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303170A - 2-Amino-4-bicyclylamino-6H-1,3,5-triazines,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Google Patents

2-Amino-4-bicyclylamino-6H-1,3,5-triazines,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303170A
TW200303170A TW092103329A TW92103329A TW200303170A TW 200303170 A TW200303170 A TW 200303170A TW 092103329 A TW092103329 A TW 092103329A TW 92103329 A TW92103329 A TW 92103329A TW 200303170 A TW200303170 A TW 2003031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lkyl
groups
alkoxy
heterocycl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3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lemens Minn
Hartmut Ahrens
Hansjorg Dietrich
Lothar Willms
Thomas Auler
Hermann Bieringer
Hubert Menne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Cropscienc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Cropscience Gmbh filed Critical Bayer Cropscience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030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317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61,3,5-Triazines, not hydrogenated and not substituted at the ring nitrogen atoms
    • A01N43/681,3,5-Triazines, not hydrogenated and not substituted at the ring nitrogen atoms with two or three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 C07D25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5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51/2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etero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51/40Nitrogen atoms
    • C07D251/48Two nitr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5/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9/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5/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Description

200303170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除草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之技術領域, 特別係控制在有用的植物之農作物中的闊葉雜草及禾本科 雜草或一般不希望生長的植物之除草劑。 【先前技術】 已知2 -胺基一 4 —環己胺基—6-全鹵烷基一 1,3, 5— · 三啡(參考例如 US— A - 3 8 1 64 1 9 及 US - A— 3 93 2 1 67 ) 或2 —胺基—4 一烷胺基一 6 —全鹵烷基—1,3,5 -三哄( WO — A — 90/09378 ( EP — A — 411153) 、WO - 1— 88/
02 3 68 ( EP - A - 2 8 3 5 22 ) 、WO - A-94/24086、EP— A — 509544、EP— A— 492,615)及也已知 2 —胺基—4 一二 環胺基—1,3,5 —三畊(WO97/31904 ( DE — A — 19607 — 450) 、WO— A— 97/19936)具有除草及植物生長調節特 性。 鲁 但是,在以該類型之衍生物作爲控制有用的植物之選 擇性除草劑或作爲在各種有用的植物農作物中的植物生長 調節劑使用時,時常需要使用過量的噴灑量或對農作植物 有不希望的損害。而且,由於活性化合物比較高的製造成 本,故彼在許多情況中的應用不合乎經濟性。目前已驚訝 地發現可以有利的方式使用新穎一〗哀取代之2 5 4 _二胺基 - 1,3,5 —三哄作爲除草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除了好的 活性分布及與農作植物的相容性之外,該種類的化合物係 -7- (2) 200303170 以低成本製造方法及易取得三畊部份爲特徵,因爲在本文 所述之物質情況中,可以不貴及可輕易取得的前驅體製備 三畊,並可以免除使用不易獲得的貴中間物。 類 鹽 其 及 物 合 化 νλ—/ ΤΧ .\ 式 供 提 1 係 容明 內發 明本 發
R 1 R
(R' 中 其
氫 爲 立 獨 自 各 此 彼 係 2 R 及 R R Ν 式 Η 爲 立 獨 自 各 此 彼 係 及 R 中
C
6 C 其C2 /IV Γ\ 團 、 基基 7 院 ^ ) —c6)烯基、(c2-c6)炔基、(C3— C6)環烷基或(c5 一 C6)環烯基)、或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1至1 o個碳原 子之(無環或環系)烴基或烴氧基(以1至6個碳原子較 佳)、或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原子及1至3個 來自Ν、0及S之雜環原子之雜環基、雜環氧基、雜環硫 基或雜環胺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經取 代)'或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有機酸的醯基(以1至 1 2個原子較佳,特別係丨至8個碳原子),或以Ri及R2 與NR1 R2基團之氮原子一起係具有3至9個環原子及1至 4個雜環原子之飽和或不飽和非芳族雜環系基,其中除了 氮原子之外的更多視需要存在之雜環原子係選自N、〇及 -8- (3) 200303170 基…及R2具有丹甲每一個包括取代基之含硕 2 0個碳原子,以1至i 佳,特別係1至]r $ 1 2個fe原子g 主10個碳原子, R3係氫、胺基、 i—CU)院肢基 ' 一 p、 烷胺基、(c6)户教 一(C4)
乂 兀基、(G— C6)烷氧基、(c2— C )烯基、(C 2 — C 6 )块其 -哀/、基(其中則述最後1 〇 立的各個基未經取代或經 似Κ 以及在δ寸論中的包括取 基之基具有1至1 2個破间;nrf τ ^3: 、 原子’ f寸別係1至1 ο個碳原子 或式—Β* - Α*之醯基,其中 土、(C3— C6)環烷基、(C5—c )環烯基、苯基或雜、 一 /、"·(其中前述最後1 〇個彼此5眉 {固^未經取代成Μ ΈΓΤ7 /K ^ .
Α*係氫或具有丨至1〇個碳原子之非環系或環系煙 基,以1至6個碳原子較佳,其未經取代或經取代, Β* 係式—CO-、-C0— 〇-、— CO—NR5-、 —s(0) ρ-或一 s(〇) ρ—0一之二價基團,其中 ρ = 〇、 或2,及R’係氫、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烷基、苯基、苯
甲基、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院基或具有1至6個碳原 子之烷醯基, 其中包括取代基之一 Β*— Α*具有1至12個碳原子, 以I至1 0個碳原子較佳, R4係式—Ζ1 — R6之基團,其中Ζ1及R6係如以下之 疋義, R5係彼此各自獨立爲鹵素、氰基、異氰醯基、硝基 、式—Z2 — R7之基團(其中Ζ2及R7係如以下之定義), 或者兩個毗鄰之R5基一起係具有4至6個環原子之稠合 -9- (4) 200303170 環’其係碳環系或包括1至3個來自〇、s及N之雜環原 子,以及其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l—C4) 烷基及酮基之基取代, r6、R7、R8及R9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除了如果Z2 係直鍵時,則R7不是氫)、或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以 1至10個碳原子較佳)之非環系烴基、或環系烴基(以 單環系烴基較佳,具有3至8個碳原子較佳,特別係3至 6個碳原子)、或雜環系基(以具有3至9個環原子及1 · 至』個來自N、〇及S之雜環原子較佳),其中前述最後 ^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以及包括取代基的該3個 土以具有多達。〇個碳原子較佳,特別係多達2〇個碳原子
或以R8及R9與CR8R9基團之碳原子(針對γΐ或γ2 )或以來自兩個γ1及/或Υ2基團的兩個r8或r9基與 Υ及/或Υ2基團的附著原子一起在每一個情況中係具有 3至8個碳原子(特別係3至6個碳原子)之碳環系基、 或雑環系基(以具有3至9個環原子及1至3個來自Ν、 0及S之雑環原子較佳),其中前述最後2個各個基未經 取代或經取代,以及包括取代基的該2個基以具有多達 1 6個碳原子較佳,特別係多達1 2個碳原子,
起係式— S—、—NH —或—NR X1、X2、X3及X4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碳原子(將其 氫原子或其中一個以上定義之取代基R5取代)或氮原 ,或兩個毗鄰之X1、X2、X3及X4符號在每一個情況中 價基團 -10- (5)200303170 中R係如ϊ 先決條件係 一起形成碳: (Υ1 ): Υ 1基團係式 - S ( 0) 、1或2及 、苯甲基或 )或式CR8] 及 Y2係如 對Y 1及Y 1 之雜原子的 著之C2單元 或雜環系非 Z1 及 Z: -S ( 0 ) p — — CO— 一 -0 - NR5 -一 CO - NR’ 、具有1至 )環烷基或 m係0 η係0 之定義,及以氫或((^一〇:6)烷基較佳,其 χ1、X2、X3及X4基與稠合環附著之C2單元 環系或雜環系芳族5 一或6 -員環, 1係m個二價基團γ ϊ,其中各自彼此獨立的 、—CO—、- C ( =NR* )—、 、一 NR* 一或—n(0) -之基團(其中q = 〇 R*係如R3之定義,及以氫、(C】-C6)烷基 本基較佳,特別係氫、(C 1 - C 6 )院基或苯基 鲁 I9之基團(其中R8及R9係如以上之定義), Y 1定義之基圖或直鍵,其中兩個毗鄰的符號 基團或符號對Y1及Y2基團係不具有相同意義 基團,及其中(Y1 ) m及Y2基團與芳族環附 i及附著於R4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稠合之碳環系 芳族4 —至8 —員環, 2基團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直鍵或式- 〇-、 ♦ -' 一 S(0) p—0—、— 0— S(0) p—、 0-CO—、一CO— 0—、一 NR’一、 、一NR,一 Ο —、一 NR,一 CO —、 一之二價基團,其中P = 〇、1或2,及R’係氫 6個碳原子之院基、苯基、苯甲基、(C3—C6 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院醯基, 、1、2、3或4,特係1或2,及 、:1、2、3或4,特別係0、1或2,尤其係1 -11 - (6) (6)200303170 或2。 以適合的無機或有機酸(如例如HC1、HBr、H2S〇4 或HN〇3 ) ’但是也以草酸或磺酸加入鹼性基(如例如胺 基或烷胺基)’可將式(I )化合物形成鹽類。以去質子 化形式存在的適合的取代基(如例如磺酸或羧酸)可與可 將彼之部份質子化之基團形成內鹽類。以農業上適合的陽 離子置換在適合的取代基中的氫(如例如磺酸或羧酸)也 可以形成鹽類。這些鹽類係例如金屬鹽類,特別係鹼金屬 · 鹽類或鹼土金屬鹽類(特別係鈉鹽及鉀鹽)或其它的銨鹽 類、具有有機胺之鹽類或四級銨鹽類。 在式(η及所有以下的化學式中,以下的定義適用 於: 在二價基團中,如Β*、Ζ1及Ζ2,也可將彼以具有許 多原子之橋表現,如—CO — NR,—,以—Β*— Α*或 —Ζ1 — R6記號所組成的基分別表示基團—c〇 — NR,— Α* 及—CO — NR,— R6,並不分別係基團—nr,— CO— Α*及 籲 —NR’ 一 CO - R6 〇 在二價基團—(Y1 ) m —中,以使得左邊的自由結合 位置附著於以R4取代之碳原子定義附著作用;對應於將 在下一個Y1基團左邊的自由結合位置附著於第一個γ1基 團右邊的自由鍵。 以式一 s(〇) ρ一之基團表示具有兩個自由鍵及以雙 重附著於p個氧原子之硫原子,即如果p = 0、;[或2時, 則分別係式—S —、— S ( = 0 )—(或短鏈一 S Ο -,亞硫 -12- (7) (7)200303170 醯基)及—s ( = 0 ) 2 —(或短鏈—S Ο 2 —,磺醯基),並 也不另外係一 s—0—(亞磺醯氧基)或一 -0-(亞硫 醯氧基)。 雜原子基團係具有一或多個原子及顯著的官能化特徵 之基團,其包含一或多個與碳原子(雜原子)不相同的原 子,但是也包括碳原子,在Y1的情況中,這些係式 -0 -、- CO—、- C ( =NR* ) 一、— S(O) p -、 —NR* —及一 Ν (Ο)—之基團,但不是式 CR8R9之基團 〇 烷基、烷氧基、鹵烷基、鹵烷氧基、烷胺基及烷硫基 術語及對應於不飽和及/或經取代之基的術語在每一個情 況中包含具有直鏈碳基之相關的基及那些具有支鏈(非環 系)碳骨架之基。 “(C! — C4 )烷基”術語係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低碳 烷基,即包括甲基、乙基、1 一丙基、2 -丙基、1 一丁基 、2 - 丁基、2 -甲丙基及特丁基。具有比所述更寬的碳原 子範圍之通用烷基(例如,“(C i — C6 )烷基”)也對應包 含具有更多的碳原子數之直鏈或支鏈烷基,即在實例中也 係具有5及6個碳原子之院基。 除非有特殊的指定,在烴基中(如烷基、烯基及炔基 )及也在複合基中,以低碳骨架烷基較佳,例如,那些具 有1至6個碳原子,特別係]至4個碳原子,以及在具有 2至6個碳原子之不飽和基之情況中的骨架。烷基(包括 在複合基意義中的烷基,如烷氧基、鹵烷基等)係例如甲 -13- (8) (8)200303170 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特或2 — 丁基、戊基、 己基(如正己基、異己基及],3 —二甲丁基)、庚基(如 正庚基、1 一甲己基及i,4 —二甲戊基);烯基及炔基具有 對應於烷基的可能的不飽和基之意義’烯基係例如乙烯基 、烯丙基、1—甲基一 2 —丙條基、2 —甲基一 2-丙燒基、 2- 丁烯基、戊烯基、2一甲基戊烯基或己烯基,以烯丙基 、1—甲基丙一 2 —條一 1—基、2 -甲基丙—2 —燦—1 一基 、丁 — 2 —矯—1 一基、丁 — 3 —傭—1—基、1—甲基丁 — 3 —燦—1 一基或1—甲基丁 — 2 —燒—1 一基較佳。 烯基也特別包括具有一個以上的雙鍵之直鏈或支鏈烴 基,如1,3 -丁二烯及I,4 一戊二烯基,但也包括具有一 或多個累積的雙鍵之丙二烯基或枯烯基,如例如丙二烯基 (1,2-丙二烯基)、1,2- 丁二烯基及1,2,3 -戊二燒基。 炔基係例如炔丙基、丁一 2 —炔一 1 —基、丁一 3 -炔 一 ϊ —基、;[一甲基丁一 3 -炔一 1 一基。炔基也特別包括具 有一個以上的參鍵或另外具有一或多個參鍵及一或多個雙 鍵之直鏈或支鏈烴基,如例如1,3 -丁三烯或3 -戊烯- 1 一炔—1 —基。 以烷叉(例如,也在(C! 一 C! 〇 )烷叉形式中)表示 經由雙鍵附著之直鏈或支鏈鏈院之基,其中尙未將結合位 置固定。在支鏈鏈烷的情況中,自然唯一可能的位置係那 些其中可將兩個氫原子以雙鍵置換的位置,可能的基係例 如=ch2、=ch—ch3、=c(ch3) - ch3、=c(ch3) 一 C2H5 或=C ( C2H5) — C2H5 〇 -14- (9) (9)200303170 環烷基係具有較佳的3 - 8個碳原子之碳環系飽和環 系統’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在經取 ft之環烷基的情況中,其包括具有取代基之環系統,其中 將取代基以雙鍵與環烷基鍵結,例如,烷叉基,如甲叉。 #經取代之環烷基的情況中,其可以包括多環脂肪族系統 ,如例如二環[1.1.0]丁 — 1 一基、二環[1.1· 〇]丁一 2-基、 二環[2.1.0]庚一;[—基、二環[no]庚—2 —基、二環 [2.1.0]庚一 5 —基、金鋼烷一 1 一基及金鋼烷-2-基。 環烯基係具有較佳爲4 - 8個碳原子之碳環系非芳族 部份不飽和環系統,例如,1 -環丁烯基、2 -環丁烯基、 1 一環戊烯基、2-環戊烯基、3 -環戊烯基、或1 一環己 烯基、2 -環己烯基、3 -環己烯基、1,3 -環己二烯基或 1,4 -環己二烯基。以類似於所謂的經取代之環烷基的方 式適用於在經取代之環烯基之情況中。 鹵素係例如氟、氯、溴或碘。鹵烷基、鹵烯基及鹵炔 基係部份或完全以相同或不相同的鹵素原子(以選自氟、 氯及溴較佳,特別係選自氟及氯)分別取代之烷基、烯基 及炔基,例如,單鹵烷基、全鹵烷基、CF3、CHF2、CH^F 、CF3CF2、CH2FCHC1、CC13、CHC12、CH2CH2CI ;鹵烷 氧基係例如 〇CF3、ochf2、och2f、cf3cf20、OCH2CF3 及0CH2CH2C1 ;其以類似的方式適用於鹵烯基及其它以 鹵素取代之基。 芳基係單-、二-或多環芳族系統,例如,苯基、萘 基、四氫萘基、茚基、茚滿基、戊塔烯基、芴基及類似物 -15- (10) (10)200303170 ,以苯基較佳。 雜環系基或環(雜環基)可以是飽和、不飽和或雜芳 族’除非有其它另外的定義,以包括一或多個在雜環系環 中的雑原子(特別是1、2或3個)較佳,以來自N、〇 及S較佳’以具有3至7個環原子之脂肪族雜環基或具有 5或6個環系統之雜芳族基較佳。雜環系基可以是例如其 中至少1個環包括一或多個雜原子之雜芳族基或環(雜芳 基),如例如單-、二-或多環系芳族系統。以包括丨個 鲁 選自N、0及S之雜原子之雜芳族環較佳,例如,吡陡基 、吡咯基、噻嗯基或呋喃基,以具有2或3個雜原子之對 應雜方族環更佳,例如,卩密卩定基、噠嗪基、吡哄基、三啡 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噁唑基、異噁唑基、吡唑基、咪 唑基及三唑基。以具有來自N、〇及S之雜原子的部份或 兀全氫化之雑環系基更佳,例如,環氧乙院基、卩惡環丁院 基、噁茂烷基(=四氫呋喃基)、噁烷基、吡咯啉基、吡 略院基或哌B定基。 · 以具有2個來自N、〇及s之雜原子的部份或完全氫 化之雑環係基更佳,例如,哌啡基、二噁茂烷基、噁唑啉 基、異噁唑啉基、噁唑烷基、異噁唑烷基及嗎琳基。 經取代之雜環系基可能的取代基係以下進一步所述之 取代基及也另外係酮基。酮基也可以出現在那些其中可能 有各種氧化數之雜環原子上,例如,在N及s的情況中 〇 lx佳的雜環基實例係具有3至6個來自吡啶基、噻嗯 -16- (11) (11)200303170 基、呋喃基、吡咯基、環氧乙烷基、2 一噁環丁烷基、3 - 噁環丁烷基、噁茂烷基(=四氫咲喃基)、吡咯烷基、哌 啶基之環原子(特別係環氧乙院基、2 一噁環丁烷基、3 - 噁環丁烷基、噁茂烷基)的雜環系基或具有2或3個雜原 子之雜環系基(例如,嘧啶基、噠嗪基、吡畊基、三畊基 、噻嗯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噁唑基、異噁唑基、吡唑 基、三唑基、哌畊基、二噁茂烷基、噁唑啉基、異噁唑琳 基、噁唑烷基、異噁唑烷基或嗎啉基)。 如果將母體結構以來自基(=基團)名單或一般定義 之基的“一或多個基”取代時,則其包括在每一個情況中以 許多相同及/或在結構上不相同的基同時的取代作用。 經取代之基(如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炔基、芳基、 苯基、苯甲基、雜環基及雜芳基)係例如自未取代之母體 結構衍生的經取代之基,取代基係例如一或多個(以1、 2或3個)選自鹵素、烷氧基、烷硫基、羥基、胺基 '硝 基、殘基、氰基、疊氮基、烷氧羰基、烷羰基、甲醯基、 胺甲釀基、單一及二烷胺羰基、經取代之胺基(如醯基胺 基、單〜及二烷胺基)、烷亞硫醯基、烷磺醯基及也在環 系基情況中的烷基、鹵烷基、烷硫基烷基、烷氧基烷基、 視需要取代之單一及二烷胺基烷基及羥烷基之基;“經取 代之$南·語(如經取代之烷基等)包括以除了所述之含 倉包和焊其'> K €外作爲取代基之對應不飽和脂肪族及芳族基, 如未經ι 〜或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烯氧基、炔氧基、苯 基、苯氧其楚 &寺。在環中具有脂肪族部份的經取代之環系基 - 17- (12) 200303170 代基之環 取代之系 的情況中,其也包括具有經由雙鍵附著於環的取 系系統,例如,那些以烷叉基(如甲叉或乙叉) 統。 如果以實例方式所述之取代基(“第〜 二 败取代基,,)包 括含烴邰份時,則若適當時可將在這些含 一 已心口Μ分之中的該 取代基(“第二級取代基”)以例如第一級取 、 撒取代基定義的其
中一種取代基進一步取代。可能有更多的對應取代基級。 “取代基術語以只包含一或兩種取代基級較佳。 較佳的取代基級之取代基係例如:
胺基、羥基、鹵素、硝基、氰基、锍基、羧基、碳化 醯fl女、S F5、|女磺基、院基、環院基、烯基、環稀基、 炔基、單烷胺基、二烷胺基、N -烷醯基胺基、烷氧基、 烯氧基、炔氧基、環烷氧基、環烯氧基、烷氧羰基、烯氧 羰基、炔氧羰基、芳氧羰基、烷醯基、烯羰基 '炔羰基、 芳羰基、烷硫基、環烷硫基、烯硫基、環烯硫基、炔硫基 、烷亞硫醯基、烷磺醯基、單烷胺基磺醯基、二烷胺基磺 醯基、N-烷胺羰基、n,N —二烷胺羰基、N —烷醯基胺羰 基、N-烷醯基- N-烷胺羰基、芳基、芳氧基、苯甲基 、苯甲氧基、苯甲硫基、芳硫基' 芳胺基及苯甲胺基。 在具有碳原子之基中,採用那些具有1至6個碳原子 之基,以1至4個碳原子較佳,特別係1或2個碳原子。 通常採用選自鹵素(例如,氟及氯)、(G—C4)院 以甲基或乙基較佳)、(C i 一 C4 )鹵烷基(以三氟甲基較 佳)、(C!— C4)烷氧基(以甲氧基或乙氧基較佳)' ( -18- (13) (13)200303170 C i - C4 )鹵烷氧基、硝基及氰基之取代基。本文特別採用 甲基、甲氧基、氟及氯取代基。 經取代之胺基(如經單一或二取代之胺基)係來自經 取代之胺基群組之基,將其以例如相同或不相同的丨或2 個選自院基、烷氧基、醯基及芳基之基經N 一取代,以單 一及一烷胺基、單一及二芳胺基、醯基胺基、N-烷基— N-芳胺基、N-烷基- N —醯基胺基較佳及也以N 一雜環 較佳,在本文採用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烷基;芳基係以 苯基或經取代之苯基較佳;適用於以下進一步定義之醯基 係以(C】- C4 )院醯基較佳。其同樣適用於經取代之羥胺 基或肼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苯基係以未經取代或以選自鹵素 、(Cl— C4)焼基、(Ci—C4)焼氧基、(Ci— c4)鹵院 基、(C ! - c4 )鹵烷氧基及硝基之相同或不相同的基經單 -或多取代(以最多經三取代較佳)之苯基較佳,例如, 鄰―、間一及對一甲苯基、二甲基苯基、2—、3 一及4_ 氯苯基、2-、3 —及4 一三氟甲基—及三氯甲基苯基、2,4 —' 3,5—、2,5 -及2,3 —二氯苯基、鄰一、間一及對— 甲氧基苯基。 醯基係有機酸之基’其係在形式上以除去酸官能的經 基所形成的,其中也將在酸中的有機基經由雜原子與酸官 能附著。醯基實例係羧酸HO — CO - R之一 c〇 - R基及自 其衍生之酸的基,如硫代羧酸、未經取代或以N 一取代之 亞胺基羧酸或碳酸單酯之基、以N -取代之胺基甲酸、擴 -19- (14) (14)200303170 酸、亞硫醯酸、以N -取代之磺醯胺酸、膦酸或次膦酸。 醯基係例如甲醯基、烷羰基(如[(C i - C4 )烷基]羰 基、苯羰基、烷氧羰基、苯氧羰基、苯甲氧羰基)、烷磺 醯基、烷亞硫醯基、N -烷基一 1 一亞胺院基及有機酸的 其它基。可將在烷基或苯基部份中(例如’在院基部份中 )的基在每一種情況中進一步以一或多個選自鹵素、烷氧 基、苯基及苯氧基之基取代;在苯基部份中的取代基實例 係已在以上以經取代之苯基進一步槪括所述之取代基。 更嚴格而言的醯基係以醯基較佳’即其中將酸基與有 機基之碳原子直接附著之有機酸的基’例如,甲醯基、烷 羰基(如乙醯基或[(Cp c4)烷基]羰基、苯羰基)、烷 磺醯基、烷亞硫醯基及有機酸的其它基。 式(I)化合物也包含所有以氫漂移之互變體,其與 稱爲式(I )之化合物互相平衡。 本發明也提供所有以式(I )包含之立體異構物及其 混合物。·這些式(I)化合物包括未特別以通式(〗)所述 之一或多個不對稱碳原子或另外的碳鍵。以式(ϊ )包含 以彼等特殊的立體形式定義之全部可能的立體異構物(如 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物、Z及E異構物),並可自立 體異構物的混合物以照例的方法獲得或另外以使用具立體 化學性的純原料組合立體選擇性反應的方式製備。其同樣 適用於以下所述之其它通式。 在式(I )中使例如二環與二胺基三啡之胺基附著的 碳原子係對掌性中心,其可以R或S組態(Cahn — Ing0ld (15) (15)200303170 - Prelong命名)存在。因此,本發明也特別提供具除草 性之活性立體異構物,其係關於所述之對掌性中心而言的 純化異構物或富集關於對映異構過量(%ee )之異構物( 在一個對掌性中心情況中的對映異構物;或另外如果有許 多對掌性中心的存在時,則其係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 物)。 特別就更好的除草活性、更好的選擇性及/或更容易 製備的理由而言,所述之新穎式(I )化合物或彼特別有 肇 利的鹽類係那些其中各個基具有已述或在以下所述之其中 一種較佳的意義之化合物或彼之鹽類,或特別係那些其中 將已述及或在以下所述之一或多種較佳的意義組合之化合 物或彼鹽類。 也採用根據本發明的通式(I )化合物及彼之鹽類, 其中一或多個基、基團或符號R1、R2、R3、R4、R5、Y1 、Y2、X】、X2、X3、χ4、γ1、γ2、n及m係如在以下進 一步所述之其中一個特殊實例中(實用性實例,在表中的 馨 實例)之定義’或根據對應於以實例方式所述之定義的通 用定義對彼等下定義(例如,乙氧基屬於烷氧基或以(C 1 一 C6)院氧基等較佳)。 在以下也將根據本發明的式(I )化合物及彼之鹽類 總稱爲“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I) ”或甚至總稱爲“化合物 (I),、 撇開來自包括對應於副屬意義之通式基及適宜與較佳 的一或多種這些基之意義組合的基團R1、R2、R3、R4、 -21 - (16) 200303170 R5 、 R6 、 R7 、 R8 、 R9 、 X1 、 X2 、 X3 、 X4 、 Υΐ 、 Y2 、 n 及 m 之基及符號的個別其它的意義不論’根據本發明特別有利 的化合物(I )係那些其中在討論中的基具有下列較佳意 義之化合物。
R1及R2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在每一個情 況的烷基中具有i至4個碳原子之烷胺基或二烷胺基、或 (C3 — C6 )環烷胺基、(C5 — c6 )環烯胺基、在每一種情 況中具有1窆1 〇個碳原子之(非環或環系)烴基或烴氧 基(以1至6個碳原子較佳)、或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 至9個環原子(以3至6個環原子較佳)及丨至3個來自 N、Ο及S之雜環原子之雜環基、雜環氧基 '雜環硫基或 雑環胺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 個來自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胺羰基、羧基 、磺醯基、氰基、硫代氰醯基、(c!—C6)烷氧基、(C2 —c6)烯氧基、(C2—C6)炔氧基、(Ci〜c6)烷氧基—
