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8856A - Amphibian - Google Patents

Amphibia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8856A
TW201228856A TW101109171A TW101109171A TW201228856A TW 201228856 A TW201228856 A TW 201228856A TW 101109171 A TW101109171 A TW 101109171A TW 101109171 A TW101109171 A TW 101109171A TW 201228856 A TW201228856 A TW 2012288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phibious vehicle
vehicle
wheel
amphibious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9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mothy Gibbs Alan
Original Assignee
Gibbs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bbs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Gibbs Tech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28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885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F3/0046Water deflectors or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61Amphibious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of a particular type
    • B60F3/0069Recreational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B60G3/2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all arms being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5Tri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 single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1/00Marine propulsion by water jets
    • B63H11/02Marine propulsion by water jets the propulsive medium being ambient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2301/00Retractable wheels
    • B60F2301/04Retractable wheels pivot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 B60G2200/1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 B60G2200/14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with two lateral arms forming a parallelogr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21Pivoted lever mechanisms for mounting suspension elements, e.g. Watt lin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28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45Rolling frame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Toy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 Handcart (AREA)

Description

20122885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領域;3 本發明係有關於兩棲式車輛,特別是具有三輪組態之 兩樓式車輛。 5 【先前技術】 許多道路車輪與座位配置佈局業已針對兩棲式車輛 提出及建置。就道路車輛而言’最受歡迎的佈局為以單排 或多排方式提供四輪及内乘座位於兩棲式車輛中。此一傳 統分別提供穩定性及溝通方便性。然而,它對兩棲式車輛 10 之尺寸、重量、性能及轉向性亦造成限制。 雙輪兩棲式車柄亦為已知,比方說Buchanan (GB 2,254,831)所揭示者《為確保水上漂浮所需之車殼尺寸給予 兩棲式車輛一膨脹的外表、降低道路上的穩定性與轉向 性、並阻礙服務時對機械部件的存取。實際上,此等兩棲 b式車輛傾向道路與水面的折衷。舉例來說,Buchanan在其 兩棲式車輛車身之兩側提供可延伸風箱,以做為水面上低 速行駛時的穩定器。 ’傳統為具有一個單一前輪及兩
之三輪敝㈣跑車在停產轉後的今天仍受人懷念。 三輪兩棲式車輛為已知, 三輪道路車輛為已知, 所揭示之使用單一前輪的車輛 比方說Grzech (US 5,690,046) 。兩個後輪在水面上時被複 201228856 雜的鉸接面板覆蓋,其在撞擊後損毀或機構被水或細微碎 片如阻塞時可停止運作。鹽水當然可能造成腐姓。我們 發現Grzeeh並未提供這些覆蓋物之操作的完整說明。 錢接岐在-維上鉸接,唯其《在二維上 5 鉸接。
Baker(W〇99/助3)揭露—種三輪兩棲式車辆,其車 輪,包括單—後輪,無法回縮。⑽灯之兩棲式車輛的玻璃、 車頂及車Π增加重量、成本及複雜度且將駕驶與乘客包 圍在傳統的内乘車輛架構中。類似地,駕駛與乘客並肩而 10坐’意味駕駛偏離兩棲式車輛之中央線。這繼又使手動駕 駛成為必要,增加小型零碎利基市場中製造的複雜度。當 僅有駕駛在車上時,由於偏斜的重量分佈,兩棲式車輛之 轉向可能具有潛在的問題。並肩而坐之前座亦使兩棲式車 辆必須具備最小寬度。 15 另一種兩棲式車輛為Maguire (US 6,5〇5,694)所揭 示。基本上其為-種用於漂浮之雪纟。它具有兩個前輪以 及-個安裝於該兩棲式車柄之中央線上的後方無端履帶驅 動器。海洋推進受該履帶驅動器影響,該履帶驅動器在水 面上時,可回縮於車身之内。憑藉履帶驅動器之海洋推進 20經發現即使履帶外露仍極為緩慢;履帶回縮則更不具效 率。Maguire之兩棲式車輛亦受這些履帶在硬質表面上的連 累。履帶驅動器限制碎石鋪面道路上的速度及轉向性。鋼 製之硬質履帶會破壞道路,軟質履帶則會被道路損毁。 Maguire之兩棲式車輛在迴車時將特別嚴重壓迫其履帶,因 201228856 5 為對立方向上的剪力負載將被施加至各個栓或桶板之對立 端。 【明内J 本發明提供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兩棲式車輛。 在—第1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於陸地及海洋模 式之兩棲式車輛,包括: —滑行車殼; 10 3個車輪站’該3個車輪站中之其中2個為分別設置於該 兩棲式車輛兩側及前半段的前輪站,而第三車輪站則為設 置於該兩棲式耗之巾央區域及後半段的後輪站; 1.5 至/ 1個设置於各該車輪站之車輪,各該車輪可移動於 伸展陸地模式位置及—回縮海洋模式位置之間; 陸地推進構件,以在陸地模式中於陸地上推進該兩樓 式車辆’該陸地推進構件包括至少一該車輪;以及 海洋推進構件,以在料模式巾於海洋上推進該兩樓 $車輛,該海洋推進構件包括至少兩個分別設置於該後輪 站兩側之葉輪或推進器。 在-第2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於陸地 式之兩棲式車輛,包括: 20 —滑行車殼; 兩=㈣設置於該 置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巾央㈣及後半站則為设 至少1個設.細車獅之車輪,料轉可移動於 5 训々8856 一伸展陸地模式位置及— .陸地推進構件’以在陸地模之間; 式車輛,該陸地推進構件包括 ;土地上推進該兩棲 海洋推進構件,以在海洋模二:該車輪;以及 車輛,該海洋推進構件包括至少:葉=上推進該兩棲式 I::—立於該海洋二:^’以: 在第3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種 式之兩棲式車輛,包括: —滑行車殼; 至夕3個以_二輪車輛組態配 之其”個為分別設置於該兩 車輪’該3個車輪中 輪,三車輪則為設置於該兩棲前半段, 半段的後輪,各該車*W 中央區域及後 15 :使用於陸地及海洋模 回縮海洋模式位置之間動於-伸展陸地模式位置及- 式車輕以在陸地模式中於陸地上推進該兩棲 構件包括至少-該車輪;以* 車輛,該進該兩樓式 器,其中 該_推進構件係獨立於該海洋推進構件 式之本發觀-種使用於陸地及海洋模 —滑行車殼; 式車咖置於該兩樓 1輪H車輪則為設置於該兩 20 201228856 棲式車輛之中央區域及後半段的後輪, —伸展陸地模式位置及—回縮海洋模式位^車輪可移動於 陸地推進構件,以在陸地模式中於之間; 式車輔,該陸地推進構件包括至少一土上推進該兩棲 海洋推進構件,以在海洋模式中二水上:以及 車辅,該海洋推進構件包括至少 進該兩棲式 該陸地推進構件係獨立於該海洋推進構其中: 式之本發一種使用於陸一 一滑行車殼; 兩樓個車輪站中之其中2個為分別設置於該 置於該兩棲式車的前輪站’而第三車輪站則為設 飞單輪之中央區域及後半段的後輪站; 15 20 少1個設置於各該車輪站之車輪,各該車輪可移動於 陸地模式位置及一回縮海洋模式位置之間;' 原動機’該原動機在該^棲式車輛之雜地 供直接或間接的動力予至少-該車輪;以及 海洋推進構件,以在海洋模式中於水上推進該兩棲式 s海洋推進構件包括至少兩個分別設置於該後輪站 兩側之葉輪或推進器。 在第6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於陸地及海洋模 式之兩棲式車_,包括: 、 ~滑行車殼; 3個車輪’該3個車輪中之其中2個為分別設置於該兩棲 201228856 =車辆兩側及前半段的前輪,而第三 =::r域及後半段的後輪:該二移= 伸=也模式位置及一回縮海洋模式位置之間; 式車輛二::牛’以在陸地模式中於陸地上推進該兩棲 進構件包括至少-該車輪;以* 車輛,該海式中於水上推進該兩棲式 兩個分別設置於該後輪 兩侧之葉輪或推進器 站 10 在 第7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 式之兩棲式車輛,包括: 用於陸地及海洋模 滑行車殼; 3個車輪,該3個車輪中 …具中2個為分別設置於該兩棲 ,而第三車輪則為設置於該兩 式車輛兩側及料段的前輪 15 棲式車柄之巾心域及後半 -伸展陸地模式位置及-回縮海洋模式=可移動於 陸地推進構件 、位置之間’ 式車辅,該_推進構件包上推進該兩樓 兩棲式 車輛海洋推進構件,以在海洋模式;=推= 車輛,該料推進構件包括至少—葉輪推進該 該陸地推進構侔伤撫^ 進益其中: 在—第於該海洋推進構件。 式之兩棲括本發明提供-種使用於_及海洋模 —滑行車殻; 置於該 20 201228856 2棲式車輛兩側及前半段㈣輪站, 置於該兩棲式料之中㈣域錢半㈣後輪Γ —伸展置於各該車齡之車輪,各該車輪可移動於 土莫式位置及—回縮海洋模式位置之間; =也推it構件,以在陸賴以於_上 式車輛:該陸地推進構件包括至少—該車輪;以及 10 15 車麵海==構件以在海賴式中於水上推進該兩棲式 該輪=構件包括至少一葉輪或推進器,其中: 驅動 件^獨立於_轉it構件之方式被 •ife S)J 0 式二:括本發明提供-種使用於陸地及海洋模 一滑行車殼; 兩栳3Γ鱼站’該3個車輪站中之其中2個為分職置於該 ==及前半段的前輪站,而第三車輪站則為設 ;車輛之巾央輯及後半段的後輪站; -袖Γ1個㈤於錢車輪狀車輪,各財輪可移動於 陸地模式位置及—回縮海洋模式位置之間; 二地件’以在陸地模式中於陸地上推進該兩棲 式車輛’該_推進構件包括至少—該車輪; 車輛=二:=模式;—式 一原動機,其中:輪或推進器,以及 該海洋推進構件係以獨立於該陸地推進構件之方式被 20 201228856 該原動機驅動。 因此,該兩棲式車輛在水面上具有良好的轉向且在陸 地上具有固有的穩定性。它可以在陸地及水面上以最小的 操作折衷操作。 5 申請人結合位於該兩棲式車輛前方之兩隔離車輪與位 於後方之中央車輪的優點以使陸地性能最佳化,但這有違 水面性能之最佳化,原因在於該兩棲式車輛前方之固有的 履帶寬度以及設置於前方兩前輪之間之狹窄尖端車殼,該 車殼沿其長度向後增寬以使水面性能最佳化,然該車殼有 10 違陸地性能之最佳化,原因在於該車殼之形狀建議一單一 的中央前輪以及兩個隔離的後輪。 本發明在一進階態樣中提供一使用於兩棲式車輛之動 力系統,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其為兩棲式車輛提 供一密實的動力系統佈局。 15 為避免疑慮,此處所述之行駛人或駕駛人意指控制該 兩棲式車輛的人。
Grzech揭示一安裝於中央之喷水單元,該喷水單元在 兩後輪之間進行喷水。由於包裝原因,該噴水單元無法與 單一後輪相容。 20 Baker揭示一以銜接至後輪之葉片在水中推進之兩棲 式車輛。該後輪必須保持浸没以使該兩棲式車輛向前推 進。這會增加該兩棲式車輛在水中的阻力,因為當該兩棲 式車輛以海洋模式操作時,車輪與輪胎有一半永遠保持在 水面之下。 10 201228856
Grzech提供單一前輪透過長程液壓懸吊叉之回縮,並 在該叉上以花鍵提供道路轉向中斷。此一設計並無法輕易 引用至一組前輪。
Baker使用水滑板,該水滑板可以旋轉至前輪下方以允 5許水面上之滑行。這可避免該兩棲式車輛在水上打轉,唯 其降低可能的轉彎速度。
