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7799A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7799A
TW201327799A TW101117292A TW101117292A TW201327799A TW 201327799 A TW201327799 A TW 201327799A TW 101117292 A TW101117292 A TW 101117292A TW 101117292 A TW101117292 A TW 101117292A TW 201327799 A TW201327799 A TW 2013277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organic light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2030B (zh
Inventor
Hee-Seong Jeong
Soon-Ryong Park
Sun-Hwa Kim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7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7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0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31Nanoparticles used in non-emissive layers, e.g. in packag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7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基板;設置於基板上之像素電極;設置於像素電極上且能夠傳輸光線之對應電極;設置於像素電極與對應電極之間以至少朝向對應電極發射光線之有機發光層;以及沿著自該有機發光層發出之光線之路線設置於該對應電極上,且包含至少一無機薄膜與被無機薄膜區隔開之有機薄膜之光傳輸層。至少二有機薄膜的每一個包含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與具有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第一折射率大於第二折射率,且第一材料以複數個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中。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專利申請案依據美國專利法35 U.S.C. §119,參考、合併、及主張於2011年12月28日,於韓國智慧財產局所申請之先前專利申請案之所有效益,此專利申請案之申請號為10-2011-0144981。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此有機發光二極體包括電洞注入電極、電子注入電極以及位於電洞注入電極與電子注入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為一種自我發光顯示裝置,當被結合於有機發光層中的激子從激態至基態時會發出光線。其中,當電洞注入電極注入電洞以及電子注入電極注入電子時會產生前述之激子。

作為自我發光顯示裝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於低電壓時被驅動,且因為不須額外之光源,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具有較小的重量與厚度。並且,由於其具有像是廣視角、高對比及快速之反應時間等卓越特性,因此,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被視為下一代的顯示裝置。
然而,因為從有機發光層發射之光線不具有方向性,且部分之光線會因為全反射而無法發射至外部進而降低光效率。

又,因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會因為例如外部之水氣或氧氣而退化,因此有機發光二極體會被密封,藉以保護此有機發光二極體不受外部之水氣或氧氣所影響。
目前,為了製造薄和/或可撓性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會使用複數個有機薄膜與無機薄膜以薄膜封裝(thin film encapsulation, TFE)密封有機發光二極體。
但是,因為薄膜封裝會使光線經由不同行進路線向外射出,故習知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於側視角時,會產生顏色偏移之現象。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於側視角產生之顏色偏移,且增加光效率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基板;設置於基板上之像素電極;設置於像素電極上且能夠傳輸光線之對應電極(counter electrode);設置於像素電極與對應電極之間以至少朝向對應電極發射光線之有機發光層;以及沿著自該有機發光層發出之光線之路線設置於對應電極上,且包含至少一無機薄膜與被無機薄膜分隔開之複數個有機薄膜之光傳輸層,其中至少二有機薄膜的每一個包含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與具有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其中第一折射率係大於第二折射率,且其中第一材料係散佈於第二材料中。
光傳輸層可包括相鄰於對應電極而設置且包括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之第一有機薄膜;設置於此些有機薄膜之最上面且包括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之第二有機薄膜;且第一無機薄膜設置於第一有機薄膜與第二有機薄膜之間。
光傳輸層可包括交替設置之複數個無機薄膜與複數個有機薄膜,且每一個有機薄膜可包含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
第一材料可具有大於1.5之第一折射率。
第一材料可具有0.1微米至約5微米之粒徑。
第一材料可包括鋯(zirconium, Zr)、鎢(tungsten, W)、及矽(silicon, Si)之至少一種。
光傳輸層可具有等於或小於50微米之厚度。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可包含設置於對應電極與光傳輸層間之保護層。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可包含設置於光傳輸層上之光學單元。
基板可為一可撓式基板。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方法,此方法包含於基板上形成像素電極;於像素電極上形成有機發光層;於有機發光層上形成能夠傳輸光線之對應電極;以及沿著自該有機發光層發射之光線之路線於對應電極上形成包括至少一無機薄膜與被此至少一無機薄膜分隔開之複數個有機薄膜之光傳輸層。其中至少二有機薄膜的每一個包含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與具有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其中第一折射率大於第二折射率,且其中第一材料係散佈於第二材料中。
