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4434U -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 Google Patents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4434U
CN220734434U CN202322078536.2U CN202322078536U CN220734434U CN 220734434 U CN220734434 U CN 220734434U CN 202322078536 U CN202322078536 U CN 202322078536U CN 220734434 U CN220734434 U CN 220734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wire
wires
group
fil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85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85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4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4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4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丝,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以及连接于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网状发热部,网状发热部包括至少一个发热丝组,每个发热丝组包括至少两根发热丝,每根发热丝呈波浪形弯折延伸;沿第一方向上,每个发热丝组中各发热丝的波峰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发热丝组中各发热丝的波谷位置一一对应;沿第一方向上,每根发热丝于波峰位置处的第一侧及波谷位置处的第二侧均形成有空槽;发热丝组中每相邻的两根发热丝分别为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第一发热丝的每个波峰位置位于第二发热丝上对应的空槽内,第二发热丝的每个波谷位置位于第一发热丝上对应的空槽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具。

Description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蒸汽烟、气雾发生装置等,其主要用于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模拟吸烟感觉,以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其中,部分电子烟采用网状发热丝作为发热部件,将网状发热丝设置于导油棉或多孔陶瓷体或空气加热管上,利用网状发热丝通电后发热,以对烟油(或烟膏)进行加热雾化产生烟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网状发热丝一般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部81和第二电极部82以及连接于第一电极部81和第二电极部82之间的网状发热部83,网状发热部83包括多根依次排列设置的发热丝831(图中示意为四根),各发热丝831呈波浪形弯折延伸(具体呈锯齿形弯折延伸)。每上下相邻的两根发热丝831的波形相反(即相邻的两根发热丝831为上下对称设置)且相互连接,从而构成网状结构。
然而,上述结构的网状发热丝由于其空间利用率较低(即单位面积的空间范围内,发热丝的有效面积占比较低,也即网状发热丝中各发热丝831之间的空隙面积占比较大),发热效率也较低,加热爆发力较弱,与烟油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影响雾化效率和口感;若要提高其产热量,需增大网状发热丝的尺寸,则会增加其占用空间大小,并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结构,其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发热效率,从而提高雾化效率,并节省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网状发热部,所述网状发热部包括至少一个发热丝组,每个所述发热丝组包括至少两根发热丝,每个所述发热丝组中的至少两根所述发热丝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每根所述发热丝呈波浪形弯折延伸,每根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连;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发热丝组中各所述发热丝的波峰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发热丝组中各所述发热丝的波谷位置一一对应;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热丝的相对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每根所述发热丝于波峰位置处的第一侧及波谷位置处的第二侧均形成有空槽;所述发热丝组中每相邻的两根发热丝分别为第一发热丝和第二发热丝,所述第一发热丝的每个波峰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发热丝上对应的空槽内,所述第二发热丝的每个波谷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发热丝上对应的空槽内。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每根所述发热丝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发热单元,每个所述发热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连接形成V形或倒V形结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发热丝的波峰位置或波谷位置,所述空槽形成于相邻的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之间。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每个所述发热丝组中,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的第一电连接部为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的第二电连接部为平行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的第一电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0.05mm-0.1mm,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的第二电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0.05mm-0.1mm。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宽度均为0.05mm-0.1mm。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每个所述发热丝组中,所述第一发热丝的波峰位置与所述第二发热丝上对应的波峰位置相连,和/或,所述第一发热丝的波谷位置与所述第二发热丝上对应的波谷位置相连。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网状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丝组,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丝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丝组分别为第一发热丝组和第二发热丝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的波峰位置与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的波谷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的波谷位置与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的波峰位置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发热丝组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对称设置。