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4806U -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4806U
CN217284806U CN202123187102.3U CN202123187102U CN217284806U CN 217284806 U CN217284806 U CN 217284806U CN 202123187102 U CN202123187102 U CN 202123187102U CN 217284806 U CN217284806 U CN 217284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odes
net body
electrode
liquid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71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超
皮廖希
肖全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871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4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4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4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网体及多个发热电极,多个所述发热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网体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发热电极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通过多个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的方式,能增加发热网体的面积,进而提高发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产生装置,是利用发热丝对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溶胶,因此,发热丝的发热面积决定了对气溶胶基质的发热效率。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发热丝的发热面积,采用将发热丝多圈环绕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发热效率依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能够提高发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网体及多个发热电极,多个所述发热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网体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发热电极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电极包括连接段及引脚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发热网体连接,所述引脚段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电极,在所述连接段至所述引脚段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吸液件,所述吸液件用于吸收气溶胶基质,所述发热网体贴设于所述吸液件,以加热所述气溶胶基质并产生气溶胶。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网体包括面向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呈弧面设置。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件包括面向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呈弧面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端面的弧面方向相同。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件围设形成加热腔,所述发热网体贴设于所述吸液件靠近所述加热腔的一侧,所述加热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加热腔在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插设于所述加热腔且贴设于所述发热网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及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靠近所述雾化腔一侧设置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相对于所述雾化腔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网体及多个发热电极,多个所述发热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网体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发热电极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通过多个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的方式,能增加发热网体的面积,进而提高发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热网体及发热电极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发热组件在M-M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吸液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吸液件的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雾化芯在F-F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方式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方式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方式,也不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相结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组件10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发热网体11及发热电极12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发热组件10包括发热网体11及多个发热电极12。
其中,多个发热电极12分别与发热网体11连接,多个发热电极12间隔设置。
比如如图1所示的,发热电极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发热电极12分别连接于发热网体11的两端,又比如如图2所示的,发热电极1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发热电极12分别与发热网体11的连接,并将发热网体11分隔形成两个部分,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发热电极12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多个发热电极12中相邻的两个发热电极12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比如如图1所示的,发热电极12a的延伸方向A1与发热电极12b的延伸方向A2呈交叉设置,又比如如图2所示的,发热电极12a的延伸方向A1与发热电极12c的延伸方向A3呈交叉设置,发热电极12c的延伸方向A3与发热电极12b的延伸方向A2呈交叉设置,通过多个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的方式,能增加发热网体的面积,进而提高发热效率。
其中,发热电极12包括连接段121及引脚段122,连接段121与发热网体11的连接,引脚段122在延伸方向上与连接段121连接,也即每个发热电极12均包括连接段121及引脚段122,每个连接段121分别与发热网体11的连接,每个引脚段122在延伸方向上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段121连接,比如发热电极12a的引脚段122与发热电极12a的连接段121连接,发热电极12b的引脚段122与发热电极12b的连接段121连接。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发热电极12在连接段121至引脚段122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比如如图1所示的,发热电极12a与发热电极12b之间的间距H1<H2,又比如如图2所示的,发热电极12a与发热电极12c之间的间距H3<H4,发热电极12c与发热电极12b之间的间距H5<H6,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发热电极12在连接段121至引脚段122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也可以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发热电极12用于接电以形成通电回路,从而使得发热网体11发热,比如如图1所示的,发热电极12a为正极,发热电极12b为负极,两者在接电后形成通电回路,又比如如图2所示的,发热电极12a与发热电极12b均为正极,发热电极12c为负极,三者之间形成通电回路。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组件20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发热组件20在M-M向上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发热组件20包括吸液件21及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发热网体11、多个发热电极12。
其中,吸液件21用于吸收气溶胶基质,发热网体11贴设于吸液件21,以加热气溶胶基质并产生气溶胶,在实际应用时,该吸液件21可以选用吸液棉、吸液陶瓷等。
请参阅图5,图5是图2中吸液件21的截面示意图,吸液件21围设形成加热腔201,发热网体11贴设于吸液件21靠近加热腔201的一侧。
