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48790A -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48790A
TW200848790A TW097104309A TW97104309A TW200848790A TW 200848790 A TW200848790 A TW 200848790A TW 097104309 A TW097104309 A TW 097104309A TW 97104309 A TW97104309 A TW 97104309A TW 200848790 A TW200848790 A TW 2008487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re
film
particles
layer
glar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4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66682B (en
Inventor
Yumi Haga
Shinichi Matsumura
Hitoshi Watanabe
Tsutomu Nagaham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48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8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6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66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 Y10T428/24405Polymer or resin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20084879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抗眩光薄膜、其製法及顯示器裝置。更特 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諸如液晶顯示器裝置之顯示器 裝置之顯不表面的抗眩光薄膜。 本申請案主張2007年2月21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的日本專利 申請案2007-40369號,及2007年12月28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的 曰本專利申請案2007-341462號的優先權的權利,該等申請案 之全部内容以引用文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先前技術】 已對諸如液晶顯示器裝置之顯示器裝置採用在顯示表面 之側提供抗眩光薄膜的技術,旨在使薄膜上之光漫射,以 藉此賦予抗眩光特性,或減少因外界光在表面上反射而產 生之眩光。已知之抗眩光薄膜係藉由提供形成於表面上之 精細不規則物來賦予抗眩光特性。 圖8展示已知抗眩光薄膜1〇1之組態。抗眩光薄膜ι〇ι包 括基底in及提供於基底lu上之抗眩光層112。抗眩光層 112含有顆粒113 ’其中該等顆粒113自抗眩光層η〗之表面 向外之突出有助於在表面上形成精細不規則物。抗眩光薄 臈101係藉由將含有諸如不規則狀石夕石顆粒或精細有機顆 淨之顆粒11 3的塗料組合物塗覆於基底丨11上且接著使塗料 乾燥來形成。在具有以上組態之抗眩光薄膜中,人射於抗 光層112上之光由自抗眩光層112向外突出之顆粒⑴散 射,且藉此可減少可歸因於表面上之反射的眩光。 126287.doc 200848790
已針對更有效地將抗眩光特性賦予抗眩光薄膜而研究精 細不規則物。舉例而言,為達成防止眩光之目^,日本專 利第3821956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厂)建議分別將精細不 規則物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center_line邮⑽则狀 平均頂底距離(mean top_bott〇m distance)選擇為〇 〇8至〇 5微 米及20至80微米。旨在達到理想抗眩光特性水準,日本專 利第3374299號(以下稱為,,專利讀2”)建議提供粗链不規 則物及精細不規則物,同時將具有此等不規則物之表面的 中。線平均粗糙度Ra调整為〇1至1〇㈣,將平均距離— 調正為20至130 μιη,且進一步將粗糙不規則物之中心線平 均粗糙度Ra調整為〇·5至1·5 μηι,將平均距離Sm調整為1〇〇 至300 μηι,將精細不規則物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調整為 〇·〇5至0.5 μπι,且將平均距離Sm調整為2〇至7〇 。 【發明内容】 然而,上述建議中之任一者皆旨在使光在較寬角度中散 射,更特定言之,旨在使表面之精細不規則物具有精細週 期性且表面之形狀含有尖銳角形組件,使得顯示器裝置之 整個螢幕可變得發白。亦即,對比度可降級。 此問題之一可能解決方案可為使表面之精細不規則物之 週期性延長。然而,週期性之該延長可能不能防止眩光。 換5之,對比度及抗眩光特性為對立特性,使得難以同時 滿足兩個特性。 因此,需要提供能夠同時滿足對比度及抗眩光特性之理 μ水準的抗眩光薄膜、其製法及顯示器裝置。 126287.doc 200848790 經廣泛研究後,本發明之發明者最終發現可藉由利用由 具有長及緩和週期性並在其角形組件中得到適當調整之精 細不規則物引起的表面散射來同時滿足抗眩光特性與對比 度兩者之理想水準,而非利用自表面向外突出之個別顆粒 之表面上的散射來滿足。 根據本發明之—第—態樣,提供在表面上具有精細不規 則物之抗眩光薄膜,其中表面之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 f
趟度Ra為0.05至〇.5 μηι ’且均方根斜率一為〇〇〇3至〇〇5 μηι 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提供製造抗眩光薄膜之方 法》亥方法包括藉由形狀轉移方法、喷砂處理或貝納旋流 咼(Benard Cell)成形方法而在抗眩光薄膜之表面上形成精 細不規則物的步驟。抗眩光薄膜之表面具有〇〇5至〇 5 pm 之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以及〇 〇〇3至〇 〇5 pm之均 方根斜率RAq。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悲樣,提供一種顯示器裝置,其包 括:一用於顯示一影像之顯示部分;及一提供於該顯示部 分之顯示表面之側的抗眩光薄膜,其中該抗眩光薄膜在其 一表面上具有精細不規則物。抗眩光薄膜之表面具有〇 〇5 至0.5 μιη之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〇 〇〇3至〇 〇5 μπι之均方根斜率RAq。 自易於製造之觀點,構成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抗眩光層 的樹脂材料較佳為可由光或電子束固化之電離輻射可固化 樹脂或可由熱力固化之熱固性樹脂,且最佳為可由紫外線 126287.doc 200848790 輻射固化之感光樹脂。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將表面之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 粗糙度Ra調整為〇.〇5至0.5 μιη,且將表面之均方根斜率 RM調整為0.()()3至0.05叩,因此可藉助於該長及緩和週 期性及經調整之角形組件來使光散射。 如上文中已描述,根據本發明,可藉由調整表面之精細
不規則物(尤其,角形組件)來同時滿足彼此對立之對比度 及抗眩光特性之理想水準。 X
【實施方式】 以下段落將參看隨㈣式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應注 意’在以下展示實施例之所有圖式中,任何相似或相應組 件將以相同參考數字給出。 (1)第一實施例 (1-1)液晶顯示器裝置之組態
圖1展不根據本發明之_笛 ^ UX 豕+知月之弟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裝置 的例示性組態。如圖1 Φ阱+,、杰日& 1中所不,液晶顯示器裝置具有液晶 面板2及提供於液晶面板2正下方氺 曰 一 汉卜万之九源3。液晶面板2在液 晶面板之顯示表面之側上具有抗眩光薄膜五。 提供光源3以供應光至液晶面板2,且光源3具有螢光燈 :fl):el(電致發光)元件、_發光二極旬或其類似 勿。提供液晶面板2以藉由以與空間及時間相關之方式調 變由光源3所供應之光而顯示資訊於其上。在液晶面板2之 兩個表面上,提供偏光板2a、2b。偏光板2认偏光板糾堇 允夺入射光之正交偏振分量中之任一者透射穿過,且藉由 126287.doc 200848790 吸收來截取另一者。提供偏光板2a及偏光板2b(例如)使得 其透射軸線彼此正交交又。 洋έ之,抗眩光薄膜1較佳與一基於部分操作系統(藉以 部分地開啟及關閉背光以便深化黑色狀態之系統)之背光 組合。此係因為可藉由深化黑色狀態並改良對比度來提供 高效能液晶顯示器裝置。 (1-2)抗眩光薄膜之組態 圖2展不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丨的例 不性組態。如圖2中所示,抗眩光薄膜丨具有基底丨】及提供 於基底11上之抗眩光層12。抗眩光層12含有顆粒13,抗眩 光層12之表面具備由顆粒13之聚結或其類似物所形成之精 細不規則物。抗眩光薄膜丨較佳可採用於用於文書處理 益、電腦、電視機、車上(on_vehicle)儀錶面板等等之各種 顯示器(尤其液晶顯示器裝置)。 表面濁度較佳處於0%至5%及更佳〇%至1%之範圍内。若 將表面濁度調整至5%或更小,則白色混濁度可降低;且 若將表面濁度調整至1%或更小,則幾乎不會感受到白色 混濁度。在本文中,表面濁度表示當偵測到表面上之散射 時所獲得之值,其中較大表面濁度意謂較大白色混濁度。 另一方面,内部濁度不受特定限制,且係取決於包含於抗 眩光層12中之顆粒13或其類似物而確定。 總濁度較佳處於3%至45%、更佳3%至4〇%及最佳3%至 30%之範圍内。藉由在3%至45%之範圍内之該調整,可在 不降低所顯示影像之清晰度的情況下獲得適當抗眩光特性 126287.doc 10· 200848790 水準。更特定言之,小於3%之總濁度可使得難以獲得充 足抗眩光特性水準,且超過45%之總濁度可使所顯示影像 之清晰度降級。在本文中,總濁度意謂表面濁度與内部濁 度之和。 穿過置於抗眩光薄膜1之背表面上之黑色玻璃所量測的 白色混濁度較佳為2 · 0或更小,且更佳為1.5或更小。若將 白色混濁度調整至2·0或更小,則可防止對比度降級;且 若將白色混濁度調整至1 · 1或更小,則可達到極佳對比 度。 穿過置於抗眩光薄膜1之背表面上之黑色丙烯酸系樹脂 薄片所量測的白色混濁度較佳為1 · 5或更小,且更佳為i i 或更小。若將白色混濁度調整至1 ·5或更小,則可防止對 比度降級;且若將白色混濁度調整至1 ·丨或更小,則可實 現極佳對比度。 (基底) 構成基底11之材料可為透明塑膠薄膜。透明塑膠薄膜可 為任何已知聚合物薄膜。具體言之,已知聚合物薄膜可由 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聚酯(ΤΡΕΕ)、聚對笨二甲酸乙二 醇酯(PET)、聚酷亞胺(ΡΙ)、聚醯胺(ΡΑ)、芳族聚酿胺、聚 乙烯(PE)、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颯、聚硬、聚丙稀 (PP)、一乙基纖維素、聚氣乙烯、丙烯酸酿類樹脂 (PMMA)、聚碳酸醋(PC)、環氧樹脂、脲樹脂、胺基甲酸 酯樹脂及三聚氰胺樹脂來例示。自生產率之觀點,A底丄i 之厚度較佳處於38 μιη至100 μιη之範圍内,但不限於該範 126287.doc 11 200848790 (抗眩光層) 抗眩光層1 2含有顆粒13及樹脂。抗眩光層12視需要亦可 含有諸如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阻燃劑、 抗氧化劑等之添加劑。顆粒13主要在抗眩光層12之共平面 方向上聚結,以藉此形成二維聚結,其中聚結分布於未經 聚結之抗眩光層之表面上。借助於此組態,可在抗眩光層 之表面上產生連續及緩和波動之精細不規則物,因此抗眩 光特性及對比度之理想水準可同時得到滿足。如本文中所 使用’術語”顆粒13主要在抗眩光層12之共平面方向上聚 結’’意謂(1)所有顆粒13均在未在抗眩光層12之厚度方向上 彼此疊覆的情況下在共平面方向上聚結,或(2)多數顆粒13 在共平面方向上聚結,且其餘顆粒13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疊 覆的程度不會引起白色混濁度增加(穿過置於抗眩光薄膜i 月表面上之黑色丙烯酸糸樹脂薄片所量測的白色混濁度 不超過1·5)。雖然理想上所有顆粒13均形成二維聚結,但 顆粒13之—部分可獨立地保留下來而不形«結。 、在抗眩光層12之表面上,較佳以樹脂覆蓋由顆粒η所構 成之?κ結。糟由覆蓋聚結,得以防止顆粒13自抗眩光層u 向外犬出,因而可防止可歸因於顆粒本身之曲率的大角形 組件之產生’且藉此可防止白色混濁度增加。