聚(伸烷氧基)、羥基—聚(伸烷氧基)、(Ci—c6)烷 硫基、單一及二—[(Ci — C6)烷基]胺基、『 L V L 1 — C 6 ) 烷基]羰基、[(C2 — C6)烯基]羰基、[(c2〜炔基]羰 基、[(Cn6)烷氧基]羰基、[(C2— c6)烯氧基]幾基 、[(c2 — c6)炔氧基]羰基、單—及二—[(Cl — ^ )烷 基]胺羰基、苯基、苯氧基、(G—C6)環烷基、苯羰基 、、苯氧羰基1環基、(Ci_C4)烷磺醯基及在環系二; 況中也以來自(Ci — C4)烷基之基取代, 其中前述最後24個各個取代基未經取佧 l:n似1人或以〜或多 -22- (17) (17)200303170 個來自鹵素、CN、SCN、N〇2、 ( Ci — C4)烷氧基、(Ci —c4)k硫基、(Cl—c4)鹵烷氧基、甲醯基、(Ci〜c4 )烷羰基、[(c! — c4)鹵烷基]鐵基、[(Ci — C4)烷氧 基]羰基、[(C 1 — C4 )鹵烷氧基]羰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 也以來自(Cl— CO烷基和(Ci—CO鹵烷基之基取代) 5 或來自甲醯基、胺羰基、單—及二—[(Ci — c4)烷 基]肢羰基、[(Cl — D烷基]羰基、[(c2 — c6)烯基]羰 φ 基、[(C2 — c6)炔基]幾基、[(Ci—c6)烷氧基基、[ (C2 C6)烯氧基]羰基、苯羰基、(Cl—〔“烷磺醯基 之有機酸之醯$ (其中前述最後9個在脂肪族部份或在苯 基環中的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 scn、no2、(Cl—c4)焼氧基、(C1—匕)_院氧基、 視需要取代和未經取代(較佳)之苯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 也以來自(c】—C6)烷基和(Cl—C6)鹵烷基之基取代) 較佳, 0 其中雑環基及包括在複合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 中具有3至9個環原子(以3至6個環原子較佳)及1至 3個來自N、〇及s之雜環原子,除非有更詳細的定義, 或 以R1及R2與NRiR2基團之氮原子一起係具有3至6 個環原子及1至4個雜環原子之飽和或不飽和非芳族雜環 系基’其中除了氮原子之外的更多視需要存在的雜環原子 係运自N 〇及S,該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 -23- (18) 200303170 、CN、 (C!— c4)烷基 ' (Cl— c4)鹵烷基、(Ci— C4 )烷氧基、(q—C4)鹵烷氧基、(C!— C4)烷氧羰基及 酮基之基取代。 r1及R2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單—或二—[ (C!— C4)烷基]胺基、或(c3— c6)環烷胺基、(c5 — C6 )環烯胺_、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至〗0個碳原子之 (非環或環系)烴基或烴氧基(以1至6個碳原子較佳) 、或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原子(以3至6個環 鲁 原子較佳)及1至3個來自N、〇及S之雜環原子之雜環 基 '雜環氧基、雜環硫基或雜環胺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 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羥基、胺基、硝 基、甲醯基、胺羰基、羧基、磺醯基、氰基、硫代氰醯基 、(G — c4)烷氧基、(C2 — C4)烯氧基、(C2— C4)炔 氧基、(Ci〜c4)院氧基一聚(伸院氧基)、經基一聚( 伸院基)、(Ci—C4)院硫基 '單一及二一 [(Ci— C4 )院基]te:基、[(Ci—C4)院基]羰基、[(c2—c4)烯基]馨 羰基、[(c2 - c4)炔基]碳基、[(d—c4)烷氧基]類基 、[(C2— C4)烯氧基]羰基、[(c2-c4)炔氧基]鑛基、 單—及二—[(Ci— c4)烷基]胺羰基、苯基、苯氧基、( c3—c6)環烷基、苯羰基、苯氧羰基、雜環基、(Ci— )烷磺醯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也來自(Ci〜c4)院其2其 取代, 個 其中前述最後2 4個各個取代基未經取代 來自由鹵素、CN、SCN、N〇2、 (. c c、 或以一或多 烷氧基、( -24- (19) 200303170 — _烷氧基、甲醯基、(Ci — C4)烷羰基、[(c 、、k基]幾基、[(C】—C4 )院氧基]鑛基、[(C!-C4)鹵烷氧基 _ 火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也以來自(c )烷基和(Γ ^ p 1 C 4 )鹵烷基之基取代), 或來自甲醯基、胺羰基、單〜或二 基]胺羰基、f r r 、 rC#)烷基]羰基、[(c2— c4)烯基]幾 基、[(C2〜f \ ,, 4炔基]鑛基、[(C!- c4)院氧基]鑛基、[ (C 2 — C 4 )
. 氧基]羰基、苯羰基、(C】 —c4)烷磺醯基 之有機酸之一 m 4 (其中前述最後9個在脂肪族部份或在苯 基環中的各低( _ A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 SCN、N〇2、 , p 1〜c4)烷氧基、(Cl—C4)鹵烷氧基、 視需要取代^ 未經取代(較佳)之苯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 也以來自(Ρ、 1 C4)烷基和(G — c4)鹵烷基之基取代) 更佳, 〃中居環基及包括在複合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 中具有J至9個環原子(以3至6個環原子較佳)及1至 Φ J们來自N、〇及s之雜環原子,除非有更詳細的定義, 或 以R1及R2與NWR2基團之氮原子一起係具有3至6 個ί哀原子及i至4個雜環原子(特別係1或2個雜環原子 )之飽和或不飽和非芳族雜環系基,其中除了氮原子之外 的更多視需要存在的雜環原子係選自N、Ο及S,並該基 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 (Ci—C#)烷基 、(Ci— C4)鹵烷基、(C】—C4)烷氧基、(Ci— C4)烷 -25- (20) (20)200303170 氧羰基及酮基之基取代。 R1及R2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 ^ 在每一個情 況的烷基中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烷胺基或〜 、 〜* ^兀妝基、或 (C 3 — C 6 )環院胺基、(C 5 — C 6 )環烯胺基、5 在每一個情 況中具有1至1 0個碳原子之(非環或環系) 〃&基或烴氧 基(以1至6個碳原子較佳)、或在每〜個 丨间丨自況中具有3 至9個環原子(以3至6個環原子較佳)及 X 1至3個來自 N、0及S之雜環原子之雜環基、雜環氧基、 滩远硫基或 · 雜環胺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或多 個來自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羧基、磺醯基 氧基、5/iL·代氛酸基、(Cl— 〇4)院氧基、(f r \ K La)屍 氧基—(Ci— C4)烷氧基、羥基—(Ci—Cq)烷氧基、(
Ch CO烷氧基—聚(伸烷氧基)、羥基〜聚(伸院氧基 ) (Cl— C4)鹵院氧基、(Cl— C4)院硫基 ' (Ci— C4 )鹵烷硫基、單一(Ci — c4)烷胺基、二—(Cl — c4 )院 胺基、[(G - c4)烷基]碳基、[(Cl — c4)烷氧基]類基 φ 、胺羰基、單—(q—c4)烷胺羰基、二一(Cl—(:4)烷 胺_基、苯基、苯氧基、(C3— C6)環烷基、苯羰基、苯 氧_基、雜環基之基取代,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 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SCN、N〇2、 ( C! — C4 知基、(Ci—c#)鹵院基、(Ci— C4)院氧基和(Ci — 4)鹵欠兀氧基及(Cl 一 C4)院礦釀基和(Cl— C4)鹵院擴 _ _ ’及在環系基情況中也以來自(C i 一 c4 )烷基和(C! 〜c 4)鹵烷基之基取代), - 26- (21) (21)200303170 或來自甲醯基、[(Cl— C4)烷基]羰基、[(Cl—c4 )鹵烷基]鑛基' [(Ci-C4)烷氧基-烷基] 羰基、[(C2 — c〇烯基]羰基、[(c2 — c4)鹵烯基]羰基 、[(Ci—Cd)院氧基]羰基' [(Ci— c4)鹵烷氧基]羰基 、[(Ci—C^)院氧基—(Ci— c4)烷氧基]羰基、[(c2 一 C4)烯氧基]鑛基、[(c2 — C4)鹵烯氧基]羰基、[(c2 - C4)炔氧基]幾基、苯羰基及苯甲基羰基之有機酸之醯 基(其中前述最後2個在苯基環中的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 馨 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scn'no2、 (c〗一c4)烷基、 ((^一 C4)鹵烷基、(Cl — c4)烷氧基、(Ci — c4)烷硫 基和(Ci 一 C4)鹵烷氧基、(Ci — c4)烷磺醯基和(Cl 一 C4)鹵烷磺醯基及[(Cl — C4)烷氧基一 (Ci — c4)烷氧 基]磺醯基之基取代)還更佳,其中雜環基係如其它另外 之定義。 而且’ R1及R2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甲醯基、(馨 Cl 一 c4)院基、氰基—(C] — c4)烷基、(Ci — C4)烷胺 基、二—[(Cl— C4)院基]胺基、(Cl— c4)鹵烷基、單 —、二—或多羥基—(C! — c4)烷基、羥基—多[(C2 — C4)伸烷氧基]—(Cl— C4)烷基、單一、二—或多(Ci — c4)烷氧基一(c! — C4)烷基、(Ci—C4)烷氧基—多 [(c2— c4)伸烷氧基]—(Ci — c4)烷基、(Ci — c4)鹵 烷氧基—(G — C4)烷基、(c2〜c6)烯基、(c2_ c6) 鹵烯基、(c2 - c6 )炔基、(C2〜c:6 )鹵炔基、或胺羰基 -27- (22) (22)200303170 、或(Cl— C4)院胺基—(Cl— C4)院基、一 —[(Cl — c4)烷基]胺基—(C!— C4)烷基、(Ci— c4)烷胺羰基 、二(c】—c4)烷胺羰基、(c〗—c5)烷醯基、[(c2 -C4)儲基]鑛基、[(Ci—C4)院氧基]鑛基、[(C2— C4) 烯氧基]羰基、胺羰基一 (Ci — C4 )烷基、(C! — c4)烷 胺羰基—(Cl— C4)院基、二—[(Cl— C4)院基]胺鑛基 —(Cl— C4)院基、(Cl— C4)院氧鑛基—(Cl— C4)院 基、(Ci—Cs)烷醯基—烷基、[(c2 - c4) 烯基]羰基—(G-C4)烷基、[(Ci—CU)烷氧基]羰基 —(c!— C4)烷基或(C2— C4)烯氧羰基—(Ci— c4)烷 基 (其中前述最後1 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 來自鹵素、CN、 (C!— C4)烷氧基及(Ci—CA)鹵烷氧 基之基取代)、 或(c3— C6)環烷基、(C3— C6)環烷胺基—(Ci — C4)院基、苯基、苯氧基、苯鑛基、苯氧碳基、苯鐵基-(Cl - c4)烷基、苯氧基—(c!— C4)烷基、苯基—(Ci 一 c4 )烷基、雜環基、雜環基—(Ci 一 c4)烷基、雜環胺 基、雜環氧基或雜環硫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 、氰基、(Cl— C4)院基、(Cl— C4)院氧基、(Cl— C4 )院硫基、(Cl— C4)鹵院基、(Cl— C4)鹵院氧基、甲 醯基、(G—C4)烷羰基、(G— C4)烷氧羰基及(Ci — c4)烷氧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較 佳)的前述最後1 4個基的其中之一較佳,其中在基中的 -28- (23) (23)200303170 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包括3至9個環原子及丨至3個來 自N、0及S之雜環原子, 或以R及R與NRiR2基團之氮原子—起係具有3至 6個原子及1或2個雜環原子之雜環系基,其中除了氮 原子之外的更多視需要可以存在的雜環原子係選自n、Ο 及S,該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 一 c4) 烷基及酮基之基取代。 而且, R1,R2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甲醯基、( Ci— C4)烷基、(Ci — C4)烷胺基、二—[(Cl—c4)烷 基]胺基、羥基—(C^-CO烷基、(C!— C4)烷氧基一 (Ci— C4)烷基、鹵基一(c〗—C4)烷氧基—(C!— C4) 院基、(c2— c6)燒基、(c2— C6)块基、鹵基一(C2 — C6)炔基、(Cl— c4)院胺基一(Ci— c4)院基、或苯基
、本氧基、本i基、本幾基—(Cl— C4) 完基、(Cl— C4 )烷氧羰基一(Ci— c4)烷基、(Ci— c4)烷胺羰基—( Ci— C4)院基、(C]— C4)院羯基、(Ci— C4)院氧類基 、胺鑛基、(Cl— c4)院胺鑛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 硝基、氰基、(Ci—C4)院基、(C]— C4)垸氧基、(Ci 一 C4)烷硫基、(G-C4)鹵烷基、甲醯基、(c!—c4) 烷羰基、(CpCO烷氧羰基及(Cl—C4)烷氧基之基取 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較佳)的前述最後 1 0個基的其中之一較佳,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種 情況中以包括3至7個環原子及1至3個來自N、0及S -29- (24) (24)200303170 之雜環原子較佳。
NfR2基團係以胺基、肼基、在烷基中具有1至4個 碳原子之單—或二一烷胺基、(C i — C5 )烷醯基胺基、N —(Cl— C5)院 S1 基—N— (Ci—C4)院胺基、[(Cl— C4 )鹵院基]鑛胺基、N— [(Ci— C4)鹵院基]鑛基—N—( Ci— C4)院胺基、[(Ci 一 C4)院氧基一 (Ci—C4)院鑛 基]胺基、N — [(Cl— C4)院氧基—(Ci— C4)院簾基]— N- [ ( Ci - C4 )烷基]胺基、苯胺基、苯甲胺基、苯醯基 胺基、嗎啉代、哌啶並、哌啶一 1 一胺基特別佳; 特別係胺基、肼基、甲胺基、乙胺基、二甲胺基、乙 醯基胺基、丙醯基胺基、氯乙醯基胺基、(2 -氯乙基) 羰胺基、三氟甲基羰胺基或三氯甲基羰胺基; 尤其是胺基。 以其中 R3係氣、胺基、(Cl— C6)院基、(Cl — C6)院氧 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3— C6)環烷 基、(C5 - C6)環燒基、苯基或雑辕基(其中則述最後8 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基、羥基、胺基、 硝基、甲醯基、羧基、氰基、硫代氰醯基、(C i — C 4 )烷 氧基、(Ci—C4)院氧基一(Ci—C4)院氧基、經基—( Cl— C4)院氧基、(Cl— C4)院氧基—聚(伸院氧基)、 控基—聚(伸院氧基)、(Cl— C4)鹵院氧基、(Cl— C4 )烷硫基、(Ci — c4)鹵烷硫基、單一(c〗—c4)烷胺基 、二—(Cl 一 C4)院胺基、[(Cl 一 C4)院基]羰基、[( -30- (25) 200303170 (Cl — c4 )烷胺羰 苯氧基、(C 3 — C 6
Ci — C4)丨兀氧基]基、胺鑛基、單— 基、二—(Cl— C4)烷胺羰基、苯基、 )環院基、苯鑛基、苯氧基、雜環基之基取代,其中前 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基、⑶
、SCN
Cl~ C 4 ) N〇2、( Cl- c4)院基、(Ci— c〇 齒院基、( 烷氧基和(Ci- c〇鹵烷氧基及(Ci_ c4)烷磺 醯基和 C4 )鹵烷磺醯基,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也以
(C! — C4 )烷基和(Cl 一 C4 )鹵烷基之基取代) 或式一 B* — A*之醯基,其中
A*係氫或(Cl—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3—c6)環烷基、(C5—C6)環烯基或苯 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 鹵基、羥基 '胺基、硝基、甲醯基、羧基、硫代氰醯基' (Cl C*4)院氧基、(Ci—C4)鹵院氧基、(Cl— c4)院 硫基、單—(C ! — C 4 )烷胺基、二一(C ! 一 C 4 )烷胺基、 本基及(Cs- C6)環烷基之基取代,其中前述最後2個各 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基、CN、SCN、N〇2、 (Cl 一 C4)焼基、(C】—C4)鹵焼基、(C!— C4)焼氧基 和(C I C4 )鹵院_基,及在I哀系基的情況中也以(^ ^ — C4)烷基和(q—C4)鹵烷基之基取代),及 B 係式—CO —、— C 0 — Ο —、— q q — NR,—、 —S(〇) 或—S(〇) p— 〇 —之二價基團,其中p = ()、] 或2,及R5係氫、具有】至6個碳原子之烷基、苯基、苯 甲基 具有J至6個碳原子之ϊ®焼基或具有1至4個碳原 ·* 31 - (26) (26)200303170 子之院醯基, 其中包括取代基之—B * — A*具有1至1 2個碳原子, 以1至1 〇個碳原子較佳,以及雜環基係如Ri及R2之一 般定義 之化合物(I )也特別有利。 R3也係以氫、胺基、甲醯基、(C! 一 c4)烷基、氰 基—(Cl— C4)院基、(Cl— C4)鹵院基、單—、二—或 多羥基—(Ci 一 C4 )烷基、羥基—聚[(c2 — c4)伸烷氧 基]—(h— C4)烷基、單—、二—或多(山―c4)烷氧 基—(Cl 一 C4)院基、(Cl— C4)院氧基—聚[(C2— C4 )伸烷氧基]—(G—C4)烷基、(Ci— c4)鹵烷氧基一 (c!—c4)院基、(c2—c6)烯基、(c2—c6)鹵烯基、 (c2—c6)炔基、(c2—c6)鹵炔基、或胺羰基、或(c】 一 C4)院胺基一(Ci— C4)院基、二—[(Ci— C4)院基] 胺基—(G— c4)烷基、(c!— C4)烷胺羰基、二(C! — c4)烷胺羰基、(Ci— c5)烷醯基、[(c2—c4)烯基]羰 基、[(C! — C4)烷氧基]羰基、(c2 — c4)烯氧羰基、胺 羰基—(Ci— C4)烷基、(d—c4)烷胺羰基—(c!—c4 )院基、一一 [(Ci— C4)院基]胺鑛基一 (Ci— C4)院基 、(Cl— C4)嫁執鑛基—(Cl— C4)院基、(Cl— C5)院 醯基—(Ci—Cj烷基、[(c2— c4)烯基]羰基—(G-· C4)院基、[(C1—C4)院氧基]鑛基一 (Cl— C4)院基或 (C2— C4)烯氧幾基一 (G—C4)烷基(其中前述最後 1 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 C i -32- (27) 200303170 —C4)院氧基及(Ci— C4)豳院氧基之基取代)
或(C3 - c6)環院基、(C3— c6)環院胺基—(匸】〜 C4)烷基、苯基、苯羰基、苯氧羰基、苯羰基—(Cl — G )烷基、苯氧基—(Ci—C4)烷基、苯基—(Cl— c4)院 基、雜環基、雜環基—(G-C4)烷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 鹵素、硝基、氰基、(Cl— C4)烷基、(CpCO烷氧基 、(C2-C4)烷硫基、(Ci—C#)鹵烷基、(Cl— c4)^ 院氧基、甲釀基' (Ci 一 C4)院^基、(Ci— C4)院氧鑛 基及(C!-C4)烷氧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 部份中(較佳)的前述最後10個基的其中之一較佳,其 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包括3至9個環原子及 1至3個來自Ν、Ο及S之雜環原子。 在此採用其中
R3係氫、(G — C6)院基、(c3 — c6)環烷基或苯 基(其中前述最後3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 _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氰基、硫代氰醯基、 (Cl— C4)烷氧基、(Cl— €4)烷氧基、(Ci— C4)烷硫 基、單- d c4)院胺基、二—(Ci_C4)院胺基及苯 基之基费該取代基未經取代,或以—或多個來自鹵素 、她、(CrC。㈣、(C〗—C4)鹵烷基。 )院氧基和(Cl-CO _院氧基’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也 以(Cl—C4)烷基和(c!— c4)鹵烷基之基取代), 或式一 B*—A*之醯基,其中 A*係氫或(c「C6)院基或苯基(其中前述最後: -33- (28)200303170 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 氧基、(C】—C4)鹵烷 基取代,其中前述最後 來自鹵素、(C! — c4 ) C4)烷氧基和(Cl — 也係(Ci— c4)烷基及 B* 係式〜c〇-、 基團,其中P=r〇、1或 子之烷基, 其中包括取代基之 以1至1 〇個碳原子較{ 較佳的式〜B * — A (C 1 — C 5 )烷醯 S C2 — C4 ) ;C希基]鑛基、 C4 )烷胺基—(Ci — & 基、[(Cl— C4)鹵烷. 鑛基、[(c 1〜C 4 )鹵j:: 苯甲羰基或苯甲氧羰基 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 、(C! 一 c4 )烷基、( 基和(Cl 一 C4)鹵烷氧 —C4)鹵烷磺醯基之基 R3係以氫、胺基 —(C]— C4)烷基、( 一或多個來自鹵基、(Cl — c4)烷 氧基、苯基及(C3 — c6)環烷基之 2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 烷基、(Ci — c4)鹵烷基、(Ci_ )鹵烷氧基’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 (C! 一 C4)鹵烷基之基取代),及 —CO— 0—、—s(〇) p—之二價 2,及R ’係氫、具有1至4個碳原 —B*— A*具有1至12個碳原子, *之醯基實例係 、[ ( C! — C4 )鹵烷基]羰基、[( [(C2 — C4 )鹵烯基]羰基、(C!— 4 )烷羰基、[(C! 一 C4 )烷氧基]羰 氧基]羰基、[(C2— C4)鹵烯氧基] 完氧基]羰基、苯羰基、苯氧碳基、 ,其中在苯基環中的前述最後4個 或多個來自鹵素、CN、SCN、N02 C4)鹵烷基、(G— C4)烷氧 基、或(Cl 一 C4)烷磺醯基或(Cl 取代。 、甲醯基、(Ci—Cd)烷基、氰基 Cl— C4)院氧基一(Cl— C4)院基 -34- (29) (29)200303170 、(C2 - c6 )烯基、鹵基一 (c2—C6)烯基、(C2 - C6) 炔基或苯基、(Cl— C4)烷羰基、(C!— c4)烷氧羰基、 胺鑛基、苯氧基一(Cl— C4)院基' 苯基一(Cl — C4)院 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 (C!—C〇烷基及(Cl—C4) 烷氧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較佳) 的前述最後6個基的其中之一特別佳; 特別是氫、甲基、乙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甲 醯基、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苯甲基、4 一氯苯甲基 · 、苯醯基、甲基或4 一氯苯基; 尤其是氫。 也以其中 RM系式- Z!- R6之基,其中2】及R6係如以下之定 義, R係彼此各自獨AL爲鹵素、CN、scn、N〇2、式 —Z — R7之基(其中Z2及R7係如以下之定義),或者兩 個毗岫之R5基一起係具有4至6個環原子之稠合環,其肇 係碳環系或包括〗至3個來自〇、s及N之雜環原子,及 其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_素、((:1_^4)烷基及酮 基之基取代,及 R及R 、Rs、R9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除了如果Z2 係直鍵時’則R不是氫)、或具有i至i。個碳原子之非 環系烴基(以(Cl—c4)烷基、(C2—C6)烯基或A — c6 )炔基丨土)、或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系烴基(以 (°3 C6)3^烷基或(Cs—C6)環烷基較佳)、或雜環系 -35- (30) (30)200303170 基(其以具有3至6個環原子及1至3個來自1^、〇及s 之雜環原子較佳)(其中前述最後的各個含碳基未經取代 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胺 羰基、殘基、擴醯基、氰基、硫代氰醯基、(c 1 一 C 6 )燒 氧基、(C2 - C6)烯氧基、(c2— C6)炔氧基、(C卜 )烷氧基一聚(伸烷氧基)、羥基-聚(伸烷氧基)' ( c 1 一 C 6 )焼硫基、單—及二—[(C 1 — c 6 )院基]胺基' [ (Ci - c6 )烷基]羰基、[(C2 - c6)烯基]羰基、[(c2〜 C6)炔基]羰基、[(Ci— c6)烷氧基]羰基、[(c2—c6) 烯氧基]羰基、[(c2—c6)炔氧基]羰基 '單—及二一[( Ci—C6)烷基]胺羰基、苯基、苯氧基、(c3— c6)環烷 基、苯羰基、苯氧羰基、雜環基、(G - c4)烷磺醯基, 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也以來自(C ! - C4 )烷基之基取代, 其中前述最後24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 自鹵基、cn、scn、no2、(c!—C4)烷氧基、(Ci—C4 )烷硫基、(c!— C4)鹵烷氧基、甲醯基、(c!— C4)烷 羰基、[(Ci— C4)鹵烷基]羰基、[(C^—C#)烷氧基]羰 基、[(Ci 一 c4 )鹵烷氧基]羰基,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也 以來自(Ci—C4)院基和(Cl— C4)鹵院基之基取代), 及 R6及R7、R8、R9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氫(除了如果 Z係直鍵時,則R7不是氫)、或具有I至1 0個碳原子之 非環系烴基(以(Cl — c4)烷基、(c2 — c6)烯基或(c2 —C6 )炔基較佳)、或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系烴基( -36- (31)200303170 以(C2 $ (其 之雜環 取代或 '羧基 、(C] C 4 )院 一聚( 硫基、 一(C C 4 )院 二一( 院基、 個基未 (Cl — 和(C: C 4 )歯 )烷基 及 直鍵或 —0 — -NR, -CO- 、具有 —C6)環烷基或(C5 — C6)環烷基較佳)或雜環系 以具有3至6個環原子及1至3個來自N、〇及s 原子較佳)較佳(其中前述最後的各個含烴基未終 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釀基 、磺醯基、氰基、硫代氰醯基、(C! _ C4 )烷氧其 —c4)烷氧基—(Cl—C4)烷氧基、羥基〜(I — 氧基、(Ci—C4)烷氧基—聚(伸烷氧基)、羥基 伸院氧基)、(Cl— C4)鹵院氧基、(Cl— C4)院 (G—c4)鹵烷硫基、單—(Cl—c4)烷胺基、二 1— C4)烷胺基、[(Ci— c4)烷基]羰基、[(Ci — 氧基]羰基、胺羰基、單一(Cl—C4)烷胺羰基、
Cl— c6)院胺鑛基、苯基、苯氧基、(c3— c6)環 本羰基、本氧鑛基、雜環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 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基、CN、SCN ' N02、 D烷基、(Cl—C4)鹵烷基、(Ci—C4)烷氧基 — C4)鹵院氧基、及(Cl— C4)烷磺醯基和(Ci— φ 院ϋ基’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也以來自(c i 一 c 4 和(C ! 一 C 4 )鹵烷基之基取代), 在每一個情況中的Z1及Z2基團係彼此各自獨立爲 式- 0— - s ( ο) p—、一 S ( ο) p— 〇一、 “〇) P ~~、- CO -、- Ο - CO -、- CO- 〇-、 —、—0 - NR,一、一 NR,- 0 -、- NR,- CO -、 NR〜之二價基團,其中p = 〇、1或2,及R,係氫 1至6個碳原子之烷基、苯基 '苯甲基、具有3至 -37- (32) (32)200303170 6個碳原子之環烷基或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院醯基,及 Z1及Z2基團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直鍵或式一 〇一、 s — 、一 S Ο 2 一、一 C Ο —、— Ο _ C Ο 一、一 C 0 — 0 一、 —NR,一、一 0 - NR,_、— NR,— CO-、_ CO — NR,一之 二價基團較佳,其中R,係氫、(Ci— C4)烷基或具有i 至4個碳原子之烷醯基,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 原子(以3至6個較佳)及1至3個來自N、〇及S之雜 環原子 之化合物(I )特別有利。 而且, R4係以氫、甲醯基、羧基、氰基、硫代氰醯基、胺 鑛基、(Cl—c4)烷基、氰基一(Ci—c4)烷基、(Cl — C4)烷氧基、(C!— C4)烷胺基、二一 [(Ci—D烷基] 胺基、鹵基一(Ci— c4)烷基、羥基一(c!—c4)烷基' (Cl〜C4)焼氧基—(CPC4)烷基、鹵基一(Ci— c4) 燒氧基—(Cl—C4)烷基、(Cl— c4)烷硫基、鹵基—( 1匚4)院硫基、(c2— C6);):希基、鹵基—(C2— c6)燒 ®、(c2— c6)炔基、鹵基—(c2—C6)炔基、(Ci— c4 )h胺基-(Cl— C4)烷基、二—[(Cl— c4)烷基]胺基 (Ci〜C4)院基、(C3〜C9)環院胺基—(Ci— C4)院 其 、 (C3- C9)環院基、具有3至6個環兀件之雜環基一 (e 1〜c4 )烷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基中的環系基未經 耳3代或以一或多個(以多達3個較佳)來自(C] — C4 )烷 -38 - (33) (33)200303170 基、鹵素及氰基之基取代)或苯基、苯氧基、苯羰基、苯 羰基—(Ci— C4)烷基、苯氧羰基、(Ci—c4)烷羰基、 (c]— C4)院氧鑛基、(Ci—co烷胺羰基、(Cl— c4) 烷氧羰基—(c! — C4 )烷基、(c] 一 c4 )烷胺羰基_ ( Ci —c4)烷基、苯氧基—(Ci—h)烷基、苯基—(Cl_c4 )院基、雜環基、雜環胺基、雜環氧基、雜環硫基、(c} — c5)烷醯基胺基、N-MCi—Cs)烷醯基]__N— [(Ci —c4)烷基]胺基、[(c2— c4)烯基]鑛胺基、[(C2—C4 )炔基]幾胺基、[(Ci - c4)烷氧基]鑛胺基、[(c2 — c4 )烯氧基]羰胺基、[(C2 一 C4 )炔氧基]羰胺基、苯羰胺 基本氧羰胺基、(C1— C4)烷磺醯基、(c2— c4)烯磺 醯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氰基、(Ci—c4)烷 執基' 烷硫基、(Ci—C4)鹵烷氧基、甲醯基 、(Cl— C4)烷羰基、(Cl — C4)烷氧羰基、(Ci— C4) 院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情況中也以來自(Cl-C4)院基和 (C ! - C4 )國烷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 中(較佳)的前述最後27個基的其中之一較佳,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 原子及1至3個來自N、0及s之雜環原子。 而且, R4係以氫、(Cl — c;4)烷基、氰基—( l 4)烷 基、鹵基—(c]—C4)烷基、羥基一(Ci—c4)烷基、(
