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7861A -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7861A
TW200407861A TW092125200A TW92125200A TW200407861A TW 200407861 A TW200407861 A TW 200407861A TW 092125200 A TW092125200 A TW 092125200A TW 92125200 A TW92125200 A TW 92125200A TW 200407861 A TW200407861 A TW 2004078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sc
optical disc
level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5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kazu Kobayashi
Takashi Enokihar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407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78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2Mean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ecorded information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7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tracking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or compensation of imperfections on the carrier, e.g. dust, scratches,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3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eccentricity of the disc or disc track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Description

玖、發明說明 【务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碟片再生裝置與光碟 夠再生可覆寫或寫入一次光碟片。 片再生方法,其能 本申請案主張2002年1〇月R p山^ 21日ί疋出的日本專利申請安篱 2002-3056丨2號的權利,本文 不寻』_ μ术弟 又以引用的万式將其併入。 【先前技術】 眾所皆知的可覆寫光碟片可分類為DVD-RW、DVD+RW及 CD-RW’而寫入一次光碟片則可分類為細_R、则似cD-R。下又中會將該等可覆寫光碟片及寫入-次光碟片稱為「可 5己錄碟片」或簡稱為「碟片」。用以處理該些記錄碟片類 型的光學記錄/再生裝置通常包括:_轉軸馬達,用以旋轉 孩碟片;-位於該轉軸馬達旋轉軸末端處的碟片炎持機制; 一光學頭,用以將雷射光照射在該碟片的表面上,以便記 錄或再生乜號;一先學頭移動機制,用以將該光學頭移至 该碟片上的預期軌道處或其附近,諸如此類。 舉例來說,當利用可記錄WDVD_RW^DVD_R來進行記錄/ 再生時,該光碟片記錄/再生裝置便會先將該光學頭移至初 始位置,並且於該初始位置中觸發聚焦伺服信號及循軌伺 服信號。考慮到該裝置的機械精確度的變化或該碟片的尺 寸精確性的變化、或是再生具有不同格式之碟片的相容性, 本文中的初始位置通常會設在略超出讀入區的外側處(該碟 片的外周圍側)。該碟片會先於其中形成一溝槽及一陸地。 該溝槽會依照調變信號(下文中稱為「擺動信號」)而進行擺 87677 200407861 動’其中該調變信號係對應於該轉軸馬達的控制信號及用 以偵測陸地箝制凹槽的問信號。陸地具有前置凹槽(前面提 及的陸地前置凹槽),用以於在該碟片上進行記錄期間進行 精確的定位,並且用以儲存記錄時所必要的記錄位址及其 i貝訊。#玄光碟片記錄/再生裝置藉由解調變來自該溝槽之 擺動信號及來自該陸地之陸地前置凹槽信號的位址信號, 便可於該初始位置處的光碟片上偵測到一位址。接著,該 光碟片記錄/再生裝置便會產生資訊,用以將該光學頭(或雷 射光點位置)移至目標位置,用以依照所偵測到的位址於該 處來進行記錄或再生,並且依照所產生的資訊來移動該光 學頭(或雷射光點位置)。接著,該光碟片記錄/再生裝置便 於該目標位置鎖定循軌伺服信號及聚焦伺服信號,並且開 始進行資料的記錄或再生。請注意,可從該擺動信號中解 調變出DVD+RW、CD-R及CD-RW(三者皆不具有陸地前置凹槽) 的位址信號。 同時,用以處理DVD-R及DVD-RW碟片的光碟片記錄/再生 裝置通常包括:一專屬的信號偵測電路,用以依照所謂的 瓜向推拉系統將$亥循軌飼服信號施加至該溝槽上;以及一 解調變電路,用以解調變來自該陸地前置凹槽的位址信號。 相反地 ’ DVD(例如 DVD-video、DVD-ROM、DVD-R及 DVD-RW) 的碟片再生裝置(下文中稱為「光碟片再生裝置」)則採用凹 槽循軌系統’藉由該系統可將循軌伺服信號送至一軌道上, S軌道包括依照所明的差分相位偵測法被記錄於該碟片上 的一連串信號凹槽。也就是,此類型的碟片再生裝置通常 87677 200407861 不會具有任何的信號偵測電路可將循軌伺服信號施加至該 溝槽上,或是任何的位址解調變電路。所以,該光碟片再 生系統可將循軌伺服信號施加至該可記錄碟片上記錄著资 料的區域(下又稱為「資料記錄區」)中,但卻不能將循執词 服L唬施加至沒有記錄資料的區域(下文稱為「非記錄區」) 中。換言之,應該瞭解的係,當該碟片再生裝置無法於該 初始位置處偵測到任何的資料記錄區時(也就是,當因為該 初始位置處沒有凹槽軌道的關係而無法施加循軌伺服信= 時),其便不能再生被記錄於該碟片上的資料,即使該光碟 片中實際上有資料記錄區存在也是一樣。 相反地,曰本專利申請案第1〇_172147號中則提出一種光碟 片再生裝置,其能夠依照來自該光學頭之奸信號輸出的振 幅保持位準及-預設參考位準之間的比較結果,區分出該 可記錄碟片上的資料記錄區及非記錄區(鏡面)。請注意,專 門用以進仃光碟片再生的光碟片再生裝置的光學頭可稱為 光學拾取頭。 更明確地說,在日本專利申請案第HM72147號中所述的光 碟片再生裝置會將該光學拾取頭移至預設的偵測點(下文中 稱為、「第一偵測點」),並且將來自第一偵、測點處之光學拾 取颏iRIMs號輸出的振幅保持位準及一預設參考位準作比 較。如果振㈣持位準低於該參考位準㈣,也就是,如 不S光碟片上對應至該第一偵測點的區域為非記錄區的 話’那麼該光碟片再生裝置便會將該光學拾取頭朝該碟片 的中心移動預設的距離(舉例來說,5画),並且於該點處(下 87677 200407861 、爯為第—偵測點」)再次將來自該光學拾取頭之灯信 號輸=振幅保持位準及該預設參考位準作比較。如果^ 現,於第二偵測點處所獲得的振幅保持位準超過該參考位 卞' 那麼这光碟片再生裝置便會再次將該光學拾取頭 =後朝该碟片的外周圍側推移前述預設距離的一半(舉例來 =2.5 mm) ’並且假設該位置為一新的第一偵測位置,再 人將3振巾田保持位準與該參考位準作比較。該光碟片再生 裝置曰不斷地移動此等偵測點,並且重複進行位準比較, 直到該振幅保持位準超過該參考位準為止。於任何偵測點 處,當該振幅保持位準超過該參考位準時(也就是,當偵測 到該資料記錄區時),該光碟片再生裝置便會於該偵測點處 立即開始進行資料再生。 日本專利申請案第10_172147號中所述的光碟片再生裝置可 透過則逑的偵測點移動及位準比較來判斷出該光學拾取頭 疋否落在#料記錄區中,而且其設計方式可讓該光學拾取 顽即使落在非記錄區中亦可跳離該區,以便偵測該資料記 錄區。 同時,近年來的需求都集中在能夠以更高的精確度來偵 測出介於資料記錄區與非記錄區之間的邊界位置的光碟片 再生裝置。如果可精確地偵測出該邊界位置的話,那麼該 光碟片再生裝置便不僅能夠更快速且更精確地指出用以開 始進行再生的目標位置,而且即使已記錄的資料量非常的 少且因而使得資料記錄區的寬度(該碟片徑向方向中的寬度) 非常地窄,其亦可用以再生已記錄的資料。 87677 200407861 現在參考圖l ’如果磲片100的中心孔1〇1偏離該碟片1〇〇的 旋轉中心搬的話,或是,如果該碟片的爽持中心位置偏離 旋轉中心1〇2的話,那麼便會於該碟片1〇〇的旋轉中心ι〇2及 轉軸馬達的旋轉軸中心之間發生不一致的情形。