如本文中所 Ϊ用覆蓋聚結”意謂(1)聚結完全被樹脂覆 二、:〜之顆粒13之-部分曝露而未被樹脂覆蓋 之私度不會引起白辛、、曰 邑此濁度增加(穿過置於抗眩光薄臈ι之 126287.doc 200848790 背表面上之黑色丙烯酸系樹脂薄片所量測的白色混濁度從 未超過1.5)。 抗眩光層12之平均厚度較佳處於3至30 μηι及更佳4至15 μηι之範圍内。藉由調整至此範圍,光學特性(抗眩光特性 及高對比度)與實體特性兩者之理想水準可同時得到滿 足。在抗眩光層12之表面上所觀測到的粗糙度曲線之算術 平均粗糙度Ra為0.05至0·5 μηι。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 糙度Ra小於0.05 μηι可使抗眩光特性降級,且超過ο」μιη f " 可使對比度降級。 圖1 0解釋鼻術平均粗縫度R a。如由以下方程式所表示, 异術平均粗糙度Ra為參考長度上z(x)之絕對值之平均值, 其隨著值減小指示表面變得更平滑。小於〇 〇5 μιη之算術 平均粗糙度Ra使得抗眩光層之表面接近於類似鏡面 (mirror-like)表面,因此關於入射光之鏡反射分量增加, 且因此抗眩光特性降級。只要均方根斜率處於〇 〇们至 〇·〇5 μιη之範圍内,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上限便不受特定 I 限制,但吾人之實驗顯示,均方根斜率RAq亦隨著算術平 均粗糙度Ra之增加而增加。因此,超過〇·5 μηι之算術平均 粗糙度Ra使得均方根斜率RAq超過〇 〇5 μηι,且對比度因此 • 降級。 % = +r|z(x)|dx …⑴ 圖3為解釋均方根斜率之示意性圖式。粗糙度曲線之均 方根粗糙度RAq為藉由將微小範圍内之斜率進行平均所庐 126287.doc -13- 200848790 得之參數,且由以下方程式(2)表示。 RAq(或Rdq):粗糙度曲線之均方根斜率; PAq(或Pdq):截面曲線之均方根斜率;及 WAq(或Wdq):波形曲線之均方根斜率參考長度上之局 部斜率dz/dx之均方根: RAq,PAq,WAq = (-£Z(x))^dx …(2) ( 肖方根斜率及光學性質(對比度(白&混濁之現象)及 抗眩光特性)彼此相關。因此,可能藉由控制均方根斜率 RAq來控制對比度及抗眩光特性。更特定言之,當均方根 斜率RAq為0.003至0·05 _及更佳〇〇〇5至〇 〇3 _時,對比 度與抗眩光特性兩者之理想水準可同時得到滿足。 均方根斜率RAq與白色混濁之現象相關。因為均方根斜 率RAq為微小區域内之斜率之平均值,故超過〇〇5 之均 方根斜率RAq或在構成表面之角形組件中包含陡斜率可增 G 加表面上之散射,且因此可增加白色混濁之現象。因此, 月視野對比度可降級。小於〇 〇〇3 ^㈤之尺^使得表面接近 , 於類似鏡面表面,使得鏡面反射分量增加,且因此抗眩光 . 特性明顯降級。作為類似於均方斜率RAq之表面輪廓參 數,已知平均傾斜角h (JIS B 0601_1994)。就表示斜率而 吕’平均傾斜角ea可與其類似,但用於判定均方根斜率 RAq之上述方程式計算微小區域内之差值的均方,使得可 更大程度地著重於較大角形組件(主要促成白色混濁之現 126287.doc 14 200848790 象)。因此,就白色混濁度而言,均方根斜率RAq比平均傾 斜角0a更敏感。 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丨之均方根斜率 RAq可小於當前所製造之抗眩光薄膜之均方根斜率RAq。 鑒於均方根斜率RAq為藉由將微小範圍内之斜率進行平均 所獲得之參數,可理解該事實指示以下内容。亦即,如圖 2中所示,第一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丨具有連續及緩和之精 細不規則物;而如圖8中所示,當前所製造之抗眩光薄膜 具有含有尖銳角形組件之精細不規則物。因此,第一實施 例之抗眩光薄膜丨可抑制光在寬廣角度範圍上散射以便減 少螢幕之不透明度變化,而當前所製造之抗眩光薄膜在寬 廣角度範圍上散射光從而顯現螢幕不透明度。應注意,在 囷8中所示之§鈾所製造之抗眩光薄膜中,精細不規則性 係藉由顆粒之粒徑及突出程度來確定的。 用作填料之顆粒13為諸如由無機顆粒或有機顆粒製成之 «顆粒。顆粒之平均粒徑較佳可為丨至6 _。藉由在該 範圍内進行調整,可獲得所要表面輪廓。 顆粒13之平均粒徑Γ與抗眩光層12之厚度d的比率R (r/d 1〇〇)較佳為4〇%至75%,且更佳為⑼%至乃%。在本 ^ 1月之一第一實施例中,所要表面輪廓係藉由利用顆粒13 之♦結作為核心且藉由以樹脂覆蓋該等核心來獲得。因 匕超過100/°之比率R導致自抗眩光層12曝露出顆粒13, 吏知表面政射可發生,且藉此抗眩光薄膜卜變得白色混 勹鑒於顆粒1 3具有特定粒徑分布,顆粒丨3可含有大於平 126287.doc 200848790 均粒徑之顆粒,因此超過75%之比率R導致大於平均粒徑 之該等顆粒1 3自抗眩光層12曝露出,從而增加抗眩光薄膜 1中白色混濁之現象。因此,比率R較佳為75%或更小。另 一方面,小於40%之比率R導致顆粒13完全嵌入抗眩光層 12内’從而使抗眩光層12之表面平滑。因此,當比率以處 於40°/〇至75%之範圍内時,可獲得所要表面輪廓。只要可 滿足上述數值範圍,平均粒徑便不受特定限制,且可(例 如)藉由使用具有1至10 μηι之平均粒徑的有機顆粒來獲
得。 圖9展示顆粒13之例示性粒徑分布。在圖9中 示具有8.4〇/〇之變異係㈣粒徑分布,且肖線。表示具有 3〇。/〇之變異係數的粒徑分布。本文中所使用之顆粒13較佳 具有如圖9中所示之特定粒徑分布,因為以連續及緩和波 形為特徵之精細不規則物可形成於抗眩光層12之表面上, 且藉此可在保持抗眩光特性之同時減少不透明度變化。表 面之精細不規則物可(例如)藉由有意地在乾燥期間借靜 對流而形成顆粒Π之聚結且藉由以固化_覆蓋聚結之多 數部分或整個部分(假定每一聚結為一堆)來獲得,而非藉 由使個別顆粒13均一地分布來獲得。 就獲得抗^㈣而言’需要於聚結間形成連續隆脊。 自於聚結間形成連續隆脊之觀點,本文t所使用之顆粒13 較佳具有以鳩至侧之變異係數(標準差/平均 Π粒徑分布。使用單分散顆粒傾向於在該等聚結之間產 生平坦部分,從而使抗眩光特性變弱。 126287.doc 16 200848790 本文中所使用之有機顆粒可為由丙烯酸酯類樹脂 1 ^MA)聚苯乙烯(ps)、丙烯⑻⑽-苯乙烯共聚物、三 來鼠胺树脂、聚碳酸醋(PC)或其類似物製成之珠粒。有機 r、、’不又特性(諸如其是否為交聯的)之特定限制,反而 允許使用由塑膠或其類似物製成之任何顆粒。 有機顆粒可具有特定粒徑分布。為了獲得本發明之實施 例之表面輪廓’例如,有意地在乾燥期間借助於對流而形 =顆粒之聚結’且以固化樹脂覆蓋聚結之多數部分(假定 玉每二聚=為一堆)以藉此獲得所要形狀,而非使個別顆粒 句鋒也^布。就獲得抗眩光特性而言,需要於聚結間形成 連、戈隆脊,且此可藉由使用具有以20%至40。/。之變異係數 準差/平均粒徑)所表示之粒徑分布的顆粒來提供。相反 地’使用單分散顆粒傾向於在該等聚結之間產生平坦部 分’從而使抗眩光特性變弱。 如上文中已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包 含顆粒之聚結’能夠借助於緩和波形(主要由小角形組件 組成)來抑制表面上之散射且能夠提供抗眩光特性。顆粒 之曝露指示大角形組件可直接歸因於顆粒本身之曲率,且 表面變成(白色)不透明的。在第一實施例中,可(例如)藉 由覆蓋突出物之多數部分同時僅允許其-部分曝露來獲得 理想形狀。 所要表面輪廓亦可藉由使用無機顆粒來產生。本文中可 採用之無機顆粒可為諸如石夕石、碳酸舞、硫酸顧等之已知 無機顆粒中之任-者而無任何特殊限制,且可考慮到與本 126287.doc 17 200848790 文中所採用之樹脂的折射率之差異而適當地加以選擇。 本文中可㈣之抗靜電劑包括導電碳、無機益 精7粒、界面活性劑及離子性液體。此等抗靜電劑㈣ 二使用或以其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之組合使 機顆粒及無機精細顆粒之材料可由主要由導電金屬氧化物 構成之彼專材料來例示。本文中可採用之導電金屬氧化物 y由氧化錫、氧化銦、AT0(銻摻雜氧化錫)、卿因摻雜 氧化錫)及録摻雜氧化鋅來例示。對於無機顆粒用作抗靜 電劑之狀況而言,在構成上述聚結之彼等顆粒中,顆粒η 中之至少-部分較佳為作為抗靜電劑之無機顆粒。 表面活化劑可由以下化合物來例示:陰離子或兩性化合 物,諸如幾酸化合物及碌酸鹽;陽離子化合物,諸如胺化 合物及第四銨鹽;非離子性化合物,諸如脂肪酸之多元醇 酯及聚環氧乙烷加合物;及聚合物,諸如聚丙烯酸衍生 物。離子性液體為在室溫下以液體形式存在之溶融鹽。離 ^性液體較佳為與溶劑及樹脂相容,且即使在溶劑在隨後 &述之裝知中/又化後仍保持溶解於樹脂中之狀態的離子性 、體離子;·生液體較佳僅具有小表面活化效應,且即使當 从、加至塗料組合物時也不影響顆粒之對流及㈣。更特定 言之,構成離子對之陽離子4 勿質可^含含氣錯之脂肪族 化口物之第四銨陽離子、具有含氮雜環結構之第四銨陽離 子、包含含碌鑌鹽之鱗陽離子&包含纟硫錯之疏陽離子來 例不。構成離子對之陰離子物f可由_素陰離子、有機叛 土陰離子及有機含氟陰離子來例示。詳言之,諸如參(三 126287.doc -18- 200848790 ^甲續醯基μ肖酸之有機含敦陰離子較佳,因為其易於在 標準溫度下以液體形式形成離子對。離子性液體較佳在離 子對中不包含長鏈烧基。若離子對中含有長鏈院基’則顯 現巨大之表面活化效應,此效應可不利地影響顆粒13之聚 結。可組合使用若干種類之離子性液體。 0-3)製造抗眩光薄臈之方法 接著,將解釋製造如上文中所描述所組態之抗眩光薄膜 1之例示性方法。在本文中,製造抗眩光薄膜之方法為: 將添加有顆粒之感光樹脂塗覆於充當基底之透明薄膜上, 乾燥樹脂中所含有之溶劑’且接著使樹脂固化。 (塗料之製備) f先’例如’將作為電㈣射可固化樹脂之感光樹脂及 顆粒添加至溶劑中且混合,以藉此獲得具有分散於其中之 顆粒13的塗料組合物。在此製程中,可另外添加光穩定 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阻燃劑、抗氧化劑或其類 似物。或者’可另外添加石夕石顆粒或其類似物作為黏度調 節劑。 本文中可採用之溶劑可為任何物質,只要其可將本文中 所採用之樹脂材料溶解於其中、在潤濕顆粒方面極佳且不 s 便可’且可由諸如第三丁醇之有機溶劑來 例不#為感光樹脂’通常可使用可由紫外線輕射固化之 紫外線固化樹脂。本文中可採用之感光樹脂可由諸如丙烯 酸胺基甲酸醋、環氧丙稀酸醋、丙稀酸聚醋、聚醚丙烯酸 (p y acryiate)及二聚氰胺丙烯酸酯之丙烯酸酯類 126287.doc -19- 200848790 樹脂來例示。舉例而言,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可藉由使 聚酯多元醇與異氰酸酯單體或與預聚物反應且使所得產物 與含有羥基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反應來獲得。 被固化後之特徵可適當地加以選擇。舉例而言,就影像之 透射率而言’透明度極佳之彼等可較佳;且就防刮痕特性 而言’具有高硬度之彼等可較佳。感光樹脂並不特定限於 紫外線固化樹脂,且只要其具有透明度便可為任何物質, 其中不會因著色及濁度而引起經此透射之光之色調及能量 發生變化的彼等樹脂可較佳。 感光樹脂可適當地與至少可藉由乾燥來固定之胺基甲酸 酯樹脂、丙烯酸酯類樹脂、甲基丙烯酸酯類樹脂、苯乙烯 树脂、二聚氰胺樹脂、纖維素基樹脂、電離輻射可固化募 聚物及熱固性募聚物混合。藉由適當地混合此等樹脂,抗 眩光層12可在硬度及翹曲度方面得到調整。樹脂並不限於 上文中所描述之彼等樹脂,且較佳可為具有易受電離輻射 〜曰之基團(諸如丙晞酸雙鍵)或熱固性基團(諸如基團) 的樹脂。 作為感光樹脂中所含有之光聚合引發劑,可獨立地採用 或組合㈣二苯甲_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蒽酿衍生物 等等。感光樹脂可基於合適選擇而另外添加有能夠改良薄 膜形成之任何組份(諸如丙烯酸系樹脂)。 (塗佈) 接著,將如以上所描述所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至基底 U。塗覆塗料組合物以便將乾燥後之平均厚度較佳調整為 126287.doc -20- 200848790 3至30 μιτι,且更佳調整為4至15 μηι。低於上述數值範圍之 厚度可使得難以獲得所要硬度,且超出上述數值範圍之厚 度可引起大翹曲度。塗料厚度可(例如)藉由適當地調整塗 料之固體含量來選擇。塗佈方法並不受特定限制,從而允 許採用任何已知塗佈方法。已知塗覆方法可由微凹板印刷 式塗佈法、線棒塗佈法(wire bar coating)、直接凹板印刷 式塗佈法、模塗法、浸蘸法、喷塗法、逆轉輥塗佈法、簾 幕式塗佈法、間歇塗佈法、刮刀塗佈法及旋塗法來例示。 (乾燥及固化) 抗眩光層1 2係藉由在塗佈後將塗料組合物乾燥及固化來 獲得。在此製程中,與當前所製造之抗眩光層中之精細不 規則物相比,將具有較長週期性及更緩和斜率(亦即,均 方根斜率RAq適當較小)之精細不規則物形成於抗眩光層12 之表面上。形成此類精細不規則物之方法可由貝納旋流窩 成形方法來例不。ϋ由本文中之貝納旋流窩成形方法,有 〜也在乾秌期間借助於對流來形成顆粒1 3之聚結,而非使 :粒⑴句一地分散,且形成具有大週期性之表面輪靡,聚 之每者形成一堆。乾燥之溫度及時間可適當地視塗料 斤各有之心劑之沸點而判定。在該種狀況下,考慮到基 底1 1之耐神 …、 ^ 2溫度及時間較佳經選擇處於不會引 起基底11因熱收縮而變形之範圍内。 以下將解釋乾烨 、, 祀“及固化之特定製程。 . 