销76也从棘爪66分离。然后,拆下固定螺栓69,解除棘轮65的固定。接着,将棘爪66从棘轮65上拆下,再将棘轮65从摇柄轴31上拆下,这样便完成了第2单向离合器63的分解。当进行该分解作业时,不会有生硬的力作用在加载构件67上,因此加载构件67不会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安装有固定架75的状态下,固定螺栓69的头部69a是露出的,所以可拆下固定架75而旋松固定螺栓69。因此,在分解第2单向离合器63时,也可以不将固定架75和棘轮65分别取下,而是在将螺纹构件77拆下后将固定架75和棘轮65同时取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摆动支承销76与棘爪66不会产生相对移动,所以加载构件更不会发生变形。
这里,由于摆动支承销76安装在固定架75上,其中,所述固定架75被配置为棘轮65位于其与前述突出部15之间,并且,以可从棘轮65一侧拔出或插入棘轮65一侧的方式支承着棘爪66,所以组装时安装在棘爪66上的加载构件67以夹住棘轮65的状态,使摆动支承销76向与棘轮65接近的方向移动,即使棘爪66相对棘轮65发生相对移动,装有加载构件67的棘爪66相对棘轮65也为静止状态。因此,加载构件67不会由于棘轮65而变形,从而可抑制加载构件的变形。
另外,在这样构成的双轴承渔线轮中,在对制动机构6的制动力调整范围进行调整时,使用制动调整构件27。当使制动调整构件27逆时针回转时,它向图8中上侧所表示的轴向左侧稍微移动,从而制动力的调整范围略向减弱的方向变化。另外,当使制动调整构件27顺时针回转时,它向图8中下侧所表示的轴向右侧稍微移动,从而制动力的调整范围略向增强的方向变化。
在对制动机构6的制动力进行强弱调整时,使制动操作构件2摆动。当将制动操作构件2配置在制动释放位置,即图1中最靠近阅读者一侧的摆动位置时,第1凸轮构件21被配置在倾斜凸轮22a的凹部22g中。从此处以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对制动操作构件2进行摆动操作时,第1凸轮构件21与倾斜凸轮22a的倾斜面22e接触,第2凸轮构件22逐渐向卷线筒轴向的外侧(图2中右侧)移动,卷线筒轴和卷线筒4逐渐向右侧移动,如图12所示,第1制动构件25与第2制动构件26接触,产生制动力。所产生的制动力对应于第1制动操作构件2的顺时针摆动而逐渐增强。然后,当第1凸轮构件21到达倾斜凸轮22a的第2平面部22f时,制动力达到最大。当制动调整构件2向着这样的制动力增强的方向回转时,通过倾斜凸轮22a上的反力经由第2凸轮构件22,回转力被以顺时针方向(图9中箭头R表示的方向)传递给导向构件17。此时,如前所述,六角凹部37中,第1、第2接触部37c1、37c2以及第3、第6内周面37a3、37a6的第2、第5内周面侧的2部分37a31、37a61共计4处的部分与导向构件17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当由于导向构件17而有较大的回转力作用时,接触部的个数增多且稳定,从而可减少六角形的导向构件17与第2侧罩13b的六角凹部37的接触部分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当制动操作构件2被向反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操作时,通过由4个碟形弹簧构成的第1加载构件24a(参照图2)以及由螺旋弹簧构成的第2加载构件24b,卷线筒4以及卷线筒轴5被向图2中的左侧加载,从而制动力逐渐减弱。此时,传递给导向构件17的回转力较之制动力增强时的回转力变弱。在这种情况下,仅以第3、第6内周面37a3、37a6的第4、第1内周面侧的两部分37a32、37a62与导向构件17的外周面接触。
这样,在六角凹部37中,通过使第1内周面37a1和第4内周面37a4与第1、第2外周面35a1、35a4分离,并且在第2内周面37a2和第5内周面37a5上设置第1、第2分离部37d1、37d2,即使使用圆柱状刀具,也可使刀具在上述部分退刀。因此,可利用刀具沿六角形的第2、第5外周面35a2、35a5的第1、第3部分35a21、35a53以及第3、第6外周面35a3、35a6对第1、第2接触部37c1、37c2以及第3、第6内周面37a3、37a6进行精确的机械加工。另外,由于将第1、第2接触部37c1、37c2配置在摆动方向的有更强的摆动方向的力作用于导向构件17上的上游侧,所以当制动操作构件2受到向着该摆动方向的摆动操作时,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个数比反方向的接触部分的个数多。具体地说,当制动操作构件2被向着制动力增强的方向操作时,第1、第2接触部37c1、37c2以及第3、第6内周面37a3、37a6的第2、第5内周面侧的两部分37a31、37a61共计4处的部分与导向构件17的外周面接触。另一方面,当其被向着反方向摆动操作时,仅在第3、第6内周面37a3、37a6的第4、第1内周面侧的两部分37a32、37a62处与导向构件17的外周面接触。因此,接触部的个数稳定,并可减少六角形的导向构件17与导向固定部39的六角凹部37的接触部分的不均衡。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凸轮构件21与制动操作构件2是分体的,但也可将第1凸轮构件21与制动操作构件2形成为一体。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减少晃动,在第2凸轮构件22上形成了圆形孔22c,也可以不设置圆形孔22c而全部使用六角孔22b。在这种情况下,便不必在六角凹部37上设置第1~第6圆弧部35b1~35b6。

Claims (6)

1.一种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所述制动操作构件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竿制动轮的渔线轮主体的侧部,并可对制动机构的制动力进行强弱调整,该安装结构包括:
第2凸轮部,其与设在上述制动操作构件上的第1凸轮部相卡合,与上述制动操作构件的摆动相联动而在摆动轴方向上移动;
导向部,其具有六角部,所述六角部具有第1~第6外周面,该第1~第6外周面引导上述第2凸轮部,使其相对上述渔线轮主体不可自由回转、但可在摆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
导向固定部,其具有设在上述渔线轮主体的侧部、并与上述导向部的六角部相嵌合的六角凹部,上述导向部固定在该导向固定部上;
