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3818A - 光學用薄膜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用薄膜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3818A
TW201343818A TW102104536A TW102104536A TW201343818A TW 201343818 A TW201343818 A TW 201343818A TW 102104536 A TW102104536 A TW 102104536A TW 102104536 A TW102104536 A TW 102104536A TW 201343818 A TW201343818 A TW 2013438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resin layer
film according
adhesiv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4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6770B (zh
Inventor
Kenji Nasu
Keiichi Sato
Yuki Hongo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6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67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062Polyeth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用薄膜,其係至少於基材的一面上設置包含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之光學用薄膜,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A),其係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的一般式(1)所示之基,且除了該基外之剩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alkylene oxide)單位;聚合性化合物(B),其係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一般式(2)所示之基;及聚合引發劑(C);(A)成分與(B)成分之質量比[(A)/(B)]為15/85~85/15,該光學用薄膜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優異,並且因表面硬度高而具有良好的防止刮傷性能,且具有即使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放置長時間亦能維持此等特性之優異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光學用薄膜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關於光學用薄膜、以及使用該光學用薄膜的顯示裝置。
為了防止刮傷,大多會在行動電話等移動式機器的表面透過黏著劑而貼附具有硬塗(以下亦稱為「HC」)層之HC薄膜。又,有時會有對該HC薄膜的HC層表面,施加以提高移動式機器表面的設計性為目的的加飾印刷的情況。
HC層由於是藉由多數不飽和鍵的聚合而高密度交聯之樹脂層所構成,因此會有印墨等的印刷材料對HC層的密合性為較低的傾向。
又,以使得形成之HC層表面為平滑之目的與提高塗布性之目的,有時會在用以形成HC層之材料中摻混聚矽氧系與氟系等的調平劑的情況。通常當摻混聚矽氧系與氟系等的調平劑,由於形成之HC層表面變成低極性,所以會有與印刷材料的親和性變低,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更為降低的問題。
已有各式各樣的提案以解決上述問題為目的。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露了一種HC薄膜,其係以提供具有防止刮傷性能及印刷適應性之優異HC層的HC薄膜為目的,而以特定的質量比含有:光聚合引發劑、(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與具有烷基醯胺基之(甲基)丙烯酸單體及/或磷酸鹽(甲基)丙烯酸鹽的HC層之HC薄膜。
又,專利文獻2則揭露了一種HC薄膜,其係以提供可藉由使用熱轉印印表機之熱轉印印刷法而直接印刷至HC層的HC薄膜為目的,而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設置表面張力為特定值以上的HC層之HC薄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616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10902號公報
然而,如專利文獻1所述,用以形成HC層的材料即便使用了具有烷基醯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等的特殊單體,其使形成之HC層的與印刷材料之密合性的提升效果仍還不夠充分。
又,專利文獻2中並未揭露用以使HC層面的表面張力為特定值以上的具體手段。
此外,於液晶顯示器中使用HC薄膜之情況,液晶顯示器通常在基板與液晶之間具備各種的提升光學要素用的由多層所構成之積層構造。因此,用於液晶顯 示器之HC薄膜大多是透過由黏著劑所構成之層而與其他的層(由光學用薄膜所構成之層)進行貼附之情況。
然而,一般的HC薄膜的HC層由於和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低之理由相同,其與黏著劑的黏合性也劣化,所以要求具備能提升與黏著劑的黏合性之HC層的HC薄膜。
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優異,並且表面硬度高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止刮傷性能,且具有即使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放置長時間也能維持此等特性之優異的耐久性的光學用薄膜;以及,使用該光學用薄膜之顯示裝置。
本案發明人等重複專心檢討的結果,發現藉由使用以特定的比例含有具有特定構造的2種聚合性化合物之樹脂組成物,作為形成擔任HC層角色的光學用薄膜之樹脂層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了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下述的[1]~[8]。
[1]一種光學用薄膜,其係至少於基材的一面上設置包含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之光學用薄膜,
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A),其係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的下述式(1)所示之基,且除了該基外之剩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單位;聚合性化合物(B),其係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下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及聚合引發劑(C);(A)成分與(B)成分之質量比 [(A)/(B)]為15/85~85/15; [上述式(1)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表示鍵結部分] [上述式(2)中,R1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A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n各自獨立為1以上的整數。*表示鍵結部分]。
