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7454A - Molding film and molding transfer foil - Google Patents

Molding film and molding transfer foi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7454A
TW201217454A TW100132610A TW100132610A TW201217454A TW 201217454 A TW201217454 A TW 201217454A TW 100132610 A TW100132610 A TW 100132610A TW 100132610 A TW100132610 A TW 100132610A TW 201217454 A TW201217454 A TW 2012174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ss
film
resi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2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0164B (zh
Inventor
Mitsutaka Sakamoto
Isao Manabe
Kozo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217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7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1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polycyclo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08K5/098Metal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08K5/134Phenols containing ester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2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8Multiple coating on on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Yiel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82Tearability
    • B32B2307/5825Tear resist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32B2307/734Dimensional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8Thermoform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5Prin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1/00Decorative or ornamental 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4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48Three or more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09Next to secon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13Monoolefin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217454 六、發明說明: L發明戶斤厲之技術領域3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以環狀烯烴系樹脂為主要成分之 成型用薄膜。 L ^tr 發明背景 近年由於環境意識高漲,在建材、汽車零件或行動電 話、電機產品等皆有提高無溶劑塗裝與塗敷替代等需求, 且不斷發展使用薄膜之裝飾方法之利用。 作為成型用雙軸延伸聚酯薄膜有數項提案。如,有提 議一種已規定在常溫之特定成型應力之成型用聚酯薄膜 (專利文獻1)。又,有提議一種已規定25°c與100°c之成型應 力及熱收縮率或面定向度之成型用聚酯薄膜(專利文獻2)。 又,有提議使用一種具有良好低溫成型性之非晶系聚 酯之成型用無延伸聚酯薄膜(專利文獻3)。又,作為對應於 印刷加工與塗覆加工之轉印箔用薄膜,有提議一種於無延 伸聚酯薄膜之至少一面黏合聚烯烴薄膜之薄膜(專利文獻 4)。又,作為使用環狀烯烴系樹脂之薄膜,有提議一種脫 模薄膜(專利文獻5)。此外,作為裝飾片用之環狀烯烴系薄 膜,有提議一種於環狀烯烴摻合聚乙烯之薄膜(專利文獻6)。 先前技術文献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01-347565號公報 201217454 專利文獻2 :特開2008-095084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2007-246910號公報 專利文獻4 :特開2〇〇4-188708號公報 專利文獻5 :特開2〇〇6-257;399號公報 專利文獻6 :特開2005-162965號公報 H考务曰月内容3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但,由於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之薄膜為雙軸延伸聚 酯薄臈,因此雖具有良好的耐熱性,但在低溫之成型性卻 不夠充分。 專利文獻3之薄膜的薄膜耐溶劑性很低,無法承受印刷 加工與塗覆加工。 專利文獻4之薄膜因使用聚丙烯作為聚烯烴,故表面外 觀不佳而難以發展到要求表面沒有不均勻的用途上。 就加工性與成型性而言,專利文獻5及專利文獻6之薄 膜並非充分思慮周全之設計。又,專利文獻5及6之薄膜對 於表面外觀而言亦非充分思慮周全之設計。 本發明之第1課題係提供一種可同時兼具加工時之良 好尺寸穩定性及成型性之成型用薄膜。又,本發明之第2課 題係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表面外觀及薄膜處理性之成型用 薄膜。 用以解決課題之機構 用以解決第1課題之本發明之第丨成型用薄膜係,相對 4 201217454 於薄膜全體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50質量%以上且1〇〇質量% 以下,且該第1成型用薄膜在75t:之儲藏彈性係數在 lOOOMPa以上且在3000MPa以下,且該第丨成型用薄膜在12〇 C之儲滅彈性係數在1 〇〇MPa以下。 用以解決第2課題之本發明之第2成型用薄膜係,相對 於薄膜全體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50質量。/。以上且1〇〇質量0/〇 以下,且該第2成型用薄膜至少—面之光澤度⑽。)在副以 上,且s亥第2成型用薄膜抗撕裂增長在1〇N/mm以上,且該 第2成型用薄臈在120〇C之斷裂伸長度在3〇〇%以上。 又,本發明之成形轉印落係,於第1或第2成型用薄膜 之至少一面,自成型用薄膜側起依序積層有透明層、裝飾 層及接著層。 ~ 發明效果 第1成型用薄膜具有良好的塗覆、層疊、印刷、及蒸鑛 等加工時之尺寸穩定性。第2成型⑽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外 觀及薄膜處理性’可將薄膜使用於裝飾。第1及第2成型用 薄膜在真空成型、加壓成型、及壓製成型等各種成型方法 中’可達成良好的成型性’因此可適祕各種成型加工步 驟。第1及第2成型料膜可適當使用作為用以料如建 材、汽車零件或行動電話、電機產品、與賴機零件等之 成型構件之成型轉印箔用薄膜。 C實施方式】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 5 201217454 [環狀烯烴系樹脂] 本發明之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係,以薄膜之全部成分 合計作為100質量%,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50質量%以上且 100質量%以下。以環狀烯烴系樹脂為主要成分之薄膜可同 時成立塗覆、層疊、印刷、與蒸鐘等加工時之尺寸穩定性 及深抽成型性。此外,藉由使用環狀烯烴系樹脂,可使成 型構件之表面外觀良好。 而,當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係由多數層所構成之積層 薄膜時,係以構成積層薄膜之全部層之全部成分合計作為 100質量%,使存於全部層之環狀烯烴系樹脂之合計在50質 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 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70質量°/〇以 上且100質量%以下為佳,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80質量%以 上且100質量°/〇以下更佳,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90質量°/〇以 上且100質量%以下尤佳。 環狀烯烴系樹脂係意指可從環狀烯烴之單體聚合而得 且於聚合物之主鏈具有脂環結構之樹脂。 作為環狀烯烴,例如有:環丁烯、環戊烯、環庚烯、 環辛烯、環戊二烯、及U-環己二烯等單環烯烴;雙環[2,2,1] 庚-2-烯、5-甲基-雙環[2,2,1]庚-2-烯、5,5-二甲基-雙環[2,2,1] 庚-2-烯、5-乙基-雙環[2,2,1]庚-2-烯、5-丁基-雙環[2,2,1]庚 -2-烯、5-亞乙基-雙環[2,2,1]庚-2-烯、5-己基-雙環[2,2,1]庚 -2-烯、5-辛基-雙環[2,2,1]庚-2-烯、5-十八基-雙環[2,2,1]庚 -2-烯、5-次甲基-雙環[2,2,1]庚-2-烯、5-乙烯-雙環[2,2,1]庚 6 201217454 婦-又%[2,2,1]庚-2-烯等二環烯烴;三環 [4,3,〇,12 51 癸 _3 7 _ 泣 、’ 一烯、二核[4,3,〇,12·5]癸-3-烯、三環 [4,3,〇,i2.51 + ^ j 卞 _3,7-二烯或三環[4,3,〇,12.5]十一_3,8_二烯或 :3等部$氫化物(或環戊二烯與環己烯之加成物)之三環 [’ ’〇,1 ]十一·3-稀、5-環戊基-雙環[2,2,1]庚-2-烯、5-環己 土+雙王衣[2,2,1]庚烯、5_環己烯基雙環[2,2,1]庚-2_烯、及 5_本基雙環Ρ,2,1]庚料三環馳;Wf[4,4,0,l2 5,l71。] =二-3-稀、8_甲基四環[4,4,〇,12.5,17.丨。]十二_3_烯、8_乙基四 裒[4,4,〇,1,1]十二_3_烯、8_次甲基四環[4,4,〇,125,171。] 十二·3-烯' 8_亞乙基四環[4,4,〇 ι2·5,ι7.ι〇]十二_3_烯、&乙烯 四環[4,4,0,12.5,17.丨〇]十二1烯、及8_丙烯-四環 [,’〇’ 1 ,1 ]十二-3-烯等四環烯烴;8·環戊基-四環 [’4’0’1 ’1 ]十二冬稀、8_環己基四環[4,4〇 ι25,ι71。]十 3烯' 8-環己烯基_四環[4,4,〇,ι2.5,ι7.κ)]十二_3_烯、8_苯 基-環戊基-四環十二_3烯、四環 [7’4,1 ,〇丨.9,〇2.7]十四-4,9,11,13-四烯、四環[8,4,14.7,〇丨.丨〇,〇3.8] 十五 _5,10,12,14-四烯、五環[6,6,13.6,〇2.7,〇9.14]_4_十六烯、五 環[6’5,1,13.6,〇2.7,〇9.丨3]_4_ 十五烯、五環 [7,4,0,02·7,136,11013]-4-十五烯、七環 [8,7,〇,129,1”,1'丨.17,0'0丨2_丨6]_5_二十稀、七環 ,,,ι ’〇 ,丨]_14_二十烯、及環戊二烯等四 聚物等之多環驗、及該物生料。料環狀烯煙可分 別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上述之中,從生產性及表面性之觀點看來,適合使用 201217454 錐環 又<L,2,1]庚_2-烯(以下作降莰烯)、環戊二烯、或環己 二烯及該等衍生物。 晨狀烯k系樹脂可為上述僅聚合极狀稀煙之樹脂、或 上述使環狀烯烴與鏈狀烯烴共聚合之樹脂中任一樹脂。 僅1合環狀稀煙之樹脂之製造方法可舉如環狀稀煙單 體之加成聚合、或開環聚合等公知方法,例如有:使降获 /、衍生物開環複分解聚合後加以氫化之方法、使降贫 稀及其衍生物加成聚合之方法、及使環戊二烯與環己二歸 12-、或1,4_加成聚合後加以氫化之方法等。從生產性、表 面^與成型性之觀點看來,該等中又以使降莰烯及其衍生 物開環複分解聚合後加以氫化之樹脂尤佳。 使裱狀烯烴與鏈狀烯烴共聚合之樹脂當中,作為埋邦 的鍵狀稀煙例如有:乙烯、丙稀、1-丁烯、1-戊稀、1-己歸、 甲基-1-丁烯、3-曱基-1-戍烯、3_乙基戊烯、4_曱基、1 戊烯、4_甲基小己烯、4,4·二甲基小己烯、4,4_二甲基、1 烯4乙基小己烯、3_乙基小己烯、卜辛烯、卜癸烯、 二十—烯' 1_十四烯、卜十六烯、1-十八烯、及卜二十烯等。 從生產性與成本之觀點看來,該等之中又尤可適合使用己 稀、。又,作為使環狀稀煙與鏈狀烯烴共聚合之樹脂之製、土 方法可舉如環狀_與鏈狀稀烴之加成聚合等公知方法& 例如…使降㈣及其衍生物與乙稀加成聚合之方法等。當 中攸生產性、表面性與成型性之觀點看來又以降 與乙烯之共聚物尤佳。 人、 環狀稀煙系樹脂作為薄膜時,從使薄膜與塗膜之密接 201217454 性良好之觀點看來,亦可含有極性基。極性基例如有:羧 基、酸酐基、環氧基、醯胺基、酯基、及羥基等。使環狀 烯烴系樹脂含有極性基之方法,例如有:使具有極性基之 不飽和化合物接枝及/或共聚合之方法等。具有極性基之不 飽和化合物例如有:(曱基)丙稀酸、馬來酸、馬來酸酐、伊 康酸酐、(曱基)丙烯酸縮水甘油s旨、(曱基)丙烯酸烧基(礙數 1〜10)酯、馬來酸烷基(碳數1〜10)酯、(曱基)丙烯醯胺、及(曱 基)丙烯酸-2-羥乙酯等。 而,本發明之環狀烯烴系樹脂係表示在環狀烯烴系樹 脂之聚合物100質量%中,源自環狀烯烴單體之成分之合計 在5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之聚合物。 又,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在將薄膜全部成分之合計設 為100質量%時,只要含有5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之 環狀烯烴系樹脂,可為僅從環狀烯烴系樹脂構成,亦可含 有其他烯烴系樹脂,或可含有烯烴系樹脂以外之樹脂。環 狀烯烴系樹脂以外之烯烴系樹脂例如可使用:使用低密度 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線型低密度聚乙 烯、及金屬雙伍圜催化劑所聚合之乙烯-α .烯烴共聚物等 各種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等各種聚丙烯系樹脂、以及甲基戊烯聚合 物等聚烯烴系樹脂。又,亦可使用由乙烯、丙烯、丁浠-1、 戊烯-1、4-甲基戊烯-1、己烯-1、及辛烯-1等α-烯烴單體所 構成之聚合物,或由該α-烯烴單體所構成之隨機共聚物, 或由該α-烯烴單體所構成之嵌段共聚物等。當中,從與環 201217454 狀稀煙系樹脂之相溶性觀點看來,環狀烯烴系樹脂以外之 稀烴系樹脂適合使用各種聚乙烯系樹脂、與各種聚丙稀系 樹脂。 、 [聚乙稀系樹脂、聚丙稀系樹脂] 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宜含有聚乙稀系樹脂、與聚丙稀 系樹脂。藉由含有聚乙烯系樹脂、與聚丙稀系樹脂,可使 擠壓步驟之剪切應力降低,可抑制因交聯所產生之異物產 生且可進-步使勃性提升。另一方面,一旦聚乙稀系樹 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含量變多,自我維持性將降低,且 易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狀的不均勻。從品級、韌性、與自 我維持性之觀點看來,聚乙烯系樹脂及/或聚丙烯系樹脂之 合计含量相對於薄膜之全部成分合計1〇〇質量%,宜在1質 里/〇以上且在40質量%以下。在此,「聚乙烯系樹脂及/或聚 丙烯系樹脂之合計含量」在僅含有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 系樹脂其中一方時,指個別含量;在含有聚乙烯系樹脂與 聚丙烯系樹脂雙方時,指雙方之合計含量。聚乙烯系樹脂 及/或聚丙稀系樹脂之合計含量在1質量%以上且在3〇質量 〇/〇以下更佳,在1質量%以上且在20質量%以下尤佳。又, 從與環狀烯烴系樹脂之相溶性觀點看來,在聚乙烯系樹脂 與聚丙烯系樹脂之中,適合使用聚乙稀系樹脂,更適合使 用高密度聚乙烯與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又,尤其適合使用 線型低密度聚乙烯。 而’本發明中之聚乙烯系樹脂表示在聚乙烯系樹脂之 聚合物100質量%中,源自乙烯之成分之合計在5〇質量%以 201217454 上且100質量%以下之聚合物。又,本發明中之聚丙稀系樹 脂表示在聚丙稀系樹脂之聚合物刚質量%中,源自丙烯之 成分之合計在5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之聚合物。 [第1成型用薄膜] [儲藏彈性係數] 第1成型用薄膜從加王時之尺寸穩定性、與成型性之觀 點看來,在75。(:之儲藏彈性係數在1〇〇〇Mpa以上且在 3000MPa以了。將在75°c之儲藏彈性係數設在丨簡MPa以 上,可抑制塗覆、層疊、印刷、與蒸鍵等加工步驟中之尺 寸變化。又,將在75。(:之儲藏彈性係數設在3〇〇〇MPa以下, 可在維持住尺寸穩定性的情況下達成良好的成型性。