此狀況將 稱為「碟片⑽偏心」。還要注意的係、,該碟片ι〇〇的旋轉中 心舰該中心孔101的中心位置之間不一致的程度或是該旋 轉中心102及夾持中心位罾;^ 置足間的不一致程度可稱為「該碟 片的偏心量」。 當碟片觸如上述般地偏心時,於週期性旋轉期間照射在 孩媒片上的雷射光點軌跡便會朝該石莱片ι〇〇的内周圍側及 外周圍側擺皇(擺動),其擺盧的距離對應於圖2之軌跡圖案 ^所示的偏心量。相反地’當療片卿沒有偏心時,雷射光 1 占軌跡便不會朝内或朝外擺動(偏心量,,如圖2的軌跡圖 木TPb所不。請注意,圖1中個別的碟片位置A、Bm分 別對應於圖2中的碟片位置A、B、c及d。 片ι:1:二置偏移至碟片位置〇時,那麼該旋轉碟 ί 跡將是碟片位與⑽^量為〇, 為為朝外位移,而碟片位置d的偏心量則 二移 於圖1與2的範例中,碟片位置Β與C表示的係 二—多=’雷射光點軌赫會於該處朝外或朝内前進。該 择加…點也表不孩雷射光點與該碟片之間的相對速率 榷加或降低的變化點。 νU 1C手 所以’當碟片100如圖丨與2的範例所示般地 如果有任何的雷射光點位 偏〜時’ 見度對應於從邊界位置(下文t 87677 -10- 200407861 稱為「邊界區」)偏移的大小 域中的話,那麼該雷射光 點將會Ik #碟片1〇〇的旋轉而夺 以 、 得而人替地行經資料記錄區及非記 錄區。尤其是,當碟片丨μ於 片00的偏心I變得非常大的時候,該 邊界區也會變寬,如此一來 + μ田射光點便更可能會交替地 行經資料記錄區及非記錄區。 此時,該光碟片再生裝置便报 ㈢ 衣罝使很難偵測到該邊界區,而且 取差的情況還可能無法於資料 咕 〃十。己餘Ε中觸發該循軌伺服信 就,因而造成伺服控制中斷。 斤 如果能夠精確地將邊 界£(其I度對應於偏心量)盥資料 #、、, 夏厂、貝种δ己錄區進行隔離的話,那 麼孩光碟片再生裝置便可 ^ ^ 、 ,、建界e隔離 < 後確切地將循 軌伺服信號施加至該資料記錄 tb ^ i# R ^ ^ 並且返可快速地偵測 出4邊界位置。精確地將邊界 偽处!女 1 "―、貝科圮錄區進行隔離的 ^ ”·,占遂有,即使該資料記錄區的寬产僅畋士认、、立田 如 J見度僅略大於孩邊界區的 見度(其I度對應於偏心量),該弁 知砧^ ^尤碟片再生裝置還是能夠確 刀地她加孩循軌伺服信號,因 锊#Τ把夠成功地再生被記 錄万;琢為料記錄區中的資料。 【發明内容】 〜 裝包含前述的主要内容’並且可提供一光碟片再生 H先碟片再生方法’兩者皆能夠精確地偵測出介於 :、,=區及非記錄區之間的邊界位置,但卻不必利用從 及陸地前置凹槽中解調變出來的任何位址信號或類 中的資料” — x U何或疋讀於該碟片 從而"、:夕碁為何’其皆能夠確切地偵測出資料記錄區, 月匕夠進行精確且快速的資料再生。 87677 -11 - 200407861 本發明的光碟片再生裝置包 、 1乙括·一馬達,用以旋轉一光 碟片,孩光碟片具有第—區與第二區中至少其中一者… 2學頭’用以接收於該光療片上被反射之後的聚η 邵,用以從該光學頭的輸出信號中產生一比較來考 信號;一比較鄯,闱M y r 、 考 夺邊比較參考信號與一預設臨界值 作比較,並且產生一比較 π认严卜 琥沒k唬含有對應至該第一 信號狀態及對應至該第二區的第二信號狀態中至 2的去者’以及一控制部,至少於該聚光循環該光碟片 :二:間長度期間’其會觀察該比較信號的信號狀態, m祭結果來決定該聚光究竟是落在第—區二 區〇 本,明的光碟片再生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驟:旋轉—光碟 占光碟片具有第一區與第二區中至少其中一者; -於照射之後被該光碟片反射的聚光的光接 光:收信號中產生一比較參考信號;藉由比較該二= =及一預設的臨界值來產生一比較信號,其含有對岸至 :::至!:ΓΓ狀態及對應至該第二區的第二信號狀 ^ v其中一者;以及至少於該聚光循環該光磲片— 的時間長度期間觀察該比較信號的信 -周 察結果來衫該聚光究竟是„第—區或第二區;照觀 更月確地說,根據本發明,可於該光碟片〜 斷出該聚光究竟是落在第一區或第二區,使得該=後判 生裝置能夠偵測出’於該光碟片旋轉一周期間,、芝片再 否-直位於第一區中;或是偵測出,於該光碟片 87677 -12- 200407861 ’、月間,泫Jk光是否有穿過第二區,就算只有一次亦可偵測 出 見在假$又為弟一區為資料έ己錄區,如果於該光碟片旋 轉一周期間,該聚光一直位於該第一區中的話,那麼即使 泫光環片產生偏心現象或是被記錄於該碟片中的資料量非 苇的V ’循軌伺服信號亦絕不會中斷。相反地,如果於該 光碟片旋轉一周期間,該聚光有穿過第二區的話,就算只 有一次,循軌伺服信號便會中斷。因此,於本發明中,於 永光在孩光碟片的徑向方向中移動預設距離之後,便必須 ^次觀察該執跡,如此方能確保第_區的偵測結果,同時 逆離介於該等第一區與第二區之間的邊界區。 如上所述,本發明可成功地精確偵測出介於第一區(通常 為《料d紅區)及第二區(通常為非記錄區)之間的邊界位 置而且备孩光碟片產生偏心現象時,亦可將對應於該偏 量的邊界區與該第一區(資料記錄區)進行隔離。 配口附圖來瞭解本發明欲說明的具體實施例範例之後, 將曰非¥明白本發明的其它及進一步的目的與特點,或是 f Ik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亦會表明,熟習本技術的人士於 员際採用本發明時會發現本文未提及的各項優點。 【實施方式】 見在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各個具體實施例。請注意, 万、所有的圖式中,才目同或雷同的部件與元件具有相同或雷 同勺元件符唬,而且將會省略或簡化該等相同或雷同的部 件與元件的說明。 、要的整體構造及光碟片再生裝置的基本作業 87677 -13- 200407861 勺 H 為根據本發明第—具體實施例之w片再生裝置之整 造。第-《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通常被設計成 燐续攝軌飼服號施加至包含該碟片表面上複數條信號凹 ^的,數條軌道上’不過卻不具有任何構造可將循軌祠 號她加土則置溝槽中。信號凹槽線可能係藉由讓記錄 版的表面凸出或凹陷之後所形成的任何的凹槽線,每條凹 槽線皆有對應的磁光效應或是相位轉移以及類似的效應。 碟片有關之標準的未支援的碟片。 本說明將從圖3所示之光碟片再生裝置的各個部份的基本 作業開始,其說明的係在正確地追蹤碟片40之資料記錄區 上的軌返的條件下從該碟片4〇中再生資料的作業情形。 圖3中,碟片4〇係一具有一資料記錄區及—非記錄區(鏡 面I的可記錄療片,其可分類為__胃及_次。請注音, 目前的碟片40可能係從下面所選出的任何碟片:符合卿標 +以外的各項標準的碟片、唯讀類型的媒片、沒有任何資 料記錄於其中的空白碟片、多層碟片、或是不符合任何與 碟片40係由位於轉軸馬達1〇之旋轉㈣之末端處的爽持機 制29進行夾持,並且由轉軸馬達川以預設的速率來進行旋 轉0 可依照饋送自驅動器放大器乃的驅動信號來驅動該轉軸 馬達10。孩轉軸馬達10還配備一運用霍爾元件的旋轉偵測 機制。被旋轉偵測機制偵測到的馬達旋轉偵測信號(也就 是’碟片旋轉偵測信號)會透過該驅動器放大器被送至F(HA 測器26。 87677 • 14 - 200407861 FG偵測器26可從該馬達旋轉偵測信號中產生用以表示該 轉軸馬達10之旋轉週期(也就是,碟片的旋轉週期)的旋轉循 環信號,並且將所獲得的旋轉循環信號送至一伺服處理微 電腦22。 光學拾取頭11包括:一雷射二極體,用以發出雷射光; 一分部光偵測器,用以將具有預設圖案之光接收面上的入 射光強度轉換成電壓大小;一光學系統,用以讓該雷射二 極體所發出的雷射光聚集於碟片4〇的記錄面之上,並且用 以將從該記錄面反射的光導向該光接收面;一雙抽致動器 12,用以於平行該碟片4〇之記錄面的方向(循軌方向)中或是 於垂直該記錄面的方向(聚焦方向)中來移動該光學系統中内 含的物鏡13。 來自該光學拾取頭11之分部光偵測器的輸出信號(下文中 稱為「PD信號」)會被送至rf放大器16。耵放大器16可對對 應於該等個別的光接收元件的PD信號進行加總/扣除並且進 行位準校正,並且輸出一 RF信號(HF信號)作為來自該碟片 的總反射信號。本文中的RF信號係被稱為j^DC信號,因為 偵測出來的係一直流信號,而且具有相對於接地位準(gnd) 的位準。RF放大器16可校正(即等化)該PJDC信號的頻率特 徵’並且將校正後的信號(下文中稱為RPEQ信號)送至信號 解調DSP(數位信號處理器。rf放大器16還可從pD信號中 抽取出一聚焦誤差信號及依循軌誤差信號,並且將一包含 該些誤差信號的伺服信號送至伺服處理DSP 27。 伺服處理DSP 27會依照該等前述伺服信號中的聚焦誤差信 87677 -15 - 200407861 號來產生一聚焦伺服控制信號,用以於進行A/D轉換及數位 濾波之後來實施聚焦伺服作業;還會依照該循軌誤差信號 來產生一循軌伺服控制信號,用以於進行A/D轉換及數位滤 波之後來實施循軌伺服作業;而後便將該些伺服控制信號 送至驅動器放大器25。