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9857A -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 Google Patents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9857A
TW201309857A TW100147334A TW100147334A TW201309857A TW 201309857 A TW201309857 A TW 201309857A TW 100147334 A TW100147334 A TW 100147334A TW 100147334 A TW100147334 A TW 100147334A TW 201309857 A TW201309857 A TW 2013098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bottom warp
thread
wefts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7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0383B (zh
Inventor
Nobuyuki Taenaka
Shoji Taenaka
Original Assignee
Taenaka Pile Fab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enaka Pile Fab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enaka Pile Fabr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09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0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03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4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rubbing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獲得一種絨織物片14被粗的底經線12推倒而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rubbing)。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包括絨織物片而成,亦即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重複排列在織物寬度方向;在成對之細的底經線與粗的底經線之間配置有絨織物線17;穿過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與粗的底經線共同越過上方之緯線之下方的絨織物線,而構成為形成有扣住穿過其下方之緯線之絨織物片14之絲絨織物的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相較於細的底經線11越過在扣住絨織物片之緯線前後織入之合計2條緯線13、13之上方之緯線的條數m,將粗的底經線越過在扣住絨織物片之緯線前後織入之合計2條緯線13、13之上方之緯線的條數n設為較多。

Description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在液晶面板之基板的表面形成促使液晶元件之排列之配向膜的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rubbing)材料。
為了在液晶面板之基板的表面形成促使液晶元件之排列的配向膜,將周面捲繞有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旋轉的擦刷滾筒(rubbing roll)抵靠在由聚醯亞胺(polyimide)樹脂等形成於液晶面板之基板之表面的配向膜進行擦刷,而施行形成沿著該該旋轉方向之微細之擦劃痕跡的擦刷處理。
在該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中係應用了經絲絨織物(warp pile woven fabric)(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2、3、4)。
作為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經絲絨織物之厚度大致為1.5至4.0mm。
在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絨織物或緯線或底經線(ground warps)中,係使用纖度(粗細)大致為15至100棉紗支數的絲條。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基礎織底(底組織ground texture)之底經線密度,係設定為大致20至180條/25.4mm。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基礎織底(底組織)之緯線密度,係設定為大致30至150條/25.4mm。
作為擦刷材料之絲絨織物之底經線之覆蓋係數(cover factor)κ係設定為大致500以上,該覆蓋係數κ係以底經線之條數δ與底經線之纖度ρ(dtex)之平方根的乘積來表示,而該底經線係排列在以底經線密度(條/25.4mm)表示之25.4mm間(請參照例如專利文獻4)。
經絲絨織物之絨織物係由2個絨織物片成對呈現。
該成對之2個絨織物片,係呈U字形、V字形甚至W字形而連續成形。
該彎曲成U字形、V字形甚至W字形而連續成形的2個絨織物片之連續部分之絨織物的沉入部,係穿過構成經絲絨織物之基礎織底之緯線的下方。
絨織物係藉由該穿過的沉入部而扣住於基礎織底,而該成對的2個絨織物片,係分成該扣住之緯線的前後而從基礎織底突出。
藉由改變該絨織物之沉入部穿過之緯線的數量,可使底經線之長度方向之絨織物片的傾斜情形變化,而獲得絨織物在底經線之長度方向傾斜之絲絨織物。
藉由改變絨織物之沉入部穿過之緯線與底經線所構成之基礎織底之織組織,亦可使底經線之長度方向之絨織物片的傾斜情形變化。
因此,藉由改變基礎織底之織組織,亦可獲得絨織物在底經線之長度方向傾斜之絲絨織物。
作為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的絲絨織物,係捲繞於旋轉滾筒來使用。
因此,適用作為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的經絲絨織物,就是絨織物沿著旋轉滾筒之旋轉方向傾斜之經絲絨織物。
因此,作為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的經絲絨織物,係將其底經線之長度方向配合旋轉方向,而將緯線之長度方向朝向軸芯方向捲繞於旋轉滾筒。
因此,作為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需要與擦刷滾筒之寬度對應之織物寬度的絲絨織物。
在作為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經絲絨織物之織造中,係使用了用在作為衣料質地或布料(sheet)質地(椅子塗層布)之經絲絨織物之織造的家具絨頭織物(moquette)織機。
然而,習知之家具絨頭織物織機之織物寬度為2.3m以下。
因此,藉由習知之家具絨頭織物織機,無法獲得織物寬度超過2.3m的經絲絨織物。
當然,織物寬度超過2.3m之寬幅的經絲絨織物,係可藉由威爾頓絨毯(Wilton carpet)織機來織造。
然而,威爾頓絨毯織機畢竟只是絨毯織機。
因此,藉由威爾頓絨毯織機,無法將15至100棉紗支數之絲條使用在絨織物或緯線或底經線,而獲得適用於底經線密度或緯線密度為20至150條/25.4mm,厚度為1.5至4.0mm之擦刷材料之絲絨織物。
由於上述之情形,要於擦刷處理使用擦刷材料於超過2.3m之寬幅之擦刷滾筒來提高液晶面板基板之生產效率時,就需要將擦刷材料用經絲絨織物之緯線之長度方向朝向旋轉方向,而底經線之長度方向則朝向軸芯方向之方式捲繞於旋轉滾筒,且一面使該滾筒旋轉一面撫摩絨織物面而使絨織物之絲絨沿著旋轉方向傾斜。
然而,在底經線密度設定為20至180條/25.4mm之緻密之擦刷材料用絲絨織物中,係藉由底經線而強固地把持著絨織物之左右(緯線之長度方向)。
因此,絨織物不易朝向緯線之長度方向傾斜。
就算藉由樹脂或熱強制性地使該絨織物傾斜,也會在絨織物的傾斜程度上產生參差不齊。
當使用在絨織物之傾斜程度上有參差不齊之擦刷材料用絲絨織物時,會在擦刷材料之液晶面板之配向膜的匹配性產生參差不齊,而在擦刷處理中頻頻產生損耗(loss),使得液晶面板基板的產率降低。
因此,本發明人乃發明了一種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以下簡稱前案擦刷材料),該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係由第6圖所示之絲絨織物所構成,而其基礎織底係藉由2條底經線11、12呈拉齊狀態之組而與緯線13交錯之2條緯畝(2/2緯畝weft ribs)織組織所構成(請參照例如專利文獻5)。
該前案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線,係配置在該呈拉齊狀態之組織各組2條底經線11、12之間。
絨織物線形成了扣住在各組2條底經線11、12交錯而越過上方之緯線13之浮緯起絨(loosepile)之絨織物片14。
該呈拉齊狀態之組之各組2條底經線之中之1條底經線12的纖度(粗細),係設定為其他1條底經線11之纖度(粗細)的1.2倍至4.0倍。
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係交替配置於基礎織底。
前案擦刷材料係可使底經線之長度方向L平行朝向軸芯方向而裝設於旋轉滾筒。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新型登錄第303282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237636號公報(專利第3209328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2-148628號公報(專利第3400424號)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4-341209號公報(專利第4139732號)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6-241638號公報(專利第3952208號)
在前案擦刷材料中,係在2條緯畝織組織之基礎織底之間夾著1條絨織物線而使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成為1組而重複配置。
在絨織物片沉入於基礎織底的沉入部中,推壓該沉入部而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係將該絨織物片14夾在中間而潛在相鄰之左右片側之粗的底經線12之下方,且越過該左右相鄰之另一片側之細的底經線11之上方。
