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9690A - 水陆两用车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9690A
CN102069690A CN2009101895018A CN200910189501A CN102069690A CN 102069690 A CN102069690 A CN 102069690A CN 2009101895018 A CN2009101895018 A CN 2009101895018A CN 200910189501 A CN200910189501 A CN 200910189501A CN 102069690 A CN102069690 A CN 102069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frame
water
ship shape
land
shape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895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星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895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96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8304 priority patent/WO2011063702A1/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9054 priority patent/WO20110637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9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车,它包括有底盘车架、船形车厢、离合升降装置、陆地行驶装置、水上推进装置,通过离合升降装置控制底盘车架与船形车厢的位置变换,在陆地上时,船形车厢在底盘车架上方或具有一定的离地间隙,水陆两用车通过底盘车架及陆地行驶装置在陆地上行驶;入水时,船形车厢通过离合升降装置降下来,船形车厢在水中产生浮力,底盘车架及陆地行驶装置完全在水面上,水陆两用车通过水上推进装置等在水中行驶,由于船形车厢采用流线船型,水中阻力小,与现有的船一样在水中行驶;由于陆地行驶装置与底盘车架一起升降,陆地行驶所需制动装置、转向装置、悬挂装置、传动装置都采用常用车辆的结构,成本低,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水陆两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水上与陆地都可行驶的水陆两用车。
技术背景
目前水陆两用车采用如下二种技术方案,现有技术方案一:绝大部分水陆两用车利用车身在水中的浮力并通过水上推进装置在水中行驶,在陆地上采用车轮或履带行驶,此技术方案在水上行驶与陆地行驶又细分为二种,一种就是车轮或履带通过收放装置可处在水面之上,另一种是车轮与履带不收放,在水上行驶时一直处在水中,第一种由于车轮与履带具有承受车船及载荷的重量、制动、转向等多种功能,一般只能用于轻载的小型车辆,虽然在水中可以实现较高的速度行驶,但成本较高,可靠性较低;第二种由于车轮或履带浸在水中,水阻力在高速状态下极大,虽然成本较低,这种车或船在水中的速度极低,否则,就需要匹配极大的发动机,正由于以上原因,水陆两用车的使用受到较大的影响;现有技术方案二:有的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采用车轮或履带行驶,采用活动的或固定的专用浮筒或气囊在水中产生浮力,车箱与车轮在水面之上,而专用浮筒或气囊在陆地上几乎没有作用,在陆地上甚至会产生较大的空气阻力,影响车辆的稳定性与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水面上实现低水阻的、高可靠的水陆两用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底盘车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船形车厢,其特征在于具有离合升降装置,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离合升降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
其特征在于具有陆地行驶装置,陆地行驶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陆地行驶装置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车轮,或陆地行驶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履带,或陆地行驶装置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车轮及一套或一套以上履带;
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具有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水上推进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或水上推进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或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且有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
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的安装连接件在本文中为离合升降装置的附属部分。所述离合升降装置的安装连接件包括有如下常用机构件中的一项或多项:螺丝、螺母、滑块、销、连杆、垫片、键、轴套、轴承、轴、轴承座、密封件、卡环、挡圈、垫圈、弹簧、胶,根据需要选择装配。
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根据需要选择如下方案中的一项或多项:
方案一: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的缸筒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或液压油缸的活塞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油管与油压动力装置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运动;液压油缸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液压油缸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
