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6188A -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6188A
CN1736188A CN 200510085148 CN200510085148A CN1736188A CN 1736188 A CN1736188 A CN 1736188A CN 200510085148 CN200510085148 CN 200510085148 CN 200510085148 A CN200510085148 A CN 200510085148A CN 1736188 A CN1736188 A CN 1736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raking
adjusting lever
pronunciation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51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6188B (zh
Inventor
平山广和
岩渊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437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517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595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16671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36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6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36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61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杆式制动机构的制动调整装置,在对中间定位机构进行推压操作时不会妨碍杆操作且可发出咔嗒声。制动调整机构为调整杆式制动机构制动力的装置,其包括制动调整杆、中间定位机构、制动调整发音机构。制动调整杆以可绕卷筒的卷轴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轮主体上,其中自由位置对应于卷筒可自由回转的制动自由状态,最大位置对应于杆式制动机构的最大制动状态。中间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部件,其以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轮主体上的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弹簧部件,其对定位部件沿进入方向加载。制动调整发音机构包括发音凹部、发音销和弹簧部件。

Description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整装置,尤其涉及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该装置可调整杆式制动机构的制动力。杆式制动机构可对卷筒进行制动,所述卷筒可相对双轴承渔线轮的轮主体自由回转。
背景技术
对卷筒沿放线方向的回转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安装在双轴承渔线轮上。由于制动机构中的杆式制动机构之操作性及制动调整的正确性均优于星形制动机构,故被用于大型的双轴承渔线轮中。
以往,这种杆式制动机构的用于调整制动力的制动调整装置包括:以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轮主体上的制动调整杆;根据制动调整杆的摆动使卷筒轴沿轴向移动的移动机构;随着制动操作杆的摆动可发出咔嗒声(产生节奏感)的发音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0-72172号)。
制动调整杆以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轮主体上,且可在自由位置到制动力最大的最大位置之间自由摆动,所谓的自由位置是卷筒可以自由回转而制动力对其不发生作用的位置。发音机构在制动操作杆摆动的全程范围内发音,它包括:安装在轮主体上的卡止圆板;设在制动调整杆上的球状物。在卡止圆板上形成有与球状物碰撞发音的发音孔,当操作制动调整杆时,球状物与发音孔碰撞而发音。
另一方面,在具有该种杆式制动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中,在制动调整杆的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设有触发位置(中间位置的一例),通常,该触发位置设定成:该位置上的制动力为钓线的抗拉强度的1/3左右,这已是公知技术。为了将制动调整杆定位于该触发位置上而设有中间定位机构。
中间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部件和弹簧部件,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的触发位置上,所述定位部件以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轮主体上。所述弹簧部件沿使定位部件前进的方向对定位部件进行加载。当制动调整杆从自由位置向触发位置摆动的时候,定位部件与制动调整杆接触从而可以确定制动调整杆的位置,同时,可通过操作制动调整杆的手指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当推压该定位部件时,操作制动调整杆的手指的一部分从制动调整杆脱离,且需要用该脱离的手指推压定位部件使其退出。因此,即使作用在制动调整杆上的阻力相同也会感觉到操作力变大了。
在上述以往的构成中,很少在触发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操作制动调整杆。但是,由于发音机构的结构使其在制动调整范围的全程发音,由于发音或者说由于可发出咔嗒声而产生了阻力。产生该种阻力时,尤其是对定位部件进行推压操作时,因手指的一部分脱离了制动调整杆,通过发音机构产生的阻力使操作力变得更大,因此妨碍了杆操作而使制动调整杆向最大位置的操作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式制动机构的制动调整装置,在对中间定位机构进行推压操作时,该装置中不会产生妨碍杆操作的问题,并且该装置能发音或者发出咔嗒声。
技术方案1所述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装置包括:制动调整杆;中间定位机构;制动调整发音机构。