粗的底經線12係依據與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的差異,牢牢地緊靠在夾在中間之絨織物線之絨織物片14的根部。
依據該緊靠的程度,夾在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間的絨織物片14,會被該緊靠之粗的底經線12推倒而朝向細的底經線11,而朝緯線13之長度方向,亦即絲絨織物之織物寬度方向W傾斜(參照第7圖)。
在前案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片14之織物寬度方向,傾斜係因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的差異而引起。
因此,為了增強傾斜的程度,乃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加粗。
如此,為了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加粗,不得不減少底經線密度。
再者,減低底經線密度時,擦刷材料之絨織物密度亦會減低。
在前案擦刷材料的基礎織底中,由於該基礎織底成為2條緯畝織組織之關係,越過緯線13上方之2條1組粗的底經線12與細的底經線11會呈現為方格花紋狀(黑白方塊交錯排列圖案,參照第6圖(a))。
由於絨織物片14係構成浮緯起絨15,因此該構成之浮緯起絨15亦配合2條1組粗的底經線12與細的底經線11而排列成方格花紋狀。
因此,所有絨織物線所形成之割絨(cut pile),不會沿著相同的緯線排列在一直線上,而相鄰之絨織物線之割絨會交替出現在各緯線13上方。
再者,在該交替之割絨與割絨之間會出現無絨織物空間80。
如此,在絨織物面,會產生無絨織物空間80成為方格花紋狀。
如此,在絨織物面產生無絨織物空間80成為方格花紋狀的擦刷材料中,即使將緯線密度設為緻密,亦無法將絨織物密度作成為緻密。
前案擦刷材料的基礎織底,係藉由2條底經線11、12呈拉齊狀態之組每越過2條緯線13、13上方就通過下一個2條緯線13、13下方的2條緯畝(2/2緯畝)織組織而構成。
因此,在形成絨織物片之絨織物線即通過1條緯線13之下方,且越過下一條緯線13之上方,又穿過下一條緯線13之下方而再度形成絨織物片之緊毛絨(fast pile)之絲絨織物,無法應用前案擦刷材料的基礎織底。
因此,為了改善前案擦刷材料,乃檢討了以下各點。
(1)不只依賴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的差異,而且在基礎織底之織組織之點方面,亦使絨織物片14易於朝織物寬度方向W傾斜。
(2)使絨織物片14朝織物寬度方向W更大幅地傾斜。
(3)使前案擦刷材料亦可適用於緊毛絨。
(4)解除前案擦刷材料之交替之浮緯起絨15與浮緯起絨15之間的無絨織物空間80(參照第6圖(b))。
在檢討上述前案擦刷材料之改善點的過程中,獲得以下之認知。
(1)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從2條減去設為1條,而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則從2條增加一條設為3條為較理想。
(2)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從2條增加1條設為3條時,如第1圖所示,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成為易於咬入於越過緯線13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之下方的狀態。
(3)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從2條增加1條設為3條時,如第1圖所示,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亦突出於越過緯線13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之上方,且成為易於覆蓋在細的底經線11之上方的狀態。
(4)絨織物片14會易於推倒在易於突出且覆蓋於細的底經線11之上方,使得易於覆蓋在易於咬入於粗的底經線12之下方之細的底經線11。
因此,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1特徵包括下列各項:(a)由絲絨織物所構成;(b)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係重複排列在織物寬度方向;(c)在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間配置有絨織物線17;(d)絨織物線17穿過由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共同越過上方之緯線13f之下方;(e)穿過該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係扣住於穿過其下方之緯線13f而形成絨織物片14;(f)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至少1條緯線的上方;(g)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係較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還多。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2特徵係除了上述第1特徵以外,又包括: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α較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β還多。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3特徵,係如上述第1或第2特徵以外又包括:推算作為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dtex)之平方根與細的底經線11之排列密度(條/2.54cm)之積,及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dtex)之平方根與粗的底經線12之排列密度(條/2.54cm)之積之和之底經線之覆蓋係數為500以上。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4特徵,係如上述第1至第3特徵中之任一特徵以外又包括: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係為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之1.2倍以上,且為10倍以下。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5特徵,係如上述第1至第4特徵中之任一特徵以外又包括:(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所形成之絨織物片14係為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而不會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的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係為2條。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6特徵,係如上述第1至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以外又包括:(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所形成之絨織物片14係為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越過織入於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的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的差(n-m)為1條。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7特徵,係為上述第1至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以外又包括:(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所形成之絨織物片14係為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而不會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係為1條。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之第8特徵,係如上述第1至第4特徵之任一特徵以外又包括:(1)單位緯線條數係由依序重複織入之4條緯線所構成;(2)粗的底經線12係潛入單位緯線4條中之1條緯線之下方,且持續越過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上方;(3)細的底經線11係越過在織入於粗的底經線12持續越過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的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以及潛入粗的底經線12所潛入之1條緯線之下方,且織入於粗的底經線12持續越過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合計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4)絨織物線17係潛入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共同越過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下方,並且越過在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上方,且形成有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扣住於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緊毛絨16;(5)越過扣住絨織物線17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合計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而不會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緯線的上方;(6)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2條緯線13f、13f、及在該2條緯線13f、13f之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合計3條緯線之上方;(7)在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各緯線13f、13f之前後的合計4條緯線之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係為1條。
