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9105U -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9105U
CN216019105U CN202121998371.5U CN202121998371U CN216019105U CN 216019105 U CN216019105 U CN 216019105U CN 202121998371 U CN202121998371 U CN 202121998371U CN 216019105 U CN216019105 U CN 216019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hannel
conductive
ai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83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涛
谭会民
乐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83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9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9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9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其中,芯壳,芯壳围合形成过气通道,且芯壳内形成有连通过气通道的导液通道;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发热部及用于连接多个发热部的桥接部,桥接部及多个发热部设于芯壳的不同内壁,发热元件用于对流经导液通道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以在过气通道形成烟雾;以及导电部,用于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导电部连接于芯壳的下端部,且导电部的上端部与芯壳的下端部相互烧结在一起,发热部的底部至少部分与导电部的上端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优化雾化芯的结构,以减小烟雾的温度损失,从而提高烟雾进入用户口中的烟雾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将存储的可雾化的物质通过加热形成雾化状态的装置,通常来说,电子雾化装置利用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加热储液仓中的雾化液,以形成烟雾供用户吸取。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烟杆和设于烟杆上的雾化器,烟杆内设有电池,雾化器内设有储液仓及雾化芯,通过烟杆内的电池供电,雾化芯能够将储液仓内的雾化液加热雾化。
然而,在目前的雾化装置中,雾化陶瓷芯多采用平面工艺,发热元件设置在多孔陶瓷的底仓壁上,储液仓在多孔陶瓷芯上方,这样,雾化液往下流,经由多孔陶瓷向下渗透到发热元件上,产生烟雾,烟雾向下流动,烟雾的流经路径为先往下,再向侧上方流动,最终经气道流出,这样导致烟雾流经的路径过长。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芯的结构不合理,且雾化器内部的气道较长,因此导致烟雾流经到气道后吸到人嘴里时,烟雾温度降低,造成进口时温度偏低,影响口感体验。此外,气道返回结构也相对复杂,有待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雾化芯,旨在优化雾化芯的结构,以减小气道的长度,从而减少烟雾热量的散失,提高烟雾进入用户口中的烟雾温度,提升用户口感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雾化芯,包括:
芯壳,所述芯壳围合形成过气通道,且所述芯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过气通道的导液通道;
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发热部及用于连接多个所述发热部的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及多个所述发热部设于所述芯壳的不同内壁;所述发热元件用于对流经所述导液通道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以在所述过气通道形成烟雾;以及
导电部,用于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导电部连接于所述芯壳的下端部,且所述导电部的上端部与所述芯壳的下端部相互烧结在一起,所述发热部的底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导电部的上端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芯壳由多孔陶瓷制成,所述导液通道为所述多孔陶瓷中的孔洞。
可选地,所述多孔陶瓷包括氧化铝陶瓷或者碳化硅陶瓷。
可选地,所述芯壳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过气通道贯穿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桥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顶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壁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所述发热元件具有两个发热部,两个所述发热部分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壁,所述桥接部设置于所述顶壁,所述导电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部。
可选地,所述发热部为金属体,所述金属体呈至少一个S形弯折于所述芯壳的内壁面。
可选地,所述金属体通过蚀刻或厚膜印刷的方式成形于所述芯壳的内壁面。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还包括导电部,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部与所述导电部的上端部相互烧结在一起,所述金属体的底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导电部的上端部电连接,所述导电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的下端部。
可选地,所述导电部由导电陶瓷制成。
可选地,所述金属体为金属丝或金属片。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侧壁围合而成中空状,所述发热部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桥接部设置于所述顶壁,所述导电部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下端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吸嘴;
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吸嘴的出气通道;以及
前述的雾化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芯壳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出气管的底部,所述导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储液仓,所述出气通道通过所述过气通道连通于所述进气通道。
