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7056A - 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 - Google Patents

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7056A
TW201337056A TW101134450A TW101134450A TW201337056A TW 201337056 A TW201337056 A TW 201337056A TW 101134450 A TW101134450 A TW 101134450A TW 101134450 A TW101134450 A TW 101134450A TW 201337056 A TW201337056 A TW 2013370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s
pair
folding
roller
pressure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4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0686B (zh
Inventor
Reinhard Koenig
Original Assignee
Reinhard Koeni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inhard Koenig filed Critical Reinhard Koenig
Publication of TW201337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6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4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in high-p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 D01H5/50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sp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 D01H5/50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springs
    • D01H5/505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springs for top roller ar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4Rollers or roller bea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04B1/025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high-pile fabrics or artificial fu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22Devices for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一用於具有兩工作區位的一紡紗編織裝置之摺疊拉伸單元,其接續地包含:兩壓力臂(10),其分別具有一初步牽引區中之一振盪安裝式構架(10.1),振盪安裝式構架(10.1)係攜載兩滾子(W1,W2),一長壓力臂(12),其具有一第三對滾子(WIII/W3)的一振盪安裝式滾子W3及一對逆轉軌(4,4.1)的一下逆轉軌(4.1)及一短壓力臂(15),其具有一對輸送滾子(WIV,W4)的一振盪安裝式滾子(W4)。

Description

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
本發明係有關譬如使用在圓弧形編織機中之一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
在紡紗編織機中,直接從一綿條(sliver)或翼錠饋送物(flyer feed)產生一編織,同時以古典紡紗技術作配送。所使用的拉伸單元係為具有三、四或更多組滾子之已知類型的拉伸單元之修改。已經利用四滾子摺疊拉伸單元獲得特定的優點,其特徵在於彼此正交的滾子。此等拉伸單元係容許以高的操作速度及精細的紗線計數在一通行中加工拉伸綿條。
從先前技藝得知的拉伸單元係藉由位於二百或更大的範圍之很高的牽引來加工拉伸綿條而操作。然而,在牽引中係因此發生問題,而對於製程具有擾亂效應。可利用摺疊拉伸單元來避免此缺陷,但採用摺疊拉伸單元需要具有顯著複雜度的設備。並且,處置係耗力且需要習慣。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藉以達成高的結構性密度且易於處置。在同時,亦意圖具有創新的圖案化可能性並保持盡可能低的使用能量。
尚且,一摺疊拉伸單元的內部結構係意圖設計成可 易於操作且易於近接所有的次總成。唯有在其增加了圖案化可能性的前提下,才准許在工作系統中具有更大的結構性複雜度。
藉由一用於具有兩工作區位的一紡紗編織裝置之摺疊拉伸單元達成該目的,其接續地包含:兩壓力臂,其分別具有一初步牽引區中之一振盪安裝式構架,振盪安裝式構架係攜載兩滾子,一長壓力臂,其具有一第三對滾子的一振盪安裝式滾子及一對逆轉軌的一下逆轉軌及一短壓力臂,其具有一對輸送滾子的一振盪安裝式滾子。
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中,一數量的摺疊拉伸單元係配置於一編織機周圍。編織機可在此例中以先前技藝已知的一方式被建構。摺疊拉伸單元一般係組合以形成群組,其在下文稱為拉伸單元群組。在拉伸單元群組內或所有拉伸單元群組上,拉伸單元群組具有對於各拉伸單元群組產生作用之驅動。