光傳輸層之形成可包含於對應電極上形成包含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之第一有機薄膜;於第一有機薄膜上形成第一無機薄膜;以及於第一無機薄膜上形成包含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之第二有機薄膜。
光傳輸層之形成可更包含交替形成複數個無機薄膜與複數個有機薄膜,每一有機薄膜包含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
第一材料可具有大於1.5之第一折射率。
第一材料可具有0.1微米至5微米之粒徑。
第一材料可包含鋯(Zr)、鎢(W)、及矽(Si)之至少一種。
光傳輸層可具有等於或小於50微米之厚度。
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於形成感應電極後,於此感應電極上形成保護層。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於形成光傳輸層後,於此光傳輸層上形成光學單元。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基板可為一可撓式基板,且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更包含形成像素電極於基板上之前,於支撐基板上形成此基板;以及於形成光傳輸層後,從基板上移除此支撐基板。

下文中將藉參照附圖以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
如此處所用,用語“和/或”包含一個或多個與關聯列表物件所提到之項目之任一或全部之組合。以詞句例如為“之至少一種”修飾前已提及之元件清單中的整個於清單上之元件而非僅代表清單上之單一元件。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且第2圖係為描繪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一像素區域之剖面示意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包含基板200;包含設置於基板200上之像素電極410、設置於像素電極410上且能夠傳輸光線之對應電極430、以及設置於像素電極410與對應電極430之間用以至少朝向對應電極430發射光線之有機發光層420之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以及沿著自有機發光層420發射之光線之路線設置於對應電極430上且包含無機薄膜510與被無機薄膜510分隔開之複數個有機薄膜520之光傳輸層500。
光傳輸層500包含第一無機薄膜511與第二無機薄膜512,及被第一無機薄膜511與第二無機薄膜512分隔開之第一有機薄膜521、第二有機薄膜522及第三有機薄膜523。於光傳輸層500中,設置以接觸對應電極430之第一有機薄膜521,及設置於最上層之第二有機薄膜522,各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520-1與具有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520-2。第一折射率係大於第二折射率,且第一材料520-1係以複數個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
基板200可為一可撓式基板,且可被具有良好之抗熱性且耐用性之塑膠所形成。舉例而言,此塑膠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多芳基化合物(polyarylate, PAr)、聚醚醯亞胺(polyetherimide, PEI)、聚醚(polyethersulfone, PES)或聚亞醯胺(polyimide, PI)。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基板200亦可以例如金屬或玻璃之不同的材質所形成。
另外,元件/佈線層300可設置於基板200上,且可包括用以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之驅動薄膜電晶體(driving thin film transistor)、切換薄膜電晶體(switch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圖未示)、電容(圖未示)、及連接驅動薄膜電晶體與電容之佈線(圖未示)。
驅動薄膜電晶體包含主動層310、閘極電極330、源極電極350a與汲極電極350b。
用以防止例如為水氣或氧氣之外來異物從基板200滲透入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中之阻隔層210可進一步設置於基板200與元件/佈線層300之間。阻隔層210可包括無機材料和/或有機材料,且可防止外來異物從基板200滲透入元件/佈線層300與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中。
有機發光二極體400設置於元件/佈線層300上。有機發光二極體400包含像素電極410、設置於像素電極410上之有機發光層420以及形成於有機發光層420上之對應電極430。
於本實施例中,像素電極410為陽極,且對應電極430為陰極。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且根據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驅動方法,像素電極410可為陰極,且對應電極430可為陽極。電洞與電子各別從像素電極410與對應電極430被注入於有機發光層420中。當注入之電洞與電子結合形成之激子(exciton)從激態移動至基態時會發射光線。
像素電極410電性連接元件/佈線層300之驅動薄膜電晶體。
儘管於此實施例中,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係設置於包含有驅動薄膜電晶體之元件/佈線層300上。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且於此允許任何的修改。舉例而言,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之像素電極410可形成於與驅動薄膜電晶體之主動層310、閘極電極330、源極電極350a或汲極電極350b之同一水平面上。
進一步而言,儘管於此實施例中,驅動薄膜電晶體之閘極電極330係設置於主動層310上。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驅動薄膜電晶體之閘極電極330亦可設置於主動層310下。
此外,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之像素電極410可為反射電極,且此像素電極410可包含反射膜及位於反射膜上之透明或半透明之電極層。其中,反射膜係由銀(Ag)、鎂(Mg)、鋁(Al)、鉑(Pt)、鈀(Pd)、金(Au)、鎳(Ni)、釹(Nd)、銥(Ir)、鉻(Cr)或其化合物所形成。
其中,此透明或半透明之電極層可包含至少一種選自於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鋅(ZnO)、氧化銦(In2O3)、氧化銦鎵(IGO)、及氧化鋁鋅(AZO)所形成之族群。
設置以面對像素電極410之對應電極430可為透明或半透明之電極層。並且,對應電極430可由包含鋰(Li)、鈣(Ca)、氟化鋰/鈣(LiF/Ca)、氟化鋰/鋁(LiF/Al)、鋁(Al)、銀(Ag)、鎂Mg)或其化合物,且具有低功函數之金屬薄膜所形成。而且,輔助電極層或匯流排電極可進一步藉由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或氧化銦等形成透明電極之材料形成於金屬薄膜上。