由尺 寸穩定性之觀點看來,在75°c之儲藏彈性係數以在 llOOMPa以上為佳,在12〇〇MPa以上更佳。由成型性之觀點 看來’在75°C之儲藏彈性係數以在25〇〇MPa以下為佳,在 2000MPa以下更#。在&,「在75。〇之儲藏彈性係數為特定 數值範圍内」表示:在薄膜之任意一方向、及與其方向呈 正交之方向的兩方向中,位於其數值範圍内之意。 在第1成型用薄膜中,將在75°c之儲藏彈性係數設在上 述lOOOMPa以上且3000MPa以下之範圍之方法,宜以薄膜整 體厚度為100%,將玻璃轉移溫度在以上之層之合計厚 度設在50%以上之厚度。在此,「玻璃轉移溫度在8〇〇c以上 之層之合計厚度」表示:當玻璃轉移溫度在8〇它以上之層 為1層時,指其層之厚度;當玻璃轉移溫度在肋七以上之層 有夕數層時,私该等層之厚度合計。各層之玻璃轉移溫度 201217454 之控制方法並未有特別限定,例如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使 用降坎稀與乙烯之共聚物時,可藉由使層中之降莰烯含量 增加來提南玻璃轉移溫度。此外,藉由摻合降莰烯之含量 相異之2種類的環狀烯烴系樹脂,亦可調整層之玻璃轉移溫 度。又’例如’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使用使降莰烯之衍生 物開環複分解聚合後再氫化之樹脂時,藉由增加降莰烯之 衍生物之分子量(例如,增加側鏈之分子量或設為二環結 構)’可七咼玻璃轉移溫度。此外,藉由摻合使玻璃轉移溫 度相異之2種類的降莰烯之衍生物開環複分解聚合後再氫 化之樹脂,亦可調整層之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在 85°C以上之層之合計厚度在50%以上更佳,玻璃轉移溫度在 90°C以上之層之合計厚度在50%以上尤佳。而,在如丨層之 中混合有多數樹脂等存有多數玻璃轉移溫度的情況下,可 將高溫側之玻璃轉移溫度設為其層之玻璃轉移溫度。 而,即使1層之中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聚乙烯系樹脂 及/或聚丙烯系樹脂,由於聚乙烯系樹脂及聚丙烯系樹脂之 玻璃轉移溫度在室溫以下’因此其層之玻璃轉移溫度係以 環狀烯烴系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而決定。然而,一旦相對 於 >專膜全部成分含有聚乙烯系樹脂及聚丙稀系樹脂合計超 過50質量%’在75°C之儲藏彈性係數將降低且加工時之尺寸 穩定性將不夠充分。因此,第1成型用薄膜以相對於薄膜之 全部成分100貪里% ’聚乙稀系樹脂及/或聚丙稀系樹脂之合 計含ϊ在50質直%以下為佳。合計含量在4〇質量%以下更 佳’在30質量%以下尤佳,在20質量。/。以下最佳。 12 201217454 又從成型性之觀點看來,第1成型用薄膜在12〇。〇之 儲藏弹性係數在lGGMPa以下。^要在丨贼之儲藏彈性係 數在lOOMPa以下,即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又可將成型溫度 設定在15GC以下之相對低溫之溫度。此外,需要高成型性 時,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以5〇MPa以下為佳,2〇Mpa以 下更佳。又,儲藏彈性係數之下限以0.5MPa以上為佳。在 此,「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為特定數值範圍内」表示: 在薄膜之任意-方向、及與其方向呈正交之方向的兩方向 中’位在其數值範圍内之意。 將在12 0 C之儲藏彈性係數設在10 0 Μ P a以下之方法, 且以溥膜整體厚度為1〇〇%,將玻璃轉移溫度在12〇。〇以下之 層之&汁厚度设在5〇%以上之厚度。玻璃轉移溫度在丨1〇。〇 以下之層之合計厚度在50%以上更佳,玻璃轉移温度在 105 C以下之層之合计厚度在5〇%以上尤佳。在如1層之中混 合有多數樹脂等存有多數玻璃轉移溫度的情況τ,將高溫 側之玻璃轉移溫度設為其層之玻璃轉移溫度。 亦即,在第1成型用薄膜中,作為用以將在75t之儲藏
彈ί生係數e又為l〇〇〇MPa以上且3〇〇〇MPa以下,且將在120°C 之儲藏彈性係數設為lOOMPa以下之方法,例如可使用下列 方法,即.將玻璃轉移溫度在8〇。〇以上且在12〇。〇以下之層 之〇计厚度設在5〇%以上,並相對於薄膜全組成1〇〇質量%, 使聚乙烯系樹脂及/或聚丙烯系樹脂之合計含量小於5〇質 量%。 [第2成型用薄膜] 13 201217454 [光澤度] 自成型構件(裝飾後之產品構件)之表面外觀良好的觀 點看來’第2成型用薄膜將薄膜用於裝飾時至少一面之光 澤度(60 )在1〇0以上。在此光澤度(6〇。)表示以瓜 Z-8741 -1997為依據,將人射角與受光角設定為6()。所測定之 光澤度。為使表面外觀更加良好,至少―面之光澤度(6〇。) 在130以上為佳,在155以上更佳。至少—面之光澤度(6〇。) 之上限並未有特別限制’但若超過細,薄膜表面之摩擦係 數會提高而難以進行輥子之滚捲,因此以以下為佳。 將至少一面之光澤度(6〇。)設在100以上之方法例如 ,.在薄膜製膜時使用具有平滑表面之鑄塑親子之方法 等。藉由使用具有平滑表面之鑄魏子,可將平滑的親面 轉印至鑄塑4膜’因此可提升成型用薄膜之鑄塑輥子接觸 面側的光澤度。 為了在薄膜製膜時使用具有平滑表面之鑄塑報子並將 光澤度設在上述範圍内,宜將鑄塑輥子表面依據爪 B 0601 2001所測疋之算術平均粗度Ra設在5〇nm以下。算術 平均粗度Ra在40邮以下更佳,在2()nm以下尤佳又,鎮塑 輥:之算術平均粗度⑽之下限縣有_關,但若考慮 到薄膜之輥子滾捲性,以5nm以上為佳。 鑄塑輥子之表面粗度可依照鑄塑輥子表面之研磨狀態 而獲得m之表面粗度。尤其在研磨後經過拋光研磨步 驟,可在更好的精度下控制表面性,故為理相。又,作為 測定缚塑輥子之表面粗度之枝,勤可錢三醋酸纖維 14 201217454 素等溶解至有機溶媒中者,壓接至輥面並使其乾燥而製作 轉印有輥子表面形狀之樣本作為複製樣本,並測定其複製 樣本之表面粗度之方法等。 又,作為使鑄塑輥子之平滑性更有力地轉印至薄膜而進 步提升第2成型用薄膜之光澤度之方法,可使用如使用線 狀電極以靜電施加使薄膜密接於鑄塑輥子之方法,或於薄膜 製造時以夾輥(nipr〇U)推壓鑄塑輥子上之薄膜之方法等。 將第2成型用薄膜用於轉印箔時,將後述之透明層、裝 飾層、與接著層等積層成型至光澤度(6〇。)1〇〇以上之面,可 獲得具有良好表面外觀的成型構件。因此,第2成型用薄膜 之光澤度(6。。)在1_上之面可僅為—面,亦可為兩面。 准,將第2成型用薄膜作為成型轉印箔使用時,從成型 構件之生產率觀點看來,宜是薄臈之兩面為光澤度(6〇。)⑽ 以上。將第2成型用薄膜作為成型轉印落使用時,一旦有裝 飾層或透明層等積層缺陷,成型構件的外觀會變差而產生 產4失° f此’若可在成型前預先發現裝飾層或透明層 之積層缺’可自成型體(黏著物)(裝飾前之樹脂成型體)之 轉印部分偏_層缺陷部位進行成型,可減少產品損 失之發生。又,將成型轉印羯設置於成型機時,應將積層 有成型轉印箱之透明層、裝飾層與接著層等之面朝向成型 體(黏著物)_行。而且’成類(《物)-般是放置在成 型機箱内之下側。因此’成型前在確認成型用薄膜之積層 缺陷時,必須從沒有積層第2成型用薄膜之透明層、裝飾層 與接著層等之面側查看缺陷。當光澤度⑽。)在_以上之面 15 201217454 僅有=面且另H澤度⑽。)小於1_,依裝飾層或透 明層等顏色的不同,可能難以從沒有積層透明層、裳飾層、 與接著層等之面側發現成型轉㈣之積層缺陷。 若薄膜之兩面皆為光澤度(60。)100以 表面之摩__高而難以進行輥子輯的情 亦可於薄膜表面黏貼保護薄膜來進行滾捲。保護薄膜並未 有特別限定,但由於㈣薄膜表面之減可能會轉印至成 型用薄膜’因此宜使用具有良好表面平滑性之薄膜如:使 用在光學用途之_烴系之自黏性薄膜、或塗覆有石夕氧樹 脂等賦予可剝離性材料之ΡΕ 丁薄膜等。 另一方面,從滚捲性之觀點而言,亦有將光澤度(60。) 在100以上之面僅设為—面並使另—面粗糙化之方法。將薄 膜表面加以《I化之方法例如有:將薄膜作成積層構成並 於-層添加填料等滑劑之方法,或於薄膜製造時以表面粗 糙的夾輥推壓鑄塑輥子上之薄膜的方法等。 製造第2成型用薄膜時之鑄塑輥子、及用於夹槪之材料 並未有特別限制,但在欲形成光澤面時,以金屬材料為宜, 又,在為使提升滾捲㈣欲絲面姆㈣,赠膠材料 為宜。 [抗撕裂增長]
之觀點看來,其依據jIS 第2成型用薄膜從抗撕裂性 K-7128-2_1998賴定之抗撕裂增長在。將第2 成型用薄膜作為成型轉印箱使用時,係於成型用薄膜形成 裝飾層,結成㈣時於成魏(黏著物)轉印裝飾層後,從 16 201217454 成型體(黏著物)剝離成型用薄膜。抗撕裂增長若小於 ΙΟΝ/mm,剝離成型用薄膜時會有薄膜破裂而降低作業性之 可能。為了使將成型用薄膜用於成型轉印箔時之作業性提 升’抗撕裂增長在15N/mm以上為隹,在20N/mm以上更佳, 在30N/mm以上尤佳,在4〇N/mm以上最佳。又,抗撕裂增長 之上限並未有特別限制’但若考慮到成型用薄膜係以環狀烯 經系樹脂為主要成分,應設在l〇〇N/mm以下《在此,「抗撕 裂增長在特定數值範圍内」表示:在薄膜之任意一方向、及 與其方向呈正交之兩方之方向中,位在其數值範圍内之意。 用以將抗撕裂增長設在l〇N/mm以上之方法例如有:使 成型用薄膜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以外之烯烴樹脂之方法, 或降低含於成型用薄膜中,環狀烯烴系樹脂中之源自環狀 稀fe單體之成分比率之方法等。 為了將抗撕裂增長設在l〇N/mm以上而使成型用薄膜 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以外之稀烴樹脂時,作為環狀烯烴系 樹脂以外之烯烴樹脂可使用如: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 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及使用金屬雙 伍園催化劑所聚合之乙烯_α •烯烴共聚物等各種聚乙烯系 樹脂;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_丙烯_丁烯共聚物 等各種聚丙烯系樹脂;及甲基戊烯聚合物等使用聚烯烴系 樹脂。又,亦可使用乙烯、丙烯、丁烯_丨、戊烯_丨、4-甲基 戊烯-1、己烯-1、辛烯_丨等由α_烯烴單體所構成之聚合物、 由該a-烯烴單體所構成之隨機共聚物、及由該α—烯烴單體 所構成之肷段共聚物等。之中,從與環狀烯烴系樹脂間之 17 201217454 相溶性觀點看來’適合使用各種聚乙稀系樹脂、及各種聚 丙稀系树月旨。x,從與環狀稀烴系樹脂間之相溶性觀點看 " 烯系祕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中,宜使用聚乙烯 系树月曰’更宜使用高密度聚乙稀、與線型低密度聚乙稀, 尤宜使用線型低密度聚乙稀。 為了將抗撕裂增長設在10]^/111„1以上,相對於薄膜全體 100質量%^ A丄 、 且έ有1質量%以上且40質量。/〇以下之環狀烯烴 、 i外之稀煙樹脂,含有1質量。/〇以上且3〇質量。/。以下 更佳,含有1質量°/ό以上且20質量%以下尤佳。 為了將抗撕裂增長設在ΙΟΝ/mm以上而降低含於成型 專、中裒狀稀煙系樹脂中之源自環狀烯煙單體之成分之 3里時,在環狀烯烴系樹脂之聚合物100質量〇/〇中,源自環 狀稀經單體之成分之含量在85質量%以下為佳,在8〇質量% 以下更佳,在75質量%以下尤佳。又,源自環狀烯烴單體 之成刀之含量下限在環狀烯烴系樹脂之聚合物100質量% 令為50質量%。 [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 [環狀稀烴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及聚丙稀系樹脂之含量] 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為了滿足韌性、品級、及表面外 繞且以A層與B層所構成。a層相對於層全體,含有環狀 烯烴系樹脂50質量%以上且1〇〇質量%以下,且合計聚乙烯 系樹脂及’或聚丙烯系樹脂含有1質量%以上且40質量%以 下。B層係積層於A層之至少一面,相對於層全體含有環狀 烯烴系樹脂50質量%以上且1〇〇質量%以下。在此,「合計聚 18 201217454 乙烯系樹脂及/或聚丙烯系樹脂」表示:在僅含有聚乙烯系 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其中一方時之個別含量;在含有聚乙 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雙方時之雙方合計含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相較 之下韌性較低,但藉由含有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樹脂 可改善韌性。另一方面,若含有聚乙烯系樹脂或聚丙烯系 樹脂,會有表面外觀降低之傾向。因此,為了使韌性與表 面外觀同時成立,宜將成型用薄膜設成B層在薄膜之最外層 之積層構成。 又,從韌性與自我維持性之觀點而言,A層中之聚乙烯 系樹脂及/或聚丙烯系樹脂之合計含量以A層全體為10 0質 量%,宜在1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若在1質量%以上 且20質量%以下更佳。 又,從表面外觀之觀點而言,B層在相對於B層全體100 質量%,宜含有聚乙烯系樹脂及/或聚丙烯系樹脂合計0質量 %以上且10質量%以下,若含有0質量%以上且5質量%以下 更佳。尤以B層為僅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所構成為理想,亦 即,B層中之聚乙烯系樹脂及/或聚丙烯系樹脂之合計含量 為0質量%。 [積層構成] 將成形用薄膜作為積層構成時,從韌性、自我維持性、 與表面外觀之觀點看來,積層比(B層之合計厚度/A層)在 0.25以上且在1以下為佳。而,「B層之合計厚度」表示B層 僅為1層時之其B層之厚度,當B層有2層時表示其2層之合 19 201217454 什居度。積層比(B層之合計厚度/A層)在0.4以上且在〇 8以 下更佳。積層比可藉由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透過型電子 顯W鏡、與光學顯微鏡專’在500倍以上且1 〇〇〇〇彳立以下之 倍率觀察薄膜剖面而測定。 將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設為積層構成時,為了進一步 提升處理性,相較於設為Α層/Β層之2層構成,以設為6層/八 層/B層之3層構成為佳。 將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設為積層構成時,從加工時之尺 寸穩定性與成型性之觀點看來,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在7〇〇c 以上且在110°C以下為佳。只要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在7〇〇c 以上,即可抑制在塗覆、層疊、印刷、與蒸鍍等加工步驟 中之尺寸變化。又,只要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在1 1〇。〇以下, 即可在維持住尺寸穩定性的情況下亦達成良好的成型性。由 尺寸穩定性之觀點看來,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在75。(3以上更 佳,在80 C以上尤佳。由成型性之觀點看來,A層之玻璃轉 移溫度在105°C以下更佳,在i〇〇°c以下尤佳。而,當A層之 玻璃轉移溫度存有多數時,係採用高溫側之玻璃轉移溫度。 為了將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設在7〇它以上且在11〇。〇以 下’例如’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而使用降莰烯與乙烯之共 聚物時’可藉由使降莰烯之含量增加來提高玻璃轉移溫 度。此外’亦可藉由摻合降莰烯之含量相異之2種類的環狀 烯烴系樹脂,來調整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 而且’尤其在進展到加工時之尺寸穩定性較嚴苛之用 途時’ 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以在乃它以上且在12〇。〇以下並 20 201217454 南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為佳。將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設得 愈高’成型用薄犋在75。(:及120。(:之儲藏彈性係數會隨之增 咼,若將Β層之破壤轉移溫度設在上述範圍内,即可無損成 型性並進一步抑制加工時之尺寸變化。由尺寸穩定性之觀 點看來,Β層之破螭轉移溫度在80°C以上更佳,在9(TC以上 尤佳°由成型性之觀點看來,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在1151 以下更佳’在11〇。〇以下尤佳。而,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存 有夕數時,係採用高溫側之玻璃轉移溫度。 又’將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使用於成型轉印箔用途 時’由於玻璃轉移溫度愈高脫模性愈好,因此從脫模性之 觀點看來亦以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在8〇t:以上為佳。 由於在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而使用降莰烯與乙烯之共 聚物時’可藉由增加降获稀之含量來提高玻璃轉移溫度, 因此’為了將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設在75。〇以上且在12〇。〇 以下並同日寺高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之高溫 ,例如有下列方 法’即.將B層中之環狀烯煙系樹脂之降|£烯含量設為高於 A層中之環狀稀煙系樹脂之降茨稀含量。 