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4548A - 座椅式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座椅式按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4548A
TW201444548A TW102141029A TW102141029A TW201444548A TW 201444548 A TW201444548 A TW 201444548A TW 102141029 A TW102141029 A TW 102141029A TW 102141029 A TW102141029 A TW 102141029A TW 201444548 A TW201444548 A TW 2014445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ver member
footrest
front cover
lower lim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1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7188B (zh
Inventor
Yasushi Sone
Teruo Mihara
Shinsaku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filed Critical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Publication of TW201444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4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1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7/00Accessories for mas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61Size reducing arrangements when not in use, for stowing or trans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4Feet or leg, e.g. ped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8Sensors or detectors
    • A61H2201/5064Position sens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結構簡單,並且可以進行將下肢放在擱腳部上以及對下肢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本發明的座椅式按摩器(1)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2)和擱腳部(5),其中,擱腳部(5)的內部設有對就座於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下肢(L)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並且,擱腳部(5)位於座部(2)的前方,在該座椅式按摩器(1)中,在擱腳部(5)的正面配置有蓋件(20)。

Description

座椅式按摩器
本發明有關於具備內置有下肢用按摩機構的擱腳部的座椅式按摩器。
作為座椅式按摩器,已知有在擱腳部的內部設有對就座於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用按摩機構的按摩器。
例如,專利文獻1的座椅式按摩器所設有的擱腳部(下肢用按摩機構),在不進行下肢按摩時,擱腳部可以收納在座部下部的收納室中,以免造成障礙。而且,在進行下肢按摩時,可以將擱腳部拉出至座部前方的使用位置,由此可以將下肢插入到拉出的擱腳部中從而對下肢進行按摩。
另外,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座椅式按摩器被構成為:設有軟墊擱腳凳(ottoman),並且,該軟墊擱腳凳的一面側設有可插入配置使用者腳部的腳部用凹部和可從腳掌支撐使用者腿部的腿部用凹部。在上述腳部用凹部和上述腿部用凹部的至少一個中設有按摩機構。另外,軟墊擱腳 凳的另一面側設有可載置使用者腳部的腳部載置部,並且,藉由使軟墊擱腳凳旋轉,從而可以變換為上述各凹部露出於座部前方的按摩狀態、或者上述腳部載置部露出於座部前方的腳部載置狀態。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特開2012-157449號
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特開2011-67354號
但是,在如上所述使擱腳部前進至座部前方的狀態下,用於插入使用者下肢的插入凹部露出於擱腳部的正面。對於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來說,該插入凹部露出於擱腳部正面的狀態正是其所希望的姿態。但是,對於不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例如想將下肢朝前伸出而使靠背向後傾斜從而以舒適的姿勢坐在該座椅式按摩器上的使用者來說,擱腳部的插入凹部成為障礙。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不良情況,在專利文獻2中採用下述結構,即,預先在擱腳部的插入凹部的背側設置腳部載置部,並藉由使擱腳部旋轉而使腳部載置部露出於座部前方。但是,在採用像這樣使擱腳部旋轉的結構的情況下,擱腳部的支撐結構變複雜,從而導致成本變高,這是無可置否的。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並且可以進行將下肢放在擱腳部上以及對下肢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的座椅式按摩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中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法。
