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43351A - Energy recovery in hot strip mills by converting the cooling heat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lant and the residual heat of slabs and coils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otherwise utilizing the captured process heat - Google Patents

Energy recovery in hot strip mills by converting the cooling heat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lant and the residual heat of slabs and coils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otherwise utilizing the captured process hea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43351A
TW201043351A TW099106058A TW99106058A TW201043351A TW 201043351 A TW201043351 A TW 201043351A TW 099106058 A TW099106058 A TW 099106058A TW 99106058 A TW99106058 A TW 99106058A TW 201043351 A TW201043351 A TW 2010433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eel
heat exchanger
equipm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6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ter Sudau
Juergen Seidel
Horst Gaertner
Axel Stavenow
Original Assignee
Sms Siema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s Siemag Ag filed Critical Sms Siemag Ag
Publication of TW201043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335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2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 B22D11/124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f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4Plant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cooling cast stock or moul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4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specific purposes other than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Description

20104335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用於在連續鑄造設備及熱鋼帶滾壓 道中回收能量的方法以及設備,Μ使用於將鋼板製成及 加工成鋼帶或鋼帶捲之情況,其中,該設備收集及利用鋼 帶與鋼板及/或鋼帶捲冷卻時所釋放之熱能。 【先前技術】 鋼鐵自連續鑄造設備中流出時,其平均溫度自約157〇 c (液態)冷卻至、約120(rc時鋼鐵將損失約i45 kwh/g 能。這些熱量不被利用地直接消逝於環境(线及水)之 w ,φ- 、 巧w丨又评ΐ|低师热的利用 方式為,不是直接碾壓鋼板,就县_ & λ , . '、疋將熱鋼板或烫鋼板置入 爐中。由此可以節省很多熱能。這種熱置人或直接置入之 前提為,連續鎊造設備與鋼板爐位置接近。此條件在老# 傷中無法'一直實現。由於1蛋#^ ± 面㈣及㈣程序規割 :原因,僅可對產品中的一部分進行直接繼續加工或(繼 續加工。因此,在铸造之後鋼 ,、、、、' 涮販通㊉在一個通風室内冷卻, 並且在下一步運輸之前將其堆袅 村丹隹疊。鋼帶捲在被捲繞後還在 在的餘熱亦往往在鋼帶捲倉庫的中被冷卻。 子
在大量耗費能源的工業分# + A 一 V、克中,例如金屬工業、次、. 工業或玻璃工業,愈來愈多地藉菩 /b 者將熱轉換成電能或利用 耘序熱而進行餘熱利用。在 j用 牡綱鐵製造領域中 2008/075 870 A1揭示了一種在贺 種在裊k液態鋼時藉由將積累於 201043351 流化床反應器中的餘熱用於生成高壓蒸汽,從而例如可以 驅動一可發電的蒸汽渦輪機。 EP 0 044 957 B1中插述了 —種設備’其用於自化鐵爐 中導回廢氣中潛在及明顯的熱量用以鑄鐵或類似之熔煉設 備其目的為取得形式為蒸汽及/或熱水的電能及/或熱能。 。亥。又備由具有燃、燒器之熱單元、兩個通流廢氣之廢熱 鍋爐、在生成電能時額外所需的一由過熱器供應蒸汽的渦 輪機以及一交流電發電機組成。 DE 2622722 C3揭示了一種用於在最終碾壓工序之後 冷卻高溫鋼板的裝置,在該裝置中鋼錢置於平行布置之 垂直的固餘之間。自鋼板中放出之熱量被布置於固定枉 之間的通流冷卻水的冷卻壁吸收並用以生成蒸汽。 ΕΡ 0 027 787 Β1描述了 —種設備,其用於在—冷卻室 中藉由藉由一鼓風機而與鋼板表面直接接觸之空氣,自使 用連績鑄造法鑄造之鋼板中取得明顯的熱能。#由此方式 加熱之空氣接下來用於在冷卻室以外作為熱介質,尤為用 於流動在一熱力學循環過程中的循環介質。 【發明内容】 基於上文所述之先前技術,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 一種在熱鋼帶滾壓道中藉著將連續鑄造設備的冷卻熱與鋼 板與鋼帶捲的餘熱轉換成電能或將所收集的程序熱作其他 利用以回收能量的方法及設備。 此目的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帛i項之特徵而達成,鋼 帶或鋼板被運往礙乳線方向或運往鋼板倉庫並之後運往鋼 5 201043351 帶捲倉庫,在鑄造過程中於熱交換器中及/或在運輪過程中 於熱交換器中釋放熱量及/或將其部分重疊地放置於特別準 備於此處之具有熱交換器的貯存位置上一小段時間或幾個 小時或幾天,其中’在此運輸時間段及/或在貯存時間段中 藉由熱交換器將鋼帶及/或鋼板之餘熱輸送至一熱載介質, 從而將其加熱,輸熱管道輸送該熱載介質用於發電及/或其 程序熱供其他用熱設備直接利用。 申請專利範圍38中描述了一種用於實施該方法之設 備。 按照本發明,鋼帶在鑄造過程中已經被抽出熱量,藉 由滾珠換熱器及盤式換熱器對該熱量加以利用。 在連續鑄造設備之前部區域内已可實現能量回收。可 以使用熱載介質,例如使用熱油,來冷卻禱模。在情況丄 中使用熱油流經整個鑄模。因此,鑄模外罩的溫度可提高 :約償,從而可以取得有效之熱流。此處,為了取得: 馬之熱油溫度’冷卻通道可反覆自左至右及自右至 模後壁上穿行。 '缉 亦可使用- 2迴路冷卻系統(情況2)。在轉模之上部 區域(彎月面區域)中使用水進行常規冷卻。而在不太敏 感之下部區域中使用上文所述之熱油冷卻。 在連續鑄造設備後繼之流程中熱量將釋放至輥道滾輪 亡:滾,較佳建構為熱交換器來吸收該等熱量。為了額外 :门龅置收益,可於滾輪之間額外設置構造不一之熱交換 益。亦可在鑄造輕道旁安裝(在輕道滾輪邊緣區域内)熱 201043351 交換器,從而亦可吸收向輥道側面輻射之能量。 按長度斷開或剪切鋼板之後應儘可能快地將鋼板自連 續鑄造設備運送至鋼板倉庫中,對於鋼帶捲則應在捲繞之 後應儘可能快地將其運送至鋼帶捲倉庫中,在倉庫中將鋼 板或鋼帶捲置入帶熱交換器的貯存位置。鋼板或鋼帶捲在 運輸至鋼板倉庫或鋼帶捲倉庫之過程巾會釋放出部分餘 熱,因此,按照本發明將通往貯存位置之運輪構件實施為 ◎絕熱式及/或為其配備熱交換器。鋼板之縱向運輸可依據一 倒轉之輥平爐形式實施,而橫向運輸可依據倒轉之推送式 爐或步進樑加熱爐形式實施。在運輸速度慢及運輸距離長 之情況下,可為-部分鋼板倉庫配備用於回收熱量的 換器。 鋼板倉庫或鋼帶捲倉庫較佳建構為高架倉庫,可例如 藉由-升降式裝钟車自側面將鋼板或鋼帶捲平放至貯存位 置中。鋼板或鋼帶捲從而位於支承軌道上。壁、頂蓋及地 〇 *均可實施為可作為熱交換器使用的支承結構。替代及尤 為有利之做法為,將熱交換器定位於支承壁前方,從而便 於拿取且在維護時易於更換。在另—實施方式中,將鋼板 翻轉後置直存放於熱交換器之間,其中,為了避免鋼板傾 倒,為鋼板倉庫配備引I_ 旧丨等構件及/或側滚輪。在此類鋼板倉 庫中鋼板僅在少數位置上被平放,例如平放於滚輪上。 為了能夠將具有儘可能高溫度之鋼板或鋼帶捲置入貯 存位置’在鋼板倉庫或鋼帶捲倉庫内對鋼板或鋼帶捲實施 適田之有思義的/或優化的替換。為了使熱載介質能夠更佳 7 201043351 地吸收尚存之餘熱,貯存位置不僅 構熱交換器’根據本發明的-有利設計方案=下方建 帶捲上方及旁邊建構熱交換器。 /、’、;鋼板或鋼 存位置中輸入及輸出鋼板或鋼帶捲,=暢通地自該等貯 捲上方之熱交換器建構為可旋轉或可移=於鋼板或鋼帶 可配備整合或不整合熱交換器的 :气。貯存位置亦 罩。 轉或可移動的絕熱護 為了提高熱交換器效率或增 備棱條,或將熱交換器置於鋼板或鋼帶::熱父換器配 傳遞,或熱交換器接觸輥道表或鋼 以开乂成直接熱 非常緊密地布置於熱表面前方。 次熱又換裔 。為了能夠更好地攪拌熱載介質及/或進 器之熱傳遞效率,可以在埶交 ' 板。 …、乂換㈣道内設備滿流板或接 内开鼓風機或風扇在熱交換器區域中或貯存空間 量降^ 氣流動可減少冷卻相。為了避免造成質 :降低,必須對鋼板或鋼帶捲之最大允許冷卻速度二: 二”位置並排布置的一典型較佳實施例為一保溫 在保溫槽中通常有針對性地為所存儲之鋼板場設 亦可為較高)的冷卻速度。鋼板縱向平放於支承 三、,。經由可移動之蓋板將鋼板料置於其下方,或在冷 部後經由可移動之蓋板將鋼板單獨取出。替代地,蓋板= 可為各貯存位置單獨升高。熱交換器管或熱交換器板布置 201043351 於底面、壁上以及選擇性地亦布置於頂蓋上。能量不再被 強制對流至周圍環境中,而是被有意識地釋放至該等熱交 換器中。保溫槽之外表面絕熱。一熱交換室中可布置多個 貯存位置,亦可僅布置單獨的貯存位置或鋼板垛。 在鋼板運輸及貯存時使用一鋼板熱量回收系統的典型 較佳處理步驟為: a)鑄造鋼板
b)在連續鑄造設備之後將鋼板分斷為所需要之長度(亦 可選擇在鋼板倉庫範圍内)’在氣割機之前以及在氣割機區 域内進行熱阻隔。在氣割機區域内依據燃燒器位置升高及 重新降低隔離罩,#而將連續鱗造設備與氣割設備之間區 域中以及氣割設備内的熱量損失降低至最少。將絕熱盒安 裝至輥道滾輪之間的可安裝區域中。可選擇性地將此區域 内的輥道滾輪或蓋板實施為熱交換器。 + Ο在-配備用於时能量之熱交換器的輥道上以例 每造速度將鋼板運送至鋼板倉庫,亦可選擇使用運輸 優選更高的絕熱輥道 到達一升兩位置或推卸位置 應在時間上控制階段幻及 於由鋼板㈣決定之鋼㈣輸’使鋼板溫度不低 t。 板貝丁存必要最低溫度,例如為_ e)若升高位置上配有 0快速將鋼板運至— 隔熱罩,則將隔熱罩升高。 熱交換器位置上。鋼板較佳被堆疊 9 201043351 或運送至-被熱交換器包圍的位置(例如槽”。在堆疊 鋼板時僅短時間打開裝填鋼板的熱交換器室。 g) 在熱交&器位置上慢慢冷卻㈣反,在此過帛中收集熱 能。 Z、 h) 在達到一預定時間後或鋼板垛溫度達到一界定之基 準值後,或在鋼板表面溫度低於熱交換器溫度時,重新解 開鋼板i朵。 在冷卻階段中,藉由熱交換器將鋼板或鋼帶捲之餘熱 用於他用,此冷卻階段對於鋼板而言為自鑄造設備之輸出 溫度降低至約25CTC,對於鋼帶捲則為自鋼帶捲捲繞溫度降 低至例如250 C,其中,熱載介質被加熱至 > 丨〇(^c,例如熱 油、鹽溶液或其他熱載介質。 尤其有利之做法為,在一輸熱管道中將熱載介質自交 換器輪送至用電設備,該輸熱管道幾乎為無壓運轉(在輸 熱官道中僅存在抽吸推進壓力及/或使用之液態介質優選不 形成超過2 bar的氣壓)’在該輸熱管道中可以使用高溫液 體’尤為25(TC至400°C之液體。 輪熱管道使熱交換器相互串聯或並聯,並將其與一布 置於連續鑄造設備及鋼板倉庫或鋼帶捲倉庫附近的發電設 備相連。較佳使用一 ORC設備或Kallna循環設備為發電設 備’由蒸汽驅動之渦輪機在發電設備中藉由法蘭連接的發 電機將儲存於熱載介質中的熱能轉化為電能。發電設備之 工作介質通常不為水’而為氨水混合物'二氧化碳、石夕油、 碳氫化合物、氟化烴或其他在低溫低壓下蒸發或冷凝的介 10 201043351 貝’從而即使在低溫條件下或在低壓時能量輸入較低的情 況下亦可實現閉合式循環過程。