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514B -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514B
TWI578514B TW101130916A TW101130916A TWI578514B TW I578514 B TWI578514 B TW I578514B TW 101130916 A TW101130916 A TW 101130916A TW 101130916 A TW101130916 A TW 101130916A TW I578514 B TWI578514 B TW I5785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organic light
display device
emitting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7804A (zh
Inventor
朴順龍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27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7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5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1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5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7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2011年12月28日向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申請案號為10-2011-0144980之優先權效益,其全部內容併入此處作為參考。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為自我發光顯示設備,其包含有機發光裝置,係包含電洞注入電極、電子注入電極以及設置於其間的有機發光層,當藉由組合電洞注入電極之電洞及電子注入電極之電子而形成之激子由激態改變至基態時,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係發射光線。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為不需額外光源的自我發光顯示設備,且因為可以低電壓驅動、輕薄、廣視角、高對比以及快反應速度,因此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作為下一代顯示裝置而吸引人們的注意。
然而,有機發光顯示設備會因為外部潮濕或氧氣而劣化,因此有機發光裝置係經封裝,以自外部潮濕或氧氣保護有機發光顯示設備。
現今,為取得薄及/或可撓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由複數層組成之薄膜封裝(TFE)係用來封裝有機發光裝置,其中該複數層包含複數個無機薄膜或多個無機薄膜及多個有機薄膜。
然而,由於外部透射至薄膜封裝之光路的差異使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側視角發生顏色偏移。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製造該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之方法,係減少發生於其側視角的顏色偏移。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係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包含基板;像素電極,係設置於基板上;相對電極,係設置於像素電極上,且光線從相對電極中穿透傳輸;有機發光層,係設置於像素電極以及相對電極之間,且至少朝相對電極發射光線;第一透光層,係設置於相對電極上,且發射自有機發光層之光線從第一透光層中穿透傳輸;以及第二透光層,係設置於發射自第一透光層上之有機發光層之光線的路徑上,且包含具有第一折射指數的複數個第一材料以及具有第二折射指數的第二材料,其中第一折射指數係大於第二折射指數,且複數個第一材料係設置於第二材料中。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可更包含光學構件,係設置於該第二透光層上。
第二材料可包含黏性材料。
第二透光層可包含接觸第一透光層且包含黏性材料的第一層、設置於第一層上且包含複數個第一材料及第二材料的第二層,以及設置於第二層上且包含黏性材料的第三層。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可更包含保護層,係設置於相對電極以及第一透光層之間。
複數個第一材料之第一折射指數可為1.5或大於1.5。
複數個第一材料之大小可介於0.1微米以及5微米之間。
複數個第一材料可包含鋯(Zr)或矽(Si)。
介於有機發光層及第二透光層之間的距離可為50微米或小於50微米。
基板可為可撓性基板。
第一透光層可包含有多個無機薄膜以及多個有機薄膜交替設置的複數層。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提供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方法,該方法包含(a)依序形成像素電極、有機發光層以及光線從中穿透傳輸的相對電極於基板上;(b)形成第一透光層於相對電極上,以從中穿透傳輸發射自有機發光層之光線;以及(c)形成第二透光層於發射自第一透光層上之有機發光層之光線的路徑上,第二透光層包含具有第一折射指數的複數個第一材料以及具有第二折射指數的第二材料,其中第一折射指數係大於第二折射指數,且複數個第一材料係設置於第二材料內。
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之方法可更包含在步驟(c)後,形成光學構件於第二透光層。
在步驟(c)中,第二材料可包含黏性材料。
步驟(c)可包含:形成接觸第一透光層且包含黏性材料的第一層;形成於第一層上且包含複數個第一材料及第二材料的第二層;以及形成於第二層上且包含黏性材料的第三層。
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之方法可更包含在步驟(a)及(b)之間形成保護層。
在步驟(c)中,複數個第一材料之第一折射指數可為1.5或大於1.5。
在步驟(c)中,複數個第一材料之大小可介於0.1微米以及5微米之間。