此時,驅動器放大器25會響應該等 前述的聚焦伺服控制信號來產生一聚焦驅動信號,用以於 聚焦方向中來驅動該光學拾取頭11的雙軸致動器12,並且 還會響應該前述的循軌伺服控制信號來產生一循軌驅動信 號’用以於循軌方向中來對其進行驅動。根據該些聚焦驅 動信號及循軌驅動信號來驅動該雙軸致動器12可讓光學拾 取頭11的物鏡13聚焦於碟片40的記錄面之上,從而形成一雷 射光點,並且進一步可讓該雷射光點來追蹤該等軌道。 #號解碉DSP 28會對饋送自RF放大器16的RFEQ信號進行二 進制化,並且實行信號解調處理,該處理對應到先前於記 綠至該碟片40期間所應用的信號調變處理。接著,信號解 碉DSP 28便會對解調信號實行誤差校正及解碼,從而解調該 資料。所生成的解調資料可透過圖中未顯示的輸出終端輸 出給外部裝置。信號解調DSP 28還會對來自RFEQ信號的位址 k號進行解調。所生成的解調位址信號會被送至伺服處理 微電腦22。 該光碟片再生裝置還配備一拾取頭饋送機制,用以於該 碟片的徑向方向中來移動該光學拾取頭U。該拾取頭债送 機制通常包括:一導螺絲14,其係一延伸於該碟片4〇之徑 向方向中的饋送螺絲;一圖中未顯示的導軌;一饋送馬達(例 87677 -16- 200407861 如步進馬達)15,用以# “ 頭11具有-螺帽部、導螺絲14 ’諸如此類。光學拾取 態,當饋送馬達15旋轉導:配置至導螺絲14。利用此種組 碟片的徑向方向中㈣。、,、14時,先學拾取頭11便可於該 在藉助於拾取饋送趟细k、 V 制所屋生的光學拾取頭11的可移動 靶圍中,可於該碟片ή6 0 ^ wn 置-限制切^ ^、瑕關側中的饋送限制位置處放 罝 P良制切杈态31。當兮阳在r上α 制而叔、換器31藉助於拾取饋送機 ^ ^ 、、 取内周圍側中的饋送限制位置處時,其 便θ偵測該光學拾取豆g 1〗 … .、。限制切換器31的偵測信號會被 項:至伺服處理微電腦22 〇认拉丨4艺丨+人 、、 於接收到來自該限制切換器31的 (、測U虎日争#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偵測到言亥光學拾取頭11 已經抵達該碟片的最__中的饋送限制位置處。、 伺服處理微電腦22還會依照時脈信號、旋轉循環信號、 以及位址信號來產生一旋轉控制資訊,用以讓轉軸馬達ι〇 以預設的速率來旋轉,而後便將該旋轉控制資訊送至伺服 處理DSP 27。伺服處理DSP 27會依照該旋轉控制資訊,用以 針對轉軸馬達10來產生一旋轉伺服控制信號,並且將該控 制信號送至驅動器放大器25。此時,驅動器放大器25便會 依知、4旋轉飼服控制k號來產生一馬達驅動信號,用以旋 轉該轉軸馬達10。如此便可讓轉軸馬達10以對應於該碟片40 上的再生位置的預設速率來旋轉。伺服處理微電腦22還會 依照該位址信號來產生一目標位置資訊,用以於該碟片的 徑向方向中來移動該光學拾取頭11,並且將所生成的資訊 送至伺服處理DSP 27。此時,伺服處理DSP 27便會依照該目 87677 -17- 200407861 標位置資訊來產生一步進控制信號,用以旋轉該拾取頭饋 送機制的饋送馬達15,並且將該步進控制信號送至驅動器 放大器25。驅動器放大器25會依照該步進控制信號來產生 一步進脈衝,用以驅動該饋送馬達15。如此便可讓該饋送 馬達15以步階的方式於該碟片的徑向方向中將該光學拾取 頭11饋送至目標位置。 用以偵測邊界位置的組態及作業 根據本具體貫施例之光碟片再生裝置可以下面的方式來 设計’並且執行圖4之流程圖所示的一連_處理,用以精確 地偵測出該碟片40上介於資料記錄區及非記錄區之間的邊 界位置’而且不管該碟片的偏心量大小為何或是記錄於該 碟片中的資料量多寡為何,其皆能夠確切地從該資料記錄 區中來再生資料。 於開始再生碟片40之前,伺服處理微電腦22可先測量該 RFDC信號的峰值位準(I14H位準),並且依照所測得的峰值位 準,決定出一特定的臨界值(下文中稱為r參考位準值」), 用以判k/f泫資料記錄區的存在。根據DVD書籍中所述的調 變位準標準,吾人可定義RFDC信號的調變位準標準(I14/I14H) 必須比I14H位準高出60%以上。所以可將本具體實施例中前 述的參考位準設定在一合宜的位準處,使其落在I14H位準的 60%範圍内。舉例來說,於本具體實施例中,該伺服處理微 %腦22會將茲參考位準的大小設定在I14H位準的3〇%至4〇%。 請注意,現在的I14H表示的係在大小為14T(T=記錄時脈週 期)(其為DVD書籍所規定的標準中的最大標記長度)的空間 87677 -18- 200407861 部份(沒有任何凹槽的鏡部份)中的職幅位準。相反地,ιι4 表示的係㈣I14H(其係大小為14T之料中的最大職幅位 準)扣除IHL(其係大小為Μτ之部份令的最小位準(凹槽部份 中的RF振幅位準))所獲得的位準。因此,吾人可定義出 (Ι14/Ι14Η)來表示調變係數。 於設定參考位準的特定程序中,為設定該參考位準,伺 服處理Μ兒腦22會於步驟s〇中先透過伺服處理DSp 27來控制 炫驅動备放大备25,從而將該光學拾取頭丨丨移動至預設的 初始位置處;而後便會於步驟S1中開啟該光學拾取頭η的 雷射二極體;而後便會於步驟S2中驅動該雙軸致動器12, 用以於聚焦方向中來上下牽引物鏡13。如圖5所示,此處從 RF放大器16輸出的RFDC信號具有Ι14Η的位準,而且於下文 中將稱為「RFpk信號」。 於前述的步驟S2中,可將RFpk信號送至截止頻率為1〇〇 的低通濾波器(LPF)20之中。如果RFpk信號中含有EFM(八至 十四調變)信號成份的話,那麼該低通濾波器2〇便可用以從 RFpk k號中移除efm信號成份。A/D轉換器21可將從低通濾 波备20中輸出的RFpk信號轉換成一數位資料(下文中稱為 「RFpk資料」),而便可送至伺服處理微電腦22中的峰值位 準偵測部24。峰值位準偵測部24可依照RFpk資料來決定出表 示該RFDC信號之峰值位準(RFDC峰值位準)的資料,也就是, 表示I14H位準的資料,而後便可將所決定妁資料送至一參考 位準決定部23。請注意,當決定出該RJFDC峰值位準之後, 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可透過伺服處理DSP 27來控制驅動器 87677 -19- 200407861 放大器25,用以於短暫的持續時間中以步階的方式來旋轉 該轉軸馬達1〇,並且針對複數個測量點來偵測個別的學值 位準,從而將於該等個別測量點中所測得的複數個學值位 準中之偵測值的變化降至最小程度。 接著’於步驟S3中’參考位準決定部23便可決定出該麵 位準資料的30%至40%位準,用以作為該參考位準。如上所 述,該祠服處理微電腦22係被設計成用以測量該碟片4〇的 複數個預設測量點處的RFDC峰值位準,並且依照所測得的 RF料值位準來決定該參考位準。如此便可成功地配合碟 片的變化或是碟片的類型來最佳化該參考值。 亦可允許讓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輸出一固定值(其可設定 諸如該碟片40之反射率變化之類的資料)作為該參考資料。 其還可允許將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設計成用以控制該奵放 大器16,同時將該參考位準設定為固定值,並且改變該 信號的增益,以便將該I14H峰值數值設定在特定的恆定位準 處。還可允許將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設計成用以判斷被載 入忒光碟片再生裝置之上的碟片種類,並且輸出一對應於 所判Wf出來的遺碟片種類的固定數值作為參考位準。 可將表示該參考位準的資料送至D/A轉換器19。d/a轉換 器19可將用以表示參考位準的資料轉換成一類比參考位準 值(預設的臨界值)。而後便可將該參考位準值送至一比較哭 18的非反向輸入終端處,. 當決足出該參考位準之後,接著該伺服處理微電腦”便 可於步驟S4中來驅動該雙軸致動器12的物鏡13,用以施加 87677 -20- 200407861 聚焦伺服信號;而後便可於步驟S5中來旋轉該轉軸馬達ι〇。 此時’讀伺服處理微電腦22可以兩種方式來控制伺服處理 DSP 27,例如依照來自FG偵測器26的旋轉循環信號來施加伺 服信號(轉轴FG伺服信號),用以以怪定的速度來旋轉該轉 軸馬達10 ;或是,於抵達預設的旋轉次數之後便終止供應 驅動電壓給該轉軸馬達10,用以讓該轉軸馬達1〇以惰行的 方式來進行旋轉。當該轉軸馬達1〇以惰行的方式來進行旋 轉時,便可於該轉軸馬達10的旋轉速度下降至用以進行邊 界偵測的速度下限以下之前來偵測介於該資料記錄區與非 記錄區之間的邊界位置。 因此,於步驟S5中,便可從該RF放大器16中輸出如圖6所 示的RFDC信號。圖6為該雷射光點落在該碟片4〇上之資料記 錄區與非記錄區之間的邊界位置附近時的示範情況。