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496B - 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 Google Patents

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496B
CN104024496B CN201280064411.6A CN201280064411A CN104024496B CN 104024496 B CN104024496 B CN 104024496B CN 201280064411 A CN201280064411 A CN 201280064411A CN 104024496 B CN104024496 B CN 104024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fibre
artificial leather
fibre
polyalkylene glycol
woven fabr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44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4496A (zh
Inventor
西村�一
松崎行博
西村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24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4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4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25Composite fibres
    • D04H1/4383Composite fibres sea-islan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38Ultrafine fibres, e.g. micro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000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 D06N3/0011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using non-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000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 D06N3/0015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using fibres of specified chemical or physical nature, e.g. natural silk
    • D06N3/0036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1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 D06N3/121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esters, polycarbonates, alkyds
    • D06N3/123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esters, polycarbonates, alkyds with 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N3/12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 D06N3/14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gelatine proteins with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22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or yarns
    • D06N2201/10Conjugate fibres, e.g. core-sheath, side-by-sid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2211/00Specially adapted uses
    • D06N2211/12Decorative or sun protection articles
    • D06N2211/28Artificial lea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22Nonlinear [e.g., crimped, coiled, etc.]
    • Y10T428/2924Compos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29Bicomponent, conjugate, composite or collateral fibers or filaments [i.e., coextruded sheath-core or side-by-sid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为可制造具有高致密感和品质的人工皮革的卷缩纤维优选使用的复合纤维,以及使用该复合纤维的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本发明的复合纤维,是含有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复合纤维,所述聚酯类易洗脱成分是在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形成的共聚聚酯中含有聚(亚烷基)二醇而形成的,且复合纤维截面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

Description

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制造由具有高致密感和品质的人工皮革用基体形成的人工皮革的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背景技术
作为人工皮革的制造方法,一般方法是将弹性聚合物施加于对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进行缠结处理而得到的无纺布,使超细纤维显现,从而得到人工皮革。作为使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缠结的方法,可以举出针刺、水刺等方法,但是已知通过针刺的缠结通常因针材料与纤维的摩擦、原棉的刚性、强度及卷缩等影响而呈现复杂的行为。
人工皮革的品质、磨损特性这类物理性质,存在构成人工皮革用基体的无纺布等片材的纤维密度越高、越致密而变得越良好的倾向。因此,作为人工皮革用基体,通常要求使用高缠结且高密度的片材。
作为针对这种要求的一种解决方案,增加刺针的根数,且使纤维沿厚度方向定向分布是关键所在。因此,为了能经受反复的针刺,优选使用能提高纤维刚性的聚合物。例如,通过在作为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已知的海岛型复合纤维的海成分中,使用具有高刚性的特定的聚苯乙烯,成功地在针刺工序中实现了高缠结(参见专利文献1)。但是,这种方法由于聚苯乙烯是非结晶性且较脆,针刺的处理次数有限,尚未得到具有十分满意的高密度且高缠结的人工皮革用基体。
由于这样的背景及近年来环境意识高涨,在人工皮革的制造中,不使用有机溶剂的制造工艺逐渐引起了重视,开始就使用具有结晶性、且在超细纤维生成时容易通过碱处理来溶解的共聚聚酯类海成分的尝试进行各种研究探讨(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5-20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556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使用共聚聚酯类海成分的上述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聚酯类纤维,由于相比较以聚苯乙烯等为代表的聚合物,纤维的刚性低,因此出现了在针刺初期沿厚度方向易疲软、不能提高缠结效率、难以高密度化这些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得到由针刺缠结效率高的人工皮革用基体形成的人工皮革的复合纤维。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复合纤维的具有高致密感和品质的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即,本发明意欲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复合纤维,是含有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易洗脱成分是在共聚聚酯中含有聚(亚烷基)二醇而形成的,所述共聚聚酯是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优选方案,上述聚(亚烷基)二醇混合在共聚聚酯中。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优选方案,上述聚酯类易洗脱成分中的聚(亚烷基)二醇的含量为1~10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优选方案,上述聚(亚烷基)二醇是聚乙二醇。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复合纤维纵截面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优选方案,复合纤维中的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的聚(亚烷基)二醇的长度为15μ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优选方案,对上述复合纤维施加压曲卷缩,在压曲部分存在裂纹和/或龟裂。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优选方案,上述复合纤维在98℃下的收缩率为10~40%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上述复合纤维制造人工皮革用基体,可以使用该人工皮革用基体制造人工皮革。