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丝组中,其中一个所述发热丝组中位于最内侧的发热丝的波谷位置与另外一个所述发热丝组中位于最内侧的发热丝的波峰位置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具,包括以上所述的发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结构,通过重新设计网状发热部的形状和排列组合,将发热丝组中各发热丝的波峰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发热丝组中各发热丝的波谷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即发热丝组中各发热丝的波形结构相同;且发热丝组中,第一发热丝的每个波峰位置位于第二发热丝上对应的空槽内,第二发热丝的每个波谷位置位于第一发热丝上对应的空槽内,即相邻的两根发热丝为相互插接嵌合的结构,从而提高网状发热部的空间利用率;在与现有的网状发热丝同等尺寸、相同电阻率的条件下(即网状发热部的长宽厚尺寸相同,发热丝的电阻率大小相同),该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的有效面积更大,发热效率更高,与烟油的接触面积也更大,故雾化效率更高,能够充分雾化还原烟油的口感,并有利于节省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网状发热丝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单个发热丝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烟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发热结构、导油棉和雾化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发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结构,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以及连接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之间的网状发热部1。网状发热部1包括至少一个发热丝组100,每个发热丝组100包括至少两根发热丝11,每个发热丝组100中的至少两根发热丝11沿第一方向Y间隔排列设置,每根发热丝11呈波浪形弯折延伸,每根发热丝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相连。
沿第一方向Y上,每个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每个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
沿第一方向Y上,发热丝11的相对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每根发热丝11于波峰位置M处的第一侧及波谷位置N处的第二侧均形成有空槽116(例如,沿第一方向Y上,发热丝11的相对两侧分别为上侧和下侧,发热丝11于波峰位置M处的下侧及波谷位置N处的上侧均形成有空槽116)。本实施例中,空槽116为V形槽或倒V形槽。
发热丝组100中每相邻的两根发热丝11分别为第一发热丝11A和第二发热丝11B,第二发热丝11B位于第一发热丝11A上方,第一发热丝11A的每个波峰位置M位于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空槽116内(即第一发热丝11A的每个波峰位置M位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所对应的空槽116内),第二发热丝11B的每个波谷位置N位于第一发热丝11A上对应的空槽116内(即第二发热丝11B的每个波谷位置N位于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所对应的空槽116内),从而使第一发热丝11A和第二发热丝11B形成相互插接嵌合的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结构,通过重新设计网状发热部1的形状和排列组合,将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设置,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设置,即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相同;且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每个波峰位置M位于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空槽116内,第二发热丝11B的每个波谷位置N位于第一发热丝11A上对应的空槽116内,即相邻的两根发热丝11为相互插接嵌合的结构,从而提高网状发热部1的空间利用率;在与现有的网状发热丝同等尺寸、相同电阻率的条件下(即网状发热部1的长宽厚尺寸相同,发热丝11的电阻率大小相同),该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的有效面积更大,发热效率更高,与烟油的接触面积也更大,故雾化效率更高,能够充分雾化还原烟油的口感,并有利于节省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根发热丝1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发热单元110,每个发热单元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连接形成V形或倒V形结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的连接位置位于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或波谷位置N,空槽116形成于相邻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空槽116形成于每个发热单元110中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以及每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110中相邻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根发热丝11沿第二方向X呈波浪形弯折延伸,每根发热丝11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X依次连接的发热单元110;其中,第二方向X与第一方向Y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每根发热丝11沿横向呈波浪形弯折延伸,每个发热丝组100中的至少两根发热丝11沿纵向间隔排列设置。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均为直条型结构,且沿第二方向X上,每个发热单元110中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对称设置(即左右对称设置),使得发热丝11整体呈锯齿状的波浪形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也可以为弧形弯曲结构(此时,发热丝11整体呈弧线状的波浪形结构)等。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发热丝组100中,相邻两根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一电连接部111为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根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二电连接部112为平行间隔设置。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相邻两根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一电连接部111之间的间距a1为0.05mm-0.1mm,相邻两根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的间距a2为0.05mm-0.1mm。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相邻两根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一电连接部111之间的间距a1与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的间距a2相等,两者均为0.05mm。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连接部111的宽度b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的宽度b2相等,第一电连接部111的宽度b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的宽度b2均为0.05mm-0.1mm。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连接部111的宽度b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的宽度b2均为0.07mm。
