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50273A - Electric moto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mo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50273A
TW200950273A TW098108895A TW98108895A TW200950273A TW 200950273 A TW200950273 A TW 200950273A TW 098108895 A TW098108895 A TW 098108895A TW 98108895 A TW98108895 A TW 98108895A TW 200950273 A TW200950273 A TW 2009502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phase
coil
phase coil
wi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8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etsuji Ueta
Hiroaki Sagara
Yukifumi Yamaguchi
Takashi Uchino
Kenji T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50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027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Description

20095027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備有將複數個馬達線圈予以接線 的中性點集電環(bus ring)之電動機。 【先刚技術】 已廣泛使用有一種電動機,該電動機係具有:定子, 係具有複數個馬達線圈;以及圓環狀的中性點集電環,係 將該等馬達線圈予以接線。馬達線圈係具有沿著電動機之 圓周方向配置的複數個U相線圈、複數個v相線圈、以及 複數個W相線圈。 在此種電動機中’中性點集電環—般為衝切金屬板而 -成形者…、:而,存在有需要大的金屬板以及將中性點 集電環與馬達線圈予以接線之作業性差之問題。 ❹ 另一方面,日本特開2007-68369號公報已揭示有一種 中性點接線構造,係於每個馬達線圈設置中性點連接端子 2代中㈣集電環’藉由中性點連接端子將彼此鄰接的 馬達線圈予以接線。 接線在日本特開2.68369號公報所記載的中性點 端+ 1 4鮮備與馬達㈣相祕量的巾性點連接 =’而有科數目增加的問題 具 線圏=動機中,會變成嚴重的問題。有夕數個馬達 特性二馬達線圈的斷線’檢測電動機的電性 然而’在習知的中性^^等)的變化量為有效的方式。 點接線構造中,由於將電動機中所有 200950273 的馬達線圈接線至相同的中性點,因此在產生斷線的情形 中’電動機的電性特性的變化量小,難以檢測斷線。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一態樣係提供一種電動機,係包含有··定子, 係具有複數個馬達線圈,前述馬達線圈係包含有沿著前述 電動機的圓周方向配置的複數個u相線圈、複數個^相線 圈、以及複數個W相線圈;以及中性點集電環,係將前述 馬達線圈予以接線;其中,前述中性點集電環係被分割成 複數個集電環片,前述集電環片的各者係連接前述U相線 圈的任一個線圈、前述V相線圈的任一個線圈、以及前述 W相線圈的任一個線圈。 依據上述電動機,將中性點集電環分割成複數個集電
環片,藉由各集電環片連接U相線圈、V相線圈、以及W 相線圈。因此,與在每個馬達線圈設置馬達線圈與中性點 的連接構件的情形相比,能大幅減少中性點接線構造所需 的零件數目。 此外’藉由各集電環片連接^相線圈、V相線圈、以 及W相線圈,藉此在產生斷線的情形中,電性特性的變化 量變大,而能容易地檢測馬達線圈的斷線。 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係提供一種電動機,係包含有馬達 線圈’該馬達線圈係、具有第—U相線圈與第二U相線圈、 第一 V相線圈與第二v相線圈、以及第一 w相線圈與第二 w相線圈,於前述第一 ϋ相線圈的一端以及前述第二U相 線圈的一端供給U相的電流:於前述第一 V相線圈的一端 4 321026 200950273 以及鈿述第二v相線圈的一端供給v相的電流;於前述第 "一 W相線圈的一端以及前述第二W相線圈的一端供給f相 的電流;前述第一 u相線圈的另一端、前述第一 v相線圈 的另一端、以及前述第一 W相線圈的另一端係連接至第一 中性點,前述第二u相線圈的另一端、前述第二V相線圈 的另一端、以及前述第二双相線圈的另一端係連接至第二 中性點;前述第一中性點與前述第二中性點係電性絕緣。 〇 本發明的又一態樣係提供一種電動機,係包含有馬達 線圈,該馬達線圈係具有:第一 U相線圈、第二T相線圈、 第二U相線圈,係被供給u相的電流;第一 v相線圈、第 二V相線圈'第三V相線圈,係被供給v相的電流;第一 W相線圈、第二W相線圈、第三w相線圈,係被供給w相 的電流;第一中性點集電環片,係與前述第一 11相線圈、 第一 V相線圈、以及第一 w相線圈電性連接;第二中性點 集電環片,係與前述第二ϋ相線圈 '第二V相線圈、以及 相線圈電性連接;以及第三中性點集電環片,係與 月'J述第一 U相線圈、第三V相線圈、以及第三w相線圈電 t連接;前述第-中性點集電環片、前述第二中性點集電 %片、以及前述第三中性點集電環片係彼此電性絕緣。 