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716B -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6716B
CN110506716B CN201910222511.0A CN201910222511A CN110506716B CN 110506716 B CN110506716 B CN 110506716B CN 201910222511 A CN201910222511 A CN 201910222511A CN 110506716 B CN110506716 B CN 110506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haft
clutch
rotation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25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6716A (zh
Inventor
中村幸平
武智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06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6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6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6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06Hand crank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在不进行绕线轮的分解的情况下能够将手柄返回的位置容易地调整至使用者喜好的旋转角度。提供一种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其具备支承于手柄轴(40)的手柄(2),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用于调整使能够切换将设置于绕线轮主体的卷筒和手柄(2)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切断的切断状态的离合器从切断状态返回连结状态时的手柄(2)的旋转方向的返回位置,卷筒设置于绕线轮主体,在手柄轴(40)处,设置有六边部件,六边部件被装卸自如且不能旋转嵌合,具有多个顶部(61),在手柄处,设置有能够与顶部卡合的凹槽(62),顶部及凹槽分别沿围绕手柄轴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凹槽以选择相对于顶部的周向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被卡合。

Description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作为一个将钓线向前方送出的钓鱼用绕线轮而已知的双轴承绕线轮中,设置有将手柄和卷筒连结及切断的离合器机构。通过操作该离合器机构,能够将钓线从卷筒送出或将钓线缠绕于卷筒。
离合器机构由行星齿轮、设置于卷筒轴的沿径向延伸的离合器销构成。在行星齿轮的端面形成有离合器销能够卡合的啮合槽,通过使行星齿轮沿轴向移动,离合器机构连结・切断(接通断开)。离合器机构能够借助离合器操作机构操作成切断状态。离合器操作机构例如具有在连结姿势和切断姿势之间摆动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的离合器操作杆、通过离合器操作杆的摆动向卷筒轴移动的离合器片、通过离合器片的移动沿卷筒轴向移动的离合器轭、将离合器轭沿卷筒轴向导引的一对引导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离合器片与离合器操作杆的摆动对应地在距卷筒轴远的连结位置和距卷筒轴近的切断位置之间移动。离合器片具有隔着卷筒轴配置的第1片部和第2片部、从第2片部向手柄轴侧延伸的壁部。在第1片部及第2片部分别设有用于使离合器轭沿卷筒轴向移动的第1凸轮部及第2凸轮部。壁部从第2片部进一步向手柄轴侧延伸,在其末端设置有转动支承部,前述转动支承部装配有转动轴,前述转动轴用于将离合器恢复机构转动自如地支承。
离合器恢复机构具有被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设置于转动支承部的转动轴的离合器爪、具有推压钓鱼用绕线轮锁爪的推压部的旋转部件。旋转部件通常使用爪式的单向离合器的棘轮,在棘轮处设置有推压部(返回销)。离合器爪与离合器片的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离合器断开位置的移动联动,向距手柄轴较近的抵接位置和距手柄轴较远的切断位置移动。此外,离合器爪被肘节弹簧分成抵接姿势和解除姿势地施力。
在这样的结构的离合器恢复机构中,若将离合器操作杆从连结姿势操作至切断姿势,则离合器片从连结位置向切断位置移动。由此,离合器轭使行星齿轮向从离合器销离开的方向移动,离合器机构呈离合器断开状态。与此相随,离合器爪从解除姿势向抵接姿势移动。在抵接姿势中,棘轮的返回销能够推压离合器爪的末端部。若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手柄沿线卷绕方向旋转,则离合器爪的末端部被返回销推压,离合器爪从抵接姿势向解除姿势移动,借助离合器爪,离合器片从切断位置向连结位置移动。由此,离合器机构返回离合器接通状态。此时,离合器爪的力经由转动轴被向离合器片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90892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钓鱼用绕线轮中,返回销的离合器爪的末端部的推压位置、即通过返回销的推压从抵接姿势向解除姿势移动的位置被确定为既定的旋转角度。即,具有返回销的棘轮被相对于手柄轴同轴地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所以装配于手柄轴的手柄的周向的方向也仅被装配于相对于返回销确定的位置。
