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3290A - 複合纖維、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 - Google Patents

複合纖維、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3290A
TW201333290A TW101149669A TW101149669A TW201333290A TW 201333290 A TW201333290 A TW 201333290A TW 101149669 A TW101149669 A TW 101149669A TW 101149669 A TW101149669 A TW 101149669A TW 201333290 A TW201333290 A TW 2013332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artificial leather
composite fiber
polyester
pres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9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jime Nishimura
Yukihiro Matsuzaki
Makoto Nishimura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333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329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25Composite fibres
    • D04H1/4383Composite fibres sea-islan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38Ultrafine fibres, e.g. micro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000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 D06N3/0011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using non-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000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 D06N3/0015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using fibres of specified chemical or physical nature, e.g. natural silk
    • D06N3/0036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1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 D06N3/121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esters, polycarbonates, alkyds
    • D06N3/123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esters, polycarbonates, alkyds with 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1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 D06N3/14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22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or yarns
    • D06N2201/10Conjugate fibres, e.g. core-sheath, side-by-sid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2211/00Specially adapted uses
    • D06N2211/12Decorative or sun protection articles
    • D06N2211/28Artificial lea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22Nonlinear [e.g., crimped, coiled, etc.]
    • Y10T428/2924Compos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29Bicomponent, conjugate, composite or collateral fibers or filaments [i.e., coextruded sheath-core or side-by-sid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纖維,其係較佳使用作為可製作出具有高緻密感與品質之人工皮革的捲縮纖維;及使用該複合纖維的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係包含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之複合纖維,前述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係在使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含有聚伸烷二醇而成,在複合纖維剖面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存在。

Description

複合纖維、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
本發明關於一種複合纖維與,一種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一種人工皮革,該複合纖維係適合用來製作由具有高緻密感與品質的人工皮革用基體所構成之人工皮革。
作為人工皮革的製造方法,一般而言係於藉由絡合處理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所之的不織布中添加彈性聚合物,藉由使極細纖維出現,而得到人工皮革之方法。作為使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絡合之方法,可列舉針軋或水軋等,然而一般已知利用針軋的絡合會受到針材與纖維的摩擦、或原棉的剛性、強度及捲縮等影響,而有複雜的行為表現。
構成人工皮革用基體的不織布等的薄片的纖維密度愈高、愈緻密,如人工皮革的品質或磨耗特性之物性會有愈良好的傾向。因此,作為人工皮革用基體,一般而言需要高絡合且高密度的薄片。
作為對如此之要求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法,關鍵是增加針軋的數目,使纖維朝厚度方向配向。於是,以往係較佳使用可提高纖維剛性的聚合物,而成為如能夠承受反覆針軋。例如在作為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係已知的海島型複合纖維的海成分中,藉由使用具有高剛性的特定聚苯乙烯,在針軋步驟之中成功地達到高絡合(參照專利文獻1)。然而在此方法中,由於聚苯乙烯為非晶性並且脆弱,因此針軋的處理次數有極限,仍然無法得到足以令人滿意之高密度且具有高絡合的人工皮革用基體。
由於這樣的背景以及近年來環保意識高張,在人工皮革的製造,不使用有機溶劑的製造程序受到矚目,已有各種檢討係嘗試使用為結晶性,且在極細纖維發生時容易藉由鹼處理而溶解之共聚合聚酯系海成分(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公昭55-200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1-55670號公報
然而,由於相較於聚苯乙烯等所代表之聚合物,在使用共聚合聚酯系海成分的上述先前技術中所使用的聚酯系纖維,係纖維的剛性低,而會有所謂在針軋初期,容易朝厚度方向壓扁、無法提高絡合效率,難以高密度化的課題。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係鑑於上述以往技術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複合纖維,其係適合用於得到包含針軋時之絡合效率高的人工皮革用基體之人工皮革。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其係使用前述複合纖維且具有高緻密感與品質。
亦即,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為係包含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之複合纖 維,係特徵為前述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係在使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含有聚伸烷二醇而成的複合纖維。
若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較佳形態,前述聚伸烷二醇係摻合於共聚合聚酯中。
