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3327A -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3327A
CN101953327A CN2010102292311A CN201010229231A CN101953327A CN 101953327 A CN101953327 A CN 101953327A CN 2010102292311 A CN2010102292311 A CN 2010102292311A CN 201010229231 A CN201010229231 A CN 201010229231A CN 101953327 A CN101953327 A CN 101953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bearing
drag force
force
housing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92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智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53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3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01K89/0193Frame details with bearing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8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with unwinding indicators, e.g. a bell or a flash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84Multiple drive ratio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0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yieldable drive coupling, e.g. friction or fluid clutch
    • A01K89/01908Coaxial with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使卷筒的自由旋转恶化的情况下使曳力的初始设定稳定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杆式曳力机构包括摩擦盘(41)、曳力盘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具有:第一弹簧部件(17a),按压第一轴承(16a)的内圈,以使第一轴承的外圈始终与第一收纳凹部(3d)接触的方式施力;第二弹簧部件(17b),按压第二轴承(16b)的内圈,以使第二轴承的外圈始终与第二收纳凹部(3e)接触的方式施力。当使曳力杆向成为无曳力的方向摆动时,借助第二弹簧部件的作用力,第二轴承向左侧按压卷筒(3)的第二收纳凹部,使卷筒向左侧移动,借助第一弹簧部件的作用力,第一轴承被向右侧按压从而配置成与卷筒的第一收纳凹部紧密接触。

Description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曳力机构,特别涉及对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背景技术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装配有曳力机构,该曳力机构用于对卷筒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从而防止因急剧的强力拉动而导致钓线被切断。在双轴承绕线轮中,公知有在卷筒轴的周围配置有曳力机构的杆式曳力式的双轴承绕线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杆式曳力机构包括: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周围的曳力杆;安装在卷筒的右侧(绕线轮主体的曳力杆装配侧)的外侧面并被固定的摩擦盘;曳力盘,以与摩擦盘能够接触地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绕线轮主体的右侧内部、并且以不能在轴向上移动而且不能够向卷筒的线放出方向旋转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用于使卷筒轴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得曳力盘对应于曳力杆的摆动而相对于摩擦盘接触和分离。另外,这样在卷筒的右侧外侧面固定有摩擦盘的机构能够使卷筒的左侧的绕线轮主体紧凑,因此多用于需要手掌握住(palming)的小型绕线轮和中型绕线轮。
这样的移动机构包括:牵拉机构,其对应于曳力杆向顺时针方向的摆动(曳力启动)而向右侧(绕线轮主体的曳力杆装配侧)牵拉卷筒轴,从而使安装于卷筒的摩擦盘向与曳力盘接触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弹簧部件,其对应于曳力杆向逆时针方向的摆动(无曳力)而通过作用力使卷筒轴向左侧移动。这样的第二弹簧部件配置成对配置在卷筒的右侧内周面与卷筒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轴承的内圈向左侧按压,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卷筒轴的一端侧阶差部(右侧阶差部)相接触,从而卷筒轴被向左侧按压而移动。