因此,對應電極430可傳輸從有機發光層420發射之光線。
有機發光層420設置於像素電極410與對應電極430之間,且有機發光層420可由低分子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所形成。
除了有機發光層420外,例如電洞傳輸層(HTL)、電洞注入層(HIL)、電子傳輸層(ETL)、及電子注入層(EIL) 之中間層亦可被選擇設置於像素電極410與對應電極430之間。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可為一種頂部發光類型之顯示裝置。其中,從有機發光層420發射之光線為直接或者經由形成作為反射電極之像素電極410反射後朝向對應電極430發射。
設置於對應電極430上之光傳輸層500包含一個或複數個無機薄膜510以及複數個有機薄膜520。
光傳輸層500包含各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520-1與具有小於第一折射率之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520-2之第一有機薄膜521與第二有機薄膜522。第一有機薄膜521被設置以接觸對應電極430,且第二有機薄膜522設置於此些有機薄膜520之最上層。
儘管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無機薄膜511、第二無機薄膜512及第三有機薄膜523設置於光傳輸層500之第一有機薄膜521及第二有機薄膜522之間。但無機薄膜510與有機薄膜520之數量係不受此限制。
此外,無機薄膜510可由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或其化合物所形成。舉例而言,氧化鋁、氧化矽或氮化矽。此無機薄膜510減少外部之水氣和/或氧氣滲透入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中。
另外,有機薄膜520包含之第二材料520-2可包括丙烯醯基(acryl)、聚亞醯胺(polyimid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其他相似之材料,且為了薄化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可由單分子材料所形成。並且,有機薄膜520降低無機薄膜510的內部壓力,補充無機薄膜510的缺陷以及平坦化無機薄膜510。
第二材料520-2通常具有等於或小於1.5之折射率。於此狀況下,第一材料520-1可具有大於1.5之折射率。然而,若第二材料520-2係由具有高折射率之樹脂所形成時,第一材料520-1可具有等於或大於2.0之折射率。
因為第一材料520-1具有之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520-2之折射率,可有效地散射以一固定角度入射光傳輸層500之光線。
第一材料520-1可例如以複數個具球形之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並且,第一材料520-1可包含鋯(Zr)、鎢(W)、及矽(Si)之一種,舉例而言可為氮化矽(SiNx)、氧化鋯(ZrOx)或氧化鎢(WOx)。
另外,第一材料520-1可具0.1微米至5微米之粒徑。
光傳輸層500可具有等於或小於50微米之厚度。而光傳輸層500包含設置於最上面且包括第一材料520-1與第二材料520-2之第二有機薄膜522。若增加有機發光層420與第二有機薄膜522間之距離時,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所顯示之影像會模糊,且可能具有低品質。因此,光傳輸層500可具有等於或小於50微米之厚度。
從有機發光層420發射之光線可直接或藉由像素電極410反射而射入光傳輸層500。
從有機發光層420發射之光線並不具有方向性。當從有機發光層420發射之光線射入具有低折射率之材料時,若光線之入射角等於或大於臨界值,則此光線會進行全反射且無法射出。
於本實施例中,從發光二極體400發射之光線之行進方向,係藉由於發光二極體400上,設置包含將第一材料520-1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之第一有機薄膜521之光傳輸層500而改變。
因此,若光傳輸層500被設置時,在無設置光傳輸層500時因為入射角太大而無法發射出之部份光線之行進方向可改變,且可降低光線之入射角,藉以使得此光線可發射出去。
據此,可提升本發明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光效率。詳細之說明參見第9圖於下文中描述之。
傳輸通過第一有機薄膜521之光線入射至第二有機薄膜522上。於此實施例中,因為第一材料520-1具有之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520-2之折射率,且第一材料520-1具有等於或小於5微米之粒徑,所以,會改變此光線射入第二有機薄膜522之行進方向,且此光線會以多樣的角度射出。
因為從有機發光層420發射出之光線不具有方向性,且此光線行進於不同之光學路徑。因此,儘管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前,會發射出具有色純度期望值之光線,於側視角仍會產生光偏移。
然而於此實施例中,行進於不同之光學路徑之光線會被傳輸通過第一有機薄膜521,入射至第二有機薄膜522上,並以不同之角度射出,且行進於不同之光學路徑之此光線會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前或側視角之位置混合。
因此,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前方或側面所產生之顏色座標差異,即於側視角之顏色偏移,可被降低。
以下描述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方法。
第3圖至第6圖係為說明描繪於第1圖之製造依據本發明之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方法之一系列之剖面示意圖。
如第3圖所示,基板200形成於支撐基板100上。於此實施例中,此基板200可為一可撓式基板,且可由具有較好之抗熱性及持久性之塑膠所形成。
因為可撓式基板會受熱變形,所以薄膜電晶體或有機發光二極體可能無法輕易的形成於此可撓式基板上。因此,於形成此可撓式基板於支撐基板100後,再進行後續之程序。其中,此支撐基板100可例如為玻璃。
如第4圖所示,元件/佈線層300與包含像素電極410、有機發光層420及對應電極430之有機發光二極體400形成於此基板200上。
描繪於第2圖之阻隔層210可於元件/佈線層300形成於基板200上之前形成。阻隔層210可包括有無機材料和/或有機材料,且防止外來異物經由基板200滲透入元件/佈線層300與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中。
元件/佈線層300可包含用以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之驅動薄膜電晶體(如第2圖所示)、電容(未繪示)與佈線(未繪示)。
像素電極410、有機發光層420、及對應電極430係依序形成於元件/佈線層300上。
像素電極410可為反射電極,且對應電極430可為透明或半透明電極。因此,有機發光層420產生之光線可直接或經由像素電極410之反射,朝向對應電極430發射。
於此案例中,對應電極430可被形成半透明電極,且像素電極410與對應電極430可形成一共振結構。
有機發光層420可由低分子或高分子之有機材料所形成。除了有機發光層420外,上述於第1圖及第2圖所提到之中間層亦可形成於像素電極410與對應電極430之間。