又,從擴大塗覆、層疊、印刷、及蒸鑛等加工時之溫 度斗可圍之觀點看來’宜將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設為積 ^構成,並使B層較A層具有更高的玻璃轉移溫度 。成型用 4膜右為單層構成,隨著使薄犋溫度上昇在玻璃轉移溫 度附近會發現儲藏彈性係數急遽下降。因此,-旦在坡壤 轉移溫度附近騎加X時加q度有所不均,便有薄膜急 速變形而有皺翻進之可能m藉由將成型用薄 21 201217454 膜设為積層構成且使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高於A層,可緩和 使薄膜溫度上昇時儲藏彈性係數下降之情況。因此,即便 在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附近,亦可抑制加工中之薄膜變形或 皺摺之發生。亦即,可擴大加工時之溫度不均的許可範圍。 A層與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差之下限以5它以上為佳。更理想 在lOt:以上,尤其理想在20〇c以上。又,從製膜性之觀點看 來,A層與B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差之上限以5(rc以下為佳。 [脂肪酸金屬鹽] 攸°°級與表面外觀之觀點看來,第1及第2成型用薄 相對於薄膜之全部成分之合計1〇〇質量%,宜含有〇.〇1質 以上且G.5質量%以下之脂肪酸金屬鹽。為了使薄膜品 提升藉由3有5^乙婦系樹脂或聚丙稀系樹脂,可使擠 步驟之剪切應力降低而抑制因交聯所造成之異物產生, 可進-步使勤性提升 '然而,另一方面,易於表面產生: 浪狀^不均勻。因此,為了將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進展: 尤其是薄膜之品級與表面外觀較嚴苛之料,宜將脂肪產 金屬鹽之含讀在上述範圍内。同於含有聚乙烯系樹脂; 聚丙稀系樹脂時之情況,藉由含有脂肪酸金屬鹽請質量( 以上且0.5質量%町,可使薄膜在擠壓時之環狀稀煙系名 脂組成物之滑性提升,因此可抑咖交聯所造成之異㈣ ,, 弘域型㈣膜之表Φ外财所提升且對次 成型後之成型構件亦具有良好表面外觀者。 在此,作為脂肪酸金屬鹽之具體例,例如可使用·, 酸納、醋酸卸、醋酸鎂、醋酸鱗醋酸鹽’·月桂酸納、月 22 201217454 桂酸鉀、月桂酸氫鉀、月桂酸鎂、月桂酸鈣、月桂酸鋅、 月桂酸銀等月桂酸鹽;肉豆蔻酸鋰、肉豆蔻酸鈉、肉豆蔬 酸氫鉀、肉豆蔻酸鎂、肉豆蔻酸鈣、肉豆蔻酸辞、肉豆蔻 酸銀等肉豆蔻酸鹽;軟脂酸鋰、軟脂酸鉀、軟脂酸鎂、軟 脂酸鈣、軟脂酸鋅、軟脂酸銅、軟脂酸鉛、軟脂酸鉈、軟 脂酸鈷等軟脂酸鹽;油酸鈉、油酸鉀、油酸鎂、油酸鈣、 油酸辞、油酸鉛、油酸鉈、油酸銅、油酸鎳等油酸鹽;硬 脂酸鈉、硬脂酸鋰、硬脂酸鎂'硬脂酸鈣、硬脂酸鋇、硬 脂酸鋁、硬脂酸鉈、硬脂酸鉛、硬脂酸鎳、硬脂酸鈹等硬 脂酸鹽;異硬脂酸鈉、異硬脂酸鉀、異硬脂酸鎂、異硬脂 酸鈣、異硬脂酸鋇、異硬脂酸鋁、異硬脂酸鋅、異硬脂酸 鎳等異硬脂酸鹽;蘿酸鈉、蘿酸鉀、蘿酸鎂、蘿酸鈣、蘿 酸鋇、蘿酸鋁、蘿酸鋅、蘿酸鎳等蘿酸鹽;及二十八酸鈉、 二十八酸鉀、二十八酸鎂、二十八酸鈣、二十八酸鋇、二 十八酸鋁、二十八酸鋅、二十八酸鎳等二十八酸鹽等。該 等可為一種類或為二種類以上之混合物。尤其適合使用硬 脂酸鹽類或二十續_,又尤宜制硬駿鈉、硬脂酸 詞、硬脂酸鉀、硬脂酸鋅、硬脂酸鋇、及二十八酸納等。 而,當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為具有A層與B層之2層以 上之積層薄膜時’脂肪酸金屬鹽不論含在A層或B層之任_ 層十皆有效果故為理想,從品級與表面外觀之觀點看來, 尤以含在B層中極為適合。 [斷裂伸長度] 攸成型性之觀點看來,第1及第2成型㈣膜在12〇。(:之 23 201217454 3伸長度以3嶋以上為佳。第i及第2成型用薄膜可使用 广型、加壓成型、真空加壓成型、與壓製成型等各種 成型方法而成型,為了使成型構件之創意性提升以藉由 塗覆、印刷、或蒸料形成裝倚層為佳。為了使該等農飾 層即便為㈣熱性者亦可有所對應,成型溫度以15叱以下 為佳,更理想在12代以下。因此,成型用薄膜在mrc之 斷裂伸長度在300%以上純。從成舰蚊寸狀性之觀 點看來,在wc之斷裂伸長度在500%以上更佳,在7〇〇% 以上尤佳,在綱%以上最佳H驗尤其要求深抽成 型性之用途時’㈣嶋以上為佳。從成型性之觀點看來, 在120C之斷裂伸長度愈高愈好,但若考慮到尺寸穩定性, 以2000%以下為佳4此,「在12(rc之斷料長度在特定數 值鉍圍内」表示:在薄膜之任意一方向、及與其方向呈正 父之方向的兩方向中’位於其數值範圍内之意。 將在120°c之斷裂伸長度設在300%以上之方法並未有 特別限定,但若將薄膜整體厚度設為1〇〇%,玻璃轉移溫度 在ll〇°C以下之層之合計厚度以50%以上之厚度為佳。玻璃 轉移溫度在105°C以下之層之合計厚度在50%以上更佳,玻 螭轉移溫度在l〇〇°C以下之層之合計厚度在50%以上尤佳。 而,當1層之中存有多數玻璃轉移溫度時,係將高溫側之玻 螭轉移溫度設為其層之玻璃轉移溫度。 [薄膜厚度] 從生產穩定性、成型性、及尺寸穩定性之觀點看來, 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以全厚度在20μιη以上且在500μιη以下 24 201217454 為佳。全厚度之下限在50_以上更佳,在刚μηι以上尤佳。 全厚「度之上限在400_以下更佳,在3〇〇j随以下尤佳。在 王厚度」在成型用薄膜係以1層所構成時表示其層之 厚度,以2層以上所構成時表示全部層之厚度合計。 從成型性與加工性之觀點看來,第i及第2成型用薄膜 以厚度偏差在薦以下為佳。藉由將厚度偏差設在跳以 下’可均句成型並可抑制塗覆、層疊、印刷、與蒸錢等加 工時之偏差。將成型用薄膜之厚度偏差設在1G%以下之方 法未有特舰定’例如有:在不會料的程度内提高禱塑 酿度之方法、將鑄塑位置設為前方鑄塑之方法、或縮窄嘴 背模之模唇間隙之方法等。厚度偏差在8%以下更佳,在% 以下尤佳。 ° [抗氧化劑] 從品級與表面外觀之觀點看來,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 宜含有抗氧化劑。藉由含有抗氧化劑,可防止擠壓步驟中 之環狀烯烴系樹脂之氧化劣化並抑制異物之產生。抗氧化 劑之含量以相對於薄膜之全部成分之合計1〇〇質量%,在 〇·〇 1負量/〇以上且在1質量。/〇以下為佳。抗氧化劑未有特別 限制,可使用公知的亞磷酸鹽系抗氧化劑、有機硫系抗氧 化劑、或受阻酚系抗氧化劑等中任一者。 作為亞磷酸鹽系抗氧化劑,例如有於化學結構式中包 含亞磷酸鹽者,具體而言如:IRGAF0S 38、IRGAF〇s p_EpQ、 及IRGAFOS 126(以上皆為汽巴精化社製);SUMILIZER TNP、SUMILIZER TPP-P、及 SUMILIZER P-16(以上皆為住 25 201217454 友化學工業社製);以及ADEKA PEP-4C、ADEKA PEP-8、 ADEKA 11C、ADEKA PEP-36、ADEKA HP-11、ADEKA 260、ADEKA 522A、ADEKA 329K、ADEKA 1500、ADEKA C、ADEKA 135A、及ADEKA 3010(以上皆為旭電化工業社 製)等。 作為有機硫系抗氧化劑,例如有於化學結構式中包含 硫醚者,具體而言如:市售商品之IRGANOXPS800FL、與 IRGANOX PS802FL(以上皆為汽巴精化社製);SUMILIZER TP-M、SUMILIZERTP-D、SUMILIZERTL、及 SUMILIZER MB(以上皆為住友化學工業社製);以及ADEKA AO-23(旭 電化工業社製)等。 作為受阻酚系抗氧化劑,例如有於化學結構式中具有 2,6-烷基酚者,具體而言如:市售商品之IRGANOX 245、 IRGANOX 259、IRGANOX 565、IRGANOX 1010、 IRGANOX 1035、IRGANOX 1076、IRGANOX 1098、 IRGANOX 1222、IRGANOX 1330、IRGANOX 1425、 IRGANOX 3114、IRGANOX 1520、IRGANOX 1135、 IRGANOX 1141、及IRGANOX HP2251(以上皆為汽巴精化 社製);SUMILIZER BHT、SUMILIZER MDP-S 'SUMILIZER GA-80、SUMILIZER BBM-S、SUMILIZER WX-R、 SUMILIZER GM、及SUMILIZER GS(以上皆為住友化學工 業社製);以及ADEKAAO-30(旭電化工業社製)等。該等抗 氧化劑可一種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其他添加劑] 26 201217454 又,第1及第2成型用薄骐(在積層薄膜為構成其之各 視需求可適量含有難燃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曰線 吸收劑、抗靜電劑、可塑劑、增黏劑、聚錢烧等之消泡 劑、顏料或染料等著色劑。 [成型轉印箔] 從以環狀稀烴系樹脂為主要成分之觀點看來第玉及 2成型用賴具錢好的表❺卜觀與脫難,錢型用途之 中,又適合使祕成型轉印_途。藉由物及第2成型 用薄膜積層裝飾層並在成型的同時轉印至構件, :薄膜與裝飾層易於剝離而獲得表面外觀優美的成型構 件。成型轉印箱之構成未有特別限定,以 料裝飾層之構成為佳。在此,裝飾層係用以加成=積 :樣、木紋、金屬色調、與珍珠色調等裝飾之層。從轉印 ::成型構件(黏著物)之耐刮性,候性、與創 =膜Γ積層㈣層騎。㈣,糾衫積層於成型 =。又,從轉印後之成型構件(黏著物)與裝飾層間之 在射觀點看來,以積層接著層為佳。 層於黏著物側。 T⑨者盾且積 層/接η之m態樣,可如:成型用薄膜/透明層/裝錦 冓成。在此所言之透明層指位在成形構件之最 权嶋且高透 在=,作為透明層使用之樹脂只要為高透明樹脂即無 特別限定,可適當使用如:《系樹脂、聚稀烴系樹脂、 27 201217454 丙烯系樹脂、胺甲酸乙酯系樹脂、氟系樹脂、聚醋酸乙烯 酯系樹脂、氣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系樹脂、及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系樹脂共聚物等。從耐刮性之觀點看來,可適當 使用如:熱硬化樹脂、紫外線硬化樹脂、與熱線硬化樹脂。 又,為了使透明層提升耐候性,亦可添加紫外線吸收劑與 紫外線反射劑。 又,從耐刮性與創意性之觀點看來,透明層以厚度在 ΙΟμιη以上且ΙΟΟμιη以下為佳。厚度之下限以15μηι以上更 佳,20μιη以上尤佳。厚度之上限以80μιη以下更佳,60μιη 以下尤佳。 透明層之形成方法例如有:直接形成之方法,以及暫 時形成在載具膜再加以轉印之方法等。當必須將形成透明 層後之乾燥溫度設為高溫時,適合使用暫時形成在載具膜 之後再進行轉印之方法。透明層之形成方法例如有輥塗層 法、刷毛塗裝法、喷塗法、及浸泡塗層法以外,還有使用 凹版塗佈機、模具塗佈機、缺角輪塗佈機(comma coater)、 桿塗佈機、及刀式塗佈機之方法。又,從以環狀烯烴系樹 脂為主要成分之觀點看來,由於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對曱 苯與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劑之耐性很低,因此作為用於透 明層之溶劑,宜設為未使用芳香族系溶劑之構成。 裝飾層之形成方法並未有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塗 佈、印刷、與金屬蒸鍍等形成。塗佈時,可使用凹版塗佈 法、輥塗佈法、與缺角輪塗佈法等塗佈法。又,印刷時, 可使用平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與網版印刷法等印刷法。 28 201217454 此時使用之樹脂可適當使用㈣㈣脂、聚烯烴系樹脂、 丙烯系樹脂、月安甲酸乙酉旨系樹脂、氟系樹脂、聚錯酸乙稀 酷系樹脂、氣乙稀-醋酸乙婦共聚物系樹脂、及乙稀-醋酸乙 稀共聚物系樹脂共聚物等。使用之著色劑並未有特別限 定,但若慮及分散性等’適宜從染料、無機顏料、與有機 顏料等中作選擇。 從成型後之色調保持性與創意性之觀點看來,藉由塗 佈與印刷而形狀裝飾層之厚度以在1〇帅以上且Si卿爪 以下為佳。厚度之下限在15师更佳,在2〇帅以上尤佳。厚 度之上限在80μπι以下更佳,在6〇pm以下尤佳。 又’當裝飾層之形成方法為金屬蒸鍍時,蒸鑛薄膜之 製作方法並未有❹m定,可錢真空聽法、邱蒸鑛法、 麟法、與離子鍍覆法等。巾,為了使聚㈣膜與蒸鑛層 間之密接性提升,宜預絲由電㈣電處理或塗佈固塗劑 (anchor coating agent)等方法將蒸鍍面予以前處理。從成型 跟從性之點看來,使用之金屬宜蒸鍍使用熔點在i5〇t以上 且在40(TC以下之金屬化合物。藉由使用魏點範圍之金 屬,可在本發明之成型用薄膜可成型的溫度區域中,將所 蒸鍍之金屬層亦加以成型加工,且易於抑咖成型所造成 的蒸鍍層缺陷產生’故為理想。更理想的金屬化合物之熔 點在15Gt以上且在3GGt以下。熔點在15(rc以上且在 4贼以下之金屬化合物未有特韻定,以銦(157。〇或錫 (232 C)為佳,尤其宜使用銦。 裝飾層之積層厚度在0.001μη1以上且在1〇叫爪以下為 29 201217454 佳。厚度之下限在Ο.ΟΙμίΏ以上更佳,在0·02μιη以上尤佳。 厚度之上限在80μηι以下更佳,在60μηι以下尤佳。 對成形樹脂賦予接著性之目的所設置之接著層之材 料,可使用感熱型或感壓型。在轉印至射出成形樹脂、或 樹脂成形體時,可配合樹脂設計接著層。丙烯系樹脂可使 用丙烯系樹脂、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 ·聚苯乙稀系 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苯乙烯共聚物系樹脂,聚苯乙 烯系樹脂宜使用與該等樹脂具有親和性之丙烯系樹脂、聚 苯乙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等。成形樹脂係聚丙烯系 樹脂時,宜使用氣化聚烯烴系樹脂、氣化乙烯-醋酸乙烯共 聚物系樹脂、環化橡膠、及苯并呋喃茚系樹脂。 接著層之形成方法可使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使用輥塗 模法、凹版塗佈法、與缺角輪塗模法等塗模法,又可使用 如凹版印刷法、與網版印刷等印刷法。 使用採用第1及第2成型用薄膜之成型轉印箔加以裝飾 之黏著物並未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聚丙烯、丙烯、聚 苯乙烯、聚丙烯腈·苯乙烯、及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 烯等樹脂或金屬構件等。 [實施例] 以下,依循實施例説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非受限於 該等實施例者。而,諸特性係由以下方法所測定。 (1)薄膜整體厚度及各層之厚度 測定積層薄膜全體厚度時,係使用針盤量規測定從薄 膜所切割之試料之任意區塊5處之厚度,並求出平均值。 30 201217454 又’測定積層薄膜各層層厚時,係使用Leica Microsystems(股)製金屬顯微鏡Leica dmLM以倍率100倍 的條件來照像拍攝薄膜剖面透過光。然後從所拍攝之照片 在積層薄膜各層測定任意5處之厚度,並將其平均值設為各 層之層厚。 (2) 儲藏彈性係數 將薄膜於任意一方向、及與其方向呈正交之方向切割 長60mmx寬5mm之矩形作為樣本。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 置(UBM-Rheology製、DVE-V4FT Rheospectra),在下述條 件下求出各方向在75°C與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E,)。 頻率:10Hz '樣本長度:2〇mm、位移振幅:ι〇μηι、 測定溫度範圍:25°C〜16〇t:、及升溫速度:5。(:/分。 (3) 玻璃轉移溫度 使用示差掃描熱析儀(台精精密製、rDC22〇)依據jis K7121-1987、及JIS K7122-1987進行測定及解析。 將薄膜5mg設為樣本。進行薄膜之特定層評估時,將進 行測定之層削切5mg作為樣本。讀出比熱變化,該比熱變化 係依據將樣本以20°C/分從25°C升溫至300。(:時由玻璃狀態 變成橡膠狀態之轉移。求算下述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即: 自各基準線之延長直線起在縱軸(顯示熱流之轴)方向位於 等距離之直線、與玻璃轉移之階段型變化部分之曲線,雨 者交會之點。並以該求算出之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設為玻 璃轉移溫度。而,當玻璃轉移溫度存有多數時,係採用高 溫側之玻璃轉移溫度。 31 201217454 (4) 在120°C之斷裂伸長度 將薄膜於任意一方向、及與其方向呈正交之方向切割 為長lOOmmx寬l〇mm之矩形作為樣本。使用拉伸試驗機 (Orientec製TENSIRON UCT-100),將初始拉伸夾具間距離 設為20mm ’拉伸速度設為200mm/分,在薄膜之長邊方向 與寬度方向分別進行拉伸試驗。測定係將薄膜樣本設置在 預先已設定為120。(:之恆溫層中,於60秒鐘預熱後進行拉伸 試驗。將樣本斷裂時之伸長度設為斷裂伸長度。而,測定 係在各樣本與各方向進行5次,並以其平均值進行評估。 (5) 厚度偏差 將薄膜在任意位置切割成200mmx300mm之大小作為 樣本。測定在200mm方向從端部起以20mm間隔出11點,且 在300mm方向以3〇mm間隔出11點,合計121點之厚度,求 出最大值、最小值、與平均值。以下列算式求出厚度偏差。 •厚度偏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卜10〇。 (6) 品級 將薄膜在任意位置切割成2〇〇mm X 3 00mm之大小作為 樣本。在3波長螢光燈下透光目測進行觀察,計數長徑 ΙΟΟμηι以上之異物個數,並求算每A4大小之異物個數,以 下列基準進行評估。 Α :異物個數小於10個。 B :異物個數在10個以上且小於20個。 C :異物個數在2〇個以上且小於3〇個。 D :異物個數在30個以上。 32 201217454 (7)表面外觀 ,用薄膜拉伸器(布魯克納社製' KAR〇 iv)以下述條件 L伸相。延伸後之薄膜表面外觀係依據以下基準進行評 估。 初始樣本:l〇〇mmXl0〇mm、預熱延伸溫度:i2〇t:、 預熱時間:2Gs、延伸速度:20%/S、JL延伸料:2x2。 A.表面光澤非常高且毫無觀察到不均勻。 B·表面光澤很高,幾乎沒有觀察到不均勻。 C .於表面觀察到若干的波浪狀不均勻。 D.於表面觀察到顯著的波浪狀不均勻。 (8) 塗敷性 將薄膜在任意位置切割成20〇mmx3〇〇mm之大小作為 樣本。於樣本表面(若為具有A層與B層之積層薄膜,於3層 側)以器具塗敷共榮社化學製UF-TCI-1。有關塗敷性係依據 以下基準進行評估。 A :沒有產生塗佈不均,塗敷性相當良好。 B :幾乎沒有產生塗佈不均,塗敷性沒有問題。 C :雖有產生若干的塗佈不均,但在實用上不成問題。 D :有產生顯著的塗佈不均。 (9) 成型性 將溥膜在任意位置切割成200mmx300mm之大小作為 樣本。於樣本表面(若為具有A層與B層之積層薄膜,於A層 側)以器具塗敷日本化學製892L,並以80°C進行10分鐘乾 燥’形成塗犋厚度2〇μιη之接著層。使用400°C的遠紅外線 33 201217454 加熱器,將所獲得之接著層積層薄膜加熱成12代之溫度, 並依循加熱成贼之聚丙烯製樹脂型(底面直#]5〇麵)進 行真空加壓成型(加壓:〇鳥)而獲得_/接著層/聚丙稀 製樹脂模具之構成體。就所獲得之構成體,依據以下基準 來評估依賴具所成型之狀態(拉伸比:㈣冑度/底面直 徑)。只要為s、A、B或c,即為合格水準。 S :以拉伸比ι·〇以上所成形。 A :以拉伸比0.9以上且小於1〇所成形。 B :以拉伸比0.8以上且小於〇 9所成形。 C .以拉伸比〇·7以上且小於〇8所成形。 D :跟從性很低,且無法成形為拉伸比〇 7之形態。 (10)尺寸穩定性 將薄膜於任意一方向方向及與其方向呈正交之方向切 割出長50mmx寬4mm之矩形作為樣本。使用熱機械分析裴 置(台精精密製' TMA EXSTAR6000)在下述條件下使樣本 升溫。在進行升溫之過程中,依以下基準,依據尺寸變化 率超過1°/。之溫度評估。 樣本長度:15mm、負載:19.6mN、升溫速度:5。〇/ 分、且測定溫度範圍:25〜220°C。 •尺寸變化率(%)={ |樣本長度(mm)-保持後之薄犋長 (mm)丨/樣本長度(mm))xl〇〇 A : 100°C 以上
