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1971A - Transmission medium - Google Patents

Transmission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1971A
TW201011971A TW098120832A TW98120832A TW201011971A TW 201011971 A TW201011971 A TW 201011971A TW 098120832 A TW098120832 A TW 098120832A TW 98120832 A TW98120832 A TW 98120832A TW 201011971 A TW201011971 A TW 2010119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s
transmission medium
wire
entangled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0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ru Sugama
Original Assignee
Sugama Rie
Toru Sugam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gama Rie, Toru Sugama filed Critical Sugama Rie
Publication of TW201011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19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6Coaxi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005Quad constructions

Description

20101197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傳輸媒體,特別是有關於在訊號或 電力之傳輸時的相位延遲或是振幅衰減(電壓降下)爲極 少的傳輸媒體。 【先前技術】 Φ —般而言,當經由傳輸路徑來將訊號或電力作傳輸時 ,起因於傳輸路徑所具有之電阻成分或是電感成分,在受 訊側或受電側所受訊之訊號或電力,相對於送訊訊號(輸 入),係無法避免會有電壓降下(振幅衰減)或是相位延 遲而使傳輸特性劣化的事態。將此種相位延遲或是電壓之 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並以使傳輸特性成爲最佳化的方式 來設計傳輸路徑之構成一事,係成爲最大的課題。 特別是,在高頻訊號之傳輸時,由於存在於傳輸路徑 中之浮游電容或是電感、集膚效果(skin effect)或介電 損失等所致的損失、或是頻率分散等的影響,係會變大, 並使訊號劣化成爲顯著,而在長距離傳輸的情況時,在途 中而對訊號作放大之中繼器係成爲必要。 爲了對此種訊號劣化所致之問題作改善,於先前技術 中,設置有用以對於送訊側之送訊波形而預先考慮由於損 失所致之波形劣化並將其設爲對劣化量作了補償之波形的 等化器(Equalizer)之構成,係被實用化,但是’由於設 置等化器所致之成本上升、構成之複雜化,係成爲問題。 -5- 201011971 又,爲了對上述問題作對應,亦提案有:將訊號分離成訊 號劣化係爲顯著之高頻成分、和劣化爲少之低頻成分。例 如,藉由平面圖案呈現扁平之:?字形的波形劣化補償部, 來將送訊訊號分離爲低頻成分與高頻成分。亦即是,利用 高頻成分其對於電容之阻抗爲小一事,而形成利用有配線 間電容之高頻傳輸路徑,並藉由此高頻傳輸路徑來將高頻 成分作分離,另一方面,關於低頻成分,則係使用將該路 徑藉由3字形導體線路所構成了的低頻傳輸路徑來作分離 @ ,並藉由使低頻成分經過較高頻傳輸路徑而長度多出有特 定量之長度的低頻傳輸線路徑側,來在其與高頻傳輸路徑 之間形成傳輸之時間差,而使高頻成分較低頻成分而更快 地傳輸,藉由此,而對波形劣化作補償(將傳輸速度較低 頻成分爲更慢之高頻成分的延遲藉由距離差來作補償)。 藉由將此結果作合成,而對訊號波形劣化作補償。關於此 種構成之波形劣化補償傳輸路徑,係在專利文獻1中有所 揭示。 Θ 此種訊號劣化,在積體電路之配線中,亦爲相同,例 如,在以千兆赫以上之時脈頻率而動作之積體電路中,不 僅是配線之電感成分,作爲返回電流(return current)路 徑的接地之影響亦係變大,亦即是,在低頻區域中並不會 成爲問題之浮游電容或是電感,在高頻區域中係會成爲大 的問題,而返回電流係大大的依存於配線之頻率特性,而 並不一定會通過接地。其結果,在經由傳輸路徑而傳輸高 頻訊號時,傳輸特性係劣化,並在輸出端處產生更進一步 -6 - 201011971 之電壓準位的降低或是相位之延遲。 如此這般,在訊號傳輸路徑所傳輸之訊號品質,係會 受到傳輸路徑本身所具有之電阻成分、電容成分、電感成 分的影響,特別是在高頻傳輸時,此些成分之浮游成分係 會造成大的影響,因此,訊號之振幅衰減(電壓降下)、 相位延遲(延遲)係變得非常大,作爲傳輸特性之評價參 數的眼圖,係會嚴重的崩潰,而成爲訊號傳輸之最大的課 ❹ 題。 例如,在先前技術中,當經由2根的傳輸路徑,而將 原本並不存在相位之偏差的互爲相異之訊號,藉由相異之 傳輸特性來作傳輸的情況時,起因於傳輸路徑之傳輸頻率 特性的差異,在兩訊號中會產生相位差。爲了對此作補償 ,係將較快一方之訊號(相位延遲爲少之訊號)藉由延遲 器來使其延遲,而對兩訊號之相位差作補償。但是,此一 方法,係有必要特地將延遲時間爲少的訊號之相位與延遲 〇 爲大之訊號的相位作配合,而成爲與絕對性之訊號傳輸的 高速化之方向背道而馳的作法。 又,對於主要起因於傳輸路徑之電阻成分的振幅劣化 (電壓降下),係並不存在有對策,除了在傳輸路徑中來 藉由被內藏於中繼器中的放大器而將振幅放大之方法(此 係亦爲補償)以外,係並沒有更好的方法。此放大,係有 著亦將雜訊放大的可能性,而有著造成S/N比的降低之 虞。 總歸來說,在先前技術中,係僅採用爲了配合於較差 201011971 的特性而故意使較佳的特性惡化以作補償之消極的對策, 對於將經由傳輸路徑之傳輸時的訊號劣化作根本性的解決 一事,係爲不可能。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97538號公報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者,係提案有一種:在傳輸時之相位延 遲係爲極少,且振幅衰減(電壓下降)亦爲極少,而訊號 @ 劣化相較於先前技術係大幅地減少之傳輸媒體(日本特願 2006-67039(平成19年3月15日申請),以下,稱作先 前申請案)。 此先前申請案,係仍未被週知,如圖11中所示一般 ,將由導電材料所成之直線狀的第1與第2線#1、#2略 平行地分離配設,並將由導電材料所成之曲線狀的第3導 線#3’在第1與第2導線#1、#2上分別交互地從其中 一方向來糾纏,並沿著第1與第2導線#、#之長度方向 參 而捲繞。又,將由導電材料所成之曲線狀的第4導線#4 ’沿著第1與第2導線#1、#2,而以與第3導線#3之 形狀相反的形狀來在第1與第2導線#、#2上分別交互 地從其中一方向來作糾纏並捲繞。 亦即是,在此傳輸媒體之編織法中,若是對藉由點I 、Π、ΙΠ所被包圍之圖U中上側的三角形ta處之3根的 導線#1、#3、#4之重疊方式作觀察,則第4導線#4 係在點I處而從第1導線#1之上方來在交叉部Π處而通 -8 - 2010Π971 過第3導線#3之下方。以下,若是將此狀態表記爲#4: 1(導線1之上方)—Π (導線3之下方),則第3導線 #3之重疊方式,係成爲導線#3: Π (導線4之上方)— m(導線1之下方),第1導線#1之重疊方式,係成爲 導線#1:皿(導線3之上方)—1(導線4之下方),3 根的導線#1、#、#4,係分別交互相異地交叉並成爲對 稱。 