其中,加热腔201包括第一开口2011及第二开口2012,加热腔201在第一开口2011至第二开口2012的延伸方向,也即如图5所示的B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以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发热组件20在对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时,一方面能够聚拢发热组件20的发热温度,提高发热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聚拢产生的气溶胶,提高雾化效果。
进一步的,吸液件21包括远离加热腔201一侧的外周面211,外周面211相对于加热腔201在第一开口2011至第二开口2012的延伸方向,也即如图5所示的B向呈倾斜设置。
请参阅图6,图6是图3中吸液件21的展开示意图,其中,发热网体11包括面向发热电极12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111,第一端面111呈弧面设置。
进一步的,吸液件21包括面向发热电极12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212,第二端面212呈弧面设置,且与第一端面111的弧面方向相同,也即第一端面111的弧面与第二端面212的弧面的弯曲方向相同。
进一步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方式中的发热组件20还包括支撑件22,支撑件22插设于加热腔201且贴设于发热网体11。
具体的,支撑件22包括贴设于发热网体11的支撑面221,该支撑件221相对于加热腔201在第一开口2011至第二开口2012的延伸方向,也即如图5所示的B向呈倾斜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30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雾化芯30在F-F向上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雾化芯3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发热组件及壳体31,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发热组件20为例。
其中,壳体31形成有雾化腔301,发热组件20设置于雾化腔301内,以在雾化腔301内加热气溶胶基质并产生气溶胶。
其中,壳体31包括靠近雾化腔301一侧设置的贴合面311,贴合面311相对于所述雾化腔301的出气方向,也即如图8所示的C向呈倾斜设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液件21的外周面211与贴合面311贴合,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雾化腔301在出气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也即雾化腔301在如图8所示的上端开口小于下端开口,能够使得气溶胶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液能够快速回流至吸液件21,实现对冷凝液的二次加热。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的雾化芯30还包括供电电极32,供电电极32与发热电极12电连接,以为发热电极12供电。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支撑件22穿设于供电电极32。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雾化芯30。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网体及多个发热电极,多个所述发热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网体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发热电极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通过多个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的方式,能增加发热网体的面积,进而提高发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网体及多个发热电极,多个所述发热电极分别与所述发热网体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发热电极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发热电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极包括连接段及引脚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发热网体连接,所述引脚段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电极,在所述连接段至所述引脚段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吸液件,所述吸液件用于吸收气溶胶基质,所述发热网体贴设于所述吸液件,以加热所述气溶胶基质并产生气溶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网体包括面向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呈弧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包括面向所述发热电极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呈弧面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端面的弧面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围设形成加热腔,所述发热网体贴设于所述吸液件靠近所述加热腔的一侧,所述加热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加热腔在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插设于所述加热腔且贴设于所述发热网体。
8.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及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靠近所述雾化腔一侧设置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相对于所述雾化腔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CN202123187102.3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7284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102.3U CN21728480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102.3U CN21728480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4806U true CN217284806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7102.3U Active CN21728480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4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09100A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KR20220023972A (ko) 메쉬 시트형 다공 가열식 무화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가열 무화기
CN111436664A (zh) 一种发热陶瓷体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15583152U (zh) 一种雾化器
EP4159057A2 (en) Heating bod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84806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4012202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302622A1 (en) Atomiz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thereof
CN217089626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185256U (zh) 加热元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136843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218474037U (zh)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CN220756583U (zh) 加热元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416037U (zh) 发热网、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51341U (zh) 发热件、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798666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845048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598535A (zh) 加热件及其制备方法、雾化芯、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20174490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818662U (zh) 制热管组件及加热装置
CN220494281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958769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73815U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93064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雾化装置和雾化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