在預&溫度丁乾燥塗覆於基底11上之塗料組合 物’以便在塗料組人 、、且口物中產生對流,其中藉由對流使顆粒 126287.doc 200848790 i3主::!於共平面方向,從而形成二維聚結。藉由該製 〜π化,且貝納旋流窩形成於塗層之表面上。若 顆粒13在所塗佈薄膜之厚度方向上堆疊而形成三 本則抗眩光層將在其表面上具有尖銳角形組件,且 因此白色混濁之現象可不利地增加。 >本文t所使用’術語"貝納旋流窩"意謂在乾燥溶劑之 製程中發生於塗料組合物中之對流現象及由對流所產生之 表面結構。在乾燥溶劑之製程中所形成之所有表面結構均 將被稱為貝納旋流寫,允許任意幾何形狀,而不限於療狀 結構。此外’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藉由在乾燥步驟盘固 化步驟之間對貝納旋流窩施加外力而輕微衰變之旋流寫結 構亦可被稱為”貝納旋流窩”。 顆粒13之聚結程度可藉由適當地調整(例如)溶劑之表面 張力及顆粒U之表面能量來選擇。乾燥之溫度及時間可基 於塗料中所含有之溶劑之彿點而適當地選擇。在該種狀況 下’考慮到基底11之耐埶性,齡、κ〇夕、w ώ η 士 …、「王軏“之溫度及時間較佳經選 擇處於不會引起基底11因熱收縮而變形之範圍内。 、f料組合物中所含有之樹脂較佳即使在乾燥後仍保持在 液態下。藉由此組態’ f月面可形成於貝納旋流窩之間。 因此’展示緩和波形之精細不規則物可形成於所塗佈薄膜 之表面上。 用於乾燥之條件並不受特定限制,允許自然乾燥與基於 調節乾燥之溫度及時間的人工乾燥兩者。 塗料以乾燥之狀況而言,較佳避免在所塗佈薄膜^面1 126287.doc -22- 200848790 形成風成波痕。風成波痕之形成傾向於使得難以在抗眩光 曰之表面上形成具有所要緩和波形之精細不規則物,且可 因此使得難以同時滿足抗眩光特性及對比度之理想水準。 著必要日$可用空氣吹拂塗料之表面,以便在某種程 度上打破聚結(亦即,貝納旋流窩)。 接著藉由電離輻射之照射或加熱而使乾燥於基底丨丨上 才ί月曰口化。藉由该製程,形成具有大週期性之波形,其 堆形成二維聚結。換言之,與當前所製造之抗眩光層中 之精細不規則物相比,將具有較長週期性及更緩和斜率之 精細不規則物形成於抗眩光層12之表面上。 本文中可採用之電離輻射可包括電子束、紫外線輻射、 可見光、γ射線及電子束。自生產設施之觀點,紫外線輻 射較佳。本文中可採用之紫外線源可由超高壓汞燈、高壓 汞燈、低壓汞燈、碳弧、氤弧及金屬_化物燈來例示。較 佳可在考慮樹脂之固化特徵及抑制樹脂及基底丨丨黃化的同 時適當地選擇累積劑量。照射氣氛可由空氣或諸如氮氣及 氬氣之惰性氣體氣氛來例示。 所要抗眩光薄膜可以此方式獲得。 如以上已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抗眩光層丨2之粗糙度 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處於〇.〇5至0.5 μηι之範圍内,且 均方根斜率RAq處於0.003至〇·〇5 μηι之範圍内,因此抗眩 光層1 2之精細不規則物具有長及緩和之週期性且在角形組 件中受到調整。因此,提供具有高對比度及極佳抗眩光特 性之抗眩光薄膜。 126287.doc •23 - 200848790 (2)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解釋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上述第一實施例 處理藉由顆粒13將精細不規則物提供至抗眩光層丨2之表面 的狀況,而第二實施例將處理藉由形狀轉移將精細不規則 物提供至抗眩光層12之表面的狀況。 (2-1)抗眩光薄膜之組態 圖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丨的例 示性組態。如圖4中所示,抗眩光薄膜丨具有基底丨丨及提供 於基底11上之抗眩光層12。除抗眩光層12不含有顆粒13以 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2-2)製造抗眩光薄膜之方法 接著,將參看圖5A至圖5E解釋製造如以上所描述所組 態之抗眩光薄膜1的例示性方法。製造抗眩光薄膜丨之方法 為:藉由微處理製造一母模,且藉由形狀轉移來獲得所要 精細不規則物。 (製造母模之製程)
、首先’製備一待處理之基底。基底之形狀可由基板形 式、薄片形式、薄臈形式、基塊形式及其類似形式來例 示。用於構成基底之材料可由塑膠、金屬、玻璃等來例 示。接著,例如使用KrF準分子雷射器藉由遮罩成像方法 來處理基底,以藉此圖案化基底之表面,以便形成對應於 抗眩光層2之表面的精細不規則物。藉由此製程,如圖5A 中所示,獲得—具有與抗眩光層2之不規則物相反之精細 不規則物的母模。 126287.doc -24- 200848790 (製造複製母版之製程) 接著’例如藉由無電極鑛敷,形成一導電薄膜於如以上 所描述所獲得之母模21上。在本文中,該導電薄膜為(例 如)由諸如鎳之金屬所構成的金屬薄膜。接著,將具有形 成於其上之導電薄膜的母模21附接至一電成形裝置,且 (例如)藉由電鍍而形成一諸如鑛錄層之金屬艘層於導電薄 膜上。此後,將鍍金屬層自母模21釋放。如圖5B中所示, 以此方式獲得具有與母模21之不規則物相反之精細不規則 物的複製母版22。 接著’例如藉由電鍍而形成一諸如鍵鎳層之金屬鏟層於 如以上所描述所獲得之複製母版22之精細不規則物上。接 著將鍍金屬層自複製母版22釋放。如圖5C中所示,以此方 式獲得具有與母模21之不規則物相同之精細不規則物的複 製母版23。 (製造抗眩光層之製程) 接著,將諸如紫外線固化樹脂之感光樹脂傾倒至如以上 所描述所獲得之複製母版23之精細不規則物上。本文中可 採用之用於形成抗眩光層丨2之感光樹脂可類似於第一實施 例中所使用之彼等樹脂。雖然因為抗眩光層12之精細不規 則物係藉由形狀轉移而獲得,故感光樹脂並未特別添加有 顆粒,但可為了達成精細調整濁度值及表面輪廓之目的而 添加顆粒。 』接著如圖5D中所不,將充當支樓物之基底i i置放於複 製母版23上。接著(例如)藉由橡膠輥對基底11施加力,以 126287.doc -25- 200848790 藉此使得感光樹脂之厚度均一。接著,例如藉由來自基底 11之側之光(諸如紫外線輻射)來照射感光樹脂,以使其固 化。接著如圖5E中所示,將經固化之感光樹脂自複製母版 23釋放。藉由此製程,抗眩光層12形成於基底u之一主表 面上,且藉此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膜1。 在第二實施例中,可獲得與第—實施例中之效應相同的 有利效應。
(3)弟二實施例 (3-1)抗眩光薄膜之組態 圖11展示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的例示性 組態。如圖11中所示,第三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與上述 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另外提供低折射率層14於抗眩 光層12上。基底U及抗眩光層12與以上所描述之第一實施 例中之基底及抗as光層相Θ,因此其將以相㈤參考數字給 出以避免重複解釋。 m 如圖11中所示,較佳提供符合抗眩光層之表面之波形的 低折射率層14,且更佳地,抗眩光層之表面具有與抗眩光 層之表面幾乎同等的緩和波形,同時具有幾乎均一之厚 度。藉自此組態、,即使在提供低折射率層14時0可同時: 足對比度及抗眩光特性之理想水準。雖然理想上低折射率 層"如以上所描述具有幾乎均一之厚度,但並非始終需要 在抗眩光層12之整個區域上提供低折射率心,其中若低 折射率層以幾乎均—之方式形成在不包括抗眩光層12之突 出部分的抗眩光層12之多數部分上(亦即,形成在相對平 126287.doc -26· 200848790 月”有大反射率之部分上),則可獲得充足水準之對比 度。 、圖12為展示圖11中所示之低折射率層14之放大視圖的剖 視圖、,如圖11中所示,低折射率層14(例如)含有樹脂及中 二顆粒15。中空顆粒15較佳分布在抗眩光層12之整個表面 上。中空顆粒15較佳嵌入低折射率層14中,且所欲入之中 空顆粒15較佳在低折射率層14之厚度方向上以大約兩個至 一個堆®,以藉此形成中空顆粒15之層。 (3-2)製造抗眩光薄膜之方法 接者,將解釋製造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 之例不性方法。製造第三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之方法與第 實施例之不同之處在於在形成抗眩光層後另外提供形成 低折射率層之步驟A。因&,以下段落將僅解釋形成低折射 率層之步驟。 (塗料組合物之製備) 首先,通常使用諸如分散器(disper)之攪拌器或諸如珠 磨機之粉碎(disperser)來混合中空顆粒丨5、樹脂及溶 劑,以藉此製備塗料組合物。若情況需要,則可添加諸如 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阻燃劑、抗氧化劑 等之添加劑。 本文中可採用之樹脂可為可由光或電子束固化之電離輻 射可固化樹脂或可由熱力固化之熱固性樹脂,可獨立地使 用或以混合方式使用,其中自易於製造之觀點,可由紫外 線輻射固化之感光樹脂最佳。電離輻射可固化樹脂較佳含 126287.doc -27· 200848790 有高達90%或更多之量的多官能性單體。多官能性單體可 由多元醇及(甲基)丙稀酸之酯來例示,且更特定t之可由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醋、1,4-二環己烷二丙烯酸酯、異 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醋、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二^甲基丙烧二(甲基)丙坤酸g旨、三經甲基乙烧二(甲某) 丙烯酸酯、二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異戊四醇五 (甲基)丙烯酸酯、二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環 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胺基甲酸酯聚丙烯酸酯及聚酯聚 丙烯酸酯來例示。 中空顆粒15可由諸如由⑦石、氧化料製成之無機顆粒 及諸如由苯乙稀、丙烯等製成之有機顆粒來例示,其中石夕 石顆粒尤其較佳。中空顆粒15内部含有空氣,使得其折射 率小於-般顆粒之折射率。舉例而言,石夕石顆粒具有146 之折射率’而中㈣石顆粒之折射率為145或更小。 中空顆粒15之平均粒徑較佳處於至200 nm之範圍内, 且更佳處於3〇至6〇 nm之fi βη 各 車巳圍内。若平均粒徑超過200 «相比不可忽略,則光在低折射率層14 =面上散射。因此,透明度降級,且螢幕顯得發白。另 聚二二:10_之平均粒徑可使得中空顆粒15更可能 中空顆粒15較佳在盆夺面/而s诸如中空石夕石顆粒之 (ψ ^ 上具有可藉由電離輻射來聚合之 (甲基)丙烯酿基基團。 作為添加劑, 物’更特定言之 可使用(例如)經改質之矽丙烯酸酯化合 在一甲基矽分子中具有至少一或多個有 126287.doc -28- 200848790 2基團之化合物。與二甲基⑦結合之有機基團之當量較佳 為1630 g/mc>1或更多。本文中可採用之量測有機基團之當 罝的方法可為諸如使用核磁共振(nmr)方法自二甲基石夕分 子中之甲基中m之尖峰強度與有機基时m之尖峰強产 =比率來計算有機基團之當量。有機基團可由甲基丙稀: 基、丙烯醯基、巯基等來例示。 作為溶劑,能夠溶解欲㈣之樹脂但不能溶解置於盆下 之抗眩光層u的溶劑較佳。此類溶劑可由諸如第三丁醇、 :苯、甲基乙基嗣⑽κ)、異两醇(IPA)、甲基異丁基酮 (MIBK)等之有機溶劑來例示。 (塗佈) 眩描述所製備之塗料組合物散布於抗 …土佈方法可由使用凹板印刷式塗佈機、刮棒 ^ ^、、換塗機、刮刀S塗佈機、間歇塗佈機、噴塗機、 簾幕式塗佈機等之塗佈方法I 、 土师万沄;例不。塗佈方法並不受特定限 制,允許能夠均一地形成具有預定厚度之層的任何方法。 (乾燥及固化) 接:’將已塗佈至抗眩光層12上之塗料組合物乾燥及固 糟由4製程,將具有緩和精細不規則物之低折射率層 二㈣成於抗眩光層12上。本文中可採用之乾燥及固化方 σ ”在製k以上所描述之第一實施例中之抗眩光層之萝 程中的彼等方法相同。 、 所要抗眩光薄膜1可以此方式獲得。 根據另外提供低折射率層14於抗眩光層上之本發明之 126287.doc -29- 200848790 第二實施例,與以上所描述之第一實施例相比,反射率可 進一步降低。 (4)第四實施例 圖13展不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的例示性 組悲。如圖13中所示,抗眩光薄膜丨與第三實施例之不同 之處在於多層抗反射膜提供於抗眩光層12上。基底u及抗 眩光層12與以上所描述之第三實施例中之基底及抗眩光層 相同,因此其將以相同參考數字給出以避免重複解釋。 抗反射層16為含有低折射率層16L及高折射率層i6H之 堆豐濤膜,其中較佳視所要特性而適當地選擇低折射率層 16L及高折射率層16H之堆疊之數目。本文中可採用之^ 成低折射率層16L之材料可由Si〇x、si〇2、Al2〇3及其混合 物來例示,但並不特定限於此,允許視低折射率層所需i 特性而任意選擇公眾已知之低折射率材料。本文中可採用 之構成高折射率層16H之材料可由Ti〇2、奶2〇5、、 W〇3及其混合物來例示,但並不特定限於此,允許視高折 射率層i6H所需之特性而任意選擇公眾已知之高折射率材 料。較佳可採用賤鑛作為形成低折射率層肌及高折射率 層16H之方法,但方法並不限於此。 