方案二: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螺杆及螺母组成;或螺杆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或螺母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所述的螺杆与螺母配合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通过由常用的电马达或液压马达或手柄等转动螺母带动螺杆的移动;或者螺杆通过由常用的电马达或液压马达或手柄等转动带动螺母移动;螺杆与螺母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螺杆与螺母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
方案三: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条或一条以上以上的软索与卷扬装置组成;所述的软索一端与卷扬装置相连相连;软索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则卷扬装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根据需要选择装配滑轮,滑轮与软索配合,降低软索磨擦,提高软索的使用寿命;卷扬装置根据需要选择液压马达或电动装置驱动带动软索的运动;软索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软索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
方案四: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条或一条以上以上的软索与动滑轮组成;软索的两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所述的动滑轮根据需要选择通过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相连,软索装配在动滑轮上;与动滑轮相连的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动滑轮移动,动滑轮移动带动软索的移动,软索的移动驱动与它相连的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的运动,或软索的移动驱动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运动并带动与它相连的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的运动;
方案五: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齿条与齿轮或滚柱滚轮组成;或齿条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或齿轮或滚柱滚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或齿轮或滚柱滚轮在动力驱动下带动齿条的移动;或在动力驱动下带动齿轮或滚柱滚轮在齿条上移动;或齿条的移动带动齿轮或滚柱滚轮的转动;所述的齿轮或滚柱滚轮由电动装置或液压马达或手柄驱动;齿条或齿轮或滚柱滚轮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齿条或齿轮或滚柱滚轮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
方案六: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链条与链轮组成的离合升降装置;或链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或链条通过安装连接件与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相连;或链轮或链条根据需要选择通过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相连;链条装配在链轮上;所述的链轮由电动装置或液压马达驱动,链轮驱动链条运动;链条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链条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
方案七: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皮带与皮带轮或链轮组成;所述的皮带包括有带齿的皮带或带孔的皮带,或带齿的皮带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或皮带轮则对应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带齿的皮带装配在皮带轮上;或带孔的皮带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或链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带孔的皮带装配在链轮上;或链轮或皮带轮或皮带根据需要选择通过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相连;所述的链轮或皮带轮由电动装置或液压马达或手柄驱动,链轮或皮带轮驱动皮带运动;皮带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皮带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
方案八: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由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平行连杆组成,平行连杆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上,平行连杆的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底盘车架上,所述平行连杆两端与船形车厢及底盘车架装配位为连接位,任意二根平行连杆两端的连接位即四个连接位构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的平行连杆由液压油缸电动装置或液压马达驱动;
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之间根据需要置选择一套或多套离合升降装置,以实现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之间的多方向的运动或保持运动的同步。
船形车厢根据需要选择装配滑道,船形车厢上的滑道与底盘车架上的滑块配合用于改善离合升降装置的受力,滑道上还可配置锁止装置,防止意外。
底盘车架根据需要选择装配滑道,底盘车架上的滑道与船形车厢上的滑块配合用于改善离合升降装置的受力,滑道上还可配置锁止装置,防止意外。
陆地行驶装置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如下常用方案中的一项或多项:
方案一:包括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车轮组成;
