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1785U -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1785U
CN216821785U CN202123062581.6U CN202123062581U CN216821785U CN 216821785 U CN216821785 U CN 216821785U CN 202123062581 U CN202123062581 U CN 202123062581U CN 216821785 U CN216821785 U CN 216821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heating
pipe
installation cavity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25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625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1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1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1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气溶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加热组件以及通气管,所述加热组件以及所述通气管均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油件,所述导油件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导油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发热体环绕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腔侧壁抵接。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雾化芯。本申请通过在导油件内设置安装腔,并将发热体环绕设置于安装腔内且与安装腔侧壁抵接,以增大发热体与导油件以及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效率,使气溶胶基质雾化更充分,所产生的气溶胶更细腻。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产生装置是一种能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通过供电装置向雾化芯供电,雾化芯中的加热组件加热气溶胶基质使其雾化从而形成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
现有的加热组件中的发热体通常为网状结构,其与加热组件中的导油件为单侧面接触,因而发热体的有效加热面积较小,导致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效率低,雾化不充分,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效率以及防止气溶胶基质泄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加热组件以及通气管,所述加热组件以及所述通气管均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油件,所述导油件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导油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发热体环绕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腔侧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为锥形腔,所述安装腔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通气管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为锥形,所述发热片抵接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或者,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发热片,各所述发热片沿所述安装腔的母线方向设置,各所述发热片两两相连构成呈锥形的所述发热体。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于远离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管的侧壁对应所述导油件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油件为蜂窝棉,所述蜂窝棉的外周设有多个储油槽。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管内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位于所述雾化管设有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管设有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设有两通孔,所述发热体设有两引线,两所述引线分别穿过两所述通孔与外部供电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芯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通气管的出气端,且连接于所述雾化管的顶部;所述密封件设有贯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通气管内的空气连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导油件内设有呈锥形的安装腔,发热体呈锥形,发热体环绕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腔侧壁抵接,使得发热体与空气以及导油件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发热体的加热效率,使得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更充分,所产生的气溶胶更细腻,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实施例还在雾化管内的底部设有集液槽,用于收集渗漏进入雾化管内的气溶胶基质以及雾化芯在使用时产生的冷凝液。当气溶胶基质长期静置时,会有一部分气溶胶基质从进油孔渗漏到雾化管内,此时油液可通过集液槽进行储存。同时还将进气孔设置在雾化管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由于进气孔远离集液槽,因而能有效地防止集液槽内的气溶胶基质以及冷凝液通过进气孔渗漏到雾化管外,避免造成漏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雾化芯的的全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100、雾化芯;1、雾化管;11、集液槽;12、进油孔;13、进气孔;2、加热组件;21、发热体;211、发热片;212、引线;22、导油件;221、安装腔;222、储油槽;3、通气管;4、密封件;4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看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芯100,雾化芯100包括雾化管1、加热组件2以及通气管3,加热组件2以及通气管3均设置于雾化管1内,加热组件2与通气管3的进气端连接。加热组件2包括发热体21和导油件22,导油件22设置于雾化管1内,导油件22内设有安装腔,发热体21环绕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腔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100,通过加热组件2加热气溶胶基质使其雾化从而产生气溶胶,在用户吸气过程中,气流带动气溶胶从通气管3的出气端中流出以供用户吸食。本实施例中的导油件22内设有安装腔221,发热体21环绕设置于安装腔221内并与安装腔221的侧壁抵接,使得发热体21与空气以及导油件22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发热体21的加热效率,使得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更充分,所产生的气溶胶更细腻,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雾化管1的侧壁对应导油件22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12。具体的,加热组件2设置在靠近雾化管1底部的一端,进油孔12对应导油件22设置在雾化管1的侧壁,导油件22通过进油孔12吸取气溶胶基质后,发热体21加热导油件22中的气溶胶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管1的侧壁设有四个进油孔12,四个进油孔12沿雾化管1的中心轴环形阵列设置,以使导油件22能更均匀地吸取气溶胶基质。
进一步的,雾化管1的侧壁于远离加热组件2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13。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吸气时,气流从进气孔13进入雾化管1内,随后带动气溶胶基质雾化所产生的气溶胶从通气管3内流出。具体的,雾化管1的侧壁于远离加热组件2的一端设有四个进气孔13,四个进气孔13沿雾化管1的中心轴环形阵列设置,可以理解的,雾化管1的侧壁设置个进气孔13,提高了进气的效率,保证用户吸气时顺畅、无阻碍感,提高用户体验。
再进一步的,雾化管1内设有集液槽11,集液槽11位于雾化管1设有加热组件2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管1的底部与侧壁一体成型构成相对密闭的空间,集液槽11设置在雾化管1底部,用于收集渗漏进入雾化管1内的气溶胶基质以及雾化芯100在使用时产生的冷凝液。可以理解的,当气溶胶基质长期静置时,会有一部分气溶胶基质从进油孔12渗漏到雾化管1内,此时油液可通过集液槽11进行储存。同时,本实施例还将进气孔13设置在雾化管1的侧壁远离加热组件2的位置,由于进气孔13远离集液槽11,因而能有效地防止集液槽11内的气溶胶基质以及冷凝液通过进气孔13渗漏到雾化管1外,避免造成漏油。