摆动支承部,其设在上述渔线轮主体上,位于上述导向固定部的外周侧,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述制动操作构件;
这种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六角凹部具有:
第1、第4内周面,其分别与上述第1外周面和该第1外周面对面的第4外周面隔开间隙而配置;
第2内周面,其具有:第1接触部,该第1接触部被配置为可与上述第2外周面的上述第1外周面侧的第1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第2外周面与所述第1外周面邻接;第1分离部,该第1分离部配置在上述第2外周面的上述第3外周面侧的第2部分处,并与上述第2外周面隔开间隙,其中,所述第3外周面与第2外周面邻接;
第3、第6内周面,其被配置为分别可与上述第3外周面和该第3外周面对面的上述第6外周面接触;
第5内周面,其具有:第2接触部,该第2接触部被配置为可与上述第5外周面的上述第4外周面侧的第3部分接触,所述第5外周面与所述第4外周面邻接;第2分离部,该第2分离部配置在上述第5外周面的上述第6外周面侧的第4部分处,并与上述第5外周面隔开间隙,其中,所述第6外周面与第5外周面邻接;
上述第1~第6内周面被沿着上述制动操作构件使上述制动机构的制动力增强的摆动方向排列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其中,
上述导向部进一步具有圆筒部,该圆筒部与上述六角部邻接配置,且其外径比上述六角部的内接圆的直径小;
上述导向固定部进一步具有上述圆筒部所嵌合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凸轮部具有沿上述摆动轴的径向配置的多个凸轮销;
上述第2凸轮部具有:倾斜凸轮,为与上述凸轮销相卡合,其具有沿周向倾斜的倾斜面;六角孔,其配置在内周部,并以可在轴向自由移动但不可回转的方式与上述导向构件相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六角部进一步具有第1~第6圆弧部,这些圆弧部将第1~第6外周面中相邻的外周面用圆弧连接,所述圆弧以摆动轴的轴芯为中心;
上述第2凸轮部的内周部进一步具有圆形孔,该圆形孔与上述六角孔邻接形成,上述圆弧部可嵌合在该圆形孔中。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内周面的第1分离部与上述第5内周面的第2分离部分别被形成为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的圆筒部具有铆接部,该铆接部贯穿上述通孔,伸出至上述渔线轮主体的内部,并且内周面由向前扩展的锥形面构成;
上述导向部通过将从上述通孔伸出的上述铆接部铆接在上述渔线轮主体的内壁上,而被固定在上述渔线轮主体上。
CN 200510135662 2004-12-27 2005-12-27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1806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7732/2004 2004-12-27
JP2004377732A JP4451773B2 (ja) 2004-12-27 2004-12-27 両軸受リール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068012/2005 2005-03-10
JP2005068012A JP4546293B2 (ja) 2005-03-10 2005-03-10 ドラグ操作部材の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6539A true CN1806539A (zh) 2006-07-26
CN1806539B CN1806539B (zh) 2010-08-18

Family

ID=3673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35662 Active CN1806539B (zh) 2004-12-27 2005-12-27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51773B2 (zh)
CN (1) CN180653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977A (zh) * 2008-07-08 2010-01-13 株式会社岛野 杆牵引型的两轴承线轴
CN101953327A (zh) * 2009-07-14 2011-01-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CN102428901A (zh) * 2010-09-29 2012-05-02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CN104621064A (zh) * 2013-11-14 2015-05-20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绕线轮
CN106172293A (zh) * 2015-05-28 2016-12-0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10469605A (zh) * 2019-09-17 2019-11-1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盘形闸间隙调整结构
CN11200597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绕线轮
CN112237173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9479B2 (ja) * 2008-07-08 2013-03-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SG158045A1 (en) 2008-07-08 2010-01-29 Shimano Kk Drag mechanism for dual-bearing reel
JP5349349B2 (ja) * 2010-01-25 2013-1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発音装置
