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9626U -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9626U
CN217089626U CN202220044237.XU CN202220044237U CN217089626U CN 217089626 U CN217089626 U CN 217089626U CN 202220044237 U CN202220044237 U CN 202220044237U CN 217089626 U CN217089626 U CN 217089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ection
heating element
heating body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42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Simor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442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9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9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9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该发热元件包括发热本体和两个引脚,其中,两个引脚间隔设置,用于与电源组件电连接;发热本体设置于两个引脚之间;发热本体的一端与一个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引脚连接。其中,发热本体从一个引脚弯折延伸至另一个所述引脚,发热本体具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着发热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将发热本体分割为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流通道和第二电流通道。该发热元件能有效地提升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感更好。

Description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产生装置中通常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其中,雾化器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电源组件用于控制雾化器工作。
目前市场上的雾化器通常采用棉芯雾化芯,棉芯雾化芯的主要发热部件为发热元件,将发热元件贴在棉层表面加热雾化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棉层主要用于储存和传输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元件主要用于加热雾化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
然而,现有的发热元件对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效果较差,用户体验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热元件对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效果较差,用户体验感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元件,包括发热本体和两个引脚,其中,两个所述引脚间隔设置,用于与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发热本体设置于两个所述引脚之间;所述发热本体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引脚连接;其中,所述发热本体从一个所述引脚弯折延伸至另一个所述引脚,所述发热本体具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发热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发热本体分割为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流通道和第二电流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本体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宽度为0.45-0.65mm,厚度为0.08-0.12mm;其中所述金属片的宽度表示为所述金属片弯折后的每一段在垂直于所述金属片弯折延伸方向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上,且所述通孔以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轴对称;其中,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表示沿着所述发热本体弯折延伸方向的中线;所述发热本体的相对两边均具有多个沿着所述发热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缺口,使得所述发热本体的相对两边均为锯齿状;所述发热本体的相对两边的锯齿状相同,使得所述第一电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电流通道以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边缘形状为圆弧、椭圆弧、正弦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菱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三个主发热段和两个连接发热段;两个所述连接发热段分别连接其中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主发热段,使得三个所述主发热段和两个所述连接发热段串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发热段平行,所述主发热段与所述连接发热段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发热段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发热单元,所述第一发热单元包括开口相背设置且轴对称的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所在的内圆半径为0.13-0.23mm,外圆半径为0.25-0.3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段所在的外圆与第二圆弧段所在的外圆相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圆弧段中的一个所在的外圆与另一个所在的内圆相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圆弧段中的一个所在的外圆与另一个所在的内圆相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发热段具有多个沿着所述连接发热段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的通孔,且所述连接发热段的通孔以所述连接发热段的中线对称;所述连接发热段的相对两边均具有多个沿着所述连接发热段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缺口,且相邻两个所述半圆形缺口之间具有一个所述通孔;所述连接发热段的相对两边的缺口以所述连接发热段的中线对称;所述缺口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发热段的通孔位于所述连接发热段的中线一侧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发热段的通孔为圆形,所述缺口为半圆形,且所述圆形与所述半圆形的半径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三个所述主发热段分别为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发热段、第二主发热段和第三主发热段;所述发热元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发热段远离所述第二主发热段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主发热段的第一圆弧段的一个端部连接;多个第二支撑部,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远离所述第二主发热段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的第二圆弧段的一个端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引脚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一主发热段的自由端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的自由端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芯,包括多孔导液体和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导液体为导液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和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其中,所述雾化器为上述所述的雾化器。