另外,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对上述复合纤维实施压曲卷缩而得的复合纤维来制造人工皮革用基体,可以使用该人工皮革用基体来制造人工皮革。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是含有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熔融纺丝时,向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成的共聚聚酯中添加聚(亚烷基)二醇来进行纺丝。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复合纤维纵截面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及通过形成高卷缩保持性、高缠结且可高密度化的人工皮革用基体,可以得到能适用于具有致密的表面品质及良好的耐磨性的人工皮革的复合纤维。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由高卷缩保持性、高缠结且可高密度化的人工皮革用基体形成的、具有致密的表面品质及良好的耐磨性的人工皮革。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显示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的代图用照片。
[图2]图2是显示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压曲部分存在龟裂的代图用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是含有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复合纤维,重要的是,上述聚酯类易洗脱成分是在共聚聚酯中含有聚(亚烷基)二醇而形成的,上述共聚聚酯是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形成的。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聚酯类易洗脱成分中含有的聚(亚烷基)二醇,可以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聚丁二醇等,但从使用的容易性、对碱等的减量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使用聚乙二醇。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优选是含有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复合纤维,上述聚酯类易洗脱成分是在共聚聚酯中含有聚(亚烷基)二醇而形成的,上述共聚聚酯是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形成的,在复合纤维纵截面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
构成本发明的复合纤维所使用的聚酯类易洗脱成分的共聚聚酯中,作为共聚成分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必须以5~10摩尔%的比例进行共聚,共聚成分的比例优选6~9摩尔%的范围。作为共聚成分,通过共聚5摩尔%以上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成分,可以得到充分的碱减量性,且赋予复合纤维以脆性(压曲卷缩时的易折性)。从而,通过混合下述聚(亚烷基)二醇,可以使纤维易断裂,且能够通过热而固定。另外,作为共聚成分,通过共聚10摩尔%以下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成分,达到抑制熔融粘度升高、复合纤维纺丝时难以产生断头的效果。
本发明使用的聚(亚烷基)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5000~50000的范围。数均分子量更优选10000~30000的范围。通过使数均分子量处于上述范围,不仅纺丝时的混合变得容易,而且可以得到充分的碱减量速度。
聚酯类易洗脱成分中聚(亚烷基)二醇的含量优选1~1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2~8质量%的范围。通过使聚(亚烷基)二醇的含量在1质量%以上,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特征、即、优异的卷缩保持特性。另外,通过使聚(亚烷基)二醇的含量处于10质量%以下,达到对复合纺丝时的断头影响小的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中,在复合纤维纵截面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在复合纤维的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即海成分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并且,在对复合纤维施加压曲卷缩时,在卷缩部分容易产生裂纹和/或龟裂,固定裂纹和/或龟裂部分的卷缩,由此提高卷缩保持特性。卷缩保持特性可以通过例如纤维网的压缩恢复率来进行确认。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中,优选存在作为条纹状的聚(亚烷基)二醇沿纤维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的条纹状聚(亚烷基)二醇。在纤维中沿长度方向以条纹状伸展的、长度10μm以上、更优选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20μm以上的聚(亚烷基)二醇的存在,使得在施加压曲卷缩时容易有效地产生裂纹。另一方面,条纹状的聚(亚烷基)二醇的长度优选200μm以下、更优选1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60μm以下,从而在纺丝时、针刺时等施加卷缩时之外难以产生裂纹。
本发明所谓的以沿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的状态,是指没有形成环状的状态,具体地说,优选1根聚(亚烷基)二醇链的两末端不互相接触、且连接两末端的直线距离与实测的亚烷基链长之差在20%以内(如果为完全的直线,则差为0%)。
图1是显示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的代图用照片,图2是显示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压曲部分存在龟裂的代图用照片。
通过如图1所示聚(亚烷基)二醇以沿复合纤维的海成分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在对复合纤维施加压曲卷缩时,如图2所示沿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聚(亚烷基)二醇成为起点,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产生裂纹,将其固定,由此保持卷缩。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由于上述聚(亚烷基)二醇在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即海成分中以沿着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因此优选通过施加压曲卷缩而在压曲部分存在裂纹和/或龟裂。裂纹和/或龟裂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1000倍对复合纤维的卷缩部分进行观察,观察卷缩的压曲部分的裂纹。在观察30处卷缩的压曲部分、可见5处以上裂纹时,判定为“有裂纹和/或龟裂”。裂纹和/或龟裂数优选在30处卷缩的压曲部分中,存在10处以上。
另外,裂纹和/或龟裂的最大长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通过使裂纹和/或龟裂处于上述范围内,可得到充分的卷缩保持特性。如果裂纹和/或龟裂过长则得不到卷缩保持特性,因此优选200μm以下。
另外,压曲的个数优选每2.52cm有5~30个,更优选10~25个的范围。压曲部分的形状(角度)优选锐角,具体来说,压曲部分优选120°以下,更优选90°以下。如果压曲部分的角度过为锐角则得不到充分的卷缩保持特性,故优选20°以上。
构成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聚酯类易洗脱成分与难洗脱成分的比例,以难洗脱成分相对于复合纤维的质量比计,优选为0.2~0.8,更优选为0.3~0.7。通过使难洗脱成分相对于复合纤维的质量比为0.2以上,减少聚酯类易洗脱成分的去除率,并提高生产率。另外,通过使难洗脱成分相对于复合纤维的质量比为0.8以下,可提高含有难溶性成分的纤维的开纤性,防止难洗脱成分的合流。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聚酯类易洗脱成分,优选在一个成分中含有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主要重复单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聚酯,也可以是对苯二甲酸成分的一部分被其他双官能羧酸成分取代的聚酯。另外,同样地也可以是乙二醇成分的一部分被其他多羟基化合物成分取代的聚酯。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对苯二甲酸以外的双官能羧酸,优选使用例如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联苯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及1,4-环己烷二甲酸等芳香族、脂肪族及脂环族的双官能羧酸。另外,作为乙二醇以外的多羟基化合物,优选使用例如1,4-丁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新戊二醇、双酚A、双酚S等脂肪族、脂环族及芳香族的多羟基化合物。