本發明的座椅式按摩器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擱腳部,其中,該擱腳部的內部設有對就座於上述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並且,該擱腳部位於上述座部的前方,該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徵在於,在上述擱腳部的正面配置有蓋件。
較佳是上述蓋件被構成為可以載置使用者的下肢。
較佳是上述蓋件被構成為其對於擱腳部的位置可以改變。
較佳是上述蓋件被構成為該蓋件的上部可以與擱腳部分離,並且,在該蓋件的上部與擱腳部分離的狀態下,就座於上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上述擱腳部內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較佳是構成為:在上述蓋件未將擱腳部的上部覆蓋的狀態下,就座於上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上述擱腳部內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較佳是上述座部是在座部下構件的上側層疊有座部上構件的層疊結構,並且被構成為上述座部上構件在從座部下構件分離後成為上述蓋件。
較佳是呈層疊狀態的上述座部上構件被設置為:其前端側與座部下構件連接,而其後端側可以與座部下構件分離。
本發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結構簡單,並且可以進行將下肢載置在擱腳部上以及對下肢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
1‧‧‧座椅式按摩器
2‧‧‧座部
3‧‧‧靠背部
4‧‧‧扶手部
4L‧‧‧左扶手部
4R‧‧‧右扶手部
5‧‧‧擱腳部
6‧‧‧支撐架
7‧‧‧收納室
9‧‧‧臂構件
10‧‧‧擺動軸部
11‧‧‧樞支軸
12‧‧‧插入凹部
13‧‧‧輪子
15‧‧‧座部下構件
16‧‧‧座部上構件
17‧‧‧連接部
20‧‧‧前蓋件
F‧‧‧地面
L‧‧‧下肢
圖1是擱腳部位於收納位置時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體圖。
圖2是擱腳部位於使用位置時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擱腳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於封閉狀態時的情況的圖。
圖4是表示擱腳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於上升狀態時的情況的圖。
圖5是表示擱腳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於打開狀態時的情況的圖。
圖6是表示使擱腳部所設有的前蓋件從圖4的狀態(上升狀態)變為打開狀態時的情況的圖。
圖7A是表示擱腳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於上升狀態時的情況的圖。
圖7B是表示擱腳部所設有的前蓋件處於上升狀態然 後變為打開狀態時的情況的圖。
圖8A是表示擱腳部配置有尺寸小的前蓋件時的情況的圖。
圖8B是表示尺寸小的前蓋件處於上升狀態時的情況的圖。
圖9A是表示座部上構件和座部下構件呈層疊狀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圖。
圖9B是表示座部上構件將擱腳部的正面覆蓋從而作為蓋件發揮作用的狀態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圖。
[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座椅式按摩器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具有座椅形狀的外形以使使用者可以坐下,並且能夠使用內置的下肢按摩機構對就座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
該座椅式按摩器1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2、供就座於座部2上的使用者倚靠的靠背部3、以及支承就座於座部2上的使用者雙肘的扶手部4。另外,座椅式按摩器1設有擱腳(footrest)部5。
該擱腳部5在不進行按摩時被收納在設置於座部2下部的收納位置,而在進行按摩時可以從該收納位置移動至前方的使用位置。
首先,對於構成座椅式按摩器1的座部2、靠背部3、扶手部4以及擱腳部5進行說明。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圖1中所示的方向設為說明座椅式按摩器1時的方向。這些方向與由就座於座椅式按摩器1上的使用者看的方向一致。另外,有時也將左右方向記載為寬度方向。
如圖1、圖2所示,座部2是在水準方向(前後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平坦地擴展的構件。在座部2的上部設有緩衝材料,從而使用者坐著比較舒適。
在座部2的下側設有對於地面F等支撐座部2的支撐架6。該支撐架6是將朝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後方向的角材(棒材)呈網格狀(櫓狀、tower-like)地組合而成的,其可以將座部2保持在向上遠離地面F的位置上。
靠背部3是配置在座部2的後側的構件。該靠背部3的朝向使用者的一側與座部2同樣為緩衝材料,另外,在該靠背部3的內部內置有對就座者的肩膀、背部以及/或者腰部進行按摩的按摩機構(省略圖示)。靠背部3的下端側被樞軸支承(pivotally supported)在座部2的支撐架6上,靠背部3藉由以該下端側的樞支點為中心繞朝向左右方向的軸擺動,從而能夠在立起姿態與朝向後方傾斜(reclining)的姿態之間變換姿態。
扶手部4由配置在座部2的左側的左扶手部4L和配置在座部2的右側的右扶手部4R構成。該左扶手部4L、 右扶手部4R是沿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而設置的板狀構件,其上表面被形成為在前後方向上較長的長方形的平坦面,以便讓使用者放置胳膊肘或胳膊。
該左扶手部4L與右扶手部4R之間且上述座部2下方的空間成為收納擱腳部5的收納室7。
如圖3~圖6所示,擱腳部5中內置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下肢按摩機構,並且,在該擱腳部5上設有臂構件9且配置有移動機構(未圖示),其中,該臂構件9對於座部2而支撐該擱腳部5,該移動機構使該臂構件9繞設置於座部2的下部且朝向左右方向的軸(擺動軸部10)擺動,從而使擱腳部5在上述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