或者,如圖"中所示’就抑制抗眩光薄臈i之表面上之 污染黏著而言,若情況需要,則可進—步提供抗污染層17 於多層抗反射層上。含敦化合物可較佳用於抗眩光層18, 但並不特定限於此。 [實例] 126287.doc -30- 200848790 以下段落將基於實例來具體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本 發明之實施例並不受限於此等實例。實例1至5及實例7至9 對應於第一實施例,且實例6對應於第二實施例。 (實例1) 首先,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中之材料混合,且使用一 磁性攪拌器攪拌1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著, 使用一刮棒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一 8〇 pm 厚度之TAC薄膜(由FUJIFILM Corporation製造及銷售)上。 接著在80°C下在一乾燥烘箱中將產物乾燥2分鐘,且接著以 500 mj/cm2之能量照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形成具有1〇 之乾煉厚度的抗眩光層。以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膜。 <塗料組合物> 100重量份 5重量份 120重量份 四官能胺基曱酸酯丙浠酸募聚物 引發劑:Irgacure 184 溶劑:第三丁醇 可交聯苯乙烯珠粒SBX6 (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製造及銷售)5重量份 (實例2) 除將抗眩光層之乾燥厚度調整至8 μιη以外,所獲得的抗 眩光薄膜係類似於如實例1中所描述者。 (實例3) 百先’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1中之材料混合,且使用 一磁性攪拌器攪拌丨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 126287.doc 200848790 著,使用一到棒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一8〇 μηι厚度之TAC薄膜(由FUJIFILM Corporation製造及銷售) 分鐘,且用500 藉此形成具有7 要抗眩光薄膜。 上,且接著在80t: T在一乾燥烘箱巾乾燥2分鐘。接著, 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2中之材料混合,且使用一磁性攪 拌器攪拌H、日寺’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著使用一刮 棒塗佈機將由此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基於塗料組合物 m I ± m λ ’在8〇°c:下在-乾燥棋箱中將塗層乾燥2 mJ/cmz之能量下之呰认% +
C 外線輻射來照射,以 μηι之乾燥厚度的樹胳思 Τ月曰層。以此方式獲得所 <塗料組合物1 > 100重量份 5重量份 120重量份 1 0重量份 100重量份 5重量份 5重量份 120重量份 6重量份 6重量份 四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寡聚物 引發劑:Irgacure 184 溶劑:第三丁醇 可交聯苯乙烯珠粒SBX6 (來自 Sekisui Plastics Co·,Ltd·) <塗料組合物2> 四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寡聚物 引發劑:Irgacure 184 丙烯酸多元醇基聚合物 溶劑:第三丁醇 甲苯 乙酸乙酯 126287.doc -32« 200848790 (實例4 ) 首先,類似於如實例11? ^ ^, μμ 所撝述來獲得塗料組合物。接 者除將由此獲传之塗料 ^ , L 口物塗覆於一 100 μπι厚度之 PET薄膜(由 τογοΒο c〇 τ 」a ’ t ·製造及銷售,Cosmoshine A4300)上以外,類似於如 汽例1中所描述來獲得一具有9 μηι之乾燥厚度的抗眩光層。 (實例5) ( =先’類似於如實例i中所描述來獲得一抗眩光薄膜。 接著,藉由浸蘸而將含氟(F)聚合物塗覆於所得抗眩光薄 膜上至120 nm之厚度’且接著固化。藉由此製程,將一低 折射率層(抗反射塗層)形成於抗眩光層上。以此方式獲得 所要抗眩光薄膜。 (實例7) 首先,分別混合列於塗料組合物中之源材料,且根據與 實例3中所描述相同之技術來製造雙層抗眩光薄膜。 <塗料組合物1> 四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募聚物 100重量份 引發劑:Irgacure 184 5重量份 溶劑:甲苯 120重量份 可交聯丙烯酸珠粒MBX5 (來自 Sekisui Plastics Co·,Ltd.) 3重量份 126287.doc -33- 200848790 <塗料組合物2> 四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寡聚物 100重量份 引發劑:Irgacure 184 5重量份 丙烯酸多元醇基聚合物 5重量份 溶劑:第三丁醇 120重量份 甲苯 6重量份 乙酸乙酯 6重量份 (實例8) 首先,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中之源材料混合,且使用 一磁性攪拌器攪拌丨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 著’使用一刮棒塗佈機將由此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一 80 μηι厚度之 TAC 薄膜(來自 FUJIFILM Corporation)上。接 著在80°C下在一乾燥烘箱中將產物乾燥2分鐘,接著以5〇〇 mJ/cm2之能量照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形成具有3 μιη之乾 燥厚度的抗眩光層。以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膜。 <塗料組合物> 量份 5重量份 120重量份 3重量份 六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稀酸募聚物1 〇〇重 引發劑:Irgacure 184 溶劑:曱苯 可交聯丙稀酸珠粒(粒徑=1 ·5 (實例9) 首先,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中之源材料混合,且使用 -磁性攪拌器攪拌3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 126287.doc -34- 200848790 著,使用一刮棒塗佈機將由此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一 8〇 μπι厚度之TAC薄膜(由FUJIFILM c〇rp〇rati〇n製造及銷 售)上。接著在8(TC下在一乾燥烘箱中將產物乾燥2分鐘, 接著以500 mj/cm2之能量照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形成具 有6 pm之乾燥厚度的抗眩光層。以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光 薄膜。 <塗料組合物> 100重量份 5重量份 120重量份 10重量份 六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寡聚物 [ 引發劑:Irgacure 184 溶劑··甲苯 石夕石填料(粒徑=1 ·0 μηι) (比較實例1) 除將抗眩光層之乾烯厚度調整至7 μη1以外,抗眩光薄膜 係類似於如實例1中所描述而獲得。 (比較實例2) 首先,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中之源材料混合,且使用 一磁性攪拌器攪拌丨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 著,使用一刮棒塗佈機將由此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一 80 μηι厚度之TAC薄膜(由FUJIFILM c〇rp〇rati〇n製造及銷 售)上。接著在80°C下在一乾燥烘箱中將產物乾燥2分鐘, 且接著以500 mj/cm2之能量照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形成 具有4 pm之乾燥厚度的抗眩光層。以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 光薄膜。 126287.doc -35- 200848790 <塗料組合物> 100重量份 5重量份 120重量份 1 〇重量份 四官能胺基曱酸酯丙烯酸寡聚物 引發劑:Irgacure 184 溶劑:第三丁醇 可交聯丙烯酸珠粒MX300(由Soken Chemical & Engineering Co.? Ltd. 製造及銷售) (比較實例3) 除將抗眩光層之乾燥厚度調整至7 μιη以外,抗眩光 /寻 係類似於如實例2中所描述而獲得。 (實例6) 首先,使用KrF準分子雷射器藉由遮罩成像方法來獲得 一母模。接著,藉由無電極鍍敷而形成一由鎳構成之金屬 覆蓋層於所獲得母模之不規則圖案上。接著,將具有形成 於其上之金屬薄膜的母模附接至一電成形裝置,且藉由電 鍍而形成一鍍鎳層於金屬覆蓋層上。此後,將鍍鎳層自母 模釋放。以此方式獲得具有與母模之不規則圖案相反之不 規則圖案的複製母版22。 接著,藉由電鍍在如以上所描述所獲得之複製母版上及 在其具有开> 成於其上之不規則物的表面上形成一鍍鎳層。 此後,將鍍鎳層自複製母版釋放。以此方式獲得具有與母 模之不規則物類似之不規則物的複製母版。
接著’將紫外線固化樹脂(由t〇AG〇SEI Co.,Ltd.製造及 銷售,Aronix)傾倒至複製母版上,將一75 μιη厚度之pET 126287.doc •36- 200848790 薄膜(由 TOAGOSEI Co·,Ltd·製造及銷售,Cosmoshine A4300)堆疊於其上,且使用一橡膠輥對該堆疊施加1 “負 載,以使得厚度均一。接著,穿過該PET薄膜照射500 mJ/cm2之能量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固化紫外線固化樹 脂。此後,釋放經固化之紫外線固化樹脂,從而獲得具有 形成於其上之5 μηι厚度之抗眩光層的PET薄膜。以此方式 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膜。 實例1至6及比較實例1至3中抗眩光層之乾燥厚度係使用 厚度計(由TESA製造及銷售)來量測。 (粗糙度之評估) 量測如實例1至9及比較實例1至3中所描述而獲得之抗眩 光薄膜中之每一者的表面粗糙度,自二維截面曲線得到粗 糙度曲線,且將算術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曲線之均方根 粗糙度RAq及等值曲線分量之平均長度RSm作為粗糙度參 數來計异。結果展示於表1中。量測係在符合JJS Β0601··2001之條件下進行。以下展示用於量測之設備及條 件: 里測為具·全自動微測繪器(micr〇 profiler),,Surfc〇der ET4000A (來自 Kosaka Laboratory,Ltd·) λπ0·8 mm,評估之長度=4 mm,截斷x5,資料取樣間隔 = 0.5 μηι (濁度之量測) I測實例1至9及比較實例1至3之抗眩光薄膜之表面濁度 及内部濁度。結果展示於表1中。在本文中,總濁度意謂 126287.doc -37- 200848790 表面濁度與内部濁度之和。 用於評估之器具:濁度計,型號ΗΜ·150,來自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 Co.? Ltd. 用於量測之條件:JIS K7136 (白色混濁度) 量測實例1至9及比較實例丨至3之抗眩光薄膜中之白色混 濁度。結果展示於表1中。藉由偵測在抗眩光層之表面上 散射之反射光來感知白色混濁之現象。在此量測中,以模 擬方式再現上述現象,使用市售分光光度計加以量化,且 將由此獲得之值定義為白色混濁度。本發明之發明者已自 吾人之實驗預先證實,在此量測中所獲得之白色混濁度與 視覺上的白色混濁現象相關。 以下將展示量測白色混濁度之特定方法。首先,為了評 估抗眩光薄膜本身上之漫反射同時抑制背表面上之反射的 影響,將一黑色玻璃黏結至由此獲得之抗眩光薄膜的背表 面,同時在其間置放壓敏黏著劑。接著,使用來自x_Rhe GmbH之積分球型(integrating-sphere-type)分光光度計 SP64 ’使散射光照射於樣本之表面上,且使用一使用與樣 本上之法線偏離8。而安置之偵測器的d/8。光學系統來量測 反射光。量測係在2。之偵測視角下基於僅偵測漫反射分量 而排除鏡反射分量之SPEX模式而進行。 另一方面’將一黑色丙稀酸系樹脂薄片(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所製造及銷售之Aerylite L 502)黏結至實例 1至9及比較實例1至3之抗眩光薄膜中之每一者的背表面, 126287.doc -38 - 200848790 同時在其間置放麼敏黏著劑,且藉由類似於允許穿過黑色 玻璃之量測之方法的方法來量測白色混濁度。