Kalina循環設備之可行溫 度範圍約為95 °C至1901:,〇RC設備之可行溫度範圍約為 95 C至400。(:(由於製造商不同以及工作介質不同,存在些 許差別)。ORC设備與水驅動的蒸汽渦輪機循環過程的區別 在於耗費低廉,其維護費用低,可在低壓下運轉,且具有 良好之部分負荷能力。因此較佳使用一 〇Rc設備。若一能 ◎ 耗高的大型設備上經常出現高溫,且發電設備可承受高 壓,則亦可使用水驅動之蒸汽渦輪機設備來發電。 依據輥道溫度、鋼板溫度或鋼帶捲溫度以及根據熱交 換器之尺寸及結構形式藉由絕熱之輸熱管道使用可調節的 輸送泵及/或攪拌閥門及調節閥門來調節熱載介質之流量以 及進而調節其溫度。藉由流量之改變來調節熱載介質之溫 度。目的在於,儘可能調高熱載介質的溫度。 可以頻繁為存儲之鋼板或鋼板垛設定有針對性的冷卻 ◎速度/、有利實現方式為,調節各交換器之目標溫度或選 定之熱交換位置的熱載介質溫度。該等目標溫度可藉由冷 卻時間而發生相應改變,從而可以動態調節鋼板之規定冷 卻曲線。另一影響方式為,使用於熱交換器位置之内或保 溫槽之内製造氣流的不受溫度影響的風扇。如此可除冷卻 速度以外亦影響溫度分布。若需要自鋼板至熱交換器之熱 傳遞較少,換言之,在例如使用特定之鋼板材料時,期望 得到極其緩慢之冷卻速度,則亦可使用例如具有一定強度 之陶瓷板部分地遮蔽或遮蓋熱交換器。 11 201043351 替代地,可首先在一存 之熱量傳輸至一氣態介質(例::::二(;戈鋼帶捲等) — 如傳輪至空氣),該氣熊介暂 藉由風扇或鼓風機在一絕舞褒〜 …、疋軋體傳輸管道(環形營 中將熱量輸送至大面積的埶交 曰4# …、乂換15,該等熱交換器吸收埶 置並將其藉由一内含液態熱載介質(例如熱油)的輸敎管 道繼續傳輸至發電設備(例如㈣設備)之緊凑的熱交換 器。可以依據熱交換器上的預曰 、 .^ w ^ _ 預期放熱董及/或鋼板(或鋼帶 令部速度來使用-計算模型調 機的輸送功率。 夕®道中豉風 在鋼帶捲倉庫及鋼板倉庫使用熱交換器時可以使用不 同溫度水平的敎泝「社播_ 考位置上二:)。由於其他原因,各熱交換 :置上亦需要不同之目標溫度。鋼帶捲或鋼板在鋼帶捲 2 時間逐漸冷卻。最晚製造之鋼 帶捲或鋼板自然溫度較高。 s對果輪送官道進行了適配 及/或打開了授拌閥門及調節閥門,各個熱交 形成各異之熱載介質(例如熱油)溫度。〜 連備亦可提供溫度水平各異之熱載介質始流 /皿又 輪材枓原因’分段式滾輪僅可允許較低之滾 輪溫度,以# #、、奋认綠了平又低t展 • K力磨知及滾輪強度發生負 之間的熱交拖哭紅± j ^^ 、 、α 、、、支承功能,但允許較高之溫度。 為了提焉發電設備(例如ORC設備)之效率,為發電 設備配備一埶交換涔,& ^ 办 局發電 …… 配備多個熱交換器。自連續鑄 造δ又備至發雷設供 η,η 5的熱交換器迴路須達到不同的目 …皿又 目標溫度逐步提昇。溫度水平較低的溫度源 12 201043351 用於預熱發電設備之工作介質。因此在連續鑄造設備中使 用例如分段式滾輪熱交換器。在鋼帶捲倉庫及鋼板倉庫中 可以使用鋼帶捲溫度或鋼板溫度較低的熱交換器單元。藉 由使用分配閥可將熱載介質引導至相應的發電設備熱交換 器。溫度最高之熱載介質應輸送至蒸發器熱交換器。此處 將發電設備之工作介質自一中間溫度提高之蒸發溫度水 平。其實現條件為,熱載介質具有相應高的始流溫度。為 此’在連續鑄造設備中使用分段式滾輪之間的熱交換器, 在鋼帶捲倉庫及鋼板倉庫中使用鋼帶捲或鋼板溫度較高之 熱交換器,或換言之,使用熱載介質溫度較高的熱交換器 單元。 替代地’可在熱油流被輸送至發電設備之前,在一熱 油加熱器中對一熱交換器之熱油流適當地稍許再加熱,及/ 或為熱油加熱器設置了單獨的熱交換器迴路以調節高溫。 依據事先測得之熱載溫度Tv來調節熱油加熱器之加熱功 率。 如上文所述’亦可自碾壓設備或連續鑄造設備中額外 選擇其他熱源作為發電設備之工作介質預熱器使用。亦可 例如抽取蒸汽或利用溫度>1〇〇〇c的廢氣的餘熱。 有利形式為,使用來自金屬加工設備及存儲區中各個 區域(例如連續鑄造設備,鋼板倉庫’爐廢氣)中的熱量, 並將其彙聚及輪送至一發電設備。從而可以更好地利用發 電設備。 為了與各熱交換器迴路中各預期之最大熱交換器溫度 13 201043351 相匹配,有意識地在設備中使用恰當的熱油品種。在溫度 較低時使用普通的廉價熱油品種即可。有利之做法為,發 電設傷(例b 0RC設備)之蒸發器上的最終熱交換器 溫運轉’該最終熱交換H因此使用例如價格較高之合成熱 油。 若熱流熱4高於發電設備吸收之熱量,#熱載介質(熱 油)溫度在使用t大泵抽吸量的情況下仍冑Μ高允許溫 度,則應將過剩熱量輸送至一外部散熱胃(例如S氣冷卻 式熱交換器,冷卻塔)或位置固定或可移動之蓄熱器,以 免危及設備及熱載介質。 =流程模型監測及控制冷卻流程,其中,尤其以測得 或計算出的鑄造線溫度或鋼板溫度為基礎依據周邊條件來 計算鋼板之冷卻。鋼板在熱交換器中滯留時間越長,就可 以越好地對能量加以利用。此處,單塊鋼板在5小時内例 如降低600 C。若鋼板噸位高於自全部熱交換器位置總和計 算出的流量,則流程模型應相應縮短貯存時間。 為了例如能夠將鋼板或鋼帶捲整齊地置入倉庫以及在 需要時可選擇性地對鋼板或鋼帶捲進行再加工,流程模型 乂 δ理方式在貯存系統及運輸系統中組合使用熱交換器。 以下计算不例展示了,根據本發明藉由熱交換器可將 鋼板餘熱轉化為多少電能: —可利用溫度範圍例如為9 5 〇 至3 5 0 °C。 ——950 C時熱含量為約176 KWh/t,350。(:時熱含量為 、力49 KWh/t,從而計算出熱含量變化為約1 27 KWh/t。 14 201043351 ――轉化為電能的有效作用係數77=約〇.1(較低之預 估值)。 一—由此計算出電能為12.7KWh/t。 在例如年產量為三百萬噸的常規設備中,若使用 上文所述之周邊條件對全部鋼板進行能量回收以發電在 上文所述之周邊條件下估計每年可自鋼板倉庫取得 38100000 KWh 電能。 若附近存在其他用熱設備,例如酸洗設備或其他鋼帶 再加工設備,則可將部分自鑄造線、鋼板或鋼帶捲取得之 熱能藉由一輸熱管道輸送至該等用熱設備。這樣即可以有 利方式在那裏節省電能。 鋼板程序熱或鋼帶捲程序熱亦可恰當而有利地使用於 相鄰之設備或程序(金屬加工設備之外),例如 •海水淡化設備 •乾燥程序 •集中供暖-室内暖氣 等’從而可提高程序熱回收的總效率。因此可直接使 用程序熱或發電設備之冷凝器冷卻熱。根據預期之溫度水 平選擇熱油、空氣、水或蒸汽作為熱載介質。 若需要確保相連之用電設備的供電安全,則應將一可 在短時間熱量中斷時供熱的蓄熱器連接至發電設備。此外 可以安裴一熱油加油器作為備用加熱器。熱油加熱器使用 燃氣(尤其有利為高爐煤氣、焦炭煤氣、轉爐煤氣或天然 氣專)或燃油來驅動,且.僅在禱造線熱能、鋼板熱能或鋼 15 201043351 帶捲熱能消失時才被激活》熱油加熱器亦與發電設備相 連’例如作為熱載介質之熱油因此可以在該等兩個設備之 間流動並從而進行熱傳遞。若例如尚有高爐煤氣多餘,則 可將此多餘之高爐煤氣歸入總設備之能量策略中或單獨之 能量策略中。 所述類型之各發電設備均具有一冷凝器。工作介質又 在此冷凝器中重新液化。在此處藉由連接有熱設備或藉由 使用額外之空氣冷卻熱交換器或冷卻塔來進行冷卻。尤為 有利之做法為,使用金屬加工設備(連續鑄造設備,碾壓 。又備)原本具有之冷卻塔來實施冷卻。從而可以節省投資 成本以及對此冷卻設備加以利用。 亦可不將發電設備(0RC設備)之冷凝器上的冷卻熱 釋放至周圍環境,而是將此能量用於鋼板路或薄鋼板爐(部 分地)之空氣預熱(或事先預熱),從而可節省加熱能源。 因此’熱量傳輸迴路將發電設備與鋼板爐之空氣或氧氣進 氣通道中的熱交換器連在-起。僅過剩之發電設備冷凝器 能源被例如釋放至周圍環境。 _ _ ^爐位於CSP設備的連續鑄造設備之後。此處取 、鋼板倉庫而在帛平爐中繼續運送鋼板。親平爐中 透過爐滾輪的傳輸而損失的熱量相對較大。從而產生了另 用方式4 了減小損耗’按照運輸滾輪熱交換器之實 施例進行設置,用熱油替代水來冷卻爐滾輪,額外將此埶 量損失用於發電。熱油可在高溫下進行冷卻,卻不會在: 部迴路裏形成蒸汽。爐滾輪特別是爐滾輪的皮帶輪達到一 16 201043351
種高溫並從而降低熱量損失。此處,县A 破向熱油溫度應與所 使用之爐滾輪材料相匹配。除將餘埶% m 热利用器之後的廢氣溫 度用於預熱鋼板爐的新氣體以外,亦 I排氣道中設置了用 於回收能量的其他熱交換器’該等埶夺 、 ·、、、叉換ι§亦與發電設備 相連。有利地將滾輪冷卻熱及以所沭 方式透過熱交換器及 輸熱管道輸入該發電設備的廢氣熱量進行組合,即可亦對 Ο ο 於CSP設備而言經濟地實現熱量回收、利用足夠的熱量進 行發電以及減少損耗。 所述技術並非僅限於製造厚鋼板或薄鋼板之常規熱鋼 帶没備或c S P設備中使用,亦可以知π 文用力J以相同形式使用於塊狀、 棒形、樑狀或圓形鋼材之製造過程中。 τ 孩技術亦可有利的 應用於非鋼鐵設備(傳送帶設備)中。 本發明的一基本方面在於,敕祛 平乂佳使用一幾乎以無壓形 式將熱能自熱源之敎交旅s ^ κ‘、、、又換器輸送至發電設備之熱交換器或 其他用熱設備的熱載介質。其 人挤Ρ 六·置化形式為,熱載介質之壓 力較佳僅與用於克服舞交拖哭艿於4 W、¥丄 凡服濟、父換益及輪送官道中流動損耗的抽 吸推進壓力相等,及/或使用優選不形成超過2 h蒸汽壓之 液態介質。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特殊熱油將形成—稍高— 些的蒸汽麼。其驅動Μ六士 A ,丄 助靨力大大低於水或蒸汽在相同溫度下 的驅動壓力。無論如何, ^ _ J熟載介質較佳並非在高壓下穿過 ‘、、、父換器及一管道系播推认 、、’進仃輸送。此做法於安全考慮亦报 有利。 …、載”貝因此可具有高溫,進而提高發電設備之效率 較佳使用熱油作為熱裁介質。 17 201043351 有利做法I使用⑽設備來#代常 理設備。 # η贯規的蒸汽循環處 【實施方式】 下文將藉由附圖所示之實 特徵進行詳細說明。 ”發月之其他優點及 之鋼鋼帶捲倉庫21之俯視圖。由-絞盤25製成 ^㈣由—鋼帶捲傳送線㈣達其存儲位置,鋼帶捲 明/例如可以具有熱交換器罩或隔熱罩。按照本發 (見=存储位置建構為具有熱交換器31的貯存位置30 換 /及8b)’而剩餘之常規鋼帶棬存儲位置23無埶交 ==Γ據鋼帶捲之現有溫度及冷卻進度控二 置 23及貯存位置30之間的交換。在貯存位 /加熱之熱載介f接著藉由輸熱管道33及-熱載 聚集通道5 2到達發雷洲·供,土 續傳輸至其他内部或:部用埶:::_備),或者被繼 - 邛用熱s又備(例如鋼板再加工設 備’海水淡化設備)。 圖2為按照與圖}所示之鋼帶捲倉庫21相同之原理而 鋼板倉庫11的俯視圖。自連續鑄造設備藉由隔敎之 或構建為熱交換器或熱存健器之運輸輥道13將鋼板輸送至 鋼板倉庫11。按照本發明,鋼板倉庫11中亦有-部分存儲 位置如鋼帶捲倉庫21中—般建構為帶熱交換器31的貯存 位置30,而剩餘之常規鋼帶捲存儲位置14無熱交換器。流 程模型根據鋼板之現有溫度及冷卻進度控制鋼板與存儲位 置14及貯存位置30之間的交換。在貯存位置⑼中被加教 18 201043351 之熱載介質接著以相同方彳Μ 方式藉由輸熱管道33及一熱載聚集 通道Μ到達發電設備$在流程模型之控制下自鋼板倉庫 取出在常規存儲位置14上及在貯存位置30上冷卻之 :板,藉由熱爐15將其向運輸方向16上輸送至礙壓生產 !。鋼板分類模型、鋼板規劃模型及用於優化能源收益的 流程模型彼此連接。 圖3中顯不了圖2中 Ο Ο 區域的俯視放大圖。此視:不:含貯存位置3〇的倉庫 圖中—個貯存位置3 0彼此並排平 行布置:該等三個貯存位置3Q於上方共同被—可旋轉或= 移動之4罩36(僅以輪廊虛線表 具有熱交換w ‘ i覆盍。各貯存位置30 之)貯存之鋼板的上方、;:二器位於(此處未顯示 且藉由輸熱管道33與一聚隼通二=下位於其旁邊, 從屬於各貯存位置3〇的Π 相連° —在實施例中 的輸达泵34,藉由對熱交換器31中 :、I貝之輸入溫度及輪出溫度的持續測 質,的個性化控制來同時實現由流程模型所= 用:::及對餘熱及儘可能高的導熱介質溫度的最佳利 二:Π亦可為,多個熱交換器31串聯並由-輸㈣ 電言之熱載介質接著藉由聚集通道52到達發 D又之預熱器或蒸發器5 i ’例如一 〇Rc設備。 圖'3所示之貯存位置3〇具有用虛線表示之護罩36, 對鋼:不了貯存位置3〇之側視截面圖。如圖中所示,為了 南鋼板進行處理,覆蓋於貯存位置3Q上方之護罩%可以 °兩側旋轉或藉由—吊車進行移動。貯存位置%具有—位 19 201043351 於支承肋38上的下熱父換器3丨,該貯存位置布置在例如由 水泥製成的一底板40上。—支承軌道41位於熱交換器” 與鋼板10之間。為了進一步減少能量損耗,一被固定之隔 熱層39位於熱交換器31下方,此處未顯示之隔熱層位於 護罩36之内。由於護罩36之高度可調節,所以亦可在此 貯存位置30上堆疊多個鋼1〇。熱交換器31藉由絕埶之 輸熱管道33及一輸送果34與一絕熱之聚集通道^相^, 被加熱之熱載介質通過此聚集通道52在運輸方向Μ上自 (未顯示之)發電設備中輸出以及輸送至發電設備。 圖3顯不了 m i π之側視截面圖 …w _,热父換器3 1 整合在為了處理鋼板可旋轉或移動之隔熱罩37中,隔熱罩 37覆蓋於貯存位置30上端。除布置於底面之熱交換器” 以夕>卜,於貯存位置30的兩側或全部四個側面上同樣布置了 熱交換器3卜此貯存位置3〇從而完全被熱交換器3ι包圍。 與圖4所示實施例相同,此貯存位置3〇布置於支承軌道“ 以及-例如由水泥製成之底板4〇上的支承肋%及固定式 隔熱層39上,該貯存位置的熱交換器3 —輸送栗34以及-絕熱之聚集通道52與一發電^備33相 連各射存位置30可以存放一鋼板或為了節省空間為 存放多個鋼板H)。可以為每個貯存位置3Q配備—單獨^ 罩>37,亦可配備一可覆蓋多個並排排列之貯存位置儿的大 型護罩37,從而可以節省旋轉機構,例如液壓缸。 對於多個貯存位置30並排布置的一典型優選實施例為 圖6a俯視圖及圖6b側視圖中所示之保溫槽形式。在保溫槽 20 201043351 中通常有針對性地為存放之鋼板垛調節冷卻速度。此調節 可以藉由對熱交換器目標溫度及選定之熱交換位置之熱載 介質溫度進行各種調節而實現。該等目標溫度可以有針對 性的藉由冷卻時間而改變,從而可以動態調節鋼板丨〇的規