并且,在改变解除离合器时的手柄返回位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如下花费功夫的作业:将绕线轮分解,将带返回销的棘轮重组,由此调整手柄返回位置的旋转角度。因此,需要通过在不进行绕线轮的分解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整将手柄返回位置容易地调整至使用者喜好的旋转角度的部件,在这方面有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进行绕线轮的分解的情况下将手柄返回的位置容易地调整至使用者喜好的旋转角度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1)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具备设置于钓鱼用绕线轮而支承于手柄轴的手柄,前述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用于在使能够切换将设置于前述钓鱼用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的卷筒和前述手柄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切断的切断状态的离合器从前述切断状态返回前述连结状态时,调整前述手柄的旋转方向的返回位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手柄轴处,设置有位置调整部件,前述位置调整部件被装卸自如且不能旋转嵌合,具有第1旋转卡合部,在前述手柄处,设置有能够与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卡合的第2旋转卡合部,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及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中的至少一方沿围绕前述手柄轴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的相对于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的前述周向的相对位置被选择性地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第1旋转卡合部及第2旋转卡合部的至少一方被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所以相对于被不能旋转地嵌合于手柄轴的位置调整部件的第1旋转卡合部,能够选择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使手柄的第2旋转卡合部卡合。由此,能够经由位置调整部件将手柄装配于手柄轴,能够任意选择与第1旋转卡合部的周向的间隔对应的旋转角度来将手柄安装于手柄轴。
这样,本发明中,能够在不将钓鱼用绕线轮像以往那样地分解的情况下将手柄的旋转方向的手柄返回位置容易地调整,使用钓鱼用绕线轮的使用者能够以喜好的旋转角度使手柄返回来将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切换至连结状态。
(2)也可以是,前述位置调整部件是将顶部作为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的多边形部件,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设置于与前述多边形部件的各顶部对应的位置,是能够与多个前述顶部卡合且沿手柄轴向延伸的凹槽。
该情况下,选择嵌合于手柄轴的多边形部件的多个顶部(第1旋转卡合部)中的任意的顶部来使手柄的第2旋转卡合部的凹槽卡合,由此能够将手柄容易地改变至喜好的旋转角度的手柄返回位置。
(3)也可以是,其特征在于,前述位置调整部件将由设置于手柄轴向上朝向前述手柄侧的表面的凸部或凹部构成的第1凹凸部设为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设置于前述手柄的朝向前述位置调整部件侧的表面,是由能够与多个前述第1凹凸部卡合的凸部或凹部构成的第2凹凸部。
该情况下,选择嵌合于手柄轴的位置调整部件的多个第1凹凸部(第1旋转卡合部)的任意的第1凹凸部,使手柄的第2旋转卡合部的第2凹凸部卡合,由此能够将手柄容易地改变成喜好的旋转角度的手柄返回位置。
(4)也可以是,其特征在于,前述手柄具有支承于前述手柄轴的手柄臂、设置于该手柄臂的至少一端的手柄把手,在前述手柄臂处,相对于前述手柄轴能够装卸的装配部被沿前述手柄臂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多个前述装配部中的至少一个是构成与前述位置调整部件的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卡合的多个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的集合体的第2旋转卡合组。
该情况下,选择手柄臂的多个装配部来使其卡合于位置调整部件,由此,在手柄的返回位置的调整的基础上,能够调整支承于手柄轴的手柄臂的长度方向的支承位置。即,能够将手柄臂的手柄轴和手柄把手的距离配合使用者的喜好地调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在不进行绕线轮的分解的情况下将手柄返回的位置容易地调整至使用者喜好的旋转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手柄轴向观察绕线轮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将手柄臂装配于手柄轴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手柄轴和手柄臂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在图3所示的手柄轴和手柄臂的立体图中将盖断裂的图。
图6是从手柄轴向观察六边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A-A线剖视图,是表示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手柄臂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其他方式的手柄臂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调整手柄返回的位置的流程的图,是从手柄轴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1是接着图10表示调整手柄返回的位置的流程的图。