另外,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难洗脱成分,可以列举例如上述聚酯、聚酰胺、聚烯烃及聚苯硫醚等。以聚酯、聚酰胺为代表的缩聚类聚合物,多数为熔点高的聚合物,例如在制成人工皮革等时,显示良好的性能,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作为聚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等。另外,作为聚酰胺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尼龙6、尼龙66及尼龙12等。
所谓聚酯类易洗脱成分,是指对有机溶剂等溶剂、碱等水溶液的溶解度是难洗脱成分的100倍以上,优选200倍以上。通过使溶解度之差在100倍以上,在洗脱工艺中,难洗脱成分难以受损,难洗脱成分的分散状态良好。
作为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可以优选使用:日本特公昭48-2216号公报等公开的、沿纤维轴方向连续排列的难洗脱成分多根相接集合而形成一根纤维的高分子相互排列体纤维;沿纤维轴方向不连续(纤维长度有限)排列的细纤维成分多根相接集合而形成一根纤维的日本特公昭51-21041号公报等公开的混合纺丝纤维;以及在纤维的横截面,难洗脱成分被易洗脱成分分割成多个的日本特开平9-310230号公报公开的分割型复合纤维等。通过使用溶剂等将由此得到的复合纤维的易洗脱成分去除,可以仅取出比复合纤维细度更细的难洗脱纤维。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单纤维细度,从针刺工艺等的缠结性的观点来看,优选2~10dtex的范围,更优选3~9dtex的范围。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种类,如下所述,从作为人工皮革使用时的高档感、品质及触感等观点看,可以优选使用海岛型复合纤维或混合纺丝纤维。
由复合纤维得到的超细纤维的平均单纤维径,优选0.1~10μm的范围。通过使平均单纤维径在10μm以下,优选5μm以下,可以在例如制成麂皮绒的人工皮革时得到良好的触感。另一方面,通过使平均单纤维径在0.1μm以上,优选0.5μm以上,可以维持优异的纤维强度和刚性。
本发明使用的构成复合纤维的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各组分(聚合物)中,也可以含有粒子、阻燃剂及防静电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也可以施加压曲卷缩。施加了压曲卷缩的复合纤维的卷缩保持系数优选3.5~10,更优选4~10的范围。此处所谓的卷缩保持系数是以下式表示的系数。
·卷缩保持系数=(W/L-L0)1/2
W:消除卷缩的荷重(卷缩完全伸展时的荷重:mg/dtex)
L:消除卷缩的荷重下的纤维长度(cm)
L0:6mg/dtex下的纤维长度(cm)。标记30.0cm。
作为卷缩保持系数的测定方法,首先对样品施加100mg/dtex的荷重,之后以10mg/dtex为单位增加荷重,确认卷缩的状态。增加荷重直至卷缩完全伸展,测定在卷缩处于完全伸展状态时的标记长度(从30.0cm开始的伸展率)。
通过使卷缩保持系数为3.5以上,可以提高形成无纺布时无纺布厚度方向的刚性,维持在针刺等缠结工序中的缠结性。另外,通过使卷缩保持系数为10以下,不会过度地施加卷缩,且在梳棉时纤维网的开纤性优异。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优选在98℃时的收缩率为10~40%,更优选为12~35%。通过使收缩率处于上述范围,从而提高作为人工皮革用基体使用时的产品的品质。收缩率的测定方法,具体来说,首先对复合纤维束施加50mg/dtex的荷重,标记30.0cm(L0)。之后,用98℃的热水处理10分钟,测定处理前后的长度(L1),计算(L0-L1)/L0×100。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收缩率。
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可以形成纤维缠结体。作为纤维缠结体,可以列举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作为纤维缠结体,其中,从表面的均匀性和强度等观点看,优选使用由超细纤维的束(超细纤维束)缠结而成的无纺布。通过对由此得到的无纺布赋予弹性聚合物等,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
作为从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去除聚酯类易溶解性成分的聚合物后得到的超细纤维束的形态,超细纤维束之间可以稍微分离,也可以部分结合,也可以凝集。
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而得到的纤维缠结体的无纺布,可以用作人工皮革用基体。作为无纺布,可以采用在通过使用梳理机或交叉铺网机将短纤维形成层叠纤维网后施行针刺或水刺而得到的短纤维无纺布、通过纺粘法或熔喷法等得到的长纤维无纺布、及通过抄纸法得到的无纺布等。其中,短纤维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由于厚度均匀性等良好,因而优选使用。
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得到的无纺布,在针刺等缠结处理前的状态下,基于JISL1097(1982)《合成纤维填絮试验方法》测定的压缩恢复率优选80~100%的范围。压缩恢复率更优选85~100%的范围。通过使压缩恢复率处于80%以上,在针刺缠结处理中,纤维难以疲软,能够高效地进行缠结处理,可实现人工皮革用基体的高密度化和高强度化。
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而得到的无纺布,出于提高强度等目的,可以层叠织物或编织物,也可以添加内衬。在利用针刺将无纺布和织物·编织物进行层叠一体化时,为防止针刺损伤构成织物·编织物的纤维,优选使编织物的纱条为强捻纱。构成织物·编织物的纱条的捻数的优选范围是700T/m~4500T/m。另外,编织物的纤维径与超细纤维无纺布的纤维径相同,或者可以使用更细的纤维径。
可以向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得到的无纺布赋予弹性聚合物。通过弹性聚合物的粘合效果,不仅可以防止复合纤维从人工皮革中剥落,也可以赋予适度的缓冲性。
作为向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得到的无纺布赋予的弹性聚合物,可以使用聚氨酯、聚脲、聚氨酯﹒聚脲弹性体、聚丙烯酸、丙烯腈﹒丁二烯弹性体及苯乙烯﹒丁二烯弹性体等,从柔软性和缓冲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聚氨酯。
作为聚氨酯,可以列举例如使选自平均分子量为500~3000的、聚酯二醇、聚醚二醇、聚碳酸酯二醇或聚酯聚醚二醇等聚合物二醇等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二醇、选自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类、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类及1,6-己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类的二异氰酸酯等中的至少1种二异氰酸酯、与乙二醇、丁二醇、乙二胺以及4,4’-二氨基二苯甲烷等具有2个以上活性氢原子的至少1种低分子化合物按规定的摩尔比反应得到的聚氨酯及其改性体。
聚氨酯类弹性体的质均分子量优选50000~300000。通过使质均分子量在50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150000以上,可以保持人工皮革的强度,而且防止复合纤维的脱落。另外,通过使质均分子量在300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00以下,可以抑制聚氨酯溶液粘度增大,使其向无纺布的含浸变得容易。
另外,弹性聚合物中,可以含有聚酯类、聚酰胺类及聚烯烃类等弹性体树脂、丙烯酸树脂及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等。
另外,本发明使用的弹性聚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炭黑等颜料、染料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耐光剂、抗静电剂、分散剂、软化剂、调凝剂、阻燃剂、抗菌剂及防臭剂等添加剂。
另外,弹性聚合物可以溶解到有机溶剂中,也可以分散在水中。
弹性聚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由超细纤维束缠结而成的无纺布,优选5~200质量%。通过弹性聚合物的含量,可以调节人工皮革的表面状态、缓冲性、硬度和强度等。通过使含量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30质量%以上,可以减少纤维脱落。另一方面,通过使含量为200质量%以下,更优选10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80质量%以下,可以得到超细纤维在片材表面均匀分散的状态。
由超细纤维束形成的人工皮革用基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100~500g/m2。通过使单位面积重量优选100g/m2以上,更优选150g/m2以上,人工皮革用基体可获得充分的形态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使单位面积重量优选500g/m2以下,更优选300g/m2以下,人工皮革用基体可获得充分的柔软性。
本发明的人工皮革用基体的厚度优选0.1~10mm。通过使厚度优选0.1mm以上,更优选0.3mm以上,可获得充分的形态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使厚度优选10mm以下,更优选5mm以下,可获得充分的柔软性。