方案二:包括一套或一套以上履带组成。
如包括由二个车轮与二套履带组成的陆地行驶装置;又如包括由四个车轮组成的的陆地行驶装置;又如包括由二套履带组成的的陆地行驶装置。
水上推进装置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如下常用方案中的一项或多项:
方案一:包括有一台或一台以上喷水泵组成;
方案二:包括有一台或一台以上螺旋桨组成;
方案三:包括有一台或一台以上挂机组成;
方案四:包括有舵叶组成;
方案五:包括有一台或一台以上舷外机组成;
方案六:包括由液压油缸组成的升降摆动装置。
底盘车架上根据需要配置驾驶台;
船形车厢上根据需要配置驾驶台;
底盘车架上根据需要配置动力源;
船形车厢上根据需要配置动力源;
船形车厢主要用于装载,根据需要配置乘员仓、货物仓。
在陆地上时,水陆两用船可以通过底盘车架及其选配的陆地行驶装置、车上或船上的驾驶装置等在陆地上行驶;入水时,通过离合升降装置及其相关的动力机构将船形车厢及水上推进装置降下来,船形车厢产生浮力,底盘车架与陆地行驶装置一同可升到水面上,水陆两用船可以通过船形车厢、水上推进装置、车上或船上的驾驶装置在水中行驶;出水时,通过离合升降装置底盘车架与陆地行驶装置一起下降。
由于选配的陆地行驶装置与底盘车架一同升降,与陆地行驶装置相连的制动、转向、悬挂、动力传动等装置都可以采用常用的陆地上行驶车辆的结构,成本低,可靠性高;而与水面接触的船形车厢也可以是采用水上行驶的现有的各种流线船型,由于底盘车架及车轮或履带在水线上方,阻力小,在水中也可以实现高速行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一。
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在水中使用状态。
附图3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二。
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在水中使用状态。
附图5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三。
附图6所示的实施例三在水中使用状态。
附图7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水中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四。
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四在陆地上使用状态。
附图9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五。
附图10所示的实施例五在水中使用状态。
附图11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六。
附图12所示的实施例六在水中使用状态。
附图13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水中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七。
附图14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使用状态的实施例之八。
附图15所示的实施例八在水中使用状态。
附图1与附图2中:1、底盘车架;2、船形车厢;3、水上推进装置;4、离合升降装置;5、陆地行驶装置;6、动力仓;7、滑道;8、驾驶台;9、舵叶。
附图3与附图4中:28,平行连杆;29、液压油缸;30、滑块;31、液压油缸;32、液压油缸;33、履带;34、螺旋桨;35、船形车厢;36、平行连杆;37、平行连杆;38、动力舱,39、底盘车架。
附图5与附图6中:40、底盘车架;41、船形车厢;42、软索;43、陆地行驶装置;44、滑道;45、水上推进装置;46、卷扬装置;47、液压马达;48、液压油泵;50、变速装置;51、动力源,52、卷扬装置;53、软索。
附图7与附图8中:70、船形车厢;71、液压油缸;72、螺母;73、电动装置;74、滑块;75、水上行驶装置;76、水上推进装置;77、动力仓;78、履带;79、底盘车架;80、升降摆动装置;81、螺杆。
附图9与附图10中:85、底盘车架;86、链轮;87、链条;88、船形车厢;89、连杆;90、陆地行驶装置;91、水上推进装置;92、滑道。
附图11与附图12中:111、底盘车架;112、船形车厢;113、齿条;114、齿轮;115、液压马达;116、陆地行驶装置;117、水上推进装置;118、滑道。
附图13中:130、船形车厢;131、液压油缸;132、滑块;133、齿条;134、滚柱滚轮;135、液压马达;136、水上推进装置;137、履带;138、车轮;139、底盘车架。
附图14与附图15中:150、底盘车架;151、动滑轮;152、软索;153、船形车厢;154、滑块;155、陆地行驶装置;156、水上推进装置;157、滑道;158、固定端;159、运动端;160、液压油缸;161、液压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与2中所示的是一种动力仓后置的轮式水陆两用船。
在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5由包括4个车轮组成,车架底盘1采用后置发动机与后轮驱动模式;离合升降装置4包括由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4的活塞一端装配在船形车厢2相连,液压油缸4的缸筒一端装配在底盘车架1上;水上推进装置3为螺旋桨,螺旋桨装配在船形车厢2上;船形车厢2上具有滑道7,本实施例中水上推进装置3通过船形车厢2内的动力装置驱动,在陆地上时,船形车厢2通过离合升降装置4收到车轮5的中上方,水陆两用车通过车轮5驱动行驶;在水中时,船形车厢2通过离合升降装置4下降,船形车厢2浮在水中,离合升降装置4将陆地行驶装置5升到水线的上方,水陆两用车通过水上推进装置3驱动行驶。
本实施例中采用车上、船上多站式驾驶台,本实施例中的驾驶台配置有方向盘、制动操控杆、动力源操控杆、照明开关、离合升降装置开关、空调开关、音响,本实施例中的驾驶台设备根据需要选择配置离合器操纵杆或雨刮开关或安全气囊或IC识别装置或指纹识别装置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或对讲装置。
本实施例中动力仓内发动机根据需要可通过链条或皮带或轴驱动后轮。
本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还可选配如下安全装置中一项或多项:车用安全气囊、安全带、卷扬牵引装置、浮力气囊、快速充气阀等。
附图3与4所示的是一种履带式水陆两用车。
在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由包括2套履带33组成,履带33装配在底盘车架39上,履带33由安装在动力仓38内的动力装置驱动,履带的制动装置都装配在动力仓38内;水上行驶装置包括由4套螺旋桨34组成,两侧的船形车厢35上各装配有2套螺旋桨34,螺旋桨34由船形车厢35内的动力装置驱动;离合升降装置包括由平行连杆28、液压油缸29、滑块30、液压油缸31、液压油缸32、平行连杆36、平行连杆37组成,液压油缸31的缸筒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与滑块30相连,液压油缸31的活塞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与平行连杆37相连,平行连杆28、平行连杆36、平行连杆37相互平行且形状相同,平行连杆28处于船形车厢35的前部,液压油缸32的活塞一端与滑块30相连,液压油缸32的缸筒的一端与底盘车架39相连。