在一實施例中,一拉伸單元群組具有一板,該板係身為一段的部份且驅動元件配置於該板上方。在板下方,纖維引導組件係突出。一段的所有板產生一分離表面。在此例中,一數量的摺疊拉伸單元係在一段中平行地組合。特佳係使得八個工作區位組合形成一段。
一摺疊拉伸單元係包含四對的滾子。其中,兩者垂直地配置且兩者水平地配置。該等對滾子的配置係產生 三個牽引區。一初步牽引區、一摺疊區及一主牽引區。
摺疊拉伸單元亦包含三類型的壓力臂,初步牽引區的壓力臂、長壓力臂及短壓力臂。
在初步牽引區的壓力臂中,兩個共同運轉滾子係安裝在一振盪安裝式構架的兩側上,振盪安裝式構架被壓抵住驅動滾子。
根據本發明形成的摺疊拉伸單元亦稱為一雙工(duplex)摺疊拉伸單元,原因在於:初步牽引區的兩垂直壓力臂係平行地配置於輸入側上並以材料供應成對工作之下游壓力臂。因此,在能夠工作的最小單元中具有個四壓力臂。
長壓力臂係可樞轉地安裝在板及初步牽引區下方。其可被固定抵住板。長壓力臂係攜載一振盪安裝式滾子,選用性地一對引導滾子以及一對壓力滾子的一壓力滾子,其與對偶部分形成一夾固點(clamping point),以及一下逆轉軌。
在材料運行方向中看見:短壓力臂可樞轉地安裝在主牽引區外。
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中,拉張及引導元件及/或一對壓力滾子係配置於第三對滾子及長壓力臂上的該對逆轉軌之間。藉由拉張及引導元件,將被饋送至編織機之待拉伸的卷帶係受到引導。該對壓力滾子係用來夾固卷帶之間的纖維材料。
為了驅動在初步牽引區的壓力臂中之振盪安裝式 構架中所攜載的滾子,振盪安裝式構架係被壓抵住一對驅動滾子。
驅動滾子較佳具有比振盪安裝式構架中所攜載的滾子更大之直徑。驅動滾子對於振盪安裝式構架中所安裝的滾子之直徑比值譬如係為5:3。亦較佳使得在拉伸綿條運行方向中,振盪安裝式構架中所攜載的第一滾子相對於相關聯驅動滾子具有一延遲,且振盪安裝式構架中所攜載的第二滾子相對於相關聯驅動滾子具有一領先。可使用熟習該技術者習知的任何所欲軸承作為振盪安裝式構架中所攜載的滾子及相關聯驅動滾子之軸承。由於振盪安裝式構架中所攜載的滾子以及相關聯驅動滾子之旋轉速度,對於安裝這些滾子使用塑膠滑動軸承已足夠。對於此用途,滾子的軸係安裝在塑膠滑動軸承的一套筒中。較佳地,一據以使軸被驅動之齒狀皮帶齒輪輪(gearwheel)係設置於軸端。在與齒狀皮帶齒輪輪相對的軸端,較佳具有一經修整的覆蓋物。套筒本身係譬如被定位於一連接至板之組件中、或直接座落在板後方。
較佳藉由齒狀皮帶或正齒輪組來發生分別形成一對滾子之驅動滾子的驅動,其中滾子被攜載於振盪安裝式構架中,特佳使得所有驅動滾子藉由齒狀皮帶或正齒輪組相對於彼此被驅動。尚且,較佳使得運行於一機器周圍的一齒狀皮帶將其扭矩以1:1傳動比(transmission ratio)傳輸至一三向齒輪機構內。扭矩隨後傳遞至驅動 滾子。可譬如藉由振盪安裝式構架所壓抵住的驅動滾子以及第三對滾子的驅動滾子之不同直徑來實現一所需要的拉張牽引。
為了將振盪安裝式構架中所攜載的滾子壓抵住驅動滾子,一第一填料件被容納在拉伸單元群組中、譬如振盪安裝式構架中,且一第二填料件被容納在驅動滾子之間,一壓抵住振盪安裝式構架或一鄰近摺疊拉伸單元的第一填料件之柱塞係被嵌入第二填料件中。
在一實施例中,長壓力臂具有一用於第三對滾子之振盪安裝式滾子,該等滾子以使其以相同圓周速度反向旋轉的方式被連接至彼此。第三對的滾子較佳同樣具有一驅動滾子及一被驅動滾子。亦較佳使得第三對滾子之驅動滾子及被驅動滾子的中心至中心距離小於滾子半徑及運行於滾子上的卷帶厚度之總和。
為了實現滾子的一相等圓周速度,至少一齒輪輪較佳分別配置於軸上,一對滾子的齒輪輪分別軸向地配置於相同位置。藉由該對滾子之滾子的相同滾子直徑,齒輪輪具有1:1的傳動比。亦特佳使得齒輪輪具有一漸開線齒化(involute toothing)。
亦特別藉由包括運行於滾子上方的卷帶之滾子直徑大於齒輪階段的相關聯滾動圓形,來達成該對滾子之滾子抵住彼此的所需要壓力。
亦較佳使得該對滾子壓抵住彼此。對於此目的,可能譬如藉由彈簧或氣動式累積壓抵壓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拉張及引導元件係形成為具有凸緣狀輪之滾子,卷帶在凸緣狀輪上被引導。這防止卷帶能夠隨機滑移於滾子上並利用此方式離開其預定位置,其會導致編織機操作的擾亂。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對壓力滾子係與該對逆轉軌相距一段可設定之距離。尚且,該對逆轉軌亦較佳可被設定。對於此目的,該對逆轉軌可被樞轉或位移。為了使下逆轉軌樞轉及/或位移,一可樞轉及可位移式缸筒較佳係被容納於一長壓力臂中。為了使缸筒位移,可能譬如使用一螺絲且藉由轉動螺絲使缸筒位移。利用此方式,可能作一精密設定。並且,利用螺絲係固定住缸筒的位置。可譬如藉由一夾固連接來實現在樞轉缸筒時固定住樞轉角度。
可藉由使其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被安裝於一樞轉點及一固定點來實現長壓力臂的一設定,固定點較佳位居初步牽引區中。亦較佳使得長壓力臂可被拉撐抵住板,該板係為一段的部份且驅動元件配置於其上方,且纖維引導組件突出該板下方。對於拉撐而言可使用熟習該技術者習知的任何適當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短壓力臂係可動移地安裝於軸向方向。可譬如藉由一更換裝置來實現短壓力臂的可移動式安裝。
該對輸送滾子較佳配備有一吸取裝置,額外地可能使其包含吹送裝置,吹送裝置係配置成導引一離開吹送 裝置的氣流以在吸取裝置的方向吹送纖維。吸取裝置用來吸離纖維絨毛。在輸送滾子之後係為一具有一下游紡紗管之紡紗噴嘴,其開展於一編織裝置。
為了能夠安裝纖維引導組件、特別是初步牽引區的壓力臂、長壓力臂及短壓力臂,有利地使得側壁形成於板上,板係為一段的部份且驅動元件配置於其上方,且纖維引導組件突出該板下方。在側壁中較佳係形成用於長壓力臂的樞轉點及第三對滾子的驅動滾子及該對輸送滾子之軸承區位。軸承區位係組構以供簡單組裝,特別是作為分離軸承。
亦較佳使得該對輸送滾子的驅動滾子可樞轉地安裝在一側壁中。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組合於一段中之雙工摺疊拉伸單元係具有共同驅動元件。在此例中,初步牽引區的該對滾子、第三對滾子及該對輸送滾子之驅動滾子係藉由一驅動元件被聯合地驅動。一具有一適當齒輪機構的電馬達譬如作為該驅動元件。除了用於一雙工摺疊拉伸單元的驅動滾子之共同驅動外,亦可能且較佳藉由一共同驅動元件來驅動一數量的雙工摺疊拉伸單元、特別是一段的所有雙工摺疊拉伸單元之驅動滾子。或者,平行雙工摺疊拉伸單元的對應驅動滾子亦可分別被共同驅動元件所驅動。