φ 然而,在藉由點IV、π、ν所包圍的圖11中下側之 三角形tb處之3根的導線#1、#3、#2之重疊方式,係 成爲導線#3: IV (導線2之上方)ιΠ (導線4之上方 );導線#4: Π (導線3之下方V (導線2之下方 );導線#2:V (導線4之上方IV (導線3之下方 ),導線#3係在點IV以及Π之兩個場所處,成爲通過其 他之2根的導線#1、#2之上方(也可以說,導線#4係 在點Π以及V之兩個場所處,成爲通過其他之2根的導線 φ # 2、# 3之下方)。 然而,在此種先前申請案中,係發現了下述一般之新 的課題,亦即是:若是於該傳輸媒體處而施加例如在長度 方向上作拉張之外力,則其之全體的形狀係變形,產生電 磁場之三角形ta、tb亦變形,而成爲無法形成充分的空間 〇 亦即是,在點I以及m處,第1導線#4係以藉由第 1導線#4或是第3導線#3而被包挾的方式而被綁緊,又 ’第4、第3導線#4以及#3之相對於第1導線的上 -9- 201011971 下關係,由於係與在第4導線#4與第3導線#3之交叉 部Π處的上下關係相反,因此,綁緊力係爲強。然而’在 點rv以及V處,第3、第4導線#3、#4之相對於第2導 線#2的上下關係,由於係與在交叉部Π處之上下關係相 同,因此,第2導線#2之藉由第3、第4導線#3、#4 而被綁緊的力,係會變弱。 於圖12,展示其模樣。若是將在點I處之第1導線# 1從第4導線#4所受到的朝上以及朝下之力,分別設爲 @ flu、fid,並將在點IV處之第2導線#2從第3導線#3所 受到的朝上以及朝下之力,分別設爲fIV u、fIV d,則係成 爲fIu=fId>fIVu=fIVd。因此,當在此傳輸媒體處而從 外部被施加有力的情況時,在將第2導線#2作包挾之點 處,係會產生鬆弛,並成爲容易產生傳輸媒體全體之形狀 的崩潰。特別是,係發現了下述一般之新的課題:產生電 磁場之三角形ta、tb的空間,係成爲無法充分地保持,並 使得傳輸時之相位延遲與振幅衰減效果減少。 〇 本發明,係爲有鑑於此一新的發現而進行者,其目的 ,係在於提供一種:就算是負荷有外力,全體之形狀的變 形亦爲少,而能夠將傳輸時之相位延遲與振幅衰減效果提 升之傳輸媒體。 本發明,係爲一種傳輸媒體,其特徵爲,具備有:第 1、第2導線,其係被相互作分離配置且被略平行地並排 設置;和第3導線,其係在第1、第2導線的長度方向上 來形成在此些之第1、第2導線處而從其中一方向起來分 -10- 201011971 別交互地糾纏捲繞所成之複數的糾纏部;以及第4導線, 其係在第1、第2導線之長度方向上,分別形成在前述第 1、第2導線處而從其中一方向起來分別交互地糾纏捲繞 所成之複數的糾纏部,與在此些之第1、第2導線彼此的 內側處而與前述第3導線相交叉之複數的交叉部,前述第 3、第4導線之前述各糾纏部,係在前述第1、第2導線之 長度方向上分別被交互配置,前述第1、第2導線之其中 φ 一方與上述第3、第4導線間之各糾纏部的捲繞方向,係 分別爲同一方向,另一方面,此些第1、第2導線之各糾 纏部彼此的捲繞方向,係相互爲逆方向,在前述各交叉部 處之前述第3導線與第4導線的重疊方向,係於第1、第 2導線之長度方向上而交互成爲逆方向。 若藉由本發明,則能夠將訊號或電力之傳輸時的該訊 號或電力之相位延遲或者是振幅衰減(電壓降下)大幅度 地降低。又,就算是在傳輸媒體處負荷有長度方向之拉張 • 等的外力,亦能夠對其之全體的形狀之變化作抑制,因此 ,能夠對於前述相位延遲或振幅衰減之減低效果的下降作 抑制。 又,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1〜第4導線, 係在由於此些中所流動之電流所致的電磁性相互作用會起 作用之範圍內而被作配設。 進而,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3、第4形狀 態樣,係與前述第1、第2導線糾纏並被形成爲正弦波形 狀。 -11 - 201011971 進而,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3、第4形狀 態樣,係與前述第1、第2導線糾纏並被形成爲山形狀。 進而’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1〜第4導線 ’係在輸入端側與輸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 又’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1、第2導線, 係在輸入端側與輸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前述第3、第 4導線,係在輸入端側與輸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 進而’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1、第2導線 ❹ 之共通連接部係被接地,從前述第3、第4導線之被作了 共通連接的輸入側,係被輸入有訊號等之電力。 又,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1、第2導線, 係在輸入端側與輸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前述第3、第 4導線,係被設爲獨立之導線。 進而,在前述發明中,較理想,前述第1、第2導線 ’係被作共通連接並接地,前述第3、第4導線,係爲獨 立之訊號導線。 Θ 【實施方式】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根據複數之添附圖面 而作說明。另外,在此些之複數的添附圖面中,對於相同 或是相當之部分,係附加有相同之符號。 圖1(A),係爲展示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實施形態的 傳輸媒體1之一部份的平面模式圖,圖1(B),係爲同 傳輸媒體1的原理圖。 -12- 201011971 如圖1(A)中所示一般,傳輸媒體1,係具備有:身 爲空出有所需要之間隔W而被略平行地並排設置之直線 狀的第1、第2導線之第1、第2線#1、#2;和身爲在 此些之第1、第2線#1、#2之間而以略180度相異之相 位來分別以略8字狀而被捲繞,並使該捲繞在第丨、第2 導線#1、#2之長度方向上而反覆進行之第3、第4導線 的曲線# 3、# 4。 • 此些之各線#1〜#4,其導線表面係藉由絕緣膜而被 被覆。但是,就算是不藉由絕緣膜而作被覆,只要成爲相 互並不接觸的狀態即可。各線#1〜#4,係只要爲通常之 導電性線材即可,而可爲銅、鋁等,只要是導電材料,則 係不限定其種類。直線# 1、# 2之相隔距離W,例如係 爲略4 mm’第3、第4曲線#3、#4間之糾纏距離間隔s ’係爲略5mm。但是,此些尺寸,係可因應於傳輸媒體1 之用途等而適宜作選擇。 # 傳輸媒體1,在第3、第4曲線#3、#4的與第1、 第2線# 1、# 2間作糾纏之糾纏部、以及編織構造上,係 具備有下述之一大特徵。亦即是,關於圖1中所示一般之 山形狀或是正弦波形狀的第3、第4曲線#3、#4,在身 爲糾纏部之糾纏位置P1處,第3曲線#3係在圖中下方 之第2直線#2處,以從其之圖中前方(亦即是紙面上方 )側起來朝向後(亦即是紙面下方)側而繞回的方式而被 彎折並糾纏,在相鄰之糾纏位置P2處,則係以從圖中上 方之第1直線# 1的下側起來朝向上側而繞回的方式而被 -13- 201011971 作彎折並糾纏。 進而,在相鄰之糾纏位置P3處’曲線#3係在直線 # 2處,以從其之上側來朝向下側而彎折的方式來作糾纏 ,在糾纏位置P4處,則係以從圖中上方之直線# 1的下 側起來朝向上側而彎折的方式來作糾纏’在糾纏位置p 5 處,曲線# 3係以從直線# 2的上側起來朝向下側而彎折 的方式來作糾纏,之後,係被進行有相同之糾纏方法、編 織方法。