複數個第一材料可包含鋯或矽。
介於有機發光層及第二透光層之間的距離可為50微米或小於50微米。
基板可為可撓性基板。
在步驟(b)中,形成第一透光層可包含形成有多個無機薄膜以及多個有機薄膜交替設置的複數層。
100、100’、200、300‧‧‧有機發光顯示設備
120‧‧‧基板
130‧‧‧裝置/配線層
131‧‧‧主動層
133‧‧‧閘極電極
135a‧‧‧源極電極
135b‧‧‧汲極電極
140、140’‧‧‧有機發光裝置
141‧‧‧像素電極
142‧‧‧有機發光層
143‧‧‧相對電極
150‧‧‧第一透光層
150’‧‧‧封裝層
151‧‧‧無機薄膜
152‧‧‧有機薄膜
160、160’、260‧‧‧第二透光層
161、161’、261‧‧‧第一材料
162、162’、262‧‧‧第二材料
170‧‧‧光學構件
171‧‧‧延遲板
172‧‧‧偏光板
263‧‧‧第一層
264‧‧‧第二層
265‧‧‧第三層
P、P’‧‧‧位置
TFT‧‧‧薄膜電晶體
OLED‧‧‧有機發光裝置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橫切面示意圖。
第2圖係為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像素區域的橫切面示意圖。
第3圖至第6圖為依序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製造第1圖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方法的橫切面示意圖。
第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橫切面示意圖。
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之橫切面示意圖。
第9圖係為發射自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光線路徑的示意圖。
第10圖係為發射自比較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光線路徑的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將參考附圖而更詳細地說明。於此處使用之詞彙”及/或”包含一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之任一和全部之組合。表達詞彙如“至少其一”置於一列舉元件前時,修飾全部的列舉元件而非修飾列舉元件中之個別元件。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橫切面示意圖。第2圖係為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像素區域的橫切面示意圖。
參閱第1圖及第2圖,本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包含基板120;像素電極141,係設置於基板120上;相對電極143,係設置於像素電極141上,且光線從中穿透傳輸;有機發光層142,係設置於像素電極141以及相對電 極143之間,且朝相對電極143發射光線;第一透光層150,係設置於相對電極143上,且發射自有機發光層142之光線從第一透光層150中穿透傳輸;以及第二透光層160,係設置於發射自第一透光層150上之有機發光層142之光線的路徑上,且包含具有第一折射指數的複數個第一材料161以及具有第二折射指數的第二材料162,其中第一折射指數係大於第二折射指數,且第一材料161係設置於該第二材料162內。
基板120可為可撓性基板,且可由如聚酞酸乙二醚酯(polyethyleneether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丙烯酸酯(polyarylate)、聚醚醯亞胺(polyetherimide)、聚醚酯(Polyethersulfone)以及聚亞醯胺(Polyimide)等等之具有高耐熱性及耐用度之塑膠形成。然而,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基板120可由如金屬或玻璃等各種材料形成。
裝置/配線層130可設置於基板120上且可包含用於驅動有機發光裝置(OLED)140之驅動薄膜電晶體(TFT)、開關薄膜電晶體(圖未示)、電容以及連接於薄膜電晶體或電容之配線。
驅動薄膜電晶體包含主動層131、閘極電極133以及源極電極135a及汲極電極135b。
障壁薄膜(圖未示)可進一步設置於基板120及裝置/配線層130之間,以預防外部雜質如濕氣或氧氣通過基板120且滲入有機發光裝置140。
有機發光裝置140係設置於裝置/配線層130上。有機發光裝置140包含像素電極141、設置於像素電極141上之有機發光層142以及形成於有機發光層142上之相對電極143。
於此實施例中,像素電極141為陽極、且相對電極143為陰極。然而,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根據驅動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方法,像素電極141可為陰極,且相對電極143可為陽極。電洞及電子係分別從像素電極141及相對電極143注入至有機發光層142。藉由經注入的電洞及電子之互相組合而形成之激子由激態轉變至基態,有機發光層142便發出光線。
像素電極141係電性連接於形成於裝置/配線層130中之驅動薄膜電晶體。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有機發光裝置140係設置於包含驅動薄膜電晶體之裝置/配線層130上,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有機發光裝置140之結構可以不同方式修改。舉例而言,有機發光裝置140之像素電極141可形成於與薄膜電晶體之主動層131同一層,以作為其閘極電極133,或作為其源極電極135a及汲極電極135b。
雖然本實施例之閘極電極133設置於驅動薄膜電晶體中的主動層131上,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閘極電極133可設置於主動層131下。
本實施例之包含於有機發光裝置140中的像素電極141可為反射電極,且可包含由銀、鎂、鋁、鉑、鈀、金、鎳、釹、銥以及鉻形成的反射薄膜,以及形成於反射薄膜上之透明或半透明電極層。
透明或半透明電極層可由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鋅(ZnO)、氧化銦(In2O3)、氧化銦鎵(IGO)以及氧化鋁鋅(AZO)之至少其一形成。
