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3815U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3815U
CN219373815U CN202320419963.XU CN202320419963U CN219373815U CN 219373815 U CN219373815 U CN 219373815U CN 202320419963 U CN202320419963 U CN 202320419963U CN 219373815 U CN219373815 U CN 219373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atomizing
generating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99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99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3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3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3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发热体用于加热雾化,其包括: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以及,发热部,其连接于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发热部包括间隔排布的至少两条发热线路,每一发热线路包括多个发热单元;以及,至少一个散热部,至少一个散热部与多个发热单元交替排布连接,且至少一个散热部与多个发热单元一体成型,并位于同一平面;任一散热部的散热面积大于任一发热单元的发热面积;使得发热线路不易形成过热现象。

Description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用于加热雾化液的一种装置。目前大多都采用电阻率较高的合金和金属作为发热体,然而,由于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会传导,因此往往发热体会存在温度不均、各部分温差较大,容易出现过热,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热体上会残留有物质,在高温的加持下会使得发热体逐渐积碳碳化;不仅如此,还会影响与发热体接触的导液体也随之碳化,影响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体,用于加热雾化,其包括:
第一导电部;以及,
第二导电部;以及,
发热部,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所述发热部包括间隔排布的至少两条发热线路,每一所述发热线路包括多个发热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与所述多个发热单元交替排布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与所述多个发热单元一体成型,并位于同一平面;
任一所述散热部的散热面积大于任一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发热单元为直线单元、曲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首尾相接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还包括:
连接单元,连接于所述至少两条发热线路中两两相邻的所述发热线路之间;以及,
散热单元,连接于所述至少两条发热线路中位于外侧的所述发热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包括至少两个散热部,所述至少两个散热部介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线路之间,且所述至少两个散热部沿所述发热线路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包括至少两个散热部,所述至少两个散热部两两对称地分布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线路靠外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雾化组件,其包括:
导液体,所述导液体包括进液面以及雾化面;
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贴覆于所述雾化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发热体平铺于所述雾化面上;
或者,所述雾化面为曲面结构,所述发热体卷曲地贴合于所述雾化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呈筒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壁形成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液孔;
所述导液体呈筒状,设于所述支撑架中,且从所述支撑架内部覆盖所述进液孔的孔口;所述发热体卷贴于所述导液体的内周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用于流通气体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面位于所述气流通道中;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裸露于所述气流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述的雾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所述发热体提供电能,以通电发热。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散热部以及将散热部和发热单元交替排布,使得发热线路中高温部分的热量得以快速传导到散热部,从而令发热线路不易形成过热现象,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发热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发热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发热体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雾化组件100;支撑架1;导液体2;发热体3;气流通道4;固定座5;第一引线6;第二引线7;进液孔11;进液面21;雾化面22;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发热部33;散热部34;散热片35;连接片36;发热单元331;连接单元332;散热单元3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储液仓(未图示)、雾化安装组件(未图示)、雾化组件100以及电池组件(未图示)。
储液仓内设有导气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雾化组件100安装到雾化安装组件中并收容于储油仓内,雾化组件100与储液腔之间设有导液通道,雾化液通过导液通道流向雾化组件100。电池组件与雾化组件100导电连接,以提供电能给雾化组件100。雾化组件100在通电时可对流入其中的雾化液进行雾化并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经导气通道流出并被用户所吸食或者吸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00包括支撑架1、导液体2以及发热体3。
如图1、图2所示,支撑架1呈圆筒状,用于起到容纳以及支撑的作用,其可采用刚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地,支撑架1并不限定于呈圆筒状,还可以是其他中空的结构,比如方筒状等等。在支撑架1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贯穿其周壁的进液孔11,该进液孔11将储液腔和支撑架1的内部相连通,雾化液可通过该进液孔11渗透至导液体2中。可选地,每一进液孔11呈拱门形;多个进液孔11可分为两组进液孔11,该两组进液孔11以支撑架1的周向为中心线镜像对称地间隔排布,且属于同一组的进液孔11沿支撑架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如图2、图3所示,导液体2可呈圆筒状,其外径略小于支撑架1的内径,可安装于支撑架1中位于进液孔11的位置,该导液体2不仅与支撑架1的内周壁面相贴合,且可将所有进液孔11的孔口所覆盖。该导液体2可包括用于吸收雾化液的进液面21以及用于供发热体3安装于其上的雾化面2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体2的外周壁面形成进液面21,导液体2的内周壁面形成雾化面22,进液面21覆盖于所有进液孔11的孔口,雾化液从进液面21处所吸收并渗透至雾化面22,继而被发热体3所加热雾化。可选地,该导液体2可采用多孔陶瓷或者棉质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支撑架1和导液体2共同界定出了一个气流通道4,该气流通道4与导气通道相连通,产生的气溶胶依次流经气流通道4和导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发热体3在展开状态下可为平面结构,其通过曲卷成筒状后,贴覆在导液体2的雾化面22上,用于通电发热。可以理解地,发热体3的结构可与雾化面22的形状相适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面22为平面结构,发热体3可平铺于雾化面22上。另外,发热体3还可以通过烧结等方式一体成型附着在雾化面22上。
发热体3可采用金属片材,通过蚀刻、切割、冲压等方式,在较薄的金属片材上制成有规则的发热线路以及其他部分。片材的厚度优选在0.03-0.3mm之间,材料一般由电阻率较大的合金制作而成,比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铁合金等。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3可包括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发热部33以及两个散热部34。第一导电部31和第二导电部32呈长方形的片状结构,发热部33连接在第一导电部31和第二导电部32之间,发热部33可包括间隔排布的两条发热线路,该两个散热部34可结合于发热线路上,用于散热。
每个发热线路可包括三个发热单元331,邻近第一导电部31的发热单元331与第一导电部31相连接,邻近第二导电部32的发热单元331与第二导电部32相连接每一个发热单元331可为直线单元、曲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首尾相接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一发热单元331可由数个呈V形的折线单元所构成。