本发明的人工皮革用基体,优选至少对一面实施绒头处理。这样一来,在制成麂皮绒人工皮革时,可得到致密的触感。
下面针对制造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可以采用海岛型纤维或剥离型复合纤维等,所述海岛型纤维,是使用对溶剂等的溶解度不同的2种热塑性树脂成分作为海成分和岛成分,在后续工序中通过使用溶剂等溶解去除海成分,使岛成分成为超细纤维,所述剥离型复合纤维,是2种热塑性树脂成分在纤维截面呈放射状或多层状交替配置,通过剥离分割各成分从而割纤成超细纤维。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制成复合纤维网的工序,并对该复合纤维网实施缠结处理,可以得到纤维缠结体(无纺布)。经过下述工序得到人工皮革:从所得到的无纺布中将作为复合纤维的易洗脱成分的聚合物溶解去除、或者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进行剥离·分割,在超细纤维化之前和/或之后/或者起绒处理之后,通过向无纺布赋予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弹性聚合物,使弹性聚合物实质地凝固并固化的工序;以及在实施起绒处理、在表面形成绒头且使厚度均匀化,从而可以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进一步通过染色加工进行精加工的工序。
海岛型纤维的情况包括采用海岛型复合用喷嘴将海成分和岛成分2种成分相互排列进行纺丝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及将海成分和岛成分2种成分混合进行纺丝的混合纺丝纤维等,从得到均匀细度的超细纤维的方面、另外得到足够长度的超细纤维、也有利于人工皮革用基体的强度的方面来看,特别优选使用海岛型复合纤维。
作为海岛型纤维中的海成分、即聚酯类易洗脱成分,重要的是在共聚聚酯中含有聚(亚烷基)二醇而形成,所述共聚聚酯是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形成的。优选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是在聚合物聚合反应时添加并使其共聚、聚(亚烷基)二醇是在纺丝时添加。
作为向聚酯类易洗脱成分混合聚(亚烷基)二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在聚合物聚合反应完成后进行添加的方法,但从聚(亚烷基)二醇的热劣化或分子链结构的控制的观点来看,优选在熔融纺丝时进行混合。另外,聚(亚烷基)二醇的分子链,必须以沿复合纤维(聚酯类易洗脱成分)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通过使聚(亚烷基)二醇以纤维的长度方向的条纹状存在,在压曲卷缩时容易向复合纤维表面赋予裂纹,而且通过聚(亚烷基)二醇受热洗脱、固化而呈现出卷缩保持特性效果。另一方面,将聚(亚烷基)二醇在聚合反应后进行混合时,由于聚(亚烷基)二醇的分子链为稳定结构,因此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在纺丝时难以变形成沿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如上所述,在98℃下的收缩率优选10~40%,更优选12~35%。通过使收缩率在上述范围,从而在作为人工皮革用基体使用时,无纺布的致密性提高,由此产品的品质提高。为了将收缩率控制在上述范围,例如可以通过将延展加工时的温度控制为不抑制收缩行为的低温条件来达到。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中,可以通过在85℃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延展来达到。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优选施加压曲卷缩。这是由于通过压曲卷缩,使得形成短纤维无纺布时的纤维间的缠结性提高,并且能够高密度化和高缠结化。为了向复合纤维施加压曲卷缩,优选使用通常的填料箱(StuffingBox)型卷缩机(crimper),但为了得到本发明优选的卷缩保持系数,优选适当调整处理细度、卷缩机温度、卷缩机荷重及加压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卷缩机温度(施加卷缩时的温度),优选温度是40~80℃的范围。通过在复合纤维的表面存在聚酯类易洗脱成分聚(亚烷基)二醇,在施加卷缩时复合纤维表面的聚(亚烷基)二醇存在部分变得容易压曲。通过使施加卷缩时的温度为40℃以上,容易发生聚(亚烷基)二醇成分的溶解、及纤维表面的破损。另外,通过使施加卷缩时的温度为80℃以下,可以防止复合纤维被过度地热定型、并防止在下一道工序中的收缩行为被抑制。这样一来,通过使施加卷缩时的温度为上述温度范围,可显著地显现该结果。
在制成人工皮革用基体时,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的海成分的溶解去除,可以在赋予弹性聚合物前、赋予后、起绒处理后中的任一阶段进行。
作为得到包含复合纤维的无纺布的方法,如上所述,可以采用通过针刺或水刺使纤维网缠结的方法、纺粘法、熔喷法及抄纸法等,其中,从形成上述超细纤维束的形态来看,优选经过针刺或水刺等处理的方法。
无纺布如上所述,可以将无纺布与织物·编织物进行层叠一体化,优选采用通过针刺或水刺等进行一体化的方法。
对于针刺处理中使用的针,针钩(needlebarb)(切口)数优选1~9根。通过使针钩数优选1根以上,可以进行有效率的纤维缠结。另一方面,通过使针钩数优选9根以下,可以抑制纤维损伤。
挂在钩上的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等复合纤维的根数,由钩的形状和复合纤维的直径所决定。因此,针刺工序中使用的针的钩形状优选采用上弯(Kickup)0~50μm、倒角角度(undercutangle)0~40°、喉深(throatdepth)40~80μm及喉长(throatlength)0.5~1.0mm。
刺针(punching)根数优选1000~8000根/cm2。通过使刺针根数优选1000根/cm2以上,可以得到致密性,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精加工。另一方面,通过使刺针根数优选8000根/cm2以下,可以防止加工性的劣化、纤维损伤及强度降低。
另外,在将织物·编织物与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无纺布进行层叠一体化时,通过使层叠时的针刺的针的钩方向相对于片材的行进方向优选为直行的90±15°,从而使易损伤的纬线不易被钩出。
另外,在进行水刺处理时,优选以水为柱状流的状态进行。具体地说,可以由直径0.05~1.0mm的喷嘴以压力1~60MPa喷出水。
包含针刺处理或水刺处理后的复合纤维的无纺布的表观密度优选0.15~0.45g/cm3。通过使表观密度优选0.15g/cm3以上,人工皮革用基体可以获得充分的形态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使表观密度优选0.45g/cm3以下,可以维持用以赋予弹性聚合物的充分的空间。
由此得到的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无纺布,从致密化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方式是采用干热或湿热或者上述两者使其收缩,并进一步进行高密化。
作为将聚酯类易溶解性成分(海成分)从复合纤维的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中溶解的溶剂,如海成分是聚乳酸或共聚聚酯,则可以采用氢氧化钠等碱水溶液。另外,超细纤维生成加工(脱海处理)可以通过将包含超细纤维生成型纤维的无纺布浸渍于溶剂中、进行轧液处理来进行。
另外,超细纤维生成加工可以使用连续染色机、振荡洗涤(vibro-washer)型脱海机、液流染色机、绳状(wince)染色机及卷(jigger)染机等公知装置。另外,超细纤维生成加工可以在绒头处理前进行,也可以在绒头处理后进行。
弹性聚合物可以在超细纤维生成加工前赋予,也可以在超细纤维生成加工后赋予。
作为赋予聚氨酯作为弹性体时所使用的溶剂,优选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但也可以使用将聚氨酯在水中以乳液形式分散的水分散型聚氨酯液。
通过在溶解于溶剂中的弹性聚合物溶液中浸渍无纺布等操作,将弹性聚合物赋予无纺布,之后,通过干燥使弹性聚合物实质凝固并固化。在溶剂类的聚氨酯溶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浸渍于非溶解性的溶剂中使其凝固,在具有凝胶化性的水分散型聚氨酯液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凝胶化后进行干燥的干式凝固方法等使其凝固。干燥时,可以在无损无纺布和弹性聚合物的性能的温度程度下进行加热。
本发明的人工皮革用基体的至少一面可以实施绒头处理。绒头处理可以采用砂纸或辊式砂磨机进行。特别是通过采用砂纸,可以形成均匀且致密的绒头。进而,为使人工皮革用基体的表面形成均匀的绒头,优选减少研磨荷重。为减少研磨荷重,更优选的方式是例如将磨轮(buff)级数设为3级以上的多级磨光(buffing),各级使用的砂纸的粒度号为JIS规定的150号~600号的范围。
包含由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得到的超细纤维的人工皮革用基体,也可以含有例如染料、颜料、软化剂、抗起球剂、抗菌剂、除臭剂、防水剂、耐光剂及耐气候稳定剂等功能性药剂。
包含由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得到的超细纤维的人工皮革用基体,优选实施染色。作为染色方式,由于可以在对人工皮革用基体染色的同时加入揉捏效果来进行软化,所以优选使用液流染色机。染色温度优选70~120℃的温度。染料在难洗脱成分为聚酯时优选使用分散染料。另外,在染色后可以进行还原洗涤。
另外,出于提高染色的均匀性的目的,在染色时优选使用染色助剂。进而可以进行有机硅等软化剂、抗静电剂、防水剂、阻燃剂及耐光剂等的精加工处理。精加工处理可以在染色后进行,也可以与染色在同一浴液中进行。
由此通过对人工皮革用基体进行染色可以得到人工皮革。
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得到的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使用该基体得到的人工皮革,由于具有良好的品质,特别是优异的耐磨性,因而适用于衣料用途,杂货用途,CD、DVD帘子,研磨布,清洁带(cleaningtape)及抹布(wipingcloth)等工业材料用途等。