Ci C4)院氧基—(Ci—c4)院基、鹵基—b ^ i )烷 氧基 (Cl〜C4)烷基、(c2— c6)烯基、鹵基〜f -39- (34) (34)200303170 c6)烯基、(C2 — c6)炔基、(Cl — C4)烷胺基、(Cl — c4)烷基、(C3—c9)環烷胺基—(Ci—c4)烷基、(C3 —C9 )環烷基、具有3至9個環元件之雜環基一(C! 一 c4 )fei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基中的環系基未經取代或以 一或多個(以多達3個較佳)來自(CpC4)烷基、鹵素 及氰基之基取代)或苯基、苯氧基一(Ci- C4)烷基、苯 基—(Ci- C:4)烷基、雜環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硝 基、氰基、(Cl — C4)烷氧基、(Cl—C4)烷硫基、(Ci —c4)鹵烷氧基' (G—C4)烷羰基、(Ci— C4)烷氧羰 基、(c i - c4)烷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情況中也以來自( C4)烷基和(Cl—C:4)鹵烷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 中或在環系部份中(較佳)的前述最後4個基的其中之一 較佳,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包括3至9個環 原子及1至3個來自Ν、Ο及S之雜環原子; 特別係R4 =氫或(Ci— c4)院基。 而且,以其中 R ’如果η = 1及如果η大於1時,則在每一個情況中 的R 5係彼此獨立爲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酿基、 殘基、氰基、硫代氰醯基、胺羰基、(C ! - C 4 )烷基、氰 基—(C! — C4)烷基、(Cl — (:4)烷氧基、烷 胺基、二—[(h—c4)烷基]胺基、鹵基一(Cl—c4)烷 基、經基—(C】 —c4)烷基、(Ci— c4)烷氧基—(Cl — C4)烷基、鹵基一(Cl — c4)烷氧基—(Cl— c4)烷基、 -40- (35) (35)200303170 (C 1 ~ C 4 )院硫基、鹵基—(C】—C4)院硫基、(C2 - Cg )儲基、鹵基一(c2— c6)烯基、(c2— c6)炔基、鹵基 —(C2—c6)炔基、(C〗—c4)烷胺基—(Cl—c4)烷基 、一^ — [(Ci — C4)院基]妝基—(Cl— C4)院基、(C3 — C9)環焼胺基一(Cl— C4)焼基、(Cs - C〆)環院基、具 有3至6個環元件之雜環基一(C^-CO烷基(其中在前 述最後3個基中的is系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以多達 3個較佳)來自(Ci— C4)烷基、鹵素及氰基之基取代) 馨 或苯基、苯氧基、苯羰基、苯羰氧基、苯羰基一(G—C4 )烷基、苯氧羰基、(G— C4)烷羰基、(Cl—C4)烷氧 羰基、(C!— C4)烷胺羰基、(C!— C4)烷氧羰基—(Ci —C4)烷基、(Ci—C4)烷胺羰基—(Ci—C*)烷基、苯 氧基—(C!— C4)烷基、苯基〜(Ci— C4)烷基、雜環基 、雜環胺基 '雜環氧基、雜環硫基、(C i - C 5 )烷醯基胺 基、N— [(Ci—Cs)烷醯基]—N— [(Ci— C4)烷基]胺基 、[(c2 — c4)烯基]_胺基、[(C2 — C4)炔基頂胺基、[φ (Ci — C4)烷氧基]羰胺基、[(C2_C4)烯氧基]羰胺基 、[(C2 - C4)炔氧基]羰胺基、苯羰胺基、苯氧羰胺基、 (Ci 一 C4 )烷磺醯基、(C2 — C4 )烯磺醯基或以一或多個 來自鹵素、硝基、氰基、(c4)烷氧基、(Cpq) 院硫基、(C!— C4)鹵院氧基、甲醯基、(Cl 一 C4)焼鑛 基、(Ci— C〇烷氧羰基、(Ci—C4)烷氧基及在環系部 份的情況中也以來自(C]—c〇烷基和(Cl—C:4)鹵院基 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較佳)的前述 一41 - (36) (36)200303170 最後28個基的其中之一,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包括3至9個環 原子及1至3個來自N、Ο及S之雜環原子’ 或者兩個毗鄰之R5基一起係具有4至6個環原子之 稠合環,其係碳環或包括1至3個來自0、S及N之雑^ 原子,及其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 1 — C4 ) 院基及嗣基之基取代, 之化合物(I )特別有利。 而且, R5,如果n= 1及如果η大於1時,則在每一個情況中 的R5係以彼此獨立爲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 、竣基、氰基、硫代氰醯基、胺羰基、(C! — C4 )烷基、 氰基—(Ci— C4)烷基、(Cl—c4)烷氧基、(C】—C4) 院胺基、二一 [(Ci 一 c4)烷基]胺基、鹵基—(C! 一 c4 ) 院基、經基—(Cl — C4)烷基、(c】—c4)烷氧基一(Cl —c4)院基、鹵基一(Ci—c4)烷氧基—(Cl — c4)烷基 、(Cl — C4)烷硫基、(c2 — c6)烯基、(c2— c6)炔基 、(Cl— C4)烷胺基—(c】 — C.4)烷基、二—[(Ci— c4 )院基]胺基—(Cl—c4)烷基、(c3—c9)環烷胺基一 (Cl— C4)烷基、(c3— C9)環烷基、具有3至9個環元 雜哀基 (Ci- C4) i:完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基中 的系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以多達3個較佳)來自 (C yr 1〜C4)規基、鹵素及氰基之基取代)或苯基、苯氧基 、本鐵基、苯_氧基、苯羰基—(c]—c4)烷基、(Cl — -42- (37) 200303170 C4)院氧羰基〜(Ci—CU)院 (Cl— C4)院基、(Cl— C4) 基、(c!— C4)烷胺羰基、苯 基—(Ci 一 c4)烷基、雜環基 環硫基、(Cp c5)烷醯基胺 ]—N— [ ( G — c4 )烷基]胺基 (Cl— C4)院5黃醯基、(C2 — 來自鹵素、硝基、氰基、(c i 烷硫基、(Cp c4)烷羰基、 - C 4 )烷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 院基和(c!— c4)鹵院基之基 系部份中(較佳)的前述最後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 原子及1至3個來自N、0及 或者兩個毗鄰之R5基一走 稠合ϊ哀,其係碳環或包括1至 原子,及其未經取代或以一或 院基及酬基之基取代。 而且, R5,如果n=l及如果η大 的R5係以彼此獨立爲鹵素、 、氰基 '胺羰基、(G — C4) 院胺羯基、(Ci〜c4)院基、 Cl— C4)院氧基、(Cl— C4) 基、(Ci — c4)烷胺羰基— 院鑛基、(Cl— c4)院氧羰 氧基—(Cl— C4)院基、苯 、雜環胺基、雜環氧基、雜 基、N— [ ( C! — C5)烷醯基 、苯羰胺基、苯氧羰胺基、 C4)煉擴驢基或以一*或多個 —C4 )烷氧基、(Ci — c4 ) (Ci— C4)院氧鑛基、(Ci 情況中也以來自(c! — c4 ) 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 2 2個基的其中之一較佳, 一個情況中包括3至6個環 S之雜環原子, S係具有4至6個環原子之 3個來自0、S及N之雜環 多個來自鹵素、(Ci-C#) 於1時,則在每一個情況中 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 單烷胺羰基、(C4)二 氰基一(Ci— c4)院基、( 院胺基、鹵基—(Cl— C4) -43- (38) (38)200303170 院基、經基—(Cl— C4)院基、(Cl 一 C4)院氧基—(Cl —C4)院基、(C2— C4)嫌基、(C2— C4)炔基、(Cl — C 4 ) 院胺基—(Cl— C 4 ) 院基、一―[(Cl— C4) 院基]胺 基—(Cl 一 C4)院基、或[(Cl— C4)院基]簾基、[(Cl 一 C4) _院基]碳基、[(Cl— C4)院氧基一 (Cl— C4)院 基]羰基、甲醯基胺基、[(c! — C4)烷基]羰胺基、[(Ci -c4)鹵烷基]羰胺基、苯基、苯氧基、苯羰基、苯羰胺 基、雜環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i— c4)烷基、( Cl— C4)鹵院基、(Cl— C4)院氧基、(Cl— C4)鹵院氧 基及(C 1 - C 4 )院硫基之基取代的·述最後5個基的其中 之一較佳, 特別係R5 =鹵素(以F、C1或Br較佳)、羥基、甲 醯基、氰基、(G— 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或異丙 基)或(C!— C4)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或異丙 氧基)、或(Ci— C4)烷胺基、(Ci— c4)鹵烷基、(C2 —C4)燃基、(C2—C4)炔基、[(Cl— C4)院基]鑛基( 例如,乙醯基)、[(c i — c4)鹵烷基]羰基(例如,三氟 乙醯基)、或甲醯基胺基、[(C! - C4 )烷基]羰胺基或苯 醯基胺基。 R6及R7特別佳的意義對應來自於較佳的R4及R5之 意義。 也以其中 R8及R9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甲醯基、羧基、氰基 、硫代氰醯基、胺羰基、(C】一 C4 )烷基、氰基—(C i 一 (39) (39)200303170 C4 )烷基、(Ci — C4 )烷氧基、(G — C4 )烷胺基、二[ (C 1 ~ C 4 )院基]胺基、_基—(Cl— C4)院基、經基— (C 1 — C 4 )院基、(Cl— C4)院氧基—(Cl— C4)院基、 鹵基—(Cl— C4)院氧基—(Cl 一 C4)院基、(Ci—C4) 院硫基、鹵基一(Cl— C4)院硫基、(C2— C(5)燦基、_ 基—(C2— C6)傭基、(C2— C6)快基、鹵基—(C2— C6 )快基、(Ci—C4)院胺基—(Cl— C4)院基、一 [(Cl —c4)烷基]胺基—(Ci—Cj烷基、(c3—c9)環烷胺 基—(C!— C4)烷基、(C3— C9)環烷基、具有3至6個 環元件之雜環基-(C! - C4 )烷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 基中的環系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以多達3個較佳) 來自(Cl— C4)院基、鹵素及氧基之基取代)或苯基、本 氧基、苯羰基、苯羰基—(Ci— c4)烷基、苯氧羰基、( Ci— C4)烷羰基、(C!— C4)烷氧羰基、((^-(:4)烷胺 鑛基、(Cl— C4)院氧鑛基—(Cl— C4)院基、(Cl— C4 )院胺碳基—(Cl 一 C4)院基、苯氧基—(Cl— C4)院基 、苯基-(C 1 — C 4 )院基、雑環基、雑環胺基、雑環氧基 、雜環硫基、(c ! — C 5 )烷醯基胺基、N - [ ( C ! 一 C 5 )烷 釀基]—N — [(Ci — C4)院基]胺基、[(C2 — C4)燃基]簾 胺基、[(c2— C4)炔基]羰胺基、[(G—C4)烷氧基]羰 胺基、[(C2 — c4)烯氧基]羰胺基、[(c2 — c4)炔氧基] 羰胺基、苯羰胺基、苯氧羰胺基、(C! - c4)烷磺醯基、 (c2 - c4)烯磺醯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氰基 、(Cl— C4)院氧基、(Cl 一 C4)院硫基、(Cl— C4) _ -45- (40) (40)200303170 烷氣基、甲醯基、(Cl — C4)烷羰基、(Ci — C4)烷氧羰 基、(C ! - C4 )烷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情況中也以來自( c ! - C 4 )烷基和(c i — c 4 )鹵烷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 中或在環系部份中(較佳)的前述最後27個基的其中之 -- ,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 原子及1至3個來自n、Ο及S之雜環原子 之化合物(I )特別有利。 而且, R及R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氨、(Ci—C4)院基、 氰基—(Ci—C^)烷基、鹵基—(Ci—C4)烷基、羥基一 (G—c4)院基、(Cl—c4)烷氧基—(g—c4)烷基、 鹵基—(c]—c4)烷氧基—(c]—c4)烷基、(c2—c6) 烯基、鹵基—(c2—c6)烯基、(c2—c6)炔基、(Cl — c4)烷胺基—(Cl—c4)烷基、(c3—c9)環烷胺基一( c! — C4)烷基、(c:3 — C9)環烷基、具有3至9個環元件 之雜環基-(C! - c4 )烷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基中的 環系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以多達3個較佳)來自( Cl-C:4)烷基、鹵素及氰基之基取代)或苯基、苯氧基― (Cl - C4 )烷基、苯基—(C!— C4)烷基、雜環基或以一 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氰基、(Ci-CO烷氧基、(Cl —C4)烷硫基、(c!— C4)鹵烷氧基、(Cl— C4)烷羰基 、(C i - C 4 )烷氧羰基、(C ! — C 4 )烷氧基及在環系部份 的情況中也以來自(C! — c4)烷基和(ci — c4)鹵烷基之 -46- (41) 200303170 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較佳) 後4個基的其中之一較佳,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包括3 原子及1至3個來自n、0及S之雜環原子, 特別係R8及R9係彼此獨立爲氫或(c ! 一 C, 以其中 X1,X2,X3,χ4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碳原子 氫原子或其中一個以上定義之取代基R5取代) ’或兩個毗鄰之X1,X2,X3及X4符號在每—個 起係式—0—、— S—、— ΝΗ—或—NR—之二價 中R係如R3之定義,並以氫或(Ci— C4)烷基 先決條件係X1,X2,X3及X4基與稠合環附著^ 一起形成碳環系或雜環系芳族5 一或6 -員環, (Y 1 ) m係m個二價基團Y1,其中各自彼 Y1 基團係式一0—、—C0—、—C(=NR*) —、 —S(O) q—、— NR* —或—N(〇) 一之基(其【 或2及R*係如r3之定義,並以氫、(Ci— c4) 甲基或苯基較佳,特別係氫、(C i 一 C 4 )烷基或 已在以上定義之式CR8R9之基團,及 Y1係以式CR8R9之基團較佳,特別係CIi2、 )、CH ( c2h5) 、ch ( ch3 ) 2 或 ch ( c6h5 ) l 、2或3’特別係m=l或2,及 (Y1 ) η]係以 CH2、CH2CH2、CH2CH2CH2、 )、ch ( CH3) CH2、CH2CH ( CH3 ) 、CH ( CH3 的前述最 至9個環 )院基。 (將其以 或氮原子 情況中一 基團,其 較佳,其 -c2早兀 此獨立的 ]q = 0、1 烷基、苯 苯基)或 CH ( CH3 .m = 0、1 CH ( CH3 )2CH2、 -47- (42) 200303170 CH(C2H5) ch2 或 ch2ch(c6h5)較佳, Y2係如Y1之定義或直鍵,以直鍵或式—ο—、—s — 、CH2、CH ( CH3 )或(Ci — C4 )烷胺基之基團較佳,例 如,N ( CH3) > N ( C2H5 ) 、N ( n— C3H7)或 N(i— C3H7)或 N(CH2C6H5)或 N(C6H5),其中兩個 毗鄰的符號對Y1及Y1基團或符號對Y1及Y2基團係不具 有相同意義之雜原子之基團,以及其中(Y1 ) m及Υ2基 團與芳族環附著之C2單元及附著於R4之碳原子一起形成 稠合之碳環系或雜環系非芳族4 -至8 -員環之化合物(I )也特別有利。 如果一對毗鄰的符號X —起係所提及之式一 〇 一、 一 S -、— NH —或一 NR -之二價基團時,則將在雜芳族基 中的雙鍵固定。在該情況中,式(I )包含副結構(Ϊ 一 A )及(I一 B ): R 1R.
k十X xk/ X
R
R 1R
(R
-B 係 鹼 的 環 系 環 "二 或 系 環 碳 族 芳 的 中 統 系 環 雙 在 於·· 合下 適以 如 例 、 。 自 曉哗來 噠噻部 、 、 全 哄吩或 ¾噻個 、 、 多 啶唑或 嘧噁 一 、 異中 啶、其 吡唑用 、 噁採 苯、也 唑 噻 喃 呋 > 唑 咪 唑 吡
1 R
2 R
3 R
R -48- (43) 200303170 R、R6、R7、R8、R9、χ1、X2、Χ3、Χ4、γ1、Υ2、n 及卬 之基及符號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其中一種上述較佳或特殊 意義(也特別具有在以下更多的表中之基或實例中存在的 意義)之式(I )化合物及彼之鹽類。 本發明也提供製備通式(I)化合物或彼之鹽類的方 法,其包含 將式(I )化合物 H- R13 ( II ) (其中R13係來自羧酸酯、羧酸原酯、羰醯氯、羧醯 胺及翔酸酐之官能基)與式(III )之二胍或其酸加成鹽 反應
或 將式(IV)化合物
N
N r1r2n
人A
N
R 14 (IV)
(其中Ri4 (C I — C 4 ) 係可交換基或離_ g 烷磺醯基或未經取# ’例如,氯、三氯甲 或經取代之苯基-( 一 C4 )烷磺醯基或(C! - C4 ) 烷苯基 磺醯基)與適合的 -49 - (44) 200303170 式(V )之胺或其酸加成鹽反應 ,ΎΙ (丫)「 Η、 X; 3
X1
NR ,χ (V)
3 FT 或 VII)之異 將式(VI)之二胺基—1,3, 5 —三畊與式 氰酸酯反應 r1r2n
(VI) (Y jr X4、
X' (VII) 或 使用適合的方法除去在結構(VIII )之三 基(其係離棄基或可除去之基),如例如以氫 去基之氫化作用,或以用於如果其係例如經由 或基之離棄基R15的氫化作用, 啡中的R15 化作用可除 硫附著之氯 -50- (45) 200303170
其中在式(II ) 、 ( III ) 、 ( IV) 、 ( V )、( 、(VII )及(VIII )中的 R1、R2、R3、R4、R5、R6 、R8、R9、χΐ、χ2、Χ3、Χ4、γΐ 及 Υ2 基和符號 m 及 如在式(I)中的定義。 以在惰性有機溶劑中(如例如四氫呋喃(THF ) 噁烷、乙腈、二甲基甲醯胺(DMF )、甲醇及乙醇) 介於-1 〇 °C至溶劑沸點之間的溫度下(以從20°C至 較佳)以鹼催化的方式進行式(II )與式(III )化合 反應較佳,如果使用式(III )之酸加成鹽之時,則 藉由鹼的輔助當場釋出這些化合物。適合的驗或鹼性 係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氫化物、鹼金屬碳酸鹽、 屬烷醇酸鹽、鹼土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氫化物、 金屬碳酸鹽或有機鹼,如三乙胺1,8 -二氮雜二環[5 十一碳一 7 -烯(DBU )。使用例如以式(III )化合 基礎計在從0. 1至5莫耳當量之範圍內的討論中的鹼 以使用例如以式(III )化合物爲基礎計等莫耳量或 高達1 〇莫耳當量之式(II )化合物。自文獻已知類 方法(比較:Shapiro,S. L.; Parrino,V. A·; Geiger Kobrin,S. ; Freedman, L.; J Am Chem S oc, 1 9 5 7,79, VI ) 、R7 n係 及在 6 0°C 物的 通常 觸媒 驗金 驗土 .4.0] 物爲 ° 可 超過 似的 ,K.; 5 664 -51 - (46) (46)200303170 以在惰性有機溶劑中(如例如THF、二噁烷、乙腈、 DMF、甲醇及乙醇)及在介於一丨〇。(:至討論中的溶劑或溶 劑混合沸點之間的溫度下(以從2 0 °C至1 5 0 °C較佳,特別 係從20 °C至60°C ’如果以該溫度開始反應時)以鹼催化 作用進行式(IV )與式(v )化合物的反應較佳,如果使 用酸加成鹽時,則若適當時以使用鹼會當場釋出化合物( V )。適合的鹼或鹼性觸媒係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氫 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烷醇酸鹽、鹼土金屬氫氧化 物、鹼土金屬氫化物、鹼土金屬碳酸鹽或有機鹼,如三乙 胺1,8 —二氮雜二環[5.4.0]十一碳一 7 —烯(DBU)。通常 使用例如以式(IV )化合物爲基礎計在從1至3莫耳當量 之範圍內的討論中的鹼;可以使用例如與式(V )化合物 等莫耳量或超過高達2莫耳當量之式(IV)化合物。自文 獻已知類似的方法(參考第3冊第2部之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 A. R. Katritzky, C. W. Rees, Pergamon Press, Oxford,New York, 1 984; ISBN 0— 08— 030703-5 第 482 頁)。 以在惰性有機溶劑中(如例如四氫呋喃(THF )、二 噁烷、乙腈、二甲基甲醯胺(DMF ))及在介於—1 01至 溶劑沸點之間的溫度下(以從20 °C至60°C較佳)以鹼催 化的方式進行式(VI )之二胺基一 1,3,5 —三啡與式(VII )之異氰酸酯的反應較佳。適合的鹼或鹼性觸媒係鹼金屬 氫氧化物、鹼金屬氫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烷醇酸 鹽 '鹼土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氫化物、鹼土金屬碳酸 -52- (47) (47)200303170 鹽或有機鹼,如三乙胺1,8 -二氮雜二環[5 4 〇 ] η^一碳—7 -烯(DBU)。使用例如以式(VI)化合物爲基礎計在從 〇.5至3莫耳當量之範圍內的討論中的鹼。可以使用例如
以式(VI )化合物爲基礎計等莫耳量或稍過量之式(VII )化合物。原則上自文獻已知用於非環系及芳族衍生物之 對應方法(參考 B. Singh; Heter〇Cycles,1 993,34 第 929 —935 頁)。 較{±1的疋在惰性有機丨谷劑中(如例如四氫咲喃(THF )、一噁烷、適合的醇(如乙醇)、醋酸或彼另外的混合 物)及在介於-1 0 t至溶劑沸點之間的溫度下(以從2 〇 C至6 0 C較佳)以適合的氫化觸媒輔助之視需要以酸催 化之氫化作用除去式(VIII )之二胺基—1,3,5 _三畊的 R15基較佳,其中將在適合於該目的之裝置中的氫引入反 應混口物中或將反應混合物曝露於在上升壓力下的氫氣中 。自文獻已知對應方法(Hirt, R.; Nidecker, H.;
Berchtold,R.; Helv· Chim. Acta.; 1 95 0,33,1 3 6 5 )。 式(II) ' (III) ' (IV)、(V)、(VI)、(VII )及(VIII )之原料係或市售商品,或可以類似於已知的 文獻方法製備。可以例如其中一種以下說明的方法製備化 合物。 若適當時’以氰基胍與式(V )之胺或其鹽類的反應 可以製備式(II )化合物。最後有可能例如將兩個在惰性 溶劑中(如二氯苯)的組份加熱至1 〇 〇至1 9 0。(:,並接著 &所侍_^狐以抽風的過、遽作用分離成鹽類。在例如s. L. -53- (48) (48)200303170
Shapiro,V· A. Parrino, L. Freedmann; JACS 81, ( 19 5 9 )第 3 72 8 頁或 Η. M. Eisa,A. S. Tantawy,Μ. M. El — Kerdawy; Pharmazie 46? (1991)第 182 頁中說明對應方 法。若適當時,以加入金屬鹽類(如硫酸銅(Π )、氯化 鋅(Π)或氯化鐵(III)可以催化反應(T. Snyama,Τ. Soga,K. Miauchi; NIPPON KAGAKU KAISHI ( 1 9 8 9 ), (5 )第8 8 4 — 8 8 7頁),以及在大部份的情況中,接著可 在從5 0 °C至討論中的溶劑回流溫度之範圍內的較低溫下 進行反應。若適當時,也可以在許多溶劑中進行反應,如 THF、二噁烷 '醇類或醚類。 以例如以對應酮可製得的對應肟之氫化作用也可以製 備對應於式(V)之胺。A. B. Sen, S. B. Singh; J. Ind. Chem. Soc.; 4 3 ( 1 9 6 6 )第5 2 1頁說明對應方法,其中利 用以鈉成爲乙醇鈉之轉化作用作爲氫來源。而且,Sarges 等人之 J. Med. Chem. ; 1 6, ( 1 9 7 3 )第 1 0 0 3,1 0 0 8 頁說 明將酮轉化成肟之方法,接著以鈀觸媒氫化,以得到對應 胺鹽酸。也曾說明以雷氏(Raney )鎳之氫化作用(參考 :D. Barbry, D. Couturier, N. Abdellatifi, D. Lesieur, C. Lespagnol; J. Heterocy cl. Chem.; 28, ( 19 9 1)第 449 頁 )或以硼氫化鹽化合物之氫化作用(A. K. Gosh, S. P. McKee, W. M. Sanders; Tetrahedron Lett. 32, ( 1991)第 7 1 1 - 7 1 4頁)用於對應二環系衍生物,並可用於合成式 (V )化合物。 例如,可以如下製備式(IV )化合物或其直接的前驅 -54 - (49) 200303170 體: ].以式(Π )化合物與式(IX )之脒基硫脲反應
(其中R1 2 3 4 5係(Cl— C4)院基或苯基—(Cl— C4)烷 基,R1及R2係如在式(I )中之定義),以得到其中 r14= — SR16之式(IV )化合物。 2.以式(X )之脒或其酸加成鹽 Η V (X) η2ν々νη 與式(XI )之Ν -氰基二硫代亞胺基碳酸酯 Ν
R 17 S、R17 (XI) (其中R17係(C】—C4)烷基或苯基—烷 基)反應,以得到其中R14= - S - R17之式(IV )化合物 -55- 1 .以鹼金屬二胺腈與前述之(Π )之羧酸衍生物反 2 應,以得到其中R14 = NH2之式(VI)化合物。 3 若適當時,也有可能以類似於以上以1 - 3陳列的方 4 法製備具有2個可交換基R“(參考式(IV ))之式(ΧΠ 5 )中間物 (50) 200303170 Η ν^ν (χιι) R14 入Ν 又 R14 及以類似於通用的已知方法以連續適合的胺或氨 可父換基’以得到式(!)化合物。也有可能修改市 式(XII)化合物或可以其它對應方式的方法製備的 X Π )化合物。若適當時,可將以類似於以上以1 一 3 的方法獲侍的式(IV )或(X11 )中間物(其中r 14 c!— C4)院硫基或苯基一(Ci—c4)烷硫基)以氯化 化作用分別轉化成更具反應性之式(IV )及(XII ) 物。 以在有機溶劑中(如例如丙酮、THF、二噁烷、 、D MF、甲醇、乙醇)及在從一 ;! 〇它至溶劑沸點之溫 (以從〇°C至20°C較佳)以鹼催化的方式進行式(II 羧酸衍生物與式(VIII )之脒基硫脲衍生物的反應較 但是也可以在包括一或多種上述有機溶劑之水或水性 混合物中進行反應。如果使用成爲酸加成鹽之(VI ) 則若適當時以使用鹼可以當場釋出(VI )。適合的鹼 性觸媒係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氫化物、鹼金屬碳 、鹼金屬烷醇酸鹽、鹼土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氫 、鹼土金屬碳酸鹽或有機鹼,如三乙胺1,8 -二氮雜 [5.4.0]~(——碳-7 —烯(DBU )。使用以式(VIII ) 物爲基礎計在從1至1 〇莫耳當量之範圍內的討論中 。通常可以使用與式(H)化合物等莫耳量或超過高 取代 售的 式( 陳列 係( 或氧 衍生 乙腈 度下 )之 佳。 溶劑 時, 或鹼 酸鹽 化物 ~~- rm. —m 化合 的鹼 達2 -56- (51) (51)200303170 莫耳當量之式(Π )及(VIII )化合物。自文獻已知類似 的方法(參考 H. Eilingsfeld,H. Scheuermann,Chem.
Ber. ; 1 967,1 00,1 8 74 ) 〇 以在惰性有機溶劑中(如例如乙腈、DMF、二甲基乙 醯胺(DMA ) 、N -甲基環吡啶酮(NMP )、甲醇及乙醇 )及在從-l〇°C至溶劑沸點之溫度下(以從20°C至80°C 較佳)以鹼催化的方式進行式(IX )之 與式(X)之N -氰基二硫代亞胺基碳酸酯的反應較佳。如果使用成爲酸 φ 加成鹽之(VII )時,則若適當時以使用鹼可以當場釋出 (VII )。適合的鹼或鹼性觸媒係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 屬氫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烷醇酸鹽、鹼土金屬氫 氧化物、鹼土金屬氫化物、鹼土金屬碳酸鹽或有機鹼,如 三乙胺l3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碳 — 7—烯(DBU)。 使用以式(X )化合物爲基礎計在從1至3莫耳當量之範 圍內的討論中的鹼。通常可以使用式(Π )化合物等莫耳 量或超過高達2莫耳當量之式(IX)及(X)化合物。自 0 文獻已知類似的方法(參考T. A. Riley,W. J. Henney, N. K. Dailey, B. E. Wilson, R. K. Robins; J. Heterocyclic Chem. ; 1986,23 (6) ? 1 7 0 6 - 1 7 1 4 )。 以鹼金屬二胺腈與式(π )之羧酸衍生物(其中R13 係以羰醯氯或羧醯胺之官能基較佳)的反應可以製備其中 r14 =氯之式(XII)中間物。例如’在惰性有機溶劑中( 如例如甲苯、氯苯或氯化烴)及在介於- 1 〇°c至溶劑沸點 之間的溫度下(以從2 0 °c至8 0 °C較佳)以酸催化作用進 -57- (52) (52)200303170 行反應組份的反應’其中可將所形成之中間物使用適合的 氯化劑(如例如磷醯氯)當場氯化。適合的酸係例如氫鹵 酸(如HC1 )或另外的路易士酸(如例如A1C13或BF3 ( 參考US— A— 5095 113、DuPont及本文引用的文獻)。 可將其中R14=(山-C4 )烷基或未經取代之苯基 (C 1 - C4 )院锍基之式(1V )或(χΗ )中間物在惰性有 機溶劑中(如例如甲苯、氯苯或氯化烴)或另外的溶劑中 及在介於-4〇°C至溶劑沸點之間的溫度下(以從2(TC至 φ 8 (TC較佳)以適合的氯化劑(如例如元素氯或磷醯氯)分 別轉化成更具反應性之式(IV )或(X )之氯三啡,其中 R14 = ci (參考 J· K. Chakrabarti, 〇. E. Tupper; Tetrahedron 1 9 7 5, 3 1 ( 1 6 ),1 8 79 — 1 8 82 ) 〇 可將其中R 14 = ( C 1 — C4 )焼疏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 代之苯基(C! — C4 )烷酼基或(C! — C4 )烷苯硫基之式( IV )或(XII )中間物在適合的溶劑中(如例如氯化烴、 醋酸、水、醇、丙酮或其混合物)及在介於0 至溶劑沸 _ 點之間的溫度下(以從20°c至8 ot較佳)使用適合的氧 化劑(如例如間-氯基過苯甲酸、過氧化氫、過氧單硫酸 鉀)分別氧化(參考:T. A. Riley, W. J. Hetiney,N. K.
