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3062U -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3062U
CN220293062U CN202320990852.4U CN202320990852U CN220293062U CN 220293062 U CN220293062 U CN 220293062U CN 202320990852 U CN202320990852 U CN 202320990852U CN 220293062 U CN220293062 U CN 220293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ty pin
clamping portion
negative polarity
positive polarity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08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章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pin Atom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pin Atom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pin Atom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pin Atom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08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3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3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3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具有安装孔的导液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片、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连接于发热片的同一端;且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均沿发热片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或凹槽型折弯至发热片的另一端,正极性引脚、负极性引脚及发热片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导液棉设置于所述夹持空间内。本申请通过将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均沿发热片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或凹槽型折弯至发热片的另一端,且设置有夹持空间,可将导液棉夹紧,使得导液棉与发热片更加贴合,进一步使得雾化更充分,不易烧焦,产生糊味,且可有效避免因推拉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导致的发热片出现变形的现象。

Description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产品是通过电源驱动雾化器使雾化液体雾化,形成气溶胶。而雾化器一般包括储液仓、雾化管、雾化芯、底座及咪头等,雾化管及雾化芯均安装于储液仓内部,储液棉内部均存储大量的雾化液体。雾化芯设置于雾化管内部,且与储液棉相接触,用于吸收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气溶胶。吸嘴设置于储液仓上端,而底座设置于储液仓下端,且底座上设置有与外部及雾化管相连通的进气管。咪头设置于进气管内,且与进气管相连通。
相关技术中,雾化芯一般包括发热片和导液棉,发热片绕射于导液棉的内测,发热片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引线,在将该发热片及引线安装至导液棉的过程中,推拉引线容易造成发热片出现变形的现象,容易造成与导液棉不贴合的隐患,出现雾化不充分、糊味等异常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因推拉引脚导致的发热片出现变形的现象,且使得导液棉与发热片更加贴合,进一步使得雾化更充分,不易烧焦,产生糊味的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
导液棉,所述导液棉具有贯穿的安装孔;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导液棉相接触的发热片、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所述发热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连接于所述发热片的同一端;且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均沿所述发热片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或凹槽型折弯至所述发热片的另一端,所述正极性引脚、所述负极性引脚及所述发热片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导液棉设置于所述夹持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均具有与所述发热片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及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还具有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连接于所述发热片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且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经弯折形成;
或,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及所述第三夹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经弯折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性引脚与所述负极性引脚关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或,所述正极性引脚在所述导液棉周向上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负极性引脚在所述导液棉周向上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片在其轴向上的横截面为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片为网状发热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玻璃纤维管,导液棉安装于玻璃纤维管内部,且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夹持于导液棉与玻璃纤维管之间。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均沿发热片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或凹槽型折弯至发热片的另一端,且正极性引脚、负极性引脚与发热片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可将导液棉夹紧,使得导液棉与发热片更加贴合,进一步使得雾化更充分,不易烧焦,产生糊味,且由于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的折弯,使得发热片与导液棉是互相贴紧的状态,可有效避免因推拉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导致的发热片出现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雾化芯与安装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雾化芯、安装管与玻璃纤维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雾化芯;100、导液棉;200、发热组件;210、发热片;220、正极性引脚;230、负极性引脚;231、第一夹持部;232、第二夹持部;233、第三夹持部;300、安装管;400、玻璃纤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气雾发生装置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可雾化的介质包括含有尼古丁(烟碱)的烟液、医疗药物、护肤乳液等,将这些介质雾化,可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储液仓,储液棉用于储存雾化液体。储液仓内设置有用于储存雾化液体的储液棉。具体地,储液棉为无纺布、海绵体、棉纱、多层纤维、泡沫镍或多孔陶瓷材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多孔的结构。储液棉具有多孔结构,以便于储液棉能够更好的存储雾化液体,同时能够降低雾化液体在储液棉内的流动性,避免雾化液体晃动造成漏出的现象。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了一种雾化芯10,雾化芯10与储液棉相接触,用于吸收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对吸收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芯10包括与储液棉相接触的导液棉100、发热组件200,导液棉100用于吸收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雾化液体传导至发热组件200。发热组件200与导液棉100相接触,用于加热导液棉100中的雾化液体。
导液棉100具有贯穿的安装孔。其中,安装孔位于导液棉100的中部,且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与导液棉100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导液棉100为圆柱形结构。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发热组件200包括与导液棉100相接触的发热片210、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发热片210设置于安装孔内。可在外部设置供电机构,供电机构包括电源及控制电路,电源及控制电路均通过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与发热片210连接,电源能够为发热片210进行供电,控制电路可用于控制电源与发热片210之间线路的通断。
请参阅图2及图3,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连接于发热片210的同一端,且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均沿发热片210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或凹槽型折弯至发热片210的另一端。正极性引脚220、负极性引脚230与发热片210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导液棉100设置于夹持空间内。即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的伸出端靠近发热片210的另一端设置。
通过将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均沿发热片210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或凹槽型折弯至发热片210的另一端,且正极性引脚220、负极性引脚230与发热片210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可将导液棉100夹紧,使得导液棉100与发热片210更加贴合,进一步使得雾化更充分,不易烧焦,产生糊味,且由于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的折弯,使得发热片210与导液棉100是互相贴紧的状态,可有效避免因推拉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导致的发热片210出现变形的现象。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均具有与发热片210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231及与第一夹持部231相连接的第二夹持部232,第一夹持部231与第二夹持部232相互垂直。第一夹持部231、第二夹持部232与发热片210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