图12是接着图11表示调整手柄返回的位置的流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的图,是从手柄轴向观察带突起的垫圈部件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带突起的垫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手柄臂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的侧剖视图,是与图7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ハンドルリターン)位置调整机构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钓鱼用绕线轮举双轴承绕线轮为例来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有为了使各结构部件为能够肉眼观察的大小而根据需要将各结构部件的比例尺适当改变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是如下机构:例如设置于由中型的圆式绕线轮构成的双轴承绕线轮1(钓鱼用绕线轮),在使能够切换将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卷筒11和手柄2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切断的切断状态的离合器机构5(参照图2)从切断状态返回连结状态时,用于调整手柄2的旋转方向的返回位置。
(整体结构)
双轴承绕线轮1具备绕线轮主体10、配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侧方的卷筒旋转用的手柄2、配置于手柄2的绕线轮主体10侧的星型曳力器3。在绕线轮主体10处,装配有卷筒11,前述卷筒11相对于绕线轮主体10能够绕与手柄轴线O1平行的卷筒轴线O2旋转,卷绕图中未示出的钓线。绕线轮主体10经由竿安装脚12装配于无图示的钓竿。
卷筒11被卷筒驱动机构(省略图示)驱动,与被离合器操作机构50(离合器操作杆51)驱动的离合器机构5(参照图2)联动。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沿手柄轴线O1及卷筒轴线O2的方向正交并且沿将被巻于卷筒11的钓线送出的方向的方向定义成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将从卷筒11送出钓线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后方。
(绕线轮主体)
绕线轮主体10具有框13、罩14、机构装配板15(参照图2)。框13通过压铸成形得到,具有隔开既定的间隔地配置的一对侧板13A、13B。一方的第1侧板13A从手柄轴线O1方向的侧面观察呈圆形,另一方的第2侧板13B相同地从侧面观察呈圆形的一部分沿径向突出的形状。
罩14具有覆盖一方的第1侧板13A的外侧的第1侧罩14A、以覆盖第2侧板13B的与卷筒轴线O2同轴的圆形部分的外周部的方式一体地固定的第2侧罩14B、将这些侧罩14A、14B彼此连结的多个连结部件14C,将金属薄板压制成形来得到。连结部件14C由板状的部件构成,沿第1侧罩14A和第2侧罩14B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
机构装配板15如图2所示,配置于第2侧板13B,形成有用于收纳后述的各种机构的空间15A。这里,图2是将空间15A以手柄轴线O1方向从手柄2侧观察的截面向视图,表示将后述的棘轮43的一部分切口的状态。
(手柄)
手柄2如图1及图3所示,具有不能旋转地装配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的手柄臂21、绕与手柄轴线O1平行的轴旋转自如地装配于手柄臂21的一端的手柄把手22(参照图1)。手柄2经由本实施方式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被相对于手柄轴40装卸自如地安装。
(卷筒)
卷筒11如图1及图2所示,被旋转自如地配置于第1侧板13A及第2侧板13B间。卷筒轴11a(参照图2)贯通地固定于卷筒11的中心。卷筒轴11a经由轴承被旋转自如地各别地支承于第1侧罩14A及机构装配板15。抛投控制机构16配置于卷筒轴11a的两端。
抛投控制机构16如图1所示,从能够通过转动设置于第2侧板13B的抓手部件16a来微调整的状态至不能的状态能够多级地简单地改变。
(离合器机构)
如图2所示,在机构装配板15和第2侧板13B之间的空间15A配置有用于将来自手柄2的转矩传向卷筒11的旋转传递机构4、设置于旋转传递机构4内的离合器机构5、用于将离合器机构5接通断开操作的离合器操作机构50(参照图1)。
(旋转传递机构)
旋转传递机构4具有手柄2固定于一端 (参照图1)的手柄轴40、与连结于手柄轴40的另一端的主齿轮(省略图示)啮合的行星齿轮(省略图示)。主齿轮在外周具有齿轮齿,被旋转自如地装配于手柄轴40。行星齿轮构成旋转传递机构4,并且也作为离合器机构5发挥功能。
行星齿轮与卷筒轴11a一体地伸出,被设置于经由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2侧板13B的行星齿轮轴(省略图示),沿该行星齿轮轴在轴向上能够移动。此外,在行星齿轮的外周形成有圆周槽,离合器机构5的工作部件卡合于该圆周槽,通过使行星齿轮沿轴向移动,驱动力被施加或脱离。另外,离合器机构5的施加或脱离(継脱)通过将设置于第2侧板13B的离合器操作机构50的离合器操作杆51(参照图1)转动操作来工作。
手柄轴40被与卷筒轴11a平行地配置,一端侧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机构装配板1。主齿轮能够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手柄轴40的一端侧连结。在这样的结构中,离合器机构5在离合器接通的状态下,来自手柄2的转矩被向卷筒11直接传递。
(离合器机构)
离合器机构5能够切换成能够通过离合器操作杆51的操作将手柄2的旋转向卷筒11传递的连结状态(离合器接通状态)、不能将手柄2的旋转向卷筒11传递的切断状态(离合器断开状态)。在离合器接通状态中,行星齿轮的旋转被向卷筒轴11a传递,行星齿轮和卷筒轴11a能够一体地旋转。此外,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行星齿轮的旋转不·被向卷筒轴11a传递,所以卷筒11能够自由地旋转。
(离合器操作杆)