當該 田射光點落在非i己錄區中時,此範例中的RPDC信號會具有 幾近恆足的咼位準;但是,當該雷射光點落在資料記錄區 中時,其便具有會隨著該溝槽中的記錄凹槽而改變的位準; 或是當該雷射光點因為該碟片刮痕而落在缺陷部時,其位 準便會變成如接地(GND)位準般的低位準。而後便可將該 RFDC信號送至底部保持電路17。 泫底部保持電路17可產生一内含於該信號中之已調 變成份的底部保持信號(下文中稱為「BH信號」),並且將 該BH信號送至該比較器18的反向輸入終端處。舉例來說, 可將該底部保持電路17的時間常數(CR時間常數)設為i⑽至 2 ms。可以考慮到因該雷射絲於該碟片4()之偏心條件下跨 87677 -21 - 200407861 越汶等執道(下文中稱為軌道橫越)所造成的較低的RFDC信 號振幅位準的影響,用以決定此處的時間常數。現在假設 汶碟片40万疋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為4〇⑽,軌道間距為 ,而茲碟片40的最大偏心量為15〇 μιη,那麼,於此最大偏心 I的h况下,受到因軌道橫越所導致之調變位準變化影響 的平均時間可約略估算為(40 ms/2)/(150 μη1/0 74 μιη) = 0丨ms。相 反地,現在假設最小偏心量為10μη1,那麼,於此最小偏心 里的h況下,受到因軌道橫越所導致之調變位準變化影響 的平均時間則可約略估算為(40 ms/2)/(10 μη1/α74 _)=15 ms。 雖然稍後將作詳細說明,不過,現在假設該碟片40旋轉一 周的時間為40 ms,而用以偵測該資料記錄區的存在的觀察 取樣循環為該碟片40旋轉一周的4〇倍,那麼,用以偵測該邊 界區中的資料記錄區的存在的解析度可估算為4〇 ms/4〇= i⑽ 。再次假設該觀察取樣循環為該碟片4〇旋轉一周的2〇倍, 那麼,用以偵測該邊界區中的資料記錄區的存在的解析度 便可估算為40 ms/20 = 2 ms。基於此討論結果,考慮到因該雷 射光點隨著該碟片40之偏心量而跨越該等軌道所造成的較 低的RJFDC信號振幅位準的影響同時考慮到用以偵測該邊界 區中的資料記錄區的存在的解析度,吾人便可如上所述般 地將該底部保持電路17的時間常數設為i ms至2 ms。 先前由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所產生的參考位準值(預設的 臨界值)已經被輸入至該比較器18的非反向輸入終端處。該 比較器18會比較該BH信號的位準值和該參考位準值,並且 輸出一仏號(下文中稱為「Rfdet信號」),當bh信號超過該 87677 -22- 200407861 參考位準時其會’交成L (低),當BH信號低於該參考位準時其 會變成Η(高)。也就是,處於η位準中的义切以信號表示的係 該雷射光點落在碟片40上的資料記錄區中;而處於L位準中 的Rfdet信號表示的則係該雷射光點落在非記錄區中。可將 該Rfdet信號送至伺服處理微電腦22。於本具體實施例中,因 為該RFDC k號的底部保持信號係與該參考位準作比較,所 以該Rfdet信號的Η位準與L位準的偵測結果不大會受到因刮 痕等所導致的該碟片的任何缺陷部份的影響,即使該 信號因該碟片上此等缺陷部份的關係而降低至接地位準亦 無妨。雖然於圖3所示之示範情況中的Rfdet信號係藉由比較 该BH^U號和該參考位準經過d/a轉換後所獲得的信號而產生 的,不過,亦可允許將經過A/D轉換後的號輸入至該伺 服處理械電腦22 ’用以讓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以軟體的方 式來產生Rfdet信號。 伺服處理微電腦22可於步驟S6中監視如圖7所示之來自FG 偵測器26的旋轉循環信號,並且針對轉軸馬達n每次的旋 轉(即該碟片40旋轉一周)來判斷是否偵測到一脈衝。如果於 步驟S6中針對該碟片4〇每次的旋轉有偵測到該脈衝的話, 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進入步驟S7及後面的步驟中。 於步驟S7中,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可如圖7所示般地判斷 來自比較咨18的Rfdet信號是否於每次的預設觀察取樣循環中 皆具有Η位準。此時,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還可於步驟%中 依照來自FG偵測器26的旋轉循環信號來判斷該碟片4〇是否 已經旋轉一周。現在於本具體實施例中假設該碟片4〇旋轉 87677 -23- 200407861 一周的時間為40ms,而該觀察取樣循環為lms,那麼該伺服 處理微電腦22便可於該碟片40旋轉一周中進行4〇次的判斷處 理。當然’該觀祭取樣循環並不僅限於上面的i挪,亦可為 2 ms。對2 ms的觀察取樣循環而言,該伺服處理微電腦。則 可於該碟片旋轉一周中進行20次的判斷處理。 如果於步驟S7及S8中在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的所有觀 察取樣循環中皆偵測到Η位準的話(或是未偵測到[位準的 話),那麼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進入步驟S9。相反地, 如果於步驟S7及S8中在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的任何觀察 取樣循環中沒有偵測到Η位準的話(或是於所有的觀察取樣 循環中有偵測到L位準的話),或是即使在該碟片4〇旋轉一 周期間僅有一次未偵測到Η位準的話(或是僅偵測到一次匕位 準的話),那麼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進入步驟su及後面 的步驟。也就是,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會判斷該雷射光點 是否一直落在該資料記錄區之中,或是在該碟片4〇旋轉一 周期間的個別觀察取樣循環中曾有一次通過該非記錄區。 現在假設於該碟片40之偏心條件下,雷射光點落在寬度 對應偏心量的區域(即邊界區)之外的資料記錄區之中,那麼 綰Rfdet信號於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便一直具有η位準,如 圖7中的DM5、DM6及DM7範圍所示。當該雷射光點於該碟 片40之未偏心條件下落在該資料記錄區之中時,該Rfdet信號 同樣會一直具有Η位準。從上面可清楚瞭解,當吾人發現到 孩雷射光點於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落在該資料記錄區之 中時,那麼不論該碟片40是否出現偏心現象,本具體實施 87677 -24- 200407861 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皆可將循軌伺服信號施加至含有該資 料記錄區上複數條信號凹槽線的軌道上。 因此,如果判斷出於步驟幻及S8中在該碟片4〇旋轉一周 期間的所有觀察取樣循環中皆偵測到Η位準的話,那麼該程 序便會進入步驟S9,而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透過伺服 處理DSP 27來控制該驅動器放大器25,從而開啟該循軌伺服 信號。而後該程序便會進入步驟sl〇,進行再生標準程序, 用以開始再生來自該碟片4〇之資料記錄區中的信號。 相反地t現在假設在該碟片4〇之偏心條件下,雷射光點 落在琢邊界區之外的非資料記錄區之中,那麼該Rfdet信號 於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便一直具有L位準,如圖7中的DM1 範圍所示。當該雷射光點於該碟片4〇之未偏心條件下落在 該非資料記錄區之中時,該Rfdet信號同樣會一直具有L位 準。現在假設在該媒片40之偏心條件下,雷射光點落在該 邊界區之中,那麼該Rfdet信號於該碟片4〇旋轉一周期間便會 具有Η位準與L位準的混合狀態,如圖7中的DM2、DM3及DM4 範圍所示。從上面可清楚瞭解,只要在該碟片4〇旋轉一周 期間發現到該雷射光點曾有一次通過該非記錄區的話,該 光碟片再生裝置便無法確切地施加該循執伺服信號。 據此,當於步驟S7及S8中判斷出在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 間該雷射光點曾有一次通過該非記錄區且該程序進入步驟 SI 1及後面的步驟時,那麼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透過伺 服處理DSP 27來控制該驅動器放大器25,以便利用預設的步 階數量來旋轉該饋送馬達15,從而將該光學拾取頭11朝該 87677 -25- 200407861 碟片的内周圍側移動預設的距離,而後便重複進行步驟sii 及後面的步驟,直到在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的所有個別 的觀察取樣循環中皆偵測到Η位準為止。