Grzech (以其關節式車輪覆蓋物)及Baker (以其檔泥板 旋轉以變成水滑板)兩者皆揭露在水上覆蓋車輪。移動這些 覆蓋物所需的機構可能難以維護。機構以及電動馬達,若 1〇有使用的話,暴露於許多具侵略性的物質如鹽水及沙,其 可能侵蚀、堵塞、腐钱、或扭曲移動性部件。該覆蓋物之 操作亦可能受到該覆蓋物及/或其機構由於脑所造成之 扭曲的不㈣響’即使僅為微小的障礙物如水面下的岩 石此外°亥覆蓋物可以從該兩棲式車輛之外側以肉眼查 15見’因此為了行鎖原因需要“A”級末道漆處理。此一高色澤 末道漆將十分容易受到到傷以及剝落,導致該兩棲式車輛 外觀之迅速惡化。 7人驚冴地,本申請案之申請人在原型兩棲式車輛之 »式驗中發現’此等覆蓋物並非確保良好海洋操控所必要。 ‘-0此外,外露之車輪具有輪胎可以做為防護板之優點。在該 車輪以相對於垂直線之角度被回縮時該輪胎對於吸收小衝 撞尤其有效。 圖式簡單說明 Ϊ見在我們將僅以範例方式參考隨附圖 不說明本發明之 201228856 較佳實施例,在圖示中: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從上方檢 視時的透視圖,其中該車輪被伸展以使用於陸地模式; 第2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從下方檢視時的透視 5 圖; 第3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前方立視圖; 第4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側面立視圖; 第5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後端立視圖; 第6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鲕之頂部平面圖; 10 第7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底部平面圖; 第8圖為與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相同之透視圖,唯該 車輪被回縮以使用於海洋模式; 第9至14圖對應第2至7圖所示之圖示,唯第9至14圖所 示之圖示顯㈣兩棲式車輛之該車輪被雜以使用於海洋 15 模式; 第15圖為根據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從上方 檢視時的透視圖’其巾該車輪被伸展以使驗陸地模式; 第16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從下方檢視時的透視 圖; 20 第17®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前方立視圖; 第18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侧面立視圖; 第19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後端立視圖; 第20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頂部平面圖; 第21圖為第15财料料車_之底部平面圖; 12 201228856 第22圖為與第15圖t該兩棲式車輛相同之前方透視 圖,唯該車輪被回縮以使用於海洋模式,· 第23至28圖對應第16至21圖所示之圖示,唯第η· 圖所示之圖示顯示該兩棲式車輛之該車輪被回縮以使用於 5 海洋模式; 第29圖為第U28圖中該兩棲式車辆之滚動底盤從上 方檢視時的概略透視圖; 第30圖為第U28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動力系統佈局 及可回縮後輪懸吊總成從上方檢視時的概略透視圖; 10 第31圖為第3G圖中該動力系統佈局之概㈣部平面 圖, .第32圖為第30圖中該動力系統佈局之概略側面立視 15 第33圖為根據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兩樓式車麵在陸地 模式操作狀態下的概略側面立視圖; 土 第34圖為第33圖中該兩棲式車輪在海洋模 下的概略側面立視圖; 机匕 第35圖為第33圖中該兩棲式車柄在陸地 下的概略下方平面圖; 节作狀態 模式操作狀態 第36圖為第33圖中該兩樓式車輛在陸地 下的概略後方立視圖; 施例之兩棲式車輛及動力 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概略 第3 7圖為根據本發明第4實 系統佈局的概略下方平面圖; 第38圖為根據本發明第5實 13 201228856 簡化部分橫剖面圖; 第39圖為根據本發明第6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概略 部分正面圖,其中顯示一車輪位於一經伸展之車輛支撐位 置上; 5 第40圖為第39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概略部分正面圖, 其中顯示一車輪位於一經回縮之位置上; 第41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一衰減驅動器的兩棲式 車輛之概略簡化部分橫剖面圖; 第41B圖為第41A圖中該衰減驅動器的概略部分橫剖 10 面圖; 第42A及42B圖為該兩棲式車輛車殼部分的概略橫剖 平面圖; 第43圖為根據本發明第7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後方 透視圖; 15 第44圖為根據本發明第8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概略 頂部平面圖;以及 第45圖為第44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概略側面立視圖。 I:實施方式3 首先參考第1至7圖,我們可以看見一兩棲式車輛10處 20 於其陸地模式中並具有一前端12及一後端14。 該兩棲式車輛10具有3個車輪承接站50、52、54。其中 兩個為設置於該兩棲式車輛10之前方兩側的前輪站50、 52,而第3個則為設置於該兩棲式車輛10之後方中央區域的 後輪站54。至少一道路車輪51、53、55被設置於各該車輪 14 201228856 站50、52、54處。各該車輪51、53、55被任何適當的車輪 懸吊裝置連接至該兩棲式車輛10之其餘部分,該車輪懸吊 裝置包括一車輪回縮機構,以使該車輪51、53、55在一供 陸地使用之下降狀態與一供海洋使用之上升狀態之間移 5 動。該前輪51、53可轉向且把手60被提供以允許這些車輪 之轉向。選擇性地,可使用一方向盤以取代該把手。該後 輪55被驅動以在陸地上推進該兩棲式車輛10。選擇或附加 地,該前輪51、53中之一或兩者可以被驅動(亦即,該兩棲 式車輛10可為單輪、雙輪、三輪或全輪驅動)。喷射驅動單 10 元72、74 (參第2圖)在海洋使用時提供推進。 該兩棲式車輛10之結構包括一上甲板部分30及一下車 殼部分40。該上曱板部分30沿一週邊平面邊緣35被密封至 該下車殼部分40,該週邊平面邊緣35在該兩棲式車輛10完 全没入水中時係在水平線之上。整個該上甲板部分30可從 15 該下車殼部分40卸下以做為單一單元,及/或做為分離式面 板。這允許輕易存取該兩棲式車輛10之内部零件以做維修 等工作。 空氣進入開口(圖中未示)提供冷卻空氣之入口(其可為 風扇協助型或否)以供該兩棲式車輛10之冷卻系統使用。經 20 由這些入口搭載之空氣最後透過出口(圖中未示)被排出。在 空氣入口與空氣出口之間,一dorade系統被安裝以防止水分 入侵。該dorade系統透過使用一似迷宮之空氣進入通道系統 以在該兩棲式車輛10於海洋模式中不慎倒置時避免水分入 侵,來加速該兩棲式車輛在水面上的扶正。 15 201228856 跨坐座位34被提供給該兩棲式車輛1〇之駕駛與乘客乘 坐。貫穿開口(圖中未示)可提供於該跨坐座位34以協助行駛 人/駕駛人及/或乘客上、下該兩棲式車輛1〇0腳部空間區域 36、38被提供於該跨坐座位34之兩側,其分別被橫向定位 5 於該腳部空間區域36、38外侧之車身包裹以提供保護。這 些腳部空間區域36、38可具有自動舀出於使用時進入該兩 棲式車輛10中之水的構件。 前輪弧形物31、32及後輪弧形物33被設置以提供避免 浪花之保護。一工具面板62被設置於轉向控制台之前方以 10 將該兩棲式車輛1〇中之相關參數傳達給行駛人/駕駛人。此 外,後視鏡(圖中未示)可提供做為行駛人/駕駛人之視覺輔 助。再者’導航光線亦可視當地的立法規定提供於該上甲 板部分30之内或之上。 該上甲板部分30構成該兩棲式車輛1〇之整體結構的_ 15 部分。其為一結構零件而非僅為包覆之用。基本上,它將 採取複合結構(如鑲於樹脂中之玻璃纖維或碳纖維)之形 式,雖然任何適當的製造方法皆可行◊在該上曱板部分3〇 中需要局部強化區域時,可於製造時設置附加的夾層或概 墊。該上曱板部分30將具有局部強化區域以在一與該兩棲 20 式車輛1〇之縱轴成直角的平面上於該兩棲式車輛ίο四周以 一完整圓圈方式提供一完整的力量傳輸路徑,俾針對該兩 棲式車輛10上之扭力負載提供阻力。 現在特別參考第2至4圖及第7圖,該車殼40之下方從該 前端12延伸至該後端14 »從包含該上甲板部分30之該平面 201228856 開始彳#壁41於該兩棲式車輛1()之__周邊向下延 申至下車喊表面42。該車殼4G之整體位移在該兩棲式車 於海洋模式中兩速操作時可提供穩定性,特別是由於 5該車殼40之體積與該兩棲式車如〇之中央線橫向 隔離。因 此在比方說急轉灣時,隨傾斜角度之增加,將感受到扶 正力量之增加。與該腳部空間區域36、38橫向設置之該車 f特別提供與該兩棲式車機之巾央線橫向隔離的扶正力 S °任何或所有此等車殼體積都可能具有浮力内插以給予 殘餘的浮力。 10 °以理解地,在該前輪站50、52之範圍内該車殼40不 I有切除部分。實際上,特別是參考第14圖,我們可以理 解,該車殼中唯一的非連續部分46、48、49為設置於該車 叹4〇後方以容納該後輪站54及該喷射驅動器72、74者。這 些非連續部分46 ' 48、49對該車殼40之性能沒有太大的影 15 響 〇 Ha 。因此’可以避免使用任何覆蓋裝置以在車輪總成被回 縮以使用於海洋模式時重建該車殼40之線條。 —V型車殼部分44被形成於該車殼40之該中央下表面 42中’且其可形成或具備一龍骨,該龍骨從該前端12處沿 ^ 胃兩棲式車輛10之長度延伸。輪鐵或其他流體動力輔助器 (圖中未示)可整合或提供於該車殼40中。於該車殼40之後 方’進水區域46、48被設置以供該兩棲式車輛10之該喷射 驅動海洋推進單元72 ' 74使用。此外,一凹部49被設置以 各納該後輪55。 該車殼40之設計對於決定該兩棲式車輛10在海洋模式 17 201228856 τ操作時可達成之性能是很重要的。本案之巾請人花費相 田的時間與精力於該車殼40之設計,最終的形狀相較於一 般破期待的滑行機或兩棲式車麵形狀而言十分令人驚言牙。 該車设40包括—狹窄、不受阻(沒有切除部分)之前端部分 5 43 ’該前端部分43於其長度上具有〜大約23度之橫斜角, 其後方為—加寬之後端部分45,該後端部分45於其長度上 八有大約18度之橫斜角。比較傳統滑行車殼以一極陡之 橫斜角從前端部分開始,且這些橫斜角沿該車殼之長度朝 後端部分變淺’通常終止於5度或更小的橫斜角。習知兩棲 10式車辆之車殼具有實質的切除部分或非連續部分以容納可 回縮車輪及懸吊總成,這些切除部分或非連續部分具有車 殼覆蓋物或整體可滑動面板以重建該車殼之線條以供該兩 棲式車輛於海洋模式使用。 由於該兩棲式車輛10之該跨坐座位34被縱向配置,該 15兩棲式車輛10比客用車窄。使引擎沿該兩棲式車輛縱向對 準可給予一橫樑較窄且較深之車身形狀。相對於習知技藝 普遍採用之平坦滑行車殼,申請人為了靈敏的海洋操控採 用較大的橫斜角,接受這將需要使用一大量行程之懸吊裝 置以在陸地上賦予適當的地面空間。 20 雖然以前的兩棲式車輛如Grzech所發明者試圖使車輪 之履帶寬度保持於兩棲式車輛之橫樑的範圍内,申請人發 現’如果該兩棲式車輛1G之該前輪5卜53的履帶寬度大於 該車殼4〇之該橫樑,較佳的陸地模式操作可以被達成。申 請人所採用的方法並不意味車輪必須以一大角度回縮以在 201228856 海洋模式下使用時遠離該兩棲式車輛之吃水線,唯其策略 確實提供一可使用於陸地及水面上之兩棲式車輛。 儘管該兩棲式車輛10之該車殼40足跡小,該車殼設計 40可以沒有困難地在短時間内推進該兩棲式車輛1〇使其滑 5 行。此外,該兩樓式車輛之水面上的性能並未受到連累 且當該兩棲式車輛10在陸地模式下操作時,其亦具有適當 的地面空間。 該兩棲式車輛具有一介於3.600m至4.200m之整體長 度,其較佳為介於3.800m至4.050m之間,更佳為實質 10 3 95〇m ’ 一介於l_730m至2.000m之整體寬度,其較佳為介 於1.800m至1.900m之間,更佳為實質i.85〇m,以及一介於 1.200m至2_000m之整體高度,其較佳為介於13〇〇〇1至 1.500m之間,更佳為實質1.400m。該兩樓式車輛1〇之車輪 基部長度介於2.300m至3.700m之間,其較佳為介於24〇〇111 15 至3.000m之間’更佳為實質2.580m ’該前輪51、53之履帶 寬度介於1.400m至1.900m之間,其較佳為介於16〇〇111至 1.700m之間,更佳為實質1.655m。該車殼4〇之長度介於 3.000m至4.200m之間,其較佳為介於3.30〇111至39〇〇111之 間,更佳為實質3.600m。該車殼40之最大橫樑介於i1〇〇m 』 至2.〇〇〇111之間,其較佳為介於1.2〇〇111至1.6〇〇111之間,更佳 為實質1.380m,且該車殼40之介於該前端部分43之該前輪 51、53之間的橫樑小於該履帶寬度。 現在參考第8至14圖,這些圖示分別對應第1至7圖所示 之圖示,唯圖中所示之該兩棲式車輛1〇之該車輪被回縮以 201228856 使用於海洋模式。 接下來參考第15至28圖,其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第2實施 例之兩棲式車輛i 〇。此一第2實施例與第i實施例大致類 似,除了其為較小型的版本且其前輪弧31,、32,包含一“浐 5泥板”型車輪弧設計以外。在_ w目同的參隨字代表: 同的零件。該車殼4G包括-狹窄、不受阻(沒有切除部分) 之前端部分43,該前端部分43於其長度上具有一大約16产 之橫斜角,其後方為一加寬之後端部分45,該後端部分Μ 於其長度上具有一大約12度之橫斜角。 10 該兩棲式車輛1〇具有一介於2.700m至3.800m之整體長 度’其較佳為介於3.000m至3_600m之間,更佳為實質 3.323m’ 一介於l.200m至1.800m之整體寬度,其較佳為介 於1.400m至1.700m之間,更佳為實質1.600m,以及一介於 1.100m至1.700m之整體高度,其較佳為介於13〇〇〇1至 15 UOOm之間,更佳為實質1.400m。該兩棲式車輛1〇之車輪 基部長度介於1.500m至3.000m之間,其較佳為介於19〇〇111 至2_600m之間,更佳為實質2.330m,該前輪51、53之履帶 寬度介於1.000m至1.800m之間,其較佳為介於i.2〇〇m至 1.600m之間,更佳為實質1.430m。該車殼40之長度介於 20 2.400m至3.600m之間,其較佳為介於2.700m至3.300m之 間,更佳為實質3.000m。該車殼40之最大橫樑介於〇.900m 至1.500m之間,其較佳為介於l.〇50m至1.350m之間,更佳 為實質1.200m,且該車殼40之介於該前端部分43之該前輪 51、53之間的橫樑小於該履帶寬度。 20 201228856 現在參考第29圖’圖中概略例示一滚動底盤,顯示节 兩棲式車輛10之若干内部零件。我們可以看見一原動機 80,其為一多汽缸内燃引擎。選擇性地,任何原動機肋如 電動、液壓、氣動、混合或其他類型皆可有效使用。車輪 5 懸吊及回縮總成、動力系統、驅動線及變速零件可見,這 些零件將於下文中參考第30至32圖詳細說明。 該動力系統包括一輸出轴81,其透過一扭力阻尼器82 將來自該引擎80之動力引導至一驅動軸83。