B : 90°C以上且小於i〇〇°C
C : 80°C以上且小於9〇°C 34 201217454 D :小於80°C。 (11)脫模性 將薄膜在任意位置切割成200mmx300mm之大小作為 樣本。於樣本表面(若為具有A層與B層之積層薄膜,於B層 側)以器具塗敷共榮社化學製UF-TCI-1,並以80°C進行1〇分 鐘乾燥,形成塗膜厚度50μιη之透明層。又,於透明層上以 器具塗敷丙烯/胺曱酸乙酯系之銀墨,並以80°C進行10分鐘 乾燥,形成塗膜厚度30μιη之裝飾層。此外,於裝飾層上以 器具塗敷日本化學製892L,並以8(TC進行10分鐘乾燥,形 成塗膜厚度20μηι之接著層。以上述方法製得成型轉印箔。 使用所製得之成型轉印箔,以同於(9)的方式進行真空 加壓成型而獲得成型用薄膜/透明層/裝飾層/接著層/聚丙烯 樹脂型之構成體。於所獲得之構成體,以照射強度為 20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線使塗劑硬化。從該構成體於 任意一方向切割出長l〇〇mmx寬10mm之矩形作為樣本。使 樣本之成型用薄膜與透明層之一部分剝離後’使用拉伸試 驗機(〇rientec製TENSIR〇N UCT_100),將成型用薄膜側及 透明層側(透明層/裝飾層/接著層/聚丙烯製樹脂型)分別以 夾具夾好後進行180。剝離試驗。求算剝離時之負載平均 值,並以以下基準進行判定。 而,在初始夾具間距離l〇〇mm、拉伸速度3〇〇mm/分且 25 C,於薄膜之任意一方向、及與其方向呈正交之方向分 別進行試驗。而,測定係於各樣本及各方向進行5次,以其 平均值進行評估。 35 201217454 A : 0N/10mm以上且小於0.2N/10mm、 B : 0.2N/10mm以上且小於0.5N/10mm、 C : 0.5N/10mm以上且小於 1N/I0mm、 D : ΙΝ/lOmm以上。 (12)抗撕裂增長 別 洋 將薄膜於任意一方向、及與其方向呈正交之方白八 切割75mmx63mm作為樣本。使用重負載撕裂試驗機(東 於樣本之73mm 精機製)依循JIS K-7128-2-1998加以測定。 附近之中央部位置’從端部切入2 0 m m深度之割痕並讀出撕 裂剩餘的43mm時之讀數。撕裂強度係由讀數所求出之撕驴 力(N)除以薄膜厚度(mm)之值。而,測定係於各方向各進二 10次’求鼻其平均值。 (13)光澤度 依細Z-874M997中所規定之方法,使用Suga試驗機 製數位變角式光澤度計UGV_5D來測定6G。鏡面光澤度。測定 進行5次’將除去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平均值設為光澤度。、 (14)抗撕裂性 & 同於(11)製作成型轉印落,以拉伸比〇7進行成型及w 照射後,用手將成型㈣膜從構件剝離。巾,剝離處 係成型用薄膜與成型構件中之透明層之間。同樣的操作進 行10次,以成型用薄膜破裂薄膜無法—次從㈣構件剝離 之次數進行評估。 S :無, A : 1次, 36 201217454 B : 2次, C : 3次, D : 4次以上。 (15)鑄塑輥子之表面粗度Ra 使用厚度80μηι之三醋酸纖維素薄膜(Bioden RFA三醋 酸纖維素/溶劑:醋酸甲酯),以壓接輥子將三醋酸纖維素薄 膜於鑄塑輥子面加上線性壓9.8N/cm,使轉印有鑄塑輥子之 表面形狀者在室溫中乾燥溶劑,並將該複製樣本設為測定 樣本。 使用表面粗度計(小坂研究所製、SE4000)測定轉印有 上述測定樣本之鑄塑輥子表面形狀之面側。在觸針前端半 徑0_5μιη、測定力ΙΟΟμΝ、測定長度1mm、低通截切(low-pass cutoff)0_200mm、且高通截切(high-pass cutoff)0.000mm之條 件下測定,並依據JISB-0601-2001求算算術平均粗度Ra。 (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樹脂及添加劑) 各實施例與比較例中所使用之樹脂及添加劑如下所述。 (環狀烯烴系樹脂A) 使用寶理塑料社製T〇PAS(登錄商標)8007F_04。 (環狀烯烴系樹脂B) 使用寶理塑料社製TOPAS(登錄商標)6013F-04。 (環狀烯烴系樹脂C) 使用寶理塑料社製T0PAS(登錄商標)9506F-04。 (聚乙烯系樹脂) 使用普瑞曼聚合物社製Ev〇iue(登錄商標)SP2540。 37 201217454 ※表中係表§己為PE。 (聚丙烯系樹脂) 使用普瑞曼聚合物社製P2〇4。 ※表中係表記為pp。 (硬脂酸鋅) 使用NacalaiTesque社製硬脂酸辞。 (硬脂酸鈣) 使用NacalaiTesque社製硬脂酸鈣。 (抗氧化劑) 使用汽巴精化社製IRGANOX 1010。 (實施例1) 為A層之單層構成。以如表丨之組成來混合樹脂,並供 給至單螺桿擠壓機(L/D=28)。在此,L/D表示將螺桿之有效 長度L除以螺桿直徑D之值。螺桿有效長度[指從給料斗下 部之溝之切口到前端之間的螺桿長度。供給部溫度22〇。〇, 其後之溫度以230°C進行熔融,使通過濾過精度3〇μπ1之葉 盤濾機(leaf disk filter)。接下來,從τ型模具(模唇間隙: 〇.4mm)吐出呈薄片狀於溫度控制在4〇t:之鏡面輥(表面粗 度0.2s)上。屆時,鑄塑位置設為離輥正上方前方1〇。,使用 直徑0.1mm之線狀電極施加靜電使密接於冷卻輥。以上述 方法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πι之成型用薄膜。 (實施例2) 為Α層之早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00μηι之成型用薄膜。 38 201217454 與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 高’因此在120。(3之儲藏彈性係數雖有增大,但成型性相 同。另一方面,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高,因此在75°C 之儲藏彈性係數變大,且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變佳。 (實施例3)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ΙΟΟμιη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2相較之下’由於Α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變得更 高,因此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變得更大,且成型性更 差。另一方面,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變得更高,因此在 75°C之儲藏彈性係數變得更大’且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更 加良好。 (貫施例4) 為A層之早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2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獲得薄膜厚度1〇0|11111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3相較之下,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變得更 高,因此在12(TC之儲藏彈性係數雖變得更大,但成型性相 同。又,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高,因此在乃它之儲 藏彈性係數有所變大,但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相同。 (實施例5)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2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ηΐ2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4相較之下,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變得更 円,因此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變大,且成型性變差。另 39 201217454 一方面,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高,因此在75°C之儲 藏彈性係數有所變大,但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相同。 (實施例6)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2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ΙΟΟμηι之成型用薄膜。 與貫施例5相較之下,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變得更 阿,因此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有所變大,且成型性變 差。另一方面’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高,因此在75〇c 之儲藏彈性係數有所變大’但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相同。 (實施例7)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3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ηι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Α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 向’因此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有變大,且成型性變差。 另一方面’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高,因此在75°C之 儲藏彈性係數有變大,且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變佳。 又’與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A層之聚乙烯系樹脂含 量有所增加’因此易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狀的不均勻,且 表面外觀變差。另一方面,由於A層之聚乙烯系樹脂含量有 所增加’因此因擠壓步驟中之剪切應力下降所造成的異物 抑制效果提高,品級變好。 (實施例8)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3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ΙΟΟμηι之成型用薄膜。 40 201217454 與A層之麵轉移溫度㈣的實施例物較之下,由於 A層未含有聚乙_概,因此因義步驟中之剪切 降所造成的異物抑制效果降低,品級變差。另—方:,由 於A層未含有聚乙稀系樹脂,因此難於薄 的不均勻,表面外觀變佳。 (實施例9)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3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W方式製得薄膜厚度卿岭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8相較之下,由於A層含有硬脂酸鋅因此藉 由擠壓時之環㈣烴純脂組㈣之滑性提升之異物抑 效果,使品級變佳。 又,與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相同之實施例4相較之下, 由於A層未έ有聚乙烯系樹脂,因此難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 狀的不均勻,表面外觀變佳。又,由於Α層含有硬脂酸鋅, 因此藉由擠壓時之環狀稀烴系樹脂組成物之滑性提升之異 物抑制效果,使品級變佳。 (實施例10) 為Β層/Α層/Β層之3層構成。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4,並 分別供給至單螺桿擠壓機(L/D=28)。供給部溫度220°C,其 後之溫度以230°C進行熔融,並使通過濾過精度3〇μηι之葉 盤濾機。其後,以成為Β層/Α層/Β層(積層厚度比參考表)的 方式積層於設置在模具上部之饋料區(feed block)内以後, 從T型模具(模唇間隙:0.4mm)吐出呈薄片狀於溫度控制在 4〇°C之鏡面輥(表面粗度〇.2s)上。屆時,鑄塑位置係設為離 201217454 輥正上方前方1〇。, 密接於冷啣輥。以 薄膜。 使用直徑0.1mm之線狀電極施加靜電使 上述方法製得薄膜厚度ΙΟΟμπι之成型用 / 士 例1相車交之下’由於表層(Β層)中未含有聚乙稀 提Ο月曰显因此藉由擠壓時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之滑性 提:之’、物抑制效果,使品級變佳。又由於表層(Β層)中 未3有聚乙稀系樹脂’因此難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狀的不 均勻,表面外觀變佳。 ^此外,與實施例1相較之下,Α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與實 加例1同樣為8G°C,但由於設為_/A層/B層之 積層構成且 將表層(B層)之破璃轉彳乡溫度設定高於8叱 ,因此在75°C之 儲藏彈性純變大,且尺寸狀性與職性變佳。另一方 面’由於將表層⑺層)之玻璃轉移溫度設定高於8(TC,因此 在120°C之儲藏彈性係數亦有增大,但成型性相同。 (實施例11)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4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0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ιη之成型 用薄膜。 與實施例10相較之下,由於有提高表層(Β層)之玻璃轉 移溫度,因此在75°C之儲藏彈性係數變大,且尺寸穩定性 與脫模性變佳。另一方面,由於有提高表層(B層)之玻璃轉 移溫度,因此在120 C之儲藏彈性係數亦有增大,但成型性 相同。 (實施例12) 42 201217454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4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0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ιη之成型 用薄犋。