制动调整杆以可绕上述卷筒的卷轴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轮主体上,其中自由位置对应于上述卷筒可自由回转的制动自由状态,最大位置对应于上述杆式制动机构的最大制动状态。中间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部件和弹簧部件,该定位部件以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轮主体上的上述自由位置与上述最大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弹簧部件对上述定位部件沿进入方向加载,将上述制动调整杆从上述自由位置向上述中间位置进行摆动操作时,上述定位部件可与上述制动调整杆接触而将上述制动调整杆在上述中间位置上定位,并且,可通过操作上述制动调整杆的手指对上述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制动调整发音机构包括多个发音凹部、发音销和弹簧部件,除可对上述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以外,多个发音凹部从上述自由位置到上述最大位置在摆动方向上隔开距离且与上述制动调整杆相向设置在上述轮主体上,所述发音销安装在所述制动调整杆上且能与所述发音凹部相向,并且可自由进退,所述弹簧部件对上述发音销朝上述第1发音凹部的方向加载,该机构相应于上述制动调整杆的摆动而发音。
在该制动调整装置中,摆动制动调整杆时,制动调整杆由中间定位机构在中间位置进行定位。从中间位置将制动调整杆操作到最大位置的情况下,解除由定位部件所进行的定位。为了进行定位解除操作,通过操作制动调整杆的手指推压定位部件并操作制动调整杆摆向最大位置。进行该摆动操作的时候,在制动调整发音机构中,发音销在发音凹部上反复冲击而振动发音,该发音凹部设置在除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以外的从自由位置到最大位置的区域上。发音机构在没有配置发音凹部且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内不发音。在这里,由于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内不发音,而在其他的区域发音,所以,在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内,不会由于发音销与发音凹部冲击产生阻力。因此,即使对定位部件进行推压,操作发音机构也不会产生阻力,操作力不会变大进而不会妨碍杆操作。但是,在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以外,发音机构能够发音或者发出咔嗒声。
在技术方案1所述装置中,技术方案2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装置,在将上述制动调整杆从上述最大位置向上述自由位置操作时,上述定位部件被上述制动调整杆推压而退出。在该情况下,当对制动调整杆进行从最大位置向上述自由位置的操作的时候,制动调整杆在中间位置被定位,通过手推压定位部件使其摆向最大位置后,从最大位置摆向自由位置的时候,即使该制动调整杆回到中间位置,由于定位部件退出,所以制动调整杆可在该状态下返回到自由位置。因此可快速地将制动调整杆从最大位置操作到超过中间位置的位置上。
在技术方案1及2所述的装置中,技术方案3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装置,轮主体包括:筒状轮身;覆盖框架一端的第1侧板;第2侧板,该第2侧板覆盖上述框架的另一端且上述制动调整杆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上;板状的杆导向件,该杆导向件安装在上述第2侧板上,并且其沿径向朝外侧呈圆弧状突起且以其突出部分对上述制动调整杆进行导向;上述发音凹部为设置在上述杆导向件上且沿摆动方向隔开距离形成的贯通孔。在该场合下,由于在最靠近调整杆的杆导向件上设有发音凹部即贯通孔,发音凹部的制作比较容易,并且由于杆导向件为在圆弧状突出的板状部件,所以发出的声音比较清楚。
在技术方案1和2所述的装置中,技术方案4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装置具有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可通过制动调整杆的摆动使卷筒相对上述卷筒的回转轴沿轴向相对移动。在该情况下,可借助于卷筒回转轴的移动来调整制动力。
根据本发明,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内,由于发音机构不发音,在其他的区域,发音机构发音,所以,在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内,不会由于发音销与发音凹部冲击而产生阻力。因此,即使对定位部件进行推压,操作发音机构也不会产生阻力,操作力不会变大进而不会妨碍杆操作。但是,在可对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以外,发音机构能够发音或者发出咔嗒声。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剖面图。
图3是其摇柄安装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双轴承渔线轮的侧视图。
图5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右剖面放大图。
图6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左剖面放大图。
图7是杆式制动机构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制动调整杆的前端部分的剖面放大图。
图9是制动调整杆的前端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摇柄组装体的剖面放大图。
图11是上述摇柄组装体的侧视放大图。
图12是上述摇柄组装体的后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为杆式制动型大型渔线轮。该双轴承渔线轮包括:筒状轮主体1;以自由回转方式安装在轮主体1的中心部的卷轴2;以可自由回转但轴向不能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卷轴上2的卷筒3;设置在轮主体1的一侧的摇柄组装体4。另外,在双轴承渔线轮的轮主体1的内部设有:将摇柄组装体4的回转传递到卷筒3的回转传递机构6;制动卷筒3的放线方向的回转的杆式制动机构7;调整杆式制动机构7的制动力的制动调整机构8;限制卷筒3的放线方向的回转的逆转防止机构9。
轮主体1包括:金属制左右一对的盘状的第1侧板10及第2侧板;其两端被第1侧板10及第2侧板11覆盖的轮身12。轮身12为金属制带孔筒状部件,第1侧板与第2侧板紧密结合在轮身1 2的两端且通过多数根固定螺钉1a固定,轮身与第1侧板、第2侧板同心结合。另外,轮主体1包括:安装在第2侧板11上的轴承座15;固定在轴承座15上的杆导向件16。