儘管於此實施例中,有機發光二極體400係形成於元件/佈線層300上,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元件/佈線層300與發光二極體400可形成於相同之水平面上。
如第5圖所示,無機薄膜510與有機薄膜520係沿著自有機發光層420發射之光線之路線上交替形成於對應電極430上。
於此案例中,形成有複數個有機薄膜520,至少二此些有機薄膜520的每一個包含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520-1與具有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520-2。並且,第二折射率係小於第一折射率,且第一材料520-1係以複數個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
於此案例中,第一折射率可大於1.5,更具體而言,可等於或大於2.0。並且,第一材料520-1可以複數個具球形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且可包含鋯(Zr)、鎢(W)、及矽(Si)之一種,舉例而言可為氮化矽(SiNx)、氧化鋯(ZrOx)或氧化鎢(WOx)。
此外,第一材料520-1可具0.1微米至5微米之粒徑。
第二材料520-2可為例如丙烯醯基(acryl)、聚亞醯胺(polyimid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之樹脂,且可由單體(monomer)所形成。
於本實施例中,二個無機薄膜510與三個有機薄膜520係交替設置。此三個有機薄膜520之二者中之每一個具有第一材料520-1與第二材料520-2、相鄰於對應電極430而設置之第一有機薄膜521及設置於最上側之第二有機薄膜522。於此案例中,設置於第一有機薄膜521與第二有機薄膜522之間之第三有機薄膜523,不具有第二材料520-2,並可僅由一種有機材料所形成。
於此案例中,第一有機薄膜521中之第一材料520-1與第二材料520-2可相同或不同於第二有機薄膜522中之第一材料520-1與第二材料520-2。
此外,無機薄膜510與有機薄膜520之形成次序與數量並不侷限於上述之描述。
如第6圖所示,從基板200上去除支撐基板100。支撐基板100可藉由使用習知方法,例如為蝕刻(etching)與基板200分離。
第7圖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如第7圖所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之大部分元件相同於描繪於第1圖與第2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其差別在於光傳輸層500'。以下將詳細說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主要是有關於與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差異點。
光傳輸層500'包含交替設置之複數個無機薄膜510'與複數個有機薄膜520'。每一有機薄膜520'包含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520-1'與具有小於第一折射率之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520-2'。此外,無機薄膜510'包含有彼此分離之第一無機薄膜511'、第二無機薄膜512'、與第三無機薄膜513';有機薄膜520'包含有被無機薄膜510'分隔開之第一有機薄膜521'、第二有機薄膜522'、第三有機薄膜523'及第四有機薄膜524'。
於此案例中,第一折射率可大於1.5,更具體而言,第一折射率可等於或大於2.0。並且,第一材料520-1'可以複數個具球形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且可包含鋯(Zr)、鎢(W)及矽(Si)之一種,舉例而言可為氮化矽(SiNx)、氧化鋯(ZrOx)或氧化鎢(WOx)。
第一材料520-1'可具0.1微米至5微米之粒徑。
第二材料520-2'可為例如丙烯醯基(acryl)、聚亞醯胺(polyimid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之樹脂,且可由單體(monomer)所形成。
於此實施例中,因為光傳輸層500'之每一有機薄膜520'包含第二材料520-2'及以複數個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之第一材料520-1',可提升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光效率,且亦可降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之側視角所產生之顏色偏移。
於此案例中,每一有機薄膜520'中之第一材料520-1'與第二材料520-2'可相同或不同於其他有機薄膜520'中之第一材料520-1'與第二材料520-2'。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之其他元件相同於描繪於第1圖與第2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因此,於此將不針對其他元件進行詳細說明。
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如第8圖所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3之大部分元件係相同於描繪於第1圖與第2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其差別在於,於有機發光二極體400與光傳輸層500之間更包含有第一保護層600,以及,於光傳輸層500上更包含有第二保護層700及光學單元800。
光傳輸層500包含有交替設置之無機薄膜510與有機薄膜520。且於此光傳輸層500中,有機薄膜520包含相鄰有機發光二極體400而設置之第一有機薄膜521、設置於最上層之第二有機薄膜522、及設置於第一有機薄膜521與第二有機薄膜522之間之第三有機薄膜523。
於此,每一個第一有機薄膜521與第二有機薄膜522包含具有第一折射率之第一材料520-1與具有小於第一折射率之第二折射率之第二材料520-2。
於此案例中,第一折射率可大於1.5,更具體而言,第一折射率可等於或大於2.0。而且,第一材料520-1可以具球形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且可包含鋯(Cr)、鎢(W)、與矽(Si)之一種,且可具0.1微米至5微米之粒徑。
第一材料520-1可以複數個具球形粒子之形式散佈於第二材料520-2中,且可包含鋯(Zr)、鎢(W)及矽(Si)之一種,舉例而言可為氮化矽(SiNx)、氧化鋯(ZrOx)或氧化鎢(WOx)。
另外,第二材料520-2可為例如丙烯醯基(acryl)、聚亞醯胺(polyimid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之樹脂,且可由單體(monomer)所形成。
於本實施例中,光傳輸層500包含設置於第一有機薄膜521、第二有機薄膜522與第三有機薄膜523之間之第一無機薄膜511與第二無機薄膜512;及可設置於對應電極430與光傳輸層500之間之第一保護層600。
第一保護層600可包含覆蓋層610與無機層620。覆蓋層610可包含例如8-羥基喹啉-鋰(8-quinolinolato lithium)、N-聯苯-2-(9-苯基-9H-咔唑-3-基聯苯-4,4'-二胺) (NN,N-diphenyl-N,N-bis(9-phenyl-9H-carbazol-3-yl)