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该发热元件包括发热本体和两个引脚,其中,两个引脚间隔设置,用于与电源组件电连接;发热本体设置于两个引脚之间;发热本体的一端与一个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引脚连接。其中,发热本体从一个引脚弯折延伸至另一个所述引脚,发热本体具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着发热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将发热本体分割为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流通道和第二电流通道。该发热元件能有效地提升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沿某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提供的发热元件沿周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提供的发热元件沿周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中D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提供的发热元件沿周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见图1-8,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沿某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提供的发热元件沿周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提供的发热元件沿周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中D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8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提供的发热元件沿周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气溶胶产生装置300可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药液等液态基质的雾化。气溶胶产生装置300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雾化器100用于存储液态基质并雾化液态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雾化器100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雾化、电子雾化领域等。电源组件200用于控制雾化器100工作。其中,电源组件200包括电池(图未示)、气流传感器(图未示)和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等;电池用于为雾化器100供电,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溶胶产生装置300中气流变化,控制电路板根据气流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变化控制电池给雾化组件100供电,以使雾化组件100雾化产生气溶胶。具体的,雾化组件100与电源组件200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参见图2,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0包括雾化芯10、雾化管20、安装座30。其中,雾化管20具有储液腔21、雾化通道25和容置腔26。具体的,雾化管20的一端形成有吸嘴部24。吸嘴部24与雾化通道25连通,储液腔21环绕雾化通道25设置,容置腔26位于储液腔远离吸嘴部24的一侧。储液腔21用于储存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管20可以由铝、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也可以由塑料制成,只需能够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不与之反应使其变质即可;储液腔21形状和大小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雾化芯10和安装座30设置于容置腔26中,并将储液腔21封住;或者,也可以理解为雾化管20、雾化芯10和安装座30共同配合围设形成储液腔21。雾化芯10一端与雾化通道25连通,用于将加热雾化的液态气溶胶基质导入用户口中,雾化芯10的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座30。为防止储液腔21漏液对雾化芯10的影响,在雾化芯10与雾化管20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2;为了防止雾化芯10漏液,在雾化芯10与安装座30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23。其中,第一密封件22和第二密封件23的材料可以是硅胶或橡胶。
安装座30可以包括安装顶座31和安装底座32。安装顶座31和安装底座3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配合结构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在安装顶座31上设置凸起,而在安装底座32上设置卡槽;或者在安装底座32上设置凸起,而在安装顶座31上设置卡槽。安装座30可以由塑料、陶瓷、不锈钢或者其他合金制成,只需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即可;安装座30的形状和大小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体的,安装座30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设置顶针33;安装孔贯穿安装底座32且部分延伸至安装顶座31,雾化芯10通过顶针33与电源组件200电连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底座32远离储液腔21的一侧设置有开孔,开孔中设置有磁元件34,雾化器100通过磁吸力与电源组件连接;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200通过卡扣配合结构进行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3-4,雾化芯10包括进液管11,导液层12、发热元件13。导液层12通过进液管11固定,发热元件13贴合导液层12表面设置。
进液管11为中空柱状结构,在进液管11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通孔111,发热元件13设置于雾化管20内部,第一通孔111与储液腔21连通,储液腔21中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第一通孔111进入进液管11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液管11可由铝、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也可以由塑料制成,不与气溶胶生成基质反应使其变质即可。进液管11的形状尺寸不限,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液管11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多个第一通孔111沿着进液管1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导液层12设置于进液管11内部,与进液管11贴合设置,用于存储经第一通孔111流入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将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导引至发热元件13。在一实施例中,导液层12包括第一导液层121和第二导液层122,第一导液层121用于换气,控制储液腔21的负压,第二导液层122用于导油和储油。其中,导液层12为多孔导液体,其材料可为导液棉,例如棉层、棉绳,或纤维绳。
发热元件13贴合设置在导液层12远离进液管11的一侧,用于加热雾化导液层12上存储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也就是说,发热元件13设置于导液层12的内表面。具体的,发热元件13的材料可为金、银、铜、铂、铝、铁、镍铬铁合金、铁铬铝合金或不锈钢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13设置于导液层12的外表面,雾化芯10的结构做相应改变,能够实现雾化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即可。
