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0514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90514U CN218790514U CN202222605567.4U CN202222605567U CN218790514U CN 218790514 U CN218790514 U CN 218790514U CN 202222605567 U CN202222605567 U CN 202222605567U CN 218790514 U CN218790514 U CN 2187905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atomizing
- suction nozzle
- atomization
- atom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储液件和雾化芯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套管、吸嘴和雾化管道;套管与吸嘴连接;套管具有容置腔;雾化管道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一端与吸嘴连通;储液件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雾化管道周围;雾化芯组件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与储液件流体连通,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雾化芯组件具有雾化腔,雾化腔与雾化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其中,雾化管道的侧壁具有开口,储液件通过开口暴露,以使吸嘴内的冷凝液导流至储液件上。本申请通过在雾化管道的侧壁开口吸收吸嘴内的冷凝液,达到防止漏液的目的,同时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中通常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其中,雾化器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电源组件用于控制雾化器工作。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源组件通常包括电芯、气流感应件和控制板,当气流感应件检测到电子雾化装置内气流变化时,控制板控制电芯为雾化器供电。
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通常没有冷凝回流结构,易出现吸阻不稳定的情况。且,现有的雾化器零件繁多、结构复杂,使得雾化器组装效率低,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冷凝回流结构,易出现吸阻不稳定的情况,以及雾化器零件繁多、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储液件和雾化芯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套管、吸嘴和雾化管道;所述套管与所述吸嘴连接;所述套管具有容置腔;所述雾化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一端与所述吸嘴连通;储液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雾化管道周围;雾化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储液件流体连通,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所述雾化芯组件具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雾化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其中,所述雾化管道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储液件通过所述开口暴露,以使所述吸嘴内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储液件上。
可选地,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雾化管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雾化管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所述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且与所述吸嘴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开口;和/或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间距为2-3mm。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为玻纤管;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吸嘴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套管和所述吸嘴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储液件环绕所述雾化管道和所述雾化芯组件一周设置,且所述储液件与所述雾化管道的外壁面贴合设置;所述储液件从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发热座、导液件、发热件、发热引线及固定件,发热座具有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液孔;导液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座上;其中,所述导液件通过所述导液孔与所述储液件流体连通;所述雾化管道靠近所述导液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发热座内且与所述导液件相抵接;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液件上,并与所述导液件贴合设置,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发热引线,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发热座内;所述固定件的外侧壁具有若干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发热座相抵接;所述发热引线穿过相邻的所述凸缘之间的间隙并延伸出所述发热座。
可选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底座,设置于所述储液件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对所述容置腔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底座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发热座远离所述雾化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与所述密封底座连接;且所述发热引线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电源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液件为导液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所述雾化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储液件和雾化芯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套管、吸嘴和雾化管道;套管与吸嘴连接;套管具有容置腔;雾化管道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一端与吸嘴连通;储液件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雾化管道周围;雾化芯组件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与储液件流体连通,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雾化芯组件具有雾化腔,雾化腔与雾化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其中,雾化管道的侧壁具有开口,储液件通过开口暴露,以使吸嘴内的冷凝液导流至储液件上。