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5545U -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5545U
CN215775545U CN202121483866.4U CN202121483866U CN215775545U CN 215775545 U CN215775545 U CN 215775545U CN 202121483866 U CN202121483866 U CN 202121483866U CN 215775545 U CN215775545 U CN 215775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heating
porous ceramic
heating element
ceramic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38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挺
姚震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Fumeila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Fumeila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Fumeila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Fumeila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38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5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5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5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所述多孔陶瓷基体包括本体及向所述本体一侧凸出的凸台;所述本体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吸液槽,所述吸液槽用于吸收并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凸台相对所述本体的一侧面形成雾化面,所述雾化面用于连接发热元件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所述吸液槽的形状轮廓与所述雾化面的形状轮廓相匹配。多孔陶瓷基体将吸液槽和雾化面的形状进行重新设置,使二者形状轮廓相匹配,因而,陶瓷基体在各处的渗透厚度基本相等,将此种多孔陶瓷基体制作成雾化加热组件后,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基体内渗透至雾化面时,能在雾化面上形成均匀的油膜,最终确保均匀的雾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一种以电池供电驱动雾化器,透过加热油舱中的烟油,将烟油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电子产品。而雾化组件作为电子烟的核心部件,其通常包括多孔基体和发热体,多孔基体具有微孔结构,用于吸收和渗透烟油至雾化面,发热体设置在多孔基体的雾化面上,当发热体通电产生热量时,雾化面上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吸收热量而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
然而,现有的多孔基体结构设计不规则,尤其是烟油从吸油面向雾化面渗透的部分,各处的厚度不一致,基体薄的部分烟油渗透快、基体厚的部分烟油渗透慢,并最终导致雾化面表面各处获得的烟油量不均匀,影响雾化效果,一些区域甚至会出现发胡的现象。
有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能够现有技术中由于陶瓷基体渗透厚度不一致导致的雾化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包括本体及向所述本体一侧凸出的凸台;所述本体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吸液槽,所述吸液槽用于吸收并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凸台相对所述本体的一侧面形成雾化面,所述雾化面用于连接发热元件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所述吸液槽的形状轮廓与所述雾化面的形状轮廓相匹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雾化面和所述吸液槽的内壁均为圆柱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吸液槽的内壁的相对侧均设有一倾斜面。
一种雾化加热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孔陶瓷基体及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发热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发热本体中部的发热部,所述发热部覆盖所述雾化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热部的外形包括波浪形、S形或网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热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爪,所述固定爪由所述发热本体的边缘向所述雾化面方向弯折形成,所述固定爪用于嵌入所述多孔陶瓷基体内,以使所述发热元件固定在所述雾化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发热元件的相对两端设有两个电极,所述电极用于连接电源以对所述发热元件供电。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爪的末端还设有防脱结构,用于防止固定爪从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上脱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倒钩部、弯折部或膨大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陶瓷基体将吸液槽和雾化面的形状进行重新设置,使二者形状轮廓相匹配,因而,陶瓷基体在各处的渗透厚度基本相等,将此种多孔陶瓷基体制作成雾化加热组件后,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基体内渗透至雾化面时,能在雾化面上形成均匀的油膜,最终确保均匀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孔陶瓷基体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雾化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雾化加热组件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多孔陶瓷基体-10;本体-11;凸台-12;吸液槽-13;雾化面-14;倾斜面-15;发热元件-20;发热部-21;电极-22;固定爪-23;雾化加热组件-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陶瓷基体10,包括本体11及向所述本体11一侧凸出的凸台12;所述本体11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吸液槽13,所述吸液槽用于吸收并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凸台12相对所述本体11的一侧面形成雾化面14,所述雾化面14用于连接发热元件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所述吸液槽13的形状轮廓与所述雾化面14的形状轮廓相匹配。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为立体矩形形状,因此,形成于本体11上的吸液槽13整体呈长条形,且吸液槽13的内壁为平滑的圆柱面。与之对应的,凸台12整体呈长形,形成于凸台12上的雾化面14设置为圆柱面,并且,雾化面14的圆柱面与吸液槽13的圆柱面相匹配,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多孔陶瓷基体10内部往雾化面14渗透的过程中,各处的渗透厚度基本相等,因此,以此种多孔陶瓷基体10制作而成的雾化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基体内渗透至雾化面14的过程中,渗透行程保持相等,最终在雾化面14上形成均匀的油膜,确保均匀的雾化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液槽13的内壁的相对侧均设有一倾斜面15。在多孔陶瓷基体10的正常使用状态下,雾化面14朝下、吸液槽13朝上,气溶胶生成基质从上至下流入吸液槽13内,倾斜面15的设置有助于气溶胶生成基质顺利导入吸液槽13内,避免液滴垂直滴入吸液槽13导致烟油分布不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吸液槽13的内壁和雾化面14均为圆柱面,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二者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均是椭球面或球面等,只要吸液槽13内壁和雾化面14二者形状轮廓相匹配,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在渗透时各处厚度相同均可。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加热组件90,包括实施例一的多孔陶瓷基体10及发热元件20,所述发热元件20设置在所述雾化面14上。