离合器操作杆51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后部,用于将离合器机构5切换操作成离合器接通状态和离合器断开状态。离合器操作杆51配置于靠第2侧板13B的后方的位置,设置成,能够在相对于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后部的竿安装脚12接近及离开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作杆51设置成能够绕与卷筒轴11a平行的轴摆动。
(卷筒驱动机构)
上述卷筒驱动机构将卷筒11沿线卷绕方向驱动。此外,缠绕时相对于卷筒11借助星型曳力器3产生曳力来防止钓线的切断。这里,星型曳力器3在手柄2的手柄臂21和第2侧板13B之间同轴地设置于手柄轴40。
在旋转传递机构4处有棘轮43和棘爪(省略图示),前述棘轮43能够一体旋转地装配于手柄轴40,前述棘爪使手柄轴40仅沿线卷绕方向E1旋转,且能够与棘轮43啮合。
上述的棘爪被向棘轮43侧施力。棘轮43也作为后述的离合器恢复机构52的旋转部件发挥功能。
离合器操作机构50是用于操作将设置于双轴承绕线轮1的绕线轮主体10的卷筒11和手柄2连结及切断的离合器机构5的机构。离合器操作机构50具备离合器操作杆51、一对引导轴53、53、离合器轭54、离合器片55、离合器恢复机构52。
离合器操作杆51在绕线轮主体10的第2侧板13B被装配成在连结姿势和切断姿势之间移动自如。一对引导轴53、53隔着卷筒轴11a沿卷筒轴11a地配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机构装配板15。离合器轭54被引导轴53导引,沿卷筒轴11a移动自如,卡合于离合器机构5,将离合器机构5切换成连结状态和切断状态。
离合器恢复机构52具有离合器爪45、棘轮43、肘节弹簧46。这里,在图2的离合器爪45、离合器片55、返回销56(在后说明)处,将连结位置(离合器接通状态)用实线表示,将切断位置(离合器断开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
若离合器片55从连结位置(图2所示的实线)向切断位置(图2所示的双点划线)移动,则离合器爪45呈被接触部45a接触接触部55d的抵接姿势。棘轮43具有能够将处于抵接姿势(图2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离合器爪45向解除姿势(图2所示的实线)推压的返回销56,与手柄2联动地旋转。
若离合器断开时手柄轴40沿线卷绕方向E1(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返回销56抵接于处于抵接姿势的离合器爪45的末端,将离合器片55向连结姿势侧(图2的纸面左侧)推压。
肘节弹簧46将离合器爪45分别向抵接姿势和解除姿势施力。离合器恢复机构52与手柄2的线卷绕方向E1的旋转联动,棘轮43的返回销56推压离合器爪45来使离合器片55从切断位置向连结位置移动。
在离合器操作机构50中,若将离合器操作杆51从连结姿势向切断姿势操作,则离合器片55从连结位置向切断位置移动,通过倾斜凸轮部55a的作用,离合器轭54将离合器机构5从连结状态切换成切断状态。由此,经由转动轴55c连结于壁部55b的离合器爪45从解除姿势(图2所示的实线)向抵接姿势(图2所示的双点划线)移动。此时,被肘节弹簧46施力的离合器爪45的被接触部45a与壁部55b的接触部55d接触,维持抵接状态。
该状态下,若手柄2沿线卷绕方向E1旋转,则棘轮43沿相同方向旋转,返回销56将离合器爪45的末端部向解除姿势推压。此时,离合器爪45的被接触部45a与壁部55b的接触部55d接触,所以作用于离合器爪45的推压力从被接触部45a经由壁部55b的接触部55d被向离合器片55传递。
接着,具体说明双轴承绕线轮1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手柄臂21经由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装配于手柄轴40。
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如图3~图5所示,具有包括装卸自如地设置于手柄轴40的多个(6个部位)的顶部61、61、…(第1凹凸部、第1旋转卡合部)的六边部件60(位置调整部件、多边形部件)、形成有前述手柄2而相对于六边部件60的多个顶部61能够卡合的多个凹槽62、62、…(第2凹凸部、第2旋转卡合部)。
六边部件60如图4所示,具有6个部位的顶部61,前述6个部位的顶部61相对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装卸自如,且被不能绕手柄轴40旋转地嵌合,沿围绕手柄轴40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参照图6)。
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从手柄轴线O1方向观察形成为截面非圆形状的大致长方形。在轴末端部40a的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阳螺纹部40b。形成有阴螺纹的盖42与轴末端部40a的阳螺纹部40b螺纹接合。借助拧入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的盖42,以卡合于六边部件60的手柄臂21不会脱落的方式被固定。
六边部件60如图4~图7所示,在具有6个部位的顶部61的六边形部件处,在中央部设置有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嵌合的贯通孔60a。贯通孔60a的孔形状形成为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相同形状的非圆形状的大致长方形。
在手柄2的手柄臂21处,如图4、图5及图8所示,相对于手柄轴40能够装卸的一对装配部63A、63B被沿手柄臂21的长度方向排列地设置。在手柄臂21的基端21a侧的第1装配部63A,如上所述,与六边部件60的顶部61卡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凹槽62、62、…被沿周向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
第1装配部63A形成有构成多个凹槽62、62、…的集合体的第2旋转卡合组。凹槽62的数量和周向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采用六边部件60的情况下优选为6的倍数且等间距。由此,能够相对于手柄轴40在12个部位的旋转角度的位置装配手柄臂21。
凹槽62设置于与六边部件60的各顶部61对应的位置,槽方向沿手柄轴线O1方向延伸。此外,与嵌合于轴末端部40a的六边部件60的顶部61卡合的凹槽62具有防止手柄臂21旋转的功能。