在一具有一循環齒狀皮帶之組態中,亦有利地藉由一斜角齒輪機構使扭矩傳輸至該對輸送滾子的驅動滾 子。較佳藉由斜角齒輪機構以一升階傳動(stepped-up transmission)來導入扭矩。在斜角齒輪機構之後可能是一同樣具有一升階傳動之齒狀皮帶階段,因此使該對輸送滾子的驅動滾子被驅動。
一用來引導綿條稱為套管針(trocar)之導引元件較佳係配置於摺疊拉伸單元上游。通常呈現圓弧形組態的套管針端點係具有一用來使纖維穩定供入並使摺疊操作穩定化之窄化、平長形橫剖面。
為了將摺疊拉伸單元中產生的線譬如饋送至一下游編織裝置、譬如一圓弧形編織機,摺疊拉伸單元係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包含一可調整式噴嘴總成,紡紗噴嘴被可位移地容納其中,紡紗噴嘴對準於該對輸送滾子所形成的一空隙(interstice)。紡紗噴嘴所需要的氣流、特別是空氣流譬如係由位居個別紡紗噴嘴內之壓縮空氣通路提供。
在噴嘴總成中亦較佳容納一其中可供短壓力臂移動之間隙(clearance)。這使得紡紗噴嘴可以相對於該對輸送滾子確切地定位。亦較佳使得紡紗噴嘴及遵循紡紗噴嘴的紡紗管以25°至45°、譬如30°角度推拔朝向一編織頭8.1。
該對逆轉軌的上逆轉軌較佳係藉由一具有一棒之逆轉軌載體及一可樞轉地位於一第二棒中之心軸所安裝。第二棒較佳在高度上可調整地連接至紡紗編織裝置的一殼體。為了高度調整,可譬如使用引導柱。為了設 定高度,可譬如使用一彈簧/螺絲系統。
在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所形成之一摺疊拉伸單元。
在一摺疊拉伸單元中,一板1上具有兩側壁1.1,其中安裝有個別組件。在板1上方配置有一用於驅動元件之裝設空間,下方配置有一用於纖維引導組件之裝設空間。
在材料運行方向中,配置有下列組件:一套管針2可插入地配置於由板1及側壁1.1所形成的一架構中。套管針2將拉伸綿條引導至一初步牽引區的一第一對滾子WI/W1。套管針2的一端在第一對滾子WI/W1的軸向方向具有一長形橫剖面。結果,拉伸綿條係分佈於第一對滾子之滾子Wi、W1的整體寬度上方,因此改良在摺疊區中摺疊之材料。
除了第一對滾子WI/W1外,初步牽引區額外地包含一第二對滾子WII/W2。第一對滾子WI/W1及第二對滾子WII/W2皆分別包含一驅動滾子WI及WII。
在第二對滾子WII/W2之後係為一第三對滾子WIII/W3,其轉動90°。在第二對滾子WII/W2與第三對滾子WIII/W3之間,具有一摺疊區。第三對滾子之滾子WIII/W3係攜載卷帶3、3.1,其以已知方式運行於用以形成一對逆轉軌之逆轉軌4、4.1上方。
在此處顯示的實施例中,拉張或引導滾子5、5.1配置於第三對滾子的滾子WIII/W3及逆轉軌4、4.1之 間。拉張或引導滾子5、5.1在此例中較佳係韌性地安裝。
在此處顯示的實施例中,一對壓力滾子6、6.1亦配置於拉張或引導滾子5、5.1之間,其用來夾固卷帶3、3.1之間的纖維材料。
在第三對滾子WIII/W3之後係為一對輸送滾子WIV/W4。在纖維運行方向中,一紡紗噴嘴7與一紡紗管8一起配置於該對輸送滾子WIV/W4下游。紡紗管8開展於一譬如圓弧形編織機等編織裝置的編織頭。
第三對滾子WIII/W3的被驅動滾子W3係振盪安裝於一長壓力臂12上。長壓力臂12在此處被顯示位於工作位置中並亦用虛線顯示位於樞出位置中。
摺疊拉伸單元亦包含一短壓力臂15。短壓力臂15安裝在一心軸15.1上並組構成一個雙槓桿。一壓力缸筒15.2作用在短壓力臂15上。壓力臂15配備有一更換裝置(此處未顯示),其可以使心軸15.1作軸向運動。結果,防止輸送滾子W4、WIV“供入(running in)”。
一載體17連接至板1。載體17攜載一拉張及引導滾子5及一壓力滾子6。壓力滾子6被拉張抵住長壓力臂12的壓力滾子6.1。一氣動裝置17.1可譬如供此目的之用,如圖1所顯示。或者,亦可能使用一彈簧機構以供將拉張壓力滾子6抵住長壓力臂12的壓力滾子6.1。
圖1a顯示長壓力臂。第三對滾子WIII/W3的振盪 安裝式滾子W3係被容納於長壓力臂12中。此處顯示的實施例亦包含一壓力機構11,其包含一氣動缸筒11.1及一槓桿11.2。藉由壓力機構11,被驅動滾子W3係壓抵住驅動滾子WIII。
在長壓力臂12中,具有拉張及導引滾子5、5.1形式的卷帶拉張部件。拉張及導引滾子5、5.1係組構為具有凸緣狀輪的球安裝式滾子並直接配置於受驅動滾子W3旁。這些元件的對偶部分係對應地配置於驅動滾子WIII旁。根據本發明的組態係產生卷帶3、3.1的完美運行,其證據在於下列事實:卷帶3、3.1不會像諸如先前技藝所習知構造般鼓起。
較佳地,一對壓力滾子6、6.1亦配置於長壓力臂12中。該對壓力滾子6、6.1可設定在相對於輸送滾子WIV、W4之一距離。該距離經過選擇對應於纖維的接段長度(staple length)。壓力滾子6、6.1的一者被固定地安裝且對偶部分被振盪地安裝。壓力滾子6較佳被固定地安裝,且長壓力臂12中所容納的壓力滾子6.1被振盪地安裝。
圖2顯示初步牽引區的該對壓力滾子之驅動滾子的剖視圖。
在初步牽引區的該等對滾子之驅動滾子WI、WII的一軸9上,在一端具有一齒狀皮帶齒輪輪9.1,在另一端具有一經修整的覆蓋物9.2。在此處顯示的實施例中,經修整的覆蓋物9.2藉由一具有一螺絲的墊圈被固 接在軸9中。除了此處顯示的固接外,經修整的覆蓋物9.2亦可以熟習該技術者已知所欲的任何其他方式被固接。軸9以塑膠滑動軸承9.4被安裝在一套筒9.3中。特別是用於一圓弧形編織機中之一紡紗裝置通常係含有一很大數量的工作區位。由於軸分別安裝在兩側上,軸承區位的數量是工作區位數量的兩倍。在一習見圓弧形編織機的案例中,可能具有數百個軸承區位。由於第一及第二對滾子的驅動滾子WI、WII相對緩慢地旋轉,相較於其他軸承而言可使用遠為更便宜的塑膠滑動軸承。
在圖3中,顯示初步牽引區的一壓力臂10上之一振盪安裝式構架10.1。第一及第二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W1、W2係位於振盪安裝式構架10.1中。滾子W1、W2係為金屬性平滑且就像第一及第二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WI、WII同樣較佳運行於此處未顯示的塑膠滑動軸承中。
