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7707A - 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7707A
CN103917707A CN201280046203.3A CN201280046203A CN103917707A CN 103917707 A CN103917707 A CN 103917707A CN 201280046203 A CN201280046203 A CN 201280046203A CN 103917707 A CN103917707 A CN 103917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air
folding stretching
wiii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62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7707B (zh
Inventor
莱因哈特·科尼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4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in high-p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 D01H5/50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sp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 D01H5/50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springs
    • D01H5/505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springs for top roller ar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4Rollers or roller bea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04B1/025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high-pile fabrics or artificial fu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22Devices for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的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其连续包括:两个压力臂(10),分别具有在预牵伸区中的摆动安装架(10.1),该摆动安装架(10.1)承载两个辊(W1、W2),长压臂(12),具有第三对辊(WIII/W3)的摆动安装辊(W3)和一对换向导轨(4、4.1)的下部换向导轨(4.1)以及短压臂(15),具有一对输送辊(WIV、W4)的摆动安装辊(W4)。

Description

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例如用于圆形编织机。
背景技术
在纺纱编织机中,无需经典纺纱技术,编织物直接由纱条或翼锭供料制成。所使用的拉伸单元是具有三个、四个或更多个辊组的已知类型拉伸单元的改进。通过使用四辊折叠拉伸单元可获得特别的优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是彼此垂直的。这种拉伸单元允许具有高运行速度和细纱支的一遍拉条处理。
现有技术已知的拉伸单元通过利用非常高的牵伸(在200以及更多的范围内)处理拉条来操作。然而,问题由此出现在牵伸中,对所述处理有干扰影响。这个缺点可通过使用折叠拉伸单元避免,但使用折叠拉伸单元需要相当复杂的设备。此外,该处理是费力的且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通过其实现了高结构密度和方便的处理。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有新的图案形成的可能性以及尽可能低的能源利用。
另外,折叠拉伸单元的内部结构目的是这样设计,使得所有组件可很容易地操作并且方便接近。只有增加了图案形成的可能性,才能允许工作系统中更大的结构复杂性。
该目的是通过用于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的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实现的,该折叠拉伸单元连续包括:
两个压力臂,分别具有在预牵伸区中的摆动安装架,该摆动安装架承载两个辊子,
长压臂,具有第三对辊的摆动安装辊和一对换向导轨的下部换向导轨,以及
短压臂,具有一对输送辊的摆动安装辊。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多个折叠拉伸单元设置在编织机周围。在这种情况下,该编织机可以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式来构造。该折叠拉伸单元大体上结合形成群组,以下称为拉伸单元组。该拉伸单元组具有驱动器,其作用于拉伸单元组内或所有拉伸单元组上的每个拉伸单元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拉伸单元组具有一个板,其是一个段的一部分,驱动元件设置在该板上。纤维导引部件在所述板的下面突出。一个段的所有板产生了分离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折叠拉伸单元在一段中平行结合。特别优选的是,8个工作位置相结合形成一个段。
折叠拉伸单元包括四对辊。其中,两个垂直设置,两个水平设置。该成对辊的设置产生了三个牵伸区域。预牵伸区、折叠区和主牵伸区。
该折叠拉伸单元还包括三类压力臂,预牵伸区的压力臂、长压臂和短压臂。
在预牵伸区的压力臂中,两个共同运行的辊安装在摆动安装架的两侧,该摆动安装架压靠在驱动辊上。