凹槽62能够选择相对于多个顶部61的周向的相对位置、即旋转角度地卡合。因此,手柄臂21构成为相对于手柄轴40的周向的位置能够改变。
第2装配部63B在图示中形成为圆形的孔,但也可以形成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嵌合而与上述六边部件60的贯通孔相同形状的嵌合孔(省略图示),或者如图9所示,也可以与第1装配部63A相同地具有多个(这里是12个部位的)凹槽62、62…。
若这样使用第2装配部63B来将手柄臂21装配于手柄轴40,则被在手柄把手22的旋转半径较短的位置固定。
接着,基于附图,详细说明使用这样地构成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调整手柄2的位置的方法和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的作用。
如图10所示,在调整手柄返回位置的情况下,在相对于手柄轴40卸下手柄2的状态的绕线轮主体10处,首先使六边部件60相对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嵌合。此时,六边部件60相对于手柄轴40被以不能旋转的状态固定。接着,如图11所示,使手柄臂21的第1装配部63A相对于六边部件60以任意的旋转角度卡合。例如,手柄臂21可以在如图11所示的实线的位置,也可以是双点划线的位置。
之后,如图7及图12所示,使盖42相对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的阳螺纹部40b螺纹接合来拧入,由此固定手柄臂21。
手柄轴40的手柄返回的相位如上所述为被图2所示的返回销56的位置固定的位置。因此,通过装配于相对于六边部件60改变手柄臂21的旋转角度的位置,能够将手柄2的手柄返回位置改变至喜好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中,六边部件60的顶部61及凹槽62被分别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所以相对于被不能旋转地嵌合于手柄轴40的六边部件60的顶部61,能够选择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来使手柄2的凹槽62卡合。由此,能够将手柄2经由六边部件60及凹槽62装配于手柄轴40,能够任意地选择与六边部件60的顶部61的周向的间隔对应的旋转角度来将手柄2安装至手柄轴4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不将双轴承绕线轮1像以往那样地分解的情况下容易地调整手柄2的旋转方向上的手柄返回位置,使用双轴承绕线轮1的使用者能够以喜好的旋转角度使手柄返回,将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切换至连结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手柄臂21的一对装配部63A、63B使其与六边部件60卡合,由此在手柄2的返回位置的调整的基础上,能够调整支承于手柄轴40的手柄臂21的长度方向的支承位置。即,能够配合使用者的喜好地调整手柄臂21的手柄轴40和手柄把手22的距离。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在不进行绕线轮的分解的情况下,将手柄返回的位置容易地调整至使用者喜好旋转角度。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7如图13及图14所示,作为位置调整部件是使用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结构。
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7具有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位置调整部件)和多个凹部72(第2凹凸部、第2旋转卡合部),前述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位置调整部件)具有装卸自如地设置于手柄轴40的多个凸部71、71、…(第1凹凸部、第1旋转卡合部),前述多个凹部72(第2凹凸部、第2旋转卡合部)形成于手柄2的手柄臂21,相对于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多个凸部71能够卡合,如图15所示。
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相对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装卸自如,且被不能绕手柄轴40旋转不能地嵌合。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在圆板部件74的一面(手柄轴线O1方向上朝向手柄侧的表面70a)的外周侧配置有多个凸部71、71…,在中央部设置有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嵌合的贯通孔74a(参照图16)。贯通孔74a的孔形状构成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相同形状的非圆形状的大致长方形。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凸部71沿围绕手柄轴线O1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这里为8个)。
如图15所示,在手柄2的手柄臂21处,相对于手柄轴40能够装卸的一对装配部73A、73B被沿手柄臂21的长度方向排列地设置。即,第1装配部73A和第2装配部73B的某一方被选择性地装配于手柄轴40。若使用第2装配部73B将手柄臂21装配于手柄轴40,则与将第1装配部73A装配于手柄轴40的情况相比,被在手柄把手22(参照图1)的旋转半径较短的位置固定。因此,通过相对于手柄轴40选择装配部73A、73B,能够配合使用者的喜好地调整手柄臂21的长度。
在手柄臂21的基端21a侧的第1装配部73A,形成有能够将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插通的圆形的贯通孔73a。在第1装配部73A的手柄臂21的一面21b,在贯通孔73a的周缘部,与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凸部71卡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凹部72、72…被沿周向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凹部72与凸部71数量相同,被沿周向以相同的间距设置。
