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2931U -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2931U
CN210782931U CN201920799200.6U CN201920799200U CN210782931U CN 210782931 U CN210782931 U CN 210782931U CN 201920799200 U CN201920799200 U CN 201920799200U CN 210782931 U CN210782931 U CN 210782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de face
heat
electrode contact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92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伟华
王文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92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2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2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2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件,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发热件包括发热本体以及连接在发热本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发热本体通过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发热本体用于吸收烟液并在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件,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具有吸收烟液的能力,且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生成烟雾,具有超高的耐温性,有效避免干烧,保证了抽吸口感。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发热件的烟弹以及带有该烟弹的电子烟。

Description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吸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为虚拟香烟、电子雾化器、电子雪茄烟,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主要是用于模拟吸烟的感觉,以供戒烟或香烟替代使用。
现有电子烟的发热结构通常包括用于吸收烟液的吸液件和用于通电发热后能够雾化烟液的加热件,一般情况下,吸液件大多为棉花或玻璃纤维,棉花和玻璃纤维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干烧导致被烧焦,甚至出现凝滞、棉絮转移等问题,降低吸食口感的同时,也影响雾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避免干烧的发热件;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发热件的烟弹;
更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烟弹的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发热本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发热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本体用于吸收烟液并在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件是由金属导电纤维烧结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或者,所述发热件是由金属导电纤维编织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或者,所述发热件是由导电复合材料制成的多孔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本体的侧部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或向外延伸有吸液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本体包括侧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顺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为第一轴向,所述第二侧面朝向第四侧面的方向为第二轴向,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相互垂直,所述凹槽或所述吸液引脚沿第二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凹槽具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轴向等距离排列,所述第四侧面上的凹槽具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轴向等距离排列,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上的所述凹槽错开设置,且错开的距离为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二者中的任意一侧面上的两个相邻所述凹槽之间距离的一半,或者,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凹槽与所述第四侧面上的所述凹槽关于第一轴向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长方形槽或者弧形槽或者T形槽或者由相互连通的直槽和圆形槽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烟弹,所述烟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烟弹还包括一种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发热本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发热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本体用于吸收烟液并在所述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所述烟弹还包括第一电极接触件和第二电极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结合处形成有进液间隙,所述进液间隙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并沿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方向延伸,所述发热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发热件的侧部位于所述进液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具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具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面以及所述第二平面上均凹陷形成有缺槽,所述进液间隙由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限定的空间构成,所述气流通道由两个所述缺槽的槽壁之间限定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平面上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发热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平面上对应所述定位柱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凹槽后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件一端的吸液件,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伸出至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吸液件,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伸出至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吸液件。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锁紧套和通气管,所述固定件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端为第一端,所述固定件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为第二端,所述锁紧套紧密套设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的外部,所述通气管紧密套设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的外部,所述通气管的内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锁紧套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界大气及所述气流通道均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一种烟弹,所述电子烟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烟弹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烟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烟弹还包括一种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发热本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发热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本体用于吸收烟液并在所述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所述烟弹还包括第一电极接触件和第二电极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件、烟弹或电子烟,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具有吸收烟液的能力,且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生成烟雾,具有超高的耐温性,有效避免干烧,保证了抽吸口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烟弹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烟弹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烟弹的爆炸图;
