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8772U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8772U
CN217958772U CN202221617318.0U CN202221617318U CN217958772U CN 217958772 U CN217958772 U CN 217958772U CN 202221617318 U CN202221617318 U CN 202221617318U CN 217958772 U CN217958772 U CN 217958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er
sections
segments
heat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73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73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8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8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8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丝结构。该发热丝结构包括:发热丝,包括多个第一发热段和多个第二发热段,多个第一发热段和多个第二发热段交错串联,且相邻的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段弯折连接;接触端子,连接于所述发热丝的两端。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丝结构能够提升自身的抗变形能力,降低了其自身因强度问题发生形变的风险,进而可降低产生局部温度过高形成烧棉的风险,使得其产生焦味的风险也更低。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雾化器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成气溶胶。
现有电子雾化器中的发热丝,通常采用两根发热丝并联的方式,因此发热丝线径较细,网片厚度较薄,强度较弱。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发热丝强度问题导致发热丝容易变形,进而造成其局部温度过高形成烧棉,导致焦味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以解决发热丝结构容易变形导致烧棉影响口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热丝结构,所述发热丝结构包括:发热丝,包括多个第一发热段和多个第二发热段,所述多个第一发热段和所述多个第二发热段交错串联,且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弯折连接;接触端子,连接于所述发热丝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部,所述多个支撑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连接点;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同一侧的所述多个支撑部相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触端子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包括串联的至少两层子发热丝,每层所述子发热丝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热段和多个所述第二发热段,相邻两层所述子发热丝之间采用过渡段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层所述子发热丝上相向设置的所述支撑部对位设置和/或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厚度大于等于0.08mm且小于等于0.15mm,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宽度大于等于5.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均呈直条状且呈锐角设置,或呈直角设置,或呈钝角设置;或
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中的一者呈弧线状,另一者呈直线状,且多个所述另一者共线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套管,设有进液孔;导液层,层叠设置于所述雾化套管内且封盖所述进液孔,如上述的发热丝结构,层叠设置于所述导液层背离所述雾化套管的一侧,所述发热丝支撑于所述导液层的一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所述的雾化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套壳和所述的雾化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丝结构。通过限定发热丝包括呈交错串联的多个第一发热段和多个第二发热段,即发热丝采用串联电路的结构形式,以规避采用并联电路结构的发热网片的缺点,发热丝的结构尺寸可不受其他结构的限制,因而其可以被设计地更粗更厚更长,以获得更高的阻值,使得发热丝结构的雾化温度更高,进而雾化效率也得到提升,同时发热丝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也能够提到有效地提升,使得其抗变形能力增强,降低了其自身因强度问题发生形变的风险,进而可降低产生局部温度过高形成烧棉的风险,使得其产生焦味的风险也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如图2所示雾化器沿AA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如图3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如图4所示中雾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如图4所示中雾化组件沿BB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如图6所示雾化组件中发热丝结构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如图7所示发热丝结构中发热丝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如图7所示发热丝结构中发热丝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如图7所示发热丝结构中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0,结合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3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子雾化装置300中雾化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雾化器100沿AA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可以为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即其不可重复注液,也不可以更换存储有气溶胶基质的结构;电子雾化装置300也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雾化器100和主机200,主机200给雾化器100供电,其中雾化器100可更换或重复注液,雾化器100用于雾化其内存储的气溶胶基质并生成供使用的气溶胶,该气溶胶基质可以是药液或营养液等。
可选地,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可以为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例如其包括底座组件、外壳、雾化组件10、支架和电芯,其中底座组件连接于外壳内,并与外壳界定出储液腔,雾化组件10至少部分地置于储液腔且连接外壳和底座组件,支架连接底座组件和/或外壳,电芯连接支架背离底座组件的一端且电芯连接雾化组件,其中底座组件、雾化组件10、支架和电芯均容置于外壳内。