【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電動機的實施形態。具 體而吕,係說明⑴電動機的整體概略構成、(2)定子虚中 2點集電環的構成、⑶中性點集電環與絕緣體(lnsula、tor) 的詳細構成、⑷斷線檢測方法、(5)齒與磁輛的組裝方法、 321026 5 200950273 (6)作用/效果、以及(7)其他實施形態。 此外,在以下的圖式記載中,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附 上相同或類似的符號。此外,應注意圖式僅為示意性,各 尺寸的比例等與實際物品不同。 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酌以下的說明來判斷。此外, 各圖式相互間當然亦含有彼此的尺寸關係或比例不同的部 分。 (1)電動機的整體概略構成 第1圖係貫施开> 態的電動機之三相無刷馬達1 〇的外觀 圖。三相無刷馬達10為配設於電動車輛的車輪附近之三相 式的内轉子(inner rotor)型無刷騎。在此種三相無刷馬 達10中係要求可產生用以驅動車輪之驅動力,且被要求 小型化。 如第1圖所示,三相無刷馬達1〇係具有殼體15、插 通於殼體15之軸14、以及安裝於殼體15之端子部13。 设體15約略為圓筒狀,並包含有殼體本體與蓋體 11盖體11係藉由未圖示的螺栓等鎖緊於殼體本體12。 端子部13係被輸入有相位彼此錯開12〇。的u相、¥相、以 及W相各相的電流與電壓等。 第2圖係顯示殼體本體12侧的内部構成之斜視圖。如 第2圖所示,於殼體本體12配設轉子2〇與定子ι〇〇0殼 體本體12係具有朝徑方向外側突出之四個突出部1 。於 犬出部12a設置有鎖緊機構,該鎖緊機構係將定子1 〇 〇等 鎖緊至殼體本體12。 321026 6 200950273 定子100係沿著圓周方向D1配設,而包圍轉子2〇的 ^徑方向外側。定子100係具有複數個馬達線圈11OIM10V、 110W。 ’ 馬達線圈11011為對應U相之U相線圈’並設置有六個 馬達線圈110U。此外,馬達線圈11〇v為對應V相之¥相 線圈’並設置有六個馬達線圈u〇V。馬達線圈llow為對 應w相之w相線圈,並設置有六個馬達線圈llow。 ❹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合計十八個馬達線圈110U、 110V、110W係沿著圓周方向D1配置。具體而言,一個馬 達線圈110U、一個馬達線圈llov、以及一個馬達線圈11〇w 的組合係構成六組。 於馬達線圈ll〇U、ll〇V、ll〇W的徑方向内侧的端部配 設有圓環狀的中性點集電環14〇。中性點集電環14〇係由 金屬板所形成。 於馬達線圈110U、110V、11 ow的徑方向外側的端部配 G設有圓環狀的集電環固持具150。集電環固持具150係藉 由樹脂等絕緣性構件一體成形。 集電環固持具150係保持對應三相之圓環狀的集電環 160U、160V、160W。集電環 160U、160V、160W 各者係藉由 衝切金屬板並朝厚度方向彎折而一體成形。集電環16〇u、 160V、160W係於徑方向併列配設。 集電環160U係對馬達線圈liou配電u相的電流。集 電環160V係對馬達線圈ii〇v配電V相的電流^集電環16⑽ 係對馬達線圈110W配電w相的電流。 321026 7 200950273 (2)定子與中性點集電環的構成 - 第3圖係第2圖的一部分放大斜視圖。如第3圖所示, 馬達線圈110l)、110V、ll〇w各者係具有齒120、絕緣體130、 以及繞組170。 . 齒120係由金屬所形成,沿著徑方向延伸。齒120係 插通於設置在絕緣體13〇的插通孔。 絕緣體130係由絕緣性構件所形成。於絕緣體13〇捲 繞有繞組170。 中性點集電環140係被分割成複數個集電環片141。 ® 集電環片141係連接併列於圓周方向D1的三個馬達線圈 110U、馬達線圈ii〇v、以及馬達線圈i1〇w。 集電環片141係藉由形成於絕緣體13〇的溝部132而 被保持。具體而言,集電環片141係具有:被插入部143, 係被插入於溝部132;以及三個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 142W,係從被插入部m3朝徑方向外側延伸。 被插入部143的厚度方向係沿著三相無刷馬達1 〇的徑 ❹ 方向。此外,被插入部143係沿著圓周方向D1彎曲。 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係對應馬達線圈 110U、li〇v、ii〇w而設置。於繞組連接端子i42u、142V、 142W以銲接連接馬達線圈110U、110V、ii0W的繞組17〇 的一端部。 集電環固持具150係位於絕緣體130的徑方向外側。 於集電環固持具丨50形成複數個保持溝i5iu、151V、151W。 於保持溝151插入集電環l60U。於保持溝151V插入 321026 8 200950273 集電環16〇V。於保持溝151W插入集電環細。 此外,集電環_具15G係支㈣以將電流 ^麵、丽、⑽w之給電端部刪、贿、161W集 集電環160U係具有朝徑方向内侧延伸的繞组連接端 二_。同樣地’集電環膽係具有繞組連接端 =環丽係具有繞組連接端子蘭。於燒組連接端子 U、162V、162W以銲接連接有繞組Π0的另-端部。 第4圖係殼體本體12與定子1〇〇的概略剖面圖。如第 _所示’齒120的内侧端部⑽係露出於徑方向内侧, 侧端部12Gb係被磁輛180切。磁軛係固定於殼體 I 體 12。 絕緣體130係具有:内側凸緣(flange)13l,係形成於 匕緣組170還接近徑方向Dq V, 圮祓I万门D3的内側;以及外侧凸緣135, 广成於比繞組17G還接近徑方向D3的外側。