下面的段落將更明 確地說明該程序。 當該程序進入步驟S11後,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透過 飼服處理DSP 27來控制該驅動器放大器25,以便利用預設的 步階數量來旋轉該饋送馬達15,從而將該光學拾取頭U從 目前的位置朝該碟片的内周圍側移動預設的距離。於本具 體貫施例中,舉例來說,可將前述該光學拾取頭u移動的 預設距離設定為5〇 , (〇·〇5 mm)。請注意,對本具體實施例 的光碟片再生裝置而言,還可允許於步驟S11中結合利用該 光學拾取頭11中之雙軸致動器於循軌方向中來移動物件Η 以及利用該饋送馬達15來移動該光學拾取頭U。當該碟片恥 的非記錄區位於内周圍側且從該外周圍側來記錄資料時, 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便可於步驟su中將該光學 拾取頭1 1朝該碟片的外周圍側移動。於另一範例中,當於 步驟S0中將該初始位置設定在讀入區或内周圍側且不具任 何資料的區域中,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可於步驟su中將 該光學拾取頭11朝該碟片的外周圍側移動。 接著,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可於步驟S12中觀察該限制 切換器31是否被開啟。如果於步驟S12中發現到該限制切換 器31未被開啟的話,那麼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進入步 驟S13中。 相反地,如果於步驟Sl2中發現到該限制切換器31已經被 87677 -26 - 200407861 開啟的話,那麼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進入步驟S20中, 確認該磲片4〇為一直到最内周圍區為止皆未記錄任何資料 的空白媒體或是為一未被該等準涵蓋的未支援的碟 片,並且終止該光碟片再生裝置的再生處理。 於步.驟S13中,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可依照來自fg偵測器 26的旋轉循環信號用以針對轉軸馬達1〇每次的旋轉(即該碟 片40每次的旋轉)來判斷是否偵測到複數個脈衝。如果於步 驟S13中針對該碟片4〇每次的旋轉有偵測到該等脈衝的話, 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進入步驟S14及後面的步驟中。 於步驟S14及S15中,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會判斷來自比較 益18的Rfdet信號是否於該光碟片4〇旋轉一周期間之每個觀察 取樣循環中皆具有Η位準,如同步驟S7及S8 —般。請注意, 如果於步驟S14及S15中判斷出在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於任 一個觀察取樣循環中不具有Η位準的話(也就是,有偵測到 一次的L位準),那麼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進入步驟S19。 相反地,如果在所有觀察取樣循環中皆偵測到Η位準的話(也 就是,完全未偵測到L位準),那麼該程序便會進入步驟S16。 於步驟S16中,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會於用以表示該雷射 光點在該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一直落在該資料記錄區内的 數字(下文中稱為「Rfdet計數值」)中加「1」,並且進入步 驟S17中。 相反地,當該程序進入步驟S19後,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 便會將該Rfdet計數值重置為「〇」,並且將該程序返回步驟 S11。當该私序返回步驟S11後,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透 87677 -27- 200407861 過祠服處理DSP 27來控制該驅動器放大器25,以便利用預設 的步階數量來旋轉該饋送馬達15,從而將該光學拾取頭i i 從目前的位置朝内周圍側移動預設的距離,而後便可重複 進行步驟S12及後面步驟的處理。 於步驟S17中,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會判斷該Rfdet計數值 疋否超出先前決定的規定值。舉例來說,該規定值可能為 「1」與「3」。圖7為將該規定值設定為r 3」時的示範情 況。於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中,可考慮開始再 生該碟片40的位置點與介於該非記錄區及資料記錄區之間 的邊界位置的距離來決定該Rfdet計數值的規定值;更明確 的說’可考慮於該饋送馬達15之每個步階脈衝期間的光學 拾取頭11的饋送間距、軌道間距、轉軸馬達1〇的旋轉速度 等。尤其是就上述範例中將該Rfdet計數值的規定值設定為 「3」的情況來說,該光碟片再生裝置便可成功地具有較寬 的貝料1己錄區偵測邊限值,而且此種作法可更精確地偵測 出該資料記錄區。相反地,就將該Rfdet計數值的規定值設 定為「1」的情況來說,該光碟片再生裝置則可成功地以更 快速且精確的方式來偵測出該資料記錄區。就各種重試作 業的情況而言,該Rfdet計數值還可作為再生還原點。也就 是,儲存對應於該Rfdet計數值的位置作為再生還原點便可 允許非常方便地於該再生還原點處開始進行重試作業,從 而可確保進行快速的還原。如果於步驟S17中判斷出該Rfdet 計數值未超過該規定值的話,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將 其程序返回至步驟S11中。 87677 -28 - 200407861 當該程序返回步驟S11後,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透過 伺服處理DSP 27來控制該驅動器放大器25,以便利用預設的 步階數量來旋轉該饋送馬達15,從而將該光學拾取頭丨丨從 目别的位置朝内周圍側移動預設的距離,而後便可實施步 驟S12或後面的步驟。 相反地’如果於步驟S17中判斷出該Rfdet計數值超過該規 定值(於圖7之示範情況中為「3」)的話,該伺服處理微電腦 22便會讓程序進入步驟S18中。也就是,當從步驟進入步 驟S18中時-,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便會偵測到,每當該光學 拾取頭11以步階方式被移動預設距離與該規定值時,在該 碟片40旋轉一周期間之每個觀察取樣循環中皆係偵測到η位 準。換吕之,即使在孩碟片4〇的偏心條件下,該伺服處理 微電腦22仍會偵測到該雷射光點一直落在該邊界區之外的 資料記錄區之m允許可確域施加該循㈣服信號。 •於步驟S18中,該伺服處理微電腦22可透過伺服處理1)兕27 來控制該驅動器放大器25,用以關閉該聚焦伺服信號,並 且使其程序能夠返回步驟S4中。當該程序返回步驟弘後, 後面的步驟S7及S8便會顯示出在該碟片4〇旋轉一周期間該 雷射光點-直都停留在資料記綠區中。因&,該光碟片再 生裝置便可於步㈣中開啟該循軌伺服信號,而此作法便 可從該碟片40的資料記錄區中來進行信號再生。 下面的段落將說明的係一連 的光碟片再生裝置將偏心碟片 進行隔離的步驟開始,一直到 串的作業,從本具體實施例 40上的邊界區與資料記錄區 開始進行資料記錄區再生的 87677 -29- 200407861 步驟為止,圖8所示的便係一特定的範例。此範例假設該光 學拾取頭11最小的移動單位為50 μηι,而圖4所示之步驟S17 中的Rfdet計數值的規定值為r 1」。同時還假設該資料記錄 區於孩碟片之徑向方向中的寬度為〇 35〇 μπ1,而非記錄 區的寬度則介於_150 μηι至〇 μιη& 35〇卜㈤至45〇 範圍中,其 中在介於該資料記錄區及非記錄區之間的數個邊界位置中 的最外側邊界位置為參考點(〇 。現在假設該碟片的偏 。里為75 μηι ’旋轉該碟片4〇時可能被帶入資料記錄區中的 邊界區的範圍係介於〇_至15〇|11111及2〇〇_至35〇阿之間。