.相對像素電極141設置的相對電極143可為透明或半透明電極,且可包含具有由鋰、鈣、氟化鋰/鈣、氟化鋰/鋁、鋁、銀、鎂及其化合物而形成之 低功函數的金屬薄膜。輔助電極層或匯流排電極可利用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或氧化銦之用於形成透明電極的材料再形成於金屬薄膜上。
因此,相對電極143可自其中傳輸發射自有機發光層142的光線。
有機發光層142係設置於像素電極141及相對電極143之間,且可為低分子量有機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機材料。
除了有機發光層142外,還有如電洞傳輸層(HTL)、電洞注入層(HIL)、電子傳輸層(ETL)以及電子注入層(EIL)之中間層可選擇性地設置於像素電極141及相對電極143之間。
發射自有機發光層142的光線可為正面發光式,係直接地或於從包含反射電極的像素電極141反射後,朝相對電極143發射。
第一透光層150係設置於相對電極143上,且可包含無機薄膜151及有機薄膜152交替設置於其中的複數層。
於此實施例中,基板120為可撓性基板,且第一透光層150為包含無機薄膜151及有機薄膜152的薄膜,因此可簡單地完成可撓且薄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此外,第一透光層150係設置以直接地覆蓋有機發光裝置140,以便封裝且保護有機發光裝置140與外部隔離。在這點上,雖然如保護層(未顯示)之層可進一步設置於第一透光層150及有機發光裝置140間,由於不需玻璃基板,因此封裝方法需要填充材料。
無機薄膜151可由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及其化合物而形成,例如氧化鋁、氧化矽或氮化矽。無機薄膜151作為阻止外部濕氣及/或氧氣滲入有機發光裝置140。
有機薄膜152可包含環氧樹脂、丙烯酸酯以及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且可為單體,以取得薄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有機薄膜152用於減輕無機薄膜151的內部壓力或用於填補及平坦化無機薄膜151之缺陷。
在這點上,無機薄膜151可設置於第一透光層150的最外側中,以有效地阻擋外部濕氣及/或氧氣滲入有機發光裝置140。
儘管此實施利中,無機薄膜151堆疊為三層,且有機薄膜152堆疊為兩層,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亦即,不對交替堆疊的無機薄膜151及有機薄膜152之層設限。
包含複數個第一材料161以及第二材料162的第二透光層160設置於第一透光層150上。第一材料161具有第一折射指數。第二材料162具有第二折射指數。第一折射指數具有大於第二折射指數之數值。
第二材料162一般可為具有1.5或小於1.5之折射指數的樹脂。舉例而言,第二材料162可為具有約1.49之折射指數的丙烯酸樹脂。
有鑑於此,為了藉由使用第一材料161而有效地散射入射於第二透光層160的光線,第一材料161之第一折射指數需要大於第二折射指數,第一材料161的第一折射指數可為1.5或更多。若第二材料162為高折射樹脂,第一材料161之第一折射指數可為2.0或更多。
複數個第一材料161係設置於第二材料162內,且可為球形。第一材料161可包含鋯(Zr)或矽(Si),且可具有0.1微米至5微米的直徑。
第二材料162可包含黏性材料。黏性材料可為透明聚合物如丙烯酸聚合物、矽系聚合物、聚酯型聚合物、聚胺酯、聚醯胺、聚醚、氟或橡膠系聚合物。
第一透光層150可形成為薄膜封裝(TFE)。有鑑於此,設置於第一透光層150下部的有機發光層142以及設置於第一透光層150上部的第二透光層160之間的距離可為50微米或更少。若有機發光層142及第二透光層160之間的距離超過50微米,將使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螢幕看起來是糢糊的,其將劣化影像品質。此將稍後描述。
發射自有機發光層142的光線直接地或從像素電極141反射後,入射至包含第一材料161以及第二材料162的第二透光層160上。有鑒於此,由於第一材料161具有比第二材料162的第二折射指數大的第一折射指數且尺寸大小為5微米或更少,入射至第二透光層160之光線的方向改變,因此向外部發射的光線具有不同的角度。
發射自有機發光層142的光線不具方向性,且行經不同的光線路徑。因此,儘管具有所需色純度的光線發射於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正面,顏色偏移發生於其側視角。
然而,行經不同光線路徑的光線入射至第二透光層160上,在此實施例中,入射至第二透光層160的光線係經外部發射且具有不同角度,因此行經不同光線路徑的光線於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正面及側邊混合。
因此,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正面及側面的色座標差異,亦即其側視角的顏色偏移可以降低。
此外,為了有效地阻擋外部濕氣及/或氧氣滲入有機發光裝置140,無機薄膜151可設置於接觸第二透光層的第一透光層150的最外層。在此例中,無機薄膜151的折射指數可大於包含於第二透光層160的第二材料162的第二折射指數。
在此例中,若入射至第二透光層160上的光線的入射角大於預設角度,此光線係全反射,其可能減少光線提取效率。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具有第一折射指數大於第二材料162的第二折射指數的第一材料161係包含於第二透光層160的第二材料162中,光線經全反射且未向外部發射的機率係降低,因此增加光線效率。
光學構件170可設置於第二透光層160上。此光學構件170可包含相位延遲板171以及偏光板172。相位延遲板171可為1/4波長板(λ/4板)。
本實施例的光學構件170用以抑制反射外部光線,且增強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可見度及對比。
下表1至4顯示第二透光層160之霧度值(Haze values),亦即包含於第二材料162中之部分的第一材料161的亮度比以及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白色W、紅色R、綠色G以及藍色B之色座標值關於y及x軸的變化。
亮度比為朝向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正面發射的光線的亮度值,以及朝向其正面傾斜60度發射的光線的亮度值的百分比的數值。數值△x及△y代表朝向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正面發射的光線的色座標值以及朝向其正面之y及z軸傾斜60度發射的光線的色座標值的變化。