卷轴2的两端以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在第1侧板10及第2侧板11的大致中心部。如图2及图3所示,在摇柄组装体4一侧的第2侧板11上设有用于支承卷轴2的向轴向外侧突出的轴衬部11a,轴承座15在轴衬部11a的周围被螺纹紧固。
如图3所示,轴承座15为合成树脂制部件,用于安装摇柄轴5,在该摇柄轴5上安装有摇柄组装体4。轴承座5为厚壁圆板状部件,具有大径部15a及从大径部15a开始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小径部15b。在轴承座15的中心,形成有用于安装在轴衬部11a上的第1贯通孔15c,在其径向外方形成有用于安装摇柄轴(后述)的第2贯通孔15d。另外,在小径部15b上形成有用于限制后述制动调整杆45的摆动范围的杆切口部15e。在从大径部15a的侧面开始到外周面的范围内,周方向相隔间隔形成有定位用切口部15f及付与阻力用切口部15g,定位用切口部15f用于决定制动调整杆45的位置,付与阻力用切口部15g用于在制动解除一侧付与阻力。轴承座15的前端安装有用于装饰的金属制覆盖圆板17。
杆导向件16为金属制圆板状部件,用于导向制动调整杆45,且其被螺纹紧固在轴承座15的大径部15a的侧面。在杆导向件16的外周部向径向内侧形成有圆弧凹陷状第1及第2切口部16a、16b。该第1切口部16a用于决定后述制动调整杆45的位置;该第2切口部16b用于收纳后述卷筒发音机构的操作杆37。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轮身12与第1侧板10及第2侧板11的中间的上部相隔一段间隔安装有配线突耳13,该配线突耳用于渔线轮的配线。在轮身12的下部设有用于将渔线轮安装在钓竿上的竿安装部14。
如图2所示,卷轴2通过配置在其两端的左右一对轴承31a、31b以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在轮主体1的第1侧板10及第2侧板11上。另外,卷筒3通过沿轴向相隔一段距离配置在其两端的两个轴承32a、32b以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在两轴承31a、31b内侧。卷轴2右端的轴承31b的外圈右侧与杆式制动机构7的后述移动机构的构成零件相抵接。此外,内圈的左侧与回转传递机构6的后述第3齿轮相抵接。卷轴2左端的轴承31a的内圈的右侧与逆转防止机构9相抵接。另外,外圈右端与第1侧板10相抵接。卷筒3通过热感应油压制动机构33与支承卷筒3的右侧的轴承32b的外圈的左侧相抵接。另外,内圈的右侧通过未图示的垫圈与盘簧34相抵接。该盘簧34可用于在广范围内调整制动力,而不会使制动力与后述制动调整杆的摆动相应地急剧上升。用于支承卷筒3的左侧轴承32a的内圈的左侧与杆式制动机构7的后述第2圆板相抵接。外圈的右侧与卷筒3相抵接。
卷筒3包括:卷线体部3a;及在卷线体部3a的两端与之一体形成的凸缘部3b。在右侧的凸缘部3b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制动动作时发音的卷筒发音机构38。如图5所示,卷筒发音机构38包括:安装在卷筒3的凸缘部3b上的发音环35;与发音环35冲击发音的销36。发音环35在其周方向上设有许多发音孔35a。发音销36与发音环上的发音孔相向并安装在第2侧板11上。发音销36被向其突出侧方向加载。另外,发音销36凭借操作杆37(参照图4)可在进入位置与退出位置之间自由移动,除了在将钓钩组件投入水中时以外,通常发音销36凭借操作杆37配置在进入位置上。因此,通常卷筒3回转就会发出咔嗒声。
如图2所示,摇柄组装体4固定在筒状的摇柄轴5的突出端,该摇柄轴5配置在卷轴2的下方且与卷轴2平行。摇柄轴5通过配置在轴衬部11a的下方且沿轴向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的两个轴承33a、33b以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在轮主体1上。轴承33a、33b于轴衬部11a的下方安装在筒状部件18的内周面的两端,该筒状部件18嵌在轴承座15中。如图5所示,在摇柄轴5的前端形成有贯通径向的切缝5a,且在其前端的内面形成有内螺纹5d。
如放大图10所示,摇柄组装体4包括:其基端安装在摇柄轴5的前端且沿与摇柄轴5交叉方向延伸的摇柄臂71;固定在摇柄臂71的前端的把手轴72;以自由回转方式安装在把手轴72上的摇柄把手73。
如图10所示,摇柄臂71包括:沿与摇柄轴5交叉方向延伸的板状臂主体71a;贯通臂主体71a的顶端形成的沿摇柄轴5(参照图2)方向的内螺纹部71b。臂主体71a为不锈钢制成。内螺纹71b的轮主体1侧的开口部处形成有一较其他部分直径稍大的锪孔部。
如图10所示,把手轴72包括:从摇柄臂71的顶端开始沿摇柄轴5(参照图2)方向延伸的不锈钢制轴主体72a;在轴主体72a的基端一体形成的直径略小于轴主体72a的且可与内螺纹部71b螺合的外螺纹部72b;在轴主体72a的前端一体形成的直径大于轴主体72a的头部72d。在头部72d的前端面形成有卡止部72e,在用工具使把手72回转时,该卡止部72e用于将工具卡止(参照图1 2)。在把手轴72的外螺纹部72b与内螺纹部71b螺合后,将外螺纹部72b的前端部铆合固定在摇柄臂71的前端。因此,在外螺纹部72b的前端部上用铆接工具制成有铆接孔72c。在这里,由于外螺纹部72b的前端部损坏且从内螺纹部71b开口的锪孔部向外方向扩展,从而将把手轴72铆接固定在摇柄臂71的前端。
如图10到图12所示,摇柄把手73包括:以自由回转的方式安装在把手轴72外周的筒状部74;以相对于筒状部不可回转的方式安装在筒状部74上的把手部75;覆盖把手部75外周的弹性树脂制的表皮部76。
如图10所示,筒状部74为黄铜等金属材料制的筒状部件,外周部进行了镀铬处理。在筒状部74的内周部与把手轴72的外周部之间形成了很小的缝隙。筒状部74包括:设在基端侧且从把手部75的外部露出的露出部74;设在前端侧且在把手部75的内镶嵌法成型的埋设部74b。
露出部74包括:延伸到手握把手部75时两根手指间可挟持的位置的前端部74c;从前端部74开始形成的基端侧外周比其他部分直径略大的第1圆形部74d;前端部74c的外周面形成的比其他部分直径略大的第2圆形部74e。表皮部76的前端面与前端部74c的外周面及第1圆形部74d的前端面相接触,表皮部76通过凹状的平滑曲面将前端部74c的外周面与后述把手部75的前端面75c覆盖并覆盖把手部75的全部外周面。
埋设部74b包括:在前端部内周形成的台阶部74f;在前端部外周突出形成的大直径凸部74g;沿基端侧外侧凹陷形成的槽部74h。把手轴72的头部72d与台阶部相接触地收纳于台阶部74f中,因此筒状部74相对把手轴72不会脱落。另外,在将筒状部74用内镶嵌法镶嵌到把手部75中的时候,凸部74g及槽部74h也决定了其位置且不会脱落。
如图10所示,把手部75为发泡树脂制的大致呈柱状的部件,筒状部74的前端在其中应用内镶嵌法成型。把手部75具有第1把手部75a及第2把手部75b,两把手部从筒状部74的前端部的外周开始沿与把手轴72的轴心交叉的两方向延伸成大致柱状。如图11所示,把手部75中,第1把手部75a的径向长度为A,它比第2把手部75b的径向长度B长,且第1把手部75a的轴向长度C比第2把手部75b的轴向长度D长。