根据本发明所形成的折叠拉伸单元也称为双工折叠拉伸单元,因为预牵伸区的两个垂直压力臂平行设置于所述输入侧,并为成对作业的下游压力臂提供材料。因此,在能作业的最小单元中有四个压力臂。
长压臂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板和所述预牵伸区的下方。它可固定抵住所述板。该长压臂承载有摆动安装辊,任意地一对导向辊和一对压力辊的一个压力辊(其与其互相对应部分形成夹持点)以及下部换向导轨。
从材料运行方向看,所述短压臂可枢转地安装在主牵伸区之外。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张紧和引导元件和/或一对压力辊设置在长压臂上的第三对辊和一对换向导轨之间。通过张紧和引导元件,输送到编织机的待拉伸条带被引导。该成对压力辊用于夹持条带之间的纤维材料。
为了驱动在预牵伸区的压力臂内的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辊,该摆动安装架压靠在一对驱动辊上。
该驱动辊优选地具有比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辊更大的直径。例如,驱动辊和安装在所述摆动安装架中的辊的直径比为5:3。还优选地,在拉条的行进方向上,在所述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第一辊具有相对于相关联驱动辊的滞后,在所述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第二辊具有相对于相关联驱动辊的领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希望的轴承可用作所述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辊和相关联驱动辊的轴承。由于所述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辊和相关联驱动辊的转动速度,使用塑料滑动轴承安装这些辊是足够的。为了这个目的,所述辊的轴安装在塑料滑动轴承的套筒中。优选地在所述轴的端部设置齿形带齿轮,通过它所述轴被驱动。优选地,在所述轴相对于齿形带齿轮的端部有修整罩。例如,该套筒本身是设置在连接到所述板的组件中或直接位于所述板后面。
分别形成一对在所述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辊的所述驱动辊的驱动优选地通过一套正齿轮或带齿皮带来实现,特别优选的是,所有驱动辊通过一套正齿轮或带齿皮带以相对于彼此被驱动。此外,优选的是围绕机器运行的带齿皮带以1:1的传动比将其转矩传送给三通齿轮机构。然后该转矩传递给所述驱动辊。必要的张紧牵伸例如可通过摆动安装架压靠的驱动辊和第三对辊的驱动辊的不同直径来实现。
为了将摆动安装架中承载的辊压靠在所述驱动辊上,第一填料片容纳在所述拉伸单元组中,例如在摆动安装架中,并且第二填料片容纳在所述驱动辊之间,压靠所述摆动安装架或相邻折叠拉伸单元的第一填料片的柱塞嵌入在所述第二填料片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长压臂具有用于第三对辊的摆动安装架,所述辊以这样的方式彼此连接:它们以相同的圆周速度相对旋转。优选地,第三对辊同样具有驱动辊和从动辊。还优选地,第三对辊的驱动辊和从动辊的中心距小于所述辊的半径和在所述辊上运行的条带的厚度之和。
为了实现所述辊的等圆周速度,所述至少一个齿轮优选地分别设置在所述轴上,一对辊的齿轮分别以相同的位置轴向平放。由于成对辊的辊的相同辊直径,该齿轮具有1:1的传动比。还特别优选的,齿轮具有渐开线的齿形。
成对辊彼此抵靠的必要辊压力也特别由包括在所述辊上运行的条带的辊直径大于齿轮级的相关联滚动圆来实现。
还优选的,所述成对辊的辊子互相抵靠。为了这个目的,可通过例如弹簧或气动地累积压制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张紧和导向元件形成为具有凸缘轮的辊,所述条带在凸缘轮上引导。这防止了所述条带能够随机地从所述辊滑过,以这种方式离开其预定位置,从而导致干扰编织机的操作。
在进一步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成对的压力辊可设置为离成对的换向导轨有一定的距离。此外,也可优选地设置该成对换向导轨。为了这个目的,一对换向导轨可枢转或移位。为了枢转和/或移动所述下部换向导轨,可枢转和可移动的缸筒优选容纳在长压臂中。为了移动缸筒,可使用例如螺钉并通过转动螺钉来移动缸筒。以这种方式,精确的设定是可能的。此外,使用螺钉固定该缸筒的位置。当例如通过夹持连接来实现枢转所述缸筒时,可固定该枢转角度。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长压臂的设置可通过安装在枢转点和固定点实现,该固定点优选地位于预牵伸区内。还优选的,长压臂可支撑于所述板,该板是一段的一部分,并在其上设置驱动元件,并且纤维导引部件在板的下面突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合适设备都可用于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短压臂可移动地安装在轴向上。例如,该短压臂的可移动安装可通过更换装置来实现。
该成对输送辊优选分配有抽吸装置,其还可能包括鼓风装置,它们如此设置,引导离开鼓风装置的气流,使得纤维在抽吸装置的方向上吹动。该抽吸装置用于吸走纤维绒毛。跟随该输送辊的是带有下游纺丝管的喷丝嘴,其在编织设备处打开。
为了能够安装纤维导引部件,尤其是预牵伸区的压力臂、长压臂和短压臂,有利的是侧壁形成在所述板上,该板是一段的一部分,并在其上设置驱动元件,并且纤维导引部件在板的下面突出。优选地,轴承位形成在侧壁上,用于所述第三对辊和成对输送辊的驱动辊以及长压臂的枢轴点。所述轴承位置配置为简单的组装,特别是作为对开轴承。
还优选的,成对输送辊的驱动辊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侧壁上。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结合在一段的双工折叠拉伸单元具有共同的驱动元件。在这种情况下,该预牵伸区的成对辊、所述第三对辊和成对输送辊的驱动辊由一个驱动元件共同驱动。例如,具有合适齿轮机构的电动马达用作驱动元件。除了对于双工折叠拉伸单元的驱动辊的共同驱动,也可能且优选的由共同驱动元件驱动若干双工折叠拉伸单元,尤其是一段的所有双工折叠拉伸单元的驱动辊。可选择地,平行双工折叠拉伸单元的相应驱动辊也可分别由共同驱动元件驱动。