定冷部曲線。鋼板10縱向位於支承轨道41上。可通過各 可移動之蓋板37將鋼板單獨取出。替代方案為,蓋板37 亦可單獨升尚。熱交換管或熱交換板31布置於底面上、牆 壁上或可選地亦布置於蓋板上以及視情況布置於各鋼板垛 (圖中未顯示)之間(參見圖6b )。如此即可使能量不被強 、對Μ至周圍5衣境’而是有針對性地流入該等熱交換器Η 中 隔離板3 9使保溫槽外表面絕熱。整合了隔離板3 8、 39的支承肋向下隔熱。未顯示通往發電設備的連接通道。 ,為了藉由材料、鋼板垛高度以及溫度水平對熱對流加 ^在此藉由不受溫度影響之鼓風機67於保溫槽之内 、氣<·從而可同時影響保溫槽中的冷卻速度及溫度分 布右需減少自鋼板10至熱交換器31的熱傳遞,換言之’ 期望例如在使用4主0 ’疋之鋼板材料時冷卻速度極其緩慢,則 需要使用例如為未 A, . ^ .4不之具有一定強度的陶瓷板等來部分 地遮蓋或遮蔽熱交換器31。 熱交換器亦可不圍繞鋼板垛布置,可如圖6c所示之實 施例,將鋼板1 〇 氣態介質(例如4)::隔離室(例如-保溫槽)中,-熱交換器通道)= 環形管道96(氣體傳輸管道, -強制氣流95又==::此處藉由-鼓風機67形成 ^ /nL玉氣流),該強制氣流經由熱交換 21 201043351 二,可:或多個小管道穿過鋼板貯存室後又回流。替代 中亦:在特殊情況下將廢氣導人—具有熱 ::。㈣管道避免了廢氣之熱量損失。在環形管道96中 工氣向一或多個熱交換Ή 出熱能。在-例如裝填熱油 、”肀隹?熱g道Μ中’首先由多個熱交換器單元聚集熱 Γ通道52),然:後藉由本地熱交換器51將熱流傳輸 至1電设備(例如0RC設備)50。 …鋼板貯存室可以建構為保溫槽形式或布置於平地上。 σ、® 6c所不’多個鋼板操3〇或單個鋼板碌3〇布置於 二存室中,特殊情況下僅單個鋼板布置於貯存室中,」 氣悲介質(例如空裔、麻备 /~ \ Λ. 乱苽乳、虱氣)在一環形管道中分別 被鼓吹穿過貯存室。 A為了增強自鋼板或鋼板垛至空氣的熱對流,可於鋼板 八旁裝配輻射板(未顯不),或使用輻射板覆蓋牆壁。輻射 :吸收鋼板之輕射能量’自身變熱,擴大用於至氣態循環 率(例如工氣)之熱對流的熱交換器面積,從而提高效 尤其有利之形式為,使用鼓風機67作為調節機構來控 制鋼板之冷卻速度。亦可依據鋼板溫度來調節鼓風機功 二此外,可以依據發電設備或其他設定目標之條件來調 節熱交換器3 1後的氣態介質溫度。 亦可將相同之方法應用於鋼帶捲、棒材、線材 料的倉庫中。 在特殊情況下’可使用發電設備(ORC設備)5〇的一 22 201043351 專設的熱交換器51夾毬 ,,^ 4& 〇〇 來替代熱父換器31,藉由氣流95直接 向,、、、父換器5 1輪送能量。 圖7'及几中顯示了-鋼板高架倉庫12的-前視截面 儲及:1視截面圖’可對鋼板進行儘可能緊湊及經濟的存 =如藉由1未顯示之)升降式裝卸車自側面IS 方向43將鋼板1〇 衮具 十放至打存位置30,鋼板高架倉庫12因 、。逐步移動的侧門17。鋼板1〇在 Ο Ο 内位於支承軌道41上。献4 12 蓋中, ·、,、乂換器31整合在支承壁及支承 所有執分因此不會過於受熱,從而可以保持穩固。 尸汀有熟交換u _ 且藉由—聚m s 隔熱之輸熱管道33部分並聯或串聯 1集通道52與-發電設備相連。 與圖7a及— 捲2〇存放於斤示實施例中鋼板Π)相似,亦可將鋼帶 面圖及圖⑼所 冷卻,參見圖8a所示之前視截 與鋼板高¥倉庫不=視截面圖。所示之鋼帶捲高架倉庫22 考符號改為鋼帶捲構/並無區別,因此可將此處之參 捲问架倉庫22。鋼帶捲高架倉庫22可採用 r进擇’出於穩宏 彼此側面交考慮可將所示之鋼帶捲隔層27 θ布置,鋼帶捲隔層27除矩形構造外亦可採用 J如/、邊形構造。 存储鋼板_ jti 板倉庫18 ^替代方案為,將鋼板10存放於一豎式鋼 圖9b為亍之貯存位置30中。圖9a為該豎式高架之俯視圖, 側面朝‘下、截^面圖。為了存放鋼板,將鋼板10翻倒,橫 貯 #著將其賢直地自側面置人t式鋼板倉庫18之 貝丁存位置30中。 早之 a中以箭頭43表示裝填方向。由於布 23 201043351 置於鋼板ίο之間的熱交換器31在豎式貯存方式下充填密 度較大,所以自鋼板10至熱交換器31中熱載介質的熱傳 遞被強化且損失小。為了避免能量損纟,一固定之隔熱層 39覆蓋整個豎式鋼板倉庫18且存在一可逐步移動之隔熱門 17,δ亥隔熱門在需要時可向運輸方向17’移動。豎起之鋼 板10擱置於例如滾輪42上或其他支架上,該支架可使鋼 :反10易於自側面進出賢式鋼板倉庫18。為了能自側面輸入 鋼板10以及防止鋼板10翻倒,於熱交換器 承物’例如亦為滾輪19,該支承物可使鋼板i。在 == 熱::r之管道相互連㈣I聚集通= 興未顯不之發電設備相連。 如圖1”俯視截面圖所示,為了儘可能避 時之熱量損失及/或儘可能收集 反 構為熱交換器。滚輪熱交換器可以有各種H輪-建 如實施為或58(亦可實施為例如 2式,例 分段式滾輪,在一側完成介“轉&冷卻孔的 之實施例中,三個傳輪滾於 輪入及輪出)。在所示 互連接…、 由隔熱之輸熱管道33相 立連接,其中,分別有一輸送粟 逼33相 之被加熱的埶載介冑# # 、μ二個傳輸滾輪44 沐- 質抽吸至聚集通道52巾n =替代地輸送泵34亦可_:如圖,右侧 個流動方向相反的傳輸滾 …、载“逐個穿過多 滚輪料之側壁、頂蓋及底面上長:熱父換器31位於傳輪 栗與聚集通道52相連。::樣藉由-單獨的輪送 之隔熱層39將輥道包覆 乂長之熱交換器與固定 攸而實際上具有—倒轉之韓 24 201043351 平爐之功能,其可運輪如圖所示之按長度斷開之鋼板丨〇或 ‘長條鋼板”。
G
G 為了進步強化自鋼板至熱交換器介質的熱傳遞,如 圖11 a側視圖所示,替代地,在輸送鋼板過程中在下端布置 熱交換器傳輸滚輪44,在上端布置純熱交換器滾輪44 ‘。 與圖10所示相似,藉由滚輪44抽吸熱載介質。此外,兩 側之滚輪接觸、輕射及對流形成極為對稱之熱傳遞。優選 將滾輪44之間的間隙最小化。上端之滾輪44及部分下端 之滚輪可在需要時自鋼板1G旋出,從而依據鋼板材料來改 變自鋼板1〇至滾輪的熱流量。滾輪44被一隔熱外殼”包 圍,該外殼亦可選擇建構為熱交換器31。 圖 所不之熱交換器布置圖為用於增強熱傳遞之另 :替代方案。此處,兩側之滾輪間距均較大。熱交換器η 置於滾輪44與44’之間。亦可僅於上端布置可旋轉、可 移動或固定的熱交換器31。熱交換器3ι可與鋼板有間 2或將熱父換H 31建構為板,以輕微壓力將其壓向正在 移動的鋼板1〇以取得更佳之熱傳遞。滚輪44與44,的後 方及熱交換器背側均設有隔熱層3 9。 及η所示’錢道結構較長且具有組合式熱交 =情況下,則在單元之間設置空隙,㈣可出於運送 =或為了規劃礙Μ程序等將鋼板1〇自熱交換器 (推出,拿出)。 另一利用在鋼板凝固之所生勒曰& 锖接、A 所失熱1的可行方案為,在連 續轉w中使用按照本發明之運輸滾輪,將鑄模下方用 25 201043351 於支承及輪送鋼帶或鋼板的分段式滾輪作為熱交換器使 用。 圖12展示了實施為熱交換器31的分段式轉輪47,源 自熱能回收設備的通道52,通往熱能回收設備的通道53, 以及藉由介質通道29與分段式滾輪冷卻器56、57、58相 連的連接管道33。在所示實施例中將多個輸送泵34用於不 同的分段式滾輪組。在此例如使用熱油流經分段式滾輪 47 °通常在前部之連續鑄造設備區域中自熱能回收設備之 回流中輸送較冷的熱油,其中’抽吸熱油依次自—側至另 一側穿過滾輪。為了在此使油溫儘可能高,依次使熱油多 次自左至右及自右至左穿過分段式滾輪47。藉由選擇輸送 泵34之輸油量可以影響熱油輸出溫度或通往熱能回收設備 的回流溫度54 ‘‘。熱油之最高容許溫度為例如約32〇χ:。 藉由規定被逐個流經的熱交換器數量以及熱油劑量來確保 此目椋值。為了監控熱油溫度,在順流及回流通道5 2、5 3 中以及部分地與分段式滚輪47之間布置溫度測量器。 用於靈活連接分段式滾輪 八蒼T驭軟管 遠離連續鑄造區域且絕熱,同時亦不易斷裂。介質通道 亦絕熱且與環境空氣隔離。在危險之區域中額外設:喷冰 設備,用於在起火時滅火,布置了防油板,用於在滲漏時 防止油,向連續鑄造方向。亦設置了滲漏及壓力監控設備。 一單獨的軸承冷卻器49冷卻外軸承48。軸承與熱交換 器軸頸之間的―隔離層減少此區域中的熱量損失並防止勒 承溫度過高。+間軸承48在此可實施為半轴承套,從而向 26 201043351 的自潤滑性能,因此此 外支承轴承套。此軸承48具有良好 處軸承溫度可較高。 圖13中顯不了各箱开杆+ 種了仃之實%方式或分段式滾輪冷卻 旦 邊刀别顯不了其橫截面圖。順箭頭59 方向此置傳輸或熱交換骂效率 俠效手呈增長趨勢,自上至下為, —具有中央冷卻孔5 6的八俨彳、、奋& , 的刀&式滾輪47,一具有轉塔冷卻孔 的为段式滚輪47以及一且右冰罢 及/、有外罩式冷卻孔58的分段式
滾輪。 熱載饥體亦可不自一側至另_側流經分段式滾輪%、 57、58,而是僅在—側實施熱載流體的輸人及輸出(例如 、有轉塔冷卻孔的分段式滚輪僅自—側旋轉輸送介質)。 分段式滾輪57亦可採取以下實施方式,在載熱介質在 入口側或人口側之對面側離開滾輪之前,轉塔冷卻管道反 覆(一再)穿越滾輪。 為了實現最佳之熱傳遞,轉塔冷卻器57或外罩式冷卻 Ο器58之分段式轉輪冷卻器之間距A應儘可能小。分段式表 面與外側上的冷卻壁之間的間距為a<4() mm。 如圖14之側視截面圖所示’另—有利實施方式的結構 為’吸收鋼I 10,㈣*,並將其輸送至發電設備以回收 能量。此處不將分段式轉輪47作為熱交換器使用,而將熱 交換器3 1布置分段式滾輪47之間。 ' 分段式滾輪之間的熱交換器面積可以接收連續鑄造設 備中約50— 60%的輻射面積。藉由熱交換器31之特殊^ 置,分段式滚輪47可以很大程度地阻隔鋼板熱量,從而使 27 201043351 该等分段式滾輪僅具有較小之熱負載。熱交換器3丨可以實 把為鑽鑿了 一排或兩排熱交換細管的板。熱交換器31之背 側(背向鋼板的一側)絕熱。絕熱盒39由一内填絕熱材料 之金屬外殼構成。絕熱材料防水。熱交換器亦可由相鄰布 置之具有接板或不具有接板的管道構成。如圖14左側所 示,所示之鑄造段應儘可能保持乾燥。這樣可取得最大 熱量收益。 右須替代地對鋼帶進行外部冷卻,則亦可參見圖14中 右側所不之組合式或變體式應用形式。若出於冶金原因兩 要對鋼板溫度進行影響或出於安全原因考慮,可視需要: 活已存在之喷淋冷卻器28。 在實施例中’水被喷滅至分段式滾輪47與熱交換器板 31,之間的間隙中,然後在熱交換器板31之間以及沿鋼帶 :3;?右從而冷卻鋼帶Μ。替代地,亦可於熱交換器 巾布置-縫隙’水可穿過此縫隙喷 若熱交換器由多個橫向延伸之 綱带 上 當位置上的鋼帶外冷卻丄;則可藉由位於適 行喷濺。 卩益將水穿過兩個管道之間的間隙進 薄31之^ 輪進行了圖形顯示。熱交 。之寬度略窄於設備的鋼板最大 換器未予顯示。輸敎 側面固疋的熱 流體亦可完全自右‘至二3广迴布置。替代地,熱 藉由一钤、',2戈自左至右流經分段式滾輪。 曰叫34輸送熱載流體穿過-或多個熱交換 28 201043351 31,直至其重新流至發電設備。有利形式為,使 設備的管道53通向負載最多熱能的熱交換器η發電 示之分段式滚輪支架配備内部冷卻器。、D 。可為未顯 對於低速連續鑄造(鑄造速度)或對於必 的特殊材料,例如圖1 la、1 lb所干 _ 、、’、丨又鱗w 不’可將最終鑄造娃& 實施為熱交換器,而非鋼帶引導5|。 又代 圖15a之前視圖及圖15b之側視圖展示 鋼帶H),#量之替代實施方式。圖中 用於吸收 設備的一小部分截面圖,由三個僅虛 X、續缚造 1重以虛線表示之分段式、玄