内侧凸緣 1與外側凸緣135係沿著轴方向D2延伸。 在内侧凸緣131中’殼體本體12的底部挪侧的端部 目較於㈣G的内側端部係位於徑方向⑽的外 。亦即,藉由齒12〇的内側端部12Ga與内侧凸緣i3i %續部131 a形成段差。 在内侧凸緣131中’於端部131a的相反侧形成沿著轴 =向D2之溝部132。溝部132係於徑方向D3的内侧具有 h部分132a。開口部分l32a係沿著徑方向如而形成。 於外側凸緣135的徑方向!)3的外側,以與外側凸緣 %鄰接之方式配設有集電環固持具15〇。於軸方向⑽中, 321026 9 200950273 集電環固持具150係此鄰於磁輛i8〇。 (3)中性點集電環與絕緣體的詳細構成 第5圖係中性點集電環14〇的平面圖。如第5圖所示, 中性點集電環140係具有擁有相同形狀的六個集電環片 14卜 由於一個集電環片141係連接一組馬達線圈που、 ιιον、now,因此設置有馬達線圈110U、llov、11〇w全部 數目的1/3數目的集電環片ι41。 各集電環片141係成為一組馬達線圈ii〇u、ll〇v、ii〇w 的中性點,亦即成為U、V、W三相的基準點。 第6圖係集電環片141的斜視圖。如第6圖所示,集 電環片141的被插入部143係具有突設於徑方向内侧的切 出凸設部分143a。 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係與被插入部143 呈直角連接。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分別具有相 同的形狀。具體而言,於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 形成有切口部142a與凹狀部142b。 在第5圖的俯面中,切口部142a與凹狀部142b係呈 直角。切口部142a係形成於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 142W各者的徑方向外側端部。切口部142&的間隔w為繞 組170的一端部的直徑以上。亦即,繞組17〇的一端部係 被切口部142a夾著。 凹狀部142b係接觸切口部142a所夾著的繞組170的 一螭部。凹狀部142b係沿著繞組170的一端部的外周形狀 321026 200950273 彎曲。繞組170的一端部係在接觸凹狀部U2b的狀態下被 ^ 銲接。 第7圖係絕緣體130的斜視圖。如第7圖所示,絕緣 , 體130係具有連結内側凸緣131與外側凸緣135之中空狀 的筒體部138。 工 ;已插入溝部I32之集電環片141的切出凸設部分14如 係嵌入至内側凸緣131的開口部分132a。開口部分l32a ❹係保持所嵌入的切出凸設部分143a。 (4 )斷線檢測方法 第8A圖與第8B圖係用以說明應用於三相無刷馬達1〇 的斷線檢測方法之等效電路圖。第8A圖係習知的三相無刷 馬達的等效電路圖。第8B圖係實施形態的三相無刷馬達 10的等效電路圖。 在對應U、V、W這三相的u相線圈、V相線圈、以及w 相線圈中,同時有電流流通者為二相。因此,在第8A圖與 © 第8B圖中,係顯示二相的等效電路圖。 在第8A圖中’並聯連接的線圈群La係例如六個υ相 線圈L1至L6’而並聯連接的線圈群Lb係例如六個v相線 圈L7至L12。在習知的三相無刷馬達中,由於馬達中所有 的馬達線圈係連接至相同的中性點P1,因此線圈Li至[12 亦皆連接至中性點P1。 另一方面’在屬於實施形態的三相無刷馬達10的等效 電路圖之第8B圖中,線圈L1至L6係連接至不同的中性點 P1至P6 ’且線圈L7至L12係連接至不同的中性點pi至 1] 321026 200950273 P6。 在此,在線圈LI至L12中,於未發生斷線之正常情形 時,若將一個線圈的電阻設為r,則相間電阻為l/3xr= ' 10/30xr。 ’ 當線圈L12發生斷線時,在第8A圖中,相間電阻變成 ll/30xr。另一方面,在第8B圖中,當線圈L12發生斷線 時,相間電阻變成2/5xr= 12/30xr。 如此,在實施形態的三相無刷馬達10中,在線圈發生 _ 斷線的情形中,參數變動變得比習知還大,具體而言,相 間電阻(或電感)的變動變得比習知還大。 因此,能從U、V、W的三相電流及電壓求出參數變動 量,且當該參數變動量超過預定量時判斷為已發生斷線。 此種斷線檢測方法係可由作業者來實行,亦可在搭載於電 動車輛的斷線檢測裝置中自動地實行。 (5)齒與磁輛的組裝方法 第9圖至第11圖係用以說明齒120與磁扼180的組裝 〇 方法之圖。如第9圖所示,在齒120插通於絕緣體130的 狀態下,將磁軛180壓入至齒120。於磁輛180形成有溝 部 180a 。 如第10圖所示,將磁輛180的溝部180a壓入齒120 的一端。齒120的一端係形成剖面為梯形狀。 如第11圖所示,在藉由治具200固定住齒120的狀態 下,將磁軛180沿著壓入方向D4壓入至齒120。此時,藉 由壓入方向D4側的絕緣體130的端部131a與齒120的端 12 321026 200950273 部形成段差,並可藉由治具200確實地固定齒120。 - (6)作用/效果 如上述說明般,在三相無刷馬達10中,將圓環狀的中 - 性點集電環140分割成複數個集電環片141,藉由各集電 環片141連接一組馬達線圈110U、110V、110W。因此,與 在每個馬達線圈設置中性點連接構件的習知構成相比,能 大幅減少零件數目。 此外,藉由各集電環片141連接一組馬達線圈110U、 110V、110W,藉此在發生斷線的情形中,電性特性的變化 量變大,而能容易地檢測斷線。 在實施形態中,集電環片141係連接在圓周方向D1 併列配設的一組馬達線圈110U、110V、110W。因此,能將 集電環片141予以小型化,即使在衝切金屬板而將集電環 片141 一體成形的情形中,亦無需大的金屬板。 在實施形態中,馬達線圈110U、110V、110W的斷線係 ❹ 因應從電流或電壓的至少一方所導出的電阻或電感的變化 量而檢測出。