如图10及图12所示,把手部75包括:在大致中央部位形成的贯通孔75f,该贯通孔贯通于前端面75c与后端面75d之间;在第1把手部75a的侧端面75e上凹陷形成的凹部75g。筒状部74的前端部从前端面75c侧的开口进入贯通孔中,并以内镶嵌法成型,贯通孔的后端面75d侧的开口由盖部件77封闭。盖部件77在其与把手部75相对的方向侧的两个部位并相隔一段距离形成有卡止突起77a,两部位的卡止突起77a卡止在把手部75的卡止孔75h里,该卡止孔由后端面75d的两个部位凹陷而形成,故盖部件77可固定安装于其上。另外,为了使其轻型化,凹部75g为沿第1把手部75a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呈大致圆筒状的切口,侧端面75e的开口通过盖部件78封闭。
如图10所示,把手部75之外表面沿表皮部76的凹状平滑曲面形成,并具有连接前端部74c外周面与把手部75的前端面75c的连接部75i,其中,前端部74c的外周面设在筒状部74的露出部74a上。
表皮部76为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例如由septon(セプトン)(商标)等弹性树脂制成。筒状部74以内镶嵌法在把手部75中形成,筒状部74的前端部74c及把手部75的外周均被表皮部76覆盖。把手部75的连接部75i的外周被凹状平滑曲面部76a覆盖,表皮部76的前端部与筒状部74的第1圆形部74d的前端平滑连续设置在一起。另外,在把手部75的贯通孔75f及凹部75g的开口部分没有形成表皮部76。因此,后端面75d侧的贯通孔75f及凹部75g的开口向外部露出,该开口处通过盖部件77、78封闭。
如图11所示,当手H握持该摇柄把手73时,食指H1与中指H2挟持住筒状部74。此时,食指H1及中指H2的侧部与筒状部74的露出部74a接触,食指H1及中指H2的指腹部分与表皮部76的曲面部76a接触。在这里,由于筒状部74的露出部74a没有被表皮部76覆盖,可防止筒状部74的外径变大,使食指H1及中指H2更容易夹持筒状部74。另外,当手握摇柄把手73的时候,由于食指H1及中指H2与弹性树脂制且凹状平滑曲面部76a相接触,可提高摇柄把手73的握持性。
回转传递机构6具备可在高低二速间切换的变速机构。如图2及图5所示,回转传递机构6包括:以自由回转方式支承在摇柄组装体4的摇柄轴5上并用于高速卷线的第1齿轮19a及用于低速卷线用的第2齿轮19b;以不能回转的方式安装在卷轴2上且分别与第1齿轮19a及第2齿轮19b相啮合的第3齿轮19c及第4齿轮19d;将第1齿轮19a及第2齿轮19b中的任何一方与摇柄轴5结合而进行回转传递的配合片20;设置在配合片两侧并用于对配合片20定位的两个压缩弹簧21a、21b;设定配合片20的位置的操作轴22。
配合片20以不可回转的方式配置在摇柄轴5的切缝5a内。突起部20a设在配合片20的中心部。突起部20a配置在用于托住压缩弹簧21a的凸缘状弹簧托24的内周侧。弹簧托24被螺纹固定在摇柄轴5的前端。
操作轴22在摇柄轴5内部贯通摇柄轴5而向外部突出。操作轴22以可在轴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导向部5b及导向部5c上,导向部5b旋合在摇柄轴5的突出端上,导向部5c形成在摇柄轴5的中间部内周面。在操作轴22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端上形成有槽22a。与该槽相配合的滑动型挡块23设置在摇柄组装体4上。另外,在操作轴22的另一侧的端部安装有用于托住压缩弹簧21b的弹簧托部件22b。
在这样构成的回转传递机构6中,如图2及图5所示,将操作轴22向操作轴心的上侧推压后,配合片20配置在第2齿轮19b上,摇柄组装体4的回转通过第2齿轮19b传递给第4齿轮19d,卷轴2及卷筒3开始低速旋转。另一方面,使滑动型挡块23滑动,操作轴22如图5所示被牵引到操作轴心的下侧后,配合片20配置在第1齿轮19a上,摇柄组装体4的回转通过第1齿轮19a传递给第3齿轮19c,卷轴2及卷筒3开始高速旋转。
如图2所示,杆式制动机构7包括:安装在卷筒3的左端的制动圆盘25;配置在制动圆盘25两侧的一对摩擦圆盘26、27;通过卷筒3对制动圆盘25加载而使之远离摩擦圆盘27的盘簧29(参照图7)  。
如图6及图7所示,制动圆盘25例如为不锈钢制的垫圈状圆板部件,其通过间隔一段距离而配置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安装销以可在与卷筒接近/远离方向上自由移动预定距离且不能相对卷筒3回转的方式安装在卷筒3左侧的凸缘部3b的端面上。安装销40包括:旋入凸缘部3b端面的螺纹部40a;比螺纹部40a直径大的导向部40b;比导向部直径大的头部40c。制动圆盘25以轴向移动自由的方式安装在安装销40的导向部40b上,且其可在从向导部40b轴向的长度减去其自身的厚度的这段规定距离内自由移动。该安装销40为禁止制动圆盘回转的部件并兼作限制部件。在制动解除状态下,制动圆盘25由于盘簧28的加载而配置在与头部40c相接触的位置上。在图5及图6中,在卷轴心上侧为制动状态,在卷轴心下侧为制动解除状态。
制动圆盘25的其中一个面与卷筒3相对,摩擦圆盘26配置在与制动圆盘25的另一个面相对的位置上。在摩擦圆盘26的与制动圆盘25相向的面上,以小螺纹等固定手段固定有环状摩擦板26a,该摩擦板例如由石墨或纤维增强树脂等耐磨耗材料制成。摩擦圆盘26在其中心部设有筒状轴衬部26b,沿卷轴2的径向贯通卷轴并安装于卷轴2上的销2a被该轴衬部26b卡止。因此,圆盘26以不可相对卷轴2回转的方式安装在卷轴2上,与卷轴2同时回转。另外,逆转防止机构9的棘轮50与摩擦圆盘26的轴衬部26b的图5所示的左端面相抵接。棘轮50例如采用锯齿形等适当的方法以不可回转的方式安装在轴衬部26b的外周面。棘轮50与轴承31a的内圈相抵接。另外,轴承31a的外圈与上述第1侧板10相抵接。这样一来,摩擦圆盘26不能向卷轴外侧(图6左方)即远离制动圆盘25的方向移动,并且由于棘轮50的作用而不能沿放线方向回转。
逆转防止机构9为爪式机构,包括:棘轮50,该棘轮外周面形成有锯齿50a;棘爪51,该棘爪配置在棘轮50的外周侧且其前端卡止锯齿50a。棘爪51安装在第1侧板10的内面侧并可自由摆动,而且,由牵引弹簧将之向卡止锯齿50a侧加载。
摩擦圆盘27配置在与制动圆盘25的卷筒3一侧的面相向的位置上,其与摩擦圆盘26联动回转,且以可以在卷轴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卷轴2上,以接近/远离摩擦圆盘26。例如由石墨或纤维强化树脂等耐磨材料制成的环状摩擦板27a被螺纹固定在摩擦圆盘27的与制动圆盘25相对的面上。摩擦圆盘27通过销2b以不可相对卷轴2回转的方式安装于其中心安装在卷轴2上,所述的销2b沿卷轴2径向贯通卷轴2并安装于其上。另外,轴承32a的内圈通过垫圈30与图6中的摩擦圆盘27的右端面抵接。这样一来,摩擦圆盘27通过轴承32a与卷筒3互相按压。
摩擦圆盘26的外侧被制动表皮41覆盖。制动表皮41采用例如考虑散热性能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其包括:中心有圆形开口的盘状表皮主体41a;与表皮主体41a的外周面一体形成的环状安装部41b。在表皮主体41a内部具有收纳摩擦圆盘26、27及制动圆盘25的空间。安装部41b通过多根小螺钉等适当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卷筒3的凸缘部36的端面。这样用数根小螺钉固定后,与将整体螺纹固定在卷筒上的情况相比,安装扭矩的管理比较容易,组装也变得容易。