另外,在卷筒的左侧内周面与卷筒轴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第一轴承,在第一轴承的左侧内圈配置有对第一轴承和卷筒向右侧方向施力的第一弹簧部件。第一轴承的右侧内圈配置成能够与卷筒轴的另一端侧阶差部(左侧阶差部)接触,当卷筒轴向左侧移动时,第一轴承向左侧移动,第一弹簧部件被压缩。卷筒经通过垫圈定位于卷筒轴的第一轴承与卷筒轴一体地沿左右方向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6794号公报
在所述现有的杆式曳力机构中,当使曳力杆向逆时针方向摆动时(当成为无曳力状态时),第二弹簧部件经第二轴承的内圈使得卷筒轴被向左侧按压而移动。当卷筒轴向左侧移动时,卷筒轴的另一端侧阶差部向左侧按压第一轴承的内圈,第一轴承向左侧移动,第一弹簧部件被压缩。此时,虽然在卷筒本身并不作用推力,但是有时会在卷筒与卷筒轴之间产生轴向的晃动。当这样在卷筒与卷筒轴之间产生轴向的晃动时,曳力的初始设定位置偏移,曳力不稳定,并且卷筒在抛投的中途会移动,由此可能会阻碍卷筒的自由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中,在不使卷筒的自由旋转恶化的情况下使曳力的初始设定稳定。
技术方案1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对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包括:曳力操作部件、第一制动部件、第二制动部件以及移动机构。曳力操作部件为杆状部件,其以绕作为卷筒的旋转轴的卷筒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的外侧。第一制动部件配置在绕线轮主体的装配曳力操作部件的一侧的内部,并且安装于卷筒的外侧面并被固定。第二制动部件配置在绕线轮主体的装配曳力操作部件的一侧的内部,并且与第一制动部件以能够接触的方式对置,该第二制动部件以不能沿轴向移动而且不能向卷筒的线放出方向旋转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移动结构对应于曳力操作部件的摆动而使卷筒轴沿轴向往复移动,以使第二制动部件与第一制动部件接触和分离。卷筒包括:两侧部开口的贯通孔,卷筒轴贯通该贯通孔的内周部;第一收纳凹部,其形成于贯通孔的不安装第一制动部件的一侧的第一开口部,并且直径大于第一开口部,该第一收纳凹部收纳支承卷筒轴的第一轴承;以及第二收纳凹部,其形成于贯通孔的安装第一制动部件的一侧的第二开口部,并且直径大于第二开口部,该第二收纳凹部收纳支承卷筒轴的第二轴承。移动机构具有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按压第二轴承的内周部,以使第二轴承的外周部始终与第二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施力。
在该杆式曳力机构中,具有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按压第二轴承的内周部,以使第二轴承的外周部始终与卷筒的第二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施力。这里,当使曳力操作部件向成为无曳力的方向摆动时,借助于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经第二轴承使卷筒向左侧移动。当卷筒向左侧移动时,收纳在卷筒的第一收纳凹部中的第一轴承配置成与第一收纳凹部紧密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卷筒的轴向晃动,因此,能够抑制卷筒与卷筒轴之间的轴向晃动。这里,在无曳力的状态时,能够抑制卷筒与卷筒轴之间的轴向晃动,因此曳力的初始位置(预设位置)确定,由此能够提供稳定的曳力,并且在无曳力的状态时,能够抑制卷筒的轴向晃动,因此,卷筒不会在抛投的中途移动,不会使卷筒的自由旋转恶化。
技术方案2的杆式曳力机构,在技术方案1的杆式曳力机构中,移动机构具有第一施力部件,该第一施力部件按压第一轴承的内周部,以使第一轴承的外周部始终与第一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施力。在该情况下,第一施力部件对第一轴承以使其始终与第一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进行按压,因此能够抑制卷筒的轴向晃动。
另外,这里,由于第一施力部件对第一轴承以使其始终与第一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进行按压,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轴承和第一施力部件的轴向晃动。另外,这里,由于在第一轴承上始终作用有轴向的按压力,因此,曳力有效地作用于卷筒轴,从而能够实现卷筒的高抛投性能。
技术方案3的杆式曳力机构,在技术方案2的杆式曳力机构中,第一施力部件为碟形弹簧。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碟形弹簧来作为第一施力部件,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获得强大的作用力。
技术方案4的杆式曳力机构,在技术方案1的杆式曳力机构中,第二施力部件为螺旋弹簧。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螺旋弹簧来作为第二施力部件,能够以低廉的构成获得作用力。