实施例
[测定方法和评价用加工方法]
(1)熔点
使用PerkinElmaer公司生产的DSC-7,将第二轮(2ndrun)中显示聚合物熔融的峰顶温度作为聚合物的熔点。此时的升温速度为16℃/分钟,样品量为10mg。测定2次,取平均值作为熔点。
(2)熔体流动速率(MFR)
取样品粉末4~5g,装入MFR仪电炉的圆筒中,采用东洋精机生产的熔体指数测定仪(S101),在荷重2160gf、温度285℃的条件下测定10分钟压出的树脂量(g)。同样的测定重复3次,取平均值作为MFR。
(3)复合纤维中聚(亚烷基)二醇的分散状态
将复合纤维包埋到环氧树脂中,用超薄切片机(Leica产:Ultracut-S)制作截面,进行OsO4染色,再用超薄切片机制作超薄切片,作为样品。采用本样品进行TEM观察。TEM装置使用日立产H-7100,在加速电压100kV、3000倍下观察。选出3处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的聚(亚烷基)二醇,记录其最大长度。
(4)复合纤维卷缩部分(压曲部分)的裂纹和/或龟裂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Keyence公司产VE-7800型)以1000倍观察复合纤维的卷缩部分(压曲部分),选出角度在120°以下的卷缩,观察其压曲部分的裂纹和/或龟裂。观察30处压曲部分,有15μm以上的裂纹和/或龟裂的压曲部分在5处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有裂纹和/或龟裂”。
(5)卷缩保持系数
对施加了卷缩的复合纤维施加6mg/dtex的荷重,准确测定纤维长度(30.0cm),将该长度记作L0。之后增加荷重,测定卷缩完全伸展时的纤维长度(自30.0cm开始的伸展),将该长度记作L。采用卷缩完全伸展时的荷重:W,按照下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测定方法,首先对样品施加100mg/dtex的荷重,之后以10mg/dtex为单位增加荷重,每次都确认卷缩的状态。
·卷缩保持系数=(W/L-L0)1/2
W:消除卷缩的荷重(卷缩完全伸展时的荷重:mg/dtex)
L:消除卷缩的荷重下的纤维长度(cm)
L0:60mg/dtex下的纤维长度(cm)。标记30.0cm。
(6)复合纤维的收缩率
对复合纤维束施加50mg/dtex的荷重,标记30.0cm(L0)。之后,用98℃的热水处理10分钟,测定处理前后的长度(L1),计算(L0-L1)/L0×100。测定实施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收缩率。
(7)人工皮革用基体中极细纤维的平均单纤维径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Keyence公司产VE-7800型)以3000倍观察与含有复合纤维的极细纤维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测定在30μm×30μm的视野内随机选出的50根单纤维的直径。其中,在3处进行该项操作,测定共150根单纤维的直径,小数点之后四舍五入,计算平均值。极细纤维为异形截面的情况下,首先测定单纤维的截面积,算出将该截面视为圆形时的直径,据此求出单纤维的直径。
(8)纤维网的压缩恢复率
除了将20×20cm厚板的重量设定为0.93g/cm2之外,均参照JISL1097(1982)《合成纤维填絮试验方法》测定纤维网的压缩恢复率。具有85%以上的压缩恢复率的产品视为性能良好。
(9)无纺布的表观密度
参照JISL19136.2(2010)测定单位面积重量(g/m2),采用(株)尾崎制造所生产的商品名为“PeacockH”(注册商标)的表盘式厚度计测定厚度(mm)。采用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值算出表观密度(g/cm3)。
(10)无纺布的纵横伸长率
参照JISL19136.3(2010)实施拉伸试验。测定无纺布的长度方向(纵)和宽度方向(横)断开时的伸长率,评价纵/横比,接近1.0的产品视为良好。
(11)马丁代尔(Martindale)磨损试验
参照JISL1096(1999)8.17.5E法(马丁代尔法)家具用荷重(12kPa)测定的耐磨试验中,评价磨损20000次的次数后人工皮革的质量减量。磨损减量在4.0mg以下视为性能良好。
(12)产品的表面品质
由20名健康男女通过感官评价对得到的人工皮革进行感官评价。评价绒头长度是否整齐、绒头纤维的分散性是否良好,5.0为最好,0.0为最差,在5.0~0.0之间以0.5为单位进行判定。评价结果在3.5以上视为品质良好。
[实施例1]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60℃、MFR4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40℃、MFR100、共聚了8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PET(共聚PET1)。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向海成分中熔融共混2.0质量%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采用16岛/孔的海岛型复合纺丝喷嘴,在纺丝温度285℃、岛/海质量比率55/45、喷出量1.8g/分钟·孔、纺丝速度120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熔融纺丝。
接着,在温度72℃的液池中进行2级延伸延展,使总倍率达到3.4倍,使用填料箱型卷缩机,在卷缩机温度65℃下施加以卷缩。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5.6、98℃下的收缩率为18.5%的复合纤维。将该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
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可见,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27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10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针刺前的层叠纤维网的压缩恢复率为89.0%,回弹性高。接着,使用嵌入1根总钩深度为0.075mm的针的针刺机,以针刺深度7mm、刺针数4500针/cm2的条件进行针刺,制造单位面积重量为805g/m2、表观密度为0.275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另外,纵横延展性伸长率之比为0.96,也达到平衡。
<水分散型聚氨酯液>
向非离子类强制乳化型聚氨酯乳液(聚碳酸酯类)中添加相对于聚氨酯固体成分为3质量%的硫酸钠作为热敏胶凝剂,对<水分散型聚氨酯液>进行调整使聚氨酯液浓度达到10质量%。
<人工皮革>
对上述无纺布于98℃的温度下实施热水收缩处理3分钟,于100℃的温度下干燥5分钟。之后,向得到的无纺布赋予上述水分散型聚氨酯液,在干燥温度125℃下热风干燥5分钟,得到聚氨酯的附着量相对于无纺布的岛成分为35质量%的带聚氨酯的无纺布。
将上述带聚氨酯的无纺布浸渍到加热至90℃温度的浓度20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处理30分钟,从海岛型复合纤维中溶解除去海成分。之后,用带有环状带式刀的半裁机沿厚度方向裁成一半,用JIS#320号砂纸对非半裁面进行3级研磨,使其形成绒头,制作人工皮革用基体。
用圆型染色机(circulardyeingmachine)通过分散染料对上述人工皮革用基体进行染色,得到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致密良好。磨损减量为2.5mg,表面品质为4.5,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复合纤维)和表2(纤维网、无纺布、人工皮革)。
[实施例2]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和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熔融共混5.0质量%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6.1、98℃下的收缩率为19.1%的复合纤维。将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59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10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9.5%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811g/m2、表观密度为0.278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7,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致密良好。磨损减量为2.4mg,表面品质为5.0,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3]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和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熔融共混10.0质量%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5.0、98℃下的收缩率为18.8%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112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10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8.0%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794g/m2、表观密度为0.270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5,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致密良好。