因此,此些之曲線#3的糾纏位置(糾纏部)P1 ❹ 〜P5,係在第1、第2線#1、#2之長度方向上被反覆進 行。 另一方面,在圖1中,關於曲線#4,在糾纏位置P1 處,係在圖中上方之直線#1處,以從其之下側起來朝向 上側而彎折的方式來作糾纏,在糾纏位置P2處,則係以 從直線# 2的上側起來朝向下側而彎折的方式來作糾纏。 進而,在相鄰之糾纏位置P3處,第4曲線# 4係以從直 線# 1之下側來朝向上側而彎折的方式來作糾纏,在糾纏 © 位置P4處,則係以從直線# 2的上側起來朝向下側而彎 折的方式來作糾纏,在糾纏位置P 5處,曲線# 4係以從 直線# 1的下側起來朝向上側而彎折的方式來作糾纏,之 後,係被進行有相同之糾纏方法、編織方法。因此,此些 之曲線#4的糾纏位置P1〜P5,係在第1、第2線#1、 #2之長度方向上被反覆進行。 而後,在此些之各糾纏位置P1〜P5處,於第1線#1 側處’第3、第4曲線#3、#4係以從第線#1之下側起 -14- 201011971 來朝向上側而繞入的方式而被彎折並糾纏。另一方面,於 第2線#2側處,第3、第4曲線#3、#4係以從第2線 #2之上側起來朝向下側而繞入的方式而被彎折並糾纏, 其之繞入方向(亦即是捲繞方向),在第1線#1與第2 線# 2處,係成爲相反方向。 亦即是,如圖1 (A)中所示一般,在圖中上方之第1 線#1的各糾纏部PO〜Pn處,曲線狀之第3、第4曲線# 3、#4,係從第1線#11之圖中紙面下(後方)側起而繞 入至紙面上(前方)側處,且被彎折爲直角等之所需要的 角度,而被作捲繞。 另一方面,在圖1(A)中,在下方之第2線#2的各 糾纏部P0〜Pn處,曲線狀之第3、第4曲線# 3、# 4係 從第2線#2之圖中紙面上(前方)側來朝向紙面下方( 後方)側而繞入,且以略直角等之所需要之角度而被彎折 並被作捲繞,該纏捲(捲繞)方向係成爲與第1線#1爲 φ 逆方向。故而,在第1、第2線#1、#2之相分離方向的 中間點處,當將與此些之第1、第2線#1、#2平行地前 進之省略圖示的水平中心線作爲對稱軸時,此些之第1、 第2線#1、#2的糾纏部P0〜Pn之捲繞方向係成爲非對 稱。 而後,在此些之各線#1〜#4的各糾纏部P0〜Pn之 長度方向各中間部處’係分別被形成有第3線#3與第4 線#4以直角等之所需要之角度而交叉的交叉部Cl、C2、 …、Cn。在此些之交叉部C1、C2.....Cn處,第3、第 -15- 201011971 4線#3、#4之其中一方,係通過另外一方之紙面上方( 前方)側,並以使其之上下的重疊方向在第1、第2線#1 、#2之長度方向上而依序成爲相反的方式來作交叉。 例如,在圖1(A)中左端之交叉部C1處,第4線# 4係通過第3線#3之上方側,在下一個的交叉點C2處, 第3線#3係通過第4線#4之上方側,在後續之交叉部 C3〜Cn處,通過上方側之線,係成爲第4線#4、第3線 # 3、…而依序被作逆轉。 · 如圖1(B)中所示一般,於同圖1(A)中,若是從 糾纏部P0側之輸入(in)起來朝向輸出(out)側而通電 電流i,則在藉由第1線#1與第3、第4曲線#3、#4 所分別包圍形成之略三角形狀的各空間ma、ma.....m a中,例如係分別被形成有N極之垂直變動磁場N。 又,在藉由第2線#2與第3、第4曲線#3、#4所 分別包圍形成之略三角形狀的各空間mb、mb.....mb中 ,例如係分別被形成有S極之垂直變動磁場S。此些之N ❹ 'S極的垂直變動磁場,係朝向第1、第2線#1、#2之 長度方向而依序移動。 故而,可以理解,在此傳輸媒體1中,藉由此些之垂 直變動磁場N、S,在各線#1〜#4中所流動之電流的電 子係被加速,亦即是具備有所謂的自勵式之電子加速作用 。亦即是,換言之,此傳輸媒體1,係爲自勵式電子加速 器。針對此點之理論性的說明,係於後再述。 圖2,係爲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的傳輸媒體1A之 -16- 201011971 槪略止體圖。於此所展示之實施型態中,此傳輸媒體ΙΑ ,係將上述傳輸媒體}之4根的線#1〜#4之輸入側與輸 出側的各個作結合並作爲丨根的線來作使用。 又,亦可如圖3中所示之傳輸媒體1β 一般,將2根 的直線#1、#2彼此作結合,另—方面,將2根的曲線# 3、#4彼此作結合,並藉由此來作爲2根的線而使用。進 而’亦可如圖4中所示之傳輸媒體ic 一般,將4根的各 Φ 線#1〜#4分別獨立地作利用。又,亦可將4根的線#1 〜#4中之2根作結合,並將剩餘的2根作爲獨立線來使 用。例如’藉由將作了結合之2根的直線#1、#2作接地 ,並將剩餘的2根作爲立體聲訊號之l線與R線來使用, 能夠謀求音質之大幅度的改善。 又,在圖1(A)之傳輸媒體中,雖係將直線的第1、 第2線#1、#2’和曲線的第3、第4線#3、#4,以相 互接觸的狀態來作編織,但是,只要相互間之配置關係係 # 爲如同上述—般之構成,則便可達成本發明之效果。例如 ’亦可將第1、第2線#1、#2在高度方向上以特定之距 離(當產生有電磁場之相互作用時)而作分離配置,並於 其之間來將2根的曲線在垂直方向上作分離配置。於此情 況,亦同樣的,係需要將所有的線#1〜#4配設在會被電 磁性地結合之範圍內。 接著,對於使用具備有上述構成之本發明所致的傳輸 媒體而進行了訊號傳輸時之實驗、藉由測定所得到之結果 以及效果作說明。 -17- 201011971 此實驗,係爲對於將圖1之第1、第2的2根的直線 #1、#2之輸入側與輸出側的各個作連接、結合而作爲第 1線(往路)來利用,並將2根的第3、第4曲線#3、# 4作連接、結合而作爲第2線(返路)來利用了的情況時 ,其輸入訊號之在輸出側處的訊號準位之衰減(電壓下降 )與相位延遲作了測定者。 實驗以及測定,係在此種構成下,將使頻率在 10 OkzH〜20MHz的範圍而作了變化之輸入訊號,在本發明 ❹ 之傳輸媒體中作傳輸,並對於輸出側之以示波器而作了測 定的輸出訊號之相位延遲與訊號衰減狀況作了測定。又, 爲了作比較,針對先前技術之傳輸路徑,亦進行了相同之 實驗。 圖5,係爲在本實驗中所被使用了的測定裝置之槪略 圖。 本測定裝置,係在至少包含有本發明所致之傳輸媒體 的傳輸媒體(在本實施例中,傳輸路徑本身係藉由本發明 G 所致之傳輸媒體所構成)之輸入側處,連接發訊訊號源10 ,並在輸出側處,連接用以對輸出訊號之相位延遲與衰減 狀況作監測的測定器(於本例中,係爲示波器)20。在輸 出側之示波器20處,係被連接有50 Ω之阻抗整合用(終 端用)的電阻。 若是更具體地對於在實驗中所使用之測定裝置與傳輸 路徑作說明,則係將圖1中所示之傳輸媒體1的第1、第 2直線# 1、# 2之輸入側與輸出側分別作連接,並構成第 -18- 201011971 1傳輸線#11(參考圖3),並將第1傳輸線#11作接地 ,而設爲接地,且將第2傳輸線#22作爲訊號線,而輸入 從震盪源10而來之震盪訊號。從震盪源10所產生之震盪 訊號’係爲正弦波訊號與方形波訊號,且頻率係爲可變。 於此,所使用之本發明的傳輸媒體1的長度,例如係 爲2 9m,而電感係爲725mH,電阻値係爲3.3 Ω。另外, 藉由4根的線所構成之傳輸媒體,係亦可捲繞在捲線軸( 參 磁性體之芯)上,經由實驗,可確認到,就算是此情況中 ,亦能夠得到與以下所說明者爲相同之效果。 又,對於作爲傳輸媒體而將從先前技術起便被一般性 地使用之被覆電線作爲傳輸媒體來使用時之實驗、測定結 果,亦同時作展示。 作爲圖5之測定裝置的震盪器1〇,係使用Tektronix 公司製之AFG3102,作爲示波器,係使用TEXIO公司製 之DSC-95 06,作爲探針,則係使用關西通信電線公司製 # 之RG-58A/U,Xm。又,作爲先前技術之傳輸路徑的線路 ,係使用被捲繞在芯上之長度29m的電線(線徑(芯線) 0.35ιηιηφ、線外徑(亦包含絕緣被覆)〇.4ιηιηΦ )而電感 値爲725mH、電阻値爲3.3Ω者,作爲本發明之傳輸媒體 ,係使用同樣的被捲繞在芯上之長度2 9m的線(直線详1 、#2與曲線#3、#4係均爲線徑(芯線)0.3 5 mm φ、線 外徑(亦包含絕緣被覆)0.4mm φ),且曲線#3、#4之 電感値爲738mH、電阻値爲4.0Ω,直線#1、#2之電感 値爲741 mH、電阻値爲3.2 Ω者。 -19- 201011971 作爲測定條件,藉由震盪器1 0所產生之訊號,係爲 頻率100kHz、相位〇.〇°、電壓l.OVpp之方形波訊號,和 頻率1MHz、相位0_0°、電壓l.OVpp之正弦波訊號。 一般而言,高頻訊號之傳輸路徑,由於係由浮游電感 與浮游電容、還有電阻成份一般之等價性的分佈常數電路 所構成,因此,在傳輸時,係必定會產生有相位之延遲或 是振幅之衰減(電壓下降),並產生如同前述一般之訊號 波形的劣化。 0 相對於此,若使用本傳輸媒體1,則在實驗上,亦確 認到了 :此相位延遲或是振幅衰減,相較於先前技術之傳 輸纜線等的傳輸路徑,係縮小了數十倍。 亦即是,在圖6(A)與圖6(B)中,係展示有當從 震盪器10而將100kHz之正弦波訊號輸入至本發明所致之 傳輸媒體與先前技術之傳輸媒體(電線)中時,在輸出側 之示波器所觀測到的波形圖。 於圖6(A)中,係展示有:當使用本發明所致之傳 © 輸媒體(傳輸路徑)時,在輸入了正弦波訊號時,藉由輸 出側之示波器20所測定了的將橫軸設爲時間軸之輸入波 形(虛線in )與輸出波形(實線out )。在此實驗中’係 觀測到了 1 76ns之相位延遲。 另一方面,於圖6(B)中,係展示有:當使用先前 技術之傳輸路徑時,在輸入了正弦波訊號時’藉由輸出側 之示波器20所測定了的將橫軸設爲時間軸之輸入波形( 虛線in )與輸出波形(實線out)。在此實驗中’係觀測 -20- 201011971 到了 2.36// s( 2360ns)之相位延遲。 若依據此實驗結果,則相對於先前技術之傳輸路徑的 相位延遲係爲2360ns,若使用本實施型態所致之傳輸媒體 ’則相位延遲係爲1 76ns,相較於先前技術’係能夠抑制 在1 / 1 0以下的値。 於圖7(A)中,係展示有:當使用本發明所致之傳 輸媒體(傳輸路徑)時,在輸入了方形波訊號時’藉由輸 φ 出側之示波器20所測定了的將橫軸設爲時間軸之輸入波 形(虛線in )與輸出波形(實線〇ut )。在此實驗中’係 觀測到了 8ns之相位延遲。 另一方面,於圖7(B)中,係展示有:當使用先前 技術之傳輸路徑時,在輸入了方形波訊號時’藉由輸出側 之示波器20所測定了的將橫軸設爲時間軸之輸入波形( 虛線U)與輸出波形(實線out)。在此實驗中,係觀測 到了 58ns之相位延遲。 # 若依據此實驗結果,則相對於先前技術之傳輸路徑的 相位延遲係爲58ns,若使用本實施型態所致之傳輸媒體, 則相位延遲係爲8ns,相較於先前技術’係能夠抑制在1 / 7以下的値。 此實驗結果,係令人感到驚訝’特別是,若是考慮到 在高頻帶域中傳輸媒體係爲等價性的分佈常數電路一事, 則此實驗結果係爲在通常常識中所無法想像到者。但是, 現實上,若是使用本發明之傳輸媒體’則係得到了此種的 結果。可以想見,如同上述一般’其主要之原因,係在於 -21 - 201011971 在具備有特徵性構成之4根的線#1〜#4中所流動之電流 所致之電磁的相互作用。 接下來,根據圖(A) 、( B ),圖9(A) 、( B ), 來對於此種本發明之作用效果的數理學性之理論考察作說 明。 圖8(A),係爲對圖1(A)中所示之傳輸媒體1的 在2維平面上之電流h'h、〗3等的分布作展示之模式圖 ,(B)係爲對同傳輸媒體1之電磁場等的分佈作展示之 @ 模式圖。 圖9(A),係爲對在圖8(B)中所示之數理學性理 論模式的理論方程式(〇)之數理學性理論模式作展示的 模式圖,同(B)係爲同(A)之部分擴大圖。 首先,對於在圖8、圖9中所示之傳輸媒體1的數理 學性理論模式之設定作假定。 在此理論模式中,可以想見,與某一三角渦(亦即是 圖1(A)中,將產生垂直變動磁場之空間ma、mb作包圍 〇 的三角形之線中所流動之渦電流)相鄰接之在中央之2個 的眼(交叉部C1〜Cn)之端點間所產生的起電力,係藉 由該三角渦之垂直磁場和相鄰接之2個的三角渦所作出之 垂直磁場而被作誘導(參考圖8(B))。而後,沿著眼 之中央線,於空間中係產生阻抗’並藉由起電力,而流動 電流(參考圖9)。由下述之說明,可以清楚得知,藉由 此,傳輸媒體係具備有衰減以及延遲爲極少的傳輸特性。 以下,假定電流係全部爲有頻率之交流,並將記號如 -22- 201011971 同下述一般的作定義。 I:從某一眼起而流向另一眼之電流。 △ In:在第η個的眼之中央的空間中所流動之電流的 1/ 2。
Jn:在第η與第(η+1)個之間的三角形之渦電流。 此時,請注意到,此設定係滿足克希何夫電流定律。 進而,如下述一般: m 〔數式1〕 Λ(β>): —個的眼之中央的空間之阻抗的2倍 C:三角形之二等邊與底邊之間的線間容量 i?:三角形之二等邊的一邊之線的電阻 r = C · i?:三角渦之循環電路的CR時間常數 Λ):相對於中央之二等邊的各邊之長度的三角形之底邊的長度之比 ρ = 2 + /?0,σ = 2 + σ0 φ §1.傳輸媒體上之電磁場(參考圖8(Α) 、(Β)) 對圖8(A) 、(Β)之設定作假定。 在傳輸媒體上所產生之電磁場,藉由電磁學,可以得 知係成爲下述一般。在傳輸媒體之各個的三角渦(圖(Β )中,藉由粗黑線所包圍之區域)中,藉由畢歐沙瓦定律 ,係產生有強的垂直變動磁場。進而,此垂直變動磁場, 係藉由電磁誘導之法則,而產生沿著傳輸媒體之中心線的 方向之電場。 因此,在此理論模式中,係如同下述一般地作考慮。 被誘導至相接於三角渦之2個的眼之端點間(圖8(b) -23- 201011971 中,2點鍊線箭頭)的起電力,係成爲 〔數式2〕 γ 3 _Vs(a+/2+〇w3) 進而,被誘導至相接於旁鄰之三角渦之2個的眼之端 點間(圖8 ( B )中,3點鍊線箭頭)的起電力,係成爲 φ 〔數式3〕 〜 d ~L\ +/2 +σ〇 -/3) 於此,係假設Λ、/2、/3(圖8(B)中,粗黑線箭頭)之相互的比,係接近於1’ σ0係爲由傳輸媒體之形狀所訂定之常數’電抗‘ζ,係爲由形狀與大小所訂定之常數。 〔數式4〕 此時,請注意到,^與^之比Γ/ζ,係僅經由傅输媒體之形狀而被決定,而並不依存於大小。 並且,下式係成立: \<LJL,<2 (左側之^等’係代表,在圖8(B)中,由於3點觸係較2點讎而距離三角渦更遠, 爲又’右邊之不等式’係代表,細8、圆9中,由於3點鍊線之一半係與2點鍊線之一半相一致, 因此ξ係爲/2以上’且由於在與2點鍊線並不—致之3點鍊線的—半中所產生的起電力,亦並非爲〇, 因此,係成爲i。/2<Α。) §2.傳輸媒體之理論方程式(參考圖9) 以下,對圖9(A)之設定作假定。 -24- 201011971 〔數式5〕 在此理論中,成爲^^。< < 1的情況,係假設僅限於ω〇< < «的情況。 於此,<a0係假設爲滿足ω0< < τ]之頻率値。 於此,係設爲η = 〇,1 Ν - 4。 對第(η + 2 )個與第(η + 3 )個的2個的眼之中央的起電力作注意(圖8(B)、2點鍊線箭頭)、 ⑼ 及⑻(δ/„+2(,) + δ/„+3(〇) = -1 · |- mt) + Δ/β+2 (Ο + J„+2 (〇) + (/(〇 + Δ/„+3 (ί) + Jn+2 {t)) + (σ0 -(Ι + ΑΙν+ J„+2 m ot -Ij —((/(Ο + AI„+1 (0 + J„+1 (〇) + (/ + Δ/β+2 (0 + y„+1 (0) + (σ0)(/ + Δ/,, (r) + Jn+1 (/)))
-Z ~ ((/(/) + Δ7„+3 (0 + J„+3 (/)) + (7 + Δ/„+4 (/) + J„+3 (0) + (σ0)(/ + AIn (t) + J„+3 (〇))
Ot (於圖8(B)中,第一項係爲粗黑線箭頭之三角渦所致的作用,第二項係爲下側之3點鍊線箭頭之三角渦所致的 作用,第三項係爲上側之3點鍊線箭頭之三角渦所致的作用。) 〔數式6〕 將上式作變形: R(0)-(AIn+1(t) + AIn+,(t)) = -Σ~(σ· I{t) + Δ/η+2 (Ο + ΑΙη+3 (〇 + (σ0) · ΑΙΝ (〇 + σ · Jn+2 (/)) οΤ -1~(2·σ· m + Δ/„+1 (Ο + Λ/„+2 (Ο + 2 · (σ0 )Α1Ν (〇 οΤ + Δ/„+3 W + Δ/„+4 (Ο + σ ·人+1 (〇 + σ ·人+3 (ί)) 〔數式7〕 進而對此式作變形,相對於η= Ο,1,.·.,Ν-4, Ο) {r{(0) + r. 1). (Δ/η+2(〇 + Δ/η+3 (〇) + Ζι ~(ΑΙη+ι(Ο + ΑΙη+2(Ο + ΑΙη+3(t) + ΑΙη+4(t)) =-(L ~)·(σ· /(〇 + (σ0) Μν (〇 + σ · Jn+2 (〇)