圖4顯示初步牽引區的滾子對之一配置。初步牽引區包含第一對滾子WI/W1及第二對滾子WII/W2。驅動滾子WI、WII較佳具有比被驅動滾子W1、W2更大的一直徑。第一及第二對滾子之被驅動滾子W1、W2及驅動滾子WI、WII在此例中較佳各具有相同的尺寸。在一特佳實施例中,驅動滾子WI、WII的直徑對於被驅動滾子W1、W2的直徑之比值係為近似5:3。被驅動滾子W1、W2安裝在振盪安裝式構架10.1中。振盪 安裝式構架10.1較佳在中間受到一力F所負載,故使被驅動滾子W1、W2壓抵住驅動滾子WI、WII。
被驅動滾子W1、W2較佳係保持小於從先前技藝得知的摺疊拉伸單元。在已知的拉伸單元中,由於小滾子傾向於容許形成重疊,故避免一對應較小的直徑。
驅動滾子WI、WII的中心至中心距離較佳係經過選擇大於或小於被驅動滾子W1、W2的中心至中心距離。特佳使得被驅動滾子W1、W2的中心至中心距離大於驅動滾子WI、WII的中心至中心距離。在此例中,具有一自我清潔效應以及在第三對滾子WIII、W3方向所見之材料的一清楚浮現,也就是說材料不會搖擺,故不擾亂摺疊。
特佳使得滾子W1、W2的中心至中心距離及滾子WI、WII的中心至中心距離經過選擇令滾子WI、WII及W1、W2在所有側上皆接觸於一外切矩形11。
圖5顯示一實施例中之初步牽引區的滾子對之剖視圖。
其中攜載有第一及第二對滾子的滾子W1、W2之振盪安裝式構架10.1係包圍一第一填料件10.2。一第二填料件10.3被容納於驅動滾子W1、WII之間。一其中供纖維材料運行之關閉的通路係形成於第一填料件10.2與第二填料件10.3之間。當中心至中心距離經過選擇為較大時,第一填料件10.2或第二填料件10.3可具有一用來使拉伸操作穩定化之鼻頭10.4。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一用以將一力F施加在一鄰近摺疊拉伸單元的一振盪安裝式構架10.1上之柱塞10.5係被容納於第二填料件10.3中。
在圖6中,顯示一初步牽引群組的一示範性實施例。在一初步牽引群組中,一數量的摺疊拉伸單元係組合以形成一段。各摺疊拉伸單元的初步牽引區係包含一套管針2,第一對的滾子WI/W1,第二對滾子WII/W2,其上形成有鼻頭10.4之第一填料件10.2,且此處唯一顯示,第二填料件10.3,柱塞10.5及鄰近摺疊區之第三對滾子WIII/W3的驅動滾子WIII,其相對於第一對滾子WI/W1及第二對滾子WII/W2的滾子被轉動90°。
在圖7中,示意地顯示第三對滾子。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一齒輪階段13配置於第三對滾子的驅動滾子WIII與被驅動滾子W3之間。藉由齒輪階段13,在滾子WIII、W3上方運行之卷帶3、3.1之間的同步運行係受到改良。齒輪階段13具有1:1的傳動比。較佳係對於齒輪階段13使用一漸開線齒化,其對於中心至中心距離的變化並不敏感。
在滾子WIII、W3上運行的卷帶3、3.1係在壓力下接觸於彼此。對於此目的,略微地超過滾子WIII、W3之理論性正確的中心至中心距離,俾使滾子圓形13.2不會彼此接觸。為了確保卷帶3、3.1的接觸,中心至中心距離係小於滾子圓形13.2的半徑及卷帶3、3.1的厚度之總和。藉由卷帶在壓力下的接觸來確保卷帶的同 步運行。
圖8顯示長壓力臂的立體圖,而圖8a以剖視圖顯示下逆轉軌在長壓力臂上之一安裝。
在長壓力臂12的側壁12.1中,可旋轉地且可固定地安裝一缸筒12.2。具有一叉形壓力壁載體12.3,其在缸筒12.2中被引導。其中接合有一缸筒螺絲12.4,其本身在缸筒12.2中被引導且被一可螺接套筒12.5所固接。缸筒12.4的轉動係具有使壓力臂載體12.3往上或往下移動之效應。缸筒12.2的轉動係容許壓力臂載體12.3樞轉。結果,下逆轉軌4.1變成可能相對於輸送滾子WIV/W4對具有一確切設定。
在圖9中,顯示逆轉軌4、4.1相對於彼此的位置。根據本發明,逆轉軌4、4.1可被帶入一對應於一負嘴口寬度4.3之位置內。與此不同的是,從先前技藝得知的逆轉軌則彼此相距一距離(嘴口寬度),其可譬如藉由插入稱為夾扣的間隔件而被設定並被選擇以隨著速度增高而變大。
在圖1中,可看見長壓力臂12緊固抵住一段的板1。長壓力臂12倚靠在一樞轉點14及一固定點14.1中。其譬如藉由可釋放式緊固部件14.2被固持在此位置。一螺絲譬如適合作為可釋放式緊固部件14.2。然而,替代性地,亦可使用一可快速開啟及關閉的鎖固機構。需要此構造藉以使逆轉軌4、4.1對不論如何皆無法壓抵住輸送滾子WIV/W4對,如同諸如先前技藝已知構造的 案例。
在圖10中,示意地顯示用於輸送滾子WIV/W4對之吸取及吹送裝置。正常來說,在拉伸單元中具有一位於硬輸送滾子(hard delivery roller)之吸取裝置,藉以不用擔心滾子重疊。由於一摺疊拉伸單元運行得很快,建議採用進一步措施。
根據本發明,各輸送滾子WIV/W4係配備有一吸取及吹送裝置16.1、16.2。吸取裝置16.1係為平常形式,但額外地提供吹送噴嘴16.2。各吸取裝置16.1配備有兩吹送噴嘴16.2,導引其空氣流使得張開的纖維被驅向吸取裝置。
輸送滾子WIV/W4的吸取及吹送裝置16.1/16.2係連接至短壓力臂15並連同其樞轉外出。
圖11顯示一段的側壁1.1之設計。在板1上具有兩個側壁1.1。由一心軸形成之長壓力臂12的樞轉點14係倚靠在一分離軸承中,其由側壁1.1及一前壁1.1.1所形成。
滾子WIII同樣以一分離方式安裝,利用一部份壁件1.1.2將分離軸承實現於側壁1.1中。若必須更換一卷帶3,可因此以簡單方式從該安裝來釋放滾子WIII,故可近接卷帶3。雖然該釋放等同於一部份拆解,這是可接受的。
對於輸送滾子WIV的安裝係被實現成具有一部份壁件1.1.3之一分離軸承,且短壓力臂的心軸15.1之安 裝係被實現成具有側壁1.1中的一部份壁件1.1.4之一分離軸承。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滾子WIII在一側上被可樞轉地安裝。利用此方式,可藉由只移除一部份壁件1.1.3來更換一卷帶3,如此係利於處置。第12圖顯示第三對滾子WIII/W3的驅動軸之此一樞軸安裝。
圖13仰視顯示具有八個工作區位之一段。此處譬如具有八個配置於彼此旁的工作區位。顯示出初步牽引區的驅動滾子WI、WII及驅動滾子WIII及WIV。
驅動滾子WI具有一共同驅動,其譬如以一齒狀皮帶或正齒輪組實施。可以相同方式實現驅動滾子WII之驅動。