技术方案5的杆式曳力机构,在技术方案1的杆式曳力机构中,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具有:内周部支承卷筒轴的内圈;外周部支承于第一收纳凹部和第二收纳凹部的外圈;以及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例如用钢球作为滚动体的滚珠轴承,能够将卷筒相对于卷筒轴的旋转性能维持得很高。
根据本发明,在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中,具有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按压第二轴承的内周部,以使第二轴承的外周部始终与卷筒的第二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施力,因此,能够在不使卷筒的自由旋转恶化的情况下使曳力的初始设定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上述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上述卷筒周边的剖视图。
图5是上述卷筒的轴承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上述双轴承绕线轮的防反转机构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绕线轮主体
2:卷筒轴
2a:止转销
3:卷筒
3a:绕线体部
3b:凸缘部
3c:贯通孔
3d:第一收纳凹部
3e:第二收纳凹部
3f:第一开口部
3g:第二开口部
3h:第一阶差部
3i:第二阶差部
4:手柄
5:框架
6:旋转传递机构
8:卷筒发音机构
9:杆式曳力机构
10a:第一侧板
11a:连接部
11b:连接部
11c:连接部
11d:钓竿装配部
12a:第一盖部件
12b:第二盖部件
12c:凸台部
12d:鼓出部
12e:支承筒部
12f:长孔
16a:第一轴承
16b:第二轴承
16c:第三轴承
16d:第四轴承
16e:内圈
16f:外圈
16g:滚动体
17a:第一弹簧部件
17b:第二弹簧部件
17c:第一垫圈
17d:第二垫圈
17e:第三垫圈
18:第一主齿轮
19:第二主齿轮
20:手柄轴
20a:贯通孔
21:第一小齿轮
22:第二小齿轮
23:卡合件
24a:第一压缩弹簧
24b:第二压缩弹簧
25:操作轴
41:摩擦盘
42:曳力盘
43:移动机构
45:盘主体
46:制动盘
60:凹凸部件
61:操作部件
65:轴环部件
70:防反转机构
80:曳力杆
81:牵拉机构
90:旋转部件
91:爪部件
92:销部件
93: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是中型的杆式曳力绕线轮。杆式曳力绕线轮包括:筒状的绕线轮主体1;以不能旋转但是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的中心部的卷筒轴2;以旋转自如但是不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卷筒轴2的卷筒3;以及配置在绕线轮主体1的侧方的手柄4。另外,如图2所示,杆式曳力绕线轮在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具有:将手柄4的旋转传递到卷筒3的旋转传递机构6;对卷筒3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杆式曳力机构9;以及禁止曳力盘42向线放出方向旋转的防反转机构70。
如图1所示,绕线轮主体1具有金属制的框架5,该金属制的框架5包括:金属制成的左右一对碟状的第一侧板10a以及第二侧板10b;将第一侧板10a和第二侧板10b在前后以及下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11a、连接部11b和连接部11c;以及以覆盖第一侧板10a的外侧的方式与第一侧板10a一体形成的第一盖部件12a。如图2所示,在第一盖部件12a的侧部的右侧上方形成有长孔12f,该长孔12f贯通第一盖部件12a的侧部并且外形形成为大致长圆形。
在框架5的连接部11c一体形成有用于将杆式曳力绕线轮装配于钓竿的钓竿装配部11d。第一侧板10a、第二侧板10b、连接部11a、连接部11b、连接部11c以及第一盖部件12a通过金属的切削加工而一体成形。
如图1所示,绕线轮主体1具有覆盖第二侧板10b的外侧的金属制的第二盖部件12b。另外,第一侧板10a和第二侧板10b具有能使卷筒3穿过的开口。在第一盖部件12a的内部形成有凸台部12c,该凸台部12c将卷筒轴2的左端支承成沿轴向移动自如但是不能旋转。如图2所示,在第一盖部件12a的内部设置有对应于卷筒3的旋转而发音的卷筒发音机构8。
如图2所示,卷筒发音机构8是能够对应于卷筒3的旋转而发音而且能够切换到能发音状态和不能发音的发音解除状态的机构。如图2所示,卷筒发音机构8包括:与卷筒3联动地旋转的凹凸部件60;以在与凹凸部件60接触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装配的操作部件61;摆动自如地装配于操作部件61的发音部件62;对发音部件62向凹凸部件60的方向施力的未图示的施力部件;以及弹性部件制成的轴环部件65,该轴环部件65装配于第一盖部件12a的长孔12f并用于将操作部件61定位于能发音位置或者发音解除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手柄4侧的第二盖部件12b上形成有向径向和轴向的外侧突出的鼓出部12d。如图2所示,在该鼓出部12d设置有旋转传递机构6。在鼓出部12d的下方向轴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用于支承手柄4的手柄轴20的支承筒部12e。
如图2所示,卷筒轴2由第一盖部件12a的凸台部12c和第二盖部件12b支承成沿轴向移动自如但是不能旋转。在卷筒轴2的左端部装配有沿着径向贯通的止转销2a,在第一盖部件12a的凸台部12c沿着径向形成有与止转销2a卡合的未图示的止转狭缝。