两侧的滑块30为框架结构,滑块30通过液压油缸32驱动在底盘车架39上平移,带动两侧的船形车厢35平移,液压油缸29与液压油缸31驱动平行连杆37摆动带动平行连杆机构运动,驱动两侧的船形车厢35相对底盘车架39作圆弧运动。
在陆地上行驶,两侧的船形车厢35通过离合升降装置收到底盘车架39上,由履带33驱动行驶。
在水中行驶时,两侧的船形车厢35通过离合升降装置降到底盘车架39两侧的下方,由螺旋桨34驱动行驶。
附图5与6所示的是一种由多个车轮驱动的水陆两用车。
在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43由包括4个车轮组成;本实施例中具有二套离合升降装置,其中一套离合升降装置包括软索42与卷扬装置46组成,软索42的一端装配在船形车厢41上,卷扬装置46装配在底盘车架40上,另一套离合升降装置包括软索53与卷扬装置52组成,卷扬装置52装配在船形车厢41上,软索53的另一端固定在底盘车架40上;水上推进装置45为喷水泵,装配在船形车厢41,水上推进装置45由装配在船形车厢41上的液压马达驱动。卷扬装置46由液压马达47驱动,液压马达47上包括有制动器;卷扬装置52也由液压马达驱动,图中未标识出来。
入水时,松开液压马达47上的制动器,并同时起动卷扬装置52,将软索53收起,船形车厢41在重力作用下沿滑道44向下移动,动力源51带动液压油泵48工作,通过液压油泵48驱动水上推进装置45工作,在水中,船形车厢41浮在水中,软索53将底盘车架40向上收起,底盘车架40由软索53承载。
上岸时,液压油泵48驱动液压马达47转动,船形车厢41在软索42的拉动下沿滑道44向上移动,同时,软索53放松,底盘车架40着地,船形车厢41由软索42支撑,动力源51驱动变速装置50工作,带动陆地行驶装置43在地面上行驶。
所述的变速装置50为齿轮箱或自动变速箱或液力变矩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本实施例可根据需要选配如下常用的动力源:一台或一台以上的燃油发动机、一台或一台以上的燃气发动机、电池组与电机。
船形车厢内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配置车或船上一些常用设施如通讯、雷达、信号灯、空调、沙发、家具、家电、床、厨具、马桶、洁具、淡水箱、污水箱、钓鱼杆、水密舱门、照明、岸电插座、岸电充电装置等设施。
附图7与8所示的是一种履带式水陆两用车。
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由二套履带78组成,履带78装配在底盘车架79上,由动力仓77内的动力源驱动;2套水上推进装置75为挂机,分别与两侧的船形车厢70相连,2套水上推进装置76为舷外机,2套水上推进装置76及其升降摆动装置80装配在底盘车架79上,由动力仓77内的动力源驱动;离合升降装置由液压油缸71、螺母72、螺杆81、滑块74组成,液压油缸71带动船形车厢70平移运动,螺母72由电动装置73驱动带动船形车厢70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船形车厢70与底盘车架79在陆地与水中行驶所需变换。
本实施例中,车辆上根据需要还可选配如下常用的作业装置:如装卸起吊装置、舟桥装置、清淤装置、发电装置、推土装置、挖掘装置、抢救装置、消防灭火装置等设施。
本实施如作为警务或军事上使用的车辆,根据需要选择配置导弹或激光等的发射装置、枪、炮,相关零部件根据需要选择隐形材料材料。
附图9与附图10中所示的是一种轮式水陆两用车。
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90由4个车轮组成,装配在底盘车架85上;2套水上推进装置91为螺旋桨,装配在船形车厢88上;离合升降装置由两套链轮86、链条87组成,链轮86装配在底盘车架85上,两侧的链条通过连杆89相连并与船形车厢相连,链轮86由带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驱动,入水时,松开制动装置,船形车厢88沿滑道92向下移动,入水后,链轮86由带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顺时钟驱动,底盘车架85上升直至陆地行驶装置90脱出水面,液压马达停止。登陆时,链轮88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逆时钟转动,另一侧的链轮则为顺时钟转动,驱动链条87的运动,链条87的运动则带动底盘车架85下降着陆后,继续带动船形车厢88及连杆89向上移动,从而实现船形车厢88与底盘车架88在陆地与水中行驶所需变换。
本实施例中,链条87可以为带孔的皮带,皮带通过安装连接件与船形车厢88相连。
本实施例中,链轮86还可为带齿的皮带轮,链条87替换为带齿的皮带。
附图11与附图12中所示的是一种轮式水陆两用车。
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116由4个车轮组成,装配在底盘车架111上;2套水上推进装置117为螺旋桨,装配在船形车厢112上;离合升降装置由两套齿轮114、齿条113组成,齿轮114装配在船形车厢112上,齿条113装配在底盘车架111上,齿轮114由的转轴由液压马达115驱动,液压马达115带有制动装置,入水时,松开制动装置,船形车厢115沿滑道118向下移动至水中,液压马达115顺时钟转动,带动底盘车架111向上运动直到车轮脱离水面;登陆时,齿轮114在液压马达115的驱动下逆时钟转动,船形车厢112的另一侧齿轮则顺时钟转动,带动船形车厢112向上移动,从而实现船形车厢112与底盘车架111在陆地与水中行驶所需变换。
附图13中所示的是一种前轮后履带式水陆两用车。
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由2个车轮138与2套履带137组成,车轮138装配在底盘车架111的前悬挂上,2套履带137装配在底盘车架111后部;4套水上推进装置136为螺旋桨,装配在船形车厢136上;离合升降装置由液压油缸131、滑块132、齿条133、滚柱滚轮134组成,液压油缸131带动船形车厢130平移运动,滚柱滚轮134由液压马达135驱动,液压马达135带有制动装置,松开制动装置,船形车厢130沿齿条133向下移动,齿轮134在液压马达135的驱动下逆时钟转动,则带动船形车厢130向上移动,从而实现船形车厢130与底盘车架139在陆地与水中行驶所需变换。
本实施例中采用四驱动,前轮与后履带通过分动箱控制,或后履带采用机械传动,前轮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水上推进装置136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在水中行驶时,液压系统可利用车外的水进行冷却。
附图14与附图15中所示的是一种轮式水陆两用车。