[2]如上述[1]之光學用薄膜,其中聚合性化合物(B)之一分子中的前述一般式(2)中之n的合計值為4~20。
[3]如上述[1]或[2]之光學用薄膜,其中前述一般式(2)中之A各自獨立為伸乙基或伸丙基。
[4]如上述[1]~[3]中任一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中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進一步含有調平劑(D)。
[5]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中前述樹脂層之表面張力為30mN/m以上。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前述基材之兩面上,設置含有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
[7]如上述[1]~[6]中任一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與前述基材之設置有樹脂層的面之相反側及同側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由黏著劑構成之黏著劑層。
[8]一種顯示裝置,其係使用如上述[1]至[7]中任一 項之光學用薄膜而成。
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優異,並且表面硬度高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止刮傷性能,且具有即使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放置長時間也能維持此等特性之優異的耐久性。
1、1a、1b、1c、2、2a、2b‧‧‧光學用薄膜
11‧‧‧基材
12、12a、12b‧‧‧樹脂層
13、13a、13b‧‧‧黏著劑層
圖1為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的第1形態即在基材的一面上設置有樹脂層之光學用薄膜的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的第2形態即於基材的兩面上設置有樹脂層之光學用薄膜的剖面圖。
圖3為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的第3形態即具有黏著劑層之光學用薄膜的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的第4形態即具有黏著劑層之光學用薄膜的剖面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光學用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係於至少基材的一面上,設置含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者。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係如圖1所示,不限於在基材11的一面上設置有樹脂層12之光學用薄膜1,亦包含如圖2所示的在基材11的兩面上,設置含有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12a、12b而成之光學用薄膜2。
又,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亦可為在基材之設置有樹脂層的面之相反側及同側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由黏著劑構成之黏著劑層的光學用薄膜。
也就是說,黏著劑層的位置係可設置在基材之設置有樹脂層的面之相反側的面上、亦可設置在樹脂層的面上、也可設置在樹脂層的相反側及樹脂層的面上兩者。
圖3中表示了具有黏著劑層的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的構成之一例。圖3(a)的光學用薄膜1a為在與基材11之設置有樹脂層12的面之相反側的面上,設置有黏著劑層13之光學用薄膜。又,圖3(b)的光學用薄膜1b為在與基材11之設置有樹脂層12的面之同側的面上,設置有黏著劑層13之光學用薄膜,且在樹脂層12的面上具有黏著劑層13。此外,圖3(c)的光學用薄膜1c為在與基材11之設置有樹脂層12的面之同側及相反側的面上兩者,具有黏著劑層13a、13b之光學用薄膜,且在樹脂層12的面上具有黏著劑層13a,在與設置有樹脂層12的面之相反側的基材11的面上,具有黏著劑層13b。
此外,在黏著劑層露出來之情況,亦可進一步在黏著劑層上積層剝離材。
此外,關於在基材的兩面上設置有樹脂層之光學用薄膜,亦可在各樹脂層的面上進一步含有黏著劑層。設置有像那樣的黏著劑層之光學用薄膜的構成可列舉例如:圖4所示之光學用薄膜2a、2b的構成。光學用薄膜2a係在基材11的兩面上設置有樹脂層12a、12b,進而僅在樹脂層12b的面上具有黏著劑層13。另一方面,光學 用薄膜2b係在被設置於基材11兩面之樹脂層12a、12b的兩面上,具有黏著劑層13a、13b。
以下,就構成要素來說明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
[基材]
本發明所使用的基材只要可作為光學用薄膜使用即可,沒有特別地限制。
構成像這樣的基材之材料可列舉例如:聚對酞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芳醯胺、聚醚酮、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4-甲基戊烯-1)、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丁二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聚胺基甲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離子聚合物樹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氟樹脂、低密度聚乙烯、直鏈低密度聚乙烯、三乙醯纖維素等的樹脂薄膜等。
此等之中,從加工性、透明性等的光學特性、泛用性、及成本面之觀點來看,宜為聚對酞酸乙二酯。
又,亦可對基材的表面施以底漆處理與電暈處理等的易接著處理。
基材的厚度可因應用途而適當選擇,宜為5~300μm,較佳為10~200μm,更佳為20~100μm。
[樹脂層]
構成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的樹脂層為包含:含有(A)~(C)成分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下,亦僅稱為「樹 脂組成物」)之硬化物的層。
該樹脂層亦可含有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以外的樹脂成分等。
在該樹脂層中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的含量,相對於樹脂層的總質量,宜為70~100質量%,較佳為80~100質量%,更佳為90~100質量%,再更佳為100質量%。