biphenyl-4,4'-diamine)、N(二苯基-4 -基)9,9-二甲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9H-茀-2-氨基)
(N(diphenyl-4-yl)9,9-dimethyl-N-
(4(9-phenyl-9H-carbazol-3-yl)phenyl)
-9H-fluorene-2-amine))或
(2-(4-(9,10-二(2-萘基)蒽-2-基)苯基)-1-苯基-1H-苯并基-[D]咪唑
((2-(4-(9,10-di(naphthalene-2-yl)anthracene-2-yl)
phenyl)-1-phenyl-1H-benzo-[D]imidazole),且無機層620可包含例如氟化鋰(LiF)。
第一保護層600防止當使用或製造本發明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3時對應電極430之損壞。
第二保護層700與光學單元800可設置於光傳輸層500上。
第二保護層700可包含有一種折射率近似於第二有機薄膜522之折射率之無機材料。此第二保護層700防止外部之水氣和/或氧氣滲透入光傳輸層500與發光二極體400中。
光學單元800可包含相位延遲板810與偏光板820。且相位延遲板810可為一種λ/4板。
光學單元800藉由抑制外部光線之反射以改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3之可見度及對比。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3之其他元件係相同於描繪於第1圖與第2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且因此,於此將不針對其他元件進行詳細說明。
第9圖係為描繪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發射光之明亮度之圖表。
於該圖表中,橫軸表示每一第一有機薄膜521與第二有機薄膜522中,第一材料520-1所佔的體積比率(%),而縱軸表示發射光之明亮度。縱軸之發射光之明亮度之單位係為任意單位,且數值“1”表示未包含有第一材料520-1之明亮度。
於此案例中,第一材料520-1可被形成為包含二氧化鋯(ZrO2)、具有2.2之折射率且具有154.4奈米(nm)之粒徑之粒子。
如第9圖所示,當第一材料520-1所佔之體積比率增加時,明亮度會先增加然後下降。
當第一材料520-1所佔之體積比率介於0.01至0.1之間時,明亮度為最大值。於此案例中,此明亮度即發射光之效率,相較於未具有第一材料520-1之情況,具有大約70%之增加。
第10圖係為描繪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一側之顏色偏移量之圖表。
於該圖表中,縱軸表示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正前方與斜角60度之位置之顏色座標值之差異(Δu'v'),即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一側之顏色偏移。
如第10圖所示,於未具有第一材料520-1之情形下(Ref),霧狀值為80%及88%時,會降低顏色偏移。
分別描繪於第1圖、7圖及第8圖之有機發光裝置1、2及3均可降低側視角產生之顏色偏移並可提升發射光之效率。
依據本發明,可降低位於側視角所產生之顏色偏移。
並且,可提升發射光之效率。
雖然本發明藉由參照例示性實施例而被具體之描述及展現,應被習知技藝人所理解的是未脫離如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定義之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之形式或細節上之改變皆屬可能。

1...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2...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3...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100...支撐基板
200...基板
210...阻隔層
300...元件/佈線層
310...主動層
330...閘極電極
350a...源極電極
350b...汲極電極
400...有機發光二極體
410...像素電極
420...有機發光層
430...對應電極
500...光傳輸層
500’...光傳輸層
510...無機薄膜
510’...無機薄膜
511...第一無機薄膜
511’...第一無機薄膜
512...第二無機薄膜
512’...第二無機薄膜
513’...第三無機薄膜
520...有機薄膜
520’...有機薄膜
520-1...第一材料
520-1’...第一材料
520-2...第二材料
520-2’...第二材料
521...第一有機薄膜
521’...第一有機薄膜
522...第二有機薄膜
522’...第二有機薄膜
523...第三有機薄膜
523’...第三有機薄膜
524’...第四有機薄膜
600...第一保護層
610...覆蓋層
620...無機層
700...第二保護層
800...光學單元
810...相位延遲板
820...偏光板
第1圖 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 係為描繪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一像素區域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至第6圖  係為製造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描繪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方法之一系列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 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 係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9圖 係為描繪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發射光之明亮度之示意圖;及
第10圖 係為描繪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一側之顏色偏移量之示意圖。
1...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200...基板
300...元件/佈線層
400...有機發光二極體
410...像素電極
420...有機發光層
430...對應電極
500...光傳輸層
510...無機薄膜
511...第一無機薄膜
512...第二無機薄膜
520...有機薄膜
520-1...第一材料
520-2...第二材料
521...第一有機薄膜
522...第二有機薄膜
523...第三有機薄膜

Claims (20)

  1.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像素電極,設置於該基板上;
    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像素電極上,且能夠傳輸一光線;
    一有機發光層,設置於該像素電極與該對應電極之間,用以至少朝向該對應電極發射該光線;以及