如图2到图4所示,卷筒轴2通过配置于外周面的第一轴承16a和第二轴承16b两者将卷筒3支承成旋转自如。第一轴承16a被碟形弹簧方式的第一弹簧部件17a向轴向内侧(图2中为右侧)施力,第二轴承16b被螺旋弹簧方式的第二弹簧部件17b向轴向内侧施力(图2中为左侧)施力。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弹簧部件17a是由对置的两组(四个)碟形弹簧构成的施力部件,第一弹簧部件17a的一端与装配于卷筒轴2的第一垫圈17c接触,第一弹簧部件17a的另一端经第三垫圈17e与第一轴承16a的内圈接触,第一弹簧部件17a对第一轴承16a进行按压使其始终与卷筒3的后述的第一收纳凹部3d接触。另外,在第一轴承16a与卷筒3的第一收纳凹部3d之间配置有装配于卷筒轴2的第二垫圈17d。如图2到图4所示,第二弹簧部件17b配置在第二轴承16b与第三轴承16c之间,并通过按压第二轴承16b的内圈而施力,以使第二轴承16b的外周部始终与卷筒3的后述的第二收纳凹部3e接触。另外,第一弹簧部件17a和第二弹簧部件17b是构成后述的杆式曳力机构9的移动机构43的部件。另外,第一轴承16a、第二轴承16b的轴向内侧面的向内侧的移动被卷筒3和卷筒轴2所限制。由此,卷筒轴2和卷筒3能够沿轴向一体地移动。卷筒轴2通过杆式曳力机构9而沿轴向与卷筒3一起移动。
如图2到图4所示,卷筒3具有绕线体部3a和一体形成于绕线体部3a的两端的凸缘部3b。在右侧的凸缘部3b的端面通过螺钉固定有构成杆式曳力机构9的摩擦盘41。在绕线体部3a的内周部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3c,卷筒轴2贯穿插入贯通孔3c的内部。
如图3和图4所示,卷筒3具有:第一收纳凹部3d,其形成于贯通孔3c的不装配摩擦盘41的一侧(图4中左侧)的第一开口部3f,并且直径大于第一开口部3f,该第一收纳凹部3d收纳支承卷筒轴2的第一轴承;以及第二收纳凹部3e,其形成于贯通孔3c的装配摩擦盘41的一侧(图4中右侧)的第二开口部3g,并且直径大于第二开口部3g,该第二收纳凹部3e收纳支承卷筒轴2的第二轴承16b。如图4所示,第一收纳凹部3d是直径大于贯通孔3c的第一开口部3f的凹部,并且配置成与第一轴承16a的外周面接触并经第二垫圈17d与第一轴承16a的图4中右侧面接触,第一收纳凹部3d具有将第一轴承16a的后述的外圈16f向右侧按压而能够与外圈16f接触的第一阶差部3h。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收纳凹部3e是直径大于贯通孔3c的第二开口部3g并且配置成与第二轴承16b的外周面和图4中左侧面接触的凹部,第二收纳凹部3e具有将第二轴承16b的后述的外圈16f向左侧按压而能够与外圈16f接触的第二阶差部3i。如图5所示(仅示出了第二轴承16b,但是第一轴承16a的结构与第二轴承16b的结构相同),第一轴承16a和第二轴承16b是滚珠轴承,它们具有:内周部支承卷筒轴2的内圈16e;外周部分别支承于第一收纳凹部3d和第二收纳凹部3e的外圈16f;以及配置在内圈16e和外圈16f之间的由钢球构成的滚动体16g。
如图2所示,手柄4固定于与卷筒轴2平行地配置在卷筒轴2的下方的筒状的手柄轴20的突出端。手柄轴2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
如图2所示,旋转传递机构6具有可进行高低两速切换的变速机构。如图2所示,旋转传递机构6包括: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手柄4的手柄轴20的高速卷绕用的第一主齿轮18以及低速卷绕用的第二主齿轮19;在分别与第一主齿轮18和第二主齿轮19啮合的状态下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2的第一小齿轮21和第二小齿轮22;将第一主齿轮18和第二主齿轮19中的任一方与手柄轴20结合起来以传递旋转的卡合件23;配置在卡合件23的图2中左侧并且经卡合件23和后述的第二压缩弹簧24b对操作轴25向轴向外侧(图2中右侧)施力的第一压缩弹簧24a(操作轴施力部件的一例);配置在卡合件23的图2中右侧并且对卡合件23向第二主齿轮19侧施力的第二压缩弹簧24b;以及将卡合件23的位置设定成与第一主齿轮18卡合的高速位置(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高速位置的卡合件23)或者与第二主齿轮19卡合的低速位置(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低速位置的卡合件23)的一方的操作轴25。
如图2所示,第一小齿轮21是例如非磁性的不锈钢合金等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制成的筒状部件。第一小齿轮21的右端在卷筒轴2的外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由装配于鼓出部12d的第四轴承16d支承。另外,第一小齿轮21的左端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于杆式曳力机构9的曳力盘42。第二小齿轮22是与第一小齿轮21同样材质的筒状部件,其左端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于曳力盘42。卡合件23以不能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手柄轴20的狭缝内。如图2所示,操作轴25贯穿插入在手柄轴20的贯通孔20a中。操作轴25的图2中右侧的端部向手柄4的轴向外侧(图2中右侧)突出,能够将操作轴25向图2中左侧方向压入。