滾子WII與滾子WIII之間具有一拉張牽引比(tensioning draft ratio)。在驅動的一較佳組態中,使用一三向齒輪機構,其在空間中係正交且其第一垂直輸出被連接至滾子WII,而水平輸出則驅動滾子WIII。傳動比是1:1,藉由具不同直徑的滾子WII及WIII來實現拉張牽引。譬如,滾子WIII的直徑是滾子WII直徑的1.2倍。直徑差異在此例中經過選擇藉以因此實現滾子WII及WIII的所欲圓周速度差異。
輸送滾子WIV被分離地驅動,也就是說獨立於滾子WI、WII及WIII之驅動。
滾子的驅動係譬如藉由伺服馬達發生,其被設計成為居中或成為個別驅動。在個別驅動的案例中,獲得不 同的圖案化可能性。
若對於輸送滾子WIV選擇一中央驅動,具有一循環的齒狀皮帶驅動,其在空間中水平地設置。其驅動一較佳具有90°角的斜角驅動。斜角驅動具有一升階傳動。在工作側上,具有齒狀皮帶及齒輪輪的一傳動組合。此較佳實施例具有使循環的齒狀皮帶保持可控管的圓周速度之效應。
已經證實在一段中建議操作八個工作區位。這在具有30吋之編織裝置的缸筒直徑時係容許實現譬如48或72個系統。若需要更多個系統,則選擇更大的缸筒直徑。
單一編織傾向於扭曲,其據說與紗線扭曲有些關聯,但卻少有任何關係。而是,此負面效應係依據缸筒直徑及工作區位數而定。就此意義來說,在只有一個編織系統時獲得最好的編織。因此建議:在具有超過72個系統時,採用一較大缸筒直徑。
在圖14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支撐結構20。其由連接至載體20.2之一數量的柱20.1所組成。載體20.2在頂部或底部藉由一各別的環20.3連接至彼此。此環亦由一數量的元件構成。
個別段被推入載體20.2之間且螺接。整體總成係代表一具有大勁度(stiffness)的空間性支撐結構,其僅極少地影響編織機構造。在環結構上方,支撐結構20被一面板件20.4所覆蓋。
在圖15中,顯示一攜載有紡紗噴嘴7之噴嘴總成18。噴嘴總成18以可在平行於板1及相對於板1正交的方向皆被設定之方式連接至板1。在噴嘴總成18中,具有壓縮空氣的供應線。具有供短壓力臂15運行其間之間隙18.3。紡紗管8配合在紡紗噴嘴7中。此較佳實施例顯示:當短壓力臂15被樞轉外出時,噴嘴總成18與紡紗噴嘴7及紡紗管8一起移除。
在圖16中,顯示逆轉軌4、4.1的安裝19。在板1中倚靠有一引導柱19.1。在其中運行有一棒19.2,其中一棒19.3係被可樞轉地安裝、且藉由心軸19.7所連接。棒19.3中安裝有一數量的逆轉軌載體19.4。其各攜載有屬於一雙工摺疊拉伸單元之一對逆轉軌4、4.1。此設計係容許卷帶3易於被安裝。
譬如藉由一對抗一壓縮彈簧19.8運行的螺絲19.6來產生高度調整。藉由繞剛性連接至棒19.3之心軸19.7樞轉而產生角度調整。藉由一可校準機構19.9在側壁1.1外側引發樞轉。對於此較佳實施例而言,全部的逆轉軌4、4.1皆可被精密地帶入一所欲位置中。
上述的功能性元件之配置係容許產生正常編織機所無法產生的一特殊編織穿戴物。對於此目的,以圖案化相關的資訊在機器運行期間啟動個別雙工摺疊拉伸單元,其對於所產生的線精細度或所產生的線具有效應。這開啟了許多設計上的可能性。
1‧‧‧板
1.1‧‧‧側壁
1.1.1‧‧‧前壁
1.1.2‧‧‧部份壁件
1.1.3‧‧‧部份壁件
1.1.4‧‧‧部份壁件
2‧‧‧套管針
3,3.1‧‧‧卷帶
4‧‧‧上逆轉軌
4.1‧‧‧下逆轉軌
4.3‧‧‧嘴口寬度
5,5.1‧‧‧拉張及引導滾子
6,6.1‧‧‧壓力滾子對
7‧‧‧紡紗噴嘴
8‧‧‧紡紗管
8.1‧‧‧編織頭
9‧‧‧軸
9.1‧‧‧齒狀皮帶齒輪輪
9.2‧‧‧經修整的覆蓋物
9.3‧‧‧套筒
9.4‧‧‧塑膠滑動軸承
10‧‧‧初步牽引區的壓力臂
10.1‧‧‧振盪安裝式構架
10.2‧‧‧第一填料件
10.3‧‧‧第二填料件
10.4‧‧‧鼻頭
10.5‧‧‧柱塞
11‧‧‧壓力機構
11.1‧‧‧氣動缸筒
11.2‧‧‧槓桿
12‧‧‧長壓力臂
12.1‧‧‧側壁
12.2‧‧‧缸筒
12.3‧‧‧壓力臂載體
12.4‧‧‧缸筒螺絲
12.5‧‧‧套筒
13‧‧‧齒輪階段
13.2‧‧‧滾子圓形
14‧‧‧樞轉點
14.1‧‧‧固定點
14.2‧‧‧可釋放式緊固部件
15‧‧‧短壓力臂
15.1‧‧‧短壓力臂的心軸
15.2‧‧‧壓力缸筒
16.1‧‧‧吸取裝置
16.2‧‧‧吹送噴嘴
17‧‧‧載體
17.1‧‧‧氣動拉張裝置
18‧‧‧噴嘴總成
18.3‧‧‧間隙
19‧‧‧安裝
19.1‧‧‧引導柱
19.2‧‧‧棒
19.3‧‧‧棒
19.4‧‧‧逆轉軌
19.6‧‧‧螺絲
19.7‧‧‧心軸
19.8‧‧‧壓縮彈簧
19.9‧‧‧校準機構
20‧‧‧支撐結構
20.1‧‧‧柱
20.2‧‧‧載體
20.3‧‧‧環
20.4‧‧‧面板件
WI‧‧‧第一對滾子的驅動滾子
WII‧‧‧第二對滾子的驅動滾子
WIII‧‧‧第三對滾子的驅動滾子
WIV‧‧‧一對輸送滾子的驅動滾子
W1‧‧‧第一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W2‧‧‧第二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W3‧‧‧第三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W4‧‧‧一對輸送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在下文描述中作更詳細說明且顯示於圖中,其中: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所形成之一摺疊拉伸單元;圖1a顯示一長壓力臂;圖2顯示初步牽引區的滾子對之驅動滾子的剖視圖;圖3顯示位於初步牽引區的壓力臂之一振盪安裝式構架;圖4顯示初步牽引區的滾子對之一配置;圖5顯示一實施例中之初步牽引區的滾子對之剖視圖;圖6顯示一初步牽引區的一示範性實施例;圖7顯示第三對的滾子;圖8顯示長壓力臂的立體圖;圖8a以剖視圖顯示下逆轉軌安裝在長壓力臂上;圖9顯示該對逆轉軌的逆轉軌相對於彼此之可能位置;圖10顯示一用於接收線之吸取及吹送裝置;圖11顯示一摺疊拉伸單元的側壁之組態;圖12顯示第三對滾子的驅動軸之一樞轉安裝;圖13從下方顯示具有八個工作區位的一剖面;圖14顯示對於一剖面之一支撐結構;圖15顯示一噴嘴總成;圖16顯示一用於上逆轉軌之調整機構。
1‧‧‧板
1.1‧‧‧側壁