參閱上面的表1至4,關於白色W,相較於0%霧度,80%霧度的亮度比增加,且朝向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側面發射的光線的色座標值與朝向其正面發射的光線的色座標值的變化,亦即顏色偏移減少。
更明確地,當包含於第二材料162中之第一材料161的數量增加,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的亮度增加,且其側邊的顏色偏移減少。
第3圖至第6圖為依序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製造第1圖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方法的橫切面示意圖。
參閱第3圖,裝置/配線層130以及包含像素電極141、有機發光層142及相對電極143的有機發光裝置140係形成於基板120上。
基板120可為可撓性基板,其可設置於由支撐可撓性基板的玻璃形成的支撐基板(圖未示)上。支撐基板(圖未示)可於所有製程完成後或於製程期間移除。
如上述,基板120可由具有良好耐熱性及耐久性的塑膠形成。
障壁薄膜(圖未示)可進一步設置於基板120上。障壁薄膜(圖未示)可包含無機薄膜及/或有機薄膜,且阻擋外部雜質通過基板120以及滲入裝置/配線層130及有機發光裝置140。
裝置/配線層130可包含驅動薄膜電晶體TFT(見第2圖)、電容(圖未示)以及用於驅動有機發光裝置OLED140的導線(圖未示)。
像素電極141、有機發光層142以及相對電極143依序地形成於裝置/配線層130上。
像素電極141可為反射電極。相對電極143可為透明或半透明電極。因此,有機發光層142產生的光線可直接朝向相對電極143或從像素電極141反射後發射。
有鑒於此,共振結構可藉由形成為半透明電極的相對電極143以及像素電極141而形成。
有機發光層142可為低分子量有機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機材料。除了有機發光層142外,還有上述之中間層可設置於像素電極141及相對電極143間。
僅管本實施例中OLED 140形成於裝置/配線層130上,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裝置/配線層130及OLED140可形成於同一層。
參閱第4圖,無機薄膜151以及有機薄膜152交替形成於OLED 140上,因此形成包含複數層之第一透光層150。
雖然本實施例中無機薄膜151形成於接觸相對電極143之第一透光層150的最低層及最高層,且為三層薄膜,並且有機薄膜152為兩層薄膜,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無機薄膜151及有機薄膜152的形成序列,或無機薄膜151及有機薄膜152依序形成的數目,本實施例並不對此設限。
參閱第5圖,包含第一材料161以及第二材料162的第二透光層160係形成於第一透光層150上。
包含於第二透光層160中的第一材料161具有第一折射指數。第二材料162具有第二折射指數。第一折射指數係大於第二折射指數。有鑒於此,第一折射指數可為1.5或更高且也可為2.0或更高。
複數個第一材料161係設置於第二材料162中,且可為球形。第一材料161可包含鋯(Zr)或矽(Si),且可具有0.1微米至5微米的直徑。
第二材料162可包含黏性材料。此黏性材料可為透明聚合物材料。
參閱第6圖,光學構件170係藉由依序地形成延遲板171及偏光板172於第二透光層160上而形成。
有鑒於此,光學構件170可抑制外部光線的反射,且可增強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可見度及對比。
第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橫切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200將描述於下,其係與第1圖及第2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不同。
參閱第7圖,有機發光顯示設備200除了第二透光層260之結構外,係與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相同。
第二透光層260包含接觸第一透光層150且包含黏性材料之第一層263,設置於第一層263上且包含複數個第一材料261及第二材料262的第二層264,以及設置於第二層264上且包含黏性材料的第三層265。
包含於第二材料264中的第一材料261可包含鋯(Zr)或矽(Si)且可具有0.1微米至5微米之間的直徑。第二材料262可為透明有機材料。有鑒於此,第一材料261之折射指數可大於第二材料262之折射指數。
第一層263係設置於第一透光層150及第二層264間,且包含黏性材料。第一層263係結合第一透光層150及第二層264且可為透明聚合物材料。
第三層265係設置於第二層264及光學構件170之間,且包含黏性材料。第三層265係結合第二層264及光學構件170,且可為透明聚合物材料。有鑒於此,第一層263及第三層265可以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200之其它元件係與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相同,因此其描述將省略。
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之橫切面示意圖。
參閱第8圖,有機發光顯示設備300除了有機薄膜152係設置於接觸OLED 140之第一透光層150之最低層之外,係與第1圖及第2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相同。
OLED 140包含複數個薄膜,因此其表面可能不平坦。在此例中,光線特性退化,且OLED 140及第一透光層150之間的黏著力可減少。
於本實施例中,有機薄膜152係設置於接觸OLED 140的第一透光層150的最低層中,因此平坦化OLED 140的表面,且增加OLED 140及第一透光層150之間的黏著力。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300之其它元件係與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相同,因此其描述將省略。
雖然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200及300中的OLED 140及第一透光層150係配製為直接地互相接觸,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薄層可設置於OLED 140及第一透光層150之間。