本申请通过在雾化管道的侧壁开口,使得集中在吸嘴内的冷凝液可以从该开口中流至储液件上,再从储液件上流至雾化芯组件进行二次加热利用,既能达到吸收冷凝液、防止漏液的目的,又能将冷凝液重新加热以进行雾化,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料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组件和雾化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通常没有冷凝回流结构,只设计一个吸液棉装在吸嘴或者端盖硅胶上,雾化器通过上下两个硅胶和储油管来密封,零件繁多,组装复杂,且吸阻不稳定。另外,通过吸液棉来吸收冷凝,吸液棉存储量有限,当吸液棉达到饱和状态时依旧有漏液风险,且增加物料成本。同时,现有的雾化器整体结构复杂,雾化器通过上下两个硅胶和储油管来密封,吸液棉外置在硅胶或吸嘴上,此种方式零件较多,组装复杂,且易出现吸阻不稳定的情况。且,现有的雾化器储液棉、硅胶端盖、吸液棉均独立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且组装效率低,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其中,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为植物草叶类基质或膏状基质等。具体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
其中,雾化器10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雾化、休闲吸食或美发领域等。该雾化器10具体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具体的,雾化器10可为以下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器10,其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实施例中关于雾化器1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下文。
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连接,用于向雾化器10供电。其中,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以方便更换雾化器10,提高电源组件20的利用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也可以是一体设置,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电源组件20可以包括电池201、支架202、气流传感器(图未示)和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等,电池201具体用于为雾化器10供电,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控制电路板,以控制雾化器10的启停。电池201、气流传感器(图未示)和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等部件均设置于支架202上,支架202对其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的外部设有外壳30,对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进行连接和防护。外壳30与电源组件20和雾化器10具体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雾化器10包括壳体组件11、储液件12和雾化芯组件13,壳体组件11包括套管111、吸嘴112和雾化管道113。套管111的内表面和雾化管道113的外表面围设形成一个容置腔14,雾化管道113、储液件12和雾化芯组件13均设置于该容置腔14内。雾化芯组件13具有雾化腔130,雾化管道113的一端与吸嘴112连通,另一端与雾化腔130连通。储液件12用于向雾化芯组件13提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件12环绕设置于雾化管道113周围,且储液件12与雾化芯组件13流体连通,雾化芯组件13用于加热来自于储液件12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气溶胶通过雾化腔130、雾化管道113和吸嘴112进入用户口中,以供用户吸食。
具体的,套管111与吸嘴112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11和吸嘴11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便于制备,同时提高壳体组件11的稳固性。其中套管111和吸嘴112可以为圆柱、矩形或者椭圆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吸嘴112为锥形或柱形的结构,包括内管1121和外管1122,外管1122与套管111的外侧壁连接,内管1121与雾化管道113连通,在用户进行抽吸动作时,可以将气溶胶通过雾化管道113抽吸至吸嘴112的内管1121以进行吸食。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管道113的侧壁具有开口1130,储液件12通过该开口1130暴露,使得吸嘴112内的冷凝液可以通过该开口1130导流至储液件12上。
具体的,开口1130位于雾化管道113靠近吸嘴112的一端的侧壁,以便于主要集中在吸嘴112附近的冷凝液可以通过该开口1130流至储液件12上。储液件12上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整体向下流动进入雾化芯组件13,储液件12靠近吸嘴112一端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最先被抽空。因此,将开口1130开设于雾化管道113靠近吸嘴112的一端的侧壁上,并利用储液件12本身吸附液体的功能,在雾化管道113的开口1130周围形成一个冷凝液的吸收区域,使得吸嘴112附近产生的冷凝液可以通过该开口1130流至储液件12上被抽空的区域,使得冷凝液被储液件12再次吸收,并可以进一步流至雾化芯组件13被二次加热利用,直至储液件12上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完全耗尽。此结构既能达到吸收冷凝液、防止漏液的目的,又能将冷凝液重新加热以进行雾化,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料成本,优化了雾化器10的性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件12为硬度较高的储液棉,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因此在储液件12远离吸嘴112的一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支撑结构进行支撑,通过储液件12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吸液棉(图未示)、硅胶端盖(图未示)和储液管(图未示),可以减少零件,降低雾化器10的结构复杂度,便于雾化器10的整体组装。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雾化管道113与吸嘴112和套管1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当雾化管道113与吸嘴112和套管111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可以以雾化器10的纵向中心线为基础,将其划分为相对的两半进行加工。在雾化管道113的一侧壁或者侧壁的相对两侧进行开孔形成上述开口1130,然后将两半分别加工的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具有雾化管道113、吸嘴112和套管111的一体化的壳体组件11。或者,雾化管道113与吸嘴112一体成型,套管111为独立设置,这样可以先在雾化管道113的侧壁上开孔。或者,套管111与吸嘴112一体成型,雾化管道113为独立设置,这样也可以先在雾化管道113的侧壁上开孔。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雾化管道113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管道1131和第二管道1132,将第一管道1131和第二管道1132分开进行制备,从而提高制备效率。同时,分开制备也更便于在第一管道1131和/或第二管道1132上开孔。其中,第一管道1131设置于容置腔14内靠近吸嘴112的一端,且与吸嘴112连接。第一管道1131与吸嘴11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31与吸嘴11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便于一次性制备。