第1装配部73A形成有构成多个凹部72、72…的集合体的第2旋转卡合组。第1装配部73A的贯通孔73a与手柄轴线O1同轴地设置,多个凹部72的数量和周向的间隔与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凸部71间距相等。由此,手柄2能够相对于手柄轴40将旋转角度调整成8个部位的旋转角度。
第2装配部73B在手柄臂21的长度方向位于比第1装配部73A靠手柄把手22侧的位置,以与第1装配部73A相同的结构具有贯通孔73a和多个(8个)凹部72、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第1装配部73A和第2装配部73B的相邻的位置的凹部72是共通的。
手柄臂21构成为,通过凹部72选择相对于多个凸部71的周向的相对位置地卡合,能够改变相对于手柄轴40的周向的位置。这样,与嵌合于轴末端部40a的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凸部71卡合的凹部72具有防止手柄臂21旋转的功能。
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7调整手柄返回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在相对于手柄轴40卸下手柄2的状态下,首先相对于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使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嵌合。此时,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被配置成凸部71朝向手柄2侧,以相对于手柄轴40旋转不能的状态固定。接着,使手柄臂21的第1装配部73A相对于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以任意的旋转角度卡合。其后,通过使盖42螺纹接合来拧入手柄轴40的轴末端部40a的阳螺纹部40b,手柄臂21被固定。
手柄轴40的手柄返回的相位为固定位置,所以相对于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安装于改变手柄臂21的旋转角度的位置,由此能够将手柄2的手柄返回的位置改变成喜好的位置。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7,相对于不能旋转地嵌合于手柄轴40的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多个凸部71,能够选择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来使手柄2的凹部72卡合。由此,能够将手柄2经由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装配于手柄轴40,能够任意地选择与凸部71的周向的间隔对应的旋转角度来将手柄2安装于手柄轴4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不将双轴承绕线轮1像以往那样地分解的情况下,容易地调整手柄2的旋转方向的手柄返回位置,使用双轴承绕线轮1的使用者能够以喜好的旋转角度使手柄返回来将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切换成连结状态。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被列举,不意味着限定发明的范围。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实施方式、其变形例中例如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实质相同的、等同范围的等。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六边部件60和第1装配部63(手柄臂21)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6,前述六边部件60具有多个顶部61,前述第1装配部63(手柄臂21)具有多个凹槽62,上述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和第1装配部73(手柄臂21)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7,前述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具有多个凸部71,前述第1装配部73(手柄臂21)具有多个凹部72,被卡合的双方的凹凸部被分别设置多个,但也可以是仅某一方设置多个的方式。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凹槽62仅为一个部位。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凸部71仅为一个部位。总之,第1旋转卡合部及第2旋转卡合部的至少一方沿围绕手柄轴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即可,呈能够选择旋转角度来将手柄臂21装配于手柄轴40的结构。
此外,凹凸部的数量、周向的间隔等结构能够适当改变。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6个部位的顶部61的六边部件60,但不限于为六边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等其他形状。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取代带突起的垫圈部件70的凸部71地设置凹部,取代手柄臂21的凹部72地设置凸部。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成沿手柄臂21的长边方向具备一对装配部的结构,但装配部也可以仅有一个。
附图标记说明
1双轴承绕线轮(钓鱼用绕线轮)
2手柄
4旋转传递机构
5离合器机构
6、7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10绕线轮主体
11卷筒
11a卷筒轴
13框
14罩
15机构装配板
21手柄臂