如图2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网状发热部1包括至少两个发热丝组100,至少两个发热丝组100沿第一方向Y依次排列设置(即上下依次排列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发热丝组100分别为第一发热丝组和第二发热丝组;沿第一方向Y上,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与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与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即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与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是恰好相反的)。通过将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与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设置为波形相反的结构,使得整个网状发热部1产生的热量在第一方向Y上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Y上,第一发热丝组和第二发热丝组对称设置(即第一发热丝组和第二发热丝组上下对称设置)。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相邻的两个发热丝组100中,其中一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最内侧的发热丝11(即最靠近于网状发热部1中心位置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与另外一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最内侧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形成多点连接的结构,以提高网状发热部1的结构强度,并进一步提高网状发热部1的空间利用率和发热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两者之间也可以互不相连)。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最下侧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与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最上侧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网状发热部1包括两个发热丝组100,每个发热丝组100包括两根发热丝11,即该两个发热丝组100总共有四根发热丝11;其中,上方两根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相同,下方两根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相同,上方两根发热丝11与下方两根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相反。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网状发热部1还可以包括更多个发热丝组100,多个发热丝组100以第一发热丝组、第二发热丝组、第一发热丝组、第二发热丝组…的顺序交替设置;例如网状发热部1包括四个发热丝组100,该四个发热丝组100以第一发热丝组、第二发热丝组、第一发热丝组、第二发热丝组的顺序交替设置。
如图8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网状发热部1包括一个发热丝组100,该一个发热丝组100包括多根发热丝11(图中示意为四根,实际上还可以为两根、三根或更多根发热丝11),各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相同。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与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波峰位置M相互间隔且互不相连,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与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波谷位置N相互间隔且互不相连。
如图5至图7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与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波峰位置M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部分波峰位置M相连,也可以所有的波峰位置M均相连),和/或,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与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波谷位置N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部分波谷位置N相连,也可以所有的波谷位置N均相连),从而形成多点连接的结构,以提高网状发热部1的结构强度,并进一步提高网状发热部1的空间利用率和发热效率。同时,由于第一发热丝11A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之间和/或波谷位置N之间相连,能够保证网状发热部1的结构稳定性。例如,在组装时,当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弯卷形成如图11所示的筒状结构时,能够保证第一发热丝11A与第二发热丝11B之间的间距和/或第一电连接部111与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的间距基本保持不变,保证发热丝的阻值和发热效率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发热的均匀性;而其他类型的双发热丝在组装过程中很容易改变发热丝之间间距的大小,从而使得双发热丝的阻值和发热效率发生变化。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两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通过第一延伸部114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连接,而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谷位置N不连接;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不连接,而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通过第二延伸部115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连接。
如图6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两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不连接,而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通过第二延伸部115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连接;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通过第一延伸部114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连接,而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谷位置N不连接。
如图7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两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通过第一延伸部114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连接,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通过第二延伸部115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连接;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通过第一延伸部114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连接,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通过第二延伸部115与第二发热丝11B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它的组合形式。
如图2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均为平面形的片状结构,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设置,且沿第二方向X上,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对称设置(即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的上下两端分别相齐平。