亦即,如紫外線阻擋層(圖未示)或覆蓋層(圖未示)之用於保護OLED 140的保護層(圖未示)可設置於OLED 140及第一透光層150之間。
第9圖係為發射自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光線路徑的示意圖。第10圖係為發射自比較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的光線路徑的示意圖。
於第9圖及第10圖中,由於鄰近的光線之間的折射指數的差異造成的光線折射為方便描述係經省略。此外,連續線代表發射自OLED 140及OLED 140’的光線路徑,且虛線代表發射至外側的視角路徑。
於第10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中,具有大於第9圖之包含複數個薄膜之第一透光層150之厚度的封裝層150’係設置於OLED 140’及第二透光層160’之間。有鑒於此,封裝層150’可為玻璃基板。
封裝層150’較第9圖之包含複數個薄膜之第一透光層150厚,且大致不接觸OLED 140’。因此,OLED 140’及設置於封裝層150’上的第二透光層160’之間的距離具有大於第9圖之OLED 140及第二透光層160之間的距離的數值。
因此,由於自OLED 140’朝向第二透光層160’發射的光線路徑增加,行經第二透光層160’的光線方向改變,因此可發射至外側的光線形成之位置P’係不位於OLED 140’所設置的區域中,即像素區域。亦即,從外側觀察時,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螢幕看起來是模糊的,其劣化了影像之品質。
然而,由於第9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第一透光層150包含薄膜,此第一透光層150具有低厚度,且因此OLED 140及第二透光層160之間的距離較第10圖之距離小。
因此,雖然發射自OLED 140之光線方向因第二透光層160而改變,可發射至外側的光線形成之位置P係位於OLED 140所設置的區域中,亦即像素區域。
因此,為了預防螢幕模糊,本發明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100之OLED 140及第二透光層160之間的距離可限制於預定數值內。此距離可為50微米或更小。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之方法,第二透光層係設置於第一透光層上,因此減少產生於側視角的顏色偏移。
並且可增加光線的提取效率。
此外,可增加藉由有機發光顯示設備所執行的影像品質。
雖然為了使附圖更加清楚,層的大小或厚度被誇大或減少,本發明並不對附圖中說明的元件的大小或形狀設限。
當本發明參考其例示性實施例而特別地顯示及描述,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瞭解的是形式上或細節的不同改變將不偏離本發明下面所界定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及範疇。
100‧‧‧有機發光顯示設備
120‧‧‧基板
130‧‧‧裝置/配線層
131‧‧‧主動層
133‧‧‧閘極電極
135a‧‧‧源極電極
135b‧‧‧汲極電極
140‧‧‧有機發光裝置
141‧‧‧像素電極
142‧‧‧有機發光層
143‧‧‧相對電極
150‧‧‧第一透光層
151‧‧‧無機薄膜
152‧‧‧有機薄膜
160‧‧‧第二透光層
161‧‧‧第一材料
162‧‧‧第二材料
170‧‧‧光學構件
171‧‧‧延遲板
172‧‧‧偏光板
TFT‧‧‧薄膜電晶體
OLED‧‧‧有機發光裝置

Claims (20)

  1.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包含:一基板;一像素電極,係設置於該基板上;一相對電極,係設置於該像素電極上,且光線從該相對電極中穿透傳輸;一有機發光層,係設置於該像素電極以及該相對電極之間,且至少朝該相對電極發射光線;一第一透光層,係設置於該相對電極上,且發射自該有機發光層之光線從該第一透光層中穿透傳輸;以及一第二透光層,係設置於發射自該第一透光層上之該有機發光層之光線的路徑上,且包含具有一第一折射指數的複數個第一材料以及具有一第二折射指數的一第二材料,其中該第一折射指數係大於該第二折射指數,且該複數個第一材料係設置於該第二材料內,其中介於該有機發光層及該第二透光層之間的距離不大於50微米,及在平行於該基板的方向該第二透光層係大於該有機發光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更包含一光學構件,係設置於該第二透光層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二材料包含一黏性材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二 透光層包含接觸該第一透光層且包含一黏性材料的一第一層、設置於該第一層上且包含該複數個第一材料及該第二材料的一第二層,以及設置於該第二層上且包含該黏性材料的一第三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更包含一保護層,係設置於該相對電極以及該第一透光層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材料之該第一折射指數不小於1.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材料之大小介於0.1微米以及5微米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材料包含鋯及矽之其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中該基板為一可撓性基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一透光層包含有多個無機薄膜以及多個有機薄膜交替設置的複數層。