22手柄把手
40手柄轴
40a轴末端部
40b阳螺纹部
45离合器爪
51离合器操作杆
55离合器片
56返回销
60六边部件(位置调整部件、多边形部件)
60a贯通孔
61顶部(第1凹凸部、第1旋转卡合部)
62凹槽(第2凹凸部、第2旋转卡合部)
63A、63B装配部
70带突起的垫圈部件(位置调整部件)
71凸部(第1凹凸部、第1旋转卡合部)
72凹部(第2凹凸部、第2旋转卡合部)
73A、73B装配部
O1手柄轴线
O2卷筒轴线。

Claims (3)

1.一种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前述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设置于钓鱼用绕线轮,具备支承于手柄轴的手柄,用于调整使能够切换将卷筒和前述手柄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切断的切断状态的离合器从前述切断状态返回前述连结状态时的前述手柄的旋转方向上的返回位置,前述卷筒设置于前述钓鱼用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手柄轴处,设置有位置调整部件,前述位置调整部件被装卸自如且不能旋转地嵌合,具有第1旋转卡合部,
在前述手柄处,设置有能够与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卡合的第2旋转卡合部,
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及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中的至少一方沿围绕前述手柄轴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
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以选择相对于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的前述周向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被卡合,
前述位置调整部件是将顶部作为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的多边形部件,
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设置于与前述多边形部件的各顶部对应的位置,是多个能够与前述顶部卡合且沿手柄轴向延伸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位置调整部件将由设置于手柄轴向上朝向前述手柄侧的表面的凸部或凹部构成的第1凹凸部设为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
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设置于前述手柄的朝向前述位置调整部件侧的表面,是由多个能够与前述第1凹凸部卡合的凸部或凹部构成的第2凹凸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手柄具有支承于前述手柄轴的手柄臂、设置于该手柄臂的至少一端的手柄把手,
在前述手柄臂处,相对于前述手柄轴能够装卸的装配部被沿前述手柄臂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多个前述装配部中的至少一个是构成与前述位置调整部件的前述第1旋转卡合部卡合的多个前述第2旋转卡合部的集合体的第2旋转卡合组。
CN201910222511.0A 2018-05-22 2019-03-22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Active CN110506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7783A JP7105613B2 (ja) 2018-05-22 2018-05-22 魚釣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リターン位置調整機構
JP2018-097783 2018-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6716A CN110506716A (zh) 2019-11-29
CN110506716B true CN110506716B (zh) 2022-11-01

Family

ID=6861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2511.0A Active CN110506716B (zh) 2018-05-22 2019-03-22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8926B2 (zh)
JP (1) JP7105613B2 (zh)
CN (1) CN110506716B (zh)
TW (1) TWI8069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3532B2 (en) * 2020-01-23 2022-04-05 Caterpillar Paving Products Inc. Screw jack assembly for pav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2995A (en) * 1940-05-11 1942-05-12 George H Dumond Fishing reel
US3224703A (en) * 1962-10-25 1965-12-21 True Temper Corp Spool oscill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US3375993A (en) * 1966-02-15 1968-04-02 Maurice S. Hayes Adjustable crank mechanism for fishing reels
JPS5118295Y2 (zh) * 1973-11-07 1976-05-15
US4815676A (en) * 1986-09-29 1989-03-28 Charles C. Worth Corporation Fishing reel handle with drag adjustment incorporated