該驅動轴83透 過一前進-空檔-後退齒輪箱85、無段變速動力系統(CVT)9〇 10 (參滑輪91、92)、及衰減驅動器86將動力提供至一陸地模式 輸出轴94。在該兩棲式車輛10之陸地使用期間,該陸地模 式輪出轴94透過一位於後輪轂413中之斜面齒輪組(圖中未 示)分程傳遞動力至該後輪55。該驅動軸83亦透過一皮帶驅 動系統100提供動力予兩個海洋模式輸出軸102、104。該皮 15 帶驅動系統100包括一輸入/驅動齒狀輪102、兩個輸出/被驅 動齒狀輪104、106及一齒狀皮帶108。在該兩棲式車輛10之 海洋使用(及選擇性的陸地使用)期間,該海洋模式輸出軸 102、104分程傳遞動力至該喷射驅動單元72、74。該喷射 驅動單元72、74可以永久連接至該引擎80以隨時受其驅 20 動,而該後輪55則僅於其下降(伸展)之陸地使用位置上被驅 動(連接至該引擎80)。該前進-空檔-後退齒輪箱85、該CVT 變速系統90、該衰減驅動器86及該皮帶驅動系統1〇〇當然可 以視需要在其他實施例中以傳統自動齒輪箱或手動齒輪 箱、或其他動力系統及/或變速系統及配置取代。 21 201228856 轉向輸入來自該把手60。各種機構皆可用以將力矩從 該把手60傳遞至該前方向盤51、53。舉例來說,申請人之 同在審查中的申請案US 2006/0178,058 A1揭示一種用於含 把手之小变兩棲式車輛的轉向系統,其中道路轉向在可回 5 縮懸吊被回縮以在水面上使用該兩棲式車輛時被自動解除 齒合。然而,這主要為一種沒有齒輪之以凸輪操作的轉向 系統。如果轉向負載高至使齒輪及動力輔助成為必要,則 根據申請人之專利(38 2,400,0828的轉向系統可被使用。該 專利揭示一種應用至兩棲式車輛之動力輔助齒輪齒條式汽 10 車轉向系統,其被配置成使該動力輔助亦可應用至海洋駕 駛。這有助於制止喷射轉向噴嘴上或可能由於轉向控制而 對駕駛帶來令人痛苦及/或懊惱之反饋的噴嘴上之水反饋 力。 該兩棲式車輛10中之該座位34被實質設置於該兩棲式 15 車輛之該動力系統之上,該把手60位於該兩棲式車輛之長 度的前半段。這賦予-良好的駕駛位置,海洋及陸地使用 皆然。 前方左手車輪懸吊及回縮總成64 (部分顯示之前方右 手與其對應)及後輪懸吊及回縮總成4〇〇亦顯示於第洲 20巾。彈簧及阻尼總成分別被提供予各該車輪51、53、55。 回縮致動器65、430從這些車輪懸吊之下降位置(如第洲 所示)回縮且延伸至其上升位置,•簧與^單元滅 4〇2、404則供應正常的懸吊力矩。當致動器撞鐘65、430為 液塵式時,液壓流體可由—以該引_供給電源之泵浦(圖 22 201228856 中未示)提供。 後方總成之更詳細的說明緊接於下文(參考第30圖),前 方總成之更詳細的說明則接續其後(參考第38至42B圖)。然 而,應注意,這些僅為可供使用之可回縮懸吊裝置的範例。 5 參考第30圖,該可回縮後方懸吊400包括一線圈彈簧 402及一伸縮阻尼器或避震器404。該阻尼器404之第一及第 二端部分別在樞軸點406、408處被枢軸旋轉至該兩棲式車 輛10。該樞軸點408被安裝於一交叉橫樑410上,該交叉橫 樑410為一拖突手臂總成之一部分,該懸臂總成包括兩條前 10 角度手臂411及兩條後角度手臂412,該手臂分別被設置於 該後輪55之兩側,以及一條前拖突手臂414。在正常碰撞及 回彈動作中,該拖曳手臂總成將沿位於該拖曳手臂總成前 方之該枢轴點406做樞軸旋轉,使該彈簧402及該阻尼器404 壓縮並延伸以賦予傳統的阻尼懸吊動作。 15 該上樞轴安裝件406被安裝至回縮手臂420,該回縮手 臂420繼又於樞軸點422處被安裝至支架424,該支架424被 穩固地安裝至該兩棲式車輛10之框架(圖中未示)。一回縮撞 錘430於柩軸安裝點426處被安裝至該支架424並於樞轴點 428處被安裝至該回縮手臂420。當該撞錘430被啟動回縮 20 時’該手臂420向前旋轉,並將該阻尼器404向前且向上拉。 此一動作繼而使該手臂412以及該後輪55與該拖良手臂總 成抬高,直到該後輪55完全回縮為止。當該兩棲式車輛10 回到陸地上時,此一動作被逆轉以令該後輪55延伸。
此一機構主要為申請人之同在審查中的公開案US 23 201228856 2006/0234,567 A1中所揭示之可回縮懸吊的簡化版本,並共 享其優點,其因在於現成的線圈彈簧及伸縮阻尼閥可視所 需被用以穩定及調整該兩棲式車輛10之行駛與駕控。 雖然液壓撞錘被例示做為該可回縮懸吊之致動器,其 5 他由壓縮空氣或電力供給電源之致動器亦可視所需使用。
可以理解地,上述車輪懸吊及回縮總成機構僅為例示 之用,任何適當的替代方案皆可有利使用。可使用或改裝 以供懸吊及回縮之替代機構揭露於申請人之專利及專利申 請案中,如 US Re. 36/901 ; US 6,886,837B2 ; US 10 6,945,832B2 ; US 6,994,358B2 ; WO 04/039,613Al ; US 7,234,982B2 ;及US 2006/0,234,567A1 等。 第29至32圖中所示之動力系統零件,亦即該引擎80及 該變速系統,係建構於一框架平台上,該框架平台復又連 接至該車殼40。這對於製造上的方便可賦予相當大的優 15 點。實際上,底盤可以一框架構成,該框架支撐所有的車 輪懸吊零件,包括該車輪轉向機構、該車輪回縮機構、該 引擎及該變速系統。這將大力協助建造與維修。此一設計 例示於第29圖,其中該兩棲式車輛之一滾動底盤的週遭車 殼與曱板部分被剝除。在第29圖中,可以看見該引擎、該 20 變速系統以及該前、後輪之該懸吊總成,這些裝置皆被安 裝至一共同支撐結構。 一位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前方的散熱器(圖中未示)將冷 卻該兩棲式車輛之引擎,至少在陸地使用時。該兩棲式車 輛之引擎在海洋使用時亦可由一水/水熱交換器(圖中未示) 24 201228856 冷卻該弓丨擎冷卻 冷卻,將水從該兩棲式車柄之下方抽出以 系統所使用之水。 以下參考第33至30圖,圖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第 之兩棲式車輛310。該兩棲林輛則可包括任何或例 5述特徵,以及結合下列特定特徵之任何組合式。 上 該兩棲式車輛310包括—於接合線313處被接合至一車 殼314之車身312 ’繼而成為—具浮力的容器,具有一對前 輪320及一單一後輪322 ^特別是從第%圖可以看見該 車设314具有一v型橫剖面,以實現水面上之滑行及良好的 10 轉向。 該兩棲式車輛310包括一原動機316,其可為一内燃引 擎或一類似的動力來源,以透過一變速系統318提供動力給 該後輪322。選擇性地,該原動機可僅供給動力給該前輪 320,或供給動力給該前輪32〇及該後輪322 ^ 15 該前輪32〇被懸吊裝置324連接至該車身312,並由檔泥 板326覆蓋。這些檔泥板可由支架(圖中未示)固定至該車身 或固定至該車輪懸吊裝置。該後輪322被一拖曳手臂328連 接至該車身312,該拖曳手臂328提供該後輪之懸吊。該拖 曳手臂可為雙側式,如圖所示,或單側式。 2〇 該後輪322及該前輪320可由回縮機構回縮。該前輪之 該回縮機構可如美國專利第Re 36,901號所揭示,該專利在 此以參照方式併入本說明書。該前輪回縮機構作用於該懸 吊機構上以允許該車輪320之回縮與延伸 該前輪回縮機構可操作以透過緣實質平行於該車身之 25 201228856 縱軸的軸心旋轉將該前輪320抬高。當該兩棲式車輛位於水 平面上時,此等軸心實質呈水平。當該兩棲式車輛處於水 上模式時,該前輪320可回縮於吃水線之上。 該後輪回縮機構可操作以使該後輪322實質垂直向上 5 抬高進入該車身312。當該兩棲式車輛處於海洋模式時,該 後輪322可回縮於吃水線之上。一或多個如美國專利第 6,886,837说所揭示之支柱可用以回縮及延伸該手臂Mg。 該前輪320可轉向以提供該兩棲式車輛之轉向。該兩棲 式車輛之轉向係由連結至該前輪320之把手334控制。選擇 10 性地,該把手可連結至該後輪322,或連結至該前輪32〇及 該後輪322。一座位332被設置於該車身312上以在一面向前 方且可掌握該把手334之位置上支撐該兩棲式車輛3〗〇之行 駛人。該座位332及該車身312允許行駛人乘坐於該兩棲式 車輛310之一中央縱軸上,其雙腿分跨於該車身312之兩 15 侧。因此,駕駛係跨坐於該車身上。較佳地,該座位332被 裁切尺寸以使乘客可以位於坐在該座位332上之駕駛的正 後方。乘客亦將位於該兩棲式車輛31〇之中央、跨坐於該車 身312上。 第33及34圖顯示車身330在該兩棲式車輛之前端處具 20 有一刖防護板336且在該兩棲式車輛之後端處具有一後防 護板338。使用於陸地之頭燈34〇以及使用於水面之水燈342 被提供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前端。一組合尾燈單元348被設置 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後端。其可增加一CHMSL (中央高位剎 車燈)’如果法律上有需求的話。 26 201228856 後視鏡346及擋風玻璃344被設置於該車身312上。左' 右腳部空間區域350、352被設置於該車身312上以供駕駛及 乘客停靠其腳部。該腳部空間區域具有排水裝置354。 參考第33及35圖,一車殼314形成於該車身312之下 5方。該原動機提供動力給一海洋推進單元。該海洋推進單 元可為一喷水單元360或任何其他海洋推進形式。該噴水單 元360宜位於該兩棲式車輛31〇之一中央縱軸上。該噴水單 元360宜位於該後輪之前方。該喷水單元36〇具有一喷射入 口362,以將水抽入該喷射單元;一來自該變速裝置318之 10驅動軸364 ; —葉輪部分366 ;以及一噴嘴368,水經由該噴 嘴368被排出以提供推進。 可挺供至少一變流裝置3 70以在該後輪位於延伸位置 上時,使來自該喷嘴368之被加速水轉離該後輪322 ^這將 發生於該兩棲式車輛首次進入水中、該喷水單元將提供推 15 進且該後輪322尚未回縮時。該變流裝置37〇在平面上形成 一鋸齒形狀,其尖端面向該喷嘴368,以使該後輪322兩侧 的水轉向。 該變流裝置370位於該喷嘴368之正後方,且被銜接至 該拖曳手臂328。因此,當該後輪322被完全回縮時,該變 20 流裝置370不含從該喷嘴368被排出的水。可設置導管372、 374以使水向後偏斜。這些導管的出口可位於該車身之侧 邊’如圖所示,或更有效地,位於橫擋中。選擇性地,直 立且實質垂直的牆壁(圖中未示)可接合至該拖曳手臂328之 外緣,以使水沿該後輪322之兩側向後偏斜。 27 201228856 第34圖顯示該兩棲式車輛310處於海洋模式。該前輪 320業已透過旋轉被回縮於吃水線之上。該後輪322亦被回 縮於吃水線之上。該車輪320、322包括圍繞其周邊之輪胎 376、378。該前輪胎376在該車輪被回縮時可做為防護板, 5 以吸收該兩棲式車輛在水上時遭遇的微小衝擊》 當回縮時’該後輪322之下方沒有任何覆蓋物。因此, 在回縮位置上時’該後輪322之下方被暴露於水中。該前輪 320同樣沒有覆蓋物,故當該車輪320被回縮時,該車輪亦 被暴露於水中。 10 該後輪322及該輪胎378在回縮時可能適宜暴露於後方 車身之上,如第34圖所示。然而,這需要該車身中具有一 隙縫’但此將在潮濕道路上導致過度的水花喷濺。第36圖 顯示一蓋體380,其可由一連結件(圖中未示)連結至該拖曳 手臂328,以在該車輪被回縮時將其抬離。不同於上述參考 15 習知技藝說明之連結件,此一連結件可以十分簡單—可能 只是一個直式支撐件一且將遠高於吃水線,且因此對海洋 環境之危險狀況相對免疫。 選擇性地,可將一“檔泥”型喷濺防護板(圖中未示)安裝 至該車殼314靠近該後方防護板338處。其在水面上可透過 20 連接至該拖曳手臂之連結件自動回縮。然而,在此—情況 下,該連結件可能部份位於吃水線之下;且因此必須謹慎 設計以確保耐久性。 該座位332後方之區域382可用以提供一開放或封閉且 防水之儲存區域(圖中未示)。它也可用以提供一燃料填充頸 28 201228856 邛及開口(圖中未示),視該兩棲式車輛之燃料槽(圖中未示) 的位置而定。 下文將參考第37圖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兩棲式車輛91〇 及動力系統的第4實施例。該兩棲式車輛910可包括任何或 5 所有上述特徵,以及結合下列特定特徵之任何組合式。 該兩樓式車輛910為該兩樓式車耗310之輕型版本,且 適於承載1個人,即駕駛。該兩棲式車輛910包括一車身 930,即具浮力容器,且具有兩個前輪920及一單—後輪 922。該前輪920及該後輪922可透過回縮機構(圖中未示)被 10 .回縮。 駕敬跨坐於該兩棲式車輛910之該車身930的座位上, 其腿部位於該車身930之至少一部分的兩側。該座位與該車 身930之一中央縱軸對準。該座位與該車身930可構形為僅 能支撐單人,亦即,該座位之大小僅能支撐駕駛而容不下 15 乘客。 該兩棲式車輛910在陸地模式下可僅以前輪驅動。該後 輪922在第37圖所示之實施例中並未被驅動。 在水上模式下,喷水單元960可推進該兩棲式車輛 910。該噴水單元96〇具有一喷射入口以將水抽進該喷水單 20 兀。該水從—噴嘴被排出以提供推進。該噴水單元960及/ 或該喷嘴可與該兩棲式車輛910之中央縱軸隔離。選擇性 地’ 5亥噴水單元960及/或該喷嘴可位於該兩棲式車輛91〇之 中央縱軸上。 選擇性地,該喷水單元可具有兩個位於該後輪之兩侧 29 201228856 的喷嘴。該兩喷嘴可連接至一單一喷水單元,或分別連接 至兩個分離的喷水單元。 原動機916及變速裝置918位於該前輪及該後輪之間。 該變速裝置918可為一無段變速動力系統(CVT)。該原動機 5 916可為一橫向安裝之内燃引擎。因此,機軸將側向延伸。 該原動機916由一向前延伸至一差動齒輪923之驅動軸921 連接至該前輪,該差動齒輪923以習知方式被連結至該車 輪。 該變速裝置918由一喷射驅動軸961連接至該喷水單元 10 960。該喷射驅動軸961在該變速裝置918之後方延伸。由於 該驅動軸921及該喷射驅動軸961朝相反方向延伸,該兩驅 動軸之間並無干擾。該驅動軸921及該噴射驅動軸961實質 平行於該車身之縱軸地延伸。因此,此一驅動齒輪配置可 提供包裝上的優點,因為它將陸地驅動齒輪設置於該兩棲 15 式車輛之與海洋驅動齒輪對立的端部,使其不致在空間上 互相衝突。 前輪驅動可能由於向後重量轉移而導致在泥濘堤岸上 離水的困難。然而,該兩棲式車輛110可在預備之硬質表面 滑道上離水。前輪驅動帶來一項令人意外的優點,亦即它 20 提供習慣在道路車輛中驅動前輪的駕駛人一種熟悉的“感 覺”。 浮筒973在該後輪922之兩側延伸。該浮筒973具有浮力 以增強該兩棲式車輛之浮力。該喷水單元960可位於其中一 該浮筒973中。該喷水單元之一輸出喷嘴可從一該浮筒延 30 201228856 伸在雙噴嘴之實施例中,其中一喷嘴可從各該浮筒延伸。 該兩噴嘴可連接至一單一噴水單元。選擇性地,各該噴嘴 可連接至一分離之喷水單元。一喷水單元可位於各該浮筒 中。 5 該喷水單元960及/或該輸出噴嘴可位於該浮筒附近。 该喷水單元960可實質靠攏該後輪922。該喷水單元96〇 實質平行於該後輪922之平面地延伸。選擇性地,該噴水單 兀960可實質位於該後輪922之前端,或實質位於該後輪922 之後端。 1〇 該車輪920、922透過懸吊裝置(圖中未示)被連接至該車 身930。該懸吊裝置可配置成允許該車身93〇從侧邊傾斜, 亦即緣該車身之縱轴。該車身謂可以類似傳統摩托車之方 式向内傾斜至角落。該車身93〇傾斜之能力可改善該兩樓式 車輛910在陸地上的轉彎能力。 15 該兩棲式車輛910可設以燈光、車牌及任何其他使其得 以合法上路之構件。 