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7021A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7021A
CN114587021A CN202210027968.8A CN202210027968A CN114587021A CN 114587021 A CN114587021 A CN 114587021A CN 202210027968 A CN202210027968 A CN 202210027968A CN 114587021 A CN114587021 A CN 114587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tomizing core
heating
annular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79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钊
罗洪梁
肖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79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70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7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70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782 priority patent/WO2023134314A1/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芯包括导液体和发热体,导液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基质从所述吸液面引导至所述雾化面;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面上,用于加热并雾化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段相互并联的曲线发热体。本申请发热体的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较大程度降低了发热膜的热应力,降低了应力导致开裂的风险,使得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寿命可提高两倍以上,口感、烟雾浓度及击喉感均有提升。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构成。其中,雾化器中的雾化芯是核心部件,雾化芯中设有发热体,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但是,发热体在工作状态下,加热不均加重了烟垢的形成,大大降低雾化芯的使用寿命,且严重影响客户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热体布局采用S膜造成烟垢严重、雾化芯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芯,包括导液体和发热体,导液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基质从所述吸液面引导至所述雾化面;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面上,用于加热并雾化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段相互并联的曲线发热体。
其中,所述发热体还包括与所述曲线发热体电连接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
其中,所述至少两段所述曲线发热体并联形成闭合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至少两个连接点分别与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环形部的内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环形部上所述两个连接点的条形部。
其中,所述条形部为曲线形或直线形。
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所述环形部;两个所述环形部中的一个所述环形部的第二连接点与另一个所述环形部的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正极电极和所述负极电极沿着所述同一直径方向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环形部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电极与所述连接点之间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为并联的曲线发热体和/或直线发热体。
其中,所述环形部为圆环或椭圆环。
其中,所述环形部的外径为R1,所述环形部的内径为R2,且R1=2R2;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同一直径方向的宽度均为L1,且L1=R1;两个所述环形部中的一个所述环形部的外圆与另一个所述环形部的内圆相切。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曲线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连接,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正极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电连接,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负极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半圆弧,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正极电极在沿着垂直于所述同一直径方向的两端直接接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负极电极在沿着垂直于所述同一直径方向的两端直接接触。
其中,所述发热体为厚膜印刷形成的金属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和雾化芯。壳体具有容置腔;雾化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芯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来自所述储液腔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所述雾化芯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其中,所述雾化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雾化芯包括导液体和发热体,导液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基质从所述吸液面引导至所述雾化面;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面上,用于加热并雾化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曲线发热体。本申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热场叠加区,并联线路的设计布局使发热体的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另一方面,发热膜线路基本以曲线方式,较大程度降低了发热膜的热应力,降低了应力导致开裂的风险,使得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寿命可提高两倍以上,口感、烟雾浓度及击喉感均有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雾化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S形发热膜在抽吸250口后的光学照片;
图10是现有技术的S形发热膜在2.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S形发热膜在6.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在抽吸250口后的光学照片;
图1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在2.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在6.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发热体在抽吸250口后的光学照片;
图1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发热体在2.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发热体在6.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在抽吸250口后的光学照片;
图1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在2.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发热体在6.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2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发热体在抽吸250口后的光学照片;