Ot ~)·{σ·I{t) + 2-{a0)·ΑΙΝ(〇 + σ· JM+1 (〇 + σ· Α/η+3(〇)) -25- 201011971 〔數式8〕 接著,相對於η = - 1,0,1,···,N— 3,在圖9(A)之粗黑線的三角渦之循環電路(參考圖9(B)) 中適用克希何夫電壓定律, ~ |((Λ+2(0 + Λ+3 (〇) + (Λ+2 (0 _ ^Λ+1 )))dt +M„^2{t) + Jn^2{t)) + R (/(〇 + Δ/„+3 (0 + Jn+2 (0) + (p0 R) (/(〇 + Mn (0 + J„+2 (f))) = 0 ' ^|((λ+2(〇-λ+3 (〇)+(·/ n+2 (0 - Λ+1 m ^R~ am+δ/λ+2 (0+jn+2 (〇) + (/(〇 + AI„+3 (t) + Jn+2 (0) + p0 · (/(〇 + Δ/,, (0 + J„+2 (〇)) = 0 故而,注意到 (人+2 W -人+3 W) + (人+2 W _ 人+1 (0) + Γ · ^· ((7W + ^+2 (0 + 人+2 ⑼ + (/(〇 + Δ/„+3 (0 + Jn+2 (0) + p〇 · (7(0 + Mn (0 + J„+2 m = 0 〔數式9〕 故而,對 (2) - 2 · Jn+2 (t) + Jn+l (t) + J„+3 (0 =t ~ (p · I(t) + AIn+2 (t) + Δ/„+3 (t) + p0-AIN(t) + p- Jn+2 (〇) ot 之數式作變形,並將電流全部設爲交流,相對於n = 〇,l,...,N—4, (3) {R{ai) + j ·ω·Ζ0)· (Δ/π+2 (0 + ΑΙη+3 {t)) + j ω·Ζι (Δ/„+1 (t) + Aln+2 (t) + Δ/„+3 (ί) + Δ/η+4 (t)) ® =-〇 · ω Ζ〇) · (σ · Ι(〇 + (σ0) · Δ/^(〇 + σ J„+2(〇) -〇'· <» · ^) · (σ · /(〇 + 2 · (σ0) · Δ/^, (/) + σ · Jn+1 (ί) + σ· Jn+3 (〇) 進而,相對於η = - 1,0,1,…,Ν - 3,係得到 (4) _ 2 · Λ+2 (0+(Λ+ι (0 + Λ+3 (0) = ]·ω·τ{ρ· I{t) + ρ Jn+2 (〇 + Δ/„+2 (〇 + Δ/π+3 (ί) + ρ0·ΑΙΝ (〇) 將此(3),(4) (η = 0,1,.._,Ν—4),稱作傳輸媒體之理論方程式。 -26- 201011971 〔數式ι〇〕 如下述一般,設爲
=^Μη = \,2,···,Ν,αηάΥ„ =^forn = 〇X2,--,N ,並取得其與上述之理論方程式的號碼差了 1個者間之差, 相對於η = 0,1,…,N-5,而得到下式。 〔數式11〕
(5) (R(i〇) + j ·ω·Σ0)(Χ„+4 + Χη+2) + j (〇-Lx{Χη+5 + ^η+\) =-7'ωΖ0<τ(7„+3 - Υη+2) - ]ωϊχσ(Υ„+/ί - Υη+3 + Υη+2 - 7η+1) 〔數式12〕 又,相對於η=- 1,〇,1,..·,Ν-4,下式係成立: (6) 2(f„+3-y„+2)-(y„+2-r„+l +r„+4-rn+3) =j^t(X„+4 -X„+2 +p(F„+3 -Y„+1)) 對於(5)而針對Xn+5來求解,相對於n = 〇,1,···,N—5, ⑺ Χη+5 =夂+1 + (-> + _/·琴)(总+4-心)
Lx -Zj -σ·-γ- (Yn+3 - Yn+2)-σ· (Υη+Α - Υη+3 + Υη+2 - Υη+1)
A 將(6)設爲η + 1 ’並針對r„+5來求解,相對於η = — 2 ’ 一 1,0,1,·,Ν— 5,可得到 W U _匕+3) + 匕+2 _·/··ω·7(尤”+5 _义《+3) 將此(7)、(8)稱爲傳輸媒體之理論差分方程式。 -27- 201011971 〔數式13〕 又,若是設爲n=l,2,...,則 yn=K~ Υη-Χ >χη=χη~ Χη-2 + ~ ΆΡ > Ά)^ ' Λ-1 請注意到,傳輸媒體之理論差分方程式,係可寫爲如同下述一般:相對於η = 0,2,4,..., (9) ^«+5 = ~Xn^ +(-^- + 7- ^ ~)^„+4 ~ay~yn^ Ζ, ω _ L Lx /ιλ、 . L0 R(〇))、 . Κ(ω) (1 〇) Xn+6 = _ΧΜ+4 +(--^ + 7--ψ-) · Χη+5 - 1σ· ~y— · Λ+4 _ σ(Χ+3 + 凡+5 ) ij ω · L' Lx (11) Λ+5 =(2-;·«·Γ·(/7-σ))·^+4 -^η+3-ΐ·ω·τ·χη^
(12) 凡+6 = Γ ® · χ„+5 -少„+4 + (2 - /?. _/ω · γ) ·凡+5 〔數式14〕 於此-若是設爲: (13) f{zx,z2,zz,z^^x,w2,yv^,M>^a,b,c,s,t) =Zj + (-a + j·i)(z4 -z2)-b-a-(w3 -w2)-b-{w^ -wi+w2-wl) 則,(7)係成爲 (14) X5 =/(不,υ3,υ,Κ,;Γ4,|^σ,Α^^,τ·ω)
Lx ω· L'
〔數式15〕 進而'若是設爲 (15) g(zl,z2,z3,z4,wl,w2,wi,w^,a,b,c,s,t) = (3-j-t-c)(wi-w3) + w2 ,則(8)係成爲 (16) Υ5 =8(Χι,Χ2,Χ3,Χ„Υι,Υ2,Υ3,Υ„^,σ,ρ,^-,τ·ω)
Lx ω· L' -28- 201011971 〔數式1 6〕 使用此式,設爲 ν = (Χι,Χ2,Χ3)ΧΑ,Υ},Υ2,Υ3,Υ4)ί, Ψ(Χ5,Χ6,Χ7,Χ„Υ5Μ^ ,並使用8次行列,而可寫成
W = Α(^-,σ,ρ,^^-,τ·ω)·ν Lx W'LX 因此,遞迴式,係可»爲 (17) X” =(_,σ,Α 黑,r.W㈣]1)„+4[㈣… ❹ 一【一)]·α+3|” 4] 。又,亦應注意到,若是使用(9),(10),(11),(12),則可使用4次行列來作計算。 §3.理論方程式之特性行列 〔數式17〕 (1)行列冰|1^,/7,^^.外係具備有並不依存於頻率之固有値似及其之固有向量
Zj W'LX (1,0,1,0,0,0,0,0),,(0,1,0,1,0,0,0,0)ί,(0,0,0,0,UUV。 〔數式18〕 請注意到,初始之固有向量’係藉由(⑺式,而賦予在奇數時得到相同値,並在偶數時得到0的解’ 第2個的固有向量,係藉由(18)式’而賦予在偶數時得到相同値,並在奇數時得到0的解。 以及,固有値0與其之固有向量。 (-σΑΟΛΙΑΟ’Ο), 又,Α^,σ,ρΑΟ),除此之外,係具備有固有値1,1、和喊〆》 厶1 但是,當。<^<聰,係爲Η=ι,《* 1’而當2時、α係爲實數。 Α 厶1 -29- 201011971 〔數式19〕 證明:關於不依存於頻率之固有値,係可直接容易地作確認。 藉由具體的計算,下式係成立: J(a,6,c,0,0)= 1 a 0 ~a 氺 * 幸 * -a \-a2 a a2 * * 木 * a2 a3 - a \-a2 -a3 +a 氺 氺 氺 氺 -a3 +a -a4 +2a2 a3 -a a4 -2a2 +1 氺 氺 氺 * 0 0 0 0 0 1 -3 3 0 0 0 0 0 3 —8 6 0 0 0 0 0 6 -15 10 0 0 0 0 0 10 -24 15 〔數式20〕 A(a,b,c,〇,〇)之固有多項式,係爲 \t-Et -A{a,b,c,0fi)\ = t(t-\Y{t2 +Aa2 +2)t + \) =-1)5 (卜《〇 ⑷X,- α,⑷) 但是, a0 (a) = (1 / 2)(a4 -4a2+2) + (1/ 2)^-^4-(a4 -4a2 +2)2, a, (a) = (1 /2)(a4 - 4a2 +2)-(1/ 2)yTl^4-(a4 -4a2 +2)2 〔數式21〕 故而,除了上述之固有暄l,U〇以外,係具備固有値l,l,a。⑷,⑷。 請注意,此時,〇r〇⑷· ⑷=1係成立。 於此,若是注意到4-(a4 -4a2 +2)2 = a2 (a2 -2)2(4-a2), 則可以得知,當a 2 2時,《。(a), a, (a)係爲實數。 當a<2時,若是注意到((a4 - 4a2 + 2)/2)2 +(^4 - ((a4 - 4a2 + 2)2 /2)2 =1 -則係成爲|a0⑷卜&⑷卜1。 故而,若是設爲a = a。(a),貝[J係成爲cT1 = ⑷,題意係成立。 -30- 201011971 〔數式22〕 故而,當<U _ < 1時,亦即是,當頻率爲 ω·Σ} (18) ω0<<ω< < γ'1 時,可考慮爲 —^y-,τ-ω) = Α(-γ-,σ,ρ,0,0) Ζ, ί» ·Ζ, Zj 。因此,除了不依存於頻率之固有値1,1,1,0以外, 係成爲存在有接近於1之2個的固有値,和接近於ACT1之2個的固有値。