亦即,無須分解三相無刷馬達10即可檢測斷 線,而能容易地檢測斷線。 在實施形態中,内側凸緣131係具有使集電環片U1 插入之溝部132,集電環片141係具有被插入溝部132之 被插入部143。因此,可容易地將集電環片141安裝至内 側凸緣131。此外,在集電環片141中,繞組170的一端 部所連接的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係從被插入部 143朝徑方向外側延伸。藉此,能使繞組連接端子142U、 】3 321026 200950273 142V、142W接近至繞組no侧,無須延長繞組丨7〇即可將 繞組170連接至繞組連接端子i42U、142V、142W。 在實施形態中,被插入部143係具有突設於徑方向的 切出凸設部分143a ’於溝部132形成用以保持切出凸設部 分143a之開口部分132a。因此,能將集電環片141定位, 限制於圓周方向的移動,並實現集電換環片141的止脫。 此外,由於切出凸設部分丨43a係由金屬所形成,因此即使 是小型的切出凸設部分143a亦能維持強度。
在實施形態中,於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 形成用以夾者繞組170的一端部之切口部142a。藉此,由 於在將繞組170連接至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 時使繞組170安定,因此能提升連接作業的容易性。此外, 月匕進一步長:升繞組170與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 的連接強度。此外,雖然因為將中性點集電環14〇.分割成 複數個集電環片141 ’故在將繞組170銲接至繞組連接端 子142ϋ、142V' 142W時集電環片141的位置容易偏離,但 由於切口邛142a夾考繞組170的一端部,因此不容易產生 位置偏移。 在實施形態中,於板狀的繞组連接端子142u、U2V、 142W的表面銲接連接繞組17〇的一端部,而在繞組連接端 子142U、142V、142W的表面中,接觸繞組17〇的一端部之 部分係形成凹狀。藉此,能增大繞組17〇與繞組連接端子 142U、142V、142W的接觸面積地進行銲接,而能進一步提 升繞組170與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的連接強度。 321026 14 200950273 此外,能在藉由切口部142a與凹狀部142b定位繞組17〇 ' 的狀態下進行#接’而能提升連接作業的容易性。 在貫施形癌中’在内側凸緣131中’朝向齒12〇之磁 • 輛180的壓入方向D4側的端部131a係位於比齒ι2〇的内 侧端部120a還接近徑方向外側。藉此,藉由壓入方向D4 側的絕緣體130的端部131a與齒12〇的端部形成段差,能 藉由治具200確實地固定齒120。 0(7)其他實施形態 如上所述,本發明雖以實施形態的方式記載,但成為 揭示一部分的論述及圖面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者。本領域 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從本發明的揭示了解各種代替的實施形 態、實施例、以及運用技術。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使用複數個集電環片141 將於圓周方向D1併列配設的一組馬達線圈11 〇u、馬達線 圈110V、以及馬達線圈110W予以接線之構造。然而,亦 〇 可為將於圓周方向D1分離配設的一組馬達線圈11QU、馬 達線圈110V、以及馬達線圈110W予以接線之構造。 亦即’只要為使用下述電路構成的三相無刷馬達10 即可。具體而言,三相無刷馬達10係包含有第一 U相線圈 (馬達線圈110U)與第二U相線圈(馬達線圈ιιου)、第一 v 相線圈(馬達線圈110V)與第二V相線圈(馬達線圈11 ov)、 以及第一 W相線圈(馬達線圈110W)與第二w相線圈(馬達 線圈110W)。 於第一 U相線圈(馬達線圈110U)的一端與第二u相線 15 321026 200950273 圈(馬達線圈110U)的一端供給U相的電流。於第一 V相線 圈(馬達線圈110V)的一端與.第二V相線圈(馬達線圈11〇ν) 的一端供給V相的電流。於第一 W相線圈(馬達線圈11〇w) 的一端與第二W相線圈(馬達線圈11 〇w)的一端供給W相的 電流。 接著’第一 U相線圈(馬達線圈ι1〇υ)的另一端、第一 V相線圈(馬達線圈11 ον)的另一端、以及第一 w相線圈(馬 達線圈110W)的另一端係連接至第一中性點。第二u相線 圈(馬達線圈110U)的另一端、第二V相線圈(馬達線圈11〇v) 的另一端、以及第二w相線圈(馬達線圈110w)的另一端係 連接至第二中性點。第一中性點與第二中性點係電性絕緣。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於繞組連接端子142U、142V、142W 藉銲接連接繞組170的一端部。此外,於繞組連接端子 16211'162V、162W藉銲接連接繞組170的另一端部。然而, 亦可使用熔接取代銲接。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設置合計十八個馬達線圈丨1⑽、 110V、110W,但亦可構成為設置更多個馬達線圈u卯、 110V、110W。此外,雖然馬達線圈11〇u、11〇v、ll〇w為十 八個’亦即雖然uvw相的馬達線圈的組合以成為六組之方 式所構成,但只要為兩組以上的組合即可。