可选地,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正电极和至少一个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与导电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为两个。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部的下端部相互抵触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为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芯壳的连接部相互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相互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由所述储液仓围合而成。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前述的雾化器。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雾化芯的芯壳设置为立体结构,以在芯壳内腔形成过气通道,由此,设于芯壳的内壁的发热元件也为立体结构。芯壳上的导液通道可传导雾化液,发热部对导液通道中的雾化液加热,即可在过气通道中直接形成烟雾。而在雾化器中,芯壳的顶部连接于出气管的底部,出气通道通过过气通道连通于进气通道。如此,过气通道中的烟雾仅流经出气通道即可排至吸嘴,以供用户吸取,如此,不但缩短了烟雾流道的长度,能够有效保持烟雾的温度,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不必依托其他结构,发热部加热产生的烟雾可直接流至出气通道,大大简化了气道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一实施例一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一实施例另一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芯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芯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雾化芯 200 壳体
101 过气通道 201 储液仓
110 芯壳 202 侧仓壁
111 主体部 203 底仓壁
1111 顶壁 210 吸嘴
1112 侧壁 220 出气管
112 连接部 221 出气通道
113 导电部 230 底座
120 发热元件 231 进气通道
121 发热部 410 正电极
122 桥接部 420 负电极
300 密封件 500 套筒
310 第一密封部 510 进气孔
320 第二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壳体200和底座230,壳体200内形成有储液仓201,壳体200顶部设有吸嘴210,底座230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231;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00内的出气管220和雾化芯100,出气管220内设有连通于吸嘴210的出气通道221。
另请参照图3和图4,雾化芯100包括芯壳110和设于芯壳110内壁的发热元件120,芯壳110围合形成过气通道101,且芯壳110内形成有连通过气通道101的导液通道;发热元件120用于对流经导液通道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以在过气通道101形成烟雾。导液通道连通于储液仓201,芯壳110的顶部连接于出气管220的底部,而使出气通道221通过过气通道101连通于进气通道231,发热元件120包括多个发热部121和用于连接多个发热部121的桥接部122,桥接部122和多个发热部121分别设于所述芯壳110的不同内壁上。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20具有两个发热部121,两个发热部121通过桥接部122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且两个发热部121相对而设,如此,即使在发热部121加热雾化液的过程中,发生炸油现象,雾化液也不容易飞溅到气路通道中,仅会溅射至对侧的发热部121,而后很快地就能被这一侧的发热部121加热形成烟雾。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芯壳110由多孔陶瓷制成,多孔陶瓷包括氧化铝陶瓷或者碳化硅陶瓷,导液通道为多孔陶瓷中的孔洞,能供储液仓201的雾化液渗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芯壳110也可以由致密陶瓷材质构成,芯壳110内部设置导液棉,芯壳110侧壁1112开设导液孔,导液棉覆盖于导液孔上,如此也可形成供雾化液渗透的导液通道。
本实施例中,外部环境的空气自底座230的底部的进气通道231进入,而后流经过气通道101,并混合其中的烟雾,最后通过出气通道221流至吸嘴210处,以供用户吸取。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底座23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进气通道231,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的进气效率。
而在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芯100中,芯壳110设置为立体结构,从而在芯壳110内腔形成有过气通道101,由此,设于芯壳110的内壁的发热元件120也为立体结构。芯壳110的壳壁上的导液通道可传导雾化液,发热部121对导液通道中的雾化液加热,即可在过气通道101中直接形成烟雾。芯壳110的顶部连接于出气管220的底部,出气通道221通过过气通道101连通于进气通道231。如此,过气通道101中的烟雾仅流经出气通道221即可排至吸嘴210,以供用户吸取,如此,不但缩短了烟雾流道的长度,能够有效保持烟雾的温度,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不必依托其他结构,发热部121加热产生的烟雾可直接流至出气通道221,大大简化了气道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4,雾化芯100还包括用于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的导电部113,导电部113连接于芯壳110的下端部,且导电部113的上端部与芯壳110的下端部相互烧结在一起,发热部121的底部至少部分地与导电部113的上端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发热部121为金属体,金属体呈至少一个S形弯折于所述芯壳110的内壁面。如此,发热部121能够均匀地分布于主体部111的侧壁1112的内壁面,有利于提升烟雾产生的效率及烟雾分布的均匀性。其中,金属体可以是金属丝或金属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体也可以呈回字形弯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金属体通过蚀刻或厚膜印刷的方式成形于芯壳110的内壁面,如此,金属体能稳固地嵌设于芯壳110的内壁面,稳定地对雾化液进行加热,以保证雾化器的性能。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发热部121的金属体的下端弯折后嵌设于导电部113和主体部111之间,导电部113由导电陶瓷制成。具体地,在发热元件120的成型工序中,可将金属体的下端成型于主体部111的下端部,而后将导电部113烧结连接于主体部111的下端部,即可实现发热部与导电部113的电连接;底座230设置有至少一个正电极410和至少一个负电极420,正电极410和负电极420位于底座230外的一端用于连接于外部控制电路,另一端用于分别连接两个导电部113,如此,外部控制电路经由正电极410或负电极420再通过导电部113而间接连接于两个发热部121,以实现发热部121与外部控制电路的电连接,外部控制电路即可控制发热部121的通断状态或发热功率等。另外,通过导电部113分别与正电极410、负电极420连接,不仅有利于提升导电部113与电极的连接稳定性,还有利于减小阻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中,如图3和图4所示,芯壳110包括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过气通道101贯穿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主体部111设置有导液通道,出气管220的底部与连接部112密封连接,发热部121和桥接部122设于主体部111的内壁,导电部113连接于主体部112的下端部。如此,烟雾将形成于主体部111的过气通道101,而后经连接部112的过气通道101流动至出气管220内的出气通道221。