在具有循环带齿皮带的结构中,也有利的是转矩通过角齿轮机构被传输到成对输送辊的驱动辊。所述转矩优选是通过具有加强传输的角齿轮机构引入。该角齿轮机构可伴随有带齿皮带级,其也具有加强传输,从而驱动所述成对输送辊的驱动辊。
优选地,设置在折叠拉伸单元上游的是引导元件,被称为套管针(trocar),用于引导纱条。套管针的端部通常为圆形结构,具有狭窄、扁平、细长的横截面,其用于稳定纤维运行并稳定折叠操作。
例如,为了向下游编织设备,如圆形编织机供应折叠拉伸单元中产生的线状物,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折叠拉伸单元包括可调节的喷嘴组件,喷丝嘴可移动地容纳在其中,该喷丝嘴对准由成对输送辊所形成的空隙。喷丝嘴操作所需的气流,特别是空气流,例如由位于各个喷丝嘴中的压缩空气通道提供。
还优选地,容纳在喷嘴组件中的是一个间隙,短压臂可在其中移动。这使得喷丝嘴相对于该成对输送辊的精确定位成为可能。还优选的,喷丝嘴和喷丝嘴后面的纺丝管锥形化的朝向编织头8.1,角度为25~45°,例如为30°。
成对换向导轨的上换向导轨优选地通过具有一个杆和在第二杆上可枢轴转动的纺锤的换向导轨承载体安装。所述第二杆优选地高度可调整地连接在纺丝编织设备的壳体上。对于高度调整,例如也可使用导柱。对于设定高度,例如可使用弹簧/螺丝系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更详细地在下面的说明书中中说明,并表示在附图中,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折叠拉伸单元,
图1a示出了长压臂,
图2示出了预牵伸区成对辊的驱动辊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在预牵伸区压臂上的摆动安装架,
图4示出了预牵伸区的成对辊的设置,
图5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预牵伸区成对辊的截面图,
图6示出了预牵伸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第三对辊,
图8示出了长压臂的三维示意图,
图8a示出了在长压臂上的下换向导轨安装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成对换向导轨相的换向导轨对于彼此的的可能位置,
图10示出了用于接收线状物的抽吸和鼓风装置,
图11示出了折叠拉伸单元侧壁的结构,
图12示出了第三对辊的驱动轴的枢轴安装,
图13示出了具有8个工作位的一段的仰视图,
图14示出了用于一段的支撑结构,
图15示出了喷嘴组件,
图16示出了用于上换向导轨的调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折叠拉伸单元。
在折叠拉伸单元中,板1上有两侧壁1.1,其中安装有单独组件。在板1上有驱动元件的安装空间,板1下面有纤维导引部件的安装空间。
在材料运行方向上,设置有以下组件:
套管针2可插入地设置在由板1和侧壁1.1形成的框架中。套管针2引导拉条至预牵伸区的第一对辊WI/W1。套管针2的一端具有在第一对辊WI/W1轴向上的细长横截面。因此,该拉条分布在所述第一对辊的辊子WI、W1的整个宽度上,由此改善了折叠在折叠区域中的材料。
除了所述第一对辊WI/W1,预牵伸区还包含第二对辊WII/W2。所述第一对辊WI/W1和所述第二对辊WII/W2分别包括驱动辊WI和WII。
第二对辊WII/W2的后面是第三对辊WIII/W3,其旋转了90°。在第二对辊WII/W2和第三对辊WIII/W3之间有折叠区域。第三对辊的辊WIII/W3承载条带3、3.1,其以公知的方式在形成一对换向导轨的换向导轨4、4.1上运行。
在此处所表示的实施方式中,张紧或引导辊5、5.1设置在第三对辊的辊WIII/W3和换向导轨4、4.1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张紧或引导辊5、5.1优选地弹性安装。
在此处所表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张紧或引导辊5、5.1之间还设置有一对压力辊6、6.1,其用于夹持条带3、3.1之间的纤维材料。
第三对辊WIII/W3的后面是一对输送辊WIV/W4。在纤维运行方向上,设置在成对输送辊WIV/W4下游的是与纺丝管8一起的喷丝嘴7。该纺丝管8在编织设备,例如圆形编织机的编织头处打开。
第三对辊WIII/W3的从动辊W3摆动安装在长压臂12上。在这里长压臂12表示在工作位置,并用虚线表示在转出位置。
该折叠拉伸单元还包括短压臂15。短压臂15安装在主轴(spindle)15.1上并配置为双杆。作用于短压臂15上的是压力缸15.2。压力臂15分配有更换装置(这里未示出),这使得主轴15.1可轴向移动。因此,防止了输送辊W4、WIV的“磨合”。
连接到板1的是一个承载体17。承载体17承载张紧和引导辊5以及压力辊6。压力辊6张紧抵靠长压臂12的压力辊6.1。例如,气动装置17.1可用于此目的,如图1所示。可选择地,也可使用弹簧机构用来张紧压力辊6抵靠长压臂12的压力辊6.1。
图1a示出了长压臂。第三对辊WIII/W3的摆动安装辊W3容纳在长压臂12中。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加压机构11,包括气动缸筒11.1和控制杆11.2。通过加压机构11,从动辊W3压靠在驱动辊WIII上。
在长压臂12中,有张紧和引导辊5、5.1形式的条带张紧装置。该张紧和引导辊5、5.1配置为具有凸缘轮的球装辊并直接邻接从动辊W3设置。这些的对应部分相应地邻接驱动辊WIII设置。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产生了条带3、3.1的完善运行,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条带3、3.1不会像那些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构造的那样翻滚出来,。
优选地,还有设置在长压臂12中的成对压力辊6、6.1。该成对压力辊6、6.1可相对于该输送辊WIV、W4以一定的距离设置。选择该距离以对应于该纤维的纤维长度。压力辊6、6.1的一个固定地安装并且其对应部分摆动安装。压力辊6优选地固定安装且容纳在长压臂12中的压力辊6.1摆动安装。
图2示出了预牵伸区成对辊的驱动辊的截面图。