在本發明中,係由粗的底經線12越過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至少1條緯線的上方。
此外,在本發明中,係在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織入,且包括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而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係包括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其較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m還多。
再者,在經線密度緻密且底經線之覆蓋係數為500以上之絲絨織物中,係平行排列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朝織物寬度方向W彼此推壓。
因此,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會成為與該細的底經線11成對,且成為易於咬入於與該細的底經線11相鄰而越過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之下方的狀態(參照第1圖)。
另一方面,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亦與該粗的底經線12成對,且成為易於突出覆蓋在與該粗的底經線12相鄰而越過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之上方的狀態(參照第1圖)。
如上所述,細的底經線11係在絨織物線17所潛入之緯線前後與粗的底經線12共同越過上方,相較於在絨織物線17所潛入之緯線前後織入之緯線之條數m,係將在絨織物線17所潛入之緯線前後織入,且在粗的底經線12在絨織物線17所潛入之緯線前後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設為較多。
如此,相較於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將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增多時,絨織物片14會被易於突出覆蓋於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推倒,而成為覆蓋在易於咬入於下方之細的底經線11之模樣(第1圖)。
結果,相較於前案擦刷材料,可獲得一種絨織物片14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如此,相較於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將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增多時,在擦刷材料之織成過程中,會有相較於細的底經線11更強的張力作用於粗的底經線12,且相較於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β會使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α更為增多。
如此,當使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α相較於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β更為增多時,絨織物片14易於從織縮率β較少且處於緊繃狀態之粗的底經線12朝織縮率α較多且處於鬆弛狀態之細的底經線11傾倒。
結果,相較於前案擦刷材料,可獲得一種絨織物片14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當絲絨織物之底經線之覆蓋係數成為500以上時,在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間作用於織物寬度方向W之推壓力會增強,而絨織物片30會易於受到該推壓力而被推倒而易於朝細的經線側22傾斜。
結果,可獲得絨織物片14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當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設為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之1.2倍以上且為10倍以下時,粗的底經線12會依據與該粗的底經線12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的差,而易於攀在絨織物線之絨織物片14之根部。
此外,絨織物片30會依據粗的底經線12與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差,易於朝細的經線側22傾斜。
因此,依據本發明,可獲得絨織物片14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本發明中,以依序重複織入單位緯線條數之4條而言,細的底經線11係越過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1條緯線之上方,而粗的底經線12則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之上方,該粗的底經線12越過之緯線之條數n係設為較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多1條,且包含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而將粗的底經線12越過之緯線之合計條數設為3條時,(1)以與粗的底經線12共同越過該粗的底經線12越過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上方,且穿過在3條緯線之中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下方之方式織入細的底經線11,(2)以在粗的底經線12越過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下方穿過後被抑制,且越過在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上方之方式織入絨織物線17,(3)可將扣住粗的底經線12越過之3條緯線之中最初織入之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緯線13f之2條緯線13f、13f之緊毛絨16,以每4條緯線就有1個的比例在底經線之長度方向,亦即織造方向L(參照第5圖)重複形成。
因此,依據本發明,緊毛絨16之絨織物片14、14會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而不易從基礎織底脫落,而可獲得耐久性優異的擦刷材料。
緊毛絨16係以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3條緯線、及緊接著該3條緯線之粗的底經線12潛在下方之1條緯線之4條單位緯線就有1個的比例在織造方向L重複形成。
在該重複形成而在織造方向L前後之2個緊毛絨16、16之間,越過潛在下方之粗的底經線12之上方而露出於絨織物面之緯線,會被在其前後之緊毛絨16之絨織物片14與緊毛絨16之絨織物片14’所覆蓋。
因此,織入於在織造方向L前後之2個緊毛絨16、16之間之緯線,不會成為無絨織物空間而出現在絨織物面。
因此,依據本發明,可獲得沒有被緊毛絨16覆蓋之無絨織物空間的擦刷材料。
在本發明中,底經線之織縮率(θ:%)係以測定欲測定織縮率之織物(擦刷材料)之經線方向(L)之尺寸(La),接著,將欲測定該織縮率之織物(擦刷材料)分解並取出底經線,且測定該取出之底經線之尺寸(Lb),再將該取出之底經線之尺寸(Lb)與織物(擦刷材料)之經線方向(L)之尺寸(La)之差(Lb-La)除以織物(擦刷材料)之經線方向之尺寸(La)之值,乘上100的乘積[θ=100×(Lb-La)÷(La)]之方式來算出。
該底經線之織縮率(θ)較少,係意味底經線沒有彎曲,底經線在緊繃為一直線狀之狀態下被織入。
與此相反,底經線之織縮率(θ)較多,係意味底經線在鬆弛之狀態下被織入,而在織物(擦刷材料)之中處於彎曲的狀態。
為了將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α較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β更為增多,且使絨織物片14易於從處於緊繃狀態之粗的底經線(12)朝織縮率α較多且處於鬆弛狀態之細的底經線(11)傾倒,係將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β設為5%以下,較佳為設為2%以下,尤佳為以成為零%(β=0)之方式,在織物(擦刷材料)之織成過程中,使粗的底經線12充分緊繃再織入。
再者,為了使絨織物片14易於從粗的底經線(12)朝織縮率α較多且處於鬆弛狀態之細的底經線(11)傾倒,係將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α與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之差(α-β)設為5%以上,較佳為10%以上,尤佳為13%以上。
為了增強在細的底經線11與底經線12之間作用於織物寬度方向W之推壓力,且使絨織物片30受到該推壓力而易於被推倒朝向細的經線側22,係將絲絨織物之底經線之覆蓋係數設為600至2000,較佳為設為700至1200。
為了將在該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間作用之推壓力予以固定,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係將黏接性樹脂之組成物塗佈於絲絨織物之背面而製成。
粗的底經線12會依據與該粗的底經線12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的差,而易於攀在絨織物線之絨織物片14的根部。
此外,絨織物片30會依據成對之粗的底經線12與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差,易於被推倒而朝向細的經線側22,此外,絨織物片30會易於朝細的經線側22傾斜。
然而,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設為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之4倍以上時,不易因為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張力(tension)差而獲得平坦的擦刷材料。