若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較佳形態,前述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中的聚伸烷二醇的含量為1~10質量%。
若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較佳形態,前述聚伸烷二醇為聚乙二醇。
若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較佳形態,在前述複合纖維縱剖面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
若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較佳形態,在複合纖維中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之聚伸烷二醇的長度為15μm以上。
若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較佳形態,對前述複合纖維實施挫曲捲縮,在挫曲部分存在破裂,及/或龜裂。
若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較佳形態,前述複合纖維之98℃下的收縮率係在10~40%的範圍。
另外,在本發明中,可使用前述複合纖維,製造人工皮革用基體,可使用該人工皮革用基體,製造人工皮革。
另外,在本發明中,可使用對前述複合纖維實施挫曲捲縮的複合纖維,製造人工皮革用基體,可使用該人工皮革用基體,製造人工皮革。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製造方法,係製造包含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之複合纖維的方法,係特徵為在熔融紡絲時,在使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添加聚伸烷二醇而紡絲之複合纖維的製造方法。
若依據本發明,藉由在複合纖維縱剖面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藉由包含捲縮保持性高、高絡合且可高密度化的人工皮革用基體,而可得到能夠適合使用於具有緻密的表面品質與良好的耐磨性之人工皮革的複合纖維。
另外,若依據本發明,可得到包含捲縮保持性高、高絡合且可高密度化的人工皮革用基體之,具有緻密的表面品質與良好的耐磨性的人工皮革。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係包含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之複合纖維,前述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係在使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含有聚伸烷二醇而成一事係重要。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中所含有的聚伸烷二醇,可列舉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聚丁二醇等,而從使用的容易性或對於鹼等的減量性等觀點看來,較佳使用聚乙二醇。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係包含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所構成之複合纖維,前述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係 在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含有聚伸烷二醇而成,在複合纖維縱剖面中聚伸烷二醇係較佳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
對於構成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所使用之聚酯系易溶離成分的共聚合聚酯而言,為共聚合成分的5-間苯二甲酸鈉成分,係必須以5~10莫耳%的比例共聚合,共聚合成分的比例較佳為在6~9莫耳%的範圍。作為共聚合成分,藉由使5-間苯二甲酸鈉成分5莫耳%以上共聚合,可得到足夠的鹼減量性,並可賦予複合纖維脆性(挫曲捲縮時之易折程度)。藉此,藉由摻合後述聚伸烷二醇,容易使纖維破裂,且能夠藉由熱而固定。另外,作為共聚合成分,藉由使5-間苯二甲酸鈉成分10莫耳%以下共聚合,抑制熔融黏度的上昇,可發揮所謂複合纖維紡絲時不易發生斷絲的效果。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伸烷二醇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係以在5,000~50,000的範圍為佳。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在10,000~30,000的範圍。藉由將數量平均分子量設定在上述範圍,不僅紡絲時容易混合,還可得到足夠的鹼減量速度。
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中的聚伸烷二醇的含量係以在1~10質量%的範圍為佳,較佳為2~8質量%的範圍。藉由將聚伸烷二醇的含量設定在1質量%以上,可得到為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特徵之合適的捲縮保持特性。另外,藉由將聚伸烷二醇的含量設定在10質量%以下,可發揮所謂對於複合紡絲時的斷絲影響少之效果。
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之中,在複合纖維縱剖面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藉由在複合纖維的聚酯系易溶離成分的海成分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而在對複合纖維實施挫曲捲縮處理時,捲縮部分變得容易發生破裂及/或龜裂,藉由破裂及/或龜裂部分的捲縮被固定,而提升捲縮保持特性。捲縮保持特性可藉由例如纖維網的壓縮回復率來確認。
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之中,作為筋狀聚伸烷二醇之纖維長度方向的長度,係以存在10μm以上者為佳。藉由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的聚伸烷二醇長度為10μm以上,較佳為15μm以上,更佳為20μm以上,而在賦予挫曲捲縮時,有效地使破裂容易發生。另一方面,藉由將筋狀聚伸烷二醇的長度設定在200μm以下為佳,較佳為180μm以下,更佳為160μm以下,而在紡絲時或針軋時等,賦予捲縮時以外的破裂不易發生。
在本發明中所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的狀態,係指並未形成環狀的狀態,但具體而言,一條聚伸烷二醇鏈的兩末端係不互相接觸,且以連接兩末端的直線距離與實測的伸烷基鏈長之差係20%以內為佳(若為完全的直線,則為0%之差)。
第1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之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之圖式代用照片,第2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挫曲部分有龜裂存在之圖式代用照片。
如第1圖所示,藉由聚伸烷二醇係朝複合纖維的海成分的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在對複合纖維賦予挫曲捲縮時,係如第2圖,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的聚伸烷二醇會成為起點,而在捲縮的挫曲部分發生破裂,藉由此破裂被固定,而保持捲縮。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由於前述聚伸烷二醇係朝為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之海成分中的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而較佳為藉由賦予挫曲捲縮使挫曲部分有破裂及/或龜裂存在。破裂及/或龜裂,係於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以1000倍觀察複合纖維的捲縮部分,而觀察捲縮的挫曲部分之破裂。觀察捲縮的挫曲部分30個部位,將在5個部位以上觀察到破裂的情況判定為「有破裂及/或龜裂」。破裂及/或龜裂的數目較佳為在捲縮的挫曲部分30個部位之中存在10個部位以上。
另外,破裂及/或龜裂的最大長係以10μm以上為佳,較佳為15μm以上。藉由使破裂及/或龜裂為上述範圍,可得到充分的捲縮保持特性。若破裂及/或龜裂太過長,則無法得到捲縮保持特性,因此200μm以下為佳。
另外,挫曲的個數以每2.52cm5~30個為佳,10~25個為較佳的範圍。挫曲部分的形狀(角度)係以銳角為佳,具體而言以挫曲部分為120°以下為佳,較佳為90°以下。若挫曲部分的角度過於尖銳,則無法得到充分的捲縮保持特性,因此20°以上為佳。
構成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的比率,以難溶離成分相對於複合纖維的質量比 計,係以0.2~0.8為佳,較佳為0.3~0.7。藉由使難溶離成分相對於複合纖維的質量比為0.2以上,聚酯系易溶離成分的除去率變少,而生產性提升。另外,藉由使難溶離成分相對於複合纖維的質量比為0.8以下,而包含難溶離成分之纖維的開纖性係提升,可防止難溶離成分的合流。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較佳為在一成分中含有以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元為主要重覆單元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聚酯,亦可為將對苯二甲酸成分的一部分以其他二官能性羧酸成分取代之聚酯。另外還可為同樣地使乙二醇成分的一部分以其他多元醇成分取代之聚酯。