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說明三相無刷馬達10搭載於電 動車輛,但並未限定於電動車輛,亦可搭載於電機製品等。 如上述所說明,依據實施形態的電動機,能刪減中性 點接線構造所需的零件數目,並能料地制馬達線圈的 32J026 16 200950273 ' 斷線。 本發明除了實施形態記載的内容之外,亦包含未逸離 本發明精神的其他實施形態。實施形態僅用以說明本發 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本發明的範圍係由申請 專利範圍的記載所表示,並非由說明書的記載所表示。因 此’本發明亦包含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範圍内的意思 或範圍之所有的形態。 ❹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實施形態的電動機的外觀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的殼體本體侧的内部構成之斜 視圖。 第3圖係第2圖的一部分的放大斜視圖。 第4圖係實施形態的殼體本體與定子的概略剖面圖。 第5圖係實施形態的中性點集電環的平面圖。 第6圖係實施形態的集電環片的斜視圖。 ❹ 第7圖係實施形態的絕緣體的斜視圖。 第8A圖與第8B圖係用以說明應用於實施形態的三相 無刷馬達的斷線檢測方法之等效電路圖;第δΑ圖係習知的 三相無刷馬達的等效電路圖;第8Β圖係實施形態的三相無 刷馬達的等效電路圖。 … 第9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齒與磁輕的組裝方法之 圖(之一)。 第10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齒與磁輪的組裝方法 之圖(之二)。 321026 17 200950273 第11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齒與磁軛的組裝方法 之圖(之三)。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二相無刷馬達 11 蓋體 12 殼體本體 12a 突出部 12b 底部 13 端子部 14 轴 15 殼體 20 轉子 100 定子 110U 、110V、110W馬達線圈 120 齒 120a 内側端部 120b 外側端部 130 絕緣體 131 内側凸緣 131a 端部 132、 180a 溝部 132a 開口部分 135 外側凸緣 138 筒體部 140 中性點集電環 141 集電環片 142U 、142V、142W、162U、 162V、 162W繞組連接端子 142a 切口部 142b 凹狀部 143 被插入部 143a 切出凸設部分 150 160U 集電環固持具 、160V、160W 集電環 151U、 151V、151W保持溝 170 繞組 180 磁輕 200 治具 D1 圓周方向 D2 軸方向 D3 徑方向 D4 壓入方向 La、Lb 線圈群 321026 18 200950273 L1至L6 U相線圈 L7至L12
- P1至P6 中性點 W ν相線圈 隔
Ο 19 321026

Claims (1)

  1. 200950273 七、申凊專利範圍: 1. 一種電動機,係包括; 疋子,係具有複數個馬達線圈,前述馬達線圈係包 括沿著前述電動機的圓周方向配置的複數個u相線 圈、複數個V相線圈、以及複數個w相線圈;以及 中性點集電環,係將前述馬達線圈予以接線; 其中,前述中性點集電環係被分割成複數個集電環 片,别、述集電J哀片的各者係連接前述U相線圈的任一個 線圈、前述V相線圈的任一個線圈、以及前述w相線圈 的任一個線圈》 2·如申請專職圍第丨項之電動機,其中,前述馬達線圈 係具有複數組於前述電動機的圓周方向併列配設的一 組U相線圈、V相線圈、以及w相線圈; w述集電環片係連接前述—組的U相線圈、v相線 圈、以及W相線圈。 3. 如申請專韻圍第i項之電動機,其中,於前述馬達線 圈係配電有複數相的電流及電壓,前述馬達線圈的斷線 係因應從前述電流或前述電壓的至少—方所導出的前 述馬達線圈的電阻或電感的變化量而檢測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W項之電動機,其中,前述馬達線圈 各者係具有被繞組捲繞的絕緣體; 前述絕緣體係具有設置於比前述繞叙還接近前述 電動機的徑方向内側之内側凸緣; 前述内側凸緣係具有供前述集電環片插入之溝部; 321026 20 200950273 " 前述集電環片係包括: - 被插入部,係被插入於前述溝部;以及 '繞組連接端子,係從前述被插入部朝前述電動機的 * 徑方向外側延伸,並連接前述繞組的一端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動機,其中,前述被插入部 係具有突設於前述電動機的徑方向之切出凸設部分; 前述溝部係具有用以保持前述切出凸設部分之開 口部分。 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動機,其中,前述繞組連接 端子係具有切口部,前述切口部係夾著前述繞組的一端 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動機,其中,前述繞組連接 端子為板狀; 於前述繞組連接端子的表面係連接有前述繞組的 一端部,於前述繞組連接端子的表面中與前述繞組的一 〇 端部接觸的部分係具有凹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動機,其中,復包括: 齒,係沿著前述電動機的徑方向延伸,並插通至前 述絕緣體;以及 磁軛,係配設於比前述絕緣體還接近前述電動機的 徑方向外側,並被壓入至前述齒的一端部; 其中,於前述内側凸緣中,朝向前述齒之前述磁軛 的壓入方向側的端部係位於比前述齒的另一端部還接 近前述電動機的徑方向外側。 