當 在3碟片旋轉一周期間該Rfdet信號曾經有一次的乙位準時便 可判斷該資料記錄區的偵測結果為失敗㈣;相反地,當 在該碟片旋轉一周期間該信號一直都具有H位準的話^ 可判斷該資料記錄區的偵測結果為成功,&時便可從進行 偵測的資料記錄區的位置處來開始進行再生。 外現在參考圖8,當光學拾取頭11停留在损,至·卿的 範圍内寺a RfdeM“虎於孩碟片旋轉—周期間便—直具有^ 位準’而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便會判斷出偵測 而後:如果該光學拾取頭u朝内周圍側移⑽μιη的話, 光學拾取頭11便會停留力〗 τ田在-100陣至_5〇 μηι的範圍内,此時, 孩Rfdet信號於該碟片旋轉一 丈科H期間延是一直具有L·位準,因 此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 什生裝置會再次地判斷出偵測 NG。如果該光學拾取 ^ ,.. s 步地朝内周圍側移動50 (^的 活先學拾取頭1丨便會停留 今“二咕、 田社50帅至〇 μπι的範圍内,此時, 涊Rfdetk唬於該碟片旋轉一 j期間延是一直具有L·位準,因 87677 -30- 200407861 此本具缸g她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會再次地判斷出偵測 NG。而後,如果該光學拾取頭u更進一步地朝内周圍側移 動50 ’的話,光學拾取頭11便會停留在Ομιη至50陣範圍内 的邊界區中此時,该Rfdet信號於該碟片旋轉一周期間便 會同時具有Η位準及L位準,因此便會讓本具體實施例的光 莱片再生裝置判斷出偵測NG。同樣地,如果該光學拾取頭^ 更進步地朝内周圍側移動5Q _的話,便會讓光學拾取頭11 落在50μιη至1〇〇卿範圍内的邊界區中,此時,該職t信號於 該碟片旋轉一周期間便會同時具有H位準及l位準,因此便 會讓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判斷出偵測腦。當該 光子抬取;員11更進一步地朝内周圍側移動,的話,便會 讓光學拾取頭U繼續落在1〇〇卿幻5〇 _範圍内的邊界區 中此時,鋏Rfdet信號於該碟片旋轉一周期間便會同時具 有Η位準及L位準,因此便會讓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 裝置判斷出偵測NG。而後,該光學拾取㈣可更進一步地 朝内周H側移動50 μιη,使得光學拾取頭u停留在15〇阿至2〇〇 μιη範圍内的區域中,此區域對應的係邊界區之外的資料記 錄區,此時,該Rfdet信號於該碟片旋轉一周期間便會一直 具有Η位卞,並且讓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判斷出 積測成功,開始進行資料再生。也就是,從圖8可以清楚看 出,即使該碟片的偏心量高達75 _,而資料記錄區的寬度 僅有350 μιη,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仍然可成功地 偵測出邊界區(其寬度僅有15〇 _至2〇〇 ,)之外的資料記錄 區’並且可再生當中所儲存的資料。 87677 -31 - 200407861 如上所述,不管該碟片40是否有偏心現象且不管其偏心 量大小為何,本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皆可非常精 確地隔離邊界區與資料記錄區,而且可確切地將循軌伺服 信號施加至已經與邊界區隔離的資料記錄區中,因此,可 以快速且精確地偵測到邊界位置。就Rfdet計數值的規定值 為「1」的情況而言’已經與邊界區隔離的資料記錄區上的 再生起始位置與該邊界區相隔〇·〇5 mm ;而就規定值為「3」 的h況而吕’則與該邊界區相隔〇 ·15 mm。本具體實施例的 光綠片再生裝置能夠精確地隔離邊界區與資料記錄區,而 且同樣有利於精確地設定出再生起始位置,而且亦有利於 確切地將循執伺服信號施加至該資料記錄區中,即使該資 料記錄區的寬度非常地小僅略大於邊界區的寬度(其寬度對 笊於偏心量)亦我妨,因此,便能夠再生被儲存於該資料記 錄區中的資料。不㈣慣用的光碟片再生裝置,本具體實 Ή的光碟片再生裝置的優點還包括不會於邊界區中造成 循軌伺服信號的誤動作,而且其並不會產生不必要的作業, 例如將光學拾取頭朝該碟片的内周圍側移動然後再將其移 回外周圍側。 第二具體實施例 :面的段落將說明的係根據本發明第:具體實施例的示 二ί保ί中會產生該咖c信號的底部保持信號(ΒΗ信號) 值和該參考位準作㈣。 ^職信號的差 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生裝置具有如圖9所示的組 87677 -32- 悲,用以取代圖3中的泰 除了圖9所示的也能之:持一㈣17及比較器18。請注意’ 生裝置的構造皆Γ圖3^目前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再 雷同部件及元件的:明造雷同,因此將省略相同或 ^ 中-的信號(其與圖6中的順信號相同)會被饋送 一 Θ ,山丁又組怨中的終端50。而後該RFDC信號便會被送至 乙崎保持電路51及一底部保持電路52。 π〉k部保持包路52可產生_内含於如圖賴示之咖。信 1 ^ ^已凋變成份的底部保持信號(BH信號),並且將該BH 兩' 至差動放大為53的反向輸入終端處。該頂端保持 私路51可產生一内含於如圖1〇所示之信號中之已調變 成份的頂端保持信號(TH信號),並且將該TH信號送至一差 動放大器53的非反向輸入終端處。當雷射光點橫越碟片4〇 上的缺邵(例如刮痕)或複數條軌道時,其振幅便可能產生 ’爱化,因此必須將該些保持電路的保持時間常數設為不會 受到該雷射光點振幅變化影響的數值。 差動放大器53會計算出TH信號與BH信號的差值,從而產 生如圖10所示之已調變成份的振幅信號(下文中稱為「ΡΡρρ 信號」)。而後便可將從差動放大器53輸出的Rjppp信號送至 比較器54的非反向輸入終端處。 如上面所述般,由伺服處理微電腦22所產生的參考位準 值已經透過一終端55被輸入至比較器54的反向輸入終端 處。而後,該比較器54便會比較該RFpp信號的位準值和該參 考位準值,並且輸出一信號,當該RFpp信號的位準值低於 87677 -33- 200407861 該參考位準值時,該輸出信號便具有L位準;當該信號 的位準值高於該參考位準值時,該輸出信號(Rfdet信號)便具 有Η位準,如圖1〇所示。因為第二具體實施例的設計方式係 對RFpp信號(其為ΒΗ信號與號之間的差值)和該參考位 準作比較,所以,Rfdet信號的H位準與L位準的偵測結果並 不會受到該碟片上的缺陷部(例如刮痕或類似的缺陷)的影 % ,即使因為該等刮痕或類似的缺陷的關係而使得該 仏唬下降至接地位準亦無妨。請注意,第二具體實施例中 的參考位準可能不同於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參考位準。 如同圖ό所示,Rfdet信號的H位準表示的係雷射光點落在 碟片40上的資料記錄區中,而,L位準表示的則係落在非記 錄區中。而後便可將該信號送至伺服處理微電腦U。後 面的處理過私則與上面所述的相$。請注意,圖U顯示的 係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光碟片再生裝置中個別區段中的信號 波形’其型式與先前圖7所示的相同。圖u與圖7之間的差 異在於,圖7顯示的係以BH信號作為和該參考位準的比較目 標,而圖11顯示的則係处卯信號。 - 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光碟片#纟纟置的作用S本上與第一 具體實施例相同 不管該碟片40是否有偏心現象且不管其 偏心T大小為何,其皆可非常精確地隔離邊界區與資料記 錄區,而且可確切地施加循軌飼服信號,因此,i二快速
且精確地制到邊界位置。再者,即使該資料記錄區的寬 度僅略大於該邊界區的寬度,該光碟片再生裝置還是能夠 確切地施加該循軌飼服信號,因此,亦能夠成功地再生被 87677 -34- 200407861 記錄於該資料記錄區中的資料。 根據前述第-與第二具體實施例,用以確切找出該已盘 邊界區產生隔離的資料記錄區所需要的時間並非—定要和 孩碟片40的其中-個循環一致,而且該偵測時間亦可能係 對應於該碟片4〇旋轉一周的時間長度。明確地說,相較於 利用來自該FG偵測器26的旋轉循環信號的情況,將憤測時