如图2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发热单元110还包括第三电连接部113,第三电连接部113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即第三电连接部113位于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的连接位置处),第三电连接部113位于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处或波谷位置N处。每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最外侧的发热丝11(即最远离网状发热部1中心位置的发热丝11)上的第三电连接部113为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具体为矩形结构,当然不限于此);且两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上方的发热丝组100中最外侧的发热丝11上的第三电连接部113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的上端相齐平,位于下方的发热丝组100中最外侧的发热丝11上的第三电连接部113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的下端相齐平,即使得网状发热部1的上下两端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的上下两端分别相齐平,不仅能够尽可能地增大网状发热部1的空间利用率和发热效率,而且当该发热结构设置于导油棉上时,能够增大其与导油棉的接触面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每个发热丝组100中,位于内侧的发热丝11(即相较于最外侧的发热丝11更靠近于网状发热部1中心位置的发热丝11)上的第三电连接部113为锥形结构,使得其能够更好地插入至对应的空槽116内,以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网状发热部1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为一体成型,网状发热部1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铁铬镍等。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发热结构还包括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分别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相连(具体可通过焊接连接),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分别用于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设置,且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朝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当然,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也可以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例如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均分别与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同一侧的表面相连。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网状发热部1整体呈平板状结构,该平板状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可以设置于多孔陶瓷体上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网状发热部1也可以弯卷形成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可以设置于导油棉上或空气加热管上等。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具,包括上述的发热结构和被加热件,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与被加热件相接触。
如图9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子烟具为蒸汽型电子烟具(即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对烟油进行加热而产生烟雾的电子烟具),被加热件为导油棉44。导油棉44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弯卷形成筒状结构,网状发热部1设置于导油棉44的内壁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也可以设置在导油棉44的外壁上),发热结构的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伸出至导油棉44外。网状发热部1能够对导油棉44上的烟油进行加热,以产生烟雾(当网状发热部1在通电加热后,导油棉44上的烟油能够在网状发热部1与导油棉44的接触位置处加热雾化以产生烟雾)。
如图9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子烟具还包括雾化管43,雾化管43为中空的管状结构,雾化管4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雾化管43具体可为钢管),导油棉44设置于雾化管43内,导油棉44的外壁与雾化管43的内壁相接触,发热结构的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伸出至雾化管43外。电子烟具还包括壳体4,壳体4内设有储油棉41,储油棉41中储存有烟油,储油棉41为中空的筒状结构,雾化管43设置于储油棉41内,雾化管43的侧壁上设有供烟油通过的通孔43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管43、导油棉44及发热结构三者组成发热组件,雾化管43一方面能够对导油棉44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其能够对储油棉41起到预热作用,即当发热结构通电后,发热结构产生的一部分热量能够依次通过导油棉44和雾化管43传导至储油棉41上,使得储油棉41上的烟油被预加热,从而促进储油棉41上的烟油通过雾化管43上的通孔431流至导油棉44上,进而提高雾化效率。
如图9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子烟具还包括导气管42,导气管4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导气管42具体可以为玻纤管),导气管42设置于储油棉41内,导气管42内设有烟道421。导气管42设置于雾化管43的上方,雾化管43的顶部插入在导气管42的底部内。电子烟具还包括吸嘴5,吸嘴5与壳体4的顶部相连,导气管42内的烟道421与吸嘴5连通。当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对导油棉44上的烟油进行加热产生烟雾后,烟雾能够通过雾化管43的内腔及导气管42内的烟道421进入吸嘴5内,以供用户吸食。
如图9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4内还设有电源6,电源6位于储油棉41的下方,发热结构的第一电极杆31和第二电极杆32分别与电源6的正负极电连接。
如图9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壳体4的底部设有开口,电子烟具还包括底盖45,底盖45与壳体4的底部开口连接,以对壳体4进行密封。底盖45上设有供外部空气进入壳体4内的进气孔451。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子烟具为加热不燃烧式电子烟具(即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对烟草制品进行加热而产生烟雾的雾化器,加热不燃烧式电子烟具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可参现有技术),被加热件为中空结构的中空管(图未示),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设置于中空管的内壁或外壁上(此时网状发热部1弯卷形成筒状结构)。该中空管为用于加热空气的空气加热管,即先利用该中空管对冷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利用加热后的热空气对烟支(图未示)进行加热以产生烟雾。或者,该中空管为用于容纳烟支的烟支加热管,即在使用时,将烟支插入在中空管内,利用中空管直接对烟支进行周围加热以产生烟雾。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子烟具为蒸汽型电子烟具,被加热件为多孔陶瓷体(图未示),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设置于多孔陶瓷体的表面上(此时网状发热部1可以为平板状结构)。在使用时,电子烟具中储存的烟油能够导至多孔陶瓷体上,当网状发热部1在通电加热后,多孔陶瓷体上的烟油能够在网状发热部1与多孔陶瓷体的接触位置处加热雾化以产生烟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结构,通过重新设计网状发热部1的形状和排列组合,将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设置,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设置,即发热丝组100中各发热丝11的波形结构相同;且发热丝组100中,第一发热丝11A的每个波峰位置M位于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空槽116内,第二发热丝11B的每个波谷位置N位于第一发热丝11A上对应的空槽116内,即相邻的两根发热丝11为相互插接嵌合的结构,从而提高网状发热部1的空间利用率;在与现有的网状发热丝同等尺寸、相同电阻率的条件下,该发热结构的网状发热部1的有效面积更大,发热效率更高,与烟油的接触面积也更大,故雾化效率更高,能够充分雾化还原烟油的口感,并有利于节省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热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部(21)和第二电极部(2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21)和所述第二电极部(22)之间的网状发热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发热部(1)包括至少一个发热丝组(100),每个所述发热丝组(100)包括至少两根发热丝(11),每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的至少两根所述发热丝(11)沿第一方向(Y)间隔排列设置,每根所述发热丝(11)呈波浪形弯折延伸,每根所述发热丝(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部(21)和所述第二电极部(22)相连;