與實施例11相較之下,由於有進一步提高表層(Β層)之 玻离轉移溫度,因此在75〇之儲藏彈性係數有所增大,但 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相同。又,由於有進一步提高表層(B 層)之破璃轉移溫度’因此在赋之儲藏彈性係數亦有增 大’但成型性相同。 (實施例13)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5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〇㈣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哗之成型 用薄膜。 與實施例12相較之下’由於有進一步提高表層⑽)之 玻璃轉移溫度,因此在饥之輯彈性係數有變大,但尺 寸穩定性與賴性相同。又,由於_—步提高表層(Β層) 之玻璃轉移溫度,因此在12G°C之儲藏彈性係數亦有增大, 但成型性相同。 (實施例14)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_方式製得薄膜厚度i卿m之成型 用薄膜。 與實施例13相較之下’由於有進_步提高表層(B層)之 玻璃轉移溫度,因此在饥之儲_性係數有變大,但尺 寸穩定性與脫模性相同。另-方面,由於有進—步提高表 43 201217454 層(B層)之玻_移溫度,因此在12(rc之儲性係數有 增大,成型性變差。 (實施例15)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5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〇的方式製得薄臈厚度1〇〇μπι之成型 用薄膜。 與Β層之玻璃轉移溫度相同之實施例丨丨相較之下,由於 中間層(Α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高,因此在75t:之儲藏彈 性係數有增大,但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相同。又,由於中 間層(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有變高,因此在丨加力之儲藏彈 性係數亦有增高,但成型性相同。 (實施例16)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6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0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ίη之成蜇 用薄膜。 與實施例12比較’將Α層之聚乙烯系樹脂變更為聚丙烯 系樹脂。各種評估與實施例12相同。 (實施例17)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6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0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ΙΟΟμηι之成塑 用薄膜。 與實施例12比較,將Β層之硬脂酸辞變更為硬脂酸鈣。 各種評估與實施例12相同。 (實施例18) 44 201217454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6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ίο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ιη之成型 用薄膜。 與實施例17比較,有縮小積層比(Β層/Α層)。各種評估 與實施例Π相同。 (實施例19) 為Β層/Α層之2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7以外, 以同於實施例10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Ι00μιη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18比較,將層構成從Α層/Β層/Α層之3層構成 變更為Β層/Α層之2層構成。各種評估與實施例丨8相同。 (實施例20) 為Β層/Α層/Β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7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0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50μιη之成型 用薄膜。 與實施例18比較,以同積層比,分別增加α層及Β層之 厚度。各種評估與實施例18相同。 (實施例21)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7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0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 ΟΟμιη之成型 用薄膜。 與實施例12比較,將Β層之硬脂酸辞變更為抗氧化劑。 各種評估與實施例12相同。 (實施例22) 為Β層/Α層/Β層之3層構成。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8,並 45 201217454 分別供給至單螺桿擠壓機(L/D=28)。供給部溫度220°C、將 其後之溫度以230°C加以溶融,使通過濾過精度3〇pm之葉 盤濾機。接下來,以成為Β層/Α層/Β層(積層厚度比參考表) 的方式積層於設置在模具上部之饋料區内以後,從Τ型模具 (模唇間隙:〇.4mm)吐出呈薄片狀於溫度控制在4〇。〇之鏡面 輥(表面粗度〇.2s)上。屆時,鑄塑位置係設為輥正上方,使 用直徑0.1mm之線狀電極施加靜電使密接於冷卻輥。以上 述方法製得薄膜厚度1 ΟΟμιη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11相較之下,由於將鑄塑位置從輥前方1〇。變 更為輥正上方,因此薄膜之厚度偏差增大,塗敷性變差。 (實施例23) 為Β層/Α層/Β層之3層構成。除將Τ型模具之模唇間隔設 為0.8mm以外,以同於實施例22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π1 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22相較之下,由於有擴大模唇間隙,因此薄 膜之厚度偏差變大,塗敷性變差。 (實施例24) 為Β層/Α層/Β層之3層構成。除將τ型模具之模唇間隔設 為0.8mm,並將鏡面輥之溫度控制在25〇c以外,以同於實施 例22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0〇μιη之成型用薄膜。換言之, 除將鏡_^㈣在坑以外’以同於實施例^的方 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ηι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22相較之下’由於有降低禱塑溫度,因此薄 I厚又’與實施例22相較之 46 201217454 下’由於薄膜之厚度偏差變大且120°C之斷裂伸長度降低, 因此成型性變差。 (比較例1)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9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貫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丨⑼卜爪之成型用薄膜。 與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Α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小於 80C且75°C儲藏彈性係數小於1〇〇〇MPa,因此在尺寸穩定性 與脫模性中為最低的評估。 (比較例2)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9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⑺卟爪之成型用薄膜。 與貫施例6相較之下,由於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高於 120°C且12(TC儲藏彈性係數超過100MPa,因此成型性為最 低的評估。 (比較例3)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9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ίο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1〇〇μιη之成型 用薄膜。 與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玻璃轉移溫度在8〇。〇以上之 層之合計厚度小於薄膜整體厚度之5 0 %,且7 5儲藏彈性係 數小於lOOOMPa ’因此尺寸穩定性與脫模性成為最低評 估。又’由於表層(B層)中皆未含有$乙烯系樹脂或脂肪酸 金屬鹽,因此品級成為最低評估。 (比較例4) 47 201217454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ι〇 以外,以同於實施例1〇的方式製得薄膜 用薄膜。 〃、實%例15等比較,由於中間層(A層)及表層⑺層)之玻 璃轉移溫度皆高於赋,且贼儲藏彈性係數超過 l〇_Pa ’因此成型性為最低評估。 (比較例5) _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1〇以外,以 同於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薄膜厚度ΙΟΟμηι之成型用薄膜。 由於Α層中之環狀烯烴系樹脂之含量小於5〇質量%,而 且儲藏彈性係數小於1〇〇〇MPa ,因此表面外觀與尺寸 穩又性成為最低評估。 (參考實施例1)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將各層組成設定如表^, 並刀別供給至單螺桿擠壓機(L/d=28)。供給部溫度220°C、 且其後之溫度以230°C加以熔融,使通過濾過精度3〇μη!之 葉盤濾機。接下來,以成為8層从層/Β層的方式積層於設置 在模具上部之饋料區内以後,從Τ型模具(模唇間隙:0 4mm) 吐出呈薄片狀於溫度控制在4〇。〇之鏡面鑄塑輥子(表面粗 度〇.2s)上。屆時,鑄塑位置係設在離輥子正上方前方1〇。, 並使用直徑0.1mm之線狀電極施加靜電使密接於輥子。以 上述方法製得薄膜厚度lOOpm之成型用薄膜。 (參考實施例2)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薄膜製作時未施加靜電 48 201217454 並錢面鑄龍子上赠膠輥子夾持^卜,以同於參 考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 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以橡 ^ . 诼胗輥子加以夾持, 非鑄塑輥子面之光澤度雖有所降彳 考實施例丨相同。 降低但各種評估與參 (參考實施例3)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禱雜子之表面粗度變 更為〇加外,明於參考實施例2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關2減之下,㈣有提高鑄塑輥子之表面 •:且度’因此鑄塑輥子面側之光澤度雖有降低,但各種評估 與參考實施例2相同。 (參考實施例4) 為Μ/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鎢塑輥子之表面粗度變 更為〇.7s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2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_目較之下,由於有進—步提高鑄塑親子 之表面粗度’因此鑄塑輥子面側之光澤度降低,表面外觀 (參考實施例5)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加以變更 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i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有使中間層⑽)之聚乙 晞系樹脂含量增加,因此l2(rc斷裂伸長度降低且成型性變 差。另-方面,由於抗撕裂增長變大,因此抗撕裂性變佳。 (參考實施例6) 49 201217454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積層比如表13加以變 更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玻璃轉移溫度較低的A 層之尽度有變厚,且玻璃轉移溫度較南的B層之厚度有變 薄,因此120°C斷裂伸長度雖有增加,但各種評估與參考實 施例1相同。 (參考實施例7)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3加以變更 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有使中間層(A層)之聚 乙缚系樹脂含量增加,因此易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狀的不 均勻’表面外觀變差。又,由於120°C之斷裂伸長度降低, 因此成型性有變差。另一方面,由於抗撕裂增長有增大, 因此抗撕裂性有變佳。 (參考實施例8) 為A層之單層構成。以如表14之組成混合樹脂,並供給 至單螺桿擠壓機(L/D=28)。供給部溫度220°C、且其後之溫 度以230°C加以溶融,使通過濾過精度30μηι之葉盤渡機。 接下來’從Τ型模具(模唇間隙:0_4mm)吐出呈薄片狀於溫 度控制在40C之鏡面矯塑棍子(表面粗度〇.2s)上。屆時,鱗 塑位置係設在離輥子正上方前方10。,並使用直徑 線狀電極施加靜電使密接於輥子。以上述方法製得薄膜厚 度ΙΟΟμηι之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成為薄膜表面之層含有 50 201217454 κ乙稀系樹脂,因此易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狀的不均勻, 表面外觀變差。 (參考實施例9) 為Α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4加以變更以外,β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8相較之下,由於Α層中之聚乙烯系樹脂 含量降低,因此因擠壓步驟中之剪切應力下降所造成的異 物抑制效果降低,品級變差。另一方面難於薄膜表面產 生波浪狀的不均勻’表面外觀變佳。 (參考實施例10) 為Β層/Α層/Β層之3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4加以變更 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丨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有使中間層(八層)之聚 乙烯系樹脂含量增加’因此易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狀的不 :句勻’表面外觀變差。又’ 120t斷裂伸長度降低且成型性 ’又差。由於抗撕裂增長有增大,因此抗撕裂性變佳。 (參考實施例11)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5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8比較,將A層之聚乙烯系樹脂變更為聚 丙烯系樹脂。各種評估與參考實施例8相同。 ♦ (參考實施例I2)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厚度如表15加以變更 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51 201217454 ,=實施例1相較之下,雖然厚度變厚,抗撕裂增 長,且120。(:斷裂伸長度有所增加, 例1相同。 (參考實施例13) 但各種評估與參考實 施 為B層/A層之2層構成。除變更層構成 考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以外, 以同於參 但各種評估與 與參考實施例1比較,雖有變更層構成, 參考實施例1相同。 (參考實施例14)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邮以變更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a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成為薄骐表面之層含有 聚乙稀緒脂’因此易於薄膜表面產生波浪狀的不均句, 表面外觀變差。又,由於有提高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因此 120 C斷裂伸長度降低,成型性變差。 (參考實施例15)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6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14相較之下,由於有提高A層之玻璃轉移 溫度,因此120°C斷裂伸長度降低,成型性變差。 (參考實施例16)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I?加以變更 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1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貫施例1相較之下,由於有提高表面層(Β層)之 52 201217454 玻璃轉移溫度,因此120°C斷裂伸長度降低,成型性變差。 (參考實施例17) 為B層/A層/B層之3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7加以變更 以外,以同於參考實施例丨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之下,雖然降低表面層(B層)之玻 璃轉移溫度且120°C斷裂伸長度有所增加,但各種評估與參 考實施例1相同。 (參考實施例18)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7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 與參考實施例8相較之下,由於有提高表面層(B層)之 玻璃轉移溫度,因此抗撕裂增長變小,抗撕裂性變差,而 且,120 C斷裂伸長度降低,成型性變差。 又’與參考實施例8相較之下,雖有增加A層中之聚乙 烯系樹脂含量,但提高A層之玻璃轉移溫度的影響較大,並 未看到因擠壓步驟中之剪切應力下降所造成的異物抑制效 果之品級變佳,或因抗撕裂增長之增加所造成的抗撕裂性 變佳的現象。 (參考比較例1) 為A層之單層構成。_膜製作時未施加靜電,在禱塑 輪子上以橡膠輥子純薄膜,並將鑄塑輥子之表面粗度變 更為1.2S以外’以同於參考實關8的方式製得成变用薄 膜。由於任一面之光澤度皆小於咖,因此表面外觀較參考 實施例1〜18更差。 53 201217454 (參考比較例2)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鑄塑輥子之表面粗度變更為 1.5S以外’以同於參考比較例⑼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由 於任-面之光澤度皆小於⑽,且鑄塑輥子側之光澤度低於 參考比較例1,因此在表面外觀中為最低評估。 (參考比較例3)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8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由於A層之玻璃 轉移溫度變高且抗㈣增長小於刪職,因而獲得抗撕裂 性與成型性皆較參考實施例丨〜18之結果更差。 (參考比較例4)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9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由於a層之玻璃 轉移溫度變高且抗撕裂增長小於10N/mm,而且抗撕裂增長 J於參考比較例3,因此抗撕裂性與成型性為最低的評估。 (參考比較例5) 為A層之單層構成。除將組成如表19加以變更以外,以 同於參考實施例8的方式製得成型用薄膜。由於六層中之環 狀聚烯烴系樹脂之含量小於5〇質量%,且聚丙烯系樹脂之 含量超過50質量%,因此鑄塑輥子面與非鑄塑輥子面側之 光澤度皆降低。又,成型後因聚丙烯系樹脂之影響而使表 面外觀較參考實施例1〜18更差。 54 201217454 【Ιί 實施例3 < Ο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7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20質量%) ?丑(5質量%) Ο 1 1 95質量% 1 1 1295/1312 5.6/6.2 985/966 cn CQ PQ < < < < 實施例2 c Ο ο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8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10質量%) PE(5質量%) VO 00 1 1 95質量% 1 1 1174/1196 4.8/4.9 1267/1241 〇\ cn CQ CQ < CQ CQ 實施例1 < 100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卩丑(5質量%) g 1 1 95質量% 1 1 1040/1084 2.5/2.8 1510/1423 CN CQ CQ < U U 層構成 厚度(μιη)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I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Q|Gt < O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55 201217454 【(Νί 實施例6 < 〇 T—Η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3 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60質量%) PE(5質量%) 112 1 1 95質量% 1 1 1896/1922 58.6/59.3 522/511 〇 PQ < U < < 實施例5 < 〇 〇 Η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5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40質量%) 卩£(5質量%) 1 1 95質量% 1 1 1765/1774 24.8/26.3 754/721 (N cn CQ CQ < PQ < < 實施例4 < ο r-H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6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卩£(5質量%) 00 Os 1 1 95質量% 1 1 1548/1563 12.5/13.2 824/811 寸 rn 0Q CQ < < <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 P3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56 \ 201217454 【Λ】 實施例9 c ο 1—Η 1 環狀烯烴系樹脂Α(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30質量%) 硬脂酸辞(0.3質量%) 00 〇\ 1 1 99.7質量% 1 0.3質量% 1560/1586 11.9/12.8 822/806 〇 ΓΟ < C < < < < 實施例8 < 100 1 環狀烯烴系樹脂Α(70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30質量%) 00 〇\ 1 1 100質量% 1 1 1566/1586 11.8/12.9 820/808 (N rn U < < < C < 實施例7 < ο Ο 1 環狀烯烴系樹脂Α(4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3 0質量%) ?£(25質量%) 1 1 75質量% 1 1 1256/1284 14.3/15.9 846/821 Oj 寸* < U < < < < 層構成 厚度(μιη)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I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s 57 201217454 【寸嵴】 實施例12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卩丑(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辞(0.3質量%) 〇〇 〇\ 96.9質量% 1 0.12質量°/〇 1487/1496 11.3/13.1 1124/1139 (N < < < 〇〇 < < 實施例11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A(7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2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m 96.9質量% 1 0.12質量% 1247/1266 8.8/9.4 1210/1187 rn < < < < < 實施例10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A(8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 1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00 〇〇 96.9質量% 1 0.12質量% 1106/1164 4.2/4.8 1421/1409 卜 m < < < 00 CQ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 ffl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58 201217454 【$】 實施例15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8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10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7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2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m ON 96.9質量% 1 0.12質量% 1311/1367 10.2/12.3 1120/1106 ΓΟ cn < < < 〇〇 < < 實施例14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卩五(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A(4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60質量%) ?丑(5質量%) 寸 τ—Η 96.9質量% 1 0.12質量% 1785/1723 34.4/35.6 854/821 00 <N < PQ < C C < 實施例13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5質量°/〇) § 環狀烯烴系樹脂A(5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4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96.9質量% 1 0.12質量% 1688/1710 18.6/19.6 1042/1012 Ο rn < < C 〇〇 <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C C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59 201217454 【9<】 實施例18 B層/A層/B層 10/80/10 0.25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鈣(0.3質量%) 00 On 丨 95.9質量% 1 0.06質量% 1211/1236 10.6/11.1 1304/1287 卜 rn < < < C/) C < 實施例17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〇〇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鈣(0.3質量%) 00 On 96.9質量% 1 0.12質量% 1478/1506 12.2/12.8 1097/1084 寸 cn < < 00 < < 實施例16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P(5質量%) 00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00 ON 96.9質量% 1 0.12質量% 1496/1522 12.4/13.1 1106/1087 寸 rn < < < 〇〇 <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3 P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60 201217454 實施例21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 0質量%) 抗氧化劑(0.3質量%) 00 ON 96.9質量% 0.12質量% 1 1487/1496 11.3/13.1 1124/1139 1—Η ro < < < C0 < < 實施例20 B層/A層/B層 15/120/15 0.25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 0質量%) 硬脂酸鈣(0.3質量%) 00 Ον 95.9質量% 1 0.06 質量 °/〇 1224/1253 10.8/11.9 1342/1321 CO < C < ζΛ < < 實施例19 B層/A層 20/80 0.25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00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鈣(0.3質量%) 00 95.9質量% 1 0.06質量% 1218/1244 10.5/12.3 1284/1244 卜 rn < < < 00 < C 層構成 厚度(μιη)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 tgn C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61 201217454 【00<】 實施例24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7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2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cn Os 96.9質量% 1 0.12質量% 1246/1267 8.7/9.6 984/931 12.6 < < Q < < < 實施例23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卩£(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A(7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2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Os 96.9質量% 1 0.12質量% 1245/1264 8.8/9.5 1034/1022 00 < < 〇 < < 實施例22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7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2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cn .96.9質量% 1 0.12質量% 1247/1266 8.8/9.6 1210/1187 Ο C < P3 GO <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62 201217454 【6<】 比較例3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4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C(50質量%) ?£(5質量%) 卜 環狀烯烴系樹脂A(100質量%) 〇 00 97質量% 1 1 911/964 1.8/2.2 1603/1578 寸 Q < < < Q Q 比較例2 < 〇 1-Ή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2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70質量%) PE(5質量%) r—Η (Ν 1 1 95質量% 1 1 1988/2014 227/267 287/247 〇 ΓΟ PQ CQ < Q < < 比較例1 < 〇 〇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4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C(50質量%) 卩£(5質量%) ro 卜 1 1 95質量% 1 1 856/863 1.3/1.4 1622/1617 in 0Q 0Q CQ C0 Q Q 層構成 厚度(μιη)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塗敷性 成型性 尺寸穩定性 脫模性 構成 < C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63 201217454 【表10】