作為在本發明所使用的對苯二甲酸以外之二官能性羧酸,較佳使用例如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二苯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及1,4-環己烷二羧酸等的芳香族、脂肪族、及脂環族之二官能性羧酸。另外,作為乙二醇以外之多元醇化合物較佳使用例如四亞甲基二醇、六亞甲基二醇、環己烷-1,4-二甲醇、新戊二醇、雙酚A、雙酚S等的脂肪族、脂環族、及芳香族之多元醇化合物。
另外,作為構成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難溶離成分,可列舉例如上述聚酯、聚醯胺、聚烯烴及聚苯硫醚等。聚酯或聚醯胺所代表的聚縮合系聚合物大多為高熔點之物,在例如製成人工皮革等的情況,由於表現出良好的性能,而在本發明中較佳使用。作為聚酯的具體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對 苯二甲酸丙二酯等。此外,作為聚醯胺的具體例,可列舉耐綸6、耐綸66及耐綸12等。
聚酯系易溶離成分,是指對於有機溶劑等的溶劑或鹼等的水溶液,相對於難溶離成分溶解度為100倍,較佳為200倍以上之物。藉由將溶解度的為100倍以上,在溶離步驟之中,不易對難溶離成分造成損害,難溶離成分的分散狀態係成為良好。
作為本發明之複合纖維,可較佳採用根據日本特公昭48-2216號公報之,在纖維軸方向連續排列的難溶離成分多根相接而集合,形成一根纖維的高分子交互排列體纖維;在纖維軸方向不連續(纖維長有限)排列的細纖維成分多根相接而集合形成一根纖維之根據日本特公昭51-21041號公報的混合紡絲纖維;以及在纖維的橫切面,藉由易溶離成分將難溶離成分分割成多個的,根據日本特開平9-310230號公報之分割型複合纖維等。藉由將如此而得的複合纖維的易溶離成分使用溶劑等除去,能夠只取出纖度比複合纖維還細的難溶離纖維。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單纖維纖度,從針軋步驟等的絡合性的觀點來看,係以在2~10dtex的範圍為佳,較佳為在3~9dtex的範圍。
另外,關於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種類,係如後述,從製成人工皮革用的情況之高級感、品質及觸感等的觀點看來,可較佳使用海島型複合纖維或混合紡絲纖維。
由複合纖維所得之極細纖維的平均單纖維徑,係以設定在0.1~10μm的範圍為佳。藉由將平均單纖維徑設 定在10μm以下,較佳為5μm以下,在例如作為仿麂皮的人工皮革的情況,可得到良好的觸感。另一方面,藉由將平均單纖維徑設定在0.1μm以上,較佳為0.5μm以上,可維持優異的纖維強度及剛性。
構成在本發明所使用之複合纖維的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的各成分(聚合物),亦可含有粒子、阻燃劑及抗靜電劑等的添加劑。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亦可實施挫曲捲縮。被賦予挫曲捲縮的複合纖維的捲縮保持係數係以3.5~10為佳,較佳為4~10的範圍。此處所謂的捲縮保持係數是以下述式表示。
.捲縮保持係數=(W/L-L0)1/2
W:捲縮消失荷重(捲縮停止延伸之時間點的荷重:mg/dtex)
L:施加捲縮消失荷重下的纖維長(cm)
L0:在6mg/dtex下的纖維長(cm)。在30.0cm處作標記。
作為捲縮保持係數的測定方法,首先,對試樣施加100mg/dtex的荷重,然後每次以10mg/dtex增加荷重,確認捲縮的狀態。增加荷重直到捲縮延伸至極限為止,測定捲縮延伸至極限的狀態下之標記的長度(由30.0cm開始的延伸)。
藉由捲縮保持係數為3.5以上,在形成不織布時,不織布的厚度方向的剛性提升,可維持針軋等的絡合步驟中的絡合性。另外,藉由使捲縮保持係數為10以下,不會有過度捲縮之情形,梳棉時的纖維網的開纖性優異。
發明之複合纖維,98℃下的收縮率係以10~40%為佳,較佳為12~35%。藉由將收縮率設定在上述範圍,使用作為人工皮革用基體之時的製品品質提升。收縮率的測定法具體而言,係首先對複合纖維束施加50mg/dtex的荷重,標記30.0cm處(L0)。然後,以98℃的熱水處理10分鐘,測定處理前後的長度(L1),計算出(L0-L1)/L0×100。測定係實施3次,將其平均值定為收縮率。
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可形成纖維絡合體。作為纖維絡合體,可列舉編織物或不織布等。作為纖維絡合體,從表面的均勻性與強度等的觀點看來,其中又較佳使用極細纖維的束(極細纖維束)絡合而成的不織布。藉由在如此而得之不織布賦予彈性聚合物等,可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
作為由本發明之複合纖維除去聚酯系易溶解性成分的聚合物後所得之極細纖維束的形態,極細纖維亦可彼此稍微分開,還可部分地結合,或可凝集。
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而得之纖維絡合體的不織布,可使用作為人工皮革用基體。作為不織布,可採用在使用梳棉或包繞使短纖維形成積層纖維網之後,實施針軋或水軋而得之短纖維不織布、由紡絲粘合法或溶融黏合法等而得之長纖維不織布、以及以抄紙法而得之不織布等。其中又以,短纖維不織布或紡黏不織布,由於可得到厚度均勻性等良好之物,而較佳使用。
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而得之不織布,在針軋等之絡合處理前的狀態下,以JIS L1097(1982)「合成纖維 被褥填絮的測試方法」所測得的壓縮回復率,係以80~100%為佳。壓縮回復率較佳為85~100%的範圍。藉由使壓縮回復率為80%以上,在利用針軋的絡合處理之中,纖維不易壓扁,能夠以高效率進行絡合處理,而可達成人工皮革用基體的高密度化與高強度化。
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而得之不織布,以提升強度等之目的,亦可將織物或編物積層而加內襯。在以針軋將不織布與編織物積層而一體化時,為了防止構成編織物的纖維因針軋的損傷,較佳為使編織物的絲條為強撚絲。構成編織物之絲條的撚數,較佳的範圍為700T/m~4500T/m。另外,編織物的纖維徑可使用與極細纖維不織布的纖維徑相同,或是更細的纖維。
亦可對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而得之不織布賦予彈性聚合物。藉由彈性聚合物的黏結劑效果,不僅可防止複合纖維由人工皮革脫落,還可賦予適度的緩衝性。
作為對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而得之不織布所賦予之彈性聚合物,可使用聚胺甲酸乙酯、聚尿素、聚胺甲酸乙酯.聚尿素彈性體、聚丙烯酸、丙烯腈.丁二烯彈性體及苯乙烯.丁二烯彈性體等,但從柔軟性與緩衝性的觀點看來,較佳使用聚胺甲酸乙酯。
作為聚胺甲酸乙酯,可列舉例如將選自平均分子量500~3000之聚酯二醇、聚醚二醇、聚碳酸酯二醇、或是聚酯聚醚二醇等的聚合物二醇等的至少1種聚合物二醇,與選自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等的芳香族類、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等的脂環族類及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 的脂肪族類之二異氰酸酯等的至少1種二異氰酸酯,與乙二醇、丁二醇、乙二胺及4,4'-二胺基二苯甲烷等具有2個以上的活性氫原子的至少1種低分子化合物,以既定莫耳比反應而得之聚胺甲酸乙酯及其變性物。
聚胺甲酸乙酯系彈性體的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0~300,000。藉由將質量平均分子量設定為50,000以上,較佳為100,000以上,更佳為150,000以上,可保持人工皮革的強度,還可防止複合纖維的脫落。另外,藉由將質量平均分子量設定為300,000以下,較佳為250,000以下,可抑制聚胺甲酸乙酯溶液黏度的增加,使容易進行對不織布之含浸。
另外,在彈性聚合物中,亦可含有聚酯系、聚醯胺系及聚烯烴系等的彈性體樹脂、丙烯酸樹脂、及乙烯-醋酸乙烯酯樹脂等。
此外,在本發明所使用的彈性聚合物中,還可因應必要摻合碳黑等的顏料、染料抗氧化劑、抗氧化劑、耐光劑、抗靜電劑、分散劑、柔軟劑、凝固調整劑、阻燃劑、抗菌劑及防臭劑等的添加劑。
另外,彈性聚合物係溶於有機溶劑中,亦或分散於水中的任一方皆可。
彈性聚合物的含有率,相對於極細纖維束絡合而成的不織布,係以5~200質量%為佳。可藉由彈性聚合物的含量,調節人工皮革的表面狀態、緩衝性、硬度及強度等。藉由含量為5質量%以上,較佳為20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可減少纖維脫落。另一方面,藉 由使含量為200質量%以下,較佳為100質量%以下,更佳為80質量%以下,可得到極細纖維係均勻分散在薄片表面上的狀態。
包含極細纖維束之人工皮革用基體的基重,係以100~500g/m2為佳。藉由使基重較佳為100g/m2以上,更佳為150g/m2以上,人工皮革用基體可得到足夠的形態安定性與尺寸安定性。另一方面,藉由使基重較佳為500g/m2以下,更佳為300g/m2以下,人工皮革用基體可得到足夠的柔軟性。
本發明之人工皮革用基體的厚度,係以0.1~10mm為佳。藉由使厚度較佳為0.1mm以上,更佳為0.3mm以上,可得到足夠的形態安定性與尺寸安定性。另一方面,藉由使厚度較佳為10mm以下,更佳為5mm以下,可得到足夠的柔軟性。
本發明之人工皮革用基體,較佳為至少在單面實施豎毛處理。藉由如此,在製成仿麂皮人工皮革時可得到緻密的觸感。