考慮此點,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差,係將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dtex)設為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dtex)之1.2倍至4.0倍,較佳為1.4至3.0倍。
在絨織物或緯線或經線中,可使用纖度(dtex)為59dtex(100棉紗支數)至590dtex(10棉紗支數)之線條。
在絨織物線中,係以使用以纖維素(cellulosic)纖維或聚酯複絲(polyester multifilament)為主材之線條為理想。
與粗的底經線12成對之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較該成對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愈少,再者,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較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愈多,則越過緯線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就愈易朝向織物寬度方向W移動而使複數條易於咬入於越過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之下方。
此外,與粗的底經線12成對之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較該成對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愈少,再者,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較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愈多,則粗的底經線12愈易於被覆蓋在緯線13之上方。
此外,與粗的底經線12成對之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較該成對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愈少,再者,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較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愈多,則細的底經線11愈易於咬入於粗的底經線12之下方。
此外,絨織物片30會依據粗的底經線12易於覆蓋在緯線13之上方的程度,易於被推倒而朝向細的經線側22,此外,易於朝向細的經線側22傾斜。
因此,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愈多愈佳。
然而,當該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過多時,會成為粗的底經線12鬆脫於基礎織底之表面的模樣,而減弱從粗的底經線12朝向絨織物片30作用的推壓力。
考慮此點,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係設為5條以下,較佳為如第2圖至第5圖所示設為3條。
第2圖係顯示(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係形成了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而未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任一條緯線之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之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之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為2條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第2圖所示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中,緯線係以依序重複織入之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4條緯線為單位緯線來構成。
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2圖(b))、與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b與絨織物線17b與粗的底經線12b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2圖(c)),其相位在織造方向L有所不同達半重複(repeat)量,該半重複量係相當於單位緯線之緯線2條。
織物寬度方向W之單側之細的底經線11a係持續潛在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單側之粗的底經線12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潛在第2緯線13b之下方,並持續越過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單側之絨織物線17a係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且形成了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d(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浮緯起絨15a。
與該等細的底經線11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越過第2緯線13b之上方,並持續潛在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粗的底經線12b係持續越過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且潛在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絨織物線17b係穿過第2緯線13b之下方,且形成了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b(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浮緯起絨15b。
第3圖係顯示(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係形成了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越過織入於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任一條緯線之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之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之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為1條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第3圖所示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中,緯線係以依序重複織入之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4條緯線為單位緯線來構成。
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3圖(b))、與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b與絨織物線17b與粗的底經線12b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3圖(c)),其相位在織造方向L有所不同達半重複量,該半重複量係相當於單位緯線之緯線2條。
織物寬度方向W之單側之細的底經線11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持續潛在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下方,並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單側之粗的底經線12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潛在第2緯線13b之下方,並持續越過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單側之絨織物線17a係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且形成了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d(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浮緯起絨15a。
與該等細的底經線11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越過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並持續潛在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粗的底經線12b係持續越過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且潛在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絨織物線17b係穿過第2緯線13b之下方,且形成了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b(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浮緯起絨15b。
第4圖係顯示(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係形成了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而未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之任一條緯線之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任一條緯線之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之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為1條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第4圖所示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中,緯線係以依序重複織入之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4條緯線為單位緯線來構成。