从卷筒侧端面向卷筒3侧突出的筒状密封部41c设在安装部41b上。在卷筒3的左侧的凸缘部3b的端面形成有环状槽3c,密封部41c镶嵌在该环状槽3c中。由于密封部41c镶嵌在该环状槽3c中,在密封部41c的内周面,卷筒3与制动表皮41可自动找正对芯。在密封部41c的外周面上安装有O型环42,该O型环42用于防止从外周侧浸入液体。
在表皮主体41a的内周侧也设有向摩擦圆盘26侧突出的封闭部41d。带唇部的密封部件43安装在密封部41d上。该密封部件43的唇部的前端与摩擦圆盘26的轴衬部26b的外周面相接触。故可防止从内周侧来的液体的浸入。凭借该O型环42及密封部件43,制动表皮41、卷筒3、制动表皮41与摩擦圆盘26被密封,因此,配置了制动圆盘25及摩擦圆盘26、27的制动表皮41的内部被防水密封。该O形环42与密封部件43的组合是一种可靠的制动防水结构。另外,为了使O型环42的安装比较容易,也可以在密封部41c上设置O型环的安装槽。
如图3到图5所示,制动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轮主体1上且可绕卷轴2自由回转的制动调整杆45;相应于制动调整杆45的摆动而使卷筒3在轴向上相对于卷轴2移动的移动机构46;相应于制动调整杆45的摆动而发音的制动调整发音机构47;中间定位机构52,该中间定位机构52将制动调整杆45定位于从自由位置到最大位置(如图4双点画线所示)之间的触发位置(中间位置的一例)上;在自由位置上对制动调整杆45的摆动进行限制的自由位置限制机构59。
制动调整杆45以可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轮主体1上,自由位置与卷筒3可自由回转的制动自由状态相对应,且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最大位置与制动机构的最大制动状态相对应。制动调整杆45的摆动范围被轴承座15上形成的杆切口15e限制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制动调整杆45包括:向卷轴2的径向外侧延伸且以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轴衬部11a上的杆部45a;固定在杆部45a的前端的旋钮部45b。杆部45a的基端部以不可回转的方式卡止在构成移动机构46的第1凸轮部件60上。如图8及图9所示,旋钮部45b包括:其前端贯通在杆部45a的前端形成的旋钮安装孔的旋钮主体53;用于将旋钮主体53固定于杆部45a上的盖形螺母54。在旋钮主体53的前端形成有贯通旋钮安装孔45c且与盖形螺母54螺合的外螺纹部53a。另外,在旋钮主体53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插入杆导向件16的圆弧形切缝53b,在其端面形成有用于安装制动调整发音机构47的安装孔53c,该安装孔53c在其前端具有小直径的台阶孔,并朝向切缝53b。再有,在旋钮主体53的前下表面形成有与中间定位机构52相配合的定位凹部53d,该定位凹部的壁面沿径向延伸。
移动机构46包括:推压机构48,该推压机构48相应于图4所示制动调整杆45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而推压卷筒3及摩擦圆盘27以使之向如图5所示左方移动;回程弹簧49,该回程弹簧49对摩擦圆盘加载且相应于图4所示制动调整杆45的逆时针方向的摆动而使卷筒3及摩擦圆盘27向如图5所示右方移动。
回程弹簧49以压缩状态安装在两摩擦圆盘26、27之间且位于卷轴2的外周侧,其沿着使两摩擦圆盘26、27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加载,同时,对摩擦圆盘27及卷筒3向如图6所示右方加载。
推压机构48包括:以可自由回转但不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轴衬部11a内周面上的第1凸轮部件60;通过第1凸轮部件60的回转而沿轴向移动的第2凸轮部件61;与第2凸轮部件61联动而沿轴向移动的推压部件62;调节推压部件62的推压力的推压力调整机构65。
第1凸轮部件60为大小呈两段的筒状部件,其与制动调整杆45的摆动联动回转。制动调整杆45的杆部45a的基端通过花键轴等卡止机构被卡止在第1凸轮部件60的小径前端侧(图5右侧)的外周面上以使它们之间不能相对回转。在大直径的基端侧的端面形成有倾斜凸轮60a。
第2凸轮部件61为筒状部件,以不可回转但可轴向移动自由的方式安装在轴衬部11a的内周面。在第2凸轮部件61的与第1凸轮部件60相向的外周侧形成有与倾斜凸轮60a相配合的倾斜凸轮61a。通过该两个倾斜凸轮60a、61a的相对回转将第1凸轮部件60的回转运动转换成第2凸轮部件61的轴向的直线运动而使第2凸轮部件61沿轴向移动。在第2凸轮部件61上设有两根沿径向突出的卡止销63。卡止销63的前端卡止卡止槽11b上,该卡止槽11b沿轴向形成在轴衬部11a的内周面上,第2凸轮部件61以不可回转的方式卡止在轴衬部11a上。第2凸轮部件61的内周面旋合在推压部件62上。因此,可对第2凸轮部件61与推压部件62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可在制动调整杆45的预定位置上对制动力进行调整。
推压部件62为带凸缘的圆筒形部件,圆筒部分的外周面旋合在第2凸轮部件61上。另外,凸缘部分在图5左端面稍稍突出,该突出部分与轴承32b的外圈相抵接。
推压力调整机构65包括:旋钮调节器66,该旋钮调节器66的前端部66a以不可相对于推压部件回转但可沿轴向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推压部件62的中心部。旋钮调节器66以可绕卷轴轴心自由回转的方式安装在轮主体1上,且随着回转会发出声音。使旋钮调节器66回转,推压部件62回转,推压部件62与和推压部件62相旋合的第2凸轮部件61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可调整制动调整杆45在规定位置时的制动力。另外,在图5中,在卷轴心的下侧表示:使推压部件62与第2凸轮部件61相接触推压力调整到最小的状态;上侧表示:使推压部件62与第2凸轮部件61相隔最远推压力调整到最大的状态。
制动调整发音机构47包括:在自由位置到最大位置范围内与制动调整杆相向且在制动调整杆摆动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而配置在杆导向件上的多个发音凹部55;与发音凹部55相向且以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制动调整杆45上的发音销56;对发音销56向发音凹部55b方向加载的盘簧57。