21 321026 200950273 9. 一種電動機,係包括馬達線圈,該馬達線圈係包括第一 U相線圈與第二U相線圈、第一 V相線圈與第二V相線 圈、以及第一 W相線圈與第二w相線圈; 其中,於前述第一U相線圈的一端以及前述第二U 相線圈的一端係供給有u相的電流; 於前述第一V相線圈的一端以及前述第二v相線圈 的一端係供給有V相的電流; 於前述第一W相線圈的一端以及前述第二w相線圈 的一端係供給有W相的電流; 如述第一 ϋ相線圈的另一端、前述第一 v相線圈的 另一端、以及前述第一1相線圈的另一端係連接至第一 中性點; 刖述第二U相線圈的另一端、前述第二V相線圈的 另一端、以及前述苐二W相線圈的另一端係連接至第二 中性點; 一 前述第一中性點與前述第二中性點係電性絕緣。 321026 22
TW098108895A 2008-03-28 2009-03-19 Electric motor TW20095027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8254A JP5335265B2 (ja) 2008-03-28 2008-03-28 電動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0273A true TW200950273A (en) 2009-12-01

Family

ID=41116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8895A TW200950273A (en) 2008-03-28 2009-03-19 Electric mot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67867B2 (zh)
JP (1) JP5335265B2 (zh)
CN (1) CN101546934A (zh)
TW (1) TW2009502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2050B1 (ko) 2010-07-20 2011-09-02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모터용 접촉단자의 제조방법, 모터용 접촉단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DE102011084716A1 (de) * 2011-10-18 2013-04-1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US20130181556A1 (en) * 2012-01-17 2013-07-18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Electric motor
KR101992687B1 (ko) * 2012-06-28 2019-06-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2014064361A (ja) * 2012-09-20 2014-04-10 Nissan Motor Co Ltd 配電部品及び回転電機
JP2016171641A (ja) * 2015-03-12 2016-09-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極三相式回転電機
CN107431406B (zh) * 2015-04-06 2019-06-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KR102510020B1 (ko) * 2015-11-05 2023-03-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모터, 및 동력 전달 시스템
CN105322686B (zh) * 2015-11-27 2018-05-04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绕组无刷电机引出线的连接结构及其绕线方法
US20170317548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JPWO2019065586A1 (ja) * 2017-09-28 2020-10-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4157A (en) * 1956-07-20 1959-07-07 Wayne J Morrill Winding forms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JPH01186139A (ja) * 1988-01-19 1989-07-25 Toshiba Corp モータ
US5293091A (en) * 1991-12-24 1994-03-08 Onan Corporation Generator output reconnection switch
JP3342987B2 (ja) * 1995-06-28 2002-1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H11234940A (ja) * 1998-02-16 199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用固定子