間设定為對應於該碟片4〇旋鏟 . H 幵4U万疋轉—周的時間便可緩解該伺服 處理微電腦22的處理負擔。 、上面的說明僅表示本發明的示範情況。本發明並不僅限 於上述的情況,當炊亦分許松 皮^ 允汴依照各種設計方式來進行任何 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技術精神。舉例來說,本發明 亦可應用於原本具有用以將施# h _ m 將循㈣服信號施加至—前置溝 槽之構造的光碟片再生紫罾φ p 冉生裝置中,而且當希望於開始進行再 生::”測介於該資料記錄區與該非記錄區之間的邊界 且時,本發明的價值將會更為彰顯。 = 可於該光碟片旋轉:週期間判斷出該光點 Γ=Γ區或第二區,因而便可確切地偵測出作為 料記錄區。如果於該光碟片旋轉一周期間,該 永尤洛在孩罘一區(例如资料士 片的偏、w )中的给,那麼不管該碟 Ή度為何且不管被記錄於該碟片中的資料量為 根:=:且精確地再生被記錄於該光碟片中的資料。 穿如果於該光碟片旋轉-周期間,該聚光有 動預設的距離,並且重複進行觀 “向万向中移 $ 如此便可精確地偵測 87677 -35- 200407861 出w於第一區(例如資料記錄區)及第二區(例如非記錄區)之 間的邊界位置,而且如果該光碟片產生偏心現象的話,亦 可成功地將對應於該偏心量的邊界區和該第一區(資料記錄 區)進行隔離。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一偏心碟片的範例圖; 圖2為於該偏心碟片上移動之雷射光點之軌跡和碟片位置 之間的關係圖; 圖3為根據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光碟片再生裝置之整體構造 的方塊圖; 圖4為一說明一連串處理的流程圖,其可讓第一具體實施 例的光碟片#生裝置偵;則出該碟片±介於資料言己區及非記 錄區之間的邊界位置,並且於該資料記錄區中開始進行資 料再生; 圖5為以I14H位準為基礎所決定出來的參考位準的示意 圖; 圖6為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的RFDC信號\ Bh信號、參考位 準及Rfdet信號之間的互相關時序圖; 圖7為-連串作業的時序圖,其可讓第—具體實施例的光 碟片再生裝置成功地移動該光學拾取頭,I為該資料記 錄區中開始進行資料再生; 六歧貫施例的 / 將邊界區與一窄資料記錄區進行隔離,並 该資料圯錄區中開始進行資料再生; 87677 -36- 200407861 圖9為根據第二具髀余m、, 的方塊圖; 、a F、她例《光碟片再生裝置之示範構造 信號、th信號、bh信號、 =及職t信號之間的互相關時序圖;以及 碟:再生:=的時序圖’其可讓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光 綠區中開始進行資料再生並且於該資料記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轉軸馬達 光學拾取頭 雙軸致動器 物鏡 導螺絲 饋送馬達 RF放大器 底部保持電路 比較器 ~ D/A轉換器 低通濾波器 A/D轉換器 伺服處理微電腦 參考位準決定部 峰值位準偵測部 驅動器放大器 87677 -37- FG偵測器 伺服處理DSP 信號解調DSP 夾持機制 旋轉軸 限制切換器 碟片 終端 頂端保持電路 底部保持電路 差動放大器 比較器 終端 終端 碟片 中心孔 旋轉中心 -38-

Claims (1)

  1. 200407861 拾、申請專利範圍: h ~種光碟片再生裝置,其包括: —馬達,用以旋轉一光碟片,該光碟片具有第一區與 第二區中至少其中一者; —光學頭,用以接收於該光碟片上被反射之後的聚光; 一 k號產生部,用以從該光學頭的輸出信號中產生一 比較參考信號; 一比較部,用以將該比較參考信號與一預設臨界值作 比較,|且產生一比較信號,該信號含有對應至該第一 區的第一信號狀態及對應至該第二區的第二信號狀態中 至少其中一者;以及 一控制部,至少於該聚光循環該光碟片一周的時間長 度期間’其會觀察該比較信號的信號狀態,並且依照觀 察結果來決定該聚光究竟是落在第一區或第二區。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光碟片再生裝置,其中該控制部 會依:觀察結果來判斷該第—信號狀態是否至少於該聚 光循環該光碟片一周的時間長度期間)隹持不變。水 3·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氺 弟先碟片再生裝置,其中當該控制 部偵測到該第_片骑肋能 利 L唬狀心至少於該聚光循環該光 周的時間長度期卩卩纟丨括^ 加 月間本持不,楚時,其便會控制該光學昶, 用以觸發循執伺服信號。 /、 4.如=專利範固第1項之光碟片再生裝置,進-步包括. 一聚光移動部,用以於, 該聚光; 於蝴片的徑向方向中來移動 87677 200407861 偵測到—水光循%孩光碟片-周的時間長度期間 光移動二信號狀態時,該控制部便會控制該聚 光移動部’用以於該光磲片的 預設距離。 甲將邊永先移動 5·如申凊專利範圍第 备於初…I , 再生裝置’其中該控制部 :片; 第—信號狀態至少於該聚光循環該光 長度期間維持不變之後,藉由控制該聚 光移動邵,重複進行預Μ、Α 取来銘釭猫 又,入的一連亊作業,用以將該 = 距離,並且控制該光學頭,使其僅會在偵 信號狀態於所有反覆進行的作業序列中維持 不交又後才會啟動該循軌伺服作號。 6·如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碟片V生裝置,其中當細 Μ :㈣狀態維持Τ、變時,該控制部便會儲存該聚光 與以碟片的相對位置,並且將該相對位置設定為該聚 光下次開始照射的初始位置。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光碟片再生裝置,其中 該信號產生部可產生來自該光學頭之輸出信號的底部 保持信號,作為該比較參考信號;以及 孩比較邵會產生該比較信號,當該比較參考信號低於 該預設的臨界值時,該比較信號便具有第—信號狀態, 當該比較參考信號高於該預設的臨界值時,該比較信號 則具有第二信號狀態。 8·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片再生裝置,其中 該信號產生部可產生來自該光學頭之輸出信號的頂端 87677 200407861 保持L號和底部保持信號的差動信號,作為該比較參考 信號;以及 ^比較邵會產生該比較信號,當該比較參考信號高於 4預设的臨界值時,該比較信號便具有第一信號狀態, 田居比較參考#號低於該預設的臨界值時,該比 則具有第二信號狀態。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片再生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臨界值產生部,用以於該聚光照射於該光碟片的鏡 面上時來偵測來自該光學頭之輸出信號的峰值位準,並 且依照該♦值位準内的位準來產生該預設的臨界值。 10.—種再生一光碟片的方法,其步騾如下: 旋轉一光碟片’該光碟片具有第一區與第二區中至少 其中一者; 產生一於照射之後被該光碟片反射的聚光的光接收信 號; k *亥光接收#號中產生一比較參考信號; 藉由比較該比較參考信號及—預設的臨界值來產生一 比較信號,其含有對應至該第—區的第一信號狀態及對 應至該第二區的第二信號狀態中至少其中一者;以及 至少於該聚光循環該光碟片一周的時間長度期間觀察 戒比較信號的信號狀態,並且依照觀察結果來決定該聚 光究竟是落在第一區或第二區。 87677
TW092125200A 2002-10-21 2003-09-12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TW20040786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05612A JP2004139704A (ja) 2002-10-21 2002-10-21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7861A true TW200407861A (en) 2004-05-16

Family

ID=3210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5200A TW200407861A (en) 2002-10-21 2003-09-12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230896B2 (zh)
EP (1) EP1580736B1 (zh)
JP (1) JP2004139704A (zh)
KR (1) KR20050050047A (zh)
CN (1) CN1305046C (zh)
AT (1) ATE419619T1 (zh)
DE (1) DE60325641D1 (zh)
TW (1) TW200407861A (zh)