第二管道1132设置于容置腔14内第一管道1131远离吸嘴112的一端,且第二管道1132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13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雾化腔130,与雾化腔130连通。使得雾化芯组件13加热产生的气溶胶通过雾化腔130依次进入第二管道1132、第一管道1131,最后通过吸嘴112进入用户口中,以供用户吸食。
如图4所示,作为雾化管道113的第一实施例,雾化管道11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雾化管道113是一个整体元件,将雾化管道113的一端直接与吸嘴11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雾化腔130。直接在雾化管道113的一侧壁或者侧壁的相对两侧进行开孔形成上述开口1130。
如图5所示,作为雾化管道113的第二实施例,第一管道1131靠近第二管道1132的一端具有开口1130;和/或第二管道1132靠近第一管道1131的一端具有开口1130。
具体的,当雾化管道113由互相独立的第一管道1131和第二管道1132构成时,该开口1130可以开设于第一管道1131靠近第二管道1132的一端,也可以开设于第二管道1132靠近第一管道1131的一端,或者在第一管道1131和第二管道113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一部分开口1130,均可以形成上述供冷凝液通过的开口1130。
如图6所示,作为雾化管道113的第三实施例,第一管道1131与第二管道1132可以间隔设置,以形成开口1130。
具体的,在安装第一管道1131和第二管道1132时,将第一管道1131和第二管道1132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以形成供冷凝液通过的开口1130。其中,第一管道1131与第二管道1132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2-3mm,以便于冷凝液通过该开口1130进入储液件12。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第一管道1131的长度较短,第二管道1132的长度较长,可以认为是在第一管道1131靠近第二管道1132的一端,以及第二管道1132靠近第一管道1131的一端均开设一部分该开口1130。图6中第一管道1131的长度较图5中更长,第二管道1132的长度较图5中更短,可以认为是在第二管道1132靠近第一管道1131的一端开设该开口1130,也可以认为是第一管道1131与第二管道1132间隔设置,形成该开口113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131与吸嘴112一体成型,使得在制备壳体组件11时可以通过模具进行一次性制备,方便快捷。第二管道1132可以为玻纤管,一方面可以将雾化腔130中的气溶胶传输至吸嘴112供用户吸食,另一方面可以对雾化芯组件13进行绝缘。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储液件12环绕雾化管道113和雾化芯组件13一周设置,且储液件12与雾化管道113的外壁面贴合设置;储液件12从容置腔14靠近吸嘴112的一端延伸至容置腔14远离吸嘴112的一端。
具体的,套管111包括顶壁1110和第一环形侧壁1111,吸嘴112的一端与顶壁1110连接。本实施例中,储液件12可以为中空筒状,例如圆筒或者长方体中心开孔的结构。储液件12靠近吸嘴112的一端与顶壁1110抵接,另一端延伸至容置腔14远离吸嘴112的一端。储液件12的外侧壁与第一环形侧壁1111的内表面抵接,储液件12的内侧壁与雾化管道113的外壁面贴合设置,以防止漏液。雾化管道113和雾化芯组件13均设置于储液件12的中心通孔内,使得储液件12能够环绕雾化管道113和雾化芯组件13一周设置,储液件12上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进入雾化芯组件13进行加热,以形成气溶胶。
在储液件12远离吸嘴11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底座15,以对容置腔14的进行密封,防止储液件12上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生漏液的情况。密封底座15可以采用硅胶、氟橡胶等材料。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只设置密封底座15一个密封组件,使得雾化器10的整体吸阻一致性更好、更稳定,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组件和雾化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组件13包括发热座131、导液件132、发热件133、发热引线134及固定件135,发热座131可以为中空筒状的结构,发热座131具有第二环形侧壁1310,第二环形侧壁1310上开设有多个导液孔1311,该导液孔13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等。导液件132设置在发热座131上,具体设置于发热座131中空筒状的内表面,导液件132通过导液孔1311可以与储液件12流体连通。导液件132优选设置为多层,通过将多个导液件132层叠设置,形成一个弧形的导液件132,优选为优弧的结构,以增强导液件132的导液效率。
如图3和图7所示,导液件132可以从发热座131的其中一个导液孔1311的位置伸出,与储液件12接触,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更好地导流至发热件133上,提高导液效果。雾化管道113靠近导液件132的一端设置于发热座131内,且与导液件132相抵接,亦即,雾化管道113没有覆盖导液件132,使得导液件132可以与储液件12直接接触,以便于导液件132吸收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132为导液棉,使得导液件132可以吸收更多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导流至发热件133。
如图8所示,发热件133设置于导液件132上,具体设置于导液件132的内表面,并与导液件132贴合设置,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133可以为发热网或者发热丝等。在发热件133靠近电源组件20的一端设置发热引线134,发热引线134与发热件133电连接,且发热引线134延伸至电源组件20,与电源组件20电连接,使得电源组件20可以为发热件133供电,从而使得发热件133能够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135设置于发热座131内,具体设置于导液件132远离雾化管道113的一端。固定件135的外侧壁具有若干凸缘1351,凸缘1351与发热座131的内表面相抵接。发热引线134通过固定件135铆压至发热座131,并穿过相邻的凸缘1351之间的间隙延伸出发热座131,使得相邻的凸缘1351和发热座131可以对发热引线134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进一步的,相邻的凸缘1351以及发热座131的内侧壁均可以与发热引线134完全贴合,从而提高限位效果。
如图3和图8所示,密封底座15的中心具有一通孔151,发热座131远离雾化管道113的一端设置于通孔151内,与密封底座15连接,发热座131具体可以卡接在密封底座15的通孔151内。且发热引线134通过该通孔151延伸至电源组件20,与电源组件20电连接。
固定件135可以为中空圆筒状,可以采用塑胶、陶瓷等绝缘材料制成,以防止固定件135与发热引线134发生短路。
本申请公开的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储液件和雾化芯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套管、吸嘴和雾化管道;套管与吸嘴连接;套管具有容置腔;雾化管道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一端与吸嘴连通;储液件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位于雾化管道周围;雾化芯组件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与储液件流体连通,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雾化芯组件具有雾化腔,雾化腔与雾化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其中,雾化管道的侧壁具有开口,储液件通过开口暴露,以使吸嘴内的冷凝液导流至储液件上。本申请通过在雾化管道的侧壁开口,使得集中在吸嘴内的冷凝液可以从该开口中流至储液件上,再从储液件上流至雾化芯组件进行二次加热利用,既能达到吸收冷凝液、防止漏液的目的,又能将冷凝液重新加热以进行雾化,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料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套管、吸嘴和雾化管道;所述套管与所述吸嘴连接;所述套管具有容置腔;所述雾化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一端与所述吸嘴连通;