  11. 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設備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依序形成一像素電極、一有機發光層以及光線從中穿透傳輸的一相對電極於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透光層於該相對電極上,以從中穿透傳輸發射自該有機發光層的光線;以及 形成一第二透光層於發射自該第一透光層上之該有機發光層之光線的路徑上,該第二透光層包含具有一第一折射指數的複數個第一材料以及具有一第二折射指數的一第二材料,其中該第一折射指數係大於該第二折射指數,且該複數個第一材料係設置於該第二材料內,其中介於該有機發光層及該第二透光層之間的距離不大於50微米,及在平行於該基板的方向該第二透光層係大於該有機發光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在形成該第二透光層之步驟後,形成一光學構件於該第二透光層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在形成該第二透光層之步驟中,該第二材料包含一黏性材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二透光層之步驟包含:形成接觸該第一透光層且包含一黏性材料的一第一層;形成設置於該第一層上且包含該複數個第一材料及該第二材料的一第二層;以及形成設置於該第二層上且包含該黏性材料的一第三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在依序形成該像素電極、該有機發光層以及該相對電極之步驟以及形成該第一透光層之步驟之間形成一保護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二透光層之步驟中,該複數個第一材料之該第一折射指數不小於1.5。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二透光層之步驟中,該複數個第一材料之大小介於0.1微米以及5微米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二透光層之步驟中,該複數個第一材料包含鋯及矽之其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基板為一可撓性基板。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透光層之步驟包含形成有多個無機薄膜以及多個有機薄膜交替設置的複數層。
TW101130916A 2011-12-28 2012-08-24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TWI578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44980A KR101883848B1 (ko) 2011-12-28 2011-12-28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7804A TW201327804A (zh) 2013-07-01
TWI578514B true TWI578514B (zh) 2017-04-11

Family

ID=48608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916A TWI578514B (zh) 2011-12-28 2012-08-24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36501B2 (zh)
JP (1) JP6342609B2 (zh)
KR (1) KR101883848B1 (zh)
CN (1) CN103187426A (zh)
DE (1) DE102012214955A1 (zh)
TW (1) TWI578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6545B1 (ko) * 2012-07-19 2020-03-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5708602B2 (ja) * 2012-09-20 2015-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02206B1 (ko) 2012-11-20 2015-03-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효율이 향상된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117607B1 (ko) * 2013-07-23 2020-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60036722A (ko) * 2014-09-25 2016-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53922B1 (ko) * 2015-03-31 2022-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04284B1 (ko) * 2015-04-07 2021-09-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83879B1 (ko) * 2015-05-14 2022-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417117B1 (ko) * 2015-10-22 2022-07-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14017B1 (ko) 2015-10-27 2022-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747268B1 (ko) * 2015-11-30 2017-06-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를 포함한 헤드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
KR102663900B1 (ko) 2016-05-26 2024-05-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518130B1 (ko) * 2016-08-04 2023-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6098742A (zh) * 2016-08-18 2016-11-09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KR102380262B1 (ko) * 2016-11-07 2022-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654046B (zh) * 2016-12-20 2018-08-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626391B1 (ko) * 2018-02-27 2024-0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09426B1 (ko) * 2018-10-08 2023-12-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트레쳐블 표시 장치