輪47以及以輯表示之鋼帶1〇,、板成。在分段式滾輪47 之間置入了熱又換器116 (氣體通道)’氣態介質% (例如 空氣)流經此熱交換器116°鋼帶10’肖氣體通道116之敎 交換器板釋放㈣熱能,此熱能被氣態介f 95吸收^ 通道116中的多個棱條118可增強熱對流。棱條118可建構 為瑞流板形式。熱交換器116的背向鋼板-側實施為絕妖。 〇该絕熱盒39減少熱量損失。藉由—或多個鼓風機將氣 態介質㈣由氣體輸送管道96自熱交換器Μ輸送至 多個位於連續鑄造設備以外或位於其旁的熱交換器31 I 該等氣體輸送管道96建構為環开彡总、皆 、 还稱馮%形管道且配有隔熱層97。 依據1電叹備上的條件或其他規定目標來調節例如熱 f換器/1後側之氣態介質溫度(藉由-溫度感應器 夏)。猎由鼓風機67之輸出量來進行調節。 、、熱交換器3!吸收氣態介質之熱量。藉由一輸送泵μ 通過一輸熱管道33以及可能通過聚集通道Μ將該等氣態 29 201043351 "貝與熱載介質(例如熱油)一起輸送至—發電設備5〇 熱交換器5 1在此吸收熱量。 連續鑄造設備中熱載介質可以具有不同之始流溫度。 為了不對滾輪磨損及滾輪強度發生負面影響,所以滾輪所 使用之材料僅允許分段式滾輪57具有較低的滾輪溫度。滾 輪3 1之間的熱交換器無支承功能,適合於較高之溫度。 如圖1 6所示,為了優化發電設備(例如〇RC設備)之 效率,為發電設備配備一熱交換器,較佳配備多個熱交換 器。上方顯示了發電機设備迴路87的一部分。所示自連續 鑄造設備至發電設備之兩個不同的熱交換器迴路57_7〇, -80-34以及3 1-70-82-81-34須達到兩個不同的目標溫度 88、88’ ,此二目標溫度逐步提昇。溫度水平88,(例如 為20(TC)較低的溫度源' (熱载介f 7〇,)在此用於預熱 發電設備之工作介胃ϋ 8")。因此在連續鑄造設 備中使用分段式滾輪熱交換器57。在蒸發器熱交換器以上 需要達到熱載介質70之最高溫度88,例如為32(rc。發電 設備之工作介質在工作迴路87中自中間溫度提高至蒸發溫 度而蒸發9〇。因此熱載介質7〇應具有相應高的始流溫度 88。所以於連續鑄造設備中使用分段以輪31之間的熱交 換器 88, 之不同的溫度水平88, 70, 70’ 。於發電機迴 。為了與所示兩個熱交換器迴路 相匹配,亦使用不同的熱载介質 路87中加熱工作介質89之 中被液化,輸送泵83從而可 經由熱量輸送通道86、86’ 削’工作介質89在冷凝器84 以輸送工作介質。藉由一泵85 $冷凝器熱量輸送至未顯示之 30 201043351 空氣冷卻器、冷卻塔及/或用熱設備及/或燃燒空氣預熱器。 如圖17所不,替代地’在熱交換器之熱油流被輸送至 發電設備(熱交換器82)之前’亦可於一熱油加熱器93中 對熱交換器92之熱油流適當再加熱。熱油加熱器%涉及 -整合了熱交換器的爐,透過該爐可藉由火焰來加熱熱油 流。藉由油、天'然氣或較佳為高爐煤氣、焦炭煤氣或轉爐, 煤氣94來產生火焰。依據事先測得之熱載溫度几來調節熱 油加熱器之加熱效率,將其提高至預期之最高S Tmax。亦 可替代地僅使用-熱油加熱器93來負擔加熱迴路7〇(無熱 交換器)。熱交換H 9H堇象徵性地實施為盤式熱交換器單 兀。其實施方式以及其他熱交換器迴路之實施方式亦可與 圖1 6所示相同。 與上文所述相同,亦可自碾壓設備或連續鑄造設備中 額:選擇其他熱源作為預熱器8〇、81使用。亦可例如抽取 蒸ru或利用溫度> 1 〇〇。〇的廢氣的餘熱。 一輥平爐68位於CSP設備的連續鑄造設備之後,圖18 中顯不了其小部分視圖。此處未設置鋼板倉庫,薄鋼板1〇 在輥平爐68中被少許加熱’接著被直接運送至絲線。由 於爐滾輪69將熱量導出而造成的輥平爐的損耗很高。為了 降低損耗,按照與圖1G及u中運輸滾輪熱交換器之實施例 相同的方式,不使用水而使用熱油冷卻爐滚輪69,並且額 外將此損耗熱量用於發電。使用熱油即可使用較高之溫度 進行冷卻,卻不會在冷卻迴路裏形成蒸汽。與圖1〇相比, 此處僅於滾輪69中設置熱交換器。關於套管的描述可從圖 31 201043351 10的說明中獲得。爐滾輪69,尤為爐滾輪之皮帶輪,可 因此達到較高之溫度,從而減少熱量損失。除將餘熱利= 器之後的廢氣溫度用於預熱鋼板爐的新氣體以外,還 氣道中設置了用於回收能量的其他熱交換器,該等: 器亦與發電設備相連。圖18中未顯示此熱交換器迴路,右 利地將滾輪冷卻熱及以熟知之形式藉由熱交換器及熱 送管道輸送至發電設備的廢氣熱量進行組合,即可亦2 C S P没備而言可經濟地會規勒θ ' •J i脣地貫現熱$回收、利用足夠的埶 發電以及減少損耗。 ,、、置進仃 圖19中示例性地顯示了—用於控制連續鑄造 =或鋼帶捲之餘熱轉化至電能的整個流程(具有對鋼= 而進仃的處理)的流程模型60,針對鋼板冷卻方面。於— 輥道46上將熱鋼板1〇自連續鱗造設備^或火焰切^ 66運送至鋼板倉庫u,在鋼板 ^肴 後自鋼板倉庫1 1中取中P '人 之 T取出已冷較軸1G,並將其輪送 有熱父換器的其他鋼板存儲 板!。至《線。㈠"向運輸方向16運輪鋼 % _由輪熱官道33及一聚集通道 交換器31中被加埶夕勒并人併± 於熱 …之’,,、載"貝輸送至發電設備50的_預 熱器或蒸發器5 1。 預 藉由相應的作號描+ 工〇 μ 向流程模型60傳輸關於鋼板 10(鋼板一輸入6n 明败 )及射存位置30或熱交換器31( 位置一輸入62)之信息: (貯存 鋼板一輸入:叙技舌曰 ., 重篁,鋼板形狀,鋼板溫度(經測 32 201043351 量’經計算),鑄造速度 貯存位置一輸入:測得之各貯存位置或熱交換器之熱 載介質的流入及流出溫度。若熱交換器由熱交換器滾輪= 成’則採用類似方法。 在流程模型60中自該等信息計算出處理參數並藉由 用於控制鋼板處理之相應控制通道64使用該等處理參數。 具體而言進行下列計算: Ο Ο s十算鋼板溫度,對鋼板分類系統及儲存系統進行 組合。 根據貯存位置優化鋼板取出溫度。 計算鋼板在貯存位置中的溫度。 依據熱載介質之流入及流出溫度計算用於各熱交 換1§的抽吸量。 一一依據熱載介質溫度操作及調節閘門,以及將發電 設備分配給熱交換器。 一一預先規定各熱交換器或熱载介質之目標溫度; 一一計算流向發電設備的總熱流(溫度,質流)。 ――預先規定連續鑄造設備之鑄造速度。 一一確定自貯存位置取出鋼板之時間。 按照本發明之熱交換器單元應易於分段更換,以便維 護及使用。其適用於高架鋼板倉庫中、高架鋼帶捲倉庫中、 普通鋼板貯存位置或鋼帶捲貯存位置中以及分段式滚 間的熱交換器。 為了提熱交換器之熱傳遞效率,可以將滿流板(參 33 201043351 見圖 20a、20b、20c、® λ a. ^ 置入熱交換器的各管道中。 =均熱載溫度與最高熱裁溫度(尤為在管道表面;之 ^值。此外’能量輸入端的熱載溫度亦可與背離埶源 :一端的熱載溫度更為接近。此種更佳之授掉效果對; 換器提供更高之流出严产、^ 電設備之熱交 1皿度及/或可以避免管道内側表面上的 熱載介質過熱。 圖2〇a,2〇b,20c中顯示了熱交換器之部分視圖具有 明顯的接& 1〇1的熱交換器管道中設有滿流板98。圖20a 中為管道的一部分,立,患、、古故 "雨抓板99, 1〇〇之傾斜度交錯不一。 圖鳥顯示了另一實施例,端流板99及滿流板緊固件1〇2 布置於管道中纟。滿流板以不形成死點容積以及避免出現 阻塞的方式構建。滿流板99可以緊貼管道壁表面或尤為安 ^於熱源-端且與壁保持間距。另一提高效率之可行方案 見圖20c,即使用具有内接板1〇4的熱交換器管I。〗。 藉由接板與管道之良好連接可額外增強熱傳遞。接板沿管 道縱向筆直或螺旋構建,熱載介質從而可以在管道内側以 不同的/皿度(向熱源端或背離熱源端)流動。設置^至η 個内接板。 具有湍流板的熱交換器管可以筆直或彎曲。湍流板之 /、他布置方案可參見出版文獻DE2 川、DE 2 648 〇86, Μ 695 04 892及Ep 〇84 i 8〇,例如搜掉器中的滿流板布置。’ 圖2 1顯不了 一设備管道線路圖之典型實施例,該線路 ㈣了自加卫金屬之熱源(熱交換器31、料、 34 201043351 至發電設備(例如ORC設備50)的熱量傳輸。主熱傳遞迴 路由輸送泵107、攪拌器11〇、調節閥m、熱交換器31及 發電設備50之熱交換器5丨構成。 為了能夠調節發電設備之目標入口溫度,即在熱交換 器51之前,需使用輸送泵1〇7之體積流量及/或攪拌器^⑺
Ο 或凋即閥m。若流經一熱交換器一次仍不足以調節目標溫 度’則設有一回流管道117。在此回流管道117中藉由泵ι〇9 以及為各個熱交換器或熱交換器組所設置之攪拌器丨丨〇來 調節體積流量。在調節過程中由測量器113監測管道系統各 個位置上,、、、載"質之溫度,一流程模型控制調節機構(泉 107、109以及檀拌器110、閥門⑴)。此外在各個位置上 測量體積流量,並且在調節時將其計算在内。 熱交換器相互並聯或串聯。在熱載介f藉由分配間μ 流往發電設備50之前’通常將環境溫度最高之熱交換器通 常作為最終熱交換器使用。 若出現熱量過剩’其超出發電設備50容量,或發電設 備發生故障,則可選方牵或 一 選方案為,將過剩熱量傳輸至蓄埶器 .為此’;㈣器⑽使部分流量改道至蓄熱器⑻方 向相反,右熱交換器3 i不再放熱,則可藉由果⑽將儲 存之熱量自蓄熱器1G5輸送至發電設備之熱交換器Η。 蓄熱器1〇5通常位置固定。為了傳輸熱量(例如藉由 載重車)’畜熱器1G5亦可為可更換式。蓄熱器可有多個 不同實施方式的存儲單元構成。 若發電設備停止運轉,則應將熱量傳輸至一應急冷卻 35 201043351 器106。接著藉由分配閥112來相應地變更迴路。應急冷卻 器1〇6可選地可作為發電設備之冷凝冷卻器使用,其藉由 冷卻管114與發電設備相連。 安全管道 '安全閥門 '充填泵及抽吸泵、應急泵、備 用泵、擴展容器等例如存在於普通熱油設備中的裝置亦為 總設備的組成部分,該等裝置在此簡化功能圖中並未顯示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鋼帶捲倉庫之俯視圖; 圖2為鋼板倉庫之俯視圖; 圖3為二個鋼板貯存位置之俯視圖; 置的 圖4為一具有一可降低之隔離頂罩之鋼板貯存位 側視截面圖; 晋沾…5為一具有一可旋轉之上端熱交換器之鋼板貯存位 置的側視截面圖; 圖6a為一保溫槽中鋼板熱交換器裝置的俯視圖; 圖6b為-保溫槽中鋼板熱交換器裝置的側視截面圖; 側視Ξ :c為一具有熱交換環形管道之鋼板熱交換器裝置的 圖化為一鋼板高架倉庫之前視截面圖; 圖7b為一鋼板高架倉庫之側視截面圖; 圖83為一鋼帶捲高架倉庫之前視截面圖; 圖8b為一鋼帶捲高架倉庫之側視截面圖; 圖9a為一豎式鋼板倉庫之俯視圖; 圖9b為一豎式鋼板倉庫之前視截面圖; 36 201043351 換器 器 圖10為-隔熱之輥道,該輥道之傳輸滾輪建構為熱交
J 圖山為-輕道,其兩側均設有建構為滾輪之熱交換 圖llb為一如圖10a之輥道,其具有布置;^滾払 熱交換盤; U冲罝於滚輪之間的 圖12為建構為分段式滾輪之熱交換器,· 圖1 3為分段式滾輪之設計變體; Ο Ο 圖14 15,15a及15b為分段式滚輪之間的熱交換器; 圖16為具有不同熱源之多個熱交換器圏及部分發雷」 襟之視圖; ★电δ又 圖17類似於圖15,但在通往發電設備 八管道中使用熱油進行二次加熱; 盗的輸 圖18為可以自爐輥回收能量的CSP輥底爐; 圖1 9為一流程模型; 圖20a為一具有湍流板的熱交換器管的透視圖,部分顯 系截面; .、 圖20b為-具有滿流板的熱交換器管的前視圖; 圖20c為一具有特殊輪廓之扭轉的熱交換 截面圖;以及 釉向 圖為熱交換器-發電設傷之設備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鋼板 1 01 .鋼帶 37 201043351 11 :鋼板倉庫 12 :鋼板高架倉庫 1 3 :連續鑄造設備之輸送輥道 14:不具有熱交換器的鋼板存儲位置 15 :熱爐 16:鋼帶、鋼板或鋼帶捲之運輸方向 1 7 :移動門 17’ :移動門之推移方向 1 8 :豎式鋼板倉庫 19 :側導引器/支承器/滾輪 20 :鋼帶捲 21 :鋼帶捲倉庫 22:鋼帶捲高架倉庫 23 :不具有熱交換器的鋼帶捲存儲位置 24 :鋼帶捲傳送線 25 :絞盤 27 :鋼帶捲隔層 28 :喷淋冷卻器 29 :介質通道 3 0 :貯存位置 3 1 :熱交換器 31':使用其他類型之管道布置方案的熱交換器 32 :熱載介質 33 :輸熱管道 38 201043351 34 :輸送泵 35:熱載介質之運輸方向 36 :護罩 37:整合了熱交換器的可旋轉或移動之護罩及隔熱層/ 蓋板 3 7’ :可移動之護罩的移動位置 3 8 :支承肋 39:固定之隔熱層或絕熱盒/絕熱板 40 :底板 41 :支承執道 42 :支架/滾輪 43 :裝填方向 44 :作為熱交換器的運輸滾輪 44’ :熱交換器滾輪 45 :運輸方向 46 :輥道 47 :分段式滾輪 48 :軸承 49 :軸承冷卻器 50 :發電設備 5 1 :發電設備之預熱器或蒸發器 52 :通往發電設備的熱載介質聚集通道 53 :源自發電設備的熱載介質聚集通道 54’ :熱交換器之間的熱載溫度 39 201043351 54’’ :熱載回流溫度 54M,:熱載始流溫度 56 :具有中央冷卻孔的分段式滾輪 57 :具有轉塔冷卻孔的分段式滾輪 5 8 :具有外罩式冷卻孔的分段式滾輪 59:能量輸送或作用度提昇的方向 60 :流程模型 61 :鋼板-輸入 62 :貯存位置-輸入 63 :信號通道 64 :控制通道 65 :連續鑄造設備 66 :氣割設備 67 :風扇’鼓風機 68 :輥平爐 69 :爐滾輪 70:含熱載介質A的輸熱管道 70’:含熱載介質B的輸熱管道 7 1 :保溫槽 80 :發電設備之第1熱交換器(預熱器) 81:發電設備之第η熱交換器(預熱器) 82 :發電設備之蒸發器 83 :用於發電設備内工作設備的輸送泵 84 :發電設備之冷凝器 40 201043351 85 :冷凝器冷卻器之輸送泵 86:通往空氣冷卻器、冷卻塔或預熱器的輸熱管道 87 :封閉的發電設備迴路(部分) 88 :使用目標溫度1的輸熱管道 88’ :使用目標溫度2的輸熱管道 89 :發電設備之工作介質,液態 90 :發電設備之工作介質,蒸汽狀 91 :熱交換器系統1
92 :熱交換器系統2 93 :熱油加熱器 94 :輸入燃料(油、高爐煤氣,轉爐煤氣,天然氣) 95 :燃氣流,氣流 96 :燃氣輸送管道,熱交換器管道 97 :燃氣輸送管道之隔熱層 98 :具有湍流板的熱交換器管 99 :向左旋轉的湍流板 100 :向右旋轉的湍流板 101 :相鄰管道之間的熱交換器板或熱交換器接板 102 :湍流板緊固件 103 :具有内接板的熱交換器管 104 :内接板 105 :蓄熱器 106:備用冷卻器,備用熱交換器 107 :主輸送泵 41 201043351 108 :存儲迴路之泵 I 0 9 :回流通道中的泵 110 :攪拌器 111 :調節閥 112 :分配閥 II 3 :溫度測量器 114 :通往發電設備之冷凝器冷卻器的連接管 116:熱交換器-氣體通道 11 7 :回流管道 11 8 :棱條 119 :溫度感應器
Tmax :熱油之最高允許溫度 T v :到達熱油加熱器之前的熱油輸出溫度 42

Claims (1)