两个散热部34呈多边形的片状结构,其散热面积大于任一发热单元331的发热面积。该两个散热部34介于两个发热线路之间,沿发热线路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并且,该两个散热部34与该三个发热单元331交替排布,优选散热部34和发热单元331之间呈规则的对称形状分布,以确保热量分布均衡。散热部34上还设有沿着垂直于发热线路延伸的方向、向外延伸的散热片35,该散热片35亦可用于散热。
可以理解地,相关技术中,发热线路包括连续且一体连接的发热单元331,发热线路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会将雾化液所雾化,另一部分会进行传导,但是由于金属的导热效率较高,往往会出现发热线路的中间温度高,而靠近两个导电部的温度低,导致容易出现中间部分的发热单元331因使用时间长而表面碳化,同时,还会使得和该碳化的发热单元331接触的导液体2跟随碳化,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3通过对发热线路中增加较大面积的散热区域,使得发热线路中高温部分的热量得以快速传导到散热部34处,并且散热部34裸露于气流通道4中,在气流流经时可通过热交换将散热部34处的热量快速传导到气流中,使得发热线路具有较快的散热速度,不易形成过热现象,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发热线路还包括多个连接单元332以及多个散热单元333。其中,多个连接单元332连接在两条发热线路之间,多个散热单元333连接在两条发热线路靠外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接单元332呈纵长形,其两端分别连接非同一条发热线路且相对的两个折线单元的端部;每一散热单元333呈亦呈纵长形,其一端连接在对应折线单元靠外的折弯处。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单元33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三个,发热线路的数量和散热部34的数量亦是同理。发热线路、发热单元331以及散热部34的数量均可设置至少一个,其三者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发热需求和散热需求而定。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热体3包括两条发热线路以及一个散热部34,每条发热线路包括两个发热单元331,散热部34布置在该两个发热单元331之间。优选地,散热部34的数量为1-2个,因为散热面积太大的话会造成发热面积过小,会影响雾化效果,造成烟雾量小。
同样的,散热部34的形状,以及散热部34相对于发热线路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两个散热部34呈铅笔状,对称地分布于两个发热线路靠外的一侧,且该两个散热部34之间通过用于加固的一个连接片36相连接。
如图2、图3所示,雾化组件100还包括固定座5,以及呈纵长形的第一引线6和第二引线7。第一导电部31和第二导电部32分别通过第一引线6和第二引线7与位于雾化组件100外部的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固定座5呈筒状,安装在支撑架1邻近电源组件的端部处,该固定座5可起到固定作用,将第一引线6和第二引线7固定地设置在支撑架1内。
可选地,储液仓、雾化安装组件以及电池组件可参考相关技术,在这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体,用于加热雾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导电部(31);以及,
第二导电部(32);以及,
发热部(33),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3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32)之间,所述发热部(33)包括间隔排布的至少两条发热线路,每一所述发热线路包括多个发热单元(331);以及,
至少一个散热部(34),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34)与所述多个发热单元(331)交替排布连接,且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34)与所述多个发热单元(331)一体成型,并位于同一平面;
任一所述散热部(34)的散热面积大于任一所述发热单元(331)的发热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发热单元(331)为直线单元、曲线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首尾相接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33)还包括:
连接单元(332),连接于所述至少两条发热线路中两两相邻的所述发热线路之间;以及,
散热单元(333),连接于所述至少两条发热线路中位于外侧的所述发热线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34)包括至少两个散热部(34),所述至少两个散热部(34)介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线路之间,且所述至少两个散热部(34)沿所述发热线路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34)包括至少两个散热部(34),所述至少两个散热部(34)两两对称地分布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线路靠外的一侧。
6.一种雾化组件,其包括:
导液体(2),所述导液体(2)包括进液面(21)以及雾化面(22);
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3),所述发热体(3)贴覆于所述雾化面(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22)为平面结构,所述发热体(3)平铺于所述雾化面(22)上;
或者,所述雾化面(22)为曲面结构,所述发热体(3)卷曲地贴合于所述雾化面(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呈筒状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外壁形成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液孔(11);
所述导液体(2)呈筒状,设于所述支撑架(1)中,且从所述支撑架(1)内部覆盖所述进液孔(11)的孔口;所述发热体(3)卷贴于所述导液体(2)的内周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用于流通气体的气流通道(4),所述雾化面(22)位于所述气流通道(4)中;
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部(34)裸露于所述气流通道(4)中。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所述发热体(3)提供电能,以通电发热。
CN202320419963.XU 2023-03-08 2023-03-08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373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9963.XU CN219373815U (zh) 2023-03-08 2023-03-08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9963.XU CN219373815U (zh) 2023-03-08 2023-03-08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3815U true CN21937381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9963.XU Active CN219373815U (zh) 2023-03-08 2023-03-08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3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42654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US20230380501A1 (en)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CN213428333U (zh) 发热单元、分段式加热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2008858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芯
CN21810492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9373815U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09100A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146779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877607U (zh) 一种发热陶瓷体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17337428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空气加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293791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芯
CN220571568U (zh) 空气加热器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512152U (zh) 一种加热体
CN218164289U (zh) 发热组件、雾化机构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1868202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N218679420U (zh) 发热件、发热模块及雾化组件
CN219537478U (zh) 雾化装置
CN220192164U (zh) 电子加热雾化芯
CN217089631U (zh) 加热元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84806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859456U (zh) 发热体、雾化装置和雾化设备
CN216776111U (zh) 双发气雾发生装置和电子雾化器
CN221410428U (zh) 发热元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8551338U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7136842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