接著,針對製造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的方法作說明。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可採用藉由將對於溶劑等之溶解性不同的2種熱塑性樹脂成分使用於海成分與島成分,在後續步驟使用溶劑等將海成分溶解除去,而使島成分成為極細纖維的海島型纖維;或藉由使2種熱塑性樹脂成分在纖維剖面交互地配置成放射狀或多層狀,剝離分割各成分,而割纖成為極細纖維的剝離型複合纖維等。
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製作出複合纖維網之步驟,與對該複合纖維網實施絡合處理,可得到纖維絡合體(不織布)。由所得之不織布,將複合纖維的易溶性成分的聚合物溶解除去,或者藉由物理或化學的作用進行剝離.分割,在極細纖維化前及/或後/或起毛處理後,對不織布賦予以聚胺甲酸乙酯為主成分的彈性聚合物,使彈性聚合物實質上凝固、固化之步驟、及實施起毛處理,在表面形成豎毛,使厚度均勻化,藉此可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經過進一步藉由染色加工之完工修飾步驟,而得到人工皮革。
在海島型纖維的情況,已知有使用海島型複合用紡嘴,使海成分與島成分的兩種成分交互排列而紡絲的海島型複合纖維,或將海成分與島成分的兩種成分混合而紡絲的混合紡絲纖維等,但從可得到均勻纖度之極細纖維的觀點,以及從可得到長度足夠的極細纖維而有助於人工皮革用基體之強度的觀點看來,特佳使用海島型複合纖維。
就為海島型纖維之海成分的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而言,重要的是使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含有聚伸烷二醇而成。較佳為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係在聚合物聚合反應時添加而進行共聚合,聚伸烷二醇係在紡絲時添加。
作為對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之聚伸烷二醇的混合方法,亦可採用在聚合物聚合反應結束之後進行添加之方法,但從聚伸烷二醇的熱劣化或控制分子鏈構造的觀點 看來,係以在熔融紡絲時混合為佳。另外,聚伸烷二醇的分子鏈必須朝複合纖維(聚酯系易溶離成分)的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藉由聚伸烷二醇係在纖維長度方向之筋狀存在,在挫曲捲縮時容易對複合纖維表面賦予破裂,並且表現出藉由利用熱而聚伸烷二醇溶離、固化之捲縮保持特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聚合反應後混合聚伸烷二醇的情況,由於聚伸烷二醇分子鏈採取安定構造,而成為圓或橢圓構造,在紡絲時不易變形為朝長度方向延伸的筋狀。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如先前所述般,98℃下的收縮率係以10~40%為佳,較佳為12~35%。藉由將收縮率設定在上述範圍,在使用作為人工皮革用基體時,不織布的緻密性提升,藉此,製品的品質提升。為了將收縮率控制在上述範圍,可藉由例如將延伸加工時的溫度設定為收縮現象不會受到抑制的低溫度條件來達成。於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中,可藉由以85℃以下的溫度條件延伸而達成。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係以實施挫曲捲縮為佳。這是因為藉由挫曲捲縮,形成短纖維不織布時纖維間的絡合性提升,而能夠成為高密度與高絡合化。為了對複合纖維賦予挫曲捲縮,較佳使用通常的填塞箱型夾鉗,然而在本發明中,為了得到較佳的捲縮保持係數,適當地調整處理纖度、夾鉗溫度、夾鉗荷重及壓縮壓力等為佳。該等之中最重要的是夾鉗溫度(賦予捲縮時的溫度),較佳的溫度是40~80℃的範圍。藉由在複合纖維的表面存在 聚酯系易溶離成分的聚伸烷二醇,在賦予捲縮時,複合纖維表面的聚伸烷二醇存在部分容易發生挫曲。藉由將賦予捲縮時的溫度設定在40℃以上,容易發生聚伸烷二醇成分的溶解及纖維表面的破壞。另外,藉由將賦予捲縮時的溫度設定在80℃以下,可防止複合纖維被過度熱定型而使後續步驟的收縮現象受到抑制。如此,藉由將賦予捲縮時的溫度設定在上述溫度範圍,可顯著地表現出其效果。
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海成分的溶解除去,在製成人工皮革用基體的情況,可在賦予彈性聚合物前、賦予後、起毛處理後的任一階段進行。
作為得到包含複合纖維之不織布的方法,如前述般,可採用藉由針軋或水軋使纖維網絡合的方法、紡絲粘合法、溶融黏合法、及抄紙法等,其中又為了製作成如前述般的極細纖維束的形態,係以經過針軋或水軋等處理之方法為佳。
不織布係如前述般,可使不織布與編織物積層而一體化,較佳使用藉由針軋或水軋等而一體化的方法。
在針軋處理所使用的針之中,針的倒刺(刻口)數目較佳為1~9個。藉由較佳為將針的倒刺設定為1個以上,可效率良好地使纖維絡合。另一方面,藉由較佳為將針的倒刺適當設定為9個以下,可抑制纖維損傷。
被倒刺勾住的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等的複合纖維的根數,是藉由倒刺的形狀與複合纖維的直徑來決定。因此,在針軋步驟所使用的針的倒刺形狀較佳採用刺突0 ~50μm、底切角0~40°、喉深40~80μm、及喉長0.5~1.0mm。
針軋密度係以1000~8000次/cm2為佳。藉由將針軋密度適當設定為1000次/cm2以上,可得到緻密性,並且可達成高精密度的完工修飾。另一方面,藉由將針軋密度適當設定為8000次/cm2以下,可防止加工性的惡化、纖維損傷及強度降低。
另外,在使編織物與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不織布積層而一體化的情況,藉由積層時針軋的針的倒刺方向相對於薄片的前進方向,係較佳設定為直向的90±15°,而不易勾拉到容易受損傷的緯絲。
另外,在進行水軋處理的情況,較佳為在柱狀水流的狀態下進行。具體而言,由直徑0.05~1.0mm的噴嘴,以壓力1~60MPa噴水即可。
包含針軋處理或是水軋處理後之複合纖維的不織布的視密度,係以0.15~0.45g/cm3為佳。藉由較佳為將視密度設定為0.15g/cm3以上,人工皮革用基體可得到足夠的形態安定性與尺寸安定性。另一方面,藉由較佳為將視密度適當設定為0.45g/cm3以下,可維持用於賦予彈性聚合物之足夠的空間。
如此而得之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不織布,從緻密化的觀點看來,較佳形態為藉由乾熱或濕熱或其兩者進行收縮,並進一步高密度化。
作為由複合纖維的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使聚酯系易溶解性成分(海成分)溶解的溶劑,如果海成分為聚乳酸 或共聚合聚酯,則可採用氫氧化鈉等的鹼水溶液。另外,產生極細纖維的加工(脫海處理),可藉由將包含極細纖維發生型纖維的不織布浸漬在溶劑中並榨液而進行。
另外,產生極細纖維的加工可使用連續染色機、振動洗滌型脫海機、液流染色機、絞盤染色機及交捲染色機等周知的裝置。另外,產生極細纖維的加工可在豎毛處理前進行,亦可在豎毛處理後進行。
彈性聚合物可在產生極細纖維的加工之前賦予,或可在產生極細纖維的加工之後賦予。
作為賦予作為彈性聚合物之聚胺甲酸乙酯時所使用的溶劑,較佳使用N,N'-二甲基甲醯胺或二甲亞碸等,亦可為於水中將聚胺甲酸乙酯作為乳膠而分散的水分散型聚胺甲酸乙酯液。
藉由將不織布浸漬於溶解於溶劑之彈性聚合物溶液等,而對不織布賦予彈性聚合物,然後乾燥,使彈性聚合物實質上凝固而固化。在溶劑系的聚胺甲酸乙酯溶液的情況,可藉由浸漬於非溶解性的溶劑而使其凝固,在具有凝膠化性的水分散型聚胺甲酸乙酯液的情況,可藉由在凝膠化後乾燥的乾式凝固方法等使其凝固。當在乾燥時,以不損及不織布及彈性聚合物性能之程度的溫度加熱亦可。
本發明之人工皮革用基體亦可至少在單面具有豎毛。豎毛處理可使用砂紙或砂磨機等來進行。尤其是藉由使用砂紙可形成均勻且緻密的豎毛。此外,為了在人工皮革用基體的表面形成均勻的豎毛,係以縮小研磨負 荷為佳。為了縮小研磨負荷,較佳的形態為例如將拋光段數設定為3段以上的多段拋光,將各段所使用的砂紙號數設定在JIS規定的150號至600號的範圍。
由本發明的複合纖維所得之極細纖維而成的人工皮革用基體,亦可含有例如染料、顏料、柔軟劑、抗起毛球劑、抗菌劑、消臭劑、撥水劑、耐光劑及耐候劑等的機能性藥劑。
由本發明之複合纖維所得之極細纖維而成的人工皮革用基體係以實施染色為佳。從在將人工皮革用基體染色之同時,加上揉搓效果而可柔軟化的觀點看來,作為染色手段較佳採用液流染色機。染色溫度係以70~120℃的溫度為佳。在難溶離成分為聚酯的情況,染料較佳採用分散染料。另外還可在染色後進行還原洗淨。
另外,以提升染色的均勻性為目的,在染色時宜使用染色助劑。亦可進一步使用聚矽氧等的柔軟劑、抗靜電劑、撥水劑、阻燃劑及耐光劑等進行完工修飾處理。完工修飾處理可在染色後或與染色在相同浴液中進行。
如此,藉由將人工皮革用基體染色,可得到人工皮革。
使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而得之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使用該基體而形成的人工皮革係具有良好的品質,尤其是耐摩擦性優異,因此適合使用在衣料用途、雜貨用途、CD/DVD防塵幕、研磨布、清潔帶及擦拭布等的工業資材用途等。
[實施例] [測定方法及評估用加工方法]
(1)熔點
使用珀金埃爾默公司(PerkinElmaer)製DSC-7,在2ndrun中,將顯示聚合物發生熔融的峰頂溫度定為聚合物的熔點。此時的昇溫速度定為16℃/分鐘,樣品量定為10mg。進行測定2次,將其平均值定為熔點。
(2)熔流速率(MFR)
將試樣粒4~5g置入MFR計的電爐缸筒,使用東洋精機製熔融指示器(S101),在荷重2160gf、溫度285℃的條件下,測定10分鐘的樹脂擠出量(g)。重覆同樣的測定3次,將平均值定為MFR。
(3)複合纖維中的聚伸烷二醇的分散狀態