2‧‧‧套管針
3,3.1‧‧‧卷帶
4‧‧‧上逆轉軌
4.1‧‧‧下逆轉軌
5,5.1‧‧‧拉張及引導滾子
6,6.1‧‧‧壓力滾子對
7‧‧‧紡紗噴嘴
8‧‧‧紡紗管
8.1‧‧‧編織頭
11‧‧‧壓力機構
12‧‧‧長壓力臂
14‧‧‧樞轉點
14.1‧‧‧固定點
14.2‧‧‧可釋放式緊固部件
15‧‧‧短壓力臂
15.1‧‧‧短壓力臂的心軸
15.2‧‧‧壓力缸筒
WI‧‧‧第一對滾子的驅動滾子
WII‧‧‧第二對滾子的驅動滾子
WIII‧‧‧第三對滾子的驅動滾子
WIV‧‧‧一對輸送滾子的驅動滾子
W1‧‧‧第一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W2‧‧‧第二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W3‧‧‧第三對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W4‧‧‧一對輸送滾子的被驅動滾子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一具有兩工作區位的紡紗編織裝置之摺疊拉伸單元,其接續地包含:兩壓力臂(10),其分別具有一初步牽引區(draft zone)中之一振盪安裝式構架(10.1),該振盪安裝式構架(10.1)攜載兩滾子(W1,W2),一長壓力臂(12),其具有一第三對滾子(WIII/W3)的一振盪安裝式滾子W3及一對逆轉軌(4,4.1)的一下逆轉軌(4.1)及一短壓力臂(15),其具有一對輸送滾子(WIV,W4)的一振盪安裝式滾子(W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拉張及引導元件(5.1)及/或一對壓力滾子(6/6.1)配置於該第三對滾子(WIII/W3)及該對逆轉軌(4,4.1)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振盪安裝式構架(10.1)壓抵住一對驅動滾子(WI,WII)。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一第一填料件(10.2)被容納在該振盪安裝式構架(10.1)中且一第二填料件(10.3)被容納在該等驅動滾子(WI,WII)之間,一壓抵住該振盪安裝式構架(10.1)或一鄰近摺疊拉伸單元的該第一填料件(10.2)之柱塞(10.5)係被嵌入該第二填料件(10.3)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長 壓力臂(12)具有該第三對滾子(W3/WIII)之一振盪安裝式滾子(W3),該等滾子(W3,WIII)以使其以相同圓周速度反向旋轉的方式被連接至彼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第三對滾子的滾子(W3,WIII)之中心至中心距離係小於該第三對滾子的滾子(W3,WIII)半徑及運行於該第三對滾子的滾子(W3,WIII)上方之卷帶(3,3.1)的厚度之總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第三對滾子的滾子(W3,WIII)壓抵住彼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等拉張及引導元件(5.1)係形成為具有凸緣狀輪之滾子,該等卷帶(3.1)在該等凸緣狀輪上被引導。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對壓力滾子(6.1)係與該對逆轉軌(4.1)相距一段可設定之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為了使該對逆轉軌(4,4.1)的下逆轉軌(4.1)樞轉及位移,一可樞轉及可位移式缸筒(12.2)被容納於該長壓力臂(12)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長壓力臂(12)安裝在一樞轉點(14)及一固定點(14.1)中,該固定點(14.1)位居該初步牽引區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短 壓力臂(15)可移動地安裝於軸向方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對輸送滾子(WIV/W4)配備有一吸取裝置(16.1),額外地可能使其包含吹送裝置(16.2),該等吹送裝置係配置成導引一離開該等吹送裝置(16.2)的氣流以在該吸取裝置(16.1)的方向吹送纖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藉由供該振盪安裝式構架壓抵住的該等驅動滾子(WII)以及該第三對滾子的驅動滾子(WIII)之不同直徑來實現一所需要的拉張牽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包含一綿條導引元件,其包含一套管針(2),其被固接抵抗扭曲並具有一端朝向該初步牽引區的第一對滾子(W1/WI)呈現一平化的橫剖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包含一可調整式噴嘴總成(18),其中可位移地容納有紡紗噴嘴(7),該等紡紗噴嘴(7)對準於該對輸送滾子(WIV/W4)所形成的一空隙(interstice)。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一其中導引該短壓力臂(15)之間隙(clearance)係被容納於該噴嘴總成(18)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等紡紗噴嘴(7)及遵循該等紡紗噴嘴(7)的紡紗管(8)係以25至45°的一角度推拔朝向一編織頭。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對逆轉軌(4/4.1)的上逆轉軌(4)藉由一具有一棒(19.3)之逆轉軌載體(19.4)及一可樞轉地位於一第二棒(19.2)中之心軸(19.8)所安裝。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該第二棒(19.2)在高度上可調整地被連接至該紡紗編織裝置的一殼體。