发音凹部55包括:从自由位置到触发位置形成的第1发音凹部55a;从最大位置到该最大位置跟前的范围内沿摆动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的多个第2发音凹部55b。发音凹部形成的区域至少为操作后述中间定位机构52的区域,具体来说,就是除了形成杆导向件16的第1切口部16a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如图3、图4及图9所示,第1发音凹部55a为长圆形孔部,其沿摆动方向并排设置在位于杆导向件16的外周面上的自由位置到第1凹部16a跟前的触发位置的范围内。第2发音凹部55b为例如两个长圆形孔部,沿摆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最大位置跟前侧。发音销56以相对第1及第2发音凹部55a、55b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旋钮部45b的旋钮主体53上的安装孔53c中。发音销56包括:半球状的头部56a;比头部56a直径大的沿部56b;比沿部56b直径小的轴部56c。由于头部56a朝第1及第2发音凹部55a、55b进退振动,所以发音调整机构47发音。盘簧57以压缩状态设置在位于安装孔53c处的轴部56c的外周侧且其前端卡止在沿部56b处。沿部5 6b的前端卡止在安装孔53c的台阶处且其进入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安装孔56c被长圆形盖部件58堵住,该盖部件58凭借盘状螺钉58a固定在旋钮主体53上。
中间定位机构52为这样一种定位机构:当制动调整杆45如图4顺时针摆动操作时,制动调整杆45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间的触发位置暂时被定位,当其从超过触发位置的位置逆时针摆动的时候,制动调整杆45可以自由通过。触发位置设定了通常钓鱼所使用的最强的制动力。即,其为设定了与最大制动力相比要小但却是常用的最大制动力的位置。在钓鱼前该常用最大制动力设定在钓线张力强度的1/3左右。
如图3及图9所示,中间定位机构52包括:以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位于轴承座15上的定位用切口部15f上的定位座80;对定位座80沿进入方向加载的盘簧81。定位座80包括:随着向最大位置侧(图9左侧)移动逐渐由高变低的倾斜面80a;在底部两侧较其它部分突出的卡止突起80b。卡止突起80b卡止在定位用切口部15f上。当制动调整杆45从自由位置开始摆动后,该定位座80与定位凹部53d的壁面接触而将制动调整杆45定位在触发位置上。然后,为了实现切断钓线等动作而将制动调整杆45向最大位置摆动的时候,用指尖推压定位座80使之退出到不与定位凹部53d相接触的位置后,制动调整杆45就能够从触发位置摆动到最大位置。另外,相反地,将制动操作杆从最大位置开始摆动后,旋钮主体53的后面没有形成定位用的凹部,而且在定位座80的前面形成有倾斜面80a,所以,定位座80被旋钮主体53推压后能够自动退出。
自由位置限制机构59是用于限制制动调整杆45在自由位置上的摆动而设的。即,由于很难进入自由位置,因此不能随便地解除对卷筒3的制动力。如图3所示,自由位置限制机构59包括:以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付与阻力用切口部15g上的限制座85;对限制座85沿进入方向加载的盘簧86。该限制座85与定位座80不同,制动调整杆45沿任何方向摆动其都可以退出。
下面对杆式制动机构7的制动动作进行说明。
使制动调整杆45从图4实线所示自由位置开始向双点划线所示最大位置摆动,杆式制动机构7从图5及图6的卷筒轴心的下侧所示状态变化到上侧所示状态。首先,第1凸轮部件60由于制动调整杆45的摆动而回转,第2凸轮部件61沿卷轴向向左移动。推压部件62与此联动推压轴承31b的外圈并使之移动,凭借第3、第4齿轮19c、19d、盘簧34、轴承32b及热感应油压制动机构33推压卷筒3使其沿卷轴轴向向左方(图2左方)移动。这样一来,被盘簧28加载的制动圆盘25也沿轴向向左移动。另一方面,通过卷筒3及轴承32a摩擦圆盘27也被推压沿轴向向左方移动。结果是,制动圆盘25及制动圆盘27都接近于摩擦圆盘26。接下来,制动圆盘25与轴向不能移动且沿放线方向不可转动的摩擦圆盘26接触,随后,微小的制动力作用在卷筒3上。然后卷筒3被推压,随后,卷筒3向与摩擦圆盘接触26接触的制动圆盘25靠近,制动圆盘25与摩擦圆盘27相接触。随后,将制动调整杆45向最大位置摆动,推压力变大,由于制动圆盘被两个摩擦圆盘26、27挟持故可得到较大的制动力。
此时,当制动调整杆45到达点划线所示的触发位置后,由于中间定位机构52的定位而暂时不能向最大位置侧摆动。另外,制动调整发音机构47与摆动相应而发音。在该状态下,若想将其向最大位置摆动时,将操作制动调整杆45的手指从制动调整杆上脱离,用指尖推压定位座80使其退出后,在这样的状态下,再对制动调整杆45向最大位置方向操作。在进行该操作时,由于第2发音凹部5 5b不在附近,所以,可在无音状态即没有由于发音而产生阻力的状态下对制动调整杆45进行操作。此后,当将制动调整杆45操作到形成有第2发音凹部55b的最大位置附近的时候,再次发音。
一方面,将制动调整杆45如图4逆时针方向向自由位置摆动时,从图5及图6的卷筒轴心的上侧所示状态变化到下侧所示状态。首先,由于回程弹簧49的加载力摩擦圆盘27被推压而向图6右侧移动。摩擦圆盘27移动时,由于制动圆盘25被盘簧28沿远离卷筒3的方向(远离摩擦圆盘的方向)加载,因此,制动圆盘25依然保持与摩擦圆盘26的压力接触状态,摩擦圆盘27远离制动圆盘25,在制动圆盘25与摩擦圆盘27之间强制地形成了缝隙。然后,卷筒3凭借轴承32a被推压而向右侧移动。当卷筒3移动了预定的距离后,制动圆盘25被卡止在安装销40的头部40c上,进而与卷筒3一同向图6右侧移动。这样一来,制动圆盘25远离摩擦圆盘26,在制动圆盘25与摩擦圆盘26之间形成了强制的缝隙。因此,卷筒3的制动被解除。另一方面,卷筒3移动后,凭借热感应油压制动机构33、轴承32b、盘簧34、第3及第4齿轮19c、19d及轴承31b,第2凸轮部件61及推压部件62被推压而向图5右侧退后。然后,制动调整杆45摇向制动解除位置后,变成了图5及图6的卷筒轴心的下侧的状态,包括卷筒在内位于盘簧34的左侧的部件移动了距离S1。另外,包括第3、第4齿轮在内的位于盘簧34的右侧的部件移动了距离S2。于是,制动圆盘25完全脱离两摩擦圆盘26、27。此时,在第1及第2发音凹部55a、55b形成的区域内配置了制动调整杆45时,由于制动调整发音机构47而发出咔嗒声。但是,在中间定位机构操用的区域内不发音。另外,此时,由于旋钮主体53的推压,中间定位机构52的定位座80退出,所以,即使到达触发位置也不会被定位。因此,可迅速地返回自由位置。
在这里,在操作制动调整杆45时,由于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的区域可对定位座80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内不发音,但在其他区域发音,所以,在可对定位座80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内不会有由于发音销56与发音凹部55相冲击产生的阻力。因此,即使推压操作定位座80也不会因为调整发音机构而产生阻力,因此操作力不会变大,较难妨碍杆操作。但是,可在能对定位座80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以外发音并产生咔嗒声。
下面,对该渔线轮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当通过回转转递机构6高速卷线的时候,将操作轴22拉出。因此,由于压缩弹簧21a的加载力而使配合片20与第1齿轮19a配合。结果是,摇柄组装体4的回转通过摇柄轴5、第1齿轮19a、第3齿轮19c、卷轴2、杆式制动机构7传递给卷筒3,卷筒3高速回转。