JP5536591B2 (ja) * 2010-08-30 2014-07-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CN106172290B (zh) * 2016-09-08 2023-11-14 威海领航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渔线轮插板式离合装置
CN109780084B (zh) * 2019-03-13 2024-07-19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噪音的变速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8048A (en) * 1990-01-17 1992-06-02 Team Lew's, Inc. Dual drag fishing reel
JP2001136878A (ja) * 1999-11-17 2001-05-22 Ken Matsuura Lacing Service:Kk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3977672B2 (ja) * 2002-03-15 2007-09-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977A (zh) * 2008-07-08 2010-01-13 株式会社岛野 杆牵引型的两轴承线轴
CN101953327A (zh) * 2009-07-14 2011-01-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CN102428901A (zh) * 2010-09-29 2012-05-02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CN102428901B (zh) * 2010-09-29 2014-02-05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CN104621064A (zh) * 2013-11-14 2015-05-20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绕线轮
CN104621064B (zh) * 2013-11-14 2019-10-25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绕线轮
CN106172293A (zh) * 2015-05-28 2016-12-0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1200597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绕线轮
CN112005979B (zh) * 2019-05-29 2024-02-13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绕线轮
CN112237173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CN110469605A (zh) * 2019-09-17 2019-11-1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盘形闸间隙调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6539B (zh) 2010-08-18
JP2006180777A (ja) 2006-07-13
JP4451773B2 (ja)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6539A (zh)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CN1695443A (zh) 双轴承绕线架
US7938242B2 (en) Bicycle hub that will not drive the pedal and will not produce noise when the hub is rotated in the backward direction
CN101322484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US7938241B1 (en) Bicycle hub that will not produce noise
US20190061875A1 (en) Sprocket carrier and multiple sprocket arrangement
CN1765690A (zh) 用于自行车控制装置的位置控制机构
US7191884B2 (en) Bicycle hub
CN1765691A (zh) 换档和制动控制装置
CN101371653B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抛饵控制机构
JP2001018880A (ja) 自転車用駆動装置
CN1518866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US6857589B2 (en) Fishing reel component
CN1695442A (zh) 双轴承绕线架的刹车机构
CN1128645C (zh) 高性能溜溜球
US3942615A (en) Multi-speed hub with brake
JP6509384B2 (ja) 加速減速ギア装置
US8336694B2 (en) Bicycle hub assembly with quickly switching function
CN1706247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发声机构
CN100346692C (zh) 钓鱼绕线轮的传动装置
CN1191753C (zh) 旋转卷线器之卷线筒
CN1772557A (zh) 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1146798A (zh) 自行车用单向游滑轮
CN1846486A (zh) 旋转式绕线轮的卷筒牵引阻力机构
CN1120467C (zh) 八音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