磨损减量为2.7mg,表面品质为4.5,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4]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和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熔融共混0.5质量%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3.6、98℃下的收缩率为18.4%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18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10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6.0%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780g/m2、表观密度为0.262g/cm3的无纺布。虽然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变化稍大,但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1。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良好。磨损减量为3.1mg,表面品质为4.0,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5]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和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使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1,000,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5.1、98℃下的收缩率为17.9%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23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10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7.8%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801g/m2、表观密度为0.270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4,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良好。磨损减量为3.3mg,表面品质为4.5,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6]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55℃、MFR95.0、共聚了5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PET(共聚PET2)。
(纺丝·延展)
除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5.5、98℃下的收缩率为18.3%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25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10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8.5%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803g/m2、表观密度为0.271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5,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致密良好。磨损减量为2.8mg,表面品质为4.5,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7]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30℃、MFR52.0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除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4.9、98℃下的收缩率为18.9%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30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8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7.0%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789g/m2、表观密度为0.269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4,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致密良好。磨损减量为3.0mg,表面品质为4.0,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8]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20℃、MFR58.5的尼龙6。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除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5.2、98℃下的收缩率为19.3%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28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8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6.2%的高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802g/m2、表观密度为0.272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6,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在金属络合染料为4.0%owf、温度为60℃、浴比为1:100、pH=7的条件下染色120分钟,得到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良好。磨损减量为3.7mg,表面品质为4.0,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9]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和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在延展工序中使液池温度为95℃,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4.0、98℃下的收缩率为8.4%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28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5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7.4%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803g/m2、表观密度为0.274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4,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因为原棉的收缩率较低,仅为8.4%,所以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缺乏致密感。磨损减量为3.9mg,表面品质为3.5。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10]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和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用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物(三洋化成工业(株)产:NewPaulPE-128)代替聚乙二醇,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5.4、98℃下的收缩率为19.5%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物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29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10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8.1%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800g/m2、表观密度为0.273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4,也达到平衡。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致密良好。磨损减量为2.7mg,表面品质为4.0,均良好。结果示于表1和表2。