將複合纖維包埋至環氧樹脂,以超薄切片機(Leica製:Ultracut-S)製作出剖面,進行OsO4染色,再度以超薄切片機進行超薄切片,製作成試樣。使用此試樣進行TEM觀察。TEM裝置係採用日立製H-7100,在加速電壓100kV、3000倍進行觀察。抽選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的聚伸烷二醇3處,記錄其最大長度。
(4)複合纖維的捲縮部分(挫曲部分)的破裂及/或龜裂
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 Keyence公司製VE-7800型),以1000倍觀察複合纖維的捲縮部分(挫曲部分),抽選具有120°以下的角度的捲縮,觀察其挫曲部分的破裂及/或龜裂。觀察30個挫曲部分,觀察到5個以上的挫曲部分有15μm以上的破裂及/或龜裂的情況,判定為「有破裂及/或龜裂」。
(5)捲縮保持係數
對於經賦予捲縮的複合纖維賦予6mg/dtex的荷重,正確地測定纖維長(30.0cm),將此長度定為L0。然後增加荷重,測定捲縮延伸至極限時的纖維長(由30.0cm開始的延伸),將此長度定為L。使用捲縮延伸至極限時的荷重:W,藉由下述算式計算。此外,關於測定的方法,首先,對試樣施加100mg/dtex的荷重,然後,每次以10mg/dtex的刻度增加荷重,隨時確認捲縮的狀態。
.捲縮保持係數=(W/L-L0)1/2
W:捲縮消失時的荷重(捲縮延伸至極限之時間點的荷重:mg/dtex)
L:施加捲縮消失時的荷重下之纖維長(cm)
L0:在60mg/dtex下的纖維長(cm)。在30.0cm處作標記。
(6)複合纖維的收縮率
對於複合纖維束施加50mg/dtex的荷重,在30.0cm處作標記(L0)。然後,以98℃的熱水處理10分鐘,測定處理前後的長度(L1),計算出(L0-L1)/L0×100。實施測定3次,將其平均值定為收縮率。
(7)人工皮革用基體中的極細纖維的平均單纖維徑
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 Keyence公司製VE-700型)以3000倍觀察垂直於含有複合纖維之極細纖維的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剖面,測定在30μm×30μm的視野內隨機抽選的50根的單纖維直徑。但是,在3處進行此測定,測定合計150根的單纖維的直徑,將小數點 以下四捨五入,而計算出平均值。極細纖維剖面為特殊形狀的情況,首先測定單纖維剖面面積,計算出將該剖面視為圓形的情況下的直徑,藉此求得單纖維的直徑。
(8)纖維網的壓縮回復率
除了將20×20cm的厚板的重量定為0.93g/cm2以外,依照JIS L1097(1982)「合成纖維被褥填絮測試方法」測定纖維網的壓縮回復率。將85%以上的壓縮回復率之物定為性能良好。
(9)不織布的視密度
依據JIS L19136.2(2010)測定基重(g/m2),藉由尾崎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錶針厚度計“PEACOCKH"(註冊商標)測定厚度(mm)。使用基重與厚度的值,計算出視密度(g/cm3)。
(10)不織布的縱橫延伸度
依據JIS L19136.3(2010)實施拉伸測試。測定不織布的長度方向(縱)與寬度方向(橫)之破裂時的延伸度,並評估縱/橫之比,將接近1.0之物定為良好。
(11)馬丁代爾磨擦測試
在依據JIS L1096(1999)8.17.5E法(馬丁代爾法)家具用荷重(12kPa)進行測定的耐磨測試之中,評估20000次磨擦後之人工皮革的質量損失。將磨損量4.0mg以下定為性能良好。
(12)製品的表面品質
由20位健康的男女實施將所得之人工皮革藉由官能評估之官能評估。評估是針對豎毛長度均勻、豎毛纖 維的分散性良好,以5.0為最佳、0.0為最差,在5.0~0.0之間以0.5為刻度進行判定。評估結果以3.5以上為品質良好。
[實施例1]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
採用熔點260℃、MFR46.5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使熔點240℃、MFR100之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8莫耳%共聚合的PET(共聚合PET1)。
(紡絲.延伸)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在海成分中熔融混合分子量20,000之聚乙二醇2.0質量%,使用16島/孔的海島型複合紡嘴,以紡絲溫度285℃、島/海質量比率55/45、吐出量1.8g/分鐘.孔、紡絲速度1200m/分鐘的條件熔融紡絲。
接著,在溫度為72℃的液浴中以總倍率為3.4倍進行2段延伸,使用填塞箱型的夾鉗,在夾鉗溫度65℃賦予捲縮。所得之複合纖維的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5.6、98℃下的收縮率為18.5%。將此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
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27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10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而形成積層纖維網。針軋前的積層纖維網的壓縮回復率為89.0%,係反彈性高。接下來,使用裝設了1根總倒刺深度0.075mm的針的針軋機,以針深度7mm、針軋密度4500次/cm2進行針軋,製作出基重為805g/m2、視密度為0.275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另外,縱橫延伸度比為0.96,而具有平衡性。
<水分散型聚胺甲酸乙酯液>
在非離子系強制乳化型聚胺甲酸乙酯乳膠(聚碳酸酯系)中以相對於聚胺甲酸乙酯固體成分的比為3質量%添加作為感熱膠體化劑的硫酸鈉,並使聚胺甲酸乙酯液濃度成為如10質量%,而調製出<水分散型聚胺甲酸乙酯液>。
<人工皮革>
使上述不織布在98℃的溫度下熱水收縮3分鐘,在100℃的溫度下乾燥5分鐘。然後,對所得之不織布賦予上述水分散型聚胺甲酸乙酯液,在乾燥溫度125℃下熱風乾燥5分鐘,而得到聚胺甲酸乙酯的附著量係相對於不織布的島成分為35質量%之附有聚胺甲酸乙酯的不織布。
將上述附有聚胺甲酸乙酯的不織布浸漬於加熱至90℃的溫度之濃度20g/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處理30分鐘,由海島型複合纖維將海成分溶解除去。然後,藉由 具有循環帶式刀的半裁機往厚度方向半裁,使用JIS # 320號砂紙將非半裁面3段研磨使豎毛形成,而製作人工皮革用基體。
將上述人工皮革用基體使用循環乾燥機,藉由分散染料進行染色,而得到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為緻密且良好。磨損量為2.5mg、表面品質為4.5,而為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複合纖維)與表2(纖維網、不織布、人工皮革)。
[實施例2]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與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熔融混合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5.0質量%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6.1、98℃下的收縮率為19.1%之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59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10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 89.5%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811g/m2、視密度為0.278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亦為0.97係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而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為緻密且良好。磨損量為2.4mg、表面品質為5.0,而為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3]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與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熔融混合分子量20,000之聚乙二醇10.0質量%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5.0、98℃下的收縮率為18.8%之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112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10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而形成積層纖維網,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8.0%、係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794g/m2、視密度為0.270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亦為0.95,係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為緻密且良好。