本發明所使用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包含:聚合性化合物(A),其在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的上述一般式(1)所示之基,且在除了該基外的剩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alkylene oxide)單位;聚合性化合物(B),其在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上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及聚合引發劑(C)。
又,該樹脂組成物亦可進一步含有調平劑(D)與其他的添加劑。
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因含有聚合性化合物(A)以及聚合性化合物(B),所以可提高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表面硬度,可使得耐久性提升,並且可使樹脂層的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變得良好。
((A)成分:於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的一般式(1)所示之基,且在除了該基外的剩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單位的聚合性化合物(A))
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含有在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的下述一般式(1)所示之基,且在除了該基外的剩 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單位的聚合性化合物(A)。藉由含有聚合性化合物(A),可提高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表面硬度。又,亦可使得該樹脂層的耐久性提升。
[上述式(1)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表示鍵結部分]
聚合性化合物(A)的一分子中具有之上述一般式(1)所示之基的數目為2個以上,宜為2~16個,較佳為2~12個,更佳為3~10個,再更佳為3~8個。
若上述基的數目少於2個,由於無法形成充分的交聯構造,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表面硬度會有降低的傾向而為不佳。
另一方面,若上述基的數目為16個以下,由於會因交聯密度變得過高而抑制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印刷特性與密合性的降低而為佳。又,亦可抑制因硬化收縮所導致的卷曲發生。
又,聚合性化合物(A)為在除了上述一般式(1)所示之基以外的剩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單位的化合物。含有伸烷基氧單位之化合物由於伸烷基氧構造的鏈長較長,而會有交聯點間距離伸長,且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整體的構造變得疏散的傾向,結果認為是導致樹脂層的表面硬度下降的原因。因此,認為本發明中的(A)成分係使用不含伸烷基氧單位的聚合性化合物 ,藉以提高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表面硬度。
像這樣的聚合性化合物(A)可列舉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的上述一般式(1)所示之基、於除了該基外的剩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單位的寡酯(甲基)丙烯酸酯類、寡醚(甲基)丙烯酸酯類、寡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類、及寡環氧(甲基)丙烯酸酯類等。
此外,此等(A)成分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此等之中,宜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
((B)成分:於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一般式(2)所示之基的聚合性化合物(B))
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含有:於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下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的聚合性化合物(B)。
由於藉由同時含有於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直接鍵結如一般式(2)所示之(甲基)丙烯醯基與伸烷基氧鏈之基而成的聚合性化合物(B)、及(A)成分,可使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交聯密度適度地降低,所以認為能保持某程度的表面硬度,同時賦予樹脂層極性,且可使 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和與黏著劑的黏合性予以提升。
上述一般式(2)中,R1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此外,*表示鍵結部分。
A各自獨立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宜為伸乙基或伸丙基,較佳為伸乙基。A為該伸烷基的話,可使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交聯密度適度地降低,並且可使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和與黏著劑的黏合性予以提升。
此外,相對於聚合性化合物(B)的一分子中所含有的總伸烷基氧單位而言,環氧乙烷單位的含量,從提升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和與黏著劑的黏合性之觀點來看,宜為60~100莫耳%,較佳為75~100莫耳%,更佳為85~100莫耳%,再更佳為95~100莫耳%。
n表示伸烷基氧單位的數目,各自獨立為1以上的整數。
又,在聚合性化合物(B)的一分子中,上述一般式(2)中的n的合計值(聚合性化合物(B)的一分子中的伸烷基氧單位的合計數)為3以上,從提升所得之光學用薄膜的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和與黏著劑的黏合性、使表面硬度為良好之觀點來看,宜為4~20,較佳為6~16,更佳為8~14。
若該合計值為4以上,則能適度地降低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交聯密度,可提升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 和與黏著劑的黏合性。
另一方面,若該合計值為20以下,由於並未使交聯密度過度地降低,所以能保持某程度的表面硬度而為佳。