Dailey,B. E. Wilson,r. κ. Robins; J. Heterocyclic Chem·; 1986,23 (6),1706 - 1714)。 在適σ的丨谷劑中(如例如THF、二tl惡院、醇、dMF 或乙腈或其混合物)及在介於一 1 〇 至溶劑沸點之間的溫 度下(以從1 0 C至2 5 C較佳)以其中R14係例如鹵素、 -58- (53) (53)200303170 全鹵甲基、(c ! — C 4 )烷亞硫醯基、(C i 一 C 4 )烷磺醯基 或其它文獻已知的離棄基之式(XII)化合物中的可交換 基之選擇性親核取代作用(若適當時,在鹼性條件下)也 會獲得式(IV )化合物。適合的鹼或鹼性觸媒係鹼金屬氫 氧化物、鹼金屬氫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烷醇酸鹽 、鹼土金屬氫氧化物、鹼土金屬氫化物、鹼土金屬碳酸鹽 或有機鹼,如三乙胺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碳一 7-烯(DBU )。使用以式(XII )化合物爲基礎計在從1至3 莫耳當量之範圍內的討論中的鹼,通常使用等莫耳量或超 過高達2莫耳當量之親核劑,若適當時,也可以使用其作 爲鹼。自文獻已知類似的方法(參考:V. I. Kaelarev, Dibi Am mar, A. F. Lunin; Ximinya Geterosikl. Soedin., 1 98 5, Nil, 1557 - 15 63 ) ° 可以並行的方式另外製備可以上述的方法合成的化合 物(I )收集物,其可以手動,部份自動或完全自動的方 式完成。就此而論,有可能使反應步驟、產物或中間物的 整理或純化作用自動化。總而言之,以Esconi在1 997年 發行 S. H. DeWitt 的第 1 冊” Annual Reports in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versity: Automated Synthesis”第69至77頁中說明的步驟瞭解其 意義。 爲了以並行的方式進行反應及整理,故可以使用一系 列取自例如 Stem 公司(Woodrolfe Road,Tollesbury, Essex,CM9 8SE 英國)或 H + P Labortechnik GmbH ( -59- (54) (54)200303170
Bruckmannring 28,85764 Oberschleibheim 德國)之市售 裝置。爲了進行在製備期間獲得的化合物(I )或中間物 並行的純化作用,故取用例如色層分離設備(例如, ISC0 公司( 4700 Superior Street,Lincoln,NE 6 8 5 04 美國 )。所說明的設備有可能將步驟組合,其中將各個步驟自 動化,但是在步驟之間必須以手動操作用。這可以使用部 份或完全整合的自動系統先發制人,其中以例如機械人操 作在討論中的自動組合。可自例如Zymark公司(Zymark Center,Hopkinton,ΜΑ 01748美國)獲得這些自動系統。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以固相支撐法可以完全或部份製備 化合物(I )。最後將合成或配合討論中的步驟合成的各 個中間物或全部的中間物與合成樹脂結合。在專家的文獻 中廣泛地說明以固相支撐之合成法,例如:Academic Press 在 1998 年發行 Barry A. Bunin 之,The Combinatorial Index”。以固相支撐之合成法之應用允許 一系列自文獻已知依次可以手動式或自動化方式進行的模 式。例如,以 IRORI ( 1 1 140 North Torrey Pines R0ad,La Jolla,CA 9 2 0 3 7美國)的產物可使”茶包法”(H〇Ughetn, US 4,631,211; Houghten 等人之 Proc. Natl. Acad. Sci., 1 98 5,82,5 131 — 5135 )部份自動化。可以使用 Argonaut
Technologies 公司(8 8 7 Industrial Road,San Carlos, CA 94070 美國)或 MultiSyn Tech GmbH (Wullener Feld 4, 5 84 54 Witten德國)之設備將以固相支撐之並行合成作用 成功地自動化。 -60- (55) (55)200303170 以根據本文前述之製備方法產生收集物或匯集物形式 之化合物(I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也係化合物(τ)之 匯集物,其包括至少兩種化合物(ϊ )及彼之前驅體。 適δ “備式(I )化合物之酸加成鹽的酸係以下的 酸類:不僅是氫鹵酸(如氫氯酸或氫溴酸)、還是磷酸、 硝酸、硫酸、單-或二-官能羧酸及羥基羧酸(如醋酸、 馬來酸、琥珀酸、富馬酸、酒石酸、檸檬酸、水楊酸、山 梨酸或乳酸),並也是磺酸(如對-甲苯磺酸或〗,5 一萘 二磺酸。以簡單的方式,使用形成鹽類的照例的方法可以 獲得式(I )之酸加成化合物’例如,將式(】)化合物溶 解在適合的有機溶劑中(如例如甲醇、丙酮、二氯甲院或 石油醚)及在從0至1 0 0 °c之溫度下加入酸,並可將彼以 已知的方式分離(例如,以過濾作用),及若適當時,將 彼以惰性有機溶劑淸洗的方式純化。 以在惰性極性溶劑中(如例如水、甲醇或丙酮)及在 從〇至1 〇 〇 °c之溫度下製備式(I )化合物之鹼加成鹽類 較佳。適合於製備根據本發明的鹽類之鹼係例如鹼金屬碳 酸鹽(如碳酸鉀)、鹼金屬及鹼土金屬氫氧化物(例如, NaOH或KOH)、鹼金屬及鹼土金屬氫化物(例如,NaH )、鹼金屬及鹼土金屬烷醇酸鹽(例如,甲醇鈉、特丁醇 鉀)或氨或乙醇胺。 在以上的變化法中稱爲“惰性溶劑”的溶劑係在每一種 情況中的溶劑,其在討論中的反應條件下具有惰性,但是 在任何反應條件下不必具有惰性。 -61 - (56) (56)200303170 根據本發明的式(I )化合物及彼之鹽類具有極佳的 除草活性,以抵抗在經濟上重要的單一及雙子葉有害植物 的廣效性。活性物質也對自根莖、樹根或其它多年生有機 體長出及不易控制的多年生雜草具有效的作用。就此而論 ,不論物質係在播種之前、萌芽前或萌芽後噴灑,這不重 要。特別可以實例說明可以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控制的一 些單-及雙子葉雜草系植物實例,但是不限於所說明的特 定物種。 在單子葉雜草物種之中,以活性物質對其具有效作用 的那些雜草係例如 一年生種類之中的顯股穎屬、看麥娘、apera、燕麥 屬、brachicaria、雀麥屬、龍爪茅、馬唐屬、野稗、荸薺 屬、牛筋草、羊茅屬、飄浮草屬、鴨嘴草、黑麥草屬、鴨 舌草、舖地黍、雀稗屬、喜濕蘸草、貓尾草屬、早熟禾屬 、慈姑屬、薦草屬、非洲狗尾草、尖瓣花及莎草屬,以及 在多年生種類之中的鵝觀草屬、狗牙根屬、白茅、高粱及 莎草屬物種。 在雙子葉雜草物種的實例中,廣效性作用擴及以下的 物種,如例如: 一年生豬殃殃屬、堇菜、水苦賈、寶蓋草、繁縷屬、 莧屬、白芥、蔦蘿屬、甘菊、磨盤草及金午時花,以及在 多年生雜草的實例中,彼係旋花屬、薊屬、酸模屬及艾草 〇 也在雙子葉有害植物的實例中達到除草作用,如豬草 -62- (57) (57)200303170 屬、洋甘菊、飛廉屬、矢車菊、薊屬、旋花屬、曼陀羅、 刺酸模屬、鼬瓣花屬、小米菊屬、獨行菜屬、母草屬、嬰 粟屬、ponlaca、蓼屬、毛莨屬、山芥菜、水豬母乳屬、 seneceio、田菁、菰屬、苦匡菜屬、蒲公英屬、三葉草、 _麻屬及蒼耳屬。 以根據本發明的活性物質顯然也對在特殊的稻米(如 慈姑屬、澤瀉屬、荸薺屬、薦草屬及莎草屬)培育條件下 生長的有害植物有很好的控制。 φ 如果將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在發芽之前噴灑在土嚷上 ,則完全控制雜草幼苗或冒出或雜草生長,直到彼等長到 子葉階段爲止,但是彼等的生長終止,並在經過3至4週 之後,最後完全死亡。 在將活性物質在萌後噴灑在植物的綠色部份時,則在 處理之後以非常短的時間同樣使生長明顯終止,在噴灑時 的雜草植物仍維持在生長階段或在特定的時間完全死亡, 所以該方式會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及持續的方式完全消除對 · 農作植物有害的雜草。 雖然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極佳的抗單一及雙子葉 雜草之除草活性,但是對經濟上重要的農作物之農作植物 (如例如小麥、大麥、黑麥、稻米、玉米、甜菜、甘蔗、 棉及黃豆)只受到不明顯程度或完全不受傷害。就這些理 由而言,本發明的化合物非常適合選擇控制對在農業上有 用的植物立場而言不希望的植物生長。 由於廣效的抗無用性蔬菜活性,故可在樹架、蔔萄種 -63- (58) (58)200303170 植及核果生長農作物中使用式(〗)化合物或彼之鹽類。 也有可能應用於避免植物生長的工業用地、非工業區域或 例如馬路或鐵道。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物質在植物中具有顯著的生長調 節特性。彼等以調節方式參與植物代謝作用,並因此可以 標的方式用於影響植物成份及加速收成,如例如以引發乾 燥及妨礙生長。而且,彼等也適合以槪括控制及抑制不希 望的植物生長,但是不會殺死植物。抑制植物生長在許多 單子某及雙子葉農作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爲彼因此可 以完全減少或避免農作物傾倒。 爲了彼等的除早及植物生長調節特性,故可以使用活 性物質控制在已知的基因改造植物或尙未發展的基因改造 植物之辰作物中有害的植物。通常以特別有利的特性區別 轉基因植物,例如,以抵抗特定的殺蟲劑(尤其係特定的 除草劑)、抵抗植物疾病或植物疾病的病原(如特定的昆 蟲或微有機體,如霉菌、細菌或病毒)。其它特別的特性 係關於例如關於收成物的量、品質、貯存能力、組成物及 特殊的成份。因此,已知具有增加澱粉含量或其中改變澱 粉品質或那些具有不同的收成物脂肪組成物的轉基因植物 〇 較佳的是在經濟上重要的有用及觀賞性植物的轉基因 辰作物中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式(I )化合物或彼之鹽類, 例如,榖類(如小麥、大麥、黑麥、燕麥、高粱及玉蜀黍 )、稻米、樹薯、及玉米或甜菜、棉花、黃豆、油菜籽、 -64- (59) (59)200303170 馬鈴薯、蕃茄、豌豆及其它類型的植物之替代農作物。 較佳的是可將式(I )化合物作爲在有用的植物農作 物中的除草劑使用,以抵抗或以重組方法抵抗除草劑的植 物毒性效應。 以生產在特徵上與現有的植物比較已改造之新穎植物 的傳統方式包含例如傳統的繁殖方法及突變種的產生。另 一選擇係使用重組步驟可以生產具有經改造特徵之新穎植 物(參考例如 E P — A — 〇 2 2 1 0 4 4 , E P — 0 1 3 1 6 2 4 )。例如 ’已說明了許多情況 -以改造在植物中的合成澱粉爲目的之農作植物的重 組改造作用(例如,W Ο 9 2 / 1 1 3 7 6,W Ο 9 2 / 1 4 8 2 7, WO 91/19806), 抵抗特定的固殺草(glufosinate )類型(參考例如 EP — A- 024223 6,EP—A— 242246 )或嘉磷塞(glyphoste )類型(W0 92 / 003 77 )或磺醯素類型( EP — A — 0 257994,US — A — 5013659)除草劑之轉基因農 作植物, 具有產生使植物抵抗特定害蟲之蘇力菌毒素(Bt毒 素)的能力之轉基因農作植物,例如,棉( EP - A — 0142924,EP — 1— 0193259), 具有經改造之脂肪酸組成物之轉基因農作植物( WO 9 1 / 1 3 972 )。 原則上已知許多可用於生產具有改造特性之新穎轉基 因植物之分子生物技術,參考例如Sambrook等人在1989 (60) (60)200303170 年第 2 版之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 或 Winnacker 在 1996 年第 2 版之 “Gene und Klone,, [Genes and Clones],VCH Weinheim 或 Christou 之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1 ( 1 9 9 6 ) 423— 431。 關於該類型的重組處理方式,可將核酸分子引入質粒 體中,其允許以DNA序列的重組方式生成突變或序列改 造。以上述的標準步驟的輔助有可能例如進行鹼交換,以 除去副序列或加入天然或合成序列。可將接合物或連結物 附著於片段,使DNA片段互相連接。例如,以表現至少 一種對應之反義RNA (有意義RNA )可以產生具有基因 產物活性減低之植物細胞,以達到至少一種尤其會裂解上 述基因產物之轉錄本的結構相似之酵素性核酸的共同壓抑 效應或表現。 就此而論,一方面有可能使用包含基因產物完整的編 碼序列(包括可以存在的側接序列)之DNA分子及也包 含只包含部份編碼序列(其中這些部份必須足夠長,以引 起在細胞中的反義效應)之DN A分子。也有可能使用與 基因產物的編碼序列具有高度同系性(但不完全相同)的 DNA序歹!J 。 當核酸分子表現在植物中時,則可將合成之蛋白質定 位在任何預期的植物細胞室內。但是,爲了達到在特定的 細胞室內的定位作用,故有可能例如連結編碼區域與確定 在特定的細胞室內定位之DNA序列。熟悉本技藝的人已 -66 - (61) (61)200303170 知該型式的序列(參考例如Braun等人之EMB O J. 1 1 ( 1992) 3 3219 — 3227; Wolter 等人之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 ( 1988) 5 846 — 850; Sonnewal 等人之 Plant J, 1 (1991) ,95-106) 〇 可將轉基因植物細胞根據已知的技術再生,以得到完 整的植物。原則上轉基因植物可以是任何預期的植物種類 之植物,即單子葉及雙子葉植物。因此可獲得特性已改造 之轉基因植物,其係同系(=天然)基因或基因序列的過 度表現、壓抑或抑制或不同(=來源)基因或基因序列的 表現結果。 較佳的是可在會抵抗磺醯素類、咪唑啉酮、固殺草或 草甘膦異丙胺鹽及類似的活性物質之除草劑的轉基因農作 物中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I )。 在轉基因農作物中使用根據本發明的活性物質時,除 了抵抗在其它農作物中發現的有害植物的效應之外,常會 出現尤其適用於特殊的轉基因農作物之效應,例如,可控 制改造之雜草或尤其廣效性拓寬之雜草,變更可用於噴灑 之噴灑量,較佳的是與抗轉基因農作物之除草劑有好的組 合能力及轉基因農作植物的生長和產量效應。 本發明因此也關於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I )作爲控 制在轉基因植物中有害植物之除草劑的應用。 可以使用具有可濕性粉劑、可乳化濃縮物、噴灑液、 散劑或顆粒形式之照例用製劑的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本 發明因此也關於包括式(I )化合物之除草劑及植物生長 -67- (62) 200303170 調節組成物。 可以各種方式調配式(I )化合物,其係憑預指定之 什麼生物及/或化學物理參數而定。適合的調配物可能實 例係:可濕性粉劑(WP )、水溶性粉劑(EW )、水溶性 濃縮物、可乳化濃縮物(EC )、乳液(EW )(如水包油 型及油包水型乳液)、噴灑液、懸浮濃縮物(S C )、以 油或水爲主之分散液、油溶性溶液、膠囊濃縮液(C S ) 、散劑(DP )、敷裹劑、撒播及土壤應用之顆粒、微粒 馨 形式之顆粒(GR )、噴霧顆粒、塗佈性顆粒及吸收性顆 粒形式之顆粒(GR )、水分散性顆粒(WG )、水溶性顆 粒(S G ) 、ULV調配物、微膠囊及蠟。原則上已知這些 各個調配物,並在例如:W i η n a c k e r — K u c h 1 e r之第 7冊 “Chemische Technologie” [Chemical Technology]; C. Hauser Verlag Munich 在 1986 年第 4 版之 Wade van
Valkenburg, “Pesticide Formulations”,Marcel Dekker,N. Y.,1 973; K. Martens 在 1979 年第 3 版之 “Spray Drying” Handbook, G. Goodwin Ltd. London 中說明。 也已知有必要的調配輔助劑,如惰性物質、界面活性 劑、溶劑及其它添加劑,並在例如:Watkins之第 2版 “Handbook of Insecticide Dust Diluents and Carriers’’, Darland Books,Caldwell N. J.; Η. V. Olphen 之第 2 版 “Introduction to Clay Colloid Chemistry”, J. Wiley & Sons,N. Y.; C. Marsden 之第 2 版 “Solvents Guide,,, Interscience,Ν· Y. 1963; McCutcheon’s 之 “Detergents and -68· (63) (63)200303170
Emulsifiers Annual”,MC Publ. Corp', Ridgewood N. J.; Sisley and Wood 之 “Encyclopedia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 Chem. Publ. Co。 N. Y. 1 964; Schonfeldt, “Grenzflachenaktive Athylenoxidaddukte” [Surface — Active Ethylene Oxide Adducts], Wiss. Verlagsgesell. Stuttgart 1976; Winnacker — Kuchlery 在 1986 年第 4 版之 第 7 冊之 “Chemische Technologie” [Chemical Technology' C. Hauser Verlag Munich。 也可以這些調配物爲基礎調配與其它的殺蟲活性物質 (如例如殺蟲劑、殺蟎劑、殺霉菌)及也與除草劑安全劑 、肥料及/或生長調節劑之組合物,例如,具有最終的調 配物形式或調配成筒裝混合物。 可濕性粉劑係均勻分散在水中的製品,除了活性化合 物之外及除了稀釋劑或惰性物質之外,其也包括離子及/ 或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濕潤劑,分散劑),例如,聚乙 氧基化烷基酚、聚乙氧基化脂肪醇、聚乙氧基化脂肪胺、 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硫酸鹽、鏈烷磺酸鹽、烷基苯磺酸鹽、 木質硫酸鈉、2,2’ —二萘基甲烷一 6,6, 一二磺酸鈉、二丁 基萘磺酸鈉或另一選擇之油醯基甲基酒石酸鈉。爲了製備 可濕性粉劑,故將除草活性物質以例如慣用的設備磨細, 如以粉碎機、鼓風硏磨機及噴氣硏磨機,並同時或接著與 調配輔助劑混合。 將活性物質溶解在加入一或多種離子及/或非離子型 界面活性劑(乳化劑)之有機溶劑中(例如,丁醇、環己 -69- (64) (64)200303170 酮、二甲基甲醯胺、一甲苯或者相對高沸點芳族或烴或有 機丨谷劑)’以製備可乳化濃縮物。可以使用的乳化劑實例 係:烷芳基磺酸鈣鹽(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或非離子乳 化劑(如脂肪酸聚乙二醇醚、烷芳基聚乙二醇醚、脂肪醇 聚乙二醇醚、環氧丙烷-環氧乙烷濃縮產物、烷基聚醚、 花椒聚糖酯(如例如花椒聚糖脂肪酸酯)或聚氧乙烯花椒 聚糖酯(如例如聚氧乙烯花椒聚糖脂肪酸酯)。將活性物 質與細碎的固體物質(例如,滑石粉、天然黏土(如高嶺 · 土、膨潤土及葉臘石)或矽藻土硏磨,以獲得散劑。 懸浮濃縮物可以水或油爲主。以例如市售的珠磨機裝 置濕硏磨及若適當時加入界面活性劑(如已在例如以上其 它的調配物形式之情況中說明之試劑)可以製備該濃縮物 〇 以例如使用水性有機溶劑及若適當時加入界面活性劑 (如已在例如以上其它的調配物形式之案例中說明之試劑 )以攪拌機、膠磨機及/或靜態混合機裝置可以製備乳液 鲁 (例如,水包油型乳液(E W ))。 或以活性物質噴霧在吸收性粒化惰性物質上,或將活 性物質濃縮物以結合劑方式(例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 鈉或另外的礦物油)噴灑在載體表面(如沙、高嶺土或粒 化惰性物質)上,可以製備顆粒。也可將適合的物質以照 例用於製備肥料顆粒的方式粒化,若必要時,成爲與肥料 的混合物。通常以照例的方法製備水分散性顆粒,如噴霧 車乙燥、流化床粒_化、盤式粒化、使用局速混合機混合及濟 -70- (65) 200303170 壓無固體惰性物質。參考例如第 3版“Spray — Drying
Handbook”, 1979, G. Goodwin Ltd., London; J. E. Browning 之 £t Agglomeration55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1967 (第 147 頁);第 5 版 “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McGraw — Hill,New York 1973,第 8 - 5 7頁中說明關於盤式、流化床、擠壓器及噴霧顆粒之 準備方法。
參考例如 G. C. Klingman 之 “Weed Control as Science’’,John Wiley and Sons, Inc.,New York, 1961 ( 第 81— 96 頁)及 J. D. Freyer,S. A. Evans 之第 5 版 “Weed Control Handbook”,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 1 968 (第 101 — 103 頁)關於更詳細 的植物保護物之調配物的說明。 通常農業化學製劑包括0.1至99重量%之式(I)活 性物質,特別係0.1至9 5重量%。在可濕性粉劑中的活性 物質濃縮物具有例如約1 〇至90重量%,成爲1 00重量% ® 的其餘物質係由照例的調配物成份所組成的。在可乳化濃 縮物之情況中的活性物質濃縮物可以具有約1至90重量 %,以5至80%較佳。以散劑形式的調配物包括1至3 〇 重量%之活性物質,經常以5至20重量%之活性物質較佳 ’噴霧溶液包括約〇 . 〇 5至8 0重量%之活性物質,以2至 5 〇重量%較佳。在水分散性顆粒之情況中的活性物質含量 部份係憑活性化合物是否係液體或固體及使用的粒化輔助 劑、塡充劑等而定。在水分散性顆粒之情況中的活性物質 -71 - (66) (66)200303170 含量係例如介於1至9 5重量%,以介於1 〇至8 0重量%之 間較佳。 此外,所說明之活性物質調配物視需要包括在每一個 情況中照例的結合劑、濕潤劑、分散劑、乳化劑、穿透劑 、保存劑、抗冷凍劑、溶劑、塡充劑、載體、著色劑、防 起泡劑、蒸發抑制劑及pH和黏度調節劑。可以使用原樣 子之式(I )化合物或彼之鹽類或使用彼與其它的殺蟲活 性物質(如例如殺蟲劑、殺蟎劑、殺線蟲劑、除草劑、殺 φ 霉菌、除草劑安全劑、肥料及/或生長調節劑)成爲組合 物之製劑形式,例如,成爲預混合物或筒裝混合物。 可在混合調配物或筒裝混合物中與根據本發明的活性 物質使用的共同組份係例如在例如Weed Re seai*eh 20, 441 —44 5 ( 1 986 )或第 12 版 “The Pesticide Manual,,,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and R〇yai s〇G 〇f Chemistry,2〇00/2〇01及本文引用的文獻中說明的已知 的活性組份。可與式(I )化合物組合的已知的除草劑或 鲁 植物生長調節劑係例如以下的活性物質,以下的化合物係 以或根據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0rganizatiQn fQj_ Standardization ) ( IS〇)常用的名稱或使用化學名稱命 名的,若適當時,與照例的編號一起命名·· 乙草胺(acetochlor)、三氟羧草_ (―鈉)( acifluorfen)、苯草醚(aclonifen) 、AKH 7088 (即[[[1 一 [5- [2 -氯基一 4-(二氟甲基)苯氧基]—2_硝苯基] 一 2 -甲氧基乙叉]胺基]氧基]醋酸及其甲_)、拉草( -72- (67) (67)200303170 a 1 a c h 1 o r )、枯殺達(—鈉) (a 11 o x y d i m )、草殺淨( ametryn )、阿米豆可樂(amidochlor)、磺胺擴隆( amidosulfuron)、阿米托(amitrol) 、AMS (即胺基磺 酸銨)、莎稗磷(anilofos )、亞速爛(asulam )、草脫 淨(atrazine)、草芬定(azafenidin)、阿日姆沙風( azimsulfurone ) ( DPX — A8 94 7 )、阿日波退恩( aziprotry η )、巴拉)(ij (barban) 、BAS 516Η (即 5 —氟 基—2 -苯基一 4H - 3,1 一苯並噁畊一 4一酮)、畢氟布它 密德(beflubutamid)、乙基草除靈(benazolin)、倍尼 芬(benfluralin)、班氯沙特(benfuresate)、甲基免速 隆(bensulfuron)、地散憐(bensulide)、滅早松( bentazone)、班柔畢塞隆(benzobicyclon)、班柔分奈 普(benzofenap) 、班柔氟陸爾(benzofluor)、乙基新 燕靈(benzoylprop)、噻草隆(benzthiazuron)、畢拉草 (bialaphos)、必芬諾(bifenox)、雙草醚(―鈉)( bispyribac ) 、克草(b r o m a c i 1 ) 、溴 丁草胺( bromobutide )、溴分諾希姆(bromofenoxim)、溴苯亞 硝酸鹽(bromoxynil)、博牧右(bromuron)、布愁那福 斯(buminafos)、布索希酮(busoxinone) 、丁 基拉草( butachlor)、布它分奈希爾(butafenacil)、布它密服斯 (butamifos)、布它奈可楽(butenachlor)、布隆卩坐( buthidazole ) 、丁樂靈(butralin)、布托西疋( butroxydim ) 、丁 草特(butylate)、戒分司托爾( cafenstrole ) (CH — 900)、雙醯草胺(carbetamide)、 (68) 200303170 乙基克繁草(carfentrazone) (. 1CI — A0051)、卡羅西定 (caloxydim) 、CDAA (即 2 —氯基一N,N —二一2— 丙儀 基乙醯胺)、CDEC (即 2 -氯基丙烯基二乙基二硫代胺 基甲酸酯) ' 甲氧基護谷(chlomethoxyfen)、克洛本( c h 1 〇 r a m b e η ) 、丁基克洛辛福斯(c h 1 〇 r a z i f ο p )、克洛密 素隆(chlormesulon ) ( ICI - A00 5 1 )、氯溴隆(
chlorbromuron)、氯草靈(chlorbufam)、克洛分奈克( chlorfenac)、甲基氯荀素(chlorflurecol)、克洛達柔( chloridazon )、氯 B密擴隆(chlorimuron — ethyl)、全滅 草(c h 1 o r n i t r o f e η )、綠麥隆(c h 1 o r o t ο 1 u r ο η )、枯草隆 (ch】oroxuron)、氯苯胺靈(chlorpropham)、綠磺隆( chlorsulfuron)、二甲基氯@太酸(chlorthal)、草克樂( chlorthiamid )、綠麥隆(chlortoluron)、環庚草醚( cinmethy 1 in )、西速隆(cinosulfuron)、勉草同( clethodim )、甲基西尼洞(cinidon)、可雷福西定( clefoxydim)、可洛丁那福普(clodinafop)及其醋衍生 物(例如,炔丙基-可洛丁那福普)、異惡草酮( Clomazone )、克普草(clomeprop)、可洛波西丁 ( cloproxydim)、畢克草(Cl0pyralid)、甲基可洛比拉蘇 赢若(clopyrasulfuron)、甲基可洛拉蘇蘭(cl〇ransulam )、庫密路若(cumyluron) ( JC 940 )、氰乃淨( cyanazine )、環草特 (cy c 1 o at e )、環丙嘧磺隆 ( cyclosulfamuron ) (AC 104)、環殺草(cycloxydim)、 環莠隆(cycluron )、賽伏草(cyhalofop )及其酯衍生物 -74- (69) 200303170
(例如,丁基酯,DEH — 112)、賽普奎特(cyperquat) 、環草淨(cyprazine)、賽普唑(cyprozole)、殺草隆 (daimuron) 、2,4 — D,2,4 — DB、2,4 — DB,得拉本( dalapon)、甜菜安(desmedipham)、狄斯抬退恩( desmetryn)、燕麥敵(di — allate)、殺草畏(dicamba) 、二氯苯睛(dichlobenil)、滴丙酸(dichlorprop)、禾 草靈(diclofop )及其酯類(如甲基禾草靈)、雙氯磺草 胺(diclosulam)、乙基雙艾殺提(diethatyl)、狄分諾 斯若(difenoxuron)、野燕枯(difenzoquat) 、0比卩比草胺 (diflufeni can )、狄氟陸分柔皮(diflu fenzopyr )、惡唑 隆(dimefuron) '哌草丹(dimepiperate)、狄麥賽可樂 (dimethachlor)、狄麥賽密退恩(dimethametryn)、汰 草滅(dimethenamid) (SAN — 582H)、狄麥賽容( dimethazonee) '狄密西福蘭姆(dimexyflam)、穫萎得 (dimethipin )、狄密退蘇福若(dimetrasulfuron)、撻 乃安(dinitramine )、達諾殺(d i η o s e b )、狄諾特伯( dinoterb)、大芬滅(diphenamid)、異丙淨 ( dipropetryn)、敵草快(diquat)、汰硫草(dithiopyr) 、達有龍(diuron) 、DNOC、乙基艾葛林秦(eglinazine )、EL 77(gp 5 —氰基一1— (1,1—二甲乙基)—N —甲 基—1H —吡唑—4 一羧醯胺)、草多索(endothal )、艾 波普丹(epoprodan) 、EPTC、抑死夫(esprocarb)、伊 賽氟拉林 (ethalfluralin )、甲基胺苯黃隆 ( ethametsulfuron )、賽 口坐隆(ethidimuron )、伊賽爾辛( -75- (70) 200303170
ethiozin )、益覆滅(ethofumesate )、亞速隆( ethoxysulfuron )、伊托班尙尼德(etobenzanid ) ( HW 52) 、F5231 (即 N— [2 -氯基一4 —氟基一5— [4 — (3 —
氟丙基)—4,5 —二氫—5 -酮基—1H -四唑一 1—基]苯基 ]乙院磺醯胺、伊舍西分(e t h ο X y f e η )及其酯類(例如, 乙基酯,ΗΝ — 252 )、涕丙酸(fenoprop )、分諾山( fenoxan)、芬殺草(fenoxaprop)和芬殺草—P及彼之鹽 類(例如,乙基芬殺草- P及乙基芬殺草)、分諾西定( fenoxydim )、四 D坐草胺(fentrazamide)、去草隆( fenuron)、甲基或異丙基或異丁基—L氟燕靈(flamprop )、伏速隆(flazasulfuron )、氟洛入利特(f 1 o azu 1 ate ) 、麥喜爲(florasulam)、伏寄普(fluazifop)和伏寄普 - P及彼之酯類(例如丁基伏寄普及丁基伏寄普- P )、 夫路卡巴諾 (flucarbazone)(—鈉)、氟消草( fluchloralin)、贏滅索侖(flumetsulam)、氟滅他隆( flumeturon )、氟米克拉(flumiclorac )(—戊基)、氟 米沙立(flumioxazin) ( S - 482 )、氟米羅必( flumipropyn)、集內他隆(fluorneturon)、贏氯碘酮( fluorochloridone)、氟地芬(fluorodifen)、乙基氟羅格 賴可芬(fluoroglycofen)、弗拉頗沙(flupoxam) ( KNW — 739)、弗拉頗帕地(flupropadi) (UB1C — 4243 )、甲基弗拉必殺福隆(flupyrsulfuron )(或一鈉), 丁基氟瑞諾(flurenol )、氟立得酮(f 1 u i* i d ο n e )、氟氯 得酮(flurochloridone )、甲基氟氯比(fluroxypyr )、 -76- (71) 200303170 P密多(flurprimidol)、氟托酮((flurtemone)、甲基 氟賽斯特(fluthiacet )、氟賽醯胺(fluthiamide )、福美 沙芬(f 〇 m e s a f e η )、福拉殺福隆(f o r a m s u 1 f u r ο η )、福 殺胺(fosamine)、福立羅芬(furyloxyfen)、格路福西 內(glufosinat e )(—鏡)、格立福沙特(glyphosat e )