图22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发热体在2.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23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发热体在6.5W下的温度场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雾化芯的发热体在工作状态下加热不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热体布局通常是采用S形加热膜方式,整个加热膜相当于串联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为此,本申请通过一种采用新的发热体结构的雾化芯以及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和电源组件2,电源组件2与雾化器1连接,用于向雾化器1供电。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液态基质的雾化。雾化器1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产生基质并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液态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是药液、植物草叶类气溶胶产生基质等液态基质。雾化器1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美容、休闲吸食等。电源组件2包括电池(图未示)、气流传感器(图未示)以及控制器(图未示)等;电池用于为雾化器1供电并控制雾化芯20加热的功率、加热时长等,以使得雾化器1能够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形成气溶胶。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雾化装置中的气流或气压变化,控制器根据气流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或气压变化启动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1与电源组件2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1包括壳体10和雾化芯20,壳体10具有容置腔11。雾化芯20和壳体10可以为一体设置的不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芯20和壳体10为可拆卸连接,且雾化芯20与壳体10直接连接,使得雾化芯20与壳体10之间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导管即可实现可拆卸连接,减小雾化器1的体积,使用更加方便。可以理解,本申请的雾化器1为便携式雾化器。雾化芯20设置于容置腔11内,并与壳体10配合形成储液腔12,用于存储气溶胶产生基质。雾化芯20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药品雾化、植物草本液体雾化等领域,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来自储液腔12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以形成气溶胶。雾化器1还可以包括安装座(图未标),用于安装雾化芯20。
具体的,雾化芯2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凸起(图未示),壳体1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滑槽(图未示),滑槽中设置有限位块(图未示);将雾化芯20上的凸起对准壳体10上的滑槽插入,旋转雾化芯20或壳体10,使凸起被滑槽中的限位块限位,实现雾化芯20和壳体10的固定,进而实现雾化芯20和壳体1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壳体10的外壁面上设置凸起,雾化芯2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限位块,实现雾化芯20和壳体10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磁吸的方式实现雾化芯20和壳体10的可拆卸连接。只需实现雾化芯20和壳体10的可拆卸连接即可,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芯20的雾化面朝上,可以提高雾化量。当雾化面朝上时,雾化芯20的引脚(图未示)可以设置在雾化芯20的任何位置,而本实施例中将引脚向下设置,可以方便雾化器1的自动化组装。雾化芯20远离电源组件2的一侧设有抽吸通道30,抽吸通道30与雾化腔201连通。抽吸通道30远离电源组件2的一侧的抽吸口31与大气连通,以使雾化腔201中的气溶胶能通过抽吸通道30流出,并从抽吸口31提供给用户吸食。在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20的雾化面朝下。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提供的雾化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发热体布局基本都是采用S膜方式,在发热体工作状态下,加热不均且S膜的中心区域存在很大的热场叠加作用,尤其在高粘度雾化介质的使用过程中,局部的高温区域加重了烟垢的形成,大大降低了雾化芯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S膜产品在烟草类气溶胶基质的抽吸表现通常均小于300口,且经常发生抽吸过程雾化量衰减及不出烟的情况,严重影响客户的体验感。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20包括导液体21和发热体22。导液体21具有沿导液体21的高度方向相背设置的吸液面212和雾化面211,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吸液面212引导至雾化面211。发热体22设置于雾化面211上,用于加热并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
具体的,导液体21可以储存和导流储液腔12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导液体21可以是纤维层或多孔陶瓷等疏松多孔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体21为多孔陶瓷;或导液体21为致密基体,具体可以为致密陶瓷或玻璃。其中导液体21具体可以是多孔陶瓷基体或者打孔的致密基体,打孔的致密基体具体可以是打孔的玻璃基体或致密陶瓷基体等,且致密基体具有从吸液面212延伸至雾化面211的通孔。本实施例中的导液体21为多孔陶瓷。多孔陶瓷材料一般是由骨料、粘结剂及造孔剂等组分经高温烧结的陶瓷材料,其内部具有大量彼此连通并与材料表面连通的孔道结构。由于多孔陶瓷材料具有孔隙率高、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小、导热性低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在冶金、生物、能源、环保等领域有着众多应用。导液体21可以呈圆柱状、平板状或阶梯状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的,导液体21包括雾化面211和吸液面212,导液体21还设置有与吸液面212连通的吸液槽213。吸液面212和吸液槽213用于吸收储液腔12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然后通过雾化面211的通孔进入雾化面211。发热体22设置于雾化面211上,用于加热并雾化从通孔进入雾化面21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如图2和图3所示,发热体22为金属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金属浆料烧结而成,或者通过金属镀膜形成。具体的,发热体22可以通过印刷一层发热涂层实现,可以通过发热线路实现,也可以通过制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结构的发热片来实现。金属浆料可以含有Ag、Cu、Au、Ni、W、Ru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通过将该金属或者合金材料的浆料形态金属丝印填充到导液体21的通孔内,与多孔结构陶瓷导液体21进行匹配共烧,形成发热体22。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2采用厚膜印刷的方式制备;具体的可以采用丝网印刷金属浆料烧结而成。具体的,将金属浆料按照本实施例中的形状涂附于雾化面211上,然后进行烧结,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曲线发热体22。由于丝印制成的具有棱角的发热体22受到热冲击容易折断或者容易形成裂纹,因此本申请中的发热体22采用曲线型,可以克服上述问题,以使得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体22更加坚固、性能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发热体22通过电极24与电源组件2电连接,电极24可以设置在雾化面211上的一部分区域,也可以延伸至雾化面211的边缘,或者延伸至导液体21的侧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发热体22通电后能发热,并对导液体21导流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发热体22与电源组件2的电池和控制器均电连接,以使电池能为发热体22提供电源,控制器能控制发热体22的加热时长、加热功率等。