、于 接下來參考第38至圖,圖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第认 第6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麵。該兩楼式車輛⑽河包括任 何或所有上述特徵’以及結合下列特定特徵之任何組合式。 2〇 兩樓式車輛無論是在陸地或水面上皆應該同樣具^率 地適用於載送乘坐者。然而,從習知技藝我們可以看出, 大部分的兩棲式車輛可能在陸地上或是在水面上更適用於 載送乘坐者,而非兩者兼具。 ; 為了提供陸地上良好的速度與轉向性,懸吊手臂、驅 31 201228856 動軸及車輪一般被設置於該兩棲式車輛之下方區域通常 直接從該兩棲式車輛之車殻部分及/或該兩棲式車輛在水 上使用時將被沉沒之零件突出。此外,即使可回縮懸吊裝 置已被習知技藝揭露,懸吊裝置、驅動軸及/或車輪—在回 縮位置上—在水上使用時通常被暴露至水中。再^該: 殼之形狀的切除部分或其他異常部分可設置於該兩樓式車 輛之該車殼部分中,以在該車輪位於回縮或伸展之車輛支 10 15 20 Γ置上時容納該懸吊裝置、驅動㈣車輪。在該伸展位 置上,該車輪將就定位以供該兩棲式車輪於陸地上使用 雖然習知設計提供具浮力且防水之車殼,其仍存在一嚴重 的缺點,即它們的懸吊裝置、驅動柄或車輪在該兩樓式車 輛於水上使用時通常具有沉沒水中及/或可與水面接觸之 切除部分、異常部分、及/或部件—即使·在回縮時亦然。這 顯然會改變該兩棲式車輛之該車殼部分的流體動力使該 :式車輛在水上的表現較差―特別是如果該懸吊裝置: 或車輪之該切除部分、異常部分、及/或部件係位於 ^面籍又之滑㈣面上時。㈣是,為容納回縮車輪而設之 度及轉部分可能對該兩樓式車輛在水上使用時的速 水面舉例來說,該兩棲式車輛在 胃“!放輪弧之背部。 本發明解決上述習知技藝的缺點。 式之樣她—細韻及海洋模 4滑仃表©之車殼’該滑行表面在該兩樓式車 32 201228856 輛於水面上滑行時接觸水面; 至少1個可回縮懸吊裝置,該可回縮懸吊裝置可從一車 輛支撐位置移動至一回縮位置;其中: 該可回縮懸吊裝置包括供各該車輪使用之上、下懸吊 5手臂,該懸吊手臂於内端處被樞軸連接至該車殼中之一支 撐結構,且於外端處被樞轴連接至_懸吊直立件,該上懸 吊手臂由-第_上柩軸連接件枢抽連接至該懸吊直立件, 且該下懸吊手臂由-第二下樞轴連接件樞轴連接至該懸吊 直立件; 1〇 吊直立件從該第二連接件朝-背離該第-連接件 之方向延伸至-輪轂固定位置,在該輪較安裝位置上該 輪毅被可旋轉地安裝於該懸吊直立件上一遠離該第一及第 一樞轴連接件的位置; 該懸吊直立件在供陸地使用時從該車殼向外延伸於該 15 滑行表面之一外面及/或侧面;以及 該下懸吊手臂在該兩棲式車辆於陸地上使用時始終保 持於該滑行表面之一頂部之上。 較佳地,該懸吊手臂從該車殼内部延伸於該車殼之一 外緣之上。 ώ〇 i佳地,該輪轂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的距離至少相當 於該第-及第二連接件之間的距離。此外,該輪穀可距離 該第二連接件至少大約5公分、1G公分、15公分·公分。 較佳地,該輪數以旋轉方式被安裳於該懸吊直立件上 一遠端處。 33 201228856 該輪轂宜被驅動以透過一分程傳遞來自該兩棲式車輛 原動機之動力的變速裝置進行旋轉。該變速裝置可具有一 衰減驅動部分,在該衰減驅動部分中,動力從一位於該下 樞軸點處或其上方的位置被獲得,且沿該懸吊直立件被分 5 程傳遞至被驅動之該輪轂。 選擇性地,該輪轂可由一輪轂馬達驅動。較佳地,該 輪轂馬達為一液壓馬達或一電動馬達。 更佳地,該車殼為一V型車殼。 該兩棲式車輛可包括一連接於一該懸吊手臂與該支撐 10 結構之間的彈簧及阻尼總成。 較佳地,該兩棲式車輛包括一可回縮及可延伸致動 器,該致動器可操作以將該可回縮懸吊裝置從該車輛支撐 位置移動至該回縮位置且反之亦然。更佳地,該致動器亦 可操作以藉由改變懸吊高度來改變地面空間。 15 該支撐結構宜包括一可旋轉支撐手臂,該可旋轉支撐 手臂於一端部被樞軸安裝至該支撐結構之一固定部分,該 致動器復又被樞軸連接至該固定部分,該致動器於一端部 被樞軸連接至該支撐手臂並於另一端部被樞軸連接至該支 撐結構之一固定部分,一/該彈簧及阻尼總成於一端部被樞 20 軸連接至該可旋轉支撐手臂且於另一端部被樞軸連接至該 下懸吊手臂。 根據一進階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於陸地及海洋 模式之兩棲式車輛,包括: 一車輛車身,該車輛車身包括一車殼部分,其滑行表 34 201228856 面中沒有切除部分,該滑行表面在水上使用時係用以接觸 水面;以及 至少一可回縮懸吊裝置,該可回縮懸吊裝置可從一車 輛支撐位置移動至一回縮位置; 5 其中,該至少一可回縮懸吊裝置被連接至該車輛車身 以將該至少一可回縮懸吊裝置定位於該車殼部分之外部一 車輛支撐位置上,且具有一從該滑行表面上方延伸至一車 輪安裝位置之長型懸吊直立件,使該滑行表面中不需要切 除部分以在該回縮及車輛支撐位置上容納該至少一可回縮 10 懸吊裝置。 較佳地,該至少一可回縮懸吊裝置於該車殼部分之上 或該滑行表面之上被連接至該車輛車身。 較佳地,該滑行表面在水上使用時可與水面直接接觸。 有利地,本發明之該兩棲式車輛實質降低或完全免除 15 該懸吊裝置、驅動軸或車輪之滑行表面在該兩棲式車輛於 水上使用時具備即使在回縮時亦沉沒水中及/或可與水面 接觸之切除部分、異常部分、及/或部件的必要性。因此, 該車殼之流體動力被改善了。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由一種使用於陸地及海洋模式之 20 兩棲式車輛提供,該兩棲式車輛包括至少一可從一車輛支 撐位置移動至一回縮位置之可回縮懸吊裝置,該可回縮懸 吊裝置在一車輛支撐位置上包括以操作方式連接至一懸吊 直立件之上、下懸吊手臂,該懸吊直立件用以承接一或多 個車輪,其中該懸吊直立件包括一衰減驅動器,以從一相 35 201228856 對高的位置接收一輸入動力並提供一輸出動力給一相對低 的位置。該衰減驅動器可與該懸吊直立件一體成型或與該 懸吊直立件分開設置。當該衰減驅動器與該懸吊直立件分 開設置時,該衰減驅動器可與該懸吊直立件靠攏並以操作 5 方式與之連接。該衰減驅動器可為一齒輪裝置、或鍊條、 皮帶或軸式驅動裝置。該可回縮懸吊裝置可包括一叉骨式 懸吊。 一兩棲式車輛之部分的簡化圖顯示於第38圖,其中該 兩棲式車輛以參閱數字1001概略表示。該兩棲式車輛1001 10 包括一車殼部分1002、一車輛車身1003、及一懸吊裝置 1004,包括一車輪1005。在此一特定實施例中,該車殼部 分1002與該車輛車身1003之間的界限係由參閱數字1006所 代表之點線顯示。更佳地,該車殼部分1002提供一滑行表 面以在該兩棲式車輛1001滑行時接觸水面。該兩棲式車輛 15 1001包括一具有“V”型形狀之普通車殼1002,以協助轉向 性。該車輛車身1003包括該兩棲式車輛之任何與該車殼部 分1002或該懸吊裝置1004有關的未定義特徵。因此,一懸 吊支撐結構1011被提供做為該車輛車身1003之一部分,並 用以承接部分該懸吊裝置1004。該支撐結構1011可直接連 20 接至該車殼部分1002之一内部表面。該支撐結構1011亦可 包括一車輛框架之一部分(圖中未示)。參閱數字1070代表該 車殼部分1002之一可行的吃水線,該車殼部分1002之低於 該吃水線的部分構成一滑行表面。然而,熟悉此項技藝之 人士將理解,該滑行表面之尺寸與形狀至少部分取決於該 36 201228856 車双之尺寸以及該兩棲式車輛刪在水面上行驶的速度。 如第38圖所示,該懸吊裝置麵包括-懸吊直立件 〇7亦私主栓,以及第—及第二橫向懸吊手臂、 1009。β玄懸吊直立件1007在_垂直平面上實質橫切於該懸 5吊手臂_8、1009。該上橫向懸吊手臂麵於一第一端部 被連接至該車輛車身1〇〇3且於一第二端部被連接至該懸吊 直立件1007。該兩連接件皆為拖抽連接件,其允許該懸吊 裝置1004之各個部件移動。該下懸爷手臂1009亦被連接至 該車輛車身1〇〇3及該懸吊直立件1〇〇7。再度地該連接件 為樞軸連接件,其允許該懸吊裝置丨〇〇4之各別移動。舉例 來說,當該懸吊裝置1004移動於其車輛支撐及回縮位置之 間時,其可於一垂直平面上移動至地面及於一水平平面上 移動至地面,如參閱數字1013及1〇14所指之箭頭所示。如 第1圖所示’該懸吊直立件1〇〇7包括一延伸懸吊直立件 15 1007Α’其於與該上橫向懸吊手臂1008相反之方向上從該下 橫向懸吊手臂1009之連接件延伸。一用以承接一車輪1〇〇5 之輪轂1010位於該延伸懸吊直立件1〇〇7Α之一遠端或其附 近一遠離該懸吊手臂連接件之位置。有利地,該延伸懸吊 直立件1007A之提供允許該懸吊裝置1〇〇4被連接至該兩棲 20 式車輛1〇〇1,使沉沒表面一或滑行表面一不需要切除部分 以在該回縮或車輛支撐位置上容納該至少一可回縮懸吊裝 置。 如第38圖所示,該懸吊直立件1007在供陸地使用時從 該車殼1002向外延伸於該滑行表面之一外面1002A及/或侧 37 201228856 面1002A 。 第39及40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兩棲式車輛的第6實施 例。相同的參閱數字被用以代表與第5實施例共同的特徵, 該等共同的特徵在此將不予詳述。以下將特別說明這兩個 5 實施例的不同之處。 該兩棲式車輛1001包括一車殼部分1〇〇2、一車輛車身 1003、一懸吊裝置1〇〇4、及一車輪1005。另外並提供一懸 吊支撐結構1011 —其與該車輛車身10〇3直接連接一以及— 轉向裝置1012。 10 該懸吊裝置1〇〇4包括一懸吊直立件1020,亦稱主栓, 一上橫向懸吊手臂1021及一下橫向懸吊手臂1〇22。特別 是,該上、下橫向懸吊手臂1〇21、1〇22為叉骨式懸吊手臂。 相較於該下橫向懸吊手臂1〇22與該懸吊直立件】〇2〇之間之 相對下方連接件,該上橫向懸吊手臂1〇21於該懸吊直立件 15 之一相對上方區域處以操作方式連接至該懸吊直立件 1020。因此,一上方樞軸連接件1〇23被提供於該上橫向懸 吊手臂1021與該懸吊直立件1〇2〇之間。此外,一下方樞軸 連接件1024被提供於該下橫向懸吊手臂1〇22與該懸吊直立 件1020之間。於該懸吊手臂1021、1022之對立端部處,— 2〇或多個樞軸連接件1025被提供於該上橫向懸吊手臂1〇21與 該支撐結構1011之一上方部分之間,且一或多個樞軸連接 件1026 (及/或1〇33)被提供於該下橫向懸吊手臂1〇22與該 支撐結構〗oil之一下方部分之間。一防滾桿1〇27亦被提供 以將該懸吊裝置1004連結至一第二懸吊裝置(圓中未示),該 38 201228856 第二懸吊裝置位於該第一懸吊裝置1004之對面。 特別是如第40圖所示,該懸吊裝置1004包括一回縮撞 鍾1028,以將該懸吊裝置10〇4—以及該車輪1005—從該車 輛支撐位置移動至該回縮位置。以例示方式,第39圖顯示 5 該懸吊裝置1004及該車輪1005位於一車輛支撐位置上。此 外’第40圖顯示該懸吊裝置10〇4及該車輪1005位於一回縮 位置上。該回縮撞錘1028之一第一上方端部被連接至一手 臂1030,其形成該支撐結構1〇11之一部分。一第二下方端 部被連接至該車輛車身1003。 10 此外,特別是如第40圖所示,一阻尼及彈簧總成1029 被提供以允許該上、下懸吊手臂1021、1022與該懸吊直立 件1020做為一傳統懸吊。該阻尼及彈簧總成1029之一第一 端部被連接至該手臂1030且該阻尼及彈簧總成1029之一第 二端部被連接至該下懸吊手臂1022。該手臂1030於一對立 15 於該回縮撞錘1028與該阻尼及彈簧總成1029之連接部分的 端部被枢軸旋轉,並提供一樞軸點1033,該柩軸點1033與 至少一該樞軸連接件1026共用,該車輪1005與部分該懸吊 裝置1004可緣該樞轴點1〇33旋轉於該車輛支撐與回縮位置 之間。 20 為使該懸吊裝置1004從一車輛支撐位置移動至一回縮 位置,該上、下懸吊手臂1021 ' 1022兩者於其長度上皆具 有一樞軸點,以使該懸吊手臂1021、1022移動於回縮與伸 展位置之間。該上懸吊手臂可緣設於該懸吊手臂1〇21與該 支撐結構1011之交會點上的框軸點1025做樞軸旋轉。該下 39 201228856 懸吊手臂1022可緣設於該下懸吊手臂1022與該支撐結構 1011之交會點上的樞軸點1026、1033做樞軸旋轉。特別是, 該下懸吊手臂1022之一部分被剛性連接至該手臂1030,俾 使其同時移動。此外,一下降連結件1031被設置於該防滾 5 桿1027與該下懸吊手臂1022之間以提供增加的剛性與強 度。 第4 0圖特別顯示使用於陸地上時供該懸吊直立件10 2 0 延伸之該滑行表面的該外面1002A及/或該側面1002A。第3 9 及40圖中之該懸吊裝置僅顯示一兩棲式車輛1001之前輪。 10 然而,該懸吊裝置1004可使用於一兩棲式車輛1001之任何 車輪上。特別是,雖然第39及40圖中之該兩棲式車輛1001 並無動力被傳送至該車輪1005,該車輪1005可為一被驅動 車輪。此外,為了驅動該車輪1005,一衰減驅動器(圖中未 示)可做為該懸吊直立件之--體成型的結構或與該懸吊 15 直立件分開設置。如熟悉此項技藝之人士所知悉,衰減驅 動器可以從一相對高的位置接收一輸入動力並提供一輸出 動力給一相對低的位置。選擇性地,該輪轂1010可包括一 或多個液壓馬達(圖中未示),或一或多個電動馬達或電動輪 毅(圖中未示)。 20 做為一替代方案,該回縮撞錘1028或該阻尼及彈簣總 成1029可手動調整以改變該兩棲式車輛1001之地面空間。 雖然第39及40圖中之該懸吊裝置1004為無動力式,該 懸吊裝置1004包括用以使該兩棲式車輛1001轉向之轉向裝 置1012。該轉向裝置1012包括一手臂1036,該手臂1036於 40 201228856 連接件1032處以操作方式被連接至該懸吊直立件1020之一 中間區域,最好是介於該連接件1023與刪之^該手臂 _之另-端部被連接至輸人轉向構件,比方說把手桿或 方向盤(圖中未示)。 第38 39及4〇圖僅顯該懸巾裝置1刪及銜接至該 車輛車身1003之該車輪1〇〇5。然而,可以理解地,可以使 用任何數量的車輪,特別是3輪,以及適量的懸吊裝置 1004。此外,該車輪1〇〇5可被驅動或不具動力。 第41A圖顯示本發明之一類似第38圖所示的實施例。因 1〇此,相同的參閱數字被用以代表共同的特徵且僅有不同之 處將於下文加以討論。特別是,該懸吊直立件1〇〇7與該延 伸懸吊直立件1007A包括一衰減驅動器1〇60。特別如第41B 圖所示’當該懸吊裝置1004位於其車輛支撐位置上時,該 衰減驅動器包括一上輸入端1061及一下輸出端1〇62。一鈍 15 齒1063被設置於各該端1061、1062處且由一鏈條1〇64連 結,以便任一該鈍齒1063被移動時,可提供另一該鈍齒1〇63 之對應旋轉。位於該輸入端1061之該鈍齒1063係由一軸 1065驅動’該軸本身係由一原動機,如引擎1〇66直接或間 接驅動。一或多個萬用接頭1067或其等效物被用以連接該 20 引擎1066、該軸1065及該鈍齒1063。位於該輸出端1062之 該鈍齒1063驅動該輪轂1010及該車輪1005。因此,來自該 原動機之輸入動力被衰減至一相對於該兩棲式車輛所仔立 之地面的較低高度,以驅動一或多個該車輪。 第42A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兩棲式車輛的車殼。該車殼 41 201228856 :j形以提供良好的流體動力。此外,當該兩棲式車輛將 該懸吊裝置1004回縮以使用於水面時,該懸吊裝置、驅動 抽或車輪之任何切除部分、異常部分、及/或部件皆不會沉 沒水中及/或與水面接觸。