於聚合性化合物(B)的一分子中所含有的上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的數目為3個以上,宜為3~16個,較佳為3~12個,更佳為3~10個,更佳為3~8個,再更佳為5~8個。
當該基的數目少於3個時,由於會使得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交聯密度降低,且表面硬度降低而為不佳。此外,樹脂層的耐久性也降低。
另一方面,若為16個以下,由於能抑制因交聯密度過高所導致的印刷特性與密合性的降低而為佳。
像這樣的聚合性化合物(B)可列舉例如:伸烷基氧改質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伸烷基氧改質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伸烷基氧改質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外,此等(B)成分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在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中,(A)成分與(B)成分的質量比[(A)/(B)]為15/85~85/15,宜為20/80~80/20,較佳為28/72~72/28,較佳為35/65~65/35,更佳為41/59~59/41,再更佳為46/54~54/46。
當該質量比小於15/85時,由於(B)成分的量變得過多,所以使得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表面硬度降低而為不佳。此外,也有樹脂層的耐久性降低的傾向。
另一方面,當該質量比超過85/15時,由於(A)成分的量變得過多,所以會使得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變差。
相對於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總成分,(A)成分與(B)成分的合計含量宜為70~99.9質量%,較佳為80~99質量%,更佳為90~98質量%。
((C)成分:聚合引發劑)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合引發劑(C)只要能促進(A)成分及(B)成分之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反應即可,沒有特別地限制,可使用光聚合引發劑、或熱聚合引發劑中的任一者、亦可併用此等。
光聚合性引發劑可列舉例如:苯乙酮系、二苯甲酮系、苯偶姻系、噻噸酮系、及咪唑系光聚合引發劑等。
苯乙酮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例如:二乙氧基苯乙酮、2-羥基-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1-酮、2-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4-啉基苯基)-丁酮-1、2-(二甲基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啉基)苯基]-1-丁酮、苯甲基二甲基縮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啉基丙-1-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苯甲基]苯基}-2-甲基丙-1-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1-酮等。
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例如: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基硫化 物、3,3’,4,4’-四(第三丁基過氧化羰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等。
苯偶姻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例如:苯偶姻、甲基苯偶姻、乙基苯偶姻等的苯偶姻化合物、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異丁基醚、苯偶姻苯基醚等的苯偶姻醚化合物等。
噻噸酮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例如:2-異丙基噻噸酮、4-異丙基噻噸酮、2,4-二乙基噻噸酮、1-氯基-4-丙氧基噻噸酮、2,4-二氯基噻噸酮等。
咪唑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例如:2,2’-雙(o-氯基苯基)-4,4’,5,5’-四苯基雙咪唑基、2,2’-雙(o-氯基苯基)-4,4’,5,5’-四-(p-甲氧基苯基)雙咪唑基、2,2’-雙(2-氯基苯基)-4,4’,5,5’-四苯基-1,2’-雙咪唑等的六芳基雙咪唑系化合物等。
此等光聚合引發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兩以上使用。
又,熱聚合引發劑可列舉例如:過氧化苯甲醯、第三丁基過苯甲酸、氫過氧化異丙苯、二異丙基過氧化二碳酸酯、二-n-丙基過氧化二碳酸酯、二(2-乙氧基乙基)過氧化二碳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化新癸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化三甲基乙酸酯、t-己基過氧化三甲基乙酸酯、(3,5,5-三甲基己醯基)過氧化物、二丙醯基過氧化物、月桂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二乙醯般的有機過氧化物;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1,1’-偶氮雙(環己烷-1-羰基)、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 氮雙(2-甲基丙酸酯)、4,4’-偶氮雙(4-氰基戊酸)、2,2’-偶氮雙(2-羥基甲基丙腈)、2,2’-偶氮雙[2-(2-咪唑啉-2-基)丙烷]般的偶氮系化合物。
此等熱聚合引發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兩以上使用。
此等聚合引發劑之中,從反應性之觀點來看,宜為光聚合引發劑,較佳為苯乙酮系光聚合引發劑。
聚合引發劑(C)的摻混量,相對於(A)成分及(B)成分的總量100質量份,宜為0.1~30質量份,較佳為1~20質量份,更佳為3~15質量份,再更佳為3.5~8質量份。
((D)成分:調平劑)
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中,從提升所得之HC層的平滑性、以及塗布性的觀點來看,宜為進一步摻混調平劑(D)。
調平劑(D)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系調平劑、聚矽氧系調平劑、氟系調平劑、丙烯酸系調平劑、乙烯系調平劑、及矽氧烷改質丙烯酸系調平劑等。
聚矽氧系調平劑可使用聚氧化烯與聚二甲基矽氧烷的共聚物等。聚矽氧系調平劑的市售品可列舉:FZ-2118、FZ-77、FZ-2161(商品名,TORAY DOW CORNING股份有限公司製)等、KP321、KP323、KP324、KP326、KP340、KP341(商品名,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等、TSF4440、TSF4441、TSF4445、TSF4450、TSF4446、TSF4452、TSF4453、TSF4460(商品名,MOMENTIVE PERFORMANCE JAPAN合同公司製)等、BYK-300、BYK-302、BYK-306、BYK-307、BYK-320、 BYK-325、BYK-330、BYK-331、BYK-333、BYK-337、BYK-341、BYK-344、BYK-345、BYK-346、BYK-348、BYK-377、BYK-378、BYK-UV3500、BYK-3510、BYK-3570(BYK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等的聚醚改質矽油(聚氧化烯改質矽油)等。