参阅图1和图2,该电子雾化装置300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雾化器100和主机200,其中雾化器100包括外壳20、底座组件30、雾化组件10和电极17,其中底座组件30连接外壳20并界定出储液腔22,雾化组件10至少部分地容置于储液腔22且连接外壳20和底座组件30,电极17连接底座组件30且电连接雾化组件10,用于给雾化组件10供电,雾化组件10自储液腔22吸液并再雾化生成气溶胶;主机200包括外壳、支架、电芯、控制器件和气动开关,电芯、控制器件和气动开关均安装于支架上且随支架容置于外壳内,其中电芯、气动开关均电连接控制器件,雾化器100与主机200安装后,控制器件还与雾化器100的电极17电连接,气动开关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动作,在其抽吸时触发使得控制器件向雾化组件10供电。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至图6,图4是雾化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雾化组件10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雾化组件10沿BB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雾化组件10包括发热丝结构12、导液层14和雾化套管16,雾化套管16为管结构,其上设有进液孔160,导液层14层叠设置于雾化套管16内且封盖进液孔160,发热丝结构12层叠设置于导液层14背离雾化套管16的一侧。
具体地,进液孔160连通储液腔22,用于向导液层14供液,导液层14吸收气溶胶基质,发热丝结构12与导液层14层叠接触,并可加热雾化气溶胶基质。
雾化套管16可以呈一整段的管体结构;其以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例如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相嵌设或螺接等。
导液层14可以是导液棉或多孔基体层,多孔基体层可以是多孔玻璃或多孔陶瓷,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导液层14和发热丝结构12均呈管状,且依次层叠于雾化套管16的管内侧,且由发热丝结构12定义成的中空通道作为雾化腔21,发热丝结构12在该雾化腔21内生成气溶胶。
进一步地,参阅图7,图7是发热丝结构12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发热丝结构12用以加热雾化由导液层14传导来的气溶胶基质,其包括发热丝122和接触端子124,接触端子124分别连接于发热丝122的两端。接触端子124作为接电端连接电极17以给发热丝122供电,发热丝122加热雾化气溶胶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发热丝122包括多个第一发热段125和多个第二发热段126,多个第一发热段125和多个第二发热段126交错串联,且相邻的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弯折连接。
举例说明,多个第一发热段125和多个第二发热段126交错串联具体为,除了位于发热丝122两端的第一发热段125或第二发热段126,其余第一发热段125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发热段126的一端,其余第二发热段126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发热段125的一端,以此形成交错串联,且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弯折连接,使得发热丝122整体也弯折呈波浪状,可使得发热丝122的发热长度更长,且也可使得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产生的发热场相互叠加,其发热场叠加区域的雾化温度更高,雾化效率也相对更高。
现有方案中,发热网片中采用两根发热丝并联的方式,使得两根发热丝在分布时其线宽较窄、厚度较薄,导致其强度较弱,进而在应用时,常发生发热网片因强度问题导致变形,造成其局部温度过高而形成烧棉,会产生焦味。
本申请中,通过限定发热丝122包括呈交错串联的多个第一发热段125和多个第二发热段126,即发热丝122采用串联电路的结构形式,以规避采用并联电路结构的发热网片的缺点,发热丝122的结构尺寸可不受其他结构的限制,因而其可以被设计地更粗更厚更长,以获得更高的阻值,使得发热丝结构12的雾化温度更高,进而雾化效率也得到提升,同时发热丝结构12的整体结构强度也能够提到有效地提升,使得其抗变形能力增强,降低了其自身因强度问题发生形变的风险,进而可降低产生局部温度过高形成烧棉的风险,使得其产生焦味的风险也更低。
发热丝122和接触端子124的材质都是金属材料。在具体实施例中,发热丝122可以是铁铬铝、镍铬或不锈钢,接触端子124可以是含镍的材料,也可以是纯镍,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的厚度大于等于0.08mm且小于等于0.15mm,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的宽度大于等于5.5mm。该尺寸范围使得发热丝122能够相对具有更高的阻值,且其结构强度也更高,可形成与采用并联电路形式的发热网片较显著的尺寸差别。
例如,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的厚度可以是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或0.15mm;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的宽度可以是5.5mm、5.6mm、5.8mm、6.0mm、6.2mm、6.3mm、6.5mm、6.6mm或6.8mm,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呈直条状且且呈锐角设置,或呈直角设置,或呈钝角设置,其可通电发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呈直条状,且呈锐角设置,以构成连续的三角形波结构,从而可对处于由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存在多重发热场相叠加,以提升三角形区域内的雾化温度,这种设置既提升了发热丝122的覆盖范围,又提升了发热丝122附近区域的发热温度,提升了雾化效率。
可选地,参阅图8,图8是发热丝结构12中发热丝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均呈直条状且相垂直连接,以构成连续的矩形波结构,从而可对处于由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组成的矩形区域内存在多重发热场相叠加,以提升矩形区域内的雾化温度。
可选地,参阅图9,图9是发热丝结构12中发热丝122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均呈直条状且呈钝角设置,以构成连续的梯形波结构,同样也可提升由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组成的梯形区域的雾化温度。
可选地,参阅图10,图9是发热丝结构中发热丝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两者中的一者呈弧线状,另一者呈直线状,且多个另一者共线设置。弧线状结构使得发热丝122的长度增加,同样提升了发热面积,提升了雾化效率,共线的设置使多个第一发热段125或多个第二发热段126的受力相同,也降低了生产难度。
具体地,第一发热段125呈直线状,第二发热段126呈弧线状,例如第二发热段126为半圆形,从而使得发热丝122构成连续的弧形波结构。
发热丝122包括串联的至少两层子发热丝123,每层子发热丝123均包括多个第一发热段125和多个第二发热段126。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单层、三层、四层或是更多层的子发热丝123,这种结构提升了发热丝122的覆盖范围,受热叠加范围温度更高,形成了更好的温度场,提高了发热效率。
相邻两层子发热丝123之间采用过渡段127连接,过渡段127的宽度大于发热丝122的宽度。这使得过渡段127相较于发热丝122,其结构强度也增加了,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发热丝结构12的抗弯折性。
发热丝结构12还包括多个支撑部128,支撑部128呈长条状,支撑部128紧密贴合于导液层14内侧。多个支撑部128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发热段125和第二发热段126的连接点上,支撑部128延伸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是支撑部128延伸方向相同,则支撑部128长度都相等,若是支撑部128延伸方向不同,则不同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同段子发热丝123同侧连接点处的支撑部128延伸方向相同,且两侧支撑部128的长度不相同。该设计使导液层14内侧每个高度范围都能受到支撑,避免了因部分导液层14没有受到支撑而弯折变形的现象,支撑部128不仅能防止导液层14变形,也能给予发热丝122一定的支撑,降低了导液层14对发热丝122的弯折力,进而使得发热丝122变形的可能性降低;相邻两层子发热丝123中间两层支撑部128短于另一侧长度的设计,使得相邻两层子发热丝123的距离更近,由此两层子发热丝123中间的空隙处有叠加的温度场,从而使中间部位的受热温度更高,使发热丝结构12的发热效率更高。