〔數式23〕 Λ 、- (2)於此,假定1<芸<2。 A 進而,對於充分大的m,係存在有對於某一頻率ω而並不依存之常數CC r_1中,對於所有的|Γ|< <1,下式係成立: ,σ, ρ, ω. L' ,τ·ω)η·ν Φ 〔數式24〕 證明:在1<S<2之條件下,當^〈〈iyCCr-1時,也^,<7,/7,3^义《)/?1,由於8個的固有値, Lx L' ω · L' 係僅有接近1之7個的固有値與〇固有値,因此,藉由行列之擾動理論, 係存在有對於某一頻率ω而並不依存之常數C , Α^,σ,ρ,^-,τ-ωΤ -V ^C-\V\ 係成立。 §4.輸入輸出特性 爲了求取出眼數N之傳輸媒體的輸入輸出特性,係必 -31 - 201011971 須要對於傳輸媒體之理論方程式系(3) 、(4)求解。此 理論方程式系,係與理論差分方程式系(7) 、 (8)和 n = N— 4之(3)以及n=N-3之(4)爲同値。 〔數式25〕 於此-對於終端邊界條件’以使 厂=(7/^-3,^W-2,义"-1,,4-4,^W-3,心-2,心-1 ) V0 = ^0 滿足η = N —4之⑶、和η =N—3之(4)、以及η = N—5,N—6之(8)的方式來作賦予。 而後,使用理論差分方程式,而能夠歸納性地求取出η爲小之 故而 > 於此’係對終端邊界値剛求解 > 並求取輸入輸出特性° (相較於此,入端邊界値問題係難以作處理)。 〔數式26〕 以下,從傳輸媒體之方向的相反方向起來附加號碼, 並對於眼數N之傳輸媒體的輸入輸出比 / + Δ/】+ c/〇 1 + Χλ + Υ0 I + AIn+Jn l + XN+YN ,根據端邊界値條件來作考慮。 〔數式27〕 首先,對於終端邊界値條件 V ^(Χ},Χ2,Χ3,Χ4,Υ„Υ2,Υ3,Υ4Υ,v0 =Ya ,以使其滿足η = - 2,- 1之(8似及後述的(19)與(20)(由η = Ν — 4之⑶與η = Ν—3之⑷所導出) 的方式來作賦予。 -32- 201011971 〔數式28〕 (19) X4 =-(^,+X2+X3)-
Kc〇)_A )(X2 +X3)
Ln —^r- · (¢7 + (<j — 2) * + ¢7 · ) — (¢7 + 2(cr — 2) + c * (ί^ ~ί" ))
A (20) = ~~Yq + 2 · + j * co' + /9 · + JTj + -^2 P * ) 〔數式29〕 φ 請注意到,此時,如同在§1中所示一般,1 < ¥ < 2。 L' 於此,假定頻率ω係滿足(18)。 此時,在某一广(的e %處,對於滿足 |F(iy) + F»|«l,|v0(iy)-v;(iy)|«l 之終端邊界條件作考察。 數式30〕 首先,藉由假定, Z, ω L0 ,τ·ω) ΚΛΜ)/4] ν'(ω) = Υ\ώ) 藉由§ 3之(2),設爲m =〔(# -1)/4〕,而成爲 > 冰>,σ,·的,)/4] · (Γ⑻-Κ㈣)
Zj ω-L。 -33- 201011971 〔數式31〕 故而’係得到 Α(^-, σ, p,, τ · ω)Ι(Λ,-1)/4] · {V{m) - ¥(ω)) «1 A 〇>L0 。因此,可得到&与}ν故而’%与1係成立, 而可以得知係幾乎沒有衰減或是。 結論:當頻率爲(18)時,亦即是當ω〇<<ω<< τ」時’在終端邊界條件係充分接近於非衰減非延遲解之 @ 終端邊界條件時,衰減與延遲係爲極少。進而,此時之解 所取之値係充分地接近於非衰減非延遲解所取之値。故而 ,在此意義下,由於非衰減非延遲解係具備有安定性,因 此’係成爲能夠作爲實際之物理現象而出現。另一方面, 當頻率並非爲(18)時,非衰減非延遲解只要從終端邊界 條件而有少許的移動’便會成爲衰減爲大的解,在此意義 下’係並不具備有如同上述一般之安定性,而在物理上並 不存在’解係僅被限定於衰減延遲爲大者。 〇 圖10(A) ’係爲展示圖1(A)中所示之本發明的 傳輸媒體1之一部份的擴大圖,(B)係爲同圖(A)之立 體圖。 如圖1〇(Α)中所示—般,傳輸媒體1,係具備有以 下之特徵:糾纏於第1、第2線#1、#2之第3、第4線 #3、#4的編織方法’係較藉由圖11、圖I〗所展示之先 前申請案中的傳輸媒體之編織方法而更具有對稱性。 亦即是,此傳輸媒體1,係如同圖i〇(a)中所示一 -34- 201011971 般,具備有藉由圖中之點r、π,、m’所包圍之上側的三 角形部t a、和藉由點IV,、π,、v,所包圍的圖中下側之三 角形部tb。上側之三角形部ta,係藉由第1線#丨和第3 、第4線# 3、# 4所包圍。此些之三角形部ta、tb,係如 同上述一般而爲流動有渦電流之三角渦,並爲垂直變動磁 場的產生場所,從在上側與下側處而相鄰之三角形部ta、 tb的頂點(交叉部Cl〜Cn),係產生強力的電磁波。 φ 此上側之三角形部ta處的第1、第3、第4線#1、 #3、#4彼此之重疊狀態,係成爲:第4線#4係在點工, 處而從第1線#1之下側來朝向上側而繞入,且在其之上 側處而以略直角來彎折,並朝向第2線#2之上側的點v, 而略直線地伸長,但是,在前面之點Π’處,係通過第3 線#3之下方。若是將此狀態例如以#4:1’(#1之上) βΠ’(#3之下)的方式來作表現’則第3線#3,係成 爲#3: ϋ,(#4之上瓜’(#1之下)。又,第!線 Φ #1,係成爲#1:11,(#4之下)—111’(#3之下)。 而,在圖中下側之三角形部tb處的第2、第3、第4 線#2、#3、#4彼此之重疊狀態’第3線#3,係成爲# 3:IV’(#1之下)->11’(#3之上)。第4線#4’係成 爲#4: H,(#3之下)—V,(#2之上)。第2線#2, 係成爲#2:1¥,(#3之上)—乂’(#3之下)。 故而,在此些之上下的三角形部ta、tb處,各線 〜#4亦係分別交互地交叉’而其之重疊方式’係成爲對 稱性。又,作爲傳輸媒體全體’從上下左右表背面方向來 -35- 201011971 看,亦係具有對稱性。 如此這般,藉由在三角形部ta、tb處之各線#ι〜#4 的重疊方法係爲具有對稱性一事,在三角形部ta、tb之各 線#1〜#4的交叉點(Γ〜V’)處之上下關係,係成爲 具有對稱性。故而,在I’、m,、IV’、v,之各點處,係以 使第1、第2線#1、#2藉由第1、第2線#1、#2而被 包挾的方式而被均等地收緊。 亦即是,如同圖10(B)中所示一般,若是將在點I’ 0 處之第1線#1從第4線#4所受到的朝上以及朝下之力 ,分別設爲Fru、Frd,並將在點IV’處之第2線#2從第3 線# 3所受到的朝上以及朝下之力,分別設爲b,u、f>v,d ,則係成爲Fru= Frd> fw,u= fw,d。故而,就算是在從外 部而被施加有力的情況時,在各交叉點處形狀亦係被保持 ,而難以產生傳輸媒體全體之形狀的崩潰。 因此,若藉由此傳輸媒體1,則就算是負荷有外力, 亦能夠對於產生垂直變動磁場之三角形狀部ta、tb之變形 Θ 量作抑制,故而,能夠對於身爲傳輸媒體1之效果的訊號 或是電力之傳輸延遲與振幅(電壓)衰減作抑制。