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6779U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46779U CN219146779U CN202222249612.7U CN202222249612U CN219146779U CN 219146779 U CN219146779 U CN 219146779U CN 202222249612 U CN202222249612 U CN 202222249612U CN 219146779 U CN219146779 U CN 219146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parts
- heat generating
- conductor
- shap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99 nebu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30 Iron–nick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63 carbo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iron-chromium-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20 nichrom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73 porous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雾化芯包括发热件和吸液件,发热件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多个耦接导电体和至少两个发热单元,通过将至少两个发热单元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并用多个耦接导电体将相邻两个发热单元进行串联或并联,使得相邻两个发热单元两两之间连接形成网状发热件,可方便地对发热件的发热面积、发热单元的数量以及发热件的截面尺寸进行合理调节,在发热件的电阻值设计范围内有效增加发热件的发热面积,并避免热量过于集中在发热单元,使得整个发热件上的热量分布均匀,有利于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充分雾化,避免未充分雾化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小液滴直接被用户吸入口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发生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以及与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雾化器能够在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将存储于雾化器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当前,雾化器使用的发热器件,一般是在导液棉的内表面镶嵌螺旋弹簧状发热丝。由于螺旋弹簧状发热丝与导液棉的接触面积有限,加上螺旋弹簧状发热丝的发热面积较小,且螺旋弹簧状发热丝上的热量分布不均匀,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难以充分雾化,容易导致用户直接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直接吸入口中,影响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螺旋弹簧状发热丝发热面积较小,热量分布不均匀,致使气溶胶形成基质难以充分雾化,从而导致用户直接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直接吸入口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第一导电体,用于与电源装置的正极电性连接;
第二导电体,用于与电源装置的负极电性连接;
至少两个发热单元,用于在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发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以及
多个耦接导电体,电性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之间;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发热单元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多个所述耦接导电体可将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进行串联或并联,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网状发热件。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V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
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U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波形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U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U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网状发热件;
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W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W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W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网状发热件;
亦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N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N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N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网状发热件。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热量进行分散传导的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发热单元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热件间隔设置于发热单元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V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所述导热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相应所述V形发热部的尖端部相连,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具有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
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V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所述导热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相应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部相连,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V形发热部之尖端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具有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发热件弯折形成弧形,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均呈长条状或柱状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发热单元沿第二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件为网状发热件,所述吸液件为管筒状的多孔陶瓷,所述多孔陶瓷的内表面形成雾化面,所述网状发热件结合于所述多孔陶瓷的内表面。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中的雾化芯的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所述雾化芯。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中的雾化芯或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所述雾化芯或所述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雾化芯结构中,通过将至少两个发热单元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并用多个耦接导电体将相邻两个发热单元进行串联或并联,使得相邻两个发热单元两两之间连接形成网状发热件,可方便地对发热件的发热面积、发热单元的数量以及发热件的截面尺寸进行合理调节,在发热件的电阻值设计范围内有效增加发热件的发热面积,并避免热量过于集中在发热单元,使得整个发热件上的热量分布均匀,有利于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充分雾化,避免未充分雾化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小液滴直接被用户吸入口中而影响口感。因此,可良好地克服螺旋弹簧状发热丝在电阻值设计范围内发热面积较小,热量过于集中,致使气溶胶形成基质难以充分被加热雾化,从而导致用户直接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直接吸入口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雾化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雾化芯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发热件;11-第一导电体;12-第二导电体;13-耦接导电体;14-发热单元;141-V形发热部;142-连接部;143-尖端部;15-导热件;
2-吸液件;21-雾化面;