图4是图3所示烟弹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发热件、第一电极接触及第二电极接触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发热件沿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烟弹中发热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发热件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发热件沿B-B的剖视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编号分别为:
烟弹100 储液腔101 发热件23
发热本体231 第一端子232 第二端子233
第一端面231E 第二端面231F 第一侧面231A
第二侧面231B 第三侧面231C 第四侧面231D
凹槽234 第一固定部21 第二固定部22
外壳10 气流通道210 进液间隙220
第一平面21A 第二平面22A 缺槽211
定位柱212 第一电极接触件24 第二电极接触件25
锁紧套26 通气管27 抵持缘262
进气口261 吸液件28 卡扣263
卡槽102 抵持凸起213 贯通孔235
吸液引脚236 穿孔231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烟弹100以及与该烟弹100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烟弹100包括储液腔101和发热件23,储液腔101用于存储烟液,发热件23用于吸收并加热烟液,工作时,储液腔101内的烟液被发热件23吸收,发热件23在所述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并加热烟液,使烟液雾化生成烟雾,烟雾供用户吸食。
请参阅图5,发热件23大致呈片状结构,发热件23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发热件23包括发热本体231以及连接在发热本体231上的第一端子232和第二端子233,第一端子232及第二端子233用于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连接从而实现发热本体231与所述电源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即,发热本体231 通过第一端子232和第二端子233与所述电源装置电性连接,发热本体231用于吸收烟液并在所述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3的材料为金属导电纤维,发热件23 是由金属导电纤维烧结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金属导电纤维是指金属含量较高,而且金属材料连续分布的、横向尺寸在微米级的纤维材料。金属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断裂比强度和拉伸比模量较高,可耐弯折、耐性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性能,保证了发热件23的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导电稳定性。而且,金属导电纤维具有超高的耐温性,可有效避免干烧。另外,构成发热件23的金属导电纤维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可供烟液进入以实现烟液由储液腔101向发热件23传导的作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金属纤维采用不锈钢纤维,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金属导电纤维还可以采用钛纤维或铬纤维。另外,还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3还可以是由金属导电纤维编织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
还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3还可以是由导电复合材料制成的多孔网状结构,比如由金属导电纤维与陶瓷纤维烧结或者注浆或者物理压制形成。发热件23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只需满足发热件23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且发热件23具有吸收烟液的能力且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生成烟雾即可。
另外,金属导电纤维的线径为10μm-30μ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线径为20μm;金属导电纤维之间的空隙的尺寸为20μm-40μ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空隙的尺寸为30μm;发热件23的孔隙率为30%-9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孔隙率为50%-95%;发热件23的电阻为0.1Ω-3Ω;发热件 23的重量为50-500g/m2;发热件23的厚度为50μm-750μm。
请参阅图5、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发热本体231大致呈片状的长方体结构,发热本体231包括侧面以及连接在侧面相对两端的第一端面231E 和第二端面231F,侧面、第一端面231E及第二端面231F共同构成发热本体231 的外周面。侧面包括依次顺次连接的第一侧面231A、第二侧面231B、第三侧面 231C及第四侧面231D,其中,第一侧面231A与第三侧面231C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二侧面231B与第四侧面231D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端面231E与第二端面231F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侧面231A朝向第三侧面231C的方向形成第一轴向,第二侧面231B朝向第四侧面231D的方向形成第二轴向,第二轴向与第一轴向相互垂直。第一端面231E和第二端面231F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发热件23的厚度H(mm),第一侧面231A和第三侧面231C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发热件23的长度a(mm),第三侧面231C和第四侧面231D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发热件23的宽度b(mm),其中,b小于a且远远大于H。第一端子232与第二端子 233分别设置在发热本体231相对的两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 232与第一侧面231A连接,第二端子233与第三侧面231C连接,且第一端子 232与第二端子233沿第一轴向的轴线同轴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面231B及第四侧面231D沿第二轴向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234,第二侧面231B上的凹槽234具有多个且沿第一轴向等距离排列,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具有多个且沿第一轴向等距离排列,且第二侧面231B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错开设置,且错开的距离为第二侧面231B及第四侧面231D二者中的任意一侧面上的两个相邻凹槽234之间距离的一半。由于设置凹槽234,使得沿发热件23流动的电流为弯曲通道,由此使得围绕凹槽234端部的电流较为集中,可有效提升发热件23单位面积的发热量,进而提升了雾化效果。另外,凹槽234沿第二轴向凹陷的深度大于发热件23宽度b的一半,如此,电流通过的通道更为弯曲,电流更为集中。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面231B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 234错开的距离不作限定,只需满足第二侧面231B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 234关于第一轴向为非对称结构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3呈平面结构,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3还可以呈非平面结构,例如,弯曲状、波浪状或者在发热件 23的外表面设置凸起和/或凹陷槽等结构。另外,发热件23的形状也不做限定,例如,发热件23可以是圆形、正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请再次参阅图3、图4,烟弹100包括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以及套设在第一固定部21与第二固定部22外部的外壳10,储液腔101设置在外壳 10内。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连接后形成有气流通道210,气流通道 210用于在用户进行抽吸操作时供外部气体通过以将烟雾带出,且第一固定部 21和第二固定部22之间的结合处形成有进液间隙220,进液间隙220沿气流通道210内的气流方向延伸,且进液间隙220与储液腔101连通,第一固定部21 与第二固定部22用于固定发热件23,且发热件23的侧部位于进液间隙220内,进液间隙220用于供储液腔101内的烟液通过后以被发热件23吸收。