在预牵伸区成对辊的驱动辊WI、WII的轴9上,其一端有带齿的皮带齿轮9.1,而在另一端有修整罩9.2。在此处所表示的实施方式中,修整罩9.2通过带螺钉的垫圈固定在轴9上。除了这里所表示的紧固,修整罩9.2也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它所需的方式来固定。轴9安装在带有塑料滑动轴承9.4的套筒9.3中。特别是在圆形编织机中使用的纺纱设备通常包含非常多的工作位置。由于所述轴分别安装在两侧,轴承位置的数量是工作位置的数量的两倍。在传统圆形编织机的情况下,可能有数百个轴承位置。由于第一和第二对辊的驱动辊WI、WII旋转相对较慢,可使用相比于其它轴承成本更低的塑料滑动轴承。
在图3中,示出了预牵伸区压力臂10上的摆动安装架10.1。在摆动安装架10.1中是第一和第二对辊的从动辊W1、W2。所述辊W1、W2有金属光滑性,像所述第一和第二对辊的从动辊WI、WII一样,其同样优选地在塑料滑动轴承中(在此未示出)运行。
图4示出了预牵伸区的成对辊设置。该预牵伸区包括第一对辊WI/W1和第二对辊WII/W2。该驱动辊WI、WII优选具有比从动辊W1、W2更大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对辊的从动辊W1、W2和驱动辊WI、WII的每个具有相同大小。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辊WI、WII与从动辊W1、W2的直径比值约为5:3。从动辊W1、W2安装在摆动安装架10.1上。该摆动安装架10.1优选地通过力F装载在中间,从而使从动辊W1、W2压靠驱动辊WI、WII。
优选地保持从动辊W1、W2小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折叠拉伸单元中的从动辊。在已知的拉伸单元中,相应较小的直径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小辊易于形成皱折(lap)。
优选驱动辊WI、WII的中心距大于或小于从动辊W1、W2的中心距。特别优选的是从动辊W1、W2的中心距大于驱动辊WI、WII的中心距。在这种情况下有自清洁效果和从第三对辊WIII、W3的方向看到的材料的清晰出现,即该材料不摇摆,从而使折叠不受影响。
特别优选的是,选择辊W1、W2的中心距和辊WI、WII的中心距,使得辊WI、WII和W1、W2接触所有侧面上的外切矩形11。
图5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预牵伸区成对辊的剖面图。
在其中承载第一和第二对辊的辊W1、W2的摆动安装架10.1包围第一填充片10.2。容纳在驱动辊WI、WII之间的是第二填充片10.3。形成在所述第一填充片10.2和第二填充片10.3之间的是封闭通道,纤维材料在其中运行。当选择的中心距更大时,第一填充片10.2或第二填充片10.3可具有翘头(nose)10.4,其用于稳定牵伸操作的目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柱塞10.5在相邻折叠拉伸单元的摆动安装架10.1上施加力F,该柱塞10.5容纳在所述第二填充片10.3中。
在图6中,示出了预牵伸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预牵伸组中,多个折叠拉伸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段。每个折叠拉伸单元的预牵伸区包括套管针2,第一对辊WI/W1,第二对辊WII/W2,只在此表示的在其上形成有翘头10.4的第一填充片10.2,第二填充片10.3,柱塞10.5以及相邻折叠区的第三对辊WIII/W3的驱动辊WIII,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辊WI/W1和所述第二对辊WII/W2的辊转动90°。
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三对辊。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齿轮级13设置在第三对辊的驱动辊WIII和从动辊W3之间。通过齿轮级13,改善了在辊WIII、W3上运行的条带3、3.1之间的同步运行。齿轮级13具有1:1的传动比。优选用于齿轮级13的是渐开线齿,其对中心距变化不敏感。
在辊WIII、W3上运行的条带3、3.1在压力下相互接触。为了这个目的,略微超过了在理论上正确的辊WIII,W3的中心距,从而使辊圆13.2不彼此接触。为了确保条带3、3.1的接触,中心距小于辊圆13.2的半径与条带3、3.1的厚度总和。通过压力下的条带接触确保所述条带的同步运行。
图8示出了长压臂的三维示意图,图8a示出了在长压臂上的下换向导轨的截面图。
在长压臂12的侧壁12.1上,缸筒12.2可旋转和可固定地安装。叉形压力臂承载体12.3在缸筒12.2中引导。在那里其接合缸筒螺丝12.4,它的一部分在缸筒12.2中引导,并通过拧入式套筒12.5固定。转动缸筒螺丝12.4的效果是压力臂承载体12.3上移或下移。转动缸筒12.2允许压力臂承载体12.3枢转。因此,下换向导轨4.1相对于该成对输送辊WIV/W4的精确设定成为可能。
在图9中,示出了换向导轨4、4.1相对于彼此的位置。根据本发明,换向导轨4、4.1可进入到对应于负嘴宽度4.3的位置中。与此不同的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换向导轨可相对于彼此有一定距离(口宽度),其可例如通过插入被称为夹片的垫片设定,并被选择为随着速度增大而变大。
在图1中,可以看出长压臂12紧靠在一段的板1上。长压臂12搁置在枢转点14和固定点14.1上。例如,通过可释放紧固装置14.2将其保持在这个位置上。例如,合适的可释放紧固装置14.2是螺钉。然而可选择地,也可使用可快速打开和关闭的锁定机构。这种结构是必要的,以便使该成对换向导轨4、4.1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如具有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结构那样压靠成对输送辊WIV/W4。
在图10中,示出了用于该成对输送辊WIV/W4的抽吸和鼓风装置。通常情况下,拉伸单元中的硬输送辊上有抽吸装置,以避免令人担心的皮辊花(roller lap)。由于折叠拉伸单元运行速度很快,进一步的措施是可取的。