在加热组件2中,导油件22的安装腔221为锥形腔,安装腔221的横截面积沿远离通气管3的方向逐渐减小。具体的,安装腔221设置在导油件22的中部,且安装腔221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通气管3。可以理解的,将安装腔221设置成锥形腔,能够增大导油件22与发热体21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效率。同时,安装腔221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通气管3,安装腔221的锥面对气流起到了聚集的作用,使得气流经过加热组件2时,能够带动更多的气溶胶流向通气管3内。
进一步的,发热体21包括发热片211,发热片211呈锥形,发热片211抵接于安装腔的侧壁。或者,发热体21包括多个发热片211,各发热片211沿安装腔221的母线方向设置,各发热片211两两相连构成呈锥形的发热体21。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1可由一个或者多个发热片211构成,发热体21整体呈锥形。当发热体21由单个发热片211构成时,单个发热片211包括第一发热片和设置在第一发热片上部的第二发热片,第二发热片呈Y形,第一发热片呈倒Y形。当发热体21由多个发热片211构成时,各发热片211沿安装腔221的母线设置,并两两相连构成呈锥形的发热体21,以增大发热体21与导油件22以及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效率。
导油件22为蜂窝棉,蜂窝棉的外周设有多个储油槽222。导油件22可为蜂窝棉、多孔陶瓷或者多孔玻璃等,在本实施例中,导油件22为蜂窝棉,同时还在蜂窝棉的外周设置多个储油槽222,以利于导油件22蜂窝棉吸取气溶胶基质。
雾化芯100还包括密封件4,密封件4连接于通气管3的出气端,且连接于雾化管1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4用于将雾化管1与通气管3密封,可以理解的,进气孔13设置在雾化管1远离加热组件2的一端,即进气孔13设置在靠近密封件4的一端,当用户吸气时,气流从进气孔13进入雾化管1内部后,一部分会往雾化管1的顶端流动,另一部分会往雾化管1的底端流动,此时在雾化管1的顶端设置密封件4,以将往雾化管1的顶端流动的气流阻隔,防止气流从雾化管1的顶端直接流出,同时还改变往雾化管1的顶端流动的气流的流向,使得气流往雾化管1的底端流动以带动气溶胶流出,提高气流的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4由软胶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橡胶等,密封件4的一端插接于雾化管1内,通气管3的一端插接于密封件4内,密封件4通过自身材料的弹性实现与雾化管1以及通气管3过盈配合,保证气密性良好。进一步的,密封件4设有贯通的出气孔41,出气孔41与通气管3内的空气连通,使得气溶胶基质雾化所产生气溶胶从通气管3的进气端进入通气管3内,从密封件4的出气孔41流出。
雾化管1的底部设有两通孔(图未示),发热体21设有两引线212,两引线212分别穿过两通孔与外部供电装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引线212穿过通孔后,需增设密封圈以将通孔密封,防止集液槽11内的气溶胶基质以及冷凝液通过通孔渗漏到雾化管1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雾化芯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导油件22内设有呈锥形的安装腔221,发热体21呈锥形,发热体21环绕设置于安装腔221内并与安装腔221的侧壁抵接,使得发热体21与空气以及导油件22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发热体21的加热效率,使得气溶胶基质的雾化更充分,所产生的气溶胶更细腻,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实施例还在雾化管1内的底部设有集液槽11,用于收集渗漏进入雾化管1内的气溶胶基质以及雾化芯100在使用时产生的冷凝液。当气溶胶基质长期静置时,会有一部分气溶胶基质从进油孔12渗漏到雾化管1内,此时油液可通过集液槽11进行储存。同时还将进气孔13设置在雾化管1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由于进气孔13远离集液槽11,因而能有效地防止集液槽11内的气溶胶基质以及冷凝液通过进气孔13渗漏到雾化管1外,避免造成漏油。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加热组件以及通气管,所述加热组件以及所述通气管均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油件,所述导油件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导油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发热体环绕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腔侧壁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为锥形腔,所述安装腔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通气管的方向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片,所述发热片呈锥形,所述发热片抵接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
或者,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发热片,各所述发热片沿所述安装腔的母线方向设置,各所述发热片两两相连构成呈锥形的所述发热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于远离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的侧壁对应所述导油件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为蜂窝棉,所述蜂窝棉的外周设有多个储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内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位于所述雾化管设有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设有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设有两通孔,所述发热体设有两引线,两所述引线分别穿过两所述通孔与外部供电装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于所述通气管的出气端,且连接于所述雾化管的顶部;所述密封件设有贯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通气管内的空气连通。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CN202123062581.6U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6821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2581.6U CN216821785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2581.6U CN216821785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1785U true CN216821785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0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2581.6U Active CN216821785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1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588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74694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112895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70165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EP4104690A1 (en)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on apparatus with same
WO2021169654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0165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4938864A (zh) 一种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46298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156226U (zh) 一种雾化芯及应用该种雾化芯的雾化器
CN216821785U (zh)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1143860A1 (zh) 注液结构、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231824A1 (zh) 一种气动感应防漏结构及雾化装置
WO2021226835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86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8892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531655U (zh) 电子雾化器
CN21752394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892162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771451U (zh) 一种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255726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9051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52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42216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60514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