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4圖(b))、與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b與絨織物線17b與粗的底經線12b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4圖(c)),其相位在織造方向L有所不同達半重複量,該半重複量係相當於單位緯線之緯線2條。
織物寬度方向W之單側之細的底經線11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持續潛在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單側之粗的底經線12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潛在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下方,並持續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單側之絨織物線17a係穿過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形成了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d(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浮緯起絨15a。
與該等細的底經線11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係持續潛在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之下方,且越過第3緯線13c之上方,並持續潛在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粗的底經線12b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持續越過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並潛在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絨織物線17b係穿過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形成了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b(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浮緯起絨15b。
第5圖係顯示(1)單位緯線係藉由依序重複織入之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4條緯線所構成,(2)粗的底經線12係潛在單位緯線之4條中之1條緯線的下方,且持續越過單位緯線之4條中之3條緯線的上方,(3)細的底經線11係越過在粗的底經線12持續越過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與潛在粗的底經線12潛入之1條緯線之下方,且粗的底經線12持續越過之3條緯線之中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合計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4)絨織物線17係穿過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共同越過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下方,並且越過在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上方,且形成了扣住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緊毛絨16,(5)越過扣住絨織物線17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合計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而未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緯線的上方,(6)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2條緯線13f、13f、與在該2條緯線13f、13f之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合計3條緯線之上方,(7)在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在下方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各緯線13f、13f之前後之合計4條緯線之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為1條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第5圖所示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中,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 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5圖(b))、與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3條1組細的底經線11b與絨織物線17b與粗的底經線12b與單位緯線共同構成之織組織(參照第5圖(c)),其相位在織造方向L有所不同達1/4重複量,該1/4重複量係相當於單位緯線之緯線1條。
織物寬度方向W之單側之細的底經線11a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越過第2緯線13b之上方,並潛在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單側之粗的底經線12a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持續越過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單側之絨織物線17a係潛在第2緯線13b之下方,且越過第3緯線13c之上方,並潛在第4緯線13d之下方,而形成了成為扣住該穿過之第2緯線13b與第4緯線13d之2條緯線13f、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緊毛絨16a。
與該等細的底經線11a與絨織物線17a與粗的底經線12a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潛在第2緯線13b之下方,並越過第3緯線13c之上方,且潛在第4緯線13d之下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粗的底經線12b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潛在第2緯線13b之下方,並持續越過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上方。
該相鄰之其他組絨織物線17b係潛在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並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而形成了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第3緯線13c與第1緯線13a之2條緯線13f、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的緊毛絨16b。
可在絲絨織物之背面(非絨織物面)塗佈黏接劑,且將絨織物片14之根部予以黏接固定於基礎織底。
該黏接繼之塗佈量係設定為大致50至80g/m2(乾燥重量)。
[實施例]
[實施例1]
經將總纖度55dtex/24fil之聚酯複絲2條合撚之合計總纖度110dtex/48fil之聚酯複絲合撚線,係用來作為細的底經線11。
經將總纖度82.5dtex/36fil之聚酯複絲2條合撚之合計總纖度165dtex/72fil之聚酯複絲合撚線,係用來作為粗的底經線12。
經將總纖度55dtex/24fil之聚酯複絲2條合撚之合計總纖度110dtex/48fil之聚酯複絲合撚線,係用來作為緯線13。
纖度30棉紗支數(60/2s棉紗支數,約195dtex)之棉(cotton)之纖維紡織線係用來作為絨織物線14。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係依細的底經線11→絨織物線17→粗的底經線12之順序重複排列。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之3條線條,係作成1組,且穿過筬羽間。
緯線係作成4條1組而依序重複織入。
在重複織入該4條1組緯線(13a、13b、13c、13d)的過程中,細的底經線11a係持續潛在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參照第2圖(b))。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a之組之粗的底經線12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潛在第2緯線13b之下方,並持續越過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上方(參照第2圖(b))。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之組之絨織物線17a係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d(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a(參照第2圖(b))。