另外, 本發明之傳輸媒體,係亦可適用在將電力作送配電之電力 纜線中。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若藉由本發明,則能夠將訊號或是電力之傳輸延遲與 振幅(電壓)之衰減降低。 -36- 201011971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A)係爲展示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實施形態 的傳輸媒體之一部份的平面圖,(B)係爲(a)的原理圖 〇 〔圖2〕展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的簡單化後之構成 ’並爲將4根的導線之輸入側與輸出側分別作結合並作爲 1根的導線來使用之實施例的槪略平面圖。 φ 〔圖3〕展示本發明之另外之其他實施例的簡單化後 之構成’並爲將2根的直線導線彼此作結合,且將2根的 曲線導線彼此作結合,並作爲2根的導線來使用之實施例 的槪略平面圖。 〔圖4〕展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的簡單化後之構成 ,並爲將4根的各導線作獨立使用之實施例的槪略平面圖 〇 〔圖5〕在用以對本發明之效果作實證之實驗、測定 • 中所使用的測定裝置之槪略構成圖。 〔圖6〕 (A)係爲當在本發明所致之傳輸媒體中輸 入了正弦波訊號時,於輸出側之藉由示波器所觀測到了的 波形圖,(B)係爲同樣的在先前技術之傳輸路徑中的波 形圖。 〔圖7〕 (A)係爲當在本發明所致之傳輸媒體中輸 入了方形波訊號時’於輸出側& _ $示 '波器所觀 '測到了的 波形圖,(B)係爲同樣@#失:ttiS術;Z傳鞴莖Φ的波 形圖。 -37- 201011971 ' 〔圖8〕 (A)係爲藉由—次平面來對圖1(a)中所 示之傳輸媒體的電磁場之分布作展示的模式圖,(B)係 爲同(A)之數理學性的理論模式圖。 〔圖9〕 (A)係爲對在圖8(B)中所示之數理學性 理論模式的理論方程式(〇)之設定例作展示的模式圖, (B)係爲對在圖8(A)中所示之數理學性理論模式的理 論方程式(2)之設定例的一部份作展示之模式圖。
〔圖1〇〕 (A)係爲對當在圖1(A)中所示之傳輸 媒體處被負荷有外力時的應力等作展示之該傳輸媒體的一 部份擴大平面圖,(B)係爲對於在同(A)中所示之應力 作展示的該傳輸媒體之一部分擴大立體圖。 〔圖11〕本發明之先前申請案的傳輸媒體之一部份擴 大平面圖。 〔圖12〕圖11中所示之傳輸媒體的一部份擴大立體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傳輸媒體 1A :傳輸媒體 1B :傳輸媒體 1C :傳輸媒體 # 1 :第1線 # 2 :第2線 # 3 :第3曲線 -38- 201011971 # 4 :第4曲線 # 1 1 :第1傳輸線 # 12 :第2傳輸線 1 〇 :發訊訊號源 20 :示波器 P0〜Pn:糾纏位置 C1〜Cn :交叉部 Φ m a :三角形之各空間 mb ··三角形之各空間 N :垂直變動磁場 S :垂直變動磁場 i : 電流 ❹ -39

Claims (1)

  1. 201011971 七、申請專利範面: 1. 一種傳輸媒體,其特徵爲,具備有: 第1、第2導線,其係被相互作分離配置且被略平行 地並排設置;和 第3導線,其係在第1、第2導線的長度方向上來形 成在此些之第1、第2導線處而從其中一方向起來分別交 互地糾纏捲繞所成之複數的糾纏部;以及 第4導線,其係在第1、第2導線之長度方向上,分 ❹ 別形成在前述第1、第2導線處而從其中一方向起來分別 交互地糾纏捲繞所成之複數的糾纏部,與在此些之第1、 第2導線彼此的內側處而與前述第3導線相交叉之複數的 交叉部, 前述第3、第4導線之前述各糾纏部,係在前述第1 、第2導線之長度方向上分別被交互配置,前述第1、第 2導線之其中一方與上述第3、第4導線間之各糾纏部的 捲繞方向,係分別爲同一方向,另一方面,此些第1、第 © 2導線之各糾纏部彼此的捲繞方向,係相互爲逆方向,在 前述各交叉部處之前述第3導線與第4導線的重疊方向, 係於第1、第2導線之長度方向上而交互成爲逆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傳輸媒體,其中 ,前述第1〜第4導線,係被配設在於該些中所流動之電 流所致的電磁性交互作用的作用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傳輸媒 體,其中,前述第3、第4形狀態樣,係與前述第1、第2 -40- 201011971 導線糾纏並被形成爲正弦波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傳輸媒 體’其中’前述第3、第4形狀態樣,係與前述第1'第2 導線糾纏並被形成爲山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傳 輸媒體’其中,前述第1〜第4導線,係在輸入端側與輸 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 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傳 輸媒體’其中’前述第1、第2導線,係在輸入端側與輸 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前述第3、第4導線,係在輸入 端側與輸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傳輸媒體,其中 ’前述第1、第2導線之共通連接部係被接地,從前述第 3、第4導線之被作了共通連接的輸入側,係被輸入有訊 號等之電力。 0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傳 輸媒體’其中,前述第1、第2導線,係在輸入端側與輸 出端側處被作共通連接,前述第3、第4導線,係被設爲 獨立之導線。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傳輸媒體,其中 ’前述第1、第2導線係被共通連接並被接地,前述第3 、第4導線係爲獨立之訊號導線。 -41 -
TW098120832A 2008-09-11 2009-06-22 Transmission medium TW20101197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6426 WO2010029626A1 (ja) 2008-09-11 2008-09-11 伝送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971A true TW201011971A (en) 2010-03-16

Family

ID=41190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0832A TW201011971A (en) 2008-09-11 2009-06-22 Transmission medium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48541A1 (zh)
EP (1) EP2187406A4 (zh)
JP (1) JP4335974B1 (zh)
KR (1) KR100990548B1 (zh)
CN (1) CN102217007A (zh)
CA (1) CA2681137A1 (zh)
TW (1) TW201011971A (zh)
WO (1) WO20100296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4017A1 (ja) * 2011-04-19 2012-10-26 Tsk株式会社 伝送媒体