根据本发明,每个输送辊WIV/W4分配有抽吸和鼓风装置16.1、16.2。该抽吸装置16.1是常见的形式,但是吹嘴16.2是另外提供的。各抽吸装置16.1分配有2个吹嘴16.2,空气流被引导,使得伸展开的纤维被朝向抽吸装置驱动。
该输送辊WIV,W4的抽吸和鼓风装置16.1/16.2连接到短压臂15,并沿其进行枢转。
图11示出了一段的侧壁1.1的设计。在板1上有两个侧壁1.1。由主轴形成的长压臂12的枢转点14搁置在对开轴承中,该对开轴承由侧壁1.1和前壁1.1.1形成。
该辊WIII同样以分割的方式安装,通过使用局部壁片1.1.2在侧壁1.1上实现对开轴承。如果条带3必须改变,所述辊WIII因此可以简单的方式从安装状态释放,从而可访问条带3。虽然释放相当于局部拆卸,但这是可以接受的。
该输送辊WIV的安装实现为具有局部壁片1.1.3的对开轴承,短压臂15的主轴15.1的安装实现为具有侧壁1.1中的局部壁片1.1.4的对开轴承。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辊WIII枢转地安装在一个侧面上。以这种方式,条带3可通过仅去除局部壁片1.1.3来改变。这有利于处理。图12中示出了第三对辊WIII/W3的驱动轴的这种枢转安装。
图13示出了具有8个工作位置的一段的仰视图。例如,在此设置有8个彼此相邻的工作位置。示出了预牵伸区的驱动辊WI、WII以及驱动辊WIII和WIV。
该驱动辊WI具有共同的驱动,例如它是由成套正齿轮或一个齿形带来实现的。驱动辊WII的驱动可以同样的方式实现。
在辊WII和辊WIII之间有张紧牵伸比。在该驱动器的优选配置中,使用了三通齿轮机构,其在空间中是垂直的,且其第一垂直输出连接到所述辊WII上,而水平输出驱动辊WIII。传动比为1:1,通过具有不同直径的辊WII和WIII实现张紧牵伸。例如,辊WIII的直径是辊WII直径的1.2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同的直径,使得因此实现所述辊WII和WIII圆周速度的所需速度差。
该输送辊WIV被单独驱动,即独立于辊WI、WII和WIII的驱动。
例如,所述辊的驱动由伺服电动机发生,它们集中设计或单独驱动。在单独驱动的情况下,能获得各种图案化的可能性。
当选择用于输送辊WIV的中心驱动器时,循环带齿皮带驱动器水平地设置在空间内。其驱动角度驱动器,优选地具有90°的角度。该角度驱动器具有加强传输。在工作侧有齿形皮带和齿轮的传输结合。该优选实施方式具有的效果是循环带齿皮带的圆周速度保持可管理性。
在一段中操作8个工作位置已经证明是可取的。例如,当编织设备的缸筒直径为30英寸时,允许实现48或72个系统。当需要有更多的系统时,可选择更大的缸筒直径。
单一的编织物容易扭曲,据说与纱线扭曲某种程度上有关,但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了。更确切地说,这种负面影响是取决于缸筒直径和工作位置的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说,在只有一个编织系统时能得到最佳的编织物。因此,当超过72个系统时,在这里建议求助采用更大的缸筒直径。
在图1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结构20。它由许多柱20.1组成,其连接到承载体20.2上。承载体20.2通过相应的环20.3在顶部和底部彼此连接。该环也可由多个元件制成。
单个段推入到承载体20.2之间并拧紧。整个组件代表刚度很大的空间支撑结构,其只是最低限度地影响编织机的结构。在所述环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20由镶板20.4覆盖。
在图15中,示出了承载喷丝嘴7的喷嘴组件18。该喷嘴组件18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板1上:它可在平行于板1的方向和垂直于板1方向上设置。在喷嘴组件18中有用于压缩空气的供应管线。存在间隙18.3,短压臂15在间隙18.3之间运行。纺丝管8装配在喷丝嘴7中。该优选实施方式允许在短压臂15枢转出来时,一同移除所述喷嘴组件18、喷丝嘴7和纺纱管8。
在图16中,示出了换向导轨4、4.1的安装部19。板1上搁置有引导柱19.1。在那里运行有杆19.2,其中杆19.3可枢转地安装,并且通过主轴19.7连接。安装在杆19.3上的是多个换向导轨承载体19.4。各承载一对换向导轨4、4.1,其属于双工折叠拉伸单元。这种设计允许条带3可很容易地安装。
例如,通过螺钉19.6实现高度调整,其抵靠压缩弹簧19.8运行。角度调整通过围绕主轴19.7枢转来实现,其刚性连接到所述杆19.3。该枢转是在侧壁1.1外通过校准机构19.9开始的。对于该优选实施方式来说,所有的换向导轨4、4.1可精确进入到预期的位置中。
上面描述的功能元件的设置允许生产特别的编织品,其不能由常规的编织机来生产。为了这个目的,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与图案有关的信息启动各个双工折叠拉伸单元,该信息对生产的线状物的纤度或生产的线状物有影响。这开辟了许多设计的可能性。

Claims (21)

1.用于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的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其连续包括:
两个压力臂(10),分别具有在预牵伸区中的摆动安装架(10.1),该摆动安装架(10.1)承载两个辊(W1、W2),
长压臂(12),具有第三对辊(WIII/W3)的摆动安装辊(W3)和一对换向导轨(4、4.1)的下部换向导轨(4.1),以及