在圖2所示的使用位置處,在擱腳部5的正面,以左右各一個的方式形成有可插入使用者下肢的插入凹部12。為了在進行按摩時方便使用者插入下肢,該插入凹部12均以圖2的姿態朝向前方和上方兩個方向開口。而且,擱腳部5的內部內置有能夠對插入到插入凹部12中的使用者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
在擱腳部5的背面(圖2的姿勢下為朝向下方的面)的前端側設有輪子13,該輪子13藉由在與地面F接觸的同時旋轉而使該擱腳部5移動。另外,在擱腳部5的背面的後端側,以繞朝向左右方向的樞支軸11擺動自如的方式連接有臂構件9。
如圖3等所示,臂構件9的長度方向的中間側彎曲, 具有側視時呈C字型的形狀。臂構件9的後端側(基端側)設有朝向左右方向的擺動軸部10,臂構件9的前端側以設有擺動軸部10的後端側為中心前後擺動自如。
另外,在如上所述使臂構件9的前端側對於後端側擺動時,隨著臂構件9的擺動也使連接在臂構件9的前端側的擱腳部5移動,從而在上述收納位置與使用位置之間變換位置。
具體來說,如圖1所示,在該收納位置處呈下述狀態,即,擱腳部5位於形成於座部2下方的收納室7內,並且,擱腳部5的正面朝上、底面朝前,且俯視時底面與座部2的座面前端邊緣大致一致。
另外,如圖2所示,在使用位置處呈下述狀態,即,擱腳部5從收納室7內伸出,並且,擱腳部5的正面朝前、底面朝下(立起狀態)。
進而,在臂構件9的後端側且擺動軸部10的附近位置處設有移動機構(未圖示),該移動機構向擺動軸部10施加旋轉驅動力,從而使該擺動軸部10切換自如地朝向正轉方向或反轉方向轉動。作為該移動機構,可以採用電動機或電動線性致動器等的現有驅動設備。藉由使該移動機構進行動作,能夠使擱腳部5從圖1所示的收納位置移動至圖2所示的使用位置。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擱腳部5,在形成有用於插入下肢的插入凹部12的面、換言之擱腳部5的正面(按摩面)上設有將插入凹部12覆蓋的蓋件。
該蓋件具備以能夠將插入凹部12的開口封堵的方式設置於擱腳部5正面的前蓋件20。在圖示例子中,該前蓋件20具有將擱腳部5的正面全部覆蓋這樣的寬度,但是,前蓋件20也可以採用面積更小的構件。例如,也可以採用具有與插入凹部12的開口相同寬度的構件、或者具有將插入凹部12的開口的一部分覆蓋這樣的寬度的構件。
較佳是前蓋件20具有即使將使用者的下肢L放在上面也不會彎曲或者撓曲這樣的強度、剛度,並且表面包覆有緩衝材料等。
如圖2所示,前蓋件20通常呈將擱腳部5的正面全部覆蓋的“封閉狀態”,在該封閉狀態下,前蓋件20以與擱腳部5的主體呈一體的狀態被收納在形成於座部2下方的收納室7內(參照圖1)。
圖3是移動至使用位置的擱腳部5的側視圖,且是表示擱腳部5的正面被前蓋件20覆蓋的“封閉狀態”的圖。
在該“封閉狀態”下,就座於座部2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前蓋件20上,從而可以獲得放鬆的姿勢。在想要獲得更加放鬆的姿勢時,也可以使前蓋件20變為上升狀態。
即,如圖4所示,幾乎不改變前蓋件20的上部的位置,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朝向上方上升(使前蓋件20的下部遠離擱腳部5)。由此,前蓋件20的下部對於前蓋件20的上部朝向上方擺動,最後前蓋件20變為水準方 向。於是,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升前的正面)變為大致水準,由此,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大致水準的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從而可以獲得更加放鬆的姿勢。
另外,作為將前蓋件20安裝在擱腳部5上的安裝機構,除了以上所述以外還可以採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以採用使用了具有樞支軸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另外,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的驅動機構也可以採用各種機構。例如,可以使用電動機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或者使用凸輪機構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另外,也可以手動使前蓋件20移動。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構件9的前後擺動動作相聯動的聯動機構,從而藉由該聯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朝向上方上升。
另外,當欲以如圖4所示前蓋件20與擱腳部5分離後變為大致水準的狀態使擱腳部5變為收納狀態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生干擾,從而導致擱腳部5的收納變困難。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擱腳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感測器等,並且,當前蓋件20並非呈圖3的狀態(覆蓋狀態)時,則限制擱腳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在使擱腳部5前進至座部2前方的狀態下,使用者也可能希望對下肢L進行按摩。此時,使前蓋件20移動而將插入凹部12的開口打開,從而可以將下肢L插入到內置有下肢按摩機構的插入凹部12中。
具體來說,如圖5所示,保持前蓋件20下部的位置不變,而使前蓋件20的上部朝向前方移動(使前蓋件20的上部遠離擱腳部5),從而使前蓋件20的上部對於下部而從朝向後上方傾斜的“封閉狀態”變為朝向前側傾斜的“打開狀態”。在變為這樣的“打開狀態”時,使用者可以從上方將下肢L插入到擱腳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確保對下肢進行按摩。
另外,在按摩下肢期間,該前蓋件20作為將使用者的下肢L至腰部遮住的“遮蓋板”發揮作用,從而可以在不介意別人的眼光的狀態下接受下肢按摩,由此,能夠實現使用者可以輕鬆地接受按摩的座椅式按摩器1。
另外,如圖6所示,關於為了能夠將下肢放在上面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上升後的前蓋件20,也可以進一步使其上部朝向上方上升。