3-引线;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多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适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雾化器,通过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电源装置向雾化芯供电,雾化芯的发热件通电后产生热量可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包括用于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的发热件1和用于将气溶胶形成基质传输至发热件1的吸液件2。发热件1包括第一导电体11、第二导电体12、多个耦接导电体13和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第一导电体11用于与电源装置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二导电体12用于与电源装置的负极电性连接,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设置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且各发热单元14分别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电性相连,在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电源装置分别向第一导电体11、第二导电体12供电时,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可对吸液件2传输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需要注意的是,发热单元14的厚度范围控制在0.10~0.16mm,多个耦接导电体13是指耦接导电体13的设置数量为三个以上,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是指发热单元14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两个或多个。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发热件1设置有两个发热单元14,在图3中所示的发热件1设置有三个发热单元14,在图4中所示的发热件1设置有六个发热单元14,发热单元14的具体设置数量可根据发热件1的发热需求而合理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多个耦接导电体13电性连接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之间,可通过多个耦接导电体13将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进行串联或并联,以使发热件1构成网状发热件。通过将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并用多个耦接导电体13将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进行串联或并联,使得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连接形成整体。这样,由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通过多个耦接导电体13进行串联或并联,可方便地对发热件1的发热面积、发热件1的截面尺寸、发热单元14的数量进行调节,在发热件1的电阻值的设计范围内可有效增加发热件1的发热面积,并避免发热单元14产生的热量过于集中,使得整个发热件1上的热量分布均匀,减缓因局部高温而造成的积碳产生,使前后雾化量和口感保持一致,有利于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充分雾化,避免未充分雾化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小液滴直接被用户吸入口中而影响口感。同时,由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通过多个耦接导电体13进行串联或并联,且发热单元14上设有可对发热件上的热量进行分散传导的导热件15,可进一步避免热量过于集中在发热单元14,使得整个发热件1上的热量分布均匀,并增大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受热面积,有利于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充分雾化,避免未充分雾化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小液滴直接被用户吸入口中而影响口感。此外,发热单元14、耦接导电体13、导热件15的温度呈梯度下降分布,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在不同温度下雾化形成不同成分的气溶胶,从而使得雾化成分多样化,丰富口感,提升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件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并用多个耦接导电体13将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进行串联或并联,使得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两两之间连接形成网状发热件,可方便地对发热件1的发热面积、发热单元14的数量以及发热件1的截面尺寸进行合理调节,在发热件1的电阻值设计范围内有效增加发热件1的发热面积,并避免热量过于集中在发热单元14,使得整个发热件1上的热量分布均匀,有利于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充分雾化,避免未充分雾化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小液滴直接被用户吸入口中而影响口感。因此,可良好地克服螺旋弹簧状发热丝在电阻值设计范围内发热面积较小,热量过于集中,致使气溶胶形成基质难以充分被加热雾化,从而导致用户直接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直接吸入口中的问题。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4可由多个V形发热部141连接构成,多个V形发热部141连接构成锯齿状发热体,同一发热单元14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V形发热部141分别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电性相连,且同一发热单元14中的相邻两个V形发热部141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42,各耦接导电体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中的相应连接部142相连,以使发热件1构成具有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
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4可由多个U形发热部连接构成,多个U形发热部构成波形状发热体,同一发热单元14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U形发热部分别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电性相连,且同一发热单元14中的相邻两个U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42,各耦接导电体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中的相应连接部142相连,以使发热件1构成网状发热件。
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4可由多个W形发热部连接构成,多个W形发热部构成锯齿状发热体,同一发热单元14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W形发热部分别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电性相连,且同一发热单元14中的相邻两个W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42,各耦接导电体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中的相应连接部142相连,以使发热件1构成网状发热件。
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4可由多个N形发热部连接构成,多个N形发热部构成锯齿状发热体,同一发热单元14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N形发热部分别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电性相连,且同一发热单元14中的相邻两个N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42,各耦接导电体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中的相应连接部142相连,以使发热件1构成网状发热件。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件1还包括用于将发热件1上的热量进行分散传导的导热件15,导热件15设于发热单元14上。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发热单元14上设置导热件15,通过导热件15将发热件1上的热量进行分散传导,一方面避免发热单元14上的热量过于集中而造成干烧积碳,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受热面积,有利于提高雾化效果和气溶胶产生的量。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导热件15间隔设置于发热单元14上,有利于将发热件1上的热量快速分散地向发热单元14的四周进行传导,使得发热件1上的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发热单元14上的热量过于集中而造成干烧积碳。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发热件1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导热件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同一发热单元14中的相邻两个导热件15之间的间距相等。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4由多个V形发热部141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导热件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导热件15的一端与相应V形发热部141的尖端部43相连,同一发热单元14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V形发热部141分别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电性相连,且同一发热单元14中的相邻两个V形发热部141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42,各耦接导电体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中的相应连接部142相连,以使发热件1构成具有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件15的一端与相应V形发热部141的尖端部43相连,有利于将发热件1上的热量快速分散地向发热单元14的四周进行传导,使得发热件1上的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发热单元14上的热量过于集中而造成干烧积碳。此外,V形发热部141上位于两连接部142中间的位置温度最高,因此此处设置导热件15效果最好。V形发热部141上位于两连接部142中间位置,即为V型发热部的尖端部43。