短压臂(15),具有一对输送辊(WIV、W4)的摆动安装辊(W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张紧和引导元件(5.1)和/或一对压力辊(6/6.1)设置在所述第三对辊(WIII/W3)和一对换向导轨(4、4.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安装架(10.1)压靠在成对驱动辊(WI、WII)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填充片(10.2)容纳在摆动安装架(10.1)中,第二填充片(10.3)容纳在驱动辊(WI,WII)之间,柱塞(10.5)压靠在摆动安装架(10.1)或相邻折叠拉伸单元的第一填充片(10.2)上,其嵌入在所述第二填充片(10.3)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压臂(12)具有所述第三对辊(W3/WIII)的摆动安装辊(W3),所述辊(W3、WIII)以这样的方式彼此连接,从而它们以相同的圆周速度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三对辊的辊(W3、WIII)的中心距小于所述第三对辊的辊(W3、WIII)的半径与在第三对辊的辊(W3、WIII)上运行的条带(3、3.1)的厚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对辊的辊(W3、WIII)被互相压靠。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和引导元件(5.1)形成为具有凸缘轮的辊,条带(3.1)在所述凸缘轮上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压力辊(6.1)与成对换向导轨(4.1)相距一可设置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为了枢转和移动所述成对换向导轨(4,4.1)的下换向导轨(4.1),可枢转和可移动缸筒(12.2)容纳在长压臂(1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压臂(12)安装在枢转点(14)和固定点(14.1)上,所述固定点(14.1)位于预牵伸区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压臂(15)在轴向上可移动地安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输送辊(WIV/W4)分配有抽吸装置(16.1),它另外可能包括鼓风装置(16.2),其设置以便引导离开鼓风装置(16.2)的气流,使得纤维被吹送到抽吸装置(16.1)的方向上。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13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必要的张紧牵伸由驱动辊(WII)和第三对辊的驱动辊(WIII)的不同直径实现,摆动安装架压靠所述驱动辊(WII)。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纱条导引元件,包括套管针(2),其相对于扭转固定并具有朝向预牵伸区的第一对辊(W1/WI)的扁平横截面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调节的喷嘴组件(18),喷丝嘴(7)可移动地容纳其中,喷丝嘴(7)与由该成对输送辊(WIV/W4)所形成的空隙对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引导所述短压力臂(15)的间隙容纳在喷嘴组件(18)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嘴(7)和跟随喷丝嘴(7)的纺丝管(8)以25~45°的角度锥形地朝向编织头。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换向导轨(4/4.1)的上换向导轨(4)通过具有杆(19.3)和在第二杆(19.2)中枢转的主轴(19.8)的换向导轨承载体(19.4)安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19.2)高度可调节地连接在纺丝编织设备的壳体上。
21.一种纺丝编织设备,具有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之一所述的折叠拉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双工折叠拉伸单元结合形成一个段。
CN201280046203.3A 2011-09-21 2012-09-20 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 Active CN103917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1001770 2011-09-21
DEPCT/DE2011/001770 2011-09-21
PCT/EP2012/003918 WO2013041220A1 (de) 2011-09-21 2012-09-20 Faltungsstreckwerk für eine spinnstrick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707A true CN103917707A (zh) 2014-07-09
CN103917707B CN103917707B (zh) 2016-02-17

Family

ID=4791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6203.3A Active CN103917707B (zh) 2011-09-21 2012-09-20 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328438B2 (zh)
EP (1) EP2758576B1 (zh)
JP (1) JP6151698B2 (zh)
KR (1) KR101982898B1 (zh)
CN (1) CN103917707B (zh)
BR (1) BR112014006742B1 (zh)
IN (1) IN2014CN02121A (zh)
MX (1) MX341708B (zh)
TW (1) TWI510686B (zh)
WO (1) WO20130412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2321A (zh) * 2014-12-11 2017-08-01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针织物的机器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1671B2 (en) 2012-09-24 2017-09-26 Reinhard König Double-folding drafting unit