比較例4 比較例5 層構成 B層/A層/B層 A層 構成 厚度(μηι) 20/60/20 100 積層比(Β層/Α層) 0.67 — A層 組成(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2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70質量%) 卩已(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3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 10質量%) 卩卩(55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121 88 B層 組成(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丨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8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 玻璃轉移溫度(°C) 126 — 薄膜 組成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96.9質量% 45質量% 抗氧化劑(質量%) — —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0.12質量% — 75°C儲藏彈性係數(MPa) 2544/2632 614/638 薄膜 120°C儲藏彈性係數(MPa) 479/532 44/48 特性 120t斷裂伸長度(%) 219/187 1841/1754 厚度偏差 3.0 8.4 品級 A A 表面外觀 A D 評估 塗敷性 A C 成型性 D C 尺寸穩定性 A D 脫模性 A A 64 201217454 【Im 參考實施例3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〇〇 On 96.9 m 0.12 15.1/14.8 140/13 1124/1139 cn < < < Ο) < 參考實施例2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_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〇〇 ON 96.9 m 0.12 15.2/14.8 157/13 1080/1076 to < < < 00 < 參考實施例1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〇)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〇)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κ> 96.9 cn 0.12 15.1/14.8 161/159 1124/1139 (N rn < < < CO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吻S Aim iJtn 率率 装爱 |〇忆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抗撕裂增長(N/mm) V0 屮 刹 J1L· 丨屮 咖劍 St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抗撕裂性 成型性 脫模性 構成 ¢0 < P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65 201217454 【表12】
參考實施例4 構成 層構成 B層/A層/B層 厚度(μηι) 20/60/20 積層比(Β層/Α層) 0.67 A層 組成(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80 B層 組成(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Α(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98 薄膜組成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96.9 聚乙烯系樹脂及/或 故丙_糸脂(貪量A) 3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0.12 薄膜特性 抗撕裂增長(N/mm) 15.1/14.9 光澤度(一) (鑄塑i子面/非鑄塑輥子面) 115/13 120°C斷裂伸長度(%) 1076/1077 厚度偏差 3.6 評估 品級 A 表面外觀 B 抗撕裂性 A 成型性 S 脫模性 A 66 201217454 【5】 參考實施例7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40質量%) PE(60 質量 %) § 環狀稀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00 63.9 cn 0.12 38.6/41.2 154/153 982/984 〇\ cn < PQ σι PQ < 參考實施例6 B層/A層/B層 5/90/5 0.11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Α(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00 95.5 0.03 18.8/19.1 158/158 1295/1280 m rn < < < C/3 < 參考實施例5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0質量%) PE(10 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Α(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3 0質量%) 硬脂酸辞(0.3質量%) 00 Os 96.9 m 0.12 22.3/23.1 159/158 962/967 寸 rn < < CO < <3 層構成 厚度(μιη)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ii 装装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抗撕裂增長(N/mm) is Η' •UL· 丨屮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抗撕裂性 成型性 脫模性 構成 < P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ί: 67 201217454 【寸1啭】 參考實施例10 B層/A層/B層 5/90/5 0.11 環狀烯烴系樹脂A(50質量%) PE(50 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00 ON 44.9 0.12 42.1/44.3 154/154 740/728 On m < CQ CQ < 參考實施例9 < 〇 Η 1 環狀烯烴系樹脂Α(99·5質量%) ?£(0.5質量%) (N 00 1 1 99.5 〇 1 24.3/23.8 158/157 1550/1561 ο cn CQ < < CO < 參考實施例8 < 〇 〇 1 環狀烯烴系樹脂Α(95質量%) 卩£(5質量%) g 1 1 Ch in 1 28.0/30.2 151/150 1510/1423 (N — < PQ < CO < 層構成 厚度(μιη)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i)m iJm 萆率 t0肊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抗撕裂增長(N/mm) 光澤度(_) (鑄塑Ϊ昆子面/非鑄塑輥子面)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抗撕裂性 成型性 脫模性 構成 < C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68 201217454 參考實施例13 Α層/Β層 67/33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〇〇 96.9 cn 0.12 15.3/15.1 161/159 1129/1142 Η m < < 參考實施例12 B層/A層/B層 30/90/3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5質量%) g 環狀烯烴系樹脂A(6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3 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00 96.9 m 0.12 25.3/25.6 161/159 1186/1179 vq 寸· < < < < 參考實施例11 < 〇 〇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P(5質量%) Ο 00 1 1 1 28.0/30.2 151/151 1412/1396 (N — < PQ < 00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fc) !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ξί i)m iJtn ϊϊ 祕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抗撕裂增長(N/mm) V0 劍 ML· *Π^ 丨屮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抗撕裂性 成型性 脫模性 構成 < P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69 201217454 【表16】
參考實施例14 參考實施例15 構成 層構成 A層 A層 厚度(μιη) 100 100 積層比(Β層/Α層) — — A層 組成(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7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20質量%) PE(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5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40質量%) 卩£(5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91 106 B層 組成(質量%) — — 玻璃轉移溫度(°C) — — 薄膜 組成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95 95 聚乙烯系樹脂及/或 聚丙4糸樹脂(質量〇/〇) 5 5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 — 薄膜 特性 抗撕裂增長(N/mm) 24.0/23.8 18.0/17.7 光澤度(一) (鑄塑^子面/非鑄塑輥子面) 153/151 153/151 120°C斷裂伸長度(%) 985/966 754/721 厚度偏差 3.5 3.2 評估 品級 A A 表面外觀 B B 抗撕裂性 A A 成型性 A Β 脫模性 A A 70 201217454 參考實施例18 < 〇 r—Η 1 環狀烯烴系樹脂B(80質量%) PE(20 質量 %) 1 1 § 1 10.2/10.3 162/161 320/328 〇\ (N CQ < PQ U < 參考實施例17 B層/A層/B層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g 環狀烯烴系樹脂Α(8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1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00 00 96.9 ro 0.12 23.0/22.8 161/160 1421/1409 卜 rn < < < < 參考實施例16 B層/A層/B層 1 20/60/20 0.67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 環狀烯烴系樹脂Α(49.7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Β(60質量%) 硬脂酸鋅(0.3質量%) 114 96.9 CO 0.12 13.8/13.7 | 161/160 854/821 00 CN < < < 0Q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温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5ϊ 发爱 祕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1抗撕裂增長(N/mm) 光澤度(一) (鑄塑輥子面/非鑄塑輥子面)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抗撕裂性 成型性 脫模性 構成 C CQ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71 201217454 【sli 參考比較例3 D|n < 〇 〇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40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60質量%) 寸 r—Η 1 1 ο 1 1 8.2/8.0 160/159 510/498 〇 ΓΟ < U U < (N < 100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〇) PE(5質量%) g 1 1 ON in 1 28.0/30.2 44/13 1510/1423 — < Q < 00 < 參考比較例1 < 〇 f-H 1 環狀烯烴系樹脂A(95質量%) PE(5質量%) g 1 1 OS 1 28.0/30.2 89/13 1510/1423 寸· < U < < 層構成 厚度(μηι) 積層比(Β層/Α層)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組成(質量%) 玻璃轉移溫度(°c)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祕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抗撕裂增長(N/mm) V 剝 A1L· 丨屮 &H·斟 120°C斷裂伸長度(%) 厚度偏差 品級 表面外觀 抗撕裂性 成型性 脫模性 構成 < 薄膜組成 薄膜特性 評估 72 201217454 【表19】
參考比較例4 ------- 參考比較例5 層構成 A層 A層 構成 厚度(μηι) 100 100 積層比(Β層/Α層) — 一 A層 組成(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100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A(35質量%) 環狀烯烴系樹脂B( 1 〇質量0/〇) PP(55 質量 %) 玻璃轉移溫度ΓΟ 135 88 B層 組成(質量%) — — 玻璃轉移溫度(°c) — 一 薄膜 组成 環狀烯烴系樹脂(質量°/。) 100 45 聚乙烯系樹脂及/或 聚丙烯系樹脂(質量%) — 55 脂肪酸金屬鹽(質量%) — 一 抗撕裂增長(N/mm) 5.2/4.9 44.6/42.1 薄膜 特性 光澤度(-) (鎮塑輥子面/非鎮塑報子面) 162/161 120/118 120°C斷裂伸長度(%) 240/221 1841/1754 厚度偏差 2.9 8.4 品級 C A 評估 表面外觀 A C 抗撕裂性 D S 成型性 D A 脫模性 A A 而,表中之儲藏彈性係數、斷裂伸長度、及抗撕裂增長 皆是記述有關任意一方向及與其成正交之方向之測定結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成型用薄膜可於塗覆、層疊、印刷、與蒸鍍 等加工時顯示良好的尺寸穩定性,並且,在真空成型、加 壓成型、與壓製成型等各種成型方法中,<達成良好的成 73 201217454 型性,因此可適用於各種成型加工步驟,例如可適當使用 於建材、汽車零件或行動電話、電機產品、遊戲機零件等 之成型構件之裝飾。 【圖式簡單說明3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74

Claims (1)

  1. 201217454 七、申請專利範圍: ι_ -種成型㈣膜,係相對於薄膜全體含有環狀稀煙系樹 脂5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在听之儲藏彈性係 數在l_MPa以上幻嶋踏灯,在12(Γ(:之儲藏彈性 係數在1 OOMPa以下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成型用薄膜,其中前述薄膜包含: A層,其係相對於層全體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別質 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且聚乙烯系樹脂及/或聚丙 烯系樹脂合計含有丨質量%以上且4〇質量%以者;及 B層,其係積層於a層之至少一面且相對於層全體 含有環狀稀烴系樹脂5〇質量%以上且1〇〇質量%以下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成型用薄膜,其中前述a層之玻 璃轉移溫度在7〇°C以上且在丨⑺它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成型用薄膜,其中前述b層 之玻璃轉移溫度在75t以上且在12叱以下,且較A層之 玻璃轉移溫度高溫。 5. 如申4專利範圍第山射任—項之成型用薄膜,其係 相對於溥膜全體含有脂肪酸金屬鹽0.01質量%以上且 0.5質量%以下。 6· 一種成型轉印箱’係於中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項 之成型用相之至少—面,自成型用薄膜側起依序積層 有透明層、裝飾層及接著層者。 75 201217454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 )圖。(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100132610A 2010-09-15 2011-09-09 Forming film and forming transfer foil TWI540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6493 2010-09-15