    一光傳輸層,沿著自該有機發光層發射之該光線之一路線設置於該對應電極上,且包含至少一無機薄膜與被該至少一無機薄膜分隔開之複數個有機薄膜,其中至少二該些有機薄膜的每一個包含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之一第一材料與具有一第二折射率之一第二材料,其中該第一折射率大於該第二折射率,且其中該第一材料係散佈於該第二材料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包含於該光傳輸層中之該複數個有機薄膜包含:
    一第一有機薄膜,相鄰於該對應電極而設置,且包括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以及
    一第二有機薄膜,設置於該些有機薄膜中之最上層,且包括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
    其中該至少一無機薄膜包含一第一無機薄膜,設置在該第一有機薄膜與該第二有機薄膜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包含於該光傳輸層中之該至少一無機薄膜包含複數個無機薄膜,且該複數個無機薄膜與該複數個有機薄膜係交替設置;且
    其中該複數個有機薄膜之每一個包含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材料之該第一折射率大於1.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材料具有範圍為0.1微米至5微米之一粒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材料包含鋯(Zr)、鎢(W)及矽(Si)中的至少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傳輸層具有不大於50微米之一厚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包含設置在該對應電極與該光傳輸層間之一保護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包含設置在該光傳輸層上之一光學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基板係為ㄧ可撓式基板。
  11. 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於一基板上形成一像素電極;
    於該像素電極上形成一有機發光層;
    於該有機發光層上形成能夠傳輸一光線之一對應電極;以及
    沿著自該有機發光層發射之該光線之一路線於該對應電極上形成包括至少一無機薄膜與被該至少一無機薄膜分隔開之複數個有機薄膜之一光傳輸層,其中至少二該些有機薄膜的每一個包含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之一第一材料與具有一第二折射率之一第二材料,其中該第一折射率大於該第二折射率,且其中該第一材料係散佈於該第二材料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光傳輸層之步驟包含:
    於該對應電極上形成包括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之一第一有機薄膜;
    於該第一有機薄膜上形成一第一無機薄膜;以及
    於該第一無機薄膜上形成包括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之一第二有機薄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光傳輸層之步驟包含交替形成複數個該無機薄膜與該複數個有機薄膜,每一個該有機薄膜包含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材料之該第一折射率大於1.5。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材料具有範圍為0.1微米至5微米之一粒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材料包含鋯(Zr)、鎢(W)及矽(Si)中的至少之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光傳輸層具有不大於50微米之一厚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形成該對應電極後,於該對應電極上形成一保護層之步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形成該光傳輸層後,於該光傳輸層上形成一光學單元之步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基板係為ㄧ可撓式基板,且該製造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於該基板上形成該像素電極之前,於一支撐基板上形成該基板;以及
    於形成該光傳輸層後,從該基板上去除該支撐基板。
TW101117292A 2011-12-28 2012-05-15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5720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44981A KR101892711B1 (ko) 2011-12-28 2011-12-28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7799A true TW201327799A (zh) 2013-07-01
TWI572030B TWI572030B (zh) 2017-02-21

Family

ID=48608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292A TWI572030B (zh) 2011-12-28 2012-05-15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72207B2 (zh)
JP (1) JP2013140791A (zh)
KR (1) KR101892711B1 (zh)
CN (1) CN103187536B (zh)
DE (1) DE102012214802A1 (zh)
TW (1) TWI5720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701B (zh) * 2013-07-23 2018-08-01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用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封裝結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US12052886B2 (en) * 2020-07-03 2024-07-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refractive lay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2182B2 (ja) * 2011-11-14 2016-12-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面状発光体