相反地第42B圖顯示一兩棲式 5車輕之車殼,其中切除部分1050被提供以將該懸吊裝置及/ 或車輪定位於其回縮位置上。因此,示於第42A圖中之該車 殼具有優於示於第42B圖中之該車殼的流體動力。 接下來參考第43圖,其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第7實施例之 兩棲式車輛1110。該兩棲式車輛1110可包括任何或所有上 10述特徵,以及結合下列特定特徵之任何組合式。 過去已有人提出許多兩棲式車輛之懸吊佈局。該等懸 吊佈局允許該兩棲式車輛在陸地上使用時該車輪之經彈簧 及阻尼達成的動作,以及該兩棲式車輛在水面上使用時該 車輪之回縮。該懸吊通常位於該車輪之内侧,比方說如 15 R〇yle所獲頒之US 2005/0034646。這具有該車殼介於車輪之 間之寬度受限於該兩棲式車輛之特定寬度的缺點,因為至 少一下懸吊手臂必須突出於該車殼之平面以在伸展陸地模 式中支撐該車輪。懸吊回彈行驶所需之空間也需要提供。 此一限制之範例可見於申請人之同在審查中的公開申請案 2〇 US 2007/0,006,788 A卜 本發明提供一如申請專利範圍149所述之兩棲式車 輛。因此’該車殼之寬度不受該懸吊之限制。 第43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兩棲式車輛1110。該兩棲式 車輛1110包括一車殼1112,其為一具浮力之容器,且包括 42 201228856 一對緊貼(亦即互相鄰接)之後輪1120以有效做為一單一車 輪。該對緊密間距之車輪位於該兩棲式車輛之中央縱軸上。 該車殼1112在垂直橫剖面上呈V型。該兩棲式車輛1110 另具有兩個或更多的前輪(圖中未示)。 5 該兩棲式車輛1110包括一馬達(圖中未示)或一類似的 動力來源以透過一變速系統提供動力給該後輪1120。選擇 性地,該馬達可僅供給動力給該前輪,或供給動力給該前 輪及該後輪。 該後輪1120由一懸吊總成1122連接至該車殼1112。該 10 懸吊總成1122包括一對從該車殼1112向後延伸之拖曳手臂 1124。該拖矣手臂於樞軸(圖中未示)處以旋轉方式被連接至 該車輛之一底盤(位於該車殼1112之内且支撐該車殼1112)。 該後輪1120以旋轉方式被安裝至該拖曳手臂1124之内 侧,各該車輪緣其自有的軸旋轉。該車輪1120由安裝件1126 15 以旋轉方式安裝至該手臂1124之遠離該樞軸的遠端。該安 裝件1126允許該車輪1122緣其共同旋轉軸X-X旋轉。該安裝 件1126被順應地固定於該拖曳手臂1124上並允許該車輪 1120與該手臂1124緣一平行於該車殼之縱軸的實質水平軸 做相對移動,以使該車殼1112在陸地使用時滾動,唯仍維 20 持與地面之良好的輪胎接觸。雖然在圖示中該輪胎具有實 質成正方形之胎面橫剖面,具有較圓之橫剖面的輪胎,如 摩托車所使用者,亦可使用。該安裝件1126可各自包括一 球形關節。 該兩後輪1120宜以一輪轴(圖中未示)連接。該輪軸協助 43 201228856 該車輪mo料平行。選擇性地,該對車輪可μ輪轴連 各該拖曳手臂1124被彈簧安裝至該車輛,最好是以設 於該樞軸處或其附近之扭力桿(圖中未示)為之。各該手臂 1124宜分別具有-分離式扭力桿。該扭力桿朝該車殼⑴2 之中央橫向延伸。 該車輪1120可以一藉由該輪軸之差動齒輪(圖中未示) 運作的軸驅動。該差動齒輪可位於該輪轴之中央或偏斜至 一側。 選擇性地,該車輪1122可各自以一皮帶或鍊條驅動。 該皮帶《鏈條可部純於或完純於—或各該手臂心 中。選擇性地’該輪轴之巾央可提供—被_餘車輪或 15 20 114 干祀1則在水面上以—或多個喷射驅動器 1140供給動力。各該喷射驅動器具有-或多個喷嘴,水從 該喷嘴被排^提錄進。料対㈣鱗輪㈣之間。 該懸吊1122具有一回输娘士技 該兩搂式^丨丨車輪1丨20俾使 力桿(圖+未朴各軸力桿咏2賴射⑽曲柄 定該扭力桿之旋轉轴的對準部〜、該樞軸實質對準並界 -垂直於触力桿之_#各独力㈣—步包括 扭力桿之内側端或其附近。該曲柄部分位於各該 曲柄部分。該致動器之收縮 之回縮或佈署。選擇性地, 可將-致動器銜接至各該 或延伸可用以控制該車輪m〇 44 201228856 可將致動器連接至該對車輪1120之該扭力桿的一曲 柄部分(該單-致動器可作用於一連接該曲柄部分之桿上)。 較佳地,各該手臂被連接至其自我的橫向向外延伸 才干,各該向外延伸桿具有一曲柄部分,該兩曲柄部分由一 5 橫向延伸之連接支柱連接。 選擇性地,該回縮機構可呈一或多個液壓支柱(圖中未 示)之形式。該液壓支柱可連接於該手臂1124之間或該輪軸 與該車殼1112之間。該液壓支柱可做為阻尼器及液壓致動 器以回縮及佈署s亥車輪。適當的液壓支柱可從仍 10 2003/0047899之公開内容知悉。 該車殼1112具有凹部1136,以承接該手臂〗ΐ24β該凹 部1136被塑形成可允許該車輪回縮。 在回縮位置上,該車輪1120可在該車殼iU2之長度範 圍内。該車殼1112在該車輪1120位於其回縮位置上時延伸 15 超出該車輪。此一車輪位置改善該兩棲式車輛在水面滑行 且該車輪位於回縮位置上時的喷濺控制。 以上說明係有關於該懸吊總成1122於該兩棲式車輛之 後輪上的使用。選擇性地,相同或類似的懸吊總成1122可 用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前輪。該手臂1124可向後延伸並支撐 2() 該前輪,如上所述。選擇性地,該手臂1124可向前延伸, 使受支撐之前輪位於該輪軸之前方。該後輪1120可支撐於 向前延伸之手臂上。上述特徵就熟悉此項技藝之人士而言 將相同或相反。 該兩棲式車輛可具有總共3個車輪,呈一對前輪與單一 45 201228856 後輪之形式。該兩棲式車輛可具有4個車輪,即一對前輪及 -對緊密貼接之後輪。該車輪之—該前、後輪組或兩者可 具有-懸吊總成’如上述。該兩棲式車輛可具有4個以上的 車輪,比找’該兩棲式車輛可具有6個車輪⑽雙輪)。 5 接下來參考第44及45圖,其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第8實施 例之兩棲式車辆1210。該兩棲式車輛121〇可包括任何或所 有上述特徵,以及結合下列特定特徵之任何組合式。 兩棲式車輛業已各種形式被提出且生產。雖然兩棲式 腳踏車曾經被提議,最小的引擎驅動兩棲式車輛為摩托 10 車。Lehrberger (DE 1983132牝2)、Gong (US 6,54〇 569)及 Buchanan (GB 2,254,831)皆揭露兩棲式摩托車之設計❶但這 些設計中無一被生產或銷售。顯然此一習知技藝具有改盖 空間。 兩棲式車輛為雙重用途之車輛,且因此在陸地上必須 15 與其在水面上同樣可用。不同等級之車輛在潛在買主的心 中將產生不同的期待。摩托車通常以時髦的形象出售,並 含畜地承諾迅速的加速以及迅速且劇烈傾斜的轉,變能力。 然而,上述3種裝置既沉重、寬大且形狀像球根。 將在水面上行駛所需之設備附加至摩托車會導致重量 2〇 的大幅增加;特別是雙海洋喷射驅動器被使用時。這些喷 射器之外殼通常為模鑄;這使其十分笨重。此一重量將削 弱道路上的表現,並降低轉彎時的抓地力。相較於純道路 型機種之傳統,摩托車的寬度亦需加寬,以提供水面上的 浮力與穩定性。但此一增加的寬度限制機器在道路上轉寶 46 201228856 時可以傾斜之角度。附加的重量與寬度將使摩托車在道絡 上顯得笨重。如果機器在停車時倒下,無論是由於打濟成 衝擊,將十分難以將其回復至直立的騎乘位置。重至難以 被騎士扶正之車輛顯然需要自我穩定。最後,兩棲式摩托 5車之球根形車身的膨腸外表將限制其市場歡迎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種可以在水面上提供適當性能真 不會對陸地上之使用造成無法接受之妥協的兩棲式粋來 解決這些問題。含蓄-辭在此意指期望與現實之間之不〆 致的避免。如果該兩棲式車輛之實用性同時增加,即<發 10 展出一更吸引人的套裝組合。 雙喷射驅動器在兩棲式車輛上的使用為已知,且不僅 是來自上述習知技藝。雙喷射裝置之優點在於,該兩樓式 車輛可以在水面上迅速升至平面—可能比配備單一喷射驅 動器之同等級機n快上1或2秒。雙喷射裝置之缺點為驅動 15線之重量、成本、及包裝;以及由於附加喷射驅動器所帶 來之增加的抽吸損失所造成的水面上極速降低◊就精簡塑 兩棲式車輛而言,極速可能降低比方說4海里。 故單一或雙重喷射裝置之選擇並非等同於進行相同的 工作或另一種工作;而是一種依據該兩棲式車輛專攻之帝 20 场區塊所做的更有意識的決定。最終的高性能兩棲式車韩 將使用單一喷射驅動器,但可能被認為較難騎乘;唯雙喷 射機種將較易騎乘、速度較慢、但更令人放鬆β雖然雙喷 射機種可能被視為比單一噴射驅動器重,申請人在比較兩 種佈局時卻發現一令人驚訝的結果^為提供雙重喷射驅動 47 201228856 5 10 15 20 器與單-喷射驅動器相同的性能,該雙喷射裝置將被做成 具有比對應之單-喷射裝置為小的直徑。相較於單一喷射 驅動器,這將降低喷射刀片之尖端速度;使該雙嘴射裝置 在高速時較不易產生空穴作用。另外發現,當刀片尖端之 力量上揚成旋轉速度之平方時,較小型的喷射器可以比單 -喷射器更輕易地被建置,因為其直徑較小。因此,雙喷 射器本身可以比單-喷射器更輕;且就整體而言可能仍然 比單-喷射ϋ為輕’即使—較複雜的變速裝置被納入規格。 其他管理客戶期望可考慮之選擇包括陸地上可達成之 ί·生月b其中—種選擇為在陸地上提供少於水面上之動力, 如申請人之美國專利第7,2〇7 85181所揭示者。另一種管理 客戶期望之選擇為修改車輛之佈局;特別是透過提供更多 車輪以使其比摩托車更穩固。這又將致使車辆之乘載能力 雜g加’無論疋在體積上或是在重量上。故整體包裝將脫 去實用性之最終性能。我們認為終極性能兩棲式車輛之市 、'1如(¾道路上的“超級跑車”,但車交大的市場成功可 、逮度精It、唯更具實用性之兩棲式車麵獲得。 12三車輪站122〇、1222、1224與雙喷射海洋驅動器123〇、 功(各具有一入口 1234及一出口12叫之組合被視為可提 ^可獲知之海洋性能、具故障防護之道路穩定性、以及承 ^的理想組合。前、後可回縮車輪懸吊總成丨、湖 破提供。這些特性可與座位讓上之行敬結合以提供全方 D最佳視野,且與該兩樓式車輛121〇之縱向中央線X X 對準可賦予良好的橫向重量分佈,即使該兩樓式車輛上僅 48 201228856 有駕駛一人。 車輪數量之增加所帶來的負荷承載區域增加被視為該 兩樓式車輛重量增加的絕佳補償。當個3個車輪時,兩前 輪之使用將提供道路上良好的穩定性,而該雙噴射驅動器 5 1230、1232可簡易地包裝於該單-後輪之兩侧。這與Grzech 之美國專利第5,_,〇46背道而馳,在該專利中,其單一前 輪需要複雜的回縮配置而其雙後輪則僅容許使用單一喷射 驅動器》 雖然兩棲式車輛之若干實施例已於上文中被提出討 論,上述任-或更多或所有的特徵(及/或隨附申請專利範圍 所定義者)皆可於任何實施例中單獨提供或以各種組合提 供。因此,這些特徵之任一或更多者可以被移除、取代、 及/或添加至上文所敘述及/或巾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任何 特徵組合。為免除疑慮,任何實施例之任何特徵皆可與任 15 何實施例之任何其他特徵結合。 雖然在右干上述實施例中,單一内燃引擎在陸地模式 操作中被用以驅動道路車輪並在海洋模式下被用以供給動 力給該喷射驅動器,可提供分別的引擎,其中一者用於道 路車輪而另-者則用於喷射驅動器。事實上,該引擎可為 扣非内燃引擎,且採取任何原動機(電氣、液壓、氣動、混合 或其他類型,視需要而定)之形式。此外,該喷射驅動器可 以推進器或任何其他海洋推進構件取代之。 可以理解地,本發明並不限於把手轉向;方向盤可有 效使用。根據本發明之兩棲式車輛可為後輪驅動、前輪驅 49 201228856 動或全輪驅動。事實上,該兩棲式車輛可單輪驅動、雙輪 驅動、或三輪驅動。穩定裝置可有效做為本發明之三車輪 組態的補充品使用。該穩定構件之其中一種形式可為設置 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後半段的雙車輪或制輪器,其宜與該兩 5 棲式車輛之縱向中央線橫向隔開。這些穩定構件可回縮並 僅於若干操作條件下(比方說當首次學習操作該兩棲式車 輛時)佈署。 雖然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業已說明於上文並例示於圖 示中,其僅為範例之用而不具限制性。熟悉此項技藝之人 10 士可以理解,許多替代方案在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之本發明的範疇下皆可行。 【圖式簡單說明3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從上方檢 視時的透視圖,其中該車輪被伸展以使用於陸地模式; 15 第2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從下方檢視時的透視 圖; 第3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前方立視圖; 第4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側面立視圖; 第5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後端立視圖; 20 第6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頂部平面圖; 第7圖為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底部平面圖; 第8圖為與第1圖中該兩棲式車輛相同之透視圖,唯該 車輪被回縮以使用於海洋模式; 第9至14圖對應第2至7圖所示之圖示,唯第9至14圖所 50 201228856 示之圖示顯示該兩棲式車輛之該車輪被回縮以使用於海洋 模式; 第15圖為根據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從上方 檢視時的透視圖,其中該車輪被伸展以使用於陸地模式; 5 帛16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從下方檢視時的透視 圖; 第17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前方立視圖; 第18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側面立視圖; 第19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輪之後端立視圖; 10 第圖為第15圖中該兩樓式車輔之頂部平面圖; 第21圖為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底部平面圖; 第22圖為與第15圖中該兩棲式車輛相同之前方透視 圖,唯該車輪被回縮以使用於海洋模式; 第23至28圖對應第16至21圖所示之圖示,唯第^至^ 15 圖所示之圖示顯示該兩棲式車輛之該車輪被回縮以使用於 海洋模式; 第29圖為第1至28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滾動底盤從上 方檢視時的概略透視圖; 第30圖為第1至28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動力系洗佈局 20 及可回縮後輪懸吊總成從上方檢視時的概略透視圖; 第31圖為第30圖中該動力系統佈局之概略頂部平面 圖; 第32圖為第30圖中該動力系統佈局之概略側面 圖; 51 201228856 5 第33圖為根據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 模式操作狀態下的概略侧面立視圖; 第34圖為第33圖帽兩棲式車輛麵洋模式摔 下的概略側面立視圖; 第35圖為第330 +㈣棲式私在_模式操作狀 下的概略下方平面圖; 第36圖為第33圖中該兩棲式車辆在陸地模式操作狀 下的概略後方立視圖; 兩棲式車輛在陸地 態 態 態 第37圖為根據本發明第4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及動力 系統佈局的概略下方平面圖; 第38圖為根據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概略 簡化部分橫剖面圖; 第39圖為根據本發明第6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概略 15 20 部分正面圖,其中顯示一車輪位於一經伸展之車輛支撐位 置上; 第40圖為第39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概略部分正面圖, 其中顯示一車輪位於一經回縮之位置上; 第41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一衰減驅動器的兩棲式 車輛之概略簡化部分橫剖面圖; 第41B圖為第41A圖中該衰減驅動器的概略部分橫剖 面圖; 第42A及42B圖為該兩棲式車輛車殼部分的概略橫剖 平面圖; 第43圖為根據本發明第7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後方 52 201228856 透視圖; 第44圖為根據本發明第8實施例之兩棲式車輛的概略 頂部平面圖;以及 第45圖為第44圖中該兩棲式車輛之概略側面立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310, 910, 1001,1110, 1210 ...