在这样的构成的旋转传递机构6中,当向图2左侧压入操作轴25时,卡合件23配置于第二主齿轮19,手柄4的旋转经第二主齿轮19传递到第二小齿轮22,从而卷筒3低速旋转。另一方面,当向图2中右侧拉出操作轴25时,卡合件23配置于第一主齿轮18,手柄4的旋转经第一主齿轮18传递到第一小齿轮21,从而卷筒3高速旋转。
如图2所示,杆式曳力机构9具有:装配于卷筒3的图2中右端的摩擦盘41;与摩擦盘41对置地配置的曳力盘42;以及用于使卷筒轴2沿轴向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43。
如图2所示,摩擦盘41例如是碳石墨或纤维强化树脂等耐磨损性材料制成的垫圈状的圆板部件,摩擦盘41通过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安装螺栓固定在卷筒3的右侧的凸缘部3b的外侧面。
如图2所示,曳力盘42具有:以能够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小齿轮21和第二小齿轮22的盘主体45;以及通过多根安装螺栓固定于盘主体45并与摩擦盘41对置地配置的例如不锈钢制成的制动盘46。盘主体45例如是铝压铸制成的圆板状的部件,其通过第三轴承16c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卷筒轴2。在盘主体45的与卷筒3对置的面固定有制动盘46。
如图2所示,移动机构43具有:摆动自如地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的曳力杆80;和对应于曳力杆80的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的摆动而牵拉卷筒轴2以使其向图2中右方移动的牵拉机构81。如图2到图4所示,移动机构43具有:按压第一轴承16a的内圈16e从而以使第一轴承16a的外圈16f始终与第一收纳凹部3d接触的方式施力的第一弹簧部件17a;以及按压第二轴承16b的内圈16e从而以使第二轴承16b的外圈16f始终与第二收纳凹部3e接触的方式施力的第二弹簧部件17b。这里,当曳力杆80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成为无曳力的方向)摆动时,通过第二弹簧部件17b的作用力,第二轴承16b向左侧按压卷筒3的第二收纳凹部3e,从而使卷筒3向左侧移动。此时,通过第一弹簧部件17a的作用力,第一轴承16a被向右侧按压,从而第一轴承16a配置成与卷筒3的第一收纳凹部3d紧密接触。
在这样构成的杆式曳力绕线轮中,在对杆式曳力机构9的曳力进行强弱调整的情况下,使曳力杆80摆动。当将曳力杆80配置在图1中最近前侧的摆动位置即曳力释放位置时,在杆式曳力机构9中,摩擦盘41从曳力盘42离开而变成曳力释放状态,卷筒3从而能够自由旋转。由此能够进行抛投。当自此对曳力杆80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摩擦盘41逐渐向卷筒轴向外侧(图2中右侧)移动,卷筒轴2和卷筒3逐渐向右侧移动。其结果为,摩擦盘41对曳力盘42的压接力增大,曳力增大。
如图2和图6所示,防反转机构70为爪式的单向离合器,具有:在外周部形成有凹凸部的旋转部件90;与旋转部件90的凹凸部卡合的爪部件91;以及朝向旋转部件90的凹凸部对爪部件91施力的未图示的施力部件。
如图6所示,爪部件91为通过冲压加工对不锈钢合金制成的薄板进行冲裁而形成的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爪部件91由相同厚度的两张部件构成。爪部件91是通过螺栓状的销部件92在卡合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于铝合金制成的第二盖部件12b的部件,所述卡合位置是与旋转部件90的凹凸部卡合从而禁止曳力盘42的反转的位置,所述离开位置是离开旋转部件90的凹凸部的位置。如图6所示,在爪部件91与第二盖部件12b之间配置有绝缘性树脂制成的垫圈93。垫圈93例如是聚酰胺树脂等绝缘性树脂制成的垫圈,通过在不锈钢合金制成的爪部件91与铝合金制成的第二盖部件12b之间夹装垫圈93,能够防止爪部件91和第二盖部件12b的电解腐蚀。
在这样的杆式曳力机构9中,具有第二弹簧部件17b,该第二弹簧部件17b按压第二轴承16b的内圈16e,从而以使第二轴承16b的外圈16f始终与卷筒3的第二收纳凹部3e接触的方式施力。这里,当使曳力杆80向成为无曳力的方向摆动时,通过第二弹簧部件17b的作用力经第二轴承16b使卷筒3向左侧移动。当卷筒3向左侧移动时,收纳在卷筒3的第一收纳凹部3d中的第一轴承16a配置成与第一收纳凹部3d紧密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卷筒3的轴向晃动,因此能够抑制卷筒3与卷筒轴2之间的轴向晃动。这里,在无曳力的状态时,能够抑制卷筒3与卷筒轴2之间的轴向晃动,因此,曳力的初始位置(预设位置)确定,由此能够提供稳定的曳力,并且,在无曳力的状态时,能够抑制卷筒3的轴向晃动,因此卷筒3不会在抛投的中途移动,不会使卷筒3的自由旋转恶化。
此外,这里在使曳力杆80向成为无曳力的方向摆动时,借助于第二弹簧部件17b的作用力,经第二轴承16b使卷筒3向左侧移动。当卷筒3向左侧移动时,收纳在卷筒3的第一收纳凹部3d中的第一轴承16a配置成与第一收纳凹部3d紧密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轴承16a的轴向晃动。这里,不是像以往那样由第二轴承16b向左侧按压卷筒轴2,而是与曳力启动、无曳力状态无关地始终通过第二弹簧部件17b使第二轴承16b向左侧按压卷筒3,由此,特别是在无曳力的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抑制第一轴承16a的轴向晃动。而且,由于第一弹簧部件17a将第一轴承16a按压成使其始终与第一收纳凹部3d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轴承16a和第一弹簧部件17a的轴向晃动。