JP2010206495 2010-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454A true TW201217454A (en) 2012-05-01
TWI540164B TWI540164B (zh) 2016-07-01

Family

ID=4583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2610A TWI540164B (zh) 2010-09-15 2011-09-09 Forming film and forming transfer foi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47666A1 (zh)
EP (1) EP2617758A4 (zh)
JP (1) JP5895536B2 (zh)
KR (1) KR101775193B1 (zh)
CN (1) CN105646917B (zh)
TW (1) TWI540164B (zh)
WO (1) WO20120359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9842B (zh) * 2014-07-07 2019-05-2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成型用薄膜及使用其之成型用轉印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4211B2 (ja) * 2011-03-29 2014-09-24 東レ株式会社 成型用加飾フィルム
US9649829B2 (en) 2011-08-25 2017-05-16 Isao Manabe Film for forming and forming transfer foil using same
JP5958230B2 (ja) * 2012-09-24 2016-07-27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
EP2942180B1 (en) * 2012-12-27 2017-08-16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m for molding
JP5854180B1 (ja) * 2014-03-28 2016-02-09 東レ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6081959B2 (ja) * 2014-05-19 2017-02-15 ダイセルバリューコ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700528B1 (ko) * 2015-09-23 2017-01-26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필름
JP6658271B2 (ja) * 2016-04-28 2020-03-0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延伸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279300B2 (ja) * 2017-03-28 2023-05-23 東ソー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フィルム
JP2022065869A (ja) * 2020-10-16 2022-04-28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積層体、成形体、及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13942324A (zh) * 2021-11-17 2022-01-18 合肥市沛霖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JP7100933B1 (ja) 2022-03-03 2022-07-14 株式会社Tbm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包装容器
JP7347699B1 (ja) 2022-03-30 2023-09-20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積層体、包装材、及び梱包体
WO2023188599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積層体、包装材、及び梱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964731B (en) * 1995-06-07 1997-01-07 Avery Dennison Corp A Legal Bo Extrusion coating process for making protective and decorative films
JP3460457B2 (ja) * 1995-08-07 2003-10-27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共重合体の成形方法
DE19647954A1 (de) * 1996-11-20 1998-06-04 Hoechst Ag Biaxial orientierte Folie aus cycloolefinischen Polymer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JP4644219B2 (ja) 1998-02-06 2011-03-02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
JP4516165B2 (ja) * 1999-08-04 2010-08-04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多層樹脂延伸フィルム
US6417276B2 (en) * 2000-01-07 2002-07-09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Thermoformable ethylene/styrene interpolymer-based polymer blend film for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finish foil
JP4487228B2 (ja) 2000-06-12 2010-06-23 東レ株式会社 成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部材
JP4099355B2 (ja) * 2001-06-29 2008-06-1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3660293B2 (ja) * 2001-10-24 2005-06-1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積層シート
JP2004082469A (ja) * 2002-08-26 2004-03-18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積層フィルム
EP1559731A4 (en) * 2002-10-31 2006-08-30 Kyoeisha Chemical Co Ltd RESIN COMPOSITION, TRANSFER MATERIAL AND FORM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EP1426181A1 (en) * 2002-12-06 2004-06-09 NewPack Consulting ApS Polyolefin packaging film
JP2004188708A (ja) 2002-12-10 2004-07-08 Toray Ind Inc 転写箔用貼り合わせフィルム
DE602004002949T2 (de) * 2003-05-07 2007-05-03 Topas Advanced Polymers Gmbh Siegelbarer mehrschichtiger koextrudierter verpackungsfilm, seine verwend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PL1632343T3 (pl) * 2003-06-11 2014-01-31 Gunze Kk Wielowarstwowa folia termokurczliwa i pojemniki z przymocowanymi etykietami wytworzonymi z folii przez termoobkurczanie
JP2005162965A (ja) 2003-12-05 2005-06-23 Shinseisha:Kk 化粧フィルム
JP4367179B2 (ja) * 2004-02-27 2009-11-18 Jsr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JP2005254458A (ja) * 2004-03-09 2005-09-22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熱収縮性オレフィン系積層フィルム
JP4012164B2 (ja) * 2004-03-12 2007-11-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転写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中間転写記録媒体
US7727620B2 (en) * 2004-03-31 2010-06-01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Heat-shrinkable layered polyolefin film, heat-shrinkable label, and container with the label attached thereto
JP2005288729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積層フィルム
KR20070041439A (ko) * 2004-05-18 2007-04-18 군제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층 열수축성 필름 및 포장전지
JP2006257399A (ja) * 2005-02-21 2006-09-28 Kureha Corp 離型フィルム、積層離型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907115B2 (ja) * 2005-07-12 2012-03-2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ptp包装体
JP4919625B2 (ja) * 2005-07-12 2012-04-1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ptp包装体
EP2039708A4 (en) * 2006-07-07 2010-02-24 Jsr Corp CYCLOOLEFIN ADDITIVE COPOLYMER, PREPARATION METHOD AND COPOLYMER RECEIVED DELAYING FILM
JP2008063536A (ja) * 2006-09-11 2008-03-21 Fujifilm Corp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JP2008095084A (ja) 2006-09-13 2008-04-24 Toyobo Co Ltd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179687A (ja) * 2007-01-24 2008-08-07 Daicel Chem Ind Ltd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JP5367249B2 (ja) * 2007-10-23 2013-12-11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フィルム及び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プリ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US7736723B2 (en) * 2007-12-03 2010-06-15 Applied Extrusion Technologies, Inc. Holographic films employing cycloolefin copolymers
JP2009209298A (ja) * 2008-03-05 2009-09-17 Polyplastics Co 透明樹脂組成物
JP5281497B2 (ja) * 2008-06-27 2013-09-04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溶融押出用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JP2010123497A (ja) * 2008-11-21 2010-06-03 Nippon Zeon Co Ltd 電気絶縁性多層シ−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9842B (zh) * 2014-07-07 2019-05-2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成型用薄膜及使用其之成型用轉印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8891A (zh) 2013-04-24
CN105646917B (zh) 2018-12-18
EP2617758A4 (en) 2015-09-30
TWI540164B (zh) 2016-07-01
CN105646917A (zh) 2016-06-08
CN103068891B (zh) 2016-02-03
KR20130106366A (ko) 2013-09-27
JP5895536B2 (ja) 2016-03-30
EP2617758A1 (en) 2013-07-24
JPWO2012035956A1 (ja) 2014-02-03
WO2012035956A1 (ja) 2012-03-22
US20140147666A1 (en) 2014-05-29
KR101775193B1 (ko)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17454A (en) Molding film and molding transfer foil
JP6323598B2 (ja) 機能性樹脂層転写フィルム
TWI546191B (zh) 成型用薄膜及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
EP2942180A1 (en) Film for molding
JP7073282B2 (ja) 積層体、成形体及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5884373B2 (ja) 成型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JP2017137469A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JP6020167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JP5794038B2 (ja) 成型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JP7297686B2 (ja) 樹脂シート、積層体、成形体及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7149144A (ja) 積層体、成形体及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5958230B2 (ja) 積層シート
JP6874621B2 (ja) 加飾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254473A (ja) 易成形性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建材用シート
JP4020654B2 (ja) 易剥離性筒状ラベル及び易剥離性筒状ラベル付き容器
JP6874622B2 (ja) 加飾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3159652A (ja) 射出成形同時転写用フィルムおよび射出成形同時転写箔
WO2001012704A1 (fr) Film etire a base de resin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