  21. 一種紡紗編織裝置,其具有至少兩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摺疊拉伸單元,其中一數量的雙工摺疊拉伸單元係組合以形成一段。
TW101134450A 2011-09-21 2012-09-20 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 TWI510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1001770 201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056A true TW201337056A (zh) 2013-09-16
TWI510686B TWI510686B (zh) 2015-12-01

Family

ID=4791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4450A TWI510686B (zh) 2011-09-21 2012-09-20 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328438B2 (zh)
EP (1) EP2758576B1 (zh)
JP (1) JP6151698B2 (zh)
KR (1) KR101982898B1 (zh)
CN (1) CN103917707B (zh)
BR (1) BR112014006742B1 (zh)
IN (1) IN2014CN02121A (zh)
MX (1) MX341708B (zh)
TW (1) TWI510686B (zh)
WO (1) WO20130412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1671B2 (en) 2012-09-24 2017-09-26 Reinhard König Double-folding drafting unit
EP3031967B1 (de) * 2014-12-11 2019-02-27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CN114670533B (zh) * 2022-04-06 2023-07-14 合肥德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排水过滤片自动化生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9672A (en) * 1963-12-20 1967-01-24 Arnold W Schmid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knit pile fabric
US3226952A (en) * 1964-08-27 1966-01-04 Wildman Jacquard Co Method of knitting pile fabric
GB1452501A (en) * 1973-11-02 1976-10-13 York H Young B Knitting machines
US4006609A (en) * 1974-04-29 1977-02-08 Bunker Ramo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of patterned deep pile circular knitted fabric
DE3269277D1 (en) * 1981-04-06 1986-04-03 Rieter Ag Maschf Device for drafting a roving in spinning machines
EP0159395A1 (de) * 1981-04-06 1985-10-3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für Spinnmaschinen zur Bearbeitung eines Faserbandes
DE3247957A1 (de) * 1982-12-24 1984-06-28 Sulzer Morat Gmbh, 7024 Filderstadt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mit eingekaemmten fasern
DE3832060A1 (de) * 1988-09-21 1990-03-2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Streckwerk fuer spinnereimaschinen
JPH0634374Y2 (ja) * 1990-07-03 1994-09-07 浪速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紡績機械のスピンドル駆動テープのバネ式テンション装置
US5134863A (en) * 1991-05-10 1992-08-04 Mayer Industries, Inc. Circular sliver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increased carding capacity
US5685176A (en) * 1995-10-06 1997-11-11 Mayer Industries, Inc. Circular sliver knitting machine
DE19548840B4 (de) * 1995-12-27 2008-04-03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Strecke zum Doublieren und Verstrecken von Faserbändern
JPH09256228A (ja) * 1996-03-20 1997-09-3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紡機のドラフト方法及びドラフト装置