  1. 20104US1 先提申請時所送原文申請範圍内容一致的中文申請範圍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在連續鑄造設備及熱鋼帶滾壓道中回收能 量的方法,尤為使用於將鋼板(10)製成及加工成鋼帶或 鋼帶捲(20)之情況,其中,該設備收集及利用鋼帶(1〇,) 與鋼板(10 )及/或鋼帶捲冷卻時所釋放之熱能,其特徵在 於, 該鋼帶(10’)或該等鋼板(10 )被運往碾軋線方向或 運往鋼板倉庫(11,12’ 18)並之後運往鋼帶捲倉庫(21, 〇 22 ),在鑄造過程中於熱交換器(57, 31,31,,116)中及/ 或在運輸過程中於熱交換器(31,44,69)中釋放熱量及/ 或將其部分重疊地放置於特別準備於此處之具有熱交換器 (3 1 )的貯存位置(30 )上一小段時間或幾個小時或幾天, 其中,在此運輸時間段及/或在貯存時間段中藉由埶 (1川,-44,,57,69,91,92,116)將鋼帶(^ 及/或鋼板(10)之餘熱輸送至一熱載介質,從而將其加熱, 其中,輸熱管道( 33, 52’ 53, 70, 70,)接著輸送熱量用 於發電及/或其程序熱供其他用熱設備直接利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為了儘 可能僅將尚具有高溫之鋼板(1〇)或鋼帶捲(2〇)置入貯 存位置(30),對該等鋼板或該等鋼帶捲之中實施優化的替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戈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 該專鋼板(HO或該等鋼帶捲(1G) f密地重疊放置於__ 具有熱交換器(31)的高架倉庫(12,22)中。 43 20104335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 該等鋼板(ίο)翻轉後豎直存放於該等熱交換器(3丨)之 間’其中,該等鋼板(10)僅於少數位置上平放,例如平 放於滾輪(42)或支承肋(38)上,引導構件及/或側滾輪 (19)可防止鋼板(10)傾倒。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對 於保溫槽(71)中的該等鋼板(1〇),以該熱交換器(μ) 包圍鋼板垛來對其進行冷卻。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中—項或多項之方法,其 :徵在於’藉由熱交換器溫度或熱載介質溫度來影響鋼 帶、鋼板或鋼帶捲冷卻速度。 y 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項或多項之方法,其 特,在於’藉由製造一種穿過或位於該熱交換器位置内部 的氣流來影響鋼板或鋼帶捲冷卻速度及/或熱交換器位置内 的溫度分布。 n 牯:广申t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一項或多項之方法,其 /於’藉由隔熱板或絕熱板遮蓋或 來影響鋼帶、鋼板或鋼帶捲冷卻速度。 等”,、換’ 转:广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一項或多項之方法,其 :=迷;冷卻過程中藉由不同方式動態―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9項中—項或多項之方法, /、、徵在於,藉由影響冷卻速度來改善產品品質。 η·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至10項中_項或多項之方法, 44 201043351 其特徵在於,該等鋼板(10)或該等 八綱帶捲(20)於連續 鑄造設備(65)中的鑄造過程中及被 12’ 18)或鋼帶捲倉庫(21,22)之 _ 、、 逆輸至鋼板倉庫(11, 貯存位置的運輸過程 中已有部分餘熱被吸收。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項或多項之方法, 其特徵在於,藉由連續鑄造設備之分段式滚輪(Ο)及/或 連續鑄造設備之分段式滾輪(47 )夕μ , 、衣掏L / )之間的熱交換器(3 1 ) Ο 及/或鋼帶(10 ’)旁側之埶交換琴及/式金 …乂谀益汉/或連續鑄造設備之後的 運輸輥道(13)之熱交換器有效地自移動之鋼& (ι〇)吸 收能量。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 連續禱造設備之後的運輸輥道(13, 44)作為貯存位置使 用,在運輸過程中於該運輸輥道上吸收移動之鋼板(1〇) 的熱量。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2或u項之方法,其特徵 在於’該等鋼板(10)離開連續鑄造設備之後縱向 或橫向繼續移動。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一項或多項之方法, 其特徵在於’為了進行能量回收,該等鋼板(10)餘熱利 用之冷卻範圍為自連續鑄造設備之輸出溫度至約25(rc,該 等鋼帶捲(20 )餘熱利用之冷卻範圍為鋼帶捲繞溫度至約 250°C,其中,該熱載介質(32)被加熱至2〇〇。(:,優選S25 0 °C。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中一項或多項之方法, 45 201043351 其特徵在於,僅在抽吸推進壓力下在-輸熱管道(33, 52, 7〇)中將該熱載介質(32)自該等熱交換器(η,料,57) 輸送至發電設備(5,B m _ At ^ 胥、Μ)及/或使用一液怨介質作為熱載介質 (32 )’該液態介質優選不形成超過2 b扣蒸汽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16項中任_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 1亥熱載介質(32)為液態,其例如由天然或合成 熱油或鹽溶液構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至1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依據鋼帶溫度、鋼板溫度或鋼帶捲溫度來調節流 經該等熱交換器(31)<熱載(32)的流量,使熱載介質 ⑶)具有儘可能高之溫度,或依據發電設備之預定目標 值,尤為依據熱交換器(31)之溫度,來進行調節及/或控 α如甲料利範圍第U18項中任_項之方法直相 在:備中的多個位置測量該熱載介質順流及回洗 :又,in,T°ut)’調節或控制流量,以麵不超過最古 (τ_)。 WmaX)或實現預期之目標溫度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19項中任 徵在於,使用可調節之輸送泵及/或授拌閥門或控制特 便於為各熱交換器設定所需流量。 Λ淘門以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中任_ 徵在於,使該熱載介質額外地藉由—回流管道⑺特 熱交換器⑶)以調節該熱載介質之目標溫度。流經 46 201043351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 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一流程模型(6〇 )監測及控制冷卻流程,流程模 型(60 )在貯存系統及運輸系統中組合使用熱交換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在鋼板運輸及貯存時使用一鋼板熱量回收系統的 典型較佳處理步驟為: a)鑄造該鋼板; 〇 b)在3亥連續鑄造設備之後將該鋼板分斷為所需要之長 度(亦可選擇在鋼板倉庫範圍内),在氣割機之前以及在氣 割機區域内進行熱阻隔,其中,在氣割機區域内依據燃燒 器位置升高及重新降低隔離罩,從而將連續鑄造設備與氣 割設備之間區域中以及氣割設備内的熱量損失降低至最 、’其中,將絕熱盒安裝至輥道滾輪之間的可安裝區域中, 可選擇性地將此區域内的輥道滾輪或蓋板實施為熱交換器; c) 在一配備用於回收能量之熱交換器的輥道上以鑄造 ◎ 速度將該鋼板運送至鋼板倉庫,亦可選擇使用運輸速度優 選更高的絕熱輥道; d) 將該鋼板以鑄造速度或亦可選擇性地以較高之運輸 速度到達一升高位置或推卸位置,其中,在時間上控制階 段c)及d)之運輸,使鋼板溫度不低於由鋼板材料決定之鋼 板貯存必要最低溫度; e) 若升高位置上配有隔熱罩,則將該隔熱罩升高; f) 快速將該鋼板運至一熱交換器位置上。該鋼板較佳被 堆疊或運送至一被熱交換器包圍的位置中。在堆疊該鋼板 47 201043351 時僅短時間打開裝填鋼板的熱交換器室; g)在該熱交換器位置上慢慢冷卻該鋼板,在此過程中 集熱能。 主收 h)在達到一預定時間後或鋼板操溫度達到一界定之義 準值後,或在鋼板表面溫度低於熱交換器溫度時,重新解 開該鋼板垛。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 T 1士 , W <万法,其特 徵在於,將鋼板上端及鋼板下端之熱交換器溫度調整為可 保證同步冷卻的溫度水平。 ,25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至24項中任—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所述技術並非僅限於製造厚鋼板或薄鋼板之常規 熱鋼帶設備或CSP㈣中使用,亦可以相同形式使用於塊 狀、棒形 '樑狀或圓形鋼材之製造過程中,或應用於 鐵設備中。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 A 了提高能量回收設備的總體效率,將程序熱額 外釋放至其他用熱設備,從而在該等設備中節省電能。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m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在於冑金屬加工设備之中的例如酸洗設備或其他鋼帶 再加工設備作為用熱設備加以連接。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2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1勒於,將相鄰之設備或程序(金屬加工設備以外)作為 用熱设備加以連接,例如 海水淡化設備 48 201043351 乾燥程序 集中供暖-室内暖氣 等。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8項中任一項之 徵在於,將程序熱直接輸送至用熱設備,尤為在古έ其特 或將發電設備之冷凝器冷卻熱輸送至用熱 巧’皿下, 溫下。 尤為在低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9項中任_項之方 徵在於,依據用熱設備上之預期溫度水平來選擇熱油其: 氣、水或蒸汽作為熱載介質。 '工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3〇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徵在於’在停電時可以使用一備用發電機,熱載介質:而 不會過熱,該備用發電機在停電時的任務為:&)控制用於將 熱交換器自鋼帶、鋼板或鋼帶捲轄射區域中輪出的㈣系 統或用於打開熱交換器位置的液壓系統,以及b)向用埶 載介質的泵供電。 ' …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3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在-貯存室中將鋼板熱量或鋼帶捲熱量輸送p 氣態介質尤為空氣、廢氣或氮氣’在—氣體輸送管道 (96)中藉由一鼓風機(67)將該氣態介質輸送至尤為大 面積的熱交換器(31)’該等熱交換器(31)吸收熱量並將 其藉由—内含液態熱載介質(尤為熱油)的輸熱管道(33, 52)繼續傳輸至發電設備(尤為〇RC設備)的至少一熱交 換器。 … 49 201043351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32工 徵在於’設置-優選為絕熱之if ^中任-項之方法’其特 管道(96)將氣態介質自:开:官道(96 )’藉由該環形 器(川以及將其導回。至或鋼帶捲室輪送至熱交換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 徵在於,藉由-尤為安裝於料Μ/任—項之方法,其特 態介質的熱對流。 ”的輻射板來增強至氣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帛員中任一項之方法,豆特 徵在於,藉由鼓風機(67 ) ”, #笙铜谦u )之輪送功率來調節該等鋼板或 β亥等鋼f捲之冷卻速度及/ 遞效率或溫度。