磨損量為2.7mg、表面品質為4.5,而為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4]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與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熔融混合分子量20,000之聚乙二醇0.5質量%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3.6、98℃下的收縮率為18.4%之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 18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10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6.0%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780g/m2、視密度為0.262g/cm3的不織布。雖然在針軋時薄片的長度方向的尺寸變化稍大,然而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為0.91。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良好。磨損量為3.1mg、表面品質為4.0,係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5]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與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將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定為11,000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5.1、98℃下的收縮率為17.9%的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 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23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10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7.8%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801g/m2、視密度為0.270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為0.94,係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良好。磨損量為3.3mg、表面品質為4.5,係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6]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使熔點255℃、MFR95.0的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莫耳%共聚合的PET(共聚合PET2)。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5.5、98℃下的收縮率為18.3%的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25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10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8.5%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803g/m2、視密度為0.271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為0.95,係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緻密且良好。磨損量為2.8mg、表面品質為4.5,係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7]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
採用熔點230℃、MFR52.0的聚對苯二甲酸二丙酯。
(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4.9、98℃下的收縮率為18.9%的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30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8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7.0%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789g/m2、視密度為0.269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為0.94,係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緻密且良好。磨損量為3.0mg、表面品質為4.0,係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8]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
採用熔點220℃、MFR58.5的耐綸6。
(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5.2、98℃下的收縮率為19.3%之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28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8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6.2%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802g/m2、視密度為0.272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為0.96,而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在含金染料為4.0%owf、溫度為60℃、 浴比1:100、pH=7的條件下染色120分鐘,而得到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為良好。磨損量為3.7mg、表面品質為4.0,係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9]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與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將延伸步驟的液浴溫度定為95℃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4.0、98℃下的收縮率為8.4%的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28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5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7.4%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803g/m2、視密度為0.274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為0.94,係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原棉的收縮率低達8.4%,因此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缺乏緻密感。磨損量為3.9mg、表面品質為3.5。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10]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與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以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合物、分子量20,000(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NewpolePE-128)代替聚乙二醇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5.4、98℃下的收縮率為19.5%的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合物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29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10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8.1%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 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800g/m2、視密度為0.273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為0.94,係具有平衡性。