储液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雾化管道周围;
雾化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储液件流体连通,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所述雾化芯组件具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雾化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所述雾化管道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储液件通过所述开口暴露,以使所述吸嘴内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储液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雾化管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且与所述吸嘴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开口;和/或
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间距为2-3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为玻纤管;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吸嘴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和所述吸嘴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环绕所述雾化管道和所述雾化芯组件一周设置,且所述储液件与所述雾化管道的外壁面贴合设置;所述储液件从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
发热座,具有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液孔;
导液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座上;其中,所述导液件通过所述导液孔与所述储液件流体连通;所述雾化管道靠近所述导液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发热座内且与所述导液件相抵接;
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液件上,并与所述导液件贴合设置,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
发热引线,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发热座内;所述固定件的外侧壁具有若干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发热座相抵接;所述发热引线穿过相邻的所述凸缘之间的间隙并延伸出所述发热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密封底座,设置于所述储液件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对所述容置腔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底座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发热座远离所述雾化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与所述密封底座连接;且所述发热引线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电源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为导液棉。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5567.4U CN218790514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5567.4U CN218790514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90514U true CN218790514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04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05567.4U Active CN218790514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90514U (zh)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22605567.4U patent/CN2187905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381926B2 (en) |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suction rod thereof | |
CN111165888B (zh) | 一种磁孔位进气式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 |
CN216019105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2161034A1 (zh) | 雾化腔设于雾化芯支架内的雾化器 | |
CN216019106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509901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 |
CN114668190A (zh) | 横向导液的雾化器 | |
CN214854355U (zh) |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4156226U (zh) | 一种雾化芯及应用该种雾化芯的雾化器 | |
CN213428345U (zh) | 防漏油的电子烟雾化器 | |
CN218790514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0580985U (zh) | 烟液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
CN217771425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 |
CN217986669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6853813U (zh) | 一种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821785U (zh) |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5837089U (zh) | 方便组装的雾化装置 | |
CN214854366U (zh) | 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路结构 | |
CN212088065U (zh) | 一种磁孔位进气式电子烟雾化器的电子烟 | |
CN114451584A (zh) |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1065055U (zh) | 一种具有负压辅助导油雾化器的电子烟 | |
WO2022021138A1 (zh) |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 |
CN220343667U (zh) | 雾化芯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217906323U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360094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