相對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絨織物線17a,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越過第2緯線13b之上方,並持續穿過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下方(參照第2圖(c))。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b之組之粗的底經線12b係持續越過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且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參照第2圖(c))。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b與粗的底經線12b之組之絨織物線17b係穿過第2緯線13b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b(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b(參照第2圖(c))。
如此一來,經線密度為92條/25.4mm、緯線密度為110條/25.4mm、厚度為2.5mm(絨織物長度1.7mm)、底經線之覆蓋係數為1073之絲絨織物(參照第2圖)係藉由家具絨頭織物織機而織成。
所織成之絲絨織物係在其背面塗佈丙烯(acrylic)樹脂系乳膠(emulsion)黏接劑而作成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實施例2中,丙烯樹脂系乳膠黏接劑之乾燥塗佈量係設定為65g/m2
[比較例1]
與實施例1之情形相同,經將總纖度55dtex/24fil之聚酯複絲線2條合撚之合計總纖度110dtex/48fil之聚酯複絲合撚線,係用來作為細的底經線11。
經將總纖度82.5dtex/36fil之聚酯複絲2條合撚之合計總纖度165dtex/72fil之聚酯複絲合撚線,係用來作為粗的底經線12。
經將總纖度55dtex/24fil之聚酯複絲2條合撚之合計總纖度110dtex/48fil之聚酯複絲合撚線,係用來作為緯線13。
纖度30棉紗支數(60/2s棉紗支數,約195dtex)之棉(cotton)之纖維紡織線係用來作為絨織物線14。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係依細的底經線11→絨織物線17→粗的底經線12之順序重複排列。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之3條線條,係作成1組,且穿過筬羽間。
緯線係作成4條1組而依序重複織入。
在重複織入該4條1組緯線(13a、13b、13c、13d)的過程中,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係作成2條拉齊之組,且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並持續潛在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參照第6圖(b))。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之組之絨織物線17a係穿過第1緯線13a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d(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a(參照第6圖(b))。
相對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絨織物線17a,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與粗的底經線12b,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持續越過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並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參照第6圖(c))。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b與粗的底經線12b之組之絨織物線17b係穿過第3緯線13c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c(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b(參照第6圖(c))。
如此一來,經線密度為92條/25.4mm、緯線密度為110條/25.4mm、厚度為2.5mm(絨織物長度1.7mm)、底經線之覆蓋係數為1073,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作成2條拉齊之組,以與作成2條拉齊之組之緯線交錯之2條緯畝(2/2緯畝)織組織為基礎,且扣住該各組2條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交錯而越過上方之緯線13f的絲絨織物(參照第6圖)係藉由家具絨頭織物織機而織成。
所織成之絲絨織物係在其背面塗佈丙烯樹脂系乳膠黏接劑而作成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比較例2中,丙烯樹脂系乳膠黏接劑之乾燥塗佈量係設定為65g/m2
[評估1]
比較例1之擦刷材料之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係為23.5%,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係為7.5%。
比較例1之擦刷材料之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α與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β之差(α-β)雖係為16%,惟由於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係為7.5%,粗的底經線12處於鬆弛狀態,因此粗的底經線12將絨織物片往細的底經線側(11)朝織物寬度方向(W)推倒的作用較少,而感到絨織物片朝織物寬度方向(W)的傾斜較少。
實施例1之擦刷材料之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係為13.6%,而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係為0%,在擦刷材料之中較粗的底經線12,相較於細的底經線11係保持於緊繃狀態,而實施例1之擦刷材料相較於比較例1之擦刷材料,會感到絨織物片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
比較例1之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片朝織物寬度方向(W)之傾斜角度雖係為67°±3°,但實施例1之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片朝織物寬度方向(W)之傾斜角度係為77°±3°,相較於比較例1之擦刷材料的絨織物片,可確認實施例1之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片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
[實施例2]
纖度30棉紗支數(60/2s棉紗支數、約195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係用來作為細的底經線11。
纖度13棉紗支數(30/2s棉紗支數、約444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係使用於粗的底經線12。
纖度20棉紗支數(40/2s棉紗支數、約278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係使用於緯線13。
纖度20棉紗支數(40/2s棉紗支數、約278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係使用於絨織物線17。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係依細的底經線11→絨織物線17→粗的底經線12之順序重複排列。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之3條線條係作成1組,且穿過筬羽間。
緯線係作成4條1組而依序重複織入。
在重複織入該4條1組緯線(13a、13b、13c、13d)的過程中,細的底經線11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持續潛在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參照第3圖(b))。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a之組之粗的底經線12a係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且潛在第2緯線13b之下方,並持續越過第3緯線13c與第4緯線13d之上方(參照第3圖(b))。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之組之絨織物線17a係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d(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a(參照第3圖(b))。
相對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絨織物線17a,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越過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並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參照第3圖(c))。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b之組之粗的底經線12b係持續越過第1緯線13a與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且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參照第3圖(c))。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b與粗的底經線12b之組之絨織物線17b係穿過第2緯線13b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b(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b(參照第3圖(c))。
如此一來,經線密度為40條/25.4mm、緯線密度為50條/25.4mm、厚度為2.5mm(絨織物長度1.7mm)、底經線之覆蓋係數為701之絲絨織物(參照第3圖)係藉由家具絨頭織物織機而織成。
所織成之絲絨織物係在其背面塗佈丙烯樹脂系乳膠黏接劑而作成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實施例1中,丙烯樹脂系乳膠黏接劑之乾燥塗佈量係設定為65g/m2
[比較例2]