即,如圖4所示,保持前蓋件20的上部與擱腳部5接觸不變,而使前蓋件20的下部遠離擱腳部5,從而使前蓋件20擺動至水準方向。在該狀態下,保持前蓋件20的下部固定不變,而使前蓋件20的上部朝向前方移動。於是,變為如圖6所示插入凹部12朝向上方打開的狀態,由此,使用者可以從上方將下肢L插入到擱腳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可靠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另外,作為如圖5、圖6所示那樣使前蓋件20移動的機構,例如可以採用使用了具有樞支軸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另外,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的驅動 機構也可以採用各種機構。例如,可以使用電動機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或者使用凸輪機構來驅動轉動機構或連桿機構。另外,也可以手動使前蓋件20移動。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構件9的前後擺動動作相聯動的聯動機構,從而藉由該聯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向上移動。
另一方面,當欲以如圖5、圖6所示前蓋件20與擱腳部5分離的狀態使擱腳部5變為收納狀態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生干擾,從而導致擱腳部5的收納變困難。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擱腳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感測器等,並且,當前蓋件20並非呈圖3的狀態(覆蓋狀態)時,則限制擱腳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變形例1]
圖7A表示前蓋件20從前蓋件20將擱腳部5的正面全部覆蓋的封閉狀態向上升狀態移動時的情況。
在圖7A的情況下,在使前蓋件20變為上升狀態時,使前蓋件20的下部大幅朝向上方上升,並且也使前蓋件20的上部上升,其中,前蓋件20的上部的上升量小於下部。藉由這樣,能夠很快使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升前的正面)變為稍微傾斜或者大致水準,由此,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大致水準的前蓋件20上,從而可以獲得更加放鬆的姿勢。
圖7B表示使上升狀態下的前蓋件20朝向打開狀態移動時的情況。
即,如圖7所示,對於處於上升狀態的前蓋件20,使前蓋件20的上部進一步朝向前方移動,從而變為前蓋件20進一步朝向前側傾斜的“打開狀態”。在變為該打開狀態後,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插入到擱腳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可靠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作為如圖7A、圖7B所示那樣使前蓋件20移動的機構,可以採用各種方法。可以採用使用了具有樞支軸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既可以利用電動機等的驅動機構來驅動上述機構,也可以由使用者手動地使上述機構進行動作。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構件9的前後擺動動作相聯動的聯動機構,從而藉由該聯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移動。
另一方面,當欲以如圖7A、圖7B所示前蓋件20與擱腳部5分離的狀態使擱腳部5變為收納狀態時,例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生干擾。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擱腳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感測器等,當前蓋件20並非呈圖3的狀態(覆蓋狀態)時,則限制擱腳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變形例2]
圖8A是前蓋件20的尺寸較小的例子。即,前蓋件20的尺寸小於擱腳部5的上下高度,從而成為未將擱腳 部5的上部覆蓋的狀態。
在未被前蓋件20覆蓋的擱腳部5的上部,插入凹部12的上部露出於外部。即,插入凹部12的上部未被前蓋件20覆蓋。因此,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可以從未被前蓋件20覆蓋的擱腳部5的上部將下肢L(下肢L’)插入到插入凹部12內,從而可以舒適地對下肢進行按摩。另外,對於想將下肢L伸到擱腳部5上的使用者來說,可以與上述例子同樣地將下肢L放在前蓋件20的上表面上,從而獲得放鬆的姿勢。
圖8A的前蓋件20是以與擱腳部5的正面呈一體的狀態而設置的,但是,如圖8B所示,也可以構成為前蓋件20可以從尺寸較小的前蓋件20將擱腳部5的正面覆蓋的封閉狀態起上升。該情況下,希望按摩下肢的使用者也可以從未被前蓋件20覆蓋的擱腳部5的上部將下肢L(下肢L’)插入到插入凹部12內,從而舒適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作為如圖8B所示那樣使前蓋件20移動的機構,可以採用各種方法。可以採用使用了具有樞支軸的轉動機構或者連桿機構的機構。既可以利用電動機等的驅動機構來驅動上述機構,也可以由使用者手動地使上述機構進行動作。進而,也可以設置與臂構件9的前後擺動動作相聯動的聯動機構,從而藉由該聯動機構的動作而使前蓋件20移動。
另一方面,當欲以如圖8B所示前蓋件20與擱腳部5 分離的狀態使擱腳部5變為收納狀態時,例如前蓋件20會與座部2等發生干擾。為了解決該不良情況,也可以預先在擱腳部5或前蓋件20上配置檢測感測器等,並且,當前蓋件20呈圖8B所示的狀態時,則限制擱腳部5朝向收納位置移動。
如上所述,藉由使配置在擱腳部正面的前蓋件20處於封閉狀態、打開狀態、上升狀態,不僅結構簡單且能夠減輕重量,還可以進行將下肢L放在擱腳部5上以及對下肢L進行按摩這兩個動作。
[第二實施方式]
接下來,對於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進行說明。