具体地,第一夹持部231与导液棉100的高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夹持部232与导液棉100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均沿发热片210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折弯至发热片210的另一端。具体地,第一夹持部231与第二夹持部232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以便于将导液棉100夹紧。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231及第二夹持部23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经弯折形成。具体地,第一夹持部231及第二夹持部232经一次弯折形成。通过将第一夹持部231及第二夹持部23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可有效保证第一夹持部231与第二夹持部232的连接强度,且第一夹持部231及第二夹持部232经弯折形成,无需焊接,节省了人工焊接第一夹持部231及第二夹持部232的步骤,同时也节省了人力成本。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还具有第三夹持部233,第三夹持部233连接于发热片210与第一夹持部231之间,且第三夹持部233与第二夹持部232相互平行。具体地,第三夹持部233与导液棉100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夹持部231、第二夹持部232、第三夹持部233与发热片210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均沿发热片210的轴向伸出后呈凹槽型折弯至发热片210的另一端。具体地,第三夹持部233与第一夹持部231、第一夹持部231与第二夹持部23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以便于将导液棉100夹紧。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231、第二夹持部232及第三夹持部233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经弯折形成。具体地,第一夹持部231、第二夹持部232及第三夹持部233可经一次弯折形成,也可经两次弯折形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通过将第一夹持部231、第二夹持部232及第三夹持部233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可有效保证第三夹持部233与第一夹持部231、第一夹持部231与第二夹持部232的连接强度,且第一夹持部231、第二夹持部232及第三夹持部233经弯折形成,无需焊接,节省了人工焊接第一夹持部231、第二夹持部232及第三夹持部233的步骤,同时也节省了人力成本。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发热片210的外侧壁与安装孔的内侧壁相接触。具体地,发热片210在其轴向上的横截面为环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发热片210安装至安装孔内时,可借助安装管300。先将发热片210套设于安装管300上。此时,与发热片210相连接的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均是未折弯的状态,即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均与导液棉100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然后将带有安装管300的发热片210安装于安装孔内,并借助安装管300及导液棉100将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进行折弯,以将导液棉100夹紧。待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完成弯折后,将安装管300取出即可。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性引脚220与负极性引脚230关于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发热片210为网状发热片2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正极性引脚220在导液棉100周向上的延伸方向与负极性引脚230在导液棉100周向上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正极性引脚220的第一夹持部231的延伸方向与负极性引脚230的第一夹持部23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芯10。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玻璃纤维管,导液棉100安装于玻璃纤维管内部,且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夹持于导液棉100与玻璃纤维管之间。具体地,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的第二夹持部232夹持于导液棉100与玻璃纤维管之间。
通过将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夹持于导液棉100与玻璃纤维管之间,可进一步地增加导液棉100、发热片210、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的连接的牢固性,可有效避免因推拉正极性引脚220及负极性引脚230,导致的发热片210出现变形的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
导液棉,所述导液棉具有贯穿的安装孔;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导液棉相接触的发热片、正极性引脚及负极性引脚,所述发热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连接于所述发热片的同一端;且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均沿所述发热片的轴向伸出后呈L型或凹槽型折弯至所述发热片的另一端,所述正极性引脚、所述负极性引脚及所述发热片共同围设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导液棉设置于所述夹持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均具有与所述发热片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及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还具有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连接于所述发热片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且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经弯折形成;
或,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及所述第三夹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经弯折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性引脚与所述负极性引脚关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或,所述正极性引脚在所述导液棉周向上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负极性引脚在所述导液棉周向上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在其轴向上的横截面为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为网状发热片。
9.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雾化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玻璃纤维管,导液棉安装于玻璃纤维管内部,且所述正极性引脚及所述负极性引脚夹持于导液棉与玻璃纤维管之间。
CN202320990852.4U 2023-04-21 2023-04-21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Active CN220293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0852.4U CN220293062U (zh) 2023-04-21 2023-04-21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0852.4U CN220293062U (zh) 2023-04-21 2023-04-21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3062U true CN220293062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4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0852.4U Active CN220293062U (zh) 2023-04-21 2023-04-21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3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5420B (zh) 具有弯曲形雾化腔的电子烟
CN111631438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1743208A (zh) 雾化芯发热导油固定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CN220293062U (zh) 雾化芯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15775545U (zh) 一种多孔陶瓷基体及雾化加热组件
CN113287790A (zh) 电子雾化设备及其雾化装置
CN210929641U (zh) 加热件、加热结构、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790517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315620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20607359U (zh) 加热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17446654U (zh) 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958366U (zh) 雾化器、雾化芯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1480897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492621U (zh) 一种雾化芯结构
CN210782931U (zh)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CN210956824U (zh) 一种免焊接电池杆机构及其电子烟
CN216416037U (zh) 发热网、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JPWO2020165950A1 (ja) 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CN220000822U (zh) 发热丝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33825U (zh) 电子烟
CN221059580U (zh) 一种具有大粘油面的电子烟发热组件
CN219396283U (zh) 一种具有前焊式发热丝雾化器结构的电子烟
CN217743178U (zh) 一种平衡雾化芯及其雾化装置
CN22036009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99049U (zh) 雾化芯组件、电子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