在一实施例中,发热体22包括至少两段相互并联的曲线发热体、电极24和连接部25。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段曲线发热体并联形成闭合的环形部23,环形部23包括第一连接点233及第二连接点234,第一连接点233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第二连接点234用于连接电源的负极,使得第一连接点233与第二连接点234之间的第一曲线段231和第二曲线段232并联设置。
具体的,第一曲线段231和第二曲线段232设置于第一连接点233及第二连接点234之间,并通过第一连接点233及第二连接点234进行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曲线段231、第二曲线段232、第一连接点233和第二连接点234共同构成了发热体22的环形部23。通过至少两段相互并联的曲线发热体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电流能在并联的发热路径上流动,使得电流的流通路径变多,降低了单一路径断路的风险,提高了发热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弧形或曲线形的发热路径设计,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热场叠加区,第一曲线段231和第二曲线段232并联线路的设计布局使发热体22的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S形发热膜主要以直线为主,只有在直线连接的拐角位置才是曲线,因此具有上述诸多缺点。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发热体22线路基本以曲线方式为主,较大程度降低了发热体22的热应力,降低了应力导致开裂的风险,稳定性高。通过本申请的方案,在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寿命可提高两倍以上,口感、雾化浓度及击喉感均有提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本申请技术方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电极24包括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连接部25包括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分别设置于环形部23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部251设置于正极电极241和第一连接点233之间,并将正极电极241和第一连接点233电连接,第二连接部252设置于负极电极242和第二连接点234之间,并将负极电极242和第二连接点234电连接。
具体的,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对称设置于环形部23的上下两侧或者左右两侧均是可以的,只要能够实现发热体22与电极24的连接即可。连接部25可以为并联的曲线发热体和/或直线发热体,其中第一连接部251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点233和正极电极241,以使得发热体22与正极电极24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252用于连接第二连接点234和负极电极242,以使得发热体22与负极电极242电连接,从而使得发热体22连接电源,以实现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部23为圆环或椭圆环。第一连接点233和第二连接点234位于圆环或椭圆环的同一直径方向D上,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沿着同一直径方向D分别设置于环形部23的相对两侧。
具体的,环形部23可以为正圆环,也可以为椭圆环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第一连接点233、第二连接点234、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均设置在上述环形部23的同一直径方向D上。具体来说,第一连接点233和第二连接点234位于环形部23的同一直径上,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沿着同一直径方向D分别设置于环形部23的相对两侧,并与第一连接点233、第二连接点234分别连接。即,第一连接点233与正极电极241位于环形部23的同一直径方向D及其延长线上的同侧并连接,第二连接点234与负极电极242位于环形部23的同一直径方向D及其延长线上的同侧并连接,且第一连接点233和第二连接点234处于环形部23的同一直径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芯20还包括两个电极引线16,两个电极引线16的一端均埋设于导液体21内并分别与对应的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电连接,另一端伸出于雾化面211外部,用于连接电池。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极24的底部设置有与电极24直接接触的顶针26,用于导通发热体22与电源组件2。顶针26在工作时,其受力方向是纵向的,即从吸液面211到雾化面212的方向。在顶针26施加作用力的时候,导液体21与导体引线的互嵌结构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增强两者导电接触的稳定性,同时力学性能优异,防止导体引线从导液体21脱落,导电也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发热体22包括两个环形部23,两个环形部23中的一个环形部23的第二连接点234与另一个环形部23的第一连接点233电连接。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沿着同一直径方向D分别设置于两个环形部23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均为矩形。
具体的,在第一实施例中,发热体22的两个环形部23可以为完全相同的两个环形部23,也可以为不同大小的两个环形部2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环形部23的大小完全相同,且均为圆环或椭圆环,分别为第一环形部235和第二环形部236。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22的两个环形部23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部235和第二环形部236并列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中,第一环形部235的第一连接点233与第一连接部251连接,第一连接部251与正极电极241连接,第一环形部235的第二连接点234与第二环形部236的第一连接点233连接,第二环形部236的第二连接点234与第二连接部252连接,第二连接部252与负极电极24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部23的外径为R1,环形部23的内径为R2,且R1=2R2。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在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宽度均为L1,且L1=R1。
具体的,R1=2R2,也就是说,R1-R2=△R,且△R=R2。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在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宽度为L1,L1=R1,即L1=2*△R=2*(R1-R2),以保证L1线路的电流同时可供第一环形部235和第二环形部236并联线路使用。
两个环形部23中的一个环形部23的外圆与另一个环形部23的内圆相切。