(—異丙基銨)、鹵沙芬(halosafen )、甲基鹵殺福隆( halosulfuron)及其酯(例如甲酯,NC— 319)、鹵斯弗( haloxyfop)及其酯;鹵斯弗—P(=R —鹵斯弗)及其酯、 環己基二甲胺基甲基三秦二酮(hexazinone )、甲基碼扎 沙苯(imazamethabenz)、嗎紮比(imazapyr)、嗎紮奎 (imazaquin )及鹽(如銨鹽)、嗎紮美沙比( imazamethapyr)、嗎紮莫(imazamox) ' 嗎紮比克( imazapic)、嗎茲紮美紮比(imazethamethapyr)、嗎兹 紮比(imazethapyr)、嗎殺福隆(imazosulfuron)、印 得諾非 (indanofan)、碘甲擴隆鈉鹽(丨〇(5〇5111£111*〇11 — m e t h y 1 s 〇 d i u m )、碘苯亞硝酸鹽(i 〇 X y n i 1 )、異卡醯胺 (isocarbamid)、異樂靈(iS0pr0palin)、異丙土隆( isoproturon)、依索隆(isouron)、依索苯(isoxaben) 、依索氯托 (i s o x a c h 1 o r t ο 1 e )、依索沙福托 ( isoxaflutole )、依索比立福(iS0xapyrif0p )、卡靈草、 累托芬(lactofen)、環草定、利倫(linuron) ' MCPA、 MCPB、甲氯丙酸、美芬司特(mefenacet)、氟草磺( mefluidid)、甲基美索殺福隆(mesosulfuron)、美索三 酮(mesotrione)、滅得群(metamitron)、美他佐克羅 -77- (72) 200303170 (m e t a z a c h 1 o r )、唑隆、威百畝、滅草定、甲氧基酚酮( methoxyphenone )、甲基代隆(methyldymron)、美他苯 隆(metabenzuron)、美索苯隆(methobenzuron)、秀谷 隆、(α —)美托克羅(metolachlor )、美托沙泣( metosulam ) (XRD 511)、美托斯隆(metoxuron)、賽 克津、甲基美殺福隆(metsulfuron ) 、ΜΗ、莫立那特(
molinate )、莫那立得(m ο n a 1 i d e )、單尿素二氫硫酸酯 (monocarbamide dihydrogensulfate ) 、莫若林那隆( monolinuron )、滅草隆、MT 128(即 6—氯基一N— (3 一氯基一 2 —丙烯基)一 5 —甲基—N —苯基一 3 —噠噌胺 )、MT 5950(即 N— [3 —氯基一4— (1—甲基乙基)一 苯基]—2 —甲基戊胺)、那普苯胺(naproanilide )、那 普醯胺(napropamide )、抑草生、NC 3 1 0 (即 4 — ( 2,4
一二氯苯甲醯基)—1-甲基一 5 —苯甲氧基吡唑)、草 不隆、尼可殺福隆(nicosulfuron )、尼比拉西芬( nipyraciophen)、磺樂靈、除草醚(nitrofen)、硝基弗 芬(nitrofluorfen)、達草滅、奧貝卡(orbencarb)、黃 草消(oryzalin)、奧沙地奇(oxadiargyl) ( RP — 02063 0 )、惡草靈 (oxadiazon)、氧殺福隆 ( oxasulfuron)、奧沙立克美弗(oxaziclomefone)、奧氟 芬(oxyflviorfen )、對草快、克草猛、壬酸、培那西林( pendimethalin)、噴托 D坐(pentoxazone)、氟草磺胺( perfluidone)、非尼索發(phenisopham)、苯敵草、毒 莠定、比可林那芬(picolinafen)、派羅福(piperophos -78- (73) 200303170
)、比利布替卡(piributicarb ) 、丁基比立芬諾( Pirifenop )、普立拉克(p i* e t i 1 a c h 1 o r )、撲滅磺甲酯( primisulfuron)、普羅卡巴酮(procarbazone)—(鈉) 、普羅西井(procyazine)、普魯二胺(prodiamine)、 撲氟拉林(profluralin)、乙基普羅格立井(proglinazine )、撲滅通、撲草淨、毒草安、敵稗、西帕奎( propaquizafop)及其酯、撲滅津、苯胺靈、普羅比索克( propisochlor)、氯甲丙炔基苯甲醯胺(propyzamide)、 撲殺發林(prosulfalin)、撲沙福卡(prosulfocarb)、撲 沙殺福隆(prosulfuron ) ( CGA — 1 5 200 5 )、普立那克羅
(p r y n a c h 1 〇 r )、乙基比拉福拉芬(p y r a f 1 u f e η ) 、D比坐林 特(pyrazolinate )、殺草敏、乙基必拉若殺福隆( pyrazosulfuron)、比拉若西芬(pyrazoxyfen)、比立貝 若西(pyribenzoxim)、比立布替卡(pyributicarb)、比 立達弗(pyridafol)、比達特(pyridate)、甲基比立米 巴克(pyrimidobac)、比立塞巴克(pyrithiobac)(―鈉 )(KIH — 203 1 )、比羅斯弗(pyr0X0f0p )及其酯(例如 炔丙酯)、昆多拉克(quindorac)、昆美拉克( quinmerac )、奎諾克胺(quinoclamine)、奎諾弗( quinofop )及其酯衍生物、奎拉弗(qUizal〇fop )和奎拉 弗- P及彼之酯衍生物(例如,乙基奎拉托弗( quiz at ofop) 、丁基—及乙基—奎拉托弗P、瑞立達隆( renriduron )、力殺福隆(rimsulfuron) (DPX— E9636) 、S 275 (即2— [4 —氣基—2—氛基一 5— (2—丙快氧 - 79- (74) 200303170 基)苯基]一 4,5,6,7 -四氫一 2H —咪唑)、塞克布美酮( secbuneton ) 、稀禾定(sethoxydim ) 、環草隆(siduron
) 、西瑪三秦(simazine) 、西草淨(simetryn ) 、SN 106279 (即 2— [[7— [2 —氯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 —2 —萘基]氧基]丙酸及其甲酯)、硫可三酮(sulcotrione )、沙芬曲諾(sulfentrazon ) ( FMC — 9728 5,F — 628 5
)、沙發拉隆(sulfazuron )、甲基殺福美隆( sulfometuron)、沙弗司特(sulfosate) (ICI — A0224) '殺福沙代隆 sulfosulfuron) 、TCA、替布他(tebutam) (GCP - 5 5 44 )、替布塞隆(tebuthiuron)、提普拉斯地 (tepraloxydim)、特草定、特布卡(terbucarb)、特布 克羅(terbuchlor )、甲氧去草淨、特丁津、去草淨、 TFH 450(即 N,N —二乙基一3— [(2 —乙基一6 —甲基苯 基)磺醯基]—IH — 1,2,4 一三唑—1 —羧醯胺)、西尼克 羅(thenylchlor ) ( NSK — 8 5 0 )、塞福路醯胺(
thiafluamide )、塞殺福隆(thiazafluron)、塞諾比( thiazopyr ) ( Mon - 1 3 2 00 )、塞地吖立米(thidiazimin )(SN — 24 08 5 )、甲基塞吩殺福隆(thifensulfuron )、 塞歐苯卡(thiobencarb)、替歐卡巴力(tiocarbazil)、 曲考昔地(tralkoxydim)、野麥畏(triallate)、三阿蘇 殺福隆(triasulfuron )、曲吖立福拉(t r i a z i Π a m )、曲 吖諾芬醯胺 (triazofenamide)、甲基三苯那隆 ( tribenuron )、定草酉旨(triclopyr)、曲地吩(tridiphane )、草達津、氟樂靈、三氟福隆(triflusulfuron)及其 -80- (75) (75)200303170 酯(例如,甲基酯,DPX — 6603 7 )、曲美他隆( trimeturon)、曲托殺福隆(trit〇sulfuron) '替斯托的弗 (tsitodef)、滅草猛、WL 110547 (即 5 —苯氧基—1 — [3 —苯基一 3 — 1H—(三氟甲基)—1H-四Π坐]、UBH — 509、D— 489、LS 82— 556、KPP-300、NC— 324、NC-3 3 0、KH - 2 1 8 > DPX - N8189、SC - 0774、DOWCO - 535、DK — 8910、V - 5 3 4 82 > PP-600、MBH-001、KIH 一 9201、ET-751、KIH— 6127 及 KIH — 2023。 以選擇控制之有害性植物對有用的植物及觀賞物之農 作物特別有利。雖然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I )已在許多 農作物中展現非常好的充份選擇性,但是原則上有可能以 植物毒性徵候群發生在一些農作物的耕作植物上,尤其也 在與選擇性較低的其他除草劑之混合物的案例中。就此而 論,根據本發明特別有利的化合物(I )之組合物係那些 包括化合物(I )或彼與其他除草劑或殺蟲劑及安全劑之 組合物。以作爲解毒藥的這種劑量使用的安全劑減低所使 用之除草劑/殺蟲劑之植物毒性副作用,例如,在重要的 經濟農作物中,如穀類(如小麥、大麥、黑麥、燕麥、高 粱及玉蜀黍)、甜菜、甘蔗、油菜籽,棉花和大豆,以穀 類較佳。 下列的化合物類別係適合於化合物(I)及彼與更多 殺蟲劑之組合物的安全劑實例: a )二氯苯基D比_啉- 3 -羧酸類型之化合物,如1 一 (2,4-二氯苯基)—5—(乙氧羰基)一 5 —甲基一 2 —吡 -81 - (76) 200303170 唑啉一 3 一羧酸乙醋(S丨一 1 )( “二乙基美芬必( mefenpyr) ”)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 2000,No. 492,pp.594 — 595)及如 WO 91/07874 所述之 相關化合物之類的化合物較佳; b )二氯苯基吡唑羧酸衍生物,如1 一( 2,4 一二氯苯 基)一5 —甲基吡唑一3 —羧酸乙酯(S 1 — 2 ) ,1 — ( 2,4
—二氯苯基)—5 —異丙基吡唑—3 —羧酸乙酯(S 1 — 3 ) ,:[一 (2,4 —二氯苯基)一 5— (1,1 —二甲乙基)吡唑― 3 —羧酸乙酯(S1 - 4) ,1— (2,4 —二氯苯基)—5 —苯 基吡唑一 3 —羧酸乙酯(S 1 - 5 )及如EP - A — 3 3 3 1 3 1和 EP - A — 26 9 8 06所述之相關化合物之類的化合物較佳; c )三唑羧酸類型之化合物,如芬克羅拉唑( fenchlorazole)(及其乙酯)(即 1— (2,4 —二氯苯基) —5 —三氯甲基一 (1H) - 1,2,4 —三唑—3 —羧酸乙酯(
S1 — 6 )及相關化合物(參考EP — A — 1 74 5 62和 EP — A — 3 4 6 6 2 0 )之類的化合物較佳; d) 5 -苯甲基—或 5 -苯基一 2-異噁唑啉—3 -羧酸 類型或5 , 5 -二苯基一 2 -異噁唑啉一 3 -羧酸類型之化合 物,如5 - ( 2 5 4 -二氯苯甲基)一 2 —異噁唑啉一 3 -羧酸 乙酯(S 1 - 7 )或 5 -苯基一 2 —異噁唑啉一 3 —羧酸乙酯 (S 1 - 8 )及如在W 0 9 1 / 0 8 2 0 2所述之相關化合物,或 5,5 —二苯基一 2 —異噁唑啉羧酸乙酯(S 1 — 9 )(乙基伊 索地芬(isoxadifen))或5,5—二苯基—2—異噁唑啉羧 酸正丙酯(S1— 10)或5— (4 —氟苯基)—5 -苯基—2 -82- (77) (77)200303170 一異噁唑啉一 3 -羧酸乙酯(S 1 - ] 1 )(如德國專利申請 案(W Ο — A — 9 5 / 0 7 8 9 7 )所述)之類的化合物較佳; e ) 8 -喹啉氧基醋酸類型(2S )之化合物,以(5 — 氯基一 8 - D奎啉氧基)醋酸1 一甲基己一 i 一酯(常稱爲“ 康奎寧(cloquintocet — mexyl) ( S 2 — 1 )(參考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2000,No. 1 95, pp.264 - 264 ) Λ (5 —氯—8 -喹啉氧基)醋酸1, 3 —二甲基丁一 1 一酯 (S2 - 2 )、 (5 —氯一 8 -喹啉氧基)醋酸4 —丙烯氧基丁酯(S2 -3 )、 (5 —氯一 8-喹啉氧基)醋酸1—丙烯氧基丙一 2 -酯(S 2 — 4 )、 (5 —氯—8 — D奎啉氧基)醋酸乙酯(S2 — 5 )、 (5 —氯—8 — D奎啉氧基)醋酸甲酯(S2 - 6 )、 (5 —氯一 8 —喹啉氧基)醋酸烯丙酯(S2 - 7 )、 (5 —氯一 8 —喹啉氧基)醋酸2 — ( 2 —丙叉亞胺氧 基)—1—乙酯(S2— 8)、 (5 -氯—8 -喹啉氧基)醋酸2 —氧基丙一 1 一酯( S2 — 9 ) 及如 ΕΡ— Α— 86 750,ΕΡ— Α-94 349 和 ΕΡ — Α — 191 736或ΕΡ — Α — 0 492 366所述之相關化合物 較佳; f ) ( 5 —氯基一 8 -喹啉氧基)丙二酸類型之化合物 -83- (78) (78)200303170 ,以如(5 -氯基一 8 - Π奎啉氧基)丙二酸二乙酯' (5 一 氯基一 8 -喹啉氧基)丙二酸二烯丙酯、(5 -氯基一 8 — 口奎啉氧基)丙二酸甲乙酯及如ΕΡ— Α-0 582 198所述之 相關化合物之類的化合物較佳; g )苯氧基醋酸或苯氧基丙酸衍生物類型或芳族羧酸 類型之活性物質,如例如, 2,4 一二氯苯氧基醋酸(及其酯)(2,4 一 D)、 4 一氯基一 2 —甲基丙氧基丙酸酯(甲氯丙酸)、 MCPA 或 3,6—二氯基一 2 —甲氧基苯甲酸(及其酯)(殺草畏 ); h )嘧啶類型之活性物質,其係在稻米中作爲土壤作 用安全劑使用,如例如, “芬克羅力(fenclorim) ”( “The Pesticide Manual”, 第 12 版,2000,No.3 25,pp.3 86 — 3 8 7 ) (=4,6 —二氯基— 2 -苯基嘧啶),也已知以其作爲在種稻中的普立拉克之 安全劑; i )二氯乙醯胺類型之活性物質,通常以其作爲萌芽 前安全劑(土壤作用安全劑)使用,例如, “地克羅米(dichlormid) ”(“The Pesticide Manual”, 第 12 版,2000,No.225,ρρ·270 — 271) ( =N,N —二烯丙基 一 2,2 -二氯乙醯胺), “R — 29148 ”( =3 —二氯乙醯基—2,2,5 —三甲基—1,3 一 B惡哩Π定,取自Stauffer), (79) (79)200303170 “苯諾殺克(benoxacor ) ”(“The Pesticide Manual”, 第 12 版,2000,No.65,pp.74— 75) (=4 —二氯乙醯基— 3,4 —二氫一 3 -甲基一 2H—1,4 —苯並噁啡), “PPG— 1292”(=取自 PPG工業之 N —烯丙基—N—[ (1,3 —二噁茂烷—2 —基)甲基]二氯乙醯胺), “DK— 24,’(=取自 Sagro— Chem 之 N —烯丙基—N—[ (丙烯基胺羰基)甲基]二氯乙醯胺), “AD — 6 7” 或”M0N 4 66 0”(=分別取自 Nitrokemia 或 Monsanto之3 —二氯乙醯基—1—氧雜—3 —氮雜螺旋[4,5] 癸烷), “地克羅諾(diclonon ) ”或 “B A S 1 4 5 1 3 8 ” 或 “LAB 145138 ”(=取自 BASF 之 3 —二氯乙醯基—2,5,5 —三 甲基—1,3 -二氮雜雙環[4.3.0]壬烷)及 “福力拉若(furilazol ),’或 “M0N 1 3 900”(參考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2000,No.401,pp.4 82 — 48 3 )( = (RS) - 3 —二氯乙醯基—5— (2 —呋喃基)—2,2 一二甲基噁唑啶); j )二氯丙酮衍生物類型之活性物質,如例如, “MG 1 91”( CAS —註冊編號.96420 — 72 — 3 )(=取自 Nitrokemia之2 — 一^氯甲基—2 —甲基一1,3 — 一^惡茂院) ,已知其係作爲玉米之安全劑; k )氧基亞胺基化合物類型之活性物質,已知其係作 爲種子處理產物,如例如, “噁貝替尼(oxabetilnil ),,( “The Pesticide Manual”, -85- (80) (80)200303170 第 12 版,2000,No.5 77,pp.6 8 9 ) ( = ( Z) — 1,3—二噁茂 烷- 2 -基甲氧基亞胺基(苯基)乙腈),已知其係作爲 高梁及玉黍蜀之抗美托克羅損害之種子處理安全劑, “福拉噁芬尼(fluxofenim ) ”(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2000,No.3 8 9, pp.467 — 46 8 ) (= 1 — (4 一 氯苯基)—2,2,2 —二氟基一 1 一乙酮 Ο— (1,3 —二 噁茂烷- 2 -基甲基)肟),已知其係作爲高梁及玉黍蜀 之抗美托克羅損害之種子披護安全劑及 φ “西美去尼(cyometrinil) ” 或 “―CGA — 43089,,(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2000, No.974,pp.9 8 3 ) (=(Z) -氰基甲氧基亞胺基(苯基)乙腈),已知其係 作爲高梁及玉黍蜀之抗美托克羅損害之種子處理安全劑; 1 )噻唑羧酸酯類型之活性物質,已知其係作爲種子 處理產物,如例如, “福拉諾(flurazol) ”(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2000,No.3 7 6,pp.4 5 0 - 4 5 1 ) (=2 —氯基—4—三氟甲 _ 基一 1,3 —噻唑一 5 -羧酸苯甲酯),已知其係作爲高粱及 玉黍蜀之抗拉草及美托克羅損害之種子處理全全劑; m )萘二羧酸衍生物類型之活性物質,已知其係作爲 種子處理產物,如例如, “萘酸酐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2000,
No.1 24 9,pp.1 00 9 — 1 0 1 0 ) ( = ],8 —萘二羧酸酐),已知 其係作爲玉米的抗硫代胺基甲酸酯除草劑損害之種子處理 安全劑。 -86- (81) (81)200303170 η )色滿醋酸衍生物類型之活性物質,如例如, “CL 3 044 1 5 ”( CAS -註冊號 3 1 5 4 1 - 5 7 - 8 )(=取自 美國氰胺的2 -( 4 —羧基色滿一 4 —基)醋酸),已知其 係作爲玉米之抗咪唑啉酮損害之安全劑; 〇 )除了抗有害植物之除草作用之外,也在相關農作 植物中(如稻米)展現安全劑作用之活性物質,如例如’ “哌草丹”或”ΜΥ — 93”(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2000,Νο·251,pp.302— 303) (=S — 1—甲基—1—苯 籲 乙基哌啶- 1 -硫代羧酸酯),已知其係作爲稻米抗除草 劑莫立那特損害之安全劑, “殺草隆”或” SK23”( “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2 版 ,2000,No.207,ρρ.247) (=1— (1—甲基—i —苯乙基) - 3 -對-甲苯尿素),已知其係作爲稻米抗除草劑嗎殺 福隆損害之安全劑, ”庫密路若”=“JC— 940”(=3— (2-氯苯基甲基)— ]—(1—甲基—1—苯乙基)尿素(參考 鲁 JP- A— 60〇87254 ),已知其係作爲稻米抗數種除草劑損 害之安全劑, “甲氧基酚酮”或“NK04 9”(=3,3,—二甲基—4 —甲氧 基二苯甲酮),已知其係作爲稻米抗數種除草劑損害之安 全劑, “CSB”(=1—溴—4—(氯甲基磺醯基)苯)(CAS — 註冊編號—5 4 0 9 1 — 0 6 — 4,取自K u m i a i ),已知其係作 爲稻米抗數種除草劑損害之安全劑; -87- (82)200303170 P )式(S 3 )之N -醯基磺醯胺類及彼之鹽類
(R5L (S3) 如 WO — A — 97 / 450 1 6 的說明;
如國際申請案第PCT/ EP98/ 06097號的說明;及 式(S 5 )之化合物,
如 W Ο — A — 9 8 / 1 3 3 6 1 的說明; 包括在農業中照例的立體異構物及鹽類。 在所述之安全劑之中,以那些(S 1 — 1 )及(S 1 — 9 ) 和(S 2 — 1 )特別有利’特別係(S 1 — 1 )及(S 1 — 9 )。 已知以一些安全劑作爲除草劑’除了關於有害植物的 殺草作用之外,同時顯示關於農作植物的保護作用。 -88- (83) (83)200303170 除草劑(混合物)對安全劑的重量比通常憑除草劑的 噴灑量及討論中安全劑功效而定;其可在寬限度內改變, 例如在從200:1到1:200之範圍內,以從100:ι到1:1〇〇 較佳,特別係2 0 : 1到1 : 2 〇。可將安全劑與更多的除草劑 /殺蟲劑以類似於化合物(I )或彼之混合物的方式調配 ,並提供及作爲與除草劑一起預拌或筒裝混合物使用。若 適當時,將以照例的商品形式存在的除草劑或除草劑安全 劑調配物以照例的方式稀釋,以供使用,例如,在可濕性 φ 粉劑、可乳化濃縮物、分散液及水分散性顆粒之情況中使 用水。散劑、土壤用顆粒、散佈用顆粒及噴霧溶液經常不 在使用之前以其他惰性物質進一步稀釋。 式(I )化合物所需之噴灑量特別隨外在條件而改變 ,如溫度,濕氣及所使用之除草劑類型。其可在寬限度內 改變,例如,在介於〇 . 〇 〇 1至1 0.0公斤/公頃之間或更 多的活性物質,但是以介於0.0 0 5至5公斤/公頃之間較 佳,特別係介於0.0 1至3公斤/公頃之間。 · 【實施方式】 A.化學實例 實例1 2 -胺基—4— (5,7-二甲基一 1,2,3,4 —四氫萘一 1 一胺基 )—1,3,5 -三[I 井 a)將27.0公克(0.13毫莫耳)1—胺基一 5,7 —二甲 -89- (84) (84)200303170 基一 ],2,3,4 —四氫萘鹽酸與11.5公克(0.13毫莫耳)氰 基胍均勻化,並溶解在6 0毫升1,2 -二氯苯中。將該混合 物在1 4 0 — 1 6 0 °C下加熱]5 0分鐘,開始得到均勻的混合 物,但是該混合物經一段時間會再分離。在冷卻及加入 100毫升甲苯之後,以抽氣過濾有可能獲得40.0公克( 94%之純度大於90%的理論値)1—二胍基— 5,7—二甲基 —1,2,3,4一四氫萘鹽酸,熔點215— 216°C。 b)將3.70公克(0.013毫莫耳)1—二胍基— 5,7 — 二甲基—1,2,3,4—四氫萘鹽加入在50毫升甲醇中的1.01 公克(〇.〇44毫莫耳)鈉之溶液中。接著加入3.7公克( 〇 . 〇 3毫莫耳)甲酸乙酯,並將混合物在2 5。(:下攪拌1 5小 時。將水及二氯甲院加入反應混合物中,將有機相分離及 將水相以二氯甲烷萃取兩次以上。在每一個情況中,將有 機相分離及將合倂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將乾燥劑過濾 及將二氯甲烷相濃縮。以使用醋酸乙酯移動相之矽膠管柱 色層分離法的分離作用得到2.3公克(6 2 %之9 0 %純度的 理論値)N2— (5,7 —二甲基—1,2,354 -四氫—1 一萘基) —I,3,5 一三哄—2,4 —二胺,熔點 178 — 180 °C。 以類似於以上的實例1的方式獲得在表1及2中所說 明的化合物。 在表中:
No.=實例或實例編號 m.p.=以。C計之溫度 state=凝聚狀態或其它資料(稠度等) -90- (85)200303170
Me = 甲 基 Et = 乙 基 Pr = 丙 基 i - Pr = 異 丙 基 X - i - Pr = 經 取 代之異丙基 例如,F - I 一 Pr =氟基異丙基,即下式之 —CF ( CH3 ) 2
P i p e r i d i η 〇 = —哌 tl定
c — P r = 環丙基 1— Me — c— Pr= 1-甲基環丙基 t — B u = 特丁基 Ph = 苯基 B z = 苯甲基 Ac = 乙醯基 Numbers =在雙環上的第一個取代基表示具有相同 號碼η之取代基X11之位置
Morpholino =—嗎啉 註明: 以實線表示在每一個情況中的基附著點。 -91 - 200303170 (86) 表I :式(Ι-A)化合物
No. NR1R2 R3 R4 — •Λ 一Λ ·Α —Λ · (R5)n (Y1)m Y2 State/m.p. (°C) 1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_ch2- 178-180 2 NH2 H H -C=C-C=C- 2-Me, 4-Me -CMeH-CH2- •CH2- 3 NH2 H H -c=c-s- 2-Me -CH2-CH2- -ch2- 4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0- 119-121 5 NH2 H H -c=c-c=c- 4-Me -CH2-CH2- 106-108 6 NH2 H H -C=C-C=C- 1-Me, 4-Me -CH2-CH2- 7 NH2 H H -c=c-c 二 c- 2-Me, 4-Me -CH2-CH2- -N Me- 8 NH2 H H -c=c-c=c- 4-Me -CH2-CH2- -NMe- 9 NHC(=0)-CH2- H H -C=OC=C· 2-Me, 4-Me -CH2-CH2- -NMe- ch2-ci 10 NHC(=0)-C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C(=0)- CH2-CI 11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〇(=〇)- 12 NHC(=0)-C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〇(=〇)- OCH3 13 NHC(=0)-CH2- H H -oc-c=c- 2-Me, 4-Me -CH2-CH2- CHOH OCH3 u nh2 H H -oc-c=c- 2-Me, 4-Me -CH2-CH2- CHOH 15 NHC(=0)-CH3 H H -oc-oc- 2-Me, 4-Me -CH2-CH2- CHOH 16 NH2 H H -oc-oc- 1-Me, 2-Me, 4-Me -CH2-CH2- -ch2- -92- (87)200303170 〇. NR1R2 R3 R4 -Χ1=Χ2ϋ (R5)n (Y1)m Y2 State/m.p. (°C) 17 NHC(=〇)-CH3 H H -C=C-C=C- 1-Me, 2-Me, 4-Me -CH2-CH2- -ch2- 18 NH2 H H -C—C-C—C" 1-Me, 3-Me, 4-Me -CH2-CH2- -ch2- 19 NH2 H H -C=C-C=C- 3-Me, 4-Me -CH2-CH2- -ch2- 208-211 20 NH2 H H -oc-oo 3-F, 4-Me -CH2-CH2- -ch2- 21 NH2 H H -oc-oc- 3-CI, 4-Me -CH2-CH2- -ch2- 22 NH2 H H •C=C-C=C- 2-F.t -CH2-CH2- -ch2- 23 NH2 H H -*C:=C"C=::C" 2-F.t, 4-Me -CH2-CH2- -CHr 24 NH2 H H 2-(r-f!uoro)-Et, 4-Me >ch2-ch2- -ch2- 25 NHMe H H •C* C^O—O" 2-Me, 4-Me -CH2-CH2- -ch2- 26 NMe2 H H 2-Me, 4-Me -CH2-CH2- -ch2- 27 NMe(C〇)Me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ch2· 28 NH2 H H -C—C-C-C- 2-F, 4-Me -CMeH-CH2- -CH2- 29 NMeH H H -C^C^C^C- 2-Me, 4-Me -CMeH-CH2- - CH2- 30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 solid foam 31 NH2 H H -C^C^C—C- 3-Me, 4-Me -CH2-CH2- - 32 NH2 H H -0=0-0=0- 2-Me, 3-Me -CH2-CH2- - solid foam 33 NH2 H H -C—C-C—C- 2-Me, 3-Me, 4-Me -CH2-CH2- - solid foam 34 NH2 H H -C—C-C^C- 1-Me, ^-Me -CH2-CH2- - 35 NH2 H H -C—C-C^C- 3-Me, 4-Me •CHr 36 NH2 H H -oc-oc- 1-Me, 4-Me -ch2- 37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 -0- 38 NH2 H H -C^C-C^C- 2-Me •CHr -0- 184-190 39 NH2 H H -oc-oo 2-Me -CHr -N Me· -93 - (88)200303170
No. NR1R2 R3 Ra -x1=x2-x3=x4- (R5)n (丫 1)m Y2 State/m.p. (°C) AO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 -NMe- 41 NH2 H H _oc-c=c_ 1-Me, 2-Me -ch2- -NMe- 42 NH2 H H -c=c-c=c- 2-Me, 3-OMe 4-Me -CH2-CH2- -NMe- 43 NH2 H H -C=C-C=C'- 1-Me, 2-Me -ch2- CHMe- 44 NH2 H H -C=:C-C=C- 2-Me -ch2- CHMe- 45 NH2 H H -c=c-c=c- 3-Me -ch2- CHMe- 46 NH2 H H -c=c-c=c- 3-Me, 4-Me -ch2- CHMe- 47 NH2 H H -0=C-C=:C- 1-Me, 3-Me -ch2- CHMe- 48 NH2 H H -c=c-c=c_ 2-Me -CHMe- CHMe- 49 NH2 H H -c=c-c=c- 2-Me, 4-Me -CHMe- CHMe- 50 NH2 H H -c=c-c=c- 1-Me, 4-Me -CHMe- CHMe- 51 NH2 H H -〇—〇-〇—〇*· 1-Et -CHMe- CHMe- 52 NH2 H • H -c=c-c=c- 2,Et -CHMe- CHMe- 53 NH2 H H -c=c-c=c- 2-(ν-ίΙυ〇Γ〇)- Et -CHMe- -ch2- 54 NH2 H H -C=C-C=C- 3-(V-fluoro)- -CHMe·· Et -ch2- 55 NH2 H H -c=c-c=c- 3-F -CHMe- -ch2- 56 NH2 H H -c=c-c=c- 1-F -CHMe- -ch2- 57 NH2 H H -c=c-c=c- 1-CI -CHMe- -ch2- 58 NH2 H H -C^C-C^C- 3-CI -CHMe- -ch2- 177 - 179
-94 200303170 l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State/m.p. (°C) 59 NMe2 H H -C=C-C=:C- 3-F -CHMe- -ch2- 60 NHC(=0)Me H H -oc-c=c- 3-F -CHMe- -ch2- 61 NMeC(=0)Me H H -c=c-c=c- 3-F -CHMe- -ch2- 62 NHC(=〇)CH2- H H -C=C-C=C- 3-F -CHMe- »ch2- 〇Me 63 NHC(=0)CF3 H H -C=C-C=C- 3-F -CHMe- -ch2- 64 NHC(=0)CH2- H H -c=c-c=c- 3-F -CHMe- -ch2- CH2-CI 65 NHC(=0)CH=C H H -C—C-C—C- 3-F -CHMe- -ch2- h2 66 NHC(=〇)Ph H H -c=c-c=c- 3-F -CHMe- -ch2- 67 NHC(二〇)Me H H -C=C-C=:C- 3-F -ch2- -CH2~ 68 NMeC(=0)Me H H -OC-OC- 3-F -ch2- -ch2- 69 NHC(=〇)CH2- H H -C—C-C—C^ 3-F -ch2- -CHr 〇Me 70 NHC(=0)CF3 H H ~C=C-C=C- 3-F -ch2- -ch2- 71 NHC(=0)CH2- H H -C=C-C=C- 3-F -ch2- -ch2- CH2-CI 72 NHC(=〇)CH=C H H -C=C-C=C- 3-F -ch2- -ch2· h2 73 NHC(=0)Ph H H -C=C-C=C- 3-F -ch2- -CH2* 74 NMe2 H H -C=C-C=C- 3-F -ch2- -ch2- 75 Morpholino H H -c=c-c=c- 3-F -ch2- -ch2- 76 NHAc H H *O=0~0—0 1-Me, 3-Me -CH2-CH2- •s- 77 NHNH2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s- 78 NHpiperidino H H -C=C-C=C- 1-Me, 3-Me -GH2~CH2~ -S- 79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s- 114-116 80 NH2 H H -C=C-C=C- 1-Me, 2-Me, 3-Me -CH2-CH2- -s- -95- (90)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81 NH2 H H -c=c-c=c- 1Me, 3-Me -CH2-CHMe- -s- 82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 -s- 83 NH2 H H 1-Me, 3-Me -CMeH-CH2- -s- 84 NH2 H H -oooc- 4-Me -CH2-CHPh- -s- 85 NH2 H H 1-Me, 4-Me -CH2*-CMe2~ -s- 86 NH2 H H -c=c_c=c- 1-F, 3-F -ch2- -s- 87 NH2 H H •oc-oo 3-Me -ch2- -s- 88 NH2 H H •C:=:C,-C=:C- 1-Me, 4-Me -ch2- -s- 89 NH2 H H -oc-c=c· 1-Me, 3-CI -ch2- -s- 90 NMe2 H H -C^C-C^C- 1-Me, 3-Me -CH2~ -s- 91 Morpholino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S〇2~ 92 NHAc H H -OC-C=C· 1-Me, 3-Me -ch2- -s- 93 NHNH2 H H -C^C-C—C- 1-Me, 3-Me -ch2- -s- 94 NHPiperidino H H -OC-OC- 1-Me, 3-Me -ch2- >s- 95 NH2 H H -oooc- 2-Me, 4-Me -ch2- -s- 96 NH2 H H -〇〇〇·〇 1-Me, 3-F -ch2- -s- 97 NH2 H H -C^C'C—C* 1Me, 3-OMe -ch2- -s- 98 NMe2 H H C- 2-Me, 4-Me -ch2- 99 NH2 H H -C^C-C^C- 1-Me, 3-Me -CMeH-CH2- -0- 100 nh2 H H -C=C-C=C- 4-Me -CH2-CHPh- -0- 101 nh2 H H 1-Me, 4-Me -CH2~CM62~ -0- 102 NH2 H H -oc-c=o 1-F, 3-F -ch2- 103 NH2 H H -C-C-C^C- 1-Me, 3-Me -ch2- 104 NH2 H H •oc-oo 1-Me, 4-Me -ch2- -CO- State/m.p. (°C)