與實施例2之情形相同,係分別將纖度30棉紗支數(60/2s棉紗支數、約195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使用在細的底經線11,纖度13棉紗支數(30/2s棉紗支數、約444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使用在粗的底經線12,纖度20棉紗支數(40/2s棉紗支數、約278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使用在緯線13,纖度20棉紗支數(40/2s棉紗支數、約278dtex)之棉(cotton)纖維紡織線使用在絨織物線17。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係依細的底經線11→絨織物線17→粗的底經線12之順序重複排列。
細的底經線11與絨織物線17與粗的底經線12之3條線條,係作成1組,且穿過筬羽間。
緯線係作成4條1組而依序重複織入。
在重複織入該4條1組緯線(13a、13b、13c、13d)的過程中,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係作成2條拉齊之組,且越過第1緯線13a之上方,並持續潛在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下方,且越過第4緯線13d之上方(參照第6圖(b))。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之組之絨織物線17a係穿過第1緯線13a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d(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a(參照第6圖(b))。
相對於該細的底經線11a與粗的底經線12a與絨織物線17a,在織物寬度方向W相鄰之其他組細的底經線11b與粗的底經線12b,係潛在第1緯線13a之下方,且持續越過第2緯線13b與第3緯線13c之上方,並穿過第4緯線13d之下方(參照第6圖(c))。
屬於該細的底經線11b與粗的底經線12b之組之絨織物線17b係穿過第3緯線13c之下方,形成成為扣住穿過該下方之緯線13c(13f)之一對絨織物片14、14之浮緯起絨15b(參照第6圖(c))。
如此一來,經線密度為40條/25.4mm、緯線密度為50條/25.4mm、厚度為2.5mm(絨織物長度1.7mm)、底經線之覆蓋係數為701,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作成2條拉齊之組,以與作成2條拉齊之組之緯線交錯之2條緯畝(2/2緯畝)織組織為基礎,且扣住該各組2條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交錯而越過上方之緯線13f的絲絨織物(參照第6圖)係藉由家具絨頭織物織機而織成。
所織成之絲絨織物係在其背面塗佈丙烯樹脂系乳膠黏接劑而作成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在比較例1中,丙烯樹脂系乳膠黏接劑之乾燥塗佈量係設定為65g/m2
[評估2]
分別將絨織物面朝織物寬度方向(W)撫摩來比較實施例2之擦刷材料與比較例2之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片朝織物寬度方向(W)之傾斜的程度,可感到實施例2之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片相較於比較例2之擦刷材料之絨織物片,朝織物寬度方向(W)大幅傾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係可利用在施行塗裝之塑膠平板用擦刷材料或擦拭布、掃除附著在衣類之塵埃之清掃刷子(brush)等。
11、11a...細的底經線
11b...底經線
12...粗的底經線
12a、12b...底經線
13...緯線
13a...第1緯線
13b...第2緯線
13c...第3緯線
13d...第4緯線
13f...緯線
14、30...絨織物片
15、15a、15b...浮緯起絨
16、16a、16b...緊毛絨
17、17a、17b...絨織物線
22...經線側
80...無絨織物空間
L...織造方向
W...織物寬度方向
第1圖係本發明之擦刷材料之主要部分剖面放大正面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擦刷材料,其中第2圖(a)係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圖,第2圖(b)係為在第2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a、12a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第2圖(c)係為在第2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b、12b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之擦刷材料,其中第3圖(a)係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圖,第3圖(b)係為在第3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a、12a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第3圖(c)係為在第3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b、12b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之擦刷材料,其中第4圖(a)係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圖,第4圖(b)係為在第4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a、12a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第4圖(c)係為在第4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b、12b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之擦刷材料,其中第5圖(a)係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圖,第5圖(b)係為在第5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a、12a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第5圖(c)係為在第5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b、12b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之擦刷材料,其中第6圖(a)係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圖,第6圖(b)係為在第6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a、12a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第6圖(c)係為在第6圖(a)之織組織圖之底經線11b、12b之織入位置之擦刷材料之剖面側面圖,為擦刷材料之織組織。
第7圖係為習知之擦刷材料之主要部分剖面放大正面圖。
11a...細的底經線
11b...底經線
12a、12b...底經線
13a...第1緯線
13b...第2緯線
13c...第3緯線
13d...第4緯線
13f...緯線
14...絨織物片
15a、15b...浮緯起絨
17a、17b...絨織物線

Claims (8)

  1. 一種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特徵包括下列各項:(a)由絲絨織物所構成;(b)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係重複排列在織物寬度方向;(c)在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之間配置有絨織物線(17);(d)絨織物線(17)穿過由該成對之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共同越過上方之緯線(13f)之下方;(e)穿過該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係扣住於穿過其下方之緯線(13f)而形成絨織物片(14);(f)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至少1條緯線的上方;(g)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係較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還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細的底經線(11)之織縮率(α)較粗的底經線(12)之織縮率(β)還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推算作為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dtex)之平方根與細的底經線(11)之排列密度(條/2.54cm)之積,及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dtex)之平方根與粗的底經線(12)之排列密度(條/2.54cm)之積之和之底經線之覆蓋係數為500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粗的底經線(12)之纖度係為細的底經線(11)之纖度之1.2倍以上,且為10倍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所形成之絨織物片(14)係為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而不會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的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係為2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所形成之絨織物片(14)係為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越過織入於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的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的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