結果展示於 圖1中。應注意,發現僅穿過黑色丙烯酸系樹脂薄片而不 具有與其黏結之抗眩光薄膜時所獲得的值為〇.2。 如上文中所描述,證實藉由此量測所獲得之白色混濁度 I示了 14視覺上白色混濁之現象的相關性,其中在用於量 測之上述條件下所量測的值(Y值)超過丨.5%時感知到白色 混濁之現象,在L5%或更小之範圍内變小,且在08%或更 f' 小之範圍内幾乎感知不到。 (抗眩光特性) 。平估貝例1至9及比較實例1至3之抗眩光薄膜之抗眩光特 性。更特定言之,將裸露之螢光燈投影於每一抗眩光薄膜 上,且根據以下標準來評估反射影像之漫射程度。結果展 示於表1中。 Α·赏光燈之輪廓不可見(兩個螢光燈看似為一單一螢光 燈); l 螢光燈在某種程度上可見,但具有模糊輪靡;及 c :按照原樣投影螢光燈。 k (顆粒之狀態) 、 在雷射顯微鏡及光學顯微鏡下觀測每一抗眩光薄膜之表 面’以便評估顆粒之狀態。結果展示於表1中。另一方 面’實例1至9之抗眩光薄膜中顆粒之例示性聚結狀態展示 於圖15中。 應注意,在本文中,表丨中之,,二維聚結”及”分散”意謂以 126287.doc -39- 200848790 下評估: 二維聚結:幾乎所有顆粒均在抗眩光層之共平面方向上 聚結,及 分散:顆粒在抗眩光層之整個表面上分散及分布而未產 生間隙。 126287.doc -40- 200848790 /L· 實例9 — 2 1 〇 1 ¥ 詩 二維聚結 TAC 0.0104 0.097 | 0.172 1 (N ρ < 〇 實例8 可交聯丙烯 酸系樹脂 yn 1 ^ m 二維聚結 TAC 0.024 0.237 m d rn ρ < 寸 (Ν 寸 <N o 實例7 可交聯丙烯酸系樹 脂 ΓΟ m m 輕隨ra f S U-〇|m <(«] 二維聚結 TAC 0.003 〇 2 O 卜 o Ο CQ 寸 rn 寸 d 實例6 1 1 1 1 1 ^ 許 1 Η ω Oh 0.003 g Ο (N 〇 ^sD 〇 ο < ο O o 實例5 可交聯笨乙烯 1 抗眩光層+低 折射率層 1 二維聚結 TAC 0.020 s d d o 寸 ο CQ 00 — (N o 實例4 可交聯笨 乙烯 VO ^sD ^sD 1 ^ as 二維聚結 Η ω 0.030 d | 0.102 二 0Q οο — rt· (N o 實例3 可交聯苯乙 稀 \D O ο K ^ -:如+ ^ ts 5 二維聚結 TAC 0.009 v〇 o s ON o 卜 ο CQ (Ν Ο 寸 oo CN 實例2 可交聯笨乙 烯 jn 1 ^ s®!· 00 二維聚結 u 0.047 吞 o I 0.105 1 o ri < 寸 \ό oo rn <N 實例1 可交聯苯乙 稀 3 铛 1 ^ O 二維聚結 TAC 0.030 o I 0.102 I CQ οο — 寸· (N 〇 較佳範圍 1 1 40-75 20-40 I 1 o rn m 1 I 0.003- 0.05 (0.005- 0.03) 0.05-0.5 (0.1-0.3) 1 至多2 (0.5-1.5) 圳Β 70-92 (72-90) 至多45 1 0-5(0-1) 平均粒徑(μιη) 比率(%) 變異係數(%) 添加之量 (重量份) 〇|m 抗眩光層之 厚度(μπι) 精細顆粒之 狀態 RAq (μπι) Ra (μπι) 羞 'b 白色混濁度A 白色混濁度Β 抗眩光效能 vg 濁度 (%) 填料 織 表面 粗糙度 ί 光學 特性 126287.doc -41 - 200848790 ^1,* 比較實例3 可交聯丙烯酸系 樹脂 〇 單一抗眩光層 卜 分散 TAC 1 0.099 I I 0.32 I | 0.063 1 4.15 ΓΟ ΓΟ < 17.5 ΓΟ 比較實例2 可交聯丙烯酸系 樹脂 m 〇 單一抗眩光層 寸 分散 TAC | 0.015 | | 0.04 | | 0.136 I 0.95 00 d U 卜 00 卜 00 〇 比較實例1 可交聯苯乙烯 oo to 單一抗眩光層 卜 二維聚結 TAC | 0.089 | 1_0^1_1 T—^ 〇 00 r4 < 19.3 14.6 r- 平均粒徑(μπι) 比率(%) 變異係數(%) 添加之量(重量份) Q|〇r 抗眩光層之厚度 (μπι) 精細顆粒之狀態 物質 CT 羞 'b C/D 白色混濁度A 白色混濁度B 抗眩光效能 |内部| ί表面 濁度(%) 填料 組態 1 基底 表面i 粗才造度1 光學 特性 (^irwi^¥^^: p •fsf^illrw#^: t-l·棘)001 χ PS ^»S5W^W¥¥^w 波餿 i#N«^t-vew 1、熒綠友嘈枷 :Ή—·^ ^1-^^ν¥φ鲮¾迴蛛:ssw 餵鮏40齧®-"^^鉍:13PH 凇繫舊wfsow :3V1 126287.doc -42- 200848790 因為用作顆粒之矽石具有不規則形狀,故未針對實例9 展示變異係數。 表1教示以下内容。 貝例1至9之抗眩光薄膜具有〇. 〇 5至〇 · 5之粗糖度曲線之算 術平均粗糙度Ra、0.003至〇·〇5之均方根斜率RAq及〇至5之 濁度,證明在抗眩光特性與白色混濁度兩個方面均極佳。 相反,比較實例1之抗眩光薄膜展示全部超出上述數值範 圍之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斜率及 濁度,且因此白色混濁度變大。比較實例2之抗眩光薄膜 展示在上述數值範圍以外之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 Ra,從而展示弱抗眩光特性。比較實例3之抗眩光薄膜具 有處於上述範圍内之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但 具有超出上述數值範圍之均方根斜率,從而展示增加 之白色混濁度。 圖6展示基於實例1中之二維截面曲線所確定的粗糙度曲 線。圖7展示基於比較實例3中之二維截面曲線所確定的粗 糖度曲線。實例1及比較實例3在其對於粗糙度曲線之算術 平均粗糙度Ra具有幾乎相同之值(處於〇 〇5至〇.5之範圍内) 方面一致,但在均方根斜率方面不同,其中實例1處 於0.003至0.05之範圍内,而比較實例3超出0.003至〇.〇5之 範圍。兩者之白色混濁度之比較教示:具有處於〇 〇〇3至 〇·〇5之範圍内之均方根斜率的實例1可成功地獲得小白 色混濁度及高對比度,而具有超出〇〇〇3至〇〇5之範圍之均方 根斜率RAq的比較實例3產生大白色混濁度及低對比度。 126287.doc -43- 200848790 上文中所展示之結果清楚表明· •難以在先前產生之薄膜 中僅藉由控制粗糙度曲線之算淋业^ ' 异術干均粗糙度Ra來抑制對比 度之降級同時保持理想抗眩弈M u t 九特性水準(例如,專利文獻 1、2中所描述之發明),且就實 沉貫現向對比度(小白色混濁度) 同時保持理想抗眩光特性水準而& _ 千向&,需要控制粗糙度曲線 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與均方根斜率兩者。 接下來’將參看表2及圖14央缺經★ 口 4瓜解釋穿過所黏結黑色玻璃 薄片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盥穿讲^ 一牙過所黏結丙烯酸系樹脂薄片
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之間的相關性。 [表2] 穿過玻璃薄片所量 測之白色混濁度 (量測值) 一丨丨丨 - ^過丙烯酸系樹脂 薄片所量測之白色 混濁度(量測值) 穿過丙烯酸系樹脂 薄片所量測之白色 混〉蜀唐(計算信、 樣本I 2.6 2.3 2.3 樣本2 2.0 1.8 1.7 樣本3 0.9 0.5 0.5 樣本4 樣本5 0.9 0.6 0.5 _ 1.0 0.6 0.6 樣本6 1.0 0.6 _ 0.6 樣本7 1.7 1.5 1.4 樣本8 1.2 0.8 0.9 樣本9 1.3 0.9 1.0 樣本10 1.1 0.7 0.7 樣本11 1.2 0.8 0.8 ~ 樣本12 _ 1.0 0.6 0.6 樣本13 _ 1.0 0.6 0.6 樣本14 _ 0.9 0.4 0.5 表2展不關於樣本1至樣本14之抗眩光薄膜的分別穿過黑 色玻璃薄片及黑色丙烯酸系樹脂薄片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 126287.doc -44- 200848790 的量測結果,藉由經由在實例1中適當調整薄膜厚度及晶 粒尺寸來控制白色混濁度而獲得該等樣本。表2亦展示使 用基於相關性所獲得之回歸線而穿過丙烯酸系樹脂薄片量 測之白色混濁度的計算值。自表2瞭解到,計算可產生接 近於測定值之值。 如圖14中所示,基於穿過黑色玻璃薄片及黑色丙婦酸系 樹脂溥片所獲得之結果之間的相關性所獲得之回歸線係藉 由在橫座標上描繪穿過黑色玻璃薄片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 及在縱座標上描繪穿過黑色丙烯酸系樹脂薄片所量測之白 色混濁度來獲得。自圖14,應理解,假定穿過所黏結玻璃 薄片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為X ,且穿過丙烯酸系樹脂薄片 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為y,可獲得回歸線 y=l· 1039χ-〇·4735,
具有0.9909之確定係數R2。自該等事實可瞭解到,穿過黑 色玻离薄片戶斤畺測之白色混濁度與穿過黑色丙烯酸系樹脂 薄片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之間存在強相關性。 (實例10) $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中之源材料混合,且使用一磁性 攪拌器攪拌1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著,使用 一刮棒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_8G _厚度 之AC4膜(來自FUJIFILM c叫⑽ti〇n)上接著在下 在T乾燥烘箱中將產物乾燥2分鐘,接著以5〇〇之 能量照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形成具有9.5 _之乾燥厚度 126287.doc -45- 200848790 的抗眩光層。以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臈。 <塗料組合物> 树脂·六官能胺基甲酸醋丙烯酸寡聚物 95重量份 丙烯酸基聚合物 5重量份 引發劑:Irgacure 184 4·8重量份 溶劑··乙酸丁酯 5 1重量份 碳酸二甲酯 42重量份 顆粒:丙稀酸-苯乙稀共聚物珠粒(中心 晶粒尺寸=5.4 μηι,變異係數=31%) η(折射率)=1.56 6重量份 (實例11) 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中之源材料混合,且使用一磁性 授拌器攪拌1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著,使用 一刮棒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一 80 μη1厚度 之TAC薄膜(由FUJIFILM Corporation製造及銷售)上。接著 在80°C下在一乾燥烘箱中將產物乾燥2分鐘,接著以500 mJ/cm2之能量照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形成具有1〇 μηΐ2 乾燥厚度的抗眩光層。以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膜。 <塗料組合物> 樹脂:六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募聚物 100重量份 引發劑·· Irgacure 1 84 5重量份 抗靜電劑:CelnaxCX-S204 (來自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 200重量份 126287.doc -46- 200848790 溶劑:乙酸丁酯 1 5重量份 顆粒:丙烯酸-苯乙稀共聚物珠粒(中心 晶粒尺寸=5·6 μηι,變異係數=31%) ό重量份 η(折射率)=1.555 (實例12) 將列於以下塗料組合物中之源材料混合,且使用一磁性 .视拌裔攪拌1小時’以藉此獲得塗料組合物。接著,使用 一刮棒塗佈機將由此獲得之塗料組合物塗覆於一 8〇 ^㈤厚 ( 度之TAC薄膜(由FUJIFILM Corporation製造及銷售)上。接 著在80°C下在一乾燥烘箱中將產物乾燥2分鐘,接著以5〇〇 mJ/cm2之能量照射紫外線輻射,以藉此形成具有丨丨㈣之 乾燥厚度的抗眩光層。以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膜。 <塗料組合物> 樹脂:六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募聚物 95重量份 4-75重量份 5 1重量份 42重量份 丙烯酸基聚合物 ( 引發劑:Irgacure 184 溶劑:乙酸丁酯 . 碳酸二甲酯 • 顆粒··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珠粒(中心 晶粒尺寸=5·4 μπι,變異係數=31%) ό重量份 η(折射率)=1.56 接著’藉由錢錢而將一5 nm厚度之SiOx薄膜、一 1〇 nm 厚度之Nb205薄膜、一 30 nm厚度之si〇2薄膜、一 1〇〇 ^^厚 126287.doc -47- 200848790 度之Nb205薄膜及一 90 nm厚度之Si02薄膜以此順序堆疊於 抗眩光層上。因此將多層抗反射層形成於抗眩光層上。以 此方式獲得所要抗眩光薄膜。 (白色混濁度、抗眩光特性、濁度、顆粒狀態) 關於如實例10至12中所描述所獲得之薄膜,類似於如實 例1中所描述來量測白色混濁度、抗眩光特性、濁度及顆 粒狀態。結果展示於表3中。此處,白色混濁度係穿過所 黏結黑色丙稀酸系樹脂薄片而量測。 [表3] 實例10 實例11 實例12 填料 物質 丙烤酸-苯乙烯 丙嫦酸-苯乙烯 丙烯酸·苯乙烯 平均粒徑 5.4 5.6 5.4 添加之量(重量份) 6 6 6 組態 層 單一 (抗眩光層) 單一 (抗眩光層) 雙層(抗眩光層/ 抗反射層) 抗眩光層之厚度(μηι) 9.5 10 11 基底 物質 TAC TAC TAC 表面粗糙度 RAq (μηι) 0.020 0.023 0.016 Ra (μπι) 0.18 0.24 0.14 RSm (mm)) 0.250 0.440 0.129 光學特性 白色混濁度 0.7 0.7 0.1 抗眩光特性 B B A 濁度(%) 總 6.6 6.0 6.6 内部 4.6 4.1 4.6 表面 2.0 1.9 2.0 平均粒徑/抗眩光層之厚度(%) 56.8 56.0 49.1 變異係數 31 31 31 晶粒尺寸分布狀態 主要為二維 聚結 主要為二維 聚結 主要為二維 聚結