沿所述第一方向(Y)上,每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各所述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各所述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
沿所述第一方向(Y)上,所述发热丝(11)的相对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每根所述发热丝(11)于波峰位置(M)处的第一侧及波谷位置(N)处的第二侧均形成有空槽(116);所述发热丝组(100)中每相邻的两根发热丝(11)分别为第一发热丝(11A)和第二发热丝(11B),所述第一发热丝(11A)的每个波峰位置(M)位于所述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空槽(116)内,所述第二发热丝(11B)的每个波谷位置(N)位于所述第一发热丝(11A)上对应的空槽(116)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发热丝(1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发热单元(110),每个所述发热单元(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1)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12)连接形成V形或倒V形结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1)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12)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或波谷位置(N),所述空槽(116)形成于相邻的第一电连接部(111)和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一电连接部(111)为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二电连接部(112)为平行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一电连接部(111)之间的间距为0.05mm-0.1mm,相邻两根所述发热丝(11)中相对应的发热单元(110)的第二电连接部(112)之间的间距为0.05mm-0.1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12)的宽度均为0.05mm-0.1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所述第一发热丝(11A)的波峰位置(M)与所述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波峰位置(M)相连,和/或,所述第一发热丝(11A)的波谷位置(N)与所述第二发热丝(11B)上对应的波谷位置(N)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发热部(1)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丝组(100),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丝组(100)沿所述第一方向(Y)依次排列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丝组(100)分别为第一发热丝组和第二发热丝组;沿所述第一方向(Y)上,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与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与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中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Y)上,所述第一发热丝组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其中一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位于最内侧的发热丝(11)的波谷位置(N)与另外一个所述发热丝组(100)中位于最内侧的发热丝(11)的波峰位置(M)一一对应连接。
10.一种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结构。
CN202322078536.2U 2023-08-02 2023-08-02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Active CN220734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8536.2U CN220734434U (zh) 2023-08-02 2023-08-02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8536.2U CN220734434U (zh) 2023-08-02 2023-08-02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4434U true CN220734434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8536.2U Active CN220734434U (zh) 2023-08-02 2023-08-02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4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97989A1 (en) Mesh-shaped sheet-type porous heating atomization assembly and heating atomizer therewith
CN207653582U (zh) 加热式吸入器及其加热组件
CN106455695A (zh) 电热丝组件、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CN206251928U (zh) 电子烟具及其烟油雾化组件
CN213307445U (zh) 雾化器的发热模块、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428333U (zh) 发热单元、分段式加热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20734434U (zh) 发热结构及电子烟具
CN215224785U (zh) 多发热区域的雾化装置以及雾化器
CN114209100A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446670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2464880U (zh) 一种网状片式多孔加热雾化组件及其加热雾化器
CN211153808U (zh) 一种电子烟的发热结构
CN212814274U (zh) 复合型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113229538A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用的电热蚀刻网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9146779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089626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0782931U (zh)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CN220000822U (zh) 发热丝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347578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416037U (zh) 发热网、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84806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474113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具用的空气加热组件及烟具
CN220027409U (zh) 一种发热丝和具有该发热丝的电子雾化器
CN217958772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组件及其发热丝结构
CN219165703U (zh) 一种分区加热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