的差(n-m)係為1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1)穿過緯線(13f)之下方之絨織物線(17)所形成之絨織物片(14)係為浮緯起絨(15);(2)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而不會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3)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緯線(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任一條緯線的上方;(4)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合計2條緯線中之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係為1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其中,(1)單位緯線條數係由依序重複織入之4條緯線所構成;(2)粗的底經線(12)係潛入單位緯線4條中之1條緯線之下方,且持續越過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上方;(3)細的底經線(11)係越過在織入於粗的底經線(12)持續越過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的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以及潛入粗的底經線(12)所潛入之1條緯線之下方,且織入於粗的底經線(12)持續越過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合計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4)絨織物線(17)係潛入細的底經線(11)與粗的底經線(12)共同越過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下方,並且越過在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中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上方,且形成有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扣住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緊毛絨(16);(5)越過扣住絨織物線(17)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上方之細的底經線(11),係僅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合計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而不會越過織入於該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緯線(13f)之前後之緯線的上方;(6)越過扣住絨織物片(14)之2條緯線(13f、13f)之上方之粗的底經線(12),係越過扣住該絨織物片(14)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之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2條緯線(13f、13f)、及在該2條緯線(13f、13f)之間織入之1條緯線之合計3條緯線之上方;(7)在織入於絨織物線(17)潛入下方之單位緯線4條中之3條緯線中之最初織入之1條緯線(13f)與最後織入之1條緯線(13f)之各緯線(13f、13f)之前後的合計4條緯線之中,粗的底經線(12)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n)、與細的底經線(11)越過上方之緯線之條數(m)之差(n-m)係為1條。
TW100147334A 2011-08-31 2011-12-20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TWI490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0159A JP4925024B1 (ja) 2011-08-31 2011-08-31 液晶パネル基板用ラビング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857A true TW201309857A (zh) 2013-03-01
TWI490383B TWI490383B (zh) 2015-07-01

Family

ID=46243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7334A TWI490383B (zh) 2011-08-31 2011-12-20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25024B1 (zh)
KR (1) KR101377775B1 (zh)
CN (1) CN102965787B (zh)
TW (1) TWI490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1108B2 (ja) * 2015-05-01 2019-12-18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清掃ブラシ用パイル織物
CN106637579B (zh) * 2016-11-22 2018-10-26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7090645B (zh) * 2017-05-02 2019-06-25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阴影提花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JP7243242B2 (ja) * 2019-02-05 2023-03-22 東レ株式会社 織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3633A (en) * 1981-06-11 1983-09-13 Fieldcrest Mills, Inc. Woven pile fabric
JPH01156546A (ja) * 1987-12-15 1989-06-20 Yoshinobu Miyata パイル織物
JP4426366B2 (ja) * 2004-04-19 2010-03-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パネル製造用ラビング布材
JP2005308885A (ja) * 2004-04-19 2005-11-04 Hayashi Telempu Co Ltd 液晶パネル製造用ラビング布材
JP3952208B2 (ja) * 2005-03-04 2007-08-01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4657975B2 (ja) * 2006-05-10 2011-03-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パネル製造用ラビング布材
JP4581059B2 (ja) * 2007-04-09 2010-11-17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2010002535A (ja) * 2008-06-19 2010-01-07 Fujifilm Corp ラビング用布材
JP4840709B2 (ja) * 2009-06-04 2011-12-21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24846A (ko) 2013-03-08
TWI490383B (zh) 2015-07-01
CN102965787B (zh) 2014-06-18
JP4925024B1 (ja) 2012-04-25
KR101377775B1 (ko) 2014-03-25
CN102965787A (zh) 2013-03-13
JP2013054073A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52208B2 (ja)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TWI490383B (zh) 液晶面板基板用之擦刷材料
EP1006227B1 (en) Pile fabric
US9534323B1 (en) Terry fabric weave and resulting terry fabric
WO2005068697A1 (en) Looped fabric comprising bamboo loops and terry made there from
JP4581059B2 (ja)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4840709B2 (ja)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5035693B2 (ja) 起毛経編布帛
US20110041948A1 (en) Quick-dry textured towel
US20100227109A1 (en) Vehicular upholstery polypropyleneterephthalate fiber fabric
US1688341A (en) Woven pile fabric
US7603755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twill weave fabric with a satin face
JPH0835147A (ja) 制電性織カーペット
CN108024670B (zh) 具有受控重量分布的编织毛圈织物和由其制造的物品
US420269A (en) Carpet or upholstering fabric
JP3378948B2 (ja) 透水性人工芝生
JP6621108B2 (ja) 清掃ブラシ用パイル織物
JP2022054364A (ja) スリップ抑制パイル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036619Y2 (ja) マツト織物
JP3072422B2 (ja) 内装布帛
US142947A (en) Improvement in carpets
US1064482A (en) Woven pile fabric.
US1113098A (en) Woven pile fabric.
JPH1150355A (ja) パイル糸が抜けにくいパイル織物
TWM564516U (zh) Micro velvet structure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