如圖9A和圖9B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特徵點在於,座部2(詳細為構成座部2的緩衝件)呈雙層結構。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
即,第二實施方式的特徵在於,座部2具備設置於下側的座部下構件15和座部上構件16,並且,該座部上構件16作為前蓋件20發揮作用,其中,座部上構件16被設置為:其前端側與該座部下構件15連接,而其後端側可以與座部下構件15分離。
具體來說,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所設有的座部2被構成為:平板狀的座部上構件16(上部緩衝件)和平板狀的座部下構件15(下部緩衝件)上下重 疊。而且,該座部上構件16和座部下構件15藉由設置於座部2前側的連接部17以前後翻折自如的方式被連接。
該連接部17將處於層疊狀態的座部上構件16前端的下側和座部下構件15前端的上側加以連接,並且,該連接部17被形成為厚度小於座部上構件16或座部下構件15。因此,藉由彎折厚度小的連接部17,從而能夠對於座部下構件15而前後翻折座部上構件16。
例如如圖9A所示,當對於座部下構件15而朝向後方翻折座部上構件16時,擱腳部5的正面變為打開狀態,從而擱腳部5變為“打開狀態”。在變為上述“打開狀態”時,使用者可以從上方將下肢L’插入到擱腳部5的插入凹部12中,從而可以可靠地對下肢進行按摩。
另一方面,如圖9B所示,當對於座部下構件15而朝向前方翻折座部上構件16,從而配置為座部上構件16將擱腳部5的正面覆蓋時,擱腳部5的正面變為封閉狀態,由此,使用者可以將下肢L放在被翻折至前方的座部上構件16的上表面(層疊狀態下與座部下構件15接觸的面)上,從而可以獲得放鬆的姿勢。由此,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座部上構件16被形成為第二實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的前蓋件20。
另外,應該認為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內容。
尤其是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中尚未明確公開的事項、例如運轉條件或者操作條件、各種參數、構成構件的尺 寸、重量、體積等,均未超出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實施的範圍,而採用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想到的值。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處於使用狀態下的擱腳部5經由輪子13與地面F接觸,但是,本發明的技術也可以適用於在使用狀態下擱腳部5離開地面F的情況中。
另外,本發明的技術也可以適用於下述情況中,即,擱腳部5被分割為可插入使用者腳部的腳部插入部和可插入使用者腿部的腿部插入部,並且構成為腿部插入部可以靠近或者遠離腳部插入部。
4‧‧‧扶手部
5‧‧‧擱腳部
6‧‧‧支撐架
7‧‧‧收納室
9‧‧‧臂構件
10‧‧‧擺動軸部
11‧‧‧樞支軸
12‧‧‧插入凹部
13‧‧‧輪子
20‧‧‧前蓋件
F‧‧‧地面
L‧‧‧下肢

Claims (7)

  1. 一種座椅式按摩器,其設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和擱腳部,前述擱腳部的內部設有對就座於前述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按摩機構,並且,前述擱腳部位於前述座部的前方,其特徵為:在前述擱腳部的正面配置有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座椅式按摩器,其中,前述蓋件被構成為能夠載置使用者的下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座椅式按摩器,其中,前述蓋件被構成為其對於擱腳部的位置可以改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座椅式按摩器,其中,前述蓋件被構成為該蓋件的上部可以與擱腳部分離,在前述蓋件的上部與擱腳部分離的狀態下,就座於前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前述擱腳部內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座椅式按摩器,其中,前述座椅式按摩器被構成為:在前述蓋件未將前述擱腳部的上部覆蓋的狀態下,就座於前述座部上的使用者可以將下肢插入到前述擱腳部內的下肢按摩機構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座椅式按摩器,其中,前述座部是在座部下構件的上側層疊有座部上構件的 層疊結構,並且被構成為前述座部上構件在從座部下構件分離後成為前述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座椅式按摩器,其中,呈層疊狀態的前述座部上構件被設置為:其前端側與座部下構件連接,而其後端側可以與座部下構件分離。
TW102141029A 2013-05-21 2013-11-12 Seat massager TWI507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7076 2013-05-21
JP2013207406A JP6220620B2 (ja) 2013-05-21 2013-10-02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4548A true TW201444548A (zh) 2014-12-01
TWI507188B TWI507188B (zh) 2015-11-11

Family

ID=50865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1029A TWI507188B (zh) 2013-05-21 2013-11-12 Seat massage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220620B2 (zh)
CN (2) CN203634432U (zh)
HK (1) HK1199393A1 (zh)
SG (1) SG11201505250UA (zh)
TW (1) TWI507188B (zh)