具体的,即,第一环形部235的外圆与第二环形部236的内圆相切,且第二环形部236的外圆与第一环形部235的内圆相切,也就是说第一环形部235和第二环形部236的连接处的最短距离L2=R1-R2=△R,L2起电桥作用,在正常情况下,L2的位置是没有电流流通的,但是当第一环形部235或第二环形部236的其中一个失效时,L2所在连接处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较优的一组参数为:L1=1.2mm,△R=R2=L2=0.6mm,R1=1.2mm。在其他实施例中,R1、R2、L1和L2的具体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环形部23的数量为一个,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均为曲线形发热体。第一连接部251的中间部与第一连接点233电连接,两个端部分别与正极电极24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252的中间部与第二连接点234电连接,两个端部分别与负极电极242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半圆弧,分别为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均包括第一端2531、第二端2532和中间部2533。第一连接部25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正极电极241在沿着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两端直接接触,第二连接部252的两个端部分别与负极电极242在沿着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两端直接接触。具体来说,第一半圆弧253的第一端2531和第二端2532分别接触并连接正极电极241的两个端部。第一半圆弧253的第一端2531连接正极电极241在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一端,第一半圆弧253的第二端2532连接正极电极241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另一端。第二半圆弧254的第一端2531和第二端2532分别接触并连接负极电极242的两个端部。具体来说,第二半圆弧254的第一端2531连接负极电极242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一端,第二半圆弧254的第二端2532连接负极电极242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另一端。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的外径相同,且其外径等于正极电极241和负极电极242垂直于同一直径的长度。
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的开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具体的,第一半圆弧253的中间部2533连接环形部23的第一连接点233,第二半圆弧254的中间部2533连接环形部23的第二连接点234。具体的,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的内径和外径与环形部23的内径和外径均相同。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的外径均与环形部23的内径相切,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的内径均与环形部23的外径相切,第一半圆弧253和第二半圆弧254分别设置于环形部23的两侧,且其中心点均处于环形部23的同一直径方向D的延伸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半圆弧的大小、弧度、长度等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半圆弧与环形部23、正极电极241以及负极电极242的连接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7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环形部23还包括连接环形部23上两个连接点的条形部237,该条形部237设置于环形部23内。条形部237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点233连接,条形部237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点234连接。条形部237、第一曲线段231和第二曲线段232并联设置于第一连接点233与第二连接点234之间,且,条形部237、第一曲线段231和第二曲线段232并联设置于正极电极241与负极电极242之间。
具体的,条形部237沿着环形部23的直径方向设置。在第三实施例中,条形部237为直线型,且与第一连接点233和第二连接点234处于同一直径方向D上。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环形部23的数量为一个,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均为矩形,条形部237为曲线形。电极24的结构与前面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该条形部237的曲线形可以为圆弧、波浪形、随机曲线等。在本实施例中,条形部237为两个朝向相反的半圆弧,且该两个朝向相反的半圆弧的连接处为环形部23的圆心处,其中一个半圆弧远离环形部23圆心的一端连接环形部23的内圆一侧,另一个半圆弧远离环形部23圆心的一端连接环形部23的内圆的相对另一侧。上述两个条形部237的半圆弧与环形部23的内圆的连接点处于环形部23的直径上,或者处于环形部23的同一直径方向D的延伸线上。环形部23的第一连接点233连接第一连接部251,第一连接部251连接正极电极241,第二连接点234连接第二连接部252,第二连接部252连接负极电极242。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均与条形部237沿着同一直径方向D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52在同一直径方向D的长度,以及在垂直于同一直径方向D的高度均没有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条形部237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部23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为多个,本申请对此亦不做限制。
为了验证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发明人从雾化量、口感、抽吸250口后发热体22的图像、温度场对比等角度对现有技术中的S形发热膜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热体22进行了对比,请参考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65023190000131
从上表1中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至四中的发热体22在温度场表现、雾化量表现上均明显优于现有产品的S形发热膜。尤其在电子雾化装置产品中,使用寿命远大于现有产品。针对甜味雾化基质,实施例一可抽吸1000口以上,实施例二可抽吸800口以上,对比现有技术中可抽吸300口左右,具有极大地提升。
目前最优的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且目前该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已在8款不同系列的雾化基质产品中导入对比试验,与现有产品相比,均表现出寿命高、烟垢少、烟雾量大的优势。同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发热体22的热应力,进而降低了应力导致开裂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雾化芯包括导液体和发热体,导液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吸液面引导至雾化面;发热体设置于雾化面上,用于加热并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其中,发热体包括曲线发热体。本申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热场叠加区,并联线路的设计布局使发热体的温度场分布更为均匀,另一方面,发热膜线路基本以曲线方式,较大程度降低了发热膜的热应力,降低了应力导致开裂的风险,使得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寿命可提高两倍以上,口感、烟雾浓度及击喉感均有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液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基质从所述吸液面引导至所述雾化面;
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面,用于加热并雾化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
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段相互并联的曲线发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与所述曲线发热体电连接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段所述曲线发热体并联形成闭合的环形部;