US5071086A (en) * 1990-07-24 1991-12-10 Zebco Corporation Click mechanism for drag adjustment on a fishing reel
JP2572095Y2 (ja) * 1992-01-28 1998-05-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2584454Y2 (ja) * 1992-11-25 1998-11-0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3043237B2 (ja) * 1993-11-24 2000-05-2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3325779B2 (ja) * 1996-08-28 2002-09-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ハンドル取付構造
JP3494863B2 (ja) * 1997-09-30 2004-02-0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
JP3490892B2 (ja) * 1998-06-12 2004-01-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US6029922A (en) * 1998-12-08 2000-02-29 Brunswick Corporation Retainer element for a securing element used to maintain a crank handle on a fishing reel
KR200174208Y1 (ko) * 1999-04-27 2000-03-15 주식회사신아스포츠 핸들의 헐거워짐을 방지하는 부재를 구비하는 낚시용 릴
JP2001145446A (ja) * 1999-11-19 2001-05-29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ハンドル取付構造
US6305627B1 (en) * 1999-12-08 2001-10-23 Roy E. Stiner Fastener and retainer
US6666396B2 (en) * 2001-06-11 2003-12-23 Gator Grip, Inc. Multidirectional rotatable handle
JP4416824B2 (ja) * 2008-04-10 2010-02-17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0273629A (ja) * 2009-05-29 2010-12-09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MY164166A (en) * 2010-09-02 2017-11-30 Shimano Kk Dual-bearing reel
JP6227891B2 (ja) * 2013-04-30 2017-11-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
JP6534556B2 (ja) * 2015-04-15 2019-06-26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KR101725961B1 (ko) * 2016-02-24 2017-04-12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풀림방지형 보강 핸들을 구비한 낚시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7511A1 (en) 2019-11-28
US10798926B2 (en) 2020-10-13
TWI806963B (zh) 2023-07-01
TW202002775A (zh) 2020-01-16
JP7105613B2 (ja) 2022-07-25
JP2019201572A (ja) 2019-11-28
CN110506716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1969B2 (en) Fishing reel
TW201228592A (en) Dual-bearing reel clutch control device
EP0429923B1 (en) Drag mechanism in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TWI638604B (zh) 雙軸承捲線器及雙軸承捲線器的離合機構
CN106172293B (zh) 双轴承绕线轮
KR20120140196A (ko) 듀얼 베어링 릴의 드래그 기구
KR20160038762A (ko) 낚시용 릴의 토크 제한 장치
KR20150139412A (ko) 양 베어링 릴의 클러치 복귀 기구
CN110506716B (zh)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JP2016220570A5 (zh)
US20020033426A1 (en) Dual-bearing reel
TWI769353B (zh) 雙軸承捲線器
US5246187A (en) Baitcasting reel having a clutch restoring device
CN106993588B (zh) 电动绕线轮
JP2019129781A5 (zh)
US3669378A (en) Fishing reel with manual or motor drive
US6634586B1 (en) Anti-reversional mechanism for trolling reel
TW201944891A (zh) 雙軸承捲線器
EP3170389B1 (en) Fishing reel
JP2008245566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23163070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H07132034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H04688Y2 (zh)
JPH04127174U (ja) 釣り用リール
JPH11187794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