-96- 200303170
(91) No. NR1R2 R3 R4 105 NHMe H H 106 NMe2 H H 107 Morpholino H H 108 NHAc H H 109 NHNH2 H H 110 NHPiperidino H H 111 nh2 H H 112 NH2 Me H 113 NH2 H Me 114 NH2 H Me 115 NH2 H H 116 NHMe H H 117 NH2 H H 118 NH2 H H 119 NH2 H -ch2- 〇Me 120 NH2 H H 121 NH2 H H 122 NMe2 H H 123 Morpholino Me H 124 NHAc H H 125 NHNH2 H H 126 NHPiperidino H H 一一 -Λ _Λ _八- (R5)n (Y1)m -c=c-c=c- 1-Me, 3-Me -ch2- -C=C-C=C- 1-Me, 3-Me -ch2- -C=C-C=C- 1-Me, 3-Me -CH2-CH2- -C=C-C=C- 1-Me, 3-Me -CHr -C=C-C=C- 1-Me, 3-Me •CHr -C=C-C=C- 1-Me, 3-Me -ch2- 2-Μθ, 4-Μθ -CMeH- -c=c-c=c- 1-Me, 3-Me -CH2·· -c=c-c=c- 1 Me, 3-Me -ch2- ~C=C-C=C- 2-Me, 4-Me -CH2~CH2~ -c=c-c=c- 1-Me, 2-OMe, 3-Me -CH2-CH2- -C=C-C=C- 4-Me -CH2-CH2- •c=c_c=c- 1-Me, 2-OEt, -CH2-CH2-4-Me -c=c-c=o 1-F, 3-F -CH2-CH2- -c=c-c=c- 1-Me, 3-Me -ch2-ch2- -C=C-C=C·* 2-OEt, 4-Me -CH2-CH2- -c=c-c=c- 1-Me, 3-Me -CH2-CH2- -c=c-c=c- 1-Me, 3-Me -CH2-CH2- -c=c-c=c- 1-Me, 3-Me -CH2-CH2- -c=c-c=o 1-Me, 3-Me >ch2-ch2- -C=C-C=C_ 1-Μθ, 3~Μθ -CH2-CH2- -c=c-c=c- 1-Me, 3-Me -CH2-CH2- Y2 State/m.p. (°C) -o- _〇· -o- -〇· -o-
-97 - (92)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State/m.p. (X) 127 NH2 H H -c=c-c=c- 2-Me, 3-Me, 4-Me -CH2-CH2- 128 NH2 H H -CzC-CzC- 2-Me, 3-Me -CH2-CH2- -0- 129 NH2 H H -C=C-C=C- 1Me, 3-Me -CH2-CHMe- 130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NH- 131 NH2 H H -c=c-c=c- 1-Μθ, 3~Μθ -ch2-ch2- -NMe- 132 NH2 H H -c=c-c=c- 4-Me -CH2-CH2- -NH- 133 NH2 H H -C=C-C=C- 1-Me, 4-Me -CH2-CH2- -NAc- 134 NH2 H H -C=C-C—C- 1-F, 3-F -CH2-CH2- -NBz- 135 NH2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NH- 136 NH2 H H -C=C~C=C- 1-Me, 4-Me -CH2-CH2- -N(=0)- 137 NH2 H H -C=N-C=N- 1-Me, 3-Me -CH2-CH2- -NH- 138 _e2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NPh- 139 Morpholino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NEt- 140 NHAc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N-i-Pr- 141 NHNH2 H H -C=C-C=:C- 1-Μθ, 3-Μθ -CH2-CH2- -N- n-Pr- 142 NHPiperidino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NH- 143 NH2 H H -s-c=c- 4-Me -CH2-CH2- -NH- 144 MH2 H H -c=c-s- 1-Me, "CH2*CH2" -NH- 145 NH2 H H -c=c-c=c- 1 Me, 3-Me -CH2-CHMe- -NPh- 146 NH2 H H -c=c-c=c- 2-Me -CH2*CH2~ - solid foam 146- NH2 R H H -c=c-c=c- 2-Me -CH2-CH2- 141-143; opt, rot.: 93.1 c=1,CHCI3, 22°C; EE: 95.7 %
-98- (93)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χ1=χ2ϋ (R5)n (Y1)m Y2 State/m.p. (°C) 1 俗 nh2 s H H -c=c-c=c- 2-Me -CH2-CH2- 141-143; opt. rot.: - 94.4°, c=1, CHCb, 22°C; EE: 90.2 % 147 NH2 H H -C=G~C=C- 2-Et -CH2-CH2- - 148 NH2 H H -C=0-C=C- 2-i-Pr -CH2-CH2- - 149 NH2 H H -c=c-c=c- 2>OMe, 4-Me -CH2-CH2- - 150 NH-Piperidino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 151 NH2 H H -C=:C~C:=C~ 2-Me, 4-Ph -ch2- ·〇· 152 NH2 H H -c=c-c=c- 2-F, 4-Me -CH2-CH2- - 153 NH2 H H -C=C-C=C- 2-Me, 4-Ph -CH2-CH2- - 154 NH2 H H >c=c-c=c- 2-Me, 3-CI, 4-Ci -CH2-CH2- - 155 NH2 H H -c=c-c=c· 2-Me, 4-〇Me -CH2OH2- - 156 NH2 H H -c=c-c=c- 2-Me, 4-F -CH2-CH2- - 157 NH2 Me Me -C=C~C=C~ 2-Me, 4-Me -CH2-CH2- - 158 NH2 H H -C=C-C=C- 2-Et, 4-Me -CH2-CH2- - 159 NH2 H H -c=c-c=c- 2-i-Pr, 4-Me -ch2-ch2- - 160 NH2 H H -C=C-C=C- 2-Me, 4-Me -CMeH-CH2- - 127-129 161 NH2 H H -c=c-oc- 1-Me,4-CI -CHrCHr - 162 NHC(=0)-CH2- ch2-ci H H -C=C-C=C- 1-Me, 4-Me -CH2-CH2- - 163 NH2 Ac H -c=c-c=c- 1-Me, 4-Me -ch2-ch2- - 164 NH2 H H -C=C-C=C- 2-Me, 3-F -CH2-CH2- - 108-115 165 NH2 H H -c=c-c=c- 2-CI, 3-Me -CH2~CH2' - -99- (94)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State/m.p. (°C) 166 NH2 H H -C=C-C=C- 2-CH2-CH2- CH2-3 -CH2-CH2- - 167 NH2 H H -C=C-C=C- 3-Et -CH2~CH2~ - 168 NH2 H H -〇-c=c- 3-Me -CH2-CH2- - 169 NH2 H H -c=c-oc- 1-Me, 3-Et -CH2-CH2- - 170 NH2 H H -C^C-C^C- 1-Me, 3-Me -CH2-CH2- - 171 NH2 H H -C=C-C=C- 2-Me, 4-Me -CH2-CH2- - 172 NH2 H H -C=C-C=:C- 1-Me, 3-Me, 4-Me -ch2-ch2- - 173 NH2 H H -N=C-C=C- 2-Me, 4-Me -CH2-CH2- - 174 NH2 H H -N=C-C=C- 3-Me -CH2-CH2- - 175 NH2 H H -C=C-C=N- 1-Me, 3-Me >ch2-ch2- - 176 NH2 Me H -C=C-C=C*· 2-Me -CH2-CH2- - 177 NH2 H H -c=c-c=c- 2-Et, 3-Me -CH2-CH2- - 178 NH2 H H -c-c-c-c- 3-COOMe -CH2-CH2- 179 NH2 H H •C—C-C^C- 2-COOEt -ch2-ch2> - 180 NH2 H H -oc-oo 2-CF3 -ch2-ch2- - 181 NH2 H H 2-c-propyl -CH2-CH2- • 182 NH2 H H C- 2-CCIF3 -ch2-ch2- * 183 NH2 H H -C=C-C=C- 1-Me, 2-Me, 3-Me -CH2_CH2~ • 184 NH2 H H -C—C-C—C- 2-CH2-〇Me -CH2-CH2- - 185 NH2 H H -C^C-C—C- H -CH2-CH2- - 183-185 185- NH2 R H H •OC-OO H -CH2-CH2- 149-151; opt. rot.: 93.3°, c=1,CHCI3, 21°C; -100- (95)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_χ1=Χ2ϋ (R5)n (Y1)m Y2 State/m.p. (°C) 185- NH2 S H H -c=c-c=c- H -CH2-CH2- 149-151; opt. rot.: -84.6°, c=1, CHCb, 2TC; 186 NH2 H H -c=c-c=c- 2-Ac -CH2-CH2- - 187 NH2 H H ~C—〇-〇=〇- 2-Ac, 4-Me -CH2-CH2- - 188 NH2 H H -c=c-c=c- 2-CN --CH2-CH2- - 189 NH2 H H -c=c-c=c- 2-Ph -CH2-CH2- - 190 NH2 H H -c=c-c=c· 2-(2-thienyl) -CH2-CH2- - 191 NH2 H H -C=C-C=C_ 4-Ph -CH2-CH2- - 192 NHPh H H -C=C-C=C- 2-Me -CH2-CH2- - 193 NH2 Ph H -c=c-c=c- 2-Me -CH2-CH2- - 194 NH2 〇(=〇)- ch2- 〇Me H -C:=C-C=C- 1-Me -CH2-CH2- - 195 NHBz H H -c=c-c=c- 2-Me, 3-Me -CH2-CH2- - 196 NH2 H H -C=C-C=C·* 1-Me, 2-F, 4-Me -CH2-CH2·· - 197 NH2 H H -C=C-C=C- 3-F, 4-Me -CH2-CH2- • 122-123 198 NH2 H H -C=C-C=:C- H -CHMe-CH2- - 103-105 199 NH2 ch2- 〇Me H -c=c-c=c> H -CHrCH2- - 200 NH2 ch2- ch2- 〇Me H -C=C-C=C- H -CH2~CH2~ 201 NH2 Ac H -c=c>c=c- H -CH2-CH2- - 202 NH2 H H -s-c=c- H -CH2-CH2- - 203 NH2 H H *C=:C-C=L»* H -ch2- -0- 188-192 204 NH2 H H -c=c-c=c- 2-OH -CH2-CH2- _
-101 - (96)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ϋχ3=χ‘ 205 NH2 H H -C—C-C^C- 206 NH2 Bz H -C^C-C^C- 207 NH2 H Me -C—C-C^G-" 208 NH2 H H -C:=C-C:::C- 209 NH2 Ph H -C=C-C=C- 210 NH2 H H -C=C-C=C- 211 NH2 H H -C=:C*C=:C- 212 NH2 H H •*C:=C-C:::C- 213 NH2 H H •ooc=o 214 NH2 H H -C=C-C=C- 215 NH2 CH〇 H «·〇〇 216 NH2 H H •C-C-C^C* 217 NH2 H H -〇C_C=C- 218 NH2 H H -C^C-C—C- 219 NH2 H H -C=C-C:::C· 220 NH2 H H 221 NH2 H H •C—C-C^C- 222 NH2 H H -c:c-c=c- 223 NH2 H H -C^CO^C- 224 NH2 H H -OOOC- 225 NH2 H H -C^C-C—C- 226 NH2 H H -C^C-C^C- 227 NH2 H H -oc-oc- 228 NH2 H H -C=OC=C- • (R5)n (Y1)m Y2 State/m.p. (°C) 3-CH=CH2 -CH2-CH2- - H -CH2~CH2_ - H -CH2-CH2- - 3-C^CH -CH2-CH2- - H -CH2-CH2- - 2-C^CH -CH2-CH2- - 2-CH=CH2 -CH2-CH2- - 2-CH=CH2 -CMeH-CH2- - 2-丨 -CH2-CH2- - 3-I -CH2-CH2- - H -CH2-CH2- - 2-Br -CH2-CH2- - 3-Br -CH2-CH2- - 2-NHCHO -CH2-CH2- - 2-NHAc -CH2-CH2- - 2-NHCO-Ph -CH2-CH2- - 2-NHPh -CH2-CH2- - 2-Ph, 4-Me -ch2-ch2- - 2-O-Ph -CH2-CH2- - 2-OMe -CH2-CH2- - 2-OEt -CH2-CH2- - 2-O-i-Pr -CH2-CH2- - 4-OMe -CH2-CH2- 攀 4-OEt -CH2-CH2- -
-102- (97) 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State/m.p. (°C)
229 NH2 H H -C=C-C=C- 4-O-i-Pr -CH2-CH2- - 230 NH2 H H -C=N-C=N H -CH2-CH2- - 231 NH2 H H _N=C-N=C_ H -CH2-CH2- - 232 NH2 H H -C=N-N=C- H -CH2-CH2- - 233 NH2 H H -N=C-C=N- H -CH2-CH2- - 234 NH2 H H -N=C-N=C- 2-Me -CH2-CH2- - 235 NH2 H H -N=C-N=C- 2-CF3 -CH2-CH2- - 236 NH2 H H -n=c-n=c- 2-(1-fluoro)- -CH2-CH2- -
Et 237 NH2 H H -N=C-N=C- 2-(1-fluoro)~ i-Pr -CH2~CH2~ 238 NH2 H H _n=c-n=c- 4-OMe -CH2-CH2- - 239 NH2 H H -N=C-N=C- 2-OMe -CH2-CH2- - 240 NH2 H H -N=C-N=C- 2Me, 4-OMe -CH2-CH2- > 241 NH2 H H -N=C-N=C- 2-OMe, 4-〇Me -CH2-CH2- - 242 NHAc H H -N=C-N=C- 2-OMe, 4- -CH2-CH2- - OMe 243 NHAc H H •N=C-C=C- 2-OMe -CH2-CH2- - 244 NH2 H H -N=C-C=C- 2-OMe -CH2-CH2- - 245 NH2 H H -N=C-C=:C- 4-OMe -CH2-CH2- - 246 NH2 H H -C=C-C=N- 2-OMe -CH2-CH2- - 247 NH2 H H -C=C-C=N- H -CH2-CH2- - 248 NH2 CH〇 H •OC-C=N- H -CH2-CH2- - 249 NH2 H -ch2- -C=C-C=C- H -CH2-CH2- - 〇Me 250 NH2 H Me -C=C-C=C- H ch2 〇 -103 (98) 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State/m.p. 251 NH2 H H -C=C-C=C- H ch2 NMe 252 NH2 H H -C=C~C=C- 1-Me, 4-Me ch2 〇 253 NH2 H H -C=G~C=C- 1-Me,朴 CHMeCH2 254 NH2 Me COO- Me -C=C-C=C- 2-Me, 4-CI CH2CPhH 〇 255 NH2 Me CN -C=C-C=C- 2-Me, 4-Me ch2 ch2 256 NH2 Ac Ac -C—C-C—C- 2-Me, 4-Me ch2 ch2 257 NH2 CH〇 Me -C=C-C=C- 2-Me, 4-Me ch2 ch2 258 NMe2 H H -C=G-C=C·· 2-Me, 4-Me ch2 ch2 259 NHCHO ch2〇- Me H -C=C-C=C- 2-Me, 4-CF3 ch2 - 260 Morpholino Bz Me -C=C-C=C- 〇Me CH2-CHMe NMe 261 Piperidino H H -c=c-c=c- 3-OMe CH2-CH2 CHMe 262 NHAc H H -c=c-c=c- 2-Me, 4-Me CH2-CHPh - 263 NHNH2 Me H -c=c-c=c- 3-Me, 4-Me CH2-CHMe S 264 NEt2 H H -C=C-C=C- 3-Me, 4-Et CHMe-CH2 S 265 NHPh H H -C=C-C=C- 2-Ac, 4-Me CH2-CH2 s 266 NHBz H H -c-c-c-c- 3-OPh CH2-CH2 s 267 NHCOPh H H -C=C-C=C~ 3-OCOPh CH2-CH2 〇 268 NH2 4-CI-Bz H -C=C-C-:C- 2-Me, 4-Me CH2-CH2 〇 269 NH2 H Me -C=C-C=C- 2-Μθ, 4-Μθ CH2-CH2 s 270 NH2 H Et -c=c-c=c- 2-Me, 4-OEt CH2-CH2 s 271 NH2 H H -C=C-C=N- 2-Me CH2-CH2 s 272 NH2 H H •C=C-C=N- H -CH2-CH2- - 273 NHMe H H -N=C-N- 3-Me -CH2-CH2- ch2
-104- (99)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State/m.p. (°C) 274 NHMe H H -N=C-N- 2-Me, 3-Me -CH2-CH2- ch2 275 NH2 H H -N=C-N- 3-Me -CH2-CH2- ch2 276 NH2 H H -N=C-N- 2-Me, 3-Me -CH2_CH2~ ch2 277 NHMe H H -N=C-N- 3-Me -ch2-ch2- - 278 NHMe H H -N=C-N- 2-Μθ, 3-Μθ -CH2-CH2- - 279 NH2 H H -N=C-N- 3-Me -CH2-CH2- - 280 NH2 H H -N=C-N- 2-Me, 3-Me -CH2-CH2- - 281 NH2 H H -OOOC- 2-Me, -CHMe-CH2- - 198-200 282 NH2 H H -OC-OC- 2-F, -CHMe-CH2- - 95-97 283 NHAc H H •C=:C-C=:C- 2-F, -CHMe-CH2- - 175-177 284 NHC(=〇)CCI3 H H -c=c-c=c· 2-F, -CHMe-CH2- - 285 NHC(=0)CF3 H H -C=C-C=C- 2-F, -CHMe-CH2- - waxlike 286 NHC(=0)CH2CI H H -C^C^C—C- 2-F, -CHMe-CH2- > waxlike 287 NHC(=0)C2H5 H H -C^C-C—C· 2-F, -CHMe-CH2- - 288 NH2 H H -c=c-c=o 2-F, 4-Me -CH2-CH2- 〇 96-99 289 NH2 H H -C^C-C—C* 2-F, >ch2-ch2- 〇 92-94 290 NH2 H H -oc-c=c- 1-Me -CHMe-CH2- - solid foam 291 NH2 H H 〇-〇=〇- 2-Me -CHEt-CH2- > solid foam 292 NH2 H H -oc-oc- 2-Me -CMe2-CH2- - 186-188 293 NH2 H H -C—C-C^C- 2-Me, 3-Me -CHMe-CH2- - 155-160 294 NH2 H H -C—C-C^C- 4-Me -CHMe-CHr - 295 NH2 H H -C—C^C^C- H CH2CH2CH2 〇 296 NH2 H H -C=C-C=C- 1,2>Me, 4-F -CH2-CH2- - 211 -212 297 NH2 H H -C^C-C^C- 1,4-Cl -CH2-CH2- - 210 297 NH2 H H 1-Me -CH2-CH2- > solid foam 297 NH2 H H -oc-oc- 1,4-F -CH2-CH2- - 158-161 -105- (100) 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γ1 —γ3 —y4 一八·Λ —Λ · (R5)" (丫 1)m Y2 State/m.p. (°C) 197 NH2 H H -oc-oc- 1-F, 3-Me -CH2-CH2- - 194-204 297 NH2 H H -C=C-C=C- 2,3-F -CH2-CH2- - oil 297 NH2 H H -C=C-C=C- 2,3,4-Me -CHCH3- -ch2- solid foam 298 NH2 H H -C=C-C=C- 4-OMe -ch2- solid foam 299 NH2 H H -c=c-c=c- 1,2-Me -CH2-CH2- - oil 300 NH2 H H •C=C~C=:C- 3-Me, 4-CI -CH2-CH2- - 217-218 301 NHC(=〇)CH3 H H -C=C~C=C- 2-Me -CH2-CH2- 186-188 302 NH2 H H -c=c-c=c- 2-Me -CH2-CH2- 102-104 303 NH2 H H -c=c-c=c- 4-Me -CHCH3- -ch2· solid foam -106- (101 200303170
(101表2:式(I
(I-B)
No. NR1R2 B-1 NH2 B-2 NH2 B-3 NH2 B-4 NH2 B-5 NH2 B-6 NH2 B-7 NH2 B-0 NH2 B-9 NH2 B-10 Nt-I2 B-11 NH2 B-12 NHMe B-13 NH2 B-14 NH2 B-15 NH2 B-16 NH2 B-17 NH2 R3 R4 =x-x=x3-x = (R5)n (丫1)… Y2 H H =N-S-C= H -ch2-ch2- • H H =N-S-C= 4-Me -CH2-CH2- - H H =N-S-C= 4-OMe -CH2-CH2- - H H = N-0-C= H -CH2-CH2- - H H =N-0-C= 4-Me -CH2-CH2- - H H •=N-〇-C= 4-OMe -CH2-CH2- - H H =C-0-N= H -CH2-CH2- - H H =C-0-N= 2-Me -CH2-CH2- - H H =C-〇-N= 2-OMe -CH2-CH2" - H H =N-〇-N= H -CH2-CH2- - H H = N-S-N= H -CH2-CH2- - H H =N-S-C= H -CH2-CH2- - H H = N-S-C= H -CH2-CH2- ch2 H H =N-S-C= 4-Me -CH2-CH2- ch2 H H = N-S-C= 4-OMe -CH2-CH2- ch2 H H =N-〇-C= H -CH2-CH2- ch2 H H = N-〇-C= 4-Me -CH2-CH2- ch2
State / m.p. (°C) -107 (102) 200303170
No. NR1R2 R3 R4 =x1-x2=x3-x4= (R5)n (Y1)m Y2 B-18 NH2 H H = N-〇-C= 4-OMe -CH2~CH2* ch2 B-19 NH2 H H =C-0-N= H -CH2-CH2- ch2 B-20 NH2 H H =C-0_ N— 2-Me -CH2-CH2- ch2 B-21 NH2 H H =C-0-N= 2-OMe -CH2-CH2- ch2 巳-22 NH2 H H =N-〇-N= H -CH2-CH2- ch2 B-23 NH2 H H =N-S-N= H -CH2-CH2- ch2 B-24 NHMe H H =N-S-C= H -CH2-CH2- ch2
State / m.p. (°C) 108- (103) (103)200303170 B .調配實例 a )散劑係藉由將1 0重量之份式(I )化合物與作爲 惰性物之90重量之滑石粉混合,以及在鎚磨機中粉碎混 合物而獲得。 b )可輕易分散在水中的可濕性粉末係藉由將2 5重量 份之式(I )化合物、作爲惰性物質之64重量份之含高嶺 土之石英、1 0重量份之木質素磺酸鉀及作爲濕潤劑之1 重量份之油烯基甲基牛磺酸鈉與分散劑混合,以及將混合 物在固定型圓盤硏磨機中硏磨而獲得。 c )可輕易分散在水中的分散液濃縮物係藉由將20重 量份之式(I)化合物與6重量份之烷基酚聚乙二醇醚( ®Triton X 207 ) 、3重量份異十三醇聚乙二醇醚(8 Ε Ο ) 及7]重量份的石蠛礦物油(例如,約2 5 5至超過2 77 °C 之沸騰範圍)混合,以及將混合物在硏磨球磨機中硏磨成 小於5微米細度而獲得。 d )可乳化濃縮物係從1 5重量份之式(I )化合物, 作爲溶劑之7 5重量之環己酮及作爲乳化劑之1 0重量份之 氧乙基化壬酚而獲得。 e )水分散性顆粒係藉將 75 重量份之式(I )化合物, 10 “ 木 質素磺酸鹽鈣 5 “ 肉 桂基硫酸鈉, 3 “ 聚 乙烯醇與 7 “ 高 嶺土, -109- (104) (104)200303170 Μ合’將混合物在固定型圓盤硏磨機硏磨,以及將在 流化床中的粉末噴霧在作爲成粒液體之水上而而獲得。 f )水分散性顆粒也藉由將 2 5重量份之式(I )化合物, 5 “ 2,2’―二蔡基甲院—6,6’ 一 一 5黃酸鹽, 2 “ 油烯基甲基牛磺酸鈉, 1 重量份之聚乙烯醇, 1 7重量份之碳酸鈣與 5 0 “ 水, 在膠體硏磨機中均質化及預粉碎,接著將混合物在珠 磨機中硏磨,以及將所得懸浮液在噴霧塔以單一物質噴嘴 裝置霧化及乾燥而獲得。 C .生物實例 1 .萌芽前除草作用 將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植物之種子或塊莖片放置在塑 膠盆的矽壤土中和以土壤覆蓋。接著將調配成可濕性粉末 或乳化濃縮物形式之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以600到800公 升水/公頃之噴灑量(轉化)噴灑成爲不同劑量之水懸浮 液或乳液至土壤覆蓋的表面上。 在處理之後,將盆子放入溫室內且維持在適合雜草生 長的良好條件下。在未處理的控制品萌芽之後’以目測方 式評等植物或芽之損害。試驗結果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化合 物具有好的除萌芽前活性,以抵抗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 -110- (105) (105)200303170 之廣效性。例如,在以萌芽前方法使用以每公頃計0 5公 斤或更少的活性物之噴灑量時,則實例編號1、4、5、1 9 、55、 58、 79、 146 > 185、 198、 281、 282、 283、 285 > 286、288、289、290、291、292 及 293 (參考表 1 及 2) 在該試驗中顯示非常好的抗有害植物之除草作用,如抗歐 白芥、紅黃草、燕麥、繁縷、台灣野稗、多花黑麥草、狗 尾草屬、鵝絨草、反枝莧及黍稷。 2 ·萌芽後除草作用 將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植物之種子或塊莖片放置在塑 膠盆的矽壤土中,以土壤覆蓋及在良好的生長條件下的溫 室中生長。在播種三週之後,在三葉階段時處理測試植物 。將調配成可濕性粉末或乳液濃縮物的各種劑量之根據本 發明的化合物以每公頃計600到800升水之噴灑量(轉換 )噴霧在綠色的植物部分,並將試驗植物留置於在最適宜 的生長條件下的溫室中約3到4個週之後,以目測方式評 等製劑的效應,與未處理之控制物比較。根據本發明的組 成物也具有好的除萌芽後活性,以抵抗在經濟上重要的禾 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之廣效性。在以萌芽後方法使用以每 公頃計〇. 5公斤或更少的活性物之噴灑量時,則實例編號 1、 4、 5、 19、 55、 58、 79、 146、 185、 198、 281、 282、 283、 285、 286' 288、 289、 290、 291、 292 及 293 (參考 表1及2 )在該試驗中例如具有非常好的抗有害植物之除 草作用,如抗歐白芥、台灣野稗、多花黑麥草、紅黃草、 >111 - (106) (106)200303170 狗尾草屬、鵝絨草、反枝莧、黍稷及燕麥。 3 .在稻米中的抗有害植物之作用 將在封閉的塑膠盆中經移植和播種的稻米雜草及典型 的稻米雜草(闊葉和禾本科雜草)在溫室中及在稻田米的 條件下(水之溢流量·· 2 - 3公分)生長,直到彼長成三 —葉階段(稗(Echinochloa,1.5 —葉)爲止。接著將彼 以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處理。就此目的而言,將調配的活 Φ 性物懸浮,溶解或乳化在水中,並以傾倒噴灑的方式將各 種劑量噴灑試驗植物的稻田水中。在以該方式完成處理之 後,將試驗植物放入最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的溫室中及在整 個實驗期以此方式維持不變。 在噴灑之後約3週,以目測評等植物損害的方式評估 該實驗,與未處理的控制物比較,例如,其中化合物編號 1、 4、 5、 19、 55、 58、 79、 146、 185、 198、 281、 282、 283、 285、 286' 288、 289、 290、 291、 292 及 293 (參考 鲁 表1及2 )在該試驗中例如具有非常好的抗有害植物之除 草作用,彼等係典型的稻米農作物的有害植物,例如,莎 草屬,台灣野稗、牛毛氈及矮慈姑。 4 .農作植物耐受性 在進一步溫室實驗中,將相對大量的農作植物及雜草 種子放入塑膠盆的矽壤土中和以土壤覆蓋。將部份盆子立 刻如第1段所述之方式處理,但是將其餘的盆子放入溫室 -112- (107) (107)200303170 中’直到該等植物長出二至三片真實的葉子爲止,並將著 將根據本發明的式(I )物質如第2段所述之方式以各種 劑量噴灑。在噴灑之後4至5週及在溫室中的靜置時間, ,經由目測評等的方式發現根據本發明化合物會保留使雙子 葉農作物不受損害,例如,大豆,棉花,油菜籽,甜菜及 馬鈴薯,甚至在萌芽前及萌芽後以高噴灑量之活性化合物 噴灑時。此外,部份物質也會保留使禾本科農作物不受損 害’例如,大麥,小麥,裸麥,高梁’玉蜀黍或米。尤其 係編號 1、 4' 5、 19、 55、 58、 79、 146、 185、 198、 281 ' 2 82 ' 2 83、28 5、2 8 6、2 8 8、2 8 9、290、291、292 及 2 93 (參考表1及2)之式(I)化合物在一些情況中展示 出®選擇性及因此適合於在農業作物中控制不希望的植物 -113-