WO (1) WO20141886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0620B2 (ja) * 2013-05-21 2017-10-2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105055114A (zh) * 2015-09-17 2015-11-18 苏州春天印象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腿部可收纳的按摩椅
JP6934160B2 (ja) * 2017-02-21 2021-09-1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7216612B2 (ja) * 2019-05-15 2023-02-01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KR102552126B1 (ko) * 2021-04-22 2023-07-06 주식회사 세라젬 수납 공간이 구비된 마사지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5094B2 (ja) * 1998-04-24 2005-06-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椅子式エアーマッサージ機
JP3648171B2 (ja) * 2001-04-20 2005-05-18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JP4630491B2 (ja) * 2001-06-15 2011-02-09 ファミリー株式会社 脚用空気マッサージ機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AU2003261892A1 (en) * 2002-09-09 2004-04-30 Family Co., Ltd. Massaging device and forearm massaging machine
JP2005177446A (ja) * 2003-11-25 2005-07-07 Family Co Ltd 椅子
JP2005198775A (ja) * 2004-01-14 2005-07-28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204839A (ja) * 2004-01-21 2005-08-04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マッサージ器用フットレスト
JP4228979B2 (ja) * 2004-04-20 2009-02-2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5199854B2 (ja) * 2008-03-14 2013-05-1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装置
JP5215922B2 (ja) * 2009-04-09 2013-06-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用エアバッグ
JP5032553B2 (ja) * 2009-11-06 2012-09-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3176695U (ja) * 2012-04-18 2012-06-28 知司 小林 クッション
JP6220620B2 (ja) * 2013-05-21 2017-10-2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3170B (zh) 2016-08-17
CN104173170A (zh) 2014-12-03
JP6220620B2 (ja) 2017-10-25
CN203634432U (zh) 2014-06-11
HK1199393A1 (zh) 2015-07-03
TWI507188B (zh) 2015-11-11
SG11201505250UA (en) 2015-08-28
JP2015002966A (ja) 2015-01-08
WO2014188615A1 (ja)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7188B (zh) Seat massager
TWI484950B (zh) 座椅式按摩器
JP5816595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KR102128494B1 (ko) 일어나는 것을 돕는 의자
JP2012235879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WO2011036880A1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0107241A (ja) 点滴・人工透析用椅子
JP2015527121A (ja) 座敷型シャンプー椅子
KR101527459B1 (ko) 팔걸이부에 틸팅부가 구비된 의자
KR20130007300U (ko) 다리받침대를 구비한 사무용 의자
JP4872866B2 (ja) マッサージ椅子
JP3210374U (ja) マッサージ機
WO2014006768A1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WO2019159811A1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KR200362249Y1 (ko) 다기능 쇼파
JP2019141571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15002973A (ja) フット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このフットマッサージ機を備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6263238B1 (ja) 歯科用椅子
KR101062371B1 (ko) 침대 겸용 의자
JP2020195713A (ja) マッサージ機
WO2015166690A1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6795420B2 (ja) 身体支持装置
JP2008080054A (ja) 多機能台
JP2011234783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0157573A (ja) 座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