&及U該等熱父換器⑶)上的熱傳 ,3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於分段式滚輪之間布置被_氣態介質(尤為空氣) 流經的熱交換器,該氣態介質在_氣體輸送管道(96)中 將所吸收之轄射熱量藉由至少一鼓風機(67)輸送至尤為 大面積的熱交換器(3丨),該等熱交換器(3 1 )吸收熱量並 將其藉由一内含液態熱載介質(尤為熱油)的輪熱管道 (33 ’ 52)輸送至發電設備(尤為ORC設備)的熱交換器 (51)0 3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 徵在於’藉由一鼓風機之輸送功率來調節鋼帶之冷卻速度 及/或熱交換器(31)上的熱傳遞效率或溫度。 38_ —種用於在連續鑄造設備及熱鋼帶滾壓道中回收能 量的設備,尤為使用於將鋼板(1〇)製成及加工成鋼帶或 50 201043351 鋼帶捲(20 )之情況’其中’該設備收集及利用鋼帶(ι〇,) 與鋼板(10)及/或鋼帶捲冷卻時所釋放之熱能,該設備尤 用於實施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一項或多項之方法, 其特徵在於, 一連續铸造設備(65)具有用於吸收凝固熱及向埶載 介質釋放熱量的熱交換H (31,116),及/或用於運輸鋼板 或鋼帶捲的運輸輥道〇3)或運輸線(24)具有用於吸收 運輸時釋放之熱量及向熱載介質釋放熱量的熱交換器 (3卜44),及/或用於鋼板(1〇)或鋼帶捲(2())在鋼板倉 庫(11,12, 18)或鋼帶捲倉庫(21,22)中用於健存鋼板 (1〇)或鋼帶捲(20)的貯存位£ (3〇)上在其冷卻過程 中,鋼板自連續鑄造設備之輸出溫度降低至約25〇 °C,鋼帶捲(20)自鋼帶捲繞溫度降低至至約25〇t;c,在該 貯存位置之布置在鋼板(10)或鋼帶捲(2〇)上方、下= 或旁邊的熱交換H (31)或布置在鋼板倉庫或鋼帶捲倉庫 旁邊的熱交換器(31)用於吸收在冷卻過程中自鋼板⑴) 或鋼帶捲(20)釋放之餘熱以及將該等餘熱輸送至一熱載 介質。 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8頂夕< 7北 乐·^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為了 對連續鑄造設備(65 )之冷卻埶推—曰 P .,、、進仃旎1回收,將鑄模冷 卻器或禱模冷卻器之部分區域實施為熱交換器。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或 將鋼板倉庫作為整合了熱交換器 造設備之後。 39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 的運輸輥道建構於連續鑄 51 201043351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4〇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將布置於運輸輕道下端或兩端的熱交換器滚輪 (44 44)與布置於上端及/或下端的固定式熱交換器μ) 配合使用,亦可分別對其單獨使用。 如甲請專利範圍第 特徵在於,將 倉庫(12,22 )。 一上^ 仕一項之設備,其 該等鋼板倉庫或該等鋼帶捲倉庫㈣為高架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41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在於,將該等鋼板倉庫建構為用於存放翻❹直之鋼 板(10)的豎式鋼板倉庫(18)。 44. 如^專利㈣第38至41項中任—項之設備,复 特徵在於,將該等鋼板倉庫建構為用於存放一或多個鋼板 垛的保溫槽(71)。 飞夕们鋼板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 特徵在於,通往貯存位置(3。)二項:任一項之設備,其 )之運輸構件為絕熱式及/或 被建構為熱父換器(31)。 又 46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 4± - y. ^ 5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將金屬加工設備内的執 - 式。 乂換益實施為易於更換 47.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38 牯料y认 46項中任一項之設備, 特徵在於,將連續鑄造設備之 槐也 ^又式滚輪(47 )之背側 構為絕熱式及/或將其建構為熱交換器(31)。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 本 47項中任一項之設備, W徵在於’為運輸滾輪( 铷1 4)及/或分段式滾輪(47)配 52 201043351 轉塔鑽孔或外罩鑽孔,熱載介質或冷卻介質流經該等鑽孔。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該轉 &鑽孔或該外罩鑽孔為了進行有效之熱交換緊密地布置於 表面下’其與表面之間距(A)小於40 mm。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49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熱交換器(31)布置於連續鑄造設備之分段式 滾輪(47)之間及/或鋼帶(1〇,)之邊側。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5〇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使用輥平爐(例如一 CSP設備)的爐滾輪作為 熱交換器並使用熱油對其進行冷卻,對冷卻熱進行能量回 收。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51項中任—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較佳藉由一 〇RC設備將鋼板爐或csp爐之餘熱 用於能量回收或發電。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52項中任—項之設備,其 〇特徵在於,該等熱交換器(31)藉由配備了控制熱載介質 流:的可調節輸送栗(34)的絕熱輸熱管道(33)與一發 電設備(50)相連’例如與一 〇RC設備、咖⑽設備或常 規蒸汽動力設備相連,由蒸汽驅動之渦輪機在該設備中藉 2法蘭連接的發電機將儲存於熱載介f中的熱能轉化為電 μ.如甲請專利範 丄 ---”丨瓜—項之設備, 特徵在於,該發電設備(5 ) ^ 配備或較佳為多個熱交換 頂”』…發4),為每個熱交換器規定各異之熱 53 201043351 交換器目標溫度。 為了 該設 為了 5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 逐步規定熱交換器目標溫度或從屬之熱載介質溫度 備可規定蒸發器上的最高溫度。 又 5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 ”不同熱乂換器迴路中的不同熱載溫度相匹配,使用不同 的熱载介質’尤為使用不同的熱油種類。 5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特徵在於,在教交換…任—項之設備,其 “、 換器迴路中的-迴路中設置用於再加熱 '、、、油加熱益,或將熱油加熱器設置為備用加埶器。 认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57項中任一項之設備直 特徵在於,熱油加熱器布置於—熱交換器系統之後,埶油 力:熱器將自此熱交換器系統輪出之熱載介質自輸出溫度 TV)重新加熱至熱载介質預期之最高溫度(Tmax),接著 向發電設備之蒸發器輸送熱載介質。 #申吻專利1&圍第58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驅動 ‘’由加熱器之低成本燃料源於鋼鐵製造過程中的副產品。 ⑽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例如 使用高爐煤氣、焦岸性名 .^ ^ ^ ^ 、'、’、瑕*、轉爐煤氣或該等氣體之混合物 來驅動熱油加熱器’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天,然氣或石油。 6^中請專利範圍第38至6Q項中任—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該等埶交拖哭,1^ , ’換益(3〇措由絕熱之熱載輸送通道 (3 3 )彼此串聯或並聯。 62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61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54 201043351 特徵在於,單個鋼板(10)或鋼帶捲(20)或兩個或多個 鋼板(10)或鋼帶捲(20)重疊布置於貯存位置(3〇)上。 6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62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在貯存位置(30)中布置於鋼板(1〇)或鋼帶 捲(20)上方的熱交換器(31)可旋轉或可移動。 6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63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貯存位置(30)配備可旋轉或可移動之多個絕 熱護罩(35 ),該等護罩整合了熱交換器(3丨)。 6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64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在冑續禱造設帛中或運輸滾輪邊上言免置一獨立 之軸承冷卻ϋ及/或用於冷卻介質旋轉輸送設備的冷卻器, 該冷卻H不依賴滾輪冷卻器進行冷卻,較佳在軸承和轴頸 之間或介質旋轉輸送設備上(或旁邊)使用—種絕熱介質, 电、免’”、彳貝耗及/或空氣渗人並將軸承溫度控制在較低程 度。 〇特Jr請專利範圍第38至65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算m —流程模型(60)依據初始條件及環境條件計 :鋼帶(10,)之冷卻流程或鋼板(1〇)或鋼帶捲(20) 二流程模型(6〇)以合理方式在貯存系統及運 輪系統中組合使用熱交換器。 特徵在二申:二:範圍第38至66項中任-項之設備,其 固定或可更換=得到優化或持續之熱流量,設置位置 設備之孰運送之蓄熱器(105),該蓄熱器與發電 U (51)相M)根據熱量供應狀況而選擇 55 201043351 實施能量存儲或能量釋放。 6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67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將該發電設備之冷凝器之冷卻能量釋放至鋼鐵 加工設備(連續鑄造設備,碾壓線)之冷卻器。 6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67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將發電設備之冷凝器之冷卻能量釋放至鋼板爐 或薄鋼板爐之空氣預熱器的熱交換器。 7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69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特徵在於’熱鋼帶捲(20 )在自絞盤(25 )至鋼帶捲倉庫 (21)的鋼帶捲傳送線(24)上被熱交換器(31)包圍。 /1.如申請專利範 寺徵在於’金屬加工設備中的熱交換器(Μ,Μ,,44, 44' 69 9卜92,116)及發電設備中的熱交換器(33, 52 53’ 70’ 70’’ 96)與輸熱管道(33, 52, 53, 7〇 , 7〇,,% 、、從而於兩個设備之間形成一熱交換迴路,此熱交賴 迴路視情况具有中間傳輸迴路。 特二2:申請專利範圍第3 8至7 1項中任-項之設備,其 備:在;’較佳使用一 ORC設備或Kalma設備作為發電毅 •如甲請專利範圍第 特徵在於,辟、A2項中任一項之設備 '’鑄、機之後的輥道建構為熱絕緣。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至 特徵在於,@ Μ Μ π 2項中任一項之設備, 人牡I ’絕熱層可於滾輪 入運輸線。 方及/或下方進入或 56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3或74項 Ο