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為緻密且良好。磨損量為2.7mg、表面品質為4.0,係良好。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實施例11]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使實施例1使用的共聚合PET1聚合的過程中,酯交換反應後,使其在280℃、真空下反應3小時之後,在聚合結束30分鐘前添加(混合)實施例1使用之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2.0wt%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3.8、98℃下的收縮率為18.2%的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14μm。另外,在捲縮的挫曲部分中,觀察到5個以上的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5.1%之反彈性高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785g/m2、視密度為0.261g/cm3的不織布。在針軋時薄片長度方向幾乎沒有尺寸變化,可高密度化。縱橫延伸度比亦為0.91之比實施例1還差之物。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所得之人工皮革的品質為良好。磨損量為3.8mg、表面品質為3.5。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比較例1]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與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並未熔融混合聚乙二醇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2.7、98℃下的收縮率為17.8%之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並沒有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聚乙二醇存在,捲縮的挫曲部分完全沒有觀察到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3.5%之反彈性低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773g/m2、視密度為0.254g/cm3的不織布。其結果,在針軋時薄片的長度延伸大。縱橫延伸度比為0.82,平衡性不佳。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磨損量為4.3mg、表面品質為3.0之比實施例1還差之物。將結果揭示於表1(複合纖維)與表2(纖維網、不織布、人工皮革)。
[比較例2]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聚合物。
(海成分聚合物)
採用使熔點255℃、MFR96.0的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4莫耳%共聚合而成的PET(共聚合PET3)。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2.4、98℃下的收縮率為19.3%之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聚 乙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其最大長度為25μm。然而,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只存在4莫耳%,因此並未觀察到挫曲部分具有長度15μm以上的破裂的捲縮。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2.1%之反彈性低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763g/m2、視密度為0.251g/cm3的不織布。其結果,在針軋時薄片的長度延伸大。縱橫延伸度比為0.80,平衡性不佳。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磨損量為5.9mg、表面品質為3.0之比實施例1還差之物。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比較例3]
<原棉>
(島成分聚合物)
採用使熔點240℃、MFR100的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8莫耳%共聚合而成的PET(共聚合PET1)。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點260℃、MFR46.5的PET。
(紡絲.延伸)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在島成分聚合物(共聚合PET1)中熔融混合分子量20,000之聚乙二醇2.0質量%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單纖維纖度為4.5dtex、捲縮保持係數為2.5、98℃下的收縮率為17.6%的複合纖維。將所得之複合纖維切成纖維長51mm,而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原棉。以TEM觀察複合纖維剖面的結果,在海成分(PET)中聚乙二醇並不存在,因此捲縮的挫曲部分並未觀察到破裂。
<不織布>
使用上述原棉,與實施例1同樣地方式實施加工。經過梳棉與包繞步驟形成積層纖維網,而得到壓縮回復率為83.0%、反彈性低的積層纖維網。對於所得之積層纖維網進行針軋,而得到基重為765g/m2、視密度為0.250g/cm3的不織布。其結果,在針軋時薄片的長度延伸大。縱橫延伸度比為0.81,平衡性不佳。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不織布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人工皮革用基體與人工皮革。磨損量為6.5mg、表面品質為2.0之比實施例1還差之物。將結果揭示於表1與表2。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複合纖維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之圖式的代用照片。
第2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複合纖維的挫曲部分有龜裂存在之圖式的代用照片。

Claims (12)

  1. 一種複合纖維,其係包含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之複合纖維,其特徵為:該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係在使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含有聚伸烷二醇而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纖維,其中聚伸烷二醇係摻合於共聚合聚酯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其中聚酯系易溶離成分中之聚伸烷二醇的含量為1~10質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其中聚伸烷二醇為聚乙二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其中在複合纖維縱剖面中聚伸烷二醇係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其中在複合纖維中朝纖維長度方向延伸成筋狀而存在之聚伸烷二醇的長度為15μm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其係實施挫曲捲縮而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其係實施挫曲捲縮,並在挫曲部分存在破裂及/或龜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其中98℃下之收縮率係在10~40%的範圍。
  10. 一種人工皮革用基體,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複合纖維而成。
  11. 一種人工皮革,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人工皮革用基體而成。
  12. 一種複合纖維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包含聚酯系易溶離成分與難溶離成分之複合纖維的方法,其特徵為:在熔融紡絲時,在使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5~10莫耳%共聚合而成的共聚合聚酯中添加聚伸烷二醇而紡絲。