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中型的杆式曳力绕线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大型的杆式曳力绕线轮。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部件17a是碟形弹簧,第二弹簧部件17b是螺旋弹簧,但是施力部件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轴承16a和卷筒3的第一收纳凹部3d之间配置有第二垫圈17d,但是也可以是不设置该垫圈的构成。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16a和第二轴承16b为滚珠轴承,但是轴承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5)

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其用于对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包括:
杆状的曳力操作部件,其以绕作为所述卷筒的旋转轴的卷筒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绕线轮主体的外侧;
第一制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绕线轮主体的装配有所述曳力操作部件的一侧的内部,并且安装于所述卷筒的外侧面并被固定;
第二制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绕线轮主体的装配有所述曳力操作部件的一侧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制动部件以能够接触的方式对置,该第二制动部件以不能沿轴向移动而且不能向所述卷筒的线放出方向旋转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卷筒轴;以及
移动机构,其用于对应于所述曳力操作部件的摆动而使所述卷筒轴沿轴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制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制动部件接触和分离,
所述卷筒包括:两侧部开口的贯通孔,所述卷筒轴贯通该贯通孔的内周部;第一收纳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贯通孔的不装配所述第一制动部件的一侧的第一开口部,并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部,该第一收纳凹部收纳支承所述卷筒轴的第一轴承;以及第二收纳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贯通孔的装配所述第一制动部件的一侧的第二开口部,并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该第二收纳凹部收纳支承所述卷筒轴的第二轴承,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按压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周部,以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部始终与所述第二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第一施力部件,该第一施力部件按压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周部,以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部始终与所述第一收纳凹部接触的方式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力部件为碟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力部件为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具有:内周部支承所述卷筒轴的内圈;外周部支承于所述第一收纳凹部和所述第二收纳凹部的外圈;以及配置在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的滚动体。
CN2010102292311A 2009-07-14 2010-07-14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Pending CN1019533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5887 2009-07-14
JP2009165887A JP2011019428A (ja) 2009-07-14 2009-07-14 両軸受リールのレバードラグ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3327A true CN101953327A (zh) 2011-01-26

Family

ID=4346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92311A Pending CN101953327A (zh) 2009-07-14 2010-07-14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66216B2 (zh)