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2可以设置为管状结构,且其管径与出气管220相近,形成于主体部111内的烟雾将在连接部112聚拢,再经出气管220沿出气通道221流出,避免在连接部112和出气管220的连接处的通道内径剧减,引起气压变化过大,而影响连接部112与出气管220之间的密封连接,由此可避免烟雾向储液仓201泄露及雾化液向气路泄漏,确保雾化器的正常工作,以保障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芯壳110也可不设置与出气管220连接的连接部112,而是在主体部111的顶部开设连接孔,以供出气管220穿设,另外将主体部111内的过气通道101的内径在靠近出气管220的方向上逐渐缩减,以保证出气管220和芯壳110的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体部111包括与连接部112连接的顶壁1111以及连接在顶壁1111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1112,侧壁1112连接于储液仓201的底仓壁203,导液通道形成于侧壁1112,两个发热部121分设于两个侧壁1112,桥接部122设于顶壁1111,导电部113设置有两个,两个导电部113分别连接于两个侧壁1112的下端部。如图1所示,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300,密封件300与主体部111固定连接并封堵两侧壁1112之间的开口,避免过气通道101直接与储液仓201相连,储液仓201的雾化液仅从导液通道进入侧壁1112,以便设于侧壁1112的发热元件120加热形成烟雾。
进一步地,密封件300包括第一密封部310和第二密封部320,第一密封部310套设在连接部112和出气管220外壁,以实现出气管220和连接部112之间的密封连接;第二密封部320封堵两个侧壁1112之间的开口,以将储液仓201与出气通道221隔开。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0的材质为硅胶材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300可以是橡胶材质,亦或者,出气管220和连接部112通过胶粘的方式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体部111包括顶壁1111和侧壁1112,顶壁1111与连接部112连接,侧壁1112与储液仓201的底仓壁203连接并围合而成中空状,导液通道形成于侧壁1112,桥接部122设于顶壁1111,发热部121设于侧壁1112,导电部113连接于侧壁1112的下端部。如此,不必另设密封结构,主体部111的侧壁1112即可将储液仓201与过气通道101隔开。
可以理解,主体部111的截面内轮廓和外轮廓都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11的截面内外轮廓均为矩形,也即,主体部111具有四个侧壁1112,其中,两个相对而设的侧壁1112分别设有两个发热部121,两个发热部121通过设于顶壁1111的桥接部122串联连接。另外,桥接部122应避让连接部112的过气通道101设置,以避免对烟雾的流动产生影响。而导电部113设置有两个,两个导电部113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的侧壁1112的下端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出气管220与连接部112的密封连接,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300,密封件300套设于出气管220及连接部112之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气管和连接部也可通过胶粘的方式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管220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地与储液仓201的侧壁(为区分于芯壳110的侧壁1112,后文称储液仓201的侧壁为侧仓壁202)相互贴合设置,也即,出气管220与储液仓201相邻接,其中,在出气管220和储液仓201的邻接处,储液仓201的侧仓壁202可直接作为出气管220的管壁,如图5所示。当然,也可以是,储液仓201的侧仓壁202与出气管220的管壁分体设置并相抵接,以实现邻接设置的目的。进一步地,出气管220由储液仓201围合而成,也即,出气管220在储液仓201内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管220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地与储液仓201的侧仓壁202相对设置,也即,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出气管220与储液仓201的侧仓壁202之间具有间隔。当出气管220在周向上部分地与储液仓201的侧仓壁202相对设置,此时,出气管220不但具有与储液仓201的侧仓壁202相间隔设置的部分,还应具有与储液仓201的侧仓壁202相贴合设置的部分,也即,出气管220与储液仓201相邻接;当出气管220在周向上整体与储液仓201的侧壁1112相对设置,出气管220的整体均与储液仓201的侧壁1112相间隔地设置,此时,可在出气管220和储液仓201的侧壁1112之间的间隔处设置隔热结构,以避免出气管220内的温度与储液仓201内的温度互相干扰,而引起烟雾温度的降低或雾化液温度的上升。进一步地,出气管220也可在储液仓201内延伸,以使出气管220的四周均分布有雾化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230上设置有套筒500,套筒500与导电部113的下端部相互抵触连接,套筒500上设置有进气孔510,进气孔510设置有至少一个。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两个进气通道231分设于套筒500的相对两侧,正电极410和负电极420装设于套筒500上并相对而设,以便于正电极410和负电极420分别与导电部113电连接。
可以理解,进气孔510连通于进气通道231,套筒500的内腔与芯壳110的过气通道101相连通,如此,空气自进气通道231进入雾化器内,而后经进气孔510进入套筒500内腔,之后将通过过气通道101与烟雾一同汇入出气通道221。特别地,进气孔510与发热部121错开90度设置,以防止发热部121加热时发生炸油而使雾化液飞溅到进气孔510内,从而避免用户吸取的烟雾中混合有烟油,影响口感。而为提升空气自进气通道231流入套筒500内腔的效率,可在套筒500上设置两个进气孔510,两个进气孔510应相对而设,并与两个发热部121错开90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该雾化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雾化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壳,所述芯壳围合形成过气通道,且所述芯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过气通道的导液通道;
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发热部及用于连接多个所述发热部的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及多个所述发热部设于所述芯壳的不同内壁,所述发热元件用于对流经所述导液通道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以在所述过气通道形成烟雾;以及