Claims (1)

  1. 200303170 η) 拾' 申請專利範圍 1 . ~'種式(I )化合物或宜鹽 Η
    R3 R4 (I) 其中 R1及R2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式NR’R”之基團(其 中尺及R”係彼此各自獨立爲H、(C】—C6)院基、(C2 C6)烯基、(C2— C6)块基、(C3 - C6)環院基或(C5 C6)環烯基)、或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1至10個碳原 子^ @基或烴氧基、或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原 子及1至3個來自Ν、Ο及S之雜環原子之雜環基、雜環 @ ® '雜環硫基或雜環胺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 經取代或糸孩 、 ^ _ ’、工取代)、或具有1至2〇個碳原子之有機酸的 醯基,或 個環原子 汉2與NR]R2基團之氮原子—起係具有3至 系基,其及1至4個雜環原子之飽和或不飽和非芳族雜 係選自:中除了氮原子之外的更多視需要存在之雜環原 包栝取代其〇及s,該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其中每一 之含碳SR1SR2具有個碳原子, 院胺基、 胺基、(c,-co院胺基、二(C1—。 ChC6)院基' (Cl—C6)燒氧基、 -114- (2) 200303170 c6) 烯基、(Cl ., )環烯基、苯基或嘴二基、(C3_C6)環烷基、(C5-C6 立的各個基未經取:二系基(其中前灌10個彼此獨 基之基具有1 g 或式一 B *〜 ~ $經取代,以及在討論中的包括取代 12個碳原子) 之醯基,其中 A*係氫或具有 ^ β 1至10個碳原子之非環系或環系烴 基,其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及 B *係式〜C 〇〜' 〜C〇 — 0— 、一 C 0 一 NR,一 、一 S (◦) P —或〜S(Q) —之二價基團,其中Ρ = ο、ι或 2’及R’係氫、具有 R 1至6個碳原子之烷基、苯基、苯甲 基、具有 3至 6個阳 販原子之環烷基或具有1至6個碳原子 之院醯基, 其中包括取代其·^ 代S之一 B* 一 A*具有1至個碳原子, R4 係式—Z1— 甘 J 之基,其中z及R6係如以下之定 義, 、R係彼此各自獨立爲鹵素、氰基、異氰醯基、硝基 式Z R之基(其中22及]^係如以下之定義),或 者兩個毗鄰之R5其—并炫目右d A * 起係具有4至6個環原子之稠合環 ,其係碳環系或包括1至3個來自〇、S及N之雜環原子 及其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院基 及酮基之基取代, R6、R7、R8及R9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除了如果Z2 係直鍵時,則R7不是氫)、或具有〗至2 〇個碳原子之非 環系烴基、或環系烴基或雜環系基,其中前述最後3個各 -115- (3)200303170 個基未經取代^ 或以:R8 i )或以來自兩 Y1及/或γ2 3至8個碳原 經取代或經取 χΐ 、 X2 、 氫原子或其中 ,或兩個毗鄰 起係式一 〇 一 中R係如R3 , 與稠合環附著 —或6-員環 (Y1), γ 1基團係式-一 s ( 0) q-' 1或2及R R8及R9係如J γ2係如 對Υ1及Υ1基 之雜原子的基 ^之C2單元: 或雜環系非芳 Z1 及 Z2 或經取代, ^ R9與CR8R9基團之碳原子(針對Y1或Y2 個γ1及/或Y2基團的兩個R8或R9基與 s團之附著原子一起在每一個情況中係具有 子*之碳環系基,其中前述最後2個各個基未 代, χ3及X4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碳原子(將其以 ~個以上定義之取代基R5取代)或氮原子 之X1、X2、X3及X4符號在每一個情況中一 、一 S 一、— NH —或—NR —之二價基團,其 之定義,其先決條件係χΐ、χ2、χ3及χ4基 之C2單元一起形成碳環系或雜環系芳族5 係m個二價基團γ!,其中各自彼此獨立的 〇—、- C Ο —、— C ( =NR * ) 一、 、—NR* —或—N ( 〇 )—之基團(其中q = 〇 *係如R3之定義)或式CR8R9之基團(其中 以上之定義),及 Y 1定義之基圖或直鍵,其中兩個毗鄰的符號 團或符號對Y1及Y2基團係不具有相同意義 團,及其中(Y1 ) m及Y2基團與芳族環附 及附著於R4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稠合之碳環系 :族4 —至8 —員環, 基團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直鍵或式一 〇 一、 -116- (4) 200303170 - S(〇)p-、- S(O) p-0—、〜〇__s(〇) p -CO—、一 O— CO—、一 co-o—、一取,〜、 一 Ο 一 NR’ 一 NR,一 Ο - 一 NR,一 c〇 — —CO— NR5 —之二價基團,其中P = 〇、1或2,及R,係氫、具有i至 6個碳原子之烷基、苯基、苯甲基、(C3— C6)環院基$ 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烷醯基, m 係 0、1、2、3 或 4,及 η 係 0、1、2、3 或 4。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1及R2係以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在每一個情 況的院基中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院胺基或二院胺基、或 (C 3 - C 6 )環烷胺基、(C 5 - C 6 )環烯胺基、在每—種情 況中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烴氧基、或在每一個 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原子及1至3個來自Ν、Ο及S之 雑環原子之雑環基、雑環氧基、雜環硫基或雜環胺基(其 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 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胺羰基、羧基、磺醯基、氰 基、硫代氰醯基、(C!— C6)燒氧基、(c2—c6)_氧基 、(C2— C6)炔氧基、(Ci—c^)烷氧基—聚(伸烷氧基 )、羥基—聚(伸烷氧基)、(C ! 一 C 6 )烷硫基、單一及 二一 [(Cl— c6)烷基]胺基、[(Cl 一 c6)烷基]羰基、[( c2— c6)烯基]羰基、[(C2〜c6)炔基]羰基、[(c]—c6 )院氧基]羰基、[(c2— C6)烯氧基]羰基、[(c2— c6) 炔氧基]羰基、單—及二—[(C 1 一 C 6 )烷基]胺羰基、苯 -117- (5) (5)200303170 基、苯氧基、(C3—C0)環烷基、苯羰基、苯氧羰基、雜 環基' (c ! - C4 )烷磺醯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也以(c 1〜 C 4 )烷基之基取代, 其中前述最後24個各個取代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 個來自鹵素' CN、SCN、N02、( c4)烷氧基、(Ci —C4)院硫基、(Ci— C4)鹵院氧基、甲醯基、(^―匸 )烷羰基、[(C〗 —c4)鹵烷基]羰基' [(Ci — C4)院氧 基]碳基、[(Ci—C4) _院氧基;I羰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 馨 也以(Ci-C4)烷基和(Ci—C:4)鹵烷基之基取代), 或來自甲醯基、胺羰基、單一及二一 [(Ci—c4)烷 基]胺鑛基' [(Cl — c6)院基]鐵基、[(C2 — C6)烯基]幾 基、[(C2— c6)炔基]鑛基、[(Ci — c6)烷氧基]鑛基' [ (c2-c6)烯氧基]鑛基、苯羰基、(Ci—C6)烷磺醯基 之有機酸之醯基(其中前述最後9個在脂肪族部份或在苯 基環中的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 SCN、N〇2、( Ci — C4)烷氧基、(c广匕)鹵烷氧基、鲁 視需要取代和未經取代之苯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也以( 一 C6)院基和(G—C6)鹵烷基之基取代),或 乂 R及R與NRR基團之氮原子一起係具有3至6 個環原子及丨至4個雜環原子之飽和或不飽和非芳族雜環 系基’其中除了氮原子之外的更多視需要存在的雜環原子 4自N 〇及s,及讀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 素、CN、 ( G — c4)烷基、(Cl — c4)鹵烷基、(Ci — C4) k氧基、(Cl—c4)鹵烷氧基、(Ci—c4)烷氧羰基 -118- (6) (6)200303170 及酮基之基取代, R係氫、胺基、(C】—C6)烷基、(Cl— C6)烷氧 基、(C2—C6)烯基、(C2— C6)炔基、(C3— C6)環院 基、(C5 - C6)壌烯基、苯基或雜環基(其中前述最後g 個各個基未Us代或以—或多個來自_基、經基、胺基、 硝基甲醯基^基、氰基、硫代氰醯基、(c i — c 4)烷 虱基 (Ci C4)烷氧基一(Ci — c4)烷氧基、羥基一( Cl C4)烷氧基、(Cl — c4)烷氧基—聚(伸烷氧基)、 羥基—聚(伸烷氧基)、(Ci— c4)鹵烷氧基、(Ci — ^ )院^基、(C !〜C 4 )鹵烷硫基、單—(c ! — C 4 )烷胺基 、二—(Cr C4)烷胺基、[(Ci_ c4)烷基撮基、[( G - CO烷氧基]鑛基、胺羰基、單一(Ci — c4)烷胺羰 基 '二—(Ci — C4)烷胺羰基、苯基、苯氧基' (q — ^ )環丨兀基、本羰基、本氧羰基、雜環基之基取代,其中前 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基、CN 、SCN、N〇2、(Cl— C4)烷基、(Ci— C4) _ 烷基、( c4)烷氧基和(C!—c4)鹵烷氧基及(Ci—c4)烷擴 醯基和(c】- C 4 )鹵院擴醯基,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也以 (Cl— C4)院基和(Cl— c4)鹵院基之基取代), 或式—B* — A*之醯基,其中 A*係氫或(Ci— C6)院基、(C2— c6)烯基、(c2 —c6 )炔基、(c3 - c6 )環烷基、(c5 — )環烯基或苯 基(其中則述最後6個各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 鹵基、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羧基、硫代氰醯基、 -119- (7) 200303170 ^ C4)烷氧基、(c】—c4)鹵烷氧基、(Ci—c4)烷 ~ ( C! — C4 )烷胺基、二—(Ci — c4 )烷胺基、 苯其兄 C3〜C6 )環烷基之基取代,其中前述最後2個各 個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_素、cN、SCN、N〇2、 C4)烷基、(Ci-CJ鹵烷基、烷氧基 和 (C 1〜C4 )鹵烷氧基,及在環系基的情況中也以(c i 一 D燒基和(Ci— C4)鹵烷基之基取代),及 B * 係式一 C 0 一 C 0 一 〇 — 一 CO — NR’ -S P —或—s(o) p— 0 —之二價基團,其中p = 〇、丨或 一及R係氫、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烷基、苯基、苯甲 ^ 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烷基或具有1至4個碳原子 之烷醯基 其中包栝取代基之一 B*— A*具有1至12個碳原子, R係式一 z] 一 r6之基,其中zl及R6係如以下之定 R係彼此各自獨立爲鹵素、CN、SCN、N02、式 Z〜R7之基(其中Z2及R7係如以下之定義),或者兩 個批鄰之R5基一起係具有4至6個環原子之稠合環,其 係碳環系或包括1至3個來自〇、S及N之雜環原子,及 其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 ! - C 4 )烷基及酮 基之基取代,及 R6及R7、R8、R9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除了如果Z2 係直鍵時,則R7不是氫)、或具有1至1 〇個碳原子之非 環系烴基、或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系烴基、或雜環系 -120- (8) 200303170 基(其中前述最後的3個各個含碳基未經取 個來自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 、擴醯基、氰基、硫代氰醯基、(C ! — c 6 ) —C6)細寧/基、(C2— C6)快氧基、 聚(伸烷氧基)、羥基—聚(伸烷氧基)、 硫基、單—及二—[(C 1 — C 6 ) j:完基]胺基、 烷基]羰基、[(c2— c6)烯基]羰基、f ( q 基、[(G-C6)烷氧基]羰基、[(c2— C6、 ' [(c2— c6)炔氧基]羰基、單—及二—f 基]胺鑛基、苯基、苯氧基、(C3〜c6)^ 、苯氧羰基、雜環基、(C 1 一 C4 )烷擴醯基 的情況中也以(c i - C4 )烷基之基取代, 其中前述最後2 4個各個基未經取代^ 自鹵基、cn、scn、no2、(C!— c4)院氧 )院硫基、(Ci— CU)鹵院氧基、甲醯基、 羰基、[(c〗—C4)鹵烷基]羰基、[(Cl〜c 基、[(Ci— C4)鹵院氧基]鑛基,及在環系 以(Cl 一 C4)院基和(Cl 一 C4)鹵院基之基 X1、X2、X3及X4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碳 氫原子或其中一個以上定義之取代基R5取 ,或兩個毗鄰之X1、X2、X3及X4符號在每 起係式—0—、— S— ' — NH —或—NR- 之 中R係如R3之定義,其先決條件係X1、X: 與稠合環附著之〇2單元一起形成碳環系或 代或以一或多 胺鑛基、竣基 院氧基、(c2 C6 )烷氧基— (c1 - c6)烷 ' [(C, - c6) c 6 )诀基]鑛 1烯氧基]羰基 (Cl - c6 )烷 烷基、苯羰基 ’及在環系基 以一或多個來 基 ' (C!一 c4 (Cl— C4)烷 :4)烷氧基]羰 基的情況中也 取代), 原子(將其以 代)或氮原子 一個情況中一 〜價基團,其 、χ3及X4基 雜環系芳族5 -121 - 200303170 Ο) 一或6 —員環, (Y1 ) m係m個二價基團Y1,其中各自彼此獨立的 Υΐ 基團係式—0—、— CO—、— C(=NR*) -、— S(〇 )q—、一 NR* —或—N(o)—之基團(其中 q = 〇、1 或 2 及R*係如R3之定義)或式CR8R9之基團, γ 2係如Y1定義之基圖或直鍵,其中兩個贩鄰的符號 對Υ1及Υ1基團或符號對Υ1及Υ2基團係不具有相同意義 之雜原子的基團,及其中(Y1 ) m及Υ2基團與芳族環附 著之C2單元及附著於R4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稠合之碳環系 或雜環系非芳族4 一至8 —員環,及 Z 1及Z 2基團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直鍵或式- Ο —、 ~~ S ( 0 ) p —、一 S(O) p - 0 -、— 0— S(O) p -、 一 CO-、一 〇— CO—、一 CO - Ο —、一 NR,一、 —0-NR,一、一NR,一〇— 、一NR,一CO—、 —CO— NIT —之二價基團,其中p = 〇、1或2,及R,係氫 、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烷基、苯基、苯甲基、(C3—C6 )環烷基或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烷醯基, 其中包括在稠合基中的雜環基(除非有其它另外的定 義)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原子及1至3個來自 N、0及S之雜環原子。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i及R2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單一或二一[( c!— C4)烷基]胺基、或(c3— c6)環烷胺基、(c5—c6 )環烯胺基、在每一種情況中具有!至! 〇個碳原子之烴 -122- (10) 200303170 基或烴氧基、或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ί 至3個來自Ν、0及S之雜環原子之雜環基、菊 雜環硫基或雜環胺基(其中前述最後6個各個1 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 羰基、羧基、磺醯基、氰基 '硫代氰醯基、(C 氧基、(C2— C4)烯氧基、(C2— C4)炔氧基、 )烷氧基一聚(伸烷氧基)、羥基-聚(伸烷_ Cl — C4)院硫基、單—及二—[(Cl 一 C4)院基 (C!- C4)烷基]羰基、[(c2-c4)烯基]羰基 C4)炔基]羰基、[(Ci—CO烷氧基]羰基、[( 烯氧基]類基、[(c2— c4)炔氧基]鐵基、單一 Ci— C4)院基]胺_灰基、本基、苯氧基、(c3 — 基、苯裁基、苯氧鐵基、雜環基、(Cl 一 c4)院 在環系基情況中也以(Ci- C4)院基之基取代, 其中前述最後24個各個取代基未經取代或 個來自鹵素、CN、SCN、N02、(Ci— C4)燒氧 —C4)鹵烷氧基、甲醯基、(c〗—C4)烷缓基 C4)鹵烷基]羰基、[(Ci— c4)烷氧基]羰基、丨 )鹵烷氧基]羰基及在環系基情況中也以(c i __ 和(C Ϊ — C 4 )鹵烷基之基取代), 或來自甲醯基、胺羰基、單一及二一 [(c 基]胺羰基、[(c!— C4)烷基]羰基、[(c2、Γ V 4 基、[(C2— c4)炔基]鐵基、[(Ci— C4)院氧I (c 2 — C 4 )傭氧基]類基、本幾基、(Cl— C4) S原子及 ί I環氧基、 ^未經取代 f醯基、胺 1 — C 4 )院 (c 1 — C 4 ,基)、( ;]胺基、[ 、[(c2 -c2- c4) 及二-[( C6 )環烷 磺醯基及 ;以一或多 基、(C! '[(Ci-[(C 1 — C 4 C4)烷基 1 — C 4 )院 )讎基]幾 g]羰基、[ 院擴醯基 -123- (11) 200303170 之有機酸之醯基(其中前、、市㈢ 卞則述取後9個在脂肪族部份或在苯 基環中的各個基未經取代成 1 叫乂 η玫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 SCN、N〇2、(Ci— C4)户每其 ( 烷與基、(C]— C4)鹵烷氧基、 視需要取代和未經取代之莱其% & τω < # μ h之本基及在远系基情況中也以(c 1 —C4 )烷基和(Cl 一 C4)鹵烷基之基取代),或
    以R1及R2與NR1R2基團之氮原子—起係具有3至6 個環原子及丨至4個雜環原子之飽和或不飽和非芳族雜環 系基’其中除了氮原子之外的更多視需要存在的雜環原子 係選自N、0及S,及該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 素、CN、 ( Cl — C4)烷基、(Ci — C4)鹵烷基、(I — c4)烷氧基、(Cl—C4)鹵烷氧基、(Ci—C4)烷氧羰基 及酮基之基取代,
    R係氫、胺基、甲醯基、(C]—C4)烷基、氰基一 (Ci— c4)烷基、(Cl—c4)鹵烷基、單一、二一或多羥 基—(C! — c4)烷基、羥基—聚[(c2 — c4)伸烷氧基卜 (Ci— c4)烷基、單—、二一或多(Ci— c4)烷氧基—( C!—c4)烷基、(Cl — c4)烷氧基—聚[(C2 — c4)伸烷 氧基]—(C〗—C4)烷基、(Ci— c4)鹵烷氧基—(Ci — C4)院基、(C2 — c6)烯基、(c2— c6)鹵烯基、(c2 — C6)炔基、(C2— c6)鹵炔基、或胺羰基 '或(Ci—C4) 院胺基—(C〗—C4)烷基、二[(Ci— c4)烷基]胺基—( C!— c4)烷基、(Cl — c4)烷胺羰基、二(Ci— c4)院胺 羰基、(Ci— C5)烷醯基、[(c2—c4)烯基]羰基、[( Ci— C4)烷氧基]羰基、(C2 - C4)烯氧羰基、胺羰基一 -124- (12) (12)200303170 (c 1 — C 4 )院基、(C]— C4)院胺鑛基一(Cl— C4)院基 、—[(Cl— C 4 )院基]胺鑛基—(Cl— C4)院基、(Cl — C4)院氧鑛基—(Cl— C4)院基、(Cl— C5)院釀基—( C]—C4)院基、[(C2— C4)烯基]羰基—(Cl— C4)院基 、[(Cl— C4)院氧基]羰基 (Cl— C4)院基或(C2— C4 )嫌氧鑛基—(Ci 一 C4)焼基(其中則述最後16個各個 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N、 ( Ci 一 C4 )烷 氧基及(Cl— C4)鹵院氧基之基取代) 或(C3— C6)環院基、(C3 - C6)環院胺基—(Cl — c4)烷基、苯基、苯羰基、苯氧羰基、苯羰基—(Ci—C# )院基、苯氧基一(Ci— C4)院基、苯基一 (C】—C4)院 基、雜環基、雜環基—(Ci— c4)烷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 鹵素、硝基、氰基、(h—c4)烷基、(c!—c4)烷氧基 、(C! — C4 )烷硫基、(C! — C4 )鹵烷基、(C! — C4 )鹵 烷氧基、甲醯基、(Ci— C4)烷羰基、(c!— C4)烷氧羰 基及(C ! - C4 )烷氧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 部份中的前述最後1 〇個基的其中之一, R4係氫、甲醯基、羧基、氰基、硫代氰醯基、胺羰 基、(Cl— c4)烷基、氰基—(c!—c4)烷基、(c!—c4 )院氧基、(Cl— C4)院胺基、一 —[(Cl — C4)院基]胺 基、鹵基—(Cl— C4)院基、經基—(Cl— C4)院基、( C]— C4)院氧基—(Ci— C4)院基、鹵基一 (C]— C4)院 氧基—(Cl— C4)院基、(Cl— C4)院硫基、鹵基一 (C] —c4)烷硫基、(c2 — c6)烯基、鹵基—(c2 — c6)烯基 -125- (13) (13)200303170 、(c2— C6)炔基、鹵基—(c2— c6)炔基 ' (Ci— c4) 院胺基—(c! — c4)烷基、二—[(Ci — c4)烷基]胺基— (c!— C4)烷基、(C3— C9、)環烷胺基—(Ci— c4)院基 ' (c3 - C9 )環院基、具有3至6個環元件之雜環基一( Ci- C4)院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基中的環系基未經取 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Ci- C4) j:完基、鹵素及氰基之基取 代)或苯基、苯氧基、苯羰基、苯鑛基—(Ci— C4)院基 、苯氧鑛基、(Ci— C4)院猿基、(Ci—CU)院氧鑛基、 (Ci— C4)烷胺羰基、(Ci— c4)烷氧羰基—(Ci— c4) 院基、(Ci— C4)院胺羯基—(c!— c4)院基、苯氧基— (Ci— C4)烷基、苯基—(山-C4)烷基、雜環基、雜環 胺基、雜環氧基、雜環硫基、(C i - C5 )烷醯基胺基、N -[(c 1 - C 5 )院醯基]—N - [(Ci— c4)院基]胺基、[( c2- C4)烯基]羰胺基、[(C2 — C4)炔基]羰胺基、[(Ci —C4)院氧基]鑛胺基、[(C2 - c4)烯氧基]鑛胺基、[( C 2 — C 4 )炔氧基]鑛胺基、苯鑛胺基、苯氧鑛胺基、(Cj —C 4 ) j:完·醯基、(C 2 — C 4 )烯磺醯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 鹵素、硝基、氰基、(c! — C4)烷氧基、(c4)院硫 基、(Cl — C4)鹵院氧基、甲釀基、(Cl — C4)燒鑛基、 (C] 一 C4)燒氧鑛基、(Cl— C 4 )院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 情況中也以(C! 一 C4 )烷基和(C! — C4 )鹵烷基之基取代 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的前述最後27個基的其 中之S, R ~,如果n _ 1及如果n大於〗時’則在每一^固情況中 -126- (14) (14)200303170 的R5係彼此獨立爲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 竣基、截基、硫代氯釀基、胺碳基、(C 1 一 C 4 )院基、氛 基一(Cl— C4)院基、(C】一 C4)院氧基、(Cl 一 C4)院 胺基、二一 [(Cl 一 C4)院基]胺基、_基一(Cl 一 C4)院 基、經基一(Cl— C4)院基、(Cl— C4)院氧基—(Cl — C4)院基、鹵基—(Cl— C4)院氧基一(Cl— C4)院基、 (Cl— C 4 )院硫基、鹵基—(Cl— C4)院硫基、(C2— C6 )燃基、_基一(C2— C6)儀基、(C2— C6)快基、鹵基 一 (C2— C6)快基、(Cl— C4)院胺基—(Cl— C4)院基 、一 —[(Ci— C4)院基]胺基—(Ci— C4)院基、(C3 — c9 )環烷胺基—(C! — c4)烷基、(c3 — c9)環烷基、具 有3至6個環元件之雜環基—(Ci- C4)烷基(其中在前 述最後3個基中的環系基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C ! - C4)烷基、鹵素及氰基之基取代)或苯基、苯氧基、苯 羰基、苯羰氧基、苯羰基-(G- C4)烷基、苯氧羰基、 (Cl— C 4 )院鑛基、(Cl— C4)院氧鐵基、(Cl— C4)院 胺羰基、(G-C4)烷氧羰基—(Ci— C4)烷基、(Ci — C4)烷胺羰基—(c!— C4)烷基、苯氧基—(c】—c4)烷 基、苯基—(C1 — C4)烷基、雜環基、雜環胺基、雜環氧 基、雜環硫基、(Ci 一 C5 )烷醯基胺基、N - [ ( Ci — C5 ) 院釀基]—N - [(Ci — C4)院基]胺基、[(C2 — C4)烧基] 羰胺基、[(c2 - C4 )炔基]羰胺基、[(C! 一 c4)烷氧基] 羰胺基、[(c2 — c4)烯氧基]羰胺基、[(c2 — c4)炔氧 基]羰胺基、苯羰胺基、苯氧羰胺基、(c! - C4 )烷磺醯 - 127- (15) (15)200303170 基、(c 2 — C4 )烯磺醯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 W基、(Ci — c4 )烷氧基、(Ci - c4 )烷硫基、(C〗—C4 )歯院氧基、甲醯基、(Ci— C4)烷羰基、(Ci—c4)烷 S ¥炭基' (Cl 一 C;4)烷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情況中也以( c〗-C4 )院基和(Ci 一 c4)鹵烷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 中或在3¾系部份中的前述最後2 8個基的其中之一, 其中在基中的雜環基在每一個情況中包括3至$個環 原子及1至3個來自N、〇及s之雜環原子, 或者兩個Htt鄰之R5基一起係具有4至6個環原子之 稠合環’其係碳環系或包括來自0、S及N之雜壌原子, 及其未經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i — C4 )院基及 酮基之基取代, r8及R9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甲醯基、羧基、氰基 、硫代氰醯基、胺羰基' (c! — c4)烷基、氰基〜(c ι _ G)烷基、(Ci-Cj烷氧基、(c!— C4)烷胺基、二[ (C!匚4)院基]肢基、鹵基—(Ci 一 C4)院基、声其— (Ci—C4)烷基、(Cl-C4)烷氧基一(c】—c4)燒基、 鹵基—(C】—c4)烷氧基—(Ci— c4)烷基、(Cl〜C4) 院硫基、鹵基—(Cl — C4)烷硫基、(c2 — C6)烯基、鹵 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鹵基—(c2— c6 )块基、(Ci— C4)院胺基—(Ci— C4)院基、二[(g — c4)烷基]胺基—(c】—c4)烷基、(C3— C9)環院胺 基〜(Ci—C4)院基、(C3— C9)環院基、具有3至6個 環元件之雜環基-(C! - C4 )烷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 -128- (16) (16)200303170 基中的環系基未經取什祐丨、丨 /FI _ . 心甘 1'攻以一或多個來自(Ci— C4)院基 、鹵素及氰基之基取代)或苯基、苯氧基、苯羰基、苯羰 基—(Cl — C4)烷基、苯氧羰基' (q — c4)烷羰基、( Cl—C4)烷氧羰基、(G— c4)烷胺羰基、(Ci—c4)烷 氧羰基—(Cl—c4)烷基、(Ci—C4)烷胺羰基一((:1一 c4)烷基、苯氧基〜(Ci—c4)烷基、苯基、(Ci—c4) 烷基、雑壞基、雑環胺基、雜環氧基、雜環硫基、(c ! 一 c5)烷醯基胺基、N— [(Ci—c5)烷醯基卜N—[(Ci — c4)烷基]胺基、[(c2— c4)烯基]羰胺基、[(Cr C4) 快基]羰胺基、[(Cl〜C4)烷氧基]羯胺基、[(C2—c4) 烯氧基]羰胺基、[(C:2 — C4)炔氧基]羰胺_、苯羰胺基 、苯氧羰胺基、(Cp c4)烷磺醯基' (C2〜c4)烯磺醯 基或以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氰基、((^一〇4)烷氧 基、(Ci— c4)烷硫基、(Ci—c4)鹵烷氧基、甲醯基、 (C!—c4)烷羰基、(Ci — c4)烷氧羰基、 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情況中也以(Ci _ C4)烷基和(Cl 一 c 4 )歯院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的前 述最後27個基的其中之一, χ1、X2、X3及X4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碳原子(將其以 氫原子或其中一個以上定義之取代基R5取代)或氮原子 ,或兩個毗鄰之X1、X2、X3及X4符號在每—個情況中一 起係式一 〇一、— s一、一 NH—或—NR 一之二價基團,其 中R係如R3之定義,其先決條件係χ1、X2、χ3及X4基 與稠合環附著之C:2單元一起形成碳環系或雜環系芳族5 -129- (17) 200303170 一或ό —員環, (Υ1 ) m係m個二價基團Υ1,其中各自彼此獨1的 Υ1 基團係式—0—、— CO—、— C( =NR* ) —、— S ( 0 )、— NR* —或—N(O)—之基團(其中^0、1或2 及R*係如R3之定義)或式CR8R9之基團’