表3教示以下内容。 雖然實例10、11之抗眩光薄膜展示0.7之白色混濁度, 126287.doc -48- 200848790 但實例12之抗眩光薄膜展示〇」之白色混濁度。實例1〇、 11之抗眩光薄膜被評估為”B”,實例12之抗眩光特性被評 估為”Απ。 因此’推斷出在抗眩光層上提供抗反射膜可進一步降低 白色混濁度且可進一步改良抗眩光特性。 本發明之實施例及實例已得到具體描述。然而,本發明 決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及實例,允許基於本發明之技術精神 的各種修改。 舉例而言,上述實施例及實例中所例示之數值僅用於解 釋性目的,因此可視情況需要而使用與其不同之任何數 值。 可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的情況下將上述實施例之個別 組態彼此組合。 在上述實施例中,具有小於抗眩光層12之折射率之折射 率的低折射率層可提供於抗眩光層12上。本文中可採用之 構成低折射率層之材料可包括含說(F)感光樹脂等。提供 低折射率層可理想地降低抗眩光層12之表面上之反射,且 可將防污染特性賦予抗眩光層之表面。 雖然上述實施例處理其中透過藉由使用Μ準分子雷射 之遮罩成像方法處理-待處理之物件來製造母模的狀況, 但製造母模之方法並不限於此,只要可獲得所要表面輪廓 便料任何方法。舉例而言,可藉由基於壓製之任何方法 〆藉由利用用於成形、切割或喷砂之衝模機的彼等方法來 製造母模。 J26287.doc -49- 200848790 雖然上述實施例處理其中使用可由紫外線輻射或其類似 物固化之電離輻射可固化樹脂來形成抗眩光薄膜的狀況, 但可藉由使用可由電子束或其類似物固化之電離輻射可固 化樹脂來形成抗眩光層。亦可允許使用熱固性樹脂來形成 抗眩光層。 雖然上述實施例處理其中將抗眩光薄膜應用於液晶顯示 裔裝置之狀況’但抗眩光薄膜之應用實例並不限於此。舉 例而言’薄膜可用於諸如電漿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 CRT(陰極射線管)等之各種顯示器裝置。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各種修改、組合、次組合及變 更可在其係屬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内的 限度内視設計需求及其他因素而產生。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裝 置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2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之 例示性組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3為解釋均方根斜率的示意性圖示; 圖4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之 例示性組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5A至圖5E為展示製造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 抗眩光薄膜之例示性方法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6為展示實例1中之粗糙度曲線的曲線圖; 圖7為展不比較實例3中之粗糙度曲線的曲線圖; 126287.doc -50- 200848790 θ為展示已知抗眩光薄臈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性剖 視圖; 圖9為展示例示性粒徑分布的曲線圖; 圖1〇為解釋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示意性圖式; 圖11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之 例示性組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叫展㈣供至減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抗眩光 薄膜之低折射率層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13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抗眩光薄膜之 例示性組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14為解釋牙過黑色玻璃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與穿過黑 色丙烯酸系樹脂薄片所量測之白色混濁度之間的相關性的 曲線圖;及 圖為展不實例1至9之抗眩光薄膜中之顆粒之例示性聚 結狀態的表面照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抗眩光薄膜 2 液晶面板 2a 偏光板 2b 偏光板 3 光源 11 基底 12 抗眩光層 13 顆粒 126287.doc -51 - 200848790 14 低折射率層 15 中空顆粒 16 抗反射層 16H 高折射率層 16L 低折射率層 17 抗污染層 21 母模 22 複製母版 23 複製母版 101 抗眩光薄膜 111 基底 112 抗眩光層 113 顆粒 Ra 算術平均粗糙度 RAq 均方根斜率 126287.doc -52

Claims (1)

  1. 20084879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抗眩光薄膜,其包含: 形成於該抗眩光薄膜之一表面上之精細不規則物;且 其中該表面之一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以為 〇·〇5至0.5微米,且均方根斜率尺^為〇〇〇3至〇〇5微米。 2·如请求項1之抗眩光薄臈,其中提供一基底及位於該基 底上之至少一抗眩光層,且 其中該抗眩光層含有電離輻射可固化樹脂或熱固性樹 r'\ 脂,且 該等精細不規則物係提供於該抗眩光層之一表面上。 3·如請求項2之抗眩光薄膜, 其中該抗眩光層含有顆粒,且 该等精細不規則物係藉由該等顆粒之聚結而形成。 4·如請求項3之抗眩光薄膜, 其中该等顆粒藉由主要在共平面方向上聚結而形成聚 結。 A ; 5.如請求項4之抗眩光薄膜, 其中該聚結被位於該抗眩光層之一表面上的樹脂所覆 蓋。 6·如請求項3之抗眩光薄膜, 其中貝納旋流窩(Benard Cell)形成於該表面上。 7·如請求項6之抗眩光薄膜, 其中於貝納旋流窩之間形成一彎月面。 8·如請求項3之抗眩光薄膜, 126287.doc 200848790 其中該等顆粒之平均粒徑r與該抗眩光層之厚度d的比 率R(=r/dxl〇〇)為75%或更小。 9·如請求項3之抗眩光薄膜, 其中該等顆粒具有20%至40%之變異係數(標準差/平均 粒徑),且具有粒徑分布。 I 〇.如請求項1之抗眩光薄膜,其進一步含有無機顆粒。 II ·如請求項2之抗眩光薄膜,其進一步包含一形成於該抗 眩光層上之低折射率層,該低折射率層具有低於該抗眩 光層之折射率的折射率。 12,如請求項!之抗眩光薄膜,其具有4〇%或更小之總濁度及 〇 %至5 %之表面濁度。 13·如請求項丨之抗眩光薄膜,其具有15或更小之白色混濁 度。 14· 一種製造一抗眩光薄膜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藉由形狀轉移法、喷砂或貝納旋流窩成形方法於該抗 眩光薄膜之一表面上形成精細不規則物, 中忒表面之一粗糖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以為 0·05至0.5微米,且均方根斜率尺^^為〇〇〇3至微米。 15·如請求項14之製造一抗眩光薄膜之方法,其中使用該形 狀轉移法之該精細不規則物形成步驟包含·· 將含有電離輻射可固化樹脂或熱固性樹脂之樹脂饋送 至一模具;及 口化饋送至该模具之該樹脂,且釋放該經固化之樹 脂。 126287.doc 200848790 如請求項14之制诰_始时止兹_
    固性樹脂塗覆於基底上;及 乾燥該經塗覆之塗料以在該塗料中產 法,其中使用該貝 0成步驟包含: 射可固化樹脂或熱 生對流,以藉此藉 由主要在共平面方向上之該對流來使該等顆粒聚結;及 固化該經乾燥之塗料組合物。 ,其中在該乾燥 如請求項16之製造一抗眩光薄膜之方法 步驟中,貝納旋流窩係藉由該對流而形成。 18. —種顯示器裝置,其包含: 一用於顯示一影像之顯示器部分;及 一抗眩光薄膜,其提供於該顯示器部分之一顯示側 上, 其中δ亥抗眩光薄膜在該抗眩光薄膜之一表面上具有精 細不規則物,且 其中該表面之一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 〇·〇5至〇·5微米,且均方根斜率RAq為〇·〇〇3至〇·〇5微米。 126287.doc
TW097104309A 2007-02-21 2008-02-04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I36668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40369 2007-02-21
JP2007341462A JP4155337B1 (ja) 2007-02-21 2007-12-28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8790A true TW200848790A (en) 2008-12-16
TWI366682B TWI366682B (en) 2012-06-21

Family

ID=3984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9155A TWI370266B (en) 2007-02-21 2008-02-04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097104309A TWI366682B (en) 2007-02-21 2008-02-04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9155A TWI370266B (en) 2007-02-21 2008-02-04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04055B2 (zh)
JP (1) JP4155337B1 (zh)
KR (2) KR100942537B1 (zh)
CN (1) CN101251608B (zh)
TW (2) TWI3702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1746B (zh) * 2009-03-25 2014-11-2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之製造方法及製作防眩膜用模具之製造方法
TWI786475B (zh) * 2019-11-25 2022-12-1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膜及圖像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4094A4 (en) * 2007-05-09 2011-04-06 Sony Corp ANTIBLEND FILM,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FOR AND THE FILM USING DISPLAY DEVICE