KR101271310B1 (ko) * 2012-07-11 2013-06-04 구본훈 직류 전기에너지 전송 효율 증가 장치
US10475557B2 (en) * 2014-12-18 2019-11-12 Young Il MOK Spiraling electric wire bundles for loss reduction
KR102130097B1 (ko) * 2015-10-21 2020-07-03 목영일 전선속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259173B1 (ja) * 2017-01-23 2018-01-10 徹 金城 伝送線
JP6714728B2 (ja) * 2017-12-23 2020-06-24 株式会社京楽産業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伝送媒体
DE102018103607B4 (de) * 2018-02-19 2023-12-07 Bizlink Industry Germany Gmbh Zweidrahtleitung mit verschachtelter Isolierung,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Zweidrahtleitung
JPWO2023210512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57305A (ja) * 1987-04-14 1988-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情報信号伝送路装置
US4945189A (en) * 1989-08-09 1990-07-31 Palmer Donald E Asymmetric audio cable for high fidelity signals
ITMI962717A1 (it) * 1996-12-23 1998-06-23 Marco Verdi Cavi per impianti audio ad alta fedelta'
JP3439772B2 (ja) * 1997-12-03 2003-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複合アンテナ装置
US6215062B1 (en) * 1999-03-23 2001-04-10 Ray Latham Kimber Multi-conductor braided cable
US6242689B1 (en) * 1999-09-23 2001-06-05 Farnsworth & Budge Llc Interlaced, counter-rotating, multiple-helix cable
JP2001352204A (ja) 2000-06-08 2001-12-21 Murata Mfg Co Ltd 伝送線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路素子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電子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US20040113711A1 (en) * 2001-12-28 2004-06-17 Brunker David L. Grouped element transmission channel link
JP2004140593A (ja) 2002-10-17 2004-05-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遅延回路
US20050072594A1 (en) * 2003-04-21 2005-04-07 Richard Gray's Power Company (Louisiana Llc)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 system
KR100604159B1 (ko) 2004-04-14 2006-07-25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교차결합을 이용한 브랜치 선로 결합기
JP2008226774A (ja) * 2007-03-15 2008-09-25 Sugama Toru 伝送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35974B1 (ja) 2009-09-30
WO2010029626A1 (ja) 2010-03-18
US20110148541A1 (en) 2011-06-23
CA2681137A1 (en) 2010-03-11
JPWO2010029626A1 (ja) 2012-02-02
KR20100032845A (ko) 2010-03-26
CN102217007A (zh) 2011-10-12
KR100990548B1 (ko) 2010-10-29
EP2187406A1 (en) 2010-05-19
EP2187406A4 (en)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1971A (en) Transmission medium
US7932722B2 (en) Transversely folded gradient coil
TWI500213B (zh) Directional coupler
EP1831711B1 (en) Transmission path for use in rf fields
JPH0792718B2 (ja) 静電放電ノイズ防止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6339250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部品
KR20210121097A (ko) 신축적 공진 트랩 회로
US20190178960A1 (en) Rf safe transmission line for mri
JP4390852B1 (ja) 伝送装置
JP7115564B2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
JP5136131B2 (ja) 構造、プリント基板
JP5622262B2 (ja) 磁性薄膜を用いた伝送線路デバイス
JP5969371B2 (ja) 近傍磁界アンテナ
JP2008226774A (ja) 伝送媒体
WO2010041139A1 (en) Electrical current measuring coil
KR102274227B1 (ko) 전기 전송매체
JP6495807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EP3807666A1 (en) Sheath wave barrier for magnetic resonance (mr) applications
JP6200446B2 (ja) 電界共鳴型カップラ
US20240012075A1 (en) Lower Parasitic Multi-Turn MRI Phased Array Coil
EP2391005A1 (en) Line noise attenuator
WO2010100801A1 (ja) 電気部品、および、電気回路の部分構造
CN110400686A (zh) 线圈部件
Milton et al. Transmission Lines
JP2005175577A (ja) 伝送線路型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