JP (1) JP2011019428A (zh)
KR (1) KR20110006601A (zh)
CN (1) CN101953327A (zh)
MY (1) MY151379A (zh)
SG (1) SG168464A1 (zh)
TW (1) TW20111087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147A (zh) * 2011-09-27 2013-05-0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8323484A (zh) * 2017-01-19 2018-07-2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5044B2 (ja) * 2011-06-20 2015-07-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US8424790B1 (en) * 2011-12-02 2013-04-23 Shih-Yuan Yeh Brake device for a fishing reel
US9307749B1 (en) * 2012-05-16 2016-04-12 Harout Alajajyan Fishing reel speed control
JP2015065914A (ja) * 2013-09-30 2015-04-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リール
JP6231355B2 (ja) * 2013-11-06 2017-11-1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磁性流体シール付き軸受、及び磁性流体シール付き軸受を配設した魚釣用リール
ES1098706Y (es) * 2014-01-07 2014-04-25 Melian Correa Bernardo Carrete de pesca con dos velocidades
TWI684406B (zh) * 2015-03-27 2020-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
JP6560904B2 (ja) * 2015-05-27 2019-08-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857476B2 (ja) * 2016-09-30 2021-04-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CN10787366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宁波海宝渔具有限公司 可变速的钓鱼用两轴式卷线器
JP7262167B2 (ja) * 2017-11-22 2023-04-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941560B2 (ja) * 2017-12-28 2021-09-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軸受収容構造および両軸受リー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3070U (ja) * 2004-01-29 2004-07-22 隆 大塚 両軸受けリール
US20050253007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Shimano Inc. Drag mechanism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CN1736188A (zh) * 2004-07-21 2006-02-2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CN1806539A (zh) * 2004-12-27 2006-07-26 株式会社岛野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73Y2 (zh) * 1986-04-08 1993-01-19
JPH0460064U (zh) * 1990-09-25 1992-05-22
JPH1175638A (ja) * 1997-09-10 1999-03-23 Ryobi Ltd 両軸受リールの変速装置
JP3525054B2 (ja) * 1998-06-26 2004-05-10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0350539A (ja) * 1999-06-09 2000-12-19 Mamiya Op Co Ltd 釣用リール
JP2001340042A (ja) * 2000-05-31 2001-12-11 Mamiya Op Co Ltd 両軸受リール
JP4834240B2 (ja) * 2001-05-16 2011-12-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機構
JP4334381B2 (ja) * 2004-03-25 2009-09-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釣り情報表示装置及び釣り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JP4384936B2 (ja) * 2004-05-11 2009-12-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US7234661B2 (en) * 2004-07-21 2007-06-26 Shimano Inc. Drag adjustment device for a dual-bearing reel