JP2020113437A (ja) * 2019-01-11 2020-07-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1145658A (zh) * 2019-12-31 2020-05-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4791A (en) * 2002-04-12 2004-08-01 Universal Display Corp Protecte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0507688A (en) * 2003-06-27 2005-0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200720388A (en) * 2005-10-18 2007-06-01 Nitto Denko Corp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optical member with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N101630720A (zh) * 2008-07-15 2010-01-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201042281A (en) * 2009-05-27 2010-12-01 Toray Saehan Inc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6609U (en) * 1996-10-15 2000-04-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4062171B2 (ja) * 2003-05-28 2008-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積層構造の製造方法
CN1655376B (zh) * 2004-02-13 2010-08-11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附有镜面转换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294252B (en) * 2004-09-28 2008-03-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Display
KR20070089845A (ko) 2004-12-06 2007-09-03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유기 전계발광 광원
TWI361018B (en) * 2005-04-18 2012-03-21 Sony Corp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
EP1760800B1 (en) * 2005-09-02 2017-01-04 OSRAM OLED GmbH Radiation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250196B2 (ja) * 2005-10-18 2013-07-3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80006304A (ko) 2006-07-12 2008-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784554B1 (ko) * 2006-11-08 2007-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US7902748B2 (en) * 2007-05-31 2011-03-08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US7982396B2 (en) 2007-06-04 2011-07-19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light-scattering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9070816A (ja) * 2007-08-21 2009-04-02 Fujifilm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9070814A (ja) * 2007-08-21 2009-04-02 Fujifilm Corp 散乱部材を有す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4932758B2 (ja) * 2008-02-06 2012-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59792A (ja) * 2008-03-26 2009-11-05 Fujifilm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0103082A (ja) * 2008-09-26 2010-05-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02659B1 (ko) * 2008-12-23 2010-12-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363022B1 (ko) * 2008-12-23 2014-02-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0995067B1 (ko) * 2009-01-21 2010-11-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0182449A (ja) * 2009-02-03 2010-08-19 Fujifilm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1015851B1 (ko) 2009-02-09 2011-0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0205650A (ja) * 2009-03-05 2010-09-16 Fujifilm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0212184A (ja) * 2009-03-12 2010-09-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有機el照明装置