    Y2係如Y 1定義之基圖或直鍵,其中兩個贩丨4^的付處 對γ 1及Y 1基團或符號對Y 1及Y2基團係不具有相同意義 之雜原子的基團,及其中(Y1 ) m及Y2基團與芳族環附 考之C2單元及附著於R4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稠合之碳環系 或雜環系非芳族4 —至8 -員環,及 其中包括在稠合基中的雜環基(除非有其它另外的定 義)在每一個情況中具有3至9個環原子及】至3個來自 N、0及S之雜環原子。 〜丨-1 IVJ取兵盟,兴
    R1,R2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胺基、甲酿基、 C4)院基' (Cl—C4)院胺基、二—[(Ci 一⑺燒 女基、經基-(C,— C4)院基、(Cl—C4)院氧基— c〇院基、幽基_ (Cl—C4)烷氧基—(Ci_C4)) ,、(C2—c6)烯基、(C2—C6)炔基、鹵基 _ f基、(C1 一C4)㈣基—(C1D院基、或苯基 铒基、苯羰基、苯羰基—(Ci—c4)院基、(。― 氧幾基-(C1—C4)院基、(C「C4)院胺幾基一㈠ =)院基、(Cl 一⑺院幾基、(Ci—c4)燒氧簾基 火基、(Ή。讓基或以〜或多個來自歯素、彳 -13〇 一 (18)200303170 、氰基、(C 1 一 )ί兀硫基、(c 基、(c4) 非環系部份中或 之一, C4)烷基、(Cl— c4)烷氧基、( v ^ 1 — L, —c4)鹵烷基、甲醯基' (Cl — c4)院鑛 烷氧羰基及(Cl— C4)烷氧基之基取代在 在環系部份中的前述最後1 〇個_的其中 R係氫、胺基、甲醯基、〜C4)烷基、气其— (Cl C4)烷基、(Ci — c4)烷氧基〜(Ci—c4)=基、 C2 C6)細基、鹵基—(c2— c6)烯基、(c 茸寸_甘 师盎Q L2〜C6)炔 土或本基、(Ci—c〇烷羰基、(Ci〜C4)烷氧羰基、胺 幾基、苯氧基—(Ci—C4)顏、苯基一(Ci—心院其 多個來自鹵素、(Cl-C4)㈣及(Ci 二 氧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的 6個基的其中之一, 取 R係以氫、(Cl — c4)烷基、氰基—(Ci〜 ft - )辰 基、鹵基—(Cl — C4)烷基、羥基—(Ci — c4)烷基、( c] — c4)烷氧基—(Ci — c4)烷基、鹵基—(Ci〜 ^ 4 ; %7t 氧基—(Cl — C4)烷基、(c2 — c6)烯基、鹵基〜 V L 2 — C6)烯基、(c2—c6)炔基、(Ci—c4)烷胺基、(Ci — C4)烷基、(c3 — c9)環烷胺基—(Ci — c4)烷暮、 —C9 )環烷基、具有3至9個環元件之雜環基— 、I 1 一 L 4 )院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基中的環系基未經取代g U 一或多個來自(Ci—CO烷基、鹵素及氰基之基 苯基、苯氧基—(C!— C4)烷基、苯基—(Ci — 、雜環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氰基、 取代) 或 4)垸基
    C4 -131 - (19) (19)200303170 )院氧基、(C 1 一 C 4 )院硫基、(c 1 一 C 4 )鹵院氧基、( Cl— C4)院鑛基、(Cl— C4)院氧鑛基、(Cl— C4)院氧 基及在環系部份的情況中也以(C! - C4 )烷基和(C! - C4 )鹵烷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環系部份中的前述 最後4個基的其中之一, R5,如果n= 1及如果II大於1時,則在每一個情況中 的R5係彼此獨立爲鹵素、羥基、胺基、硝基、甲醯基、 氰基、胺羰基、(Ci— C4)單烷胺羰基、(C」—C4)二烷 胺羰基、(C!— C4)烷基、氰基—(C!— C4)烷基、(C! 一 C4)院氧基、(Cl— C4)院胺基、鹵基一(Cl— C4)院 基、經基—(Cl— C4)院基、(Cl— C4)院氧基—(Cl — C4)院基、(C2— C4)燒基、(C2— C4)快基、(Cl— C4 )院胺基一 (Cl — C4)院基、—-[(C 1 — C 4 )院基]胺基— (C 1 — C 4 )院基、或[(Cl 一 C4)院基]鐵基、[(Cl— C4 )鹵烷基]羰基、[(Ci— C4)烷氧基一 (0^-(:4)烷基] 羰基、甲醯基胺基、[(C! — C4 )烷基]羰胺基、[(Ci 一 C4)鹵院基]鐵胺基、苯基、苯氧基、苯簾基、苯鑛胺基 、雜環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C! — C4 )烷基、(C】 —C4)鹵院基、(Cl— C4)院氧基、(Cl 一 C4)齒院氧基 及(c i - C 4 )烷硫基之基取代的前述最後5個基的其中之 -- , Rs及R9係彼此各自獨立爲氫、(C! — C4 )烷基、氰 基一(Ci—C4)院基、鹵基—(Cl— C4)院基、經基—( Ci—C4)焼基、(Ci—C4)院氧基—(Cl— C4)院基、鹵 -132- (20)200303170 基一 基、 )烷 ~ c, 雜環 系基 截基 一( 、氰 c4) ' ( )烷 環系 氫原 ,或 起係 中 I 及X 芳族 Y1 i CH ( j C4)烷氧基—(Cl — C4)烷基、(c2 — c6)烯 鹵基、(C2 — C6)烯基、(C2 — c6)炔基、(Cl — c4 胺其、 土 (Cl — C4)烷基、(C3—c9)環烷胺基—(Cl )烷基、r P、丁™ (3 C 9 )壞烷基、具有3至9個環元件之 — (Cl — C4)烷基(其中在前述最後3個基中的環 未糸取代或以一或多個來自(ci )烷基、鹵素及 之土取代)或苯基、苯氧基—(Ci〜c4)烷基、苯基 Cl 一 C4)烷基、雜環基或以一或多個來自鹵素、硝基 基、(^― c4)院氧基、(Ci— C4)烷硫基、(q — 白院氧基、(c】- c4)j:完鑛基、(Ci— C4)院氧鐵基 Cl— C4)烷氧基及在環系部份的情況中也以(Ci—匕 基和(CO鹵烷基之基取代在非環系部份中或在 部份中的前述最後4個基的其中之一。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 、x 、X3及X4係彼此各自獨立爲碳原子(將其以 子或其中一個以上定義之取代基r5取代)或氮原子 兩個毗鄰之χΐ、X2、X3及X4符號在每—個情況中〜 式一 0—、〜S—、—NH 一或—NR—之二價基團,其 係氯或(Cp c4)烷基,其先決條件係χ1、X2、γ 4基與稠合環附著之G單元一起形成碳環系或雜環系 5 -或6 —員環, (Y1 ) m係⑺個二價基團Y1,其中各自彼此獨立的 :團係式 CH2、ch(CH3) 、ch(c2h5)、 CH3 ) 2 或 CH ( C6H5 )之基團,及 m = 〇、;!、2 或 3, -133- (21) 200303170 及 Y2 係直鍵或式—〇—、一 S— ' CH2、CH C I - c 4 )院胺基之基團,其中兩個1¾鄰的符號 基團或符號對Y 1及Y2基團係不具有相同意義 基團,以及其中(Y1 ) m及Y2基團與芳族環时 元及附著於R4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稠合之碳環 非芳族4 —至8 -員環。 6. —種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 式(1 )化合物及其鹽類之方法,其包含 a) 以式(II)化合物 Η - R13 ( II ) (其中R1 3係來自羧酸酯、羧酸原醒、鑛 胺及羧酸酐之官能基)與式(III )之二胍或 反應 r1r2n
    或 b ) 以式(IV )化合物 (ch3 )或( 對Y1及Y1 之雜原子之 ί著之c2單 系或雜環系 中任〜項之 醯氯、羧醯 其酸加成鹽 (III)
    N N r1r2n
    R 14 (IV) -134· (22) 200303170 (其中R14係可交換基或離棄基)與式(V )之胺或 其酸加成鹽反應
    或 c ) 以式(VI )之二胺基—1,3,5 -三畊與式(VII ) 之異氰酸酯反應 Η R R
    3 Ν丨R (丫)「 ,Ύ: .X (R)n (VII) 0=C=N χ| R 或 d) 除去在結構(VIII )中的基R1 離棄基或基團 其係可除去之 15 R I V2 V4 Ν^Ν (Υ1)Ιύ^;Χ R1R2N"^N 人 (R°)n FT R X -135- (VIII) (23) (23)200303170 其中在式(11 ) 、 ( 111 ) 、 ( IV ) 、 ( V ) 、 ( VI ) 、(VII)和(VIII)及基 R1、R2、R3、R4、R5、X1、X2 、X3、X4、Y1和Y2及符號m和n係如式(I )中之定義 ο 7 . —種除草劑或植物生長調節組成物,其包含一或 多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式(I )化合 物或其鹽類及在農作物保護作用中所使用之調配輔助劑。 8 . —種用於控制有害植物或調節植物生長之方法, 其包含以有效劑量之一或多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 中任一項之式(I )化合物或其鹽類噴灑在植物、植物種 子或耕種區域上。 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以式(I ) 化合物或其鹽類用於控制在有用的農作物中或觀賞性植物 中的有害植物或調節生長。 1 〇 . —種式(III ) 、( V ) 、( νII )或(Vπ 1)化合 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定義。 200303170 陸、(一)、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無圖 (二)、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無 J \ NN
    -5-
TW092103329A 2002-02-20 2003-02-18 2-Amino-4-bicyclylamino-6H-1,3,5-triazines,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TW20030317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7037A DE10207037A1 (de) 2002-02-20 2002-02-20 2-Amino-4-bicyclyamino-6H-1,3.5-triazi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3170A true TW200303170A (en) 2003-09-01

Family

ID=2763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3329A TW200303170A (en) 2002-02-20 2003-02-18 2-Amino-4-bicyclylamino-6H-1,3,5-triazines,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 US7479471B2 (zh)
EP (1) EP1478628B1 (zh)
JP (1) JP4755396B2 (zh)
KR (1) KR101107877B1 (zh)
CN (1) CN100491359C (zh)
AR (1) AR038562A1 (zh)
AT (1) ATE410416T1 (zh)
AU (2) AU2003212235A1 (zh)
BR (1) BR0307877B1 (zh)
CA (1) CA2476828C (zh)
DE (2) DE10207037A1 (zh)
ES (1) ES2312754T3 (zh)
MX (1) MXPA04008044A (zh)
MY (1) MY138410A (zh)
NZ (1) NZ534737A (zh)
RU (1) RU2004127931A (zh)
TW (1) TW200303170A (zh)
WO (1) WO2003070710A1 (zh)
ZA (1) ZA2004056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1883A1 (de) * 1999-05-12 2000-11-16 Bayer Ag Substituierte Thienocycloalk(en)ylamino-1,3,5-triazine
CA2515116C (en) * 2003-02-05 2014-01-21 Bayer Cropscience Gmbh Amino-1,3,5-triazines n-substituted with chiral bicyclic radical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DE102004034571A1 (de) * 2004-07-17 2006-02-23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e Mittel
EP1790227A1 (de) * 2005-11-25 2007-05-30 Bayer CropScience AG Wässrige Suspensionskonzentrate aus 2,4-Diamino-s-triazinherbiziden
JP5188988B2 (ja) * 2006-02-10 2013-04-24 トランステック ファーマ,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ベンゾアゾール誘導体、組成物、及びオーロラキナーゼ阻害剤としての使用方法
EP1854355A1 (de) * 2006-03-15 2007-11-14 Bayer CropScience AG Wässrige Suspensionskonzentrate
DE102006016884A1 (de) * 2006-04-11 2007-10-25 Bayer Cropscience Ag Substituierte Diamino-1,3,5-triazi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EP1958509A1 (de) * 2007-02-19 2008-08-20 Bayer CropScience AG Herbizid-Kombination
EP2147600A1 (en) * 2008-07-21 2010-01-27 Bayer CropScience AG Method for weed control in lawn
ES2649937T3 (es) 2010-12-21 2018-01-16 Bayer Cropscience Lp Mutantes tipo papel de lija de Bacillus y procedimientos de uso de los mismos para mejorar el crecimiento vegetal, promover la salud de plantas y controlar enfermedades y plagas
ES2608967T3 (es) 2011-03-28 2017-04-17 Mei Pharma, Inc. (Aralquilamino sustituido en alfa y heteroarilalquilamino)pirimidinil y 1,3,5-triazinil benzimidazoles, composiciones farmacéuticas que los contienen, y estos compuestos para usar en el tratamiento de enfermedades proliferativas
US20140088103A1 (en) * 2011-03-28 2014-03-27 Mei Pharma, Inc. (fused ring arylamino and heterocyclylamino) pyrimidinyl and 1,3,5-triazinyl benzimidazole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their use in treating proliferative diseases
MX2014002890A (es) 2011-09-12 2015-01-19 Bayer Cropscience Lp Metodo para mejorar la salud y/o promover el crecimiento de una planta y/o mejorar la maduracion de frutos.
RU2509770C2 (ru) * 2012-06-22 2014-03-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олекуляр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Новые химически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ные 2,4-диамино-1,3,5-триазина для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человека и животных
WO2015047124A1 (ru) * 2013-09-26 2015-04-02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олекуляр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Новые химически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ные 2,4-диамино-1,3,5-триазина для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человека и животных
PL3071206T3 (pl) 2013-11-22 2022-01-17 CL BioSciences LLC Antagoniści gastryny (eg yf476, netazepid) do leczenia i zapobiegania osteoporozie
PL3102576T3 (pl) 2014-02-03 2019-12-31 Vitae Pharmaceuticals, Llc Dihydropirolopirydynowe inhibitory ror-gamma
UA118989C2 (uk) 2014-10-14 2019-04-10 Вітае Фармасьютікалс, Інк. Дигідропіролопіридинові інгібітори ror-гамма
US9845308B2 (en) 2014-11-05 2017-12-19 Vitae Pharmaceuticals, Inc. Isoindoline inhibitors of ROR-gamma
US9663515B2 (en) 2014-11-05 2017-05-30 Vitae Pharmaceuticals, Inc. Dihydropyrrolopyridine inhibitors of ROR-gamma
WO2017016914A1 (de) * 2015-07-24 2017-02-02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Substituierte furano-/thienocycloalkylamino-2-pyrimidinderivate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bekämpfung unerwünschten pflanzenwachstums
WO2017024018A1 (en) 2015-08-05 2017-02-09 Vitae Pharmaceuticals, Inc. Modulators of ror-gamma
WO2017087608A1 (en) 2015-11-20 2017-05-26 Vitae Pharmaceuticals, Inc. Modulators of ror-gamma
TWI757266B (zh) 2016-01-29 2022-03-11 美商維它藥物有限責任公司 ROR-γ調節劑
US9481674B1 (en) 2016-06-10 2016-11-01 Vitae Pharmaceuticals, Inc. Dihydropyrrolopyridine inhibitors of ROR-gamma
AU2018271862B2 (en) 2017-05-23 2022-12-15 Mei Pharma, Inc. Combination therapy
IL298639A (en) 2017-07-24 2023-01-01 Vitae Pharmaceuticals Llc Inhibitors of gamma ror
WO2019018975A1 (en) 2017-07-24 2019-01-31 Vitae Pharmaceuticals, Inc. INHIBITORS OF ROR GAMMA
US11351176B2 (en) 2017-08-14 2022-06-07 Mei Pharma, Inc. Combination therapy
WO2024003913A1 (en) * 2022-06-30 2024-01-04 Adama Agan Lt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iguanidine salts and triazi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2167A (en) * 1972-10-27 1976-01-13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Substituted s-triazines as herbicidal agents
US3816419A (en) * 1972-10-27 1974-06-11 American Cyanamid Co Substituted s-triazines
GB1479544A (en) * 1974-02-07 1977-07-13 American Cyanamid Co 1,2,3,4-tetrahydro-1-naphthylurea derivativ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US3953506A (en) * 1974-02-07 1976-04-27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Ureidotetralin compounds
US3953606A (en) * 1974-02-07 1976-04-27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using ureidotetralin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US4154740A (en) * 1976-03-23 1979-05-15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Substituted tetrahydrobenzothiophenes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WO1988002368A1 (en) 1986-09-30 1988-04-07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Triazine derivativ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herbicide containing same as effective ingredient
RU2058983C1 (ru) 1989-02-20 1996-04-27 Идемицу Козан Компани Лимитед Триазиновое производное,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гербицид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на его основе
US5286905A (en) 1990-12-28 1994-02-15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biguanide derivative
US5250686A (en) * 1991-04-18 1993-10-05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riazine compounds
US5527954A (en) * 1993-04-08 1996-06-18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fluoroisobutyric acid or its ester
JPH08183781A (ja) * 1994-12-28 1996-07-16 Idemitsu Kosan Co Ltd トリアジ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
CN1207735A (zh) * 1995-11-27 1999-02-10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三嗪衍生物
DE19607450A1 (de) * 1996-02-28 1997-09-04 Hoechst Schering Agrevo Gmbh 2-Amino-4-bicycloamino-1,3,5-triazi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DE19641692A1 (de) * 1996-10-10 1998-04-23 Bayer Ag Substituierte 2,4-Diamino-1,3,5-triazine
DE19744232A1 (de) * 1997-10-07 1999-04-08 Bayer Ag Substituierte 2,4-Diamino-1,3,5-triazine
DE19921883A1 (de) * 1999-05-12 2000-11-16 Bayer Ag Substituierte Thienocycloalk(en)ylamino-1,3,5-triazine
MXPA02003436A (es) * 1999-10-07 2002-08-20 Amgen Inc Inhibidores de triazina cinas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10416T1 (de) 2008-10-15
CN1636001A (zh) 2005-07-06
DE10207037A1 (de) 2003-08-28
WO2003070710A1 (de) 2003-08-28
EP1478628A1 (de) 2004-11-24
KR20040089655A (ko) 2004-10-21
AU2009251129A1 (en) 2010-01-21
CN100491359C (zh) 2009-05-27
BR0307877A (pt) 2004-12-28
US7479471B2 (en) 2009-01-20
JP2005525351A (ja) 2005-08-25
ZA200405699B (en) 2005-07-01
DE50310607D1 (de) 2008-11-20
JP4755396B2 (ja) 2011-08-24
MXPA04008044A (es) 2004-11-26
AU2003212235A1 (en) 2003-09-09
EP1478628B1 (de) 2008-10-08
AU2009251129B2 (en) 2011-12-22
AU2009251129B9 (en) 2012-05-03
MY138410A (en) 2009-05-29
RU2004127931A (ru) 2005-04-10
US20040002424A1 (en) 2004-01-01
BR0307877B1 (pt) 2014-12-23
CA2476828A1 (en) 2003-08-28
NZ534737A (en) 2006-03-31
AR038562A1 (es) 2005-01-19
ES2312754T3 (es) 2009-03-01
CA2476828C (en) 2012-08-21
KR101107877B1 (ko)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303170A (en) 2-Amino-4-bicyclylamino-6H-1,3,5-triazines,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TWI391094B (zh) N-經對掌性二環基團取代之胺基-1,3,5-三嗪化合物,其製法,組成物及其用作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之用途
WO2006050803A1 (de) Substituierte bi- und tricyclische pyrazol-derivat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WO2007003294A1 (de) 3-[1-halo-1-aryl-methan-sulfonyl]- und 3-[1-halo-1-heteroaryl-methan-sulfonyl]-isoxazolin-deriv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DE102004054666A1 (de) Substituierte Pyrazol-3-carboxami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WO2009010156A2 (de) Substituierte phenylpropargylverbindung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JP2002518378A (ja) 2,4−ジアミノ−1,3,5−トリアジン、その製法および除草剤および植物生長調節剤としてのその使用
US20030171218A1 (en) Substituted 3-heteroaryl(amino- or oxy)pyrrolidin-2-on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as herbicide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TWI401253B (zh) 經雙環基團n-取代的二胺基-1,3,5-三,其製法,其組成物,以及其作為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用途
JP2002540104A (ja) 2,4−ジアミノ−1,3,5−トリアジン、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除草剤および植物成長調節剤としてのその使用
TW200806638A (en) Substituted diamino-1,3,5-triazine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crop growth regulators
US7838672B2 (en) Use of fused ring-1,2,4-benzotriazine derivatives as herbicide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for the control of undesired plants or vegetation,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WO2001044208A1 (de) 4,6-substituierte 2-amino-1,3,5-triazin deriv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US20030104945A1 (en) 2,4-Diamino-1,3,5-triazin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EP1361219A1 (en) Herbicidal indanylalkylamino-1,3,5-triazine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