WO2010035761A1 (ja) 2008-09-25 2010-04-0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5136327B2 (ja) * 2008-09-25 2013-02-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5200918B2 (ja) * 2008-12-25 2013-06-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KR101915868B1 (ko) * 2008-12-30 2018-11-0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반사방지 용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3115334B1 (en) 2008-12-30 2018-03-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nanostructured surfaces using a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and a nanoscale mask
US9908772B2 (en) 2008-12-30 2018-03-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Nanostructured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nanostructured articles
WO2010113827A1 (ja) * 2009-03-30 2010-10-07 日本製紙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SG176597A1 (en) * 2009-06-02 2012-01-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Antiglare films comprising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US8097327B2 (en) * 2009-06-17 2012-01-17 Teh-Zheng Lin Touch panel with an anti-highlight structure
US20110033662A1 (en) * 2009-07-23 2011-02-1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aminated film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US20110096403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Lin Cheng Anti-glare optica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789963B2 (ja) * 2009-11-30 2015-10-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WO2011135853A1 (ja) * 2010-04-27 2011-11-03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EP2567269A1 (en) 2010-05-07 2013-03-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ntireflective films comprising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EP2601546A4 (en) * 2010-08-05 2014-1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ULTILAYER FILM COMPRISING A MATTE SURFACE LAYER, AND ARTICLES
KR20130140087A (ko) * 2010-12-01 2013-12-2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나노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미세구조화 용품 및 방법
JP5527482B2 (ja) * 2011-04-28 2014-06-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
KR20120123963A (ko) * 2011-05-02 2012-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US9535280B2 (en) 2011-05-27 2017-01-03 Corning Incorporated Engineered antiglare surface to reduce display sparkle
JP5935802B2 (ja) * 2011-05-27 2016-06-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771104B1 (ko) * 2011-05-27 2017-08-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20130010233A (ko) * 2011-07-18 2013-01-2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성 하드코팅 필름,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620449B (zh) * 2011-07-26 2015-12-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733094B (zh) * 2011-07-26 2016-02-03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防眩性膜以及显示装置
JP6089402B2 (ja) * 2012-01-10 2017-03-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製造用原版
JP6078938B2 (ja) * 2012-03-15 2017-02-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246540B (zh) * 2012-05-09 2016-05-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6167480B2 (ja) * 2012-07-09 2017-07-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9581731B2 (en) 2012-07-09 2017-02-28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glare and anti-sparkle transparent structures
CN104521020B (zh) * 2012-07-31 2017-06-20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基板
KR101959476B1 (ko) * 2012-12-26 2019-03-1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US9890074B2 (en) * 2013-02-21 2018-02-13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glass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lass cover
JP6148539B2 (ja) * 2013-06-03 2017-06-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計器用文字板及び計器用文字板の製造方法
JP6643226B2 (ja) * 2013-10-02 2020-02-1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第1の微細構造層及びコーティングを含む微細構造化拡散体、光学積層体、並びに方法
JP6656799B2 (ja) * 2013-11-29 2020-03-0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リング積層体およびその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リング積層体を用いた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US20150166795A1 (en) * 2013-12-17 2015-06-18 Intermolecular Inc. Anti-Glare Coatings with Ultraviolet-Absorbing 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JP6476582B2 (ja) * 2014-04-23 2019-03-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6021560A1 (ja) * 2014-08-04 2016-02-11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光性構造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物品
JP6449084B2 (ja) * 2015-03-30 2019-01-09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半導体装置製造用工程シート
JP6710049B2 (ja) * 2016-01-12 2020-06-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皮膜及び撥水撥油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KR20190090833A (ko) * 2016-12-06 2019-08-02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배리어 필름, 색 변환 필름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JP7078352B2 (ja) * 2017-04-17 2022-05-3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表示装置
JP7088186B2 (ja) * 2017-06-20 2022-06-21 Agc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
CN107728237B (zh) 2017-06-30 2020-08-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及抗反射元件
JP7151710B2 (ja) * 2017-07-21 2022-10-12 Agc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の前面板
JP6854733B2 (ja) 2017-08-17 2021-04-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樹脂シート
KR102313377B1 (ko) * 2018-05-11 2021-10-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488084A (zh) * 2019-01-29 2020-08-04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JP6873411B2 (ja) * 2019-10-17 2021-05-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JPWO2021221178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KR102569310B1 (ko) 2020-05-15 2023-08-2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220011477A1 (en) 2020-07-09 2022-01-13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region to reduce specular reflectance including a low refractive index substrate with higher elevated surfaces and lower elevated surfaces and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 disposed on the lower elevated surfaces