氟系調平劑可使用聚氧化烯與氟碳的共聚物等。氟系調平劑的市售品可列舉DIC股份有限公司製的MEGAFAC系列、住友3M股份有限公司製的FC系列等。
丙烯酸系調平劑的市售品可列舉:BYK-350、BYK-352、BYK-354、BYK-355、BYK358N、BYK-361N、BYK-380N、BYK-381、BYK-392(商品名,BYK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又,矽氧烷改質丙烯酸系調平劑的市售品可列舉:BYK-3550(商品名,BYK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此等調平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此等之中,從提升由樹脂組成物形成之樹脂層的平滑性、以及塗布性之觀點來看,宜為丙烯酸系調平劑或矽氧烷改質丙烯酸系調平劑,較佳為矽氧烷改質丙烯酸系調平劑。
調平劑(D)的摻混量,相對於(A)成分及(B)成分的總量100質量份,宜為0.01~10質量份,較佳為0.03~5質量份,更佳為0.06~3質量份。
(其他的添加劑)
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中,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亦可摻混上述以外的其他添加劑。
像那樣的添加劑可列舉例如:消泡劑、增黏劑、界面活性劑、有機系潤滑劑、有機系微粒子、無機系微粒子、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發泡劑、染料、顏料、抗靜電劑等。
摻混其他添加劑的情況,添加劑含量的總量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總成分,宜為0.01~10質量%,較佳為0.1~7質量%,更佳為0.3~3質量%。
(樹脂層的形成方法)
本發明所使用的樹脂組成物中,為了能輕易地塗布至基材上、且提升作業性,亦可進一步以有機溶劑進行稀釋來調製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
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酮、丙酮、乙酸乙基、四氫呋喃、二烷、環己烷、n-己烷、甲苯、二甲苯、n-丙醇、異丙醇、丙二醇一甲基醚等。
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的固體成分濃度宜為10~60質量%,較佳為10~45質量%,更佳為15~30質量%。若為10質量%以上,則作為溶劑的使用量為充分,若為60質量%以下,則為適度的黏度,且塗布作業變得容易。
將上述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至基材之方法,可使用周知的方法,可列舉例如、凹版塗布法、棒塗法、噴塗法、旋塗法、輥塗法、模鑄法、刮刀塗布法、氣刀塗布法、簾塗法等。
此外,塗布該塗布液形成塗布膜之後,從防止溶劑與低沸點成分殘留之觀點來看,相對於形成之塗布膜,在約80℃~150℃的溫度下使其乾燥約30秒~5分鐘為佳。
樹脂層可藉由使上述塗布膜硬化而形成。
使其硬化之方法,在使用光聚合引發劑作為(C)成分的情況,可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進行,又在使用熱聚合引發劑作為(C)成分的情況,可藉由加熱而進行,亦可併用此等。
活性能量線可列舉紫外線、電子線、α線、β線等,宜為紫外線。例如,在利用照射紫外線進行硬化反應的情況,紫外線的累積光量宜為100mJ/cm2~2000mJ/cm2,較佳為150mJ/cm2~1000mJ/cm2
如此所得之樹脂層的厚度,從硬塗性與成本之觀點來看、以及從減小收縮且抑制卷曲發生之觀點來看,宜為1~20μm,較佳為1~15μm,更佳為1~10μm。
(樹脂層的物性)
樹脂層的表面張力從抑制印墨等的印刷材料的凹陷之觀點來看,宜為30mN/m以上,較佳為33mN/m以上,更佳為35mN/m以上。
此外,上述樹脂層的表面張力之數值為依照「JIS K6768:1999」的濕潤張力試驗方法所測定之數值,具體而言為基於實施例的記載所測定的數值。
表示樹脂層的表面硬度之鉛筆硬度,宜為F 以上的硬度,較佳為H以上的硬度,2H以上的硬度為更佳。
此外,上述樹脂層的鉛筆硬度為依照JIS K 5600-5-4所測定者,具體而言為基於實施例的記載所測定者。
[黏著劑層]
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中亦可設置由黏著劑所構成之黏著劑層。
使用的黏著劑沒有特別地限制,可從一般慣用之物中因應其目的而適當選擇使用。
像這樣的黏著劑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系黏著劑、聚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聚酯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等。又,黏著劑可為乳液型、溶劑型、無溶劑型中的任一者,亦可為交聯類型或非交聯類型中的任一者。
黏著劑的厚度可因應用途而適當選擇,宜為3~100μm,較佳為5~80μm。
[顯示裝置]
具有以上構成的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優異,並且因表面硬度高而具有良好的防止刮傷性能,且具有優異的耐久性。具有像這樣的特徵之光學用薄膜的用途,可列舉使用該光學用薄膜作為影像顯示部分的保護構件之液晶顯示器等的顯示裝置等。
該顯示裝置由於使用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作為影像顯示部分的保護構件,所以影像顯示部分的防止刮傷性能良好,且具有優異的耐久性。
[實施例]
以下係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因此等實施例而受到任何的限制。
[實施例1~12、比較例1~13]
以表示於表1及2的摻混量(均為質量份(固體成分比)),混合(A)~(D)成分,調製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後,用丙二醇一甲基醚進行稀釋,以得到固體成分濃度30質量%的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
而且,使用繞線棒,將調製之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在作為基材所使用的於兩面施加有易接著處理之附有易接著層的聚對酞酸乙二酯(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 U48」、TORAY(股)製,膜厚100μm)的一面上,使乾燥後的膜厚為3μm,以形成塗布膜。然後,在80℃下乾燥塗布膜1分鐘後,使用高壓水銀燈,照射300mJ/cm2(累積光量)的紫外線,使塗布膜硬化,以製作具有膜厚3μm的樹脂層之光學用薄膜。
作為表1及2中的各成分使用的化合物,係如下所述。
[(A)成分]
‧A-TMN-3L:下述式(A-1)所示之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為具有3個上述一般式(1)所示之基(R:氫原子)的丙烯酸酯)。