另外,烟液是经由发热件23的侧部的边缘被吸收的,受限于发热件23本身的材料,使其本身对烟液的吸附性并不强,无法同时吸附更多的烟液,如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外壳10上开设进液孔,使得烟液能够经由进液孔与发热件23的其余部分接触,进而提高烟液的供应量。需要说明的是,设置进液孔时,需要保证通过进液孔的烟液量很少,使烟液慢慢浸润发热件23,以防止发热件23因接触过多烟液而无法正常工作。
当使用电子烟时,储液腔101内的烟液经由进液间隙220被发热件23的侧部吸收进而浸润整个发热件23,发热件23在所述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吸收的烟液,进而使烟液生成烟雾,用户抽吸时,外部气体进入至气流通道210内以带出烟雾。本实施方式中,进液间隙220由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结合处形成,与传统的开孔式进液结构而言,结构更简单且易于生产。另外,进液间隙220沿气流于气流通道210内流动的方向延伸,使得进液区域更大,发热件23上的各部分与烟液接触更均匀、充分且基本无时间差,进而提升了雾化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均为截面为半圆形的柱状结构,第一固定部21上具有第一平面21A,第二固定部22上具有第二平面22A,第一平面21A和第二平面22A相对设置,发热件23夹设在第一平面21A与第二平面22A之间,使得当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连接时,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构成的组件大致呈圆柱状结构。第一平面21A 以及第二平面22A上均凹陷形成有缺槽211,其中,第一平面21A上的缺槽211 均沿第一固定部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第一固定部21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第二平面22A上的缺槽211均沿第二固定部222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第二固定部22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具体地,进液间隙220由第一平面 21A和第二平面22A之间限定的空间构成,气流通道210由两个缺槽211的槽壁之间限定的空间构成。可以理解地,发热件23的中部位于气流通道210内,发热件23的侧部位于进液间隙220内。
另外,第一固定部21的第一平面21A上凸设有定位柱212,定位柱212与发热件23上的凹槽234相对应且能够穿过凹槽234,第二固定部22的第二平面 22A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柱212相对应,且能够供定位柱212插入。安装发热件23时,先将发热件23安装在第一固定部21的第一平面21A上,使定位柱212穿过凹槽234,然后将第二固定部22的第二平面22A正对第一平面21A,下压第二固定部22,使定位柱212插入至所述定位槽内,由此,实现了发热件23、第一固定部21及第二固定部22三者间的相对固定关系。可以理解地,定位柱212与凹槽234配合可有效防止发热件23轻易移动,定位柱212 与所述定位槽配合可有效实现第一固定部21与第二固定部22之间的固定作用。
另外,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共同构成固定件,气流通道210形成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上对应气流通道210的进气端为第一端,所述固定件上对应气流通道210的出气端为第二端,第一端子232靠近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设置,第二端子233靠近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设置。
请再次参阅图3、图4,烟弹100还包括第一电极接触件24和第二电极接触件25,第一电极接触件24与第一端子232连接并电性导通,第二电极接触件 25与第二端子233连接并电性导通,安装时,第一电极接触件24及第二电极接触件25分别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电源装置向发热件23供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接触件24与第二电极接触件25为金属导电片,第一电极接触件24的一端与第一端子232连接,第一电极接触件24 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的外部,第二电极接触件25的一端与第二端子232连接,第二电极接触件2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的外部。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极接触件24及第二电极接触件25为铜片或不锈钢片,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接触件24及第二电极接触件25还可以是导线。另外,第一电极接触件24与第一端子232以及第二电极接触件25 与第二端子233之间可通过焊接、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此处不做限定。
烟弹100还包括锁紧套26和通气管27,锁紧套26大致呈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套筒状结构,通气管27大致呈两端贯通的中空管状结构,锁紧套26紧密套设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的外部,通气管27紧密套设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的外部,由此,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两端分别被锁紧套26及通气管27限制,有效防止二者相互脱开。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靠近第一端的外壁上沿所述固定件的径向向外凸设有抵持缘262,当锁紧套26套设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的外部时,锁紧套26的开口一端与抵持缘262相抵持,从而对锁紧套26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另外,通气管27的内腔与气流通道210 相连通,用户进行抽吸操作时,气流通道210内产生的烟雾在外部空气的带动下经由通气管27的内腔进入至用户口中。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外部气体进入至气流通道210内,锁紧套26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261,进气口261与外界大气及气流通道210均连通,使用时,外部气体通过进气口261后进入至气流通道 210内。可以理解地,进气口261还可以设置在锁紧套26的侧壁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烟弹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的吸液件28,吸液件28收容于锁紧套26的内部,第一电极接触件24伸出至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吸液件28后收容于锁紧套26的空腔内,第二电极接触件24伸出至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吸液件28后收容于锁紧套26的空腔内。当发热件 23上多余的烟液流动至第一电极接触件24和第二电极接触件25上时,吸液件 28能够将第一电极接触件24和第二电极接触件25上的烟液吸收,避免烟液通过第一电极接触件24和第二电极接触件25流动至所述电源装置上,从而导致烟液泄漏或侵蚀其他零部件。可以理解地,吸液件28由具有吸收烟液能力的材料制成,例如,棉花、纤维绳、多孔陶瓷、多孔石墨、泡沫金属等。进一步地,吸液件28上开设有通孔381,通孔381与气流通道210及进气口261均连通,以方便气体流通。
外壳10大致呈上、下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外壳10同时套设在所述固定件、通气管27及锁紧套26的外部,外壳10的下端与锁紧套26密封连接,外壳10的上端与通气管27的上端密封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锁紧套26的外壁上凸设有卡扣263,外壳10的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102,卡扣263与卡槽102相互卡合,从而实现二者的连接关系,可以理解地,外壳 10与锁紧套26之间还可以通过压接、拆卸连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储液腔101由外壳10的内壁、第一固定部21的外壁、第二固定部22的外壁以及通气管27的外壁之间围设的空间构成。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21的外壁、第二固定部22的外壁以及通气管27的外壁上均凸设有抵持凸起213,当外壳10安装到位时,抵持凸起213与外壳10的内壁相抵持,增强了外壳10的强度,可有效防止外壳10轻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烟液在外壳10变形时强制将烟液压入所述固定件的内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储液腔101仅仅是由外壳10的内壁、第一固定部21的外壁及第二固定部22的外壁之间围设的空间构成。