KR20130061206A (ko) * 2011-12-01 2013-06-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933478B2 (en) * 2013-02-19 2015-01-13 Cooledge Lighting Inc. Engineered-phosphor LED packages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150011231A (ko) 2013-07-22 2015-0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356256B2 (en) * 2013-07-31 2016-05-3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50043890A (ko) * 2013-10-15 2015-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55196B1 (ko) * 2014-02-03 2021-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26382B1 (ko) * 2014-02-19 2020-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50349295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Samsung Sdi Co., Ltd. Gas permeation multilayer barrier with tunable index decoupling layers
KR102308306B1 (ko) * 2014-07-01 2021-10-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KR20160036722A (ko) * 2014-09-25 2016-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617228B (zh) * 2014-12-29 2017-11-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增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56594B1 (ko) * 2015-01-22 2022-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53566B1 (ko) * 2015-06-01 2022-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70012707A (ko) * 2015-07-22 2017-02-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18385B1 (ko) * 2015-08-13 2021-10-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44177B1 (ko) 2015-12-28 2022-09-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65377B1 (ko) * 2016-02-12 2022-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543575B1 (ko) 2016-04-07 2023-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18006212A (ja) * 2016-07-05 2018-01-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762377B2 (ja) 2016-11-03 2020-09-30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6450031B (zh) * 2016-11-07 2019-02-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的oled器件以及oled器件的薄膜封装方法
JP6885055B2 (ja) 2016-12-26 2021-06-09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充填材、樹脂組成物、パッケージ、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6953020B (zh) * 2016-12-30 2020-02-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80090421A (ko) 2017-02-02 2018-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6935725A (zh) * 2017-02-17 2017-07-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KR102404572B1 (ko) * 2017-08-04 2022-06-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546338B (zh) * 2017-08-29 2019-08-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7037034B2 (ja) * 2017-08-31 2022-03-1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充填材、樹脂組成物、パッケージ、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027141B2 (ja) 2017-12-05 2022-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型有機el素子、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型有機el装置、および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型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US10964905B2 (en) * 2019-04-08 2021-03-30 Inter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cell comprising a set of right circular hollow cylinders
CN110265439A (zh) * 2019-06-06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KR20210011560A (ko) * 2019-07-22 2021-0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518146B (zh) * 2019-08-30 2022-0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
WO2024014564A1 (ko) * 2022-07-11 2024-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합 필러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94252B (en) 2004-09-28 2008-03-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Display