一方面,低速卷线时,将操作轴22压入。因此,由于压缩弹簧21b的加载力而使配合片20与第2齿轮19b配合。结果是,摇柄组装体4的回转通过摇柄轴5、第2齿轮19b、第4齿轮19d、卷轴2、杆式制动机构7传递给卷筒3,卷筒3低速回转。另外,当将操作轴22压入时,挡块23配合在槽22a后,将操作轴22保持在压入状态。
另外,在调解制动调整杆45的于触发位置的推压力时,由于旋钮调节器66的作用而使推压部件62与第2凸轮部件61的沿轴向的相对位置变化。例如:在使旋钮调节器66沿图4逆时针方向回转使两者接近的情况下,由于卷筒3向远离摩擦圆盘26的方向移动,推压力降低。相反在使旋钮调节器66沿图4顺时针方向回转使两者远离的情况下,由于卷筒3向接近摩擦圆盘26的方向移动,推压力增大。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发音凹部55的第2发音凹部55b只在最大位置和该最大位置跟前设置了两个,但是,第2发音凹部55b的数量并不限于此。第1发音凹部55a与第2发音凹部55b可配置在除了可对中间定位机构52的定位座80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内。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移动机构中使卷轴移动,但是,使第3及第4齿轮19c、19d那样配置在卷轴上的齿轮移动,然后使制动圆盘随其移动也可以。

Claims (4)

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机构,其可调整杆式制动机构的制动力,且该杆式制动机构可制动相对双轴承渔线轮的轮主体自由回转的卷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调整杆;中间定位机构;制动调整发音机构,
制动调整杆以可绕上述卷筒的卷轴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轮主体上,其中自由位置对应于上述卷筒可自由回转的制动自由状态,最大位置对应于上述杆式制动机构的最大制动状态;
中间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部件和弹簧部件,该定位部件以进退自由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轮主体上的上述自由位置与上述最大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弹簧部件对上述定位部件沿进入方向加载,将上述制动调整杆从上述自由位置向上述中间位置进行摆动操作时,上述定位部件可与上述制动调整杆接触而将上述制动调整杆在上述中间位置上定位,并且,可通过操作上述制动调整杆的手指对上述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
制动调整发音机构包括多个发音凹部、发音销和弹簧部件,除可对上述定位部件进行退出操作的区域以外,多个发音凹部从上述自由位置到上述最大位置在摆动方向上隔开距离且与上述制动调整杆相向设置在上述轮主体上,所述发音销安装在所述制动调整杆上且能与所述发音凹部相向,并且可自由进退,所述弹簧部件对上述发音销朝上述第1发音凹部的方向加载,该机构相应于上述制动调整杆的摆动而发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制动调整杆从上述最大位置向上述自由位置操作时,上述定位部件被上述制动调整杆推压而退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轮主体包括:筒状轮身;覆盖上述框架的一端的第1侧板;第2侧板,该第2侧板覆盖上述框架的另一端且上述制动调整杆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上;板状的杆导向件,该杆导向件安装在上述第2侧板上,并且其沿径向朝外侧呈圆弧状突起且以其突出部分对上述制动调整杆进行导向;
上述发音凹部为设置在上述杆导向件上且沿摆动方向隔开距离形成的贯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制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借助于上述制动调整杆的摆动使上述卷筒相对上述卷筒的回转轴沿轴向相对移动。
CN 200510085148 2004-07-21 2005-07-21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36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3155A JP2006025763A (ja) 2004-07-21 2004-07-21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213155/2004 2004-07-21
JP243752/2004 2004-08-24
JP2004243752A JP4451744B2 (ja) 2004-08-24 2004-08-24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装置
JP359574/2004 2004-12-13
JP2004359574A JP2006166715A (ja) 2004-12-13 2004-12-13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把手及び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6188A true CN1736188A (zh) 2006-02-22
CN1736188B CN1736188B (zh) 2010-08-18

Family

ID=35892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851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36188B (zh) 2004-07-21 2005-07-21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25763A (zh)
CN (1) CN173618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1518A (zh) * 2008-10-07 2010-05-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
CN101953327A (zh) * 2009-07-14 2011-01-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CN101626681B (zh) * 2007-02-09 2011-11-23 丹尼尔森创新有限公司 钓鱼绕线轮
CN102283184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变速操作机构
CN102499198A (zh) * 2011-10-14 2012-06-20 佛山市南海中宇渔具有限公司 渔轮支架及其装配方法