‧A-DPH:下述式(A-2)所示之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為具有6個上述一般式(1)所示之基(R:氫原子)的丙烯酸酯)。
[(B)成分]
‧A-DPH-12E:下述式(B-1)所示之環氧乙烷改質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為具有6個上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R1:氫原子、A:伸乙基)的丙烯酸酯(一分子中的上述一般式(2)中的n的合計值為12))。
‧A-GLY-9E:下述式(B-2)所示之環氧乙烷改質甘油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為具有3個上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R1:氫原子、A:伸乙基)的丙烯酸酯(一分子中的上述一般式(2)中的n的合計值為9))。
[其他聚合性化合物]
‧DMAA:二甲基丙烯醯胺。
‧A-200:下述式(b-1)所示之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具有2個上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R1:氫原子、A:伸乙基)的丙烯酸酯(一分子中的上述一般式(2)中的n的合計值為4))。
‧A-BPE-6:下述式(b-2)所示之環氧乙烷改質雙酚A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具有2個上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R1:氫原子、A:伸乙基)的丙烯酸酯(一分子中的上述一般式(2)中的n的合計值為6))。
[(C)成分]
‧IRGACURE 184: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BASF公司製,商品名,苯乙酮系光聚合引發劑)。
[(D)成分]
‧BYK-3550:矽氧烷改質丙烯酸系調平劑(BYK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
針對製作之光學用薄膜進行以下的試驗,且評價光學用薄膜的特性。評價結果表示於表1及2。
<表面張力>
依照「JIS K6768:1999」的濕潤張力試驗方法,來測定樹脂層的表面張力(mN/m)。
<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
將紫外線硬化型印墨(商品名「UVPAL911墨」、帝國INK(股)製)塗布於光學用薄膜的樹脂層的表面上,照射紫外線使印墨硬化,以得到形成膜厚1μm的印刷層之光學用薄膜。
而且,對印刷層的表面施以切成棋盤格狀1mm寬的橫切,在橫切成該棋盤格狀之印刷層的表面,貼上黏著膠帶(NICHIBAN公司製,商品名「CELLO-TAPE(註冊商標)」),依照「JIS K5600-5-6」的棋盤格膠帶法(橫切法)進行黏著膠帶的剝離試驗,並根據下述的基準來評價樹脂層的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
AA:橫切印刷層的表面所形成之切割線的邊緣完全地平滑,且在任一格子的格中均無剝落。
A:在橫切印刷層的表面所形成之切割線的交叉點有些微的剝落。判斷明確受橫切部分影響的部分之比例,為整體的5%以下。
B:沿著橫切印刷層的表面所形成之切割線的邊緣,及/或在切割線的交叉點處有剝落。判斷明確受橫切部分影響的部分之比例,超過整體的5%且15%以下。
C:沿著橫切印刷層的表面所形成之切割線的邊緣產生部分的或全面的大剝落,及/或在形成之數處的格係部分或全面地剝落。判斷明確受橫切部分影響之部分的比例,超過整體的15%且35%以下。
D:沿著橫切印刷層的表面所形成之切割線的邊緣產生部分或全面的大剝落,及/或在形成之數處的格係部分或全面地剝落。判斷明確受橫切部分影響之部分的比例,超過整體的35%且65%以下。
E:判斷明確受橫切部分影響之部分的比例,超過整體的65%。
<印墨凹陷>
將紫外線硬化型印墨(製品名「UVPAL911墨」、帝國INK股份有限公司製)塗布至樹脂層的表面時,以目視確認印墨的凹陷,並依照以下的基準來進行評價。
A:看不到凹陷。
B:只有在端部看到有凹陷(其以外的部分則看不到凹陷)。
C:在整面看到有凹陷。
<與黏著劑的黏合性(黏著力的測定)>
使用雙面膠帶(LINTEC公司製,製品名「TL-85S-12」),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光學用薄膜貼附至玻璃板(NSG PRECISION公司製,製品名「CORNING GLASS EAGLE XG」、尺寸:70mm×150mm×0.3mm)上,準備露出有樹脂層之被黏附體。
而且,將黏著力評價用的黏著片(LINTEC公司製, 製品名「PET25(A)P1069111LL」)切成25mm×250mm的尺寸,且剝離黏著片的剝離材後,將其貼附至上述被黏附體之樹脂層的面上。
然後,在23℃、50%RH(相對濕度)的環境下放置24小時,且在同環境下,使用拉伸試驗機(ORIENTEC公司製,製品名「TENSILON」),按照JIS Z0237且以剝離速度300mm/分鐘、剝離角度180°的條件來測定黏著力(N/25mm)。
<鉛筆硬度>
按照JIS K 5600-5-4,使用鉛筆刮痕硬度試驗機(安田精機製作所公司製,製品名「No.553-M」),來測定樹脂層表面的鉛筆硬度。刮痕速度為1mm/秒。
<塗布適應性>
在上述的光學用薄膜的製作過程中,於PET薄膜的面上塗布經調製之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時,以目視確認是否有因凹陷所產生的針孔,並依照以下的基準來進行評價。
A:看不到有針孔的產生。
B:稍微看到有針孔的產生。
C:明顯看到有針孔的產生。
<耐久性試驗>
本試驗中,以與上述之「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的記載同樣的方法來進行製作,使用形成有印刷層之光學用薄膜。將該光學用薄膜在60℃、90%RH(相對濕度)環境下放置240小時將其予以促進之後,以形成有10×10之 合計100格的方格的方式,對印刷層的表面施以切成棋盤格狀之1mm寬的10×10的100格的橫切,且在該橫切成棋盤格狀之印刷層的表面貼上黏著膠帶(NICHIBAN公司製,商品名「CELLO-TAPE(註冊商標)」)。而且,按照JIS K5600-5-6(橫切法)的棋盤格膠帶法剝離該黏著膠帶,進行剝離試驗,並評價樹脂層的耐久性。於表1及2中記載在方格總數100格中,於剝離試驗後印刷層並未剝離而殘留之方格的數目。
由表1可知:實施例1~12的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係該薄膜之樹脂層的表面張力高,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優異,並且因表面硬度高而防止刮傷性能優異,且耐久性也為良好。
另一方面,由表2可知:比較例1~13的光學用薄膜在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與黏著劑的黏合性、該薄膜之樹脂層的表面強度、及耐久性中的任一項目中,均為較差的結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由於與印刷材料的密合性及與黏著劑的黏合性優異、並且表面硬度高而具有良好的防止刮傷性能,且具有優異的耐久性。由於具有像這樣的特性,所以本發明之光學用薄膜適合作為例如液晶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的構件。

Claims (15)