请参考图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3包括弯折延伸的发热本体130,例如,发热本体130的弯折形状可以类似于S型、U形、M型或者Z形等。其中,发热本体130具有多个通孔131,多个通孔131沿着发热本体1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将发热本体130分割为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可以理解,在发热本体130上设置通孔131,可以减小发热本体130的整体重量,而多个通孔131沿着发热本体1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发热本体130通电时,流经发热本体130上的电流会朝向多个通孔131的两侧分流,使得流过发热本体130上的电流形成两个并联的电流通道,从而使得发热本体130发热均匀,进而能有效地提升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效果。
其中,通孔131还有利于发热本体130的发热面积和重量的减小,进而减小发热本体130的热惯性,即减小发热本体130向雾化芯10内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热量扩散,提高发热本体130的温升速度,从而提高了发热元件13的热效率。具体的,通孔13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菱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发热本体130的形状、尺寸以及重量进行选择,旨在能够增加发热元件13的雾化效果即可。具体的,多个通孔131的形成可以通过化学刻蚀或物理钻孔的方式实现,本申请中,优选用化学刻蚀的方式在发热本体130上形成多个通孔131。
其中,发热本体130的中线表示沿着发热本体130弯折延伸方向的中线,而不是整个发热本体130的中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131设置于发热本体130的中线上,且通孔131以发热本体130的中线轴对称。通过此设计,使得发热本体130在通孔131两侧的部分宽度相同,即,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的宽度相同,沿中线对称设置,具有相同的电阻。
进一步使得在发热本体130在工作时,电流等流量通过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使得发热本体130加热更加均匀。更进一步的,将发热本体130分割为宽度相同的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还能防止发热本体130表面的局部温度偏高,导致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中的部分成分发生裂解,产生甲醛、丙烯醛、丙烯腈等有毒有害物质。
在一些情况下,发热元件13在对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供液不足的现象,导致发热元件13干烧,其温度显著升高,并产生焦糊气味,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抽吸体验;此外,发热元件13干烧也会使发热元件13的使用寿命显著降低,进而降低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本体130为金属片,即,发热本体130为片状结构。其中,金属片的宽度W为0.45-0.65mm,金属片的宽度W表示为金属片弯折后的每一段在垂直于金属片弯折延伸方向的宽度,而不是金属片整体的宽度。金属片的厚度为0.08-0.12mm。具体的,较宽的发热元件13有利于增加发热元件13表面与外界的对流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可以有效缓解发热元件13干烧时产生的温度,从而减小发热元件13干烧情况下导致产生的气溶胶烧糊味,提高用户体验。而较厚的发热元件13则保证了整个发热元件13的强度,有助于减小安装时的断裂失效风险,以及减小干烧时发热元件13烧断的可能。
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发热本体130的相对两边均设置多个沿着发热本体1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缺口132,使得发热本体130的相对两边均为锯齿状,该设计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小发热元件13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发热本体130的雾化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132的边缘形状可以为圆弧、椭圆弧、正弦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具体可根据发热本体130的形状、尺寸以及重量进行选择,旨在能够增加发热元件13的雾化效果即可。其中,缺口132可以与通孔131在同一制程工艺下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发热本体130包括平行设置的三个主发热段133和两个连接发热段134;两个连接发热段134分别连接其中的两个相邻的主发热段133,例如,以主发热段133、连接发热段134、主发热段133、连接发热段134、主发热段133的方式首尾相连,使得三个主发热段133和两个连接发热段134串联设置。其中,三个主发热段133可以是相互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不平行设置,例如,夹角为小于15度。相应的,用于连接三个主发热段133的两个连接发热段134可以是相互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不平行设置,例如,夹角为小于15度。例如,一个主发热段133与一个连接发热段134连接的夹角可以为45度、90度、120度等。优选,一个主发热段133与一个连接发热段134连接的夹角为80-100度。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更好的雾化效果,两个连接发热段134平行,主发热段133与连接发热段134垂直。即,一个主发热段133和与其相连接的一个连接发热段134之间的夹角为90度。
结合图7,在一实施例中,主发热段133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发热单元1331,第一发热单元1331包括开口相背设置且沿中线轴对称的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具体的,多个开口相背的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形成了主发热段133两边的缺口132,且缺口132边缘的形状为圆弧型。
其中,相邻两个第一发热单元1331之间具有一个通孔131,通孔131由两个第一圆弧段1332和两个第二圆弧段1333配合形成。可以理解,由于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的边缘为弧形,因此,通孔131的形状近似为一个菱形,且该菱形的四个边为向菱形内部凹陷的圆弧。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所在的内圆C1的半径R1为0.13-0.23mm,外圆C2的半径R2为0.25-0.35mm。其中,内圆C1和外圆C2为同心圆,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的宽度为外圆C2的半径R2减去内圆C1半径R1。例如,若外圆C2的半径R2为0.3mm,内圆C1的半径R1为0.18mm,则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的宽度为0.12mm。多个第一圆弧段1332首尾相连形成第一电流通道A的一部分,多个第二圆弧段1333首尾相连形成第二电流通道B的一部分。通过将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设置为宽度均匀的圆弧段且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的宽度相同,可以使位于主发热段133的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的宽度相同,且位于主发热段133的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本身的宽度也是均匀的。