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4,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4由多个V形发热部141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导热件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同一发热单元14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V形发热部141分别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电性相连,且同一发热单元14中的相邻两个V形发热部141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42,各导热件15的一端与相应V形发热部141的连接部142相连,各耦接导电体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中的相应V形发热部141之尖端部43相连,以使发热件1构成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件15的一端与相应V形发热部141的连接部142相连,有利于将发热件1上的热量快速分散地向发热单元14的四周进行传导,使得发热件1上的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发热单元14上的热量过于集中而造成干烧积碳。该实施例中,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的优点主要有:承受力强,构造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因多墙面的排列和一系列连续的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对挤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要高得多。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网状发热件弯折形成弧形,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具有间隙4。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网状发热件弯折形成弧形,并使得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具有间隙4,有效防止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因接触而发生短路。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均呈长条状或柱状设置,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沿第二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该实施例中,均呈长条状或柱状设置的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并将至少两个发热单元14沿第二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之间,并用多个耦接导电体13将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进行串联或并联,使得相邻两个发热单元14两两之间连接形成整体,进而使得发热件1构成结构一致性良好的网状发热件,保证在发热件1的电阻值设计范围内有效增加发热件1的发热面积,避免发热件1上的温度在局部比较集中而造成干烧碳化。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5、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分别设有引线3,便于第一导电体11及第二导电体12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件1发热面积大,温度分布均匀,可有效避免发热单元14上的热量过于集中而造成干烧积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件1和用于向发热件1传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吸液件2,发热件1设置于吸液件2上。
由于雾化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发热件1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与上述发热件1相同的技术效果。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发热单元14可以是但不限于纯镍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铁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钛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第一导电体11和第二导电体12可以是但不限于可导电的金属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导热件15可以是但不限于可导热的金属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吸液件2可以是但不限于多孔陶瓷、多孔金属、多孔玻璃、吸液棉或吸液纤维等。吸液件2呈管筒状或环状设置,管筒状或环状的吸液件2内表面形成雾化面7,发热件1嵌设于吸液件2内表面。其中,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4和图5,发热件1为网状发热件,吸液件2为管筒状的多孔陶瓷,多孔陶瓷的内表面形成雾化面7,网状发热件结合于多孔陶瓷的内表面,由于网状发热件的发热面积大因而热场覆盖多孔陶瓷的范围广,在多孔陶瓷导液能力强(即锁液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网状发热件可以提高热场覆盖多孔陶瓷的小孔的范围,使多孔陶瓷的小孔中气溶胶形成基质充分雾化,减少积液,进一步减缓漏油,防止用户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吸入口中,保持口感。此外,网状发热件的覆盖多孔陶瓷的面积大因而热场覆盖多孔陶瓷的范围广,弥补多孔陶瓷锁液能力不足的劣势,网状发热件可以提高热场覆盖多孔陶瓷的小孔的范围,使多孔陶瓷的小孔中气溶胶形成基质充分雾化,减少积液,进一步减缓漏油,防止用户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吸入口中,保持口感。可以理解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发热片上通过精确刻蚀形成图案而制成的网状发热件,通过设计刻蚀图案可以控制发热单元14之间的间距,刻蚀之后发热单元14之间的间距固定,防止在受冲击时发热单元14之间的间距减小,使得发热单元14之间不会发生短路,发热件1的电阻值也不会因发热件1受冲击而变化,提高发热件1电阻值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雾化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5、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吸液件2的轴向平行,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由吸液件2轴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分别引出至吸液件2外,或者,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由吸液件2轴向上任一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该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第一方向与吸液件2的轴向平行,使得第一导电体11和第二导电体12可以从吸液件2轴向上相同的端面或者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使得雾化芯可以满足在雾化器中横向布置或者轴向布置的需求,特别是雾化芯在雾化器中轴向布置时,可以避免第一导电体11和第二导电体12中其一折弯以实现从吸液件2轴向上相同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简化了电连接结构。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吸液件2的轴向平行,一导电体1与第二导电体12分别设有引线3,第一导电体11对应的引线3由吸液件2轴向上其一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第二导电体12对应的引线3由吸液件2轴向上另一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或者,第一导电体11对应的引线3与第二导电体12对应的引线3均由吸液件2轴向上任一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该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体11与第二导电体12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第一方向与吸液件2的轴向平行,使得第一导电体11对应的引线3和第二导电体12对应的引线3可以从吸液件2轴向上相同的端面或者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使得雾化芯可以满足在雾化器中横向布置或者轴向布置的需求,特别是雾化芯在雾化器中轴向布置时,可以避免第一导电体11对应的引线3和第二导电体12对应的引线3中其一折弯以实现从吸液件2轴向上相同端面引出至吸液件2外,简化了电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该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件1或雾化器。由于气溶胶发生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发热件1或雾化器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与上述发热件1或雾化器相同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以及与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在使用气溶胶发生装置时,电源装置可向雾化器提供电能,雾化器在电驱动作用下加热并雾化存储在雾化器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由气溶胶形成基质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供用户吸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件,用于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以及
吸液件,用于将气溶胶形成基质传输至所述发热件;
其中,所述发热件包括用于与电源装置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体、用于与电源装置的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体、用于在通电后产生热量的至少两个发热单元,以及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进行串联或并联的多个耦接导电体,至少两个所述发热单元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所述发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结构一致的网状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热量进行分散传导的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发热单元上,所述导热件为金属件,所述发热单元、所述耦接导电体、所述导热件上的温度呈梯度下降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V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具有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