  1. 一種光學用薄膜,其係至少於基材的一面上設置包含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之光學用薄膜,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A),其係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的下述式(1)所示之基,且除了該基外之剩餘構造中不含伸烷基氧(alkylene oxide)單位;聚合性化合物(B),其係一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的下述一般式(2)所示之基;及聚合引發劑(C);(A)成分與(B)成分之質量比[(A)/(B)]為15/85~85/15; [上述式(1)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表示鍵結部分] [上述式(2)中,R1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A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n各自獨立為1以上的整數;*表示鍵結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中聚合性化合物(B)之一分子中的前述一般式(2)中之n的合計值為4~2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中前述一般式(2)中之A各自獨立為伸乙基或伸丙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中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進一步含有調平劑(D)。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中前述樹脂層之表面張力為30mN/m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中前述樹脂層之表面張力為30mN/m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前述基材之兩面上,設置含有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前述基材之兩面上,設置含有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前述基材之兩面上,設置含有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前述基材之兩面上,設置含有前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層而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與前述基材之設置有樹脂層的面之相反側及同側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由黏著劑構成之黏著劑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與前述基材之設置有樹脂層的面之相反側及同側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由黏著劑構成之黏著劑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與前述基 材之設置有樹脂層的面之相反側及同側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由黏著劑構成之黏著劑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8項之光學用薄膜,其係於與前述基材之設置有樹脂層的面之相反側及同側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由黏著劑構成之黏著劑層。
  15. 一種顯示裝置,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光學用薄膜而成。
TW102104536A 2012-02-06 2013-02-06 光學用薄膜及顯示裝置 TWI586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3453A JP6074144B2 (ja) 2012-02-06 2012-02-06 光学用フィルム、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818A true TW201343818A (zh) 2013-11-01
TWI586770B TWI586770B (zh) 2017-06-11

Family

ID=4894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4536A TWI586770B (zh) 2012-02-06 2013-02-06 光學用薄膜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074144B2 (zh)
KR (1) KR102148126B1 (zh)
CN (1) CN104115036B (zh)
TW (1) TWI586770B (zh)
WO (1) WO20131187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192B (zh) * 2016-02-24 2020-09-0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著色樹脂組成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7321B2 (ja) * 2013-08-05 2017-11-0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WO2016006627A1 (ja) * 2014-07-11 2016-01-14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微細凹凸構造体
KR101979200B1 (ko) * 2014-10-16 2019-05-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코팅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JP6291558B2 (ja) * 2016-11-08 2018-03-1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用フィルム、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7402A (ja) * 2001-08-15 2003-0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イルム
CN101104670B (zh) * 2002-02-01 2010-07-21 纳托科株式会社 光化射线可固化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JP2004091618A (ja) * 2002-08-30 2004-03-25 Toray Ind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5133026A (ja) * 2003-10-31 2005-05-26 Lintec Corp 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JP2006007434A (ja) * 2004-06-22 2006-01-12 Daikin Ind Ltd 反射防止膜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5355069B2 (ja) * 2007-12-28 2013-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撮像素子