CN114670533B (zh) * 2022-04-06 2023-07-14 合肥德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排水过滤片自动化生产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59395A1 (de) * 1981-04-06 1985-10-3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für Spinnmaschinen zur Bearbeitung eines Faserbandes
EP0359914A1 (de) * 1988-09-21 1990-03-28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Streckwerk für Spinnereimaschinen
DE19548840A1 (de) * 1995-12-27 1997-07-03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Strecke zum Doublieren und Verstrecken von Faserbändern
DE10005387A1 (de) * 2000-02-07 2001-08-09 Stahlecker Fritz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maschine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EP1431433A1 (de) * 2002-12-20 2004-06-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treckwerk-Konstruktion
DE102006006502A1 (de) * 2006-02-13 2007-08-16 König, Reinhard, Dr. Ing. Spinnstrickmaschine, Streckwerke und Verfahren
CN201593085U (zh) * 2009-12-27 2010-09-29 桐乡市易德纺织有限公司 并条机罗拉加压装置
EP2314743A1 (de) * 2008-04-24 2011-04-27 Spindelfabrik Suessen GmbH Druckwalzenaggrega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9672A (en) * 1963-12-20 1967-01-24 Arnold W Schmid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knit pile fabric
US3226952A (en) * 1964-08-27 1966-01-04 Wildman Jacquard Co Method of knitting pile fabric
GB1452501A (en) * 1973-11-02 1976-10-13 York H Young B Knitting machines
US4006609A (en) * 1974-04-29 1977-02-08 Bunker Ramo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of patterned deep pile circular knitted fabric
DE3269277D1 (en) * 1981-04-06 1986-04-03 Rieter Ag Maschf Device for drafting a roving in spinning machines
DE3247957A1 (de) * 1982-12-24 1984-06-28 Sulzer Morat Gmbh, 7024 Filderstadt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mit eingekaemmten fasern
JPH0634374Y2 (ja) * 1990-07-03 1994-09-07 浪速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紡績機械のスピンドル駆動テープのバネ式テンション装置
US5134863A (en) * 1991-05-10 1992-08-04 Mayer Industries, Inc. Circular sliver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increased carding capacity
US5685176A (en) * 1995-10-06 1997-11-11 Mayer Industries, Inc. Circular sliver knitting machine
JPH09256228A (ja) * 1996-03-20 1997-09-3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紡機のドラフト方法及びドラフト装置
DE19851403B4 (de) * 1998-11-07 2009-11-12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mit eingekämmten Fasern
KR101407833B1 (ko) * 2006-12-03 2014-06-17 레인하르드 쾨니그 무연 섬유 재료를 이용한 편직물 생산용 환편기
DE102007027467A1 (de) * 2007-06-14 2008-12-18 König, Reinhard, Dr. Ing. Maschine zum Spinnen und Stricken sowie ein Verfahr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59395A1 (de) * 1981-04-06 1985-10-3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für Spinnmaschinen zur Bearbeitung eines Faserbandes
EP0359914A1 (de) * 1988-09-21 1990-03-28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Streckwerk für Spinnereimaschinen