导电部,用于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导电部连接于所述芯壳的下端部,且所述导电部的上端部与所述芯壳的下端部相互烧结在一起,所述发热部的底部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导电部的上端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壳由多孔陶瓷制成,所述导液通道为所述多孔陶瓷中的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包括氧化铝陶瓷或者碳化硅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由导电陶瓷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壳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过气通道贯穿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发热部和所述桥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壁,所述导电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顶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壁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所述发热元件具有两个发热部,两个所述发热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壁,所述桥接部设置于所述顶壁,所述导电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的下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金属体,所述金属体呈至少一个S形弯折于所述芯壳的内壁面,
和/或,所述金属体通过蚀刻或厚膜印刷的方式成形于所述芯壳的内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为金属丝或金属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侧壁围合而成中空状,所述发热部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桥接部设置于所述顶壁,所述导电部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下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金属体,所述金属体呈至少一个S形弯折于所述芯壳的内壁面,
和/或,所述金属体通过蚀刻或厚膜印刷的方式成形于所述芯壳的内壁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为金属丝或金属片。
12.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吸嘴;
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吸嘴的出气通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芯壳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出气管的底部,所述导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储液仓,所述出气通道通过所述过气通道连通于所述进气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正电极和至少一个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为两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部的下端部相互抵触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为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芯壳的连接部相互贴合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相互贴合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由所述储液仓围合而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相对设置。
2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1998371.5U 2021-08-23 2021-08-23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6019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8371.5U CN216019105U (zh) 2021-08-23 2021-08-23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8371.5U CN216019105U (zh) 2021-08-23 2021-08-23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9105U true CN216019105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20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8371.5U Active CN216019105U (zh) 2021-08-23 2021-08-23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91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032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WO2024066302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45950A1 (zh) * 2023-01-07 2024-07-11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032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WO2024066302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45950A1 (zh) * 2023-01-07 2024-07-11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2260484U (zh) 传感器密封件及电子烟
CN214156226U (zh) 一种雾化芯及应用该种雾化芯的雾化器
CN214903779U (zh) 雾化芯具有套管的雾化器
CN210929641U (zh) 加热件、加热结构、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90694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853813U (zh) 一种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71425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798666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08884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2971653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5013593U (zh) 一种稳定阻值的雾化器组件及电加热雾化装置
CN216059195U (zh) 电子雾化器
CN21577555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18525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20294U (zh) 雾化芯组件以及烟弹、电子烟
CN217509900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7937234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95937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458619U (zh) 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20343667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20571563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207129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9051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