US20060232195A1 (en) * 2005-04-14 2006-10-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KR100682963B1 (ko) * 2006-02-03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외선 차단막을 구비한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KR100821068B1 (ko) 2006-05-16 2008-04-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80006304A (ko) 2006-07-12 2008-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570092B2 (ja) * 2007-07-31 2014-08-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091096A1 (en) * 2008-02-15 2009-08-19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Encapsula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2010055894A (ja) * 2008-08-27 2010-03-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発光素子用封止フィルム
KR101002659B1 (ko) * 2008-12-23 2010-12-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0153282A (ja) * 2008-12-26 2010-07-08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KR101015851B1 (ko) * 2009-02-09 2011-0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10012943A (ko) * 2009-07-31 2011-02-09 웅진케미칼 주식회사 광추출 효율이 개선된 유기전계 발광장치
KR101094298B1 (ko) * 2009-08-18 2011-12-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5257314B2 (ja) * 2009-09-29 2013-08-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準備用支持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KR20110057673A (ko) * 2009-11-24 2011-06-0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조명 장치
KR101591332B1 (ko) * 2009-11-27 2016-02-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10071530A (ko) 2009-12-21 2011-06-2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편광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155904B1 (ko) * 2010-01-04 2012-06-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5621842B2 (ja) * 2010-04-02 2014-1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有機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源装置
KR20120115841A (ko) * 2011-04-11 2012-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701B (zh) * 2013-07-23 2018-08-01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用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封裝結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US12052886B2 (en) * 2020-07-03 2024-07-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refractive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76401A (ko) 2013-07-08
TWI572030B (zh) 2017-02-21
CN103187536B (zh) 2017-03-01
CN103187536A (zh) 2013-07-03
JP2013140791A (ja) 2013-07-18
DE102012214802A1 (de) 2013-07-04
KR101892711B1 (ko) 2018-08-29
US20130168712A1 (en) 2013-07-04
US8872207B2 (en) 201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2030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251340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433538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US10553827B2 (en) Display device
TWI578514B (zh)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US929351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41127B (zh)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US11329257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layer
KR10195497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3785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08424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861014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2386509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15898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673970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그 제조방법
KR10270903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40222577A1 (en)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