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U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波形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U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U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网状发热件;
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W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W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W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网状发热件;
亦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N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N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N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网状发热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热件间隔设置于发热单元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V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所述导热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相应所述V形发热部的尖端部相连,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具有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
或者,所述发热单元由多个V形发热部连接构成的锯齿状发热体,所述导热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电性相连,且同一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各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相应所述V形发热部的连接部相连,各所述耦接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相应所述V形发热部之尖端部相连,以使所述发热件构成具有蜂巢状构造的网状发热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发热件弯折形成弧形,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具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均呈长条状或柱状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发热单元沿第二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为网状发热件,所述吸液件为管筒状的多孔陶瓷,所述多孔陶瓷的内表面形成雾化面,所述网状发热件结合于所述多孔陶瓷的内表面。
8.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为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9.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或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49612.7U CN219146779U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PCT/CN2023/100774 WO2024041124A1 (zh) | 2022-08-26 | 2023-06-16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49612.7U CN219146779U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46779U true CN219146779U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3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49612.7U Active CN219146779U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46779U (zh) |
WO (1) | WO202404112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1124A1 (zh) * | 2022-08-26 | 2024-02-29 |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075501U (zh) * | 2021-01-27 | 2021-12-10 | 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加热均匀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
CN216568359U (zh) * | 2021-08-10 | 2022-05-24 | 深圳市优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N216796475U (zh) * | 2021-11-24 | 2022-06-24 |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 发热装置、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N216701685U (zh) * | 2021-12-31 | 2022-06-10 | 深圳市卓尔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发热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CN217038886U (zh) * | 2022-01-11 | 2022-07-26 |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发热元件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
CN217161105U (zh) * | 2022-01-24 | 2022-08-12 | 江门思摩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N219146779U (zh) * | 2022-08-26 | 2023-06-09 | 深圳市卓尔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2022
- 2022-08-26 CN CN202222249612.7U patent/CN219146779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16 WO PCT/CN2023/100774 patent/WO2024041124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1124A1 (zh) * | 2022-08-26 | 2024-02-29 |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41124A1 (zh) | 2024-0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997989B1 (en) | Mesh-shaped sheet-type porous heating and atomizing assembly and heating atomizer therewith | |
CN219146779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EP4159057A2 (en) | Heating bod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 |
WO2024012131A1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284769U (zh) | 一种发热体 | |
CN217284770U (zh) | 一种发热体 | |
CN217284771U (zh) | 一种发热体 | |
CN114711468A (zh) |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6701685U (zh) | 发热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5013608U (zh) | 加热片、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CN212393865U (zh) | 多面式加热雾化组件 | |
CN21961308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 |
CN218527708U (zh) | 发热件、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 |
CN21795877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 |
CN221284700U (zh) | 一种预制发热管、雾化芯、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 |
CN22101199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373815U (zh)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284806U (zh) |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20494278U (zh) | 一种加热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8737246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192164U (zh) | 电子加热雾化芯 | |
CN218551341U (zh) | 发热件、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 |
CN221307257U (zh) |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185256U (zh) | 加热元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712926U (zh) |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