JP2001305175A (ja) * 2000-04-27 2001-10-31 Asmo Co Ltd モータにおける巻線の断線検出装置
JP3798226B2 (ja) * 2000-06-01 2006-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Egrステップモータの故障検出装置
JP3696080B2 (ja) * 2000-12-05 2005-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KR100429990B1 (ko) * 2001-06-14 2004-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상 라인 스타트 영구자석 동기전동기
JP3623471B2 (ja) * 2001-09-03 2005-02-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3613262B2 (ja) * 2002-04-26 2005-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80402B2 (ja) * 2002-05-13 2007-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WO2004010562A1 (ja) * 2002-07-22 2005-11-1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モータ、モ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EP1551091B1 (en) * 2002-09-24 2012-08-22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Stator for outer rotor multipole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tator
JP2004120905A (ja) * 2002-09-26 2004-04-15 Fuji Heavy Ind Ltd モータの渡り線構造体及び該渡り線構造体を用いるステータ構造
CN1287504C (zh) * 2002-12-16 2006-11-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线圈接线装置
JP2004215329A (ja) * 2002-12-27 2004-07-29 Aisin Aw Co Ltd モータリード線の接続方法,その接続構造及びモータ
DE102004003146B4 (de) * 2003-01-22 2023-08-24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 Kraftstoffpumpe, Kommuta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mmutators
US7135799B2 (en) * 2003-03-19 2006-11-14 Pacsci Motion Control, Inc. Method for winding a stator of multi-phase motors
US7026739B2 (en) * 2003-05-23 2006-04-11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and insulating bobbin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tator
JP4406864B2 (ja) * 2003-09-30 2010-02-03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電磁モータ
JP2005312278A (ja) * 2004-04-26 2005-11-04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集中巻き型ステータコイル
JP2006027355A (ja) * 2004-07-13 2006-02-02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83480B2 (ja) * 2004-08-27 2010-06-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及びモータ
JP2006126053A (ja) * 2004-10-29 2006-05-18 Jidosha Denki Kogyo Co Ltd 故障検出装置
JP4722588B2 (ja) * 2005-06-30 2011-07-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87418B2 (ja) 2005-09-02 2009-07-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結線構造
JP2007110797A (ja) * 2005-10-12 2007-04-2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テータにおける給電線とターミナ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接合装置