JP5453952B2 (ja) * 2009-06-23 2014-03-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10058126A (ko) * 2009-11-25 2011-06-0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10071530A (ko) 2009-12-21 2011-06-2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편광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359657B1 (ko) * 2009-12-30 2014-02-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유기전계발광장치, 다층보호막
KR101182234B1 (ko) * 2010-05-28 2012-09-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504221B2 (ja) * 2011-08-05 2014-05-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4791A (en) * 2002-04-12 2004-08-01 Universal Display Corp Protecte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0507688A (en) * 2003-06-27 2005-0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200720388A (en) * 2005-10-18 2007-06-01 Nitto Denko Corp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optical member with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N101630720A (zh) * 2008-07-15 2010-01-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201042281A (en) * 2009-05-27 2010-12-01 Toray Saehan Inc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40789A (ja) 2013-07-18
US9136501B2 (en) 2015-09-15
DE102012214955A1 (de) 2013-07-04
CN103187426A (zh) 2013-07-03
TW201327804A (zh) 2013-07-01
KR101883848B1 (ko) 2018-08-02
JP6342609B2 (ja) 2018-06-13
US20130168644A1 (en) 2013-07-04
KR20130076400A (ko) 2013-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8514B (zh) 有機發光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KR10189271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518130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EP2866262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424597B1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29742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201332100A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KR2017006121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851941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2614061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645419B1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754787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KR20160119374A (ko)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50137186A (ko) 벤더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US861014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20160046979A (ko) 표시장치
KR102386509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2024005738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20056929A (ko) 표시 장치
KR10215898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60038178A (ko) Oled 표시 장치
US2023021775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416435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30108763A (ko) 표시 장치
KR20240026348A (ko)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