[实施例11]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如下所得的聚合物:在聚合实施例1所用的共聚PET1的过程中,在酯交换反应后、280℃、真空条件下反应3小时后、聚合结束前30分钟添加(混合)了2.0wt%实施例1所用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所得到的聚合物。
(纺丝·延展)
除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3.8、98℃下的收缩率为18.2%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14μm。另外,在卷缩的压曲部分中观察到5处以上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5.1%的高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785g/m2、表观密度为0.261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高密度化。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91,比实施例1差。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得到的人工皮革的品质良好。磨损减量为3.8mg,表面品质为3.5。结果示于表1和表2。
[比较例1]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和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纺丝·延展)
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不熔融共混聚乙二醇,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2.7、98℃下的收缩率为17.8%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不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卷缩的压曲部分完全不见裂纹。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3.5%的低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773g/m2、表观密度为0.254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伸长率较大。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82,平衡性差。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磨损减量为4.3mg,表面品质为3.0,结果比实施例1差。结果示于表1(复合纤维)和表2(纤维网、无纺布、人工皮革)。
[比较例2]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
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55℃、MFR96.0、共聚了4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PET(共聚PET3)。
(纺丝·延展)
除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2.4、98℃下的收缩率为19.3%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聚乙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其最大长度为25μm。但是,因为只存在4摩尔%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所以未观察到有长度在15μm以上的裂纹的卷缩的压曲部分。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2.1%的低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763g/m2、表观密度为0.251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伸长率较大。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80,平衡性差。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磨损减量为5.9mg,表面品质为3.0,结果比实施例1差。结果示于表1和表2。
[比较例3]
<原棉>
(岛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40℃、MFR100、共聚了8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PET(共聚PET1)。
(海成分聚合物)
使用熔点260℃、MFR46.5的PET。
(纺丝·延展)
除了使用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岛成分聚合物、向岛成分聚合物(共聚PET1)中熔融共混2.0质量%分子量20,000的聚乙二醇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纤维细度为4.5dtex、卷缩保持系数为2.5、98℃下的收缩率为17.6%的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切成51mm的纤维长度,得到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原棉。对复合纤维的截面进行TEM观察,结果因为海成分(PET)中不存在聚乙二醇,所以卷缩的压曲部分没有观察到裂纹。
<无纺布>
使用上述原棉,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加工。通过梳棉和交叠工序形成层叠纤维网,得到压缩恢复率为83.0%的低回弹性层叠纤维网。对得到的层叠纤维网进行针刺,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765g/m2、表观密度为0.250g/cm3的无纺布。针刺时片的长度伸长率较大。纵横伸长率之比为0.81,平衡性差。
<人工皮革>
除了使用上述无纺布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人工皮革用基体和人工皮革。磨损减量为6.5mg,表面品质为2.0,结果比实施例1差。结果示于表1和表2。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纤维,是含有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易洗脱成分是在共聚聚酯中含有聚(亚烷基)二醇而形成的,所述共聚聚酯是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形成的,
在复合纤维纵截面中聚(亚烷基)二醇以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伸展的条纹状存在,所述以条纹状存在的聚(亚烷基)二醇的长度为15μm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聚(亚烷基)二醇混合在共聚聚酯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聚酯类易洗脱成分中的聚(亚烷基)二醇的含量为1~10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聚(亚烷基)二醇是聚乙二醇。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是施加压曲卷缩而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施加压曲卷缩,在压曲部分存在裂纹和/或龟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98℃下的收缩率为10~40%的范围。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而形成的人工皮革用基体。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皮革用基体而形成的人工皮革。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是含有聚酯类易洗脱成分和难洗脱成分的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熔融纺丝时,向共聚5~10摩尔%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而成的共聚聚酯中通过熔融共混添加聚(亚烷基)二醇来进行纺丝。
CN201280064411.6A 2011-12-27 2012-12-13 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4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5119 2011-12-27
JP2011-285119 2011-12-27
JP2012100943 2012-04-26
JP2012-100943 2012-04-26
PCT/JP2012/082286 WO2013099618A1 (ja) 2011-12-27 2012-12-13 複合繊維、人工皮革用基体および人工皮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496A CN104024496A (zh) 2014-09-03
CN104024496B true CN104024496B (zh) 2016-06-15

Family

ID=4869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441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4496B (zh) 2011-12-27 2012-12-13 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70129B2 (zh)