另外,所述电源装置与烟弹100可拆卸地连接,当电源装置与烟弹100连接时,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与第一端子232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与第二端子233电性连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电源装置与烟弹100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接、插接或磁性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热件23,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具有吸收烟液的能力,且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生成烟雾,具有超高的耐温性,有效避免干烧,保证了抽吸口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烟弹100及电子烟,因其具有上述发热件23全部的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发热件23相同的技术效果。同时,进液间隙220 由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结合处形成,与传统的开孔式进液结构而言,结构更简单且易于生产。另外,进液间隙220沿气流于气流通道210内流动的方向延伸,使得进液区域更大,发热件23上的各部分与烟液接触更均匀、充分且基本无时间差,进而提升了雾化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一的烟弹100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100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第二侧面231B 上的凹槽234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关于第一轴向对称设置,且凹槽234 为长方形槽。当第二侧面231B上的凹槽234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关于第一轴向对称设置时,沿着第一轴向,设有凹槽234的一段区域发热温度比相邻的未设置凹槽234的一段区域高,这样在发热件23上形成温度高低不同并按规律分布的发热区域,可以使得烟液获得不同的雾化温度以得到不同的雾化效果,进而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此外,第一端子232与第二端子233沿第一轴向的轴线错开设置,同样能够使得电流通道为弯曲通道,提高了雾化效果,以适应端子连接的安装需要。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二的烟弹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第二侧面231B上的凹槽234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关于第一轴向对称设置,且凹槽234为弧形槽。相较于实施例二,弧形槽能够有效增加发热件23与烟液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雾化效果。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一的烟弹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第二侧面231B上的凹槽234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关于第一轴向非对称设置,且凹槽234 为T形槽,其由两个相互交叉的直槽连通构成。一方面,第二侧面231B上的凹槽234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非对称设置,使得电流通道更为弯曲,雾化效果好,且“T”形凹槽结构的导电率降低,可为电子烟提供更加低功率的雾化效果,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三的烟弹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凹槽234由相互连通的直槽和圆形槽构成,同样能够较低发热件23的导电率,可为电子烟提供更加低功率的雾化效果。另外,上述实施例三及本实施例四中,位于第二侧面231B 上的凹槽234与第四侧面231D上的凹槽234可以关于第一轴向非对称设置,也可以关于第一轴向对称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一的烟弹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省略了第二侧面231B及第四侧面231D的凹槽234,而是在发热本体231上设置多个贯通孔235,通过设置贯通孔235,相较于未开孔的发热件的电阻率低,可为电子烟提供更加低功率的雾化效果。可以理解地,贯通孔235可先通过模具留下通孔的位置,经烧结后自然形成,也可以通过冲压或切割(例如,激光切割) 的方式形成,此处不做限定。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一的烟弹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发热件23的第二侧面231B以及第四侧面231D上沿第二轴向均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吸液引脚236。发热件23安装到位时,吸液引脚236穿过进液间隙220后伸入至储液腔101内,如此,增加了发热件23与烟液的接触面积,发热件23通过进液间隙220吸收烟液的同时,吸液引脚236也能够直接从储液腔101内吸收烟液,提升了吸液速度,保证了传导至发热件23上的烟液能够持续供应。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烟弹与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烟弹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发热件23 具有多个,且多个发热件23相互串联,如此,增加了发热件23的阻值,可获得更大的雾化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一的烟弹100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省略了凹槽234,其结构更加简单,易于生产,且可有效避免干烧,保证了吸食口感。
实施例十
请参阅图15-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烟弹与实施例一的烟弹100 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烟弹中发热件23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发热件23的发热本体231大致呈球体结构,第一端子232和第二端子233 相对设置在发热本体231的外表面上。另外,发热本体231上沿发热本体231 的径向开设有穿孔2311,穿孔2311贯通发热本体231的外表面,且穿孔2311 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子232及第二端子233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本实施方式中,穿孔2311构成气流通道210,用作于气流通过。安装时,发热本体231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之间,且穿孔2311的中心轴线与烟弹100 的中心轴线共线,如此,使用时,储液腔101内的烟液经由进液间隙220被发热本体231的外表面吸收,当第一端子232和第二端子233接通电源后,发热本体231产生热量以加热吸收的烟液进而生成烟雾,用户进行抽吸操作时,外部气体进入至穿孔2311内从而将烟雾带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穿孔2311位于发热本体231相对两侧的两个开口周边分别设置第一端子232及第二端子233。这样由于没有第一端子232和第二端子 233的阻挡,烟液可从进气流通道210的径向的发热本体231流入,烟液接触面积更大,雾化效率更高。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3还可以是诸如圆柱体、正方体等规则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只需满足发热件23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且在通电后能够加热烟液以形成烟雾即可,对于发热件23的具体形状此处不做限定。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发热本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发热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本体用于吸收烟液并在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是由金属导电纤维烧结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或者,所述发热件是由金属导电纤维编织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或者,所述发热件是由导电复合材料制成的多孔网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本体的侧部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或向外延伸有吸液引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本体包括侧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顺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为第一轴向,所述第二侧面朝向第四侧面的方向为第二轴向,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相互垂直,所述凹槽或所述吸液引脚沿第二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凹槽具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轴向等距离排列,所述第四侧面上的凹槽具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轴向等距离排列,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上的所述凹槽错开设置,且错开的距离为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二者中的任意一侧面上的两个相邻所述凹槽之间距离的一半,或者,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凹槽与所述第四侧面上的所述凹槽关于第一轴向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长方形槽或者弧形槽或者T形槽或者由相互连通的直槽和圆形槽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