实验证明,宽度为0.1-0.15mm范围的发热元件13可以实现较高的爆发力和口感较好的温度场。而本申请中,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圆弧段1332组成了第一电流通道A的一段子通道,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圆弧段1333组成了第二电流通道B的一段子通道,因此,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在本申请的发热本体130上的两条电流通道上均能实现了较好的雾化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段1332所在的外圆C2与第二圆弧段1333所在的外圆C2相切,从而形成了宽度为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宽度之和的结合部1330,进一步保证了主发热段133表面均匀的热流密度,同时保证了发热本体130的整体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为半圆,即,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的弧度可为180度,则主发热段133的宽度为两个第一圆弧段1332所在外圆C2的半径R2与第二圆弧段1333所在外圆C2的半径R2之和;其中,主发热段133的宽度是指金属片位于主发热段133的宽度。即,若两个相切的外圆C2的半径为0.3mm,则主发热段133的宽度为0.6mm。当然,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也可以大于半圆或小于半圆,即,第一圆弧段1332和第二圆弧段1333的弧度可以大于或小于180度,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圆弧段1332中的一个所在的外圆C2与另一个所在的内圆C1相切,相邻的两个第二圆弧段1333中的一个所在的外圆C2与另一个所在的内圆C1相切。即,相邻两个第一圆弧段1332的两个内圆C1之间的距离为外圆C2半径减去内圆C1半径,如上文中举例计算的0.12mm,具有较好的雾化性能。另外,该结构设计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圆弧段1332的连接处的宽度等于第一圆弧段1332的宽度,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圆弧段1333的连接处的宽度等于第二圆弧段1333的宽度。因此,位于主发热段133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本身的宽度也更加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发热段134具有多个沿着连接发热段134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的通孔131,连接发热段134的相对两边均具有多个沿着连接发热段13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缺口132。通孔131以连接发热段134的中线对称,连接发热段134的相对两边的缺口132也以连接发热段134的中线对称。缺口132的形状与通孔131位于连接发热段134的中线一侧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以确保位于连接发热段134的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本身的宽度是均匀的。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连接发热段134的通孔131为圆形,且圆形通孔131的圆心在连接发热段134的中线上,连接发热段134的相对两边的缺口132均为半圆形,且相邻两个半圆形缺口132之间具有一个圆形通孔131,使得连接发热段134在通孔131两侧的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宽度相同且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本身的宽度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31可以为椭圆,且椭圆中心点在连接发热段134的中线上,连接发热段134的相对两边的缺口132均为半椭圆形,且相邻两个半椭圆形缺口132之间具有一个椭圆形通孔131,使得连接发热段134在通孔131两侧的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部分宽度相同且第一电流通道A和第二电流通道B本身的宽度均匀。可以理解的是,通孔131和缺口13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发热本体130工作时,电流等流量通过连接发热段134的两侧,使得连接发热段134的加热更加均匀,以实现较好的雾化性能。
参见图8,在一实施例中,三个主发热段133分别为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发热段133a、第二主发热段133b和第三主发热段133c;发热元件13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14和多个第二支撑部15。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14平行设置于第一主发热段133a远离第二主发热段133b的一侧;每个第一支撑部14与第一主发热段133a的第一圆弧段1332的一个端部连接。多个第二支撑部15平行设置于第三主发热段133c远离第二主发热段133b的一侧,且与第三主发热段133c连接;每个第二支撑部15与第三主发热段133c的第二圆弧段1333的一个端部连接。具体的,通过在发热本体130上进一步设置第一支撑部14和第二支撑部15,增加了发热元件13的雾化面积,保证了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更加充分。进一步,由于发热本体130、第一支撑部14和第二支撑部15区域热量扩散的集中度不同,因此在发热元件13上形成了温度梯度,保证了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中不同成分的有效雾化,从而提升雾化后产生的气溶胶口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4与第一主发热段133a相互垂直,第二支撑部15与第三主发热段133c相互垂直;第一支撑部14、第二支撑部15、第一圆弧段1332以及第二圆弧段1333的宽度均相等。
其中,在第一主发热段133a上增加第一支撑部14,和在第二主发热段133b上增加第二支撑部15,不能改变第一主发热段133a和第二主发热段133b的原电阻大小,以防止第一主发热段133a和第二主发热段133b上的加热效果变差。
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3还包括两个引脚16,其中,两个引脚16间隔设置,发热本体130设置于两个引脚16之间;发热本体130的一端与一个引脚16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引脚16连接,发热本体130从一个引脚16弯折延伸至另一个引脚16。具体地,两个引脚16平行设置,一个引脚16设置在第一主发热段133a的自由端,用于与电源组件200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另外一个引脚16设置在第三主发热段133c的自由端,用于与电源组件200的另一极电连接。具体地,一个引脚16与设置在第一主发热段133a的自由端且与第一主发热段133a垂直,另外一个引脚16设置在第三主发热段133c的自由端且与第三主发热段133c垂直,两个引脚16均向发热本体130的同一侧延伸,例如,向电源组件200一侧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引脚16、三个主发热段133、两个连接发热段134、第一支撑部14以及第二支撑部15的材质均相同,且一体成型,即发热元件13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发热元件13保证了其自身的整体强度,且制造工艺简单,有利于节省发热元件13的制造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导液层12为中空圆柱状,发热元件13设置于中空圆柱状导液层12的内表面,且弯曲为圆弧状。三个主发热段133沿着中空圆柱状导液层12的周向延伸设置,即,三个主发热段133垂直于中空圆柱状导液层12的中心轴。两个连接发热段134、多个第一支撑部14、多个第二支撑部15以及两个引脚16均沿着平行于中空圆柱状导液层12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三个主发热段133与中空圆柱状导液层12的中心轴的夹角不限于90度,也可以为45度到90度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引脚,间隔设置,用于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发热本体,设置于两个所述引脚之间;所述发热本体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引脚连接;
其中,所述发热本体从一个所述引脚弯折延伸至另一个所述引脚,所述发热本体具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发热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发热本体分割为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流通道和第二电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本体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宽度为0.45-0.65mm,厚度为0.08-0.12mm;其中所述金属片的宽度表示为所述金属片弯折后的每一段在垂直于所述金属片弯折延伸方向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上,且所述通孔以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轴对称;其中,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表示沿着所述发热本体弯折延伸方向的中线;所述发热本体的相对两边均具有多个沿着所述发热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缺口,使得所述发热本体的相对两边均为锯齿状;所述发热本体的相对两边的锯齿状相同,使得所述第一电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电流通道以所述发热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边缘形状为圆弧、椭圆弧、正弦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菱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三个主发热段和两个连接发热段;两个所述连接发热段分别连接其中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主发热段,使得三个所述主发热段和两个所述连接发热段串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发热段平行,所述主发热段与所述连接发热段垂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热段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发热单元,所述第一发热单元包括开口相背设置且轴对称的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所在的内圆半径为0.13-0.23mm,外圆半径为0.25-0.35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所在的外圆与第二圆弧段所在的外圆相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圆弧段中的一个所在的外圆与另一个所在的内圆相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圆弧段中的一个所在的外圆与另一个所在的内圆相切。