DE19548840A1 (de) * 1995-12-27 1997-07-03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Strecke zum Doublieren und Verstrecken von Faserbändern
DE10005387A1 (de) * 2000-02-07 2001-08-09 Stahlecker Fritz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maschine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EP1431433A1 (de) * 2002-12-20 2004-06-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treckwerk-Konstruktion
DE102006006502A1 (de) * 2006-02-13 2007-08-16 König, Reinhard, Dr. Ing. Spinnstrickmaschine, Streckwerke und Verfahren
EP2314743A1 (de) * 2008-04-24 2011-04-27 Spindelfabrik Suessen GmbH Druckwalzenaggrega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CN201593085U (zh) * 2009-12-27 2010-09-29 桐乡市易德纺织有限公司 并条机罗拉加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2321A (zh) * 2014-12-11 2017-08-01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针织物的机器和方法
US10443157B2 (en) 2014-12-11 2019-10-15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knitted goods
TWI712710B (zh) * 2014-12-11 2020-12-11 德商Sipra專利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用來製造針織物之機器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707B (zh) 2016-02-17
KR20140075741A (ko) 2014-06-19
EP2758576A1 (de) 2014-07-30
MX2014003392A (es) 2014-09-25
JP6151698B2 (ja) 2017-06-21
KR101982898B1 (ko) 2019-05-27
MX341708B (es) 2016-08-31
BR112014006742B1 (pt) 2021-02-09
US20140223968A1 (en) 2014-08-14
IN2014CN02121A (zh) 2015-05-29
US9328438B2 (en) 2016-05-03
JP2014530965A (ja) 2014-11-20
TWI510686B (zh) 2015-12-01
WO2013041220A1 (de) 2013-03-28
BR112014006742A2 (pt) 2017-04-11
EP2758576B1 (de) 2016-06-22
TW201337056A (zh) 2013-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3706B (zh) 用于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条的设备
US20060272357A1 (en) Knitted fabri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said fabric
JP5694766B2 (ja) 少なくとも部分的に繊維材料を使用してニットウェア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丸編み機
JP5349506B2 (ja) 紡績糸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01473076B (zh) 纺纱机
CN103687985B (zh) 具有压实装置的纺纱机
TWI471469B (zh) 用於製造針織布的方法和裝置
CN103014941B (zh) 气流纺纱机以及细纱的制造方法
CN101463528B (zh) 带有用于切断织物筒的旋转刀片的圆织机
JP2010529321A5 (zh)
CN103917707B (zh) 用于纺纱编织设备的折叠拉伸单元
JP2004510890A (ja) リング糸に似た特性を有する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TWI588309B (zh) 雙折疊牽引裝置、自旋針織機及用於啟動及停止自旋針織機的方法
CN215404854U (zh) 一种应用于大圆机的除毛絮装置
CN1928183A (zh) 用于加工针织品的设备
CN110685048B (zh) 一种化纤长丝的整经设备
EP05973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slivers in a spinning machine
CN1399020A (zh) 自由端纺纱装置
CN100436670C (zh) 带有搓捻装置的细纱机
TW200416312A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CN216237581U (zh) 一种无纺布铺网机的输送装置
CN103132183A (zh) 纺纱机
CN209227125U (zh) 纺织纤维供给设备及纺纱系统
JP2022521700A (ja) モジュール式ロービングフレーム
CN101466881B (zh) 纺纱机上工作站的分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