TW101149669A 2011-12-27 2012-12-25 複合纖維、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 TW2013332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5119 2011-12-27
JP2012100943 2012-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3290A true TW201333290A (zh) 2013-08-16

Family

ID=4869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9669A TW201333290A (zh) 2011-12-27 2012-12-25 複合纖維、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70129B2 (zh)
EP (1) EP2799601B1 (zh)
JP (1) JP6090156B2 (zh)
KR (1) KR101933959B1 (zh)
CN (1) CN104024496B (zh)
TW (1) TW201333290A (zh)
WO (1) WO20130996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4377B1 (ko) * 2018-10-26 2020-06-19 주식회사 휴비스 난연성 분할형 극세섬유
JP7404970B2 (ja) 2020-03-27 2023-12-26 東レ株式会社 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575142B (zh) * 2023-07-14 2023-09-22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隙服装用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9368B1 (zh) 1970-02-28 1973-11-24
JPS5121041A (zh) 1974-08-15 1976-02-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JPS5324416A (en) 1976-08-18 1978-03-07 Toray Ind Inc Multicomponent fiber for needle punch nonwoven fabric
JPS5851713B2 (ja) 1978-07-28 1983-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水平afc回路の比較用鋸歯状波電圧の形成回路
JP2809748B2 (ja) 1989-09-27 1998-10-15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2867582B2 (ja) 1990-04-05 1999-03-0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複合繊維
JP2688794B2 (ja) * 1992-04-17 1997-12-1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吸水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布帛及びその製法
KR960008594B1 (ko) 1992-07-28 1996-06-28 주식회사 코오롱 추출성 폴리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JP3715375B2 (ja) 1996-05-16 2005-11-09 日本エステル株式会社 分割型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の製造法
JP4204711B2 (ja) 1999-08-17 2009-01-07 株式会社クラレ 皮革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02042528A1 (en) * 2000-11-21 2002-05-30 Kolon Industries, Inc A sea-island typed composite fiber used in warp knitting, and a process of preparing for the same
RU2287029C2 (ru) * 2001-04-26 2006-11-10 Колон Индастриз, Инк. Сопряженный мультифиламент типа море-остров, содержащий окрашенный в массе компонент,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JP4100327B2 (ja) * 2002-10-30 2008-06-11 東レ株式会社 複合繊維
JP2005002510A (ja) * 2003-06-12 2005-01-06 Teijin Cordley Ltd 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
EP1731634B1 (en) * 2004-03-30 2010-08-25 Teijin Fibers Limited Composite fiber and composite fabric of island-in-sea typ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788551B2 (ja) * 2005-11-30 2011-10-05 東レ株式会社 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内装材、衣料用資材及び工業用資材
CN101050599B (zh) * 2006-04-03 2011-04-20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材中的复合纤维具超极细纤维的人造皮革
JP2010018926A (ja) * 2008-07-14 2010-01-28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ナノファイバーの製造方法
CN101845686B (zh) * 2010-05-28 2012-10-10 厦门泓信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皮芯型复合高弹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9618A1 (ja) 2013-07-04
JPWO2013099618A1 (ja) 2015-04-30
EP2799601A4 (en) 2015-08-05
JP6090156B2 (ja) 2017-03-08
KR20140109879A (ko) 2014-09-16
CN104024496B (zh) 2016-06-15
EP2799601A1 (en) 2014-11-05
CN104024496A (zh) 2014-09-03
US20140370283A1 (en) 2014-12-18
KR101933959B1 (ko) 2018-12-31
US9970129B2 (en) 2018-05-15
EP2799601B1 (en)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0045B2 (ja) 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97374A (ja) 柔軟性不織布
TWI580840B (zh) A sheet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heet
KR20090045202A (ko) 난연성 피혁형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284889B2 (ja) 繊維製品
JP4997890B2 (ja) 人工皮革基材の製造方法
JP6241072B2 (ja) 海島型複合繊維
JP7322477B2 (ja) 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738060A (zh) 片狀物及其製造方法
JP6583276B2 (ja) シート状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33290A (zh) 複合纖維、人工皮革用基體及人工皮革
EP3845704B1 (en) Artificial leather base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napped artificial leather
JP6623646B2 (ja) シート状物
JP4725349B2 (ja) スエード調人工皮革
TW202100622A (zh) 片狀物
JP6094096B2 (ja) 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人工皮革用基体
JP6065440B2 (ja) 人工皮革
JP2016011477A (ja) 人工皮革用基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231961A (zh) 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JP2014201847A (ja) エアレイド不織布および繊維製品
KR20210018998A (ko) 시트형물의 제조 방법
JP2013044073A (ja) 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