CN105994206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
CN106982804A (zh) * 2016-01-20 2017-07-28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5091B2 (ja) * 2008-07-08 2013-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機構
JP5231475B2 (ja) * 2010-04-23 2013-07-1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
JP7075868B2 (ja) * 2018-10-26 2022-05-2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ノブ及びこのハンドルノブを備える魚釣用リール
JP7198901B2 (ja) * 2018-10-26 2023-01-04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ノブ及びこのハンドルノブを備える魚釣用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467Y2 (ja) * 1991-12-12 1996-02-28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US5950949A (en) * 1997-04-25 1999-09-14 Zebco Division Of Brunswick Corporation Adjustable brake for baitcast reel
JP3534574B2 (ja) * 1997-06-20 2004-06-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KR100334622B1 (ko) * 1999-09-02 2002-05-03 현광호 낚시용 양 베어링형 릴의 핸들 착탈구조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681B (zh) * 2007-02-09 2011-11-23 丹尼尔森创新有限公司 钓鱼绕线轮
CN101711518A (zh) * 2008-10-07 2010-05-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
CN101711518B (zh) * 2008-10-07 2013-01-23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
CN101953327A (zh) * 2009-07-14 2011-01-26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杆式曳力机构
CN102283184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变速操作机构
CN102283184B (zh) * 2010-06-21 2014-12-24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变速操作机构
CN102499198A (zh) * 2011-10-14 2012-06-20 佛山市南海中宇渔具有限公司 渔轮支架及其装配方法
CN102499198B (zh) * 2011-10-14 2013-06-26 佛山市南海中宇渔具有限公司 渔轮支架的装配方法
CN105994206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
CN105994206B (zh) * 2015-03-27 2020-12-18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
CN106982804A (zh) * 2016-01-20 2017-07-28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6188B (zh) 2010-08-18
JP2006025763A (ja) 200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6188A (zh) 双轴承渔线轮制动调整装置
US7234661B2 (en) Drag adjustment device for a dual-bearing reel
JP5097630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発音装置
CN101371653B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抛饵控制机构
JP5143648B2 (ja) レバードラグ型の両軸受リール
CN103070147B (zh) 双轴承绕线轮
CN103168757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牵引调整机构
JP2010017099A5 (zh)
KR20060109312A (ko) 스피닝 릴의 드랙 기구
CN1695443A (zh) 双轴承绕线架
CN1433683A (zh) 用于钓鱼绕线轮的部件组件
CN104737997A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双轴承渔线轮
CN101731192B (zh) 两轴承卷线器的拖拉调整装置
KR20140039983A (ko) 구동 기어
CN103168756A (zh) 双轴承卷绕器
CN1575648A (zh)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
US6957788B2 (en) Sound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a fishing reel
CN101077066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制动装置
CN1317947C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CN1504084A (zh) 钓鱼绕线轮的部件
CN1344493A (zh) 双轴承卷线器
CN1706247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发声机构
EP1597966B1 (en) Brake operation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spool
JP2003225040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846486A (zh) 旋转式绕线轮的卷筒牵引阻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