兩棲式車輛 12.. .前端 14.. .後端 30.. .上甲板部分 35.. .週邊平面邊緣 34, 332,1240…座位 36, 38, 350, 352·.·腳部空間區域 31, 32, 33,31',32'…弧形物 40.. .下車殼部分 41.. .牆壁 42·.·下車殼表面 44.. .V型車殼部分 43.. .前端部分 45.. .後端部分 46, 48, 49...非連續部分 49…凹部 50, 52, 54,1220, 1222, 1224 ...車輪承接站 51,53,55, 1005, 1120...車輪 60, 334...把手 62.. .工具面板 64. ··前方左手車輪懸吊及回縮 總成 65,430…回縮致動器 66, 402, 404...彈簧與阻尼單元 65, 430...致動器撞錘 72, 74...喷射驅動單元 80, 316, 916...原動機 81.. .輸出軸 82·.·扭力阻尼器 83, 364, 921…驅動軸 85.. .齒輪箱 86, 1060...衰減驅動器 90…無段變速動力系統 91.92.. .滑輪 94.. .陸地模式輸出軸 100.. .皮帶驅動系統 53 201228856 102,104…海洋模式輪出輛 108…齒狀皮帶 312, 330, 930, 1003··.車身 313.. .接合線 314,1002,1112.··車殼 318,918···變速裝置 320, 920.··前輪 322, 922…後輪 324,1004…懸吊裝置 326.. .棺泥板 328,1124…拖戈手臂 336, 338...防護板 340.. .頭燈 342.. .水燈 344…擋風玻璃 346.. .後視鏡 348.. .組合尾燈單元 354.. .排水裝置 360, 960...喷水單元 362.. .喷射入口 364.. .驅動軸 366.. .葉輪部分 368.. .喷嘴 370.. .變流裝置 372, 374…導管 376, 378...輪胎 380··.蓋體 382···區域 400.. .後輪懸吊及回縮總成 402.. ·線圈彈簧 404···伸縮阻尼器或避震器 406, 408, 422, 426, 428, 1025, 1026, 1033···槐軸點 410.. .交又橫樑 411,412,414, 1030,1031,1036 ...手臂 413···後輪轂 420···回縮手臂 424.. .支架 430, 1028,··回縮撞錘 923··.差動齒輪 961…喷射驅動轴 973…浮筒 1007,1007A,1020…懸吊直立件 1 ⑻8, 1009, 1021,1022...懸吊 手臂 1010.. .輪轂 1011…懸吊支撐結構 54 201228856 1012. 1023, 1033. 1027. 1029. 1031. 105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轉向裝置 1066...引擎 1024, 1025, 1026, 1032, 1067…萬用接頭 .樞軸連接件 1070…吃水線 .防滾桿 1122...懸吊總成 .阻尼及彈簧總成 1126...安裝件 .下降連結件 1136···凹部 .切除部分 1140…噴射驅動器 .輸入端 1230,1232…雙喷射海洋驅動器 .輸出端 1234...入口 .純齒 1236__•出口 •鏈條 1260, 1280·.·可回縮車輪懸吊 .轴 總成 55

Claims (1)

  1. 20122885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兩棲式車輛,該兩棲式車輛具有雙前輪、單一後 輪、及一車身;其中設置供至少—騎乘者跨坐於該車身 的座位。 5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棲式車輛,其特徵在於,該 後輪被驅動以在陸地上供給動力給該兩棲式車辆。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兩棲式車輛,其特徵在於, 該前輪被驅動以在陸地上供給動力給該兩棲式車輛。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棲式車輛,其特徵在於,— 10 喷水單元被設置以在水中推進。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兩棲式車輛,其特徵在於,該 喷水單元係定位於該後輪之前方。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兩棲式車麵其特徵在於,該 喷水單元具有一個以上之銜接至其上的輸出喷嘴。 15 7.如巾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喷水單元 縱向對準該後輪的至少一部分。 8’如申叫專利範圍第4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設置至少— 變流裝置,以使該喷水單元之輸出轉向遠離該後輪。 ^ 如申°月專利範圍第8項之兩棲式車辆,其中該變流裝置 2〇 破形成山轉狀以偏斜該後輪兩側的水。 申。b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後輪可回 Η縮於車輛吃水線之上以供該車輛在水上使用。 申。月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前輪可回 縮於車水線之上以供該車輛在水上使用。 56 201228856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前輪在回 縮時可繞著平行於該車身之縱軸的軸旋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當該等車輪 回縮時,該後輪之下方的至少一部分暴露於水。 5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當該等車輪 回縮時,各前輪之下方的至少一部分暴露於水。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棲式車輛,該兩棲式車輛包 括連接至一轉向機構之把手,該轉向機構可操作以在陸 地及海洋模式中駕駛該兩棲式車輛。 10 16. —種兩棲式車輛,該兩棲式車輛具有雙前輪、單一後 輪、及一車身;其中設置供一騎乘者跨坐於該車身的座 位。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前輪被驅 動以在陸地上供給動力給該兩棲式車輛。 15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懸吊裝 置將該等前輪及該後輪連接至該車身, 該懸吊裝置配置成使得該車身可以繞一縱軸傾斜。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座位 之尺寸係作成僅可容納一名騎乘者。 20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一喷水 單元被設置以在水中推進。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喷水單元 係定位成與該後輪並排。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前輪由一 57 201228856 第一驅動軸驅動且該喷水單元由一第二驅動軸驅動,該 第一驅動軸及該第二驅動軸朝實質相反之方向延伸。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第一驅動 軸及/或該第二驅動軸實質地平行於該車身之縱軸延 5 伸。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喷水單元 係偏離該車身之中央縱軸。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兩棲式車輛,其特徵在於,該 喷水單元具有一個以上之銜接至其上的輸出喷嘴。 10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浮筒被 設置於該後輪之兩側。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一喷水單元 被設置以在水中推進且其中該喷水單元之輸出喷嘴係 位於一浮筒中。 15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至少一輸出 喷嘴係位於各該浮筒中。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後輪 可回縮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吃水線之上以供該兩棲式車 輛在水上使用。 20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前輪 可回縮於該兩棲式車輛之吃水線之上以供該兩棲式車 輛在水上使用。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前輪在回 縮時可繞著實質平行於該車身之縱軸的軸旋轉。 58 201228856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當該等 車輪回縮時,該後輪之下方暴露於水。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當該等 車輪回縮時,各該車輪之下方暴露於水。 5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該兩棲式車 輛包括連接至一轉向機構之把手,該轉向機構可操作以 駕駛該兩棲式車輛。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6項之兩棲式車輛,包括一動力 系統,該動力系統具有: 10 一引擎; 一第一驅動軸,該第一驅動軸被該引擎所驅動並 於該引擎之前端延伸以驅動該兩棲式車輛之前輪; 一第二驅動軸,該第二驅動軸被該引擎所驅動並 於該引擎之後端延伸以驅動一喷水單元。 15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兩棲式車輛,其中該引擎被橫 向安裝於該兩棲式車輛中。 37. —種使用於兩棲式車輛之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包括: 一引擎; 一第一驅動軸,該第一驅動軸被該引擎所驅動並 20 於該引擎之前端延伸以驅動該兩棲式車輛之前輪; 一第二驅動軸,該第二驅動軸被該引擎所驅動並 於該引擎之後端延伸以驅動一喷水單元。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動力系統,其中該第一驅動軸 及/或該第二驅動軸實質地平行於該兩棲式車輛之一縱 59 201228856 軸延伸。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或38項之動力系統,其中僅該兩棲 式車輛之該前輪被驅動。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至38項任一項之動力系統,其中該 5 引擎被橫向安裝於該兩棲式車輛中。 41. 一種使用於兩棲式車輛之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包括: .一原動機; 一被該原動機所驅動之第一驅動軸; 一被該第一驅動軸所驅動之前進-空檔-後退齒 10 輪箱、無段變速傳動系統、及衰減驅動器組合; 一被該第一驅動軸所驅動之皮帶驅動器; 一被該衰減驅動器所驅動之第二驅動軸; 一被該皮帶驅動器所驅動之第三驅動軸;以及 一被該皮帶驅動器所驅動之第四驅動軸。 15 42. —種兩棲式車輛,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動力系統; 一道路車輪,該道路車輪在陸地模式中被該第二 驅動軸所驅動; 一第一喷射驅動器,該第一噴射驅動器在海洋模 20 式中被該第三驅動軸所驅動;以及 一第二喷射驅動器,該第二喷射驅動器在海洋模 式中被該第四驅動軸所驅動。 60
TW101109171A 2006-08-24 2007-08-24 Amphibian TW20122885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616845A GB2441518A (en) 2006-08-24 2006-08-24 An amphibian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ls and a single rear whe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8856A true TW201228856A (en) 2012-07-16

Family