JP4789676B2 (ja) * 2006-03-29 2011-10-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端末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01694954B (zh) * 2006-07-04 2012-07-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JP4138823B2 (ja) * 2006-07-04 2008-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
JP2008029138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howa Corp 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
JP4952111B2 (ja) * 2006-07-24 2012-06-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4939244B2 (ja) * 2007-01-31 2012-05-23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機用巻線接続装置、回転機用固定子及び回転機
JP5016969B2 (ja) * 2007-04-25 2012-09-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配電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43418A1 (en) 2009-10-01
US8067867B2 (en) 2011-11-29
JP5335265B2 (ja) 2013-11-06
CN101546934A (zh) 2009-09-30
JP2009247058A (ja) 200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50273A (en) Electric motor
US6369473B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stator
US8497618B2 (en) Stator for rotatry electrical machine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bobbin
US9079603B2 (en) Motor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5729091B2 (ja) バスバー、モータ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US9577498B2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JP5094505B2 (ja) 電動機
EP2639933B1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5842361B2 (ja)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60329772A1 (en) Bus bar unit and motor
JP2007104812A (ja) 配電部材
JP2007202263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
JP2007174869A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アセンブリ、セグメント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5026871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構造
JP5019558B2 (ja) 集中配電部品
JP2007259523A (ja)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およびインシュレータ
US10840656B2 (en) Bus bar unit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105359387B (zh) 电子整流的电机
JP2007135340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US20190393740A1 (en) Stato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EP3079233A1 (en) Electric power collection/distribution ring and electric motor
JP5306309B2 (ja) 外転型の電動機
JP5481351B2 (ja) 外転型の電動機
JP2012105372A (ja) 外転型の電動機
JP2007174826A (ja)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