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发热段具有多个沿着所述连接发热段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的通孔,且所述连接发热段的通孔以所述连接发热段的中线对称;所述连接发热段的相对两边均具有多个沿着所述连接发热段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的缺口,且相邻两个所述缺口之间具有一个所述通孔;所述连接发热段的相对两边的缺口以所述连接发热段的中线对称;所述缺口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发热段的通孔位于所述连接发热段的中线一侧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发热段的通孔为圆形,所述缺口为半圆形,且所述圆形与所述半圆形的半径相同。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主发热段分别为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发热段、第二主发热段和第三主发热段;所述发热元件还包括:
多个第一支撑部,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发热段远离所述第二主发热段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主发热段的第一圆弧段的一个端部连接;
多个第二支撑部,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远离所述第二主发热段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的第二圆弧段的一个端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引脚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一主发热段的自由端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引脚与所述第三主发热段的自由端连接。
14.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导液体和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为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液体为导液棉。
16.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腔和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为如权利要求14-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17.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雾化器;
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
CN202220044237.XU 2022-01-06 2022-01-06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7089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4237.XU CN217089626U (zh) 2022-01-06 2022-01-06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4237.XU CN217089626U (zh) 2022-01-06 2022-01-06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9626U true CN217089626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2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4237.XU Active CN217089626U (zh) 2022-01-06 2022-01-06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96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481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微孔发热网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481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微孔发热网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6664A (zh) 一种发热陶瓷体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KR20190022673A (ko) 에어로졸 흡인기용 카트리지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에어로졸 흡인기, 및 에어로졸 흡인기용 발열 시트
CN2105200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089626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US11882878B2 (en)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er assemblies, cartridges, and e-vapor devices including a heating element
CN11458702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09100A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US20220104550A1 (en) Atomization sheet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CN114568752A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EP3871468B1 (en)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er assemblies, cartridges, and e-vapor devices including a heating element
CN217446669U (zh) 一种发热体及雾化器
CN216821758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93014U (zh) 金属发热体及雾化芯
EP4272587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core thereof
CN11525147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877607U (zh) 一种发热陶瓷体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11347578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56U (zh) 加热元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84806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4509414U (zh) 一种多孔发热体及电子烟
CN216019121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74490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8666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613082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