具体的,位于同一侧的支撑部128相平行设置,且支撑部128与接触端子124也平行设置。这种平行设置使每段支撑部128的受力都相同,不会因为整体受力不均影响结构强度。
相邻两层子发热丝123上相向设置的支撑部128呈对位设置和/或错位设置,这种设置可以形成不同的温度场,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结构设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丝结构。通过限定发热丝包括呈交错串联的多个第一发热段和多个第二发热段,即发热丝采用串联电路的结构形式,以规避采用并联电路结构的发热网片的缺点,发热丝的结构尺寸可不受其他结构的限制,因而其可以被设计地更粗更厚更长,以获得更高的阻值,使得发热丝结构的雾化温度更高,进而雾化效率也得到提升,同时发热丝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也能够提到有效地提升,使得其抗变形能力增强,降低了其自身因强度问题发生形变的风险,进而可降低产生局部温度过高形成烧棉的风险,使得其产生焦味的风险也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结构包括:
发热丝,包括多个第一发热段和多个第二发热段,所述多个第一发热段和所述多个第二发热段交错串联,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弯折连接;
接触端子,连接于所述发热丝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部,所述多个支撑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连接点;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同一侧的所述多个支撑部相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触端子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热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包括串联的至少两层子发热丝,每层所述子发热丝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热段和多个所述第二发热段,相邻两层所述子发热丝之间采用过渡段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丝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子发热丝上相向设置的所述支撑部对位设置和/或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厚度大于等于0.08mm且小于等于0.15mm,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宽度大于等于5.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均呈直条状且呈锐角设置,或呈直角设置,或呈钝角设置;或
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中的一者呈弧线状,另一者呈直线状,且多个所述另一者共线设置。
8.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
雾化套管,设有进液孔;
导液层,层叠设置于所述雾化套管内且封盖所述进液孔,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丝结构,层叠设置于所述导液层背离所述雾化套管的一侧,所述发热丝支撑于所述导液层的一侧。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
CN202221617318.0U 2022-06-24 2022-06-24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Active CN217958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7318.0U CN217958772U (zh) 2022-06-24 2022-06-24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7318.0U CN217958772U (zh) 2022-06-24 2022-06-24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8772U true CN217958772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3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7318.0U Active CN217958772U (zh) 2022-06-24 2022-06-24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8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8618B1 (ko) 에어로졸 흡인기용 카트리지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에어로졸 흡인기, 및 에어로졸 흡인기용 발열 시트
CN109123805B (zh) 烘烤烟具及其金属基电加热件
CN115606866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284771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7958772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CN217284769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7284772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7284770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7446670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5775545U (zh)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CN215224785U (zh) 多发热区域的雾化装置以及雾化器
CN219146779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814274U (zh) 复合型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114209100A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278742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3229538A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用的电热蚀刻网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8500002U (zh) 雾化芯用加热片及加热体
CN217089626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701685U (zh) 发热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284768U (zh) 一种发热体
CN115606865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000822U (zh) 发热丝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11962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734434U (zh)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CN219288783U (zh) 一种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