本实施例中,陆地行驶装置155由4个车轮组成,装配在底盘车架150上;2套水上推进装置156为螺旋桨,装配在船形车厢153上;离合升降装置由两套动滑轮151、软索152、液压油缸160、液压油缸161、滑块154组成,一套动滑轮151相连的液压油缸161装配在底盘车架150上,相连的软索152通过运动端159装配在船形车厢153上,另一套动滑轮151相连的液压油缸160装配在船形车厢153上,相连的软索的运动端装配在底盘车架150上,动滑轮151通过滑块154装配在底盘车架150的滑道上,动滑轮151由液压油缸160与液压油缸161驱动,液压油缸160与液压油缸161的运动从而实现船形车厢153与底盘车架150在陆地与水中行驶所需变换。
本实施例中,软索152可以为皮带或钢绳或绳索;软索152可以为链条,动滑轮151则为链轮。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离合升降装置控制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在陆地与水中行驶所需的位置相对变换,在水中行驶时,底盘车架及陆地行驶装置在水面之上,由于船形车厢采用流线船型,降低了车在水中的行驶阻力,在水中行驶时,与现有的船没有较大的区别;在陆地行驶时,由于陆地行驶装置上的转向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制动装置、悬挂装置与底盘车架一起运动,与现有的普通车辆的结构没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本发明成本低、使用可靠,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家用车辆、客运车辆、货运车辆、旅游车辆、娱乐车辆、工程车辆、军用车辆、儿童玩具上,有效减少湖泊、河流、道路、桥梁、海湾、码头对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交通道路的运行效率,并减少桥梁的负荷。

Claims (3)

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车,它包括有底盘车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船形车厢,其特征在于具有离合升降装置,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离合升降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具有陆地行驶装置,陆地行驶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陆地行驶装置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车轮,或陆地行驶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履带,或陆地行驶装置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车轮及一套或一套以上履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具有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水上推进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或水上推进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或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且有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
CN2009101895018A 2009-11-24 2009-11-24 水陆两用车 Pending CN102069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95018A CN102069690A (zh) 2009-11-24 2009-11-24 水陆两用车
PCT/CN2010/078304 WO2011063702A1 (zh) 2009-11-24 2010-11-01 水陆两用车
PCT/CN2010/079054 WO2011063741A1 (zh) 2009-11-24 2010-11-24 一种水陆两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95018A CN102069690A (zh) 2009-11-24 2009-11-24 水陆两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9690A true CN102069690A (zh) 2011-05-25

Family

ID=4402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895018A Pending CN102069690A (zh) 2009-11-24 2009-11-24 水陆两用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9690A (zh)
WO (2) WO201106370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8130A (zh) * 2016-01-21 2016-04-20 上海金盾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消防坦克
CN107585206A (zh) * 2017-09-21 2018-01-1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两栖车辆陆上转向液压缸及转向装置
CN109910966A (zh) * 2019-03-31 2019-06-21 刘俭 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
CN110740929A (zh) * 2017-04-12 2020-01-31 韦顿克拉福特公司 具有流线型行驶机构的两栖交通工具
CN112622543A (zh) * 2020-12-22 2021-04-09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船转换装置
CN112693531A (zh) * 2020-12-16 2021-04-23 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地间隙可调的多功能履带拖拉机底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341B (zh) * 2019-07-18 2024-05-17 吉林大学 一种纯电动水陆两栖车用分动装置
CN113370728A (zh) * 2020-03-09 2021-09-10 湖南梅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式两栖排涝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203092U (zh) * 1988-02-01 1988-12-07 水电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 极浅海两栖运输车