EP (1) EP2799601B1 (zh)
JP (1) JP6090156B2 (zh)
KR (1) KR101933959B1 (zh)
CN (1) CN104024496B (zh)
TW (1) TW201333290A (zh)
WO (1) WO20130996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4377B1 (ko) * 2018-10-26 2020-06-19 주식회사 휴비스 난연성 분할형 극세섬유
JP7404970B2 (ja) 2020-03-27 2023-12-26 東レ株式会社 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575142B (zh) * 2023-07-14 2023-09-22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隙服装用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9748B2 (ja) * 1989-09-27 1998-10-15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CN101050599A (zh) * 2006-04-03 2007-10-10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材中的复合纤维具超极细纤维的人造皮革
CN101845686A (zh) * 2010-05-28 2010-09-29 厦门泓信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皮芯型复合高弹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9368B1 (zh) 1970-02-28 1973-11-24
JPS5121041A (zh) 1974-08-15 1976-02-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JPS5324416A (en) 1976-08-18 1978-03-07 Toray Ind Inc Multicomponent fiber for needle punch nonwoven fabric
JPS5851713B2 (ja) 1978-07-28 1983-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水平afc回路の比較用鋸歯状波電圧の形成回路
JP2867582B2 (ja) 1990-04-05 1999-03-0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複合繊維
JP2688794B2 (ja) * 1992-04-17 1997-12-1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吸水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布帛及びその製法
KR960008594B1 (ko) 1992-07-28 1996-06-28 주식회사 코오롱 추출성 폴리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JP3715375B2 (ja) 1996-05-16 2005-11-09 日本エステル株式会社 分割型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の製造法
JP4204711B2 (ja) 1999-08-17 2009-01-07 株式会社クラレ 皮革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02042528A1 (en) * 2000-11-21 2002-05-30 Kolon Industries, Inc A sea-island typed composite fiber used in warp knitting, and a process of preparing for the same
RU2287029C2 (ru) * 2001-04-26 2006-11-10 Колон Индастриз, Инк. Сопряженный мультифиламент типа море-остров, содержащий окрашенный в массе компонент,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JP4100327B2 (ja) * 2002-10-30 2008-06-11 東レ株式会社 複合繊維
JP2005002510A (ja) * 2003-06-12 2005-01-06 Teijin Cordley Ltd 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
EP1731634B1 (en) * 2004-03-30 2010-08-25 Teijin Fibers Limited Composite fiber and composite fabric of island-in-sea typ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788551B2 (ja) * 2005-11-30 2011-10-05 東レ株式会社 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内装材、衣料用資材及び工業用資材
JP2010018926A (ja) * 2008-07-14 2010-01-28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ナノファイバ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9748B2 (ja) * 1989-09-27 1998-10-15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CN101050599A (zh) * 2006-04-03 2007-10-10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材中的复合纤维具超极细纤维的人造皮革
CN101845686A (zh) * 2010-05-28 2010-09-29 厦门泓信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皮芯型复合高弹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9618A1 (ja) 2013-07-04
TW201333290A (zh) 2013-08-16
JPWO2013099618A1 (ja) 2015-04-30
EP2799601A4 (en) 2015-08-05
JP6090156B2 (ja) 2017-03-08
KR20140109879A (ko) 2014-09-16
EP2799601A1 (en) 2014-11-05
CN104024496A (zh) 2014-09-03
US20140370283A1 (en) 2014-12-18
KR101933959B1 (ko) 2018-12-31
US9970129B2 (en) 2018-05-15
EP2799601B1 (en)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1193B (zh) 伸缩性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17157B (zh) 皮革样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29248C (zh) 皮革状片状物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62683A1 (en) Polymer alloy fiber and fiber structure
CN107849806A (zh) 皮革样布帛
CN101331265A (zh) 具有优异的强度和伸长率性质的绒面状人造革
EP2927368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leather-like sheet-shaped object
CN1521296B (zh) 具有伸缩性的类似皮革的片材基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583847B (zh) 片狀物之製造方法及自該製造方法所得之片狀物
CN104024496B (zh) 复合纤维、人工皮革用基体及人工皮革
KR20190067763A (ko) 폴리머 얼로이 섬유 및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섬유 구조체
TW201738060A (zh) 片狀物及其製造方法
JP6241072B2 (ja) 海島型複合繊維
CN106661826A (zh) 片状物及其制造方法
JP5088293B2 (ja) 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それを用いた内装材、衣料用資材および工業用資材ならびに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
TW202016386A (zh) 片狀物及其製造方法
JP2011021292A (ja) 人工皮革用基体
JP6094096B2 (ja) 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人工皮革用基体
JP2009133052A (ja) 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それを用いた内装材、衣料用資材および工業用資材ならびに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
JP2007332476A (ja) ナノファイバー布地
JP4419669B2 (ja) 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6065440B2 (ja) 人工皮革
TWI807050B (zh) 片狀物之製造方法
TW202223198A (zh) 人工皮革、其製造方法及人工皮革基材
JP4970091B2 (ja) 立毛調皮革様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