所述环形部的至少两个连接点分别与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内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环形部上所述两个连接点的条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部为曲线形或直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所述环形部;两个所述环形部中的一个所述环形部的第二连接点与另一个所述环形部的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正极电极和所述负极电极沿着所述同一直径方向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环形部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与所述连接点之间还包括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包括为并联的曲线发热体和/或直线发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为圆环或椭圆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外径为R1,所述环形部的内径为R2,且R1=2R2;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同一直径方向的宽度均为L1,且L1=R1;两个所述环形部中的一个所述环形部的外圆与另一个所述环形部的内圆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曲线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连接,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正极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电连接,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负极电极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半圆弧,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正极电极在沿着垂直于所述同一直径方向的两端直接接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负极电极在沿着垂直于所述同一直径方向的两端直接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厚膜印刷形成的金属层。
13.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置腔;
雾化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芯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来自所述储液腔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所述雾化芯为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14.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
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CN202210027968.8A 2022-01-11 2022-01-11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ithdrawn CN114587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7968.8A CN114587021A (zh) 2022-01-11 2022-01-11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CT/CN2022/134782 WO2023134314A1 (zh) 2022-01-11 2022-11-28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7968.8A CN114587021A (zh) 2022-01-11 2022-01-11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7021A true CN114587021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0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7968.8A Withdrawn CN114587021A (zh) 2022-01-11 2022-01-11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7021A (zh)
WO (1) WO202313431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14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12131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55720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2557A (zh) * 2019-09-10 2019-11-12 苏州晶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加热通路雾化器
CN215422799U (zh) * 2021-03-01 2022-01-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其加热组件
CN215422816U (zh) * 2021-03-05 2022-01-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其加热组件
CN113170928A (zh) * 2021-05-28 2021-07-27 深圳市乐加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烟的发热体结构及其电子烟
CN215992753U (zh) * 2021-08-31 2022-03-11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568352U (zh) * 2021-12-30 2022-05-24 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587021A (zh) * 2022-01-11 2022-06-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14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12131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55720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4314A1 (zh)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8702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3146857B1 (en) Heating assembl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US20170006916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ic cigarette
CN11038425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CN111109665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体
CN107529822A (zh) 用于产生烟雾的电子设备以及产生烟雾的方法
EP4085777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apparatus, and atomizer and heating body of electronic atomization apparatus
CN2105810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CN215992753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US20220110370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of
CN217609584U (zh) 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525147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712271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089626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391675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3724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11358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61029A1 (zh) 具有外壳的一体式雾化芯
WO2022161015A1 (zh) 具有保护罩的雾化芯
CN11347578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3190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02746A1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0004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39729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0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