JP4546293B2 (ja) * 2005-03-10 2010-09-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ドラグ操作部材の取付構造
SG123680A1 (en) * 2004-12-27 2006-07-26 Shimano Kk Drag control member attachment structure
JP5143648B2 (ja) * 2008-07-08 2013-02-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レバードラグ型の両軸受リール
JP5242353B2 (ja) * 2008-11-20 2013-07-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3070U (ja) * 2004-01-29 2004-07-22 隆 大塚 両軸受けリール
US20050253007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Shimano Inc. Drag mechanism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CN1736188A (zh) * 2004-07-21 2006-02-2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CN1806539A (zh) * 2004-12-27 2006-07-26 株式会社岛野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147A (zh) * 2011-09-27 2013-05-0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3070147B (zh) * 2011-09-27 2016-01-20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8323484A (zh) * 2017-01-19 2018-07-2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CN108323484B (zh) * 2017-01-19 2021-12-3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68464A1 (en) 2011-02-28
US8066216B2 (en) 2011-11-29
TW201110877A (en) 2011-04-01
US20110011967A1 (en) 2011-01-20
KR20110006601A (ko) 2011-01-20
MY151379A (en) 2014-05-30
JP2011019428A (ja)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3327A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CN101953329A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变速操作机构
CN101953328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发音装置
KR101408081B1 (ko) 롤러 클러치
US10010061B2 (en) Spinning reel
US9468199B2 (en) Reel part for fishing reel
KR101201670B1 (ko) 스피닝 릴
CN102283184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变速操作机构
CN102132692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支承结构
US7789336B1 (en) Spool for dual-bearing reel
JPH0514780Y2 (zh)
KR102661354B1 (ko) 양 베어링 릴
KR102392179B1 (ko) 낚시용 릴의 드래그 기구용의 제동판조, 및 낚시용 릴의 드래그 기구용의 제동판조를 구비한 낚시용 릴
KR102603649B1 (ko) 회전 전달 기구,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낚시용 스피닝 릴
US4572455A (en) Fishing reel with reversible crank
US5374002A (en) Fishing reel
CN101785446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KR102502468B1 (ko) 양 베어링 릴
US4394991A (en) Double bearing fishing reel
US10045519B2 (en) Washer for fishing reel
CN103210892B (zh) 纺车式渔线轮及纺车式渔线轮的制动切换装置
JP2008011812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5204631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CN104872089A (zh) 纺车式渔线轮
US6983905B2 (en) Fishing reel screw opera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