ID=371028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9171A TW201228856A (en) 2006-08-24 2007-08-24 Amphibian
TW96131497A TWI429545B (zh) 2006-08-24 2007-08-24 兩棲式車輛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31497A TWI429545B (zh) 2006-08-24 2007-08-24 兩棲式車輛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8025540B2 (zh)
EP (2) EP3147142A1 (zh)
JP (2) JP2010501397A (zh)
KR (2) KR20140071443A (zh)
CN (2) CN101528487B (zh)
AU (3) AU2007287372A1 (zh)
CA (2) CA2874359A1 (zh)
GB (1) GB2441518A (zh)
RU (2) RU2520665C2 (zh)
TW (2) TW201228856A (zh)
WO (1) WO200802319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41518A (en) * 2006-08-24 2008-03-12 Gibbs Tech Ltd An amphibian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ls and a single rear wheel
GB2452087A (en) * 2007-08-24 2009-02-25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with retractable suspension assembly
GB2452092B (en) 2007-08-24 2010-06-23 Gibbs Tech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mphibians
GB2452088A (en) * 2007-08-24 2009-02-25 Gibbs Tech Ltd A ride-on amphibious vehicle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GB2461081B (en) * 2008-06-19 2011-12-28 Gibbs Tech Ltd A three-wheeled amphibian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GB2478395B (en) * 2008-06-20 2011-12-14 Gibbs Tech Ltd A two wheeled planing amphibian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JP5537835B2 (ja) * 2009-05-25 2014-07-02 ユニバーサル特機株式会社 水陸両用車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02069690A (zh) * 2009-11-24 2011-05-25 周星果 水陆两用车
JP5823409B2 (ja) * 2009-12-22 2015-11-25 ギブズ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水陸両用車
LT5806B (lt) * 2010-06-29 2012-02-27 Rimantas Varanauskas Energetiškai nepriklausoma plūduriuojanti platforma ir jos ratų sistema
KR101008105B1 (ko) * 2010-08-06 2011-01-13 시레그 인터내셔널 리미티드 수륙양용보트
CN102092253A (zh) * 2010-08-29 2011-06-15 邱百鸣 海陆双用船车
EP2718127A2 (en) 2011-06-13 2014-04-16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Amphibian hull
RU2014102974A (ru) 2011-06-30 2015-08-10 Джиббс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Лимитед Амфибия
CN102390454A (zh) * 2011-09-29 2012-03-28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海底全地形行走车
US20130217280A1 (en) * 2012-02-07 2013-08-22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Hydraulic system for an amphibian
USD760623S1 (en) 2012-10-13 2016-07-05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Amphibious vehicle
GB2514313B (en) * 2012-12-20 2015-12-30 Gibbs Tech Ltd A power train for an amphibian
CN103085618B (zh) * 2013-02-20 2015-04-08 陈国宏 一种水路两用船
CN103129338A (zh) * 2013-03-19 2013-06-05 李祉谌 净化空气的环保能源水陆两栖电动车
CN103818536B (zh) * 2013-12-18 2016-09-14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两栖车辆水上混合推进装置
WO2015092751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Craig Brendan Russell A surface vehicle
CN104773043A (zh) * 2015-04-27 2015-07-15 朱沫 一种矢量喷水推进式水陆两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US9849742B2 (en) 2015-06-26 2017-12-26 Theodore J. Klouzal Maneuverable platforms
US10974556B2 (en) * 2016-06-13 2021-04-13 Croctrax Amphibious Technologies Pty Ltd Boat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RU2658221C1 (ru) * 2017-05-04 2018-06-19 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акаренко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гусенич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водяными движителями
JP6534717B2 (ja) * 2017-10-12 2019-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8146168A (zh) * 2017-11-24 2018-06-12 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液压水陆两栖救援艇
TWI649222B (zh) * 2017-12-25 2019-02-01 亞帝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立車穩定及傾斜輔助之具體架構
FI128673B (en) * 2018-06-26 2020-10-15 Pintone Oy Electric vehicle with weather protection
US10322614B1 (en) * 2018-08-28 2019-06-18 William Naneng Amphibious vehicle
CN109367333A (zh) * 2018-10-15 2019-02-22 河海大学 一种喷水推进轮式两栖无人船
KR20200067503A (ko) 2018-12-04 2020-06-12 (주)아이솔루션 분산 구조의 플라즈마 스크러버 장치
RU189628U1 (ru) * 2019-02-14 2019-05-29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Торговая компания "Аэросан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на скользящ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TWM587555U (zh) * 2019-05-22 2019-12-11 智晟股份有限公司 水陸兩用遙控車之底盤裝置
KR20210007587A (ko) 2019-07-12 2021-01-20 (주)아이솔루션 공급 분배 구조의 플라즈마 스크러버 장치
CN110614890B (zh) * 2019-09-11 2022-10-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轮喷一体式水陆两栖推进器
CN110682749A (zh) * 2019-09-29 2020-01-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轮桨一体的轮及两栖运载器
RU2732662C1 (ru) * 2019-12-12 2020-09-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опы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робототехники и технической кибернетики" (ЦНИИ РТК) Амфибий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повышенной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JP6675730B1 (ja) * 2019-12-13 2020-04-01 合同会社ガウデオ 二輪式移動装置
RU2727219C1 (ru) * 2020-02-11 2020-07-21 Александр Георгиевич Семенов Способ буксиров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изменяемым дорожным просветом на грунтах с низкой несущей способностью
CN111452576B (zh) * 2020-03-19 2021-08-24 武汉理工大学 水陆双栖车的驱动力协调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301618B (zh) * 2020-03-23 2021-07-09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sma驱动巡检四驱车
KR20200088257A (ko) 2020-07-14 2020-07-22 (주)아이솔루션 분산 구조의 플라즈마 스크러버 장치
CN112440634B (zh) * 2020-11-12 2022-08-23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两栖车的整流装置
KR20210003316A (ko) 2021-01-04 2021-01-11 (주)아이솔루션 분산 구조의 플라즈마 스크러버 장치
RU2758955C1 (ru) * 2021-03-16 2021-11-0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нженерных войск имени Геро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генерал-лейтенанта инженерных войск Д.М. Карбыше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лавающий гусенич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ер
CN112895825B (zh) * 2021-03-17 2022-04-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的多模式水陆两栖运动关节
CN113733831B (zh) * 2021-09-30 2023-06-16 广东赫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CN114619813B (zh) * 2022-04-13 2023-12-01 郜生云 一种水陆两栖车及其使用方法
CN114738598A (zh) * 2022-04-15 2022-07-12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管道检测机器人
US11919345B2 (en) 2022-05-23 2024-03-05 J. David March Amphibious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831A (en) * 1925-05-02 1926-07-15 Julius Luca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ipe stopping means
US2002200A (en) * 1931-10-03 1935-05-21 Cooper Bessemer Corp Engine compressor assembly
US1948575A (en) 1933-03-21 1934-02-27 American Mach & Foundry Leveling device for cigarette machine feeds