WO (1) WO20040365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2963B2 (en) 2004-06-23 2010-0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ircuit for detecting recorded area
KR101027402B1 (ko) * 2004-11-16 2011-04-11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블랭크 디스크에 대한 서보 조정방법
TW200807406A (en) * 2006-07-20 2008-02-0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optical disk type
JP4272222B2 (ja) * 2006-07-28 2009-06-03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045434B2 (en) * 2006-09-28 2011-10-25 Mediatek Inc. Method of accessing information stored in predetermined data area on optical disc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thereof
JP4674643B2 (ja) * 2009-02-17 2011-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13143175A (ja) * 2012-01-13 2013-07-22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9343A (en) * 1875-02-02 Improvement in stays for the bottoms of pantaloons
JPS5625238A (en) * 1979-08-03 1981-03-11 Toshiba Corp Data recording system of optical disk
US4970608A (en) * 1988-03-18 1990-11-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diting system for rearranging allocation of information units on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3413680B2 (ja) * 1994-06-02 2003-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の領域境界検索方法
JPH10172147A (ja) * 1996-12-13 1998-06-26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EP1145232A1 (en) * 1999-11-12 2001-10-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rom data-carrying disks
JP2001243638A (ja) * 2000-02-24 2001-09-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その情報再生方法
JP3690955B2 (ja) * 2000-03-01 2005-08-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DE10064051A1 (de) * 2000-12-21 2002-12-05 Thomson Brandt Gmbh Positionsregelung mittels Spurzählwert
JP2003030865A (ja) * 2001-07-13 2003-01-31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5046C (zh) 2007-03-14
ATE419619T1 (de) 2009-01-15
EP1580736A4 (en) 2007-10-24
US7230896B2 (en) 2007-06-12
WO2004036563A1 (ja) 2004-04-29
DE60325641D1 (de) 2009-02-12
EP1580736B1 (en) 2008-12-31
US20040095859A1 (en) 2004-05-20
CN1565020A (zh) 2005-01-12
JP2004139704A (ja) 2004-05-13
EP1580736A1 (en) 2005-09-28
KR20050050047A (ko) 200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21229B2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2005353142A (ja)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2001266495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6747922B2 (en) Track-jump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0407861A (en)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KR100419159B1 (ko) 서보 제어 장치, 서보 제어 방법 및 정보 재생 장치
EP1806744B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for the same
JP434293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0516612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H1011766A (ja) 円盤状光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円盤状光記録媒体
JP4949235B2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205508B2 (ja) 光記録装置
JP2009134822A (ja) 多層型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TW200832377A (en) Optical disc drive apparatus
JP200604048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17633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318600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9116990A (ja) 光ディスクの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34831A (ja) 書き替え型記録媒体
JP200830000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526342A (ja) Adip情報を識別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6338810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球面収差補正方法
JP2005011518A (ja) フォーカス位置調整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H01134727A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アドレス記録再生回路
JP2001332009A (ja)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並びに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