CN1040174A (zh) * 1988-08-09 1990-03-07 石宝璞 民用水陆两用车(船)
US5520138A (en) * 1994-11-21 1996-05-28 Humphrey; F. Harold Amphibious boat
US5755173A (en) * 1995-02-13 1998-05-26 Rorabaugh; Dale Amphibious automobile with a sleek displacement hull in the substantial contour of a canoe
CN1241499A (zh) * 1999-06-18 2000-01-19 刘惠清 集车、船、橇于一身的新型汽车
CN2481544Y (zh) * 2001-06-08 2002-03-13 曾安炳 改进型水陆两用车
DE202004012105U1 (de) * 2004-08-03 2004-10-21 Kusan, Kristian, Dipl.-Ing. Mehrzweckboot
GB2438844A (en) * 2006-06-06 2007-12-12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with retractable tracked drives
GB2441518A (en) * 2006-08-24 2008-03-12 Gibbs Tech Ltd An amphibian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ls and a single rear wheel
GB2442215B (en) * 2006-09-29 2009-02-18 Gibbs Tech Ltd Amphibious vehicle having at least one retractable wheel
CN201052735Y (zh) * 2007-04-29 2008-04-30 李木喜 可自动升降的机耕船
CN201703214U (zh) * 2009-11-24 2011-01-12 周星果 水陆两用车
CN201665137U (zh) * 2010-02-08 2010-12-08 周星果 水陆浮具摩托车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8130A (zh) * 2016-01-21 2016-04-20 上海金盾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消防坦克
CN110740929A (zh) * 2017-04-12 2020-01-31 韦顿克拉福特公司 具有流线型行驶机构的两栖交通工具
CN110740929B (zh) * 2017-04-12 2022-04-12 韦顿克拉福特公司 具有流线型行驶机构的两栖交通工具
CN107585206A (zh) * 2017-09-21 2018-01-1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两栖车辆陆上转向液压缸及转向装置
CN109910966A (zh) * 2019-03-31 2019-06-21 刘俭 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装置
CN112693531A (zh) * 2020-12-16 2021-04-23 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地间隙可调的多功能履带拖拉机底盘
CN112693531B (zh) * 2020-12-16 2022-08-16 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地间隙可调的多功能履带拖拉机底盘
CN112622543A (zh) * 2020-12-22 2021-04-09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船转换装置
CN112622543B (zh) * 2020-12-22 2022-08-23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船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3702A1 (zh) 2011-06-03
WO2011063741A1 (zh) 201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9690A (zh) 水陆两用车
CN201703214U (zh) 水陆两用车
US8002596B2 (en) High water-speed tracked amphibian
US7314395B2 (en) Amphibious vehicle
KR101319609B1 (ko) 수륙양용보트
CN105774445A (zh) 一种船型水陆两栖车
CN112265419A (zh) 一种轻型高速水陆两栖潜水车
CN211710570U (zh) 一种车辆混合动力驱动布置结构及车辆
CN102501958A (zh) 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US20020002939A1 (en) Displacement hull amphibious vehicle using a front wheel drive system
RU2549300C1 (ru) Вездеход
CN201665137U (zh) 水陆浮具摩托车艇
CN102145642A (zh) 水陆浮具摩托车艇
CN214928771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混合动力结构
EP0970824B1 (en) Auxiliary flotation, propulsion and steering unit for tracked and/or wheeled land vehicles
CN112407220B (zh) 两栖车混合动力变速器及其两栖车
CN112659829A (zh) 一种全浮式水陆两栖车
CN208452722U (zh) 多功能履带式高效水翼登陆艇
CN112976971A (zh) 浮箱自润滑式四驱动作业车
CN216069508U (zh) 一种6x6水陆两栖救援车
KR101452293B1 (ko) 수륙양용 보트
CN110589003A (zh) 一种具有飞机跑道的可快速制动和转向的船
CN216069507U (zh) 一种全浮式水陆两栖车
CN216069509U (zh) 一种浅水载货双向行驶的多功能船舶
CN203654251U (zh) 一种两栖破冰工程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ou Xinggu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Make Rectific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ou Xingguo

Document name: the First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ou Xinggu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