CN112876953A (zh) * 2021-01-18 2021-06-01 唐山润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采光板
TWI789017B (zh) * 2021-09-17 2023-01-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JP2023053748A (ja) * 2021-10-01 2023-04-1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反射防止膜
JP7347627B2 (ja) * 2021-10-28 2023-09-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4299B2 (ja) 1994-04-20 2003-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3821956B2 (ja) 1998-07-28 2006-09-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層、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305314A (ja) 2000-04-19 2001-10-31 Nitto Denko Corp アンチグレア層、アンチグレア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素子
TWI230002B (en) * 2000-10-17 2005-03-21 Nissha Printing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mold for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KR100886597B1 (ko) * 2001-04-27 2009-03-05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WO2003093878A2 (en) * 2002-05-01 2003-11-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High refraction film, its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an anti-reflection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id film
EP1565767A4 (en) * 2002-11-25 2007-10-10 Fujifilm Corp ANTI-REFLEXIVE FILM, POLARIZATION PLATE AND FLIGHT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397099C (zh) * 2002-11-25 2008-06-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EP1478034A2 (en) 2003-05-16 2004-11-17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4074847B2 (ja) * 2003-09-30 2008-04-16 恵和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388876B (zh) 2003-12-26 2013-03-11 Fujifilm Corp 抗反射膜、偏光板,其製造方法,液晶顯示元件,液晶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
JP4390578B2 (ja) 2004-02-10 2009-12-24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シート
JP4641829B2 (ja) * 2004-03-29 2011-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JP4739720B2 (ja) 2004-10-01 2011-08-03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の製造方法
JP4556613B2 (ja) 2004-10-21 2010-10-0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41495A (ja) 2004-11-30 2007-02-15 Fujifilm Corp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該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該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72072A (ko) * 2004-12-22 2006-06-27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하드 코팅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07047722A (ja) 2004-12-22 2007-02-22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7261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KR101408637B1 (ko) 2005-03-30 2014-06-17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광학 적층체
JP4116045B2 (ja) 2005-06-28 2008-07-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7058162A (ja) 2005-07-28 2007-03-08 Nof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
US7505104B2 (en) * 2005-09-16 2009-03-17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glare antirefl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7108724A (ja) 2005-09-16 2007-04-26 Fujifilm Corp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77271A1 (en) * 2006-02-02 2007-08-02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US7443608B2 (en) * 2006-08-07 2008-10-28 Dillon Stephen M Uniform diffuse omni-directional reflecting len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1746B (zh) * 2009-03-25 2014-11-2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之製造方法及製作防眩膜用模具之製造方法
TWI786475B (zh) * 2019-11-25 2022-12-1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膜及圖像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33870A (ja) 2008-10-02
US8304055B2 (en) 2012-11-06
CN101251608A (zh) 2008-08-27
JP4155337B1 (ja) 2008-09-24
KR20090120439A (ko) 2009-11-24
KR20080077914A (ko) 2008-08-26
KR100942537B1 (ko) 2010-02-16
TW200951499A (en) 2009-12-16
CN101251608B (zh) 2011-05-04
US20080286527A1 (en) 2008-11-20
TWI366682B (en) 2012-06-21
TWI370266B (en) 201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48790A (en)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I380050B (zh)
TWI498212B (zh) 光學積層體及硬質塗膜
TWI376311B (zh)
TWI605266B (zh) 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防眩性薄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002523A (en)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EP1962111A1 (en)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124747A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916836A (en) Optical film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glare-proof polarizer us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13015332A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3299217A (zh)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037046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TW201000943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JP7428468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48173A (ja) コーティング用塗料、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118410A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7058204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993654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光学素子
JPWO2020204148A1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画像表示装置用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087963A1 (ja) 粘着層付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
TW202146244A (zh) 防眩性硬塗薄膜、防眩性硬塗薄膜之製造方法、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0916837A (en) Optical laminate
KR20190129553A (ko)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0158599A (ja) 表面処理を施された樹脂板
TW201128239A (en) Optical lamin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s well as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