    201043351 …不 / 該等輥道滾輪建構為絕熱式 76. 如宇請專利範圍第38至75項中任—項之設備,直 特徵在於,該等貯存室及—環形管道絕熱。 、 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巧至%項中任—項之設備,其 f徵:於’設置-環形管道(96),氣態介質自一熱交換器 氣體管道(116)穿诉兮搭r ^ 過s亥環形官道流至熱交換器(3 1 ),亦自 ^等熱乂換A穿過該環形管道流回該熱交換器氣體管道。 7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設備,其特徵在於 父換器氣體管道(11ίΠ芬# / … 熱式。 )及該%形管道(39,97)建構為絕 79.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或78項之設僙,其特徵在於, ^交換器氣體管道(116)内安裝棱條及/或建構為 的棱條(118),從而提高埶 板 门…双旱或提咼自開始輻射之基板黾 k經的熱交換氣體管道内室的熱對流。 8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至 中 主79項〒任—項之設備,J: 特徵在於,使用來自金屬加 八 3又備及貯存區域(例如連續 轉k設備,鋼板倉庫,爐廢自 辱爐麼乳專)中不同區域之熱量,將 彙聚及輸送至一發電設備。 8 1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特徵在於,將作為熱載介 (較佳為空氣)組合使用 38至80項中任一項之設備,其 質的熱油及作為熱載介質的氣體 57
TW099106058A 2009-03-02 2010-03-02 Energy recovery in hot strip mills by converting the cooling heat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lant and the residual heat of slabs and coils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otherwise utilizing the captured process heat TW20104335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11073 2009-03-02
DE102009016384 2009-04-07
DE102009018734 2009-04-27
DE102009018899 2009-04-28
DE102009031557A DE102009031557A1 (de) 2009-03-02 2009-07-02 Energierückgewinnung in Warmbandstraßen durch Umwandlung der Kühlwärme der Stranggießanlage sowie der Restwärme von Brammen und Coils in elektrische Energie oder sonstige Nutzung der aufgefangenen Prozesswär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3351A true TW201043351A (en) 2010-12-16

Family

ID=42538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6058A TW201043351A (en) 2009-03-02 2010-03-02 Energy recovery in hot strip mills by converting the cooling heat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lant and the residual heat of slabs and coils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otherwise utilizing the captured process hea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44526B2 (zh)
EP (2) EP2403666B1 (zh)
CN (1) CN102421551B (zh)
DE (2) DE102009031557A1 (zh)
RU (1) RU2504454C2 (zh)
TW (1) TW201043351A (zh)
WO (2) WO201009993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36020A1 (de) * 2010-05-07 2011-11-10 Sms Si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ückgewinnung von Energie hinter einer Stranggießanlage
AT509894A1 (de) * 2010-06-01 2011-12-15 Siemens Vai Metals Te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überhitztem sattdampf in einer stranggiessmaschine
DE102010035322A1 (de) * 2010-08-24 2012-03-01 Schuler Smg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Temperieren von metallenen Platinen und Wärmetauschervorrichtung für metallene Platinen
DE102011075627B4 (de) 2011-05-11 2024-01-04 Sms Group Gmbh Sekundärkühleinrichtung zum Kühlen eines Metallstran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Sekundärkühleinrichtung
DE102011107685A1 (de) * 2011-07-13 2013-01-17 Werner Luz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ückgewinnung von Wärmeenergie aus Coils
CH705326A2 (de) 2011-07-22 2013-01-31 Heinrich Marti Verfahren zur Nutzung von Wärmeenergien, vorzugsweise bei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DE102013200209A1 (de) 2012-01-09 2013-07-11 Sms Siemag Ag Vorrichtung zur Energierückgewinnung aus einer Bramm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Vorrichtung
DE102012211574A1 (de) 2012-01-09 2013-07-11 Sms Siemag Ag Wärmetauscher
BE1020489A3 (fr) * 2012-01-31 2013-11-05 Centre Rech Metallurgique Installation et procede de recuperation d'energie a l'aide de co2 supercritique.
CN102538496B (zh) * 2012-03-01 2013-08-28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连铸二冷水蒸汽及转炉汽化蒸汽零放散综合利用工艺
DE102012210182A1 (de) * 2012-06-18 2013-12-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Wärmerückgewinnung in einer Metallverarbeitungsanlage, sowie Metallverarbeitungsanlage
US10012451B2 (en) * 2012-08-20 2018-07-03 Phase Change Energy Solutions, In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cluding a shipping container, a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and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CN102808668B (zh) * 2012-08-28 2015-06-17 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的连铸二冷段余热发电方法及设备
CN102865748A (zh) * 2012-09-10 2013-01-09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钢坯余热回收装置
CN103808153A (zh) * 2012-11-07 2014-05-21 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炼钢厂钢坯余热利用方法
WO2014105720A1 (en) * 2012-12-24 2014-07-03 Abengoa Solar, Inc.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overing heat from a metal casting process
CN103307894A (zh) * 2013-06-21 2013-09-18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熔融电石冷凝过程中的余热回收装置及余热回收方法
CN105682824A (zh) * 2013-08-06 2016-06-15 首要金属科技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对包含在冷却流体中的热量的使用方法
JP2016529111A (ja) * 2013-09-06 2016-09-23 ディサ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アクツイエセルスカプ 金属鋳物工場を操作する方法、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システムを含む金属鋳物工場
KR101535478B1 (ko) * 2014-01-06 2015-07-09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피동잔열제거계통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원전
RU2560499C1 (ru) * 2014-03-11 2015-08-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 ВПО "КГЭУ")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теплово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станции
CN103894561B (zh) * 2014-03-14 2016-03-16 林立峰 连铸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DE102014220940A1 (de) * 2014-05-26 2015-11-26 Sms Group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Kühlschmierstoffgemischs, Umformwerk zum Umformen von Halbzeugen und Verwendung eines Kühlschmierstoffgemischs
WO2016178641A1 (de) * 2015-05-06 2016-11-10 Topal Ömer Ali Abwärmetauscher für gefertigte warme metallteile
CN105002329B (zh) * 2015-08-19 2017-03-08 苏州中门子工业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料匣式连续节拍热处理炉及其工艺
MX2019000146A (es) * 2016-06-30 2019-11-11 Univ Arizona Aparato de recuperación de calor, sistema y método para usar el mismo.