具体的,发热元件20可以采用热压铸成型工艺结合到雾化面14上,也可以采用印刷工艺印制到雾化面14上,此两种工艺为本领域的习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20包括发热本体,发热本体设有发热部21及连接在发热部21两端的电极22,所述发热部21位于发热元件20的中间部位,发热部21覆盖所述雾化面14;电极22用于连接电源以对所述发热元件20供电。在实际使用时,电极22通过导线而与电源连接。
具体的,所述发热部21的呈波浪形,发热部21遍布整个雾化面14。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部21的具体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的波浪形,还可以是S形、网状或其它形状。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发热元件20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爪23,所述固定爪23由所述发热本体的边缘向所述雾化面14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该固定爪23用于嵌入所述多孔陶瓷基体10内,以使所述发热元件20固定在所述雾化面14。此固定爪23的设置,使得发热元件20与多孔陶瓷基体10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用于防止发热元件20在反复热胀冷缩过程中发生脱落。
更进一步的,固定爪23的端部还设有倒钩部或膨大部,此结构可防止固定爪23从多孔陶瓷基体10上脱落,更进一步的增强发热元件20与多孔陶瓷基体10之间的结合强度。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倒钩部或膨大部还可以替换成其它的防脱结构,例如将固定爪23的端部向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也能实现防脱落之目的。
本实施例的雾化加热组件90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正常使用时,多孔陶瓷基体10的雾化面14朝下、吸液槽13朝上;
气溶胶生成基质从上至下流入吸液槽13,此后,气溶胶生成基质渗透吸液槽13的底壁并最终在雾化面14上形成油膜,在此过程中,由于吸液槽13的内壁与雾化面14的形状轮廓相匹配,因而各处的厚度基本相等,从而确保气溶胶生成基质在各处的渗透厚度相同,并最终形成均匀的油膜;
发热元件20通电后产生热量,进而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吸液槽13和雾化面14的形状进行重新设置,使二者形状轮廓相匹配,因而,多孔陶瓷基体10在各处的渗透厚度基本相等,以此种多孔陶瓷基体10制作而成雾化加热组件90,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基体内渗透至雾化面14时,能在雾化面14上形成均匀的油膜,最终确保均匀的雾化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向所述本体一侧凸出的凸台;所述本体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吸液槽,所述吸液槽用于吸收并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凸台相对所述本体的一侧面形成雾化面,所述雾化面用于连接发热元件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所述吸液槽的形状轮廓与所述雾化面的形状轮廓相匹配;所述吸液槽的内壁的相对侧均设有一倾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陶瓷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和所述吸液槽的内壁均为圆柱面。
3.一种雾化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多孔陶瓷基体及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发热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发热本体中部的发热部,所述发热部覆盖所述雾化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的外形包括波浪形、S形或网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爪,所述固定爪由所述发热本体的边缘向所述雾化面方向弯折形成,所述固定爪用于嵌入所述多孔陶瓷基体内,以使所述发热元件固定在所述雾化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的相对两端设有两个电极,所述电极用于连接电源以对所述发热元件供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的末端还设有防脱结构,用于防止固定爪从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上脱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倒钩部、弯折部或膨大部。
CN202121483866.4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Active CN215775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3866.4U CN215775545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3866.4U CN215775545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5545U true CN21577554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9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3866.4U Active CN215775545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55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756A1 (zh) * 2022-04-13 2023-10-19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WO2024016434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东莞市克莱鹏雾化科技有限公司 耐高温隔热结构及雾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756A1 (zh) * 2022-04-13 2023-10-19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WO2024016434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东莞市克莱鹏雾化科技有限公司 耐高温隔热结构及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75545U (zh)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CN21174694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726705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4041627A (zh) 加热雾化芯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309609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60191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3712271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453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6821795U (zh) 雾化芯及电子烟
CN217284810U (zh) 一种发热体及雾化器
CN215381447U (zh) 一种陶瓷雾化组件
CN21448325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CN216147249U (zh) 一种电子烟用的多孔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
CN115245210A (zh) 雾化器的组装方法
WO202114277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JP2023553500A (ja) 電子霧化装置及びその霧化器、霧化コア
CN217487661U (zh) 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CN220293062U (zh)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20987635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06305U (zh) 用于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CN218650274U (zh) 用于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CN218219139U (zh) 一种发热体与导油体扣紧的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
CN218551340U (zh) 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CN216568378U (zh) 一种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