US2049702A (en) 1935-03-21 1936-08-04 Howe Myron Emmett Amphibious surfboat
US3741146A (en) * 1971-02-03 1973-06-26 Powell B Decatur Amphibian vehicle
JPS4953485U (zh) * 1972-08-18 1974-05-11
DE2904151A1 (de) * 1979-02-03 1980-08-14 Wilhelm Westphalen Schwimmfaehiger personenkraftwagen als reise- und wassersport-mobil
JPS57191109A (en) 1981-05-18 1982-11-24 Akira Mamiya Vehicle self travelling with single body on land, water and snow-covered land
BE896799A (nl) * 1983-05-20 1983-09-16 Vander Donckt Geert Amfibietrapfiets met propelloaandrijving en intrekbare wielen.
JPS60134096U (ja) * 1984-02-17 1985-09-06 テイエム技研株式会社 水上推進装置
JPS6090093U (ja) * 1983-11-28 1985-06-20 テイエム技研株式会社 水上推進装置
US4597353A (en) * 1983-11-28 1986-07-01 Teiemu Giken Kabushiki Kaisha Amphibian vehicle
JPS6095386U (ja) * 1983-12-07 1985-06-28 テイエム技研株式会社 水陸両用走行車
GB2170759B (en) * 1985-02-13 1988-06-29 Alan William Taylor Boat
WO1988007453A1 (fr) * 1987-03-30 1988-10-06 Keller, Monique Nacelle utilisee comme element de base pour un engin de deplacement, pouvant etre associee a d'autres elements, permettant quatre modes de deplacement
JPS62125603U (zh) * 1986-02-03 1987-08-10
GB8810479D0 (en) * 1988-05-04 1988-06-08 Royle D A C Amphibious craft
JPH02212289A (ja) * 1989-02-14 1990-08-23 Orido Eng:Kk 水中スクーター
GB2254831B (en) * 1991-04-19 1995-01-25 Alistair Ferguson Buchanan Amphibious motor cycle
NZ250979A (en) * 1994-02-25 1996-03-26 Terence James Roycroft Amphibious vehicle axle driven wheel retracting mechanism
AU700280B2 (en) * 1995-07-25 1998-12-24 Stuart Danes Shimeld Amphibious sailing craft
JP3298379B2 (ja) 1995-09-20 2002-07-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承認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5690046A (en) * 1995-11-21 1997-11-25 Grzech, Jr.; Albert S. Amphibious vehicles
US5632221A (en) * 1996-04-08 1997-05-27 Trenne; Myron Amphibious vehicle having retractable ground wheels
GB9723631D0 (en) * 1997-11-10 1998-01-07 Baker David P Amphibious vehicles and drives therefor
DE19831324C2 (de) * 1998-07-13 2002-12-05 Andreas Lehrberger Amphibienfahrzeug
CA2305605C (en) * 1999-04-14 2008-12-02 Raymond Maguire Recreational vehicle
DE19926145A1 (de) * 1999-06-09 2000-12-14 Volkswagen Ag Amphibienfahrzeug
GB0007625D0 (en) * 2000-03-30 2000-05-17 Gibbs Tech Ltd Improved suspension strut
GB0017782D0 (en) * 2000-07-21 2000-09-06 Gibbs Tech Ltd Bump stop
AU2001276551B2 (en) * 2000-08-10 2006-11-09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Power train
JP4705310B2 (ja) * 2000-08-25 2011-06-22 ギブズ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パワートレイン
GB0021007D0 (en) * 2000-08-26 2000-10-11 Gibbs Int Tech Ltd Power train
GB0021168D0 (en) * 2000-08-30 2000-10-11 Gibbs Int Tech Ltd Power train
GB0029298D0 (en) * 2000-12-01 2001-01-17 Gibbs Int Tech Ltd Suspension arrangement
GB0101781D0 (en) * 2001-01-24 2001-03-07 Gibbs Int Tech Ltd Power train
GB0102521D0 (en) * 2001-02-01 2001-03-21 Gibbs Int Tech Ltd Power train
US6540569B1 (en) * 2001-09-24 2003-04-01 Shao-Wei Gong Integrated utility personal vehicle
GB0125689D0 (en) * 2001-10-26 2001-12-19 Covelink Marine Ltd A retractable road wheel and steering arrangement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US7004801B2 (en) 2001-12-17 2006-02-28 Sealegs International Limited Amphibious vehicle
US20040035624A1 (en) * 2002-02-22 2004-02-26 Berthold Fecteau Components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to permit leaning of the driver
GB0220164D0 (en) * 2002-08-30 2002-10-09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GB2394699A (en) 2002-11-01 2004-05-05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
US20040168623A1 (en) * 2003-02-27 2004-09-02 Kirk Clint F. Multi-hull personal watercraft
GB2401832B (en) * 2003-05-19 2006-02-01 Gibbs Tech Ltd A hull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GB2401829A (en) * 2003-05-19 2004-11-24 Gibbs Tech Ltd A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GB2404171B (en) 2003-07-25 2007-03-14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with disconnectable retractable suspension
NZ528471A (en) 2003-09-25 2006-08-31 Sealegs Internat Ltd Retractable leg assembly
DE10344957A1 (de) * 2003-09-27 2005-04-21 Thomas Grigutsch Amphibienfahrzeug
GB0422954D0 (en) 2004-10-15 2004-11-17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GB0423463D0 (en) * 2004-10-22 2004-11-24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suspension
US20060199449A1 (en) 2004-10-22 2006-09-07 Longdill Simon J Amphibious vehicle
GB2425511B (en) * 2004-10-22 2007-05-23 Gibbs Tech Ltd Retraction arrangement
GB2420318B (en) 2004-11-18 2006-11-01 Eyles Rodney Water jet propelled amphibious vehicle with a pivotable steering device
GB2423963A (en) * 2004-12-22 2006-09-13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power train arrangement
US7207851B1 (en) * 2005-10-21 2007-04-24 Gibbs Technologies Ltd Amphibious vehicle
RU53227U1 (ru) * 2006-02-21 2006-05-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Дмитровский экскаваторный завод при федеральном агентстве специаль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Мотовездеход
GB2441518A (en) * 2006-08-24 2008-03-12 Gibbs Tech Ltd An amphibian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ls and a single rear wheel
GB2452088A (en) * 2007-08-24 2009-02-25 Gibbs Tech Ltd A ride-on amphibious vehicle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GB2452092B (en) * 2007-08-24 2010-06-23 Gibbs Tech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mphibia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23191A3 (en) 2008-05-29
US20110045715A1 (en) 2011-02-24
CN106427431A (zh) 2017-02-22
CA2661499C (en) 2017-01-03
RU2014102714A (ru) 2015-08-10
EP2059401B1 (en) 2016-07-20
US20160236527A1 (en) 2016-08-18
EP2059401A2 (en) 2009-05-20
TW200831316A (en) 2008-08-01
JP2015110420A (ja) 2015-06-18
KR20140071443A (ko) 2014-06-11
GB0616845D0 (en) 2006-10-04
RU2520665C2 (ru) 2014-06-27
AU2014202754A1 (en) 2014-06-12
CA2874359A1 (en) 2008-02-28
CN101528487A (zh) 2009-09-09
CN101528487B (zh) 2016-05-18
EP3147142A1 (en) 2017-03-29
AU2016204662A1 (en) 2016-07-21
US9555678B2 (en) 2017-01-31
RU2009110495A (ru) 2010-09-27
GB2441518A (en) 2008-03-12
US8025540B2 (en) 2011-09-27
TWI429545B (zh) 2014-03-11
US20080108257A1 (en) 2008-05-08
AU2007287372A1 (en) 2008-02-28
KR20090057037A (ko) 2009-06-03
CA2661499A1 (en) 2008-02-28
JP2010501397A (ja) 2010-01-21
WO2008023191A2 (en) 2008-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9545B (zh) 兩棲式車輛
KR101601249B1 (ko) 수륙양용차
JP4712809B2 (ja) 水陸両用車
JP2010501397A5 (zh)
RU2444444C2 (ru) Амфибий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US6666735B2 (en) Jet drive assist for off-road vehicle with flotation
TW201018592A (en) Amphi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