CN106197044B (zh) * 2016-07-15 2019-02-01 烟台国冶冶金水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坯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9789479A (zh) * 2016-10-04 2019-05-2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切断机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CN107741159A (zh) * 2017-11-13 2018-02-27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硅锭热量的回收装置及回收利用系统
US11194301B2 (en) 2018-03-16 2021-12-07 Uop Llc System for power recovery from quench and dilution vapor streams
US10829698B2 (en) 2018-03-16 2020-11-10 Uop Llc Power recovery from quench and dilution vapor streams
US10794225B2 (en) 2018-03-16 2020-10-06 Uop Llc Turbine with supersonic separation
US10811884B2 (en) 2018-03-16 2020-10-20 Uop Llc Consolidation and use of power recovered from a turbine in a process unit
US10690010B2 (en) 2018-03-16 2020-06-23 Uop Llc Steam reboiler with turbine
US10871085B2 (en) 2018-03-16 2020-12-22 Uop Llc Energy-recovery turbines for gas streams
US10508568B2 (en) 2018-03-16 2019-12-17 Uop Llc Process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power recovery turbine equipment in existing processes
US10753235B2 (en) 2018-03-16 2020-08-25 Uop Llc Use of recovered power in a process
US11131218B2 (en) 2018-03-16 2021-09-28 Uop Llc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at least one process condition of a chemical processing unit with a turbine
US11507031B2 (en) 2018-03-16 2022-11-22 Uop Llc Recovered electric power measu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data from a recovered electric power measuring system
US10745631B2 (en) 2018-03-16 2020-08-18 Uop Llc Hydroprocessing unit with power recovery turbines
US10920624B2 (en) 2018-06-27 2021-02-16 Uop Llc Energy-recovery turbines for gas streams
WO2020012221A1 (en) * 2018-07-11 2020-01-16 Arcelormittal Method of heat transfer and associated device
CN108955010B (zh) * 2018-07-19 2020-10-20 连云港永发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层金属板冷却装置
CN109175284A (zh) * 2018-09-10 2019-01-11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高效、节能的连铸二次冷却方法
EP3670027A1 (en) 2018-12-20 2020-06-24 Fundación Tekniker Heat capturing device
ES2839823B2 (es) * 2020-01-03 2023-11-22 Bomba Elias S A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energia termica a alta temperatura y conjunto de motor y bomba de impulsion para vehicular un fluido termico a alta temperatura
CN111272000A (zh) * 2020-01-21 2020-06-12 董荣华 板坯汽化冷却装置以及板坯显热回收发电系统
AT523552A1 (de) * 2020-02-21 2021-09-15 Falkinger Ing Walter Stranggusswärmenutzung für Einsatzmaterial eines E - Ofens
US11131482B1 (en) 2020-08-10 2021-09-28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anaging power usage in an industrial process
CN112008066B (zh) * 2020-08-28 2022-04-15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 铸件浇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11924922B (zh) * 2020-09-17 2021-04-13 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临海地区水泥生产、海水淡化和发电联合实现系统及方法
CN112974526B (zh) * 2021-03-04 2023-02-14 上海博源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有色金属轧制的铝带导向结构
BE1029218B1 (nl) * 2021-03-19 2022-10-19 Koenraad Vermout Warmterecuperatie bij industriële processen
CN113084108B (zh) * 2021-03-31 2022-07-15 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390263B (zh) * 2021-06-15 2022-10-14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加热炉倒塌板坯拆除方法
CN113912272B (zh) * 2021-11-05 2022-05-24 广东南星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平凹一体化玻璃面板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115007824A (zh) * 2022-05-11 2022-09-06 福建圣力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连铸机用水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62016A1 (de) 1972-12-19 1974-06-20 Mono Pumps Ltd Mischeinrichtung
JPS51136512A (en) 1975-05-22 1976-11-26 Kawasaki Heavy Ind Ltd Steel slab cooling facility
IT1056974B (it) 1976-03-09 1982-02-20 Nut Foods International Srl Apparecchio miscelatore statico
US4059023A (en) 1976-05-06 1977-11-22 Aspro, Inc. One-piece sintered pulley hub construction
JPS5327873A (en) 1976-08-24 1978-03-15 Sumitomo Chemical Co Container made from polyester resin
SE427500B (sv) * 1978-06-09 1983-04-11 Flaekt Ab Anleggning for kylning av varmt gods
JPS5535808A (en) * 1978-09-04 1980-03-13 Hitachi Ltd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S5641056A (en) * 1979-09-13 1981-04-17 Sumitomo Metal Ind Ltd Device for recovering heat from continuously casting water cooling zone
AT363209B (de) 1979-10-18 1981-07-27 Voest Alpine Ag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der fuehlbaren waerme von im stranggiessverfahren gegossenen brammen sowie anlage zur durchfuehrung dieses verfahrens
AT365498B (de) * 1980-04-15 1982-01-25 Voest Alpine Ag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fuehlbarer waerme von einem im stranggiessverfahren gegossenen gussstrang und 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DE3019714A1 (de) 1980-05-23 1981-12-10 Mannesmann AG, 4000 Düsseldorf Vorrichtung zur rueckgewinnung von waerme aus heissen stahlbrammen
IT1132249B (it) 1980-07-24 1986-06-25 Meccaniche F B M Spa Costruzio Impianto per recuperare il calore latente e sensibile dei gas effluenti da un gruppo fusorio,allo scopo di ottenere energia elettrica e/o termica
JPS5760020A (en) * 1980-09-29 1982-04-10 Sumitomo Metal Ind Ltd Slow cooling method for billet
JPS5779043A (en) * 1980-10-31 1982-05-18 Nippon Kokan Kk <Nkk> Equipment for manufacturing pig iron
JPS57130752A (en) * 1981-02-03 1982-08-13 Sumitomo Heavy Ind Ltd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JPS57187151A (en) * 1981-05-13 1982-11-17 Nippon Steel Corp Cooler for continuously cast ingot
US4395296A (en) * 1981-06-22 1983-07-26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Thermal mechanical process for steel slabs and the product thereof
JPS5861318A (ja) * 1981-10-06 1983-04-12 Nisshin Steel Co Ltd 熱回収用ロ−ル
EP0084180B1 (en) 1982-01-16 1986-09-03 Hisao Kojima Mixing element and motionless mixer
JPS58133323A (ja) * 1982-02-03 1983-08-09 Nippon Steel Corp 保有熱回収型金属材冷却法
JPS58138545A (ja) * 1982-02-12 1983-08-17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連続鋳造装置の冷却方法
JPS58215255A (ja) * 1982-06-09 1983-12-14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連続鋳造機の顕熱回収装置
DE3432783A1 (de) * 1984-09-05 1986-03-13 Friedhelm Dipl.-Ing. 6000 Frankfurt Kaspari Waermerueckgewinnung aus den rauchgasen von fossilen brennstoffen mit gleichzeitiger reinigung der rauchgase von den schwefel- und stickoxiden und der erzeugung von elektrischem strom mit hilfe der zurueckgewonnenen waermeenergie, sowie der produktion von mischduenger aus den schwefeloxiden und stickoxiden
JPH0631717B2 (ja) * 1984-12-25 1994-04-27 株式会社土屋製作所 熱交換器の低温流体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4846259A (en) * 1985-01-18 1989-07-11 Ebar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uid flow in a tube of a heat exchanger
US4774997A (en) * 1986-02-14 1988-10-04 Blaw Knox Company Apparatus for extrusion casting
DE4137946A1 (de) * 1991-11-18 1993-05-19 Siemens Ag Gas- und dampfkraftwerk mit verbesserter dampfnutzung
FR2686730B1 (fr) 1992-01-23 1994-11-04 Aimants Ugimag Sa Methode de reglage de l'induction remanente d'un aimant fritte et produit ainsi obtenu.
JPH05318030A (ja) * 1992-05-13 1993-12-03 Nippon Steel Corp 溶融金属の連続鋳造方法
JPH06257886A (ja) * 1993-03-09 1994-09-16 Toshiba Corp 熱利用装置
JPH07284642A (ja) 1994-04-19 1995-10-31 Hisao Kojima ミキシング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318172A (ja) * 1996-05-31 1997-12-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外燃式熱ガス機関の熱交換器
DE19645390C2 (de) * 1996-11-04 2000-01-13 Metallgesellschaft Ag Mittel- oder Hochdruckwärmetauscher mit einer wärmedämmenden Verkleidung
JPH1123181A (ja) * 1997-07-08 1999-01-26 Maruyasu Kogyo Kk 熱交換器
FR2829232B1 (fr) * 2001-09-06 2004-08-20 Air Liquide Procede pour ameliorer le profil de temperature d'un four
CN2499150Y (zh) * 2001-09-20 2002-07-10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钢材钢坯辐射热装置
JP2004069163A (ja) * 2002-08-06 2004-03-04 Maruyasu Industries Co Ltd 熱交換器
RU2229065C2 (ru) * 2002-11-11 2004-05-20 Корнилов Вале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Комплексная тепловая система
US6857467B2 (en) * 2003-02-07 2005-02-22 Gestion Lach Inc.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DE10332270B3 (de) * 2003-07-09 2004-09-09 Mannesmannröhren-Werke Ag Innengekühlte Tragrolle
DE10357419B3 (de) * 2003-12-02 2005-07-14 Mannesmannröhren-Werke Ag Innengekühlte Stütz- oder Transportrolle
DE102004055598B3 (de) * 2004-11-18 2005-12-15 Krauss-Maffei Kunststofftechnik Gmbh Rohrbündelhochdruckwärmetauscher
US7225621B2 (en) 2005-03-01 2007-06-05 Ormat Technologies, Inc. Organic working fluids
GB0617721D0 (en) * 2006-09-08 2006-10-18 Univ Warwick Heat exchanger
JP2008096048A (ja) * 2006-10-13 2008-04-24 Tokyo Radiator Mfg Co Ltd 排気ガス用熱交換器のインナーフィン
KR100797824B1 (ko) 2006-12-18 2008-01-2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분상 또는 괴상의 일반탄 및 분상의 철함유 광석을 직접사용하는 용철제조장치
JP2008202846A (ja) * 2007-02-20 2008-09-04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熱交換器用伝熱管及びこれを用いたegrガス冷却装置
JP2008260022A (ja) * 2007-04-10 2008-10-30 Jfe Steel Kk 仮置きhcr用スラブ保温方法及び装置。
KR100879649B1 (ko) 2007-04-26 2009-01-20 (주)케이티에프테크놀로지스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이에 있어서 프리뷰 기능을 제공하는방법
UA29649U (uk) * 2007-08-02 2008-01-25 Державне Підприємство "Український Інститут По Проектуванню Металургійних Заводів" Пристрій для утилізації тепла відхідних димових газів технологічних агрегатів
CN101260816A (zh) * 2008-04-18 2008-09-10 朱学仪 一种回收利用钢坯余热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3668A2 (de) 2012-01-11
DE102009031557A1 (de) 2010-09-09
DE102010009955A1 (de) 2010-09-30
WO2010099920A3 (de) 2011-07-14
RU2504454C2 (ru) 2014-01-20
EP2403666B1 (de) 2019-01-02
CN102421551A (zh) 2012-04-18
US20120118526A1 (en) 2012-05-17
EP2403668B1 (de) 2019-01-30
US8544526B2 (en) 2013-10-01
WO2010099931A2 (de) 2010-09-10
WO2010099931A3 (de) 2010-11-11
EP2403666A2 (de) 2012-01-11
RU2011140001A (ru) 2013-04-10
WO2010099920A2 (de) 2010-09-10
CN102421551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43351A (en) Energy recovery in hot strip mills by converting the cooling heat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lant and the residual heat of slabs and coils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otherwise utilizing the captured process heat
TWI527997B (zh) 在冶金技術設備中回收能量的方法以及以熱元件為基礎的冶金技術設備
TWI472681B (zh) 高溫散熱物體儲藏場發電裝置
US5272879A (en) Multi-system power generator
DK2561299T3 (en) STORAGE AND RECOVERY OF HEAT ENERG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PRINCIPLE OF TRANSPORT OF HEAT TRANSFER MEDIUM
CN105150370B (zh) 一种建材制品的二次养护窑
JPH08303968A (ja) 熱交換方法及び熱交換装置
ES2515741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ción para la recuperación de energía térmica durante el tratamiento térmico de cinta de acero laminado en frío en un horno de campana para recocido
WO1998046948A1 (en) Solar driven ammonia-absorption cooling machine
CN102686965A (zh) 用于对连续运动的钢带进行预热的装置和方法
KR20120043660A (ko) 발전소의 운반 유체를 냉각하는 방법, 발전소 및 냉각 시스템
CN206490954U (zh) 机柜及其冷却系统
CN106477847A (zh) 一种一体化污泥压滤干化系统
EP283644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icing railway trucks and ore concentrate in railway trucks
JP6839913B2 (ja) 地中熱利用システム
US20190352551A1 (en) Dry cooling systems using thermally induced polymerization
EP288558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in a building
Karagiorgas et al. Solar and geothermal heating and cooling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Public Law building in Greece
JP5499470B2 (ja) 高温放熱物体貯蔵ヤード発電装置
KR101337353B1 (ko) 골프장 배수지의 관개용수를 이용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US20070012050A1 (en) Thermal method for ice removal under ambient air cryogenic vaporizers
Srivatsan et al.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mine air cooling systems: case study of an Indian coal mine using different cooling strategies
JP2015101965A (ja) 水回収装置、および、ガス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CN208050586U (zh) 一种热轧工件风冷平台
CN106403315A (zh) 多能源节能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