JP2009161609A (ja) 2007-12-28 2009-07-23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印刷体
JP2010032795A (ja) * 2008-07-29 2010-02-12 Fujifilm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1002759A (ja) * 2009-06-22 2011-01-06 Dnp Fine Chemicals Co Ltd 反射防止膜
JP5381570B2 (ja) * 2009-09-29 2014-01-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414449B2 (ja) * 2009-10-16 2014-02-12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2011110902A (ja) 2009-11-30 2011-06-09 Fujicopian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加飾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101234851B1 (ko) * 2009-12-31 2013-02-19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하드 코팅 조성물 및 하드코트층을 포함하는 적층체
WO2011115162A1 (ja) * 2010-03-17 2011-09-22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微細凹凸構造を表面に有する物品
JP5593848B2 (ja) * 2010-05-31 2014-09-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材
JP2012006321A (ja) * 2010-06-28 2012-01-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保護用樹脂板
JP2012072269A (ja) * 2010-09-28 2012-04-12 Fujifilm Corp 微細構造体
JP6128629B2 (ja) * 2011-04-22 2017-05-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192B (zh) * 2016-02-24 2020-09-0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著色樹脂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18720A1 (ja) 2013-08-15
KR102148126B1 (ko) 2020-08-26
KR20140125779A (ko) 2014-10-29
JP6074144B2 (ja) 2017-02-01
TWI586770B (zh) 2017-06-11
CN104115036A (zh) 2014-10-22
JP2013160954A (ja) 2013-08-19
CN104115036B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9659B2 (ja)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91178B1 (ko) 활성 에너지선 경화형 접착제 조성물, 적층 편광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적층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586770B (zh) 光學用薄膜及顯示裝置
TWI724124B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31946B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2014156552A (ja) 粘着剤組成物、光学用粘着シート、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JP2014213596A (ja) 樹脂積層体
JP7066507B2 (ja) 光硬化性粘着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
WO2020039896A1 (ja) 偏光子、偏光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266795B2 (ja)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KR102261968B1 (ko) 점착층 부착 편광 필름 및 그 점착층 부착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6291558B2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3130618A (ja) 偏光板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接着剤
JP6051341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光学フィルム
KR20190113773A (ko) 편광 필름용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 필름,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5877706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接着剤
KR20210142086A (ko) 점착 테이프 및 점착 테이프 롤
JP2017043102A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7021240A (ja) 偏光フィルム用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021239A (ja) 偏光フィルム用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369023B2 (ja) 反応性モノマ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樹脂組成物
TW201817836A (zh) 黏著膜及硬化性組成物
JP7007231B2 (ja) 光硬化性粘着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
JP2014213598A (ja) 樹脂積層体
CN116034019A (zh) 转印介质层叠体、偏振膜以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