DE19851403B4 (de) * 1998-11-07 2009-11-12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mit eingekämmten Fasern
DE10005387A1 (de) * 2000-02-07 2001-08-09 Stahlecker Fritz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maschine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EP1431433A1 (de) 2002-12-20 2004-06-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treckwerk-Konstruktion
DE102006006502B4 (de) * 2006-02-13 2018-03-08 Reinhard König Spinnstrickmaschine
KR101407833B1 (ko) * 2006-12-03 2014-06-17 레인하르드 쾨니그 무연 섬유 재료를 이용한 편직물 생산용 환편기
DE102007027467A1 (de) * 2007-06-14 2008-12-18 König, Reinhard, Dr. Ing. Maschine zum Spinnen und Stricken sowie ein Verfahren
DE102008057668A1 (de) * 2008-04-24 2009-10-29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Verdichtereinhei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CN201593085U (zh) * 2009-12-27 2010-09-29 桐乡市易德纺织有限公司 并条机罗拉加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707A (zh) 2014-07-09
CN103917707B (zh) 2016-02-17
KR20140075741A (ko) 2014-06-19
EP2758576A1 (de) 2014-07-30
MX2014003392A (es) 2014-09-25
JP6151698B2 (ja) 2017-06-21
KR101982898B1 (ko) 2019-05-27
MX341708B (es) 2016-08-31
BR112014006742B1 (pt) 2021-02-09
US20140223968A1 (en) 2014-08-14
IN2014CN02121A (zh) 2015-05-29
US9328438B2 (en) 2016-05-03
JP2014530965A (ja) 2014-11-20
TWI510686B (zh) 2015-12-01
WO2013041220A1 (de) 2013-03-28
BR112014006742A2 (pt) 2017-04-11
EP2758576B1 (de)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3226B2 (ja) 合成の糸の溶融紡糸及び巻き取りのための装置
EP2573216B1 (e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pun yarn
CN103687985B (zh) 具有压实装置的纺纱机
TWI510686B (zh) 用於一紡紗編織裝置的摺疊拉伸單元
JP6207369B2 (ja) 空気紡績装置
TWI607946B (zh) 用有多馬達驅動之重疊捲繞位置的產生紗線捲筒的機器
JP6682213B2 (ja) 空気紡績された糸を製造する方法
EP3186419B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cladded yarn
EP3153613A1 (en) Draft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pinning technical field
JP201618844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21066993A (ja)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装置用の集束装置、ならびに集束装置用のドラフト装置
CN108977945B (zh) 辊单元、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JP3826864B2 (ja)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CN105734741A (zh) 纤维机械
JP2007182647A (ja) ドラフト装置
CN103132183A (zh) 纺纱机
JP2019007102A (ja) 空気紡績装置モジュール、空気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空気紡績機
JP2013067896A (ja) 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06312532A (ja) コアヤーン製造装置における芯糸供給装置
JP2006009237A (ja) ドラフト機構ドラフト間隔のための調節装置
JP2022521700A (ja) モジュール式ロービングフレーム
JPH0315567Y2 (zh)
JP2013253359A (ja) 紡績機
WO2013072847A1 (en) Spin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TMI20120541A1 (it) Apparato e metodo di filat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