7.一种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烟弹还包括一种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发热本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发热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本体用于吸收烟液并在所述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所述烟弹还包括第一电极接触件和第二电极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结合处形成有进液间隙,所述进液间隙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并沿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方向延伸,所述发热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发热件的侧部位于所述进液间隙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具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具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面以及所述第二平面上均凹陷形成有缺槽,所述进液间隙由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限定的空间构成,所述气流通道由两个所述缺槽的槽壁之间限定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平面上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发热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平面上对应所述定位柱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凹槽后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件一端的吸液件,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伸出至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吸液件,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伸出至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吸液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锁紧套和通气管,所述固定件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端为第一端,所述固定件上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为第二端,所述锁紧套紧密套设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的外部,所述通气管紧密套设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的外部,所述通气管的内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锁紧套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界大气及所述气流通道均连通。
12.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一种烟弹,所述电子烟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烟弹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烟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烟弹还包括一种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发热本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发热本体通过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热本体用于吸收烟液并在所述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形成烟雾,所述烟弹还包括第一电极接触件和第二电极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
CN201920799200.6U 2019-05-29 2019-05-29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Active CN210782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200.6U CN210782931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200.6U CN210782931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2931U true CN210782931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2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9200.6U Active CN210782931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2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777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777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82108A1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发热装置
CN112315027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US20210307396A1 (en) Atomizing core,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N113712268A (zh) 加热雾化芯、加热雾化机构、加热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309609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2279874U (zh) 雾化元件、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0782931U (zh)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CN213307445U (zh) 雾化器的发热模块、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9825209U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片及雾化器
CN217038886U (zh) 发热元件及使用其的雾化组件
EP3892136A1 (en) Atomization sheet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CN215189453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278742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23453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0901388U (zh)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CN216821763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65683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9029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3455736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876043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1672461U (zh)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349665A (zh) 具有液体和固体加热雾化方式的电子加热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